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讀曆書店2022》|日常慶典▸ bit.ly/3a5w53U𝟑𝟔𝟓則台灣作品選句 × 𝟑𝟔𝟓個世界節日用一年閱讀台灣的文字、為生活帶來不間斷靈感
這個推銷的這麼好 團隊就不怕大家只買讀曆書店沒有買百態嗎XD
還是要說,黑洞其實是誤解,黑超重力恆星才是真正名稱,太空望遠鏡看到很多銀河系,中心都有黑超重力恆星的存在,看的見的發光恆星質量加起來是黑超重力恆星總重的百分之一而已,,,
「一定是沒擺乖乖。」---- 台灣研究員
放一包乖乖上去讓哈伯再戰三十年
而且一定要是椰子口味
科學和魔法的交叉點
但是乖乖過期會導致反效果XD
@@ben8406091 特製一個使用期限30年的椰子口味乖乖好了...
2:35 就是哈伯本人,雖然在望遠鏡旁抽菸是錯誤示範就是了 XD哈伯生平最有名的貢獻就是發現恆星的紅移現象證明宇宙正在膨脹這件事,當時因此推翻了愛因斯坦的靜態宇宙的主張
他真的很伟大,上课的时候提到他就是天文学的大牛了
好懷念喔~高中的時候我就一直在關注哈伯,聽說2005年要退休超難過,後來又聽說不用退休了~離開學校後又經過許多年,人生忙碌忘記了這件事情。希望無論如何,哈伯和偉伯都好。他們是人類的夢想(感動
補充一下:哈伯的主反光鏡是由珀金埃爾默公司所製造(電腦研磨)當時NASA要求他們外包另外做一個備用的主反光鏡(柯達公司手工研磨)殊不知被他們放進倉庫裡塵封的柯達主反光鏡才是打磨完美無瑕疵的
沒有介紹這件最好笑的事情真的可惜鏡片可以說是這整個哈伯望遠鏡最經典的地方
這個很經典,國小老師有說過
是手工但更准确讲 应该说是特制才对 这种高精度的加工 美国的仪器很强 不过成本也超过很多
學生時代最愛的課外讀物是"牛頓雜誌"最愛的科目是"地球科學"大學時因為知道走地科會餓死...所以選了化工感謝志祺的影片讓我重溫學生時代對宇宙的憧憬
資管人路過抱抱
資工人路過抱抱
我也好喜歡地科 超級有趣地科真的超級有魅力但就是考不好只能變成文科生(人文科學也不錯啦
去了物理系,變相算是進了天文地科的範疇XD
機械科路過抱抱,我很想轉化工,但是看到他們這麼操,嗯…幸好
科普一下,那些照片通常不是按下快門就長那個樣子,距離那麼遠的光源不會那麼鮮明,都是後製照著頻率或者是將整個測到的頻譜平移才畫出來
所以其實就是一堆數據構成的腦洞😂😂
@@肥宅阿兵哥 你講的應該是電波望遠鏡的才是,像是前段時間黑洞照片。但是像是哈伯或是Nancy這類型太空望遠鏡都是以紅外線或是可見光等波段形成的圖像為主,不會有什麼腦補的部分
最主要是因為太空望遠鏡主要接受範圍不會在可見光波段,而為了適應我們人類肉眼感官,所以將收集到的波段套上可見光譜,合成影像
這個之前有聽不知道是小鬍子太空人還是誰說過。感謝提醒
....其實不是用畫的哈伯是 反射式光學望遠鏡 原始相片是黑白的 相片資料會補捉不可見紅外光 紫外光 簡單的套上紅藍綠濾鏡 在套上各光譜的疊加 有點類似現代相機的hdr技術 合成出來的 並不是用畫的真要說人工修改的地方 就大約是人工修相片的噪點 大約就是這樣而你說的用頻譜畫出來的照片 是射電望遠鏡 這種的才是用畫的
想當初國中前我很單純一直想讀天文相關科技但被說不切實際不過我現在還是很喜歡天文相關事物甚至加了天文觀星社
"另外關於哈伯望遠鏡,有沒有拍到外星人,我們會再專門做一集節目跟大家講解"
這種科普影片真的超爆讚 拜託多做一點
C.哈柏拍的深空系列看得超感動的
佩服志祺七七團隊,可以製作如此有深度的題目..👍👍
8:24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一個"行星系統"(像是太陽系這種的),不能簡稱為"星系";圖中放大部分標出的是"北落師門b",曾經被認為是第一顆"直接"被拍到的系外行星(環繞其他恆星運轉的行星,這類天體大多是靠間接觀測),但後來覺得也可能只是一團密集的塵埃而已;"眼珠"中間的白點是恆星的位置,"眼珠"黑色的部分是用特殊技術遮住恆星光芒形成的,"眼眶"是環繞恆星的塵埃帶
真的,哈伯拍下的星空照片,讓人對太空嚮往!非常有趣的一集,感謝宇軒XD
深空照,是對著一個超級小的角度,對準所有人都覺得那邊一片漆黑的地方拍攝的,連續拍了十幾天獲得的成果。當初申請者花了很大的工夫,所有人都不看好,覺得要拍當然往有東西的地方拍阿,哈伯的申請工作完全滿檔耶結果一拍出來,科學家嚇死,竟然對著一個烏漆媽黑超級小的角度的地方拍一拍就有數千個星系...如果大家不理解這張照片為何重要,可以看看這個解釋
多一點這類的主題啊!~這樣很棒~~科普相關題材是很好的~~~~
哈伯阿幫我拍到的是我們肉眼可是的光(顏色)目前準備送上去的James web是新的紅外線望遠鏡他們能幫我們看過去的光,跟以前到底發生甚麼事
無論是可見光還是紅外光,天文望遠鏡所看到的都是過去的光。
我們現在抬頭看到的星光包括太陽,都是過去影像
沒錯,遠紅外光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更大範圍的宇宙,而且因為普遍認為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遠方的星系遠離中,會產生紅移,波段自然會越來越大於可見光
@@WL-jl7id 是沒錯啦因為光年的概念就是這樣
最搞笑的是哈伯出問題的那片鏡片的主承包商當時NASA發包給兩家公司來做鏡片主承包商負責要裝上哈伯的那片副承包商負責測試鏡片的製造結果因為主承包商的傲慢沒有讓兩片鏡片交叉測試以確定符合NASA的要求在發現哈伯鏡片出問題之後才發現由副承包商造的那片鏡片反而是符合要求的就這樣又白白浪費好多錢🤣
主承包商有被幹翻嗎
那張宇宙之眼好像是說對焦一個完全黑暗的區域曝光時間達兩個星期,感光元件才能抓到更古老的光意外拍出那張三千多星系的照片吧??所以證明宇宙正在膨脹,難怪我以前騎車到台南只要五十塊油錢現在要八十塊才能到達
那我現在吃麵從10元變成80元也是因為宇宙膨脹嗎
@@拎刀賀 那是人心膨脹
哈伯常數(X)通貨膨脹率(O)
小時候第一次台北市立天文館,看的宇宙劇場就是哈伯太空望遠鏡,它拍下的照片真得很震撼
6:57 為了要比喻,刻意把球面像差比喻成散光不太合適,散光有明確對應的另一種光學瑕疵 "astigmatism"8:18 這是貓眼"星雲",是一類"行星狀星雲",由低質量恆星死亡過程拋離的氣殼形成,星系指的是大量恆星所組成的系統。此外描述一下,這些絢麗彩色的影像是根據不同波段的影像合成的,相機的本質是紀錄光的強弱,所以本質上這些科研用的相機 (不光CCD,還有CIS等等不同技術的感光元件技術),和日常生活中的手機、數位相機是一樣的,只不過日常生活的相機合成的波段是近似人眼三原色感光的範圍 (比如採用四個像素為一組的拜耳色彩濾鏡 一個接收可見光的紅光區、兩個接收可見光的綠光區、一個接收可見光的藍光區),而這些絢麗影像則不侷限在這範圍,此外也可以挑選特定窄波段的影像或挑選非可見光影像來合成。
航海家一號已經成為英靈,哈伯望遠鏡也不遠了。
薑還是老的辣哈勃寶刀未老那時候的航海家計畫也拍出了那顆藍點
薩根想得到讓航海家回頭拍地球的點子真的不簡單
世界唯一一台太空望远镜希望可以继续服役!什么时候有更多太空望远镜就更好了
其實在2004年,小布希發表新宇宙計畫時,原定的2007維修將被取消,當初是估計在2013年墜毀,但是當年也有說,我們或許會使用機器人來修復哈伯,但在2009年NASA仍然去修復哈伯,因為哈伯的問題不僅是逐年損壞,以及哈伯是會受到重力影響,若不提高高度,可能會對某些地區造成威脅,所以哈伯的命運實在多變阿~以及目前世界上拍攝最遠的圖片,是【哈伯超深空(Hubble Ultra Deep Field)】,於2003年9月24日至2004年1月16日期間得到的數據累積而成的,相當於113天的曝光。
創生之柱,哈伯深空,哈伯極深空,哈伯超深空,哈伯南深空,這幾張印象深刻!!
擔任修復哈伯任務的奮進號太空梭, 擺在洛杉磯的加州科學中心展示.這也是從台灣出發最容易拜訪的太空梭實品.(她本來就是在洛杉磯造的)小時候, 太空梭是科學工藝的最高結晶, 幾乎小孩子的文具上都或多或少會有太空梭的照片或形象.太空梭當時不是只有載運上太空的貨物, 更是我們這輩人眼中, 人類探索宇宙的希望.兩年前我有去造訪過展場, 親自見到的震撼, 其實不是看看照片能比擬的.
每次看到太空类的影片总是很震撼,也许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个太空梦吧
外太空是真的空空如也,看起來很多,但是那是超級遠的距離來拍攝的照片,目測間距會被拉進。實際上恆星系間的星際空間似乎就有幾光年遠的樣子…這種空間連灰塵和強光都沒。
因為我們是螞蟻所以覺得空空如也哈哈就像是原子跟原子之間也空空如也,但是你直接觀察一片玻璃根本不會認為他們有空隙
@@link-lub-yaki 那正常的,眼睛倍率不够大。不过细胞都比原子大,要看也很难就是了
@@user-MetalBone 拿很老的概念來說的話就是或許我們的宇宙也只是更高次元生物中的一個小細胞或原子,一花一世界
@@link-lub-yaki 真要这么说的话也许宇宙网也不过是高次元意识的一小块布料而已。而这又是另外一个what if 了
C. 圖中每一個光點,甚至每一個像素都是一個星系,裡面都包含了數千億顆恆星
這種科普我真的超愛
然而韋伯從07年就說要發射了…每年NASA都會跳出來說要發射,但基本上都不會成真,只能期望今年真的會發射了。話說,其實韋伯跟哈伯的運行軌跡其實差很多,不像哈伯是在地球軌道而是在拉格朗日點運行,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undertale冷知識:在幽靈家躺下出現的宇宙背景就是哈伯深空
超愛宇宙的震撼 尤其是知道銀河系有多渺小的時候 只可惜一輩子都無法跟上這個考古學 無法看到各星各系現場的畫面 至少有生之年是如此...
霍金是對的..不要嘗試去連絡外星人 因為能聯絡到的肯定比我們強大
霍金是錯的!沒趕快聯絡文明更高度的外星人交流技術,我的機器美少女老婆什麼時候才能帶回家
覺得不要主動會比較謹慎 畢竟人類文明還無法讓全人類逃離地球或是殖民其他星球
@@子湟兩年來沒人跟你一起支持😂😂😂
如果真的壞掉的話送下來放到博物館還可以在賺一賺,不然47億美金要怎麽回本啊。我居然強制把47億變成4.9億了怎麼做到的啊🤣 下面還有一個人理直氣壯的想改正我結果寫了4.7億笑死😆還有想問一下那個年代的47億換算一下到現在幣值的話是不是會比47億還多很多啊🤔
你覺得4.9億對他們來說是大錢嗎
31年服役為人類拍下無數的相片已經回本了
真的要放下來的話應該又要多花幾億了吧
就沒太空梭了,還怎麼送下來放到博物館?
是4.7億不是4.9億..
之前看過一個比喻銀河系連沙灘上的一粒沙都不如這就能體會到人類真是渺小到可怕
31年的科技足夠換更新的太空望遠鏡。畢竟就跟3C產本一樣從最早的黑金剛到摺疊手機到現在觸碰手機。也不過短短40年歷史,更別說已經使用31年的哈伯望眼鏡了。
資源絕不嫌少, 兩個望遠鏡可以探索更多東西.又或是有疑問的話, 兩個望遠鏡一起核實那樣東西.
哈伯深空的拍攝故事也是很不可思議。畢竟造價昂貴的哈伯望遠鏡每秒都是幾千萬上下,時段排滿滿然後要拍攝什麼角度內容都是要經過委員會審核過才能拍攝,就像論文一樣。1995年的主任決定把自己被特許的主任裁量時間拿出十天來拍攝黑暗暗什麼都沒有的宇宙一角。當時也算蠻有爭議的,許多人認為這是浪費哈伯寶貴的資源。但該主任當時的決定也才讓我們有哈伯深空這張照片的出現。
第一次在天文學課的時候真的覺得帥爆
D 其他,對於影片中提到鏡片邊緣打磨不夠精準這部分,作為一個學工程的對這個段落很有感覺,這完全顯示了精密工業的重要性!也顯示了工業製造基礎的重要性!
其實近視的鍋美國人要自己背據說是因為設計和製造時用不同單位在單位轉換時沒有取足夠位數美國科學家 工程師習慣用公制但很多機械工具大多是用英制
宇宙真的是神秘又絢麗。
創生之柱🤩🤩🤩🤩
D 魔戒 0.0 但整個好夢幻啊!!!一波三折,還是堅持下來了 😍
雖然一開始花了很多錢,但透過更新和維修延長使用年限,當初的花費根本超划算啊!已經不值一提了吧....
90年代的望遠鏡到現在還能帶給我們新的科學發現。或許今年發射的韋伯望遠鏡還能再帶領人類探索宇宙的邊界 (frontier of space)。
哈柏望遠鏡-牛頓科學雜誌的免費老爸
其實在地球還有一片一模一樣的鏡片!!而且那片是"沒錯誤"的....是"柯達"做的!!太空照片是沒有顏色的
剛才正想說,而且貌似那片柯達製的是用手工磨製的
沒有一模一樣,柯達是標準鏡,上面那片有偏差
看到以为是志祺七七的影片,看开头又觉得不是,然后志祺七七就跑出来了
以哈伯深空的比例來說,應該不只一百公尺外的一顆網球XD。
好奇算了一下,哈伯深空面積為全天面積的2400萬分之一。大約等於半徑82公尺球體表面積,對比網球投影面積,所以他說100還算誇張了些。
某12月發射的詹士韋伯太空望遠鏡:史上最貴?:)
我只知道鏡片副廠做得比原廠好
就是柯達被排擠的故事
之後就是在月球蓋月面望遠鏡了
Fly to the Moon.
8:24 是恆星系統 (北落師門) not 星系
照片超美的
發射新的詹姆士望遠鏡後,發現可觀測宇宙外原來還有更多的地方為探索,並且大爆炸超過138億年,足足有200億年以上,再往可觀測宇宙外看,竟然看到一個巨大的膜,原來我們身在無比巨大的巨人裡的一個細胞中的一個小點而已~巨人的1秒等於我們的200億年
然後那個巨人就是我們
不得不佩服美國的政府 這麼燒錢的東西 也並沒有明確的產值最後計畫還是照著國家既有方向前進非常有拓荒精神
有錢有節操的國家才有這種餘力
8:19 貓眼星雲 not 星系
9:13 有進有遠 X 有近有遠O
請問是47億美金 (05:35) 還是4.7億美金? (標題)4.7 Billion?還是 470million?
好聽是太空望遠鏡,其實就是光明正大的間諜衛星
2:39 蓋在地上的"太空"望遠鏡??
韋伯望遠鏡跟臺灣的鐵路立體化工程一樣,從我小時候說要發射,結果我都出社會工作三年了才要發射,簡直百年永續工程(永遠做不完的工程)
看過 武仙-北冕座長城後看啥都不震撼了
創生之柱!!太漂亮了
陀螺儀再壞一個,就宣告GG了
A 今天比較少七七的廣告,前面開頭🤞
就我認知而言,科學家說宇宙是一個不斷膨脹的東西,所以直到我們可以成功走出太陽系外之前,我們都只能一直看著沒有邊界的宇宙
要看科技程度,如果當時科技的極限只停留在光速,那麼我們永遠都無法知道,現今以知的更多訊息,也就是說現今的以知宇宙已經是人類所能知道的極限範圍,原因在於,以知以外的星系,遠離地球的速度比光速還快。慶幸的事,如果有光速科技,那麼銀河系內逛逛是可以的,而銀河系以上的距離,想都不用想光速科技無法讓人類抵達下個星系群,只是光速科技是離不開銀河系的,但曲速引擎,或是蟲洞及次元科技技術等又另當別論了。
光太陽系內就夠現在的人類開發好幾千年不是問題 只要人類別貪得無厭或是過度繁衍的話 核融合動力就夠人類探索附近恆星系了 而且我相信科技的發展是加速度的 如果全人類走向地球聯邦的話 科技進步的速度只會快到令人難以想像
@@宗-h1f 你說的地球聯邦不太現實,就算過了幾千年後地球真的變地球聯邦,那就真的是賽博朋克了
@@宗-h1f 難講喔!依照人類的能耗狀況來序列,可以預測不用1千年,太陽系資源就會被耗光了,如同人類花不到200年就讓幾億年的平衡崩壞類似。須把爆炸式的成長算進去,如同掌控量子電腦之後,輔助人類的AI那種跳躍式的發展,也因為需要更多能源,所以會需要更多AI,開發將會一直加速,最終將會以"超越指數級"的方式,消耗資源。
說起來137億年是指,哈伯望遠鏡最遠可以觀測到的星體在137億光年的位置,宇宙自大爆炸以來到底有沒有137億年還真的很難說,以地球完圓心向外360度掃,越是往外一點角度可以看到的星體就這麼多,何況是要全部看到呢,哪天觀測到超過137億年前的星體也不會太意外
對喔!包括宇宙論點也是如此,因為不知道真正的論點是如何,所以是以人類的"主觀認知"做為起點去理解宇宙,有無正確在慢慢修正,先跨出第一步比較重要,而不是宇宙真正的樣貌,年歲也是如此,用"以知"做為開頭,先跨出ㄧ步之後再慢慢修正,只是有些人會把這樣的認知當做真理來信仰,而放棄懷疑或思考。
哈伯製氨法
2024年中國也要發射他們自己的天文望眼鏡叫巡天. 希望世界能在來個宇宙競賽 對科技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A跟C都滿震撼的XD
飛上太空給韋伯戴個眼鏡
期待介紹lucy~
再次推一個遊戲 OPUS系列
這讓我想起之前美國軍方送了兩個望遠鏡給NASA 因為他們造了太多用不到...
喜歡👍
哈柏望遠鏡
最震撼的應該是1969年發想的、現在還為人類貢獻、半世紀已過。卻沒有更純熟或更先進的技術可以隨時替換。換言之、人類已浪費這半世紀。
其實有很多,只是因為預算的關係而沒有成真罷了
搞天文真的要有熱血和夢想~!
希望有機會報一下,比美國更強大的大陸的巡天太空望遠鏡
A 不是圓形的都很驚奇
創生之柱1000年後將會被6000年前的超新星衝擊波摧毀,它離地球實在是太遠了
記得天文學家已經計算出創生之柱不復存在了,只是光還沒到達地球
應該是哈柏深空吧~~畢竟是宇宙已知的年紀.....認識宇宙可以知曉人類的渺小
很好奇有多少人會回答片尾問題?還是它像蘋果貼紙一樣是一種傳統?
這玩意兒 我認為要全球買單 全球共享
呢部唔係照相機,係多路感應板,收集數據然後解碼,解碼嘅成品係乜嘢就睇你用邊個程式,難聽啲講,人類一直所認知嘅宇宙,存在頗為大概率為錯誤的,連木星真實嘅顏色都錯咗咁多年,唯一解釋係光原問題。
說個不好笑的笑話,這望遠鏡比澳門輕軌還要便宜
人家用了30年...
@@lawrence0810 澳門用了没一年就要停運維修🤣
比台灣某核電廠還便宜,這核電廠可是一天都沒用到
創生柱-猶格索托斯的靈感來源
是這樣嗎?!
我覺得是之前拍到過黑洞的那一張!
08:25 這不是北落師門嗎?
D 我們太微小了 有哪張是不震撼的。
中華民國110年以來第一次立法委員罷免這個這麼有歷史意義的民主活動志祺這麼在乎民主自由的應該這週會出片了吧?
4.7億美金看似天價但對美國政府應該是小菜一碟壞掉再換一顆就好了吧?
加油
哈伯深空。沒有之一。
宇宙真的很迷人
再來就要看詹姆斯偉伯望遠鏡的,不知道又有多少天文知識要被更新了
說到哈勃望遠鏡,怎麼能不說鴿王之王👑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呢?😏
《讀曆書店2022》|日常慶典▸ bit.ly/3a5w53U
𝟑𝟔𝟓則台灣作品選句 × 𝟑𝟔𝟓個世界節日
用一年閱讀台灣的文字、為生活帶來不間斷靈感
這個推銷的這麼好 團隊就不怕大家只買讀曆書店沒有買百態嗎XD
還是要說,黑洞其實是誤解,黑超重力恆星才是真正名稱,太空望遠鏡看到很多銀河系,中心都有黑超重力恆星的存在,看的見的發光恆星質量加起來是黑超重力恆星總重的百分之一而已,,,
「一定是沒擺乖乖。」---- 台灣研究員
放一包乖乖上去讓哈伯再戰三十年
而且一定要是椰子口味
科學和魔法的交叉點
但是乖乖過期會導致反效果XD
@@ben8406091 特製一個使用期限30年的椰子口味乖乖好了...
2:35 就是哈伯本人,雖然在望遠鏡旁抽菸是錯誤示範就是了 XD
哈伯生平最有名的貢獻就是發現恆星的紅移現象證明宇宙正在膨脹這件事,當時因此推翻了愛因斯坦的靜態宇宙的主張
他真的很伟大,上课的时候提到他就是天文学的大牛了
好懷念喔~高中的時候我就一直在關注哈伯,聽說2005年要退休超難過,後來又聽說不用退休了~
離開學校後又經過許多年,人生忙碌忘記了這件事情。
希望無論如何,哈伯和偉伯都好。
他們是人類的夢想(感動
補充一下:
哈伯的主反光鏡是由珀金埃爾默公司所製造(電腦研磨)
當時NASA要求他們外包另外做一個備用的主反光鏡(柯達公司手工研磨)
殊不知被他們放進倉庫裡塵封的柯達主反光鏡才是打磨完美無瑕疵的
沒有介紹這件最好笑的事情真的可惜
鏡片可以說是這整個哈伯望遠鏡最經典的地方
這個很經典,國小老師有說過
是手工但更准确讲 应该说是特制才对 这种高精度的加工 美国的仪器很强 不过成本也超过很多
學生時代最愛的課外讀物是"牛頓雜誌"
最愛的科目是"地球科學"
大學時因為知道走地科會餓死...所以選了化工
感謝志祺的影片讓我重溫學生時代對宇宙的憧憬
資管人路過抱抱
資工人路過抱抱
我也好喜歡地科 超級有趣
地科真的超級有魅力
但就是考不好
只能變成文科生(人文科學也不錯啦
去了物理系,變相算是進了天文地科的範疇XD
機械科路過抱抱,我很想轉化工,但是看到他們這麼操,嗯…幸好
科普一下,那些照片通常不是按下快門就長那個樣子,距離那麼遠的光源不會那麼鮮明,都是後製照著頻率或者是將整個測到的頻譜平移才畫出來
所以其實就是一堆數據構成的腦洞😂😂
@@肥宅阿兵哥 你講的應該是電波望遠鏡的才是,像是前段時間黑洞照片。
但是像是哈伯或是Nancy這類型太空望遠鏡都是以紅外線或是可見光等波段形成的圖像為主,不會有什麼腦補的部分
最主要是因為太空望遠鏡主要接受範圍不會在可見光波段,而為了適應我們人類肉眼感官,所以將收集到的波段套上可見光譜,合成影像
這個之前有聽不知道是小鬍子太空人還是誰說過。感謝提醒
....其實不是用畫的
哈伯是 反射式光學望遠鏡 原始相片是黑白的 相片資料會補捉不可見紅外光 紫外光
簡單的套上紅藍綠濾鏡 在套上各光譜的疊加 有點類似現代相機的hdr技術 合成出來的
並不是用畫的
真要說人工修改的地方 就大約是人工修相片的噪點 大約就是這樣
而你說的用頻譜畫出來的照片 是射電望遠鏡 這種的才是用畫的
想當初國中前我很單純
一直想讀天文相關科技
但被說不切實際
不過我現在還是很喜歡天文相關事物
甚至加了天文觀星社
"另外關於哈伯望遠鏡,有沒有拍到外星人,我們會再專門做一集節目跟大家講解"
這種科普影片真的超爆讚 拜託多做一點
C.哈柏拍的深空系列看得超感動的
佩服志祺七七團隊,可以製作如此有深度的題目..👍👍
8:24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一個"行星系統"(像是太陽系這種的),不能簡稱為"星系";圖中放大部分標出的是"北落師門b",曾經被認為是第一顆"直接"被拍到的系外行星(環繞其他恆星運轉的行星,這類天體大多是靠間接觀測),但後來覺得也可能只是一團密集的塵埃而已;"眼珠"中間的白點是恆星的位置,"眼珠"黑色的部分是用特殊技術遮住恆星光芒形成的,"眼眶"是環繞恆星的塵埃帶
真的,哈伯拍下的星空照片,讓人對太空嚮往!
非常有趣的一集,感謝宇軒XD
深空照,是對著一個超級小的角度,對準所有人都覺得那邊一片漆黑的地方拍攝的,連續拍了十幾天獲得的成果。
當初申請者花了很大的工夫,所有人都不看好,覺得要拍當然往有東西的地方拍阿,哈伯的申請工作完全滿檔耶
結果一拍出來,科學家嚇死,竟然對著一個烏漆媽黑超級小的角度的地方拍一拍就有數千個星系...
如果大家不理解這張照片為何重要,可以看看這個解釋
多一點這類的主題啊!~這樣很棒~~科普相關題材是很好的~~~~
哈伯阿
幫我拍到的是我們肉眼可是的光(顏色)
目前準備送上去的James web是新的紅外線望遠鏡
他們能幫我們看過去的光,跟以前到底發生甚麼事
無論是可見光還是紅外光,天文望遠鏡所看到的都是過去的光。
我們現在抬頭看到的星光包括太陽,都是過去影像
沒錯,遠紅外光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更大範圍的宇宙,而且因為普遍認為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遠方的星系遠離中,會產生紅移,波段自然會越來越大於可見光
@@WL-jl7id 是沒錯啦
因為光年的概念就是這樣
最搞笑的是哈伯出問題的那片鏡片的主承包商
當時NASA發包給兩家公司來做鏡片
主承包商負責要裝上哈伯的那片
副承包商負責測試鏡片的製造
結果因為主承包商的傲慢
沒有讓兩片鏡片交叉測試以確定符合NASA的要求
在發現哈伯鏡片出問題之後才發現由副承包商造的那片鏡片反而是符合要求的
就這樣又白白浪費好多錢🤣
主承包商有被幹翻嗎
那張宇宙之眼好像是說對焦一個完全黑暗的區域曝光時間達兩個星期,感光元件才能抓到更古老的光意外拍出那張三千多星系的照片吧??
所以證明宇宙正在膨脹,難怪我以前騎車到台南只要五十塊油錢現在要八十塊才能到達
那我現在吃麵從10元變成80元也是因為宇宙膨脹嗎
@@拎刀賀 那是人心膨脹
哈伯常數(X)
通貨膨脹率(O)
小時候第一次台北市立天文館,看的宇宙劇場就是哈伯太空望遠鏡,它拍下的照片真得很震撼
6:57 為了要比喻,刻意把球面像差比喻成散光不太合適,散光有明確對應的另一種光學瑕疵 "astigmatism"
8:18 這是貓眼"星雲",是一類"行星狀星雲",由低質量恆星死亡過程拋離的氣殼形成,星系指的是大量恆星所組成的系統。
此外描述一下,這些絢麗彩色的影像是根據不同波段的影像合成的,相機的本質是紀錄光的強弱,所以本質上這些科研用的相機 (不光CCD,還有CIS等等不同技術的感光元件技術),和日常生活中的手機、數位相機是一樣的,只不過日常生活的相機合成的波段是近似人眼三原色感光的範圍 (比如採用四個像素為一組的拜耳色彩濾鏡 一個接收可見光的紅光區、兩個接收可見光的綠光區、一個接收可見光的藍光區),而這些絢麗影像則不侷限在這範圍,此外也可以挑選特定窄波段的影像或挑選非可見光影像來合成。
航海家一號已經成為英靈,哈伯望遠鏡也不遠了。
薑還是老的辣
哈勃寶刀未老
那時候的航海家計畫也拍出了那顆藍點
薩根想得到讓航海家回頭拍地球的點子真的不簡單
世界唯一一台太空望远镜希望可以继续服役!什么时候有更多太空望远镜就更好了
其實在2004年,小布希發表新宇宙計畫時,原定的2007維修將被取消,當初是估計在2013年墜毀,但是當年也有說,我們或許會使用機器人來修復哈伯,但在2009年NASA仍然去修復哈伯,因為哈伯的問題不僅是逐年損壞,以及哈伯是會受到重力影響,若不提高高度,可能會對某些地區造成威脅,所以哈伯的命運實在多變阿~
以及目前世界上拍攝最遠的圖片,是【哈伯超深空(Hubble Ultra Deep Field)】,於2003年9月24日至2004年1月16日期間得到的數據累積而成的,相當於113天的曝光。
創生之柱,哈伯深空,哈伯極深空,哈伯超深空,哈伯南深空,這幾張印象深刻!!
擔任修復哈伯任務的奮進號太空梭, 擺在洛杉磯的加州科學中心展示.
這也是從台灣出發最容易拜訪的太空梭實品.(她本來就是在洛杉磯造的)
小時候, 太空梭是科學工藝的最高結晶, 幾乎小孩子的文具上都或多或少會有太空梭的照片或形象.
太空梭當時不是只有載運上太空的貨物, 更是我們這輩人眼中, 人類探索宇宙的希望.
兩年前我有去造訪過展場, 親自見到的震撼, 其實不是看看照片能比擬的.
每次看到太空类的影片总是很震撼,也许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个太空梦吧
外太空是真的空空如也,看起來很多,但是那是超級遠的距離來拍攝的照片,目測間距會被拉進。實際上恆星系間的星際空間似乎就有幾光年遠的樣子…這種空間連灰塵和強光都沒。
因為我們是螞蟻所以覺得空空如也哈哈
就像是原子跟原子之間也空空如也,但是你直接觀察一片玻璃根本不會認為他們有空隙
@@link-lub-yaki 那正常的,眼睛倍率不够大。不过细胞都比原子大,要看也很难就是了
@@user-MetalBone 拿很老的概念來說的話就是或許我們的宇宙也只是更高次元生物中的一個小細胞或原子,一花一世界
@@link-lub-yaki 真要这么说的话也许宇宙网也不过是高次元意识的一小块布料而已。而这又是另外一个what if 了
C. 圖中每一個光點,甚至每一個像素都是一個星系,裡面都包含了數千億顆恆星
這種科普我真的超愛
然而韋伯從07年就說要發射了…每年NASA都會跳出來說要發射,但基本上都不會成真,只能期望今年真的會發射了。
話說,其實韋伯跟哈伯的運行軌跡其實差很多,不像哈伯是在地球軌道而是在拉格朗日點運行,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undertale冷知識:在幽靈家躺下出現的宇宙背景就是哈伯深空
超愛宇宙的震撼 尤其是知道銀河系有多渺小的時候
只可惜一輩子都無法跟上這個考古學 無法看到各星各系現場的畫面 至少有生之年是如此...
霍金是對的..不要嘗試去連絡外星人 因為能聯絡到的肯定比我們強大
霍金是錯的!沒趕快聯絡文明更高度的外星人交流技術,我的機器美少女老婆什麼時候才能帶回家
覺得不要主動會比較謹慎 畢竟人類文明還無法讓全人類逃離地球或是殖民其他星球
@@子湟兩年來沒人跟你一起支持😂😂😂
如果真的壞掉的話送下來放到博物館還可以在賺一賺,不然47億美金要怎麽回本啊。
我居然強制把47億變成4.9億了怎麼做到的啊🤣 下面還有一個人理直氣壯的想改正我結果寫了4.7億笑死😆
還有想問一下那個年代的47億換算一下到現在幣值的話是不是會比47億還多很多啊🤔
你覺得4.9億對他們來說是大錢嗎
31年服役為人類拍下無數的相片已經回本了
真的要放下來的話應該又要多花幾億了吧
就沒太空梭了,還怎麼送下來放到博物館?
是4.7億不是4.9億..
之前看過一個比喻
銀河系連沙灘上的一粒沙都不如
這就能體會到人類真是渺小到可怕
31年的科技足夠換更新的太空望遠鏡。
畢竟就跟3C產本一樣從最早的黑金剛到摺疊手機到現在觸碰手機。
也不過短短40年歷史,更別說已經使用31年的哈伯望眼鏡了。
資源絕不嫌少, 兩個望遠鏡可以探索更多東西.
又或是有疑問的話, 兩個望遠鏡一起核實那樣東西.
哈伯深空的拍攝故事也是很不可思議。畢竟造價昂貴的哈伯望遠鏡每秒都是幾千萬上下,時段排滿滿然後要拍攝什麼角度內容都是要經過委員會審核過才能拍攝,就像論文一樣。
1995年的主任決定把自己被特許的主任裁量時間拿出十天來拍攝黑暗暗什麼都沒有的宇宙一角。當時也算蠻有爭議的,許多人認為這是浪費哈伯寶貴的資源。
但該主任當時的決定也才讓我們有哈伯深空這張照片的出現。
第一次在天文學課的時候真的覺得帥爆
D 其他,對於影片中提到鏡片邊緣打磨不夠精準這部分,作為一個學工程的對這個段落很有感覺,這完全顯示了精密工業的重要性!也顯示了工業製造基礎的重要性!
其實近視的鍋美國人要自己背
據說是因為設計和製造時用不同單位
在單位轉換時沒有取足夠位數
美國科學家 工程師習慣用公制
但很多機械工具大多是用英制
宇宙真的是神秘又絢麗。
創生之柱🤩🤩🤩🤩
D 魔戒 0.0 但整個好夢幻啊!!!
一波三折,還是堅持下來了 😍
雖然一開始花了很多錢,但透過更新和維修延長使用年限,當初的花費根本超划算啊!已經不值一提了吧....
90年代的望遠鏡到現在還能帶給我們新的科學發現。或許今年發射的韋伯望遠鏡還能再帶領人類探索宇宙的邊界 (frontier of space)。
哈柏望遠鏡-牛頓科學雜誌的免費老爸
其實在地球還有一片一模一樣的鏡片!!而且那片是"沒錯誤"的....是"柯達"做的!!
太空照片是沒有顏色的
剛才正想說,而且貌似那片柯達製的是用手工磨製的
沒有一模一樣,柯達是標準鏡,上面那片有偏差
看到以为是志祺七七的影片,看开头又觉得不是,然后志祺七七就跑出来了
以哈伯深空的比例來說,應該不只一百公尺外的一顆網球XD。
好奇算了一下,哈伯深空面積為全天面積的2400萬分之一。大約等於半徑82公尺球體表面積,對比網球投影面積,所以他說100還算誇張了些。
某12月發射的詹士韋伯太空望遠鏡:史上最貴?:)
我只知道鏡片副廠做得比原廠好
就是柯達被排擠的故事
之後就是在月球蓋月面望遠鏡了
Fly to the Moon.
8:24 是恆星系統 (北落師門) not 星系
照片超美的
發射新的詹姆士望遠鏡後,發現可觀測宇宙外原來還有更多的地方為探索,並且大爆炸超過138億年,足足有200億年以上,再往可觀測宇宙外看,竟然看到一個巨大的膜,原來我們身在無比巨大的巨人裡的一個細胞中的一個小點而已~
巨人的1秒等於我們的200億年
然後那個巨人就是我們
不得不佩服美國的政府
這麼燒錢的東西 也並沒有明確的產值
最後計畫還是照著國家既有方向前進
非常有拓荒精神
有錢有節操的國家才有這種餘力
8:19 貓眼星雲 not 星系
9:13 有進有遠 X
有近有遠O
請問是47億美金 (05:35) 還是4.7億美金? (標題)
4.7 Billion?還是 470million?
好聽是太空望遠鏡,其實就是光明正大的間諜衛星
2:39 蓋在地上的"太空"望遠鏡??
韋伯望遠鏡跟臺灣的鐵路立體化工程一樣,從我小時候說要發射,結果我都出社會工作三年了才要發射,簡直百年永續工程(永遠做不完的工程)
看過 武仙-北冕座長城後看啥都不震撼了
創生之柱!!太漂亮了
陀螺儀再壞一個,就宣告GG了
A 今天比較少七七的廣告,前面開頭🤞
就我認知而言,科學家說宇宙是一個不斷膨脹的東西,所以直到我們可以成功走出太陽系外之前,我們都只能一直看著沒有邊界的宇宙
要看科技程度,如果當時科技的極限只停留在光速,那麼我們永遠都無法知道,現今以知的更多訊息,也就是說現今的以知宇宙已經是人類所能知道的極限範圍,原因在於,以知以外的星系,遠離地球的速度比光速還快。
慶幸的事,如果有光速科技,那麼銀河系內逛逛是可以的,而銀河系以上的距離,想都不用想光速科技無法讓人類抵達下個星系群,只是光速科技是離不開銀河系的,但曲速引擎,或是蟲洞及次元科技技術等又另當別論了。
光太陽系內就夠現在的人類開發好幾千年不是問題 只要人類別貪得無厭或是過度繁衍的話 核融合動力就夠人類探索附近恆星系了 而且我相信科技的發展是加速度的 如果全人類走向地球聯邦的話 科技進步的速度只會快到令人難以想像
@@宗-h1f 你說的地球聯邦不太現實,就算過了幾千年後地球真的變地球聯邦,那就真的是賽博朋克了
@@宗-h1f 難講喔!依照人類的能耗狀況來序列,可以預測不用1千年,太陽系資源就會被耗光了,如同人類花不到200年就讓幾億年的平衡崩壞類似。
須把爆炸式的成長算進去,如同掌控量子電腦之後,輔助人類的AI那種跳躍式的發展,也因為需要更多能源,所以會需要更多AI,開發將會一直加速,最終將會以"超越指數級"的方式,消耗資源。
說起來137億年是指,哈伯望遠鏡最遠可以觀測到的星體在137億光年的位置,宇宙自大爆炸以來到底有沒有137億年還真的很難說,以地球完圓心向外360度掃,越是往外一點角度可以看到的星體就這麼多,何況是要全部看到呢,哪天觀測到超過137億年前的星體也不會太意外
對喔!包括宇宙論點也是如此,因為不知道真正的論點是如何,所以是以人類的"主觀認知"做為起點去理解宇宙,有無正確在慢慢修正,先跨出第一步比較重要,而不是宇宙真正的樣貌,年歲也是如此,用"以知"做為開頭,先跨出ㄧ步之後再慢慢修正,只是有些人會把這樣的認知當做真理來信仰,而放棄懷疑或思考。
哈伯製氨法
2024年中國也要發射他們自己的天文望眼鏡叫巡天. 希望世界能在來個宇宙競賽 對科技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A跟C都滿震撼的XD
飛上太空給韋伯戴個眼鏡
期待介紹lucy~
再次推一個遊戲 OPUS系列
這讓我想起之前美國軍方送了兩個望遠鏡給NASA 因為他們造了太多用不到...
喜歡👍
哈柏望遠鏡
最震撼的應該是1969年發想的、現在還為人類貢獻、半世紀已過。
卻沒有更純熟或更先進的技術可以隨時替換。
換言之、人類已浪費這半世紀。
其實有很多,只是因為預算的關係而沒有成真罷了
搞天文真的要有熱血和夢想~!
希望有機會報一下,比美國更強大的大陸的巡天太空望遠鏡
A 不是圓形的都很驚奇
創生之柱1000年後將會被6000年前的超新星衝擊波摧毀,它離地球實在是太遠了
記得天文學家已經計算出創生之柱不復存在了,只是光還沒到達地球
應該是哈柏深空吧~~畢竟是宇宙已知的年紀.....認識宇宙可以知曉人類的渺小
很好奇有多少人會回答片尾問題?還是它像蘋果貼紙一樣是一種傳統?
這玩意兒 我認為要全球買單 全球共享
呢部唔係照相機,係多路感應板,收集數據然後解碼,解碼嘅成品係乜嘢就睇你用邊個程式,難聽啲講,人類一直所認知嘅宇宙,存在頗為大概率為錯誤的,連木星真實嘅顏色都錯咗咁多年,唯一解釋係光原問題。
說個不好笑的笑話,這望遠鏡比澳門輕軌還要便宜
人家用了30年...
@@lawrence0810 澳門用了没一年就要停運維修🤣
比台灣某核電廠還便宜,這核電廠可是一天都沒用到
創生柱-猶格索托斯的靈感來源
是這樣嗎?!
我覺得是之前拍到過黑洞的那一張!
08:25 這不是北落師門嗎?
D 我們太微小了 有哪張是不震撼的。
中華民國110年以來第一次立法委員罷免這個這麼有歷史意義的民主活動志祺這麼在乎民主自由的應該這週會出片了吧?
4.7億美金
看似天價
但對美國政府應該是小菜一碟
壞掉再換一顆就好了吧?
加油
哈伯深空。沒有之一。
宇宙真的很迷人
再來就要看詹姆斯偉伯望遠鏡的,不知道又有多少天文知識要被更新了
說到哈勃望遠鏡,怎麼能不說鴿王之王👑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