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量赤字沒有瘦?為什麼我不太精算熱量|越診所 x 陳君琳醫師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7 фев 2025
- #功能醫學#熱量赤字#熱量#卡路里 #低卡 #低熱量
熱量是衡量食物和飲料中能量的單位,
也是人體所需能量的基本單位。
人體需要熱量來維持基本生理功能(如心跳、呼吸)和日常活動(如走路、運動),主要來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每克提供約4大卡的熱量。
-脂肪:每克提供約9大卡的熱量
-蛋白質:每克提供約4大卡的熱量。
這些都是經由阿特沃特系統統整出來的
再加上各種烹調方式或是計算份數的單位不同
並不能夠精準的使用這些數字去算出你攝取的熱量
因為根本算不準
才會導致為什麼明確執行訂定好的計畫
但依然沒辦法順利的減重
熱量赤字並不是重點
而是食物的質量與良好的運動習慣
注重在這兩點上才可以用更健康的方式與心態
去達到夢想中的體態並維持
-
今天帶大家分享其實不能精算每日攝入的熱量,所以在減重計畫中的熱量赤字可以不用那麼執著,吃的乾淨健康與持續運動會是更好的選擇
有興趣歡迎預約陳君琳醫師門診
👉lin.ee/hX6j15B
追蹤「陳君琳醫師的纖美筆記」粉絲專頁
👉 / jiankangmeili
追蹤「越L’excellence功能醫學」粉絲專頁
👉reurl.cc/q5obGE
追蹤「越L'excellence醫療美學」粉絲專頁
👉 reurl.cc/GeQVKA
更多越診所美容醫學科普知識
👉reurl.cc/Zb8yXQ
本集重點~唯有讓自己代謝變高才不用一直斤斤計較❤
我個人認為熱量的估算是不準確的,但是體重的測量是準確的,所以只要長期觀察自己的體重,並且用體重來調整飲食,如此比較準確
我覺得計算熱量是讓自己產生警惕,因為知道要靠運動消耗掉吃下的那些多餘熱量非常困難,所以可以達到忌口的效果
文獻的時間點也滿影響結論的,近幾年很多以前的研究都被推翻了
陳醫師你好,1atm下使1公克的水上升攝氏1度所需之熱量是1卡喔,1大卡=1kcal=1000卡。
我已經不吃炸物 甜食 洋芋片 飲料超過半年
熱量有用食物磅秤去估量
青菜 綜合維他命 魚油 牛磺酸 蛋白質 澱粉 油脂都有吃
佔比大概是油脂30%澱粉20%剩下都給蛋白質
主食是十二穀米或南瓜
肉類大多是雞腿 雞胸跟瘦絞肉
偶爾會買黑白切的牛腱來吃
早餐一片全麥吐司 兩匙碗豆蛋白跟一把堅果(30克)
電子廠做二休二 日班 每八天休息一次只做伸展運動 其餘假日固定超慢跑一小時
都是自己做便當帶去公司微波
炒菜的油脂都有秤重
BRM工具算出來基代約1750
我都吃2000~1800之間
平均睡眠時間7小時
從93瘦到77
體脂32降到27
Inbody測量內臟脂肪11降到9
腰圍112變93
我的肚子明顯的肥大
數據卡在這裡沒有改善超過三個月
我是不是該改成其中幾天做HIIT
吃的熱量降低再降
直到下一次卡瓶頸再使用碳循環去突破平台
我明年三月初要跟朋友出國
想讓他們嚇一跳
油脂太高 你食物裡就有油脂了 各種顏色的青菜都要吃到 包含各種維生素礦物質 靠藥丸補充是不行的 堅果1天只能吃5顆 估計你沒吃很多菜,所以腸道還沒養成好菌 睡眠時間最少8小時 而且要高品質睡眠
體重減輕,基代不是要重算?沒有在健身增肌,就吃原型蛋白質,比較會飽,我也和樓上一樣懷疑是不是蔬菜吃不夠多(蔬菜吃多就不要吃維他命了)
然後是對蛋過敏嗎?水煮蛋真的熱量低,飽足感又好
我自己不太認真算油脂,炒青菜會加一點(一開始都沒加油,就便秘了),油是一天喝二匙,冷壓初榨亞麻油(如果吃比較多油,就不額外吃),調整成排便正常,沒有在算油要吃多少,澱粉我是蒸馬鈴薯或地瓜(把青菜和肉吃完後,澱粉就吃到飽),有按照蛋白質>蔬菜>澱粉的飲食順序,用二一一餐盤,每天二十分鐘HIIT,但是健康減一個月就2~3公斤吧,健康比較重要
活的好累😂
@@a212t390
便當裡的蛋白質占比較高
大概 澱粉 青菜 肉的比例是1:2:3
青江 小松 羽衣甘藍 高麗菜 小白菜 地瓜葉 秋葵 玉米筍 紅蘿蔔 黑蠔菇 木耳 敏豆 節瓜 洋蔥 鴻禧菇 這些比較常出現在我的食譜
@@shinteinchang7674
沒有雞蛋過敏 單純是剛開始備餐的時候吃怕了
早餐吃蛋白粉是圖方便
我不知道身體是缺哪種營養成分
沒吃一段時間必定長顏色暗沉的皮疹 還很癢
有嘗試過單獨吃B群 維他命D 鐵 鋅
照樣長皮疹
有吃隔天就會消退80%
解說得很好、很完整。不過雖然不能精算,但我認為算卡路里對減肥很有幫助。要減重,最終仍是要達成熱量赤字,就算是透過運動提高了代謝,但如果也同時吃得更多,仍不能降低體脂率。用app來記錄吃進去的食物,可以讓我們大致對吃進去的熱量有估算,更可以分析各項營養的比例,自我教育各種食物的優與劣,找出比較有飽足感的食物組合,減肥可以更容易也更健康。
錯誤的是,當你為了飽腹感而進食時,它只是為了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組多樣性而進食,而不是熱量不足。尤其是在與卡路里攝取量相符時,單一成分的天然食品比超加工食品更容易產生飽腹感,而且升糖指數也低得多。我不需要應用程式來告訴我這一點,這只是對我們不安全感的行銷操縱。
I don’t see why you call my arguments a mistake. I certainly agree that natural unprocessed food is good for us. I don’t know what you mean by “single ingredient natural food”, do you mean there is a naturally existing food that consists only of 100% protein? 100% fiber, 100% carbo, or 100% polyunsaturated fat? I think most people, when they are knowledgeable enough about food would tend to eat more unprocessed food. But a great majority of us just do not have the time to source natural food and cooked it ourselves for every meal. To find something convenient enough and nutritious enough to give us satiation without loading us with too much calories is the challenge each of us has to deal with in our own way. I don’t know what you mean by “when you eat for satiation, it is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healthy biodiversity of our intestines, and not for the lack of energy”. As I understand, the sense of satiation is the point where we do not feel hungry. Do you mean that having a healthy biodiversity in the intestines would enable you to have satiation even if your caloric intake is below your base metabolism rate? If this is your assertion, then it is unproven. There are people who live on a farm and rarely touch processed food and yet are overweight. Let alone the fact that most of us live in this industrial society do not have the time or do not want the hassle to deal with natural food. For most of us, we have to choose among the foods conveniently available to us. That’s why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s put nutritional labelling on every food product. The nutritional content labeled may not be very precise, but they offer a guidance for us to balance our diet, they are certainly much better than no guidance at all. And how do you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myriad of food products out there? By pencil and paper? By gut feelings? Even if you eat only natural foods, you would still need to know whether they are balanced for your nutritional needs. An app is the best solution in this modern age. I don’t know what is your issue against an app. And why do you assert that we would be manipulated by marketing ploys of corporations should we ever use an app. If you can figure out all the nutritional contents of foods, you can certainly figure out whether something is just marketing propaganda.
謝謝陳醫師分享
頭香頭香
感謝陳醫師
我覺得 標的熱量 讓你知道這個東西熱量大概在哪 差不多就好 有意識地吃蠻重要的
youtube推送我才知道,原來陳醫師有上過新聞挖挖哇
留言應該是不能貼連結
標題是【新聞挖挖哇】減肥,我的天!丟丟妹鏟肉40KG內幕,吃飽才會瘦?錯誤迷思大公開! 20220401|來賓:健身教練KIKI、陳君琳醫師、欣西亞、美妝部落客波痞、宋天洲醫師
低熱量飲食最後只會把自己內分泌跟代謝搞壞,但還是很多人要推崇完全不知道為什麼🤷🏻♀️
減重其實根本沒那麼複雜,就少吃多動的事情硬要弄得很麻煩
前幾個星期才說代謝水平不等於代謝總量,總量取決於體重,現在又說要提高代謝減肥不是自相矛盾嗎?世界上就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做到減肥了還長體重的,所謂的“健身族群不用看BMI”只屬於減肥下來能體現進度的體重毫無成果的人最後一塊遮羞布,是,我承認也許有些人BMI比你高一點但是看著也沒有比你胖,可人家縱向跟自己對比也是體重大就胖體重小就瘦啊。
事實非常殘酷,如果你需要遠比你目前的狀態瘦,或者你最胖的時候遠比當前胖很多,你必須長期節食,因為你既然能長胖就代表你就是比原本已經在你目標體重的人能吃。
用腦想想都知道,瘦的人如果能做到代謝率比胖的人高,你什麼時候聽說過60公斤的人減到30公斤會比100公斤的人減到70公斤簡單的?你想提高代謝就長胖吧。
5:06 標準化生產的餅乾並不會有這麼大差距,應該說,你越是覺得“垃圾食品”的食物,熱量越準,因為成分極為單一,而且在這方面不屬於利益相關者。
5:35 這種都過了接近二十年的研究想說明什麼?現在別說送檢標準化生產的零食了,哪怕是麥當勞這種現做食物的熱量和宣稱的熱量誤差也不會這麼大。
6:12 這不是廢話嗎?人類會發明出各種測量工具就是因為我們沒法單靠自己測量,動物植物沒個體差異?你連重量這麼容易測量的東西都懶到去估算然後問為什麼我做了熱量差還不瘦,你不覺得你說話很怪嗎?不過我覺得這是個邏輯閉環,因為已經懶到這樣了所以才有一個要減肥的身材。
熱量誤差用相對誤差來說話不是誤導嗎?因為相對誤差大的食物本來總熱量就是比較低的。例如有人拿麥當勞食物去實測過,標示為54大卡的玉米杯實際熱量是69.5大卡,熱量誤差超過25%了,反而有些標示600大卡的食物只有不到10%誤差,你只要肯認真控制飲食,食物熱量有誤差根本不足以導致你減肥失敗,這就像你用的GPS也會有幾米的誤差,你出遠門的時候會因為這樣迷路到變成流浪漢嗎?
而且提熱量有誤差的意義在哪裡?包裝食物同一批次都不是完全一樣的,這是你能得到最準確的數據了,你不信各個APP,或者零食包裝上給你的數據,難道你去信網上那些連把餐廳食物親手復刻一次都做不到的營養師給你估算出來的?對不起那種誤差已經是大到足以讓你沒法減肥了。
其實熱量赤字還是有用的只是我們算出來的熱量不是真的身體吸收的熱量而已
熱量派還有5分鐘抵達現場
如果熱量赤字沒用 那為什麼還是那麼多熱量赤字瘦下來的個案 這要如何解釋呢
熱量真的本來就是參考而已~
個人覺得TDEE BMR都參考就好,雖然每次減重還是會算"估算"熱量
用2倍體重蛋白碳水1倍脂肪湊出來,所謂的特例熱量,例如"2000卡"執行一段時間,有增就再減,有減就看會不會減太快
可能實際上不會真的是2000卡,但長期吃進去的"生重"時的量是差不多的,要我用眼看米跟雞腿肉有多重我也看不出來XD
可以請醫師實測一次同位素水的實驗嗎真的很好奇,台灣哪裡可以做嗎?
有可能出現熱量赤字沒瘦但控制血糖瘦,或是血糖亂飄但熱量赤字還是瘦下來的這種極端情況嗎?如果出現這種極端情況的話要怎麼解釋呢,這算是一種個體化差異嗎???
胰島素假說 vs 熱量赤字 減重的頂上戰爭要開打了嗎XD
這部會得罪很多營養師😅
水果都會不一樣甜了熱量怎麼可能每個食物都一樣
真的覺得根本不可能精準算得出來一天出來的熱量,就算是粗估也沒辦法達到有實質意義
可以提供這部影片有提到的文獻嗎,想拜讀一下
要計算熱量的話反而加工食品最準耶XDD 熱量派可以多吃加工食品嗎
一樣的熱量吃不同食物身體還是有不同結果 自己實測就知道了
每個計算熱量的軟體寫的都不一樣怎麼算?
所以我們餓死一位胖子需要的時間跟餓死瘦子一樣嗎?
但連教科書上都在講熱量赤字,難道教科書、營養學 這些基礎學科內容也是錯的嗎,感覺有點偏頗
那為什麼之前還是會分享這麼多計算熱量的影片 算的不準的話幹嘛要算呢
懶惰的人才會找這麼多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