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中午又可以配飯了 滿漢大餐 變成半筋半肉刀削麵了
我剛好相反,從無內胎到有內胎就回不去了,因為外騎有狀況,只能祈禱補胎腋能補起來如果補不起來,還是要靠內胎而且還有氣嘴拔不下來的風險就算讓你能自救回到家(不管是不是靠補胎液補起來的),那條破洞的外胎也只能貼補胎片,放內胎,不然就是換新胎😅😅無內胎唯一優點就是路感很好,其他沒有了
我上年開始玩公路車順序是(原廠車跟無內胎)>轉開口胎>現在想換回無內胎剛換開口胎時其實一個想法是想偷輕車身但後來發覺當你因為害怕爆胎而帶上備胎,挖胎棒,六角匙,維修罐,氣泵的時候車只會更重😂現在繼續用開口胎的原因不外乎自己換胎方便以及不用怕放在家裡時突然“爆奶”
推一下!新時代 新觀念👍我大約8年前開始使用無內胎那時還是框煞時代,使用mavic 的框下去改的。當時選用23c,已經覺得讓當年的propel 變得舒適很多。去年換了新一代的碟煞propel 配合碳框的輪組、25c的無內胎真的覺得有「哇嗚~」這種感覺的舒適提升。新時代的無框勾配合無內胎我覺得不難裝。胎壓不再需要像當年一樣那麼高70~90psi的工作壓力,我選用ONEAER 的碳纖維補胎液光以這台車入手後,目前總計被扎破過三次,每次都是回家擦車要搬進門時才發現原來有被扎破但是都成功在我沒發現的情形下已經完成補胎。我自己是放1~2天後,感覺胎壓也沒有明顯的掉不過自己為了徹底安心我都會再用傳統的補胎片(狗皮膏藥那種)內補。然後再重新灌補胎液,重新出發新時代的真的好裝很多補胎液也不太像以前一樣亂噴我想oneaer 跟較低的工作胎壓都有幫助就連一些周邊也慢慢地向無內胎的系統靠齊(比方說打氣筒,新款的也沒有像以前那樣需要達到那麼高的胎壓,反而是偏向能在短時間之內打入較多的空氣。最高的胎壓也從以前的能打到180左右調到現在的大約140左右)真的蠻推薦還沒有試過,或是之前有失望的車友可以試試。
@@林大頭-m5v 試過了喔,呵呵不好用,洞大一點還是只能靠內胎或新臺幣😆😆😆
如果沒有補給車跟隊在長途或長時間外騎個人還是以有內胎為主,主要還是在處理破胎方面的優勢。可以的話當然是兩種輪胎都有最好,最主要還是看個人騎乘用途與習慣吧。
帶補胎液就好?
28C 90KG 70PSI 舒適沒問題!! 有發現的自補7次, 只遇過一次補不起來, 補胎條肛下去就打氣完工!!
剛查了一下蛇咬的意思。以下來自mobile01「蛇咬一詞是怎麼來的. 英文是 pinch flat. 指的是因胎壓過低又受重力衝擊而造成內胎折裂.」
66kg 28c有內胎平常 前70 後75psi。
你騎的習慣就不用改呀
簡潔有力 讚!就我自己騎的頻率和里程,算是一個假日車手,偶爾做單車旅行在這樣的使用情形下,就像K2說的,有內胎方便很多對換胎技術比較普通的車友來說也比較友善XD
西濱鳳鼻隧道被碎燈泡割破cadex 無內胎後輪,補胎液噴的後輪後車架都變白色。幸好幾公里外就有新竹17公里海岸線捷安特出車救援,還換到了同規格的cadex 外胎,不然當天環島可能會到不了台中。 換完覺得後悔怎麼沒直上28C, 這樣過伸縮縫也安心一點。
目前25C highroad: 體重80也是打80,年底一日系列計畫換28C打65-70享受騎車~有想過如果遇到無法靠補胎液or其他補胎工具塞住的切割傷,就必須花更多時間精力去換胎,但這畢竟是極端狀況(反正永遠都會出現更極端的狀況,索性騎了再說~不想那麼多了事前準備+輪胎狀況檢查有到位就好😪
谢谢你的讲解,算是对于无内胎的发展有了一个时间线意义的认识。
TPU內胎比傳統內胎舒適很多,氣壓也不須打高,滾組也相當低,因為它的物理特性,而且舒適度其實已經跟無內胎差不多了。
Tpu內胎不是很容易爆嗎
手繪小板板又出現了!真是許久不見的老朋友。
用過回不去的車友路過😊
28 30只是刚起步很慢,实际骑起来是很快的,过弯可以压的更极限。
沒錯!用25跟28都感覺很漂一下就滑出去😂
請問一般前後輪都會配一樣28胎嗎?還是會配前28後30?
@@Allen-abc-def NO 一樣28
目前服役的框就是DA9000-C24-TL但是我有裝內胎
有个老外频道说去厂里看了一圈,认为hookless是为了增加碳框产量,工序和热压模块可以少2/3,产量提高两倍。然后前段时间鲁贝脱框然后老外认为无勾不安全,yt上很多讨论。网上以前有个slica胎压计算器,现在好像网站停止服务了,就剩下sram计算器,两家计算器算下来差不到3psi,然后实际用的时候+10psi减少维护量。
補胎液真心推薦標榜香味的那時間久了真的很像屍水很推Muc-Off或者ONEAER香氛版
pogacar前陣子因為輪子漏汁滑倒應該也是缺點之一 雖然開口胎可能扁得更快
感謝K2大大,終於搞懂近幾年迷思
另補充一點,我一樣19c老內外胎框,現在打80psi比之前打110還不容易破胎/扎胎
對胎壓很要求的車友~可以使用SRAM AXS的APP附的胎壓推薦計算機. 可以輸入的參數很多!
見證全外線圈煞 全內走線碟煞的發展史 輪胎從120psi有內胎 到目前是用Cadex Race 70 psi 無勾無內胎 Cadex 輪組⋯⋯氣密性問題,用專用胎問題少粉多
zipp好用吗,非常好。街上见得少还是因为zipp和其他几家相比太贵了。 尤其大部分比赛的用duraace或者ultegra,配的都是shimano轮组。
2015年買的v夾平把公路車一開始就是28c的了
分享我個人經驗與觀點1.內外胎組合的阻力大於無內胎,電腦模擬分析結果是:內胎與外胎的側面胎壁剪切變形量落差較大產生能量損耗,故而導致滾動阻力增加2.有內胎的路感較硬,是因內外胎的胎壁厚度疊加,I值因此增加,故抗彎剛性增加,因此有內胎的車胎組合路感較硬顛於無內胎3.無內胎會成主流,以HOOKLESS的觀點來看,是因為車圈結構的生產製程較容易,利於產能與輕量化的優點4.胎寬/胎壓設定,甚麼樣的胎壓是最好的滾阻表現...用訓練台定速定瓦就能測得出來,與其聽廠商宣傳,自己測最明確常見中等體型,胎壓80-90Psi是相對均衡的表現5.28c用80Psi個人覺得反映明顯變得比較扭,不利抽車等大瓦數動作的需求以上為常見規格,少數個案不計探討範圍內
胎壓滾組其實看rolling resistence 網站其實就夠了,高胎壓原則上是比低胎壓滾組低沒錯,但僅此於完美的路況。但我們都知道路況不會完美,所以才需要降胎壓到相對舒適的程度來考量整體的騎乘損耗,各廠的胎壓計算機其實算出來都比一般認知的低,但真的比較快
@@hopez0607 但是實際的情況是 台灣的鋪面其實算是滿不錯,像ZIPP宣稱的不完美路面,是真的爛的那種。這就是為啥歐美很多YT或是影片看到,都是拿303FC去當瓜車輪...像ZIPP FC系列 建議胎壓,70公斤算出來都在50~60 psi ,剛換過去的人應該不太習慣。
滿滿的乾貨❤
無內胎是好 但處理起來很麻煩。有試過外胎 加輪組都是乾了的補胎液,要消掉有夠可怕。處理完又怕輪組的真空貼有問題起了又要清膠水。開口加乳膠內胎。安裝比內胎麻煩但 舒適性比真空差一點但方便大勝。
我現在用乳膠內胎+補胎液,無敵的存在😂
@@jr00437506 重量呀.加上乳膠內胎用補胎液能不能補到也是問題.要換也滿麻煩有補胎液
超專業🎉
加入CX or Gravel路況作說明,或者會更易讓人理解。
CX跟Gravel就是兩種不同的使用情境了餒😂
高雄鐵粉繼續支持~ 感謝分享
TPU is the future
很改觀的一集
我本身還是騎框煞車,也有用你之前說的平衡塊感覺下坡很穩,萬一那天換碟煞車用無內胎的輪組,是不是就會沒有辦法用平衡塊讓輪組更優化?這樣子是不是你所說的有一好沒兩好,很想聽你的建議萬一我換碟煞車框要使用無內胎嗎?這樣應該沒辦法用有內胎的平衡塊對吧?
不會還是可以使用的方法總比問題多~(但換碟煞車我推薦用無內胎)
無內胎2年,同感經過!
很多人改不過來的啦!❤老屁股
有技师换好又是另一个故事啦
現在還在用OPEN胎但是上次收了一個二首輪組後,認識的車行說這個有支援無內胎所以讓我下一次換輪胎想嘗試看看我現在OPEN胎的胎壓也都不高於90了
如果是武嶺這種路線,我覺得外圈重量也是排名前幾的考量因素
目前沒用過無內胎 但對補胎液印象不好以前用管胎 補胎液從來都沒補起來過 而且還有硬化的問題也許現在補胎液有比較進步?另一方面無內胎的成本似乎高不少朋友用ZIPP無內胎應兩年以上 28C大約胎壓65但始終不習慣 時而在路上會覺得像是破胎了嗎的感覺可能抽車起步輪胎變形量大 他說感覺像陷下去問他說那胎壓稍微打高一點呢?他又說會太硬我是沒有試過 但我目前有內胎跟管胎都還是習慣打90
請教K2,我現在騎框剎25c,有無必要換成無內胎呢?25c有內胎和無內胎的滾組有差很多嗎?謝謝
只要你受的了補胎劑黏在圈框上.....無內胎真的比較好
估計 28-32 就是現在新車的最佳胎寬了😂28 和 25 的彎道性能真的是差別很大😢而且舒适性真的會高一點,速度騎起來其實也沒差😂
再粗真就成山地车了😂
@@ginvt Gravel表示:
@@michaeltsui3435 他已经升级成山地车胎了XD
❤
马牌的25,打气后就28左右宽度了…
我體重101 騎28c 大概都打90~100psi
我的框宽25,装马牌28c的胎,实际胎宽达到了31,骑的时候会蹭我的r8000C夹,直接放弃
👍👍終於知道打多少胎壓了
看到標題以為是老高😂
Great explain👍
片長配飯剛好 這次100分
請問 騎乘量不算大(一個月大概4-500k左右)無內胎選擇建議是使用一般版high road 還是直上high raod sl換取更輕的重量?high road sl 跟 一般版high road比起來防刺性會比較差嗎
建議High RoadSL怕你三個月就要換一條😅
@@mck2 所以無內胎的SL版本一樣是建議1500KM就更換了我看國外YT介紹 還以為TR版本壽命比較高因為他說他用了3000KMruclips.net/video/cqrwVBNJOr0/видео.htmlsi=vSc4-U05dQtoXUIQ&t=361
想說如果可以耐用到3000,大概可以用半年剛好不用加補補胎液 直接換新胎上新補胎液
胎壓越少,在地面上接觸的面積不是比較多嗎?這樣子的摩擦更大?真的可以認真算一算。哪一種方式才是比較好的?😆外部的阻力和內部的阻力哪一個比較大?
這是一個內外都相對進化的過程胎寬變寬所需的胎壓就變低但從細胎變寬胎阻力能變低是因為「有負載時」的變形量更小了以車主體重不變的情況下20c配100psi的輪胎變形量會比28c配80psi的變形量更大輪胎一但負載就變形就會增加更多阻力輪胎變寬就是外部阻力變小的部分內部阻力變小則是從有內胎變成無內胎以上解答希望有助於了解
@@mck2但有另一個問題,是我買的輪子標籤氣洞測試的最佳選擇是25c,所以我其實有在28c和25c之間猶豫,不過我不是什麼拿來比賽,只是減肥和假日騎士,就用了28c.😂
胎壓越大跳動越大,輪胎跳起來前進的速度就不見了,會打撞球的就知道。
@@youtubechangemynamewhy 這個量化完,可以做一個比較表XD應該有機會用這個當碩士論文。以車主體重不變的情況下20c配100psi的輪胎變形量會比28c配80psi的變形量更大,,到底變形量是多少?影嚮的瓦數是多少。都可以做一個檢討。哈哈~~~
請問一下New high road 跟 high road的差別到底是 哪個比較推薦?
一個新款一個舊款要挑當然是買新不買舊囉🫡
不好意思 應該是high road和 high road sl 哪個比較推薦xd
想問K2,我是用Maxxis high road tr 28c 裝在 cadex 50 ultra 上, 官方建議胎壓是打60 psi , 但是 外胎上面寫要 65-95 psi ,請問會有建議的胎壓嗎? 謝謝
無勾框的所需胎壓比較低我會以框的60為主
感謝🙏
請問60kg 25c管胎胎壓會建議打多少? 例如馬牌胎寫的最低值是100psi, 可是自身重量建議值都是100psi內。
試試看用建議值上路騎身體會自然給你答案
體重110,有內胎23C建議打多少,25C建議打多少
23C ? 200psi 可以
想請問,我使用vittoria rubino pro g2這條胎 胎壁上寫100-130psi 那100psi是最低的建議胎壓嗎
vittoria先看tip 後參照體重找建議胎壓www.roadbikereview.com/attachments/vittoria-tyre-psi-guide-jpg.315873/
感謝 受益良多
想問無框勾會比有框勾更好打起來嗎?之前用有勾裝high road 打不起來只好尷尬的拿去車店打氣…..現在換無勾輪組還是不敢自己diy~有陰影….
理論上無勾框還真的比較好打起來
@@mck2我用框煞cadex42配25c的外胎,直接用打氣筒就打起來了,沒有遇到什麼障礙
我是用Giant SLR2+Highroad,裝輪胎很吃力,打氣倒是蠻輕鬆就打起來。
@@tjs649😮,我的也是SLR2那改天可以試試看!之前用pr2輪組 裝G牌的胎都很好打,highroad就是打不起來….
@@yipinghuang4789 打不起來的話載去附近加油站或是機車行打氣應該可以打起來,但我自己覺得highroad是難在安裝,我大概奮戰快半小時才裝上輪框。
嗨肉推一個
专业 原来我真空胎一直胎压过高。
想請問為什麼推薦high road? 跟GP5000比有差嗎?謝謝
因為瑪吉斯是我贊助商🤣🤣
@@mck2 哈哈~真的很直白,兩種我都用過,用high road真的比較省錢XD
Highroad省錢+1
我自己是覺得牌子看個人 價格取向也沒有不行 反正兩個都是一級胎 都很棒
最省錢是Goodyear無內胎
沒管胎 我下課了😂
中午配飯
但是,场地赛的胎一直都是胎压超高,轮胎超窄,是不是
200psi時沒什麼變形量可言自然不需要擔心接觸面所造的外部滾阻
@@mck2 我感觉轮胎变宽,其实就是他们想骑着舒服点...毕竟耐力赛,舒适还是挺重要的
講著講著心就癢癢了,K2太過分啦ww
為什麼聽過有車店說cadex輪組可以塞內胎,可是同樣是無勾框的zipp官網就寫不可以塞內胎呢?兩個不都是hookless嗎?
我有幾個疑問:1. 胎壓較低時,有舒適性,同時胎的變形量較大,壓扁彈回量較大,也消耗掉較多的動能轉成熱能。2. 凹凸不平的路面會消耗動能,但和平坦的路相比,以公路來講,比例算高嗎?3. 我在內胎加入補胎液,防破的效果似乎也不錯。
1.動能是宏觀體系下物質的運動,而熱能是微觀體系下物質的運動,兩種運動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但同時又存在著不可逆的關係,不過我不知道提這個要怎麼討論,好像扯有點遠了....變形量大的同時確實會消耗掉動能,但,這是建立在更寬的輪胎在有負載時變形量會比細胎來的小,因此本身有比細胎更多的空間去吸收來自路面的衝擊,進而減少輪胎(與輪組)的跳動,畢竟輪胎些微變形至少還能傳遞瓦數,但一但因為沒有空間緩衝而被彈起騰空,那就只是增加讓輪胎在風中空轉的時間,這可就是完全無義義的消耗了2.以公路的比例算挺高的,路面並沒有眼睛看上去這麼平整,如果騎過70psi跟150psi就知道兩者會再路感上有顯著的差異,這不單單是消耗動能,也消耗需要專注在控車的體能,讓體感「更舒適」是粗胎能讓普羅大眾更能接受的原因之一3.這確實是可行的,與管胎用補胎液補的方式相同,因為管胎裡面也是有一條內胎以上解答希望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熱能? 😂😂😂
@@mck2主要在於胎壓低的滾動阻力來自於外胎的形變,而胎壓高的阻力則是來自動摩擦力,也就是輪子輪子離地後再與地面觸底的瞬間,動摩擦力會讓輪子在觸地點的速度降低成與整個人車相同。這個阻力通常非常大但是時間短,雖然理論上也可以減少這個摩擦力,不過需要機械裝置的輔助,單純人是沒辦法做到的
中午又可以配飯了 滿漢大餐 變成半筋半肉刀削麵了
我剛好相反,從無內胎到有內胎就回不去了,因為外騎有狀況,只能祈禱補胎腋能補起來
如果補不起來,還是要靠內胎
而且還有氣嘴拔不下來的風險
就算讓你能自救回到家(不管是不是靠補胎液補起來的),那條破洞的外胎也只能貼補胎片,放內胎,不然就是換新胎😅😅
無內胎唯一優點就是路感很好,其他沒有了
我上年開始玩公路車順序是(原廠車跟無內胎)>轉開口胎>現在想換回無內胎
剛換開口胎時其實一個想法是想偷輕車身
但後來發覺當你因為害怕爆胎而帶上備胎,挖胎棒,六角匙,維修罐,氣泵的時候車只會更重😂
現在繼續用開口胎的原因不外乎自己換胎方便以及不用怕放在家裡時突然“爆奶”
推一下!
新時代 新觀念👍
我大約8年前開始使用無內胎
那時還是框煞時代,使用mavic 的框下去改的。
當時選用23c,已經覺得讓當年的propel 變得舒適很多。
去年換了新一代的碟煞propel 配合碳框的輪組、25c的無內胎
真的覺得有「哇嗚~」這種感覺的舒適提升。
新時代的無框勾配合無內胎
我覺得不難裝。
胎壓不再需要像當年一樣那麼高
70~90psi的工作壓力,我選用
ONEAER 的碳纖維補胎液
光以這台車入手後,目前總計被扎破過三次,每次都是回家擦車要搬進門時才發現原來有被扎破
但是都成功在我沒發現的情形下已經完成補胎。
我自己是放1~2天後,感覺胎壓也沒有明顯的掉
不過自己為了徹底安心
我都會再用傳統的補胎片(狗皮膏藥那種)內補。
然後再重新灌補胎液,重新出發
新時代的真的好裝很多
補胎液也不太像以前一樣亂噴
我想oneaer 跟較低的工作胎壓都有幫助
就連一些周邊也慢慢地向無內胎的系統靠齊(比方說打氣筒,新款的也沒有像以前那樣需要達到那麼高的胎壓,反而是偏向能在短時間之內打入較多的空氣。
最高的胎壓也從以前的能打到180左右調到現在的大約140左右)
真的蠻推薦還沒有試過,或是之前有失望的車友可以試試。
@@林大頭-m5v 試過了喔,呵呵
不好用,洞大一點還是只能靠內胎或新臺幣😆😆😆
如果沒有補給車跟隊在長途或長時間外騎個人還是以有內胎為主,主要還是在處理破胎方面的優勢。
可以的話當然是兩種輪胎都有最好,最主要還是看個人騎乘用途與習慣吧。
帶補胎液就好?
28C 90KG 70PSI 舒適沒問題!! 有發現的自補7次, 只遇過一次補不起來, 補胎條肛下去就打氣完工!!
剛查了一下蛇咬的意思。以下來自mobile01「蛇咬一詞是怎麼來的. 英文是 pinch flat. 指的是因胎壓過低又受重力衝擊而造成內胎折裂.」
66kg 28c有內胎平常 前70 後75psi。
你騎的習慣就不用改呀
簡潔有力 讚!
就我自己騎的頻率和里程,算是一個假日車手,偶爾做單車旅行
在這樣的使用情形下,就像K2說的,有內胎方便很多
對換胎技術比較普通的車友來說也比較友善XD
西濱鳳鼻隧道被碎燈泡割破cadex 無內胎後輪,補胎液噴的後輪後車架都變白色。幸好幾公里外就有新竹17公里海岸線捷安特出車救援,還換到了同規格的cadex 外胎,不然當天環島可能會到不了台中。 換完覺得後悔怎麼沒直上28C, 這樣過伸縮縫也安心一點。
目前25C highroad: 體重80也是打80,年底一日系列計畫換28C打65-70享受騎車~
有想過如果遇到無法靠補胎液or其他補胎工具塞住的切割傷,就必須花更多時間精力去換胎,但這畢竟是極端狀況
(反正永遠都會出現更極端的狀況,索性騎了再說~不想那麼多了
事前準備+輪胎狀況檢查有到位就好😪
谢谢你的讲解,算是对于无内胎的发展有了一个时间线意义的认识。
TPU內胎比傳統內胎舒適很多,氣壓也不須打高,滾組也相當低,因為它的物理特性,而且舒適度其實已經跟無內胎差不多了。
Tpu內胎不是很容易爆嗎
手繪小板板又出現了!真是許久不見的老朋友。
用過回不去的車友路過😊
28 30只是刚起步很慢,实际骑起来是很快的,过弯可以压的更极限。
沒錯!用25跟28都感覺很漂一下就滑出去😂
請問一般前後輪都會配一樣28胎嗎?還是會配前28後30?
@@Allen-abc-def NO 一樣28
目前服役的框就是DA9000-C24-TL但是我有裝內胎
有个老外频道说去厂里看了一圈,认为hookless是为了增加碳框产量,工序和热压模块可以少2/3,产量提高两倍。然后前段时间鲁贝脱框然后老外认为无勾不安全,yt上很多讨论。
网上以前有个slica胎压计算器,现在好像网站停止服务了,就剩下sram计算器,两家计算器算下来差不到3psi,然后实际用的时候+10psi减少维护量。
補胎液真心推薦標榜香味的
那時間久了真的很像屍水很推Muc-Off或者ONEAER香氛版
pogacar前陣子因為輪子漏汁滑倒
應該也是缺點之一
雖然開口胎可能扁得更快
感謝K2大大,終於搞懂近幾年迷思
另補充一點,我一樣19c老內外胎框,現在打80psi比之前打110還不容易破胎/扎胎
對胎壓很要求的車友~可以使用SRAM AXS的APP附的胎壓推薦計算機. 可以輸入的參數很多!
見證全外線圈煞 全內走線碟煞的發展史 輪胎從120psi有內胎 到目前是用Cadex Race 70 psi 無勾無內胎 Cadex 輪組⋯⋯氣密性問題,用專用胎問題少粉多
zipp好用吗,非常好。街上见得少还是因为zipp和其他几家相比太贵了。 尤其大部分比赛的用duraace或者ultegra,配的都是shimano轮组。
2015年買的v夾平把公路車
一開始就是28c的了
分享我個人經驗與觀點1.內外胎組合的阻力大於無內胎,電腦模擬分析結果是:內胎與外胎的側面胎壁剪切變形量落差較大產生能量損耗,故而導致滾動阻力增加
2.有內胎的路感較硬,是因內外胎的胎壁厚度疊加,I值因此增加,故抗彎剛性增加,因此有內胎的車胎組合路感較硬顛於無內胎
3.無內胎會成主流,以HOOKLESS的觀點來看,是因為車圈結構的生產製程較容易,利於產能與輕量化的優點
4.胎寬/胎壓設定,甚麼樣的胎壓是最好的滾阻表現...用訓練台定速定瓦就能測得出來,與其聽廠商宣傳,自己測最明確
常見中等體型,胎壓80-90Psi是相對均衡的表現
5.28c用80Psi個人覺得反映明顯變得比較扭,不利抽車等大瓦數動作的需求
以上為常見規格,少數個案不計探討範圍內
胎壓滾組其實看rolling resistence 網站其實就夠了,高胎壓原則上是比低胎壓滾組低沒錯,但僅此於完美的路況。
但我們都知道路況不會完美,所以才需要降胎壓到相對舒適的程度來考量整體的騎乘損耗,各廠的胎壓計算機其實算出來都比一般認知的低,但真的比較快
@@hopez0607 但是實際的情況是 台灣的鋪面其實算是滿不錯,像ZIPP宣稱的不完美路面,是真的爛的那種。
這就是為啥歐美很多YT或是影片看到,都是拿303FC去當瓜車輪...
像ZIPP FC系列 建議胎壓,70公斤算出來都在50~60 psi ,剛換過去的人應該不太習慣。
滿滿的乾貨❤
無內胎是好 但處理起來很麻煩。有試過外胎 加輪組都是乾了的補胎液,要消掉有夠可怕。處理完又怕輪組的真空貼有問題起了又要清膠水。開口加乳膠內胎。安裝比內胎麻煩但 舒適性比真空差一點但方便大勝。
我現在用乳膠內胎+補胎液,無敵的存在😂
@@jr00437506 重量呀.加上乳膠內胎用補胎液能不能補到也是問題.要換也滿麻煩有補胎液
超專業🎉
加入CX or Gravel路況作說明,或者會更易讓人理解。
CX跟Gravel就是兩種不同的使用情境了餒😂
高雄鐵粉繼續支持~ 感謝分享
TPU is the future
很改觀的一集
我本身還是騎框煞車,也有用你之前說的平衡塊感覺下坡很穩,萬一那天換碟煞車用無內胎的輪組,是不是就會沒有辦法用平衡塊讓輪組更優化?這樣子是不是你所說的有一好沒兩好,很想聽你的建議萬一我換碟煞車框要使用無內胎嗎?這樣應該沒辦法用有內胎的平衡塊對吧?
不會還是可以使用的
方法總比問題多~
(但換碟煞車我推薦用無內胎)
無內胎2年,同感經過!
很多人改不過來的啦!❤
老屁股
有技师换好又是另一个故事啦
現在還在用OPEN胎
但是上次收了一個二首輪組後,認識的車行說這個有支援無內胎
所以讓我下一次換輪胎想嘗試看看
我現在OPEN胎的胎壓也都不高於90了
如果是武嶺這種路線,我覺得外圈重量也是排名前幾的考量因素
目前沒用過無內胎 但對補胎液印象不好
以前用管胎 補胎液從來都沒補起來過 而且還有硬化的問題
也許現在補胎液有比較進步?
另一方面無內胎的成本似乎高不少
朋友用ZIPP無內胎應兩年以上 28C大約胎壓65
但始終不習慣 時而在路上會覺得像是破胎了嗎的感覺
可能抽車起步輪胎變形量大 他說感覺像陷下去
問他說那胎壓稍微打高一點呢?他又說會太硬
我是沒有試過 但我目前有內胎跟管胎都還是習慣打90
請教K2,我現在騎框剎25c,有無必要換成無內胎呢?25c有內胎和無內胎的滾組有差很多嗎?謝謝
只要你受的了補胎劑黏在圈框上.....無內胎真的比較好
估計 28-32 就是現在新車的最佳胎寬了😂28 和 25 的彎道性能真的是差別很大😢而且舒适性真的會高一點,速度騎起來其實也沒差😂
再粗真就成山地车了😂
@@ginvt Gravel表示:
@@michaeltsui3435 他已经升级成山地车胎了XD
❤
马牌的25,打气后就28左右宽度了…
我體重101 騎28c 大概都打90~100psi
我的框宽25,装马牌28c的胎,实际胎宽达到了31,骑的时候会蹭我的r8000C夹,直接放弃
👍👍
終於知道打多少胎壓了
看到標題以為是老高😂
Great explain👍
片長配飯剛好 這次100分
請問 騎乘量不算大(一個月大概4-500k左右)
無內胎選擇建議是使用一般版high road 還是直上high raod sl換取更輕的重量?
high road sl 跟 一般版high road比起來防刺性會比較差嗎
建議High Road
SL怕你三個月就要換一條😅
@@mck2 所以無內胎的SL版本一樣是建議1500KM就更換了
我看國外YT介紹 還以為TR版本壽命比較高
因為他說他用了3000KM
ruclips.net/video/cqrwVBNJOr0/видео.htmlsi=vSc4-U05dQtoXUIQ&t=361
想說如果可以耐用到3000,大概可以用半年
剛好不用加補補胎液 直接換新胎上新補胎液
胎壓越少,在地面上接觸的面積不是比較多嗎?這樣子的摩擦更大?真的可以認真算一算。哪一種方式才是比較好的?😆外部的阻力和內部的阻力哪一個比較大?
這是一個內外都相對進化的過程
胎寬變寬所需的胎壓就變低
但從細胎變寬胎阻力能變低
是因為「有負載時」的變形量更小了
以車主體重不變的情況下
20c配100psi的輪胎變形量
會比28c配80psi的變形量更大
輪胎一但負載就變形就會增加更多阻力
輪胎變寬就是外部阻力變小的部分
內部阻力變小則是從有內胎變成無內胎
以上解答希望有助於了解
@@mck2但有另一個問題,是我買的輪子標籤氣洞測試的最佳選擇是25c,所以我其實有在28c和25c之間猶豫,不過我不是什麼拿來比賽,只是減肥和假日騎士,就用了28c.😂
胎壓越大跳動越大,輪胎跳起來前進的速度就不見了,會打撞球的就知道。
@@youtubechangemynamewhy 這個量化完,可以做一個比較表XD應該有機會用這個當碩士論文。
以車主體重不變的情況下20c配100psi的輪胎變形量會比28c配80psi的變形量更大,,到底變形量是多少?影嚮的瓦數是多少。都可以做一個檢討。哈哈~~~
請問一下New high road 跟 high road的差別到底是 哪個比較推薦?
一個新款一個舊款
要挑當然是買新不買舊囉🫡
不好意思 應該是high road和 high road sl 哪個比較推薦xd
想問K2,我是用Maxxis high road tr 28c 裝在 cadex 50 ultra 上, 官方建議胎壓是打60 psi , 但是 外胎上面寫要 65-95 psi ,請問會有建議的胎壓嗎? 謝謝
無勾框的所需胎壓比較低
我會以框的60為主
感謝🙏
請問60kg 25c管胎胎壓會建議打多少? 例如馬牌胎寫的最低值是100psi, 可是自身重量建議值都是100psi內。
試試看用建議值上路騎
身體會自然給你答案
體重110,有內胎23C建議打多少,25C建議打多少
23C ? 200psi 可以
想請問,我使用vittoria rubino pro g2這條胎 胎壁上寫100-130psi
那100psi是最低的建議胎壓嗎
vittoria先看tip 後參照體重找建議胎壓
www.roadbikereview.com/attachments/vittoria-tyre-psi-guide-jpg.315873/
感謝 受益良多
想問無框勾會比有框勾更好打起來嗎?
之前用有勾裝high road 打不起來只好尷尬的拿去車店打氣…..現在換無勾輪組還是不敢自己diy~有陰影….
理論上無勾框還真的比較好打起來
@@mck2我用框煞cadex42配25c的外胎,直接用打氣筒就打起來了,沒有遇到什麼障礙
我是用Giant SLR2+Highroad,裝輪胎很吃力,打氣倒是蠻輕鬆就打起來。
@@tjs649😮,我的也是SLR2那改天可以試試看!
之前用pr2輪組 裝G牌的胎都很好打,highroad就是打不起來….
@@yipinghuang4789 打不起來的話載去附近加油站或是機車行打氣應該可以打起來,但我自己覺得highroad是難在安裝,我大概奮戰快半小時才裝上輪框。
嗨肉推一個
专业 原来我真空胎一直胎压过高。
想請問為什麼推薦high road? 跟GP5000比有差嗎?謝謝
因為瑪吉斯是我贊助商🤣🤣
@@mck2 哈哈~真的很直白,兩種我都用過,用high road真的比較省錢XD
Highroad省錢+1
我自己是覺得牌子看個人 價格取向也沒有不行 反正兩個都是一級胎 都很棒
最省錢是Goodyear無內胎
沒管胎 我下課了😂
中午配飯
但是,场地赛的胎一直都是胎压超高,轮胎超窄,是不是
200psi時沒什麼變形量可言
自然不需要擔心接觸面所造的外部滾阻
@@mck2 我感觉轮胎变宽,其实就是他们想骑着舒服点...毕竟耐力赛,舒适还是挺重要的
講著講著心就癢癢了,K2太過分啦ww
為什麼聽過有車店說cadex輪組可以塞內胎,可是同樣是無勾框的zipp官網就寫不可以塞內胎呢?兩個不都是hookless嗎?
我有幾個疑問:
1. 胎壓較低時,有舒適性,同時胎的變形量較大,壓扁彈回量較大,也消耗掉較多的動能轉成熱能。
2. 凹凸不平的路面會消耗動能,但和平坦的路相比,以公路來講,比例算高嗎?
3. 我在內胎加入補胎液,防破的效果似乎也不錯。
1.動能是宏觀體系下物質的運動,而熱能是微觀體系下物質的運動,兩種運動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但同時又存在著不可逆的關係,不過我不知道提這個要怎麼討論,好像扯有點遠了....
變形量大的同時確實會消耗掉動能,但,這是建立在更寬的輪胎在有負載時變形量會比細胎來的小,因此本身有比細胎更多的空間去吸收來自路面的衝擊,進而減少輪胎(與輪組)的跳動,畢竟輪胎些微變形至少還能傳遞瓦數,但一但因為沒有空間緩衝而被彈起騰空,那就只是增加讓輪胎在風中空轉的時間,這可就是完全無義義的消耗了
2.以公路的比例算挺高的,路面並沒有眼睛看上去這麼平整,如果騎過70psi跟150psi就知道兩者會再路感上有顯著的差異,這不單單是消耗動能,也消耗需要專注在控車的體能,讓體感「更舒適」是粗胎能讓普羅大眾更能接受的原因之一
3.這確實是可行的,與管胎用補胎液補的方式相同,因為管胎裡面也是有一條內胎
以上解答希望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熱能? 😂😂😂
@@mck2主要在於胎壓低的滾動阻力來自於外胎的形變,而胎壓高的阻力則是來自動摩擦力,也就是輪子輪子離地後再與地面觸底的瞬間,動摩擦力會讓輪子在觸地點的速度降低成與整個人車相同。這個阻力通常非常大但是時間短,雖然理論上也可以減少這個摩擦力,不過需要機械裝置的輔助,單純人是沒辦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