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是什么?是骗局还是未来黑科技?李永乐老师讲碳的同素异形体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7 фев 2025
- 火热视频推荐:
万有引力是如何被发现的?牛顿和胡克为啥是死对头? • 万有引力是如何被发现的?牛顿和胡克为啥是死对...
外星人存在吗?人类为什么看不到外星文明? • 外星人存在吗?人类为什么看不到外星文明?李永...
什么能源可以取之不尽?中国的人造太阳EAST装置啥原理? • 什么能源可以取之不尽?中国的人造太阳EAST...
宇宙中最大的数是啥?居然能让人脑变黑洞? • 宇宙中最大的数是啥?居然能让人脑变黑洞?李永...
------------------------------------
大家有什么想看的内容,可以在下方留言!
我是一名海外西班牙语翻译,看过一次您的课后,激起我非常强烈的高中物理的回忆,那时候真不喜欢,觉得很死板的教科书,现在由拿出来看心态完全不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看着李老师想起我们的高中物理老师,这样的好老师是民族的宝贵财富
真是個當老師的料,寫得快,說得清楚,簡單易懂
1.金刚石,富勒稀,碳纳米管,石墨为同素异形体,石墨烯是单层石墨
2.英国科学家撕胶带获取到单层石墨,并在2010年获得诺贝尔奖
3.二维材料,优点:机械强度大,拉伸性能好,导电性能好,导热性能好
4.作用:防弹衣,折叠电子设备,可取代锂电池,可作计算机芯片,净化水,生物医疗
5.第二电子层最多sp3杂化,电子可以π健跃迁,所以导电性能好
谢谢总结。
还有保暖衣,取暖器等
‘化学它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去推测物质的结构与组成,然后再认为设计一些结构与组成,去获得一些新的性质。’ 太精辟了
感谢互联网时代!让我们这些“小朋友”也可以共享李老师的课!不管多深的课也可以讲得清楚明白,我这个化学拿过鸭蛋的“小朋友”也能基本听明白实属不易!谢谢老师!🙏
都是人家发现的😂
李永乐老师的知识在这里传给广大群众。还有难得的是他能够把深奥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又生动地解说。伟大👍💪。
Gg Fj 说明你高中没好好上
贊同,我七十二歲,放下中五書本五十多年,還接得上。
@@qixiangjia6320 何不食肉糜
還是老師的解說受用無窮,連混成軌域(雜化軌道)的成因也順便帶入加深理解
李老師才是真正的國寶級人物、他是培植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勤懇園丁
这绝对是专家级的讲解,老师讲的太好,要做他学生想学不好都难
李永乐老师具有做高校教授的实力。用来做民科着实大材小用,但是也是听众之幸。
wei zhang 这不叫民科吧。。 这是科普作家。。
嘿嘿他是我高一的物理老师
@@chenyangliu9120 你太幸福了吧
如果早几年就有,
这种视频看,我不会放弃学业,最重要是有一个像李永乐一样会讲课的老师
雖然聽不太懂(我60歲啦),但很佩服李老師的專業與博學!謝謝老師不吝分享!
李老师说过,小朋友们上课不听讲,等毕业工作了就来听讲了,说的就是我们
老师讲课的思路好清晰,就是一篇学术论文的思路,看着很舒服
当初学到杂化轨道的时候,一直不是很理解。自从看了李老师讲的电子的波粒二象性之后才进一步理解。李老师的这个称呼是当之无愧的,这么多年没有哪个老师能够讲的像李老师这样明白。有广度、有深度、真才实学,而且讲的明白!
李永乐老师就是中式理科教师的正向极致,冷冰冰没感情却信息量极大,语言组织看似平淡无奇却极为生动有趣。
如果我小的时候李老师来讲理科,可能现在就在撕胶带啦。
學的名稱不同,如同素異性體,凡得瓦力等等。感覺回到高中當化學小老師的時代,真懷念!
永樂老師是我看過把 sp3 和 sp2 hybridisation 講的最簡單而又容易明白的人。以前我大學都不知道老師在說舍。
虽然我不懂这些,但这个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超专业的水平令我兴趣映然并肃然起敬。这才叫称职的专业老师!(那些离开了书或讲稿就语无伦次的所谓老师或领导,误人子弟……见鬼去混吧。)
6:30 这句真是经典:我们撕胶带只是为了拆快递,人家科学家撕胶带是为了得诺贝尔奖
身为一个资深吃货上年纪的小朋友, 我决定用石墨烯做一口锅, 能折叠, 不怕破,省能源,又轻便, Perfect !
但是它透明,又會滲水。😆
感谢李永乐老师。我开始也有类似的疑问:石墨和石墨烯的性质为何差别巨大。,但是看到最后一分钟,李永乐老师已经给出了答复,也就是说,只有按照单层整齐排布的石墨烯,才有石墨烯的性状,自然界的石墨是混乱排布的,所以没有很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
这期简直就是创业讲座啊,太实用了,甚至点出了未来材料应用的发展方向。
Professor Li,
I just came across your channel and throughly enjoys your program.
I am not only learning science about graphene, I am upskilling my written and spoken Mandarin Chinese.
Your clear expla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al use of graphene is excellent.
From a new learner from UK.
swongilford It’s amazing that U can understand what Li says in Chinese.
厉害了,用的翻译软件吗?石墨烯以后发展很强呀
probably using the subtitle to help learning.
@@快乐灬玩耍 同學點字幕,選英文
He's a high school teacher, not a professor.
看见杂化轨道理论,仿佛回到了高二上化学竞赛的日子,当时真对化学感兴趣。没想到大学以后做的完全和化学无关了。人生的化学巅峰就在那个时候了,想想也是怀念。
我很喜欢物理对化学也还可以,不过走出校门以后除非从事相关职业否则这些知识只能石沉大海,不过李老师这个节目勾起学生时代的记忆,仿佛又回到校园的生活,怀念那个时候无忧无虑的生活。
跟你一样,我也是当年学化学竞赛,大学和化学无关,偶尔碰到一些当年的知识,就会觉得很亲切
一样的啊😄
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兄弟我跟你一模一样 看李老师特别怀旧
感謝老師提供這麼多科普視頻,最近才發現老師的頻道,著實受益良多。雖然是理科生,但念生命科學的總是和物理、化學不太熟,透過老師的視頻又對物理、化學、數學感到興趣。建議老師可以在影片標題加個集數或日期,不然找以前的有分集數的影片有點不太好找,有時youtube不會把下一集放在建議播放清單裡,謝謝老師。
谢谢李老师!大学上学物理化学学了一个学期都迷迷糊糊的SP2和SP3杂化您一下子就给讲清楚了!虽然现在我的工作和化学一点都不沾边了但是真的感觉醍醐灌顶!👍
李老师怎么这么厉害,什么都懂。敬佩敬佩!
李永樂老師講得好啊!
希望李老師開心永樂!
我高中有你这么好的老师,我早拿诺贝尔奖了。当时教书的老师迷迷糊糊,听的我也迷迷糊糊
哈哈,我也有这个感觉
那你要掏好多钱吧
那你再看看幸存者偏差😂
當老師是不容易的
李老師是個非常有天賦和非常努力的老師,可以在youtube看李老師的教學已經是我們的福氣了
No, because those knowledge are very basic. It is hard to link it directly with our life. Because you learned those things,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he is talking about in this video.
像李老師這麼優質的youtuber真的很少
因為都說英文
還有媽咪說
媽咪說超棒,講得東西難但還是能聽懂概念
什麼?媽咪說不是助眠頻道嗎?(手動滑稽
媽咪說那個人比例超怪,頭大肩窄,看了很不舒服
顯然,懸浮中的石墨烯會吸收 2.3% 的白光,且只與宇宙精細結構常數相關。這完全與聖東方學說思想理論體系的斷言是一致的,即宇宙空間結構在宏觀和微觀上都是自相似的,換句話
說宇宙精細常數在數值上等於宇宙的年齡。不同物質之間的連接固體、流體、氣體,在非核子改變的層面本質上都是空間拓撲的結果,而電子則是彼此連接和相互作用的力源。
所謂的量子霍爾效應,在這個理論體系下就與常態的力學和化學統一了。摩擦法和其他各種方法製備石墨烯的機理也是這樣 ---- 不同的基底材料與摩擦石墨能在基底材料的第一層產生石墨烯,沉積生長法可在不同的基底材料上第一層產生石墨烯,其完備性質取決與基底材料而非方法,也就是說鄒紋的形態取決與基底材料,故而在鐐為基底的材料上可生長出80%完備的石墨烯,而在第二層和更高層其基底本身已經是石墨烯了,因此能實現製備大面積的完美石墨烯。
很喜歡李老師,他可以以簡單的說法講解深入一點的學識
12SaundersStPetersp0
聽了這麼久的石墨烯只知道厲害不知道原理
感謝李永樂老師 這訂閱沒破百萬真的太沒天理
李老师的小朋友很早熟啊
@@kvl5080 他的小朋友應該就是他的學生
快二百万了
李老师,你的讲解很有条理,板书清晰。我喜欢!我今天才发现你的节目。我连听了两集。谢谢🙏!
世界第十一大未解之谜-- 李老师口中的小朋友
六小龄童表示不服
李永乐本人就是他口中的小朋友
我觉得小朋友比李永乐厉害, 因为据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
你有幾個小朋友?
李老师是人大附中的老师,他的学生都是小朋友。
还有一种同素异形体叫小朋友烯,也叫学渣烯;其中的碳原子一会排布成S字,一会排成B字,不断提醒世人要多看李老师的视频学习姿势
服
秀兒
SB
14:30 讲得真好,都十年了,终于把当年化学竞赛的东西搞懂了
李老师说“我们撕胶带是拆快递,人家撕胶带是得诺贝尔奖”😄😄
如果是快遞員發現的話就厲害了XD
6:28
@@albertlu8407 没有电子显微镜,做出来自己也不知道了。
导热性最好的金属好像是铜。
@@刘大锤-v9y 是银,铜次之。银太贵了啊,所以平时都是用铜
厉害啊!作为化学专业人士觉得讲的很好,由浅入深。可惜石墨烯现在制备方式比较限制,氧化石墨烯还原、化学气相沉积、膨胀石墨剥离剪切都有局限性。还有个问题这东西真正懂的人不多,不少人拿普通的石墨、层数多于10的多层石墨烯或者残缺的氧化石墨烯混淆视听。我最近知道好像半导体上已经在用类似石墨烯的材料了,只是类似多层石墨烯,用聚酰亚胺碳化做出来的。这东西的瓶颈主要是没法保证质量的大规模生产,最近有用气体直接剥离石墨的技术,如果以后能开发出来,原料和成本解决了才有大规模的应用。
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电子轨道的中文讲解
我也觉得,这个方面真的要是全才能讲明白,教化学的只是强行让你知道结果。
李老师化繁为简,真心尊重
李老师讲的太好了。这么好的老师真的太少见了,真希望多给大家讲课,老师辛苦了!
现在正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书,早也听说了石墨烯这个概念,只是不太懂这是啥可以做啥。虽然自己是学人文学科的,但是听李老师说完也豁然开朗啦!视频超棒!
李老师真是专心学术啊!新买的优衣库衬衫尺寸标签都没来得及撕掉。
优衣库植入的广告
你不好好听课,看人家衣领这么仔细~
好好听课,敲黑板
看来我是认真听课的学生,没有发现耶。
撕了就是个诺贝尔奖
真羨慕內地有這麼好的老師,仔細有內涵,深入淺出,招招中要害且無贅言,不訂閱對不起祖宗
高中的時候覺得化學比物理難,因為化學的理論往往讓人覺得很玄,李老師又讓我勾起那痛苦的回憶
釣蛙戶 物理难,公式算来算去和数学一样烦,化学挺好玩,那么多小球球分分合合
@@方墨-c5n 物理是難,但能用數學工具進行推導,推導出來的結果能大致跟事實結果吻合,至少在普通物理領域。化學為了解釋某個現象,各家提出自己的假說或理論,這就苦了後世的學者學子,各家的說法都要了解卻又不能很完美的解釋現象,像這個電子軌域的理論,內容玄奇超乎想像,這些化學理論大師都無法完美的自圓其說。雖然這些理論目前可用並推進科學發展,但誰知道未來會有一套新理論推翻過去所有的理論體系呢? 說到化學與數學,就我所知化學在原子領域的數學推導的複雜度可不遜於物理
我当年念高中的时候要是有这么好的老师就好了
Bion Dong 我覺得當年高中的時候我們還未定性,那時候可能在想怎樣把妹,怎樣打籃球厲害一點等等。出來社會工作後就懂事,對這些知識感興趣了,可能將來能用得著。
拍摄下来上传到网络上的课程有很多现实生活当中的课程比不上的地方,
1.现实课中老师不能这么流利的将这些讲出来,
2.现实课的不能每一个学生都这么近距离的看老师,
3.现实课不可能每一节知识都讲我们感兴趣的东西,
@@iamyourguest 未定性是其中一个因素,相对来说老师的能力和方法更重要一些。我初中的数学老师没有能力(那时我的数学一直不及格,每次考试都是倒数),上课都是按照课本念,有两次我遇到不会做的题目问老师,他根本不理我。之后暑假我去补课,老师是另一个班级的,我的成绩突飞猛进,之后成功考上了省重点中学
@@Amusethings 现实课我們都在打瞌睡 >_
李老師講課真棒,敬佩了👍
原來石墨烯這麼牛x ... 向分離出石墨烯的兩位科學家致敬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石墨棒可以在核反應堆裡吸收中子,石墨烯的防輻射性能應當不錯。比鉛板輕無數倍。
你是研究核物理的吗?
@@alanOHALAN
高中物理裡面就有講。
梅花,梅花滿天下 想法很不错哦 不知道你是哪个大学的 可以来交流一波
不是一码事。石墨棒吸收中子,主要用来控制反应堆速率。防辐射主要是防电离辐射,主要靠高质量或者高厚度的物质来scatter和absor,主要用铅和混凝土。
李老師,廣汽眞的造到了,身為中国人,我很感動。
看了视频才发现自己的人生很悲催,从小学到大学周围没一个像李永乐这样的好老师。
这样要求别人不公平,作为个人应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这样的好学生呢?
李永乐老师如果也像你这么想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
KING BB 也就因为你这么想,所以你是个废人。难道李永乐老师从小读书的老师都是大神吗?不可能的啊!什么都是靠自己,你不想努力,到处都是理由。做不好的老师的好学生,我看了这句话真是暴风冷笑
我觉得很辛运,五十几了能看到李老师的视频,你也辛运哟
李老师厉害,节奏很快而紧密,没深入学过太多专业知识也能听得懂。
深入淺出,茅塞頓開. 世界級名師!!!!
帮我复习了很多大学的化学知识,讲解通俗易懂,李老师太棒了。
超讚 實在是個超級無敵的科普講座
補充一下:李老師三言兩句簡述原子的電子軌道殼層結構 價鍵作為就清析了 像看卡通 超感動的 謝謝。
这位专家讲得如此易懂,令人敬佩💐💐
這東西本來就簡單,只是〝專家〞顧慮的很多,要會計算,理論構成的....導致人們對於這東西普遍認為,困難、專業!
石墨烯目前用在了新冠疫苗上,估计就是老师介绍的生物医疗方面的那个知识点! 谢谢科普!!
如何說呢?!!
目前認為一苗無害者都說「藥廠都說他們沒加石墨烯了,你們在嚷嚷啥」
問題:
1-所以藥廠說的話就可盡信?
2-沒有證據顯示氧化石墨烯對人體有害,就推論是無害?
@@aimie0912氧化石墨烯絕對滅你沒商量 石墨烯處理不好也是對人體有毒性 更何況都是納米級的 無腦人不少 就這樣又被洗了一次 他敢說 還能在油管那麼火嗎 早都刪他八百次了
小时候自行车手车闸线捏不动了,就弄点铅笔墨进去就好了,听了老师的课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个原理!么么哒😘爱你呦李老师!
我们撕胶带是为了拆快递,人家撕胶带是为了得诺贝尔奖😂😂😂😂
你是秀儿吗
猎马人. 这是李老师的笑话,他不是秀儿
李老師,謝謝你的敎導! 我才能理解到這麼深奧的物理科。
李老师有一群神秘的“小朋友们”😂
我今年45岁了,一大爱好就是跟着李老师一起学习/复习物理知识,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15岁了。
在youtube上竟然可以看到比大學老師講解還清楚的材料科學,以前都不懂sp2/sp3是什麼。
还是个高中老师讲的
石墨烯混成後2s與兩個2p的軌域會形成一個彼此之間鍵角為120°的平面三角形。
2p副殼層中有三個軌域,分別是2px,2py與2pz。
今天你拿了兩個軌域參與混成,還剩下的一個軌域是不參與混成的,他與混成軌域完全沒有關聯,他有著不一樣的鍵長、鍵能跟鍵結方法。
因此石墨烯的碳會結三個混成的sigma鍵跟一個2p軌域未參與混成的pi鍵。
簡單來說是這樣,youtube沒辦法貼圖,不然我可以畫給你看。
RQcube RUclips university 可不是盖的,英文讲解也很多。
你哪个学校的
@holahola 有些事物存在即是事实,存在就是真理
關於化學,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以前老師說的一句:有什麼樣的結構就會有什麼樣的功能。
李老師講解的非常清楚咧,我有聽過石墨烯導熱性非常的好,已經在好幾年前就運用在電腦CPU散熱技術上,現在聽說汽車鍍膜也能用石墨烯來當原料,我就覺得神奇了,石墨烯在鍍膜上是怎麼運用跟效果?我就很納悶了,哈哈
李老师除了数学物理讲的好 现在都开始讲生物和化学了 简直是全能啊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老师根本就是一本活的百科全书
再次感慨 我 念高中时 怎么就没遇到 李永乐老师啊!遇到的话我 肯定 考上 1980年的高考。也不会 如今 就要 面临退休了 还 在当保安.!
杂化那部分讲得真好,李老师有真才实学啊😯
非常喜欢李永乐老师的授课。透彻易懂。
即将开始的研究生阶段就是做先进碳材料的,李永乐老师真是及时雨啊hhh
要把石墨烯使用在大眾生活裡面,主要還是看製造石墨烯的成本。
如果可以在“低成本”或是“接近相同於鋰電成本”的情況下製造出石墨烯電池,那就可以解決鋰電的污染問題了。
建议李老师可以以后加入关键词的对应英语或者拉丁语名称,并且附上英语的SURVEY类型的科普入门文章,方便被激发出兴趣的朋友继续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年轻的朋友,国内的人口基数,很难说若干年以后一不小心又撕出几个诺贝尔奖得主,哈哈
我是用英語學習的,所以聽到一些沒有說簡稱的關鍵詞時我都要去網上查一下😂😂
李老师您好:石墨烯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出现了“氧化石墨烯”,说是将运用在医学、纺织品上,许愿您能出一进阶版,给我们解惑石墨烯与气化石墨烯的差别与应用面。😍😍😍
发现李老师是全才,文理科知识都能讲
我就是化学专业的学渣,李老师的讲解又让我回忆起那段头疼的岁月🤣
李老师带着羡慕嫉妒恨的表情说到。。“我们撕胶带是拆快递,人家撕胶带是得诺贝尔奖”
老师什么都懂,什么都可以清晰地说明,太厉害了,不得不爱!
我們現在高中學的化學也太淺了,原來sigma鍵和pi鍵是這樣來的,真的大開眼界,以前考試都用背的真沒意思。
啊,那个叫pi键
你不要这样讲多少学校要倒闭多少教师要失业
我們高三化學有教喔,連聚乙炔的導電原理也有補充
我大學的原文書光一本有機就比3年高中的量還厚
有啊,高中人教版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教
喜欢结尾的这几句话通过研究物质的化学与变化,去推测结构与组成
然后再通过认为设计一些结构与组成,去获得一些新的性质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感觉解释的特别深入浅出
这个杂化轨道我去年老师讲了一个月一头雾水,现在终于听懂了哭了。。。。。
holahola 就一句电子的轨道是概率云反正我感觉自己茅塞顿开
新創的科技材料都是從實驗室發布炒作股票,真正可以大量生產到成為工業材料標準的路程長短的關鍵是新式生產設備研製投產時程。
我觉得这位老师才应该去主持巜走进科学》啊 😆😆👍👍
三天的节目一分钟讲完了的那种?
李老师:你再骂!!!!
还记得那年从深圳坐飞机回北京。旁边的是清华大学深圳分院的两个博士和一个老师,在一路上大谈特谈石墨烯。其中一个博士生还说把石墨烯做成衣服,可以自行发热。我实在惹不住了,直接来了一句,你把电热毯做成衣服,加一个充电宝,要比你的石墨烯衣服实用还便宜吧。结果他们在剩下的旅途中异常的安静。
有这样的老师,愿意上一辈子学
@李永乐老师 您好!您视频中讲的一个概念,并没有错,但是略rough了一些,如果只给高中生以下讲可以不需要更正,但实际上严谨来讲的话需要修正一下,就是“二维材料(2D Materials)”。二维材料这个概念应该区别于超薄材料或者片状材料。当然,哪怕是现在很多美国top20学校的PhD也并没有区别的那么清晰,但是一般我们做research尤其是写paper发表paper的时候还是很严谨的。那就是,二维材料不仅仅是超薄(ultrathin)、高横纵比(high aspect ratio)、片状(planar nanosheet),而是其材料内晶体生长方向是沿着二维方向生长的,比如石墨烯(石墨烯的晶格是沿着xy方向生长,绝对不会沿着z方向生长),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比较火的MoS2,WS2,MoSe2等等吧),黑鳞(也是学术界最近略火的新材料)。而学术界中,受到二维材料的启发而通过各种先进的物理化学手段合成出来的超薄的、高横纵比的片状材料中,很多并非二维材料,因为其晶格生长可以既沿着xy生长,也可以沿着z方向生长,这种其形貌是“类二维”的,物理性质是“类二维”的,但材料本身却绝不是二维的,而应该是3维的(也可以是只沿着一个方向生长,那就是本质是1维的)。但为何能把1或3维材料做成超薄纳米片呢?这就是靠微尺度上的一些game来调控其形貌,限制其在某个方向的生长而获得的,但即便获得了超薄纳米片我们也不可以称之为2维材料。
PS:举个例子(可以说学术界从2015年下半年才开始搞的,起初是一篇Nature Material文章,这里为了防止有人找文献开始搞类似的东西,跟我们自己现在搞的比较保密的东西相冲,哈哈就不提了^_^,但大概意思可以在这里说一下),那就是金属有机物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这个大家族既有一维,又有二维和三维材料,容易让人傻傻分不清楚,所以能调控不同维的家庭成员的形貌就是挑战和创新了。但由于真正的二维材料,由于其具有比较unique的电子传输模型,有利于高速电子传输和控制(因为其模型要求二维/超薄片状材料中电子在z方向上具有量子限域效应,很多学术界做的超薄或二维材料都是xy方向达到4-5微米尺度,但z方向仅有sub-10nm,sub-10nm毫无疑问已经达到量子点级别了,所以量子限域效应显而易见),例如在CPU上的硅基材料,以前CPU都是layer-by-layer做成的,用的都是片状的(虽然paper里很多都叫nanowire,听起来像是一维的纳米线,但实际上还是片状的,我一直也不理解也没人告诉我,但我推测可能是因为学术界有意将那种超薄硅基半导体材料区别于真正的2D materials,毕竟Si和SiO2都不是二维晶体结构,所以才称之为nanowire,但如果真去找当年很多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的这些所谓的nanowire的电镜照片看看,没人会觉得它们像nanowire,给人的感觉就像。。我看你抱的是只吉娃娃,你却非说他是猫 哈哈哈),后来又有以台积电为首的鱼鳍式晶体管(Fin-FETs),虽然大家都叫FinFETs为3D晶体管,但实际上其沟道(channel)的形貌还是个片,鱼鳍嘛,就像薄片一样,只是立起来的。这里我想说的就是从CPU的材料工程学角度我们可以感性地相信二维材料是对电子传输和场效应调控有着较高效率的(这个基本在电子工程学里已经是教科书级的知识了,上课都要学零维、一维、二维、三维结构的电子传输模型),所以材料界对这种超薄的结构也都比较感兴趣。但归根结底,二维是从材料晶体结构而言的,并非材料形貌够薄就可以了。
前面还好好的,到后面电子云那里就晕了😂😂
这位老师的水平太高了。
往朝囫囵吞枣挂科数门,未想十五年后来补课。谢谢李老师!
油腻大叔心惊胆战的冒充一下小朋友,只为想要向李老师请教两个问题,困惑我很多年了,希望李老师做个视频讲解一下。一:磁铁从中间摔断了为什么会互相排斥?按理来说断面是NS异性,异性应该相吸才对呀?二:用双缝干涉实验来证明波粒二象性时,缝隙本身的宽度是多大?(这里问的不是两条缝隙之间的距离) 我理解的是以人类目前的科技与制造水平,这个宽度肯定要比光子振动的波长大很多,换一句话说,当这个宽度太大,远大于光子振动波长的时候两个波是无法发生衍射现象的,而是直接穿过缝隙穿过打出两条直线才对,我觉得人类目前无法做到光子直径大小的两条缝隙(也可能是我太无知了,要不怎么叫小朋友呢?😂) 要么打出的所谓单个的光子不是一个一个的,而是一波一波的,我们误认为是一个而已,所以我一直怀疑双份干涉试验缺乏科学的严谨性(我KAO!谁仍的砖头?)
老师,您好。您可以接着解释石墨烯这个机会同时也解释一下曹原发现的石墨烯的超导现象。
很想多了解一下,谢谢您了!
Peace 我也想知道@李永乐老师
感谢李教授的讲解👍🏻通俗易懂⭐这是伟大的发明啊
19:30恭喜獲得金氏紀錄的最快講話獎😂😂😂
我們的科技產業必須要發展,高温超導的特性。
通俗易懂 謝謝老師
李老师,我也姓李,大家500年前是一家,哈哈~说回正题,我最近对新能源汽车将要使用的两种新电池比较感兴趣,就是氢电池和固态电池,这两种应该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希望李老师可以开一节课具体讲讲这两种电池的原理,以及他们的优劣,谢谢!祝李老师桃李满天下!
小朋友不好好玩王者荣耀都开始关心石墨烯了
李永乐老师真的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好像没有您不懂的,您是怎么掌握这么多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