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從這個問題切入,再用學書法比喻不同階段的學習,真的太精妙了!佛法對於一般沒有接觸過的人,很難入門就是因為現在資訊太發達了,隨便一個關鍵字輸入就能查到無數無量的資料然而搜尋引擎沒辦法分析使用者的程度,他沒辦法給予使用者最適合的資訊所以剛入門的人一定會感到很困惑,為什麼有的資料說狗有佛性,又為什麼有的說狗沒有佛性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高僧大德會建議初機者先找一位適合的法師拜師學習,也是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感恩您的開示與分享,這部影片對我的幫助很大,南無阿彌陀佛
行善是契合自行後自然而然的大願發心,像地藏王發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願!而不是執著!願是盡全力做但結果隨緣,執著是盡全力做卻渴望結果如自己所想,兩者不同,個人見解🙏
這個比喻很像禪師背女過河的故事,禪師助人過河後就把一切放下了,但是別人眼中看到的卻是禪師怎能接觸女色,修行人的境界層次不同,所看所想的自然也不同!
執著,是「一定要怎麼樣」、「非怎麼樣不可」。不執著,是不「一定要怎麼樣」、不「非怎麼樣不可」。《金剛經》裡所說的「無所住」就是不執著。「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執著有也不執著空,用慈悲心、菩提心去做利益眾生的事。在二元對立的有相的世界裡,一般人最執著的是「我」,也就是「我執」。為了「我」,所做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事,就是惡。因為「無我」,所做的自利利他、利益眾生的事,就是善。真正的不執著,是「無我」。能做到「無我」,就會行善,不會作惡。所以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至於某種行為是善還是惡,也許會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我們如果看不透,就遵循戒律(例如五戒、十善)、法律的規範就好。
一心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謝謝老師
行善就是要教會你不執著,無我為眾就相應內心空性,修行要有智慧而不然本末倒置走錯路
感謝法佈施 南無阿彌陀佛🙏🙏🙏
佛說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非常殊勝,能滅五逆罪,迅速提昇富貴層次,蒙佛灌頂,五眼清淨,定見彌陀慈父。非常鼓勵大家精進讀誦,改變命運,圓滿菩提,證無上道。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心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感謝北川老師的解釋!但是~~佛祖教導我們的不執著與行善乃是兩個不同的方向。在求真的方向,不能夠執著。在行善的方向,卻是要堅持。求真走向智慧,其中對物質深入瞭解的智慧,也就是大般若所講的自然慧,因為中觀論的錯誤,在佛學裡面已經被蒙蔽掉了。佛祖講物質並沒有虛幻化,是中觀論讓物質虛幻化了,也因此讓中國的物質科學遠遠落後於西洋的哲學與科學。至於行善,這個是願力,大願當然就是要執著了,怎麼能夠不執著呢?所以,佛祖要我們學習智慧慈悲大行大願,智慧是求真,絕對不能夠執著,大願卻又要堅持。一起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有為法中的有為法不是物質,而是傳法的經典,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一句話也在金剛經中,這個無為法就是對傳法經典的領悟,請問北川老師,是不是這個領悟比較接近佛祖的原來意思呢?
正知正見 感謝分享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領悟空性智慧 才能進佛門
感恩分享 🙏
法佈施南無阿彌陀佛
隨喜讚歎,行於世俗諦,安於勝義諦。
如是如是 真不二
謝謝!老師的解釋破除我多年放在心中的疑惑
謝謝支持
法佈施 南無阿彌陀佛 法佈施 南無觀世音菩薩
感謝分享!😊
人世間的善惡美醜都是人造的 我們在這個世間 都是過客 珍惜每一段時光 愛與包容 有餘力的時候多幫助別人一點 阿彌陀佛
感謝北川老師👍非常好的解釋,隨喜功德!祝有緣看到此影片的人,身體健康
修行是有次第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舉例淺顯易懂,感恩
謝謝台主的,見解分享,對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說法與層次
感谢北川老师
功德無量。
真的太难得了,恭敬顶礼
感恩北川老师。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北川老師
早安感恩老師解惑阿彌陀佛🙏🙏
早安
感謝佛恩
随喜赞叹❤
說的很清楚,容易了解❤
谢谢你,随喜赞叹!
雖然一切本質是空但妙有的鏡相一樣會受善惡業力影響,除非你有本事始終以無二無別的心去面對未來的一切妙有,但我相信隔陰之迷之後應該沒人能無二無別的面對⋯而且當生起思考善惡這個問題的當下的人就不是住在空性之中的狀態
那為何還要執著去行善? 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
人生從不虛擬因果報應 從不虛擬努力 活在當下 知足常樂孝順 戒淫 保平安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无分别心到一定地步之前,所有善行皆有可能是恶行。一心向善之善并不是那个众人口中的善。
1)梦幻泡影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比如做梦,醒来后不能说没有梦,但梦里的东西你一样也得不到。2)即是梦幻泡影为什么还要行善?梦幻泡影里的你和我虽没有主体,但有一个组合体,这个组合体有功能和做用,行善能带来愉悦,行恶能带来烦恼痛苦。3)除非真正的明了什么是空性,才能明了为什么是梦幻泡影,开悟和无明的分界线就在于明白什么是空性,然后把空性在生活里应用自如,就是涅槃
能,只要他真的喜欢,那么从一开始就可以没有任何规矩。规矩并不是一定必要的。
老師您好:我有看了您講地藏菩薩本願經那一集,頗有些感想及感動!老師能否再次講解「地藏經」相關的內容嗎?比如「地藏菩薩」的形象….等!謝謝老師。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一种是技术上的突破需要基础的练习,而另一种是思想上的顿悟不会因为你基础的做了很多就会突破
其實這個問題看看神秀慧能之事就知道了
請教 何謂<善>呢? 在 您哪一個專講演的段子呢?
我覺得對一般人而言,你這麼一說他都會認為自己已經到了下一個階段了好像差一步就成菩薩似的
一針見血
請問高王觀世音真經可以念嗎?
民國時期的淨土宗高僧印光大師說過,這不是真正的佛經,雖然念了也有利益,但最好還是念真正的佛經比較好。原話如下:「《高王经》,念之颇有利益,然此经实非佛说。真信佛人,固当依《普门品》所说,令人念观世音名号,以祈加被为事也。」
佛經很多, 為何一定選這本呢? 而且偽經程度高.
衆生的存在還是有一個假我的存在緣起緣滅如夢幻泡影,行善? 生命在未幻滅之前還是要順應衆生做有意義的事,動物之間也是會相互扶持,他們有感覺是在行善? 不能用行善這個名詞,應該是生命本身自然的佛性較為正確。
佛教既相信因果律 又慫恿人解脫 且慫恿人慈悲 但問題來了 如果因果律是必然的 那你慈悲對待他人 就表示他人必然被因果律操控著將來必須還你同分量的慈悲 那你這不是在妨礙他解脫嗎
慈悲和解脱不矛盾啊。解脱就是明白了心的真相,本来面目。而心的本来面目和无缘大悲是同时发生的。所以我们每次的慈悲心,哪怕是造作的,都是在接近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什么矛盾的呢?
@@beichuan2019 這並沒有回答到問題點 關於因果律的影響你完全無視了 因果律作為規律 不會被你的內心所改變 甚至正好相反 是你的內心會被因果律操控
@@beichuan2019 至於無緣同體 其實是一種變相的自私 潛在的邏輯是 "如果不是同體 就可以不在乎" 甚至就算是同體也可以不在乎 打個比方 牽一髮而動全身 這就是具體的同體 此情境要保護頭髮 只不過是因為被牽一髮時頭皮會痛 身體會動 那如果改用剪的或剃的呢? 頭髮就無關緊要了 總結來說 同體尚且可以捨棄 更遑論沒有證據可以證明眾生是同體的
不做不會怎樣,做了很不一樣,麥香奶茶教的比佛經還有用
您要讲佛经,最好是引经据典。毕竟您也不是什么高僧大德,就算是高僧大德,也会引经据典。
「 先遮止非福,中間破除我,後斷一切見,若知為善巧。」-- 聖天菩薩 · 《中觀四百論》。
@beichuan2019 你视频里还怎么参杂佛经以外的东西?和尚去妓院也是佛经吗?
引經據典也要親身力行體會!仔細多讀幾遍、可以在修行的路上、幫助您減少讀經30年!從太虛大師的禪定境界、談談賢首國師在妄盡還源觀中所說的「入五止」境界!有離緣、絕欲、法爾、無念、非相等五種!金剛經言:如來者,即諸法如義,亦即是說如來是通達佛法的義理者。因此故、如來所說一切法皆是佛法。而須菩提所說的一切法,則不能說是佛法、係因須菩提未見真如自性故。(性起繁興法爾止)因修行禪定波羅蜜時、仍需保持覺醒的「正念」!此正念知見曰:「真如」、「如來藏」、「佛智」!因此從真如自性所生萬法皆是佛法!故如來稱為佛、世尊外,另有名為「正遍知」、…等德號!☀️在禪中定光顯現無念止の無念、雖言是「不思善、不思惡」の冥想、但仍然要保有正念!故先賢曰空是「非有非無」。非有是指「無妄念」!非無是要「存正念」,並要時時安住在如如不動的覺醒中、才會有「定光顯現」!☀️惑者無知也,有塵沙惑、見思惑、無明惑。學佛就是一種認知過程,正確的認知就是正覺心,等到我們有了「正遍知」那就是成佛了!所以修行還是要依戒定慧。開悟也要依三種層次精進:1.文字般若=解悟。2.觀照般若=行悟。3.實相般若=證悟。如何轉識為智才是修行的真功夫,有二:1.凡夫及信位菩薩要總持心經及六波羅蜜、精進修持正覺の清淨心,不住生死煩惱,故觀色即空、要捨法以成就佛道,即是解悟的出世菩薩。2.已能看破放下的善知識及出世菩薩要總持大悲咒十二波羅蜜、隨順修持平等の慈悲心,不住涅槃安樂,故觀空即色、能演法以圓滿人道,便是證悟的入世菩薩。學禪定要先依照三無漏學來修行,當我們於定功足夠能定慧等持時,再來修觀想法。三無漏學即是: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我都會在前面加上『信願攝心』,信是要相信佛陀的『四依止』教法、願就是確立修行的目標。更詳細的說法是:1.攝心⇨2.持戒(懺悔)⇨3.無悔⇨4.歡⇨5.喜⇨6.輕安⇨7.樂⇨8.定(放下、無念止)⇨9.如實知見(見性、法爾止)⇨10.厭(造業、絕欲止)⇨11.離(因果、離緣止)⇨12.解脫(相惑、非相止)⇨13.解脫知見(法障、妄念止)⇨14.慧(生轉念善解智慧)⇨15.般若智慧(不生法相的無礙智),此時梵行已立(就是出世菩薩)。真心懺悔有好品德後才會產生無悔,無悔後才會有歡、喜、輕安及樂,安樂後狂心頓歇(放下)才會有真定、亦即無念後的定光顯現、見性開悟自然會水到渠成。何謂定慧等持?就是修行到那一個層次都心知肚明!其中含藏賢首國師『修華嚴奥旨妄盡還源觀』的『入五止』放下的功夫:1.照法清虛離緣止。2.觀人寂怕絕欲止。3.性起繁興法爾止。4.定光顯現無念止。5.事理玄通非相止。☀️解脫?除了相的解脫外、也有知見的解脫,所以我會加上↓6.法障不生妄念止。這樣才符合妄盡還源啊!
@@晉-o9c 請自己去了解禪宗二祖慧可大師的傳記。
@@beichuan2019 问题是你在乱讲,不是我的问题。
幻在未了必住執迷乱投胎.了幻=佛法經=離轉.未了=口頭禅也未入佛門
從這個問題切入,再用學書法比喻不同階段的學習,
真的太精妙了!
佛法對於一般沒有接觸過的人,很難入門就是因為現在資訊太發達了,隨便一個關鍵字輸入就能查到無數無量的資料
然而搜尋引擎沒辦法分析使用者的程度,他沒辦法給予使用者最適合的資訊
所以剛入門的人一定會感到很困惑,為什麼有的資料說狗有佛性,又為什麼有的說狗沒有佛性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高僧大德會建議初機者先找一位適合的法師拜師學習,也是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
感恩您的開示與分享,這部影片對我的幫助很大,南無阿彌陀佛
行善是契合自行後自然而然的大願發心,像地藏王發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願!而不是執著!願是盡全力做但結果隨緣,執著是盡全力做卻渴望結果如自己所想,兩者不同,個人見解🙏
這個比喻很像禪師背女過河的故事,禪師助人過河後就把一切放下了,但是別人眼中看到的卻是禪師怎能接觸女色,修行人的境界層次不同,所看所想的自然也不同!
執著,是「一定要怎麼樣」、「非怎麼樣不可」。不執著,是不「一定要怎麼樣」、不「非怎麼樣不可」。
《金剛經》裡所說的「無所住」就是不執著。「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執著有也不執著空,用慈悲心、菩提心去做利益眾生的事。
在二元對立的有相的世界裡,一般人最執著的是「我」,也就是「我執」。
為了「我」,所做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事,就是惡。因為「無我」,所做的自利利他、利益眾生的事,就是善。
真正的不執著,是「無我」。能做到「無我」,就會行善,不會作惡。
所以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至於某種行為是善還是惡,也許會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我們如果看不透,就遵循戒律(例如五戒、十善)、法律的規範就好。
一心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謝謝老師
行善就是要教會你不執著,無我為眾就相應內心空性,修行要有智慧而不然本末倒置走錯路
感謝法佈施 南無阿彌陀佛🙏🙏🙏
佛說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非常殊勝,能滅五逆罪,迅速提昇富貴層次,蒙佛灌頂,五眼清淨,定見彌陀慈父。
非常鼓勵大家精進讀誦,改變命運,圓滿菩提,證無上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心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感謝北川老師的解釋!
但是~~
佛祖教導我們的不執著與行善乃是兩個不同的方向。
在求真的方向,不能夠執著。
在行善的方向,卻是要堅持。
求真走向智慧,其中對物質深入瞭解的智慧,也就是大般若所講的自然慧,因為中觀論的錯誤,在佛學裡面已經被蒙蔽掉了。佛祖講物質並沒有虛幻化,是中觀論讓物質虛幻化了,也因此讓中國的物質科學遠遠落後於西洋的哲學與科學。
至於行善,這個是願力,大願當然就是要執著了,怎麼能夠不執著呢?
所以,佛祖要我們學習智慧慈悲大行大願,智慧是求真,絕對不能夠執著,大願卻又要堅持。
一起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有為法中的有為法不是物質,而是傳法的經典,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一句話也在金剛經中,這個無為法就是對傳法經典的領悟,請問北川老師,是不是這個領悟比較接近佛祖的原來意思呢?
正知正見 感謝分享
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領悟空性智慧 才能進佛門
感恩分享 🙏
法佈施南無阿彌陀佛
隨喜讚歎,行於世俗諦,安於勝義諦。
如是如是 真不二
謝謝!老師的解釋破除我多年放在心中的疑惑
謝謝支持
法佈施 南無阿彌陀佛 法佈施 南無觀世音菩薩
感謝分享!😊
人世間的善惡美醜都是人造的 我們在這個世間 都是過客 珍惜每一段時光 愛與包容 有餘力的時候多幫助別人一點 阿彌陀佛
感謝北川老師👍
非常好的解釋,隨喜功德!
祝有緣看到此影片的人,身體健康
修行是有次第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舉例淺顯易懂,感恩
謝謝台主的,見解分享,對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說法與層次
感谢北川老师
功德無量。
真的太难得了,恭敬顶礼
感恩北川老师。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北川老師
早安
感恩老師解惑
阿彌陀佛
🙏🙏
早安
感謝佛恩
随喜赞叹❤
說的很清楚,容易了解❤
谢谢你,随喜赞叹!
雖然一切本質是空但妙有的鏡相一樣會受善惡業力影響,除非你有本事始終以無二無別的心去面對未來的一切妙有,但我相信隔陰之迷之後應該沒人能無二無別的面對⋯而且當生起思考善惡這個問題的當下的人就不是住在空性之中的狀態
那為何還要執著去行善? 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
人生從不虛擬
因果報應 從不虛擬
努力 活在當下
知足常樂
孝順 戒淫 保平安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
无分别心到一定地步之前,所有善行皆有可能是恶行。
一心向善之善并不是那个众人口中的善。
1)梦幻泡影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比如做梦,醒来后不能说没有梦,但梦里的东西你一样也得不到。2)即是梦幻泡影为什么还要行善?梦幻泡影里的你和我虽没有主体,但有一个组合体,这个组合体有功能和做用,行善能带来愉悦,行恶能带来烦恼痛苦。3)除非真正的明了什么是空性,才能明了为什么是梦幻泡影,开悟和无明的分界线就在于明白什么是空性,然后把空性在生活里应用自如,就是涅槃
能,只要他真的喜欢,那么从一开始就可以没有任何规矩。规矩并不是一定必要的。
老師您好:
我有看了您講地藏菩薩本願經那一集,頗有些感想及感動!老師能否再次講解「地藏經」相關的內容嗎?比如「地藏菩薩」的形象….等!謝謝老師。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一种是技术上的突破需要基础的练习,而另一种是思想上的顿悟不会因为你基础的做了很多就会突破
其實這個問題
看看神秀慧能之事就知道了
請教 何謂<善>呢? 在 您哪一個專講演的段子呢?
我覺得對一般人而言,你這麼一說
他都會認為自己已經到了下一個階段了
好像差一步就成菩薩似的
一針見血
請問高王觀世音真經可以念嗎?
民國時期的淨土宗高僧印光大師說過,這不是真正的佛經,雖然念了也有利益,但最好還是念真正的佛經比較好。原話如下:「《高王经》,念之颇有利益,然此经实非佛说。真信佛人,固当依《普门品》所说,令人念观世音名号,以祈加被为事也。」
佛經很多, 為何一定選這本呢? 而且偽經程度高.
衆生的存在還是有一個假我的存在緣起緣滅如夢幻泡影,行善? 生命在未幻滅之前還是要順應衆生做有意義的事,動物之間也是會相互扶持,他們有感覺是在行善? 不能用行善這個名詞,應該是生命本身自然的佛性較為正確。
佛教既相信因果律 又慫恿人解脫 且慫恿人慈悲 但問題來了 如果因果律是必然的 那你慈悲對待他人 就表示他人必然被因果律操控著將來必須還你同分量的慈悲 那你這不是在妨礙他解脫嗎
慈悲和解脱不矛盾啊。解脱就是明白了心的真相,本来面目。而心的本来面目和无缘大悲是同时发生的。所以我们每次的慈悲心,哪怕是造作的,都是在接近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什么矛盾的呢?
@@beichuan2019 這並沒有回答到問題點 關於因果律的影響你完全無視了 因果律作為規律 不會被你的內心所改變 甚至正好相反 是你的內心會被因果律操控
@@beichuan2019 至於無緣同體 其實是一種變相的自私 潛在的邏輯是 "如果不是同體 就可以不在乎" 甚至就算是同體也可以不在乎 打個比方 牽一髮而動全身 這就是具體的同體 此情境要保護頭髮 只不過是因為被牽一髮時頭皮會痛 身體會動 那如果改用剪的或剃的呢? 頭髮就無關緊要了 總結來說 同體尚且可以捨棄 更遑論沒有證據可以證明眾生是同體的
不做不會怎樣,做了很不一樣,麥香奶茶教的比佛經還有用
您要讲佛经,最好是引经据典。毕竟您也不是什么高僧大德,就算是高僧大德,也会引经据典。
「 先遮止非福,中間破除我,後斷一切見,若知為善巧。」-- 聖天菩薩 · 《中觀四百論》。
@beichuan2019 你视频里还怎么参杂佛经以外的东西?和尚去妓院也是佛经吗?
引經據典也要親身力行體會!
仔細多讀幾遍、可以在修行的路上、幫助您減少讀經30年!
從太虛大師的禪定境界、談談賢首國師在妄盡還源觀中所說的「入五止」境界!有離緣、絕欲、法爾、無念、非相等五種!
金剛經言:如來者,即諸法如義,亦即是說如來是通達佛法的義理者。因此故、如來所說一切法皆是佛法。而須菩提所說的一切法,則不能說是佛法、係因須菩提未見真如自性故。(性起繁興法爾止)
因修行禪定波羅蜜時、仍需保持覺醒的「正念」!此正念知見曰:「真如」、「如來藏」、「佛智」!因此從真如自性所生萬法皆是佛法!故如來稱為佛、世尊外,另有名為「正遍知」、…等德號!
☀️在禪中定光顯現無念止の無念、雖言是「不思善、不思惡」の冥想、但仍然要保有正念!故先賢曰空是「非有非無」。非有是指「無妄念」!非無是要「存正念」,並要時時安住在如如不動的覺醒中、才會有「定光顯現」!
☀️惑者無知也,有塵沙惑、見思惑、無明惑。學佛就是一種認知過程,正確的認知就是正覺心,等到我們有了「正遍知」那就是成佛了!
所以修行還是要依戒定慧。
開悟也要依三種層次精進:
1.文字般若=解悟。
2.觀照般若=行悟。
3.實相般若=證悟。
如何轉識為智才是修行的真功夫,有二:
1.凡夫及信位菩薩要總持心經及六波羅蜜、精進修持正覺の清淨心,不住生死煩惱,故觀色即空、要捨法以成就佛道,即是解悟的出世菩薩。
2.已能看破放下的善知識及出世菩薩要總持大悲咒十二波羅蜜、隨順修持平等の慈悲心,不住涅槃安樂,故觀空即色、能演法以圓滿人道,便是證悟的入世菩薩。
學禪定要先依照三無漏學來修行,當我們於定功足夠能定慧等持時,再來修觀想法。三無漏學即是: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我都會在前面加上『信願攝心』,信是要相信佛陀的『四依止』教法、願就是確立修行的目標。更詳細的說法是:1.攝心⇨2.持戒(懺悔)⇨3.無悔⇨4.歡⇨5.喜⇨6.輕安⇨7.樂⇨8.定(放下、無念止)⇨9.如實知見(見性、法爾止)⇨10.厭(造業、絕欲止)⇨11.離(因果、離緣止)⇨12.解脫(相惑、非相止)⇨13.解脫知見(法障、妄念止)⇨14.慧(生轉念善解智慧)⇨15.般若智慧(不生法相的無礙智),此時梵行已立(就是出世菩薩)。
真心懺悔有好品德後才會產生無悔,無悔後才會有歡、喜、輕安及樂,安樂後狂心頓歇(放下)才會有真定、亦即無念後的定光顯現、見性開悟自然會水到渠成。
何謂定慧等持?就是修行到那一個層次都心知肚明!
其中含藏賢首國師『修華嚴奥旨妄盡還源觀』的『入五止』放下的功夫:
1.照法清虛離緣止。
2.觀人寂怕絕欲止。
3.性起繁興法爾止。
4.定光顯現無念止。
5.事理玄通非相止。
☀️解脫?除了相的解脫外、也有知見的解脫,所以我會加上↓
6.法障不生妄念止。
這樣才符合妄盡還源啊!
@@晉-o9c 請自己去了解禪宗二祖慧可大師的傳記。
@@beichuan2019 问题是你在乱讲,不是我的问题。
幻在未了必住執迷乱投胎.了幻=佛法經=離轉.未了=口頭禅也未入佛門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衆生的存在還是有一個假我的存在緣起緣滅如夢幻泡影,行善? 生命在未幻滅之前還是要順應衆生做有意義的事,動物之間也是會相互扶持,他們有感覺是在行善? 不能用行善這個名詞,應該是生命本身自然的佛性較為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