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看到一半就按耐不住發言的慾望了,相較於大多數商業取向的資訊,這種瞭解自我進程的知識對「健身」添加了更多的思考意涵,我覺得能讓人理解增肌背後的邏輯真的讓人很少走很多彎路也省下很多學費,只能給兩個字太棒了!
在不直接給大家「明確」答案的同時,又能夠有好幾個清楚的方向。這就好比一部電影或小說留下了無限想像。我認為唯有如此對新手來說既不會無所適從又不會被框架住,對老手來說如果願意的話,能不斷重新反思現階段的訓練與心態。這不是簡單事,但我會繼續精進、努力的!
@@theolez_你的核心理念真的還蠻讚的,很喜歡你的影片
讚 希望有更多人看到這影片 請多多創作
謝謝
09:13李茶提到「高次數低重量也是一個還不錯的練法」請問我可以理解成高次數低重量做到力竭雖然比較偏向肌耐力但仍有一定的增肌效果嗎?
我覺得可以但高次數要到力竭真的會痠痛到不行@@
@@theolez_ 謝謝李茶的回覆 🙇
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沒有絕對,但是有選擇比較有效率的,超認同這個觀念的!
真的!希望大家要能意識到
難怪做背肌訓練的時候有時候都會酸到三頭,原來三頭長頭還有這個功能,長姿勢了
對呀,在科學上的術語叫做地域性解剖學這也可以說明三頭肌跟背肌的關係是很緊密的
頭一次看你影片馬上訂閱,講了很多自己之前走的冤枉路...健身真的需要堅持,每個人身體結構不同,自己摸索肌肉感受度才是最重要的!
感謝訂閱!都是用經驗與汗水度過的冤枉路~以前在練的時候連國外的資訊都很少,現在很多了可惜台灣還是很少,我覺得有人出來講才能減少大家的浪費時間和挫折
我之前真的就是一次5-6個動作,每次到後面都沒力硬是做完,然後增肌效果極差,增加的體重都跑到體脂去現在改成3-4個左右,每次的力量跟肉量都有順利上升
茶哥 我現在剛開始健身一個月 實行推拉腿課表 一週6練 比如第一次推和第二次推 動作要選不同還是要跟第一次就可以了
大腦在星爆阿 李茶真的是我健身的蘇格拉底 每支影片都讓我發現自己的觀念都被框架限制住了 果然健身前要先健腦阿
哈哈😄哲學無所不在!也謝謝你給予這麼高的評價!同步進行就好了,健身即是健腦
感謝李茶 又推翻了一些傳統既有觀念 也慶幸我現在的訓練沒有被跨架住往對的方向走
我好像常常在洗刷James的觀念,這樣會不會消化不良往對的方向走,那要小心一下會變太壯喔!🤣
@@theolez_ 剛意外看到你在低卡的文 居然是淡江的學長ㄟ!
以一周一個部位能練兩次來看,背部的訓練是否能夠把水平拉跟垂直拉剛好拆分成兩天然後一次約3個動作充分刺激比較好呢?同理胸雖然是上中下 就拆分成一天上+中 另一天下+中這樣中胸感覺是不管上或下都匯多少連帶的部位所以每一次比例可以偏少一點
可以,但我自己喜歡都統一然後2-3個月才換一次有時候也不必太執著去分水平or垂直拉 本質上只是闊背肌出力是在高角度還是低角度而已都一樣是闊背在出力胸肌更是這個道理,但上胸是非常有必要獨立練的!
@@theolez_ 感謝您細心回覆
不得不說這部片真的讓我想了蠻多的似乎自己很多觀念需要更新了
我在製作影片的時候也會不段思考,聽起來這樣是雙贏 非常棒!
健腦了,謝謝!
感謝支持喔!! 繼續加油!
請問李茶 臥推時抬頭的用意是什麼?能推得更重嗎?
可能是受限於活動度,或者個人喜好但我覺得喜好的層面更大~
低頭還不少,可以募集更多肌肉在胸前,更容易含胸,有機會推得更重。
關於迷思五,所以其實拆部位練比較不好嗎?改成二分法練上半身下半身或許訓練品質會比較好?
不是~ 迷思五主要的方向是不要針對一塊肌群,一次安排太多動作一天練一個肌群是ok的,但不要因為這樣而硬是塞進各種動作安排少少的動作,專注在這幾個動作本身比較有效益
那我想請問一下李茶~我們都知道漸進式超負荷,一週比一週更重 那當然我們不可能每週都做得更重,例如我臥推從40kg一個月後到50kg好了 但一直做這麼重 身體是不是需要休息?那該怎麼安排呢 例如常聽到的什麼減量訓練 可是還是很模糊怎樣才叫減量訓練?才不會讓身體太累 謝謝!
對~不可能一直增重所以使用各種技巧是很重要的比方說增加張力(離心)時間、用hard set的概念去超負荷突破、每個週期都更換訓練動作也有你提到的讓身體去休息最單純定義上的休息當然就是deload或不練 deload就是用你平時訓練的7-8成強度 甚至5成練
@@theolez_ 了解了解~也是解答了我內心的一個困惑啊 謝謝!
增肌體脂也稍微變高 線條變不明顯 但還是覺得自己維度不夠大 可是照鏡子又覺得線條不明顯很不好看 應該繼續增下去嗎 還是先減脂再繼續增
一邊增一邊減就好,除非真的很不滿意就專心減脂不然平常靠稍微減碳的方式還是可以減脂的
我的疑问 就是 我离开了教练 我自己不知道怎么排课表 怎么叫做力竭 总觉得还有力气 但是多练了 人又会很疲惫
降低訓練組數,專心在9-12組內練好。盡力做到最後一下👍
@@theolez_ 那要给你点个很大的赞👍
有乾貨 謝謝
你好, 請問練背可以一天練水平拉另一天練垂直拉嗎? 謝謝
可以!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安排方式
想問關於迷思4:那這樣應該如何判斷每組適合的重量,還是應該以什麼感受來判斷?
先訂立一個次數目標,比方說我建議6-8下,然後做到力竭練了幾次後讓動作品質更穩定,你就會知道你可以做的最大重量是多少然後往後就盡量用這個數字去做到漸進式增重不用太在意感受度,能在一定的品質下做起更大的重量才重要
乙骨
我一個小時內最多練4~5個動作,多關節大肌群最多三個動作,小肌群才能比較多,但同肌群最多3個動作。所以一天最多兩個部位五個動作(大肌群3個,單關節2~3個)
跟我很類似,但我現在單關節精簡到只做一個~
HI 李茶 你真的是非常有料的人 請繼續更新 我已成為你的鐵粉~~純愛戰神海報很讚這邊我有個問題 你有提到張力 & 力竭次數的關係 在前幾部影片這部影片你特地提到張力 如果以現行增肌為主要 依然是維持大重量下去執行 還是就也得考慮力竭問題例如握推100KG 5*5 接下來上胸推 70KG 11*5 啞鈴 30KG 8*4 上斜啞鈴 28KG 6*3 這種模式進行增肌是OK的嗎?先不考慮累積疲勞度的問題不好意思問題有點多~ 依然支持你
輔助訓練練太多組 就表示主訓練沒到應有強度 而且會練很久沒效率提升效率 可以練三頭或肩膀或收工回家
純愛戰神就是讚!大一點的重量和力竭不衝突呀如果目標是增肌,那兩者都做到更好但疲勞控管就要花時間注意和學習我覺得不能把疲勞值拆開來看因為疲勞值會影響運動表現也會影響後續增肌效率。假設臥推100 5下接近力竭,那5組的強度可能會太高,做到後面可能注意力開始不集中了。你可以仔細體會訓練時的感受如果說都做5組感覺很好很紮實那也許你的體力(能量)是適合的前提是強度要夠大喔,增肌比較快!Btw, 我看你啞鈴的重量相對輕很多我覺得不用刻意把剩餘的體力用完我個人認為比起第一個臥推的強度來說太低了感覺可有可無(除非你有其他考量)我自己是會拿去做可能飛鳥或練三頭肌之類的然後重量也會高一點給你參考
@@dajun1221 收到感謝你~~
@@theolez_ kk 改善訓練計劃開始 謝謝你
總結一定要上重量!😆
優質
請問有趣點,後面做組的是什麼意思?
做組的意思是可以做超過1下,然後當訓練組😁
@@theolez_ 那可以再冒昧問一下,影片封面的左圖,是因為體脂比較高,所以線條不明顯嗎?,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KM-ik5wn 其實體脂肪不是主要因素! 當時訓練方法效率不高導致肌肉沒有發展起來,所以左右看起來差距很大! 手臂應該差3吋左右!
練不大 很明顯 就是錢不夠多
影片都很讚 可以開donate喔 粉絲可以donate
有喔,已經開啟了。感謝支持!
我覺得我要訂閱起來~~
必需的必需的😎
丁起來😎
蛋白質好像也是一個常見的迷思?
對!之前有一集就聚焦在蛋白質迷思上!
早安 今天有貓貓🤩
早安!另外一隻也有跳進來,但卡掉了😅
看到一半就按耐不住發言的慾望了,相較於大多數商業取向的資訊,這種瞭解自我進程的知識對「健身」添加了更多的思考意涵,我覺得能讓人理解增肌背後的邏輯真的讓人很少走很多彎路也省下很多學費,只能給兩個字太棒了!
在不直接給大家「明確」答案的同時,又能夠有好幾個清楚的方向。這就好比一部電影或小說留下了無限想像。我認為唯有如此
對新手來說既不會無所適從又不會被框架住,對老手來說如果願意的話,能不斷重新反思現階段的訓練與心態。這不是簡單事,但我會繼續精進、努力的!
@@theolez_你的核心理念真的還蠻讚的,很喜歡你的影片
讚 希望有更多人看到這影片 請多多創作
謝謝
09:13
李茶提到「高次數低重量也是一個還不錯的練法」
請問我可以理解成高次數低重量做到力竭
雖然比較偏向肌耐力
但仍有一定的增肌效果嗎?
我覺得可以
但高次數要到力竭真的會痠痛到不行@@
@@theolez_ 謝謝李茶的回覆 🙇
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沒有絕對,但是有選擇比較有效率的,超認同這個觀念的!
真的!希望大家要能意識到
難怪做背肌訓練的時候有時候都會酸到三頭,原來三頭長頭還有這個功能,長姿勢了
對呀,在科學上的術語叫做地域性解剖學
這也可以說明三頭肌跟背肌的關係是很緊密的
頭一次看你影片馬上訂閱,講了很多自己之前走的冤枉路...
健身真的需要堅持,每個人身體結構不同,自己摸索肌肉感受度才是最重要的!
感謝訂閱!
都是用經驗與汗水度過的冤枉路~
以前在練的時候連國外的資訊都很少,現在很多了
可惜台灣還是很少,我覺得有人出來講才能減少大家的浪費時間和挫折
我之前真的就是一次5-6個動作,每次到後面都沒力硬是做完,然後增肌效果極差,增加的體重都跑到體脂去
現在改成3-4個左右,每次的力量跟肉量都有順利上升
茶哥 我現在剛開始健身一個月 實行推拉腿課表 一週6練 比如第一次推和第二次推 動作要選不同還是要跟第一次就可以了
大腦在星爆阿 李茶真的是我健身的蘇格拉底 每支影片都讓我發現自己的觀念都被框架限制住了 果然健身前要先健腦阿
哈哈😄哲學無所不在!也謝謝你給予這麼高的評價!同步進行就好了,健身即是健腦
感謝李茶 又推翻了一些傳統既有觀念 也慶幸我現在的訓練沒有被跨架住往對的方向走
我好像常常在洗刷James的觀念,這樣會不會消化不良
往對的方向走,那要小心一下會變太壯喔!🤣
@@theolez_ 剛意外看到你在低卡的文 居然是淡江的學長ㄟ!
以一周一個部位能練兩次來看,背部的訓練是否能夠把水平拉跟垂直拉剛好拆分成兩天
然後一次約3個動作充分刺激比較好呢?
同理胸雖然是上中下 就拆分成一天上+中 另一天下+中這樣
中胸感覺是不管上或下都匯多少連帶的部位所以每一次比例可以偏少一點
可以,但我自己喜歡都統一
然後2-3個月才換一次
有時候也不必太執著去分水平or垂直拉
本質上只是闊背肌出力是在高角度還是低角度而已
都一樣是闊背在出力
胸肌更是這個道理,但上胸是非常有必要獨立練的!
@@theolez_ 感謝您細心回覆
不得不說這部片真的讓我想了蠻多的似乎自己很多觀念需要更新了
我在製作影片的時候也會不段思考,聽起來這樣是雙贏 非常棒!
健腦了,謝謝!
感謝支持喔!! 繼續加油!
請問李茶 臥推時抬頭的用意是什麼?能推得更重嗎?
可能是受限於活動度,或者個人喜好
但我覺得喜好的層面更大~
低頭還不少,可以募集更多肌肉在胸前,更容易含胸,有機會推得更重。
關於迷思五,所以其實拆部位練比較不好嗎?改成二分法練上半身下半身或許訓練品質會比較好?
不是~ 迷思五主要的方向是不要針對一塊肌群,一次安排太多動作
一天練一個肌群是ok的,但不要因為這樣而硬是塞進各種動作
安排少少的動作,專注在這幾個動作本身比較有效益
那我想請問一下李茶~我們都知道漸進式超負荷,一週比一週更重 那當然我們不可能每週都做得更重,例如我臥推從40kg一個月後到50kg好了 但一直做這麼重 身體是不是需要休息?那該怎麼安排呢 例如常聽到的什麼減量訓練 可是還是很模糊怎樣才叫減量訓練?才不會讓身體太累 謝謝!
對~不可能一直增重
所以使用各種技巧是很重要的
比方說增加張力(離心)時間、用hard set的概念去超負荷突破、每個週期都更換訓練動作
也有你提到的讓身體去休息
最單純定義上的休息當然就是deload或不練
deload就是用你平時訓練的7-8成強度 甚至5成練
@@theolez_ 了解了解~也是解答了我內心的一個困惑啊 謝謝!
增肌體脂也稍微變高 線條變不明顯 但還是覺得自己維度不夠大 可是照鏡子又覺得線條不明顯很不好看 應該繼續增下去嗎 還是先減脂再繼續增
一邊增一邊減就好,除非真的很不滿意就專心減脂
不然平常靠稍微減碳的方式還是可以減脂的
我的疑问 就是 我离开了教练 我自己不知道怎么排课表 怎么叫做力竭 总觉得还有力气 但是多练了 人又会很疲惫
降低訓練組數,專心在9-12組內練好。盡力做到最後一下👍
@@theolez_ 那要给你点个很大的赞👍
有乾貨 謝謝
你好, 請問練背可以一天練水平拉另一天練垂直拉嗎? 謝謝
可以!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安排方式
想問關於迷思4:那這樣應該如何判斷每組適合的重量,還是應該以什麼感受來判斷?
先訂立一個次數目標,比方說我建議6-8下,然後做到力竭
練了幾次後讓動作品質更穩定,你就會知道你可以做的最大重量是多少
然後往後就盡量用這個數字去做到漸進式增重
不用太在意感受度,能在一定的品質下做起更大的重量才重要
乙骨
我一個小時內最多練4~5個動作,多關節大肌群最多三個動作,小肌群才能比較多,但同肌群最多3個動作。所以一天最多兩個部位五個動作(大肌群3個,單關節2~3個)
跟我很類似,但我現在單關節精簡到只做一個~
HI 李茶 你真的是非常有料的人 請繼續更新 我已成為你的鐵粉~~
純愛戰神海報很讚
這邊我有個問題 你有提到張力 & 力竭次數的關係 在前幾部影片
這部影片你特地提到張力 如果以現行增肌為主要 依然是維持大重量下去執行 還是就也得考慮力竭問題
例如
握推100KG 5*5 接下來上胸推 70KG 11*5 啞鈴 30KG 8*4 上斜啞鈴 28KG 6*3 這種模式進行增肌是OK的嗎?
先不考慮累積疲勞度的問題
不好意思問題有點多~ 依然支持你
輔助訓練練太多組 就表示主訓練沒到應有強度 而且會練很久沒效率
提升效率 可以練三頭或肩膀或收工回家
純愛戰神就是讚!
大一點的重量和力竭不衝突呀
如果目標是增肌,那兩者都做到更好
但疲勞控管就要花時間注意和學習
我覺得不能把疲勞值拆開來看
因為疲勞值會影響運動表現也會影響後續增肌效率。假設臥推100 5下接近力竭,那5組的強度可能會太高,做到後面可能注意力開始不集中了。
你可以仔細體會訓練時的感受
如果說都做5組感覺很好很紮實
那也許你的體力(能量)是適合的
前提是強度要夠大喔,增肌比較快!
Btw, 我看你啞鈴的重量相對輕很多
我覺得不用刻意把剩餘的體力用完
我個人認為比起第一個臥推的強度來說太低了
感覺可有可無(除非你有其他考量)
我自己是會拿去做可能飛鳥或練三頭肌之類的
然後重量也會高一點
給你參考
@@dajun1221 收到感謝你~~
@@theolez_ kk 改善訓練計劃開始 謝謝你
總結一定要上重量!😆
優質
請問有趣點,後面做組的是什麼意思?
做組的意思是可以做超過1下,然後當訓練組😁
@@theolez_ 那可以再冒昧問一下,影片封面的左圖,是因為體脂比較高,所以線條不明顯嗎?,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KM-ik5wn 其實體脂肪不是主要因素! 當時訓練方法效率不高導致肌肉沒有發展起來,所以左右看起來差距很大! 手臂應該差3吋左右!
練不大 很明顯 就是錢不夠多
影片都很讚 可以開donate喔 粉絲可以donate
有喔,已經開啟了。感謝支持!
我覺得我要訂閱起來~~
必需的必需的😎
丁起來😎
蛋白質好像也是一個常見的迷思?
對!之前有一集就聚焦在蛋白質迷思上!
早安 今天有貓貓🤩
早安!另外一隻也有跳進來,但卡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