為什麼健身這麼久都沒進步 | 一招讓你馬上有感【肌肉密碼ep7】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5 фев 2025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92

  • @林07-b6l
    @林07-b6l Год назад +2

    原來自由重量,不太能夠改變我們的外型。
    之前一直沒有聽過其他教練專門把這個挑出來講,我只是很納悶,我一直做的自由大重量,為何有進步,外觀還是沒有顯著差異。
    感謝李茶這集講的架構清楚,之後我要改變外型,會把課表加入適合我的訓練動作,並把50%的課表變成器械式動作。

  • @JustinChan-rl2st
    @JustinChan-rl2st Год назад

    非常感謝有此頻道的出現~讓我不至於在練時走偏太多~雖然已經偏二年多了~XP~但這半年下來用您的方式訓練~真的成長不少~

  • @zzzzzzzzzzzzzzzzz635
    @zzzzzzzzzzzzzzzzz635 Год назад

    練了一年成效不彰有了類似的懷疑 開始玩機械健身器材 你的經驗也打破了之前教練對我說的訓練法

  • @1990Treasure
    @1990Treasure Год назад +1

    看李茶一年前的影片,跟現在體型比,真的有差!現在越來越巨

    • @theolez_
      @theolez_  Год назад +1

      謝謝!我自己看也覺得有差~
      必須以身作則

  • @鄭長崙
    @鄭長崙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這個頻道資訊量實在太滿,只能說流行是一波又一波,健美、TABATA、功能性,到最近的槓鈴,其中最傷身的就是槓鈴,在商業健身房看過太多不明究理的人操作槓鈴,希望這個頻道被更多人看到

  • @jat3396
    @jat3396 Год назад

    邏輯簡單清晰❤

  • @賴美惠-d1o
    @賴美惠-d1o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自由重量沒有教練在旁跟本不敢做,尤其重量一直累加,如果自主訓練跟本不可能,最後是只能停滯在一個階段,因為請教練要投入不少金錢,現在只能做機械式的,做健康的,不求多優,這樣可以嗎?

    • @theolez_
      @theolez_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當然可以啊,把健身看成生活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但也鼓勵多多嘗試

  • @chesterhsu2294
    @chesterhsu2294 Год назад

    真的完全不同的觀念 所以我要瘦下來的目標 也是可以用機器當主菜嗎

  • @LimVennie
    @LimVennie Год назад

    谢谢

  • @shihstanley3127
    @shihstanley3127 2 года назад +9

    五年前剛接觸健身時,健身網紅不多,都看那位全身刺青的影片再學,當時也是以三項為主的訓練,慢慢的破PR後,甚至會看不起機械器材,也迷惘了兩年多,如今幾乎不做三項,因為我的目標就是外型而已,體態好看才是我所要的!

  • @Lee-cf3eb
    @Lee-cf3eb Год назад

    非常有用 我也被三項誤導了

    • @theolez_
      @theolez_  Год назад

      最新影片有再提到一次三項!換一個角度來探討!

  • @克己复礼-d3c
    @克己复礼-d3c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你的影片内容总是让我不由自主的去点赞!

  • @qunkay171
    @qunkay171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7:28是在歌舞伎町嗎?好像有在人龍看過

  • @人在做安娜貝爾在看
    @人在做安娜貝爾在看 Год назад +1

    現在才認識這麼優質的頻道,真是相見恨晚

  • @515615able
    @515615able Год назад

    為什麼會有這種風氣,
    第一點,在時間不多的情況下這些動作cp值確實比較高;
    第二點是很多健身教室根本沒那麼多機械式器材,教練要話術客人自然就會這樣說;
    第三點這些動作確實比較有難度,沒教練帶會比較難入門。

  • @今晚打胖虎-z9c
    @今晚打胖虎-z9c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确实😂我史密斯肩推160lb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杠铃肩推,就算要花力气做稳定,那怎么也有135lb吧?结果自己一推心态爆炸,杠铃肩推只有95磅,还只能做2组。

  • @ccclin3139
    @ccclin3139 3 года назад +26

    小弟一些淺見 供各位參考
    首先 核心為什麼會沒力 可能組間休息不夠久 也可能是錯估自己能承受訓練的重量 既然是全身訓練動作 當然不能只考慮想變大的部位能承受的訓練量 所有會訓練到的部位都該考慮
    中軸穩定不只是假議題 要看你訓練的目的而定 若是為了外觀而訓練 那麼每樣訓練動做都需要去訓練核心那大可不必
    但目的是為了變得強壯來更好應對專項運動 或改善日常生活的不便來說 更強壯的核心卻是十分重要的
    自由重量既然標榜自由為什麼還是要有那麼多限制 跟力線有關 當力線在最適合的位置時能得到最大的發力效率及最小的受傷風險 所以會感覺一堆限制
    但每個人結構都不盡相同 這時找個能針對每個人不同結構還能給予最好建議的教練就十分重要
    雖然直直的槓鈴不一定符合人體工學 但現在有很多不一樣的槓鈴出現 目字槓 瑞士槓 六角槓 長壽槓 都是在為了更符合人體工學而改進 臥推不舒服 那就用瑞士槓 硬舉不舒服 那就用六角槓 深蹲不舒服 那就用長壽槓 既有自由重量的優勢 又減少了受傷的風險
    為什麼李茶先生之前做重量訓練時常受傷 可能是前面講的錯估自己能承受的訓練重量 也可能是疲勞恢複控管不佳 訓練時又沒有傾聽自己身體導致
    結論 搞清楚你一開始的目的來選擇訓練的方式 想要健美式的身材 就用健美式的訓練 效果一定會比健力式的訓練還要好 但想要健美式的身材卻偏偏又去用健力式的訓練 再來說健力式的訓練方法不符合自己對訓練的期待 我認為不太適合

    • @theolez_
      @theolez_  3 года назад +16

      謝謝你的分享,我贊同你大部分的思路
      少部分可能是誤會我的意思,就不多做討論
      比方說我說假議題是自由度,不是中軸穩定QQ
      我請大家多用別的工具,就是包含其他形狀的槓啦,哈哈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驗跟思維,看事情的角度也會不同
      這是好事,因為會有更多思考空間!
      沒錯,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很重要
      但這個過程很長,不容易
      加上現代的資訊量太多,容易混淆視聽
      為什麼練健美的要偏食,為什麼練健力的不喜歡做肌肥大 
      我們當然可以以身材為主,力量為輔來訓練
      也可以以力量為主,身材為輔來鍛鍊
      不管個人的偏好
      這站在重訓的本質,事實上也是相得益彰的
      力量的根源是肌肉量,我們的身體就像水杯
      身體越壯肌肉量越大,就能乘載更多的水量
      撇除健力技巧大幅降低移動行程的握推
      我認為能推起300kg的Eric spoto,手臂粗的像火車有他的道理
      能蹲起300kg的大腿,也永遠不可能是chicken leg
      現役83kg男子量級的常勝軍Russel Orhii,以前也是健美選手
      我覺得有趣的是,能讓我們三項進步的往往都不是三項,而是其他的輔助訓練(站在健力(力量)選手的角度想)

    • @jojochannel4584
      @jojochannel4584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theolez_ 所以如果想提升重量,如臥推,反而練機械式臥推、啞鈴臥推比起槓鈴,重量進步更快嗎?

    • @theolez_
      @theolez_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jojochannel4584 其實要看情況。
      我舉個例子,如果你肌力不足,不管是胸肌、三頭肌或前三角好了。那當你重量卡住時還狂做槓鈴握推的話,進步效率會非常差。這時候用各種替代方式去專心鍛鍊這些肌群來提升肌力,也就是肌肉的純力量是會很有幫助的。
      這稍微比較深一點,牽涉到力學
      但我簡單講,能舉起三項的大重量
      不一定是這個人的力量特別大
      而是他的發力力矩是很好的
      不論是先天基因優勢或後天瘋狂練習技巧
      舉相撲硬舉為例,矮個子又手長的人
      移動行程甚至可能只有一般人的一半 
      也就是花同樣的力氣,他可以輕鬆舉你兩倍的重量
      那我個人認為技巧還是會跟基因
      就是個人的身體結構比較有關
      基本上手長的人就是注定握推得花更多的心力強化肌力,但在硬舉卻可以很強
      這個議題之後我影片會來聊一下!

    • @theolez_
      @theolez_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但簡單來回答你的問題
      對,對多數人來說想提升握推重量 
      當握推重量卡很久時
      直接去練槓鈴握推以外的動作更有效
      三頭肌、啞鈴握推、機器握推等等等

    • @orewajinjin
      @orewajinjin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theolez_ 你說的沒錯,所以練健力的人還是會去做其他的輔助訓練,不是只有一直做三項而已

  • @testdrive2057
    @testdrive2057 Год назад

    QQ 茶哥 課表可以都要嗎?健力和肌肥大

  • @theolez_
    @theolez_  3 года назад +14

    (封面純屬娛樂) 我的教練朋友們都非常專業!🤣

  • @JustinChan-rl2st
    @JustinChan-rl2st Год назад

    請問站姿的肩推史密斯可以用軍式肩推來換代嗎?

    • @theolez_
      @theolez_  Год назад +1

      看不太懂!?@@

    • @JustinChan-rl2st
      @JustinChan-rl2st Год назад

      @@theolez_ 站姿的史密斯肩推~是否可以取代軍式肩推呢?

  • @maxgy007
    @maxgy007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感謝哥,對於新手來說,健身真的很怕受傷,一受傷動力說不定就沒了,好在剛開始有接觸到哥的觀念,讓我在起步時能順利地培養出健身的習慣,影片含金量真的很高!

  • @ChouChouDer
    @ChouChouDer Год назад

    4:33 請問練肩如果用viking press的機器來取代站姿肩推會有什麼缺點嗎?

  • @A--nk2ft
    @A--nk2ft Год назад

    我覺得不論是槓鈴還是器械
    重點在於
    肌肉感受度和關節感受度
    如果一個器械動作能讓肌肉酸則器械可用
    如果一個槓鈴動作會讓關節痛則不要練

  • @ingreentime
    @ingreentime 3 года назад +5

    謝謝李茶分享👍,我先由機械式訓練開始好了,之後再漸進去自由重量(怕受傷😆

    • @theolez_
      @theolez_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先用機械式絕對沒問題~但重量也要上去才會進步喔!!

  • @rick780226
    @rick780226 Год назад

    這影片感覺有滿滿的情緒,雖然表情很平靜,重點應該是給新手小白一些正確的觀念,避免被教練誤導,健力三項算是專項訓練,沒有好的教練帶,或者自己學習開竅,很難從中獲得好處,倒不如去做器材更好,而且即使想要重量提升也是需要器材的輔助訓練,每次在健身房看到那些深蹲的人姿勢不正確真的很痛苦,又不好上去糾正,腹腔壓縮氣體,不要屁股眨眼...這些都沒有做到,怎麼可能做重呢,教練也沒有能力好好教會,看了很痛苦,不能從自由重量獲得肌肉協調和核心訓練的好處,那不如不要做,去練器材更好,等真的學會了三項再把它排到課表裡面

  • @Johnson-hx7yc
    @Johnson-hx7yc 2 года назад +8

    感謝茶哥之前我也是一直覺得用槓鈴練比較重要,但自己感覺做機械式明明感受度甚麼都更好,最近決定放棄無謂的堅持都改用機械式為主之後,覺得訓練效果好很多,身材也慢慢突破了

  • @shonwang
    @shonwang 2 года назад +15

    因為教練教自由重量跟飲食問題走了許多冤枉路,自己慢慢摸索開始著重機械式訓練反而力量漸漸突破了瓶頸,真希望其他新手也能早點看到這些 🥲

    • @theolez_
      @theolez_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我自己以前也是忽視了機械器材,過度執迷自由重量,導致效率真的很差!現在的教學風氣也都往自由重量偏很多。所以我希望用比較中立的角度來談這個議題,越多人看到就真的幫大家省了越多時間和金錢! 謝謝Shon的回饋!

    • @丸子-r2p
      @丸子-r2p Год назад

      但我覺得就算走了冤枉路但有堅持下去才是最好的只是慢了點🫠像我就不喜歡也不敢去健身房的那種

  • @范浩基
    @范浩基 Год назад

    其實這個很看目的性。看個人目的是較偏重身材好看,力量增長,或生活功能性,都會有不同的練法。但這個要到中階以後才會有明顯的分野。對新手來說,反而是基礎方面比較重要,基本必須的能力一定要有。身體穩定性是所有訓練的基礎,這個一定要練的。方法有負重走,負重堆拉等等(常用方法是推拉雪橇)。一定的身體協調性也要有,所以就算從器械式開始健身,最後也一定要加入一定的自由重量訓練,尤其是須要多關節協調的動作,這是人要應付生活所需必要的能力。身體活動度的訓練和認知也是必須的(認知指了解自己的身體能活動到什麼程度和範圍)。對新手而言這三個東西都是必練的,直到將身體基礎訓練到一定程度,才須要了解自己須要更偏向那一方面發展。要將這些到練到一定程度可能就要花個幾年時間,但這是值得的,不然身體基礎沒打好或一開始就出現偏科嚴重,會發現越練到後頭越有頭大身少的問題。最後提一點個人的小意見,其實如果不是須要比賽,只是以身體強健為健身目的的話。其實均衡的發展就好,這樣須然不會有單項達到極致,但也不容易出現偏科。

  • @shway0126
    @shway0126 Год назад

    腰會受傷、長期緊繃不全然是因為自由重量的問題,而是你的肌肉只會用力而不會放鬆,建議可以加入脊椎旋轉&單邊的訓練動作,另外還有睡眠的問題,肌肉的生長及修復才是多數人會忽略的重點

  • @caased
    @caased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我自己也是因為肺炎 買了啞鈴跟bench在家練自由重量,4個月左右就開始卡關。
    最近2個月多開始進健身房,多用機械+漸進負荷+離心最大化,進步飛快,女友都說我肉量長的很快😂

    • @theolez_
      @theolez_  2 года назад

      對吧!其實增肌說難也不難,機械的幫助很大!我自己也喜歡在機器上越做越重的感覺,不一定都要三項

  • @MrScxz
    @MrScxz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所以想提升肉量是否要把健力三項用機械取代掉呢…?
    畢竟練一段時間 突然換練法就會覺得怪怪的…
    而且三項的優勢不是比較多嗎? 連帶到很多小肌群
    還是練完三項用機械練也是可以的?
    比如胸的話,臥推完接機械胸推還是不需要呢?

    • @theolez_
      @theolez_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三項要拆開來看
      以肉量來講 絕對是 臥推>深蹲>硬舉
      對多數人來說,傳統硬舉的增肌效率是最差的,畢竟硬舉的本質本來就不是增肌
      不如做變化型,像是羅馬尼亞硬舉
      深蹲則是看基因,有些人完全沒辦法從深蹲練出強壯的大腿
      反而是屁股或其他肌群先壯起來
      這時候就很需要像是哈克蹲的機器去專注訓練大腿 
      而多數人都可以從臥推得到非常好的肌肥大效果
      三項可以同時用到很多肌群沒錯,但弱的肌群通常會繼續弱下去
      詳情可以參考這支影片
      ruclips.net/video/rg6HgZ6xdqA/видео.html
      提供你一個做法:
      如果你平常都練三項,但是力量成長變慢或者肌肉量提升不明顯
      那就開始嘗試用機械器材
      我比較建議機械式器材擺在前面,後面再做三項
      因為三項先做了,你的能量被消耗掉,機械式器材也沒辦法做多重
      沒達到基本的發力效果也會不好
      在最好的狀態下去練它,這樣你才能公平知道自由或機械重量的進步差異
      又或者是假如胸肌一週練兩次
      一天練機械式器材一天練自由重量
      也可以完全不練自由重量
      在1-3個月內都練器材
      之後再重新去碰自由重量
      假如你都有做到肌肥大的關鍵點
      進步是一定的

    • @MrScxz
      @MrScxz 2 года назад

      @@theolez_ 茶哥那我想問問,如果我如果胸跟肩一起練,槓鈴肩推先放第一個,那胸不就沒辦法發揮出很好的效果了嗎?
      這樣成長效果是不是很有限?
      再來就是還要做肩飛鳥 ,胸加肩三頭就6個動作了,是否需要做調整
      我的動作是:
      槓鈴肩推
      槓鈴臥推
      槓鈴上胸臥推
      雙槓撐體
      三頭纜繩下拉
      肩飛鳥

    • @theolez_
      @theolez_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如果槓鈴肩推放第一個的話~
      我會比較不建議臥推也用槓鈴,啞鈴或者機械式會更好!
      真的很細究的話,確實會影響到,但不至於不好或不能這樣練
      以前有一段時間我是槓鈴肩推完做上胸啞鈴臥推的
      這就要你自己慢慢去感受,權衡一下!
      如果你肩推跟胸放在一起,還有特別練三頭的話 
      我個人會比較不建議在安排側飛鳥了,而是另外一天再特別練中後三角
      或者就練三組左右就好  
      單就課表來看,複合動作有點太多
      臥推的部分除了剛提到可以換成啞鈴
      我建議先選平或上胸推 一個動作就好
      如果這個課表一週有練兩天的話
      也可以一天做上胸一天做平胸
      又或者是槓鈴肩推換成啞鈴肩推or史密斯肩推or機器肩推
      然後搭配槓鈴臥推

    • @MrScxz
      @MrScxz 2 года назад

      @@theolez_ 很多人都說啞鈴胸推比較有感覺
      但我正好相反…
      啞鈴我做完反而沒什麼感覺
      槓鈴臥推我比較有感 做完都會充血.漲
      這點怎麼樣去克服…

    • @theolez_
      @theolez_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不用克服阿,哈哈
      多練幾次就會抓到感覺了
      槓鈴比較有感覺很正常
      因為啞鈴更需要穩定,會讓你在不習慣的時候不好發力

  • @user-ye6ef9vn2n
    @user-ye6ef9vn2n 2 года назад

    看完後真的對應開場的破除迷思 希望這部能讓更多人看見! 因為身邊很多也都是普遍的先自由重量 器械為輔 但我卻不以為然 但是又沒理說服別人 而且也有聽到一些厲害的人說其實巨巨們 反而都是花在器械上的時間多 !

    • @theolez_
      @theolez_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單純以增肌變壯的角度來看,機械式器材不是全部,但普遍有更好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的設計,包含機械力臂和靠墊等等部件可以有效的輔助幫我們穩定,這讓我們不用花費過多心思在穩定平衡上。但多數人以為機械是完全沒功能性不需要穩定的,這個想法其實不對。只要我們今天舉起了任何重量,就是需要先穩定才能發力,只是不同的動作、器材會有程度的差異罷了。
      不過也不用花時間說服人,哈哈
      時間拉長後,身材、力量起了變化
      你做什麼別人就都會覺得是對的了
      自由重量也是有現有的機械無法取代的動作
      像是站姿槓鈴肩推
      所以聰明的在自由跟機械之間選擇才是重點

  • @_for_Chinese_Page
    @_for_Chinese_Page 2 года назад

    剛開始接觸健身時,先搞懂觀念才不會走冤枉路 ,肌肥大原理、和訓練原理都要搞懂再去研究訓練方法; 自由重量與機械都有各自的優點,每個人身體的活動度不同,自由重量比較有辦法抓到感受度(但也會因為個人經驗反而會借力而不自知),力線也比較能配合你身體的構造,但你要花更多的精神在控制動作上,反而不利把訓練重量往上推,這時候機械器材就有它無可取代的優點了。 自由重量它就是自由的,把握不擠壓關節的原則下,其實沒有一定的軌跡,所以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請教練,因為教練就像李茶說的,只會說什麼中軸穩定 blah blah。自己沒請教練,練到現在也從來沒受傷過,而且連鎖健身房的教練身材通常都比客人還差很多,我真的不知道其他人為什麼要拿錢去打水漂.....

    • @theolez_
      @theolez_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說得很好!我可以理解大部分當教練或講師出來都是要賺錢的,但無法苟同那些有嚴重認知偏差的行為。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到現在還是非常嚴重,比方說自由重量比較有功能性,但具體來說功能到底是什麼…事實上是怎麼去用這些工具比較重要,而不是一開始就說它們沒用!

    • @2cloudto2o36
      @2cloudto2o36 Год назад

      @@theolez_ 完全是要看訓練目的...功能性就是有遷移效果 不管是到日常動作(例如搬重物)或運動表現。重量訓練只有健美或健力(三項)而已也太狹隘了,那些只是專項運動。像我做力量訓練就是為了運動表現,所以雖然在意數字,但數字也不是一切。重要的是這數字對我的身體造成的訓練效果,代表著我的絕對力量。所以不會為了增加數字而去特別改變行程、力矩(超級大拱腰)之類。
      還有自由度絕對不是假議題,自由度代表著穩定性,對運動表現來說絕對是必要的,沒有運動員不練槓鈴的。有聽過一句話嗎? athletes train movements, not muscles. lunges跟 leg press 練一樣的肌肉, 效果會一樣嗎? 雖然對只是為了練外觀的人確實沒什麼用,只練健美的話確實槓鈴不是必要的。
      總覺得你把影片拍成這樣會誤導人覺得自由重量不好,"忽略了重訓最基本的本質,最重要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重訓只為了增肌,其他都不重要?

  • @tanchen4044
    @tanchen4044 2 года назад +45

    原本以為這個只是因為健身風氣盛行 才來跟風的頻道 沒想到信息量這麼大 而且肯定是過來人。 我以前的經驗也是狂練三項 然後下背痛 圓肩什麼也是很多 重點因為狂練三項 所以那個傷只會緩和永遠不會好 然後回去原本組數又受傷 重點瑜伽伸展放鬆都沒有少 絕望到只好背叛我鍛鍊兩年多的三項 想當然外觀進步很多也比較沒有疼痛的問題。最重要的是三項基本也是穩定上去 最後我只想說肉量真的很重要 現在有些台灣選手也都馬雙棲的 最後最後 我想說你的頻道應該不會成長城大頻道 但真的懂的就懂 感謝🙏

    • @theolez_
      @theolez_  2 года назад +22

      沒錯,這真的是必須有經驗才能領悟的。恭喜你成功克制了對三項數字的執念,我也是將近五年後才覺醒阿!
      目前我自己偶爾還是會做三項動作,但已經不太追求1RM極限了,轉而用3-5RM來測試。
      你說的對,其實表現出色的選手都自己默默地練肌肥大、機械式的器材提升肉量
      我是希望能成長成一定規模的頻道,這樣才能更確信,觀眾進步成長後給我的回饋是遠遠比訂閱數字重要的
      Btw, 目前也是在抓平衡,盡量讓自己不要有太偏頗的立場,志在讓不懂的人也能懂!

  • @Goku-wn7qk
    @Goku-wn7qk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思成哥說的真好,三項裡唯一我覺得唯一比較需要使用槓鈴的只有深蹲,畢竟如果以大重量訓練為主的話槓鈴是能使用最大重量的辦法,但臥推如果執著使用槓鈴真的相對器械及啞鈴更容易造成傷害,硬舉則是用六角槓替代後也能大幅的降低受傷風險。

    • @theolez_
      @theolez_  3 года назад +2

      沒錯,槓鈴+椅子=超多壞處。以解剖學跟力學來講,槓鈴對下半身訓練比較友善,但不友善的地方有時候確實也很致命。
      事在人為~ 有些人也許不在意這些! 喜歡做大重量也沒什麼不對~

    • @Goku-wn7qk
      @Goku-wn7qk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現在大重量學派勢頭很大,一直強調要一直進步去挑戰自己的極限,但何謂極限,體重一倍兩倍還是三倍?動作就算都做到完美,還是有可能有受傷的風險,我真的覺得推崇大重量真的要附加很多的前提。

    • @theolez_
      @theolez_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Goku-wn7qk 難的是人心,到底是追求做大重量時的刺激感,抑或是數字帶來的成就感。還是真的在強化自己的能力、力量?

    • @genesisluk
      @genesisluk 2 года назад

      大重量主要目的是肌力 骨骼 神經系統。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增重,不是一味挑戰更大重量

    • @柯伯蒼
      @柯伯蒼 2 года назад

      @@theolez_ 如果做槓鈴臥推在健康及不容易受傷的情況下建議重量該如何挑選呢?建議做3到5下還是說更輕呢

  • @197735x4
    @197735x4 2 года назад

    一般人健身還是有功能性需求

  • @damonlee994
    @damonlee994 3 года назад

    想問假如想以胸肩背腿四個部分分天訓練搭配一天休息 也就是五天一個循環 順序怎麼排會比較好呢 另外二三頭配胸肩到底哪個比較好

    • @theolez_
      @theolez_  3 года назад +3

      我會建議胸背肩腿這樣循環。但是除了練腿外,肩膀幾乎每個上半身動作都會用到,所以在某些特別是會吃到很多肩膀的動作,像是肩推、握推,雙槓撐體,飛鳥等等的動作,次數與組數的安排要特別留意,不然肩膀會過度訓練,反而無法增肌。怎麼判斷過度訓練呢,其實就是你有越練越累的感覺、沒進步、感覺肩膀一直很痠痛沒恢復等等...
      關於二三頭,我建議胸就搭配三頭,背就配二頭。
      因為動作過程都會吃到手臂,那基本上一起練的話就額外做個1~2種動作,其實體力就極限了。如果你特別特別想短期強化手臂的話,獨立一天來練,效果會更好。只是說再加進來一個手臂日,一週循環會更難安排😅
      所以我常常在強調,把你最想強化的排在優先順位,肩膀覺得夠強了就去練手臂,手臂夠強了就專注練胸肌,之類的~

    • @damonlee994
      @damonlee994 3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李茶真的很用心分享經驗跟回覆我們的問題 ,這麼優質的頻道相信你一定可以越做越好!

    • @theolez_
      @theolez_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damonlee994 必須的必須的,有問必答!
      謝謝你的鼓勵耶,最近感覺觀眾有越來越多了😁

  • @jeffgu3422
    @jeffgu3422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其實不是很懂這影片講的主流是指什麼?因為健身房看到的練肌肥大遠比健力的多很多,那說教練量全台連鎖健身房應該量夠大吧?連鎖健身房都馬很推崇機械為主的訓練.所以看完影片不太能理解到底能進步很多的關鍵在哪XD

    • @theolez_
      @theolez_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我想是因為在充滿機器的健身房中,那理所當然大家就會用機器,不然應該不會辦會員。同理在充滿訓練架的健身房中,會員自然就都練自由重量比較多。我要表達的主軸是自由vs機械重量,不是在訓練種類著墨。因為多數人其實也只是做做自由重量,也不太算是健力訓練。
      在實務上,我個人認為多數教練都是推崇自由重量的,即便在充滿機器的連鎖健身房也一樣。也許他們把機械式當作入門,自由重量當作進階。因為普遍認知多關節的訓練才是最有效率的。但這是台灣健身文化發展的一個過程而已,未來可能就會慢慢改變。除非是比較無良的教練,不負責任帶會員做一圈機器而已。
      關於進步,有些人可以從一支影片獲得很多靈感而進步,有些人可能沒有get到就比較無感
      這講求的就是一個機緣~

  • @darkblue0822
    @darkblue0822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建議可以 feat 怪獸訓練

    • @fireking6116
      @fireking6116 2 года назад

      推這個,想聽聽他們對這個主題的辯論

    • @2cloudto2o36
      @2cloudto2o36 Год назад

      @@fireking6116 為什麼提到怪獸?怪獸訓練並不是健美的也不是健力的...他們主打肌力訓練。他們也不是只練槓鈴的,他們甚麼器材都用阿,機械、彈力帶、啞鈴壺鈴、SSB、六角槓、雪橇

  • @seterer88
    @seterer88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認真推 我在剛開始接觸健身後不久是靠機械式孤立肌群找到發力方式的

    • @theolez_
      @theolez_  2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推! 我發現蠻多人認真接觸機械式器材後都很有收穫
      有機會我再構思一集更深入的內容!

  • @李長青-s3m
    @李長青-s3m 2 года назад

    所以健身也有門派的,這一派和怪獸派的看法,明顯不同。

  • @帥帥白-q5i
    @帥帥白-q5i 3 года назад

    想問李茶我啞鈴臥推28只能兩下,想問如果要上到30能至少五下該怎麼練比較好。

    • @theolez_
      @theolez_  3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建議你可以用8下為目標設定訓練組,最少6下。請問你是指單手28kg嗎?如此的話,我估計你適合的重量約在20~25kg這個區間做6~8下。找到一個做完8下接近力竭的重量。蛋白質記得吃夠喔,要上到30 5下應該不用太久喔!

    • @ihate030
      @ihate030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theolez_
      想問李茶~以原po問題延續~
      找6~8下的重量進行訓練,以我的理解這個重量應該是增加力量與肌肥大兼具的次數沒錯吧?
      那是否能一直以這個次數訓練下去並進步呢?抑或是,卡關後需要轉由什麼樣的次數來突破呢?
      先謝謝李茶的貢獻~

    • @theolez_
      @theolez_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ihate030 可以簡單理解為力量+肌肥大的練法。但其實這兩件事情本來就是同步成長的~只是說像健力或舉重訓練多了專項動作的技術訓練。追求技術、重量,次數就會少,自然會讓人以為少次數跟肌肥大沒有關聯性。但肌肥大的重點還是要回歸到力竭、張力上,所以即便只做2-3下,只要品質還在線上,肌肉正確發力做到力竭,也會大量刺激肌肉成長。
      只是說沒有一定的程度很難把2-3下90%RM的重量控制好,然後10下以上的張力相對弱了一點。所以6-8下在權衡下是個很剛好的區間。我覺得不用在意要做什麼樣的次數範圍,你可以根據不同的動作去變化。像是我有提過需要越大量穩定的動作就不可能做太多下,這時候執著要做8下就不實際了!
      你也可以嘗試看看8-10或12下順不順手
      喜好也很重要!
      總結來說,我不認為單純改變次數本身是進步與否的關鍵喔!

  • @李正偉
    @李正偉 2 года назад

    第一次聽到肌力訓練是假議題.
    很酷的論點.
    我贊同人類要學會思考~

  • @高山茶
    @高山茶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戴口罩健身.好像會s掉😂

  • @B1A4jimmy
    @B1A4jimmy 3 года назад

    可惡 看不出來這次的背景桌面是什麼🥲

    • @theolez_
      @theolez_  3 года назад

      這次難了😆
      其實有藏在影片裡面的片段! 是魔戒喔!!

  • @houwade4740
    @houwade4740 3 года назад

    李茶阿

  • @AyatsujiAyaka
    @AyatsujiAyaka 2 года назад

    居然有岸邊露伴一動也不動!

    • @theolez_
      @theolez_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看的很仔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