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 it still remains to be consrtucted, I used to take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which is thought to select certain students who are easy to follow the CCP, especially全国卷,.Meanwhlie, people who live in Bejing can take a shortcut, in a word that is unfair.But I do hope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can be better and more students could have the chance to fly high.
@@jacksondick2317 Such phenomenon is impossible to be completely eliminated. It's because all humans are selfish in natural. When you become rich and powerful, you think you are superior and don't want to share your privilege with the other ordinary people. This world has never been fair for one second. The so called equity is a swindle.
@@jacksondick2317 I was a student in shandong, a province where you need more than a mark of 700 for gaokao to get into the best universities, while Beijing students only need 600. And people seem to have no problem with it. People think that you fail to obtain a high mark in gaokao because you are stupid or you didn't work hard enough at school. That's some bullshits to me. I will never let that happen to my children.
Great video and content, very structured and relatively balance views to try to look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 with great sense of humourous. I am hoping you could consider sharing your perspective on "what do you think mid life crisis is, and how to deal with it". Great job!
如果有一天我开始鼓吹西方基础教育了,请对我说一声恭喜,因为我已经成为一个富人。很深刻的讽刺。
说明富人更乐意看到其他人去搞快乐教育,这样自己的低位就不会被威胁到
不完全正确哟,作为一个大孩子的家长,告诉你们另外一个选项,当你的孩子青春期开始远远的落后的时候,为了孩子的健康,家庭的和睦,自己的面子,你一定会开始鼓吹快乐教育,适合就是最好的教育,呵呵,狗头!
@@jackguan4402 看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为了家里不吵架,不得不妥协去搞快乐教育
@@jackguan4402 精英教育才是培养强者的,快乐就是培养小兵
@@jackguan4402 富人 恭喜!
我因为是子弟,有幸去了中国最好的高中之一人大附中上学,三年来我的感受就是我的能力真的配不上这所中学,人大附中有着及其多的活动,并且有着一批及其优秀的学生同时兼顾着学业和活动,我身边真的有很多同学学的比你好玩的也多,我能看出来这并不是天赋问题,他们把时间管理的及其好,有着良好的自律,手机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学习的工具。每年我们学校能有上百人考上清华北大,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北京的高考更简单一些,确实,论考试能力北京学生的平均能力估计达不到外省的,但北京的精英阶层,有着更高的高度,我身边就有一批靠考托福雅思出国的,每年也有一批走竞赛的,每年的奥林匹克竞赛,我们学校都有参加国家队并且是冠军,你要说创新能力,前段时间b站做的纪录片《小小少年》第二集就是我们学校的机器人队,主角我都认识,他们都极强。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把我看到的中国顶尖教育,告诉大家,而人大附中,是中国的公立学校,人大附中的一切,在西方,可能得花一大笔钱,但在中国,只需要你努力考试(当然还得住在北京...)。同时我是不认同应试教育等于没有创新的,我反而认为,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没有良好的基础,做不出正确的创新,我相信西方的人才,也不可能小看每一场考试,因为这是一种自律,一种学习态度
还有一年多中考,我女儿要是能考进人大附中,我做梦都会笑醒,北京高中真正的无冕之王,不参与排名,却是家长们心中的王者,我非常认同你说的北京平均的应试水平不如外省,但精英远超外省,毕竟舞台更大更宽广,教育资源也更优质,家长也是精英云集,是外省根本比不了的。
那么请问你说的这个学校真的是中国普遍性的应试教育吗?
上海中学在此,四校里已经掉入第二第三吧……非常了解你说的情况,但是我也想说,在排名表的200名开外有着一大堆普通人家的资质平平的普通孩子,他们可能考个复旦交大就意外之喜了、考个同济上财勉勉强强,每天能在年段这群天才旁边苟活3年已经觉得很伟大了……越是顶流的高中,越是早知道智力天定 阶层身来的道理
曾经听别人分析过应试教育,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应试教育与创造能力没有任何联系,影响创造能力的只是钱,当你还在为你的房贷车贷孩子上学的费用而每天发愁时你还有时间创造吗?随着经济的发展,在2050年前后中国的诺贝尔得奖主将会逐渐变多” 这个人是把日本当作参照物分析的,因为日本的教育与中国一样,但是日本以前却有很多诺贝尔得奖主。
应试教育不是把有天赋的人扼杀了,而是把资质平庸的人拔到了他原本一辈子也达不到的社会高度
不会!人家几代人的努力,怎会被你一个的努力而比不上呢!除了用爱发电,你如果不喜欢的话,你只有两个选择,痛苦的活着和自杀,这也是亚洲学生那么爱自杀的原因
社会高度=学习成绩?
@@therandomones1115 首先你要搞清楚应试教育的本质。应试教育是传授基本的基础知识以外传递了一套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也许不适合所有人,但是适合绝大部分人,这套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以后自我学习的基础,这并不是所谓的“无意义”。另外,鼓吹素质教育的人没想清楚的最关键一点,就是青少年时期对社会的认知是极其不完整的,连对世界的认知都不完整,你拿什么去多元?从小在农田里长大的你让他去金融?音乐?美术?计算机?制造业?富人没问题,人家里有钱视野肯定更广阔,人家知道孩子应该吸收什么知识,哪个方向更能实现阶级跃迁,穷人怎么弄?还不是靠高考?鼓吹素质教育那帮人是什么人你想想?
@@孙明月-o7r 终于看到一个和我一样看到另一个角度本质了,应试教育就是作为个体融入丛林法则之前搭建基本生存条件,人类文明目前还没达到人人皆圣人的高度,所以还得靠自己去拼,应试教育不是不好而是非常好,只不过目前政府还没有把它很多的优势发挥出来,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增加多元,目前国内已经这么做了,不过是初级实验阶段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系统化,相信以后不断改革中会越来越好。让快乐教育见鬼去吧那不过是淘汰理低阶层的手段。
@@孙明月-o7r 所谓素质实为天赋,详见郑也夫的吾国教育病理第一章
现在国内,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出现了很多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在下降。可能还没有美国那么明显,但是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现象。现在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就是说的这个。所以现在包括北大清华的各大高校都有一些名额专门留给贫困生。相比较而言,还是新加坡的学校更公平一些。至少父母有钱与否在入学升学上影响没有那么重要。就算是最普通的蓝领家庭,孩子也会因为学习成绩好,上到华中,莱佛士这样的名牌中学。最后,感觉up主提到袁隆平的时候,不太礼貌啊。种大米的怎么了?种大米的成了最优秀的科学家,有什么问题?
博主为你对他的批评进行了点赞,那我就为博主点赞。
老祖宗的话有时候很有道理,寒门很难出贵子,除非你是寒门里的佼佼者,哪个国家都一样,没有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
@@xx-eh4mc 这样的说法有问题,寒门和士族(就是今天的上层阶级)本来就是在一个阶级的。只是说寒门(庶族)是没落状态的士族。
这里面从头到尾可没说平民阶层。对应现代社会就是小老板,小领导的孩子再难出现'贵子'了。
现代社会思考的是平民也能上升的通道。
@@冷寒-t2u 我说的没问题啊,在古代老百姓没有几个识字的,寒门当然是指那些落寞又没钱的氏族和旁枝,现在不一样了寒门的定义也就变了,但是主要的意思还是没变
@@xx-eh4mc
在古代,不是因为平民不识字,所以才叫庶族寒门。是因为庶族没落所以才叫寒门。
说白了,不管庶族还是士族人家是一个阶级的人。跟你平民老百姓压根就没有关系。人家自己玩自己的。
光看字就看的出来,寒门寒门。。别管人家多寒,至少还是有门的。
你普通百姓那叫篱。。不叫门。就算是这个词最早出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也是泛指普通中小地主的。
如果你要说现在的普通百姓都到了古时候寒门的条件,你这么理解也没错。
但是要指出一点,你进步了,不代表统治阶级没进步。
古代的学富五车和现在的学富五车能一样么?
你总结的太好了,我现在就带着孩子在欧洲小国卢森堡,孩子学业真的一点不轻松,我们上的当地公立学校,所以前期主要语言卢森堡语,德语,法语,后期还有英语,当然也有很多私立学校,也有英文公立,他们的一年级没有任何作业,就是阅读,而我们回来之后作业很多,我们中国人总体对孩子的教育特别看重,所以真的和当地老外很大不同,他们觉得一切顺其自然挺好的,如果学不好,不喜欢,不会逼迫孩子,可是咱们中国人普遍会努力逼迫孩子在学习上坚持和突破,因为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
主要是十几亿人,都要吃饭生活。如果都搞宽松教育,治理难度也会大很多,想象一下各种青年都吊儿郎当的,那小混混估计比现在多很多倍了,因为有一个高考等着,大部分十几岁的孩子都会被学校和父母管教,而不能让他们放学了就乱跑,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很棒的观点,我也觉得中国的基础教育不是导致创新力的主要因素,最主要的的还是有没有条件选择自己的热爱,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富裕,越来越多的孩子可以不必考虑物质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自然会有越来越多创造性的人才涌现出来
身在德国,跟房东住一起。她一个单亲妈妈,最小的娃11岁,上的教会学校,课外还给他报了跳水、绘画、钢琴…孩子有天抱怨说压力太大了,小伙伴都没学这么多,跟他妈妈吵起来,他妈妈就说,我现在不对你负责,你以后怎么办?她不算德国精英阶层,在职业学校当英语老师,下课后还去健身房打工,感觉她对待孩子教育就很重视很像中国父母
其实东西方大家都挺努力的,也不知道为啥一提起西方教育大家就认为西方是啥也不学的快乐教育。我在加拿大,看见多的是父母5:30起床6点送孩子训练什么冰球,花样滑2小时,然后8点去学校上课,下课再去各种训练以及 program.不是在哪里刷题,做题就叫努力,而在那里学其他的和你不一样的就定义别人是玩。
坐标美中,这边普通家庭也很逼孩子的,区别就是方向不一样而已。他们极其重视体育!
@@sxlw5638 不就是西方人懂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與讓孩子多方嘗試與發展尋找興趣熱情的所在,中國人喜歡揠苗助長雞娃來製造童年創傷與補習班商機。
我是在中国高压的教育体制下过来的,父母是农民,就是你们所说的社会最底层,我通过高考考上了大学,毕业进了日企,来了日本,可以说中国的教育制度改变了我的命运,否则我现在还是社会最底层,就像短片中说的一样,在日本公立学校根本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如果孩子以后想上大学的话,直接去私立学校,那里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是学费非常贵,所以真正的社会精英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快乐学习的,因为那是为平民准备的
@@basarali547 资本主义社会是很现实的
@@竜リュウ-s8e 錢錢錢~
@@竜リュウ-s8e 所以你才是一直底層。去了美國日本也只能做底層~
@@竜リュウ-s8e 是呀,資本主義都是謊言,為了錢啥都敢做,啥謊話都敢說。。。。
@@basarali547 现在只能算中产,但对于精英来说还是最底层
哪国精英都是辛苦学习读书考试过来的,快乐读书的底层最后仍然是底层
这话倒是真没错
很現實卻又合乎常理
幼儿园,小学、初中,是快乐教育。高中和 大学 研究生 是精英教育。这......算....我也不知道了。
其实我觉得不是西方教育宽松,当然这也是一个点,西方竞争压力挺小,中国压力大你不努力都不行,这是被迫努力啊
辛苦学习和好学是两码事!精英都学习但是他们的学习是发出本心学的是其想学感兴趣的,咱们的学习是填鸭式是一刀切的
说到那个纪录片,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知识。
心理学上把养育孩子的方法分为很多种。其中比较好的2种是authoritative 和 authoritarian.
分别指的是高关怀低控制的和高关怀高控制的模式。
西方常用的是前者,东方常用的是后者。
但是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好像BBC的那个节目中展示的那样,如果在西方采取authoritarian (高控制)的模式,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性格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东方并不明显。
心理学家后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孩子本身的观念很重要。在西方文化中,孩子如果感觉到高度控制,他会认为是家长在试图操纵他的人生,因此会出现如同BBC那个节目中强烈的反弹。
而在东方,孩子们比起西方孩子更倾向把这种高控制当作是家长对他的关怀。并且东方孩子会更容易承认自己缺乏经验,需要父母的指导。因此在高控制的模式中依然能和父母和谐相处,也并不会因此就产生性格问题。
所以未必是东方模式不适用西方的孩子,只是西方社会的价值观是批判这种高控制模式的,而孩子只不过是被潜移默化的影响了。
有道理,但不完全对。西方低控制,但他们见到校长还是怕啊,进入社会还是遵纪守法啊。东方高控制,但是青春期调皮捣蛋中学生多的很,校园霸凌等等感觉比西方还多,进入社会,不守交规,不孝,与父母谈不到一块的有很多。
我的观点,跟context有关,英国那些精英私立中学,一样的高控制,中国的农村也是低控制,反正读书没希望,不如学个手艺。
@@MrShou-nw7yv 我觉得东方出现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受了西方传来的自由主义的影响。此外,你说的对,教育模式确实并非绝对的,实际上还有两种不好的教育模式我没有列出来(高控制,低关怀和低控制,低关怀)。所以这里不是说中国都是高控制高关怀,而是东方社会总体更认同这种教育模式。(甚至可能更认同高控制低关怀,你说的农村例子我想更符合高控制低关怀)
主要是我想很多东方的家长其实是不太能接受低控制的放养教育的,但是又意识到了高控制的手段有很多潜在的危险。所以我才提出一种解决办法:在高控制的同时,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要试图让孩子理解你的每一个决定。因为高控制带来的风险是和孩子的观念有关,只要让孩子明白你的高控制是合理的,这方面的风险是可以大幅度减小的。
@@MrShou-nw7yv 你说的这些都是各自社会里的少数
大陸從去年在教育方面做了三件事;
1. 減壓,禁止校外對主科進行非週末培訓,就是只有周六日可以培訓主科目的內容
2.將育資源向公共學校傾斜,具體表現在:1)禁止私立學校挖公立老師;2)禁止私立學校擇優錄取;3)教學內容不能超綱(以公立學校教學提綱做標準)4.)提高公立學校教師工資
3. 減少學區房,一些城市已經開始進行大學區分配學校,一些城市重點學校(教育資源最好的公立學校)取消了考試錄取,改成抽籤錄取。
以上這些舉措應我不知道對學生好不好,但可以看出,政府怕公共教育資源向富人傾斜,阻礙普通人的上升通道,造成階級固化。
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家要健康發展,一定要給年輕人一個公平,有足夠上升空間的環境,將中老年人的福利轉移到年生人身上,才能更健康,老人在這樣的社會才更有保障。
对于天赋好的学生,处于自身利益希望去重点中学重点班,教资和竞争环境可以让自己更好 ,这个和平等教育有利益冲突的
應試教育和創造力沒有必然聯繫, 就像之前我還看過美國學者講人種不同所以創造力不同之類的話……
主要是和地區的發展程度有關, 如果一個地區的人還處在解決吃飯這種事上, 那他們也不會有閒心去創新。
同意,中国被公知带了二十几年的节奏。说中国人没有创造力,中国教育失败,应试教育几乎成了中国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结果今天的中国随着新一代受教育的人成长为社会的主力,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家。和90年代-10年代那个动不动就民族不自信,舔欧美踩国内不同,现在的中国人已经更有自信。
教育改革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实践来看成败的事。
你不能今天刚下种,明天还在浇水。就怪吃不上果子,骂种子是烂的。
@Skida Marink 那只是你说的,你并没有办法去证明应试教育真的不行,你只是想当然的认为,你也没有办法做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你不可能生一百个孩子,五十个用应试教育,五十个用西式教育来做比对,看30年后他们谁发展的更好。
@@莱克多巴湾人民这下可 有实验的,油管上有个丹麦一个普通班和中国一个普通班的对比,最后的结论除了英语类的教学方式中方有问题外,在处理问题和创造力上中国小孩还占了些许优势,唯一的不同是,国外的创意里多了些生殖器官的暗示,这在中国学生里是绝不会出现的,我们有我们不好的地方,但这样就被否定成没有创造力,得到一个非黑即白的结论,其实没必要和他争,让他继续傻好了
@@王雅明-n3l 中外学生对比的实验,我从二十年前就听公知讲过了,耳朵都起茧子了。
我听过的其中一个版本是,烧瓶拉小球的实验,外国教授往里面浇水代表危险,中国学生一起拉,结果全卡在瓶口一个都跑不出来。外国学生懂得一个个排队出来,都顺利逃脱。
公知遍这些其实就是想暗示中国教育失败,通过他们编的一个个“案例”,来反应到中国人种低劣。
这几十年不知道他们洗脑了多少人。培养了多少恨国党。
我是不知道死老外哪来的那么多闲工夫天天跑中国来做教育对比实验?但我知道公知是真的坏到骨子里。
@Skida Marink 你看看初中畢業沒有接受過應試教育摧殘的楊超越能寫出幾首歌詞幾首歌曲??連基本的唱跳都不行啦·~~3年啥都不會。。。。
我个人的经验感觉,高考以前的基础教育制度我认为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大学教育制度或者专科教育制度体系的不完善。我是个90年的普通人,生活在三线城市的莆田,成长在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在普通二本本科大学(非211,985)。因为大学经过努力通过了相关的专业技能考试(百分之九十,不能通过),毕业后在专业范围内的工作顺风顺水,现在年薪在30万rmb(我所在城市该岗位基本上是天花板了),相信以后会更高,我老婆(跟我一样普通),他的大学是一本大学,可能大学基本上是在玩吧,也未取得相关技能资格,现在年薪8万rmb,我一个哥们(跟我一样普通)大专毕业技术工,目前年薪在18万,而且据说不怕找不到工作。所以个人经验总结,步入社会更重要的是看能力,不当然看985,211大学(竞争较大的公司,可能有要求,我强调的是社会普通情况)。换言之,大学教育或者专科教育,如果利用好了,在相关专业上下功夫,坚持一定会改变命运,让你翻身,但是没利用好,只知道在求学的时候玩,糊弄个毕业证,那就没多大意义。所以希望国外要完善,本科(专科)教育,真正培养有一技之长(甚至多技能)的社会型人才,大多数专科生或者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是为了毕业而毕业,而不是为了技能而上学。
想发财报个夜校学一门手艺,例如木工电工厨师装修剪发美容修车等等。
然后打几年工积累经验,时机到了找几个朋友合伙开一家髮廊、补习社、早餐店、菜摊、水果店、修车店。
这些行业本小利大,只要你不赌不毒不贪不病,40岁出头便能富甲一方。
退一万步,就算不能发财,但你毕竟是手艺人,到哪都受欢迎,吃喝不愁,有钱盖楼,妻儿享受。
我在加拿大, 我自己在上大学,家中老大上中学. 通过自己和孩子的经历, 我很赞同小岛对西方教育的看法, 尤其是"温水煮青蛙"的淘汰方式. 有一点不同的是: 由于在公校中老师的待遇会更好,所以加拿大的公校里并不乏优秀的老师.但是公校学生良莠不齐, 平均知识水平低于私立学校学生, 导致公校的学习深度低于私校. 对于这种情况,加拿大的公校一般都通过设立加强班, 为优秀学生配备优秀老师, 从而提供更深层次的学习.
13:59 根本無稽之談,美國各州政府平均一年花在每個 K-12公校生為 12.5K USD,包含特教支出。我住的明州約 15K - 16 K USD,私校學費約 22 K - 33 K。並沒有差很多好嗎? 至少本州普遍承認的平均而言是公校老師比私校優秀。主要在公校學生家庭差異極大,老師須考慮家庭社經地位低或家長教育低與非英語的學生的學習與心理適應,很難給家庭作業。這是一個比較多元包容、體諒弱勢的社會與教育系統。
高考是最后一个公平上升的场所了,请务必保留
but it still remains to be consrtucted, I used to take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which is thought to select certain students who are easy to follow the CCP, especially全国卷,.Meanwhlie, people who live in Bejing can take a shortcut, in a word that is unfair.But I do hope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can be better and more students could have the chance to fly high.
@@jacksondick2317 Such phenomenon is impossible to be completely eliminated. It's because all humans are selfish in natural. When you become rich and powerful, you think you are superior and don't want to share your privilege with the other ordinary people. This world has never been fair for one second. The so called equity is a swindle.
@@jacksondick2317 I was a student in shandong, a province where you need more than a mark of 700 for gaokao to get into the best universities, while Beijing students only need 600. And people seem to have no problem with it. People think that you fail to obtain a high mark in gaokao because you are stupid or you didn't work hard enough at school. That's some bullshits to me. I will never let that happen to my children.
何止是全国卷不公平?农村小学老师中专学历,北京小学老师985起步
就是是考全国卷分数线也不一样,广东福建四百分来读我们学校 江西文科500分读大专
我记得我们老师跟我们说过清华校长好像开玩笑说过为什么宁愿要五百多分的北京孩子也不愿意要江西七百多分的学生,因为江西的孩子只会养猪,我们学校王牌专业是动科研究猪的,应该是调侃我们院士 意思就是小地方的人没见识只会死读书
内卷就是个伪命题,我朋友当时跟我侃侃而谈 我就说了一句,门槛增高第一个淘汰的是你 因为先淘汰的是平庸的人,国内估计一本一下的学生全部要砍掉 降低标准起码我一个二本生还有被卷的机会 真的砍人了,收益的是一本以上的学生 还有天天讲什么读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不如搬砖工资高? 你觉得未来是搬砖的孩子学历高的概率大还是父母有文化的培养出的孩子更可能成才?我室友爸妈中学老师还有一个工程师和会计 我爸妈小学初中学历 我妈一年给我和我弟补课都要好几万我室友还没我家有钱但是从来没补过课,也省了一大笔钱 我和她们读一个大学的差别就是她们父母在朋友圈觉得很丢了,我父母觉得很自豪
还有中国应试教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老师根本没办法搞素质教育,二线以下的城市老师学历还不够能力搞 素质教育会害惨那些穷人的孩子,他们搞不起 连竞争的机会都没了
科举制是唐朝为了打击门阀政治,王与门阀共治天下 八大家族关陇集团瞧不起李家这个暴发户
高考公平,也是机会公平,在高考之外有太多不公平了,但不敢奢求,因为要是连高考都没有才是可怕的。
说的非常好啊这么才这么一点点赞。东方的教育,对上是人才培养,对下是阶级流动的窗口,受教了受教了。
咱们科举制度可是有上千年历史的。隋朝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就是科举制度,咱们玩阶级流动的时候,其他国家还没开化😄
穷人家的孩子还不愿意吃苦用工,靠什么达成自己的理想,做白日梦吗
如果理想是成功,而社会前10%的人才是成功,那样必然有90%的人不成功。如何让这90%里的大部分可以买房结婚生娃退休有医疗保障,过上不被鄙视的生活,才是问题的关键。
@@srseki 90%的人不努力怎么达成你要的这个生活状态?靠剩下的10%的精英恩赐?
@@jorhnz2446 靠社会福利呀 当然要对富人征更多的税
@@srseki 不成功里也是分成的 有躺平的也有继续奋斗的 必须把他们也区别开啊
@@songsmeb1349 靠个毛,这样社会就没法运行和进步了
灵活的教育体制能给最顶尖的人才最好的培养,但是就目前来说制度的灵活性和公平性存在很大的矛盾,尤其在经济不平等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的中端人才,所以更注重公平性是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的。发达国家需要的是最顶尖的人才,中低端人才可以从其他国家吸收,自然不在乎教育的公平。要想真正既灵活的培养人才,又能保证公平性,可能只有在实现了经济基本平等的共产社会才能做到吧。那时候每个人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完全凭自己的兴趣,政府能给你提供所有必要的资源,学的好不好完全看你的天赋和努力。
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呀~哈哈哈同意你的说法 其他评论说的都什么呀 一点营养都没有
把这个评论摘抄了
真的變完美共產社會,我一定每天在家裡睡覺。
应该不存在真正的共产社会吧
@@禾豐行草皮何一凡 共产社会不是吃大锅饭,你啥都不干就给你钱,相反的,是给你一个接近于绝对公平的环境让你和别人平等的发展,并保持底层人民和最高层群众的贫富差距不会过大。人民有饭吃,不会饿肚子,能够学知识,有机会并肩并超过最高层收入的人,能够有公平的制度保障你的才华被充分发挥,这才是共产主义。如果只是单纯地理解为分钱,那真的太幼稚了,这样的国家一定会因为生产力严重不足而灭亡的
真的不是因為什麼教育使得孩子失去創造力,是如果你逼著有創造力的孩子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他就會懶得去發揮他的創造力
去做他喜欢的事儿,创造就像创业,成功希望是一样的。
感谢阁下对小岛经济政治学视角的心理学视角的补充
most people are mediocre.Few people are smart.
创造力的产生有几个层面,一是能够有发散性思维,而是在能够有发散性思维不被束缚的情况下经历碰壁或者说束缚,因为没有束缚就不能跳出框框来想事。所以过度的束缚会压制发散性思维,但过度的没有束缚也会导致发散性思维根本不会产生。中国国内很多人爱钻空子就是因为太多束缚,但是过多的束缚也会导致很多空子都钻不出来。
@@WangDeFa13 你可以观看乔丹彼得森对创造力产生的心理解释,创造力的产生有几个因素,第一具有发散性思维并且不是非常的具有条理性,第二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第三经历不同程度挫折迫使人去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所以如果一点条条框框都没有,也是会打压创造力的。如果没有笼子了,你还怎么跳出笼子呢。
我是德国华人,来过一次新加坡,看到各个种族,尤其是孩子都说英语,融合很不错。很适合华人感觉。很喜欢新加坡!
不管在哪受教育,就是不能当学渣。当学渣后再混社会受社会毒打再学习,比当学霸后再混社会受社会毒打后再学习的效率低多了。
这边有对言論的法律,从少教小孩把国家捧上去,自己才会有好處,成了集体在吹虚的狀況,教育是一面倒的,听到什么什么全世界第一,只是口号,的不是真的。
这里 不是日本,日本人是黃种人,记得这里不是西方,这是紅人,馬來亞,回教底蘊的地方。
他們是混居,避免族群聚居,種族主義徹底淡化。有利於社會穩定。
我记得读初中的时候,学校有一年突然脑抽,学西方素质教育,回家课后作业不能超过半小时,我们那个爽啊,每天很轻松。后来,可想而知,大家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幸好,学校及时醒悟,悬崖勒马,又不搞素质教育了,然后功课压力又变大了……
我是一位9岁孩子的父亲,我跟太太都有留学的经验。孩子目前正在读小学四年级。我所知道和观察到的,目前国内一线城市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接近视频所说的美国了。虽然国家没有明说,实际上已经开始通过教育质量的差距来划分社会阶级了。另外,国内的教育已经改革多年,私立教育的质量明显优与公立。你这期视频后半段并不符合国内的情况。
私立教育质量明显优于公立 这一点不太苟同,可能这只是出现在少数发达城市,国内大部分地区的私立教育是很薄弱的,不仅数量少、质量也难以保障,顶尖的公立学校的质量仍然明显优于私立的。
@@look59ful 我在的城市就是这样,记得是我出国前差不多应该有7,8年了,那年报纸头条就是本市中考前十里,全部都是私立学校的学生,甚至有一所私立学校包揽了前七的排名,我们市出名的私立就三所,一所就是包揽了前七的那个,另外两所一所平均分全市第一,还有一所进入市重点的学生数量全市第一,别的公立初中根本没有办法相提并论,不过那也就是那年的情况了,后面几年虽然还是明显更好,但是没有那么夸张了.
@@look59ful 问题是上顶尖公立需要的钱实际比私立还要多,因为畸形的房价。相对来说,反而是私立好学校多公平一些。这一点和西方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西方租住同权,上一个好公立门槛更低一些。
这样划分阶级的趋势好吗
我只能说在我所在的三四线小城市,公立学校的水平远高于私立学校,或者说那些私立学校在大部分家长眼里都是骗子,但凡孩子成绩过得去,家长宁可托关系花大价钱送进公立学校,也不愿意接受那些来自私立学校的免费邀请。我当年中考考砸了上不了市里最好的公立高中,我爸妈收到了市里私立高中的邀请短信,说我去了还有奖学金,我周围的亲戚,老师和同学都说要么去镇上的公立要么花钱去市里的公立,去私立简直就是浪费人生
我和一个在JHU拿到教职的朋友讨论过,东方这种应试教育更少产生有创造力的人才主要的逻辑是在于,像我们这种能通过考试高分拿到好成绩得到更好的资源出国深造的人往往都不是在很小时候能表现出有天赋的人。有天赋的人大多数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好的也有不好的也有,主要是整个社会强调的一致性)变得看起来普通或者是直接被磨灭掉个性。而我们这种没有天赋靠着时间或者是细水长流的耐心去世界一流大学读书的人,去跟西方社会里面那些个内在动力极强、家庭支持又多的有天赋的孩子去比,那肯定在创造力方面要差太多。
所以我们价值取向还是单一,无法容纳和提供给那些有天赋的孩子的成长土壤。我觉得还是跟应试教育相关。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应试教育,我们这些普通人才能跟欧美这些天才➕背景的人坐在一起。
@@sitongchen9002 天才是小概率,应试教育本身保证大部分人的向上阶梯,究竟哪种更不好呢……
@@wingliu5421 那就是田忌赛马里我们这种比较差的去跟人家最强的去比了😂
按照你的推理:创造力来自 1.先天,2.所处的制度环境。我个人的理解后天的引导也很重要,这其中有智慧的老师极为重要,不打压奇怪的想法,鼓励为主,导引思辨什么的。这些东西也可以设计进入考试当中,可惜大陆的考试过于死板。
大陆的教育问题主要出现在大学,跟社会脱节
发自内心的给小吹点个赞!分析得有理有据!非常赞同你的观点!真心希望东方的教育改革能克服西方精英教育的弊端,既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精英,也能最大程度的保留普通人(甚至社会底层的穷人)的上升通道。
不論東西方教育如何操作,小島的話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父母對子女的家庭教育基礎,尤其是初中以前的前期教育,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進展。
一直觉得,中国现在的教育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什么应试教育,而在于出路太单一化了:全民都觉得,只有读更多的书,拿更高下学位才是好的;低学历,或者说职业教育是上不了台面的。但是这个社会的很多岗位是不需要那么高的学位的,现在就会出现两种情况:1. 越来越多的高等学府来提供高等学位,于是高等学位本身就有了很大水分;2. 很多需要职业教育才能就业的岗位,如普通工人、服务人员等,招不到对口的人。或许这种情况的本意,是让所有人都有公平机会去求学,但是在实践中已经畸形化了。举个例子:一个街道的基层公务员需要有国外名校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学位;比较好的高中的老师的招聘都要求博士毕业生。
主要还是提高技术工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给足够的劳动保障以及福利。
受教了,up主的视野真的很宽广。
本来我还在犹豫什么时候送儿子上私立。看了这个视频,觉得还是早点吧。明年 就5年级了。我住的区算是富人区(我自己普通),但因为区特别小,没有私校,大家的孩子都送公校。最近几个朋友开始认真讨论送私校的事情了。因为公校真的到4年级了都没有作业啊。最近刚开学两周主要就是每天大半天游泳。我看着都心慌慌的。前几天去了一个私校的headmaster shool tour,校长一句话深得我心,study always comes first. 该出的钱一分也省不了的。
恭喜有新视频,不过这个话题太大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架构设计是要和国家的需求联系起来。老李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就是让西方公司设厂,新加坡人去当工人挣工资,另外培养几个精英去领导国家。所以才有了小三分流,整个教育体系对精英是素质教育,对其他人是知识和服从教育,也就是不需要创新。
创新不是教出来的。创新是需求+知识+可支配时间+资本共同作用才酝酿出来的。教学方式根本影响不了什么。
天天盯着美国的创新能力,你也不看看美国大量的自由资本以及消费主义带来的大量需求在创新上的作用。也不能忽视,美国大量的创新项目的参与者,有海外(东亚)教育背景的不再少数。
作为从医疗系统出来的人,我看中国教育就像看医疗。根本没有什么那么险恶的用心。政府作的事情是在保下限 --- 提高覆盖率,顶级人才随缘。西方一个医师的培养成本高时间长,相应的医疗质量高价格也高。中国医师培养速度快成本低,虽然医疗质量不高,但是可以很好保证国家医疗服务的覆盖,确保小病能医大病随缘。
所以我看中国教育也是这样的。退一万步说,顶级人才的出现和教育系统的关系一般都不大。
@@Telopead 说得没错,创新需要大量的投入。不是一穷二白的国家能做到的。你首先要做的是追赶,抄袭、山寨,等差不都了,才能使创新。美国一样有过这样的阶段,窃取知识产权、无视一些今天的规则。
大致上同意你说的。有些地方不敢苟同,一,中国一直不缺乏爱创新爱发明的人,而是从1992年开始中国的国际分工产业链地位被定位在分配(Alibaba,美团等)和流通(阿里巴巴,京东,顺丰等)领域才能有大的成就,这限制了发明创新的用武之地,也是让你误以为新加坡会一直很好的原因。但从2015年开始,中国开始在生产创新和终端消费品牌领域发力,动了欧美的奶酪,产业链升级这也是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原因之一。二,应试教育其实是精英教育的基础模板,应试教育是要把孩子塑造成一个合格的工人,而精英教育是让这个合格的工人,不仅能工作好还能管理好其他人。为什么有钱人一直那么有钱,就是靠砸钱把自己笨的孩子送到成功的位置上。这点上欧美比中国残酷多了。三,更深层解释上一点的内容,你要有钱,欧美的教育更适合中国的孩子。因为西方世界很好的执行了二八定律,把80%孩子变为20%孩子的陪衬和养分。之所以日本和韩国的的孩子更苦,就是西化东亚国家还执行中国的应试教育策略把这个二八定律拉平到接近1:1的水平了。所以,有钱就可以考虑把孩子送到欧美读高中大学读书,孩子成才的概率比在国内读大学更大!
通过读书改变阶级这并没有错,但这不是人生的终点,更与是否幸福没有直接关系。博主对成功的定义太狭隘。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性格,坚强的抗压力,追求自身价值的恒心,等,这些都不能以分数衡量。西方教育走过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非常完善,尤其是早期教育在探索人类内心这方面做得很足。高分低能或者高考状元变杀人犯这类事情在如今东方社会频繁出现,究其根本是在孩童时太执着于成绩,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心理健康。新加坡小学生因为小6会考成绩不理想跳楼的新闻也不是没看过。更不要说,博主我不知道你是否了解在新加坡,新加坡国籍的孩子小学6年在法律里是不允许去私立学校的?公立小学早已用父母校友制把最好的学校资源基本霸占了。博主如果小学不是在新加坡上的名校,找老婆的时候可能要留意一下才行了。进小学是拼出身的,没有考试。😅
@外网评论屎里淘金,骂人的话就别跟我讨论什么真相,带着偏见看问题永远看到的是偏见。谢谢 应试教育从不打造社会废物,厉害厉害
教育现状还用说?不知谁带偏见,淘淘自己的评论?
看到你说的西方教育走过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非常完善,实在不好意思,我笑了三分钟,高智商低能跟杀人犯,西方不会比东方少。看你说了这么多,毫无逻辑,是非颠倒。
而私立学校,在曼哈顿地区,都竞争到幼儿园了,从孩子出生就去报名排队,孩子要面试,家长要面试,资历收入社区公益课外活动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很多孩子压力超大,但是能挺下来的,都是精英了,以前一个同事告诉我,她小时候的学校,和亚洲的现在的学校是很像的,上数学课时孩子们都是要能够快算,快答,各种刷题,是公立,但是她说到她女儿时候的学校,已经不行了,造成的后果就是美国缺了整整一代人的工程师。国内现在鼓吹减负,鼓吹素质教育,将来是要吃大亏的
科舉制度哪有傳到日韓啊,應該要嚴謹一點。日本從中國學去了各個方面領域的東西,唯獨兩樣沒有學去,一是科舉,二是宦官。請考證。
扎实的基础教育和创新没有冲突 。不能更赞同这句话了!我是个在中国小学教过几年书,目前边在澳洲幼儿园工作边读教育。 对澳洲教育了解越深越觉得其实应试教育也没什么不好。中西方教育很大的一个差别就是教学目的不同。 中国是为了择优,从小学到高中有非常多的竞争。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也注定了不认真读书上大学,未来的生活没有保障。澳洲这边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也就是只要不是文盲,有一定的英语数学基础就行了。 澳洲的福利制度让他们不用非得读大学也能过得很好。事实也是很多人高中或大学dropout,选择TAFE。 而且就算只领救济金也能过得下去。而且我发现中西基础教育的差别导致学生毕业后对工作的态度天差地别。中国这边因为从小花大量时间努力读书,工作后仍然保有这种习惯和劲头。在国外工作过的都能感觉到大部分中国人都是hard worker。国外公立学校很多接受快乐教育出来的学生在读书时就没努力过,怎么能指望他们毕业后就突然努力工作。这也导致澳洲这边很多人working ethic 很差。 以上说的澳洲教育都是说的公立学校基础教育,Catholic school 和私立学校是不一样的。
越了解西方教育就越不看好西方教育,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 其实竞争已经不止在本国范围了。很明显接受中国教育的人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力比较强 (这里的比较不包含国外的精英)。从教育的不同,导致这些学生(未来的公民)素质的不同,最终影响经济与国力。西方经济的颓败已见端倪。
当西方文化被东方文化以压低人权的方法竞争下去,也不得不搞996和各种补习班的话去对抗竞争,东方社会的孩子就只剩下搞997和跳楼二选一了,你真希望这样的世界吗?
@@lmvcnn 我当然不喜欢。 但是竞争这玩意就是很残酷,和你喜不喜欢没关系。全球蛋糕就那么大,地球上的内卷早就开始了。
@@ivygu4702 那就只能互相毁灭,互相战争啦
@@lmvcnn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也可能去全球化吧 未来怎么样都难说 你可以看看 dani rodrik提出的不可能三角trilemma
小岛的视频真是一流,论证科学全面,祝小岛能够成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
他自己的目的可能是成为伟大的吹牛家2333
的确也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牛逼。前两天中国“双减”政策公布,周末、寒暑假、节假日不准补课,严禁教育资本化。再来看这个视频,是把共产党的考虑讲明白了。
其实一直在做,只是之前没有出政策禁止。但现在疫情导致网课发展越来越快,再不严格管理就会走向日本那种高中生不上课外补习就考不了好大学的地步。日本算是教育阶级化最赤裸的国家之一了。
就一句话,社会中底层中扭螺丝搬砖的不够了。
我認為應試制度完全無法解決階層流動的問題,在台灣只有生在台北(首都)就幾乎有兩倍的機會考上台大(台灣最好的大學),我認為是教育資源的普及化與合理的分佈(也就是加強教育資源落後的地方)才是最根本的解決方式。
我认为应试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太多的中国大陆家长太过于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其他方面的均衡发展,虽然表面上呈现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这种满足感更多是始发于家长的,孩子在整个过程中都处于被动,最终成果更像是属于家长的,孩子的教育看上去就像是家长的投资项目,孩子貌似成了“工具”。
主要是其他教育资源太贵
我觉得,高中以下的基础教育以应试为标准完全没有问题,这些知识是一个现代社会的人所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就像学车一样你总不能因为漂移比较有创造性然后连基本的拐弯都不会了吧。
什麼教育一直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跟你競爭的人。中國在上升初期,每個進學校的出來都有位置,等十幾年後,上升力道慢了,如GDP已從十位數降至個位數。
那麼就不是每個進去的都有好處,最後到後半數的人,甚至不如不去,去搬磚需要讀高中嗎?一點都不需要。
@@willsonsiao357 低端制造业确实不需要读书,但中国在大规模淘汰低端制造业,以后你没读书能胜任什么工作?现在苦力活都很少了,送外卖以后都会被无人机取代了
@@youngshawn5510 別東扯西扯了,很多人都沒學過電子專業,但很多人都會用智慧手機,甚至會用的功能比你還多。照你的說法,電子專業讀過書的人,應該在使用手機上會有可見的傑出表現。要不然就是成績不好的人,在使用手機等科技產品應該會很困難,因為他們照你的說法應該要被淘汰。
你說的言論,連你自己都不會相信的。
@@willsonsiao357 电子专业和用手机有什么关联吗?用手机难道不是软件专业吗?别给自己学历低找借口。
@@youngshawn5510 如果你瞭解今年中國學校,新增列的學習專業,再來說吧,顯然你對中國不了解呀。
我有一点不同的意见。我在东大上学,体感身边的日本人其实创造力或者想法的灵活度是不如中国同学的,我个人认为日本人取得的创新成就主要是由于日本人的服从性合执行力,以至于并不是很常见的偶尔的天才日本人的“天才创想”都可以被执行,并且执行的很好。日本人的创新靠的不是日本人中创新的人数多,而是靠的创新的想法利用率和实现率更高。
创新取决于欲望吧,跟教育模式实在毫无关系,当一个社会缺乏阶层流动性,民众的整体欲望降低,创新能力自然而然就会降低,甚至既得利益者对这方面还会进行打压!
总的来说,西方教育在划分和固化阶层,而东方教育更多的给了下层人向上攀爬的机会,这个观点我是认可的,可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学生大学研究生的一大把,其中不乏有高学历的人才,然而他们大多数都在底层,然而如果你说他们不够努力还没有达到跨越阶级的水平,那么那些有更高水平的人似乎也没有实现阶级跨越,更多的是选择出国或者移民以谋求发展,就以普通的寒门贵子而言,他们没有经济能力出国,就也只能过比普通人好些的生活,而并没有实现阶级的跨越,或者说中国已经在消除阶级走向社会主义了?然而西方就算上一个普通的大学也可以有这样的生活水平,这可能是我们的发展水平不够,但是就中国的普通学生而言,西方的这种生活太具有诱惑力了,我作为一个刚刚毕业走出社会的普通学生,完全感受不到中国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而且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渴望走向高阶层,我自我感觉我已经被中国教育折磨的完全没有斗志了,就感觉当时死读书现在80%是没有用的。西方福利社会一直在维持,虽然不堪重负,但是为了稳定社会也还在持续,我认为我现在如果就过一个普通薪资的工作拿着一点儿福利好像比中国的生活更好更轻松,因为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压根就不太关心这个世界到底怎样,我现在很困惑,希望你们给我一个解答,谢谢
都说应试教育残酷,其实欧美的这套教育阶级的划分,那才是令人窒息的绝望,更加残酷,底层人没有丝毫翻身的希望,高考哪怕再有问题,已经是目前最公平的选拔模式了,没了应试教育,跟欧美那样搞素质教育,底层拿什么跟有钱人竞争,本来可能性有低的不行
不知道国内那帮鼓吹快乐教育的安的什么心。主要是很多精神有钱人跟风,狗脑子
@@宋档口 是的呢,很多人拿个例,说寒门贵子越来越难,还要被权贵抢名额。但不想想,如果没有这个制度,底层是一点翻身的希望都没有了,谁都想快乐教育,但没技能没知识的人,未来注定被淘汰
@@宋档口 我觉着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就是科举,什么西方民主平权,科举制比他们早实现了千年还多
@@hanwenzhang3932 光挑好的说,封建社会让你考的再好,皇帝杀你头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考得好就做皇帝?
有一个点得提一下,“应试教育将一个天赋平庸的孩子,通过个人/父母的努力带到了本来不属于他的高度,使得他被拿去和宽松教育筛选出来的有天赋的孩子对比创造力,自然是不如有天赋的孩子”,这一点,放在个人身上确实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假设各国有天赋的孩子比例相同,那如果按照小岛的假设“应试教育不会打击创造力”,那中国的孩子应该是:有天赋的孩子基础更扎实了(即便浪费了些时间在“卷”上),而天赋普通的孩子则有了更多的机会,那不应该有中国孩子创造力不行的结果呀?
我个人认为,与其说是“应试教育”,真正扼杀了孩子创造力的东西应该是“批评教育”。如同岛哥说的“孝”,中国自古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母命,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而这种来自长辈的压迫,使得孩子即使做好了也得不到夸奖,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就会被父母当众否定以用来维护父辈的权威性。久而久之,孩子就再也不愿意独立思考了。
这里有一个根本的问题,请问创造力是用什么来衡量的。那些想尽办法坑蒙拐骗的,还有造山寨的,是不是有创造力呢😂?其实大家想说的是科学发明和新概念,可是西方在这些方面的领先大半是因为先发优势,物质基础和世界话语权的掌握。把现在世界的情况归结到西方教育上是在倒果为因。实际上没有基础知识的创新大半是没有意义的的空想。
這個真是最好的解說。尤其西方教育其實是刻意製造和維持階級。應試制度沒什麼不好。很多人拿著某些特例批評應試制度埋沒天賦。也不想想自己原本的階級,要不是應試制度現在應該跟他爸媽一樣是個清潔工人而不是個坐辦公室的文員。這種應試制度的得利者還特別愛批評應試制度。
问题是,东西方劳动力的薪资待遇下限不一样,实现阶级跃升的必要性也不一样啊
对于教育 批评更多的不是应试制度,而是教育资本化,下层阶级被迫接受教育资本化同时通过投资教育越来越难达到阶级跃升 导致降低生育意愿和阶级对立。
视频做的很用心。提一点意见。IQ测试(这里用最普遍使用的WAIS为准)里面80 到120区间都是正常的水平,也就是大部分人都在的区间,所以说智商只有90只能去普通大学其实是不准确的,有很多读名牌大学的学生智力值并没有超过120。其次有很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受教育的水平和读什么大学其实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SES)是有最直接的关系的,和其他的因素(包括IQ)都只有小程度的correlation.
这个要看大学前教育难度,不能只看西方根据自己情况定的标准,国内反例众多
博主反复提到好几次,注重教育与提升社会阶级的关系。话虽不错,但却欠了再多考虑一步:提升阶级到底能带来多少好处?
俺们法国这里,一个孩子用了再大的努力,硕士博士毕业,打拼到三四十岁,扣除越来越高的万万税,每月工资到手一算,就是隔壁一辈子混日子的扫地大妈的工资的两到三倍。。。同样的故事在国内,阶级带来薪水差距也许要高到三四十倍。
那么再看法国的家长,会有想要牺牲自己休闲时间,逼着孩子学习,提升孩子社会阶级的动力吗?嗯,还是有的,但远不在一个量级上,所以“快乐教育”才有温床。
说白了就是贫富差距没那么大呗
高福利社会
東西方教育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東方的老師對學生嚴厲些,西方的老師相對松散一些,會發現並鼓勵學生其他方面的優點。最近網上有本《大仁》書,其中的教育觀點很新穎,就是成為「至上」的人,這樣看來,中西方的教育都有可取之處,也都有不足。如果能夠以「人至上」為本,讓學生和老師都能夠共同成為本性高貴的人,才是大家共同的方向。
Great video and content, very structured and relatively balance views to try to look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 with great sense of humourous. I am hoping you could consider sharing your perspective on "what do you think mid life crisis is, and how to deal with it".
Great job!
大哥你能听懂吗?
原来我也以为国内的家长投资自己的孩子是功利的想要做到养儿防老 但长大后看看身边的高学历的朋友和自己家才发现大力投资出来的精英们家庭条件都很好 家长根本不需要他们来养老 然而那些家庭条件不好想要用投资教育来养儿防老的家庭却发现孩子们大学毕业了挣的钱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根本没法给他们养老 所以现在我身边的朋友都是虽然还是很重视教育 但都是处于想要以后孩子能够过得更幸福或者实现阶级的跨越 真没几个人想着养儿防老了 本人在日本生活 也发现了日本大学很贵 教育很费钱 但家长也都是大力投资孩子的教育 但是孩子长大后往往又和父母没什么联系了 可能东方文化圈的父母真的是不功利 真的就是很有奉献精神吧
没接受过美国基础教育,只在UCLA读了研究生,身边很多外国学生还是很刻苦的,比我肯定刻苦,整天捧着书看,我几乎不看书,整天在混社会,写paper都是混社会实战经验感慨,成绩吊打欧美学生,我感觉学习这个东西和你在哪接受的教育无关,应试不应是也没有关系,学习的目的才是一个人是否能学好的关键,有些人一生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学这些学科,只是说学这个为了大学毕业,或者上个好学校出去能吹牛逼,又或者为了找工作。但其实学习的目的还是看你自己想要什么,很多名校尖子生不是为了上名校才学的,而是人家就喜欢他学的东西,所以名校想要他是必然结果,而不是需要特别去努力做的事情。当你比如特别喜欢做某件事,你的生活都是自然的围绕着做这件事,然后你自然做的好,也自然会有人脉名声,然后名校自然想要你。这些因果关系要搞清楚,如果是逼着自己孩子当学霸进名校,进去很难就不说了,进去以后还得垮。教育这个事还是在家庭,你是强迫孩子当学霸,还是培养孩子当学霸是不一样的,培养是一种家庭氛围,孩子的血液中流淌着对事物的好奇和吸收知识的渴望,强迫也是一种家庭环境,那你自己都对什么事情都兴趣不大,你强迫你娃去感兴趣可能吗? 所以教育起始于家庭氛围而不是学校,真学霸无论在什么体系下都是学霸,学渣可能强行逼迫的不太渣,但是也霸不起来
正所谓言传身教。
深有感触,在加拿大读高中考上的多伦多大学,高中觉得90分轻轻松松何必努力,进了大学以后被国内高考过的各种吊打,内卷到毕业都差点成问题。自身懒惰肯定有关系,但在大环境下这也是个普遍性现象
我也在美国上大学,接触了一些在美国上高中的孩子。没感觉他们在西方宽松政策下受教育的,就更有创造力....反而,在理工科上,他们笨得可以
@@walkmoon3479 真的聪明的白人还是很厉害的,然后假如本身父母资源不错的话最后的成就会高于同等水平的亚洲人,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chrisshen6999 是呀,但问题是我又不是藤校,接触不到那些精英阶层的孩子。
我跟你一个大学,哎太难受了。我也觉得国内经过高考的人比我厉害多了
@@_alexxon 哎 看到大学就难受 高中舍友3个985西工大 西交大 就我一个双非😩
最记得我们高中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只讲基础,真材实料都放在课后补习班,一个人租了一个大教室。每次考试连及格都及格不了。问同桌怎么学的,他说考题上周末潘老师在补习班都讲过例题。以后的孩子们自求多福吧。
你这老师如果还收费的话,那就是违法了
现在公立学校老师不允许在外补课的
一般学生成绩和老师职称有关系。你们学校可能没有这个制度
这样的在我十多年前读初中的时候就是违法的了,我们老师私下办课外班,都不是讲课本上的东西,都被抓了,唉……教的特别好的一个老师
@@sgk1573 大部分是要么因为收费贵,要么就是学生不想上然后举报的。其实补课还挺好的。外面都在卷,硬推着你往前走
有深度的课题探讨。谢谢视频主,给视频主一个赞。孩子小的时候我家有机会到北美定居, 当时我就在想, 未来究竟是孩子在那儿读书好,还是在新加坡读书比较好? 有幸在美国住了接近一年后,我最终选择了新加坡。 当时没有视频主这么深层的探讨,其中一个想法是我收入中等,若住在美国可能还得花大钱送孩子进私人学府。(别想进公立学校, 环境真的不够好。 只要稍微有能力的外来家庭都会把孩子送去私立。)所以没积极争取留在那儿。
听说新加坡孩子拼学习比国内还厉害,不知道孩子去新加坡能不能扛得住。
@@christinexu9335 以大城市学生竞争力而言, 中国厉害许多。 新加坡只有一个优势, 使用英文教学。但随着中国人越来越多使用英文, 这差距在极速缩小中。
@@kcchiew4247 你想当然了,新加坡学生队年年世界第一,全中国13亿人中选出的代表队除了一年,其它年年都屈居新加坡队,自己多去了解
這一點都沒有說錯!!
以台灣為例子:我的小孩2003出生,現在18歲,我的小孩參與考試,並沒考到好學校,而且,更可怕的是在教育體制跟社會差異下,真如影片主所說的一模一樣,而這樣的結果,發生在其他小孩身上,那就是一輩子的傷害。
大學視同人生學習線的最末端,除非有能力攀爬,不然台灣的大學已經是一個『基準點』低於這個學歷者,連翻身都沒機會。
適者生存,此為亙古不變之理。
@@jh9189 起碼以前有個政策我覺得還可以:『人在合適的位置,人在適當的教育下,發揮其才能』。
至少那些『白人』做不到這一點,純粹達爾文的生物競爭原則,卻忘記了『人類』的進化基石在哪裡,這樣的理論難怪戰爭停不下來,還外帶毀壞文明。
國中時 我看到很多同學 其實他們也很努力(如果整天在玩考這樣那還算了 )
但就是考不上所謂的名校 甚至連高雄前五的學校都擠不進去
相信我 他們真的盡力了 可以算整天都在讀書很少再玩的 但結果還是如此
中国的教育虽然看上去公平许多,大家都是凭分数见高下。但是如果从一线城市走出来,就会发现,三四线城市的人想靠高考改变命运还是太难了。而中国的户口制度又把他们挡在了一线城市之外。现在西方教育被诟病的问题可能不是教育制度本身出了问题,而最后还是经济问题。在过去经济正循环时,一个高中毕业的人去端盘子,开卡车,或上流水线就能养活一家人的时候,基础教育足矣,毕竟相当科学家的人只占少数。但是当经济空心化的时候应试教育就能更好的解决公平性问题吗?我觉得也未必。只能说加剧的竞争压力让大家更多把矛盾的焦点放在了彼此身上。
三四线有几亿人 都往一线城市跑 不要命了
你说北京上海就好,广深高考一样难上好大学
我觉得这位的每一个视频很委婉的在指出我们的问题,因为直接指出就会招来反感,感觉比起别有用心更是用心良苦。
应试和精英教育都需刻苦,是两种不同的刻苦。一个是被动接受的,另一个则是自主的,有选择空间的。一个离开了老师搀扶则难以进行,另者则以老师为辅。
非常赞同,后者还需要极强的学习热情与自律
应试教育要改革应该放到大学。在大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找到人生方向
对,第二种是 主动选择 刻苦 自律的。😊
确实,我高中来自国内某经济不错的高考大省,虽然我自己也是相当努力,但教育水平、家庭都给了我很多助推力,而到大学对比几个来自经济一般、人少的省份考来的学生,我之前认为是他们比我“更有后劲”,高考我退了一层皮后疲惫了,看了小岛这个视频我意识到这只是一方面,还有很大一方面是他们有些(来自农村的)是在没有家庭助推、没有学校逼迫的同时还和我考到了同样比例水平是有一定自我约束能力的和个人能力水平的
还有就是穷苦地区的大学生,其实自尊心也比你强的多。因为很多都是初中刷上来的,都是乡镇的前几名,由于资源不够,考不上好大学,然而到了大学继续努力,自然会比较厉害。高自尊+肯吃苦+差不多的资源=无敌!
中国大城市公立学校的老师都是1%的名校本硕博,或者是小城市挖来的教育专家。就连农村的小学老师也是大学毕业。这种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才是公立教育的核心。如果教育者本人不是优秀的人才,那什么教育体系都没用。
要是发在国内 一群师范专业一本到三本的追着骂你
看了好多评论,感觉还是个人的选择和社会的上升空间问题。个人方面 孩子如果就想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欧美人可能会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哪怕送一辈子外卖或者领取救济金活着,在国内可能这种情况就不被家长和学校能接受的了,前提是社会有各种福利。上升空间问题 ,努力可能会过的好,另一种是努力了也一样,国外的上升空间比国内还是要大很多的,具体就不多说了,同样是月薪3000,国内外的生活质量和品质绝对是不一样的,别抬杠说汇率的问题。
好吃懒做能有什么好成绩。孩子,学生,工作者,家长,是个人都要努力奋斗才有希望。不管什么教育都要懂得努力奋斗才有希望。
当学渣走的弯路太多了,最起码混社会后好多东西就琢磨半天才能理清头绪。
说 空话 谁都会
教育有两重属性。第一是自然属性,就是传递知识、技能,增加生产力,类似于母狮子教小狮子捕猎;第二是社会属性,就是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以此作为分配社会资源的依据,同时让大家在反复的筛选中相信这一分配的过程是大致公平的,至于学的东西则不一定有用,也不需要有用,可以是子曰诗云,也可以是生化环材,也就是是经济学中所谓的“信号传递”(signaling), 类似于孔雀开屏。问题是两者经常相互抵触。最差的情况是,因为分配过于不公,导致社会对教育考核的公平性极度敏感,以至于教育的任何灵活或改革都不可能,彻底丧失了提高生产力的作用。
基本上,傳統東方的高壓式教育本身就是個錯誤。這個世界上,不是人人都愛念書,更不是人人都會念書。上天造人本來就很不公平,天資每個人都不平等。對教育制度而言,「因材施教」才是最高指導原則。
天生就不愛念書的人,就不該強迫他念書,更不應該為念書犧牲一切。說到底,能在念書這條路上出頭的人,還是那些有天份又天生愛念書的人。為了培養這些精英,卻要拉上其他的普通人一起賠葬。
教育的初衷,應該是引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要學生對所有學科都感興趣是不切實際的,強要學生把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地理、歷史、生物……所有學科都學好,更是浪費學生的人生。基本上,與其強調學會哪些東西,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讀書方法」,我一直到離開學校之後,才領悟到以前受到十幾年教育,大部份都在浪費時間。因為在學生時期的我,根本對各學科無法產生興趣,不知道學了要幹什麼,更只會背書,不會讀書。
在學校學的是電子工程,但出社會後一開始卻是靠日文吃飯的。我沒有在學校上過任何日文課,也沒上過日文補習班,完全靠自學三年就考上日文一級。許多日文系的學生,往往念了四年日文也只能考到二級。後來想要去遊戲公司,也是靠去補習班自學程式並拿到證照,以二專且不相關的學歷,打敗很多大學資訊、資管系的大學生進了遊戲公司。就像我當年在國中時期,非常痛恨英文,覺得背這些洋人的東西幹什麼?在聯考時,英文也是我最弱的學科。但後來在高職時接觸了英文的RPG遊戲,像創世紀、魔法門系列,為了玩這些遊戲,我開始猛K英文,不到一年就突飛猛進,此後的英文相關考試,不論是學校的段考、升學考試,乃至於前幾年考公務員(海關英文),分數就沒有低於90的。後來也靠著學英文的經驗去學日文,也順利拿到日文一級。
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比起你硬塞那些大部份都無用的知識,不如去引發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教會一個學生怎麼讀書最有效率,比硬塞那些知識更有用。一個人對某個學科開始有興趣的話,不用老師逼就會自己去鑽研。沒興趣的學科,就算再怎麼會考試,往往考完試就忘了。台灣有個補習班的英文名師就說:台灣人英文程度最好的一天,就是大學入學考試的前一天,大部份的人考完沒幾年就幾乎把當年讀的東西全部還給學校。真正會跟著自己一輩子的,永遠是那些自己感興趣,或是工作會用到的知識。像歐美很多科學家,他們的本科根本和程式語言完全不相關,但往往因為工作需要,就有本事靠自學成為程式專家,不是因為他很天才,而是八人家掌握了讀書的方法。以前在NGC就有個環境工程的博士,他開發的深海潛艇,其電腦的作業系統就是他自己開發的。環境工程可能會教一些電腦工具,但絕對不會教你開發一套作業系統,連一般資訊科系出身的也不一定有能力搞出一整套工具機作業系統。
大哥,基本上百分之90%以上的孩子都不喜欢上学。难道大家都培养兴趣?????更何况很多兴趣虽好,但是现实是根本找不到工作。。。艺术系的据说百分之90以上的淘汰率,你怎么办?
而且东亚人口多资源少,总要有个相对公平的资源分配制度。。。。请问你怎么破?
@@Liang42087 在這個社會上,如果你仔細觀察,許多賺大錢的人都沒有高學歷,甚至根本沒學歷。請問大陸那些頂尖圍棋高手,有幾個能念完小學的?我在軍中服務的時候,有個伙房兵,18歲就已經是大飯店級的廚師,1990年代就已經是月入十五萬台幣以上的大廚。我舅舅的小學同學,只念完小學就沒再上學,但他靠著賣衣服也能賣到買了五棟樓房。在市井做生意的人,有幾個有高學歷?
比起學歷,一個人做事有沒有幹勁更重要得多。一個小孩如果在該玩耍的童年就被逼得對人生無望,就有很大的可能做什麼都不來勁,不知道自己讀書為的是什麼。我自己在學校念的是電子工程,但我這輩子做過的職業卻有十幾年是靠英、日文,而我在學校沒念過一天日文,也沒上過一天補習班。我舅舅是高職的電子工程科畢業,但在社會上工作幾年之後,才發現自己痛恨當技術員的日子,然後動念去學自學中醫,也考上了中醫執照執業至今。
其實去學校真正的收獲,並不是學會了多少東西。在這種填鴨式的教育環境,學生大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去硬塞那些東西。等到你畢業了,那些硬塞進去的知識,十之八九都會還給學校,然後你一輩子再也用不上,這根本就是浪費時間和資源。
學校最應該教給學生的不是知識,需要知識學生自己去學就行了。比起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學習方法。我一直到高中才領悟這個道理,覺得以前在學校的日子根本是浪費時間和青春。出了社會後,你在學校學的東西永遠不夠用,以前那些硬塞的知識,能真正派上用場的大概連1%都不到。你在社會上的競爭力,靠的是你自己學到的東西,而不是在學校學的。
也許大陸的社會結構是學歷至上,但至少在台灣並非如此。我只有二專學歷,也能打敗一堆大學生、碩博士被遊戲公司錄取。在這個時代,比起學歷,證照的公信力更強,更別提如果你的實務經驗夠的話。
你说这些东西地前提是你的智力和你的家庭都还算可以的。你不会懂大山里穷人的孩子靠死读书也能上清华的感觉。
@@kingmartin151窮人家的小孩靠死讀書上清華,那也要那個小孩他本身有那個動力去讀書。但前些根本不想讀書又沒天份的小孩,他們浪費在教育體系的時間又所為何來?更何況,隨著社會的逐漸發達,這種窮人家小孩上一流大學的例子只會越來越稀有。在資本主義逐漸發達的國家,沒有資源的話,一開始就是站在不同的起跑點上。在這種高壓教育的體制下,以後只會是窮人家小孩讀到發瘋也進不了一流大學的時代,因為你沒有錢去補習,永遠沒有人教你解題的技巧。
台灣在兩蔣時代也常有窮人家小孩考上一流大學的例子,三級貧戶陳水扁就是一個案例。但在這個時代,你沒有資源,上不起補習班,就不可能上名校,那個機率比中樂透還低。事實上,窮人家的小孩要出人頭地,認真去做好某件事,或是學會一門技術,出人頭地的機率遠比讀死書要高得多。更別提這個世界上不缺只會念書,其他什麼都不會的書呆子,一輩子只能當學生,基本的待人接物都不會。
@@brainwashkenny1 你有点过分相信幸存者偏差,你说打败大学生和硕士生,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人说他同时赢了象棋世界冠军和围棋世界冠军。你打败他们展示出了你的自信,同时也展示出了你的自卑,我相信有一天你站的更高时,你会去提升自己的学历,除非你停留在目前的小确幸。
创新的类型也是不同的 就学术上的创新来讲 足够的学术积累(包括基础教育和科研的经验)绝对是必要条件
做科研前几年 脑子里想法不多 做的时间长了以后点子好像越来越多了 和老板以及组里博后(各国人都有)聊天 感觉他们真的是点子不断
甚至有时候 点子都不定有行动力重要 想到一个点子能以做快时间做出来成果的人 才能成为学术牛人 同时这样的人也被称为“创新者”
爱因斯坦好像25岁搞出相对论,还有很多例子,很年轻就成就一生了。
@@杨洋-d3q 一来是时代问题 二十出头就做出杰出研究的人一般都是在二十世纪初以前 最近几十年非常稀少
二来是研究方向 比较理论 讲究推导的数学和物理更容易在比较年轻时成功 而现在大量的以实验或者计算为基础的研究 时间的积累比较重要
初中开始来美国读的一所k-12私立,每天五点半起床上早课,晚上放学了去折腾什么数学队机器人队篮球,放假了还要整乱七八糟的慈善活动。公立是轻松,但是记得当时学校里的人都不太爱搭理公立的孩子,就是单纯看不起不拼命的人而已。
k12好评
那说白了就是自视清高呗,那么多人也不是真看到受的教育有多好,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属于那种而已
看了几个你的视频 都非常棒!
阶级固话什么的一看就是东亚思维。 东亚人很喜欢把人分为三流九等,然后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个人的社会贡献和才能。
你如果去西方发达国家就会发现,学习好并不像东亚科举一样就带来阶级跃升。我在澳大利亚博士的朋友就没有他们那的木工收入高。同样英国和欧洲大陆会手艺的体力劳动者或者技术工人收入很可能接近甚至超越996做题家。在德国,一个物理学的博士也不会觉得一个资深技工就比他低一等,也不会觉得一个无业作家就白无一用,这点跟东亚社会完全不一样。
东亚社会每个人都在死亡竞赛,互相竞争,非要分出一个高下。我从小就各种名校,到了大学也是全国最知名的大学之一最热门专业。但我学得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只是因为东亚社会的社会阶层非常明显。如果我干自己想干的不会被周围的人100%认可。东亚的社会阶层和外界压力比西方大很多。 很多人活的非常累也不自由。好学生只能学最热门的学科,只能干别人认为体面的工作。别人的目光和期待就跟无形的网一样把你束缚住。很多东亚学生想要出国,说白了就是想要摆脱东亚这种变态的价值观和给人打分的尺子。
所以我只能放弃自己的爱好,等赚够钱移民。至少让子女不用在这种地狱模式下生活。
你应该现在就去国外享受天堂般的生活。
很有意思的视频!!
还有这类型的博主推荐吗,很需要
大陆有很多,可以去找找,还有更深度的是以公众号文章的形式推送,那些思想看了会让你俯视这个星球,外网很少见
和我看的並不同耶,例如我在台灣,理化的項目只象徵性的去過實驗室兩次在三年的國中裡,可是在美國實驗的次數卻遠比單純的講課多很多;還有數學部份,我們的方式(九九乘法)確實讓平均數學能力變好,但卻沒人會想去思考數學是怎麼來的,因為時間全分配給了各個科目,而美國的數學雖然較差但因為語言的關係已經先天不公平了(在這就不分析了),可是對於有數學興趣的人來說卻能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數學的問題,而非教學中直接被輸入,填鴨的教育在平均值上會來的較好,但高端的人中卻依然是從小花在某領域的美國人取得領先位置。一樣是某計算式的心算方式,在中國可能方法是直接由教師教導,但在美國,那些有心的學生中卻很大可能是來自於他們自行發現的。
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透過不斷的思考和犯錯中成長的,如果學習的過程中只有考試,只有單方面的輸入時,他們哪來的犯錯機會?學英文不知如何去使用,考了好的成績又如何?印度電影三個傻瓜看過嗎?大家都懂電,但會懂得應用嗎?一直考試不曾實做過的學生如何能懂呢?花了那麼多的時間考試競爭不如把時間集中在有興趣的項目上,對未來來的更有幫助。一個喜歡音樂的人可以學基礎數學,但為何要他們懂微積分的去考大學呢?花了那麼多時間在物理、化學、數學上,為何不讓該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在於精進音樂的世界裡?花的時間越多不是就產生了更多創造的可能性了嗎?
韓國的教育類似中國沒錯(沒研究過,但媒體是那樣說的,所以暫時同意),跳樓的也不少是對的,但日本並不相同,他們是多元學習的方式,技職人員一樣有相當好的出路和社會認同,和中國的並不同。也就是說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花在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
培养创造力是有钱人的权利,这个在哪里都一样,普通人想获得社会地位,在东方只能靠学基础科学变成专业人才,在西方普通人就没上升机会了,有钱人就不一样了,有钱就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去学,这也是为啥中国有钱人都爱把孩子往美国送
那是你念書不會思考,只會背公式,套定理,念數理化,本來就是學推導公式,證明定理,笨蛋才背書
其實我覺得學習一定是辛苦的,但學習應該要學在正確的地方,並且要學以致用,東方教育的問題我覺得是有很多父母以為考試成績是一切,指導小孩學習是為了成績,而不是學習是為了替自己的未來職業作鋪墊
这个问题很大
应试教育最大问题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诞生的环境,正如一举例就是将精英和端盘子的人对比,这种不好好学习就要去捡垃圾,好好学习就能清华北大人生赢家,充斥这种思维方式的环境才是最可怕的,但其实只要愿意多关心周围,大部分人并不是好到就此成为精英,也没有坏到去艰难谋生,都不过是在过日子。应试环境里的人永远都在被迫接受成王败寇这一言论,而把这句话当真的人会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才是真正的危害,好在大部分人其实没真的就拼命学习,最终都把成王败寇抛之脑后,慢慢活出了自己。至于那种素质教育,自己没接触过,只能用比较相似的大学教育来尝试理解。就自己大学的感触而言,这种宽松的教育会让不自律也没目标的人混了四年白白浪费时间,但对于有目标又自律的人就是如鱼得水,当然大部分也都是得过且过,多多少少有学到什么。单纯从教育的视角来看两种教育方式目的也都达到了,差别是两种教育的失败者会有何种结局,素质教育的失败者靠着低收入工作生活,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心理出现严重问题以至于无法生活。
其實用一個物理上的原則就可以解釋,"省力不省功,省功不省力",知識和經驗(能量)無法透過省力和偷工減料憑空生成
天才例外。但天才比一般人更努力。
其实如果中国人的生活条件好了,即使是社会底层也生活得很不错的话,那也就不用太过于热衷靠教育改变社会地位。抬轿的总是不满于坐轿的,这种现象不仅出于社会关系的不平等,还因为社会生产水平低下。如果对穷人有保障对富人有约束,富人尽管还是富人,但是穷人已经不算穷了,即再穷都开上轿车了(只是对比“抬轿”打个了比方,不是说开上车就满足了),对自己的处境相对满意,也就不会给自己过多压力。
至于创新,我始终觉得公共教育是不能培养孩子创造力的,这点还是要靠每个家庭的各自的独特性。如果大部分家庭都很穷&父母素质水平低是不能支撑起对孩子的课外培养的,如果公共教育压力太大则会挤占家庭培养的时间和机会,如果职业种类和社会分工不丰富则会使得大量家庭都把孩子们往少数的几条路上赶,结果培养的都是一模一样、相似的“产品”。没有多样性,哪来的创新性呢?
以前台灣的聯考是在衆多可打破階級藩籬的管道中最公平的一種 提供很多沒有富爸爸的小孩翻轉階級的機會 但缺點就是從小就必須不斷地考試競爭 所以課業壓力很重(笑話 要能翻轉階級 壓力哪有不重的) 結果一連串為了減輕課業壓力的而向西方取經的教育改革開始出台 結果可想而知 導致現在台灣教育環境讓有資源的小孩更有優勢 沒有資源的小孩更難敲動階級藩籬了
台湾白左思维盛行,恰恰害了台湾
現在已經死了啊! 你家有多少房產你就算不讀書,也沒差了。 階級制度正在慢慢變成一攤死水了
可悲又可怜,那样的话穷人家的孩子真的是一辈子都看不到未来的道路了
@@番茄爆炒西红柿酱 別想不開,窮人還是有運氣變成有錢人。 階級都是靠運氣流動的
@@iwantreasonabletraffic.7722 你在说你妈呢?我tm在说台湾,傻逼
我就在日本,我觉得日本的教育的好处是因为,孩子越小学的东西也越少,放学也早,小学的话中午就放学了,然后下午是孩子们自己和朋友们出去玩的时间,初中也是3点多放学,然后有各自的兴趣爱好,而重点是高中,高中开始就有各种高中供你选择,私立也好公立也罢,会按照每个人的需求选择,国内的教学的话从小就是学习,而日本更偏向于从小学是学但是学的东西不难,从高中开始,才有了分化
如果我是富人,我会觉得西方教育非常好。我的孩子起步就超过90%的孩子。如果我是普通人,我会觉得儒家文化圈的教育非常好,我的孩子还有机会。前提是,我现在不用读书了。如果我还在读书,我还是喜欢西方教育。读书的记忆,想想都脑阔疼啊!
要我是既得利益者我也吹西方教育模式。
孩子再不爭氣也有90%韭菜隨便嘠。中國傳統應試教育還得額外投入精力和資源才能領先,孩子還不能太拉胯,不然分分鐘被底層往上爬的孩子擠下來。
中國階級固化加劇和“寒門難出貴子”現象就特麼是搞那狗屁的“素質教育”“減負”以後。
窮人拿命多拼下幾萬人有錢人搞一個甚麼“航模”“奧數”之類亂七八糟的玩意“加分”直接白給。
@@劉子龍-w7w 航模,奥数,各种比赛都已经不加分了。只有国家级比赛才有加分,但也砍半了。补习班的泛滥也是没办法的,有需求就有市场。虽然加剧了竞争,穷孩子竞争力只能靠自己自觉了。但总的来说是良性的。好歹学校学到的东西加上自己的努力足够和富人孩子拼一把。中国的减负只是一句口号,毕竟老师评职称,发工资都和学生成绩挂钩的。
千万不能学西方的素质教育,学习就是知识的训练,和练体操,练舞蹈没啥区别。虽然天赋有区别,但辛苦不会白费。
@@劉子龍-w7w 我们在意大利定居,劳工移民出来的穷人,我们的孩子就在这里公立学校接受“快乐教育”。呵呵,如果说阶级固化中国是正在固化的话,意大利的阶级固化已经比较稳定,先于中国了。公立学习基本上已经没有意大利人,我大儿子四年级两个班只有三个意大利人,老二幼儿园整个幼儿园没有一个意大利人,都是和我们一样没有什么经济基础的外国人。孩子们真的很快乐啊,朋友孩子读私立教会学校的,每天都有作业,每个学期都有正式考试,更有钱的送更好的私立,基本上和国内强度差不多,考试听写经常有,作业更多。我老大读了四年小学了,一次正式的考试都没有考过,每周五才有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的作业,为啥啊?因为你们不需要这么努力啊,你们就以后读高职,学个技术就可以了,精英自然有人去当。ps:意大利高中已经分流,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
@@劉子龍-w7w 中国还有有 寒门难出贵子,虽然难,但是还是有机会。那西方是国家 有意思的堵住了这条路,他们都没有感叹有什么不公,是不是更恐怖?
分析的很好 大家上学努力都是为了养家糊口 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 如果72行里行行状元 以及高层都能达到相类似的经济水平 社会地位水平 那这些有能力创造力的人肯定都更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这些行业里获得成功也会变得更加如鱼得水 其实中国最有能力创造力的人早年都经商从政了 因为早年的中国在科技教育研究发展上的公共资金投入太少太少 越是有能力创造力的人 越是看得清什么行业才能在社会上混的如鱼得水 即使代价是背弃他们所喜爱擅长的行业
我从小就觉得补课就是作弊。就因为人家花钱补课了,逼得你也不得补课。直到去了西方念书后才知道,虽然不用补课,但是大多时间都在图书馆看书。
@Dane 那是毕业以后的事情了。
笑死我了,谁说西方不能补课。
@@seriesblack9450 不用补课和不能补课的区别明白吗?
关键是西方教育不用死记硬背很多无用的东西,不仅仅是读书好,其他方面也得好,其实更费脑力,不容易的
希望向各位请教,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深度,以及如何提高高效搜索/整合/再分配信息的能力,博主分析问题的思维真的顶🆙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商人会把赚钱的方法教给你? "
北美顶级公立学校有对全市招生的,分数高面试表现好才能进,公立学校得看社区,好学区不比顶尖私立差
我记得一些顶级公立高中可以不看社区。
@@yiqin2423 是的,可以全市招生,筛选条件高,大家一起竞争
好学区的房价和房产税也不比私校学费便宜
很有料
台灣教改後,也變成不是靠應試就能階級流動的社會,要花錢在課外學習不同的才藝才比較容易上好的大學。
额外花大笔钱,还是要不是穷人才能这么搞
那你们那穷人咋整?
在澳洲读得初高中,感觉考上澳洲名牌真的有手就行。完全不需要课外补习或者上私立,只要愿意学,大学真的随便上。区别最大的地方个人感觉在于国内大部分人都还是奔着大学去的,但是在澳洲(至少在我这个全州前二的公里学校)大概四分之三的人是会选择不上大学的,至少不是高中之后立刻就上。另外一点就是:成绩好就能出人头地在国内对不对我不知道,在澳洲至少是很明显的。
可能你的高中是全州前二水平,虽然不知是哪一个州。澳洲名牌如果指八大的话,在NSW平均一些的高中,也有很多学生的ATAR达不到获得USYD和UNSW 的offer,所以我不赞同澳洲名牌右手就行这句,还是要努力下的。但如果要和国内教育相比,的确是要轻松太多。
这个我的的确确同意,西方用教育分层,好的特好,坏的扔掉,而东方就是人人必须上,因为这是一个难得的阶层上升的空间,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人的阶层性上升的可能性
小岛老师我在油管上最欣赏的人,没有之一,。
最好的策略就是说西方公共教育好 让别人去玩 自己拼命学习, 说东方好等于给自己增加对手
应试教育用简单但是又不完全正确的话来说,大家都是一个标准,不考虑其他因素,纯粹看你的努力以及智力,穷人家的孩子可以和富人家的孩子一起上一样的学校,在同等条件下,去竞争。而素质教育,则不是把人放在同一位置,而是已经形成“等级与阶层”,有钱的享受最好的教育,没钱的就只能在低素质教育环境下学习,想要用教育改变自己一生,对于一般人来说困难程度更加大。总之,最朴素理解,应试教育把人都按照统一标准去教育;素质教育,依靠各种条件与标准,以此决定其所享受的教育。
人和人天生也有差別,很多人天生不太適合讀書,在國家層面強迫他們辛苦讀書至高中沒有好處,當然在父母層面誰也不承認自家孩子不如他人... 這又回到文化上的差別
工作也是一样,你不喜欢这个工作,你就可以不干呗。🌝🌝
不是天生,是業障重,福報差,惟1改善法,就是食素,不食5葷.肉.蛋.守5戒,拜佛,懺悔,消罪業
做事需要目的,教育就是稳定现有的状态。人还是哪些个人,优秀的人在两种制度下都能出头,没用的人还是没用。但教育大大的稳定了现有的状态。优秀的人想提升自己的阶级,总归会用尽各种方法来实现,所以政府希望以教育这种和谐的方式来对这种运动进行调控。这个系统是为稳定服务的。
我中學畢業 就直接上專科學校 在台灣 專科學校與大學一樣 都是你愛讀不讀 所以 自律是很重要的 而我也同意 如果不去補習 基礎不夠穩固 上了專科後 許多的專業項目就很難懂 如電路學 這些需要基本能力的專業項目
现在中国在打压资本教育的力量 现在公立教育质量下降了 资本搞的补习班把很多老师挖走 没有什么质量高的老师愿意去学校 中高产可以随意给孩子↑补习班一个小时100-200块钱 各种类型的补习班 北京2所大学的小产家庭学生占比越来越小 能上名校的学生基本都是中高产家庭
现在要把补习班时间划到学校里面进去 只剩下家教的路子可以走 如果能加强学校老师的待遇和当地政府投入公立学校资源改革教育部门情况才能有好转
私认为现在东西方教育最大的差别在于:选择的权利!
具体可见我国的应届生制度,你要是在校招时没有找到一个好工作,随着年龄增大,之后的人生会坎坷得多,因为同等能力的人太多了,招聘肯定是选更年轻的;
而在西方,年龄上的歧视要小得多,你任何时候都可以选择再去上个本科,出来后也是论能力录取,即使你能力不出众,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也远比我们好得多;
说到底,现今教育的差异,并不是教育的差异,而是东方为17-20世纪落后西方的那几百年在还债,用年轻人的选择权还债,以求以牺牲人的脑力/体力为代价快速拉近科技上的差距。
如果真的要比较教育上的区别,那么选择17-19世纪东西方的教育模式进行对比,可能更有意义,因为那也许能让我们窥见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近代科学等等都起源于那个时候的西欧。
那时候的教育……底层人连教育都没有呢。最早搞义务教育的是普鲁士,19世纪中叶开始。那时候,进工厂拧螺丝要教育干嘛
不管在世界的哪个国家,都可以轻松读书求知识,只要不和同龄人竞争,做什么都是轻松自在。
祝最后梦想成真!由教育想到崇拜 是资本的积累还是就仅仅科技飞升
這個話題起碼要分三期說,期待
创造力的产生有几个层面,一是能够有发散性思维,而是在能够有发散性思维不被束缚的情况下经历碰壁或者说束缚,因为没有束缚就不能跳出框框来想事。所以过度的束缚会压制发散性思维,但过度的没有束缚也会导致发散性思维根本不会产生。中国国内很多人爱钻空子就是因为太多束缚,但是过多的束缚也会导致很多空子都钻不出来。
最后一段堪称预言家啊!公立学院减负导致家长内卷,反而成了一大笔畸形开支,形成一个特殊产业。政府直接出手打击教培行业,公立学校重新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