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 video. I feel like your dialog is a mixture of Mandarin and Taiwanese rather than either one of them. Is it usual for Taiwanese speakers to randomly mix Mandarin in their speech?
Yeah that’s why taiwanese is weak even in the news channels they have to switch to mandarin for certain words. On the other hand Cantonese doesn’t need to rely on mandarin at all. Switching to English is optional. 從小在台灣長大去過香港還有新加坡 我覺得台語太弱了連新聞播報都不時必須依賴國語穿插 粵語的新聞播報完全不需要依賴普通話 香港人口語穿插英文只是看心情 如果老一輩的沒在跟你穿插英文或普通話。
意外連結到這個頻道,驚為天人,好棒的台語學習資源,我彰化家庭是全台語家庭,但因為我自己讀書求學被灌輸的都是北京話,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母語退步好多,已訂閱,以後要常常上來聽,反覆聽,感謝您用心經營。
新影片即將推出,謝謝支持,常來玩。
超用心的製作,原本不想留言,但快一年了,再看一次,又爽一次,一定要支持一下。
費心考察,打臉一堆自卑又自大台語文界學者的超讚影片。
謝謝🙏!
印證陳老師的說法,67年前我聽過80幾歲的老太太在說話,那就是150年前的話,她們出生時的前後,高雄港與基隆港全部乾掉見底,人下去捉魚。(海嘯的事,媒體報導已報過)。那一群人真是原封不動的活化石,非常古老,原汁原味,跟現代臺灣人完全不同,連講話都不一樣,她們有很多種(純正),(獨立),(個別)的(說法)與(口音)。保證從唐山(閩南原鄉)傳來,我見證過語言和150年前閩南人種活化石,我覺得相當珍貴,這種語言保存下來的相當稀少,已經差不多不見了,原因是受到臺灣蔣政權杭州話的影響,
我是潮汕人但是我一点潮汕语文都不会,我打潮汕话的字都用谐音。听您讲台语我感到很熟悉和亲切
過緊去學矣
我也是,讲闽南语,但不会写🤣🤣🤣
@@Conton_Aozai 要寫很難啦,離現在至少1200年了,進入宋朝那些大官都是古書堆裏打滾出來的,拿人薪水,沒幹點事說不過去,所以就創了些新字,到了北宋末南宋初的文化界名人(現在叫名網紅)像李清照,她就一個字一個字拼命介紹推銷,像是:料改成費,卵改成蛋,卵脬改成睪丸,箸改成筷子,目改成眼,日本人把介紹改成紹介=卵脬改成脬卵,只改成個,一只卵(客家人說的)=一個蛋。梅雨=梅雨(但是:臺灣人,大陸閩南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中,北越)都念同樣的音(漢,唐音),14億中國人唸南宋音。一個國兩個音,都是唐宋八大家這些人幹的,像是簡體字就是毛澤東那群共產黨員幹的,我這樣說,類比一下,你就懂了。
很多視頻都看了兩三遍以上
還是最期待「邐」這個字考究推論的過程會有影片XDD
大衛羊老師加油~
哈哈哈 拖*連
小弟自己也有在讀一些古書,剛開始用現代的國語讀,總是會塞住,後來改用台語就好理解多了
不過有好多東西還是不好理解
而且過去口傳心授
再加上文字脫簡
朝代更迭
"國語"改變發音也不同
語文的發音真的脆產生大量的變化
謝謝版主提供了這麼多的大量訊息
謝謝。
太好笑了😂 謝謝你9527
新出土的竹簡真的太酷了😲
2:56 此時 3:31AM 三月十號 2021 見到 敵視輗集中營電影 鼻頭忽然ㄧ陣酸
謝謝羊老大 惦記為自由努力的人們 香港加油 泰國加油 緬甸加油 台澎萬歲
人權是一條漫長的路。台灣是亞洲民權聖地,平權運動達到史上最佳的成果,而我這個平台甚至連自在說話都被斥為「下流卑鄙」「出賣尊嚴」「自甘墮落」。
人權是一條陡坡路,不進,則滑回萬丈深淵!
自由呼吸是人權,昂揚說母語也是人權。香港、緬甸、泰國靠台灣很近,僅一海之隔,令人心碎,永遠都是少數那一二人之私,奴役天下人。
每個不許別人做自己的王八蛋,都是希特勒的種子;他們之所以目前不是,不過是因為沒本事。
有注意到+1
@@TaiwanHwa 靠了~這麼優質的節目還能罵?那些人一定是黨國餘孽、無腦共奴,不用理他們。
說得真有道理,台語保存許多古音,但不能斷定先秦就是說台語,漢族群對中原情節太嚴重了,閩語跟客語還有粵語族群當中總是會有人斷定自己的母語就是漢唐官話(最多只是接近而已……)
有一個YT頻道的陳世民,他更扯,直接把4000年前的夏朝話直接簡化成就是台語,台灣這種粗暴無知的學者滿多的
我一直在探索一種語言,這種語言是一種很成熟的語言而且在日本,韓國,越南(中,北越),臺灣,閩南都唸相同的音,大陸則帶有此語根(粵語最多)(客家話第二),(第三是潮州話),江蘇話,浙江話,江西話,安徽話,閩北話也都有此語根,這個語言必定是古代亞州大國的國語,要不然不會傳播那麼廣遠,秦朝才統治中國15年,起不了什麼作用,可以省略掉,而整個周代800年也都在中國境內打滾,周文化傳到西漢出了一位偉大皇帝叫漢武帝,從他開始統治韓國400年直到東晉初年,百濟國除外,並統治越南(中,北越1000年,直到明朝才脫離獨立),那個時候的亞州最大國就是中國,韓國,越南是藩屬國,首都長安,洛陽(東漢),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這整整1000年中,維持這個巨大的國家,首都就在洛陽,長安(來來去去兩邊跑可謂雙首都,規模都很大,很老)。洛陽在黃河之南,洛水之北,京畿地方的居民就叫河洛人,臺灣閩南人那時就居住在那裏所以叫河洛人,粵人住廣東(秦朝的時候已知住在那裏)(客家人是住在冀東南,豫東北,魯西北那個三省交界的山區地方)。那麼大的中國,又歷時1000年,一定有一個通行全國的普通話,國語,像民國時代是南京話,中共建政是北京話,那個時代就是,洛陽話,長安話,二話是互通的,河洛人講的就是洛陽話,洛陽話就是當時的普通話,通行全國,並達於韓國,越南藩屬國,這個帝國官話經韓國400年,越南1000年就固定下來了,到了唐朝290年間,首都還是洛陽,長安兩邊用,日本人派來遣唐使30次,每次2000→3000人,學習中國國語及典章制度,回日本後,全國漢化運動叫大化革新,歷經好幾任皇帝,中國國語→洛陽話→河洛話也就在日本生根→叫日本古漢語現在保留在當時首都→京都,的博物館內),河洛人經西晉末年永嘉(八王)之亂,逃亡至閩南泉州建泉州府,600年後唐末五胡亂華,河南固始人南逃到福建漳州建漳州府,後來,廈門府建立,將漳全二腔調,融合而成廈門話為閩南話通語,400年前清初來臺仍以廈門話為通語,通行臺灣,廈大並出版閩南話字典,臺語歌依此為準,1200年前至2123年前的古漢,唐國語,得因首都居民河洛人的南逃閩南到臺灣而保留至今:簡稱,古漢語,這些語言在韓國,日本,越南(中,北越)得以原音保存,不相信,請查Google,活化石表演,有一個RUclips節目叫來四個人,一個臺灣人,一個日本人,一個韓國人,一個越南人(中,北越)出100題,四種人,講得一模一樣,好比,時間,介紹,運動,軍人,梅雨,散步,電球(燈泡)。鉛筆子,1→10千,萬,滿州,心,心臟,林,九州,日本,南海,山水,天空,學校,高等賞,上海,帽子,目,自動車,料,料理,修理,純,等
老師好,認為孔子是韓國人,是極少數人的想法,絕大多數韓國人都不是這樣想的喔。韓語的漢字音和漢字中古音有相當的關聯,如果研究,也是相當有趣的喔。
謝謝澄清。之前也有網友留言提醒,所以訛傳挺傷的。謝謝。
有幸看到關鳩原文版太棒了🤩🤩
我的康熙字典沒有「鳥九口」這個字😱😱😱
你的頻道有毒,看完ㄧ集欲罷不能,連續追了好幾集,超喜歡你的聲音,不僅解答從小的疑惑,很多意思音譯文意太受用了。聽完一次立馬分享+訂閱,真的要讓更多人聽到你的頻道👍,好喜歡聽你的聲音🥰
謝謝🙏!
雖然這樣說不太禮貌,頻道主的聲音很適合催眠,聽著就睡著了。
確實有毒,欲罷不能
@@annchen1293 因為聽起來很親切,又順耳,也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我們腦裏有預先埋藏一些接受題,連接點,他一說,就接上了,接通了,當然會爽
好得好哇 給您三個讚 讚 讚
謝謝🙏!
太精彩了~這根本就大學以上授課的程度了。昨天開車在路上聯想到「力拔山兮氣蓋世」,正想請教老師古詩裡常用的「兮」能找得到發音嗎?結果剛在youtube推薦欄隨便點個本頻道的節目竟然就有念到詩經,我愈來愈懷疑現在手機是能監控腦波嗎?用想的youtube也會知道?
謝謝🙏!
這是研究所課程
我們是在唸某大學中文系研究所→古漢文組。
還好我有很好的漢文底子和歷史記憶才接得上課程,但是都很精深,從未涉獵過,是全新課程,還得好好努力學習。
大衛羊老師你好!好久沒看到老師的新作品,不知老師是否有繼續發表新作,都一直看之前的作品。
製作中。
最早第一本韻書名為《聲類》,爾後皆以「韻」字為名。故知韻書存在的意義,在於發音;釋義為輔,或不是重點。
早年的韻書,很難得像《唐韻》有工整標出字義的。甚至宋朝後來出的《集韻》很多字都只標出韻切,什麼釋義都沒有。
以現代人的思維來看,字義超重要;但對當時的人來說,字音才是需要被標準化的混亂之源。
然而自《集韻》之後,連字義、字形都開始亂了。
請老師可以多多介紹臺語(臺灣閩南語),因為我很多臺語不是很會說以及理解,謝謝你的說明
我會繼續努力。
《切韻序》是語言學著作《切韻》的序言。這篇序言介紹了作者陸法言編纂《切韻》的緣起和背景,其中提出了對於古今韻律學的深刻見解,作為全書的提綱挈領。全文如下:
昔開皇初,有儀同劉臻等八人同詣法言門宿。夜永酒闌,論及音韻。以(古)今聲調既自有別,諸家取捨亦復不同。吳楚則時傷輕淺,燕趙則多涉重濁;秦隴則去聲為入,梁益則平聲似去。又支(章移反)、脂(旨夷反)、魚(語居反)、虞(語俱反)共為一韻,先(蘇前反)仙(相然反)、尤(於求反)、侯(胡溝反)俱論是切。欲廣文路,自可清濁皆通;若賞知音,即須輕重有異。呂靜《韻集》、夏侯詠《韻略》、陽休之《韻略》、李季節《音譜》、杜台卿《韻略》等各有乖互。江東取韻與河北復殊。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消疏緩。蕭、顏多所決定。魏著作謂法言曰:“向來論難,疑處悉盡,何為不隨口記之!我輩數人,定則定矣。”法言即燭下握筆,略記綱紀。後博問英辯,殆得精華。於是更涉餘學,兼從薄宦,十數年間,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訓諸子弟,凡有文藻,即須明聲韻。屏居山野,交遊阻絕,疑惑之所,質問無從。亡者則生死路殊,空懷可作之嘆;存者則貴賤禮隔,以報絕交之旨。遂取諸家音韻,古今字書,以前所記者,定之為《切韻》五卷。剖析毫釐,分別黍累。何煩泣玉,未得懸金。藏之名山,昔怪馬遷之言大;持以蓋醬,今嘆揚雄之口吃。非是小子專輒,乃述羣賢遺意,寧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户庭。於時歲次辛酉,大隋仁壽元年也。
很喜歡您的影片講解嚴謹正確的知識
不過關於某國言論的部分是不是不太妥當
某國言論的確是存在
不過某國言論也絕對不代表全國的想法
只是在網路上少部分激進份子的言論
被華語地區的媒體看到拿出來炒作成現在大家看到的樣子
工作關係會遇到些某國人
沒遇過一個某國人有這個想法
甚至連有這個新聞都不知道
謝謝提醒,這點之前也有人指正過。
其实古音传到现代,难免会出现口音变化,你看看英语的Elite,都不能按照字母发音去读了,表音文字还不表音,这是因为读音会改变。我是马来西亚人,历史上政府在1983年推行简体字计划,同时住在台湾的叔叔时常会给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一些书看,所以也认得许多繁体字。
除了英语、汉语,其实马来语也在变,无论是读音和文字都在变,我可以说,400年前的是近代英语,再400年前的是中古英语,再推前400年可能就是上古英语了。日语也在变,hu音改为fu音。
汉语也在变,只是感觉变得比较慢。清朝的广东名儒陈澧推敲出有35个声母,中古汉语更有可能达到41个声母。以现代的21个声母作比较,其实声母在慢慢地变少。所以大家以为根据反切系统来推敲出古音没变化,其实是古音的声母变少了没察觉罢了。
另外关于唐韵的用途,我个人认为跟现代人的“正音运动”不同,唐韵可能不是为了纠正发音的,而是为了编写诗词歌赋的时候,让字的韵律更加工整。证据在于“翁”和“雍”被归类于同一个韵母,这本身不合理。另外如“芝”和“西”本身的韵母其实并不同,但都归类于“衣”的韵母,可想而知也是为了诗歌押韵。
Nice video. I feel like your dialog is a mixture of Mandarin and Taiwanese rather than either one of them. Is it usual for Taiwanese speakers to randomly mix Mandarin in their speech?
In real life, yes. Most of the people in Taiwan do the same, maybe not quiet so “shifty” like I did in the video.
Yeah cuz a lot of new words are difficult to translate to Taiwanese
Yeah that’s why taiwanese is weak even in the news channels they have to switch to mandarin for certain words.
On the other hand Cantonese doesn’t need to rely on mandarin at all. Switching to English is optional.
從小在台灣長大去過香港還有新加坡
我覺得台語太弱了連新聞播報都不時必須依賴國語穿插
粵語的新聞播報完全不需要依賴普通話
香港人口語穿插英文只是看心情
如果老一輩的沒在跟你穿插英文或普通話。
聽你道來就和現在很像,果然人類歷史就是一再的重復。至少你們方向一致都要破解教育部的胡搞,希望能互通有無把漢語漢字保住。
台灣不缺「再多一個自以為懂」的台文工作者,而是缺像有你這樣觀念與胸襟的人。 歡迎常來玩。
@@TaiwanHwa 我覺得你們都致力於找尋台語的正確字,我認同此樓樓主看法,我相信那位老師也不是固執之人,若能促成保存文化之大業,這無非是漢(文化圈)人之福。
對了,你的影片非常好看,淺顯易懂,生動有趣,最重要是聲音一級棒,哈~
我們這裡的台語說的「遠」,hɯ(鼻元音),滿想聽聽看你的解說的~
教育部詞典一查,又把他跟「遠」做一個文白音撮合之術,感覺有鬼。
眾鳥皆有所登棲兮,鳳獨(遑遑)而無所集。
有沒有可能是括弧內那個漢字才是,而不是遠。
最近因為youtube推薦愛上老師的頻道"
原來如此,謝謝你說明。
歡迎常來玩。
爲什麽我從韓國朋友那裏聼到的版本不太一樣, 他們說是日本的網軍爲了破壞中韓關係造謠的啊.
對我來說,中國 = 大中華;韓國 = 小中華。
韓國廢除漢字,再明智不過。不懂裝懂的泛民族主義理盲,通常是平時都沒在讀書導致。
@@eshow0422 真的是 網路上什麼人都有
我媽媽就是福建莆田人(莆仙話)
她以前和我提過剛嫁來台灣的時候其實聽不懂台語
現在應該兩邊話都能通了。
福清福州就在旁邊兩邊都不通了
但是兩邊都是閩東語
@@kumabear9640 因為城內是福洲城統治者來自中原北方民族的軍隊及眷屬所以不同,要看年紀戴福洲城建立何時,人種也不同,我視看過,性格也不大相同,我的淺見或許錯了但是血液分析不會錯,只怕觸及政治問題
忽必烈不太可能推行蒙古漢化,最多也是讓漢文化的臣民去學習蒙古語和蒙古文化。
事實上,這個過程從蒙元留下來的史書就能看到,比如蒙古祕史目前最早的明朝譯本裡,都是用漢字去標注蒙古詞彙的念法,並在一旁標注詞義和句意。更不用說大元大蒙古國的國書等外交行為基本上不會使用漢字,而是回鶻蒙古文或波斯文這種完全的拼音文字。
并且实际上元朝推行的是胡儿汉语一种协和语,还有作者回复中说到蒙人不重视自己文化根这个也是不对的,只能说作者作为台湾土著对于周边的事情很了解。但是对于我们那边的事并不熟悉。
台灣話Taiwan Hwa你們好:
你們的影片非常有質感,而且動畫很精美,地圖跟字體去背去得真好XDD內容也非常的有趣。其實我正好也在學台語,貴頻道提供了思考台語的許多新角度。另外,我也有學過日文跟韓文,因此對於現代漢語「入聲韻」的消失,導致學習許多漢字文化圈語言無法更有效率而感到遺憾(當然客家話、粵語也都有此種現象)。如果習得台語(更精確的說是恢復母語地位)之後再學習這些語言可以確定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抱歉我廢話那麼多,請收下我的膝蓋,期待你們更多有質感又有內容的影片。
追伸:關於「某國」那部分,其實有一大部分是因為「中國本位主義」、「1992年台(中)韓斷交」(啊不小心講出來了)、「台灣媒體墮落」的影響,後證實為新浪網等中國網站的謠言,惟此稍有遺憾。其實,真正最愛自詡「文化起源國」的應當是我們的鄰居(笑)
謝謝🙏!歡迎常來玩。
每一集都讓人覺得 太神啦!!!
頻道主可以被列為台灣文化資產了吧🤣
聽你講台語真有趣
謝謝🙏!
怪不得許多唐詩以北京話讀...不順,以台語正音讀卻很順!
我很好奇 唐韻現在我們能看的到嗎? 我想看一下內容,但多半應該不懂哈哈,我很好奇哪裡可以看內容
孫緬的唐韻是以陸法言的切韻新增數韵而成。
敢問先生,我們該怎麼辦呢?復古運動?文藝復興?
就活在當下,把台語正確的字寫好。
(寫錯下不了台的,麻煩請自己想辦法面對。)
學問淵博佩服 夾雜很多中文是為了陳述更多內容?吸引更多國語族?很多台語字還沒辦法完全掌控?
沒刻意,只是自然而然習慣這樣講話。後來發現有些人表達聽了嚴重不舒服,近期影片,已有試著調整比例,但也是自然而然沒刻意。
我是台語母語者,該有的母語直覺都具足。發音不好也算是不錯的特色,若有人因故不喜歡本頻道存在的事實,至少還有這個可以提供給他們拿來說嘴,不然他們也沒別的可以講。
你真的是學富5🚗飽讀詩書~~~中文系教授也自歎不如~~~文字訓詁聲韻~~~都是中文系的微積分~~
可是恕晚輩斗膽一問⋯⋯會不會有凡夫俗子肉體凡胎ㄓ流質疑挑戰懂這些文字聲韻來歷的實用價值性~~~
你的發揮空間應該是在中央研究院的語言歷史研究所吧~~無論如何~~因你的視頻受益良多感恩謝謝🙏
內容專業又有創新,可以到中研院當院士了
Thank you. But, no, Thank you.
關關疋鳥召 才河之州
要翟淑女 君子好仇
good
想請問這批竹簡的內容要上哪裡查呢 ?
很好奇其它首的原版是如何
2:55那個「不要去看喔」超經典的!
香港加油!
@@TaiwanHwa 支持反送中?
本頻道歡迎有人性支持民主自由價值的訪客。香港加油。
@@TaiwanHwa 明白了,你的书算是白读了。再见
我還以為你在等我送客咧。(事實上你比很多台灣人有禮貌。)
我媽媽每次說我托腮蓮,我都不知道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謝謝你
不客氣。
不好意思,希望能請教老師"迤邐遴"是甚麼意思? 感謝您!
指各種形式的「爛尾」,而且是收不掉的那種。
片尾配乐很赞,有单独的链接可以听吗?
自己編的,只放在節目襯底。
伴手禮「等路」的真正字彙是【簞祿】嗎?求解,謝謝!!
這個說法有趣,我試著在近期內容置入說明。當然用屁股想就知道不是「簞祿」啊。
@@TaiwanHwa 有一說法:古人送伴手禮,可不是隨便在路邊買來的,而是省吃儉用,費盡心思採買來的,就像是煉丹一樣,因此稱為「丹祿」,但孔子曾說過一簞食一瓢飲誇讚顏回,可見「簞」字在古代普遍使用,丹祿說法古人煉丹送禮太牽強,應該說是「簞祿」裝在籃子裡的好物比較合情理
想得太複雜了。「簞」台語常講啊!音差很多喔。「祿」的音也不對。我順便把正在錄音的節目加長,介紹這個詞吧。
只會字典,不看歷史,不懂人文,我救不了你。
台語界之所以熱愛字典,因為最省事,門檻低,不用腦,多數人也只會這一招。
重點是發音也根本不對!
「祿」字你怎麼發音?
你以為我這頻道的漢字是怎麼找到的?顯然不是靠字典,更不是靠做夢。過程中下的功夫,你無法想像。如果你只會查字典,那麼針對漢字學問發言,何妨謙卑一點。
那想請問羊老師,依你看 在台灣還有辦法找到正確的台語字典嗎?
正在製作中的新影片,剛好有回答你這個問題,請稍候。
@@TaiwanHwa 好的
為什麼你懂這麼多,請受我一拜
詩經為什麼一開始講關關雎鳩,後面又突然提君子,主要可能是關和君,在古音是相似或相同的,如果用普通話唸會不太好理解。
請問羊老師,4:50時个tsau2 tsing 敢是"走精"?
修正:不是。
@@TaiwanHwa 收到
粵語,客家話,都說保留大量漢語古音。但研究拉丁語會列出數字,意大利語有多像拉丁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有多像拉丁語......
大哥 你好 我是住在台中大雅 我知道的音是代(夾)四聲 另一個是ㄌㄚˋ 因為我知道怎麼念 打字沒辦法 大哥 可以解說嗎?????
雅環路
老師的聲音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在某綜藝節目出現過:-)
沒有喔。
有點鄭進一的味道。
@@geoffreylim8334 呃...比鄭進一文雅太多了吧?
@@林于文 那當然!我其實要表答是老師的聲調像鄭進一。歹勢!
@@geoffreylim8334 別這麼說,我沒其他意思啦XD
新國音是不是壓垮漢語的最後一根稻草啊?
一路歪斜,清中以後便摧枯拉朽。
因為民國時期的教育方針本來就有丟掉古代讀書音的意涵,所以以口語言制定讀音標準😣老國音還保留讀書音,新國音(現在)就全面翻盤了
國語的制定其實就是車同軸書同文的翻版 用政治統一地方文化差異 所以別把國語當台語的參照 完全兩碼事
看完覺得收穫很多,讓我想到之前看的另一個頻道,
是用北方遊牧民族的角度在解釋中文的變遷,
算是補足這個影片元朝開始的部分。
雖然當中可能有些話聽起來會不討喜,
但還是想分享一下~
ruclips.net/video/ZocBCn0HZcw/видео.html
謝謝分享。
他提到的元朝,與我接下來要談的漢字(語)重創,有部分重疊,但我切入的角度是不同的。
當初毛先生主張簡體字好寫省時有競爭力,到了電腦時代已被打臉,卻沒想到此論點還有人信仰,真妙。
我們朝鮮族不知道對北京話、普通話有沒有一點音韻影響(應該沒有),哈哈!
顯然過去也是同源。
我聽不懂台語,不過可以聽懂一半,因爲你們加了華語一半進來啦!
老師有臉書嗎?
臉書介面會比較容易交流(至少可以貼圖),不過目前暫時以這裡為平台吧(時間與人力考量)。
@@TaiwanHwa 贊成,臉書演算法已經瘋了,只要有30個水軍共時檢舉您,臉書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停權。
老師 請問 有機會在電視上(例如 公視 或 教育台之類的)看到您的節目或內容嗎? 因為想跟長輩分享也較容易些(因為可以讓長輩知道是電視上說的 不是年輕人看手機電腦亂看的) 這種情況的說服力 謝謝。
很棒的影片。
對於影片中「忽必烈全族漢化」的觀點有疑問。這應該是漢人自我安慰的說法,其實沒有真的發生。以蒙古統治者的角度來看,統治那麼大的汗國、那麼多的種族,實在沒必要把自身的文化全面傾向一個比自己還很弱的族群;要嘛也只是做做樣子,安撫被統治的漢人,以便於統治。
可參考ruclips.net/video/74Fj0ZBUPx4/видео.html的說法。
影片中一瞬帶過的資訊,無法一一細述歷代統治者的私心。君士坦丁大帝當然也不是真心想信仰上帝(但他的確因此一人獨佔聖經)。截一段我前幾天回覆留言:
“”語言本來就有排他性。過去不乏有統治者,為了統治自動放棄母語,反而統一成被統治者的語言。上述「語言」二字改為「宗教」同樣成立。””
元朝的官方語言是蒙古語(字),但整個強勢語言依然是漢語(字)。漢語(字)是個便利的平台,即使不嚮往其高深,也會懂得資源利用。
元朝是個習慣「不留文物」的民族,「極速擴大後而極速萎縮」(根都來不及長,長了也沒那麼在意留),完全對應現代「過度展店必急速倒閉」的行銷原則。元朝對自己文化的「根」並沒有那麼依戀。
老師,您對用台羅字來取代台語漢字的看法是如何? 謝謝!
謝謝留言。
食物有色香味;文字有形音義。living跟surviving的差別。不得不只好為之,是一種活下去的對策;但由此習慣而甘之如飴,則因狀況可稱之為惰性或奴性。
階段性暫時借用、代用、部分狀況下為顧全文意而使用,不在我上述所說的範圍。這是我的想法。
補充一點:將「數千年每個外族都羨慕嫉妒流口水、搶不到就乾脆漢化加入跟隨、人類有史以來,只有已經失傳救不回的馬雅文字堪與匹配的文化珍寶」主張丟掉算了?可謂之:敗家子。
我覺得此人必然不知安的是什麼心。
@@TaiwanHwa 老師,以下這段是我在FB 留言的內容→ 語言文字是用來溝通彼此的工具,相信這是基本概念 !應該不會有人否定吧 !?用英文書寫文章,只要是使用英文的人全部看得懂對吧 ? 用漢文書寫的文章,不管是使用台語、客語、粵語、胡語(北京話),應該都看得懂對吧 ? 那請問用台羅文,是不是只有使用台語的人可能看得懂? 再請問台羅文這工具,對於溝通彼此的功能上,是不是限縮在使用台語的人?? 再請問這樣使用台羅文有什麼好處?? 請贊成用台羅文的人,來打臉呀 !!!!!!!!!
距今約一百年前,台語曾以羅馬拼音書寫為主流(只限極少數有機會受教育的專業人士),當時有其環境背景因素,如今已不再是當時。光是我們現在交流的這一兩則留言,內含的知識高度,已足以在百年前被視為極端菁英份子了。
@@TaiwanHwa 看到使用台羅的那群人的論調不像是推廣台語,非我族你就是文盲,有現成漢字不用或是不知如何使用?其行為猶如南韓去漢化,三不五時就扯政治 硬要把台語變成表音文字;對了 老師是要打surviving吧?
受教良多⋯⋯
謝謝🙏!
畬族就是南島語系,福建的少數民族。還有海南島的黎族也是南島語系
中原大部分都是漢人 鮮卑族的語言 有統一嗎? 不說漢語 部族之間要怎麼交流?
現在世界不同語言怎麼溝通,古代亦然。漢語是泛稱,內含多種方言。鮮卑滲入漢族歷史很久,最深是漢朝以後、唐朝以前(含唐朝)。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 台湾被荷兰人统治过,被日本人统治过,血统,语言基因就入侵污染了吗?
@@TaiwanHwa 台湾话绝对不是古汉语,是古代吴越国灭亡后,吴越人逃亡到福建说的话。。吴越人的后代
velly good
本節學到迤邐遴。我覺得台語也受日語污染過。
與原住民語言混稱為混血,與日文混稱為影響,與北京話混稱為污染?
如果已經造成「病徵」,那影響便不只是「影響」,而是「污染」。
如果你要挑戰我,請別只用粗淺常識與推理。我不是一般頻道主。請具備生物學與社會學的基礎知識再來嘴砲。
我正在忙。
开头的“自己”(该己)这个音,大陆闽南也是一样的,至于是不是南岛语就不清楚了。
請參考以下影片。
「平埔族」到底是什麼族?
ruclips.net/video/rbKHnmeIfpk/видео.html
來了解「七大方言」。
ruclips.net/video/-s-iioKqfZk/видео.html
伏羲氏,是不是古越人?
ruclips.net/video/RyudO-NPWIs/видео.html
你早晚都得承認自己是古越人。
ruclips.net/video/3HHrNzz9CKc/видео.html
為何學術界不承認「黃帝」是遊牧民族?
ruclips.net/video/i84-2pevsOM/видео.html
夏朝「雅言」真的是台語嗎?
ruclips.net/video/L2PArdSQAb0/видео.html
DNA告訴你「南島語族」的祖源在哪裡。
ruclips.net/video/1rJpsx6oK3g/видео.html
為何都已經是要談論台語了(且有華語字幕幫助理解)但影片內容不用台語講述?這樣不斷切換語言聽得好累
不好意思。
@@TaiwanHwa 我不是要批評你的意思,但我認為如果影片(盡量)全台語可以更好的推廣台語哦!
因為你,但不全是因為你,我正在製作一個2分鐘的影片。以能讓我一勞永逸,回應你這個「我每個禮拜至少要收到幾次、沒完沒了、人格羞辱、甚至生命威脅」的指教。
你很客氣,真心謝謝,但不是每個人都跟你一樣有教養。
@@TaiwanHwa 辛苦你了~
真的 我聽的好累 就像中文夾雜晶晶體英文
作者学识渊博~
文化本來就一直在演進,與其說是污染 不如說相互影響進化也行
现在 哥 也用来统指年长男性了,算是回归原本的意义。
文明總是鐘擺。
花木蘭 這個名字用漢語來理解也是零含義的
以翻譯名來看,其實挺雅的(信與達則需考究)。
感覺大一統,讓很多語言無法多元發展。
語言本來就有排他性。過去不乏有統治者,為了統治自動放棄母語,反而統一成被統治者的語言。上述「語言」二字改為「宗教」同樣成立。
像瑞士那樣連早餐目錄都有四種語言、還有加拿大始終英法雙語的國家,是例外中的例外。前提是,那些都是強勢語言。像台灣這樣,連比例很少的語言人口,都要為了某些理由而執行虛假的公平正義,導致公義公平實質上遭受破壞(3個人分一萬元;300人也分一萬元),是很扭曲的病態。
方言有方言的生存模式,就跟大自然一樣,並非都要成為「食物鏈上層」或「決定多數物種」才能生存。你該感謝,台語從來都邊緣,才得以保存更多上古元素。
受教矣
哪裡。
語言是活的 為什麼會活 那是因為使用它們的是活生生的人!! 其實不用擔心語言文字傳承會不會斷層 它自己會有自己的出路 能夠拿來溝通表達就是好語言也是它存活的證明 所以根本不用糾結以前人說什麼樣的話 未來又會是怎樣 根本沒必要
那你來幹嘛?別浪費時間,讓我們在乎的人繼續墮落吧。慢走不送。(不在乎還留言?你很閒喔?)
沒有理由堅持古語。去看看沙士比亞時的英文,可能完全不懂。唐詩也是混了鮮卑之後才有的。文化是一個進程。身上的基因也都混了,堅持某一個發音是浪費生命。
謝謝留言。
文化是一種進程。但台語的書寫權,如今處於斷代危機,正面臨無法進程的困境。
狀況不同。
還有同樣戰國楚簡出土的中也有另一個名稱大家都耳熟能詳,那就是“碩鼠”。大家都認為是大老鼠但出土的戰國時代的楚竹簡內寫為“石鼠” ,所以和我們以前認知的『大老鼠』無關
但問題來了這個“石鼠”到底是指老鼠中的一類?還是昆蟲類中的螻蛄?還是說古代把這兩個農業巨害物種給統稱了?
鼫ㄕˊshí鼠ㄕㄨˇshǔ
動物名。哺乳綱嚙齒目。形似兔,尾短、眼紅,毛有黑、白、褐等色,喜食粟豆及栗 柿等。為農作物的巨害。
螻蛄的別名。參見「螻蛄」條。
你引用的資料是訛傳,請查證,否則在網路散播,會變成謠言。這是漢末以後的人,誤將「炙鼠」誤寫成「碩鼠」「鼫鼠」「石鼠」,一錯千里。
引用復旦大學的研究報告的部分內文。
「明代朱謀㙔《駢雅》卷七《釋蟲魚》:“天蝼、杜狗、蛞蝼、炙鼠、蝼螲、津姑、蟓蛉,蝼姑也”,收錄了一堆螻蛄的別名,“炙鼠”也收了,卻不收“石鼠”或“鼫鼠”,顯然朱謀㙔也覺得說螻蛄是鼫鼠不對頭。
根據李鵬輝先生文中的梳理,《碩鼠》裡的“碩鼠”是螻蛄的說法是清人的發明。」
研究內文太長,牽涉的範圍太廣,我不一一引述。
總之,你的資料是訛傳。
最後貼上研究報告的結論(無關的,就一起看,我全文照貼)。
1、《魏風·碩鼠》的“碩鼠”應當從《詩序》和鄭箋說是“大鼠”,也就是鼫鼠,是一種食禾稼的大型鼠類,可能是指鼠兔。它與鼯鼠、螻蛄均無關係。
2、鼫鼠不是五技鼠。說鼫鼠為五技鼠是漢人根據訛誤的《荀子·勸學》以訛傳訛,《荀子·勸學》中當作“鼯鼠五技而窮”,因為漢代即或訛為“鼫鼠”,故有“鼫鼠五技”之說,諸家信從而致訛傳流行。
3、五技鼠、鼯鼠是“䴎”的別名或俗名,被古人認為是鳥類。“鼯鼠”是“五技鼠”的簡稱,“吾”是“五”的通假字,“鼯”則是後出的形聲字,作為五技鼠專名用字。
4、螻蛄本稱“炙鼠”,是因為它的氣味似炙鼠,故名,後來音訛為“石鼠”、“鼫鼠”,實與鼠類的鼫(石、碩)鼠無關,亦與五技鼠無關。
5、碩鼠、鼫鼠為五技鼠或螻蛄之說均是自漢代以來的訛傳,後人復以訛傳訛,紛擾滋生,難以據信,尤不得用來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