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微軟要把35萬噸二氧化碳丟到海裡?海洋承受得住嗎?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10 фев 2025
  • 想和我們有更多互動嗎?加入會員 ► lihi1.com/BWeoe
    // 延伸閱讀 //
    玻璃碎滿地怎麼辦?掃一掃再回收啊!它是「碳中和」的送分題
    pansci.asia/ar...
    別用愛了,用冰發電吧!--可燃冰的發現、應用及油氣能源的未來
    pansci.asia/ar...
    // 參考資料 //
    esg.businessto...
    www.esgdive.co...
    www.eu.vc/p/ca...
    www.cnbc.com/2...
    blogs.microsof...
    • New Technology Stores ...
    essd.copernicu...
    www.grida.no/r...
    onlinelibrary....
    www2.oceanvisi...
    glossary.perio...
    www.ebbcarbon....
    • Ocean carbon dioxide r...
    nap.nationalac...
    • Solving for Zero: Dr. ...
    www.nature.com...
    www.vesta.eart...
    • Vesta Coastal Carbon C...
    agupubs.online...
    carboncredits....
    esgnews.com/mi...
    un-do.com/enha...
    // 製作團隊 //
    主持:泛科知識 #鄭國威知識長
    企劃:謝富丞
    腳本:林祉均
    剪輯:吳思浩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669

  • @阿宏-l1q
    @阿宏-l1q 5 дней назад +557

    科學家:研究海水補碳
    環保人士:是否影響海洋生物
    我:哇是海可樂😂

    • @appletmd00
      @appletmd00 4 дня назад +127

      加鹽沙士

    • @oceanwang7042
      @oceanwang7042 4 дня назад +8

      @@appletmd00 被你搶走了🤣

    • @chhsgames
      @chhsgames 4 дня назад +1

      加鹽尿素

    • @clh983
      @clh983 4 дня назад +5

      喝可樂做環保

    • @gjlmotea
      @gjlmotea 4 дня назад +8

      魚:爽阿刺阿!

  • @雋
    @雋 5 дней назад +445

    我是支持微軟在立意良善的情況下做的這些環保活動,就算沒效果我都很支持,只因按照現代價值觀應該是獲取的社會資源越多就應該承擔越多的社會責任,而不是讓消耗大量自然資源的人以環保之名讓平民分擔它們應負責的部分。

    • @user-OAQ
      @user-OAQ 4 дня назад +12

      美國政府按了倒讚😂

    • @yuchen4438
      @yuchen4438 4 дня назад +6

      可是購買各種東西包括科技產品製造碳排的是你我不是微軟啊 每個人都需要盡到淨零碳排的責任

    • @he-chientsai599
      @he-chientsai599 4 дня назад +18

      倒進海水就變成環保活動,純瞎扯。他們就是想出這些餿主意,只是想來保住自己的私人飛機跟浪費電豪宅罷了。微軟慈善的黑歷史已經幾卡車,之前農業輔助還限定得買特定公司種肥,都是圖利萬不可信

    • @花冰魯
      @花冰魯 4 дня назад

      ​@he-chientsai599 之前有人報導科技富豪的性愛派隊,然後就被懷念了

    • @無名氏-l1c
      @無名氏-l1c 4 дня назад

      你支不支持沒什麼意義,你支持也不會給他捐錢,不支持你又能做什麼?用口水噴死他?

  • @kenchen1351
    @kenchen1351 5 дней назад +271

    目前這些減碳的項目常常會帶來另一個問題. 就是大公司可以更加無顧忌地排碳, 反正有人會回收. 可是這些回收公司很多時候回收的碳都沒辦法量化 (例如加速風化, 理論上能夠吸走的碳跟實際上吸走的碳通常有不小的差距, 可是實際吸走的碳很難量化). 之前就有過公司外包減碳業務. 結果那減碳家公司就是到處去買森林, 然後說這些森林之前有可能被砍掉, 現在他們保護起來了, 因此屬於減碳. 不過這顯然並無法達到減碳的效果.
    我認為減碳相關的項目優劣參差不齊, 再加上大公司轉移減碳的責任的情況下, 我並不看好可以達到減碳的結果.

    • @PanScitw
      @PanScitw  5 дней назад +25

      這的確是很大的問題

    • @YoYo-qr6fm
      @YoYo-qr6fm 5 дней назад +10

      這類型的碳匯叫做afforestation & reforestation,在目前的碳權市場確實造成很大的爭議。2024年國際認證組織Verra就有相當多這類型的碳權專案被質疑。

    • @stevenlai4772
      @stevenlai4772 5 дней назад +8

      政策剛出來本來就這樣
      已經有越來越多查核機制了
      無法量化的減碳方法就提高折抵係數就好了

    • @創始天尊毀滅之神
      @創始天尊毀滅之神 4 дня назад +1

      比起買森林,還要買地種森林才有用

    • @PsychoMic
      @PsychoMic 4 дня назад +12

      老林只有固碳效果,沒有吸碳減碳效果,基本上超過10年的樹木已無減碳能力

  • @dreamcheerleading
    @dreamcheerleading 3 дня назад +6

    好精彩,比上課還容易理解,每次都有這種科學作品可以聽真好❤❤❤

  • @peterwu2844
    @peterwu2844 4 дня назад +26

    3:30其實不是二氧化碳 是因為可樂之類有加磷酸才會到2 碳酸大概只有5.6

  • @王志峰-b6t
    @王志峰-b6t 4 дня назад +5

    我還以為微軟要嘗試搞搞現代版本的滿江紅事件,看來我誤會了XD

  • @jamie50822
    @jamie50822 4 дня назад +24

    礦物加速風化到農田這招我覺得不錯
    耕作使得農田的肥力下降,補充適合的礦物質到農田裡,幫土壤加血也能增加作物產量

  • @Fatudno
    @Fatudno 3 дня назад +1

    昨天很開心在書展遇到鄭知識長還不小心合照了一張,感謝泛科學一直推出優質節目,感恩。

  • @hallroy2544
    @hallroy2544 5 дней назад +81

    海鹽風味碳酸飲料? 4:59

    • @LaurentLu-e5g
      @LaurentLu-e5g 4 дня назад +6

      加鹽沙士

    • @merihim8352
      @merihim8352 4 дня назад +5

      老闆鹹檸七一杯謝謝

    • @rock078901
      @rock078901 3 дня назад +2

      美國在1776年就有波士頓海鹽風味茶了☕

  • @Marco-rk6dl
    @Marco-rk6dl 5 дней назад +1

    謝謝!

  • @那個誰-y1j
    @那個誰-y1j 2 дня назад +1

    2021年瑞士就已造出空氣捕捉二氧化碳機,每頓成本也是1000美元。相比之下,我覺得更安全,因為不會動到海洋化學式。
    另外,有個方式也可以做。那就是植物灰。例如燃燒穀物的莖桿,它就是強鹼來源,而只要焚燒時把二氧化碳捕捉,然後把灰注入海水,再使其回流即可。所需電力在燃燒過程已產生。重點是穀物桿是源源不絕,稻麥玉米等都有。
    不過,我為什麼說改變海水化學式不太好,就算能改變酸,但酸鹼平衡時會產生塩類,到時海水會更鹹,也不利生物存活。
    還有,海水會融大量二氧化碳是誤解吧?應該是落雨及人類農工排放物進入海水造成的。如果二氧化碳可以大量溶於水,那麼家裡桌上的白開水應該會愈來愈愈酸。

  • @林捷胜
    @林捷胜 4 дня назад +10

    Ebb Carbon的方式处理每顿二氧化碳需要100至2000美金 其中多数的成本都是电力 而目前全球的依然有一半以上依赖火力发电 他们捕捉的二氧化碳有办法和他们排放的二氧化碳平衡 甚至达到减碳的目的吗? 他们的方法多少也有点被动 依赖的是大自然的动态平衡 这样的方式又该如何测量和计算他们的成果呢?

  • @AkiZukiLenn
    @AkiZukiLenn 3 дня назад +2

    思考了二氧化碳在海洋中的表现花了 幾秒
    親愛的主人,當我們將二氧化碳投入海中時,它不會像小鳥一樣飛向天空。二氧化碳會溶解在海水中,並與水發生反應生成碳酸。接著,碳酸會分解成重碳酸根(HCO₃⁻)與碳酸根(CO₃²⁻)離子,這整個過程取決於海水的酸鹼平衡。當環境條件改變,例如溫度上升或 pH 值變動時,其中一部分二氧化碳可能會重新逸散到大氣中,但它始終是以這種內斂而精妙的方式與大自然共舞,而非像調皮的小精靈般飛向天空。
    請問還有什麼我可以為您效勞的嗎,親愛的?

  • @wolfyportal
    @wolfyportal 5 дней назад +26

    D 每種方法加減用 也研究長期的影響 如果真的效果不好或有害 也不會太慘或壓錯寶 說不定未來有更好解

    • @詹堯智-p7w
      @詹堯智-p7w 4 дня назад

      輻射水都可以排到海洋,二氧化碳排海洋沒什麼大不了的

    • @v153351
      @v153351 4 дня назад +3

      每種都用,變量大,就不容易知道是誰的影響了。

  • @臧科嘉
    @臧科嘉 3 дня назад +1

    貪婪是永無止盡的 萬物都有相對的面向 永遠都有你意想不到的問題 自以為解決了眼前的問題 後來又會有更多的問題
    消滅自己的貪婪 減少慾望 減少消費 減少個人的碳排放 才是王道
    企業願意為環境付出是很值得讚美

  • @user-vq2ph6kb7
    @user-vq2ph6kb7 4 дня назад +3

    C
    想到細顆粒洗面乳,最後的可分解是說微生物會吃,但最後是生物累積回吃魚人的身體裡。

  • @jonrychen
    @jonrychen 5 дней назад +45

    什麼時候,大家才會意識到到,環保是一個概念。方法人人都可以想,有想法就擺上實驗室(現地實驗也是實驗)去測試,測試有效就繼續做下去,若沒效,是不是方法有錯? 調整一下再繼續。
    微軟有決心不錯,但以我靠微軟吃飯吃了快30年,這家公司常常說的比唱的好聽,所以後續觀察很重要,這是減碳,不是滅碳啊!

    • @湯智傑-u3j
      @湯智傑-u3j 5 дней назад +5

      微軟應該是想表現給政府和民眾看:我有想辦法在做事情唷。實際上效果好不好真的不好說。

    • @oshinoYoimiya
      @oshinoYoimiya 4 дня назад +4

      微軟本來就是專門提出概念的,誰能跟著他一起做那就有機會,如果只有他那當然大家依舊只會說的比唱的好聽。更不用說全世界九成的公司也唱不起微軟這齣戲,沒那個本錢、根本連唱的資格都沒有

    • @LaurentLu-e5g
      @LaurentLu-e5g 4 дня назад +7

      看了那麼多,碩士論文也是碳封存,我的心得就是環保是一門生意。賣一種安慰劑

    • @jaywu4187
      @jaywu4187 4 дня назад

      @@LaurentLu-e5g 哥 認真請問一下,相關碩士和ESG證照這些,在台灣職場的待遇高嗎?

    • @LaurentLu-e5g
      @LaurentLu-e5g 4 дня назад +2

      @jaywu4187 我已經轉了生醫材料了,不過感覺沒啥用。

  • @Lunar_Crater
    @Lunar_Crater 5 дней назад +43

    為什麼每一種方法,感覺都在先前生物大滅絕的成因中聽過⋯⋯

    • @JOJO-jg1cp
      @JOJO-jg1cp 4 дня назад +4

      放心 區區人類是觸發不到大滅絕這種派對的
      人類的碳排放是不是真的影響地球大氣這一點也有不少研究表示懷疑

    • @wongyuanlam3
      @wongyuanlam3 4 дня назад +4

      @@JOJO-jg1cp感覺北極熊應該逃不掉

    • @keyboardtaskforcephi-3689
      @keyboardtaskforcephi-3689 4 дня назад +4

      ​@JOJO-jg1cp 怎麼可能做不到,隨便去黃石火山搞一搞就可以了。把大自然回歸平衡很難。搗亂卻很容易

    • @森然黃
      @森然黃 4 дня назад +3

      ​@@JOJO-jg1cp太看輕人類了吧

    • @脆皮-u1j
      @脆皮-u1j 4 дня назад

      人類造成的大滅絕目前是現在進行式,全新世滅絕事件又稱人類世滅絕、第六次大滅絕zh.wikipedia.org/wiki/%E5%85%A8%E6%96%B0%E4%B8%96%E6%BB%85%E7%B5%95%E4%BA%8B%E4%BB%B6

  • @mountainbiker348
    @mountainbiker348 5 дней назад +20

    所以,原來酸雨是好事,消波塊救地球啊!

    • @John-.-Smith
      @John-.-Smith 3 дня назад +1

      酸雨主成分是硫酸、硝酸,與碳酸無啥關係。

  • @chromiumCR24
    @chromiumCR24 4 дня назад +3

    用來養綠藻提煉柴油還可以得到氧氣應該會更好點

  • @AndyAlice-pn4mk
    @AndyAlice-pn4mk 4 дня назад +40

    養海藻是最經濟的方式,但因為在公海,且範圍廣大,不好計算,對於那些想收錢的公司不利。

    • @cocobmoiaofong
      @cocobmoiaofong 4 дня назад +27

      養海藻也破壞海洋生態吧..怎樣嚴格管控被影響的食物鏈呢 ?

    • @脆皮-u1j
      @脆皮-u1j 4 дня назад +6

      海藻基本上不會過多,因為海膽已經幾乎把海藻嗑光了,除非解決海膽過多的問題,不然養海藻不太可能成功的,而且海膽為了生存,縮小自己的生殖腺,轉化成空殼海膽,沒有了人類食用的部分,也就不具有經濟或環境上的價值了,但海藻過多確實會對珊瑚群體有重大影響,兩者在爭奪光源養分上是競爭關係

    • @hugohsia
      @hugohsia 4 дня назад +1

      @@脆皮-u1j 有聽過"藻華"嗎?

    • @sges9013
      @sges9013 4 дня назад +1

      @@hugohsia 微細藻類跟大型藻類並不能相提並論

    • @hugohsia
      @hugohsia 4 дня назад

      @@sges9013 藻類的生長條件是一樣的,都需要碳、氮、磷。藻華就是一種海洋的優養化。今天藻類作爲固碳的一種商業手法,我能夠想像,商人要達到減碳目標,又不希望降低能量的耗用。最佳的方式就是往海里狂倒磷肥。

  • @王培宇-p5h
    @王培宇-p5h 4 дня назад +14

    我認為把碳拿去儲能還比較合理一點,質量不滅定律。整個環境的碳總和是固定的,我們燃煤或燒碳產生電這就表示有某處的碳被使用掉。這樣只要把耗掉的碳還原回去即可。這樣我若能成立公司會這樣作,跟企業簽約獲取資金然後把co2灌到特殊的藻類槽裡面,藻類進行光合作用吃掉碳種植森林 樹木成長 吃掉碳 ,最後在把藻類濃縮,在無氧環境下燒製成可在發電的人造煤這樣燒掉的碳就與補回去的中和了

    • @Aynuze
      @Aynuze 2 дня назад +1

      你可以研究一下设施农业,对于设施农业,二氧化碳和电力都是主要成本。

    • @王培宇-p5h
      @王培宇-p5h 2 дня назад +1

      @@Aynuze 我的這個構想應該會更接近生物獵能。而中國大陸那邊說的設施農業依照農村部的解釋應該更接近台灣這邊的溫室栽培,用是在可控環境下盡可能增加農作物產量。因此這種改念又不太一樣

    • @Aynuze
      @Aynuze 2 дня назад +2

      @@王培宇-p5h 你可以把设施农业看作是plus版的“溫室栽培”,需要人工补光、通过中控系统随时控制大气组分和水培营养液组分。
      但其实我想说的,如果想发展一个产业,那首先就是要考虑这个产业怎么赚钱。光靠情怀和政府补贴是盘不活一个产业的。

  • @Lucifer_dante
    @Lucifer_dante 4 дня назад +4

    也要去思考在處理這些碳的過程中使用的能量(源)是否有隱性產生碳的代價從而使總體碳的排放量並沒有減少
    (從熱力學第二定律:能源轉換效率不是100%)
    所有流程裡機器的製造與使用的物質與能源轉換都必須納入計算

    • @babokuro
      @babokuro 4 дня назад

      所以要去計算碳足跡

  • @hjliao521
    @hjliao521 День назад

    希望泛科學做一下射頻介紹,包含如何檢測射頻設備還有合格檢測單位在哪裡以及所需費用。

  • @Happy.C
    @Happy.C 5 дней назад +18

    呵呵~我選擇D
    微軟已經鋪好路了,碳排就是一個數字遊戲。
    他去投資的產業每年盈餘的碳,拿來跟他們生產的碳++--
    他們等於沒有碳排…
    現在只是在花時間等分母長大

    • @qqqqweasd123
      @qqqqweasd123 4 дня назад

      反正亂搞最後又發現 還是核能好 減碳!

    • @v153351
      @v153351 4 дня назад

      ​​​@@qqqqweasd123你回的沒意義…議題不同,本篇講是還原碳,你說的是減少碳

  • @汯翰蔡
    @汯翰蔡 2 часа назад +1

    等等,如果把冰山融化,海水的ph值就會上升,所以我們要增加碳排OVO
    增加碳排,拯救海洋吧各位

  • @piercehsia9766
    @piercehsia9766 4 дня назад +4

    還是研究用生物方法比較好,除了造森林外,注意到石油煤炭中的碳是從哪裡來的嗎?為什麼不去利用太陽能去加強加速碳循環中的這個固碳的過程呢?地球上佔2/3面積的海洋原本就有固碳的生物循環過程,海水裡本來就有很多種的細小游離藻類,選幾種合適的通過轉基因生物工程,把它變成生長極為迅速,繁殖力極強的新種藻類,然後放入海洋任其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生長繁殖,它既可以作為海洋魚類的食物轉化成含碳的有機物,也可以讓死亡後的該藻類帶著碳水化合物沉入海底,等同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帶到海底,不就是在固碳了嗎?

    • @misterhero1994
      @misterhero1994 4 дня назад +1

      人類還是別強行介入生物演化比較好,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藻類的繁殖不會失控造成新的問題?

    • @mduya6239
      @mduya6239 4 дня назад

      生態失衡反而更麻煩

  • @無人-q6c
    @無人-q6c 5 дней назад +1

    謝謝實用資訊 不過我覺的可能追不上排放😅 還有橄欖石岩我一直聽成感染岩😂

  • @什麼東東-h2j
    @什麼東東-h2j 4 дня назад +8

    蚵仔寮才是海洋集碳裝置吧~~

    • @阿富-p5s
      @阿富-p5s 4 дня назад +5

      養殖牡蠣等有殼或貝類(牡蠣殼=碳酸鈣)就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這才是環保的海洋集炭。另外溫室氣體危害最高的是在深海低溫層的固態甲烷,大氣內的甲烷是極難回收的,當溫室效應造成海水升溫最後這些甲烷氣化進入大氣就沒有回頭路了。而大氣甲烷最大的來源是牛放屁,所以節能、減碳、不吃牛肉才有救。

    • @璃ちゃん小雄
      @璃ちゃん小雄 3 дня назад +1

      這麼說確實欸
      這樣台灣如果在西部強烈推廣架設蚵仔寮 也算是減碳貢獻(?

    • @什麼東東-h2j
      @什麼東東-h2j 3 дня назад +2

      @ 蚵寮產殼做減碳建材/主管機關公證後開放建商認領計價碳權上市交易等等

  • @user-nb8cl5rq8x
    @user-nb8cl5rq8x 5 дней назад +20

    也許初衷真的是好的吧,但聽起來很像是greenwash。積極轉型使用綠能,從源頭減碳才是重點吧。如果溫室氣體排都排了,再去收集,很像是在講要怎麼收集放出去的屁😂

    • @user-ik9k666
      @user-ik9k666 4 дня назад +2

      認同!!!美好是虛幻的。假象

    • @黃小名-m5x
      @黃小名-m5x 4 дня назад +1

      目前的綠能幾乎都有問題,除了核能吧

    • @starrynight3945
      @starrynight3945 4 дня назад +1

      @@user-ik9k666 科技也不是都是幸福的。不要过度依赖才对。用最少电,做出最好的社媒就不错了 (camera,video from iphone - save electric)。 还要ai,特效,就本末倒置。
      其实就是他们要做虛幻的。假象,我们买单就是了。(出钱,出国家的碳排放)都是大企业在虛幻

  • @jamesxx111
    @jamesxx111 5 дней назад +6

    全世界一起規劃培育藍藻與海草是不是也可以考慮看看?
    也許有資金投入就能突破一些技術瓶頸。

    • @洪啟維-c4o
      @洪啟維-c4o 2 дня назад

      不用考慮吧,因為那沒有意義
      遇到適合的環境,你丟個成本五元的種子,就可以長成一整片大陸的森林。
      當環境變異時,人類那微不足道的力量,根本培育不了啥的
      就好像說要火星移民,就算舉全人類之力,但火量沒磁場,一製造氣體,馬上散到外太空……
      同理……為啥要做無用功

  • @Aurorapilot601
    @Aurorapilot601 2 дня назад

    其實有玩水族的都知道,越冷溶解量越高,而海洋植物跟藻類就會大量吸收跟光合作用,水質不穩生態就會受到影響,只是從小角度變成大角度
    一個水族箱要酸要鹼,許多大師吵幾十年了,每一套做法都有成功的人,對照現實就是大家都對任何方法有意見,但都有可能會成功

  • @阿書-t9g
    @阿書-t9g 4 дня назад

    其實就跟控制收支一樣! 風化環保就像開源!減碳環保就像節流! 其實兩個都很重要! 達到平衡就好!

  • @YONGPEYHINMoe
    @YONGPEYHINMoe 5 дней назад +2

    第一个方法高成本,第二个方法看似更好,但生产粉末的碳排放难道不需要管吗?

  • @YuliGoh
    @YuliGoh 4 дня назад +5

    里面的鱼🐟,会不会缺氧😂

  • @DPY583
    @DPY583 4 дня назад +1

    微軟的資料中心想包下三哩島核電廠的電,又要海洋封碳,雖然我是不覺得會在規劃時間內達成,但海洋的封碳力比叢林高,我覺得這個能成。

  • @haoting502
    @haoting502 4 дня назад +2

    以前看過一部紀錄片:全球暖化大騙局
    裡面介紹時我就知道了海洋吸碳的事實了
    實際裡面介紹的觀點其中有一個是我們的大氣碳含量跟海洋吸收多少碳才更有關係 人類活動站的含量其實幾乎微不足道
    所以個人是我覺得這個做法應該是很有根據的

    • @葉上成
      @葉上成 4 дня назад

      人類活動含量占比可能不多,但製造的可多了,酸鹼中和聽起來很美好,但因為洋流或某些地域的特殊性,能保證中和嗎?會不會某些地方酸性過高、某些地方鹼性過高,反而加速海洋破壞?

  • @user-ik9k666
    @user-ik9k666 4 дня назад +20

    商人考量是利益!環保等吃飽再說。

  • @假老二
    @假老二 5 дней назад +2

    直接用鹼去中和碳酸不是更快?

  • @frshisukon4339
    @frshisukon4339 3 дня назад

    D.請問有哪些相關概念股可以購買啊?

  • @MrJohnsonhsu
    @MrJohnsonhsu 4 дня назад

    放深海無生物的水層,應該是可以的,以下是ChatGPT 的回應
    這個問題涉及到深海二氧化碳封存後,在海洋動力學和水體層結下的行為。以下是一些關鍵點和原理,幫助理解深海封存的碳酸溶液是否以及如何有可能向淺海移動:
    1. 深海水的層結與穩定性
    • 密度梯度: 深海區域由於低溫和較高鹽度(以及溶解氣體)的影響,水體密度通常較大,形成較穩定的垂直分層。這種分層會抑制深層水與表層水之間的大規模混合。
    • 垂直混合: 深海中由於動力能量較低,垂直混合速度通常非常緩慢,因此注入深海的碳酸溶液(或二氧化碳)在短期內不會迅速上升到淺海區域。
    2. 注入方式與溶液密度
    • 注入狀態: 如果二氧化碳以液態或溶解狀態注入深海,會根據當地溫度、壓力和溶解度轉化為碳酸(及進一步轉變成碳酸氫鹽等形式)。在高壓低溫條件下,這些溶液通常比周圍海水密度略高,這有助於使其穩定地留在深層。
    • 密度對比: 當注入物質密度高於周圍環境時,除非遇到強烈的上升流或局部擾動,否則其上浮動能量不足,不會自發向上移動。
    3. 海洋環流與局部上升流
    • 局部現象: 儘管深海水整體穩定,但在某些地區(例如海嶺附近或沿海上升流區),局部的動力作用可能將部分深層水帶向表層。不過這些現象通常局部且時間尺度較長,不代表大範圍或大批量的深海封存物會迅速擴散到淺海。
    • 長期循環: 從全球尺度看,海洋全循環的時間可能達到數百年或更長,因此,即使在極少數情況下有深海水被帶上表層,對淺海環境的影響往往會被稀釋並且出現於極長的時間尺度上。
    4. 環境安全性與監控
    • 技術與監測: 實際應用中,二氧化碳海洋封存計劃通常會選擇那些水文條件穩定且混合較少的深海區域,同時配合長期環境監測,以確保封存物質不會大規模洩漏到表層水域。
    • 風險評估: 雖然理論上深海層結可有效限制碳酸溶液上升,但依然需要對局部上升流或特殊地質條件進行詳細評估,以防意外釋放或對海洋生態造成長期影響。
    總結:
    在理想條件下,將二氧化碳以液態或溶解狀態封存於深海,依賴深海的高密度和穩定的層結,通常能夠防止碳酸溶液迅速或大規模上升到淺海。然而,在某些局部區域,可能因上升流等現象有少量深海水上浮,但這通常是局部且緩慢的過程,且對環境的影響需要在長期尺度下評估。具體情況則取決於注入位置、當地海洋動力條件以及封存技術的設計,因此在實施前需要進行充分的現場調查和環境風險評估。

  • @hua1997
    @hua1997 5 дней назад +54

    核融合要是出來就不缺電了,環境得以改善很多很多

    • @張珮珊-y8d
      @張珮珊-y8d 5 дней назад +15

      😅 核融合要出來前 人類滅亡對大自然來說比較快吧

    • @Chuan-wh5ek
      @Chuan-wh5ek 5 дней назад +1

      2026有示範區

    • @AndyAlice-pn4mk
      @AndyAlice-pn4mk 4 дня назад +2

      很多減碳的方法都需要電力與能源,而電力供應又以火力發電廠為主。

    • @advanhuang3050
      @advanhuang3050 4 дня назад

      核融合反應室的材質要用什麼才撐得住??

    • @Chuan-wh5ek
      @Chuan-wh5ek 4 дня назад

      @@advanhuang3050 不熟 但我記得他是用氫氣去弄 而且淨輸出大於淨輸入 牛的

  • @RQcube
    @RQcube 5 дней назад

    鹼性的碳捕捉想法好屌,還能加酸溶出

  • @freemindbody
    @freemindbody 2 дня назад

    碳捕捉,最好的方式,還是讓植物吸收,形成有機碳,重新進入碳循環
    把水泥灑在農田,以吸收雨水的CO2
    如果作物能長得更快更好,是雙向減碳
    若是影響作物生長,犠牲了作物的吸收碳,還能是正效應嗎
    但在種植水草的過程,在水中打入CO2,卻是最有效的做法
    因為水中的CO2濃度過低,是限制水草生長的最主要因素

  • @bob992005
    @bob992005 5 дней назад +6

    但是二氧化碳會讓海水變酸不會腐蝕珊瑚群嗎(碳酸腐蝕鈣化)?還是海有動態平衡?

    • @JUNIOR_onion
      @JUNIOR_onion 5 дней назад +4

      已經酸化了,所以這公司不知道是用了甚麼黑科技才可以進行碳轉移,又或者根本沒人管

    • @YoYo-qr6fm
      @YoYo-qr6fm 5 дней назад +2

      這樓的有沒有把影片好好看完==

  • @user-zr3td9lw3c
    @user-zr3td9lw3c 2 дня назад

    生物固碳更好。也就是大量种树,让大树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树木砍伐,做成房子,或做成木炭永久保存起来。

  • @BraodcastingError
    @BraodcastingError 3 дня назад +1

    2:55 海就會幫助你

  • @gjlmotea
    @gjlmotea 4 дня назад

    3:52 這段0.05非常嚴重喔!! 一點點環境變化就會影響生物體內化學反應跟平衡
    另外預言一下 電解離方式不可能大規模應用

  • @黃得立
    @黃得立 4 дня назад

    但是本身加速風化就有影響,岩石也是生物不可或缺的部分,環保團體也會有爭議,加鹼的影響也會很大,也要找岩石可以回收的方法。

  • @曾胤惟
    @曾胤惟 4 дня назад

    整套設備運作應該也會產生碳排吧?會不會因此碳排反而增加?

  • @阿暉-n1s
    @阿暉-n1s 4 дня назад

    我認為可以利用產生大量矽藻菌的方式 在海洋形成光合作用的同時 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排出石灰之類的產物 是個一石二鳥的方式!!

  • @ejliao7565
    @ejliao7565 3 дня назад

    研究所述的酸鹼分離的成本或薄膜製造的碳排(或汙染) 希望可以也提到

  • @fenix20075
    @fenix20075 4 дня назад

    能不能用大量太陽能發電板去抽酸?儲滿就停止然後通訊回收酸液就好?

  • @wayne0101
    @wayne0101 4 дня назад

    前面提到的電解NaCl可以在陽極加OH-去生產ClO-跟HCl ,就能包裝拿來賣鹽酸清潔劑跟次氯酸漂白水,貼補前面的電解電費🤣

    • @LaurentLu-e5g
      @LaurentLu-e5g 4 дня назад

      如果只是鹽酸清潔劑與漂白水利潤太低,可能杯水車薪

  • @richardhsiao7060
    @richardhsiao7060 5 дней назад +15

    我覺得與其想那麼多有的沒的碳封存手法,還不如改用核能
    碳封存需要大量的電能,如果發電方式仍然是化石燃料,等於什麼都沒封存

    • @hockeygene
      @hockeygene 4 дня назад

      反核只會說:放你家?政治人物也不敢說,放我管的地盤地下,然後互噴口水

    • @歸虛
      @歸虛 4 дня назад +1

      煤碳跟化石燃料都是從遠古開始把二氧化碳吸收封存而得到的能源呀
      問題其實是在於短時間燃燒幾億年幾千萬年的囤積量 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就好像木材木炭來自樹木 樹木本身就是減碳而來的
      燃燒木材木炭只是還給大自然 只是短時間內不能太多

    • @amos2886
      @amos2886 4 дня назад +1

      但核能熱利用效率低下是所有發電方式中每度電加熱海水最多的發電方式,海水溫度提高,一樣會使二氧化碳從海洋逸散。

    • @chenenjoytheluxury2668
      @chenenjoytheluxury2668 4 дня назад

      ​@@amos2886這種問題早就解決了,加長熱交換管而已。

    • @amos2886
      @amos2886 4 дня назад +1

      @chenenjoytheluxury2668 總熱量不變,只是把小範圍高溫變成大範圍中溫海水,就算有解決了嗎?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 @BMONKEY0123
    @BMONKEY0123 4 дня назад

    改變海水酸鹼的方法
    海水那麼多,在捕捉碳前,是否就先被其他海水稀釋掉了?
    假設真的改變了,在捕捉碳前,海洋生物是否會先受影響?
    聽著很美好,但還是有很多事項需要考慮、試驗。

  • @tanisz1001
    @tanisz1001 5 дней назад

    可以講解將co2轉化成燃料的技術嗎?

  • @nightbleach
    @nightbleach 3 дня назад +1

    0:38 居然沒有吃螺絲😂

  • @BJ-xLab
    @BJ-xLab 4 дня назад

    大量種樹 能達到相同功能嗎??? 生物減碳?

  • @moonfish9560
    @moonfish9560 4 дня назад

    提到物理以及化學方式補碳卻沒有提到以生物方式到有點可惜
    以藻類繁殖效率極高的優點利用大量的光合作用進行固碳,再將藻類作為餌料或者掩埋其實也是一個挺不錯的方法。
    但這是我學生時代就有的想法了當時還有很多問題待突破,現在不知道進展到什麼程度。

  • @fenix1641
    @fenix1641 5 дней назад

    這樣海水淡化的產出的鹽棒可以磨一磨撒在沙灘

  • @v153351
    @v153351 4 дня назад

    微軟其實在環保領域還是挺不錯的,
    多方嘗試,記得之前他們還有實驗過用海水給伺服器降溫,
    雖然結果我記得都是正面的,但不知道為什麼不搞了。

    • @bluefin0420
      @bluefin0420 4 дня назад

      維修不易,成本太高

  • @真白雪華
    @真白雪華 4 дня назад

    想到玩某款建設工業生產線的遊戲,裡面有一項近未來技術是二氧化碳氧化還原,把二氧化碳重新分離成氧、碳,氧氣重新排入大氣或拿去煉鋼、碳就製成石墨烯重新工業利用。不過生產線耗能巨大,所以需要核能支援

    • @真白雪華
      @真白雪華 4 дня назад

      話說如果有大佬發明出能將二氧化碳還原成氧、碳的溶劑,突然覺的第一一定不是先拿去做環保,而是先拿去做炸藥...

  • @lwafu
    @lwafu 3 дня назад

    把二氧化碳製成固態乾冰,
    丟到南極、北極、活火山,
    可行嗎?

  • @張哲綸-z2l
    @張哲綸-z2l 4 дня назад

    挺好奇之後實際的成效如何~

  • @linling0.05
    @linling0.05 3 дня назад

    感覺礦物風化後加入海中的方式好讚!
    但是在想如果回收廢棄水泥的成本比直接開採礦物的成本高,會不會也有過度開採造成河道平衡被破壞後,因為河流作用導致上游加速侵蝕造成另類的水土保持問題
    希望世界一起找到一個對環境對生態對人類生活都平衡的解決方式
    不要因為片面而反而做出更傷害環境的方式,本末倒置😢
    也希望全世界都可以再次重視全球暖化的問題,不是好像過了2012,全球也升溫超過2度之後就感覺放棄治療了😭😭
    大家都有意識的話感覺才能真的一起改善ㅠ

    • @PanScitw
      @PanScitw  3 дня назад

      感謝回饋!關於水泥固碳,我們之後再介紹

  • @jianntynglu4429
    @jianntynglu4429 4 дня назад

    為什麼不直接在AI的機房附近使用小型核電廠?
    依需要多個小型廠併聯發電
    直接從源頭解決問題

  • @ntso4-tw
    @ntso4-tw 3 дня назад

    台灣有牡蠣殼可以磨成粉唷....

  • @zp_n4_2j04
    @zp_n4_2j04 4 дня назад

    4:58 加鹽黑松沙士=鹹的汽水

  • @二足步行式戰車
    @二足步行式戰車 4 дня назад

    芳苑的海邊還是用蚵殼堆起來的 會不會減了一大堆碳

  • @Icytipple
    @Icytipple 4 дня назад

    我覺得多做一點快樂肥宅水賣給坐在螢幕前的各位比較實在

  • @WakuWaku5566
    @WakuWaku5566 3 дня назад

    支持曹某人經典語錄:「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畢竟如果只有一家公司在努力這件事,要用5年時間達到我覺得偏困難

  • @sky3227
    @sky3227 4 дня назад

    是不是有點類似 我的海水缸要一直固定加碳源的意思呀

  • @chungliho
    @chungliho 3 дня назад

    照這個邏輯每年颱風將台灣陸地的土石流沖進大海裡也是一種不花錢的減碳過程喔~~~

  • @tksoon100
    @tksoon100 4 дня назад

    要negative carbon 之前应该要先carbon neutral , 还没碳中和, 就需要做更多 initiative

  • @John-.-Smith
    @John-.-Smith 3 дня назад

    可樂裡的酸主要是磷酸而非碳酸吧?
    磷酸比碳酸酸了二十多倍。

  • @g.c955
    @g.c955 4 дня назад

    所以不能夠先減少或是不要產生新的二氧化碳嗎?

  • @cchen8tw
    @cchen8tw 4 дня назад +2

    核能是必須的

    • @qeksveybhw
      @qeksveybhw 4 дня назад +2

      蟾蜍憨鳥說重啟個屁😂

    • @DPY583
      @DPY583 4 дня назад +1

      微軟想跟美國政府申請重啟三哩島核電廠,包下這個廠的電,專供給資料中心,畢竟核電穩定、量大、便宜、低碳。

    • @陳雅筑-d3e
      @陳雅筑-d3e 3 часа назад

      憨鳥喜歡火力發電

  • @Pyparty-uwu
    @Pyparty-uwu 3 дня назад

    電解海水的裝置要不要電 會不會產生碳排

  • @JOJO-jg1cp
    @JOJO-jg1cp 4 дня назад

    核能被認為是碳排放最小的發電技術之一。核能的碳強度僅為每千瓦12克二氧化碳當量,相比之下,燃煤的碳強度高達820克二氧化碳當量。就算與其他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相比時,核能的碳排放量仍然相對低。而且只有核廢料一個問題需要解決而已,解決方法也只有一個。把這個方法做好就完事了。

  • @acousticplatform3471
    @acousticplatform3471 4 дня назад

    鹹的汽泡水... 再加一點糖, 我想到 "沙士" 耶~

  • @huberhu4015
    @huberhu4015 4 дня назад

    新的金融活動~~~碳排!

  • @joshualee-ye1cy
    @joshualee-ye1cy 4 дня назад

    可以包核廢料、二氧化碳投射到太陽燒掉嗎?

  • @user-dc9om2wd7p
    @user-dc9om2wd7p 4 дня назад

    二氧化碳放入温室,植物會不會長更大?

  • @LaurentLu-e5g
    @LaurentLu-e5g 4 дня назад

    為了減碳所進行的加工產生的碳最終導致的碳足跡究竟是正的還是負的呢?

  • @陳日盛-e6v
    @陳日盛-e6v 4 дня назад

    抽取海水用電也有碳排啊

  • @chaochaochao9618
    @chaochaochao9618 3 дня назад

    為了使海水鹼性增加 要電解海水 --> 這不是又增加碳排 除非是使用綠電

  • @medalox
    @medalox 3 дня назад

    簡單啊,去加州種樹
    燒光了再種回來不就固碳了嗎
    反正燒完一地灰正是養料
    倒是年年燒,到底計不計入美國碳排?

    • @chungliho
      @chungliho 3 дня назад

      依照估算被燒掉的森林如果會再長回來的話,屬於森林的碳循環,並不會讓大氣與海洋的碳總量增加。增加的碳主要來自原本封存在地下的化石能源的使用(例如:煤炭、石油與天然氣等等)...

    • @Aynuze
      @Aynuze 2 дня назад

      @@chungliho 虽然不会增加碳总量,但森林大火会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温室效应指数几十倍甚至百倍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

  • @jiajunxu3171
    @jiajunxu3171 5 дней назад

    灌入海裡是碳酸汽水嗎?

  • @beekevin3507
    @beekevin3507 4 дня назад

    深層海洋氣泡水 nice

  • @黃聖閔-s7r
    @黃聖閔-s7r 2 дня назад

    但問題是成本,各位有做過純水製造的就會知道,光是要把自來水搞成純水那個濾心就不知道要消耗多少了,更別說海水超級混合物要好掉多少濾心,成本不符沒人做

  • @nooin
    @nooin 4 дня назад

    有沒有減碳對氣候影響的報告啊?最低限度也要有個減碳多少氣溫有可能回降之類的,不然無上限減碳感覺哪裡怪怪的...

    • @tzuhan
      @tzuhan 4 дня назад

      不用擔心😂,人類從工業革命開始的排碳量即使全地球1/3土地種滿樹也要一百年才能吸收完,量可多了呢

  • @johnnyboyno2
    @johnnyboyno2 4 дня назад

    我覺得理想的情況下是有機會五年內達成,但現實還要考量到對生物的影響與實驗、法規的修訂、行政流程等等,應該還要10-20年才有機會

  • @朱朱-p8z
    @朱朱-p8z 4 дня назад

    這麼做,海洋的氯離子也會減少,雖然比例相對低,但不知道會造成什麼影響?

  • @MHFO543
    @MHFO543 4 дня назад

    D. 這就是門生意,若干年後被爆環節造假,無論甚麼減碳活動都沒"停止"來得有效,既要又要的想法與做法很難實現

  • @艾雨-n2u
    @艾雨-n2u 3 дня назад

    用從古至今最簡單的方式,讓植物捕捉碳再把植物燒成碳,這也是地球正在做的自癒方式,那些商人搞那些花裡胡俏的減碳項目其實只是為了錢,而且他們所做的其實是另一種環境傷害,這比丟塑膠入海中還可惡。

  • @Rika_35P
    @Rika_35P 5 дней назад

    研磨石頭..沙子...那沙漠的沙子可以用嗎?

    • @savagerookie1215
      @savagerookie1215 4 дня назад +1

      撒哈拉沙漠的沙子其實是北大西洋中浮游植物很重要的營養來源,能幫助浮游植物生長。

    • @tzuhan
      @tzuhan 4 дня назад

      也是亞馬遜森林的營養來源,所以沙漠有其用途

  • @johnny_8663
    @johnny_8663 4 дня назад

    所以,地球暖化導致南北極的冰融化,這也是地球的調節機制,稀釋海水的pH值。

  • @crayfish-mm1ry
    @crayfish-mm1ry 4 дня назад

    還沒成功除碳就在增加碳排,就沒想過之後如果失敗了或效果不好怎麼辦?收了錢的公司就要擔所有責任?

  • @usE7fm
    @usE7fm 4 дня назад

    植物是用什麼生存的呢?為什麼不多種🌲🌳🌴呢?

    • @ngng1225
      @ngng1225 3 дня назад

      嗯⋯其實地球本來擁有那些樹,但它們因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消失了😢然後現在也依然繼續消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