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看待「造口人」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8 сен 2024
  • 社聯頻道《星期四脈搏》平等看待「造口人」
    「造口人」是指病人患上膀胱癌、腸癌或腸道病變等疾病後,功能受破壞,需要做手術另造一個永久或臨時孔道協助排泄,而病人需貼上造口袋來收集排泄物。
    根據本港公立醫院數據,每年的永久或臨時造口手術多達一千五百宗。其中一個「造口人」珍妹說:「我不跟你說我是「造口人」,你都覺得我是正常人,五官端正,行得走得食得,只是我跟你們說後,你們才知道我身上有造口袋。」
    珍妹十多年前患上腸癌,需要做手術建立「造口」協助排泄,在康復過程中得到家人支持及體諒,其後更成為義工協助其他「造口人」。她表示部分市民對「造口人」存在誤解,身邊有些「造口人」曾經嘗過被人歧視,例如:「造口人」在公司在搭電梯時遇上有人放屁,有同事知道他是「造口人」,就把眼光射向他,那時「造口人」真的接受不了。珍妹說雖然「造口人」有屁放,因屁會放進袋中,沒有異味的,她們可以控制在洗手間內才排出氣體。
    香港造口人協會顧問兼造治療師彭澤厚指出,很多病友要對面造口帶來的問題,同時面對原本的膀胱癌、腸癌等病,兩方面的壓力下,令病人感到一定情緒困擾。「造口人」病友的情緒多數比較憂鬱,因為需要使用「造口」時,令生活上很大的改變,有時上不了班,而除了手術外,病友會接受其他的治療,例如:電療化療,構成身心幾大的壓力,甚至有化療需要付錢,造成財政及經濟壓力。
    彭澤厚亦指出,現時社會對「造口人」的認知雖然較以往有點改善,但部分公眾仍對「造口人」存在衛生問題的誤解,而社區支援仍然不足。現時本港有數以千計的「造口人」,每月造口工具平均消費過千元,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不過只有部分「造口人」可以領取傷殘津貼。香港造口人協會建議政府改善傷殘津貼審查機制,讓他們可以申領傷殘津貼,紓緩財政壓力。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