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老師你好強啊啊啊啊啊啊啊。這句整個被你破解了...畢竟以前沒有注音,或英文標音. 所以收集各地方方言要統一的時候只能用河洛話的音寫字記載. 整句話就通了...好神阿阿阿阿阿. 整句話用台語紀錄就通了...非常清楚
Thanks!您看懂了,讚👍
現今河南、洛陽一代,知的土話就是徹(大陸網友提供的資料)。懂,這個字一直到元朝才出現。懂這個字,廣東話一直在用,閩南人幾乎不使用,可知廣東人約略是古代南楚的居民。
請教,“方言”中,不是已有“懂”的音(黨)嗎?怎這字到元朝才出現?
@@tonylu6333 先有音,後造字
@@chengxiangshen4082 唐朝不是採用懂,而是另一個字,很接近懂的字,但現在電腦字型反而沒那個字,而現在以懂字取代
看到一半也和老師有一樣猜想是(懂曉徹知), 和老師的看法一樣耶!
很好,表示邏輯及國文都很好
謝謝老師的講解,好有趣喔,長知識了…..
言之有物
粵語也講“知不知”愛你恨你;問君知否!
晨起,跟隨陳老師學漢語2H,小時候我阿公就告訴我閩南語,就是河洛語,就是漢語。他舉個很多個例子給我,如今說:介紹,漢語曰:紹介。
高職文理補習班國文名師說楊雄這本書是第一本田野調查採擷語言的書。但是錯誤太多所以聯考不考這本書的內容。原來訂正後,就可以懂曉徹知
普通話為何可以從山西陝西少數人使用變成全國性通用語
五胡亂華將此地方言帶入中原
偶而會看這類型的頻道,發現內容蠻有意思的,頻道主也博學大度.不像某個頻道沒有憑據胡說八道,又容不下別人評論.
是拿著鏟子在那邊敲敲敲的嗎?
@@jessie88lin 是啊,一個半調子頭上插兩根雞毛自以為是個大學士.
@@獨一無二-uni 哈哈哈,那個頻道還不開放留言
阿華師?
學到很多
客家話 曉, 知也。黨, 朋, 同義。
老師啊 福建有一條江就叫做晉江 就是當時晉朝八姓入閩之後取的 那些晉人仍然忠於晉
陳老師組上即是晉江移民
@@ChenYenRen 祖上
福建還有洛陽橋
有個TWH頻道2/20發了一個視頻,說漢文化壓抑自我,我所以古文的我,鳳毛麟角鮮少出現,也沒有自己,我提出評論他就封鎖,我把評論展示如下莫客被封鎖的全文:早告訴你了,學者研究"自己"一詞的形成不晚於魏晉六朝.漢文化沒有壓抑自我人格,是你自己掩目自陳.看看--- 讀山海經十三首(晉陶淵明)孟夏草木長,遶屋樹扶疏。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迴故人車。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文中有幾個吾,我.這叫鳳毛麟角嗎?他好像也不用自稱朕. 說什麼宋朝以後才流行,我還記得你很有自信的問我,紅樓夢以前找一個,一個就好. 古人文辭記事省略人稱,只是為求簡潔以達言簡意賅之美,但在小說體或經文翻譯面對普羅大眾就比較口語化,出現的情況會很多.... 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世說新語‧方正》)南朝宋 劉義慶 我自顧悠悠而若雲,又安能保君皓皓之如雪。《鶯鶯傳》唐 元稹 云:「我自有食。」不肯出,止住籠中.《續齊諧記》 吳均 南朝梁史家及文學家 這些都是出現在宋朝以前,就是在說我自己,難道他們是在說我本來還是我自山中來...上一次告訴你史記的記載例證就不提了,例子太多自己去找吧~小說體中的我,吾更是像天上的星星不可勝數. 我注意到了你很驕傲的說自己是半瓶水,那不夠的,要改謙虛的口吻.還有你說你放開了,我把他當一個笑話,到現在還一邊打電玩一邊笑~附錄:北大中文系董秀芳博士摘錄文--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史記李將軍列傳) 此例中,“我自”組成複合形式表強調,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我自己”.
@@chihfeng1975 同意
@@a58602064 這個人信口開河心胸狹小,還自設防火牆,只要不同意見或批評他的就會封鎖,他說"家己"是源自消失的南島語,就憑一本書沒有史料佐證也沒作田野調查,還說可能早已17世紀就影響福建,你相信嗎?我看是想紅想瘋了.
原先他還說是源自阿美族語,被我反駁後改為消失的南島語.看看這像不像虛無飄渺的神話傳說,一本正經就像走江湖賣膏藥的.
好厲害 可以出論文了
五年前,早就刊登了
漢字講究精煉 力求一字表達多意 動態 時態等等 老師的研究方向是用多個字來表達一個意思
你不識字嗎,我一再講一字多義,以音別義。你卻斷章取義,呵呵😄
明朝永樂皇帝建都于北京,所以是用北京话的。北京话在孫中山政府時代選為普通话(國語)。
請不要把北京話和普通話(國語)做直接等號這樣的差不多先生思路,推薦關鍵字串「讀音統一會」。
博士太有才了
福州话也有白话语与读书语,很多方言都有
受閩南語的影響
「越」來越…,日語也是用「愈」,「愈々良くなったら。」,越來越好的意思。請問陳老師,有沒有用河洛話寫的古書,可用台語直接唸的,這樣會更有說服力。
基本上,三國演義這本書可以從頭唸到尾
我是金門人,小時候聽過一位長輩用閩南語唸書,比龍介仙好聽
@@akilachen 「三國演義」... 太好了 !
似乎桃園龜山也有人講徹。
老一輩很會講
台語字 古漢文 !
應該要正名河洛話
@@yg-lu4dy 我的理解是,「一字不缺」的使用完整名稱「臺灣閩南語」,就可以少掉一大堆的爭議。過度的「縮寫」(例如「臺語」)就是起爭議的源頭。
拍打就是打啊哈哈😄
三言二拍、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這些都不是文言文,都是白話文,而且這些書都是從話本變成的或是模仿話本寫的,話本就是說書人的劇本,所以根本沒有什麼轉來轉去的,說書人當年怎麼講,就怎麼寫下來,寒酸就是寒酸,不是凍森,不曉得不是毋知影,當場就要講的東西還要這樣轉譯也太辛苦了,這也證明台語閩南語跟這些北方語文不一樣,不管發音用語都不一樣,尤其引的方言知是揚雄北方官話的用語,但是台語閩南語根本不是講知而是講哉,例如毋知影,這個知就是發哉的音啊,連這麼常用的字,台語閩南語都沒有樣的用法和發音,更證明了揚雄用的語言根本不是閩南語台語,兩者沒有任何關係。
你不懂就是不懂,這些書你沒看過,因為你沒讀書
打 拍 ⋯⋯ 台語 互毆 該怎麼寫呢 ,口語裡 發音有發:搜擦 這個擦 也就是互打 鬥毆的意思 ,拍打是一樣的 毆打也是一樣的麼?
你又誤解了,打的同義字有數十個,我沒一一列舉,你就不會舉一反三了。哈哈😆
👏👏👏👏👏👍👍👍👍
謝謝🙏,多分享給親朋好友吧!
阿伯、您是不是同美人?而認使 TAN PHAIK HONG 先生嗎?他以經去世很久了。他也是我的同村福建安溪同美的台灣人。我认识他的时候是1970-1990 年代。那时、他來我們的新加坡家來訪問我爹。
我是安溪旁邊的永春人
奇怪的是,為什麼我們這裡把“黨”字讀作“thong”(同國語“痛”同音),“哲”唸做tie,也不是台灣的thie(臺羅拼音我也不是很懂)
黨的台語唸“洞”
@@TaiwaneseJerry 所以我懷疑我們這裡的人唸錯了
那請問老師,為什麼不是把《拍案驚奇》裡面的字直接用台語唸出來就就知道什麼意思了呢?我這麼問,是本來期待著,如果讀文言文,可以不用在學校裡面學,可以自己照字用台語讀出來就可以了,以此證明古人是直接用河洛話來寫書。可是照您這樣講,就變成還是得去逐字翻譯啊,跟不是講台語的,比如中國好多北方人一樣,他們是講普通話,他們在學古書的時候,也是像您這樣逐字去翻譯,那我們的優勢在哪裡呢?萬分感激🙏
魏晉南北朝以後,古漢語式微,官話地位喪失。我們的祖先很聰明,看到讀書人的字,讀自己母語的音,於是形成今天的局面。看到下雨,讀落雨,看到的是讀書人的下雨,讀的是自己的母語。拍案驚奇是受河洛話影響的吳語區的著作,當然也需要轉換,規則也都一樣。文言文相對於方言,都必須要翻譯,誰都沒有優勢,不是嗎?
@@akilachen Thx for your enthusiasm !!!
"到" 由方言找到 "𢓜"。
因為這些字只有在某些字型才有(明朝花園字型)
@@akilachen 推薦使用中華民國行政院國發會全字庫正楷體、正宋體這兩套字形檔(兩套共六個檔案)來找找看有沒有該字可以用。納稅錢養出來的兩套字型,不用白不用、不找白不找。
@@FlyiangBoy 您說的這些字應該是不足吧
@@akilachen 全字庫兩套六個字形檔包含將近九萬五千個漢字,我是覺得有找有機會,YT會吃掉我提供的網址的留言,只好給關鍵字串:中華民國(臺灣)正體中文輸入法表格檔、全字庫注音/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輸入法表格檔。這個民間第三方懶人包,或許參考。
解千古之惑
道理很簡單,只是人們想的太複雜!
『知影』是不是應該寫作『知樣』
知影,見影知形
陳老師 可以請教一個問題嗎?宋朝時期秦檜給岳飛設一個罪名叫做「莫須有」他用河洛語讀的話就跟我們平常講不需要的讀音一樣且也是對應漢字 對不對?
「莫須有」用文讀音bo̍k su iú即可。公文書行文以簡潔及意為上,國語亦有此現象。
個人淺見:秦檜用河洛話講:無bvo 需su 要yao執筆者寫成:莫須有而流傳至今
@@呂蔭堯 按你的意見,爲什麽秦檜説罪名是“無bvo 需su 要yao”呢?難道秦檜知道南遷的皇帝要賜死岳飛,根本“無需要”罪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edukid1984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後世腐儒討好皇帝無恥歐北共... 孔子從未如此說孔子說的是「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呂蔭堯 「莫須有」之鼻祖正是至聖先師孔子話說少正卯到處歐北共批評在魯為官之孔子不好孔子升官大司寇後第1件事判少正卯死刑眾問正卯無罪子曰人之大過有5盜賊不與焉心達而性險、行僻而志堅、言僞而辭辯、記醜而喻博、循非而言澤5者有1非死不可況5者俱全乎故以莫須有殺之
傳=播?
傳送、播送、傳播
Gion hi fa zai
可惜了!內容很好,但是負面聲音太濃烈!
沒有正面,就無負面。若沒有對錯,不用來看我的節目。
支持對的事,反對負面的漫罵,因為負面的漫罵會阻擾前進對的腳步!讓想推薦動力更堅定,由其是下一代學子。老師!辛苦了!
@@591301masao 我有去新北市的一家獨立書店聽過推廣臺灣閩南語的講座,講者是類似長老教會的牧師之類的,相對算年輕的,滿四十歲的世代,然而一場聽下來,我覺得他的開場論述風格內容充滿了 情緒勒索+道德綁架,很會特別強調國民黨打壓臺語云云,很會強調使用拉丁拼音字母來拼注臺灣閩南語發音。負不負面?我覺得超負面的!所以我就有嘗試私訊該獨立書店,若該書店的活動預算許可,我推薦找陳世明老師來講一場有關臺灣閩南語的議題。不過該獨立書店有沒有足夠的預算或另有規劃又是另一回事了。
網上很多人講解閩南語,像我們這種不是專業的就只能盡量選擇最合理的一方。陳老師有理論系統,依其就能使很多台語迷團迎刃而解,十分難得。
我也支持,只希望對的方式,前人有錯誤是只需點出錯誤,讓這些對的事發生了!成為精典流傳下來!讓較為負面的東西降低了!對的地方就可以傳遞給更多人,尤其是下一代。不要指望已經錯誤千年歷史的問題,一下子就翻轉,需要更多人使用才可以開始翻轉!
打人即是拍人
.打手槍=拍手槍
相同=相仝
同=仝,同,共也。例:共同。相同=相共(臺語)
補充一句,翻譯文學也會盡量靠近白話,如佛經的翻譯也不全然用文言體,如「共業」如果用國語解釋要解釋很久,若用台語白話解釋kāng-khuán ê gia̍p。
打仗 拍仗?
啞巴閩南語讀作矮狗,請教老師正確用字為何,如何查
啞口
老師你好強啊啊啊啊啊啊啊。這句整個被你破解了...畢竟以前沒有注音,或英文標音. 所以收集各地方方言要統一的時候只能用河洛話的音寫字記載. 整句話就通了...好神阿阿阿阿阿. 整句話用台語紀錄就通了...非常清楚
Thanks!
您看懂了,讚👍
現今河南、洛陽一代,知的土話就是徹(大陸網友提供的資料)。懂,這個字一直到元朝才出現。懂這個字,廣東話一直在用,閩南人幾乎不使用,可知廣東人約略是古代南楚的居民。
請教,“方言”中,不是已有“懂”的音(黨)嗎?怎這字到元朝才出現?
@@tonylu6333 先有音,後造字
@@chengxiangshen4082 唐朝不是採用懂,而是另一個字,很接近懂的字,但現在電腦字型反而沒那個字,而現在以懂字取代
看到一半也和老師有一樣猜想是(懂曉徹知), 和老師的看法一樣耶!
很好,表示邏輯及國文都很好
謝謝老師的講解,好有趣喔,長知識了…..
言之有物
粵語也講“知不知”
愛你恨你;問君知否!
晨起,跟隨陳老師學漢語2H,小時候我阿公就告訴我閩南語,就是河洛語,就是漢語。
他舉個很多個例子給我,如今說:介紹,漢語曰:紹介。
高職文理補習班國文名師說楊雄這本書是第一本田野調查採擷語言的書。但是錯誤太多所以聯考不考這本書的內容。原來訂正後,就可以懂曉徹知
普通話為何可以從山西陝西少數人使用變成全國性通用語
五胡亂華將此地方言帶入中原
偶而會看這類型的頻道,發現內容蠻有意思的,頻道主也博學大度.不像某個頻道沒有憑據胡說八道,又容不下別人評論.
是拿著鏟子在那邊敲敲敲的嗎?
@@jessie88lin 是啊,一個半調子頭上插兩根雞毛自以為是個大學士.
@@獨一無二-uni 哈哈哈,那個頻道還不開放留言
阿華師?
學到很多
客家話
曉, 知也。黨, 朋, 同義。
老師啊 福建有一條江就叫做晉江 就是當時晉朝八姓入閩之後取的 那些晉人仍然忠於晉
陳老師組上即是晉江移民
@@ChenYenRen
祖上
福建還有洛陽橋
有個TWH頻道2/20發了一個視頻,說漢文化壓抑自我,我所以古文的我,鳳毛麟角鮮少出現,也沒有自己,我提出評論他就封鎖,我把評論展示如下
莫客被封鎖的全文:
早告訴你了,學者研究"自己"一詞的形成不晚於魏晉六朝.漢文化沒有壓抑自我人格,是你自己掩目自陳.看看---
讀山海經十三首(晉陶淵明)孟夏草木長,遶屋樹扶疏。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迴故人車。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文中有幾個吾,我.這叫鳳毛麟角嗎?他好像也不用自稱朕.
說什麼宋朝以後才流行,我還記得你很有自信的問我,紅樓夢以前找一個,一個就好.
古人文辭記事省略人稱,只是為求簡潔以達言簡意賅之美,但在小說體或經文翻譯面對普羅大眾就比較口語化,出現的情況會很多....
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世說新語‧方正》)南朝宋 劉義慶
我自顧悠悠而若雲,又安能保君皓皓之如雪。《鶯鶯傳》唐 元稹
云:「我自有食。」不肯出,止住籠中.《續齊諧記》 吳均 南朝梁史家及文學家
這些都是出現在宋朝以前,就是在說我自己,難道他們是在說我本來還是我自山中來...上一次告訴你史記的記載例證就不提了,例子太多自己去找吧~小說體中的我,吾更是像天上的星星不可勝數. 我注意到了你很驕傲的說自己是半瓶水,那不夠的,要改謙虛的口吻.還有你說你放開了,我把他當一個笑話,到現在還一邊打電玩一邊笑~
附錄:北大中文系董秀芳博士摘錄文--
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史記李將軍列傳)
此例中,“我自”組成複合形式表強調,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我自己”.
@@chihfeng1975 同意
@@a58602064 這個人信口開河心胸狹小,還自設防火牆,只要不同意見或批評他的就會封鎖,他說"家己"是源自消失的南島語,就憑一本書沒有史料佐證也沒作田野調查,還說可能早已17世紀就影響福建,你相信嗎?我看是想紅想瘋了.
原先他還說是源自阿美族語,被我反駁後改為消失的南島語.看看這像不像虛無飄渺的神話傳說,一本正經就像走江湖賣膏藥的.
阿華師?
好厲害 可以出論文了
五年前,早就刊登了
漢字講究精煉 力求一字表達多意 動態 時態等等 老師的研究方向是用多個字來表達一個意思
你不識字嗎,我一再講一字多義,以音別義。你卻斷章取義,呵呵😄
明朝永樂皇帝建都于北京,所以是用北京话的。北京话在孫中山政府時代選為普通话(國語)。
請不要把北京話和普通話(國語)做直接等號這樣的差不多先生思路,推薦關鍵字串「讀音統一會」。
博士太有才了
福州话也有白话语与读书语,很多方言都有
受閩南語的影響
「越」來越…,日語也是用「愈」,「愈々良くなったら。」,越來越好的意思。
請問陳老師,有沒有用河洛話寫的古書,可用台語直接唸的,這樣會更有說服力。
基本上,三國演義這本書可以從頭唸到尾
我是金門人,小時候聽過一位長輩用閩南語唸書,比龍介仙好聽
@@akilachen 「
三國演義」... 太好了 !
似乎桃園龜山也有人講徹。
老一輩很會講
台語字 古漢文 !
應該要正名河洛話
@@yg-lu4dy 我的理解是,「一字不缺」的使用完整名稱「臺灣閩南語」,就可以少掉一大堆的爭議。過度的「縮寫」(例如「臺語」)就是起爭議的源頭。
拍打就是打啊哈哈😄
三言二拍、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這些都不是文言文,都是白話文,而且這些書都是從話本變成的或是模仿話本寫的,話本就是說書人的劇本,所以根本沒有什麼轉來轉去的,說書人當年怎麼講,就怎麼寫下來,寒酸就是寒酸,不是凍森,不曉得不是毋知影,當場就要講的東西還要這樣轉譯也太辛苦了,這也證明台語閩南語跟這些北方語文不一樣,不管發音用語都不一樣,尤其引的方言知是揚雄北方官話的用語,但是台語閩南語根本不是講知而是講哉,例如毋知影,這個知就是發哉的音啊,連這麼常用的字,台語閩南語都沒有樣的用法和發音,更證明了揚雄用的語言根本不是閩南語台語,兩者沒有任何關係。
你不懂就是不懂,這些書你沒看過,因為你沒讀書
打 拍 ⋯⋯ 台語 互毆 該怎麼寫呢 ,口語裡 發音有發:搜擦 這個擦 也就是互打 鬥毆的意思 ,拍打是一樣的 毆打也是一樣的麼?
你又誤解了,打的同義字有數十個,我沒一一列舉,你就不會舉一反三了。哈哈😆
👏👏👏👏👏👍👍👍👍
謝謝🙏,多分享給親朋好友吧!
阿伯、您是不是同美人?
而認使 TAN PHAIK HONG 先生嗎?
他以經去世很久了。
他也是我的同村福建安溪同美的台灣人。
我认识他的时候是1970-1990 年代。那时、他來我們的新加坡家來訪問我爹。
我是安溪旁邊的永春人
奇怪的是,為什麼我們這裡把“黨”字讀作“thong”(同國語“痛”同音),“哲”唸做tie,也不是台灣的thie(臺羅拼音我也不是很懂)
黨的台語唸“洞”
@@TaiwaneseJerry 所以我懷疑我們這裡的人唸錯了
那請問老師,為什麼不是把《拍案驚奇》裡面的字直接用台語唸出來就就知道什麼意思了呢?我這麼問,是本來期待著,如果讀文言文,可以不用在學校裡面學,可以自己照字用台語讀出來就可以了,以此證明古人是直接用河洛話來寫書。可是照您這樣講,就變成還是得去逐字翻譯啊,跟不是講台語的,比如中國好多北方人一樣,他們是講普通話,他們在學古書的時候,也是像您這樣逐字去翻譯,那我們的優勢在哪裡呢?萬分感激🙏
魏晉南北朝以後,古漢語式微,官話地位喪失。我們的祖先很聰明,看到讀書人的字,讀自己母語的音,於是形成今天的局面。看到下雨,讀落雨,看到的是讀書人的下雨,讀的是自己的母語。拍案驚奇是受河洛話影響的吳語區的著作,當然也需要轉換,規則也都一樣。
文言文相對於方言,都必須要翻譯,誰都沒有優勢,不是嗎?
@@akilachen
Thx for your enthusiasm !!!
"到" 由方言找到 "𢓜"。
因為這些字只有在某些字型才有(明朝花園字型)
@@akilachen 推薦使用中華民國行政院國發會全字庫正楷體、正宋體這兩套字形檔(兩套共六個檔案)來找找看有沒有該字可以用。納稅錢養出來的兩套字型,不用白不用、不找白不找。
@@FlyiangBoy 您說的這些字應該是不足吧
@@akilachen 全字庫兩套六個字形檔包含將近九萬五千個漢字,我是覺得有找有機會,YT會吃掉我提供的網址的留言,只好給關鍵字串:中華民國(臺灣)正體中文輸入法表格檔、全字庫注音/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輸入法表格檔。這個民間第三方懶人包,或許參考。
解千古之惑
道理很簡單,只是人們想的太複雜!
『知影』是不是應該寫作『知樣』
知影,見影知形
陳老師 可以請教一個問題嗎?宋朝時期秦檜給岳飛設一個罪名叫做「莫須有」他用河洛語讀的話就跟我們平常講不需要的讀音一樣且也是對應漢字 對不對?
「莫須有」用文讀音bo̍k su iú即可。公文書行文以簡潔及意為上,國語亦有此現象。
個人淺見:
秦檜用河洛話講
:無bvo 需su 要yao
執筆者寫成
:莫須有
而流傳至今
@@呂蔭堯 按你的意見,爲什麽秦檜説罪名是“無bvo 需su 要yao”呢?難道秦檜知道南遷的皇帝要賜死岳飛,根本“無需要”罪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edukid1984 「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是後世腐儒討好皇帝無恥
歐北共... 孔子從未如此說
孔子說的是「君使臣以禮
臣事君以忠」!!!
@@呂蔭堯 「
莫須有」之鼻祖
正是至聖先師孔子
話說少正卯到處歐北共
批評在魯為官之孔子不好
孔子升官大司寇後第1件事
判少正卯死刑眾問正卯無罪
子曰人之大過有5盜賊不與焉
心達而性險、行僻而志堅、
言僞而辭辯、記醜而喻博、
循非而言澤5者有1非死不可
況5者俱全乎故以莫須有殺之
傳=播?
傳送、播送、傳播
Gion hi fa zai
可惜了!內容很好,但是負面聲音太濃烈!
沒有正面,就無負面。若沒有對錯,不用來看我的節目。
支持對的事,反對負面的漫罵,因為負面的漫罵會阻擾前進對的腳步!讓想推薦動力更堅定,由其是下一代學子。老師!辛苦了!
@@591301masao 我有去新北市的一家獨立書店聽過推廣臺灣閩南語的講座,講者是類似長老教會的牧師之類的,相對算年輕的,滿四十歲的世代,然而一場聽下來,我覺得他的開場論述風格內容充滿了 情緒勒索+道德綁架,很會特別強調國民黨打壓臺語云云,很會強調使用拉丁拼音字母來拼注臺灣閩南語發音。負不負面?我覺得超負面的!所以我就有嘗試私訊該獨立書店,若該書店的活動預算許可,我推薦找陳世明老師來講一場有關臺灣閩南語的議題。不過該獨立書店有沒有足夠的預算或另有規劃又是另一回事了。
網上很多人講解閩南語,像我們這種不是專業的就只能盡量選擇最合理的一方。陳老師有理論系統,依其就能使很多台語迷團迎刃而解,十分難得。
我也支持,只希望對的方式,前人有錯誤是只需點出錯誤,讓這些對的事發生了!成為精典流傳下來!
讓較為負面的東西降低了!對的地方就可以傳遞給更多人,尤其是下一代。不要指望已經錯誤千年歷史的問題,一下子就翻轉,需要更多人使用才可以開始翻轉!
打人即是拍人
.打手槍=拍手槍
相同=相仝
同=仝,同,共也。例:共同。相同=相共(臺語)
補充一句,翻譯文學也會盡量靠近白話,如佛經的翻譯也不全然用文言體,如「共業」如果用國語解釋要解釋很久,若用台語白話解釋kāng-khuán ê gia̍p。
打仗 拍仗?
你又誤解了,打的同義字有數十個,我沒一一列舉,你就不會舉一反三了。哈哈😆
啞巴閩南語讀作矮狗,請教老師正確用字為何,如何查
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