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不用學 EP14|事情和自己的預期不同怎麼辦?基模(Schema)心理學!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5 фев 2025
  • 這集透過自身工作轉換所遇到的問題,來聊聊基模(Schema)心理學。基模是一種根據個人經驗所建構出的認知訊息處理模型,簡單來說就是遇到事情後都會有自身的預期發展,但是當事情發展不如預期時,我們該怎麼辦?重返大學教育第一線時,又遇到了什麼挑戰?要如何來換個角度思考呢?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 @林純伊-p1u
    @林純伊-p1u Год назад +5

    基模也像是過濾光波的各個波段的濾鏡。
    也像是處理大數據資料庫的篩分條件~
    覺得教授講得好生動哦!

  • @claudiaong7827
    @claudiaong7827 Год назад +5

    教授分享的立意及觀點很好。別說年輕人了,很多年長或中年人,因著文化背景及家庭和學校教育,早已缺乏獨立思考及去找出事情背後原因的能力,所以容易在社會中看到「一窩蜂」及「人云亦云」的狀態。critical thinking 需要從小長期培養,長大後要培養這個腦袋迴路習慣,很需要自我察覺和一顆願意改變的心。而不少人更沒想過學習的成效如何,只想能簡單過關什麼都好,不分年齡,所以寧可拿「營養學分」,這也造成人生處事亦得過且過。
    我也贊成龐大組織下需要一個體系來規範幫助組織運作,但真的不少組織在位者或處理該事的人員,缺乏彈性及怕惹事等原因,寧可墨守成規也不願冒著改變的風險,自然進步幅度及空間被受限。明明心知肚明有缺點,但也會睜一只眼,閉一隻眼。苟延殘喘度日也不覺浪費生命的意義。
    這也是為何剛畢業都會有著滿滿理想抱負,隨著時間和經歷,那些想改變世界的願望會慢慢變小到消失😥

  • @season4087
    @season4087 Год назад +6

    31:33 獨立思考的一開始,就是要找到事情的緣由,而不是一昧的反駁。
    我問問題,並不代表我同意或不同意,只是代表我想要更多的了解這件事情。

  • @joannepeng1841
    @joannepeng1841 25 дней назад

    感謝陳老師的分享。我作為一位年長人士,在鼓起勇氣期望加入不同的團體時,可以好好思考老師所說的重點和老師所傳達的心態調整!🙏

  • @theresahuang7692
    @theresahuang7692 Год назад +3

    ❤ 謝謝教授的分析與分享。讓我這個身處職場工作,面對自身過往的經驗與新公司之間的衝突時有了新的思維模式來平衡。也對自己喜歡問為什麼又常被否定得到了支持.Thanks again.Have great rest of your day

  • @claudiaong7827
    @claudiaong7827 Год назад +1

    教授您好,想聽聽以心理學角度,如何在中年時能理解年長的父母及好好溝通和相處。當誤解一再發生,事情一再重複,或其中一方不願擦亮濾鏡看人事,要如何能再有效溝通和平靜心?謝謝

  • @邱美媛-f3s
    @邱美媛-f3s Год назад

    已分享臉書,謝謝老師分享🙏

  • @Whalesoever
    @Whalesoever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在購課之前惡補了陳博士的分享;這個影片中沒有提到對於流於形式的服務課程跟自己期待不同時怎麼處理,反而是針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出想法。那針對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部分,與預期不同,又是怎麼調和呢?

  • @leejacky7782
    @leejacky7782 Год назад +1

    how can you read my mind daily!

  • @蔡美妍-o9y
    @蔡美妍-o9y Год назад

  • @ina32747
    @ina32747 Год назад +1

    老師,請問有沒有可能開字幕的設定,除了聽也可讀,比較能夠吸收 😅

    • @tjlee4433
      @tjlee4433 Год назад

      路人回一下, 字幕設定要另行輸入, 不是只是一個設定而己, 對於好的值得自己吸收的資訊, 我會花時間去吸收.

  • @吳美連-r7r
    @吳美連-r7r Год назад +2

    若提問就會被討厭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