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業界無法改變的東西,深深嵌入每個行業的日常而難以改變。更多的時候為了方便,SI單位也難以使用。 以醫療業來說,幾乎沒有純SI。例如紅血球計數跟大小,常用的是每微升(microliter or mm^3)、跟fl(femtoliter)。硬要用SI就變成你的紅血球有5兆8千億而不是5百80萬,然後體積0.000000000000095公升。這顯然完全不適合緊急溝通。 而重災區就是導管室。外鞘內徑跟導管外徑用french,導管內徑用毫英吋。放入的動脈支架是用mm x cm表示。導線長度是cm粗細用毫英吋。然後針的粗細又用gauge。這些幾乎已經是世界標準,因此也不可能改。
중국어 스크립트(script)가 있으면 외국인들이 중국어로 하는 말을 더 잘 이해할 수 있을 것 같습니다. There is no chinese script. If there is chinese script, it's better for foreigner to understand your speaking.
@@chenyansong 好像只有量地時用,因為地球的大圓周界的四分一是一千萬米(初時是這樣定義的),所以1grad(直角的百分之一)就是一百公里。就算有這樣的便利,改革也沒有成功。當然,所有讀高等數學的都很熟悉弧度,公式都是用它寫的。sin x 的微分人人都想直接說是cos x,沒有人希望還要乘個π/180的。
公英制最靠北的組合就是輪胎輪圈,胎圈直徑用英吋,胎面寬度跟厚度用公制。
簡直混種😂😂
沒錯, 真的超靠北. 一開始我看到輪胎的尺寸都呆掉了, 什麼 225/70R16, 後來發現後225是mm, R16是16".
就是使用公制的國家,也在使用英制。手機的的大小是英寸,電視也是英寸來標的
@@flyingman358还有飞机的飞行高度全世界通用英尺。就连法国空客飞机也不可能给你整个米的高度计。
@@jntiger1981 是這樣的。因為飛行高度的梯次是一千呎,美國先這樣用的,全世界也只能這樣用了
@@dalala150 哈哈哈哈,你说的这个还真是。 而且在越野轮胎时外直径又回到寸
加拿大更惨,我是工程师,理论上加拿大使用的是公制单位作为标准,上大学时教的都是公制的,但一步入社会你就被英制单位包围了。
例如SAE的标号,同样都是标准件,同样都是-6,但有的是3/8螺纹,有的是9/16螺纹,就离谱……
积重难返,很多用开了就改不过来了,美国又讲究民主,更不可能政府强制去改。
感觉到秦始皇的伟大
惯性和惰性的力量
這就是工程版的,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嗎?
世界上大部分的工程用品戰位都是名字的
英國入汽油用公升,行車速度是mpg (每加侖英里),去超市購物用公斤,去街市用鎊安士,去酒吧用pint, 去酒鋪買酒用號升。體重用石(14磅),長闊用英呎寸,水深用fathom, 買布用Yard(3英呎)或一公尺。一英噸2240磅,一美噸2000磅,一公噸1016公斤。😮😵💫🤔
你错了一公吨还是1000kg
怎一个乱字了得😂……😊
錯!mpg 是耗油量,而不是速度!
@mohongzhi 公吨!那一母吨呢?
@@flyingman358 mile per gallon
巴別塔的故事告訴我們,要讓整個世界更混亂,就讓度量衡亂七八糟
那上帝應該是個撒旦
所以 秦始皇 是對的~ 是明君
香港是清朝、英式、公制度量衡混用
計長度, 樓房、身高用英呎、英寸, 但道路不用英哩(用公里)
在街市用斤、兩、錢(清朝留下來的司馬斤, 不是市斤)
但有些產品會用磅和安士, 尤其是奶粉、麵粉之類
西式食物用磅,中式食物用斤,買樓用呎,工具很多用吋
想請問香港的斤是幾公克呢?
1台斤=600公克
可是中國斤500公克
早年台灣人剛去中國投資經商都會有被騙的感覺 同樣喊一斤 但是東西比較少
@@hsinchieh93 香港1斤=16兩=604.8克
@@hsinchieh93 大陸原本也是用司馬斤, 從前用糧票, 由於糧食不夠, 所以克扣斤兩, 籍口是要搞公制和十進制, 實際是讓百姓手上的糧票貶值
@@hsinchieh93 你說的中國的是市斤,也就是500克(民國11年推動的度量衡法)
金門,馬祖也都是使用這單位
然後最近很常聽到很多人說台斤是日治時期的產物,我開始納悶了
日本的推廣根本沒有成功,包含他們本土,怎這東西變成日治時期的產物了
美国抵制公制单位最大的阻力来自美国工程师协会。改换度量衡不是嘴上说说,换把尺子那么简单。美国大多数的工业制成品都是按照英制单位的标准制作的,要改公制,不仅机器设备要全换,而且最要命的是,那些以英制单位积累下来的工业技术就得重新试验重新摸索,整个设计都得推倒重来(这个绝不是你在设计图上换算一下就可以的,因为换算有误差,误差一旦累计了就会出问题,所以用英制单位设计的产品如要改为公制,就得推倒重来从头设计),这才是美国强力抵制改公制的最核心原因(成本太高)。
這只是籍口. 没參考價值. 大陸為全世界生產產品, 英制公制甚麼都做都没問題. 美國就有問題了?說白了, 真正原因是公制是法國人搞的, 作為現在世界第一強國, 不接受不按自己來的東西, 看看很多國際條約不也是那樣?
不過是換個數值罷了
根本沒有改變現有的機具
事实上英国 从"英制"改为"公制"的时候, 美国工业界也想要改, 可是发现 要改的话 花费 膨大, 所有的机床, 量度仪器/工具, 温度表, ... 都需要改. 最后决定就不改了.
英国放弃殖民地之后国家太小,国内市场不足以支撑一套标准,而美国足够大,自己的计量标准完全可以独立生存,改制的收益远小于成本,所以改的动力就不大。
@@yufu4456 不是這樣算的. 學習成本和應用成本也是成本. 本來改一改, 有個陣痛就好了. 不改是長痛. 數學能力也低下. 這樣麻煩, 那有人想學數學?
台灣也有一個麻煩的計量單位,有貫、台斤、兩、錢
貫=100台斤
台斤=600克
兩=台斤的16分之一
錢=兩的10分之一
如果要換算成公制單位都會有落差
跟大陆一样,不过大陆这边只用 斤, 一斤500g,相对还能好记一些。
其實大陸也一樣,只不過是大陸的法規規定了一斤是500,所以相對好算
大陆也还在用斤两,但为了方便转换公制单位已经修改了单位大小和对换比率,
两斤是一公斤,一斤就是500公克,十两等于一斤,一两就是50克,
不过也还有地方在用旧的斤两单位,就是十六两为一斤,十钱为一两
但是,钱这种更小的单位,除了中医开药方的时候还在用,几乎没有其他地方能见到
只要跟克、米等公制10进制换算,其实本质都一样,都比较好算。
看来「半斤八两」在台湾岛上还能适用。
最后这个“尘缘已断,金海尽干”用的妙啊
香港也搞笑(奇芭),建築設計圖是用公制(mm), 但買樓(房子)就按呎計算(SqFt 平方英呎), 售樓一直以“呎價”作單位,從來不用米。
马来西亚也一样
米价太贵
@@extremeoverrides8395 米价显得贵,尺价显得便宜😂
我们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这是外国势力干涉内政的一种表现, 是外部势力的阴谋
咋这么耳熟
美国极右翼就是这个路数,人性里的东西,这么大的社会肯定会有这样的群体。有极端思想不怕,怕的是没有交流不能批评,没有制衡没有底线。
超級耳熟的,感覺就在台灣海峽西岸
@@a938583211在东岸一样通用,只是换了个叫“认知作战”的名字
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境外势力上位,所以看别人也像境外势力。自己是贼看别人也像贼。
因为是反串标准用法啊
最无语那些明明车里的时速表是公里每小时,非要说开几码几码,还煞有其事说码就是公里,请问这是啥毛病?
迈
你的車輪呔多少吋?
码的说法是师傅传徒弟,以讹传讹。
现在依然有很多修车的说车速是xx码,然后中国的司机也张口闭口xx码,旧习难改。
主要是因为中文没有一个对应kph的大家公认的比较容易读的词。然后我们又一大清早把“里”这个已经彻底不用的词给占用了。
@@mohongzhi 在中国其实不用专门说单位,因为只要是合法上路的车,肯定是kph
不同單位用在的地方都不一樣,根本不需要換算,因為習慣了
品脫是啤酒,加侖是汽油牛奶油漆,碼是球場和庭院,英里是路,英尺和英吋是高度
現在通行的內六角、外六角用的大多是公制(也有英制,但比較少見一點),但所有六角套筒背後的四方孔又都是英制。我很難想像哪天英制都改公制,世界上要汰換掉幾億幾兆的工具。
@@xx4511xx 在美国市场。有卖英制系统的工具SAE(适用美厂汽车), 也有公制metric的工具(修理欧日汽车)
螺紋也有公英製喔,螺距是不一樣的
完全不需要啊,就直接以公制表示就行了。该多大还多大。就如枪口径7.62mm这样的。
@@xx-jk8ix 把英制的東西轉寫成公制單位,我覺得跟「改成公制」的概念不太一樣。
之前公司有買美、日二國的機器,保養手工具就要買二套,不能混用
我在美資的主題公園維修機動遊戲, 公司自己設計的一套是用英制, 外判給荷蘭公司設計的過山車卻是用公制, 有夠亂
然后拿1/2英寸的扳手居然可以套上M12螺栓😂
@@林振华-t4v 我用3/4英寸的扳手拧19mm螺栓非常完美!
看有个机长愣把油箱空空的大飞机迫降成功。原来把加油多少升当成加仑。
哈哈哈哈那个就是加拿大的
@@mocyfei5531 当年上物理课时规定所有的结果都要写单位,没有单位或者单位不对一律零分,没有酌情给分的事,这样的严苛要求看来是有道理的。
@@chenyansong 在香港, 只要是數學相關的課都是沒單位扣分
從小學開始就會了
畢竟單位本來就很重要, 特別是代表數字的代寫如 k=10^3 M=10^6
這種寫錯就差好幾倍了, 換成中文, 三千萬寫成三十萬也是少了一筆的事情而已
基本上所有與數字有關的東西都應該從小少培養觸覺, 不該寫錯
數學對你打螺絲的再沒用, 算錢寫錢的時候還是用得到
是公斤變成磅,噴射機基本上加油是用重量換算而不是容量
因為溫度會影響容積
只有小飛機才是用容量
有一架从上海飞韩国的货机,记得是韩国的飞机。从上海起飞之后要保持一定高度,然后再爬升。就是这个高度,机场指挥是3000米高飞行一会儿,而飞机驾驶员以为是3000英尺(914米)太低了,一不小心就砸地上了,还砸到一个镇中心,地面死了好些人,货机上只有几个人,也都化没了😢刚起飞航空煤油加满的
一个无聊的长度高度单位造成多大损失?赶紧让无聊的度量衡坐冷板凳去吧
工业上英尺和英寸的12进制换算确实有一定的优越性,因为12是最小的过剩数,其因数有1、2、3、4、6、12可以更容易进行整数分割。
当然这种东西也不是完全无解,例如完全可以生产96厘米的工件来代替8英尺,但这就意味着整个行业都得更改标准。因此哪怕是公制的国内照样有大量英制的东西,例如屏幕尺寸。
以前有部被英國人抗議美國人割稻尾的電影「獵殺U-571」,當時美國水兵挾持了德國潛艇,然後開著德國潛艇跟追兵對抗,整片看下來,只覺得這批美國水兵心算好強,把第一次駕駛的敵國潛艇開得嚇嚇叫,因為美國海軍用的是英制,德國海軍是公制,那個儀表板......
公制才是未來
是已經了!
因为美国已经完蛋了
傻
当要你用开尔文描述温度时,你就明白了。
@@user-mz8dx4ms2m 今天的溫度是300.15K喔~
最高溫度為306.15K喔~
其實也沒有那麼蠢啦 看完華氏度就覺得這差不了多少
美制单位其实早就是用公制定义的了。比如美制一英寸的官方定义就是25.4mm。美国计量局NIST是国际标准计量协会创始会员和世界公制计量技术的重要机构。
美国度量衡的基本物理定义和公制是一样的,但是在使用中用的是英制/美制单位。
@@yufu4456 所以要改其實不難. 只是因為不是自己定義的, 打死不跟而已.
单纯的蠢。
只有女性身裁用英寸才能直觀体会。
例如 36-24-36 转成 91-61-91 感觉完全不同
还记得一个美国人说自己6'2
So? I am 5'11 or 71 per army standard
我64
@@aliciafaulkner416
小心封帐号
一個印第安成年男人頭髗2元。
@@aliciafaulkner416208cm?
在加拿大是公制英制混用,如大瓶食用油是 5 升装,中瓶是 2.84 升(3 美夸脱),小瓶是 1 升。意大利面条大包装为 2 公斤,中包装为 907 克(2 磅),小包装为 500 克。此外,长距離使用公里, 一般长度则用尺吋; 大面積使用平方公里,公頃,一般面積则使用英畝,平方英尺。溫度用 °C。 🤣
因為比較彈性大不準確,陰陽組合成功率高,合格機率高可以使用卡尺發現,您會發現不只實際被量物件和圖面公差或沒有公差皆是如此,公制是計算方便,但設定公差上太緊,常會被毛邊害到,因為公制是10進位,刀具尖更細10倍進制,所以常磨耗,進制少的刀具進制就不用塞這麼多位置度,所以相同材質下進制就是耐厚度差別,這樣知道為什麼越細越薄的很準但相同材質下耐用度差別,這就是一陰陽之味道
1:13 「一千克等於一千克」這個說法也太可愛了吧,像在繞口令 😂 其實可以說「一公斤等於一千克」,聽起來比較有單位換算的感覺,也比較貼近生活說法(畢竟生活中很少人會用「克」來衡量體重,除非是市場買肉)~
中國習慣用千克
没事。10乘以100帕就是10百帕
这个单位制式,生活上算好改的,但是工业上真的没法改。因为机床啥的都是固定的。(不过,后来英国人想了个办法,把英制单位强制换算成公制)
机床美国也没多少本土货,早是日本和德国鬼子的天下。你界面是英制,加工英制件。但机床本身全是公制零件
前面有人提了. 我貼一下. "美制单位其实早就是用公制定义的了。比如美制一英寸的官方定义就是25.4mm。美国计量局NIST是国际标准计量协会创始会员和世界公制计量技术的重要机构。" 所以要改其實不難的. 是死要面子的問題. 而且美國還有多少工業? 不要開玩笑了.
@@COX2NSAID 英国的改了,美国很多没改(没有换算过)
台灣的面積單位「坪」也很奇葩,即使公家單位只接受平方公尺,但台灣人依然習慣用坪
就是一種“林北用這套雞巴單位都能活得比你們好”的優越感吧
英制在北美叫工程单位,公制叫科学单位。各有所长,英制并不等于落后。12进制对于3等份之类的问题简直太友好了。
关键是你没事 3等分干嘛 2等分干嘛
@@gglin5529 工程上需要除以三的时候非常多。比如10米的走廊需要平均分布2个灯🤷,1米的警示杆需要漆成红白红三色警示色。
@@PidanBacon 这种大家都应该习惯掏出计算器才对。😂
@@PidanBacon 你提的, 根本不是個問題, 你覺得不方便, 是因為你的測量工具是英制的, 因為是配套, 你才覺得方便. 不配套的情況下, 例如12尺的, 給你公制測量工具, 也不會方便. 所以直正問題是有没有整套推出. 你只舉例3, 別人還舉例2, 4, 5, 10 呢. 誰方便誰不方便, 一目了然.
@@gglin5529 都用公制的話, 用計算器的機會也就變少了, 可能是怕做計算器的失業才不改吧.
有些空難也是弄混單位造成的
例如加侖跟公升弄反導致油加太少
設定飛行高度單位弄錯飛太低撞山
我們也有台制度量衡啊!
台斤、台尺、一甲、一畝、一斗、一升,老師傅都還是習慣用台制的來算
漂亮国重要领域的企业界早已基本完成公制化,
这也是我更喜欢澳大利亚的原因。公制单位,出去吃饭没小费,枪支管制相对更严格。
美国units里也是能碰到简便的时候,比如木头柱子2by4、4by6,比厘米肯定字数少。
反正現在年輕人沒人在乎舊制,只會一點一滴淘汰掉各地天花亂墜的單位
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也就是長度、重量、容積等等單位都要統一。
英制單位就是一種「官大錶準」的政治優越感與壓制低位者的表現。我比你更高尚,你就必須要依我的。
你們不用學的。好像美國麥當勞,星北克,耐克,iPhone 沒有人強迫你們亨用。
书同文车同轨本来就是官大标准啊,是秦国灭了六国才把自己的度量衡强加在那些亡国的人身上
書同文車同軌就是中國文化那麼垃圾的原頭。
所以你該學好英文跟西方科學 不然就回去念四書五經 你這是暗批近年不斷狂捧狂歌頌不停改寫歷史的秦皇大一統作為
@@轉龍呼吸法-y4p 秦朝后来怎么样了呢?他统一的度量衡沿用了多久呢?
盎司不仅仅只等于28.35克,还可以等于31.几克😢
1盎司白银等于28.350克,1盎司黄金等于31.1030克。
药物也是31.1030克!
对,这个盎司也很奇葩😂
师父别念了
英制除了英尺是12 英寸外有很多是2 進制, 合乎快速轉換。在工程上有許多的方便。 十進制是源於人類用十隻手指計數。 只是一種反射本能的結果,並不一定是先進。
美國沒能改成公制,不過他們貨幣面額倒是成功用十進位兌換為主了,不像英國長期那樣。(英國現在貨幣面額也改用十進位兌換的樣子)
最後那句,被黑神話悟空影響了。
「若不披上這件袈裟,眾生又怎知我塵緣已斷、金海盡乾 ?」
太多業界無法改變的東西,深深嵌入每個行業的日常而難以改變。更多的時候為了方便,SI單位也難以使用。
以醫療業來說,幾乎沒有純SI。例如紅血球計數跟大小,常用的是每微升(microliter or mm^3)、跟fl(femtoliter)。硬要用SI就變成你的紅血球有5兆8千億而不是5百80萬,然後體積0.000000000000095公升。這顯然完全不適合緊急溝通。
而重災區就是導管室。外鞘內徑跟導管外徑用french,導管內徑用毫英吋。放入的動脈支架是用mm x cm表示。導線長度是cm粗細用毫英吋。然後針的粗細又用gauge。這些幾乎已經是世界標準,因此也不可能改。
不要說醫藥了, 去看看美國的醫藥教材, 那個換算叫一個精彩. 他們不知道他們的人數學差, 把換算搞那麼麻煩會死人的嗎. 明明改一改, 跟現代化學對接就好了. 妥妥的有病.
你可能没有在美国生活过。我年轻时在中国用公制,来美国一夜之间改用英制。我不觉得改过来有什么困难。但是要美国改公制困难实在太大了。首先全美国的机床全部报废,另改公制j机床。这要造成多大的浪费!再比如美国的房屋,建材和家具都是英制而且标准化了。改成公制那就整个乱套了!其实,你以为在中国实行的是完全公制,你自己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用的也仍然是英制。比如60寸屏幕电视的尺寸就是60英寸。电视机中的印刷电路版的布线和焊点尺寸全是英制。为什么不改成公制呢?你去问问电子工程师就知道了,根本改不过来!
你只是简单的转化了一下数值,感觉不明显。在生产同科研上就不一样了,如果你用一个英制的千分尺进行测量就十分不方便,你要面临1/32,、1/64、1/128之类的尺寸。其实60寸电视只是规格了,并不是在生产60寸电视时用英寸的设备进行生产。美国汽车工业已经全面改为公制了,虽然有习惯叫法,但生产设备同计量设备都是公制的。
你用过英制的千分尺吗? 我现在就有一把。英寸以下是0.1,0.01英寸不是1/32,、1/64、1/128之类的尺寸。美国汽车工业并未全面改为公制。汽车的尺寸,重量,车速里程,车速和交通信号,耗油量等等全是英制!美国汽车制造商在零件生产和设计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公制单位,以便与国际标准接轨。这尤其在跨国汽车公司中比较普遍。因此,美国的汽车工业正在逐步采用公制,但并没有完全废除英制单位。
@@henrycao9458 我上课时,老师拿的英制千分尺是1/64的。我相信你有一个0.1的千分尺。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旧的千分尺确实是1/32,1/64,1/128的。在千分尺的尺身上或盒子上刻有转换表。新的尺子可能能直接刻上百分比的英寸。我理解的习惯规格同制式是两种东西,比如市斤不是制式,只是习惯。在加拿大超市买东西,很多标价是按磅,小票却是按公斤计。制式已经是公制,习惯用法还是英制。
@@kirkchen2082 你老师给你看的英制千分尺应该是老古董。我40年前来美国用的千分尺,寸以下就已经是10进制。
@@henrycao9458 我不知你的尺子怎麼那麼奇怪, 大部分市面的尺子都是16分的. 說白了, 超級傻超級不方便. 既然都用0.1, 0.01了, 直接改了就好了. 用英制完全没好處, 公制方便, 好處多多. 這是實用問題, 不是適應不適應的問題, 出了美國加拿大, 就没人認. 英國自己都不用啦. 視頻最後兩句是對的. 那才是不改的原因.
跟你们解释一下:美国人其实极少做单位换算,而且对一样东西(或一种包装的东西)用什么单位都是固定的,比如汽油永远是加仑,没有人会说5加仑1盎司,而说是5.xx加仑。比如厨房的调料用的是tp,不用别的。没有人会觉得长度超过多少英尺就要升级为英里,所以你会听到几十万英尺,也不是几千英里。人跑步或运动的长度用码,所以从来没人会说他今天跑了800英尺。 比如采石场的石子用的是yard,对,和码是一个词,但这里是体积单位。来了美国,永远不要尝试去换算。你要习惯以磅是多重,而不是总想的以磅是0.45kg,因为这种系统就不是为了方便换算而设计的。试想一下,你盖房子,用到了米,分米,厘米毫米,虽然换算简单,但你总要换算。而我盖房子,图纸上清一色的英寸,几万英寸也是英寸,一定程度上更简单。你自己想下你多少次是因为把cm看成mm而错的? 我并没有说美国这个系统多少,而是让你们知道如果你要在美国生活,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小於一英吋以下要求精度的時候,用分子分母的不斷變化來敘述就很麻煩了。例如:5/32" & 7/64"。Can you tell which one is bigger just at a glance?
@@dtkywtan 我很好奇你是什么时候需要比较这个两个数字的。我在美国20年从来没有遇到低于1/16,就连1/8都几乎没有,最多就是1/4。这也是绝大多数时候美国人生活中的测量方式。美国人知道自己的系统根本没法做比较分数,从而导致大家也不会去尝试比较分数。 当然也有例外,就是买木材。
全世界的航班他们飞行高度不管你在哪里都是用英尺计算。还有对话,不准用中文。
@@aliciafaulkner416 Drill bits
@@aliciafaulkner416你家盖房子太粗糙。你还真是精细度东西就晕了
我學服裝打版都是用吋,很多時候我都直接唸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八分之三搞的很多朋友因為我要算分數
可是公分製的打版反而像是被公式😂😂😂😂
汽車輪胎直徑單位是英吋,胎面寬度是毫米,我一直想不透為何會這樣
台灣某些地方也還在用舊制單位,10錢1兩、16兩1斤,還好換算公制能整除1斤=0.6公斤,記得老師說過這是清朝留下的重量單位,跟對岸習慣的1斤=0.5公斤不同
中国大陆是因为1959年为了普及而简单化,如同简体字一样。马来西亚民间也是十钱一两,十六两一斤,一斤600克。
今年去到中国还因为这个单位而有小意外
这就是传统的中式单位。香港,台湾,新加坡,甚至日本都还有保留。大陆反而改成“半斤五两”了。😂
@@userminrzrhonper 马来西亚也保留了。只是新一代都不会了,可能我这一代是最后接触了。
台灣民間慣用的度量衡單位主要是日本明治時代頒布的
涵蓋 長度 重量 面積 容量等單位
土地就更複雜了 涵蓋大航海時代後的各政權 甲, 分, 畝 ,坪 ,平方米...
大面積慣用的幾"甲"地 ,其面積計算方式可溯源到大航海時代荷蘭的長度單位
在台灣不是某些,是幾乎每處
台灣也沒多好...有的情況用公制... 而傳統市場用台製...工業單位用英制... 甚至台灣還有建築業的[坪] 或傳統文化的其他單位 ... 我有點喜歡秦始皇了
影片一直在犯的錯誤:美國不是不用公制,而是沒有消滅傳統計量單位而已。中國也在用斤、寸、尺、所以才有市尺、公尺、英尺之分。中國的民間市場到現在也是論斤買賣,而不是問一千克多少錢。
中国的斤&两都被简化了,一斤500克,一斤十两; 相反其他地区,比如马来西亚一斤600克,一斤十六两。中国的一斤已经被他们“标准化”了。不是传统的单位了。
一斤&一两发源地在中国,可是真正的一斤&一两却在海外才可以看到。
@@slokeong8804 是啊,這對於文化傳承來說是件可悲的事。不管是漢語、漢字還是漢文化,中國之外的漢族都比中國的漢族傳承得更完整。因為中國之外的漢族文化沒有共產黨破壞。
@@politicalwrong3289 我為我是馬來西亞華人而驕傲,但也因此為在中國的親戚悲哀。
@@politicalwrong3289中国保留了56个民族的传统和文化,中国的黑神话火遍全球,既然觉得自己高贵大陆可悲,可以和南阳找祖先,小学课本去中化的台湾坐一桌
@@politicalwrong3289不是十進制太難算
据说现在美制就是公制的基础上套的壳,定义都是以公制为基础的。
我記得有個科學節目有個科學家這樣說的
如果外星人來訪地球我們跟他解說
我們的計量單位是根據一個法碼
我們必定給整個宇宙 恥笑
曾经用英制给美国人画零件图,标注一些比如3/64英寸,3/8英寸等等,一点也不直观,很容易出错,太影响工作效率了。
实际上美国人对分数的掌握要比小数要好得多,他们是一看到小数点就晕菜,所以能用分数就用分数尽量不用小数。美国商家则是善用小数赚钱标价都是.99美国人一般是下意识地把小数点后面都省略掉。
一半的一半..就是英美最初的思維
一條繩子對切..剛開始算..很輕鬆
2分之一..再對切..4分之一
8..16..32..64...分之一
這就又累又耗時又出錯
实际操作中做出11/32英寸比8.7毫米容易多了,因为1/32英寸就是把一英寸平分5次,然后数11个分好的单位就是11/32英寸了,非常容易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和工具做到很精确,只要有个标准的1英寸尺子。但是8.7mm则需要十进制十等分一个毫米,这对普通工具下简直是个噩梦,个人几乎无法做到精确10等分,只能依赖购买大规模企业生产的工具。这就是在美国英制一直长盛不衰的本质原因之一,因为他们强调个体能力,喜欢自己做东西。
@@yufu4456😅你这理由听着像200年前的,那时候的确需要制造的精度。现在用英制尺寸,算面积和体积,不还是要切换成十进制,加减后可能还要判断要不要约分。
我再说一点,英法对峙在意识形态上有经验保守vs理性进步的冲突。经验保守就是强调慢变、传统,所以英国从宪法到政府机构都是屎山代码。而法国则各种一刀切,从贵族脑袋到地名都是。第X中学的数字命名法就是法国理性主义经过共产主义和苏联N传手到中国的。
美國應該是科技領域都是用公制單位
但一般民眾大部份跟科研都沒有關係 就自由的用 反正也影響不了什麼
當然影響. 美國人那麼討厭數學, 很可能就是英制做成的. 亂七八糟, 換來換去.
加侖品脫 竟然是2進制... 滿鳥的
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铁路仍然采用的是英制标准,被称为“标准轨距”的4英尺8又1/2英寸的轨距,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在使用而且未来也基本上不可能更改。使用公制米轨的窄轨铁路仅在很少的国家使用,性能很差,通用性更差。
還有股票報價仍是1 /16的,有12 -7 /16,不是0.01元,
干了几年机床加工,长度单位一律英制,用多了也就习惯了,最后喜欢上英制长度单位。
加拿大的魔幻单位,美制和公制同时用😅
探索頻道的空中浩劫有一集中,飛機的加油量從公斤誤認為磅,結果飛到一半就在高空沒油了……
最后一段,悟空了!😅😅
中国也不一定用公制单位啊。市斤是经过整理的,稍微好还算一点,香港的斤和台湾的斤还不一样。大陆的两和台湾的两也不一样。还有尺、里,面积有亩,以及坪等。
5:34 公制單位好像也沒那麼複雜,幾乎以「水」作為基準
秦始皇表示: 我真有遠見~
5:05 这个单位感觉像是英寸而不是码?
更复杂的还有压强单位,这个连数学好的中国人恐怕都要挠头:轮胎的压强美国用磅力每平方英寸,中国好像是用大气压,血压眼压用的是毫米汞柱,这个大多数美国人可能都不知道还有单位一说,气象学家测量气压用的是毫巴,到了天气预报又变成英寸汞柱,真正的国际标准单位帕斯卡=牛顿每平方米反而没人用因为实在太小了只有在真空泵中才能出现。
英美是奉行自然法(普通法)的社会。自然法是基于习俗习惯的法,自然法不认为人类有足够的智慧为自己定法。这也是文艺复兴后,大英与欧陆分道扬镳的原因。
文艺复兴后,欧陆转向了人本主义,哲学,宗教等方面的探索全面突破神学禁忌。
这也是法国大革命,共产主义,纳粹主义等各种思想的发源于欧洲大陆。
而大陆法系也秉承人本主义,选择用人(精英)制定的法,约束人。
而美国,严格意义上说今天的美国,还保留了一个封建性的部落社会的结构。
它的法来源于习俗习惯,这个习俗习惯来源于各部落(工会,社区,女权,行会,协会,教会等),各部落互不嫡属,有些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自然法是各部落,各人之间,博弈,冲突最后达成妥协的全部经验,这些经验不是一程不变的,被引用的最多的案例,其效力是最高的。但自然法是人在社会活动中互动产生的法,它不是无瑕疵和永恒的法。
最大的法(或秩序)是神意秩序。它包含了人认知以外的因素。
这是英美对秩序认知的本源。
以习俗,习惯,经验形成的秩序,其演化所需的时间,远远大于精英制定秩序,社会按制定秩序运行。
这也是美式计量在现代还存活的原因。
美国就是一个各活各的,各团体互不关心的大型部落联盟,千万别用所谓现代国家概念去套在它的头上。
虽然联邦政府也尝试各种手段实施大一统,试图用欧陆和东方某大国的经验集权,扩权。无奈它的底子就是一个部落联盟。
可以有合纵连横,有三十六计,但取得根本上的,永续的权力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也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自由)。
所以,以价值理性的角度去讨论它,它一定是迟钝和落后的。
但恰恰也是对人和人性的怀疑,它的文化中保留了对人类鲁莽的警惕,保留了神意秩序的敬畏,也正是这种怀疑,避免了在英美上演法国大革命,纳粹主义的血腥。
另,英国在欧洲统一问题上,一贯保持搅屎棍的角色,阻碍欧洲统一。
这也是这一封建契约,对英国政治的影响。
香港在這方面就受英國影嚮再加上原有中國舊時代單位影嚮. 斤, 公斤, 磅, 兩 , 安士 ,,, 反而大陸標準化了,沒這麼複雜
중국어 스크립트(script)가 있으면 외국인들이 중국어로 하는 말을 더 잘 이해할 수 있을 것 같습니다. There is no chinese script. If there is chinese script, it's better for foreigner to understand your speaking.
3:09 勘误,并不是十倍长,1英尺=12英寸
東亞的畝、坪、市斤、兩、市尺:嘿嘿
火車軌距也有用英制
我最好奇的是大陸的Mega為什麼 會念成"兆'', 1mega=1000000, 應該是念成百萬到大陸怎麼就變"兆"了呢? 當初在聽他們念電腦單位跟電量單位的時候困惑了好一陣子
好像是因為mega沒有直接簡單對應的譯名 加上兆不常使用 通常用萬億 就直接拿來用了
有些地區還用10千來取代萬 也很不習慣 萬萬是等於億 孫文講過當時有四萬萬同胞 指的是清末有四億人口
@@yukailin6663 打錯了,是萬億才對😅
1TB 才應該是兆
假如未來選一套制度全球化,一定是十進制.
十進制已經是主流,只有時間不會用十進制
美国驾考填写身高就是英尺’英寸。 有可能是发展到今天路径依赖过于严重了,彻底改不动了。
感謝拿皇對現代計量標準的貢獻
講英文的用英制單位,現在很多不是講英文的地方還是在用英制工具,工程用英制計算
在沒有量具的情況下16或32進位是最好分的單位!只要對半分就知道賣了多少,現如今在買賣毒品中仍然使用這種邏輯!例如我要買41就是4分之一個單位,我要買大81就是8個大單位,如果我要買3個小單位,很簡單,先分出兩個81出來就是4個小單位,將其中一個81再對半!倘若未來地球有啥變故,一旦動搖球本或人本,各位還得用回十六進制!
吸毒一旦出事就變成0xdeadbeef了🤣(低階編程員的思維)
......這是要多缺常識才能講出這樣的話?10進制可2, 4, 5, 10分, 你說的2分本來就包在10進制中的. 没量具當然是公制容易了........
啃,要2分就必須2的N次方,十進制要怎麼2分弄出個一來!
@@邪惡組織 .....2分是最好弄的, 十進制或16進制都可以. 只是分出來的不一定是整數而已.....你在說甚麼? 難度5不能對分? 10不能對分?你說的三份是相對單位, 你覺得易, 是因為先定義了以2的倍數為基本單位而已. 跟數制没關係. 10進制要分也不難的. 先想清楚再說 =.= 你看看你自己, 說實的, 我長期認為美國學生數學爛, 跟用數制是分不開的. 基本數理邏輯都不會了.
好奇,现在的时间的度量单位是全世界统一的的吗?
是的,秒是用銫原子定義的「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週期的持續時間。」,而且足夠流行了。
前現代社會沒有這麼大的時間經度要求,多半用什麼沙漏時間、蠟燭時間、燒香時間當計量單位,較長時間的一天就是很直觀的一天,還有一月、一年等等。
贵国一年有多少个月?
一年有多少个星期?
一星期有多少天?
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中国已经很强大了,现在中国如何十进制年,月,星期,小时 ?
有統一過 所以曾經有消失過的時間 還定義格林威治作為本初子午線的標準點格林威治時間為 +0時區 東亞普遍是+8時區 地球另一邊就是國際定義的換日線 為新的一天
最後那句總結是不是抄黑悟空"若不披上這件衣裳,眾生又怎知我塵緣已斷,金海盡乾?"
因為美國是兲朝二號!😂😂😂
改革是不易的,時間和角度的十進化都遭到失敗。
还有日历
时间和角度没有十进制是为了切割方便。拿角度来说吧,全角360度可以整除1,2,3,4,5,6等。十进制则没有那么方便
@@simplelife4213 @simplelife4213 角度你還可以說有點關係(sin 30°=0.5),時間卻一點關係都沒有。從來沒有說3:20的時候是因為它在三時和四時間過了正好三分之一的。
角度用十进制也有叫gradian还在用不过不流行。角度还有用radian的180度相当于.3.1415926…算起来晕菜可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喜欢因为这样他们的公式要简单得多。
@@chenyansong 好像只有量地時用,因為地球的大圓周界的四分一是一千萬米(初時是這樣定義的),所以1grad(直角的百分之一)就是一百公里。就算有這樣的便利,改革也沒有成功。當然,所有讀高等數學的都很熟悉弧度,公式都是用它寫的。sin x 的微分人人都想直接說是cos x,沒有人希望還要乘個π/180的。
國中一年級上數學也是被這單位害的對數學恐懼
这完全出于自大心理。稍有科学头脑的人都知道公制,10进制优于12进制。国家的衡量与世界接轨的优点.。由于使用多制並行引致的重大经济损失已有多例,为何仍不改?出于保守,自大显示与众不同的心理作崇而已。
貴國一年有多少個月?
一年有多少個星期?
一星期有多少天?
一天有多少個小時?
中國已經很強大了,現在中國如何十進制年,月,星期,小時
所以😂啊美容卡开始衰落了。
@@Jeremyho439
这些年月周日都是根据地球公转,自传的公制,全世界通用的明白吗?被你说得好像中国独有似的。
@@maxluo9229
中國推行簡體字,但最後所有人在銀行交易,一定要用繁體字。證明簡的簡不了。又要回到解放前。
@@Jeremyho439一年就是365個太陽日,你要如何十進位?蠢爆了
秦帝表示 我就是第一個被搞崩的帝 所以通以一規矩是必要
因為這麼複雜的單位換算, 本來會以為美國人的數學, 心算等, 會很利害, 但事實卻相反. 平時普通生活應用還勉強可以, 但一涉及到比較講求精確度的時候, 就不行了. 0.43mm是多少吋? 5/8" 長還是15.877mm長? 2.7700mm是否等於7/64"? ------ 無語......
还有很多美国特有的单位没说呢,比如美国的煤气计量单位是BTU即不列颠热量单位,没人会换算成立方米、卡路里或者正式的国际能量单位焦耳。而同样是热量,在表示大型空调的制冷量的时候又不再用BTU而用的是另一个单位“吨”(ton)。同一个物理量用这么多单位不会混乱吗?当然不会,就像同样是热量,几乎没有任何实用场合会对制冷量和煤气数量之间进行比较,所以并不会出现换算的问题,所有的空调都用“吨”表示,你自然知道你的空调的相对大小以及该选多大的空调,这和用焦耳还是中国用的“匹”(这其实也不是公制单位)没关系。
“匹(House power)”也是英制单位😅
ton這是不明確單位,實際上在實務上1噸有人把他估算成3000KwJ。也有人把他估算成3500kwJ。亂七八糟瞎搞一通,因為奸商要故意換算成大數量,讓客人有錯覺
不同应用场景换着用很正常,大家都会想用一个单位,然后让自己的数不太大也不小,一般来说几到几十,用着方便。能量的标准单位是焦耳,但是说到电池容量,大家都说千瓦时。
@@sharksonata203horsrpower 也有分英制和公制
英制= 746 W
公制= 735 W
在台灣買冷氣就有這種痛苦
冷氣噸 跟 BTU 不知道怎麼換算 也不知道怎麼買 銷售自己也不清楚 都隨便賣
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正好英国全面转公制。真心酸爽图纸上啥尺码都有。然后模数根本就彻底乱了怎么搞都全是小数点
WTF is kilometers!!!🦅🦅🦅
秦始皇 是對的~ 是明君
据说1foot是某个皇帝伸出双手一笔划(一砍)。
不是,foot是亨利一世国王的脚的长度。
美國 我們是上帝的選民 當然不能用一樣的 😂😂😂😂😂😂😂😂😂
是否作者本身對英制單位有偏見?? 事實上如1尺=12吋, 是最好把1尺平分給最多基數的方法。當然, 公制單位全是以10進制來做標準對運算來說是最方便。但不必要把英制妖魔化。
😂那试试11/32的紧固件测量如何
我對英制單位有偏見,所以我有問題嗎?度量衡單位原本就是統一才會好用,才會避免產生誤會,才不會搞錯出人命,搞特殊就是錯的!
試想全世界每個國家標準度量衡單位都想用他們自古以來的單位,看會有多亂就好?!想想為什麼會有「公制」...
不是東西用了久就是對的(雖然現實很多都是這樣子),總是有個道理在的吧?
@@林振华-t4v 实际操作中做出11/32英寸比8.7毫米容易多了,因为1/32英寸就是把一英寸平分5次,然后数11个分好的单位就是11/32英寸了,非常容易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和工具做到很精确,但是8.7mm则需要十进制十等分一个毫米,这对普通工具下简直是个噩梦,个人几乎无法做到10等分,只能依赖大规模企业生产的工具。这就是在美国英制一直长盛不衰的原因。
这就是所谓农业时代思维和科技时代工业思维的区别,用等分来截取单位的部分正是因为背景是缺乏标准统一的有计量刻度的量具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都是以仪表刻度来读数,十等分和十六等分没有本质区别,反倒是高精度要求下,等分法在计算和记录上有一定劣势。因为我们习惯的算术是十进制的,很容易就可以用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之一。而等分法超过1/64的话,无论是计算还是记录都过于繁琐,表示精度还不如米制,实际运用中即便美国人超过1/32也很少犟着用等分,都是 .31 inch这样用百分制、千分制。
@@kevinlantw 無話你有問題, 但不需要妖魔化英制單位. 每種規則存在都有他的合理性, 我做工程, 用了20幾年公制單位, 因要處理舊有東西需要用到英制單位, 有不方便和不習慣, 但也實際感受到英制單位的合理性.
PS: 你是作者??
其实这些不同的单位制并没有那么麻烦,因为大多是用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没有转化的需求。只有工具比较麻烦英制公制还要各备一套。
你可以往上走走去集成英制系统到公制总成上面。航空业是重灾区
其实美国用的所谓英制是美制或者说是美式英制,甚至和真正的英国计量标准也不一样。但是这其实都无所谓,因为人类只对相对数字敏感,只要在同一个场景中使用同样的单位就完全不影响人类对衡量的认知,无论使用什么单位,在不同的场景中并没有互相转换的需求,所以国际单位制中把所有的度量衡都统一成7个基本物理单位在物理和哲学上看起来很简洁“优美”,但是在工程和日常贸易中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
@@yufu4456 是的,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使用场景,天文学家用天文单位,光年,秒差距,物理学家用电子伏特,普兰克单位,等等都不是公制。非要强推公制也是一种霸权。
@@yufu4456是的,很多时候场景固定化了,比如加满油多少钱,你只对钱这个数字敏感。并不会对加油用的是加仑还是磅产生敏感。(现在电车充电用的是千瓦时,它居然没有和家庭用电区分单位,美国终于用上了一个正常的单位)。但是有时候如果需要互相转化就很麻烦,比如美国用尺,我说我身高1.75填表的时候硬要我填尺,而且它也笑着说我知道你多高,但是得填尺……温度华氏也不敏感,摄氏度0~100就特别直观,希望美国最好把温度和身高这两个度量改一下就行了,其他的都没所谓……
活動扳手的方形快接頭也只有英制
苏美尔的人比较大 换算体积本身就很大
6-7米的人的计算也就是现在的1米
在航海与航空领域英制还是霸主的存在。比如海上的距离单位全世界基本还是通用海里,飞机的空中高度更不用说了全世界通用英尺。就连法国的空客飞机也不会用米来做高度单位。
中国的飞机和空管仍用米,而且因此还直接导致过严重的坠机空难事故(大韩航空6316上海空难)。
誰告訴你空中高度都是英尺的?
@@disksjack6618 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空中管制系统以及航空通讯都采用英尺作为高度单位、节作为速度单位,只有以下几个国家例外采用公制米:俄罗斯、中国(不含香港和台澎金马)、朝鲜、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其中俄罗斯在2011年11月16日之后在过渡高度层以上已经转用英尺作为飞行高度空域分层单位,而在2017年2月起逐步在过渡高度层之下的空域也使用英尺作为高度单位。
歐元也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整合
I have the same question. And how about that damn Spring Forward.
Worse, now they want to get rid of spring forward by permanently spring forward, despite science evidence that doing so will permanently fuck us up.
11:35 總覺得看中國人講這個就有股違和感,好像哪裡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