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將燃氣發電機廢氣經以NaOH為吸附劑的洗滌塔,讓CO2+2NaOH > Na2CO3+H2O,除了降低碳排外也額外產生能供使用的碳酸鈉副產品,亦不降低發電量也不用增加天然氣成本
題外話,把煤氣化成合成氣再拿去燃氣發電,在排放前過濾掉二氧化碳會是成本更低的方案,至少光燃料就比較便宜。
19:40 處:計算碳排係數(1) 燃天然氣 2.75 * 1000000 / 9300 = 296 克/度 (這樣就比歐盟規定低了),(2) 去碳燃氫 19.2 * 1000000 / 7400 = 259 克/度,但在 22:30 處卻說是從388克/度降到297.1克/度,我有點兜不上,請問我是否是理解錯誤?另外,天然氣除了碳排量之外,是不是還有庫存量天數少的風險?所以天氣然發電佔比也應考慮,感謝先。
大潭只有部分機組是"燃氣渦輪複循環"(效率~61%), 其他蒸氣鍋爐機組效率只有40-43%. 19:40 是以燃氣渦輪為例. 22:30 是講此技術對大潭廠的預期效果. 我個人認為台灣仍然無視全球零炭排的目標, 這些技術說是爭取時間實則浪費時間.
如果SMR未來可行,有沒有可能在去碳燃氫的燃氣機組旁邊建SMR,利用核能的高溫去彌補熱裂解時所需的的1000°C工作溫度。去碳燃氫之所以發電量降低20%的原因應該是需要額外的天然氣當作燃料製造出熱裂解的1000°C工作溫度,不知是否能透過核能發電時的高溫去彌補發電量降低20%的問題。
四代核能就是要作這個。但目前所有的四代核能機組包括中國投入運轉的機組都不是成熟的大型機組。台灣的這種技術可以先試Run debug,等四代核能成熟時無縫接軌,就可以有便宜的氫氣可以用。
Smr可行就不用氫了!
這樣會降低能量輸出,性價比不高啦,流體化床觸媒也許能減少碳黑黏附!
就小弟知道的電解水取得氫需要大約4度電才能獲得1度的氫,小弟覺得除非有多餘的電與其白白浪費才來電解水獲得氫,否則電解水恐怕是不好的方式。
是呀!所以氫能和大家想的不一樣,大部分人都沒有想過氫氣怎麼來,總以為氫氣是隨手就有的。
@@Ansforce 小弟認為電水解只能拿來儲能,但如果拿來儲能就會面臨其他儲能技術競爭例如鋰電池。
很多國家30年前不就推廣燃氣車了嗎?當時也說可以減少排放, 各國政府資助業界更換燃氣車. 結果研究發現只有新車在前2年能達到當初的排放標準, 2年之後的有毒排放比柴油車還多, 結論是轉化的觸媒在實際使用上損耗的很快, 維護的成本又太高, 根本又一個掛著環保卻破壞環境的生意而已
不論是採集甲烷,採集天然氣,燃燒氫氣,過程都會排放巨量的甲烷,造成嚴重溫室效應
若去碳燃氫,原來可產生9300度電,變成7300度電,約80%。排碳減少,由每噸產生2.75噸碳,減少為1.92噸,約減少30%。還要大費周章,處理轉換過程,這樣為何不乾脆只用80%燃氣,去發一樣的電,但排碳也是會減少二成,只是比去碳燃氫多一成。整個去碳燃氫真的有其經濟效益嗎?
這個算是老技術了,只是因為要把甲烷裂解成氫需要到1400度的高溫,因此在催化劑上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不過考量到能量密度及碳排,氨會是更有可能的燃料。對於像澳洲這樣可以鋪設大量太陽能板的國家,其生產的綠氫可以輕易地轉成綠氨。而氨的密度遠高於甲烷,但是缺點是氨沒有辦法直接燃燒,需要再分解回氫氣後才能燃燒,因此只適合用在發電廠,不過也比分解甲烷簡單。以汽機車來說固態電池才是最終解,最好是可以採狗狗肉換電模式。
達成攝氏1000度的環境需要相當高的能耗,除了碳排放與發電量外亦須估算整體製程的能源效率.另外,利用天然氣作為能源也存在國安的風險,這種新技術可考慮作為選項之一,但比例不能太高,供大家參考.
這東西滿久的,陳老師最大賣點就是他的觸媒壽命大幅增加
個人覺得還是多花點心思在如何快速將二氧化碳吸收並分解成碳黑跟氧氣上面因為這樣可以適用於任何燃燒的能源 如汽油 天然氣 煤炭 木炭等等並且產生氧氣 氧氣增加 同時二氧化碳減少 這才是雙贏 贏兩次 此升彼降 雙倍效益因為感覺上把甲烷裂解氫氣需要消耗產生高溫的能量消耗用在co2分解也大約會是同等的能量消耗而碳黑也是能源 只是它會是固態的 不利於移動車輛的使用環境但碳黑跟煤炭也可以利用催化反應產生甲烷或天然氣 這轉換的能量消耗不是很大那麼碳黑就可以不斷地成為可運用的原材料或當能源的一部分而其他的燃燒產生的co2也都可以成為這產業的原料比爾蓋子有投資在這種co25直接轉碳黑跟氧氣的研究 也有成果但就是不知道需要投入什麼樣的能量消耗跟材料另外講氣候 也可在拉格朗日點弄個太陽能廠當作遮陽傘 讓日照減少一點 也就減少太陽帶來的熱量 降低溫室效應
你說得直接把二氧化碳分解成碳黑跟氧氣我是不清出這塊處理效率如何,但是我可以跟你說要捕捉二氧化碳成本很高,捕捉二氧化碳有幾種方法,一種是直接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還有燃燒前捕捉或從工廠煙道氣裡捕捉或是鍋爐發電廠改用富氧燃燒提高CO2濃度讓捕捉效率更高,但是現在CO2捕捉不是成本高不然就效率低或是耗水耗能源,總不能為了捕捉碳而排了更多碳吧? 捕捉二氧化碳就需要耗費這麼多資源了如果你還想把他分解成氧跟碳需要耗費更多能源,光捕捉成本就占CCUS三分之二了,三分之一是把二氧化碳再利用或是封存,現階段只能把二氧化碳再利用或封存,二氧化碳鍵結很強想打斷要耗費非常多能量,就像你想把水電解成氫氧一樣耗能浪費,再利用可以直接利用或重組反應製造甲烷做鑽石做水泥很多利用方式,如果捕捉後還要把他分解成氧跟碳我看消耗的能量應該比燃燒時產生的能量還多了。後面你講拉格朗日點弄個太陽能廠以現今還太早,這想法很天馬行空,在太空上建立太陽能廠我看2050年前應該都沒辦法達成,現今火箭發射成本很高而且碳排非常嚇人為了減少溫室效應而排了更多溫室氣體根本划不來,而且就算真的能建立太陽能廠電怎麼送回地球? 無線輸電就最主要就微波輸電,要先把電轉成微波發射到地球在用接收器接收微波把微波轉成電,先不講距離耗損光是能量轉換就讓大量的能量損失了,微波輸電我不知道但是一般家用的微波爐效率大概60%左右我想電能轉換微波效率應該也在60%上下吧,之後微波轉成電又要看他轉化效率如何,所以我才會說以現今來說還太早,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
@@as99632147 比爾蓋子投資的是單獨的廠子直接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 講法是技術已經成熟 在考慮如何進入商轉 這是他們宣稱的 不過也是覺得怪怪的拉格朗日點 甚至到距離太陽更近的地方 不過就不好找到與地球同步的軌道了剛開始可以直接用遮陽布如同雨傘 減少一部份陽光 然後在來逐步以太陽能板取代 如同含羞草 可視情況收放電力直接用來太空煉礦 或是集熱煉礦 先把拉格朗日點的隕石提煉掉作為材料逐漸開始研究如何在太空煉礦同時研究建造外太空專用的太空船"外殼" 因為不需考慮抗拒地心引力 可以製作成很大型精密的部件 航電&引擎等 初期還是得由地球製造
依薩巴捷反應,二氧化碳氫化就可以生成甲烷。另外依博施反應二氧化碳也可以以氫還原成碳黑。只是,氫氣的生產與碳捕集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
如果發同樣的電量來說應該只少一點點碳,但這樣台灣的接收站要蓋更多彌補缺少的發電量...台灣土地小加上環保團體的阻擋,感覺會弊大於利?
我覺得是比例問題,如果去碳燃氫的比例太低那就意義不大,比例夠高才有意義。
@@Ansforce 「去碳燃氫」發電,就是一個毫無遠見的陳時中的高端疫苗,減少20%珍貴的電,變成30%不值錢的碳,投入上千億,甚至上兆,最後會被新技術成熟的小型核電取代,變成一堆的廢鐵。
@@Ansforce 趙天麟說綠氫、藍氫、灰氫,都是好氫。我問一句話,(好)的氫氣從哪裡來呢?氫能,透過電解、裂解產生綠氫、藍氫、灰氫,再來發電。這不是傻子嗎?
@@真相覺醒 以電解產生的氫能來說,「直接電解產生氫再拿來發電」看起來是很矛盾,它的價值是我們可以將部分時間多餘的發電量(太陽能、風力這些無法控制的發電量)先用轉成氫氣儲存,需要的時候再進入火力發電廠來發電
@@林震彥-h8z 趙天麟說綠氫、藍氫、灰氫,都是好氫。我問一句話,(好)的氫氣從哪裡來呢? 氫能,透過電解、裂解產生綠氫、藍氫、灰氫,再來發電。這不是傻子嗎?
我記得台灣周邊深海中不是有很多固態甲皖,是否會開採或開採上面有難度?
開採海底下的可燃冰成本太高了!
什麼時候可以全面上市比較重要
大家好 博士好
晚安!
看了影片,全世界無不想盡各法來解零排碳問題,如上之循環繞只更耗能(性價值低)。本人有五步套整合全解新發明(在本人臉書也曾陸續發表過相關詩詞,只是未正式申請專利或正式期刋發表)(更高性價值)。第一步用新法低成本把空氣分離出富氧或純氧,第二步純氧燒碳化合物(含煤碳),其中因少8成氮之混燒,理論節能近8成。再來原爐具,不耐有更高温度,可以有新技讓舊爐耐高温而能續用。第三步,產生排烟為純二氧化碳及水氣,壓縮易分離水,最後剩純二氧化碳可以高於5.1KG,壓為液態,第四步產生的散熱還可用熱晶來發電。第五步,可以轉為基本土建的大量建材,用於地面基建,海底基建,不是無毫無用處,要大量空間貯存。以上五步的整合,可把石化產業業的零排碳難解,生成更多的能源,又生電,又生出可用建材。將會是更完美的解決方法。未來待續發表。想連繫或有問題可加LINE或電話來討論,0939 771745(LINE ID)。歡迎大單位來連繋共解。
可以把二氧化碳提纯,很多电焊是需要二氧化碳保护气体的。
這得耗費額外能源
当形成包浆时候让熔融合金流动,新的熔融合金流进饱和的熔融合流出形成循环就可能解决此问题。
既然要解決二氧化碳為何不直接去分解二氧化碳為氧原子和碳原子?從影片初期就可以理解為功耗值太高,要使用焦耳能量,但是為何它本身既然有焦耳了還要分解甲烷幹啥?分解水不是比較好一點嗎?水分解出來沒有碳不就是氫能源焦耳功率的追逐目標?
二氧化碳是碳氧雙鍵,比碳氫單鍵還穩定,除非要有特定的催化劑不然很難分解。
有的 Google E-Fuel
重組產氫也產生二氧化碳,這二氧化碳不能排放?還是說這樣的排放具有什麼效益?汽電共生效益嗎?需要講清楚才能評論!
天然氣去碳燃氫,減少20%的發電量去減少30%二氧化碳,看起來不划算,因為減少20%的發電量代表成本要增加20%,這樣每度電要貴20%。
其實,中研院那張表可以看得出來,如果不用去碳燃氣,台灣為了國際碳權,就必須花錢去做碳捕捉,才能達成淨零碳排。所以,不減少20%的發電量,就必須增加碳捕捉的費用,後者增加的成本未必比較少。
@@ronlon1978 台灣電費和油費現在算是世界最便宜的,原因台灣政府大量補貼,也就是不增加電費下用天然氣去碳燃氫,政府要再補貼20%。而花錢買排碳權是企業的事和政府無關。如果因為減碳企業要離開台灣,那台灣政府就不用補貼台電了,因為沒有企業要用電了。
碳稅是其中一個使用甲烷裂解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企業被國外客戶要求要用再生能源生產,否則訂單會被其他廠商搶走,這才是研究的原因
如果把二氧化碳造成大氣的溫室氣候效應災害損失納入計算!仍然是很划算的!只要一個強烈颱風侵台就會造成了幾百億的災損!何況生命無價?👏👏👏
好方法氣候變化是因為太陽活動周期及太陽系處於銀河系不同位置的引力變化干擾. 二氧化碳不能加劇地震烈度及次數 二氧化碳不會影響地磁導航生物的航線失敗 地球的二氧化碳更影響不到金星水星土星火星木星的溫度. 但這一切都正在起變化在各種迷惑之下,請參閱及分析科學數據.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及其佔比如下:1. **氮氣 (N₂)** - 約 78.08%2. **氧氣 (O₂)** - 約 20.95%3. **氩氣 (Ar)** - 約 0.93%4. **二氧化碳 (CO₂)** - 約 0.04%(400ppm)5. **其他氣體** - 包括氫氣 (H₂)、氦氣 (He)、氙氣 (Xe)、氮氧化物 (如NO和NO₂)等,總共約佔 0.001%。此外,大氣中二氧化碳佔比低於0.02%的時候 地球所有植物會100%滅亡. 至於海平面升高的原因是南極 北極 冰冠溶解 原因是因為冰冠並不保持在地球自轉軸心位置(地軸移位) 而另一週邊區域進入地軸位置海水凝結成冰塊需長時 一切終極問題是引力波動 引力干擾
2023台電凍漲虧損4000億,行政院追加1000億。現在還要減少發電量,怎麼辦到的?
利用物理取得的能量會比較天然,至少不用再經過化學能的情況來產生能源❤😂🎉😅
若然,使用氫氣發電,不就一舉數得?也不用擔心天燃氣供應來源中斷。
先不討論成本,問題是氫氣怎麼來?可以參考一下這個影片,新突破!全台首輛氫能車與加氫站!未來將取代電動車!?一次搞懂燃料電池的原理與發展!ruclips.net/video/CViiPfhG1e4/видео.html
氢气车丰田已经做出来了,但是由于氢气太轻车的配重会有问题。而且高压氢气存在爆炸风险,比电车危险许多。制氢燃料电池汽车路线我个人认同马斯克的观点,不适合私家乘用车。关于甲烷制氢和炭黑技术,日本三菱已经跑去美国和民主党的叛将参议员达成协议,技术用美国的从天然气来制备氢气和炭黑。我问过ai到底天然气制氢还是电解水制氢会成为未来主流,ai和我说风电电解水是正途。甲烷肯定存在泄漏的问题,我也不相信会完全没有碳排放制氢。更重要的是天然气不是无限的。通过打液体进入地下会造成地壳不稳定地震和地下水污染。都是有代价的。太阳风才是正宗的清洁能源。老美喜欢是利益使然
感覺是台塑的專長,加油
綠化環境自然減少二氧化碳並產生氧氣。大陸早幾年就成功用二氧化碳合成澱粉。
依據"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的資料, 2015年(第24屆)時大潭發電廠的碳排放係數是0.374KgCo2e/度, 但是在2016年(第25屆)時大潭發電廠的碳排放係數是低於0.388KgCo2e/度, 似乎是在走回頭路了!
天然氣也算是石化燃料⛽️.… 電力供應以燃料熱值轉換來計算🧮~~利用天然氣 轉換氫氣。 氫氣燃值高於天然氣3倍。等於天然氣可以少用😅而且我們進口天然氣已經是天價了。再一次去碳燃氫加工😂 更是天價成本啊😅
說得有理,循環繞只更耗能。 我有三步解, 最前是有新法把空氣分離出純氧,二步純氧燒碳化合物(含煤碳),其中因少8成氮之混燒,理論節能近8成。再來原爐具,不耐有更的高温,可以有新技隔開爐壁而能續用。第三步,產生排烟為純二氧化碳及水氣,壓縮易分離水,最後剩純二氧化碳可以高於5.1KG,壓為液態,第四步產生的散熱還可用熱晶來發電。第五步,可以轉為基本土建的大量建材,用於地面基建,海底基建,不是無毫無用處只是貯存。以上五步的整合,可把石化產業業的零排碳難解,生成更多的能源,又生電,又生出可用建材。將會是更完美的解決方法。未來待續發表。
產生廢氣不只啓端,還有末端
剛發現這個頻道,口條好好比podcasts主持人講話還更清楚👍我一個多媒體設計的也說不了什麼專業心得,但至少不會被歐美薛一波碳稅就是了?
謝謝你的支持!
假如用此方式脫碳產生的氫氣所需能量,遠大於產生的氫氣所產生的能量,感覺怪怪的
敲碗!想聽你對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CEO下台認罪的想法~
太忙了沒時間寫這篇文章,是應該說句公道話才對,週四的科技問答先來談談好了!
我個人淺見:都不去從源頭端徹底遏止因炒房蓋樓剷除掉的大量綠色植被(最自然且無須多費能源吸收二氧化碳)這類真正毀天滅地的惡行惡狀(最近我居住的鄉村海邊大量剷樹蓋房子,然後這破爛地方一個轉眼房價八倍跳!看得我憤怒難以遏抑);用這種後續又費資源又費工夫又難達成絕對零排放真正解救地球環境的要求?看似煞費心力卻遙不可及的研究,...說穿了我覺得目前這些所謂的技術,根本就是個完全不在乎全體人類未來,只為私利短期大量圈錢的假議題! 這些無良的政府與勾結的建商大佬們,通通下地獄去吧!回到技術面,我一個大老粗是真的不懂:看到煉氫與純碳黑的反應燃燒塔,為什麼永遠都一定只能用垂直結構造物呢?不管哪個國家的高端研究做得都是如此!我是真的納悶極了?既然要分離一個往上跑的氣態氫,一個因重力會往下墜的固態碳黑,難道燃燒塔作成傾斜的就不行嗎?在塔末端做Y型出口,氫氣往上,碳黑往下(碳黑端可能要附加一些推送與帶狀輸送裝置),這樣的思考方向,會不會比較容易解決如岩漿態沉積阻塞的問題?抱歉了曲博,我是真的是什麼都不懂!單純就是劉姥姥進大觀園,看個皮毛怎麼看怎麼怪的心情!這個繞我覺得極其荒謬又令人憤恨的賊世界...還請曲博不吝辛勞這類議題還請多多指教!在此萬分感謝了。
坦白說你講的有道理,要減少二氧化碳就多種樹就行,問題是種樹讓少數人不能賺錢,所以不但沒種樹還把樹砍掉蓋房子,甚至是種電,總之這是個兩難的問題。
現在的世界,一邊喊全球暖化,一邊喊能源危機,能源省著用,能源危機就減輕,全球暖化就減輕,奇怪的世界😂
溫室效應是真實的嗎?為何連大陸生產的蒜頭,都已經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受到威脅呢?臭氧層與溫室效應會不會是歐美對大自然的誤解呢?
唉!現在12月中了,氣溫還有28度呢!
@@Ansforce 該不會是,全世界發生了無數的火災造成的吧!加拿大今年有一千多起的火災,前幾年澳洲也是森林大火燒了半年以上....台灣今年幾乎天天都有看到火災的新聞....
竹北瓦斯嚴重氣爆。居民一聽到加氫站,就會擔心氣爆安全性,那麼就無法普及。請問,「氫能」這個愚蠢的產業還要硬推下去嗎?
氫燃料電池主要用在船舶與飛機,因為氫氣擁有較大的能量密度,這個是電池辦不到的,但在陸地上固態電池就非常夠用了。
儲存方法,奈米科技不能解決嗎?
可以,但不是現在。
依然是灰氫啊
但是carbon intensity減少30%,還不是低碳氫。但比灰氫好多了⋯⋯
混油很好啊,為什麼不混油,都是石化的東西一即是零,零即是一,起於石化,終於石化
趙天麟說綠氫、藍氫、灰氫,都是好氫。我問一句話,(好)的氫氣從哪裡來呢?氫能,透過電解、裂解產生綠氫、藍氫、灰氫,再來發電。這不是傻子嗎?
生產4度電換1度所謂氫電的概念比脫褲子放屁..還糟糕
氫能不是用來發電的….
@@alexisalex3980 「去碳燃氫」發電,將「天然氣」分解出「氫」和「碳」,再用「電」燒成「電」,「去碳燃氫」的氫能是用來發電的,減少20%珍貴的電,變成30%不值錢的碳,投入上千億,甚至上兆,像是一個毫無遠見的陳時中的高端疫苗。
氫燃料電池其實是一個發電裝置而不是蓄電裝置氫能車構造是用氫氣給氫燃料電池發電再存到鋰電池再給馬達驅動車子....氫那裡不是用來發電?????
@@蔡慶海這裡的發電是指一般發電廠發的電。這狀況,氫不是用來發這個電的。
「去碳燃氫」,減少發電,變成汙碳,這是"灰氫"碳排的氫能。
年中以前我覺得氫才是未來!但騎車時看著電車跟油車...氫絕對不是答案...因為都還是燒開水發電只是換個方式燒!我覺得應該學駭客任務...用生物發電(病毒都能編了,弄個細胞台灣的技術能力應辦的到)...這樣台灣半導體的優勢才是最大幅度的放大
氫能是用燃料電池,不是用燒的唷!
先看一下這個影片:新突破!全台首輛氫能車與加氫站!未來將取代電動車!?一次搞懂燃料電池的原理與發展!ruclips.net/video/CViiPfhG1e4/видео.html
誰會管划不划算,有公司賺錢就好,政府虧錢又沒關係
台灣再次世界第一了哈哈哈
這個技術一旦流行,中碳和中橡就不用活了,因為中碳要把中鋼的煤焦油轉化成雜酚油,在賣給中橡做高溫處理成炭黑。
這個技術一旦流行,代表國庫大虧空,產出最昂貴的電,及他們眼中不值錢的炭黑。
減碳30分%,發電減20%,感覺沒有想像中賺的多.......
如20%減少的發電也是用天然氣去補是ok的,只是你的經濟效益不好。因為碳黑是很便宜的產品。
這對石化燃料使用過程中減少碳排還是有消極意義的。
意義不大,甚至更慘⋯⋯挖掘抽取天然氣時,地下會洩露巨量的甲烷,而燃燒天然氣,或是氫氣時,仍會產生大量甲烷單單就溫室效應來說,天然氣比煤炭危害更大,差別在你要佈滿二氧化碳的灰色天空,害是看起來乾淨,卻更嚴重的溫室效應但是確實有一個更好的辦法地球上大部份的溫室氣體來自「放屁」,只要人類改吃素,溫室效應問題立即解決
單純好奇,現在的基因工程這麼成熟,是不是有科學家在研究改良某些植物,改良成為超級強力的吸碳植物?
二十億年前就有了. 綠藻菌. 可是誰花錢來培養?? 不能貪污的工作別指望綠色政客會做.
的確是有的,問題是要在哪裡種植這些植物?人類生活的土地不足一直砍樹,唯一空間夠大的就是海洋,的確曾經有科學家發展一種特殊的海澡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不過如果讓海洋表面都種海澡,肯定也會產生食物鏈的問題。
目前我所看到的影片講 還是藍綠藻這一類的產氧能力最強但科學家是希望雙贏 也就是同時可以產生質油 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多但我是覺得 人類太多了 食物光靠陸地已經不夠了 而目前海洋魚類資源也在枯竭所以遲早必然走向海洋養殖業 利用廣大的海洋來進行養殖業 (太平洋是很廣大的 大約是半個地球表面)那麼就會產生一個垂直養殖的方式 上面養海藻 供給下一層的浮游生物 在供給下一層的小魚小魚可以在供給大魚當飼料 而在水面上則是各種發電裝置我稱這種為浮島養殖或浮島發電 或說是浮島共生態,一方面發電 一方面養殖颱風來了整個往下沉到50米以下 水下平靜只怕海嘯 海底地震的震波還有需要加強海軍海防
化工固碳的效率才是最高的,但需要能源。
氫氟化碳(環保冷媒),也是全球暖化的一大問題,如果要解決暖化問題,政府應該考慮冷氣數量😂,不應該只把問題放在發電廠
大家一起住地下
天然氣!!!價格如此高,臺灣也不生產,就戰略就經濟就環保都不可取。連日本都玩不起。臺灣看來比日本高端阿,錢也比日本耐燒。
去碳燃氫,經過昂貴的電解後,卻是最虛假的"灰氫"碳排。。
我不是專業但我猜這玩意兒跟海水淡化一樣只能說輔助
太陽能,風能是主要的發電來源才有辦法解決問題。
您好乾淨的氫氣取得其實很容易就是用波浪能發電將海水電解然後用氫氣燃燒發電問題是這個地球過量的天然氣才是大問題不過因為天然氣的密度比空氣小不曉得可以飄向外太空嗎如果用氫氣與氧氣經過化學作用產生電流則要小心失控使氧氣不足的問題因為海水電解並不產生氧氣不過如果是經過設計的海水電解又電解的模式我就不曉得了
你說的海水電解有一堆技術瓶頸,要多看一些技術文章,不要道聽途說!還有你對電解技術看來有很大的誤解⋯⋯
電怎麼來才是重點⋯⋯
11個月前影片現在跑出來,而且也沒有實際產品出來救台灣的能源,啊不就跟中國一樣大煉鋼,大煉晶片????
前幾天,中國好像也開發類似TDM,就開始官宣吹噓了
又是個廢話題,人類沒有自己想的聰明。
打倒貪腐民進黨救臺灣
就吹吧!新冠疫情中研院放出多少發現發明新聞?結果都是打嘴砲!
將燃氣發電機廢氣經以NaOH為吸附劑的洗滌塔,讓CO2+2NaOH > Na2CO3+H2O,除了降低碳排外也額外產生能供使用的碳酸鈉副產品,亦不降低發電量也不用增加天然氣成本
題外話,把煤氣化成合成氣再拿去燃氣發電,在排放前過濾掉二氧化碳會是成本更低的方案,至少光燃料就比較便宜。
19:40 處:計算碳排係數(1) 燃天然氣 2.75 * 1000000 / 9300 = 296 克/度 (這樣就比歐盟規定低了),(2) 去碳燃氫 19.2 * 1000000 / 7400 = 259 克/度,但在 22:30 處卻說是從388克/度降到297.1克/度,我有點兜不上,請問我是否是理解錯誤?另外,天然氣除了碳排量之外,是不是還有庫存量天數少的風險?所以天氣然發電佔比也應考慮,感謝先。
大潭只有部分機組是"燃氣渦輪複循環"(效率~61%), 其他蒸氣鍋爐機組效率只有40-43%. 19:40 是以燃氣渦輪為例. 22:30 是講此技術對大潭廠的預期效果. 我個人認為台灣仍然無視全球零炭排的目標, 這些技術說是爭取時間實則浪費時間.
如果SMR未來可行,有沒有可能在去碳燃氫的燃氣機組旁邊建SMR,利用核能的高溫去彌補熱裂解時所需的的1000°C工作溫度。
去碳燃氫之所以發電量降低20%的原因應該是需要額外的天然氣當作燃料製造出熱裂解的1000°C工作溫度,不知是否能透過核能發電時的高溫去彌補發電量降低20%的問題。
四代核能就是要作這個。但目前所有的四代核能機組包括中國投入運轉的機組都不是成熟的大型機組。台灣的這種技術可以先試Run debug,等四代核能成熟時無縫接軌,就可以有便宜的氫氣可以用。
Smr可行就不用氫了!
這樣會降低能量輸出,性價比不高啦,流體化床觸媒也許能減少碳黑黏附!
就小弟知道的電解水取得氫需要大約4度電才能獲得1度的氫,小弟覺得除非有多餘的電與其白白浪費才來電解水獲得氫,否則電解水恐怕是不好的方式。
是呀!所以氫能和大家想的不一樣,大部分人都沒有想過氫氣怎麼來,總以為氫氣是隨手就有的。
@@Ansforce 小弟認為電水解只能拿來儲能,但如果拿來儲能就會面臨其他儲能技術競爭例如鋰電池。
很多國家30年前不就推廣燃氣車了嗎?
當時也說可以減少排放, 各國政府資助業界更換燃氣車. 結果研究發現只有新車在前2年能達到當初的排放標準, 2年之後的有毒排放比柴油車還多, 結論是轉化的觸媒在實際使用上損耗的很快, 維護的成本又太高, 根本又一個掛著環保卻破壞環境的生意而已
不論是採集甲烷,採集天然氣,燃燒氫氣,過程都會排放巨量的甲烷,造成嚴重溫室效應
若去碳燃氫,原來可產生9300度電,變成7300度電,約80%。排碳減少,由每噸產生2.75噸碳,減少為1.92噸,約減少30%。還要大費周章,處理轉換過程,這樣為何不乾脆只用80%燃氣,去發一樣的電,但排碳也是會減少二成,只是比去碳燃氫多一成。整個去碳燃氫真的有其經濟效益嗎?
這個算是老技術了,只是因為要把甲烷裂解成氫需要到1400度的高溫,因此在催化劑上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不過考量到能量密度及碳排,氨會是更有可能的燃料。對於像澳洲這樣可以鋪設大量太陽能板的國家,其生產的綠氫可以輕易地轉成綠氨。而氨的密度遠高於甲烷,但是缺點是氨沒有辦法直接燃燒,需要再分解回氫氣後才能燃燒,因此只適合用在發電廠,不過也比分解甲烷簡單。以汽機車來說固態電池才是最終解,最好是可以採狗狗肉換電模式。
達成攝氏1000度的環境需要相當高的能耗,除了碳排放與發電量外亦須估算整體製程的能源效率.
另外,利用天然氣作為能源也存在國安的風險,這種新技術可考慮作為選項之一,但比例不能太高,供大家參考.
這東西滿久的,陳老師最大賣點就是他的觸媒壽命大幅增加
個人覺得還是多花點心思在如何快速將二氧化碳吸收並分解成碳黑跟氧氣上面
因為這樣可以適用於任何燃燒的能源 如汽油 天然氣 煤炭 木炭等等
並且產生氧氣 氧氣增加 同時二氧化碳減少 這才是雙贏 贏兩次 此升彼降 雙倍效益
因為感覺上把甲烷裂解氫氣需要消耗產生高溫的能量消耗
用在co2分解也大約會是同等的能量消耗
而碳黑也是能源 只是它會是固態的 不利於移動車輛的使用環境
但碳黑跟煤炭也可以利用催化反應產生甲烷或天然氣 這轉換的能量消耗不是很大
那麼碳黑就可以不斷地成為可運用的原材料或當能源的一部分
而其他的燃燒產生的co2也都可以成為這產業的原料
比爾蓋子有投資在這種co25直接轉碳黑跟氧氣的研究 也有成果
但就是不知道需要投入什麼樣的能量消耗跟材料
另外講氣候 也可在拉格朗日點弄個太陽能廠當作遮陽傘 讓日照減少一點 也就減少太陽帶來的熱量 降低溫室效應
你說得直接把二氧化碳分解成碳黑跟氧氣我是不清出這塊處理效率如何,但是我可以跟你說要捕捉二氧化碳成本很高,捕捉二氧化碳有幾種方法,
一種是直接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還有燃燒前捕捉或從工廠煙道氣裡捕捉或是鍋爐發電廠改用富氧燃燒提高CO2濃度讓捕捉效率更高,但是現在CO2捕捉不是成本高不然就效率低或是耗水耗能源,總不能為了捕捉碳而排了更多碳吧? 捕捉二氧化碳就需要耗費這麼多資源了如果你還想把他分解成氧跟碳需要耗費更多能源,光捕捉成本就占CCUS三分之二了,三分之一是把二氧化碳再利用或是封存,現階段只能把二氧化碳再利用或封存,二氧化碳鍵結很強想打斷要耗費非常多能量,就像你想把水電解成氫氧一樣耗能浪費,
再利用可以直接利用或重組反應製造甲烷做鑽石做水泥很多利用方式,如果捕捉後還要把他分解成氧跟碳我看消耗的能量應該比燃燒時產生的能量還多了。
後面你講拉格朗日點弄個太陽能廠以現今還太早,這想法很天馬行空,在太空上建立太陽能廠我看2050年前應該都沒辦法達成,現今火箭發射成本很高而且碳排非常嚇人為了減少溫室效應而排了更多溫室氣體根本划不來,而且就算真的能建立太陽能廠電怎麼送回地球? 無線輸電就最主要就微波輸電,要先把電轉成微波發射到地球在用接收器接收微波把微波轉成電,先不講距離耗損光是能量轉換就讓大量的能量損失了,微波輸電我不知道但是一般家用的微波爐效率大概60%左右我想電能轉換微波效率應該也在60%上下吧,之後微波轉成電又要看他轉化效率如何,所以我才會說以現今來說還太早,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
@@as99632147 比爾蓋子投資的是單獨的廠子直接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 講法是技術已經成熟 在考慮如何進入商轉 這是他們宣稱的 不過也是覺得怪怪的
拉格朗日點 甚至到距離太陽更近的地方 不過就不好找到與地球同步的軌道了
剛開始可以直接用遮陽布如同雨傘 減少一部份陽光 然後在來逐步以太陽能板取代 如同含羞草 可視情況收放
電力直接用來太空煉礦 或是集熱煉礦 先把拉格朗日點的隕石提煉掉作為材料
逐漸開始研究如何在太空煉礦
同時研究建造外太空專用的太空船"外殼" 因為不需考慮抗拒地心引力 可以製作成很大型
精密的部件 航電&引擎等 初期還是得由地球製造
依薩巴捷反應,二氧化碳氫化就可以生成甲烷。另外依博施反應二氧化碳也可以以氫還原成碳黑。只是,氫氣的生產與碳捕集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
如果發同樣的電量來說應該只少一點點碳,但這樣台灣的接收站要蓋更多彌補缺少的發電量...
台灣土地小加上環保團體的阻擋,感覺會弊大於利?
我覺得是比例問題,如果去碳燃氫的比例太低那就意義不大,比例夠高才有意義。
@@Ansforce 「去碳燃氫」發電,就是一個毫無遠見的陳時中的高端疫苗,減少20%珍貴的電,變成30%不值錢的碳,投入上千億,甚至上兆,最後會被新技術成熟的小型核電取代,變成一堆的廢鐵。
@@Ansforce 趙天麟說綠氫、藍氫、灰氫,都是好氫。我問一句話,(好)的氫氣從哪裡來呢?
氫能,透過電解、裂解產生綠氫、藍氫、灰氫,再來發電。這不是傻子嗎?
@@真相覺醒 以電解產生的氫能來說,「直接電解產生氫再拿來發電」看起來是很矛盾,它的價值是我們可以將部分時間多餘的發電量(太陽能、風力這些無法控制的發電量)先用轉成氫氣儲存,需要的時候再進入火力發電廠來發電
@@林震彥-h8z 趙天麟說綠氫、藍氫、灰氫,都是好氫。我問一句話,(好)的氫氣從哪裡來呢? 氫能,透過電解、裂解產生綠氫、藍氫、灰氫,再來發電。這不是傻子嗎?
我記得台灣周邊深海中不是有很多固態甲皖,是否會開採或開採上面有難度?
開採海底下的可燃冰成本太高了!
什麼時候可以全面上市比較重要
大家好 博士好
晚安!
看了影片,全世界無不想盡各法來解零排碳問題,如上之循環繞只更耗能(性價值低)。本人有五步套整合全解新發明(在本人臉書也曾陸續發表過相關詩詞,只是未正式申請專利或正式期刋發表)(更高性價值)。第一步用新法低成本把空氣分離出富氧或純氧,第二步純氧燒碳化合物(含煤碳),其中因少8成氮之混燒,理論節能近8成。再來原爐具,不耐有更高温度,可以有新技讓舊爐耐高温而能續用。第三步,產生排烟為純二氧化碳及水氣,壓縮易分離水,最後剩純二氧化碳可以高於5.1KG,壓為液態,第四步產生的散熱還可用熱晶來發電。第五步,可以轉為基本土建的大量建材,用於地面基建,海底基建,不是無毫無用處,要大量空間貯存。以上五步的整合,可把石化產業業的零排碳難解,生成更多的能源,又生電,又生出可用建材。將會是更完美的解決方法。未來待續發表。
想連繫或有問題可加LINE或電話來討論,0939 771745(LINE ID)。歡迎大單位來連繋共解。
可以把二氧化碳提纯,很多电焊是需要二氧化碳保护气体的。
這得耗費額外能源
当形成包浆时候让熔融合金流动,新的熔融合金流进饱和的熔融合流出形成循环就可能解决此问题。
既然要解決二氧化碳為何不直接去分解二氧化碳為氧原子和碳原子?
從影片初期就可以理解為功耗值太高,
要使用焦耳能量,但是為何它本身既然有焦耳了還要分解甲烷幹啥?
分解水不是比較好一點嗎?水分解出來沒有碳不就是氫能源焦耳功率的追逐目標?
二氧化碳是碳氧雙鍵,比碳氫單鍵還穩定,除非要有特定的催化劑不然很難分解。
有的 Google E-Fuel
重組產氫也產生二氧化碳,這二氧化碳不能排放?還是說這樣的排放具有什麼效益?汽電共生效益嗎?需要講清楚才能評論!
天然氣去碳燃氫,減少20%的發電量去減少30%二氧化碳,看起來不划算,因為減少20%的發電量代表成本要增加20%,這樣每度電要貴20%。
其實,中研院那張表可以看得出來,如果不用去碳燃氣,台灣為了國際碳權,就必須花錢去做碳捕捉,才能達成淨零碳排。
所以,不減少20%的發電量,就必須增加碳捕捉的費用,後者增加的成本未必比較少。
@@ronlon1978 台灣電費和油費現在算是世界最便宜的,原因台灣政府大量補貼,也就是不增加電費下用天然氣去碳燃氫,政府要再補貼20%。
而花錢買排碳權是企業的事和政府無關。
如果因為減碳企業要離開台灣,那台灣政府就不用補貼台電了,因為沒有企業要用電了。
碳稅是其中一個使用甲烷裂解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企業被國外客戶要求要用再生能源生產,否則訂單會被其他廠商搶走,這才是研究的原因
如果把二氧化碳造成大氣的溫室氣候效應災害損失納入計算!仍然是很划算的!
只要一個強烈颱風侵台就會造成了幾百億的災損!何況生命無價?👏👏👏
好方法
氣候變化是因為太陽活動周期及太陽系處於銀河系不同位置的引力變化干擾. 二氧化碳不能加劇地震烈度及次數 二氧化碳不會影響地磁導航生物的航線失敗 地球的二氧化碳更影響不到金星水星土星火星木星的溫度. 但這一切都正在起變化
在各種迷惑之下,請參閱及分析科學數據.
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及其佔比如下:
1. **氮氣 (N₂)** - 約 78.08%
2. **氧氣 (O₂)** - 約 20.95%
3. **氩氣 (Ar)** - 約 0.93%
4. **二氧化碳 (CO₂)** - 約 0.04%(400ppm)
5. **其他氣體** - 包括氫氣 (H₂)、氦氣 (He)、氙氣 (Xe)、氮氧化物 (如NO和NO₂)等,總共約佔 0.001%。
此外,大氣中二氧化碳佔比低於0.02%的時候 地球所有植物會100%滅亡. 至於海平面升高的原因是南極 北極 冰冠溶解 原因是因為冰冠並不保持在地球自轉軸心位置(地軸移位) 而另一週邊區域進入地軸位置海水凝結成冰塊需長時 一切終極問題是引力波動 引力干擾
2023台電凍漲虧損4000億,行政院追加1000億。
現在還要減少發電量,怎麼辦到的?
利用物理取得的能量會比較天然,至少不用再經過化學能的情況來產生能源❤😂🎉😅
若然,使用氫氣發電,不就一舉數得?也不用擔心天燃氣供應來源中斷。
先不討論成本,問題是氫氣怎麼來?可以參考一下這個影片,新突破!全台首輛氫能車與加氫站!未來將取代電動車!?一次搞懂燃料電池的原理與發展!
ruclips.net/video/CViiPfhG1e4/видео.html
氢气车丰田已经做出来了,但是由于氢气太轻车的配重会有问题。而且高压氢气存在爆炸风险,比电车危险许多。制氢燃料电池汽车路线我个人认同马斯克的观点,不适合私家乘用车。关于甲烷制氢和炭黑技术,日本三菱已经跑去美国和民主党的叛将参议员达成协议,技术用美国的从天然气来制备氢气和炭黑。我问过ai到底天然气制氢还是电解水制氢会成为未来主流,ai和我说风电电解水是正途。甲烷肯定存在泄漏的问题,我也不相信会完全没有碳排放制氢。更重要的是天然气不是无限的。通过打液体进入地下会造成地壳不稳定地震和地下水污染。都是有代价的。太阳风才是正宗的清洁能源。老美喜欢是利益使然
感覺是台塑的專長,加油
綠化環境自然減少二氧化碳並產生氧氣。大陸早幾年就成功用二氧化碳合成澱粉。
依據"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的資料, 2015年(第24屆)時大潭發電廠的碳排放係數是0.374KgCo2e/度, 但是在2016年(第25屆)時大潭發電廠的碳排放係數是低於0.388KgCo2e/度, 似乎是在走回頭路了!
天然氣也算是石化燃料⛽️.… 電力供應以燃料熱值轉換來計算🧮~~利用天然氣 轉換氫氣。 氫氣燃值高於天然氣3倍。等於天然氣可以少用😅
而且我們進口天然氣已經是天價了。再一次去碳燃氫加工😂 更是天價成本啊😅
說得有理,循環繞只更耗能。 我有三步解, 最前是有新法把空氣分離出純氧,二步純氧燒碳化合物(含煤碳),其中因少8成氮之混燒,理論節能近8成。再來原爐具,不耐有更的高温,可以有新技隔開爐壁而能續用。第三步,產生排烟為純二氧化碳及水氣,壓縮易分離水,最後剩純二氧化碳可以高於5.1KG,壓為液態,第四步產生的散熱還可用熱晶來發電。第五步,可以轉為基本土建的大量建材,用於地面基建,海底基建,不是無毫無用處只是貯存。以上五步的整合,可把石化產業業的零排碳難解,生成更多的能源,又生電,又生出可用建材。將會是更完美的解決方法。未來待續發表。
產生廢氣不只啓端,還有末端
剛發現這個頻道,口條好好比podcasts主持人講話還更清楚👍
我一個多媒體設計的也說不了什麼專業心得,但至少不會被歐美薛一波碳稅就是了?
謝謝你的支持!
假如用此方式脫碳產生的氫氣所需能量,遠大於產生的氫氣所產生的能量,感覺怪怪的
敲碗!想聽你對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CEO下台認罪的想法~
太忙了沒時間寫這篇文章,是應該說句公道話才對,週四的科技問答先來談談好了!
我個人淺見:
都不去從源頭端徹底遏止因炒房蓋樓剷除掉的大量綠色植被(最自然且無須多費能源吸收二氧化碳)這類真正毀天滅地的惡行惡狀(最近我居住的鄉村海邊大量剷樹蓋房子,然後這破爛地方一個轉眼房價八倍跳!看得我憤怒難以遏抑);
用這種後續又費資源又費工夫又難達成絕對零排放真正解救地球環境的要求?看似煞費心力卻遙不可及的研究,...說穿了我覺得目前這些所謂的技術,根本就是個完全不在乎全體人類未來,只為私利短期大量圈錢的假議題!
這些無良的政府與勾結的建商大佬們,通通下地獄去吧!
回到技術面,我一個大老粗是真的不懂:
看到煉氫與純碳黑的反應燃燒塔,為什麼永遠都一定只能用垂直結構造物呢?不管哪個國家的高端研究做得都是如此!我是真的納悶極了?
既然要分離一個往上跑的氣態氫,一個因重力會往下墜的固態碳黑,難道燃燒塔作成傾斜的就不行嗎?在塔末端做Y型出口,氫氣往上,碳黑往下(碳黑端可能要附加一些推送與帶狀輸送裝置),這樣的思考方向,會不會比較容易解決如岩漿態沉積阻塞的問題?
抱歉了曲博,我是真的是什麼都不懂!單純就是劉姥姥進大觀園,
看個皮毛怎麼看怎麼怪的心情!
這個繞我覺得極其荒謬又令人憤恨的賊世界...
還請曲博不吝辛勞這類議題還請多多指教!
在此萬分感謝了。
坦白說你講的有道理,要減少二氧化碳就多種樹就行,問題是種樹讓少數人不能賺錢,所以不但沒種樹還把樹砍掉蓋房子,甚至是種電,總之這是個兩難的問題。
現在的世界,一邊喊全球暖化,一邊喊能源危機,能源省著用,能源危機就減輕,全球暖化就減輕,奇怪的世界😂
溫室效應是真實的嗎?為何連大陸生產的蒜頭,都已經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受到威脅呢?臭氧層與溫室效應會不會是歐美對大自然的誤解呢?
唉!現在12月中了,氣溫還有28度呢!
@@Ansforce 該不會是,全世界發生了無數的火災造成的吧!加拿大今年有一千多起的火災,前幾年澳洲也是森林大火燒了半年以上....台灣今年幾乎天天都有看到火災的新聞....
竹北瓦斯嚴重氣爆。居民一聽到加氫站,就會擔心氣爆安全性,那麼就無法普及。
請問,「氫能」這個愚蠢的產業還要硬推下去嗎?
氫燃料電池主要用在船舶與飛機,因為氫氣擁有較大的能量密度,這個是電池辦不到的,但在陸地上固態電池就非常夠用了。
儲存方法,奈米科技不能解決嗎?
可以,但不是現在。
依然是灰氫啊
但是carbon intensity減少30%,還不是低碳氫。但比灰氫好多了⋯⋯
混油很好啊,為什麼不混油,都是石化的東西
一即是零,零即是一,起於石化,終於石化
趙天麟說綠氫、藍氫、灰氫,都是好氫。我問一句話,(好)的氫氣從哪裡來呢?
氫能,透過電解、裂解產生綠氫、藍氫、灰氫,再來發電。這不是傻子嗎?
生產4度電換1度所謂氫電的概念比脫褲子放屁..還糟糕
氫能不是用來發電的….
@@alexisalex3980 「去碳燃氫」發電,將「天然氣」分解出「氫」和「碳」,再用「電」燒成「電」,「去碳燃氫」的氫能是用來發電的,減少20%珍貴的電,變成30%不值錢的碳,投入上千億,甚至上兆,像是一個毫無遠見的陳時中的高端疫苗。
氫燃料電池其實是一個發電裝置而不是蓄電裝置
氫能車構造是用氫氣給氫燃料電池發電再存到鋰電池再給馬達驅動車子....氫那裡不是用來發電?????
@@蔡慶海這裡的發電是指一般發電廠發的電。這狀況,氫不是用來發這個電的。
「去碳燃氫」,減少發電,變成汙碳,這是"灰氫"碳排的氫能。
年中以前我覺得氫才是未來!但騎車時看著電車跟油車...氫絕對不是答案...因為都還是燒開水發電只是換個方式燒!
我覺得應該學駭客任務...用生物發電(病毒都能編了,弄個細胞台灣的技術能力應辦的到)...這樣台灣半導體的優勢才是最大幅度的放大
氫能是用燃料電池,不是用燒的唷!
先看一下這個影片:新突破!全台首輛氫能車與加氫站!未來將取代電動車!?一次搞懂燃料電池的原理與發展!
ruclips.net/video/CViiPfhG1e4/видео.html
誰會管划不划算,有公司賺錢就好,政府虧錢又沒關係
台灣再次世界第一了哈哈哈
這個技術一旦流行,中碳和中橡就不用活了,因為中碳要把中鋼的煤焦油轉化成雜酚油,在賣給中橡做高溫處理成炭黑。
這個技術一旦流行,代表國庫大虧空,產出最昂貴的電,及他們眼中不值錢的炭黑。
減碳30分%,發電減20%,感覺沒有想像中賺的多.......
如20%減少的發電也是用天然氣去補是ok的,只是你的經濟效益不好。因為碳黑是很便宜的產品。
這對石化燃料使用過程中減少碳排還是有消極意義的。
意義不大,甚至更慘⋯⋯
挖掘抽取天然氣時,地下會洩露巨量的甲烷,而燃燒天然氣,或是氫氣時,仍會產生大量甲烷
單單就溫室效應來說,天然氣比煤炭危害更大,差別在你要佈滿二氧化碳的灰色天空,害是看起來乾淨,卻更嚴重的溫室效應
但是確實有一個更好的辦法
地球上大部份的溫室氣體來自「放屁」,只要人類改吃素,溫室效應問題立即解決
單純好奇,現在的基因工程這麼成熟,是不是有科學家在研究改良某些植物,改良成為超級強力的吸碳植物?
二十億年前就有了. 綠藻菌. 可是誰花錢來培養?? 不能貪污的工作別指望綠色政客會做.
的確是有的,問題是要在哪裡種植這些植物?人類生活的土地不足一直砍樹,唯一空間夠大的就是海洋,的確曾經有科學家發展一種特殊的海澡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不過如果讓海洋表面都種海澡,肯定也會產生食物鏈的問題。
目前我所看到的影片講 還是藍綠藻這一類的產氧能力最強
但科學家是希望雙贏 也就是同時可以產生質油 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多
但我是覺得 人類太多了 食物光靠陸地已經不夠了 而目前海洋魚類資源也在枯竭
所以遲早必然走向海洋養殖業 利用廣大的海洋來進行養殖業 (太平洋是很廣大的 大約是半個地球表面)
那麼就會產生一個垂直養殖的方式 上面養海藻 供給下一層的浮游生物 在供給下一層的小魚
小魚可以在供給大魚當飼料 而在水面上則是各種發電裝置
我稱這種為浮島養殖或浮島發電 或說是浮島共生態,一方面發電 一方面養殖
颱風來了整個往下沉到50米以下 水下平靜
只怕海嘯 海底地震的震波
還有需要加強海軍海防
化工固碳的效率才是最高的,但需要能源。
氫氟化碳(環保冷媒),也是全球暖化的一大問題,如果要解決暖化問題,政府應該考慮冷氣數量😂,不應該只把問題放在發電廠
大家一起住地下
天然氣!!!價格如此高,臺灣也不生產,就戰略就經濟就環保都不可取。連日本都玩不起。臺灣看來比日本高端阿,錢也比日本耐燒。
去碳燃氫,經過昂貴的電解後,卻是最虛假的"灰氫"碳排。。
我不是專業
但我猜這玩意兒跟海水淡化一樣
只能說輔助
太陽能,風能是主要的發電來源才有辦法解決問題。
您好
乾淨的氫氣取得其實很容易
就是用波浪能發電將海水電解
然後用氫氣燃燒發電
問題是
這個地球過量的天然氣才是大問題
不過因為天然氣的密度比空氣小不曉得可以飄向外太空嗎
如果用氫氣與氧氣經過化學作用產生電流
則要小心失控使氧氣不足的問題
因為海水電解並不產生氧氣
不過如果是經過設計的海水電解又電解的模式
我就不曉得了
你說的海水電解有一堆技術瓶頸,要多看一些技術文章,不要道聽途說!還有你對電解技術看來有很大的誤解⋯⋯
電怎麼來才是重點⋯⋯
11個月前影片現在跑出來,而且也沒有實際產品出來救台灣的能源,啊不就跟中國一樣大煉鋼,大煉晶片????
前幾天,中國好像也開發類似TDM,就開始官宣吹噓了
又是個廢話題,人類沒有自己想的聰明。
打倒貪腐民進黨救臺灣
就吹吧!
新冠疫情中研院放出多少發現發明新聞?
結果都是打嘴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