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好感謝這種頻道,讓一般民眾可以快速了解這些名詞
很棒的內容,讓大家對碳中和有更多的認識,謝謝
要民眾督促,應該起碼要在縣市政府的入口網首頁明顯處有這個計畫的排程可以讓民眾檢視,或者其他公共議題的公告處(現在好像沒有就是),不然在節目只說政府預計規劃,但要何時檢驗,用的又是甚麼規條也要明列清楚,要不然民眾要怎麼有意識/了解。
完整放完一輪了,目前還是有聽毋懂的狀態。這次的選題是要從氣候變遷這大哉問裡,從立法層面提出具體解決方案。所以信聰和來賓談論裡就有點像是要如何擬法、具體措施入法、執行可行性、現況難題與執政政府態度。談得很廣泛深入,還得多聽幾遍或許才能稍微理解。
非常謝謝你的回饋~~
還有燃油稅隨油徵收
聲音有點小
謝謝你的反映,我們也在試圖找尋是哪個環節出現狀況,謝謝您~
民眾因環境影響的成本沒有受到補償,未來課稅企業還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怎麼聽都像是富人世界的的大富翁課稅錢進到哪?會不會被貪汙?是否能好好運用稅金來加速推動淨零?難度很高......尤其在甚麼都看選票的台灣來說這條路有得走了~~只能說加油
我覺得連政府單位都搞不清楚要幹嘛,就想要跟進國際去執行,如果真的重視環境保育,那些農地工廠的問題、山上水保的問題,怎麼不花時間解決,這個碳費我認為最後只是編個理由開徵而已,而且一旦開徵,許多物價會漲翻天,尤其是建築材料。
你的直覺完全正確
氣候變遷已經不是能不能解決問題了,已經變成每國家政府賺錢的工具,搞不好哪天變成金融商品販賣,簡單說氣候變遷是人類義務,是為了能在地球生存
已經是金融商品了,參考一下碳權買賣
對小老百姓而言就是該擔心,碳費被臺電&臺水等由外部成本轉入內部成本,隨後就會讓電價&水價上升🔝了吧;和民生相關的石化燃料,同理也會增加售價吧,甚至還預收燃放後的碳價❔當然這石化燃料,隨售價預收排碳費,業者該只是代收轉國庫❔🤔🤔
沒談碳匯吸存政策,農地工廠要不要取締?私人植林地可以賣負碳嗎???!!!!!
碳權是很重要,但通膨下碳權肯定是轉嫁增加的成本到產品本身,只會東西更貴
台灣一年碳排放二億六千萬噸,2050年要達台灣淨零,會不會變成漂綠?
那這樣台電不就是最大繳碳稅的公司了?
碳邊境管制措施🈯️對待各他國在運售貨品貿易之際,採關稅隨貨品科徵,貨品生產國落後排碳不利的罰鍰❔🤔
這個問題可能將來就是看個國家向歐盟提出的產品排碳標准了,歐盟將依此對如果廠商提不出碳排放報告時課徵的依據。如果對個別國家基準量再不努力的話,歐盟將以其境內排碳最多的前20%為推算基礎課稅。我走到這一步確實對開發中國家不很有利。
炭費多收點,台灣就不缺電了。
碳排稅對出口國是不利的~台灣是出口國...應該不是急著推碳稅,而是應該要對台灣產業能執行到哪個永續階段做出評估,才能跟其他國家談...
政府本來就該把人力金錢等等先用在減碳,而非優先反核,這下要再處理全球的減碳要求,政府變成要花更多錢跟人力,也未必能做好。不過現在講這些也沒用了,政府減核成功,大家再一起花更多資源陪政府減碳吧。那些多出來的稅金就別又額外浪費人力物力根口水戰去發還現金了,不如拿來減碳吧
多年前當綠能產業剛起步時,最反綠能的就是擁核者,核電既得利益者擔心未來的出路與財路,以各種不實或誇張的言論來詆毀綠能,如多年前的能源局副局長在國家能源會議上的致詞,就提到不知太陽能板被風吹落時不知會壓死多少人?至今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達16.3GW,已超過核四2.7GW的六倍,而建設費用幾乎都是民間配合政府政策來興建。核四除了發生一堆刑事弊案,又發生二千多件違規受罰案件,不知這些刑事違法與行政違規案到底對改善了多少?對核安造成多大影響?這些主張核四要重啟的核電幫難道不知道這些事實?
聲量小, 不穩
中華民國政府做事情就是喜歡做半套啊!社會溝通做不夠,現在路上去問到底有多少人聽過淨零排放??碳費那麼低,氣候訴訟條款不敢通過,自稱「法治」國家但是立法都亂七八糟,法治國家不是只要不像中國那樣人會莫名被抓走就可以自稱法治國了ok台灣科技是真的很厲害,但公正轉型根本沒有決心,離岸風電跟地面型光電一堆爭議,能源局提出的公正轉型對策卻都只有既有的東西,完全沒有新的內容,環評法不修、國土計畫裡面的部門計畫亂做、違章工廠亂搞,只是繼續告訴大家「我有做這些喔謝謝!」,根本沒有要改進的意思,眼看未來還要推動涉及原住民傳統領域的地熱或是海洋能,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大概2050淨零目標絕對會失敗
收了碳費,然後呢錢去哪裡😂
碳權,就是炒股另一類,轉嫁消費者負擔,燃煤汽電共生更嚴重。每個企業能夠減碳的程度到底是多少?哪可能減碳到零,應該是規定每年減碳多少,再罰碳匯。電動車也是使用電,電由燃煤產生,中鋼製造電動車外殼,還是產生溫室效應。就像主持人所說的放屁。核熔合才可能
應該是無法減到零就要去買碳權,國內可以買植林的負碳先抵...
先調漲台灣水費再說吧
好感謝這種頻道,讓一般民眾可以快速了解這些名詞
很棒的內容,讓大家對碳中和有更多的認識,謝謝
要民眾督促,應該起碼要在縣市政府的入口網首頁明顯處有這個計畫的排程可以讓民眾檢視,或者其他公共議題的公告處(現在好像沒有就是),不然在節目只說政府預計規劃,但要何時檢驗,用的又是甚麼規條也要明列清楚,要不然民眾要怎麼有意識/了解。
完整放完一輪了,目前還是有聽毋懂的狀態。
這次的選題是要從氣候變遷這大哉問裡,從立法層面提出具體解決方案。所以信聰和來賓談論裡就有點像是要如何擬法、具體措施入法、執行可行性、現況難題與執政政府態度。
談得很廣泛深入,還得多聽幾遍或許才能稍微理解。
非常謝謝你的回饋~~
還有燃油稅隨油徵收
聲音有點小
謝謝你的反映,我們也在試圖找尋是哪個環節出現狀況,謝謝您~
民眾因環境影響的成本沒有受到補償,未來課稅企業還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怎麼聽都像是富人世界的的大富翁
課稅錢進到哪?會不會被貪汙?是否能好好運用稅金來加速推動淨零?難度很高......尤其在甚麼都看選票的台灣來說
這條路有得走了~~只能說加油
我覺得連政府單位都搞不清楚要幹嘛,就想要跟進國際去執行,如果真的重視環境保育,那些農地工廠的問題、山上水保的問題,怎麼不花時間解決,這個碳費我認為最後只是編個理由開徵而已,而且一旦開徵,許多物價會漲翻天,尤其是建築材料。
你的直覺完全正確
氣候變遷已經不是能不能解決問題了,已經變成每國家政府賺錢的工具,搞不好哪天變成金融商品販賣,簡單說氣候變遷是人類義務,是為了能在地球生存
已經是金融商品了,參考一下碳權買賣
對小老百姓而言就是該擔心,碳費被臺電&臺水等由外部成本轉入內部成本,隨後就會讓電價&水價上升🔝了吧;和民生相關的石化燃料,同理也會增加售價吧,甚至還預收燃放後的碳價❔當然這石化燃料,隨售價預收排碳費,業者該只是代收轉國庫❔🤔🤔
沒談碳匯吸存政策,農地工廠要不要取締?私人植林地可以賣負碳嗎???!!!!!
碳權是很重要,但通膨下碳權肯定是轉嫁增加的成本到產品本身,只會東西更貴
台灣一年碳排放二億六千萬噸,2050年要達台灣淨零,會不會變成漂綠?
那這樣台電不就是最大繳碳稅的公司了?
碳邊境管制措施🈯️對待各他國在運售貨品貿易之際,採關稅隨貨品科徵,貨品生產國落後排碳不利的罰鍰❔🤔
這個問題可能將來就是看個國家向歐盟提出的產品排碳標准了,歐盟將依此對如果廠商提不出碳排放報告時課徵的依據。
如果對個別國家基準量再不努力的話,歐盟將以其境內排碳最多的前20%為推算基礎課稅。
我走到這一步確實對開發中國家不很有利。
炭費多收點,台灣就不缺電了。
碳排稅對出口國是不利的~台灣是出口國...
應該不是急著推碳稅,而是應該要對台灣產業能執行到哪個永續階段做出評估,才能跟其他國家談...
政府本來就該把人力金錢等等先用在減碳,而非優先反核,這下要再處理全球的減碳要求,政府變成要花更多錢跟人力,也未必能做好。不過現在講這些也沒用了,政府減核成功,大家再一起花更多資源陪政府減碳吧。那些多出來的稅金就別又額外浪費人力物力根口水戰去發還現金了,不如拿來減碳吧
多年前當綠能產業剛起步時,最反綠能的就是擁核者,核電既得利益者擔心未來的出路與財路,以各種不實或誇張的言論來詆毀綠能,如多年前的能源局副局長在國家能源會議上的致詞,就提到不知太陽能板被風吹落時不知會壓死多少人?至今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達16.3GW,已超過核四2.7GW的六倍,而建設費用幾乎都是民間配合政府政策來興建。核四除了發生一堆刑事弊案,又發生二千多件違規受罰案件,不知這些刑事違法與行政違規案到底對改善了多少?對核安造成多大影響?這些主張核四要重啟的核電幫難道不知道這些事實?
聲量小, 不穩
中華民國政府做事情就是喜歡做半套啊!社會溝通做不夠,現在路上去問到底有多少人聽過淨零排放??碳費那麼低,氣候訴訟條款不敢通過,自稱「法治」國家但是立法都亂七八糟,法治國家不是只要不像中國那樣人會莫名被抓走就可以自稱法治國了ok
台灣科技是真的很厲害,但公正轉型根本沒有決心,離岸風電跟地面型光電一堆爭議,能源局提出的公正轉型對策卻都只有既有的東西,完全沒有新的內容,環評法不修、國土計畫裡面的部門計畫亂做、違章工廠亂搞,只是繼續告訴大家「我有做這些喔謝謝!」,根本沒有要改進的意思,眼看未來還要推動涉及原住民傳統領域的地熱或是海洋能,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大概2050淨零目標絕對會失敗
收了碳費,然後呢錢去哪裡😂
碳權,就是炒股另一類,轉嫁消費者負擔,燃煤汽電共生更嚴重。
每個企業能夠減碳的程度到底是多少?
哪可能減碳到零,應該是規定每年減碳多少,再罰碳匯。
電動車也是使用電,電由燃煤產生,中鋼製造電動車外殼,還是產生溫室效應。
就像主持人所說的放屁。
核熔合才可能
應該是無法減到零就要去買碳權,國內可以買植林的負碳先抵...
先調漲台灣水費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