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影片有段時間了,我看完和實際接觸馬拉松路跑一段時間後,我覺得身體前傾角度,屁股和後腿的角度這裡其實是說不準的。而對於跑步傷害,只用前腳掌著地這樣小腿容易累,身體前傾和前腳掌著地是適合百米衝刺的動作。如果是輕鬆跑慢跑的常見配速大概為6分速,因為前進的慣性速度較弱,所以即使身體前傾也不會加快配速,反而容易變成跳步,這時重心偏在前腳,反而前腳負擔會變大,若再用腳跟著地會更容易受傷。跑步有兩個重點,“步頻和步幅”。馬克操重視提腿、夾腿(拉腿)、壓腿這三個技術,然後再加入屁股和腹部的協助發力叫做送髖,然後正確來說雙腳掌落地時的地板位置會接近於身體的中線位置。影片裡提到的運動傷害主要是前腳掌置地時間太長,但如果身體重心沒在很前面的話原則上沒差,因為配速自然是慢的。但如果想提高配速將身體前傾會發現要讓後腿更快拉回才行,不然只會增加前腳的負擔而已。所以其實跑步是讓腳自然向前踩出,步幅是要配合速度慣性的,非刻意跨步,然後高速跑步時身體會有滯空現象,這是慣性在作用,而非人為跳步。所以跑步想避免受傷就是增加步頻,不刻意跨大步,用全腳掌著地,如想要加速就是配合送髖,身體微傾,這只是從慢速到高速的過渡動作而已,並非從頭到尾身體都是前傾的,因為慣性會幫你向前,你會更省力。然後速度增加後接著要有意念的把後腳向前拉回,而後腳掌可以微推地面協助增加身體向前的慣性。以這樣的動作跑步速度提升後,自然步幅也會增大,前後腳交替配合,就不會有前腳負擔大的問題了。影片裡提到的是一個現象,而我分享的是跑步要更經濟的作法。加快步頻 到 身體微前傾 到 後腳掌微推地面迅速拉回後自然落下 到 腹部微微給出張力(送髖)增加步幅,需要注意的是,擺手不要超過身體的中線,擺手是自然的,功能是協助穩定核心,只有衝刺時加快擺手意義會比較大。然後不要拱背,不要烏龜頸,這樣就是跑快最輕鬆的方法了。還有前腳非刻意抬腿,是自然踩出,前腳掌是全掌著地,不是全由前腳掌著地,不要直接以腳跟著地,用外腳掌並不是不行,只是路面不平會增加翻腳刀的受傷風險。以上是我跑步累積的經驗,這些知識點和影片的知識點是屬於比4分速更快的3分速甚至是衝刺時絕對必要的技術點,因為比4分速更慢的配速可以由加快步頻來補足步幅不大的問題進而增加配速,但步頻是有極限的,要進入3分速的世界無疑就是要有意地製造前進慣性,所以若做到上面那些動作的話就可以體會到3.5甚至是3分速的感覺,步幅可以大到1.2米以上,滯空前進的慣性距離會更遠,步頻建議在200以上甚至更高。而在練間歇跑時就一定要掌握以上技術,配速越慢以上技術點就會弱化,配速越快,這些技術點就會越鮮明,而運用的技術質量越高,配速更快,練出來的有氧和無氧耐力品質更好,身體的協調性也越好。簡單講就是只用4分速或更慢的配速練間歇跑即使步頻再高,在習慣這樣的方法和配速時,這時再改用上面這些技術大慣性大步幅時會發現步頻可能無法達到很高,但是身體移動的距離卻會更有效率。起初會覺得身體無法協調,呼吸難以掌握,這時就是配合4步4吸4步4吐或4步1吸4步1吐的呼吸方法,起初前者是為了練節奏感,但呼吸太快對心肺負擔較大,所以練到之後會自然而然變成4步1吸,而當你這樣呼吸已經不會很喘時也代表最大攝氧量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了,這時會發現自己在跑3分速的當下時,儲備心率是低的,可能還在使用有氧耐力的狀態。所以有很多視頻分享的跑步技術點並不能說錯,而是可能不夠由全面來分析,所以跑6分或7分速的,甚至有氧能力不夠好當然再怎麼學這些技術也是學不好的,所以跑步最先是先不用管這些技術點,直到練到可以用慢的配速跑完很長的距離里程後,有氧耐力慢慢變好,這時就可以跑更快,最先加入的技術點就是提高步頻,然後有氧耐力好到一定水平後要再提高配速就會需要無氧耐力,這時就會和步頻、步幅有很大的關係,自然而然就會引入這些技術點了,也就是說只有在配速很快時這些技術才有意義,配速慢時再怎麼做這些技術動作也是無意義的,而且也做不來的。有很多入門跑友看不懂影片的知識點大概就是我說的這樣,以上是我的經驗分享,可能見仁見智,或我表達的不夠清楚,大家就請多包涵了。一起學習求突破。
你好專業 我就是慢速前寢受傷的
很好,謝謝徐教練。
看了几遍,有点明白,.你的书我几乎都买了,👍
先來看看奧運冠軍的跑姿,再談Dr Romanov的研究結論是否正確,歡迎以慢鏡甚至定格去看清楚:twitter.com/i/status/1218530160716210177若嫌證據太少的話還可以看看世界紀錄保持者Kenenisa Bekele的跑姿:ruclips.net/video/i_Yk6u23h_U/видео.html
你好請問一下,我本來想要買garmin fenix 6x,但我平時還喜歡玩高爾夫,我問了一下,garmin s62的高爾夫功能吊打fenix ,所以我要練習馬拉鬆,是兩個都買,還是只買一個s62?
聽不太懂。 意思是想前頃?然後身體打直?
謝謝你的分析
聽懂鬍子都白了
到底小腿是不是要抬高點跑才會快跟不傷?
支撐腳失平衡離地(換步)是通過向上用力拉腳跟,這樣更快更健康,跑得愈快愈要拉得高,但拉得高不會使你跑得愈快,因為這只是協調動作。
好深奧 我還是隨便跑跑就好
谢谢你
可以解答一下為甚麼我每次跑步後,腰兩旁也會痛
弯腰了吧。或者脚的重心跑到身体前方了。 以前我也是这样。 改善这两个问题 我的腰也没痛过了。
我跑完 右腿都會像拉傷的感覺感覺好像是重力壓在右邊請問要怎麼辦
最終技巧:上身前傾》下身落腳角度加斜》觸地時間減少》受傷可能性下降+速率上升
花刀少年 1)是臀部前傾,上身打直。2)落腳要在臀部正下方。
改用腳尖跑會好很多嗎?
是前脚掌,不是脚尖(脚趾)!脚底板分三區:前脚掌,足弓,後脚跟。
前腳掌著地或腳跟著地是「姿勢」的結果,不應刻意為之。例如彎腰這個姿勢就很容易腳跟著地,像「原地跑時保持身體直立」這個姿勢,九成九都是前腳掌先著地。好的跑姿大都會像原地跑一樣,可以直接站起來試一下原地跑,自然不刻意,看看自己是哪裡先著地。
GCT 是要佩戴running dynamic pod?
我想問那只計算腳平衡的錶是什麼牌子,什麼型號呢?謝謝
garmin forerunner 935
完全聽不懂
不懂臀部那烙下角度...
跑了几个月 就足底筋膜炎 是什么原因
很有可能是触地时间太长,如果后掌着地那么过渡在前掌时间太长就会这样,减少触地,用全掌落地,或者前掌
谢谢
黃祎 唉,不好意思,我好像理解错足底筋膜炎的病患处了。如果患有足底筋膜炎,请减小运动量,并尽量改为后脚跟触地以缓解症状,后续康复后,跑步前请做好热身,特别是足底筋膜和小腿肌腱单拉伸,另外日常上下楼梯也可以尝试使用前脚掌接触台阶以练习。
再次感谢
影片有段時間了,我看完和實際接觸馬拉松路跑一段時間後,我覺得身體前傾角度,屁股和後腿的角度這裡其實是說不準的。
而對於跑步傷害,只用前腳掌著地這樣小腿容易累,身體前傾和前腳掌著地是適合百米衝刺的動作。
如果是輕鬆跑慢跑的常見配速大概為6分速,因為前進的慣性速度較弱,所以即使身體前傾也不會加快配速,反而容易變成跳步,這時重心偏在前腳,反而前腳負擔會變大,若再用腳跟著地會更容易受傷。
跑步有兩個重點,“步頻和步幅”。馬克操重視提腿、夾腿(拉腿)、壓腿這三個技術,然後再加入屁股和腹部的協助發力叫做送髖,然後正確來說雙腳掌落地時的地板位置會接近於身體的中線位置。影片裡提到的運動傷害主要是前腳掌置地時間太長,但如果身體重心沒在很前面的話原則上沒差,因為配速自然是慢的。但如果想提高配速將身體前傾會發現要讓後腿更快拉回才行,不然只會增加前腳的負擔而已。
所以其實跑步是讓腳自然向前踩出,步幅是要配合速度慣性的,非刻意跨步,然後高速跑步時身體會有滯空現象,這是慣性在作用,而非人為跳步。所以跑步想避免受傷就是增加步頻,不刻意跨大步,用全腳掌著地,如想要加速就是配合送髖,身體微傾,這只是從慢速到高速的過渡動作而已,並非從頭到尾身體都是前傾的,因為慣性會幫你向前,你會更省力。然後速度增加後接著要有意念的把後腳向前拉回,而後腳掌可以微推地面協助增加身體向前的慣性。以這樣的動作跑步速度提升後,自然步幅也會增大,前後腳交替配合,就不會有前腳負擔大的問題了。
影片裡提到的是一個現象,而我分享的是跑步要更經濟的作法。加快步頻 到 身體微前傾 到 後腳掌微推地面迅速拉回後自然落下 到 腹部微微給出張力(送髖)增加步幅,需要注意的是,擺手不要超過身體的中線,擺手是自然的,功能是協助穩定核心,只有衝刺時加快擺手意義會比較大。然後不要拱背,不要烏龜頸,這樣就是跑快最輕鬆的方法了。還有前腳非刻意抬腿,是自然踩出,前腳掌是全掌著地,不是全由前腳掌著地,不要直接以腳跟著地,用外腳掌並不是不行,只是路面不平會增加翻腳刀的受傷風險。
以上是我跑步累積的經驗,這些知識點和影片的知識點是屬於比4分速更快的3分速甚至是衝刺時絕對必要的技術點,因為比4分速更慢的配速可以由加快步頻來補足步幅不大的問題進而增加配速,但步頻是有極限的,要進入3分速的世界無疑就是要有意地製造前進慣性,所以若做到上面那些動作的話就可以體會到3.5甚至是3分速的感覺,步幅可以大到1.2米以上,滯空前進的慣性距離會更遠,步頻建議在200以上甚至更高。而在練間歇跑時就一定要掌握以上技術,配速越慢以上技術點就會弱化,配速越快,這些技術點就會越鮮明,而運用的技術質量越高,配速更快,練出來的有氧和無氧耐力品質更好,身體的協調性也越好。簡單講就是只用4分速或更慢的配速練間歇跑即使步頻再高,在習慣這樣的方法和配速時,這時再改用上面這些技術大慣性大步幅時會發現步頻可能無法達到很高,但是身體移動的距離卻會更有效率。起初會覺得身體無法協調,呼吸難以掌握,這時就是配合4步4吸4步4吐或4步1吸4步1吐的呼吸方法,起初前者是為了練節奏感,但呼吸太快對心肺負擔較大,所以練到之後會自然而然變成4步1吸,而當你這樣呼吸已經不會很喘時也代表最大攝氧量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了,這時會發現自己在跑3分速的當下時,儲備心率是低的,可能還在使用有氧耐力的狀態。
所以有很多視頻分享的跑步技術點並不能說錯,而是可能不夠由全面來分析,所以跑6分或7分速的,甚至有氧能力不夠好當然再怎麼學這些技術也是學不好的,所以跑步最先是先不用管這些技術點,直到練到可以用慢的配速跑完很長的距離里程後,有氧耐力慢慢變好,這時就可以跑更快,最先加入的技術點就是提高步頻,然後有氧耐力好到一定水平後要再提高配速就會需要無氧耐力,這時就會和步頻、步幅有很大的關係,自然而然就會引入這些技術點了,也就是說只有在配速很快時這些技術才有意義,配速慢時再怎麼做這些技術動作也是無意義的,而且也做不來的。有很多入門跑友看不懂影片的知識點大概就是我說的這樣,以上是我的經驗分享,可能見仁見智,或我表達的不夠清楚,大家就請多包涵了。一起學習求突破。
你好專業 我就是慢速前寢受傷的
很好,謝謝徐教練。
看了几遍,有点明白,.你的书我几乎都买了,👍
先來看看奧運冠軍的跑姿,再談Dr Romanov的研究結論是否正確,歡迎以慢鏡甚至定格去看清楚:twitter.com/i/status/1218530160716210177
若嫌證據太少的話還可以看看世界紀錄保持者Kenenisa Bekele的跑姿:ruclips.net/video/i_Yk6u23h_U/видео.html
你好請問一下,我本來想要買garmin fenix 6x,
但我平時還喜歡玩高爾夫,我問了一下,garmin s62的高爾夫功能吊打fenix ,
所以我要練習馬拉鬆,是兩個都買,還是只買一個s62?
聽不太懂。 意思是想前頃?然後身體打直?
謝謝你的分析
聽懂鬍子都白了
到底小腿是不是要抬高點跑才會快跟不傷?
支撐腳失平衡離地(換步)是通過向上用力拉腳跟,這樣更快更健康,跑得愈快愈要拉得高,但拉得高不會使你跑得愈快,因為這只是協調動作。
好深奧 我還是隨便跑跑就好
谢谢你
可以解答一下為甚麼我每次跑步後,腰兩旁也會痛
弯腰了吧。或者脚的重心跑到身体前方了。 以前我也是这样。 改善这两个问题 我的腰也没痛过了。
我跑完 右腿都會像拉傷的感覺
感覺好像是重力壓在右邊
請問要怎麼辦
最終技巧:上身前傾》下身落腳角度加斜》觸地時間減少》受傷可能性下降+速率上升
花刀少年 1)是臀部前傾,上身打直。2)落腳要在臀部正下方。
改用腳尖跑會好很多嗎?
是前脚掌,不是脚尖(脚趾)!脚底板分三區:前脚掌,足弓,後脚跟。
前腳掌著地或腳跟著地是「姿勢」的結果,不應刻意為之。例如彎腰這個姿勢就很容易腳跟著地,像「原地跑時保持身體直立」這個姿勢,九成九都是前腳掌先著地。好的跑姿大都會像原地跑一樣,可以直接站起來試一下原地跑,自然不刻意,看看自己是哪裡先著地。
GCT 是要佩戴running dynamic pod?
我想問那只計算腳平衡的錶是什麼牌子,什麼型號呢?謝謝
garmin forerunner 935
完全聽不懂
不懂臀部那烙下角度...
跑了几个月 就足底筋膜炎 是什么原因
很有可能是触地时间太长,如果后掌着地那么过渡在前掌时间太长就会这样,减少触地,用全掌落地,或者前掌
谢谢
黃祎 唉,不好意思,我好像理解错足底筋膜炎的病患处了。如果患有足底筋膜炎,请减小运动量,并尽量改为后脚跟触地以缓解症状,后续康复后,跑步前请做好热身,特别是足底筋膜和小腿肌腱单拉伸,另外日常上下楼梯也可以尝试使用前脚掌接触台阶以练习。
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