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祝大陆、台湾和海外的华人华侨们中秋快乐🎑
也祝福你
中秋快樂
同乐!
祝你中秋快樂
中秋節快樂~(沒人陪我烤肉😭
爸爸常說,他還小的時候時常看到爺爺在半夜,一個人坐在院子裏的藤椅上看著遠方,好久好久沒回過神,眼裡落滿孩子讀不來的哀愁。那時他就知道了,雖然爺爺不曾說出來,但爺爺他想家,但爺爺還等不到回家他就先走了。說到這裡爸爸哭了,我也跟著哭了。
Kate Zhang 小時候的記憶,爺爺也是會在接近半夜的時候,坐在院子裡看著月亮。回過頭來我已成年,爺爺也不在了,沒機會問下那種的心境要如何面對!這個機會被一個酒駕的王八給毀了。
Kate Zhang 回来吧,那边并不那么遥远。
@@H.W.L 我也沒有機會問他,爺爺在我爸爸考高中那年因為糖尿病走了。而住台中的奶奶在我國小的時候因為中風病倒在床十幾年,直到她離世。所以我對爸爸他們家長輩的記憶都是從爸爸口中得知的,連奶奶擅長的菜都是爸爸做給我們吃。
@@JenniferZhou-do7zp 回去過囉!不只一次,也跟媽媽那邊的親戚吃過飯了!爸爸那邊則是去看過宅子的舊址,現在改成戲院了。
@@H.W.L 酒駕害慘人....
這部片子我看了許多遍,從K猫的講述,我流淚了。時代的悲劇,時代的遺憾,濃的化不開的鄉愁。
那是個苦悶、蒼白的年代啊..........
很喜歡K貓述說這些描述人情的台灣老電影,描述的音調很舒服,跳脫了政治還有彼此的族群紛擾,只有淡淡的溫柔、理解、關懷
也许只有K星才是华人的一片净土了吧,看到评论区世界各地华人互相祝福中秋节快乐真的很有感触,现在已经少有无政治的评论区了……想家,泪目。
政治是其次的
是的 很多评论区底下总是吵来吵去 只想安心看个节目而已
還好後來兩岸關係和緩開放探親 我父親說爺爺回鄉在父母墳前磕頭大哭 回台後可能了心願就去世了 我們這一代人可能不懂那種鄉愁 但漸漸也會該學會理解
sid cheng 如果代入到自己身上,如果现在因为某些原因要让自己离开父母亲人去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本来以为是去个一年半载就回来,结果一去不复返。此生不能再见,甚至写信打电话都不行,音信全无,生死不知……想想就觉得会疯
我之前也和一个台湾阿姨聊起眷村的故事,她说她也是值得他父亲在弥留之际用河南方言喊着娘,娘,也许第一次透彻得了解到父辈对于家乡,故土的情怀。很令人动容。
我外公也是上校軍醫跟蔣中正來台,過了半輩子眷村生活終於能回祁縣祭祖見老鄉,回台不到幾年器官逐漸退化就走了但他返鄉那個開心跟懷念的神情,我至今也是忘不了
@@斑鳩-d4m 唉,可憐
@@斑鳩-d4m 你這種垃圾不刷存在感會死是不是
那個時代有帶家庭出來還是幸運的,很多人當時都是經過九死一生的危險單獨渡台,甚至在台灣獨自離世,沒有留下家人,完全被時代遺忘了
我爷爷的哥哥就是一个人从舟山去了台湾,留下妻子和三个孩子,原来以为很快会回家,结果他一辈子没有回来死在了台湾,死后三四年他在台湾生的女儿才联系上大陆的亲人
这背后多少心酸和心碎
時代的悲歌
確實!
外公到死之前都沒有辦法回去,我永遠都忘不了收到第一封從大陸寄來的家書,外公哭得像孩子一樣,然而終究無法回去在父母墳前點上一束馨香,那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是我外公一輩子的痛
我太公也是48年和老蒋去的台湾,我是福建人,那时候我太公留下我太奶奶和3个儿子 不知道他有没有在台湾从新娶妻生子90年初期的时候我太公回来大陆一次,那也是我唯一一次对他的映象,他回来的时候我太奶奶已经走了
看這個好有感觸,我自己是外省第三代,爺爺就是氣喘走的,他老人家也是想著在台灣待不了幾年,走的時候十七歲,直到九十幾歲好不容易才和老家聯絡上,還來不及回去就去世了,我後來拜訪那邊的親戚時,爺爺的妹妹,我的姑姥姥看到我都直掉眼淚。我家在高雄,因為唸書常常經過鳳山,我媽說以前鳳山和高雄市是分開的,現在合併了,我外公以前在高雄買了間日本人留下的房子,也在地下室裡發現過武士刀,大家都覺得邪門,但我外公愛收藏東西便沒將他丟掉,後來搬家輾轉那把刀也不知去哪了
R G 老一輩人經歷的動蕩和離別真的令人心酸,不過還好你替爺爺回了一趟老家,他也會欣慰的吧。
外省第三代+1。家裡祖父已經九十幾歲,說話不利索,記性也差了,但一提到老家跟過往的歲月卻總還能滔滔不絕
我也是外省第三代,前陣子那邊的親戚來拜訪,走的時候爺爺抱著他泣不成聲。十六歲離開的家,沒想到卻離開那麼久,我在一旁看的好難過。
@@arisaemah642 是啊,不然聽說我爺爺還在老家那時,祖上一脈下來男丁三代單傳,就算加上姑姥姥是女孩人也不多,所以老家那裡就算我是長孫女也很重視,但可能台灣就是寶島吧,反而爺爺來了台灣後代子孫滿堂,也打破三代單傳的定律,他們聽了還是很開心的
外省第三代?看到这个称呼我个人觉得不太舒服,中国文化从来不看重你是哪里来的,犹太人来到中国过十几年都叫中国人或者就叫做自己人,因为你是我的同事,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是同学,我们是邻居!这就够了!十几年相处大家互相了解,你那里来的根本不重要。只有人故意去区分才会人为划分出来一个人群,外省人?本省人?大家不都是同事邻居朋友吗?!
祝全世界的華人中秋假期快樂,不同的土地,同一片月光。
這部是我童年看過後,一直令我心中非常難受的影片。⋯⋯有些表現真的太過寫實。尤其看到後段祖母過世無人搭理,和主角的回憶,心裡莫名梗得難受。謝謝K貓又讓我重溫了這部影片。侯導的片,部部都是經典。
是真的, 祖輩都以爲亂亂就能回去了, 誰知一走即永年...
動盪年代 聚散無常 瞬間的離別 成為跨越半世紀的等待與思念甚至 .... 無法再相見
这是真的, 当年我的曾祖父在战乱时逃到了南洋, 本以为只是来几年然后就回去了, 没想过那一逃就永远再也无法回去了
@@oungnickson1253 思鄉之情 只在夢迴
真的,有次我做夢感覺太平洋不存在,只要開車,過幾個鐘頭就能回家了!夢醒后,淚流滿面。
@Kan seymour 講話有必要揶揄別人的國家嘛?沒品
聽到阿嬤用客家講那句帶你回祠堂拜祖先時,鼻子一下就酸了 💔 祖籍廣東惠州
老人家都說:禾堂(晒穀)拜阿公婆,因為那是歸宿,實際走進去,發現那是家族。年輕人感情不像老一輩連結深,見了面也不太清楚輩份,鄉愁存在於遊子的心中。
漢人家族通常有字輩,到我這一輩都還有,但好像很多人都不照字輩取名了。
@@evanliao8999 我家也是有字輩。我那一輩是國字輩。
Evan Liao 我是继字辈,但是实际上我名字里没有用这个字了。
wfire1412 C 字輩都是一篇文章逐字取名,能翻到族譜,就能繼續照這個順序去取名,男女字輩不同,別取錯了哈哈哈
小時候在爸爸身邊聽他說著大陸家鄉的事,不懂那是他唯一能稍解鄉愁的方式,好不容易盼到開放探親,爸爸為了養我們三兄弟,家裡沒有太多的積蓄,爸爸始終不敢回去看看大伯與三叔,直到他走了,對我來說,這是我心中最大的遺憾
心酸
结尾听到蔡琴的歌声,眼角就湿了。以前常听长辈说要回唐山,年少总是感到不解,但想必就是念一份回家的情结吧。无关政治与富贫,人总是心心念念着家;兴许上一代朝思暮想出生的故土,我脚下的土地却早已是我要捍卫的家。
泪目,客家口音听着好亲切,梅州好多客家人去了台湾都回不来了
還好~現在有小三通隨時可以返鄉探望啦~
我爸也是,13.4歲就和朋友從軍來台
@@suying7034 有空迴鄉拜拜祖先
@@歐陽順順可惜現在方便了,但都去世了
問題是當時回去的話才真的完蛋
我父親是老芋仔,去年以97歳高齡往生,一直念著想回湖南老家。只是近親都過世了,健康也不允許長途旅行,跟劇中人一樣在台灣灣走完一生。
And surely his old home and even family's tombs all destroyed by the local goverment
對逝去的父親多一點尊重,請不要用老芋仔這個詞彙。
爹親娘親哪有呆灣親,從小吃台灣奶水長大,叫老頭老芋仔剛好而已!
北風至 那你父親是老番薯嗎?
是啊!我也是二千萬粒的番薯子之一!
阿公也是廣東梅縣人,父母手足全部散在各地,在台灣建立自己的家庭,還住在鳳山隔壁的大樹,真是太巧了。阿公總是會寫信給我哥,講他的故鄉還有和家人曾經的時光,以為有朝一日可以和家人團聚,但近幾年阿公的父母兄弟也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離開了。小時候無法理解阿公的過去,是我家族裡唯一的外省人,台灣的族群間雖然有很多悲劇和仇恨,但時代下百姓都是最難的,電影能拍出不同的角色和角度真的很好。阿公今年也走了,相信阿公已經回家和親人相聚了。
85年当台湾经济起飞的时候有这么深刻的剧本和电影也真是厉害
這不只是電影。這些真真正正的發生過。我的童年記憶裡有著來自各種地方口音的叔叔伯伯阿姨包括我的父親。在那個時代對他們是很不公平的。如今也身在海外的我多多少少也體悟了他們的鄉愁。
我祖上也是梅县人,听到客家话感动都要哭了。
妳好同鄉,中秋佳節愉快
那妳可以搬來台灣的桃園了,全是客家人,到處客家話(老人家才講)。
馬ㄍㄟ東西ㄋㄡˋ
若可林 中秋快乐🥮
桃竹苗客家人很多,但是年輕人都不會講了
侯導的電影看的我好想哭啊,雖然我是内地人,但對台灣這段歷史很感興趣,雖然很久沒有看過侯導的電影了,但再看還是那種熟悉的感覺。
好喜歡K貓的聲音。看似簡單的娓娓訴說,卻能和各類電影blend well,把感性和理性用最佳的比例傳達出來
cin cin 她早期的录音比较造作。但现在的风格真是动人极了。小明的媳妇也不错,但不如k猫能拨动心弦的穿透性。
PeiSong Oh 真是精闢的分析
@@reapi_com 但K猫有些讲得过于哀愁,总是害我哭。
如今也沒人會去分外省本省,因為大家都一樣生在台灣,沒有區別了。
以前不會閩南語的都被認為是外省人,當時很多人吃過這個虧,什麼外號都往別人身上套,現在台灣選舉也時不時操弄省籍。
希望是真的。
@@leong7447 其實很少了啦~~ 至少在我20幾歲的同輩裡,本省外省完全沒有感覺。
@wei9475 毕竟中国人🙃
@@wfireC 真的阿 我自己就是原住民 阿但我覺得你愛台灣這塊土地最重要
讓我想起自己的爺爺奶奶在開放探親時他們有回去看看,不知道我爺爺那時有多心酸,還有奶奶淚流滿面跟我說被留在家鄉的女兒時的樣子。 一個時代的悲哀。
我媽當年逃難時不得已把女兒留在外國人的孤兒院前,後來想找她都沒辦法了。
每一家都有故事
那個動盪的歲月,每個人都有辛酸的故事.......
如果用心可以找,真的有可能找到
好真誠又純樸的故事,卻讓人感傷。尤其看到現在對立與仇恨的人們⋯
(導演 侯孝賢)裡面的阿孝就是侯孝賢(這部片就是侯孝賢的童年往事)
哇 原來
難怪是枝裕和受侯導影響那麼深,雖然風格不同,拍出來的卻最貼近現實,就好像生活在現實的每個人
難怪可以拍的這麼入戲
@@TheMtv45678910 +1
本來還在想阿孝到底當了大官了沒,謝謝解答
祖母的客家話 聽的很親切
這是我聽得懂的大陸客家話,台灣客家話完全聽不懂
PanPansy Poon 梅縣講的是四縣腔,這腔調通常在桃竹苗,其他還有海豐腔·饒平腔·紹安腔·大埔,所以你可能生活在其他腔調的聚落,才聽不懂。
我們家的是四縣腔,聽的懂,祖籍也是廣東梅縣
@@evanliao8999 我是廣東客家人,祖籍惠州,之前聽台灣youtuber分享客家話,一個字都聽不懂😅
PanPansy Poon 可能也是腔調不同~可能你聽到的是饒平腔或紹安,這兩個腔調我也聽不懂哈哈哈,陳小春也是廣東惠州,他講的客家話我聽的懂。
台灣版的城南舊事每次看到孩子的天真無邪就為他們感到惋惜這世界醜陋的大人,在將來又要灌輸他們什麼思想,讓他們互相仇恨殘殺。
從頭到尾都是狗民黨跟共慘黨在亂
還有韓國瑜貪心之亂,搞成目前局面。
張運泰 说的蔡大姐不是一样。
也只有你们对对岸仇视,很多人是友好的,只不过被伤心多了。谁也没有那么多心思去想别人
我是江西客家人,我们县城最早就是梅县过来的人,听着这个口音好亲切
這部是侯孝賢導演的類自傳故事,非常經典,深藏在電影中的情感餘韻悠長,是不管何時看都會被感動的傑作,也影響許多後輩導演。
每一次見到這種鄉愁情感影片 內心都無數的想法 每一次這類型影片都感動我的內心 這影片中的情景情況更是深刻 因為這種家庭在台灣實在太多了
K貓唸 "芭樂" 的口音,道地台味十足。讚啦 !!非母語者能說出非常接近的口音,是一種領悟特定文化背景的象徵。
k貓應該是臺灣人吧?
@@joshuapeng831 應該不是吧!? 反正肯定不是喵星人。
那是什么?水果?
@@邓波-n3h 番石榴
“芭乐”的口音可能是北平读书音。
父親生前得肺癆所以他盡量不靠進小孩或跟她們交談表現冷漠, 一家人為父親守夜時一旁友人在講貓跳屍體死人復活追人 大姊叫小弟去洗澡 小弟聽了會怕於是叫阿孝去洗 4:47 母親大叫一聲 此刻的阿孝表情驚恐以為是父親活過來... 不過最後母親辭世後整理遺物留封父親自傳寫到才知道的父親為了怕傳染才如此表現 侯導拍的童年往事算是他成長回億
我父親也是這樣的。父親年輕時因為自己得肺癆, 這輩子除了上班總是自己獨自坐在躺椅上, 不曾與我們接近。小時候不懂, 只覺得父親冷淡嚴厲。直到他過世時我才知道原來他是害怕傳染給我們。他就這樣孤單的遠離他的孩子們過了一生。 其實他是閉鎖性的, 家人當時也不知道其實閉鎖性的肺癆不會傳染。 每當想起這個, 就特別後悔沒跟爸爸多親近, 特別想念他老人家。
看到后面的时候我哭了,祖母是多想回家啊.......祖母玩着芭乐的画面在后面又一次剪进去的时候真的泪崩了。
我可以想像那種感覺........其實自己像是個遊魂似的,眼前的家不像自己的家,想找自己的家卻只能在夢中尋找......
回大陆看看吧,我们其实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赤武-r4n 我是說過去那個年代啦,不是現在。我去過蘇州,去了都不想回來了......
daniel hsu 怎麼不留下?如果不愛這地方?
@@Jacksu56hk 留蘇州,我找啥工作?再說我去蘇州只是旅遊,不過有幸竟然認識蠻多的當地人,聊了很多,是最大收穫。所以當然還是得回台灣,家跟工作都在台灣,人親土親啊。不過,實在是蘇州有他迷人之處,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吶!
最終阿孝沒當成大官卻成為世界級名人⋯⋯算命的好像蠻準的
片中的祖母样子很像我姥姥,她老人家也是把钱放在手绢里。看完这一集,哭成重感冒,我姥姥已经去世十几年了,就是感觉再也不会有人对我这么好了。
高三时候,姥姥走了,没能来得及赚钱给她花。从此看到瘦瘦小小的白发老太太,会不自觉带入,想对那个陌生人好。
Tom Link 對,我家是稱呼姥姥,還有一些地方,應該是大陸南方地區稱呼媽媽的媽媽為外婆或者外祖母。
S T 对,我姥姥还是一个小脚老太太,现在小脚老太太越来越少了。
給佬佬唸 七部地藏經 或 藥師經 吧!
@@林白米-x5c 谢谢亲。
电影看过了两三遍,每次看到阿孝和祖母的出行那段,都会哭出来。里面的祖母和我的奶奶太像了,一样的服饰和发型,客家老太太的打扮。
我外公也有類似的故事他在家排行老三, 台灣剛光復時因為家窮,所以他來台灣討生活賺錢(當時他才十幾歲) 想說來台兩三年就回大陸, 誰知一去就因內戰回不去了當時外公在大陸已經結婚,但還沒生小孩。我外公在台灣一直沒再娶。就這樣等十幾年請人找到我外婆把她接來台灣。
mamachu 天哪好感人😭
mamachu 好感人啊,還好有找到彼此
@@jishaoshu 經香港吧?
@@jishaoshu 是經由香港我外公是在國共內戰前來台,初期來台的多以沿海省份為主。我外婆應該是1950s期間來台,請人經由香港帶來台。外婆當時已經嫁到我外公家,但因為男主不在家,所以聽說在公家被欺負,我外公因此對在大陸的家人不高興,之後開放探親後一直沒回去。
@@jishaoshu 這種經歷應該不是老兵,而是一般民籍
我来自湖北,我村里就有49年前跟随国民党逃到台湾去的,他是我闺蜜的叔公,在大陆80年代农村的日子才刚刚混上温饱的时候她的叔公经济上接济他们一家,80年代我们村的第一台电视机就是叔公买给她家的,我至今还记得一到晚上,好多村民干完了农活儿都去他家看电视,他家堂屋里人满为患。她叔公去了台湾后娶了个台湾当地的媳妇,我闺蜜说叔公的老婆家庭条件过得去但是她特别爱赌博,是整天打麻将不做家务的主儿,不过以他叔公到台湾时是一贫如洗的状态,能找到这个媳妇也不错了,不然猴年马月才讨得到老婆。他叔公80年代末开始好几年才回一次大陆,据说每次回来一说起当年跟随国民党逃到台湾的经历这个老人就忍不住泪眼婆娑,当年真是九死一生啊!他都差一点没能逃走,没能逃走的话肯定会被清算命都保不住。逃到台湾了要挣生活适应新环境新生活,还要忍受几十年的思乡之苦,挂念家乡的父母是否健在兄弟姐妹是否幸福,在没有书信电话的年代,这是怎样一种苦啊!有时想想,历史和政治真他妈的是个王八蛋!让那么多平民百姓遭受非人的苦难。希望这些事不再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小時跟長輩去亂葬崗猜墓碑⋯他總會推想裏頭客死他鄉的戰士何歲離家,他的母親又盼了多久⋯。等到終於盼到了,才驚覺苦難會改變最尋常的人性,回去也不是那個家了。他說一生最大的慶幸的是"落地生根"了悟心之所繫即使家園,餘生不再回望。前幾年去忠靈祠,走過一個個(罐上)青年遺像下鉅細彌遺的故鄉舊址和親族姓名⋯那種直擊人心的悲哀真的只,叫人當場掩面而逃,願他們已魂歸故里,不再徘徊。
矛盾不是靠政府互相攻擊、槍炮彈藥互相射擊、人民對罵就能解決的,誰都堅持自己有理,但其實誰都沒理。真正的和平是互相理解,尊重并包容對方,這才是化解矛盾的最好手段。跟家人的相處是這樣,兩岸關係更是如此。祖籍湖北省孝感市漢川縣城隍鎮,前兩年跟爺爺爸爸去過尋親,我對那片土地毫無感覺,我爸多少還有點“終於見到想象中的家鄉”的場景,爺爺直接痛哭。
我爺爺是隨國民黨從大陸退守來台的,祖籍浙江溫嶺人,操著一口流利的大陳話。對日抗戰中期時從軍,抗戰勝利後也打了內戰。記憶中的爺爺,他生前有時也會看著遠方看到出神,若有似無的在想者什麼。小時候很喜歡聽他說故事,說他年輕時當海盜如何如何、跑船去過哪些國家、之後怎麼參軍的、經歷了哪些戰役,這些故事雖然都模糊了,但我仍然記得他那張獨自一人時會流露出的孤單落寞神情,以及他最愛的節目『大陸尋奇』。
我小時後最愛跟著媽媽看“大陸尋奇”,後來看“悲情城市”才曉得我媽年輕時已經像漂亮的像影星了!當然,我就不太敢生孩子了!我是嘉義市人,很愛逛嘉義舊監獄博物館,那邊還立了板子紀念侯孝賢導演取景,感謝他保留了台灣古早淳厚的風味~我自己很“愛”聽鄧麗君,最近因為“神鬼奇航”世紀官司,還在RUclips上遇到了祖上出海盜的......
还是祝台湾港澳同胞中秋快乐
謝謝你的祝福
我們所看到的,難道不是同一個月圓嗎?
也祝福你中秋快樂
兩岸一家親,我們祖譜也是廣東梅縣,我們兩岸是一家人沒錯
中秋節快樂
演父親的是老演員田豐演母親的是客家人,台灣資深演員梅芳阿姨,從我小時候,三十幾年前就演婆婆阿姨了,現今還健在,最近還有拍廣告。
這是1985年的電影,描述上世紀50~60年代,一個典型「外省人」家庭的故事。我的年代還算能體會侯導的鋪陳(別問我幾歲),再年輕一輩可能就難有共鳴了。講個簡單的,我父母的年代成績不差但家裡窮就去念師範(裡面又分師大和師專),成績差點就送軍校,整個大學聯招錄取率是個位數,和現在會寫名字就有學校念完全不同。如果不知道這些背景,是蠻難體會出電影想表達的。
咦?我聽長輩說能考上師專師範的都是當時成績很好的耶,只是因為家境差,付不起學費,所以只好去唸有飯票又免學費及保證有工作的學校。
之前看過公視重播,有種淡淡的美麗與哀傷的童年回憶
我16岁随父母来的意大利,16年了,都还没有回去过,看了这个电影,挺好的
我的爷爷是个商人,1949年随国军去了台湾,抛下奶奶和两个儿子,一个是我的叔叔(当时10岁),一个是我的父亲当时(11岁)。原打算2个月就会回大陆,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天各一方,奶奶到死也没有等回爷爷,现在父亲和叔叔也已去世,他们也没有再见到父亲过。当时的国,共两党,真的给两岸的百姓造成很多的人间悲剧。真该下地狱这些人!
我的祖父就是那一代的人他是民國17年出生的而我是民國89年生的小時候我們常覺得為什麼他會想回大陸?他在台灣過的很舒適很開心啊?直到我18歲那年 離家變成遠在他鄉的遊子離開的第一晚我彷彿了解祖父的心情無論再怎麼自在 不是自己家鄉的空氣 好像就沒有歸屬的安全感吧⋯⋯我覺得無論什麼地方的人在心底都是思念童年 思念家鄉 的
在那個年代的人回大陸是夢想而且有歸屬感,而對於很多出生不在大陸的那一代開始,就算看過歷史,聽過家人說起,知道自己上幾輩住哪都沒有歸屬感,有的是會好奇上幾輩家人住的地方是怎樣,和對中國古代文化的興趣。而且有趣的是,戰爭維持那麼久,現在戰後才過了幾十年,其實很多人都混血了自己不知道,比如一個討厭德國很多年的英國人去測試dna才知道自己是有德國血統的。所謂流著哪的血就是那的人要擁護哪國,對於現代人來說有點難。倒是可以想像這是地球村,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國家和民族,愛護地球都很重要。
Ceci S 多數人還沒空想到那裡, 會來的, 你等著看. 😉
老爸今年90歲,已經癡呆行動不便,很小的時候被抓來台灣從軍,隻身打拼到老才結婚,20多年前他有帶著我們一家,去大陸一趟見他兄弟們的老家,爸媽的祖墳,前幾年我哥帶他去美國見他最小的弟弟,希望他沒有遺憾。
土地上的美好你我都知道,然而政客只會從中挑播離間😔
完全同意!
某綠色的黨刻意分化矛盾
@風間博士 可是我不能理解的是,你要說藍的做不好,大可批評指正;可是綠的做不好,那些人半句話都不吭,感覺就是自家孩子不能打不能罵。所以我真不知道那些人的是非邏輯是什麼?我就有朋友常寄給我一些攻擊藍的文章,但從不指責綠做了多少傷天害理之事,可是這些朋友或同事,其實平常又是很好的人。老實講,這還真使我灰心......我知道人不見得每種場合或情境都能很理性,包括我自己在內,但人的理性可以為自己的偏見服務至此,我真的覺得那叫喪盡天良!我也真不知道還能說什麼了.........
@@TheSnowwing3 完全同意!
有些人为了小群体的利益,无视大同的普世价值,张口便是政治谎言,真让人痛心。
本是同根生,便要相爱惜。祝福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全世界的中华民族的同胞兄弟中秋快乐吉祥。
往看歷史,同根生相殘,更殘忍更狠……
@@張運泰 我真不明白你們這群人的思想,唯恐天下不亂,那你的意思就是就要更殘忍更狠才好才正常咯?
聽說過童年往事這部片,卻沒看過。竟然是經由對岸頻道的介紹我才了解,這感覺真奇妙。
因為這是30幾年前的老電影啊
看這部電影感覺特別親近,我母親是客家人,父親閩南人,我都能聽懂也會說。 底下的平民百姓有什麼錯? 還不都頂頭那些大官搞出戰爭的。不過現在大家都是台灣人了,省籍意識沒那麼強烈。 對近代的年輕人而言,台灣就是家。
说到 家啊 不就是在海的另一边么 的时候我哭了
幾時中國人開始有言論自由的
可是那時代不回去才是對的
@@shmanutd 1987年中華民國解除戒嚴,中華民國獲得言論自由,中華民國統治區成為中國第一個言論自由的地區。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港英政府言論管控條例解除,香港成為中國第二個言論自由的地區
爆民 哈哈哈不愧是偉大的中國,在這麼多廢物下還要擔任起社會進步的重任
@@shmanutd 就你这种人,也就在网上过过口嗨,现实也就是个弟弟吧,可怜。。
我们这代人很幸运啊,没有战争,可以有充足的资源追寻自己的梦想。
小时候,读着余光中的乡愁,感受得到深深的无奈,和那一辈人的心酸,就哭过。还记得小学五年级作文课,有位同学念作文到哭,她的爷爷被带到了台湾,她奶奶到死都没见到,据说在台湾找了老婆……也听过一个台湾同事讲过眷村的故事。无论去哪里,落叶都想归根……只是这个老奶奶和大多数那个年代的人一样,回不来了。只有在另外一个世界才有可能魂归故里吧。
有一個可以日夜思念的故鄉真的就很幸福了。
我爸是廣東花縣人民國19年生,家中排行老三。抗日戰爭時我爸與他弟弟被送到蔣夫人美齡女士創辦的戰時兒童保育院,二戰結束時考上了仲元中學,讀了一年卻因為沒錢繳學費,輟學打工賺學費。不久國共內戰逼近廣州,人人都說共產黨好,唯有我爸工作茶樓的老闆持相反意見,當時國民政府在廣州招考了一批青年,我爸與四叔一起考取了。臨行前回了故鄉跟我二伯說他將遠行,上船前我爸跟四叔說兩邊不知哪邊好,要不你留下吧,總不能都壓同一邊吧,這是我爸最後一次見到四叔。1990年我跟我爸第一次回老家,他說家鄉的路與景色與他走那時完全沒變。
我就花都人 这个故事很遗憾,真实时代的悲剧
台灣說著外省口音的爺爺奶奶也不多了 看到這些真的要感恩先輩們的努力讓我們現在生活安康 以前常聽老人家們說古時候生活困苦 吃不起白米飯只能吃蕃薯籤 現在真的無法體會
若我爺沒因戰亂來台,就不會娶我奶,我爸不會出生,我也不會存在,愛你爺爺❤️
我的命运和你正好相反。我爷爷是国民党老兵,因为惦记着我奶奶,在福建败退台湾的前夜冒死当了逃兵跑掉了。最终九死一生徒步回到了北方的家,能和我奶奶结了婚共度余生。然后这才有了我爸,才有了我。
所以说都是历史的产物,我也一样
那個年代可以考上北一女、省鳳、雄女(吳淑梅)已經可以說是人中龍鳳了,我是鳳山仔,我們這邊確實很多軍校跟老眷村呢,只不過眷村基本上都搬遷了,同學有快1/3都是外省人後代,但是對自己老鄉沒什麼映像,對我們這一代來說,是不是外省人已經不重要了,大家都操著同一個口音
就雄中 雄女 省鳳 前鎮高中 岡中 我是考上岡中 後來沒去唸 就去讀雄工 差一個字 卻天壤之別 讓我後半人生追個半死
@@黃新育-t6b 聽說以前大高雄才6所高中,省鳳以前都自稱高縣一中呢,我是鳳新仔,聽說我們學校創建後前中就被擠下來了,然後一蹶不振
我家一位朋友就是鳳山人,所以這是我除了高雄和台南以外知道的南部城市。
鳳新 我那個時候還沒有 對了 還有一個左營高中 在我那個年代 能考上左中就很厲害了 我是讀獅甲國中 我班上 就只有幾個考上岡中 隔壁班的考上最好的就左營高中 我同學有去讀岡中的 後來幾年後有看到他的名字上醫學系(不知是否同名同姓?) 我後來雄工板金科 每天都在發呆 日子很好過 可卻浪費了整整三年的時間 我的高工同學 當完兵後雖然有加分 但考了三年 卻連當時最好考的文化大學也考不上 只好去賣家具
學歷重要性其實很難講。一些當年比我差私立高職的。混得也不錯。一堆大學畢業甚至碩士當保全也遇過好幾個
我的爺爺跟電影裡的奶奶一樣,也想回大陸但是後面卻無法回去在這裡落地生根,等到台灣開放回陸探親,爺爺回鄉後才知他的父母皆已不在人世了,戰爭使人分離這一分離就是一甲子而誰能撐到一甲子盼著自己小孩能回來看看自己呢?爺爺也常跟我說他很想回大陸葬在自己父母的旁邊好好盡到他未盡的孝道,年小的我也是跟電影裡的阿孝一樣只是聽聽而已,長大之後就真的明白所謂的思鄉情。
我祖父和父親的骨灰也都送回去了。
我奶奶的妈妈国共内战时候因为是国民党的特务 把一岁多的奶奶给了别人 坐飞机去了台湾 后来一九八几年来过信 信被家里人搞丢 再后来就找不到了 真的好可惜好可惜
@@timy4382 我媽逃難時,我姐姐生病快死了。我媽說沒藥沒食物沒乾淨的水,只好把我姐姐放在外國人的孤兒院門前。後來她想找都沒地方找,因為那些孤兒院早被趕出中國,而那些孤兒們到底在哪裡都不知道。而且也不知道我姐姐活下來沒有? 我一位表哥一歲死了父親,母親又改嫁,是我媽照顧的。我媽一直以為他活不下來,可是到了晚年竟然見到了!
也别说中国吧 就是大陆的 那个年代真的无关对错 就是政治的对立造成人民受苦 所以更希望大家团结 减少分歧 从原来的割据状态恢复过来
@@timy4382 其實那時很多年輕人就想救國,根本不知道情況,落到哪個政營,就是那個政營的人了。很多時候沒法後悔。一有不同的想法就是死。不管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那時冤死的人不知有多少人,活下來的就是幸運。
父親是老兵,常說家鄉事,他真很想家人,他已上天堂了好可以和爺爺奶奶團聚
我爺爺今年102歲,到了臺灣生了三個孩子,前幾年我父親走了,全家不敢讓他老人家知道,只騙爺爺說爸去上海做生意。這些日子中秋佳節,爺爺老說:“叫爸爸回來接大家,一起回祖墳上香,忙歸忙,我這條老命要等你也生了孩子,帶回老家現個寶,死了才痛快。”我眼淚完全不敢掉下來。
浮誇大反派羅門 😭我老爸去年也走了,結束他辛苦的一生,大時代的無奈
@浮誇大反派羅門 真的不能讓老爺爺知道啊,老人家一旦心情低落抵抗力就低,真是辛苦你們一家人得隱忍著😢
我幫你掉了.. 加油.
浮誇大反派羅門 加油!你爺爺還健在真不容易,請問哪一省的?
@@yg-lu4dy 山東臨沂
两三年前看的,很多地方已经忘记了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坐在椅子上发呆,那种很悲伤的样子,印象特别深。当时以为是某亲人在大陆被政治迫害了,所以这么悲伤。
以前掃墓有看到一個清朝時的墓長輩叫我們去清草,算是先人的墓都快看不出來墓的樣子不管那來這島就是家。
這部是導演侯孝賢的自傳~
此片在戒嚴時期拍的,侯導已經偷偷地批判眷村文化!
@@chunyu01 你有没有搞错,這和眷村文化有什麽関係,不懂你的腦袋装的是什麽?好好的去租這部片子回来看。
@風間博士 "偷偷"就是境界上的影射,否則在1985年還要電檢,根本沒法子上映,侯導自己曾在受訪時談到,此片拿到金馬獎,應該與江南案發生後,政府對尺度的拿捏放寬有關!
@@chunyu01 從沒聽過這個說法 我也覺得你沒看懂
@@chunyu01 ??????????????
感情這種東西放在每個人身上都是不一樣的....小時候我奶奶偶爾會說起他童年時在上海的生活 冬天時要穿多少件衣服拉 吃些甚麼東西啦 怎麼去上學啦...最讓我羨慕的就是可以吃糖拌飯 居然不會被罵 每次說到糖拌飯 我都會羨慕的讓奶奶去豆漿店給我買一顆甜飯糰...嘴裡吃著甜飯糰 想像著奶奶說的那種在大雪紛飛的上海穿著數不清多少件的衣服吃著糖拌飯的感覺...但這些幻想在第一次陪奶奶去上海探親之後幻滅了....九幾年的上海 恐怕是我在那個"個位數"的年紀裡 看過最亂 最髒 人最兇的地方了....小孩的心理開始有了比較 從此不管奶奶再怎麼說破嘴皮 我都不願意再陪她去了...那時的我想不懂 奶奶有綠卡卻放棄 要去這麼爛的地方 到底是為了什麼....可笑的是那個時候的我真的不能明白 這就是思鄉的情懷 我覺得爛的一蹋糊塗的地方是我奶奶的家... 是他人生中最珍貴的地方....
我老爸是江蘇人,我也吃過加糖的飯, 或是弄成飯糰,還有山東饅頭夾砂糖。 真懷念
@@jiaderjia3633 我沒有吃過 亂吃糖會被媽媽打死 呵呵...不過有吃過甜糯米糕 應該差不多...
@@jiaderjia3633 我姥爺是蘇州人,他、我媽媽舅舅全部都超級喜歡吃稀飯加白糖和烤土司麵包抹奶油然後灑一層白糖。我從小就覺得好甜好可怕,但那是我姥爺的記憶和家鄉味。我和我弟弟們沒有人喜歡這麼吃(我們喜歡爺爺奶奶家的山東口味)不過我的表弟表妹很愛,算是有把蘇州人的口味傳到第三代
ASisFlower Guh 推薦你冰稀飯拌砂糖, 小時後吃到都覺得好幸福~ 😝
@@KC2009100 呵呵 有機會我試試看....不過想時候吃小米粥不是都會加糖吃 那好好吃...
好多古早的片沒有大卡司、高畫質和精美動畫,卻樸實而深入人心
暗戀桃花源裡也有這一種情懷,回不去的家鄉,忘不掉的前人,重重的鄉愁。
同樣是外省人的後代看了真的很想哭
真的誇張,那麼大的人了,祖母躺那麼久,不要吃喝,人去世也不知道。阿彌陀佛
辛樹芬的氣質真的很特別!
辛樹芬真的有那個年代鄰家女孩的優雅氣質.......戀戀風塵、悲情城市.......🤣
不管是生,还是死,在华人的观念里,还是觉的应该落叶归根。哪好,都不如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好。
好感傷啊,讓我想起外公,去了美國卻總想回台灣,最後是某天想要自己一個人回台灣,卻在路上心臟病發離開或許人對故鄉都有種特殊的情感吧
講到真好,不知不覺就落淚了!
每看一次,每次都落淚~~心中永遠第一名的華語片--《童年往事》。
祖母終於回去啦⋯⋯
你講得我哭了
侯孝賢的哥哥是我曹公國小的美術老師 他老家就在曹公國小旁的日本宿舍 所以這些場景對我來說都很孰悉
我就是住在鳳山的外省人!從小就在眷村長大!看了這電影一下子回到童年往事!願我中華兒女團結一致!謝謝
k猫! 你笆拉这个词让我想起了某些童年回忆。。。thx
這電影拍時還戒嚴,30年後看這部片的心情,五味雜陳。
希望跟祝福2岸兄弟姊妹都能平安幸福 ! 大家都是同樣的血脈 奈何造化弄人 ...
這裡介紹的電影 特別有人情味 個人非常喜愛
每次看到祖母的部分,都讓我熱淚盈眶。
阿孝的老爸是哮喘病 潮湿的地方加上木竹结构 霉菌和尘螨是过敏源 我为什么这么清楚 因为我也有哮喘而且还学医
原来是这样。。。我从小哮喘的根源。。。
最近剛去掛耳鼻喉科
花了$1600去驗過敏原,感謝我家族出錢
想的都是记忆里的那片土地,人和事。真的去了,发现高楼林立,所有的人都不认识自己,地方也不是自己记忆中的样子,也会特别伤心的,有些事情,是无论如何都回不去了。
我奶奶是上海人 內戰沒辦法回去了 欸!
这个祖母的衣服很有旧时代感,这还是清国的服装,现在大陆很少了。。不过去年我在宁波 还看到老人家穿 这种衣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唯独k猫的声音,在视频结束后可以让我细细回味❤
我外公也是梅縣(蕉嶺)、跟國民政府來的!看了好有感觸!他再回大陸時只剩姪輩的親人了~
@Kan seymour 估计你没理解他说的,重要的是人!分离就会产生嫌隙,隔阂!这也是为什么被瓦解的原因!
每一個因為戰爭而死去的人代表著一個家庭的破碎,我們活在一個新的時代,擁有著嶄新的文明與豐富的知識,我們卻還使用戰爭這種極落後的方式來面對他人。
讓我想起每次都會在KTV點播黃鶯鶯的哭砂!MV的背景就是這部電影!
我外公有九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八,成年的有7人。因为各种原因大家四散各地,两个哥哥在台湾,据说后来回大陆见过外公一面,但从来没有7人齐聚过。现在外公也走了,只剩下最小的姨婆但也老年痴呆了。很遗憾再也无法询问他们的故事了。
雖然我是臺灣人,但看了也有些感傷
十幾年前台灣公視的電視劇,很溫暖也很寫實
祝大陆、台湾和海外的华人华侨们中秋快乐🎑
也祝福你
中秋快樂
同乐!
祝你中秋快樂
中秋節快樂~
(沒人陪我烤肉😭
爸爸常說,他還小的時候時常看到爺爺在半夜,一個人坐在院子裏的藤椅上看著遠方,好久好久沒回過神,眼裡落滿孩子讀不來的哀愁。那時他就知道了,雖然爺爺不曾說出來,但爺爺他想家,但爺爺還等不到回家他就先走了。說到這裡爸爸哭了,我也跟著哭了。
Kate Zhang 小時候的記憶,爺爺也是會在接近半夜的時候,坐在院子裡看著月亮。
回過頭來我已成年,爺爺也不在了,沒機會問下那種的心境要如何面對!
這個機會被一個酒駕的王八給毀了。
Kate Zhang 回来吧,那边并不那么遥远。
@@H.W.L 我也沒有機會問他,爺爺在我爸爸考高中那年因為糖尿病走了。而住台中的奶奶在我國小的時候因為中風病倒在床十幾年,直到她離世。所以我對爸爸他們家長輩的記憶都是從爸爸口中得知的,連奶奶擅長的菜都是爸爸做給我們吃。
@@JenniferZhou-do7zp 回去過囉!不只一次,也跟媽媽那邊的親戚吃過飯了!爸爸那邊則是去看過宅子的舊址,現在改成戲院了。
@@H.W.L 酒駕害慘人....
這部片子我看了許多遍,從K猫的講述,我流淚了。
時代的悲劇,時代的遺憾,濃的化不開的鄉愁。
那是個苦悶、蒼白的年代啊..........
很喜歡K貓述說這些描述人情的台灣老電影,描述的音調很舒服,跳脫了政治還有彼此的族群紛擾,只有淡淡的溫柔、理解、關懷
也许只有K星才是华人的一片净土了吧,看到评论区世界各地华人互相祝福中秋节快乐真的很有感触,现在已经少有无政治的评论区了……想家,泪目。
政治是其次的
是的 很多评论区底下总是吵来吵去 只想安心看个节目而已
還好後來兩岸關係和緩開放探親 我父親說爺爺回鄉在父母墳前磕頭大哭 回台後可能了心願就去世了 我們這一代人可能不懂那種鄉愁 但漸漸也會該學會理解
sid cheng 如果代入到自己身上,如果现在因为某些原因要让自己离开父母亲人去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本来以为是去个一年半载就回来,结果一去不复返。此生不能再见,甚至写信打电话都不行,音信全无,生死不知……想想就觉得会疯
我之前也和一个台湾阿姨聊起眷村的故事,她说她也是值得他父亲在弥留之际用河南方言喊着娘,娘,也许第一次透彻得了解到父辈对于家乡,故土的情怀。很令人动容。
我外公也是上校軍醫跟蔣中正來台,過了半輩子眷村生活終於能回祁縣祭祖見老鄉,回台不到幾年器官逐漸退化就走了
但他返鄉那個開心跟懷念的神情,我至今也是忘不了
@@斑鳩-d4m 唉,可憐
@@斑鳩-d4m 你這種垃圾不刷存在感會死是不是
那個時代有帶家庭出來還是幸運的,很多人當時都是經過九死一生的危險單獨渡台,甚至在台灣獨自離世,沒有留下家人,完全被時代遺忘了
我爷爷的哥哥就是一个人从舟山去了台湾,留下妻子和三个孩子,原来以为很快会回家,结果他一辈子没有回来死在了台湾,死后三四年他在台湾生的女儿才联系上大陆的亲人
这背后多少心酸和心碎
時代的悲歌
確實!
外公到死之前都沒有辦法回去,我永遠都忘不了收到第一封從大陸寄來的家書,外公哭得像孩子一樣,然而終究無法回去在父母墳前點上一束馨香,那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是我外公一輩子的痛
我太公也是48年和老蒋去的台湾,我是福建人,那时候我太公留下我太奶奶和3个儿子 不知道他有没有在台湾从新娶妻生子
90年初期的时候我太公回来大陆一次,那也是我唯一一次对他的映象,他回来的时候我太奶奶已经走了
看這個好有感觸,我自己是外省第三代,爺爺就是氣喘走的,他老人家也是想著在台灣待不了幾年,走的時候十七歲,直到九十幾歲好不容易才和老家聯絡上,還來不及回去就去世了,我後來拜訪那邊的親戚時,爺爺的妹妹,我的姑姥姥看到我都直掉眼淚。
我家在高雄,因為唸書常常經過鳳山,我媽說以前鳳山和高雄市是分開的,現在合併了,我外公以前在高雄買了間日本人留下的房子,也在地下室裡發現過武士刀,大家都覺得邪門,但我外公愛收藏東西便沒將他丟掉,後來搬家輾轉那把刀也不知去哪了
R G 老一輩人經歷的動蕩和離別真的令人心酸,不過還好你替爺爺回了一趟老家,他也會欣慰的吧。
外省第三代+1。家裡祖父已經九十幾歲,說話不利索,記性也差了,但一提到老家跟過往的歲月卻總還能滔滔不絕
我也是外省第三代,前陣子那邊的親戚來拜訪,走的時候爺爺抱著他泣不成聲。十六歲離開的家,沒想到卻離開那麼久,我在一旁看的好難過。
@@arisaemah642 是啊,不然聽說我爺爺還在老家那時,祖上一脈下來男丁三代單傳,就算加上姑姥姥是女孩人也不多,所以老家那裡就算我是長孫女也很重視,但可能台灣就是寶島吧,反而爺爺來了台灣後代子孫滿堂,也打破三代單傳的定律,他們聽了還是很開心的
外省第三代?看到这个称呼我个人觉得不太舒服,中国文化从来不看重你是哪里来的,犹太人来到中国过十几年都叫中国人或者就叫做自己人,因为你是我的同事,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是同学,我们是邻居!这就够了!十几年相处大家互相了解,你那里来的根本不重要。只有人故意去区分才会人为划分出来一个人群,外省人?本省人?大家不都是同事邻居朋友吗?!
祝全世界的華人中秋假期快樂,不同的土地,同一片月光。
這部是我童年看過後,一直令我心中非常難受的影片。⋯⋯有些表現真的太過寫實。尤其看到後段祖母過世無人搭理,和主角的回憶,心裡莫名梗得難受。謝謝K貓又讓我重溫了這部影片。侯導的片,部部都是經典。
是真的, 祖輩都以爲亂亂就能回去了, 誰知一走即永年...
動盪年代 聚散無常
瞬間的離別 成為跨越半世紀的等待與思念
甚至 .... 無法再相見
这是真的, 当年我的曾祖父在战乱时逃到了南洋, 本以为只是来几年然后就回去了, 没想过那一逃就永远再也无法回去了
@@oungnickson1253
思鄉之情 只在夢迴
真的,有次我做夢感覺太平洋不存在,只要開車,過幾個鐘頭就能回家了!夢醒后,淚流滿面。
@Kan seymour
講話有必要揶揄別人的國家嘛?
沒品
聽到阿嬤用客家講那句帶你回祠堂拜祖先時,鼻子一下就酸了 💔 祖籍廣東惠州
老人家都說:禾堂(晒穀)拜阿公婆,因為那是歸宿,實際走進去,發現那是家族。年輕人感情不像老一輩連結深,見了面也不太清楚輩份,鄉愁存在於遊子的心中。
漢人家族通常有字輩,到我這一輩都還有,但好像很多人都不照字輩取名了。
@@evanliao8999 我家也是有字輩。我那一輩是國字輩。
Evan Liao 我是继字辈,但是实际上我名字里没有用这个字了。
wfire1412 C 字輩都是一篇文章逐字取名,能翻到族譜,就能繼續照這個順序去取名,男女字輩不同,別取錯了哈哈哈
小時候在爸爸身邊聽他說著大陸家鄉的事,不懂那是他唯一能稍解鄉愁的方式,好不容易盼到開放探親,爸爸為了養我們三兄弟,家裡沒有太多的積蓄,爸爸始終不敢回去看看大伯與三叔,直到他走了,對我來說,這是我心中最大的遺憾
心酸
结尾听到蔡琴的歌声,眼角就湿了。以前常听长辈说要回唐山,年少总是感到不解,但想必就是念一份回家的情结吧。无关政治与富贫,人总是心心念念着家;兴许上一代朝思暮想出生的故土,我脚下的土地却早已是我要捍卫的家。
泪目,客家口音听着好亲切,梅州好多客家人去了台湾都回不来了
還好~現在有小三通隨時可以返鄉探望啦~
我爸也是,13.4歲就和朋友從軍來台
@@suying7034 有空迴鄉拜拜祖先
@@歐陽順順可惜現在方便了,但都去世了
問題是當時回去的話才真的完蛋
我父親是老芋仔,去年以97歳高齡往生,一直念著想回湖南老家。只是近親都過世了,健康也不允許長途旅行,跟劇中人一樣在台灣灣走完一生。
And surely his old home and even family's tombs all destroyed by the local goverment
對逝去的父親多一點尊重,請不要用老芋仔這個詞彙。
爹親娘親哪有呆灣親,從小吃台灣奶水長大,叫老頭老芋仔剛好而已!
北風至 那你父親是老番薯嗎?
是啊!
我也是二千萬粒的番薯子之一!
阿公也是廣東梅縣人,父母手足全部散在各地,在台灣建立自己的家庭,還住在鳳山隔壁的大樹,真是太巧了。阿公總是會寫信給我哥,講他的故鄉還有和家人曾經的時光,以為有朝一日可以和家人團聚,但近幾年阿公的父母兄弟也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離開了。
小時候無法理解阿公的過去,是我家族裡唯一的外省人,台灣的族群間雖然有很多悲劇和仇恨,但時代下百姓都是最難的,電影能拍出不同的角色和角度真的很好。阿公今年也走了,相信阿公已經回家和親人相聚了。
85年当台湾经济起飞的时候有这么深刻的剧本和电影也真是厉害
這不只是電影。這些真真正正的發生過。我的童年記憶裡有著來自各種地方口音的叔叔伯伯阿姨包括我的父親。在那個時代對他們是很不公平的。如今也身在海外的我多多少少也體悟了他們的鄉愁。
我祖上也是梅县人,听到客家话感动都要哭了。
妳好同鄉,中秋佳節愉快
那妳可以搬來台灣的桃園了,全是客家人,到處客家話(老人家才講)。
馬ㄍㄟ東西ㄋㄡˋ
若可林 中秋快乐🥮
桃竹苗客家人很多,但是年輕人都不會講了
侯導的電影看的我好想哭啊,雖然我是内地人,但對台灣這段歷史很感興趣,雖然很久沒有看過侯導的電影了,但再看還是那種熟悉的感覺。
好喜歡K貓的聲音。看似簡單的娓娓訴說,卻能和各類電影blend well,把感性和理性用最佳的比例傳達出來
cin cin 她早期的录音比较造作。但现在的风格真是动人极了。小明的媳妇也不错,但不如k猫能拨动心弦的穿透性。
PeiSong Oh 真是精闢的分析
@@reapi_com 但K猫有些讲得过于哀愁,总是害我哭。
如今也沒人會去分外省本省,因為大家都一樣生在台灣,沒有區別了。
以前不會閩南語的都被認為是外省人,當時很多人吃過這個虧,什麼外號都往別人身上套,現在台灣選舉也時不時操弄省籍。
希望是真的。
@@leong7447 其實很少了啦~~ 至少在我20幾歲的同輩裡,本省外省完全沒有感覺。
@wei9475 毕竟中国人🙃
@@wfireC 真的阿 我自己就是原住民 阿但我覺得你愛台灣這塊土地最重要
讓我想起自己的爺爺奶奶在開放探親時他們有回去看看,不知道我爺爺那時有多心酸,還有奶奶淚流滿面跟我說被留在家鄉的女兒時的樣子。 一個時代的悲哀。
我媽當年逃難時不得已把女兒留在外國人的孤兒院前,後來想找她都沒辦法了。
每一家都有故事
那個動盪的歲月,每個人都有辛酸的故事.......
如果用心可以找,真的有可能找到
好真誠又純樸的故事,卻讓人感傷。尤其看到現在對立與仇恨的人們⋯
(導演 侯孝賢)裡面的阿孝就是侯孝賢(這部片就是侯孝賢的童年往事)
哇 原來
難怪是枝裕和受侯導影響那麼深,雖然風格不同,拍出來的卻最貼近現實,就好像生活在現實的每個人
難怪可以拍的這麼入戲
@@TheMtv45678910 +1
本來還在想阿孝到底當了大官了沒,謝謝解答
祖母的客家話 聽的很親切
這是我聽得懂的大陸客家話,台灣客家話完全聽不懂
PanPansy Poon 梅縣講的是四縣腔,這腔調通常在桃竹苗,其他還有海豐腔·饒平腔·紹安腔·大埔,所以你可能生活在其他腔調的聚落,才聽不懂。
我們家的是四縣腔,聽的懂,祖籍也是廣東梅縣
@@evanliao8999 我是廣東客家人,祖籍惠州,之前聽台灣youtuber分享客家話,一個字都聽不懂😅
PanPansy Poon 可能也是腔調不同~可能你聽到的是饒平腔或紹安,這兩個腔調我也聽不懂哈哈哈,陳小春也是廣東惠州,他講的客家話我聽的懂。
台灣版的城南舊事
每次看到孩子的天真無邪
就為他們感到惋惜
這世界醜陋的大人,在將來又要灌輸他們什麼思想,讓他們互相仇恨殘殺。
從頭到尾都是狗民黨跟共慘黨在亂
從頭到尾都是狗民黨跟共慘黨在亂
還有韓國瑜貪心之亂,搞成目前局面。
張運泰 说的蔡大姐不是一样。
也只有你们对对岸仇视,很多人是友好的,只不过被伤心多了。谁也没有那么多心思去想别人
我是江西客家人,我们县城最早就是梅县过来的人,听着这个口音好亲切
這部是侯孝賢導演的類自傳故事,非常經典,深藏在電影中的情感餘韻悠長,是不管何時看都會被感動的傑作,也影響許多後輩導演。
每一次見到這種鄉愁情感影片 內心都無數的想法 每一次這類型影片都感動我的內心 這影片中的情景情況更是深刻 因為這種家庭在台灣實在太多了
K貓唸 "芭樂" 的口音,道地台味十足。讚啦 !!
非母語者能說出非常接近的口音,
是一種領悟特定文化背景的象徵。
k貓應該是臺灣人吧?
@@joshuapeng831 應該不是吧!? 反正肯定不是喵星人。
那是什么?水果?
@@邓波-n3h 番石榴
“芭乐”的口音可能是北平读书音。
父親生前得肺癆所以他盡量不靠進小孩或跟她們交談表現冷漠, 一家人為父親守夜時一旁友人在講貓跳屍體死人復活追人 大姊叫小弟去洗澡 小弟聽了會怕於是叫阿孝去洗
4:47 母親大叫一聲 此刻的阿孝表情驚恐以為是父親活過來... 不過最後母親辭世後整理遺物留封父親自傳寫到才知道的父親為了怕傳染才如此表現 侯導拍的童年往事算是他成長回億
我父親也是這樣的。父親年輕時因為自己得肺癆, 這輩子除了上班總是自己獨自坐在躺椅上, 不曾與我們接近。小時候不懂, 只覺得父親冷淡嚴厲。直到他過世時我才知道原來他是害怕傳染給我們。他就這樣孤單的遠離他的孩子們過了一生。 其實他是閉鎖性的, 家人當時也不知道其實閉鎖性的肺癆不會傳染。 每當想起這個, 就特別後悔沒跟爸爸多親近, 特別想念他老人家。
看到后面的时候我哭了,祖母是多想回家啊.......祖母玩着芭乐的画面在后面又一次剪进去的时候真的泪崩了。
我可以想像那種感覺........其實自己像是個遊魂似的,眼前的家不像自己的家,想找自己的家卻只能在夢中尋找......
回大陆看看吧,我们其实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赤武-r4n 我是說過去那個年代啦,不是現在。我去過蘇州,去了都不想回來了......
daniel hsu 怎麼不留下?如果不愛這地方?
@@Jacksu56hk 留蘇州,我找啥工作?再說我去蘇州只是旅遊,不過有幸竟然認識蠻多的當地人,聊了很多,是最大收穫。所以當然還是得回台灣,家跟工作都在台灣,人親土親啊。不過,實在是蘇州有他迷人之處,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吶!
最終阿孝沒當成大官卻成為世界級名人⋯⋯算命的好像蠻準的
片中的祖母样子很像我姥姥,她老人家也是把钱放在手绢里。看完这一集,哭成重感冒,我姥姥已经去世十几年了,就是感觉再也不会有人对我这么好了。
高三时候,姥姥走了,没能来得及赚钱给她花。从此看到瘦瘦小小的白发老太太,会不自觉带入,想对那个陌生人好。
Tom Link 對,我家是稱呼姥姥,還有一些地方,應該是大陸南方地區稱呼媽媽的媽媽為外婆或者外祖母。
S T 对,我姥姥还是一个小脚老太太,现在小脚老太太越来越少了。
給佬佬唸 七部地藏經 或 藥師經 吧!
@@林白米-x5c 谢谢亲。
电影看过了两三遍,每次看到阿孝和祖母的出行那段,都会哭出来。
里面的祖母和我的奶奶太像了,一样的服饰和发型,客家老太太的打扮。
我外公也有類似的故事
他在家排行老三, 台灣剛光復時因為家窮,所以他來台灣討生活賺錢(當時他才十幾歲) 想說來台兩三年就回大陸, 誰知一去就因內戰回不去了
當時外公在大陸已經結婚,但還沒生小孩。我外公在台灣一直沒再娶。就這樣等十幾年請人找到我外婆把她接來台灣。
mamachu 天哪好感人😭
mamachu 好感人啊,還好有找到彼此
@@jishaoshu 經香港吧?
@@jishaoshu 是經由香港
我外公是在國共內戰前來台,初期來台的多以沿海省份為主。我外婆應該是1950s期間來台,請人經由香港帶來台。外婆當時已經嫁到我外公家,但因為男主不在家,所以聽說在公家被欺負,我外公因此對在大陸的家人不高興,之後開放探親後一直沒回去。
@@jishaoshu 這種經歷應該不是老兵,而是一般民籍
我来自湖北,我村里就有49年前跟随国民党逃到台湾去的,他是我闺蜜的叔公,在大陆80年代农村的日子才刚刚混上温饱的时候她的叔公经济上接济他们一家,80年代我们村的第一台电视机就是叔公买给她家的,我至今还记得一到晚上,好多村民干完了农活儿都去他家看电视,他家堂屋里人满为患。她叔公去了台湾后娶了个台湾当地的媳妇,我闺蜜说叔公的老婆家庭条件过得去但是她特别爱赌博,是整天打麻将不做家务的主儿,不过以他叔公到台湾时是一贫如洗的状态,能找到这个媳妇也不错了,不然猴年马月才讨得到老婆。他叔公80年代末开始好几年才回一次大陆,据说每次回来一说起当年跟随国民党逃到台湾的经历这个老人就忍不住泪眼婆娑,当年真是九死一生啊!他都差一点没能逃走,没能逃走的话肯定会被清算命都保不住。逃到台湾了要挣生活适应新环境新生活,还要忍受几十年的思乡之苦,挂念家乡的父母是否健在兄弟姐妹是否幸福,在没有书信电话的年代,这是怎样一种苦啊!有时想想,历史和政治真他妈的是个王八蛋!让那么多平民百姓遭受非人的苦难。希望这些事不再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小時跟長輩去亂葬崗猜墓碑⋯他總會推想裏頭客死他鄉的戰士何歲離家,他的母親又盼了多久⋯。等到終於盼到了,才驚覺苦難會改變最尋常的人性,回去也不是那個家了。他說一生最大的慶幸的是"落地生根"了悟心之所繫即使家園,餘生不再回望。前幾年去忠靈祠,走過一個個(罐上)青年遺像下鉅細彌遺的故鄉舊址和親族姓名⋯那種直擊人心的悲哀真的只,叫人當場掩面而逃,願他們已魂歸故里,不再徘徊。
矛盾不是靠政府互相攻擊、槍炮彈藥互相射擊、人民對罵就能解決的,誰都堅持自己有理,但其實誰都沒理。真正的和平是互相理解,尊重并包容對方,這才是化解矛盾的最好手段。跟家人的相處是這樣,兩岸關係更是如此。祖籍湖北省孝感市漢川縣城隍鎮,前兩年跟爺爺爸爸去過尋親,我對那片土地毫無感覺,我爸多少還有點“終於見到想象中的家鄉”的場景,爺爺直接痛哭。
我爺爺是隨國民黨從大陸退守來台的,祖籍浙江溫嶺人,操著一口流利的大陳話。對日抗戰中期時從軍,抗戰勝利後也打了內戰。記憶中的爺爺,他生前有時也會看著遠方看到出神,若有似無的在想者什麼。小時候很喜歡聽他說故事,說他年輕時當海盜如何如何、跑船去過哪些國家、之後怎麼參軍的、經歷了哪些戰役,這些故事雖然都模糊了,但我仍然記得他那張獨自一人時會流露出的孤單落寞神情,以及他最愛的節目『大陸尋奇』。
我小時後最愛跟著媽媽看“大陸尋奇”,後來看“悲情城市”才曉得我媽年輕時已經像漂亮的像影星了!當然,我就不太敢生孩子了!我是嘉義市人,很愛逛嘉義舊監獄博物館,那邊還立了板子紀念侯孝賢導演取景,感謝他保留了台灣古早淳厚的風味~我自己很“愛”聽鄧麗君,最近因為“神鬼奇航”世紀官司,還在RUclips上遇到了祖上出海盜的......
还是祝台湾港澳同胞中秋快乐
謝謝你的祝福
我們所看到的,難道不是同一個月圓嗎?
也祝福你中秋快樂
兩岸一家親,我們祖譜也是廣東梅縣,我們兩岸是一家人沒錯
中秋節快樂
演父親的是老演員田豐
演母親的是客家人,台灣資深演員梅芳阿姨,
從我小時候,三十幾年前就演婆婆阿姨了,現今還健在,最近還有拍廣告。
這是1985年的電影,描述上世紀50~60年代,一個典型「外省人」家庭的故事。我的年代還算能體會侯導的鋪陳(別問我幾歲),再年輕一輩可能就難有共鳴了。
講個簡單的,我父母的年代成績不差但家裡窮就去念師範(裡面又分師大和師專),成績差點就送軍校,整個大學聯招錄取率是個位數,和現在會寫名字就有學校念完全不同。如果不知道這些背景,是蠻難體會出電影想表達的。
咦?我聽長輩說能考上師專師範的都是當時成績很好的耶,只是因為家境差,付不起學費,所以只好去唸有飯票又免學費及保證有工作的學校。
之前看過公視重播,有種淡淡的美麗與哀傷的童年回憶
我16岁随父母来的意大利,16年了,都还没有回去过,看了这个电影,挺好的
我的爷爷是个商人,1949年随国军去了台湾,抛下奶奶和两个儿子,一个是我的叔叔(当时10岁),一个是我的父亲当时(11岁)。原打算2个月就会回大陆,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天各一方,奶奶到死也没有等回爷爷,现在父亲和叔叔也已去世,他们也没有再见到父亲过。当时的国,共两党,真的给两岸的百姓造成很多的人间悲剧。真该下地狱这些人!
我的祖父就是那一代的人
他是民國17年出生的
而我是民國89年生的
小時候我們常覺得為什麼他會想回大陸?
他在台灣過的很舒適很開心啊?
直到我18歲那年 離家變成遠在他鄉的遊子
離開的第一晚我彷彿了解祖父的心情
無論再怎麼自在 不是自己家鄉的空氣
好像就沒有歸屬的安全感吧⋯⋯
我覺得無論什麼地方的人
在心底都是思念童年 思念家鄉 的
在那個年代的人回大陸是夢想而且有歸屬感,而對於很多出生不在大陸的那一代開始,就算看過歷史,聽過家人說起,知道自己上幾輩住哪都沒有歸屬感,有的是會好奇上幾輩家人住的地方是怎樣,和對中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而且有趣的是,戰爭維持那麼久,現在戰後才過了幾十年,其實很多人都混血了自己不知道,比如一個討厭德國很多年的英國人去測試dna才知道自己是有德國血統的。所謂流著哪的血就是那的人要擁護哪國,對於現代人來說有點難。倒是可以想像這是地球村,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國家和民族,愛護地球都很重要。
Ceci S 多數人還沒空想到那裡, 會來的, 你等著看. 😉
老爸今年90歲,已經癡呆行動不便,很小的時候被抓來台灣從軍,隻身打拼到老才結婚,
20多年前他有帶著我們一家,去大陸一趟見他兄弟們的老家,爸媽的祖墳,
前幾年我哥帶他去美國見他最小的弟弟,希望他沒有遺憾。
土地上的美好你我都知道,然而政客只會從中挑播離間😔
完全同意!
某綠色的黨刻意分化矛盾
@風間博士 可是我不能理解的是,你要說藍的做不好,大可批評指正;可是綠的做不好,那些人半句話都不吭,感覺就是自家孩子不能打不能罵。所以我真不知道那些人的是非邏輯是什麼?我就有朋友常寄給我一些攻擊藍的文章,但從不指責綠做了多少傷天害理之事,可是這些朋友或同事,其實平常又是很好的人。老實講,這還真使我灰心......我知道人不見得每種場合或情境都能很理性,包括我自己在內,但人的理性可以為自己的偏見服務至此,我真的覺得那叫喪盡天良!我也真不知道還能說什麼了.........
@@TheSnowwing3 完全同意!
有些人为了小群体的利益,无视大同的普世价值,张口便是政治谎言,真让人痛心。
本是同根生,便要相爱惜。祝福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全世界的中华民族的同胞兄弟中秋快乐吉祥。
往看歷史,同根生相殘,更殘忍更狠……
@@張運泰 我真不明白你們這群人的思想,唯恐天下不亂,那你的意思就是就要更殘忍更狠才好才正常咯?
聽說過童年往事這部片,卻沒看過。竟然是經由對岸頻道的介紹我才了解,這感覺真奇妙。
因為這是30幾年前的老電影啊
看這部電影感覺特別親近,我母親是客家人,父親閩南人,我都能聽懂也會說。
底下的平民百姓有什麼錯? 還不都頂頭那些大官搞出戰爭的。
不過現在大家都是台灣人了,省籍意識沒那麼強烈。 對近代的年輕人而言,台灣就是家。
说到 家啊 不就是在海的另一边么 的时候我哭了
幾時中國人開始有言論自由的
可是那時代不回去才是對的
@@shmanutd 1987年中華民國解除戒嚴,中華民國獲得言論自由,中華民國統治區成為中國第一個言論自由的地區。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港英政府言論管控條例解除,香港成為中國第二個言論自由的地區
爆民 哈哈哈不愧是偉大的中國,在這麼多廢物下還要擔任起社會進步的重任
@@shmanutd 就你这种人,也就在网上过过口嗨,现实也就是个弟弟吧,可怜。。
我们这代人很幸运啊,没有战争,可以有充足的资源追寻自己的梦想。
小时候,读着余光中的乡愁,感受得到深深的无奈,和那一辈人的心酸,就哭过。还记得小学五年级作文课,有位同学念作文到哭,她的爷爷被带到了台湾,她奶奶到死都没见到,据说在台湾找了老婆……也听过一个台湾同事讲过眷村的故事。无论去哪里,落叶都想归根……只是这个老奶奶和大多数那个年代的人一样,回不来了。只有在另外一个世界才有可能魂归故里吧。
有一個可以日夜思念的故鄉真的就很幸福了。
我爸是廣東花縣人民國19年生,家中排行老三。抗日戰爭時我爸與他弟弟被送到蔣夫人美齡女士創辦的戰時兒童保育院,二戰結束時考上了仲元中學,讀了一年卻因為沒錢繳學費,輟學打工賺學費。不久國共內戰逼近廣州,人人都說共產黨好,唯有我爸工作茶樓的老闆持相反意見,當時國民政府在廣州招考了一批青年,我爸與四叔一起考取了。臨行前回了故鄉跟我二伯說他將遠行,上船前我爸跟四叔說兩邊不知哪邊好,要不你留下吧,總不能都壓同一邊吧,這是我爸最後一次見到四叔。1990年我跟我爸第一次回老家,他說家鄉的路與景色與他走那時完全沒變。
我就花都人 这个故事很遗憾,真实时代的悲剧
台灣說著外省口音的爺爺奶奶也不多了 看到這些真的要感恩先輩們的努力讓我們現在生活安康
以前常聽老人家們說古時候生活困苦 吃不起白米飯只能吃蕃薯籤 現在真的無法體會
若我爺沒因戰亂來台,就不會娶我奶,我爸不會出生,我也不會存在,愛你爺爺❤️
我的命运和你正好相反。我爷爷是国民党老兵,因为惦记着我奶奶,在福建败退台湾的前夜冒死当了逃兵跑掉了。最终九死一生徒步回到了北方的家,能和我奶奶结了婚共度余生。然后这才有了我爸,才有了我。
所以说都是历史的产物,我也一样
那個年代可以考上北一女、省鳳、雄女(吳淑梅)已經可以說是人中龍鳳了,我是鳳山仔,我們這邊確實很多軍校跟老眷村呢,只不過眷村基本上都搬遷了,同學有快1/3都是外省人後代,但是對自己老鄉沒什麼映像,對我們這一代來說,是不是外省人已經不重要了,大家都操著同一個口音
就雄中 雄女 省鳳 前鎮高中 岡中 我是考上岡中 後來沒去唸 就去讀雄工 差一個字 卻天壤之別 讓我後半人生追個半死
@@黃新育-t6b 聽說以前大高雄才6所高中,省鳳以前都自稱高縣一中呢,我是鳳新仔,聽說我們學校創建後前中就被擠下來了,然後一蹶不振
我家一位朋友就是鳳山人,所以這是我除了高雄和台南以外知道的南部城市。
鳳新 我那個時候還沒有 對了 還有一個左營高中 在我那個年代 能考上左中就很厲害了 我是讀獅甲國中 我班上 就只有幾個考上岡中 隔壁班的考上最好的就左營高中
我同學有去讀岡中的 後來幾年後有看到他的名字上醫學系(不知是否同名同姓?) 我後來雄工板金科 每天都在發呆 日子很好過 可卻浪費了整整三年的時間 我的高工同學 當完兵後雖然有加分 但考了三年 卻連當時最好考的文化大學也考不上 只好去賣家具
學歷重要性其實很難講。一些當年比我差私立高職的。混得也不錯。一堆大學畢業甚至碩士當保全也遇過好幾個
我的爺爺跟電影裡的奶奶一樣,也想回大陸但是後面卻無法回去在這裡落地生根,等到台灣開放回陸探親,爺爺回鄉後才知他的父母皆已不在人世了,戰爭使人分離這一分離就是一甲子而誰能撐到一甲子盼著自己小孩能回來看看自己呢?爺爺也常跟我說他很想回大陸葬在自己父母的旁邊好好盡到他未盡的孝道,年小的我也是跟電影裡的阿孝一樣只是聽聽而已,長大之後就真的明白所謂的思鄉情。
我祖父和父親的骨灰也都送回去了。
我奶奶的妈妈国共内战时候因为是国民党的特务 把一岁多的奶奶给了别人 坐飞机去了台湾 后来一九八几年来过信 信被家里人搞丢 再后来就找不到了 真的好可惜好可惜
@@timy4382 我媽逃難時,我姐姐生病快死了。我媽說沒藥沒食物沒乾淨的水,只好把我姐姐放在外國人的孤兒院門前。後來她想找都沒地方找,因為那些孤兒院早被趕出中國,而那些孤兒們到底在哪裡都不知道。而且也不知道我姐姐活下來沒有? 我一位表哥一歲死了父親,母親又改嫁,是我媽照顧的。我媽一直以為他活不下來,可是到了晚年竟然見到了!
也别说中国吧 就是大陆的 那个年代真的无关对错 就是政治的对立造成人民受苦 所以更希望大家团结 减少分歧 从原来的割据状态恢复过来
@@timy4382 其實那時很多年輕人就想救國,根本不知道情況,落到哪個政營,就是那個政營的人了。很多時候沒法後悔。一有不同的想法就是死。不管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那時冤死的人不知有多少人,活下來的就是幸運。
父親是老兵,常說家鄉事,他真很想家人,他已上天堂了好可以和爺爺奶奶團聚
我爺爺今年102歲,到了臺灣生了三個孩子,前幾年我父親走了,全家不敢讓他老人家知道,只騙爺爺說爸去上海做生意。
這些日子中秋佳節,爺爺老說:“叫爸爸回來接大家,一起回祖墳上香,忙歸忙,我這條老命要等你也生了孩子,帶回老家現個寶,死了才痛快。”
我眼淚完全不敢掉下來。
浮誇大反派羅門 😭
我老爸去年也走了,結束他辛苦的一生,大時代的無奈
@浮誇大反派羅門 真的不能讓老爺爺知道啊,老人家一旦心情低落抵抗力就低,真是辛苦你們一家人得隱忍著😢
我幫你掉了.. 加油.
浮誇大反派羅門 加油!你爺爺還健在真不容易,請問哪一省的?
@@yg-lu4dy 山東臨沂
两三年前看的,很多地方已经忘记了
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坐在椅子上发呆,那种很悲伤的样子,印象特别深。
当时以为是某亲人在大陆被政治迫害了,所以这么悲伤。
以前掃墓有看到一個清朝時的墓長輩叫我們去清草,算是先人的墓都快看不出來墓的樣子不管那來這島就是家。
這部是導演侯孝賢的自傳~
此片在戒嚴時期拍的,侯導已經偷偷地批判眷村文化!
@@chunyu01 你有没有搞错,這和眷村文化有什麽関係,不懂你的腦袋装的是什麽?
好好的去租這部片子回来看。
@風間博士 "偷偷"就是境界上的影射,否則在1985年還要電檢,根本沒法子上映,侯導自己曾在受訪時談到,此片拿到金馬獎,應該與江南案發生後,政府對尺度的拿捏放寬有關!
@@chunyu01 從沒聽過這個說法 我也覺得你沒看懂
@@chunyu01 ??????????????
感情這種東西放在每個人身上都是不一樣的....
小時候我奶奶偶爾會說起他童年時在上海的生活 冬天時要穿多少件衣服拉 吃些甚麼東西啦 怎麼去上學啦...
最讓我羨慕的就是可以吃糖拌飯 居然不會被罵 每次說到糖拌飯 我都會羨慕的讓奶奶去豆漿店給我買一顆甜飯糰...
嘴裡吃著甜飯糰 想像著奶奶說的那種在大雪紛飛的上海穿著數不清多少件的衣服吃著糖拌飯的感覺...
但這些幻想在第一次陪奶奶去上海探親之後幻滅了....
九幾年的上海 恐怕是我在那個"個位數"的年紀裡 看過最亂 最髒 人最兇的地方了....
小孩的心理開始有了比較 從此不管奶奶再怎麼說破嘴皮 我都不願意再陪她去了...
那時的我想不懂 奶奶有綠卡卻放棄 要去這麼爛的地方 到底是為了什麼....
可笑的是那個時候的我真的不能明白 這就是思鄉的情懷 我覺得爛的一蹋糊塗的地方是我奶奶的家... 是他人生中最珍貴的地方....
我老爸是江蘇人,我也吃過加糖的飯, 或是弄成飯糰,還有山東饅頭夾砂糖。 真懷念
@@jiaderjia3633 我沒有吃過 亂吃糖會被媽媽打死 呵呵...
不過有吃過甜糯米糕 應該差不多...
@@jiaderjia3633 我姥爺是蘇州人,他、我媽媽舅舅全部都超級喜歡吃稀飯加白糖和烤土司麵包抹奶油然後灑一層白糖。我從小就覺得好甜好可怕,但那是我姥爺的記憶和家鄉味。我和我弟弟們沒有人喜歡這麼吃(我們喜歡爺爺奶奶家的山東口味)不過我的表弟表妹很愛,算是有把蘇州人的口味傳到第三代
ASisFlower Guh 推薦你冰稀飯拌砂糖, 小時後吃到都覺得好幸福~ 😝
@@KC2009100 呵呵 有機會我試試看....
不過想時候吃小米粥不是都會加糖吃 那好好吃...
好多古早的片沒有大卡司、高畫質和精美動畫,卻樸實而深入人心
暗戀桃花源裡也有這一種情懷,回不去的家鄉,忘不掉的前人,重重的鄉愁。
同樣是外省人的後代看了真的很想哭
真的誇張,那麼大的人了,祖母躺那麼久,不要吃喝,人去世也不知道。
阿彌陀佛
辛樹芬的氣質真的很特別!
辛樹芬真的有那個年代鄰家女孩的優雅氣質.......戀戀風塵、悲情城市.......🤣
不管是生,还是死,在华人的观念里,还是觉的应该落叶归根。哪好,都不如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好。
好感傷啊,讓我想起外公,去了美國卻總想回台灣,最後是某天想要自己一個人回台灣,卻在路上心臟病發離開
或許人對故鄉都有種特殊的情感吧
講到真好,不知不覺就落淚了!
每看一次,每次都落淚~~
心中永遠第一名的華語片--《童年往事》。
祖母終於回去啦⋯⋯
你講得我哭了
侯孝賢的哥哥是我曹公國小的美術老師 他老家就在曹公國小旁的日本宿舍 所以這些場景對我來說都很孰悉
我就是住在鳳山的外省人!從小就在眷村長大!看了這電影一下子回到童年往事!願我中華兒女團結一致!謝謝
k猫! 你笆拉这个词让我想起了某些童年回忆。。。thx
這電影拍時還戒嚴,30年後看這部片的心情,五味雜陳。
希望跟祝福2岸兄弟姊妹都能平安幸福 ! 大家都是同樣的血脈 奈何造化弄人 ...
這裡介紹的電影 特別有人情味 個人非常喜愛
每次看到祖母的部分,都讓我熱淚盈眶。
阿孝的老爸是哮喘病 潮湿的地方加上木竹结构 霉菌和尘螨是过敏源
我为什么这么清楚 因为我也有哮喘而且还学医
原来是这样。。。我从小哮喘的根源。。。
最近剛去掛耳鼻喉科
花了$1600去驗過敏原,感謝我家族出錢
想的都是记忆里的那片土地,人和事。真的去了,发现高楼林立,所有的人都不认识自己,地方也不是自己记忆中的样子,也会特别伤心的,有些事情,是无论如何都回不去了。
我奶奶是上海人 內戰沒辦法回去了 欸!
这个祖母的衣服很有旧时代感,这还是清国的服装,现在大陆很少了。。不过去年我在宁波 还看到老人家穿 这种衣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唯独k猫的声音,在视频结束后可以让我细细回味❤
我外公也是梅縣(蕉嶺)、跟國民政府來的!看了好有感觸!他再回大陸時只剩姪輩的親人了~
@Kan seymour 估计你没理解他说的,重要的是人!分离就会产生嫌隙,隔阂!这也是为什么被瓦解的原因!
每一個因為戰爭而死去的人代表著一個家庭的破碎,我們活在一個新的時代,擁有著嶄新的文明與豐富的知識,我們卻還使用戰爭這種極落後的方式來面對他人。
讓我想起每次都會在KTV點播黃鶯鶯的哭砂!MV的背景就是這部電影!
我外公有九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八,成年的有7人。因为各种原因大家四散各地,两个哥哥在台湾,据说后来回大陆见过外公一面,但从来没有7人齐聚过。现在外公也走了,只剩下最小的姨婆但也老年痴呆了。很遗憾再也无法询问他们的故事了。
雖然我是臺灣人,但看了也有些感傷
十幾年前台灣公視的電視劇,很溫暖也很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