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世明先生的闽南语造诣甚高
受教了!以前只听天津大学师弟提到过粤语包含古汉语读音,没想到闽南语更早,早知在厦门时,好好学一学
老師真厲害對河洛話這文字藝術 跟最近解讀道德經被竄改早版本的網紅 用河洛話去解讀確實就更明瞭 也希望老師能針對道德經這議題更提供更多見解
我發現老哥的節目還是很有意思的,所以我又來補充知識了。(晚)字上古音-黃侃體系:明母 寒部;(曼)字上古音-黃侃体系:明母 寒部。由此可知,此兩字上古同音是對的。客語[台灣四縣腔]:晚 wan1 wan3 曼 man5 man5。台灣客語兩字不同音。但大陸客語[寶安腔]:晚 man3 曼 man3。兩字同音且與上古音聲韻完全相同。此兩字在粵語和客語中聲韻也是完全相同。有意思的是閩南語[台灣腔]:晚 buan2 曼 ban1;閩南語[泉州音]:晚 meng3 muan3 曼 man6。台灣和泉州都有一組聲韻相近,但實際都是不同音的。然後我們來討論[老子]文本。郭店楚簡老子(甲、乙、丙)與今通行本[道德經]的文本相差極大,並不是相同文本的不同手抄版本,而是兩個時期的不同版本。那麼(大器免成)和(大器晚成)到底哪個對呢?按說文段注--免字在上古與兔字為同字,後來才分出來。所以可以推測(大器免成)為借形通假,所通字為(晚)字,當然也不一定,也許是後人認為(免)通(晚)故改為(晚)實際為(免)意,但(大器曼成)本可佐證原字應為(晚)。老哥不說粵語、客語是少數民族語了,小弟倍感欣慰。雖然小弟總是與老哥意見相左,但是老哥這個課題非常有意義,大陸實際上已經復原了中古漢語與閩語非常像,但是上古漢語復原方面困難很多,老哥這樣的討論還是多多益善的。小弟不才,通大陸南方四種方言,但能聯繫起來解決問題的時刻並不多,看老哥的節目受了不少啟迪,謝謝老哥分享見解。
我一直說閩南語的讀書音,不是閩南語的母語音,一般大陸人民是分不清楚了。其實語言還是以前的語言,只是中原的方言很多,你們不知道誰是古漢語而已。你懂四種語言,我懂漢語系各種方言用字,有機會歡迎來台灣交流!至於你們對中古漢語的復原,緣木求魚而已。上古漢語搞成那個樣子,把祖宗都變成外國人,真是丟臉啊!
曼 慢 晚 意思相近
歡迎常來聽,沒有根據的事,我不會講,這是學電腦的人的原則
想了解分別怎麼讀,我讀的音怎麼都不一樣!!!
要一起問老子和尹喜兩人才能清楚
看了幾集陳老師介紹閩南語,意想不到竟然蘊藏這麼多的歷史學問,想必費盡相當多的時間勞力,佩服!
十二年
@@akilachen 感謝傾囊相授!
跟你們講啦,老師跟兒子在討論閩南語,結果自己下海研究,老師很愛演,我觀察很久了
陳老師,感謝您的分享總是那麼生動有趣,讓我在學習中感受到了樂趣。❤❤❤
在諸多佛經當中,特別在唐代期間的佛經內容,有些字音都與閩南語發音是相同的。例如也有部“延命十句觀音經”,是出自於五代時期約公元900年初的“高王觀音經”的精簡版。我小時候聽我母親是以閩南語發音來背誦的。我母親不識字,本以為應該是老比丘尼師父教她以閩南語音唸。而我父親也學佛,但後來發現了,我父親他的日本老師送給他的日文版的“延命十句觀音經”中的漢字旁邊是以日文五十音所作的注音,其所有發音竟與閩南語發音完全相同。這時我就感到非常慶幸我從小有學得到閩南語的福分。
那珍行,媽媽93識字不多,但是日文能說寫讀唱,梵唄的經典,文讀白話,師父教授的不好發音的,兜兜轉轉用日文旁邊注音註解,多年后,閱讀她的佛經,一点不差的可以識得發音,她蓮池海會成仙佛國淨界,真正的活菩薩再駐我們家
漢唐時日本派僧侶來唐山學習漢文化, 所以日文有漢字,但以河洛話語發音. 所以如今日文裏, 如代誌,時間 仍是河洛話音
更精確的說,應該是說河洛話,而非閩南話!
是,沒錯!可是當我影片說河洛話,就是現今的閩南語、臺語,但您都不來看
@@akilachen 😏小時候都被顧面桶把河洛話說成鶴佬話
@@akilachen 蔡正元说古代没有河洛话一词,是国民党开始崔台青政策后,林洋港等为了提升本土势力的正统地位而创造的,不知老师如何评价他的说法呢?
感恩看到這影片 以前國中國文老師有告訴我們 很多古文詩賦用閩南語唸或唱更能理解意思 也唸比較順
感謝陳老師的精彩講解,反覆看了三遍,甚至還貼心地附上了簡體字幕(雖然有幾個字是繁體(正體))。 心平氣和地瞭解,有不同見解友好討論或者自己進一步求證就好。評論區有幾條討論變爭吵,學術變政治,甚至拿無禮與偏見互相扣帽子的.....世界本就是矛盾而不完美,何時見過爭吵有贏家,謾駡能解決問題的?
金字塔底端的人多,嘴長在他們的臉上
以前看過李瑞烈老師用閩南語教道德經,很棒
以音通假和閩南語讀書音真的可以解釋很多疑問,可惜老師的學說知道的人還是太少了!
有人假裝沒有聽見
@@akilachen我们都听见了 所以老师要多讲新的例子 党晓哲知之类的我们都倒背如流了😅
天啊,古書都要重新編譯了😂!最慘的是大陸的古文學者都不會講河洛話😂😂
@@IanTKhoo 可能會有很多人拿我的資料去寫論文,因此不想公佈太多
出簡體字
以音通假的原則來說大器曼成,大器免(即台語音挽)成,即大器慢成,亦即大器晚成!陳世明老師,您看如何?我對陳老師的研究與貢獻很有興趣!我也在搜尋研究有關資料,讓台灣閩南語有音即有字得到證明!也讓台灣話有其傳承、說得更正確!
晚、免、曼 三個字 在 集韻 裏 都可以讀 buán (buan6). 推測 原字 大抵是 晚(buán (buan6)),而且可能是以泉州音(buan6)為參考基準。
這就是我說泉州音是古漢語的原因之一
良師解惑!讚。
謝謝大哥
陳先生對於閩南語有匠人的執著,可敬。
謝謝🙏
多謝教導!獲益良多。
謝謝居士
謝謝🙏!
謝謝老師
為世明老師加油!
謝謝、多謝、勞力
這部影片很棒
厲害
非常認同
您好! 你好偉大!!
原來如此!有意思!
感谢老师分享,可不可以用闽南语以郭店本为基础通篇解读一下. 万分感谢.
阿伯有沒有小紅書?我覺得大陸朋友也會對你的內容很感興趣
用普通話讀道德經很拗口,用閩南語讀反而很通暢,而且有押韻。
我們家都說河洛話,閩南語是異民族對我們語言的稱呼。
你的讲解很有价值。对于大陆地区不懂闽南语的人来说,很难知道你说的曼是什么发音,别说是什么意思了。
謝謝🙏,看康熙字典就知道了
哈哈 去廈門 福建逛逛 閩南語一堆
選舉造勢場的問後語:大家晚安大家好(大家滿安大家好);有沒有聽出來,晚=唸滿或萬(台語),曼=慢;大器慢成!免=bian或buan(漳泉之別)i(衣)u(烏)之別。免、晚、曼,都唸buan
茄子蛋到福建演唱浪流連,全場大合唱耶
@@akilachen康熙字典我經常看,就放在電腦桌前,藍色的封面,大陸出版,繁體字
身為香港人, 我都猜到「管」是 「講」.
很好,讚!早安
河洛人氏河洛郎,移民閩南轉台灣,閩南話即河洛語,吟誦古文最合韻,漢人族群中原種,莫忘河洛老祖宗,閩客俊彥請發聲,同為往世繼絕學,伸援區師救文化。看到陳老師的深入剖析中華古音源流,讓我們暸解到古代祖先的本意,原音。很感動❤,謝謝您。
河洛人「士」?「聲」援區師?會氣死區老師?教古文應該用古人講的語言才對味!吟詩做對更押韻!區老師不用台語教、有失愛教古文老師的身份!請聆聽>唐.李商隱.夜雨寄北.公務員出差時妻子的心情.ruclips.net/video/E3gi08eZcV8/видео.htmlsi=Bgne4clzpxSS9wCt
有一點細微差異要釐清,河洛客是指外省籍(客籍分兩種,一是外省漢籍,二是異族。)的潮汕海陸豐閩南人(台灣客籍是廣東籍),不是指客家人,台灣客家人舊稱都是客人、山客(閩粵贛交界山區的山客被歸屬廣東籍。房學嘉教授:「今時客家即古時山客,客家人歷史上不存在中原南遷史。」)。
老師說得很好,幾年前知道出土 "大器免成 " 時我也曾試著用閩南語去解讀 , 那時曾懷疑 " 免 "是否就是 " 晚 " 因為用閩南語發音讀起來相近,但不敢肯定, 今日聽到老師提供的最新訊息,即新出土的 "大器曼成 " ,再加上老師在本集節目中的解說, 終於豁然了解, 但是老師好像忘了將 "大器晚成" "大器免成" "大器曼成 " ,分別用閩南語念一遍 !有些人不懂閩南語 !😅
不懂的人唸了他也是不懂,我教十二年了,來罵我的都是沒有文化,沒有水平的傢伙
@@akilachen要成為一代宗師的人要心胸寬大!
@@akilachen 有題目, 就要破題, 不然, 我看了全片, 没有台語的大器免成, 大器曼成, 很失望 +++
@@chenchen8173 是的,我也在心裡期待老師會讀一遍,雖然自己會一點白話,但是就是不知道讀書音或者正字的寫法,很希望老師可以把我們都當什麼都不懂但有好奇心的小白,讓我們學習一下。
想了解分別怎麼讀,我讀的音怎麼都不一樣!!
非常认同 哈哈
🎉🎉🎉陳老師不是叫假的!
周朝定都洛陽(洛邑)官方通語即為河洛話老子曾任周朝圖書館長肯定採用官方河洛話書寫後世當然要用河洛話解讀不曉河洛話無以盡釋先秦諸子百家學說!
小女子識淺,周朝官方語何以會是河洛話,請教有史從何證?
@@16李韻華 1.河洛話源自黃河洛水流域故名之好比拉丁語文源自拉丁平原2.風水口訣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X陽、X陰即以此命名洛陽位居洛水北邊故名之
❤因為古代的土公仔不識字感恩謝謝陳老師阿彌陀佛善哉善哉阿門
@@李世賢-n5e 土工兒
❤😂價值連城!~🎉
陳先生您好: 很高興看到您用You Tube講閔南語古聖賢書 能不能在You Tube教我們用閔南語 讀古書 謝謝您! 讓我們也可以享受古書的美 很期待佳音
臺語讀書音朗讀「唐.韓愈.師說」一文ruclips.net/video/IOSdTBsLc-Y/видео.html
古代常常是老師用背誦出來,學生筆抄寫下來,學生來自各地,讀音配字常出現不同。老師傳授通常是一對一羣學生。
很多人故意曲解我的意思,或是謾罵、侮辱或扣帽子,那麼你在此園地,就沒有話語權的必要。
平常心, 最近學到一句: 願兼於業, 我們現在做的事, 是久遠前世的我, 發誓願_出世_要來做的事. 堅定初心, 歡喜完成誓願, 讚
👍
還好,我的河洛話(閩南語)還算溜。
北京話(普通話、台灣人稱為國語)也就是滿清旗人發明的,又稱北京官話,皇帝聽不懂各地官員的方言所統一官員的語言,滿清為胡人政治對於中國文化也不甚了解,北京話也沒辦法完全解讀中國上古朝代的語言,比如明朝三國演義「關雲長敗走麥城」,只學北京話會覺得關公好大威風,敗了還要用「走」的,其實河洛話走就是跑的意思,台灣人常用河洛話說某人欠債走路,就是欠債跑路,河洛話的「走路」叫作「行路」,又如「走馬看花」這句成語其實是快馬看花,總之河洛話確實比較能承接中國上古的文法。
其實要說漢文才對,,以前我爸爸那一代的人就有讀過漢文,,閩南語是從河洛話來的,,唐朝以前漢人並沒居住在閩南一代,,唐朝武澤天時期,,漢人才隨著開漳聖王遷徙到閩南一代,,後來才結合當地的語言形成閔南語,,,
望音量大一點
已經很大了
客語承蒙你這麼仔細
多做一点道德经系列的解读吧
道德经是流量密码😂
漢字的發音,有兩大特點是讓現代後人找不到古音的原因,一是同音不同字(假借法)第二是同字不同音(破音字)。文言文有時講究押韻,為了符合格律,所以常有破音字,破格(破格律)發音,台灣人老一輩的人常駡人破格,或是駡女人,破格查某,就是駡人沒有規範,超過了超出格律之外。所以在台灣的漳泉河洛人耳濡目染天生就容易理解。現代人就比較不知為何一個字唸法不同的文讀音和白話音之分。其實還有一句非常不好聽又傳神的話:破格查某嘰喳叫!(用台語唸)
上星期日我講道時讀到(彌4:13):「錫安的民哪,起來踹榖吧!」意思就是叫以色列民起來攻打、踐踏那些曾經欺負他們的敵人, 好像用牛踹穀一樣! 「踹穀」就是用牛蹄去踏破穀殼(像「破壁苞子」、剝禾穀殼一樣), 然後在「打穀」時將穀殼打走。「踹」字是「用力踐踏」之意。當時我把「踹」字讀成「喘」字音, 但多謝當日做崇拜主席的馬美在讀經時讀出正音:「柴」字的第2音, 例如「踹場」、「踹過界」、「踹鋼線」…聖經中還有其他出現「踹穀」的經文如下:(申25:4)「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耶50:11)「搶奪我產業的啊,你們因歡喜快樂,且像踹穀撒歡的母牛犢、又像發嘶聲的壯馬。」(耶51:33)「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巴比倫城好像踹穀的禾場;再過片時,收割她的時候就到了。』」(何10:11)「以法蓮是馴良的母牛犢,喜愛踹穀,我卻將軛加在牠肥美的頸項上,我要使以法蓮拉套。猶大必耕田、雅各必耙地。」(林前9:9)「就如摩西的律法記著說:『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難道神所掛念的是牛嗎?」(提前5:18)「因為經上說:『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又說:『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參考出處:mypaper.pchome.com.tw/waichow/post/1312679668
小弟在這提供一個不知有沒有價值的材料:【書云:「返吟伏吟,哭泣淋淋。不傷自己,也損他人。」.....以下略《古歌云》:伏吟之殺不堪聞,運限如逢一例論。又云:返吟不但害妻兒,家活難成卓立遲】此兩段口訣內容摘錄自(神峰通考,卷四,兇神類,返吟)
金嘉錫老師也是用閩南語來解莊子的謎語
@@minghanli3581 因為當時的雅言,保留在閩南語裡面。莊子裡面有些錯字,錯字與本字之間,就是閩南語同音。
大器免成”出自帛书本《老子》,“大器晚成”出自王弼本《道德经》大器曼成 是 出自郭店楚簡
大器曼成,客家發音為「大氣慢成」也通呀
想聽大器免成讀出來是什麼音,因為自己讀的可能是錯的。
那大器晚成閩南語怎麽唸怎麼發音,謝謝
thanks. fyi: gan (forgive my ping ying) is also the sound of Jiang in Wuxi dialect. In fact, I always have the feeling that Wuxi dialec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dialects in the southern china.
讚了
河洛話是古文化的通關密語
曾經在網路看過大陸講述老子道德經的影片,以及讀過書籍,以下是我當時的感想 : 道太玄太上老君倡無為,反璞歸真順自然。人非禽獸附思想,資質不同道深淺。豈可絕聖棄智乎?豈能絕仁棄義乎?一樣米養百樣人,人心不同有所亂。儒家四維與八德,育民明理而向善。天時運轉雖不變,瞬息萬變在人間。今天讀道德經第十九章,部分贊同部分不贊同,老子提倡無為,他認為在位的人不要太約束人民,要順其自然,反璞歸真,國家自然不亂,老子以“道”為中心思想,其精髓在於宇宙萬事萬物均有其自然常規,這即是他所謂的“道”,不可違反,他認為人人知“道”遵守“道”天下自然太平,道德經裡所謂 : 絕聖棄智 . 絕仁棄義其本意是勸導人們不要滿口仁義道德,應該回歸自然,但他忽略了人的道德與修養是有差異的,有人如鯤鵬有人如燕雀,他也忘了人有思想有慾望,人心不同,人的資質也不同,老子把人間想得太單純了,老子的理想只適合高道德標準(自重.自愛.自律,善良明事理的人),試問世間幾人知“道”?我認為老子的理論太高深玄奧,現代人不可能達到他的境界,現代人太多受高等教育,許多有財富的人,卻高來高去,追求名利,玩金錢遊戲,往往成為犯罪的人,恕我斗膽,太上老君您的理想並不符合現代 ; 國父說 :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既是管理眾人之事豈能無為?老子如果來到現代,看到各種亂象,恐怕他自己都很難自圓其說,我倒認為為政就是要管理,訂定法律與制度,好比十字路口豈能無為(不設紅綠燈)?國家用人要有制度,升遷要有制度,遊戲比賽要有規則,所以我覺得孔子的儒家思想比較符合現代。
建請陳世明老師用古漢語詳述佛經,咒語。功德一大件!
沒有功德
不用麻煩陳老師,台灣很多在地師父都會,是口耳相傳來的。
我的經驗是85%可以用閩南語解讀,另外10%是普通話。網絡上有一些標註梵語羅馬字的發音,其實可以來參考。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些羅馬字的發音方法不是英語,要另外去學習,跟英語發音方式有一些差異,否則念出來還是錯的。
很多咒語都有正確梵音留傳了
說到咒語,個人一直覺得現在閩南語的結束‘’耍‘’,會不會是咒語結束時念的莎哇訶來的,也就是外來語。
陳先生沒聽到"大氣曼成"閩南語完整讀音
罐子老師的書法教室簽到
會不會是大器慢成?
字幕打成簡體了,希望下次改善
字幕是系統自動產生的
晚、免、曼如何能統一呢?
我在猜想以前古代紀錄文獻的人不一定有字典這種工具書可以隨時查閱,有些是背誦再由他人紀錄下來的,不會寫的時候先記上先想到的同音字,所以已音通假的情況才會很常見!
0:43 請問這段是怎麼推演出來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就算是現在的台語 還是很多人不知道寫什麼字 就隨便找一個音近的塞下去啊
因為民間漢學老師凋零,而檯面上大部份的教授根本就不懂,當然大家不會寫漢字,但其實臺語漢字很簡單
我國中時在背陋室銘,家父沒有文化,但是家父河南老鄉在大陸是師範畢業,他在家做客,用河南鄉音唱出了陋室銘,那是當年他在河南唸書時學的。所以我們對大陸的認知有沒有錯誤? 當然像李敖這種在台灣長大的北京人是沒有受過真正中華文化薰陶的,李敖是唱不出古版陋室銘。我也聽說在大陸某個鄉下表演的野台戲,當地人不講野台戲使用的語言,結果野台戲中用的是客家話。野台戲的演員也不知道為什麼説這種語言,只説是祖師爺傳下來的。如果這是真的,只是中國變化太大而無法溯源,那為什麼祖師爺傳下來的戲不是使用閩南語。
因為戲曲是用來唱的,你不會把閩南語歌的歌詞用普通話發音來唱,而古時候的戲子文盲佔多數,唱戲是藉由師徒間口耳相傳來傳承,自然當初用客語創作出來的曲目,就會一直用客語流傳。就像有的人唱英文歌,唱的活靈活現的,但卻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唱什麼意思,是用硬背的一樣,除非有人幫這首英文填上中文歌詞,否則你想唱,就必須硬記,或者給這英文歌用自己懂的方式注音。
歌仔戲就是閩南語. 戲曲不是只有北京的才叫戲曲。 北京話歷經滿州話的融和後已經不是傳統的漢語.
野台戲出現的年代已經很晚了
台灣歌仔戲和布袋戲用的語言就是河洛話的文讀音,小時候聽電台的説演義也是河洛文讀音,只有明清小説寫出來的是用北京話,但每一章回之前都會寫河洛文讀漢詩。
攪家落宅查某,噐岔叫
所以三種說法的閩南語應該是一樣,但是正確唸法怎麼講?
@@gabrielf.6470 這裡無法留語音,但是字典都可以查得到
原來我平常講的是讀書音 , 我還以為是泉州腔。
是說一直都沒有學者研究這區塊嗎?
大家都不懂,怎麼研究呢?
@@akilachen 這是一個比較新的學術發現是吧
老師! 漫字不就是慢嗎?那是不是大器慢成 也是大器晚成之意?
大隻雞慢啼
漫是擴散的意思大器漫成或許是大器需要有足夠的空間來成就!
要讀給觀眾聽啊! 我一直等。。
Buán
選舉造勢場的問後語:大家晚安大家好(大家滿安大家好);有沒有聽出來,晚=唸滿或萬(台語),曼=唸慢;大器慢成!免=bian或buan(漳泉之別)i(衣)u(烏)之別。免、晚、曼,都唸buan
大器免成應是正確的,其意⋯本然自然具足。
不一定喔
請問您提到的“曼”在大器曼成這個詞中的意思也與晚和免一樣嗎
曼、慢同音。慢就是晚也
心經是描述禪定時心念狀態。當禪定觀自性佛。進入如玻璃透明時空隧道破了。出現密道,進入虛空。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捨離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捨離了時,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致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致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佛體霎到用古漢語發音) 依般若波羅密埵故(時空隧道破了出現密道進入虛空)。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古漢語發音ㄜ囉道路玄妙現佛體)。故說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古漢語發音到哪裡到哪裡)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時空隧道要到哪裡,時空隧道要深入到哪裡),菩提說法(古漢語發音佛體)。學佛經要古漢語發音才能懂得真实義。
因該說越接近真實的翻譯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阿羅道路玄妙現菩提。唐三藏=唐玄奘,只有用河洛話唸同音,所以漢字的發音是河洛話,以音通假很多,就是漢字的假借法!
菩提薩埵(梵文bodhisattva, 巴利文bodhisatta)是音譯,三藐三菩提去看梵文也可看出是音譯的。咒語的部分,玄奘大師已說是五不翻之一,只音譯,不義譯。由於翻譯時代的關係,用閩語念起來應該更接近原音。
@@jflintube 西方取經人物用古漢語唸完全詳細佛法要義。作者佛學造詣非凡。佛法人物化。劇情詳述人修佛過程必经七情六欲(妖怪)考驗。
@@MindQuest007 非也!傳教要用普羅大眾聽懂的話語,才有效用。一個留學學者學成歸國。不可能用國人聽不懂語言教育自己國家人。不能用國人聽懂的話語代表他自己也不懂。
老师好,我最近也在关注郭店楚简,您说得有点道理,可是“大器晚成”出自王弼今本,而郭店楚简和您说的上博简都在汉王弼本之前。所以借住闽南话可以解释古本,但不能当作答案。以上请教
這都是古代的語言,發音都根據韻書,不是閩南語,而是閩南語的讀書音(即古代的語言)
@@akilachen 感谢老师答复
古文一開始都較簡單,且一字多義,為了更精確字義,加上各種偏旁,分開字義。『免』應該是『晚』的古字、『曼』應該是『慢』的古字,四字河洛語發音都一樣。
@@breaknewing 至今为止《老子》即《道德经》的注释和考证历史。 作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思想学说《老子》,自后汉三国以来一直被称作《道德经》至今。完整成书见世追溯于三国曹魏时代经学家王弼字辅嗣所作《道德经注》,传说此著在后汉时代已有多本多家注解,但完整流传至今唯王弼本《道德经》,关于王弼注释《道德经》,参照刘勰《文心雕龙 论说》: “魏之初霸,术兼名法。傅嘏、王粲,校练名理。迄至正始,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论。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途矣。详观兰石之《才性》,仲宣之《去伐》,叔夜之《辨声》,太初之《本无》,辅嗣之《两例》,平叔之二论,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论之英也”、“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总会是同。若秦延君之注《尧典》,十余万字;朱文公之解《尚书》,三十万言,所以通人恶烦,羞学章句。若毛公之训《诗》,安国之传《书》,郑君之释《礼》,王弼之解《易》,要约明畅,可为式矣”。 清代经学史中注释《老子》达近世之顶峰, 以校订、考证为主的有: 纪昀《老子道德经校订》、卢文弨《音义考证》、黄文莲《道德经订注》、毕沅《老子道德经考异》、任兆麟《老子述记》等,其中以 毕沅《老子道德经考异》最为全面可观。以训诂释义方式进行诠释有: 李中馥《老子注》、钟灵《道德经注》、袁佑《老子别注》、钱仁起《道德经别注》等。考据大师钱大昕则从义理诠释老子思想为“救世之作”可谓又开一片天地,他在《老子》一文中阐述:周道先礼而后刑, 其弊至于臣强而君弱。老氏知后之矫其失者必以刑名进也, 故曰‘天将救之, 以慈卫之’, 又曰‘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懼之’, 一篇之中, 三致意焉。其二, 以质救周之文胜,在老子生活的时代人多利器, 国家滋昏,战乱频仍, 诸候交攻,如此动荡社会老子主张返璞归真, 或“小国寡民”, 或“无为而治”。其次清代学者首次提出“以儒释道”,他们认为老庄哲学并非与儒家背道而驰,主要著作有:胡与高的《道德经编注》,汪缙的《读道德经私记》, 宋常星的《道德经讲义》、纪大奎的《老子约说》等。 民国时代研究《老子》以严复开始更多地尝试西方哲学,思想学理论来诠释老庄思想,胡适,钱穆,王力等大家虽没有从文本出发加以考据,但引用新的方法论揭示老庄思想何尝不是一种崭新思考。四九年后,在台湾出现有曾仕强先生等研究家外,大陆似乎早早搁而之置。 关于《老子》研究,古今中外无外乎两种径路:1,以怀疑精神的实证主义,对文本批判为前提的研究,无论是考据,训诂,校勘等。2,借助老子来启示现实人生。即利用老子思想批判现实社会,建设理想社会或表达人生中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日本汉学研究《老子》在明治维新以后这两条径路上都产生了杰出的学者,前者以狩野直喜和武内义雄为代表 ,后者有田冈岭云,长谷川如是闲,幸田露伴,夏目漱石等。 明治以前的日本汉学几乎是中国学术的追赶者,中国哲学金石学家赤塚忠在总结日本学术发展史时说,“近代为止,中国几乎是日本所知道的唯一的先进文化国家,虽然在不同时期有着盛衰,但其思想以及制度,文学,风俗等都被当做典范接受,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一部分。”而研究《老子》无论研究角度怎样几乎都是注疏体形式,对某一本书注释过程的研究,称为“章句之学”,某一人的研究为“学案式研究”,这些都是不注重思想的源流,和发展,不注重不同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明治时代以后,日本汉学由“旧汉学”转变成“新汉学”,中国历史,思想不再是日本单一向往学习的对象,他们在系统接受了西方治学方法后,用几乎全新的眼光再视汉学时所持的是平视客观的眼光。日本近代学者比中国学者更早开始运用西方学术框架,如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来分析中国诸子思想,就研究方法即怀疑精神,实证主义,文本批判,后来还有所谓“高等批判”。
有影音應該唸一次給大家聽
唸給大家聽,可以啊!根據我的經驗,大部分的人沒有興趣,我幹什麼要浪費時間呢?
@@akilachen 會看這種片的人會沒興趣聽?
文革捨棄了千年的中國文化
簡體字幕?
“大器曼成”的曼會否都是假借字?本字是慢,借用曼字,意謂成大才成大事都是須長時間,不可急。如此解無錯,“大器晚成”意思上都是通的,大器須千錘百煉,故須晚才成(晚者遲也),反而“大器免成”意思不通,“免”可能是“晚”的假借字。
是的,曼、慢也是同音,音曼。
@@akilachen 祝老師聖誕快樂。
這越解釋越亂了,聽另一位老師說,大器免成指的是人有天賦的是自然的,大器晚成是安慰人的給人積極的角度如果知道人有天賦差異可能就認了,所以通行版是統治者篩選改過的,這說法很廣
你的theory有個巨大的漏洞,我當然相信很多字音與閩南語相符合,但是你知道整個華南有多少不同的語言嗎,和閩南語無論是廣東話都有相似之處,你除非驗證其他幾十種方言讀道德經都不正確
嗯,我就是驗證過了
同理,文殊師利=曼殊師利,應該可以這麼理解吧?另,這個影片字幕是簡體的嗎?看到竹簡彷彿竹筒,不適應。😂
正字 讀音當然要追源 但是老子的精華在思想 大道至簡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大器免成相對晚成 可能比較接近道德經的原創
就是老輩説的(大隻雞慢啼), 形容小孩子,很晚才會説話,
電子app搜索證明有被操作,無法搜尋關鍵完整,類似聖經打亂語言的含義
基本上認同博主講法,但不論大器晚成,免成,曼成,台語怎麼發音,怎麼解釋,博主都沒說明,可惜。我看過道德經解釋的最好的是宜蘭中華民國宣揚道德協進會的李瑞烈老師,也是用台語一字一句解釋,網路還可以搜到他的影片。
很可惜您過去都沒有參與,難怪連台語怎麼讀都不知道,歡迎看看之前的影片。康熙字典的反切法用法如下:土,他魯切他,音ㄊㄚ,取ㄊ魯,音ㄌㄨˇ,取ㄨˇ切就是前面切下來的音。您把他組合起來,就是ㄊㄨˇ若台語的話,上面兩個音改採臺語音即可
@@akilachen ⑴我看過上一集,我本身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從小說台語長大,說我沒問題,但字跟拼音都沒學過。⑵博主不應該認為看您視頻的都看過您之前的視頻,所以說跟解釋不應該省略,新粉絲才能懂不是嗎?⑶有熱誠教台語的老師也有一些,但畢竟台語的字跟音很多都失傳了,每個老師教的也有些不同,說實話,連我這種土生土長的台語家庭都會灰掉,更何況是從小說國語的人,所以還是請博主能說能解釋就請不厭其煩,重複也無所謂。
我如果每片都說明整個來龍去脈,一片至少要一小時以上,你會看嗎?
@@akilachen 你講的精彩,我就會看,還有你這個視頻才5分19秒,解釋個大器晚成,大器免成,大器曼成要花一個多小時?會看您的視頻一定是對台語有興趣又覺得您說的還不錯的人,但是您這集根本不知到大器晚成,免成,曼成,台語怎麼念,這不是開玩笑,感覺您是用開玩笑的語氣在回應。
陳老師教的河洛語,我追踪很久了,每每都有顛覆性的啟發,這些知識堪稱為國寶,用錢都買不到。你的要求或期望,應該用在服務業會比較能達到你的要求。@@apd879
居然在民差黨前講道德廉恥,雖然很尊敬您,但是亂世中您心量真的很大,民差黨一直不願或故意否定自己的福建廣東甚至是中原血統,但是放心吧!在時間的長河裡,這些無道德廉恥的人終究是會結束的,您的宏觀會永遠保存下去的,尊敬的賢者!^^
你知道中原都已經不是漢人?或者說他們說的話已經和漢語離遙遠了,孔子如果穿越到現在,回到山東都沒辦法聽懂山東話了,因為蠻夷反舌(捲舌)
無為無不為,用台語唸看看,是否會有不同的啟發?
我看老師不能再說太多了!😂大陸應該還很多不解之謎☝️🙏
臺灣也是一樣的
@@akilachen 了解🙏
選舉造勢場的問後語:大家晚安大家好(大家滿安大家好);有沒有聽出來,晚=唸滿或萬(台語)buan, 曼=慢;大器慢成!免=唸bian或buan(漳泉之別)i(衣)和u(烏)之別;免、晚、曼,都唸Buan
其實很多古詩用閩南語讀起來會更順口, 舉例: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您的意思是,大器晚成才是正解?
閩南語有一句話:「大隻雞慢啼。」,就是對應大器晚成。
晚成,漫應是慢,免應是晚之古字
@@akilachen 老師您講解很詳細,但最後請用閩南語讀書音為大家唸出來,不然非母語人士實在不知道"晚""免""曼"的發音是什麼,謝謝.
闽南语确保有部分古音,但切勿牵强附会,过犹不及了。“我管爷爷叫祖父”这句话当中的“管”字指的是“管理”,也就是自己为了方便处理语言的分类逻辑及记忆理解而内在创建的一套自编体系,在心理学上也称为“学习策略”,而“管”这个字则是外在表现的实例(Instance),摊开白话就是:“在我内在的语言系统中,以‘祖父’作为对爷爷的称呼”。与闽南语的“管”或“讲”(gòng)字实无直接关系,张冠李戴了比较不好。一点小意见,只为学问推敲,得罪勿怪。至于陈老师关于郭店楚简本“大器曼成”之不解之解,大叔更。。。有鉴于某些人求学问之心比较偏执,恐怕难于纳谏,反倒心生不悦,这里还是不叨扰了。
個人看了那麼多陳老師的影片,光是古代以音通假的上百例案例,都可以用閩南語解開,顯然話語權是有的
整段解說應該都用閩南語來說,會更有說服力
市場考量
其實佛經也是😁要用閩南語讀👍才會變得白話!
通
所以閩南語讀書音是怎麼唸呢?
老一輩90歲以上,受過漢語教育的都會
其實我們平常的台語都是文讀白讀併用的:如學生的"學"是文讀,學物件的"學"是白讀,18銅人的"18"是白讀,擲骰子"十八"是文讀
0:44(水管的管)管叫共,(管人的管)管叫罐(罐郎),老師說了和沒説一樣,沒用閩南語讀出來也沒解釋老師理解的大器免成和大器晚成的不同
晚、免同音,免只是寫錯字,影片都講了、你可能在看小本的,所以沒聽到喔,哈哈😆
@@akilachen 同音可有的老師認為不同義,認為大器晚成和大器免成解釋不同,也有說是相同的論點
我要學台語!💪
台獨份子說閩南語不是台語,台語不是閩南語台獨份子要去中國化,但是道德經也是中國文化真正的台語是原住民語言
@@易學周 我對政治紛爭沒興趣,哪個語言最接近我先祖的語言,我就學哪個。
@@易學周 無聊人士,台語拖拉庫是啥?潭媽豆是啥?螺賴蟆是啥?跟閩南語有關係嗎?
说半天还是不知道大器曼成什么意思
大器晚成,大隻雞慢啼
陳老師你好,這裡有關兩點,我有疑問:1. 大家讀道德經讀了裡面的字,老師覺得意思要偏道家還是偏儒家呢?大器免成是指不需要慢慢成器,大器晚成或慢成是慢慢成器也不要緊。個別字義解了,那麼,整體意思解出來的是什麼意思呢?2. 康熙字典的讀音絶不是閩南語的讀音,因為康熙皇帝是強烈推動漢字的滿人,所用的國語是偏北京話,但演變成北京話,還是有少許的不同。大家可以查查「一」的讀音,像廣東話多過像閩南話。
我看起來就是大器晚成而已,後面感覺是寫錯字的問題,應該陳老師的意思本此。至於一的發音,粵語差太遠了吧,自己看康熙字典就知道。
比對上下文的 大方無隅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應該可以判斷出 是「免」才對 ,晚 曼都是以音假字抄錯了
是的,我個人覺得我比較接受的是馬王堆帛書的版本,叫《德道經》,德經在前,道經在後,後世的是道德經傳世版(裡面有儒家思想,我比較不能接受)。我個人認爲這是一本教皇帝打仗和治國的書,現代的說法是「政治和軍事」,裡面也有很大比例在談哲學,所以我不接受裡面有儒家的思想。以上是個人看法,不是主流看法,有錯莫怪 !@@garway2
閩南語是目前中國所有方言最接近古漢語的,這可以從日本韓國發音一窺究竟,日韓是學古漢語,他們發音不去像鄰近的普通話、不去像華東區的方言,怎就像到閩南?原因就不必亂猜了,閩南人就是漢人遷徙來的,原漢人居住的中原地區反而與異族融合形成新的方言,用閩南語唸唐詩真是有夠順暢的,真不難理解啊!但有的人喜歡過度解讀,例如,閩南人被鄰近族群稱為河洛人或福佬人,說是河洛的是認為閩南人來自河洛區的漢人,說是福佬人的認為閩南話以福州為代表,福州的人戲稱福佬人,我是覺得後者較合理,不知道老師看法如何
世明先生的闽南语造诣甚高
受教了!以前只听天津大学师弟提到过粤语包含古汉语读音,没想到闽南语更早,早知在厦门时,好好学一学
老師真厲害對河洛話這文字藝術 跟最近解讀道德經被竄改早版本的網紅 用河洛話去解讀確實就更明瞭 也希望老師能針對道德經這議題更提供更多見解
我發現老哥的節目還是很有意思的,所以我又來補充知識了。(晚)字上古音-黃侃體系:明母 寒部;(曼)字上古音-黃侃体系:明母 寒部。由此可知,此兩字上古同音是對的。客語[台灣四縣腔]:晚 wan1 wan3 曼 man5 man5。台灣客語兩字不同音。但大陸客語[寶安腔]:晚 man3 曼 man3。兩字同音且與上古音聲韻完全相同。此兩字在粵語和客語中聲韻也是完全相同。有意思的是閩南語[台灣腔]:晚 buan2 曼 ban1;閩南語[泉州音]:晚 meng3 muan3 曼 man6。台灣和泉州都有一組聲韻相近,但實際都是不同音的。然後我們來討論[老子]文本。郭店楚簡老子(甲、乙、丙)與今通行本[道德經]的文本相差極大,並不是相同文本的不同手抄版本,而是兩個時期的不同版本。那麼(大器免成)和(大器晚成)到底哪個對呢?按說文段注--免字在上古與兔字為同字,後來才分出來。所以可以推測(大器免成)為借形通假,所通字為(晚)字,當然也不一定,也許是後人認為(免)通(晚)故改為(晚)實際為(免)意,但(大器曼成)本可佐證原字應為(晚)。老哥不說粵語、客語是少數民族語了,小弟倍感欣慰。雖然小弟總是與老哥意見相左,但是老哥這個課題非常有意義,大陸實際上已經復原了中古漢語與閩語非常像,但是上古漢語復原方面困難很多,老哥這樣的討論還是多多益善的。小弟不才,通大陸南方四種方言,但能聯繫起來解決問題的時刻並不多,看老哥的節目受了不少啟迪,謝謝老哥分享見解。
我一直說閩南語的讀書音,不是閩南語的母語音,一般大陸人民是分不清楚了。其實語言還是以前的語言,只是中原的方言很多,你們不知道誰是古漢語而已。你懂四種語言,我懂漢語系各種方言用字,有機會歡迎來台灣交流!
至於你們對中古漢語的復原,緣木求魚而已。上古漢語搞成那個樣子,把祖宗都變成外國人,真是丟臉啊!
曼 慢 晚 意思相近
歡迎常來聽,沒有根據的事,我不會講,這是學電腦的人的原則
想了解分別怎麼讀,我讀的音怎麼都不一樣!!!
要一起問老子和尹喜兩人才能清楚
看了幾集陳老師介紹閩南語,意想不到竟然蘊藏這麼多的歷史學問,想必費盡相當多的時間勞力,佩服!
十二年
@@akilachen 感謝傾囊相授!
跟你們講啦,老師跟兒子在討論閩南語,結果自己下海研究,老師很愛演,我觀察很久了
陳老師,感謝您的分享總是那麼生動有趣,讓我在學習中感受到了樂趣。❤❤❤
在諸多佛經當中,特別在唐代期間的佛經內容,有些字音都與閩南語發音是相同的。
例如也有部“延命十句觀音經”,是出自於五代時期約公元900年初的“高王觀音經”的精簡版。
我小時候聽我母親是以閩南語發音來背誦的。
我母親不識字,本以為應該是老比丘尼師父教她以閩南語音唸。
而我父親也學佛,但後來發現了,我父親他的日本老師送給他的日文版的“延命十句觀音經”中的漢字旁邊是以日文五十音所作的注音,其所有發音竟與閩南語發音完全相同。
這時我就感到非常慶幸我從小有學得到閩南語的福分。
那珍行,媽媽93識字不多,但是日文能說寫讀唱,梵唄的經典,文讀白話,師父教授的不好發音的,兜兜轉轉用日文旁邊注音註解,多年后,閱讀她的佛經,一点不差的可以識得發音,她蓮池海會成仙佛國淨界,真正的活菩薩再駐我們家
漢唐時日本派僧侶來唐山學習漢文化, 所以日文有漢字,但以河洛話語發音. 所以如今日文裏, 如代誌,時間 仍是河洛話音
更精確的說,應該是說河洛話,而非閩南話!
是,沒錯!
可是當我影片說河洛話,就是現今的閩南語、臺語,但您都不來看
@@akilachen 😏小時候都被顧面桶把河洛話說成鶴佬話
@@akilachen 蔡正元说古代没有河洛话一词,是国民党开始崔台青政策后,林洋港等为了提升本土势力的正统地位而创造的,不知老师如何评价他的说法呢?
感恩看到這影片 以前國中國文老師有告訴我們 很多古文詩賦用閩南語唸或唱更能理解意思 也唸比較順
感謝陳老師的精彩講解,反覆看了三遍,甚至還貼心地附上了簡體字幕(雖然有幾個字是繁體(正體))。 心平氣和地瞭解,有不同見解友好討論或者自己進一步求證就好。評論區有幾條討論變爭吵,學術變政治,甚至拿無禮與偏見互相扣帽子的.....世界本就是矛盾而不完美,何時見過爭吵有贏家,謾駡能解決問題的?
金字塔底端的人多,嘴長在他們的臉上
以前看過李瑞烈老師用閩南語教道德經,很棒
以音通假和閩南語讀書音真的可以解釋很多疑問,可惜老師的學說知道的人還是太少了!
有人假裝沒有聽見
@@akilachen我们都听见了 所以老师要多讲新的例子 党晓哲知之类的我们都倒背如流了😅
天啊,古書都要重新編譯了😂!最慘的是大陸的古文學者都不會講河洛話😂😂
@@IanTKhoo 可能會有很多人拿我的資料去寫論文,因此不想公佈太多
出簡體字
以音通假的原則來說大器曼成,大器免(即台語音挽)成,即大器慢成,亦即大器晚成!
陳世明老師,您看如何?
我對陳老師的研究與貢獻很有興趣!
我也在搜尋研究有關資料,讓台灣閩南語有音即有字得到證明!也讓台灣話有其傳承、說得更正確!
晚、免、曼 三個字 在 集韻 裏 都可以讀 buán (buan6). 推測 原字 大抵是 晚(buán (buan6)),而且可能是以泉州音(buan6)為參考基準。
這就是我說泉州音是古漢語的原因之一
良師解惑!讚。
謝謝大哥
陳先生對於閩南語有匠人的執著,可敬。
謝謝🙏
多謝教導!獲益良多。
謝謝居士
謝謝🙏!
謝謝老師
為世明老師加油!
謝謝、多謝、勞力
這部影片很棒
厲害
非常認同
您好! 你好偉大!!
原來如此!有意思!
感谢老师分享,可不可以用闽南语以郭店本为基础通篇解读一下. 万分感谢.
阿伯有沒有小紅書?我覺得大陸朋友也會對你的內容很感興趣
用普通話讀道德經很拗口,用閩南語讀反而很通暢,而且有押韻。
我們家都說河洛話,閩南語是異民族對我們語言的稱呼。
你的讲解很有价值。对于大陆地区不懂闽南语的人来说,很难知道你说的曼是什么发音,别说是什么意思了。
謝謝🙏,看康熙字典就知道了
哈哈 去廈門 福建逛逛 閩南語一堆
選舉造勢場的問後語:大家晚安大家好(大家滿安大家好);有沒有聽出來,晚=唸滿或萬(台語),曼=慢;大器慢成!
免=bian或buan(漳泉之別)i(衣)u(烏)之別。
免、晚、曼,都唸buan
茄子蛋到福建演唱浪流連,全場大合唱耶
@@akilachen康熙字典我經常看,就放在電腦桌前,藍色的封面,大陸出版,繁體字
身為香港人, 我都猜到「管」是 「講」.
很好,讚!早安
河洛人氏河洛郎,
移民閩南轉台灣,
閩南話即河洛語,
吟誦古文最合韻,
漢人族群中原種,
莫忘河洛老祖宗,
閩客俊彥請發聲,
同為往世繼絕學,
伸援區師救文化。
看到陳老師的深入剖析中華古音源流,讓我們暸解到古代祖先的本意,原音。
很感動❤,謝謝您。
河洛人「士」?
「聲」援區師?
會氣死區老師?
教古文應該用古人講的語言才對味!吟詩做對更押韻!區老師不用台語教、有失愛教古文老師的身份!請聆聽>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公務員出差時妻子的心情.
ruclips.net/video/E3gi08eZcV8/видео.htmlsi=Bgne4clzpxSS9wCt
有一點細微差異要釐清,河洛客是指外省籍(客籍分兩種,一是外省漢籍,二是異族。)的潮汕海陸豐閩南人(台灣客籍是廣東籍),不是指客家人,台灣客家人舊稱都是客人、山客(閩粵贛交界山區的山客被歸屬廣東籍。房學嘉教授:「今時客家即古時山客,客家人歷史上不存在中原南遷史。」)。
老師說得很好,幾年前知道出土 "大器免成 " 時我也曾試著用閩南語去解讀 , 那時曾懷疑 " 免 "是否就是 " 晚 " 因為用閩南語發音讀起來相近,但不敢肯定, 今日聽到老師提供的最新訊息,即新出土的 "大器曼成 " ,再加上老師在本集節目中的解說, 終於豁然了解, 但是老師好像忘了將 "大器晚成" "大器免成" "大器曼成 " ,分別用閩南語念一遍 !有些人不懂閩南語 !😅
不懂的人唸了他也是不懂,我教十二年了,來罵我的都是沒有文化,沒有水平的傢伙
@@akilachen要成為一代宗師的人要心胸寬大!
@@akilachen 有題目, 就要破題, 不然, 我看了全片, 没有台語的大器免成, 大器曼成, 很失望 +++
@@chenchen8173 是的,我也在心裡期待老師會讀一遍,雖然自己會一點白話,但是就是不知道讀書音或者正字的寫法,很希望老師可以把我們都當什麼都不懂但有好奇心的小白,讓我們學習一下。
想了解分別怎麼讀,我讀的音怎麼都不一樣!!
非常认同 哈哈
🎉🎉🎉
陳老師不是叫假的!
周朝定都洛陽(洛邑)
官方通語即為河洛話
老子曾任周朝圖書館長
肯定採用官方河洛話書寫
後世當然要用河洛話解讀
不曉河洛話無以盡釋
先秦諸子百家學說!
小女子識淺,周朝官方語何以會是河洛話,請教有史從何證?
@@16李韻華
1.
河洛話
源自黃河洛水流域
故名之
好比拉丁語文
源自拉丁平原
2.
風水口訣
山南水北為陽
山北水南為陰
X陽、X陰即以此命名
洛陽位居洛水北邊
故名之
❤因為古代的土公仔不識字感恩謝謝陳老師阿彌陀佛善哉善哉阿門
@@李世賢-n5e 土工兒
❤😂價值連城!~🎉
陳先生您好: 很高興看到您用You Tube講閔南語古聖賢書 能不能在You Tube教我們用閔南語 讀古書 謝謝您! 讓我們也可以享受古書的美 很期待佳音
臺語讀書音朗讀「唐.韓愈.師說」一文
ruclips.net/video/IOSdTBsLc-Y/видео.html
古代常常是老師用背誦出來,學生筆抄寫下來,學生來自各地,讀音配字常出現不同。老師傳授通常是一對一羣學生。
很多人故意曲解我的意思,或是謾罵、侮辱或扣帽子,那麼你在此園地,就沒有話語權的必要。
平常心, 最近學到一句: 願兼於業, 我們現在做的事, 是久遠前世的我, 發誓願_出世_要來做的事. 堅定初心, 歡喜完成誓願, 讚
👍
還好,我的河洛話(閩南語)還算溜。
北京話(普通話、台灣人稱為國語)也就是滿清旗人發明的,又稱北京官話,皇帝聽不懂各地官員的方言所統一官員的語言,滿清為胡人政治對於中國文化也不甚了解,北京話也沒辦法完全解讀中國上古朝代的語言,比如明朝三國演義「關雲長敗走麥城」,只學北京話會覺得關公好大威風,敗了還要用「走」的,其實河洛話走就是跑的意思,台灣人常用河洛話說某人欠債走路,就是欠債跑路,河洛話的「走路」叫作「行路」,又如「走馬看花」這句成語其實是快馬看花,總之河洛話確實比較能承接中國上古的文法。
其實要說漢文才對,,以前我爸爸那一代的人就有讀過漢文,,閩南語是從河洛話來的,,唐朝以前漢人並沒居住在閩南一代,,唐朝武澤天時期,,漢人才隨著開漳聖王遷徙到閩南一代,,後來才結合當地的語言形成閔南語,,,
望音量大一點
已經很大了
客語
承蒙你這麼仔細
多做一点道德经系列的解读吧
道德经是流量密码😂
漢字的發音,有兩大特點是讓現代後人找不到古音的原因,一是同音不同字(假借法)第二是同字不同音(破音字)。文言文有時講究押韻,為了符合格律,所以常有破音字,破格(破格律)發音,台灣人老一輩的人常駡人破格,或是駡女人,破格查某,就是駡人沒有規範,超過了超出格律之外。所以在台灣的漳泉河洛人耳濡目染天生就容易理解。現代人就比較不知為何一個字唸法不同的文讀音和白話音之分。
其實還有一句非常不好聽又傳神的話:破格查某嘰喳叫!(用台語唸)
上星期日我講道時讀到(彌4:13):「錫安的民哪,起來踹榖吧!」意思就是叫以色列民起來攻打、踐踏那些曾經欺負他們的敵人, 好像用牛踹穀一樣! 「踹穀」就是用牛蹄去踏破穀殼(像「破壁苞子」、剝禾穀殼一樣), 然後在「打穀」時將穀殼打走。「踹」字是「用力踐踏」之意。當時我把「踹」字讀成「喘」字音, 但多謝當日做崇拜主席的馬美在讀經時讀出正音:「柴」字的第2音, 例如「踹場」、「踹過界」、「踹鋼線」…
聖經中還有其他出現「踹穀」的經文如下:
(申25:4)「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
(耶50:11)「搶奪我產業的啊,你們因歡喜快樂,且像踹穀撒歡的母牛犢、又像發嘶聲的壯馬。」
(耶51:33)「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巴比倫城好像踹穀的禾場;再過片時,收割她的時候就到了。』」
(何10:11)「以法蓮是馴良的母牛犢,喜愛踹穀,我卻將軛加在牠肥美的頸項上,我要使以法蓮拉套。猶大必耕田、雅各必耙地。」
(林前9:9)「就如摩西的律法記著說:『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難道神所掛念的是牛嗎?」
(提前5:18)「因為經上說:『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又說:『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
參考出處:
mypaper.pchome.com.tw/waichow/post/1312679668
小弟在這提供一個不知有沒有價值的材料:
【書云:「返吟伏吟,哭泣淋淋。不傷自己,也損他人。」
.....以下略
《古歌云》:伏吟之殺不堪聞,運限如逢一例論。
又云:返吟不但害妻兒,家活難成卓立遲】
此兩段口訣內容摘錄自(神峰通考,卷四,兇神類,返吟)
金嘉錫老師也是用閩南語來解莊子的謎語
@@minghanli3581 因為當時的雅言,保留在閩南語裡面。
莊子裡面有些錯字,錯字與本字之間,就是閩南語同音。
大器免成”出自帛书本《老子》,
“大器晚成”出自王弼本《道德经》
大器曼成 是 出自郭店楚簡
大器曼成,客家發音為「大氣慢成」也通呀
想聽大器免成讀出來是什麼音,因為自己讀的可能是錯的。
那大器晚成閩南語怎麽唸怎麼發音,謝謝
thanks. fyi: gan (forgive my ping ying) is also the sound of Jiang in Wuxi dialect. In fact, I always have the feeling that Wuxi dialec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dialects in the southern china.
讚了
河洛話是古文化的通關密語
曾經在網路看過大陸講述老子道德經的影片,以及讀過書籍,以下是我當時的感想 :
道太玄
太上老君倡無為,反璞歸真順自然。
人非禽獸附思想,資質不同道深淺。
豈可絕聖棄智乎?豈能絕仁棄義乎?
一樣米養百樣人,人心不同有所亂。
儒家四維與八德,育民明理而向善。
天時運轉雖不變,瞬息萬變在人間。
今天讀道德經第十九章,部分贊同部分不贊同,老子提倡無為,他認為在位的人不要太約束人民,要順其自然,反璞歸真,國家自然不亂,老子以“道”為中心思想,其精髓在於宇宙萬事萬物均有其自然常規,這即是他所謂的“道”,不可違反,他認為人人知“道”遵守“道”天下自然太平,道德經裡所謂 : 絕聖棄智 . 絕仁棄義其本意是勸導人們不要滿口仁義道德,應該回歸自然,但他忽略了人的道德與修養是有差異的,有人如鯤鵬有人如燕雀,他也忘了人有思想有慾望,人心不同,人的資質也不同,老子把人間想得太單純了,老子的理想只適合高道德標準(自重.自愛.自律,善良明事理的人),試問世間幾人知“道”?我認為老子的理論太高深玄奧,現代人不可能達到他的境界,現代人太多受高等教育,許多有財富的人,卻高來高去,追求名利,玩金錢遊戲,往往成為犯罪的人,恕我斗膽,太上老君您的理想並不符合現代 ; 國父說 :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既是管理眾人之事豈能無為?老子如果來到現代,看到各種亂象,恐怕他自己都很難自圓其說,我倒認為為政就是要管理,訂定法律與制度,好比十字路口豈能無為(不設紅綠燈)?國家用人要有制度,升遷要有制度,遊戲比賽要有規則,所以我覺得孔子的儒家思想比較符合現代。
建請陳世明老師用古漢語詳述佛經,咒語。功德一大件!
沒有功德
不用麻煩陳老師,台灣很多在地師父都會,是口耳相傳來的。
我的經驗是85%可以用閩南語解讀,另外10%是普通話。
網絡上有一些標註梵語羅馬字的發音,其實可以來參考。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些羅馬字的發音方法不是英語,要另外去學習,跟英語發音方式有一些差異,否則念出來還是錯的。
很多咒語都有正確梵音留傳了
說到咒語,個人一直覺得現在閩南語的結束‘’耍‘’,會不會是咒語結束時念的莎哇訶來的,也就是外來語。
陳先生沒聽到"大氣曼成"閩南語完整讀音
罐子老師的書法教室
簽到
會不會是大器慢成?
字幕打成簡體了,希望下次改善
字幕是系統自動產生的
晚、免、曼如何能統一呢?
我在猜想以前古代紀錄文獻的人不一定有字典這種工具書可以隨時查閱,有些是背誦再由他人紀錄下來的,不會寫的時候先記上先想到的同音字,所以已音通假的情況才會很常見!
0:43 請問這段是怎麼推演出來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就算是現在的台語 還是很多人不知道寫什麼字 就隨便找一個音近的塞下去啊
因為民間漢學老師凋零,而檯面上大部份的教授根本就不懂,當然大家不會寫漢字,但其實臺語漢字很簡單
我國中時在背陋室銘,家父沒有文化,但是家父河南老鄉在大陸是師範畢業,他在家做客,用河南鄉音唱出了陋室銘,那是當年他在河南唸書時學的。所以我們對大陸的認知有沒有錯誤? 當然像李敖這種在台灣長大的北京人是沒有受過真正中華文化薰陶的,李敖是唱不出古版陋室銘。我也聽說在大陸某個鄉下表演的野台戲,當地人不講野台戲使用的語言,結果野台戲中用的是客家話。野台戲的演員也不知道為什麼説這種語言,只説是祖師爺傳下來的。如果這是真的,只是中國變化太大而無法溯源,那為什麼祖師爺傳下來的戲不是使用閩南語。
因為戲曲是用來唱的,你不會把閩南語歌的歌詞用普通話發音來唱,而古時候的戲子文盲佔多數,唱戲是藉由師徒間口耳相傳來傳承,自然當初用客語創作出來的曲目,就會一直用客語流傳。就像有的人唱英文歌,唱的活靈活現的,但卻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唱什麼意思,是用硬背的一樣,除非有人幫這首英文填上中文歌詞,否則你想唱,就必須硬記,或者給這英文歌用自己懂的方式注音。
歌仔戲就是閩南語. 戲曲不是只有北京的才叫戲曲。 北京話歷經滿州話的融和後已經不是傳統的漢語.
野台戲出現的年代已經很晚了
台灣歌仔戲和布袋戲用的語言就是河洛話的文讀音,小時候聽電台的説演義也是河洛文讀音,只有明清小説寫出來的是用北京話,但每一章回之前都會寫河洛文讀漢詩。
攪家落宅查某,噐岔叫
所以三種說法的閩南語應該是一樣,但是正確唸法怎麼講?
@@gabrielf.6470 這裡無法留語音,但是字典都可以查得到
原來我平常講的是讀書音 , 我還以為是泉州腔。
是說一直都沒有學者研究這區塊嗎?
大家都不懂,怎麼研究呢?
@@akilachen 這是一個比較新的學術發現是吧
老師! 漫字不就是慢嗎?那是不是大器慢成 也是大器晚成之意?
大隻雞慢啼
漫是擴散的意思
大器漫成或許是大器需要有足夠的空間來成就!
要讀給觀眾聽啊! 我一直等。。
Buán
選舉造勢場的問後語:大家晚安大家好(大家滿安大家好);有沒有聽出來,晚=唸滿或萬(台語),曼=唸慢;大器慢成!
免=bian或buan(漳泉之別)i(衣)u(烏)之別。
免、晚、曼,都唸buan
大器免成應是正確的,其意⋯本然自然具足。
不一定喔
請問您提到的“曼”在大器曼成這個詞中的意思也與晚和免一樣嗎
曼、慢同音。慢就是晚也
心經是描述禪定時心念狀態。當禪定觀自性佛。進入如玻璃透明時空隧道破了。出現密道,進入虛空。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捨離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捨離了時,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致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致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佛體霎到用古漢語發音) 依般若波羅密埵故(時空隧道破了出現密道進入虛空)。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古漢語發音ㄜ囉道路玄妙現佛體)。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古漢語發音到哪裡到哪裡)
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時空隧道要到哪裡,時空隧道要深入到哪裡),菩提說法(古漢語發音佛體)。學佛經要古漢語發音才能懂得真实義。
因該說越接近真實的翻譯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阿羅道路玄妙現菩提。唐三藏=唐玄奘,只有用河洛話唸同音,所以漢字的發音是河洛話,以音通假很多,就是漢字的假借法!
菩提薩埵(梵文bodhisattva, 巴利文bodhisatta)是音譯,三藐三菩提去看梵文也可看出是音譯的。咒語的部分,玄奘大師已說是五不翻之一,只音譯,不義譯。
由於翻譯時代的關係,用閩語念起來應該更接近原音。
@@jflintube 西方取經人物用古漢語唸完全詳細佛法要義。作者佛學造詣非凡。佛法人物化。劇情詳述人修佛過程必经七情六欲(妖怪)考驗。
@@MindQuest007 非也!傳教要用普羅大眾聽懂的話語,才有效用。一個留學學者學成歸國。不可能用國人聽不懂語言教育自己國家人。不能用國人聽懂的話語代表他自己也不懂。
老师好,我最近也在关注郭店楚简,您说得有点道理,可是“大器晚成”出自王弼今本,而郭店楚简和您说的上博简都在汉王弼本之前。所以借住闽南话可以解释古本,但不能当作答案。以上请教
這都是古代的語言,發音都根據韻書,不是閩南語,而是閩南語的讀書音(即古代的語言)
@@akilachen 感谢老师答复
古文一開始都較簡單,且一字多義,為了更精確字義,加上各種偏旁,分開字義。『免』應該是『晚』的古字、『曼』應該是『慢』的古字,四字河洛語發音都一樣。
@@breaknewing 至今为止《老子》即《道德经》的注释和考证历史。
作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思想学说《老子》,自后汉三国以来一直被称作《道德经》至今。完整成书见世追溯于三国曹魏时代经学家王弼字辅嗣所作《道德经注》,传说此著在后汉时代已有多本多家注解,但完整流传至今唯王弼本《道德经》,关于王弼注释《道德经》,参照刘勰《文心雕龙 论说》:
“魏之初霸,术兼名法。傅嘏、王粲,校练名理。迄至正始,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论。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途矣。详观兰石之《才性》,仲宣之《去伐》,叔夜之《辨声》,太初之《本无》,辅嗣之《两例》,平叔之二论,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论之英也”、“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总会是同。若秦延君之注《尧典》,十余万字;朱文公之解《尚书》,三十万言,所以通人恶烦,羞学章句。若毛公之训《诗》,安国之传《书》,郑君之释《礼》,王弼之解《易》,要约明畅,可为式矣”。
清代经学史中注释《老子》达近世之顶峰, 以校订、考证为主的有: 纪昀《老子道德经校订》、卢文弨《音义考证》、黄文莲《道德经订注》、毕沅《老子道德经考异》、任兆麟《老子述记》等,其中以 毕沅《老子道德经考异》最为全面可观。以训诂释义方式进行诠释有: 李中馥《老子注》、钟灵《道德经注》、袁佑《老子别注》、钱仁起《道德经别注》等。考据大师钱大昕则从义理诠释老子思想为“救世之作”可谓又开一片天地,他在《老子》一文中阐述:周道先礼而后刑, 其弊至于臣强而君弱。老氏知后之矫其失者必以刑名进也, 故曰‘天将救之, 以慈卫之’, 又曰‘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懼之’, 一篇之中, 三致意焉。其二, 以质救周之文胜,在老子生活的时代人多利器, 国家滋昏,战乱频仍, 诸候交攻,如此动荡社会老子主张返璞归真, 或“小国寡民”, 或“无为而治”。其次清代学者首次提出“以儒释道”,他们认为老庄哲学并非与儒家背道而驰,主要著作有:胡与高的《道德经编注》,汪缙的《读道德经私记》, 宋常星的《道德经讲义》、纪大奎的《老子约说》等。
民国时代研究《老子》以严复开始更多地尝试西方哲学,思想学理论来诠释老庄思想,胡适,钱穆,王力等大家虽没有从文本出发加以考据,但引用新的方法论揭示老庄思想何尝不是一种崭新思考。四九年后,在台湾出现有曾仕强先生等研究家外,大陆似乎早早搁而之置。
关于《老子》研究,古今中外无外乎两种径路:1,以怀疑精神的实证主义,对文本批判为前提的研究,无论是考据,训诂,校勘等。2,借助老子来启示现实人生。即利用老子思想批判现实社会,建设理想社会或表达人生中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日本汉学研究《老子》在明治维新以后这两条径路上都产生了杰出的学者,前者以狩野直喜和武内义雄为代表 ,后者有田冈岭云,长谷川如是闲,幸田露伴,夏目漱石等。 明治以前的日本汉学几乎是中国学术的追赶者,中国哲学金石学家赤塚忠在总结日本学术发展史时说,“近代为止,中国几乎是日本所知道的唯一的先进文化国家,虽然在不同时期有着盛衰,但其思想以及制度,文学,风俗等都被当做典范接受,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一部分。”而研究《老子》无论研究角度怎样几乎都是注疏体形式,对某一本书注释过程的研究,称为“章句之学”,某一人的研究为“学案式研究”,这些都是不注重思想的源流,和发展,不注重不同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明治时代以后,日本汉学由“旧汉学”转变成“新汉学”,中国历史,思想不再是日本单一向往学习的对象,他们在系统接受了西方治学方法后,用几乎全新的眼光再视汉学时所持的是平视客观的眼光。日本近代学者比中国学者更早开始运用西方学术框架,如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来分析中国诸子思想,就研究方法即怀疑精神,实证主义,文本批判,后来还有所谓“高等批判”。
有影音應該唸一次給大家聽
唸給大家聽,可以啊!
根據我的經驗,大部分的人沒有興趣,我幹什麼要浪費時間呢?
@@akilachen 會看這種片的人會沒興趣聽?
文革捨棄了千年的中國文化
簡體字幕?
“大器曼成”的曼會否都是假借字?本字是慢,借用曼字,意謂成大才成大事都是須長時間,不可急。如此解無錯,“大器晚成”意思上都是通的,大器須千錘百煉,故須晚才成(晚者遲也),反而“大器免成”意思不通,“免”可能是“晚”的假借字。
是的,曼、慢也是同音,音曼。
@@akilachen 祝老師聖誕快樂。
這越解釋越亂了,聽另一位老師說,大器免成指的是人有天賦的是自然的,大器晚成是安慰人的給人積極的角度如果知道人有天賦差異可能就認了,所以通行版是統治者篩選改過的,這說法很廣
你的theory有個巨大的漏洞,我當然相信很多字音與閩南語相符合,但是你知道整個華南有多少不同的語言嗎,和閩南語無論是廣東話都有相似之處,你除非驗證其他幾十種方言讀道德經都不正確
嗯,我就是驗證過了
同理,文殊師利=曼殊師利,應該可以這麼理解吧?
另,這個影片字幕是簡體的嗎?看到竹簡彷彿竹筒,不適應。😂
正字 讀音當然要追源 但是老子的精華在思想 大道至簡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大器免成相對晚成 可能比較接近道德經的原創
就是老輩説的(大隻雞慢啼), 形容小孩子,很晚才會説話,
電子app搜索證明有被操作,無法搜尋關鍵完整,類似聖經打亂語言的含義
基本上認同博主講法,但不論大器晚成,免成,曼成,台語怎麼發音,怎麼解釋,博主都沒說明,可惜。我看過道德經解釋的最好的是宜蘭中華民國宣揚道德協進會的李瑞烈老師,也是用台語一字一句解釋,網路還可以搜到他的影片。
很可惜您過去都沒有參與,難怪連台語怎麼讀都不知道,歡迎看看之前的影片。康熙字典的反切法用法如下:
土,他魯切
他,音ㄊㄚ,取ㄊ
魯,音ㄌㄨˇ,取ㄨˇ
切就是前面切下來的音。您把他組合起來,就是ㄊㄨˇ
若台語的話,上面兩個音改採臺語音即可
@@akilachen ⑴我看過上一集,我本身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從小說台語長大,說我沒問題,但字跟拼音都沒學過。⑵博主不應該認為看您視頻的都看過您之前的視頻,所以說跟解釋不應該省略,新粉絲才能懂不是嗎?⑶有熱誠教台語的老師也有一些,但畢竟台語的字跟音很多都失傳了,每個老師教的也有些不同,說實話,連我這種土生土長的台語家庭都會灰掉,更何況是從小說國語的人,所以還是請博主能說能解釋就請不厭其煩,重複也無所謂。
我如果每片都說明整個來龍去脈,一片至少要一小時以上,你會看嗎?
@@akilachen 你講的精彩,我就會看,還有你這個視頻才5分19秒,解釋個大器晚成,大器免成,大器曼成要花一個多小時?會看您的視頻一定是對台語有興趣又覺得您說的還不錯的人,但是您這集根本不知到大器晚成,免成,曼成,台語怎麼念,這不是開玩笑,感覺您是用開玩笑的語氣在回應。
陳老師教的河洛語,我追踪很久了,每每都有顛覆性的啟發,這些知識堪稱為國寶,用錢都買不到。你的要求或期望,應該用在服務業會比較能達到你的要求。@@apd879
居然在民差黨前講道德廉恥,雖然很尊敬您,但是亂世中您心量真的很大,民差黨一直不願或故意否定自己的福建廣東甚至是中原血統,但是放心吧!在時間的長河裡,這些無道德廉恥的人終究是會結束的,您的宏觀會永遠保存下去的,尊敬的賢者!^^
你知道中原都已經不是漢人?或者說他們說的話已經和漢語離遙遠了,孔子如果穿越到現在,回到山東都沒辦法聽懂山東話了,因為蠻夷反舌(捲舌)
無為無不為,用台語唸看看,是否會有不同的啟發?
我看老師不能再說太多了!😂
大陸應該還很多不解之謎☝️🙏
臺灣也是一樣的
@@akilachen 了解🙏
選舉造勢場的問後語:大家晚安大家好(大家滿安大家好);有沒有聽出來,晚=唸滿或萬(台語)buan, 曼=慢;大器慢成!
免=唸bian或buan(漳泉之別)i(衣)和u(烏)之別;免、晚、曼,都唸Buan
其實很多古詩用閩南語讀起來會更順口, 舉例: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您的意思是,大器晚成才是正解?
閩南語有一句話:「大隻雞慢啼。」,就是對應大器晚成。
晚成,漫應是慢,免應是晚之古字
@@akilachen 老師您講解很詳細,但最後請用閩南語讀書音為大家唸出來,不然非母語人士實在不知道"晚""免""曼"的發音是什麼,謝謝.
闽南语确保有部分古音,但切勿牵强附会,过犹不及了。
“我管爷爷叫祖父”这句话当中的“管”字指的是“管理”,也就是自己为了方便处理语言的分类逻辑及记忆理解而内在创建的一套自编体系,在心理学上也称为“学习策略”,而“管”这个字则是外在表现的实例(Instance),摊开白话就是:“在我内在的语言系统中,以‘祖父’作为对爷爷的称呼”。与闽南语的“管”或“讲”(gòng)字实无直接关系,张冠李戴了比较不好。一点小意见,只为学问推敲,得罪勿怪。
至于陈老师关于郭店楚简本“大器曼成”之不解之解,大叔更。。。有鉴于某些人求学问之心比较偏执,恐怕难于纳谏,反倒心生不悦,这里还是不叨扰了。
個人看了那麼多陳老師的影片,光是古代以音通假的上百例案例,都可以用閩南語解開,顯然話語權是有的
整段解說應該都用閩南語來說,會更有說服力
市場考量
其實佛經也是😁要用閩南語讀👍才會變得白話!
通
所以閩南語讀書音是怎麼唸呢?
老一輩90歲以上,受過漢語教育的都會
其實我們平常的台語都是文讀白讀併用的:如學生的"學"是文讀,學物件的"學"是白讀,18銅人的"18"是白讀,擲骰子"十八"是文讀
0:44(水管的管)管叫共,(管人的管)管叫罐(罐郎),老師說了和沒説一樣,沒用閩南語讀出來也沒解釋老師理解的大器免成和大器晚成的不同
Buán
晚、免同音,免只是寫錯字,影片都講了、你可能在看小本的,所以沒聽到喔,哈哈😆
@@akilachen 同音可有的老師認為不同義,認為大器晚成和大器免成解釋不同,也有說是相同的論點
我要學台語!💪
台獨份子說閩南語不是台語,台語不是閩南語
台獨份子要去中國化,但是道德經也是中國文化
真正的台語是原住民語言
@@易學周
我對政治紛爭沒興趣,哪個語言最接近我先祖的語言,我就學哪個。
@@易學周 無聊人士,台語拖拉庫是啥?潭媽豆是啥?螺賴蟆是啥?跟閩南語有關係嗎?
说半天还是不知道大器曼成什么意思
大器晚成,大隻雞慢啼
陳老師你好,這裡有關兩點,我有疑問:
1. 大家讀道德經讀了裡面的字,老師覺得意思要偏道家還是偏儒家呢?大器免成是指不需要慢慢成器,大器晚成或慢成是慢慢成器也不要緊。個別字義解了,那麼,整體意思解出來的是什麼意思呢?
2. 康熙字典的讀音絶不是閩南語的讀音,因為康熙皇帝是強烈推動漢字的滿人,所用的國語是偏北京話,但演變成北京話,還是有少許的不同。大家可以查查「一」的讀音,像廣東話多過像閩南話。
我看起來就是大器晚成而已,後面感覺是寫錯字的問題,應該陳老師的意思本此。至於一的發音,粵語差太遠了吧,自己看康熙字典就知道。
比對上下文的 大方無隅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應該可以判斷出 是「免」才對 ,晚 曼都是以音假字抄錯了
是的,我個人覺得我比較接受的是馬王堆帛書的版本,叫《德道經》,德經在前,道經在後,後世的是道德經傳世版(裡面有儒家思想,我比較不能接受)。我個人認爲這是一本教皇帝打仗和治國的書,現代的說法是「政治和軍事」,裡面也有很大比例在談哲學,所以我不接受裡面有儒家的思想。以上是個人看法,不是主流看法,有錯莫怪 !@@garway2
閩南語是目前中國所有方言最接近古漢語的,這可以從日本韓國發音一窺究竟,日韓是學古漢語,他們發音不去像鄰近的普通話、不去像華東區的方言,怎就像到閩南?原因就不必亂猜了,閩南人就是漢人遷徙來的,原漢人居住的中原地區反而與異族融合形成新的方言,用閩南語唸唐詩真是有夠順暢的,真不難理解啊!但有的人喜歡過度解讀,例如,閩南人被鄰近族群稱為河洛人或福佬人,說是河洛的是認為閩南人來自河洛區的漢人,說是福佬人的認為閩南話以福州為代表,福州的人戲稱福佬人,我是覺得後者較合理,不知道老師看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