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閩南語之所以不易傳承,因為說的音與字對不上,造成嚴重學習障礙!換言之,就是缺少如陳博士等在訓詁考據做得徹底的人來推廣,加上現在政府政治掛帥,偏聽各大學和中研院的台文所,深深辜負PhD的Ph學位抬頭與訓練(MINOR訓練就是要跨科跨領域)!
同意👍中央研究院台語的研究的確是走偏了。民間的漢學才是對的。台文所連漢字形音義都棄之不顧,對於母語進行毀滅性的傳播,相當於對台灣文化投下一顆核子彈。閩南語是漢語漢字的源頭,後來戰敗之後南遷,在失去政治舞台之後,看到新統治者的文字,只能讀自己母語的發音,藉以保留母語的發音。才會看到下雨,讀落雨、看到黑雲,讀烏雲、黑龍江,讀烏龍江,兩者之間用字的差異僅是同義字而已。而聲韻學卻拿同音字來搪塞,這樣的聲韻學會害死學生,降低其語言文字的能力。
@@akilachen 完全正解。
而且每個地方的閩南語腔調和某些字的發音都有所不同,台灣和廈門腔調相似,廣東語標準是以廣府語為準,閩南語是不是沒有標準音?
@@kells0823 隨著時間推移,各地區的河洛話腔調與習慣用語會改變,就像1949年後兩岸官方語言的用語與腔調都有些改變,因此,河洛話也許還是要先回溯楊雄的方言和許慎的說文解字中的原始發音,比較容易統一標準音!?
閩南語跟客語說的音跟字對不上的原因.但是看看古詩詞.反倒是十分融洽..您有沒有想過.目前說的國語普通話其實是滿語官話mandarin.用滿語官話去讀古詩詞當然是會有很多唐突的感覺
很多年前,曾經在看黃俊雄布袋戲時,聽到孔明唸祭周瑜的祭文,是使用個閩南語來唸。真的很好聽很有韻味。令人印象深刻。
雅言當然就是好聽
诸葛是我琅琊人啊。骂死王朗用的是临沂土话。
老师最后用闽南语,没听明白,到底雅言是什么?既然台语是雅言,怎又讲台语好粗俗?到底谁是谁?
很多古代詩詞原本就是用閩南語來念可以通
@@dick_lei7277語有口語與雅言,跟古時候的孔子講話一樣,也有口語與雅言。也就是說台語有兩個系統,其中一個系統保留了上古官話。
真的,沒錯,唐詩三百首用台語唸就都押韻了~
是的
謝謝陳博士的教導,振聾發聵的專家之言。吾亦舉一例,呼應陳老師的說法。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時代及漢朝之際。黃帝內經.靈樞.天年第五十四:「……人生十歲,五藏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此「好走」之義,若用台語來讀,就非常傳神,通現代用語之「跑」。同段落繼續申述:「三十歲,五藏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此處的「步」,即是通現代用語的「走」或「行」吧。如果沒記錯的話,陳老師過去的影片中也有提到「走」的台語發音,通現代用語的「跑」。另外,古書記載的「藏」,通現代用語的「臟」,筆者照抄而已。引申上述經文可知,小孩喜歡跑來跑去,西方醫學卻發明創造了一個疾病,謂之:「過動症」,委實可笑!令許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小孩罹患「過動症」疾病。兒童發育過程中,腎氣足,故「好走」!此乃正常現象。如果兒童不喜「動」、不「好走」,家長才應該擔心!野人獻曝,還望陳老師不吝指正。
您應該是中醫師吧!您說的內容正與閩南語讀音有正相關,藏同臟,走的用法現今的中醫師亦常用,如:走任脈。但學界現在多認為漢朝以前的語言已經佚失,因為聲韻學的謬誤所致。
歷史與語言都交待了,很好~
據說台語是以福建省南部的方言為標準音。這個語言除了台灣和大陸之外,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也普遍通用。所以台語值得我們外國人學習。我到馬來西亞旅遊,台語派上用場。在地華人對我十分熱情。因為我會講一丁點兒台語。
誠好
謝謝老師清晰地講解,每一段都是在某一歷史背景下,明瞭、清晰、就是很花時間,老師辛苦了,老师多保重身体 💦 ❤
謝謝關心,一起加油!
第一次能了解到台語的淵源 而且還了解到古文的謬誤 給老師一個佩服
稍微留意,您也可以
謝謝陳老師分析
講了很多次,有人不是每片看,所以要常常錄影片
专业,好听,谢谢老师!
謝謝🙏支持
漢語(河洛語)以河圖五行理論創:木音(牙音、角)、火音(舌音、徵)、土音(喉音、宮)、金音(齒音、商)、水音(唇音、羽)五音,以洛書陰陽八卦創:陰四聲調、陽四聲聲共八聲調,河圖創音、洛書創聲,所以是「五音八聲調」,以五行相生為順音,器官發音順暢,五行相剋為逆音,器官發音會卡卡的,順為吉逆為凶,所以在整句中或名詞,為求順暢常有詞句反諗,但函意全無改變,從河圖(四面)東南西北、春夏秋冬,創洛書(八方)東西南北,及創曆書(十二月宮)而言,前三者乃演化河洛文化的根源,依曆書創始至今,已有6480年以上,然「河洛語」乃河洛文化所創造的官方通語,也稱為雅語,可能也有六千多年了,河洛文化傳承至夏(周,可能也是)、再傳至漢朝,有史記載,漢採用回歸夏曆,自漢以後後人以「漢字」、「漢語」稱之(漢字、漢語並非漢朝所創),所以河洛語就是漢語的前身,所以陳博士所說的「漢朝以前竟然講臺語」,我認為是對的,漢語的前身是河洛語,台語的前身是稱為河洛語,所以台語(河洛語)就是漢語。漢回歸夏曆,有調整24節氣,約每2160年天體運行有30度為天體一個月,因在奏期已開始調曆,但 可能有誤,據史記載漢武帝回歸夏曆修正月份,至今已超2160年,所以四季(24節氣),天文誤差值已誤差一個月,如未修正,則將導致四季季節會錯亂,需調整24節氣(四季)向後延後一個月,又從河圖始創曆書至今,天體運行的天文誤差值已超90度,為三個月為一季,所以地球各地都在換季,所以各地都會產生氣候異常,故台灣會從亞熱帶氣候漸漸轉趨為熱帶氣候,此由洛書的八卦也可證實,天文誤差值已超90度,90度約為6480年,洛書八卦每卦為45度3240年,從第一卦先天八卦後,周文王的第二卦後天八卦,從第二卦至今已超3240年,已進入第三卦初期,此乃個人發費將近40年的追查之心得,可供參考。「我」、「你」可能是清朝以後的發音,古籍看到的是「吾」、「汝」、「伊」(第三人稱「伊」或親近之人「伊人」,第四人稱以上稱「他人」(外人)。),在台灣的神明退駕時常說「吾身去也」。台灣的漢語能保留這麼多,應該要感謝早期的河洛人及客家人,盡心盡力的在台灣各地開設「漢學堂」。感謝陳博士費時費力的追查,我們漢族的文化(河洛文化族群)快斷層了,現僅餘台灣在傳承祖先的文化。
大哥您是學五術的嗎?
有夠專業,人才
@@akilachen 是的,我較專研紫微斗數,為了查其來源,查到河圖的來源,河圖就是古時天星四垣的東方紫微垣,現今還存在、在北半球的天空,是地球運行的磁場的來源,東(3、8)、南(2、7)、西(4、9)、北(1、6,就是北斗七星)四方之恆星影響地球自轉,而中央上方恆星(5、10)與下方恆星(河圖無論述下方恆星),影響地球運行軌道,現己偏23.7度墮圓偏轉軋道,天體是逆行,地球是順行,河圖採順行東南西北、春夏秋冬,將西南互易,就是洛書是在研究變數,四方分成十二月宮就是曆書,是在研究循環定數,洛書方位數恆星,中央加入5(10)就是九宮格,九連線每線三合皆為15,這就是河洛文化的源頭,一個文化就必須有文字及語言的傳承,才有如今的漢字及漢語,河洛語乃依河圖、洛書所創,爾後也產生姓名學。我先從研究五術,然後發展到追查河洛文化,這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很好的文化,河圖~洛書~曆書~漢語,有一脈相傳完整的系統,也己融入我族各種生活文化中,但從古至今都有外來族群統治者,想消滅我族河洛文化的傳承並取而代之,所以導致我族後人對祖先的文化來源已不明。
@@miniliao9904 謝謝,這是漢族河洛文化之根,因後人已不明,想抛磗引玉,讓該文化浮出台面。
看不懂,請發布於油管。若不熟影音可用,剪映,軟體,只要有文本,文章,就可生成短影片,還可發音。
我是大陆人 喜欢这个视频
你是大陸人,你的祖先原來是說臺語?你很喜歡?
我虛歲70,特別有感於台語的沒落....我們這一代台語沒問題,下一代會講台語的剩不到一半,再下一代(孫子輩)剩不到1/10....我家裡有小朋友,從小(出生後)就堅持跟他們以台語交談,入學後全班好像只有她會講台語,在台灣.會講台語變成一種"特殊才藝".....這真是個怪現象!接著知道學校教台語的方式,台語本身似無文字,勉強依附在漢文理,用了一堆奇形怪狀的文字來代表台語,結果是讓學台語變得艱澀無比.....而且就算學會了,寫出來也沒人看得懂,台語怎麼這樣教呢?應該是先讓孩子們會說、會聽,才是重點,寫是其次很同意陳老師的方式--"台語漢字只要找國語的同義字(詞)就對了",這樣才能兼顧,且簡單明瞭。
繼續堅持講臺語,我支持汝
走出台灣你向誰說台語?自絕於世界却沾沾自喜?雞毛蒜皮當國際大事?
@@高文政-n7r 不管什麼族群,致力於保存自己母語的人,都應該被尊重.你可以多學一國語言,同時保有自己母語,這並不互相衝突.
當然也該堅持說泰雅語,邵族語....
@@高文政-n7r 照你的說法,走出四川你向誰說四川話?走出廣東你向誰說粵語?馬列當祖宗自絕於世界却沾沾自喜?
真棒! 聽完才了解河洛話的文化底蘊,跟現在的台語教學硬是為了要閩南語化天壤之別。
謝謝🙏
咁巴閉丶點解聯合國指定六種語言只得:粵語同清狗普通話嘅?
@@akilachen 臺語是不是閩南語
@@スカーレット紅い月台語就是閩南語
@@laujimmy9282 標題用這種方法吸睛真的超好笑的,台毒玻璃心又碎了🤣🤣🤣
我也認為應該追溯台語原來的用字才能普及台語! 現在想推廣的人不想回溯,因為他們不喜歡面對台語是從中古漢語來的,證實了中台一脈相承的事實。這是扭曲的心理。
真的,把語言政治化真的讓人不想去學。
方言是一種很美的地方語言文化沒有文字可以記載後來的學者硬生生的強制置入文字是要顯現他的研究心得與成果在台灣會說台語又能說中國北京官方語言同時又有英語或美語知識本島的學子是不是很容易區分是否土產的台灣ㄧㄣˉ仔
漢朝台灣根本沒有漢人,根本沒有台語的說法,閔南語不該稱為台語,更正確的說法,是中國福建的地方語言,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很多閩南人,但你不能說他們說的閩南語就是馬來語 或新加坡語吧!😢😢
河洛話
用 河洛語 唸誦 諸葛亮「出師表」, 非常 優美 優雅 典雅 好聽 悅耳 ! ! ! 😃😄😆
就是雅言
@@akilachen 琵琶千載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路過,這節目真棒,趕快訂閱案讚。暈然我學物理學,但是我也好奇我家族從閩東來,怎台語差異納多?要重複聽😁😁我也想到我有同學姓藍,一看體型外表很像阿拉伯人或波斯人.....非常巨大....
人種的差異而已!
古代泉州一帶多波斯,阿拉伯商人落地生根或安史之亂回紇兵後人
我也是學物理的,今天偶然路過XDDD
台語讀詩詞真的好聽,抑揚頓挫很有意境。
唐詩本來就是河洛話寫出來的,不然你看他的韻腳跟國語不一樣,唐朝官方語言就是台語😊
有一點小小的意見: 台語說: 我愛去上班, 這個"愛"是"必須"的意思. 台語說"我(喜)愛去上班",會說"我歡喜去上班"
都說得通
是這樣沒錯!
@@akilachen 兩個意思完全不一樣,【必須】沒有喜愛的成分,不能混為一談。
感覺老師愈來愈有底蒂,愈講愈隨心所欲、愈來愈順。
這是昨晚的演講,回來再錄的
@@akilachen Thx for your enthusiasm.
“知識份子的智障” 阿明師太敢講了 不怕得罪人
我們在做學問要實事求是,而不是以訛傳訛。高學歷的智障是呼應近期有一篇文章,指高學歷的人在社會上工作,其表現不見得優於低學歷者。這裡的障指障礙!
陳先生治學嚴謹令人傾佩,但是無法理解你會說閩南語是台語。能代表台灣的台語不能只是大部分講的,而是要絕大部分都能講,而且出了台灣有絕對代表性的,才能稱為台語。那就是台灣國語。你跟大陸人說國語,他馬上告訴你是台灣人,你說閩南語,他可能以為你是福建人。這樣的語言可以代表台灣嗎?
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但真要作古詩,非學陳老師的不可。文言文再強,還是無法作出平仄相稱的好詩。陳老師很謙虛自稱「江湖一點訣⋯⋯⋯⋯」其實要讀多少書才能通徹。所謂「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絕非易事。
有意思。這樣學台語發音比較快,因為懂得它相對的字的意思了。
只是同義字(詞)的關係而已!
感謝陳老師的指導,原來各方語言如此相結合,一說便很清楚,很文雅。可惜現代人不學無術,下焉者亂搞以訛傳訛,上位者也不願勵學,便成「官大學問大」,以盲導盲真的很可惜!
還有更勁爆的,我還沒公佈呢?
@@akilachen 孔子云:「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知沒有什麼可恥,勵學就好。硬要亂編誤導後學,才是不該。
@@akilachen 「有影 無影.....?」非常期待大師公佈.........
@@logouts8382 面子問題!官越大面皮越薄。如果當眾被下屬或地位較低的人打臉,那打臉的人就死定了。😂
@@akilachen 希望老師幫我們找出所有原字🙏實在太需要太感謝🙏🙏🙏且希望河洛語/客家語/粵語/……都有正確的字典🙏不再以訛傳訛🙏馨香至禱🙏🙏🙏如:不瓦不威 ㄅㄨㄚ·ㄅㄨㄝ西m不威 ㄒㄧm·ㄅㄨㄝ
換句話說台灣竟然能保留了古漢語
是的。有的人智慧不夠,或是純心找碴就會說,漢朝當時哪裡有臺語。這種人就是阿呆!
禮失求諸野!中原官話河洛話被匈奴暴政消滅?要復興中華河洛文化當然要找海外的台灣、陳世明博士!學八卦要找我?😂😂😂
歌仔戲全部用唐代河洛當台詞,聽看都受喜愛
正港的
謝謝,把台語的用字找回來,才能延續台語的發展。
準確的說是閩南語或河洛話,台語也是閩南語的一支,這是事實。
神奇的是現在還有不少台灣人以為台語是台灣自創的方言
太棒啦!
漢朝以前有錄音機嗎
有,文字紀錄聲音
小時候一直不明白,我的祖籍是福建省安溪縣,為何祖墳墓碑上不刻安溪,卻刻著"開閩"。後來才知道,我們家原來是開閩聖王 王審知的直系後裔。
很好👍
台語可能因為有分平仄之故,唸起來會產生一種獨特韻律的節奏感,用來讀古文詩詞會特別有味道。同樣的詩詞文一改用國語唸誦,味道馬上跑掉,差一大截,有種對不上兜不攏穿錯鞋的感覺,意境氛圍掉一大半。另外,用台語唸誦古詩詞文,唸出聲音一段時間,可能二十分鐘或半小時看個人,會產生一種紓壓的療癒效果,大概類似音療的原理吧!?蠻神奇的。
午安
謝謝陳師分享,我要來去找黃俊雄出師表了!
ruclips.net/video/aZqUI2pdV1I/видео.html
重點不在強勢或弱勢。有共同語言才能促進各族群的溝通,交流,認同與和協。懂越多語言能有越多朋友。也能有更多工作及生存機會。
看完影片收穫滿滿,但 7:05 關於"愛",和我認知的不同,我的用法是"必需要" ,我不愛上班:我不去啦,我不喜歡"去"上班,我 愛 "去"上班:明天我沒空,我必需要 "去" 上班。如果是喜歡,會用甲意且不會加"去",我甲意上班。
合意,不是甲意
真的是茅塞頓開!謝謝老師
馬王堆漢墓楚簡,對岸都誤解了?!ruclips.net/video/UDmasmlT1pc/видео.html
我第一次聽這理論是從大陸廈門大學的著名歷史學者易中天那兒聽的,他也發現這脈絡。不過,應該不只台語如此,許多地方方言應該也保留了中古漢語吧?
台語的鼎(鍋子), 烏(黑), 行(走), 走(跑), 冊(書本)等等都是古語
先生您有注意到,讚👍
想到老外普遍認為中文難,甚至評為世界最難學語言第一名,而那還只是現代用話也就是白話而言,若他們知道還有這深不見底的古文……😅
其實古文不難
到了最後的幾分鐘(由揚雄的《方言》開始)的內容都變了閩南話,但又沒有字幕。不懂閩南話的就無法明白了?
讚!
南《無》阿彌陀佛,搞了半輩子終於明白這個字要台語發音。
很好👌
不要太延申了,這整句都是梵文,中文只是借字
老一輩的人說講台語的人都是河洛人,這個典故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
受教,谢谢。
藍、盤、雷是畬族的姓(畬族四姓、還有一姓忘了),所以和陳元光不合,不拜開漳聖王。潮汕人的祖先是從莆田遷過去,所以潮州話跟莆田話比較近,但也屬閩南語的一支
謝謝🙏補充說明
另一個畬族的姓,應該是鍾參考來源:zh.m.wikipedia.org/zh-tw/%E7%95%B2%E6%97%8F
日語也是古式漢語的一種,發音很多跟臺語好像,自己有在學日語,日本語を勉強しています。
漢人牽至日本者眾
韓語有些發音也跟台語是一樣的,只能說東亞語言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不懂吴语的听吴语,发音就像日语。日语分唐音吴音汉音
只是引进古汉语的发音而已,语法不一样。
讚
精彩!
這樣回應表示您有專心聽且邏輯能力很好!
希望国内能将河洛话纳入学校教育,😅尤其是讲授古文和诗词,老师必须用河洛话、古体字讲授才行。如果有不懂就来请教陈博士啊
謝謝🙏幫我多分享給朋友,就是對台語最大的幫助!
@@akilachen感謝陳老師的辛苦付出!
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一起加油!
活捉简体字用者一位:)
洛阳有个河洛村我去过几回踩点研究语言发音翻阅很多历史古卷
有沒有拍些照片或帶些文獻回來呢?
(台灣閩南語)閩南話又叫河洛話,可能是當時閩南中原移民為不忘本而叫的,因中原地區以黃河流域洛陽附近地區為中心,可簡稱為河洛地區。 河洛地區的方言,稱為「河洛方言」。 據考證,河洛方言最初應源自商朝官語(河北紅山.山東仰韶.浙江良渚文化.夏商周遠古的炎黃蚩尤語言)。
使用中的語言才能傳遞文化停用就會消亡,所以一般鼓勵母語拍片上CC字幕,有許多香港朋友的頻道就是如此。這個科技的大時代能提供多元方式豐富內涵,有見聞零星母語詩詞的影片,總算是有客家新聞、臺語新聞,有些長輩不妨錄製故事、歷史玩玩,我們小朋友才有見聞機會,現在可以文字和影片分離。或許歷史難以查證,但總有脈絡國語太北京了,普及易學的同時文明涵養不高難以體現,曾聽聞古語系有八聲調,而北京話為少數民族學習使用可能是融合誕生使用四聲調。現代工具反本溯源也是好事,沒滋味的文言文在貼近古語方言再生下,鮮活起來;遙想孔子當年和弟子遊學諸國,說話如同唱歌,這麼特別不小心就習慣記憶,時間多用於「學、問」,無法不科學成就。所以我亞洲自古以來就是多語教育傳承,深得思想碰撞之妙,如果可以母語復興後,「官話」可能重新思考會比較好,真是難得,感恩!
老一輩:台語真粗俗,文音真文雅,我還以為只有我這樣覺得,原來老一輩自己也覺得台語很粗俗
其實粗不粗俗與自己認定有關,老外整天爆粗口,台灣人卻也朗朗上口
不是我認定的,是老一輩講的
那時叫河洛話,因為這語言來自河南洛陽。
请教专家,粤语有八音,或九音?粤语有八音似是多年來语言家的共识。请教高明解惑。同时,粤语的定义是什么?感谢。
晚安
客家人是唐朝安史之亂後才南遷的, 才會被先佔有肥沃平原地區的人叫他們作"客家"人, 住在比較貧瘠的山區, 客家話就是唐朝時期的國語, 我有一些客家朋友說他們小時候用客家話念唐詩三百首,完全押韻. 和五胡亂華時期南遷的閩南人說的晉朝時期的國語相比, 客家話已經融入近500年來北方政權的日常用語, 所以閩南語是比較純正的古漢語. 和廣東話相比, 秦始皇派50萬人征服嶺南的時間, 比東晉還早500年, 而且是天高皇帝遠, 除了和嶺南原住民融合外, 沒有外來的影響. 從這些因素來看, 廣東話應該是保留得更純正的古語, 但是因為晉朝時期衣冠南渡的是由文化水準較高的上層社會主導, 而秦始皇的50萬人是文化水準較低的軍工階層, 所以閩南話比廣東話更接近古漢語的官方語言.
@@medatrium6714 受教了。幼时生活在河源。纸上只写有一字,都不能用于厕所清洁之用。可见客家人对文字,学问之尊重。
超棒
壯泰語系是上古三皇五帝的語言和文化,原本他們是在廣西和越南北部的北回歸線直射點的紅水河流域,所以後裔射日、大禹治水等故事是壯族民間故事,他們從太陽直射點後來遷移向中原擴大領土,農曆就是在壯族布農支系水稻農耕社會創造的太陽歷,至今壯泰都還在使用。一路向北在阿爾泰山與匈奴聯盟,匈奴有白人、蒙古利亞、黃種人等不同族群,公元前三世紀被匈牙利huns控制,至今壯族人叫自己hun 或是泰語的คน ,他們用青銅大鍋煮飯bronze cauldrons ,由此衍生出來的銅鼓當作樂器和祭祀儀式和打戰時使用。他們與苗族孟族雜居,苗族與孟族原本在一萬多年前是一起的,後來苗族苗族使得南匈奴從打獵變成農耕的壯傣泰苗瑤民族,北匈奴遷徙到歐洲變成匈牙利。孟族在西南和緬甸等地方,後來他們被秦始皇中國人打到南方,再一次與孟族結合。秦始皇一路追到南方,趙佗建立南越國,中國第一官方語言是粵語,是在廣東廣西壯語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地方語言,閩南語、潮州話、桂柳話等都是中國漢語方言。而壯㣚語系是上古語言,再六千多年前就在商朝古銅器上有泰語的印記,壯苗傣泰分有很多支系代表他們豐富的文化經驗傳承。拍開,拍來自於泰語的เผย,意思是打開(窗簾),或是暴露(秘密)等。開來自於ไข,就是解開、解決(疑慮)的意思。
有沒有參考的文獻資料呢?
可以用閩南語白讀念詩經漢賦等漢以前的著作看是否合韻 合韻則言之有理 為什麼不能用閩南語文讀念? 因為閩南語文讀是為韻而學習的外來語
詩經是各地方言的著作,有沒有押韻呢?有喔!中文系老師會嗎,不見得會。但康熙字典有記載,用方言就押韻。這個在美國的一個學者跟我都有發現,不能說你不懂就這麼說。之前,一個清大學生來挑戰,我也有錄影片給他,漢朝以前有官話也有白話,不是只有一種語言喔!官方的讀書音稱官話,不要再說當時沒有官話。
@@akilachen 白話是與文言為詞義相對應,與白讀文讀純為音韻不同。
@@py93529 詩經很多要用白讀才押韻
我媽媽都講河洛話
嗯嗯
漢朝之前說的是台語 ? 心中ˋ驚喜又感嘆 . 想問問當朝的綠營官員 . 自稱是台灣人 , 既去中化 , 也不承認是中國人 , 但總不能否認是 '漢人' 吧 ?
細漢時陣老師攏講漢朝講臺語
台灣都稱閩南語為台語,因為他們只知道台灣有講。
@@laujimmy9282 美國都稱英語為美語,因為他們只知道美國有講。 是這樣嗎? 台語源自閩南語也稱河洛話,是台灣人都知道
@@bbr67890 呃 你把美國當成台灣嗎?不敢面對來自中國大陸的歷史嗎? 美國的英文也是英文,但我們歸類於美式英文,因為主要是美國的用法與發音。閩南語也有很多不同的發音,因為不同的地方與當地的口音發生的轉變。就如同來到台灣就有了台語。
@@bbr67890 還有別政治腦到把中文翻譯當成美國說法了。 英文都稱為 English 只是為了表示哪裡說的英語所以有了 British English , American English, Canadian English 等等。 別硬拗成你的觀念。
新加坡的華人不是更...不僅僅學要學雙語跟國際接軌 英語跟國語(華語)跟本地人要講馬來語 在家要講家鄉話但我覺得能懂多語言的都是聰明人 (也許是個人的怨念吧)像那阿辰師就很佩服 不是佩服他能到法國學廚藝,而是羨慕忌妒他不僅僅台國語 還能學會英語法語xd >.
能學就多學
300年前台灣有漢學教授,如同家教,鄭氏帶過來的有南方河洛人部隊,清兵降將近千人,大多派往國姓,台東苗栗南投,隘勇線打番地
我的外公就是漢學老師!
@@akilachen 原來是家學淵源!🎉
原來如此
臆-(猜也),真有趣
台語的字,多半都是國語的同義字
有道理,台語(閩南語)本來就是古代中文的一種發音,字一定是通漢字的,語法結構也是中文語法。後世閩南語丟失了文字,估計純粹只是文盲太多,古代教育並不是那麼普及,有錢人才能上私塾,普遍百姓肯定都是文盲,懂聽講,但不會寫也不會看,就造成了好像閩南語沒有文字的假象。然而閩南語文字其實就是漢字。而現在的台灣,在一群『抗中保台』神經病的執政下,硬是要給台語去掉文字,說這是台灣人的語言,和中華大陸沒關係。搞什麼台語羅馬拼音,西洋外族的音標,拿來當台語文字!?新式台語課本,讓老一輩台灣人來看,沒一個人看得懂,鬼畫符似的。
我是陕西人,我们关中方言发音和周围的河南话四川话山西话完全不一样,和我们方言音调最接近的是闽南话。还有客家话音调和山西话接近,莆田话和河南话基本完全一样。
哇,謝謝🙏
@@akilachen 可是读音差很多呀,很多几乎完全不一样
陳老師 您好,能否請教【宮商角徵羽】的台語發音嗎?
您可以查康熙字典就知道了
@@akilachen 好的,謝謝您!
陳老師,我有一個疑問,請問,若是清朝前說閔南語,為何唐詩中的押韻,以北京話能展現?謝謝
國語前身就是北京話官話,為了統一國家語言,有做出修正變普通話才不會被人壓惡至極
怎麼可能!請唸唸[滿江紅]就知道,北京話無「入聲」,如何讀得出韻腳?當然,此詞是偽託岳飛。
亂掰騙子,我不是有意錯怪老師,是你研究不夠深努力不夠
絕對相信閩南語是古代的官方語言.我從前有位同事是福建晉江人,他說家譜上記錄自己的祖先是晉朝時南遷到晉江附近,把最大的一條河命名為晉江.
早安
所以說我們不是「北京人」的後代?有聽一說:我們原是南島民族,延海岸北上,歷經江浙河南河山東甚至到了韓國半島、東北三州(滿州)《我有多位朋友透過國際基因公司定位分析、說他們的基因有30%與韓國人重覆?》我個人以爲是我們最南島民族(溫度高、生育快)所以一帶一路往北發展并與當地民族(北京人)融合結合、並有基因的重組;戰國七雄,各地區各有不同的發展與特色、特異、《方言》《文雅》《詩經》各有不同的語言系統。母語、原住民語、外來語、言言有其源、語語有母傳。語言真趣味、勿忘母語(含新住民、外配、陸配)建國所需、多元文化、混種家庭、重新共識。
我最近開始學台字,發現版本很亂,而且有許多字用得很牽強,感覺老師講的比較有道理,但也有一點建議,就是希望能儘量使用現有的國語字,僅發音不同即可。例如:「你多大」就直接代替「汝多大」,「打開」直接代替「拍開」即可,這樣教便於年輕人學習,否則連我這講慣台語的「老伙啊」看那些台文教材簡直要發瘋。
我們的字本來就是「拍開」,只是受別人統治,看到打開讀拍開而已!至於台文的教材,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非常亂,大概只有主政者不知道!
老師應該最後用雅言的方式念出師表,相信很好聽。看完影片學到很到多,可惜家裡孩子真的對台語意願低,在家就算是用台語,孩子會的也是只有三餐跟功課的對話,相當可惜。
再加強一些力道
现在的国语也叫“普通话”。是以北京地方语音为基础的话音。北京土语不见得是满族话,但一定是满洲那个地方的地方方言。你看北京距离天津这么近,但是语音差别很大。并且跟唐山廊坊以及河北周边都不一样。北京方言竟然跟东北话一样。也就是说三百年前满族占领北京之后,大批满族贵族驻足北京,也就把东北满洲语音带到了北京。
簡單的三字經全部語言 就是台語閩南語河洛話來念是最押韻跟順暢的
我罵人也是
泉州其实主要分2种腔:府城腔(市区 南安 安溪 永春 德化)和海口腔(晋江 石狮 惠安)。区别主要在 鱼 韵:煮 巨 去 猪 吕 。海口腔会统统把府城腔的 ir 韵念成yi。煮:zir 音同国语 滋(府),ji音同国语 机(海)而漳州厦门是 zu 音同国语 租
顯然你們的口音都變了
@@永春堂 漳泉滥的环境下 口音更容易改变
👍🙏
不过汉代之前面积也很大吧,当时不同地方的方言之间应该也有不小的差距,不过国语感觉可能是明代之后的北京音
还第一次听到闽南语是汉朝以前的语言。只知闽南语与唐朝官话相似:1 用闽南语读唐诗很多都压韵,而现代汉语普通话(满清八旗话)读则不压韵 2 陈元光由中原河洛来闽平叛,奏请武则天设漳州府。闽南多山林密,语言保留下来。汉朝以前的秦朝或许是讲粤语: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入岭南,粤语或保留很多秦朝的话。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的语言,文字,度量应相差很大,所以,才有秦统一后的“车同轨,书同文”,楚汉战争的“四面楚歌”楚人讲独特的楚语唱楚歌可见一斑。
秦軍南下,百越民族與秦軍交流才形成粵語
是否能说粤语(秦军与百越混合的语言)更接进秦人的语言?古代中原多战乱,外族入侵,语言多变化,中原人南迁,山高林密,保留了很多古语。
別啥事都和政治扯上關係,東南亞的華人很多都講閩南語,但他們並不是中國人,是華裔。
屯,一為邊關,凵表排陣佈勢,乚表防止長驅直入,屯兵制之屯也易掛水雷屯,土中生態如雷震動通過水坎險而生長,屯字我也
打錯,屯字成也
其實台語已經被無聊的政客抹滅了,本來還可以一個字一個字的對應到文字,我聽過一個演講,教授說唐詩三百首可以用台語唱出來,但因為有外來文化(日語、西洋語等)而不知所措,最後卻無法對應了,緊接著想去中國化,可悲啊,最後就是亂,無根了!
這些網路的資訊都是錯的,其實都還存在
日語的伊也唸臺語的伊,足證。
很好,謝謝啦。這證明劉建仁的說法完全錯誤!
@@akilachen 臺語漢字唯一值得觀看頻道就是本頻道,其他都是垃圾。
古汉语的根
“知道”我们金坛话读成“晓澈”,估計這更接近古語。
我愛去上班,也有一種情形是我必須去上班
是,造字一體兩面,意思也是一樣的規則
學富五“車”和台語的“車”馬砲同音,台灣台語真的是古中國
補充一下鐵軌的台語字應該是鐵車路,和車馬砲的車同音
我個人認為,當然不一定對。普通話《我要去上班》,台語說成《我馬去上班》。《馬》是轉用,《騎馬來去》的簡化。台語很多轉用,像福建不講查甫,查某,只有台灣會講查甫,查某。個人認為《查甫》,其是《賊啊埔》的諧音,後來連音和簡化成《查甫》,意思是賊窟來的男人。那三百年前的女人,當然也是賊啊埔的女人,因為女人不知道名字,所以說成《賊啊埔的某某人》,簡化為《查某》。
你跟臺語界一樣,只是湊音,不是在解決問題
请问闽南话和当年的百越族语是有关系的吗?
沒有
老師。請問佛經是用哪種語言。
純 好像可以讀作 巡 ,例如:一巡 二巡 的花紋,請各位賜教
一純、二純。還有一純(屯)、二純(屯)⋯
15:32提到強勢漢語,讓當地民族仿效後,發展出閩北語,閩東語,潮州話...那閩南話是何時衍生出來的呢.
北方南遷的漢人帶來的
@@akilachen 當然是南遷漢人帶來的,但是應該像是閩北或閩東一樣...同樣也是摻雜當地原民發展出來的語言一樣吧...而並不是全然的原始漢語...這樣理解的方式對嗎?
@@akilachen古代人的流動範圍小,人口少,河洛中原人南渡,第二批唐朝官兵陳政平亂征閩進入漳州,陳元光經營鎮守,第三批王審知稱王,中南半島人到東南來,並稲作比中原人早,百越就是人種各集團分據各地
的確~語言不太會變~2千多年的人其實也跟現在一樣聰明~只是科技沒到~語言只會被毀滅~沒被滅的其實邏輯發音不太變
希望能有字幕能夠更了解
洪武正韻
簡稱正韻
泉州府城腔 汝 的发音比较接近 国语 日 不翘舌的发音 lir。泉州海口腔 汝 的发音 li 和台语一样至于 lu 的发音一般是潮汕地区才会这样说
臺灣泉州音是lu上聲,顯見對岸泉州的音變了
@@永春堂 泉州府城腔的鱼韵发音,请参考南音,也有称作南乐或弦管。南音是当年随南宋皇族南外宗迁来泉州的宫庭乐曲,都是用正宗泉州音唱的唐宋曲牌名。不知道台湾南音还有没有留存。但泉州府城腔绝不会把鱼韵的发音并入 衣韵 或 乌韵。
老師可以談南管音樂嗎
您可以去找音樂老師
老師.....想睡覺,別誤會不是老師的原因。😅是個人從小讀書聽課就想睡,與任何老師都無關,睡個午覺先,不被罰站的睡一下。
去寐一下
@@akilachen 感謝老師,😢我聽完了,聽懂了,懂是懂其音,合在一起就兩回事了。就是...不是讀書的料。蚵仔...到當兵回來之前,同梯的與我說,哩係公殺小芋仔。是蚵仔不是芋仔。太難了,我盡力。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厚實、樸實
難怪韓語跟閩南語有很多相同之處
攏是古漢語
原來檳城閩南語說的汝(Lu)是泉州腔..但日常音調是漳州腔!!!
@@akilachen 原來如此!!汝(Lu)是泉州腔!但卻被漳州腔同化了!真的很趣味!不過咱說的都是一樣的語言!都是同族兄弟姊妹!要好好保護我們的母語!!
中原的古音,保留在今日的華南/東南亞/中南半島地區,尤其是河洛語、客語、粵語等等。還可以告訴你,商代就是說河洛語。
如果有文獻佐證就更好!
@@akilachen 商代有群戰船遠至古美洲成為古印地安人的祖先,如果由印地安人語中找到語音相同處就更能證明,夏商周的官話&一般平民的語言是台語古漢語河洛語
@@kuocc481 印加帝國之印第安發音為Taiwantisuyo, 也就是大皇帝所有.不知是否巧合.
閩南語之所以不易傳承,因為說的音與字對不上,造成嚴重學習障礙!換言之,就是缺少如陳博士等在訓詁考據做得徹底的人來推廣,加上現在政府政治掛帥,偏聽各大學和中研院的台文所,深深辜負PhD的Ph學位抬頭與訓練(MINOR訓練就是要跨科跨領域)!
同意👍
中央研究院台語的研究的確是走偏了。民間的漢學才是對的。台文所連漢字形音義都棄之不顧,對於母語進行毀滅性的傳播,相當於對台灣文化投下一顆核子彈。
閩南語是漢語漢字的源頭,後來戰敗之後南遷,在失去政治舞台之後,看到新統治者的文字,只能讀自己母語的發音,藉以保留母語的發音。才會看到下雨,讀落雨、看到黑雲,讀烏雲、黑龍江,讀烏龍江,兩者之間用字的差異僅是同義字而已。而聲韻學卻拿同音字來搪塞,這樣的聲韻學會害死學生,降低其語言文字的能力。
@@akilachen 完全正解。
而且每個地方的閩南語腔調和某些字的發音都有所不同,台灣和廈門腔調相似,廣東語標準是以廣府語為準,閩南語是不是沒有標準音?
@@kells0823 隨著時間推移,各地區的河洛話腔調與習慣用語會改變,就像1949年後兩岸官方語言的用語與腔調都有些改變,因此,河洛話也許還是要先回溯楊雄的方言和許慎的說文解字中的原始發音,比較容易統一標準音!?
閩南語跟客語說的音跟字對不上的原因.但是看看古詩詞.反倒是十分融洽..您有沒有想過.目前說的國語普通話其實是滿語官話mandarin.用滿語官話去讀古詩詞當然是會有很多唐突的感覺
很多年前,曾經在看黃俊雄布袋戲時,聽到孔明唸祭周瑜的祭文,是使用個閩南語來唸。真的很好聽很有韻味。令人印象深刻。
雅言當然就是好聽
诸葛是我琅琊人啊。
骂死王朗用的是临沂土话。
老师最后用闽南语,没听明白,到底雅言是什么?既然台语是雅言,怎又讲台语好粗俗?到底谁是谁?
很多古代詩詞原本就是用閩南語來念可以通
@@dick_lei7277語有口語與雅言,跟古時候的孔子講話一樣,也有口語與雅言。也就是說台語有兩個系統,其中一個系統保留了上古官話。
真的,沒錯,唐詩三百首用台語唸就都押韻了~
是的
謝謝陳博士的教導,振聾發聵的專家之言。
吾亦舉一例,呼應陳老師的說法。
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時代及漢朝之際。黃帝內經.靈樞.天年第五十四:「……人生十歲,五藏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此「好走」之義,若用台語來讀,就非常傳神,通現代用語之「跑」。同段落繼續申述:「三十歲,五藏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此處的「步」,即是通現代用語的「走」或「行」吧。
如果沒記錯的話,陳老師過去的影片中也有提到「走」的台語發音,通現代用語的「跑」。
另外,古書記載的「藏」,通現代用語的「臟」,筆者照抄而已。
引申上述經文可知,小孩喜歡跑來跑去,西方醫學卻發明創造了一個疾病,謂之:「過動症」,委實可笑!令許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小孩罹患「過動症」疾病。兒童發育過程中,腎氣足,故「好走」!此乃正常現象。如果兒童不喜「動」、不「好走」,家長才應該擔心!
野人獻曝,還望陳老師不吝指正。
您應該是中醫師吧!
您說的內容正與閩南語讀音有正相關,藏同臟,走的用法現今的中醫師亦常用,如:走任脈。但學界現在多認為漢朝以前的語言已經佚失,因為聲韻學的謬誤所致。
歷史與語言都交待了,很好~
據說台語是以福建省南部的方言為標準音。這個語言除了台灣和大陸之外,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也普遍通用。所以台語值得我們外國人學習。我到馬來西亞旅遊,台語派上用場。在地華人對我十分熱情。因為我會講一丁點兒台語。
誠好
謝謝老師清晰地講解,每一段都是在某一歷史背景下,明瞭、清晰、就是很花時間,老師辛苦了,老师多保重身体 💦 ❤
謝謝關心,一起加油!
第一次能了解到台語的淵源 而且還了解到古文的謬誤 給老師一個佩服
稍微留意,您也可以
謝謝陳老師分析
講了很多次,有人不是每片看,所以要常常錄影片
专业,好听,谢谢老师!
謝謝🙏支持
漢語(河洛語)以河圖五行理論創:木音(牙音、角)、火音(舌音、徵)、土音(喉音、宮)、金音(齒音、商)、水音(唇音、羽)五音,以洛書陰陽八卦創:陰四聲調、陽四聲聲共八聲調,河圖創音、洛書創聲,所以是「五音八聲調」,以五行相生為順音,器官發音順暢,五行相剋為逆音,器官發音會卡卡的,順為吉逆為凶,所以在整句中或名詞,為求順暢常有詞句反諗,但函意全無改變,從河圖(四面)東南西北、春夏秋冬,創洛書(八方)東西南北,及創曆書(十二月宮)而言,前三者乃演化河洛文化的根源,依曆書創始至今,已有6480年以上,然「河洛語」乃河洛文化所創造的官方通語,也稱為雅語,可能也有六千多年了,河洛文化傳承至夏(周,可能也是)、再傳至漢朝,有史記載,漢採用回歸夏曆,自漢以後後人以「漢字」、「漢語」稱之(漢字、漢語並非漢朝所創),所以河洛語就是漢語的前身,所以陳博士所說的「漢朝以前竟然講臺語」,我認為是對的,漢語的前身是河洛語,台語的前身是稱為河洛語,所以台語(河洛語)就是漢語。漢回歸夏曆,有調整24節氣,約每2160年天體運行有30度為天體一個月,因在奏期已開始調曆,但 可能有誤,據史記載漢武帝回歸夏曆修正月份,至今已超2160年,所以四季(24節氣),天文誤差值已誤差一個月,如未修正,則將導致四季季節會錯亂,需調整24節氣(四季)向後延後一個月,又從河圖始創曆書至今,天體運行的天文誤差值已超90度,為三個月為一季,所以地球各地都在換季,所以各地都會產生氣候異常,故台灣會從亞熱帶氣候漸漸轉趨為熱帶氣候,此由洛書的八卦也可證實,天文誤差值已超90度,90度約為6480年,洛書八卦每卦為45度3240年,從第一卦先天八卦後,周文王的第二卦後天八卦,從第二卦至今已超3240年,已進入第三卦初期,此乃個人發費將近40年的追查之心得,可供參考。
「我」、「你」可能是清朝以後的發音,古籍看到的是「吾」、「汝」、「伊」(第三人稱「伊」或親近之人「伊人」,第四人稱以上稱「他人」(外人)。),在台灣的神明退駕時常說「吾身去也」。台灣的漢語能保留這麼多,應該要感謝早期的河洛人及客家人,盡心盡力的在台灣各地開設「漢學堂」。
感謝陳博士費時費力的追查,我們漢族的文化(河洛文化族群)快斷層了,現僅餘台灣在傳承祖先的文化。
大哥您是學五術的嗎?
有夠專業,人才
@@akilachen 是的,我較專研紫微斗數,為了查其來源,查到河圖的來源,河圖就是古時天星四垣的東方紫微垣,現今還存在、在北半球的天空,是地球運行的磁場的來源,東(3、8)、南(2、7)、西(4、9)、北(1、6,就是北斗七星)四方之恆星影響地球自轉,而中央上方恆星(5、10)與下方恆星(河圖無論述下方恆星),影響地球運行軌道,現己偏23.7度墮圓偏轉軋道,天體是逆行,地球是順行,河圖採順行東南西北、春夏秋冬,將西南互易,就是洛書是在研究變數,四方分成十二月宮就是曆書,是在研究循環定數,洛書方位數恆星,中央加入5(10)就是九宮格,九連線每線三合皆為15,這就是河洛文化的源頭,一個文化就必須有文字及語言的傳承,才有如今的漢字及漢語,河洛語乃依河圖、洛書所創,爾後也產生姓名學。我先從研究五術,然後發展到追查河洛文化,這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很好的文化,河圖~洛書~曆書~漢語,有一脈相傳完整的系統,也己融入我族各種生活文化中,但從古至今都有外來族群統治者,想消滅我族河洛文化的傳承並取而代之,所以導致我族後人對祖先的文化來源已不明。
@@miniliao9904 謝謝,這是漢族河洛文化之根,因後人已不明,想抛磗引玉,讓該文化浮出台面。
看不懂,請發布於油管。
若不熟影音可用,剪映,軟體,只要有文本,文章,就可生成短影片,還可發音。
我是大陆人 喜欢这个视频
謝謝🙏支持
你是大陸人,你的祖先原來是說臺語?你很喜歡?
我虛歲70,特別有感於台語的沒落....我們這一代台語沒問題,下一代會講台語的剩不到一半,再下一代(孫子輩)剩不到1/10....
我家裡有小朋友,從小(出生後)就堅持跟他們以台語交談,入學後全班好像只有她會講台語,在台灣.會講台語變成一種"特殊才藝".....這真是個怪現象!
接著知道學校教台語的方式,台語本身似無文字,勉強依附在漢文理,用了一堆奇形怪狀的文字來代表台語,結果是讓學台語變得艱澀無比.....而且就算學會了,寫出來也沒人看得懂,台語怎麼這樣教呢?應該是先讓孩子們會說、會聽,才是重點,寫是其次
很同意陳老師的方式--"台語漢字只要找國語的同義字(詞)就對了",這樣才能兼顧,且簡單明瞭。
繼續堅持講臺語,我支持汝
走出台灣你向誰說台語?自絕於世界却沾沾自喜?雞毛蒜皮當國際大事?
@@高文政-n7r 不管什麼族群,致力於保存自己母語的人,都應該被尊重.
你可以多學一國語言,同時保有自己母語,這並不互相衝突.
當然也該堅持說泰雅語,邵族語....
@@高文政-n7r 照你的說法,走出四川你向誰說四川話?走出廣東你向誰說粵語?馬列當祖宗自絕於世界却沾沾自喜?
真棒! 聽完才了解河洛話的文化底蘊,跟現在的台語教學硬是為了要閩南語化天壤之別。
謝謝🙏
咁巴閉丶點解聯合國指定六種語言只得:粵語同清狗普通話嘅?
@@akilachen 臺語是不是閩南語
@@スカーレット紅い月台語就是閩南語
@@laujimmy9282 標題用這種方法吸睛真的超好笑的,台毒玻璃心又碎了🤣🤣🤣
我也認為應該追溯台語原來的用字才能普及台語! 現在想推廣的人不想回溯,因為他們不喜歡面對台語是從中古漢語來的,證實了中台一脈相承的事實。這是扭曲的心理。
是的
真的,把語言政治化真的讓人不想去學。
方言是一種很美的地方語言文化
沒有文字可以記載
後來的學者硬生生的強制置入文字
是要顯現他的研究心得與成果
在台灣會說台語又能說
中國北京官方語言
同時又有英語或美語知識
本島的學子是不是很容易區分是否土產的
台灣ㄧㄣˉ仔
漢朝台灣根本沒有漢人,根本沒有台語的說法,閔南語不該稱為台語,更正確的說法,是中國福建的地方語言,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很多閩南人,但你不能說他們說的閩南語就是馬來語 或新加坡語吧!😢😢
河洛話
用 河洛語 唸誦 諸葛亮「出師表」, 非常 優美 優雅 典雅 好聽 悅耳 ! ! ! 😃😄😆
就是雅言
就是雅言
@@akilachen 琵琶千載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路過,這節目真棒,趕快訂閱案讚。暈然我學物理學,但是我也好奇我家族從閩東來,怎台語差異納多?要重複聽
😁😁我也想到我有同學姓藍,一看體型外表很像阿拉伯人或波斯人.....非常巨大....
人種的差異而已!
古代泉州一帶多波斯,阿拉伯商人
落地生根
或安史之亂回紇兵後人
我也是學物理的,今天偶然路過XDDD
台語讀詩詞真的好聽,抑揚頓挫很有意境。
是的
唐詩本來就是河洛話寫出來的,不然你看他的韻腳跟國語不一樣,唐朝官方語言就是台語😊
有一點小小的意見: 台語說: 我愛去上班, 這個"愛"是"必須"的意思. 台語說"我(喜)愛去上班",會說"我歡喜去上班"
都說得通
是這樣沒錯!
@@akilachen 兩個意思完全不一樣,【必須】沒有喜愛的成分,不能混為一談。
感覺老師愈來愈有底蒂,愈講愈隨心所欲、愈來愈順。
這是昨晚的演講,回來再錄的
@@akilachen
Thx for your enthusiasm.
“知識份子的智障” 阿明師太敢講了 不怕得罪人
我們在做學問要實事求是,而不是以訛傳訛。高學歷的智障是呼應近期有一篇文章,指高學歷的人在社會上工作,其表現不見得優於低學歷者。
這裡的障指障礙!
陳先生治學嚴謹令人傾佩,但是無法理解你會說閩南語是台語。能代表台灣的台語不能只是大部分講的,而是要絕大部分都能講,而且出了台灣有絕對代表性的,才能稱為台語。那就是台灣國語。
你跟大陸人說國語,他馬上告訴你是台灣人,你說閩南語,他可能以為你是福建人。這樣的語言可以代表台灣嗎?
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但真要作古詩,非學陳老師的不可。文言文再強,還是無法作出平仄相稱的好詩。陳老師很謙虛自稱「江湖一點訣⋯⋯⋯⋯」其實要讀多少書才能通徹。所謂「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絕非易事。
謝謝🙏
有意思。這樣學台語發音比較快,因為懂得它相對的字的意思了。
只是同義字(詞)的關係而已!
感謝陳老師的指導,原來各方語言如此相結合,一說便很清楚,很文雅。可惜現代人不學無術,下焉者亂搞以訛傳訛,上位者也不願勵學,便成「官大學問大」,以盲導盲真的很可惜!
還有更勁爆的,我還沒公佈呢?
@@akilachen 孔子云:「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知沒有什麼可恥,勵學就好。硬要亂編誤導後學,才是不該。
@@akilachen 「有影 無影.....?」非常期待大師公佈.........
@@logouts8382 面子問題!官越大面皮越薄。如果當眾被下屬或地位較低的人打臉,那打臉的人就死定了。😂
@@akilachen
希望老師幫我們找出所有原字🙏
實在太需要太感謝🙏🙏🙏
且希望河洛語/客家語/粵語/……
都有正確的字典🙏不再以訛傳訛🙏
馨香至禱🙏🙏🙏
如:
不瓦不威 ㄅㄨㄚ·ㄅㄨㄝ
西m不威 ㄒㄧm·ㄅㄨㄝ
換句話說台灣竟然能保留了古漢語
是的。
有的人智慧不夠,或是純心找碴就會說,漢朝當時哪裡有臺語。這種人就是阿呆!
禮失求諸野!
中原官話河洛話被匈奴暴政消滅?要復興中華河洛文化當然要找海外的台灣、陳世明博士!
學八卦要找我?😂😂😂
歌仔戲全部用唐代河洛當台詞,聽看都受喜愛
正港的
謝謝,把台語的用字找回來,才能延續台語的發展。
準確的說是閩南語或河洛話,台語也是閩南語的一支,這是事實。
是的
神奇的是現在還有不少台灣人以為台語是台灣自創的方言
是的
太棒啦!
謝謝🙏
漢朝以前有錄音機嗎
有,文字紀錄聲音
小時候一直不明白,我的祖籍是福建省安溪縣,為何祖墳墓碑上不刻安溪,卻刻著"開閩"。後來才知道,我們家原來是開閩聖王 王審知的直系後裔。
很好👍
台語可能因為有分平仄之故,唸起來會產生一種獨特韻律的節奏感,用來讀古文詩詞會特別有味道。同樣的詩詞文一改用國語唸誦,味道馬上跑掉,差一大截,有種對不上兜不攏穿錯鞋的感覺,意境氛圍掉一大半。
另外,用台語唸誦古詩詞文,唸出聲音一段時間,可能二十分鐘或半小時看個人,會產生一種紓壓的療癒效果,大概類似音療的原理吧!?蠻神奇的。
午安
謝謝陳師分享,我要來去找黃俊雄出師表了!
ruclips.net/video/aZqUI2pdV1I/видео.html
重點不在強勢或弱勢。有共同語言才能促進各族群的溝通,交流,認同與和協。懂越多語言能有越多朋友。也能有更多工作及生存機會。
看完影片收穫滿滿,但 7:05 關於"愛",和我認知的不同,我的用法是"必需要" ,我不愛上班:我不去啦,我不喜歡"去"上班,我 愛 "去"上班:明天我沒空,我必需要 "去" 上班。如果是喜歡,會用甲意且不會加"去",我甲意上班。
合意,不是甲意
真的是茅塞頓開!謝謝老師
馬王堆漢墓楚簡,對岸都誤解了?!
ruclips.net/video/UDmasmlT1pc/видео.html
我第一次聽這理論是從大陸廈門大學的著名歷史學者易中天那兒聽的,他也發現這脈絡。不過,應該不只台語如此,許多地方方言應該也保留了中古漢語吧?
是的
台語的鼎(鍋子), 烏(黑), 行(走), 走(跑), 冊(書本)等等都是古語
先生您有注意到,讚👍
想到老外普遍認為中文難,甚至評為世界最難學語言第一名,而那還只是現代用話也就是白話而言,若他們知道還有這深不見底的古文……😅
其實古文不難
到了最後的幾分鐘(由揚雄的《方言》開始)的內容都變了閩南話,但又沒有字幕。不懂閩南話的就無法明白了?
讚!
謝謝🙏
南《無》阿彌陀佛,搞了半輩子終於明白這個字要台語發音。
很好👌
不要太延申了,這整句都是梵文,中文只是借字
老一輩的人說講台語的人都是河洛人,這個典故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
是的
受教,谢谢。
謝謝🙏
藍、盤、雷是畬族的姓(畬族四姓、還有一姓忘了),所以和陳元光不合,不拜開漳聖王。
潮汕人的祖先是從莆田遷過去,所以潮州話跟莆田話比較近,但也屬閩南語的一支
謝謝🙏補充說明
另一個畬族的姓,應該是鍾
參考來源:zh.m.wikipedia.org/zh-tw/%E7%95%B2%E6%97%8F
日語也是古式漢語的一種,發音很多跟臺語好像,自己有在學日語,日本語を勉強しています。
漢人牽至日本者眾
韓語有些發音也跟台語是一樣的,只能說東亞語言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不懂吴语的听吴语,发音就像日语。日语分唐音吴音汉音
只是引进古汉语的发音而已,语法不一样。
讚
精彩!
這樣回應表示您有專心聽且邏輯能力很好!
希望国内能将河洛话纳入学校教育,😅尤其是讲授古文和诗词,老师必须用河洛话、古体字讲授才行。如果有不懂就来请教陈博士啊
謝謝🙏
幫我多分享給朋友,就是對台語最大的幫助!
@@akilachen感謝陳老師的辛苦付出!
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一起加油!
活捉简体字用者一位:)
洛阳有个河洛村我去过几回踩点研究语言发音翻阅很多历史古卷
有沒有拍些照片或帶些文獻回來呢?
(台灣閩南語)閩南話又叫河洛話,可能是當時閩南中原移民為不忘本而叫的,因中原地區以黃河流域洛陽附近地區為中心,可簡稱為河洛地區。 河洛地區的方言,稱為「河洛方言」。 據考證,河洛方言最初應源自商朝官語(河北紅山.山東仰韶.浙江良渚文化.夏商周遠古的炎黃蚩尤語言)。
使用中的語言才能傳遞文化停用就會消亡,所以一般鼓勵母語拍片上CC字幕,有許多香港朋友的頻道就是如此。這個科技的大時代能提供多元方式豐富內涵,有見聞零星母語詩詞的影片,總算是有客家新聞、臺語新聞,有些長輩不妨錄製故事、歷史玩玩,我們小朋友才有見聞機會,現在可以文字和影片分離。或許歷史難以查證,但總有脈絡國語太北京了,普及易學的同時文明涵養不高難以體現,曾聽聞古語系有八聲調,而北京話為少數民族學習使用可能是融合誕生使用四聲調。現代工具反本溯源也是好事,沒滋味的文言文在貼近古語方言再生下,鮮活起來;遙想孔子當年和弟子遊學諸國,說話如同唱歌,這麼特別不小心就習慣記憶,時間多用於「學、問」,無法不科學成就。所以我亞洲自古以來就是多語教育傳承,深得思想碰撞之妙,如果可以母語復興後,「官話」可能重新思考會比較好,真是難得,感恩!
謝謝🙏
老一輩:台語真粗俗,文音真文雅,我還以為只有我這樣覺得,原來老一輩自己也覺得台語很粗俗
其實粗不粗俗與自己認定有關,老外整天爆粗口,台灣人卻也朗朗上口
不是我認定的,是老一輩講的
那時叫河洛話,因為這語言來自河南洛陽。
是的
请教专家,粤语有八音,或九音?粤语有八音似是多年來语言家的共识。请教高明解惑。同时,粤语的定义是什么?感谢。
晚安
客家人是唐朝安史之亂後才南遷的, 才會被先佔有肥沃平原地區的人叫他們作"客家"人, 住在比較貧瘠的山區, 客家話就是唐朝時期的國語, 我有一些客家朋友說他們小時候用客家話念唐詩三百首,完全押韻. 和五胡亂華時期南遷的閩南人說的晉朝時期的國語相比, 客家話已經融入近500年來北方政權的日常用語, 所以閩南語是比較純正的古漢語. 和廣東話相比, 秦始皇派50萬人征服嶺南的時間, 比東晉還早500年, 而且是天高皇帝遠, 除了和嶺南原住民融合外, 沒有外來的影響. 從這些因素來看, 廣東話應該是保留得更純正的古語, 但是因為晉朝時期衣冠南渡的是由文化水準較高的上層社會主導, 而秦始皇的50萬人是文化水準較低的軍工階層, 所以閩南話比廣東話更接近古漢語的官方語言.
@@medatrium6714 受教了。幼时生活在河源。纸上只写有一字,都不能用于厕所清洁之用。可见客家人对文字,学问之尊重。
超棒
謝謝🙏
壯泰語系是上古三皇五帝的語言和文化,原本他們是在廣西和越南北部的北回歸線直射點的紅水河流域,所以後裔射日、大禹治水等故事是壯族民間故事,他們從太陽直射點後來遷移向中原擴大領土,農曆就是在壯族布農支系水稻農耕社會創造的太陽歷,至今壯泰都還在使用。一路向北在阿爾泰山與匈奴聯盟,匈奴有白人、蒙古利亞、黃種人等不同族群,公元前三世紀被匈牙利huns控制,至今壯族人叫自己hun 或是泰語的คน ,他們用青銅大鍋煮飯bronze cauldrons ,由此衍生出來的銅鼓當作樂器和祭祀儀式和打戰時使用。他們與苗族孟族雜居,苗族與孟族原本在一萬多年前是一起的,後來苗族苗族使得南匈奴從打獵變成農耕的壯傣泰苗瑤民族,北匈奴遷徙到歐洲變成匈牙利。孟族在西南和緬甸等地方,後來他們被秦始皇中國人打到南方,再一次與孟族結合。秦始皇一路追到南方,趙佗建立南越國,中國第一官方語言是粵語,是在廣東廣西壯語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地方語言,閩南語、潮州話、桂柳話等都是中國漢語方言。而壯㣚語系是上古語言,再六千多年前就在商朝古銅器上有泰語的印記,壯苗傣泰分有很多支系代表他們豐富的文化經驗傳承。拍開,拍來自於泰語的เผย,意思是打開(窗簾),或是暴露(秘密)等。開來自於ไข,就是解開、解決(疑慮)的意思。
有沒有參考的文獻資料呢?
可以用閩南語白讀念詩經漢賦等漢以前的著作看是否合韻 合韻則言之有理 為什麼不能用閩南語文讀念? 因為閩南語文讀是為韻而學習的外來語
詩經是各地方言的著作,有沒有押韻呢?有喔!中文系老師會嗎,不見得會。但康熙字典有記載,用方言就押韻。這個在美國的一個學者跟我都有發現,不能說你不懂就這麼說。之前,一個清大學生來挑戰,我也有錄影片給他,漢朝以前有官話也有白話,不是只有一種語言喔!
官方的讀書音稱官話,不要再說當時沒有官話。
@@akilachen 白話是與文言為詞義相對應,與白讀文讀純為音韻不同。
@@py93529 詩經很多要用白讀才押韻
我媽媽都講
河洛話
嗯嗯
漢朝之前說的是台語 ? 心中ˋ驚喜又感嘆 . 想問問當朝的綠營官員 . 自稱是台灣人 , 既去中化 , 也不承認是中國人 , 但總不能否認是 '漢人' 吧 ?
細漢時陣老師攏講漢朝講臺語
台灣都稱閩南語為台語,因為他們只知道台灣有講。
@@laujimmy9282 美國都稱英語為美語,因為他們只知道美國有講。
是這樣嗎?
台語源自閩南語也稱河洛話,是台灣人都知道
@@bbr67890 呃 你把美國當成台灣嗎?不敢面對來自中國大陸的歷史嗎? 美國的英文也是英文,但我們歸類於美式英文,因為主要是美國的用法與發音。
閩南語也有很多不同的發音,因為不同的地方與當地的口音發生的轉變。就如同來到台灣就有了台語。
@@bbr67890 還有別政治腦到把中文翻譯當成美國說法了。 英文都稱為 English 只是為了表示哪裡說的英語所以有了 British English , American English, Canadian English 等等。
別硬拗成你的觀念。
新加坡的華人不是更...不僅僅學要學雙語跟國際接軌 英語跟國語(華語)
跟本地人要講馬來語 在家要講家鄉話
但我覺得能懂多語言的都是聰明人 (也許是個人的怨念吧)
像那阿辰師就很佩服 不是佩服他能到法國學廚藝,而是羨慕忌妒他不僅僅台國語 還能學會英語法語xd >.
能學就多學
300年前台灣有漢學教授,如同家教,鄭氏帶過來的有南方河洛人部隊,清兵降將近千人,大多派往國姓,台東苗栗南投,隘勇線打番地
我的外公就是漢學老師!
@@akilachen 原來是家學淵源!🎉
原來如此
臆-(猜也),真有趣
台語的字,多半都是國語的同義字
有道理,台語(閩南語)本來就是古代中文的一種發音,字一定是通漢字的,語法結構也是中文語法。後世閩南語丟失了文字,估計純粹只是文盲太多,古代教育並不是那麼普及,有錢人才能上私塾,普遍百姓肯定都是文盲,懂聽講,但不會寫也不會看,就造成了好像閩南語沒有文字的假象。然而閩南語文字其實就是漢字。
而現在的台灣,在一群『抗中保台』神經病的執政下,硬是要給台語去掉文字,說這是台灣人的語言,和中華大陸沒關係。搞什麼台語羅馬拼音,西洋外族的音標,拿來當台語文字!?新式台語課本,讓老一輩台灣人來看,沒一個人看得懂,鬼畫符似的。
我是陕西人,我们关中方言发音和周围的河南话四川话山西话完全不一样,和我们方言音调最接近的是闽南话。还有客家话音调和山西话接近,莆田话和河南话基本完全一样。
哇,謝謝🙏
@@akilachen 可是读音差很多呀,很多几乎完全不一样
陳老師 您好,能否請教【宮商角徵羽】的台語發音嗎?
您可以查康熙字典就知道了
@@akilachen 好的,謝謝您!
陳老師,我有一個疑問,請問,若是清朝前說閔南語,為何唐詩中的押韻,以北京話能展現?謝謝
國語前身就是北京話官話,為了統一國家語言,有做出修正變普通話才不會被人壓惡至極
怎麼可能!請唸唸[滿江紅]就知道,北京話無「入聲」,如何讀得出韻腳?
當然,此詞是偽託岳飛。
亂掰騙子,我不是有意錯怪老師,是你研究不夠深努力不夠
絕對相信閩南語是古代的官方語言.我從前有位同事是福建晉江人,他說家譜上記錄自己的祖先是晉朝時南遷到晉江附近,把最大的一條河命名為晉江.
早安
所以說我們不是「北京人」的後代?有聽一說:我們原是南島民族,延海岸北上,歷經江浙河南河山東甚至到了韓國半島、東北三州(滿州)《我有多位朋友透過國際基因公司定位分析、說他們的基因有30%與韓國人重覆?》我個人以爲是我們最南島民族(溫度高、生育快)所以一帶一路往北發展并與當地民族(北京人)融合結合、並有基因的重組;戰國七雄,各地區各有不同的發展與特色、特異、《方言》《文雅》《詩經》各有不同的語言系統。母語、原住民語、外來語、言言有其源、語語有母傳。語言真趣味、勿忘母語(含新住民、外配、陸配)建國所需、多元文化、混種家庭、重新共識。
我最近開始學台字,發現版本很亂,而且有許多字用得很牽強,感覺老師講的比較有道理,但也有一點建議,就是希望能儘量使用現有的國語字,僅發音不同即可。例如:「你多大」就直接代替「汝多大」,「打開」直接代替「拍開」即可,這樣教便於年輕人學習,否則連我這講慣台語的「老伙啊」看那些台文教材簡直要發瘋。
我們的字本來就是「拍開」,只是受別人統治,看到打開讀拍開而已!
至於台文的教材,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非常亂,大概只有主政者不知道!
老師應該最後用雅言的方式念出師表,相信很好聽。看完影片學到很到多,可惜家裡孩子真的對台語意願低,在家就算是用台語,孩子會的也是只有三餐跟功課的對話,相當可惜。
再加強一些力道
现在的国语也叫“普通话”。是以北京地方语音为基础的话音。北京土语不见得是满族话,但一定是满洲那个地方的地方方言。你看北京距离天津这么近,但是语音差别很大。并且跟唐山廊坊以及河北周边都不一样。北京方言竟然跟东北话一样。也就是说三百年前满族占领北京之后,大批满族贵族驻足北京,也就把东北满洲语音带到了北京。
簡單的三字經全部語言 就是台語閩南語河洛話來念是最押韻跟順暢的
我罵人也是
泉州其实主要分2种腔:府城腔(市区 南安 安溪 永春 德化)和海口腔(晋江 石狮 惠安)。
区别主要在 鱼 韵:煮 巨 去 猪 吕 。海口腔会统统把府城腔的 ir 韵念成yi。
煮:zir 音同国语 滋(府),ji音同国语 机(海)
而漳州厦门是 zu 音同国语 租
顯然你們的口音都變了
@@永春堂
漳泉滥的环境下 口音更容易改变
👍🙏
謝謝🙏
不过汉代之前面积也很大吧,当时不同地方的方言之间应该也有不小的差距,不过国语感觉可能是明代之后的北京音
还第一次听到闽南语是汉朝以前的语言。只知闽南语与唐朝官话相似:1 用闽南语读唐诗很多都压韵,而现代汉语普通话(满清八旗话)读则不压韵 2 陈元光由中原河洛来闽平叛,奏请武则天设漳州府。闽南多山林密,语言保留下来。汉朝以前的秦朝或许是讲粤语: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入岭南,粤语或保留很多秦朝的话。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的语言,文字,度量应相差很大,所以,才有秦统一后的“车同轨,书同文”,楚汉战争的“四面楚歌”楚人讲独特的楚语唱楚歌可见一斑。
秦軍南下,百越民族與秦軍交流才形成粵語
是否能说粤语(秦军与百越混合的语言)更接进秦人的语言?古代中原多战乱,外族入侵,语言多变化,中原人南迁,山高林密,保留了很多古语。
別啥事都和政治扯上關係,東南亞的華人很多都講閩南語,但他們並不是中國人,是華裔。
屯,一為邊關,凵表排陣佈勢,乚表防止長驅直入,屯兵制之屯也易掛水雷屯,土中生態如雷震動通過水坎險而生長,屯字我也
打錯,屯字成也
其實台語已經被無聊的政客抹滅了,本來還可以一個字一個字的對應到文字,我聽過一個演講,教授說唐詩三百首可以用台語唱出來,但因為有外來文化(日語、西洋語等)而不知所措,最後卻無法對應了,緊接著想去中國化,可悲啊,最後就是亂,無根了!
這些網路的資訊都是錯的,其實都還存在
日語的伊也唸臺語的伊,足證。
很好,謝謝啦。這證明劉建仁的說法完全錯誤!
@@akilachen 臺語漢字唯一值得觀看頻道就是本頻道,其他都是垃圾。
古汉语的根
“知道”我们金坛话读成“晓澈”,估計這更接近古語。
我愛去上班,也有一種情形是我必須去上班
是,造字一體兩面,意思也是一樣的規則
學富五“車”和台語的“車”馬砲同音,台灣台語真的是古中國
補充一下鐵軌的台語字應該是鐵車路,和車馬砲的車同音
我個人認為,當然不一定對。普通話《我要去上班》,台語說成《我馬去上班》。《馬》是轉用,《騎馬來去》的簡化。台語很多轉用,像福建不講查甫,查某,只有台灣會講查甫,查某。個人認為《查甫》,其是《賊啊埔》的諧音,後來連音和簡化成《查甫》,意思是賊窟來的男人。那三百年前的女人,當然也是賊啊埔的女人,因為女人不知道名字,所以說成《賊啊埔的某某人》,簡化為《查某》。
你跟臺語界一樣,只是湊音,不是在解決問題
请问闽南话和当年的百越族语是有关系的吗?
沒有
老師。請問佛經是用哪種語言。
純 好像可以讀作 巡 ,例如:一巡 二巡 的花紋,請各位賜教
一純、二純。還有一純(屯)、二純(屯)⋯
15:32提到強勢漢語,讓當地民族仿效後,發展出閩北語,閩東語,潮州話...那閩南話是何時衍生出來的呢.
北方南遷的漢人帶來的
@@akilachen 當然是南遷漢人帶來的,但是應該像是閩北或閩東一樣...同樣也是摻雜當地原民發展出來的語言一樣吧...而並不是全然的原始漢語...這樣理解的方式對嗎?
@@akilachen古代人的流動範圍小,人口少,河洛中原人南渡,第二批唐朝官兵陳政平亂征閩進入漳州,陳元光經營鎮守,第三批王審知稱王,中南半島人到東南來,並稲作比中原人早,百越就是人種各集團分據各地
的確~語言不太會變~2千多年的人其實也跟現在一樣聰明~只是科技沒到~語言只會被毀滅~沒被滅的其實邏輯發音不太變
希望能有字幕能夠更了解
洪武正韻
簡稱正韻
泉州府城腔 汝 的发音比较接近 国语 日 不翘舌的发音 lir。
泉州海口腔 汝 的发音 li 和台语一样
至于 lu 的发音一般是潮汕地区才会这样说
臺灣泉州音是lu上聲,顯見對岸泉州的音變了
@@永春堂 泉州府城腔的鱼韵发音,请参考南音,也有称作南乐或弦管。南音是当年随南宋皇族南外宗迁来泉州的宫庭乐曲,都是用正宗泉州音唱的唐宋曲牌名。不知道台湾南音还有没有留存。但泉州府城腔绝不会把鱼韵的发音并入 衣韵 或 乌韵。
老師可以談南管音樂嗎
您可以去找音樂老師
老師.....想睡覺,別誤會不是老師的原因。😅是個人從小讀書聽課就想睡,與任何老師都無關,睡個午覺先,不被罰站的睡一下。
去寐一下
@@akilachen 感謝老師,😢我聽完了,聽懂了,懂是懂其音,合在一起就兩回事了。就是...不是讀書的料。蚵仔...到當兵回來之前,同梯的與我說,哩係公殺小芋仔。是蚵仔不是芋仔。太難了,我盡力。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厚實、樸實
難怪韓語跟閩南語有很多相同之處
攏是古漢語
原來檳城閩南語說的汝(Lu)是泉州腔..但日常音調是漳州腔!!!
是的
@@akilachen 原來如此!!汝(Lu)是泉州腔!但卻被漳州腔同化了!真的很趣味!不過咱說的都是一樣的語言!都是同族兄弟姊妹!要好好保護我們的母語!!
中原的古音,保留在今日的華南/東南亞/中南半島地區,尤其是河洛語、客語、粵語等等。
還可以告訴你,
商代就是說河洛語。
如果有文獻佐證就更好!
@@akilachen 商代有群戰船遠至古美洲成為古印地安人的祖先,如果由印地安人語中找到語音相同處就更能證明,夏商周的官話&一般平民的語言是台語古漢語河洛語
@@kuocc481 印加帝國之印第安發音為Taiwantisuyo, 也就是大皇帝所有.不知是否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