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爱文章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7 сен 2024
  • 常常听到这样的对话,母亲嘱咐一个人在外生活的孩子“少吃外卖,自己随便做点什么,比吃外卖健康”,而孩子则无奈,“上班已经累了,回到家真的没有力气做饭。”
    “上班有多累?办公室一坐,没有风吹日晒,无非就是写写材料、开开会,我们年轻的时候白天上班,回家一样做一家人的饭菜。”
    在累不累、多累才算累这件事上,两代人之间好像隔着一扇门,无法互相理解。
    或许从体力劳动的强度上里说,年轻人比不过他们的父辈,但他们的确更容易喊累。
    这种累,不是体力消耗后的疲惫,而是心理上的倦怠。
    为什么在效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被机器替代的今天,人们感受到的不是掌控工具的轻松,而是更高的内耗与倦怠呢?
    除了体力活动之外,还有哪些内耗在夺走我们的热情?
    最近几年最受关注的年轻哲学家韩炳哲有一本书叫《倦怠社会》,他从现代人生活驱动力的角度提出,现在,人们身处竞争性的、由效率、成绩主导的社会,不自觉地陷入了自我剥削的境地。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代表着为人类的幸福而牺牲自我的品质。
    他偷取火种,带到人间,惹怒了宙斯,宙斯吩咐火神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
    火神把普罗米修斯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
    宙斯还派了一只秃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白天肝脏被吃完,夜晚又会重新长出来,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没有尽头。
    这个悲怆的故事在韩炳哲看来,还有另一个角度,秃鹰并非代表外界的压迫,而是普罗米修斯的另一个自我,一个对自己严苛要求、不断压榨的自我。
    这个自我每天都在完成对自己的剥削。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电梯里手机没有信号的一分钟,会比看手机烦躁;红灯时间超过30秒,会觉得很漫长;如果在开车的时候或者通勤的路上没有听点什么、学点什么,会感觉自己浪费了时间……
    我们害怕时间被浪费、担心自己错过什么、不敢躺平、害怕落后……这些念头就像那只秃鹰啄食肝脏一样,消耗着我们的能量和热情。
    能量被耗尽后,我们会变得懒散、易怒、没有耐心,即使什么都没干,依旧没有力气,只想滑滑手机。
    韩炳哲认为,自我剥削比别人的剥削更有效率,因为自我剥削伴随着一种自由的感觉,它让你感觉你不是为了别人而工作,而是自愿地在追求一个“更好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所以过劳症最初的状态就是进入狂喜之中,他们兴奋地投入工作,直至最终崩溃。
    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了著名的“规训理论”,他认为,规训是对人们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规范、训练和教育,但是规训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互动的过程,规训也不是被动的,还有我们主动规训自己的一面。
    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被教育、要求成为什么样,另一方面也在自愿地成为什么样,而现代人不满足于只做一个“合格的人”,还要让自己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做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自己”的另一面,是“不够好的自己”,面对着两者之间的差距,人们便成了自己的雇主,自我监督、自我督促,不断努力追求那个理想状态。
    这种激励本身是正向的,但是时间久了、程度深了,就会演变成一种自我否定、自我PUA。
    “我不够好”、“我不够努力”、“别满足、别停下来,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人们常常调侃老板用画大饼的方式来榨取员工的劳力,而韩炳哲则提醒我们:自己是否也成为了那个为自己画大饼的人?
    那个“大饼”,就是“最好的自己”。
    在这种思路下,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会归因于自己足够努力;当成绩达到理想状态时,就会责怪自己“不够努力、本可以做得更好”。
    但是每一件事情的发现中都有无数客观的、不由人控制的因素,忽略了这些,就等于把自己跟世界完全隔离。
    韩炳哲认为,这也是焦虑、抑郁的情绪在现代人中泛滥的重要原因。
    我们太在意自己够不够好,是不是做到了应该有的样子,是不是对得起得到的一切。
    在理想自我面前,真实的自我就成了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面对自我剥削带来的内耗,如何给自己松绑、活得轻松自在?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道:“你们所有热爱苦工的人,你们热爱快速、新颖和陌生之物。你们无法承受自身,你们的辛劳是一种逃避,是意图忘却自我。
    如果你们更加相信人生,你们便不会拜倒在瞬间面前。然而你们的内在缺少足够充实的内容去等待--甚至也不能偷懒。”
    他反对高效、忙碌的状态,希望人们能在为自我重建一个闲适的空间,享受“深度无聊”。
    韩炳哲在书中指出,人们常常以能同时处理多项工作而感到沾沾自喜,但是这种能力只适用于荒野求生,只有正在进食的动物才需要一边进食、一边注意周边环境、一边阻止敌人靠近、一边保护自己的同伴。
    反观我们的生活,我们无法忍受一个人安静用餐,需要“电子榨菜”、“下饭神器”来分散注意力。
    如果一个人注意力无法集中,没办法忍受无聊的话,他就会焦虑、烦躁地转来转去,急切地寻找各式各样的活动,于是就有了更深的疲惫和倦怠。
    身体放松需要的是睡眠,精神放松则需要享受无聊。
    一味的忙碌只会重复或加速已经存在的事物,创新的灵感往往是在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产生。
    偶尔停下来,允许自己无所事事,接纳“不够好的自己”。
    自己不为难自己,就没人能为难你。

Комментари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