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事 - 410 旋风桑塔纳(上)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8 окт 2019
  • 上海故事(410):旋风桑塔纳(上)
    曾经纵横中国车坛的“桑塔纳”
    竟然是来源于一种旋风的名字
    七个工人师傅
    在没有自动化生产线的车间
    用手工装配的方式
    开启了“桑塔纳”的经典传奇
    1981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研发出一种新型轿车,当这款轿车进入中国市场时,他们选择以美国加州山谷的一种旋风来命名,同时赋予它一个无比响亮的中文名字“桑塔纳”。
    这股由“桑塔纳”刮起的旋风,在1983年正式登陆中国上海。这一年四月,“桑塔纳”的整车零部件从德国运抵上海,原来生产“上海牌”轿车的老师傅被抽调过来,承担起100辆桑塔纳轿车的试生产任务。
    桑塔纳轿车组装车间
    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在7位工人师傅的手工装配下,成功组装下线。
    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桑塔纳轿车成功组装下线
    1985年3月21日,中国当时最早的轿车合资企业之一--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84年10月10日中德双方签署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协议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奠基仪式
    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进入快车道,“桑塔纳”作为一款经典“神车”,从此纵横大江南北,创造出无数个中国车坛的神话。
    桑塔纳轿车在中国的第一个电视广告
    编导札记│不惑之年话“老桑”
    本期编导:曾凡荣
    按照中国“虚岁”的传统,与“桑塔纳”同龄的我,即将步入不惑之年。《论语•为政》中,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是孔子对自己在四十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而对于老版桑塔纳轿车,仿佛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侠客,早在2012年就宝剑收鞘、归隐山林,留下辉煌的成就,任后人评说。新桑塔纳轿车的发布虽是此品牌的延续,却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若从双方首次接触算起,德国大众与中国的缘起时间恰好在改革开放元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而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同意在上海试点合资轿车”的批示,却是一个月以前的事情。
    当年年底,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到德国考察之时,无意中发现德国街头行驶的汽车大多是大众公司生产的,这才有了与德国大众第一次不在考察计划之内的接触。
    值得庆幸的是,中德双方之后展开了长达6年之久的谈判,如果不是这场“马拉松式”的谈判,“桑塔纳”很可能会与中国失之交臂,因为直到1981年,“桑塔纳”才在德国大众研制成功,并在美国加州的工厂开始生产。所以,我们日后耳熟能详的“桑塔纳”,其实是来源于加州一种名为“SANTANA”的旋风。而在登陆中国市场的时候,我们又赋予了它一个无比响亮的中文名字--“桑塔纳”。
    为了引进“桑塔纳”中德双方展开了持续六年的谈判
    虽然与桑塔纳轿车同龄,但我却遗憾地错过了“老桑”的黄金年代。在我的印象中,也是只闻其名、难得拥有,只是在考驾照的时候,接触过“普桑”的教练车。及至2012年自己买车,旧款“桑塔纳”刚好停产,当时新“桑塔纳”已经发布。唯一一次深刻的印象,就是自己开车追尾了一辆“普桑”,“普桑”的保险杠只是轻微的变形,我的车头却一塌糊涂。“普桑”的车主倒也大气,没有报案,索赔50块钱了事。“桑塔纳”的皮实、耐撞,至此我才真正领略到,而今想来,这也是旧版“桑塔纳”停产两年后的事情了。
    对于在中国车坛纵横30多年,销售近600万辆,如今仍在生产的“桑塔纳”来说,能与之媲美的只有美国福特的T型车和德国大众的甲壳虫。同样是三款“神车”,所不同的是,T型车卖遍美洲大陆,甲壳虫爬遍欧洲,而“桑塔纳”刮起的旋风却席卷了整个中国。
    上海汽车博物馆收藏的仅存的第一批下线的桑塔纳轿车
    更为巧合的是,我去上海汽车博物馆拍摄第一批“普桑”展览车的当天,也是栏目采访车工作的最后一天。采访结束后,它把我们送回台,第二天还要再被开回安亭报废。离开的时候,我们在博物馆门前拍了一张合影,与这位朝夕相伴的老朋友做最后的道别。
    离别总是悲伤的,人如此,车亦如此。
  • ВидеоклипыВидеоклипы

Комментари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