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專業內容 沒有廢話 剪輯優異,竟然免費提供!祝陳醫師長命百歲 多多造福世界!
過獎了,謝謝你的鼓勵我們會持續努力產出優質內容給大家
我長年高血壓都在150左右,健康檢查各種數據也都在正常範圍除了吃藥以外各種方法都沒有辦法成功治癒直到去年生酮飲食吃了半年多後竟然成功降到120以下,同時健康檢查各種數據也都沒有異常現代醫學對於脂肪的研究肯定有很大的誤解
醫學與科學都是持續在進步,保持開放的心接收新知識,擁有思辨的能力,變得更加重要了 (我常常以此自我警惕)
问一下你一天吃多少公克油呢
@@LeeCoangSee低碳飲食油脂吃不了多少,兩把堅果配上一杯茶大概就會漲到一個不行
這個實驗很讚诶,還特地盡可能地減少了干擾的變因,讓大家在同樣的起跑點下做實驗
覺得是滿用心的實驗設計
飽和脂肪的來源為:來自動物的脂肪,例如牛肉、羊肉、豬肉、家禽、牛/羊脂、豬油及奶製品(例如芝士、忌亷及全脂奶),以及一些熱帶油,例如棕櫚油、棕櫚核仁油及椰子油。如認為以上食品無大影響身體? 吃多D😂 所有外來的脂肪攝入身體之後,還是會變成膽固醇跟三酸甘油酯;而脂肪和精緻糖、澱粉有相輔相成的關係,都會造成血管堵塞。
陳醫師真的很棒👍引經據典 有理有據 條例清楚 深入淺出冷靜理智 從容自若
謝謝您,歡迎分享與身邊親友,大家一起健健康康!如有健康上相關的問題,歡迎來越功能醫學諮詢唷預約傳送門👉lin.ee/hX6j15B
你們的影片真的是youtube清流,不用聳動標題嚇人,講解專業完整,深入淺出
沒想到有一天會在youtube上進行journal club 太好看了好喜歡陳醫師的science backed影片
哈哈謝謝。我會繼續努力讀 paper 的
陳醫生的開場白,講得真棒~醫學日新月異,的確要更新自己的醫學知識👍👍👍
真的,每隔幾年就要大破大立、推翻既有觀念
@@lexcellencehealth 能維持動力,不斷尋求新的知識,更是難能可貴👍👍加油~我會持續支持陳醫生的RUclips 頻道🤗🤗
@@emmachiang242 謝您的喜愛與支持,也歡迎分享給親友,大家一起健健康康:)
走過高脂低碳及高碳低脂,現在也覺得纖維是唯一確認的方向
無論採取哪種飲食,纖維的攝取都重要只是低碳飲食 (無論低碳高脂或是高蛋白) 因為減少五穀雜糧,更容易吃不到足量纖維,需要特別留意
謝謝陳醫師 分享很多有用的醫學知識 用很淺顯易懂的方式讓眾人理解!😄
不客氣,謝謝支持,讓我們更有動力持續產出優質的內容 :D
謝謝陳醫師!非常喜歡聽陳醫師關於健康的科普。你的醫學科普深入簡出,有理有據 ,條例清楚,對我們這些科盲的人也能聽懂。陳醫師好棒棒👍👍👍
不客氣,這也是我努力達到的目標
謝謝陳醫師的專業分享❤
陳醫師平常是怎麼找到這些研究的呢?陳醫師看的研究都好有趣
期刊研究可以在 PubMed 上查詢,有時參與醫學會議、與國內外醫師交流或是閱讀醫學新知,有時會有異想不到的收穫(但陳醫師的確是對冷知識情有獨鍾,所以都會留意一些奇特小故事)
傷害最深的是那些素食者及僧眾,真像來的太晚,相信橄欖油有偷加棉仔油,可悲。谢谢主持人,功德無量。
拍片辛苦囉 妳談的內容我喜歡 😊
謝謝,高興你喜歡 :)
感謝陳醫師的分享
爽吃脂肪蛋白質讓我精神身體狀態大幅好轉還感受到身體逼自己不準吃太多的感受😂甚至身體還會逼我運動 😂 只能說爽!
爽吃 XD
陳醫生好可愛🤭🤭,第一次錄製這麼長時間,感覺電力耗盡了。這集影片分享內容超棒的,透過陳醫生閱讀期刊後,分析結果~在結合過去經驗,讓我們適時調整自我飲食習慣,達到更健康狀態❤❤❤
醫師超猛隨時充滿電力!(by佩服不已的編
@@lexcellencehealth I like Doctor. Chen 🤩🤩🤩
我也很赞纤维这个观点!而不是只有饱和脂肪的功劳
纖維是無名英雄
Thank you
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如果某一餐我想吃到7.8分飽,大概是250克的烤五花肉條+用橄欖油或苦茶油炒180-200克左右綠色蔬菜+50克生米。這樣算低碳飲食嗎?肉菜比有失衡嗎?
很棒的分享,謝謝😊想知道25-30克的纖維 大約是幾份蔬菜與五穀雜糧呢?
一份蔬菜約含有3到4克纖維,一份水果約2克的纖維。三餐主食吃雜糧,會吃到8克到12克的膳食纖維,所以如果減少碳水攝取,蔬菜就要更增加才行。
請問一份蔬菜的量是多少呢?
辛苦晒!❤
医师你好,我好喜欢您的影片,本身也是在在马来西亚做自然疗法,functional and nutritional medicine。对于饱和脂肪的争议,我十分认同您的分享,请问我可以拿到你说的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做参考吗?我想读一读那个原文
你好!當然可以,原文連結:pubmed.ncbi.nlm.nih.gov/34582545/ 請參考。遇到同是功能醫學的同好,很是開心 :D
謝謝陳醫師的video和解釋,真的很棒🌹🌹。小弟有幾個好奇的疑問。1:受試者在這20周裏是否也有指定的運動量?2:受試者在這20周裏是正常去上班嗎?如果是勞動者工作經常會出汗,和在冷氣房裏上班少運動出汗,熱量代謝率是否也會影響實驗的結果?謝謝
這個問題非常好,感謝讓我有機會 clarify:1. 運動量的部分沒有特別限制,也沒有列入分析,不過如果原本就有、或在受試期間有計畫進行激烈運動訓練的人 (例如參加球隊) 一開始就被列入 #排除條件 (exclusion criteria),不會進行實驗收案。2. 的確,活動量的部分也會影響 TDEE。但比較有趣的是這篇研究在維持體重、準備進入測試飲食的那兩周,研究者是利用個案的體重變化來確認 TDEE (也就是利用每日熱量增減,對比個案體重增減),而不是常見的 " #TDEE = BMR x (活動量、運動量)參數 " 這樣的公式計算。這種方式比較像是 #健美 愛好者習慣的方式,適用於能夠精確為食物秤重、有專業人員協助的狀況,等於已經直接把活動、運動量列入熱量考量。因此每一位進入實驗階段的受試者,其實驗餐食的熱量都是不一樣的,即使體重一樣。Hope that all makes sense. 謝謝你的提問!
哦~ 明白了。在維持體重不變的前提下來提供個人所需要的每日熱量實驗餐。每天觀察和調整確實挺累的。謝謝陳醫師的解答,很清楚👏@@lexcellencehealth
那請問純肉飲食這種以高飽和脂肪為主、紅肉為主但無植物的飲食應該怎麼看呢?執行到位的純肉飲食對於改善身體炎症、逆轉自勉疾病有許多的益處,這又應該如何理解呢?
1.短期通常是很有效益,但是長期來說(半年、一年以上)則頗有疑問2.有一位鋼鐵醫生,雖然以肉類為主食,但是也會搭配大量生菜3.早期阿拉斯加原住民的飲食就是大量的肉類,你可以參考。
最後陳醫師是沒電了嗎哈哈哈
是.... XD
请教陈医师,蔬菜吃得多有副作用吗?有种说法是“蔬菜吃多了会摄入过量的植酸,对肾脏不好”。
如果可以泡過、煮過或發酵才吃蔬菜,這類顧慮便可大幅下降
離職後已經習慣早上8:00睡下午3:00起床要如何調整到以前上班時早上9:00起床 晚上11點睡呢⋯?
慢慢調,可利用影片裡面提到特定時段光照的方式或是褪黑激素,慢慢把時差調整到晚上11點產生睡意。
請問纖維質25~35克嗎? 那是生食克數還是煮熟後?
基本上因為是食材所含纖維克數所以不存在生食或煮熟後的問題只是食材在紀錄的 (e.g. 輸入 myfitnesspal 等 app) 時須留意生食或煮熟後,因為烹煮後體積與重量不同。
想問醫師:在進行生酮時,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的比例怎麼調配比較好
因人而異,通常如果 LDL or ApoB 偏高會建議稍微留意一下飽和脂肪的部分以不飽和脂肪酸 + 食物中自帶油脂 (除了魚之外其他肉基本上都飽和脂肪或 omega-6 居多)
請問飽和脂肪跟不飽和脂肪哪個才好
每一種脂肪都有其特性,飽和脂肪要適量攝取。
據說bcaa會造成胰島素阻抗,動物性蛋白又富含bcaa,這樣低碳高脂飲食長期真的不會有問題嗎
BCAA 的確會造成胰島素上升,因此除非運動搭配,不然我並不建議 #總是 以 #乳清 或乳品當作蛋白質補給。但如果你去看嚴格 #生酮 / #極低碳飲食 (非阿金飲食法) 並非高蛋白飲食,蛋白質攝取量僅是中等,而BCAA僅存在蛋白質食物。因此即使吃高脂肪肉類,並不會過度過量攝取BCAA ,導致胰島素增加。反之,真正的 #高蛋白飲食 比較有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況。但大部分執行高蛋白飲食的人 (如健身愛好者) 往往不會全部蛋白質來源都來自肉類 (太貴也太撐),只要蛋白粉選擇素食蛋白 (不太刺激胰島素) +適度乳清蛋白 (會刺激胰島素) 搭配使用,其實就無須擔心。另外運動也有助於改善胰島素阻抗。
謝謝醫師分享 因為實行低碳 這二年總膽固醇升到358(H113+L245) 三酸甘油脂41; 內分泌科醫師都很緊張叫我要控制不要再吃控肉了XD 但其實如果能控制好三酸甘油脂維持低位 心血管堵塞風險應該沒有危險?
358 還是太高了,有的人有遺傳基因的影響,吃低碳高脂膽固醇就爆表,這是有風險的,畢竟真的太高了。建議飲食上還是要調整比例,增加碳水減少紅肉和高脂肉類的攝取,同時可以驗一下 ApoB, ApoA1, oxLDL, homocysteine, hsCRP, HOMA-IR這些其他跟心血管有關的指標。不可以讓他繼續這麼高哦!
什麼樣的飲食組合讓你的大便漂亮(整條、順暢、不黏馬桶),就是最適合你的組合。我曾經奉行「高纖、低脂、低碳」飲食,吃大量的纖維、適量的瘦肉、不吃澱粉、不吃油,結果便秘,超難排便。現在,遵循211餐盤,一樣大量的纖維、適量的蛋白質、適量的澱粉,最後為餐點淋上植物油,大便漂亮,就是這個組合了。
既然抽血之前的两周是自由饮食,那这个实验就没有意见吧回覆
❤❤❤
謝謝支持,讓我們更有動力持續產出優質的內容 :D
台灣有做過類似的研究嗎?會不會台灣跟國外不一樣
的確人種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如果能有針對亞洲人的相關研究就太好了。
很多人全肉飲食都沒有健康問題呀,未必跟纖維有關
這的確是個有趣的議題,滿值得探索
每餐幾乎是生菜包肉,十幾年了健檢都沒問題
讚的
纖維~ 大便很多的來源~ 還是算了~再說 拍完最後很累 ~ 脂肪吃少了~ 多吃點~
大便很多不好嗎 🤔
會大出來不就是身體不需要的東西嗎😂我反而覺得大越多越覺得身體好這種迷思是哪來的
@@pei-ti_pin-ju_kuo我也贊同,因為我開始以高蛋白跟高蔬菜為主的飲食同時減少進食碳水化合物,結果排便量大減,但是次數增多,感覺很舒服。
既然抽血之前的再周是自由饮食,那这个实验就没有意见吧
如果大口吃肉,又大量吃水果,不知道會變成怎樣?蔬菜的熱量是比較低,變成大量水果可能就熱量太多了?
你的肝會哭死……
每天吃4-5樣水果的我,體重48-49 身體正常,腰圍23重點是挑水果吃然后一個星期運動5天左右,一小時有氧。運動很重要
雖然蔬果通常被相提並論,但還是建議可以多蔬少果,不是不能吃,要留意種類和份量。
的確,運動很重要!
如果你這樣吃會開始身體貯存脂肪模式…胰島素加倍分泌,而脂質新生發生在肝臟!想想吧!
專業內容
沒有廢話 剪輯優異,
竟然免費提供!
祝陳醫師長命百歲 多多造福世界!
過獎了,謝謝你的鼓勵
我們會持續努力產出優質內容給大家
我長年高血壓都在150左右,健康檢查各種數據也都在正常範圍
除了吃藥以外各種方法都沒有辦法成功治癒
直到去年生酮飲食吃了半年多後竟然成功降到120以下,同時健康檢查各種數據也都沒有異常
現代醫學對於脂肪的研究肯定有很大的誤解
醫學與科學都是持續在進步,保持開放的心接收新知識,擁有思辨的能力,變得更加重要了 (我常常以此自我警惕)
问一下你一天吃多少公克油呢
@@LeeCoangSee低碳飲食油脂吃不了多少,兩把堅果配上一杯茶大概就會漲到一個不行
這個實驗很讚诶,還特地盡可能地減少了干擾的變因,讓大家在同樣的起跑點下做實驗
覺得是滿用心的實驗設計
飽和脂肪的來源為:來自動物的脂肪,例如牛肉、羊肉、豬肉、家禽、牛/羊脂、豬油及奶製品(例如芝士、忌亷及全脂奶),以及一些熱帶油,例如棕櫚油、棕櫚核仁油及椰子油。如認為以上食品無大影響身體? 吃多D😂 所有外來的脂肪攝入身體之後,還是會變成膽固醇跟三酸甘油酯;而脂肪和精緻糖、澱粉有相輔相成的關係,都會造成血管堵塞。
陳醫師真的很棒👍
引經據典 有理有據 條例清楚 深入淺出
冷靜理智 從容自若
謝謝您,歡迎分享與身邊親友,大家一起健健康康!
如有健康上相關的問題,歡迎來越功能醫學諮詢唷
預約傳送門👉lin.ee/hX6j15B
你們的影片真的是youtube清流,不用聳動標題嚇人,講解專業完整,深入淺出
沒想到有一天會在youtube上進行journal club 太好看了好喜歡陳醫師的science backed影片
哈哈謝謝。我會繼續努力讀 paper 的
陳醫生的開場白,講得真棒~醫學日新月異,的確要更新自己的醫學知識👍👍👍
真的,每隔幾年就要大破大立、推翻既有觀念
@@lexcellencehealth 能維持動力,不斷尋求新的知識,更是難能可貴👍👍
加油~我會持續支持陳醫生的RUclips 頻道🤗🤗
@@emmachiang242 謝您的喜愛與支持,也歡迎分享給親友,大家一起健健康康:)
走過高脂低碳及高碳低脂,現在也覺得纖維是唯一確認的方向
無論採取哪種飲食,纖維的攝取都重要
只是低碳飲食 (無論低碳高脂或是高蛋白) 因為減少五穀雜糧,更容易吃不到足量纖維,需要特別留意
謝謝陳醫師 分享很多有用的醫學知識 用很淺顯易懂的方式讓眾人理解!😄
不客氣,謝謝支持,讓我們更有動力持續產出優質的內容 :D
謝謝陳醫師!非常喜歡聽陳醫師關於健康的科普。你的醫學科普深入簡出,有理有據 ,條例清楚,對我們這些科盲的人也能聽懂。陳醫師好棒棒👍👍👍
不客氣,這也是我努力達到的目標
謝謝陳醫師的專業分享❤
陳醫師平常是怎麼找到這些研究的呢?陳醫師看的研究都好有趣
期刊研究可以在 PubMed 上查詢,有時參與醫學會議、與國內外醫師交流或是閱讀醫學新知,有時會有異想不到的收穫
(但陳醫師的確是對冷知識情有獨鍾,所以都會留意一些奇特小故事)
傷害最深的是那些素食者及僧眾,真像來的太晚,相信橄欖油有偷加棉仔油,可悲。谢谢主持人,功德無量。
拍片辛苦囉 妳談的內容我喜歡 😊
謝謝,高興你喜歡 :)
感謝陳醫師的分享
爽吃脂肪蛋白質讓我精神身體狀態大幅好轉
還感受到身體逼自己不準吃太多的感受😂
甚至身體還會逼我運動 😂 只能說爽!
爽吃 XD
陳醫生好可愛🤭🤭,第一次錄製這麼長時間,感覺電力耗盡了。
這集影片分享內容超棒的,透過陳醫生閱讀期刊後,分析結果~在結合過去經驗,讓我們適時調整自我飲食習慣,達到更健康狀態❤❤❤
醫師超猛隨時充滿電力!(by佩服不已的編
@@lexcellencehealth I like Doctor. Chen 🤩🤩🤩
我也很赞纤维这个观点!而不是只有饱和脂肪的功劳
纖維是無名英雄
Thank you
謝謝您,歡迎分享與身邊親友,大家一起健健康康!
如有健康上相關的問題,歡迎來越功能醫學諮詢唷
預約傳送門👉lin.ee/hX6j15B
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如果某一餐我想吃到7.8分飽,大概是250克的烤五花肉條+用橄欖油或苦茶油炒180-200克左右綠色蔬菜+50克生米。這樣算低碳飲食嗎?肉菜比有失衡嗎?
很棒的分享,謝謝😊
想知道25-30克的纖維 大約是幾份蔬菜與五穀雜糧呢?
一份蔬菜約含有3到4克纖維,一份水果約2克的纖維。三餐主食吃雜糧,會吃到8克到12克的膳食纖維,所以如果減少碳水攝取,蔬菜就要更增加才行。
請問一份蔬菜的量是多少呢?
辛苦晒!❤
医师你好,我好喜欢您的影片,本身也是在在马来西亚做自然疗法,functional and nutritional medicine。对于饱和脂肪的争议,我十分认同您的分享,请问我可以拿到你说的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做参考吗?我想读一读那个原文
你好!當然可以,原文連結:pubmed.ncbi.nlm.nih.gov/34582545/ 請參考。
遇到同是功能醫學的同好,很是開心 :D
謝謝陳醫師的video和解釋,真的很棒🌹🌹。小弟有幾個好奇的疑問。
1:受試者在這20周裏是否也有指定的運動量?
2:受試者在這20周裏是正常去上班嗎?如果是勞動者工作經常會出汗,和在冷氣房裏上班少運動出汗,熱量代謝率是否也會影響實驗的結果?
謝謝
這個問題非常好,感謝讓我有機會 clarify:
1. 運動量的部分沒有特別限制,也沒有列入分析,不過如果原本就有、或在受試期間有計畫進行激烈運動訓練的人 (例如參加球隊) 一開始就被列入 #排除條件 (exclusion criteria),不會進行實驗收案。
2. 的確,活動量的部分也會影響 TDEE。但比較有趣的是這篇研究在維持體重、準備進入測試飲食的那兩周,研究者是利用個案的體重變化來確認 TDEE (也就是利用每日熱量增減,對比個案體重增減),而不是常見的 " #TDEE = BMR x (活動量、運動量)參數 " 這樣的公式計算。這種方式比較像是 #健美 愛好者習慣的方式,適用於能夠精確為食物秤重、有專業人員協助的狀況,等於已經直接把活動、運動量列入熱量考量。因此每一位進入實驗階段的受試者,其實驗餐食的熱量都是不一樣的,即使體重一樣。
Hope that all makes sense. 謝謝你的提問!
哦~ 明白了。在維持體重不變的前提下來提供個人所需要的每日熱量實驗餐。每天觀察和調整確實挺累的。謝謝陳醫師的解答,很清楚👏@@lexcellencehealth
那請問純肉飲食這種以高飽和脂肪為主、紅肉為主但無植物的飲食應該怎麼看呢?執行到位的純肉飲食對於改善身體炎症、逆轉自勉疾病有許多的益處,這又應該如何理解呢?
1.短期通常是很有效益,但是長期來說(半年、一年以上)則頗有疑問
2.有一位鋼鐵醫生,雖然以肉類為主食,但是也會搭配大量生菜
3.早期阿拉斯加原住民的飲食就是大量的肉類,你可以參考。
最後陳醫師是沒電了嗎哈哈哈
是.... XD
请教陈医师,蔬菜吃得多有副作用吗?有种说法是“蔬菜吃多了会摄入过量的植酸,对肾脏不好”。
如果可以泡過、煮過或發酵才吃蔬菜,這類顧慮便可大幅下降
離職後已經習慣早上8:00睡下午3:00起床要如何調整到以前上班時早上9:00起床 晚上11點睡呢⋯?
慢慢調,可利用影片裡面提到特定時段光照的方式或是褪黑激素,慢慢把時差調整到晚上11點產生睡意。
請問纖維質25~35克嗎? 那是生食克數還是煮熟後?
基本上因為是食材所含纖維克數
所以不存在生食或煮熟後的問題
只是食材在紀錄的 (e.g. 輸入 myfitnesspal 等 app) 時須留意生食或煮熟後,因為烹煮後體積與重量不同。
基本上因為是食材所含纖維克數
所以不存在生食或煮熟後的問題
只是食材在紀錄的 (e.g. 輸入 myfitnesspal 等 app) 時須留意生食或煮熟後,因為烹煮後體積與重量不同。
想問醫師:在進行生酮時,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的比例怎麼調配比較好
因人而異,通常如果 LDL or ApoB 偏高
會建議稍微留意一下飽和脂肪的部分
以不飽和脂肪酸 + 食物中自帶油脂 (除了魚之外其他肉基本上都飽和脂肪或 omega-6 居多)
請問飽和脂肪跟不飽和脂肪哪個才好
每一種脂肪都有其特性,飽和脂肪要適量攝取。
據說bcaa會造成胰島素阻抗,動物性蛋白又富含bcaa,這樣低碳高脂飲食長期真的不會有問題嗎
BCAA 的確會造成胰島素上升,因此除非運動搭配,不然我並不建議 #總是 以 #乳清 或乳品當作蛋白質補給。
但如果你去看嚴格 #生酮 / #極低碳飲食 (非阿金飲食法) 並非高蛋白飲食,蛋白質攝取量僅是中等,而BCAA僅存在蛋白質食物。因此即使吃高脂肪肉類,並不會過度過量攝取BCAA ,導致胰島素增加。
反之,真正的 #高蛋白飲食 比較有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況。但大部分執行高蛋白飲食的人 (如健身愛好者) 往往不會全部蛋白質來源都來自肉類 (太貴也太撐),只要蛋白粉選擇素食蛋白 (不太刺激胰島素) +適度乳清蛋白 (會刺激胰島素) 搭配使用,其實就無須擔心。另外運動也有助於改善胰島素阻抗。
謝謝醫師分享 因為實行低碳 這二年總膽固醇升到358(H113+L245) 三酸甘油脂41; 內分泌科醫師都很緊張叫我要控制不要再吃控肉了XD 但其實如果能控制好三酸甘油脂維持低位 心血管堵塞風險應該沒有危險?
358 還是太高了,有的人有遺傳基因的影響,吃低碳高脂膽固醇就爆表,這是有風險的,畢竟真的太高了。建議飲食上還是要調整比例,增加碳水減少紅肉和高脂肉類的攝取,同時可以驗一下 ApoB, ApoA1, oxLDL, homocysteine, hsCRP, HOMA-IR這些其他跟心血管有關的指標。
不可以讓他繼續這麼高哦!
什麼樣的飲食組合讓你的大便漂亮(整條、順暢、不黏馬桶),就是最適合你的組合。
我曾經奉行「高纖、低脂、低碳」飲食,吃大量的纖維、適量的瘦肉、不吃澱粉、不吃油,結果便秘,超難排便。
現在,遵循211餐盤,一樣大量的纖維、適量的蛋白質、適量的澱粉,最後為餐點淋上植物油,大便漂亮,就是這個組合了。
既然抽血之前的两周是自由饮食,那这个实验就没有意见吧
回覆
❤❤❤
謝謝支持,讓我們更有動力持續產出優質的內容 :D
台灣有做過類似的研究嗎?會不會台灣跟國外不一樣
的確人種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如果能有針對亞洲人的相關研究就太好了。
很多人全肉飲食都沒有健康問題呀,未必跟纖維有關
這的確是個有趣的議題,滿值得探索
每餐幾乎是生菜包肉,十幾年了健檢都沒問題
讚的
纖維~ 大便很多的來源~ 還是算了~
再說 拍完最後很累 ~ 脂肪吃少了~ 多吃點~
大便很多不好嗎 🤔
會大出來不就是身體不需要的東西嗎😂我反而覺得大越多越覺得身體好這種迷思是哪來的
@@pei-ti_pin-ju_kuo我也贊同,因為我開始以高蛋白跟高蔬菜為主的飲食同時減少進食碳水化合物,結果排便量大減,但是次數增多,感覺很舒服。
既然抽血之前的再周是自由饮食,那这个实验就没有意见吧
如果大口吃肉,又大量吃水果,不知道會變成怎樣?蔬菜的熱量是比較低,變成大量水果可能就熱量太多了?
你的肝會哭死……
每天吃4-5樣水果的我,體重48-49 身體正常,腰圍23
重點是挑水果吃
然后一個星期運動5天左右,一小時有氧。運動很重要
雖然蔬果通常被相提並論,但還是建議可以多蔬少果,不是不能吃,要留意種類和份量。
的確,運動很重要!
如果你這樣吃會開始身體貯存脂肪模式…胰島素加倍分泌,而脂質新生發生在肝臟!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