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好焦慮,到底要如何擺脫情緒消耗? - 鄧惠文 專訪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 璞成健康心理學堂創辦人 -【心事有人知】20240228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4 ноя 2024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47

  • @nancy635585
    @nancy635585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7

    現代職場的高壓真的是壓垮人的生活,聽了很有同感,好像老鼠跑滾輪,速度越來越快,永遠停不下來,下了班就像洩氣皮球只能疲倦放空⋯⋯

  • @c.l.c.2024
    @c.l.c.2024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7

    蘇絢慧心理師跟鄧醫師真的都好細膩,最喜歡聽兩位的節目對話!

  • @anchihsu1717
    @anchihsu1717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6

    職場的病態在我出社會的第一個工作就遇到過,在一個公司老闆是姊弟的家族中小企業,老闆的姊姊的家人都在國外,她一個人就喜歡待在公司喜歡員工都在公司陪她,每天下班前半小時她會請我們內勤人員問工程、業務人員要吃什麼便當,統計好後就一一點名問誰沒有點晚餐為什麼不用留下來加班手上的工作是否都完成,初初社會的我天天下班都想去逛街約會,她天天都要來問為什麼不吃飽再走還有多半小時的加班費,加班費、便當錢她從來不吝嗇但我只想下班離開,那是我唯一待的本土企業,後來待的都是外商,常常加班就是沒日沒夜沒有真正的下班時間,又是一個冠著「責任制」的美名讓人沒辦法做到工作生活平衡。
    台灣人想要在工作上求表現和超長工時真的很可憐,但我覺得要回歸到整個制度和社會文化,我們的勞基法制度都是以企業為導向,因為本土企業都不希望員工請假,所以勞基法定的年假就少的可憐,第一年沒有年假第一年後只有7天每年加一天,試問7天想要安排旅行是否就只能大家都在有國定假日連假一起出遊而導致到處是人滿為患,這些都是因為年假太少。商店開的太晚也是因為大家年假太少只能晚上下班後才能去購物,因為不會有人把年假用在去購物或和朋友一起請個假小小的充電一下。長期下來就是壓力的累積。
    工作也二十多年,現在移居到法國,才見識到什麼是建立在勞工導向的勞基法,這裡大部分商店最多只到7點,勞工每年都有5個星期的有薪年假,誰還想在人多的國定假日出遊?有5星期的年假想請半天假去逛街和朋友吃飯也不需要晚上才能去,也就不需要有很多服務業上班到很晚過著日夜顛倒的日子。更多的商店只開到5點,4點半去時他們就會提醒快打烊了最好明天再來,中午休息時間至少兩小時除了大型商店、麵包店、餐廳是開的,其他商店銀行就是鎖上門要客人午休後才來,讓員工在該吃飯的時間吃飯,假日更是一定有固定休息的日子不會一定要有員工值班。
    當然,居住在這裡的人也是抱怨常常要去的地方遇到休息撲空,但大家更多的是理解這是員工最基本的權利。
    在台灣我們都太習慣生活的便利,但便利的背後,其實是我們都太習慣讓工作擺在自己的最前面。

  • @香持
    @香持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完這集影片讓我釋懷如何面對未來
    ❤️情緒被壓抑久了之後會往身體破壞,所以叫身心科無法消化👉犯焦慮與憂鬱
    👉心裡無法排解往身體併發重症+病毒感染就重症無法收拾👀心死驅於癌末
    👉慢性中毒就是壓力👈精神內耗疲勞
    🤓靜思、盤點、消化👉面對、處理與放下🤔勇於盤點說出來,或往上檢舉吶喊🤔
    😘感謝2位心理師的解剖方式與書籍受益良多👈感恩!

  • @lh6099
    @lh6099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4

    我才告訴一個給我壓力的人,如果他的人生真的那麼痛苦不堪請自己去解決,不要把他的壓力丟給我,我不收!自己的人生自己修!

    • @陳玉霞-w2u
      @陳玉霞-w2u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

    • @Yoruher
      @Yoruher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可是給我壓力的人就是我自己😭,怎麼辦

    • @lh6099
      @lh6099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Yoruher 請停止給自己壓力囉

    • @yuchanellia4075
      @yuchanellia407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说得轻松,道理谁不懂

  • @agnes-7541
    @agnes-7541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講白了,就是外部環境因素 我們無法改變,只能從 內控部分自己做起了。

  • @半仙姑
    @半仙姑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每集都精彩,讚

  • @changjojo694
    @changjojo694 Месяц назад

    謝謝錄這麼棒的節目

  • @dfanize
    @dfanize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8

    剖析的真好,聽了真的好有感觸。習慣真的是最難改變的。我也是很努力放大做的好的的地方,但好的結果總是覺得是「應該的」沒什麼,反而,不好的結果,若剛好又加上有被指責,世界頓時晴天霹靂。自己常反思,有這麼嚴重嗎?邏輯思維知道沒那麼嚴重,但情緒反應常常相反而且沒辦法控制,沒辦法關掉。同性相吸的理論也是,與其說常交到跟自己一樣內在不健康的朋友,不如說當內在健康的人表示關心,自己會閃躲。做人好難啊⋯⋯

    • @桃園義張蔡佩蓉
      @桃園義張蔡佩蓉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您有很棒情緒的覺察能力~~我也常有...邏輯思維知道沒那麼嚴重,但情緒反應常常相反且沒辦法控制,無法關掉。於是透過學習,現在更常提醒自己:要温柔的對待自己,回來先自己照顧~~感覺相當重要!

  • @jonathonj1762
    @jonathonj1762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6

    生而為人 真的很辛苦😢

  • @惠妮顏
    @惠妮顏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鄧醫師這集很幽默,明顯對媽媽群組特別有心得

  • @佳妍-z5c
    @佳妍-z5c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兩位都是我的最愛
    剛好的講到我很想擺脫內耗的問題
    感恩🙏❤❤❤
    用生命去經驗值得的人事物
    只有你決定你值不值得 而你怎麼去對待不值得的事情 就決定於你活的值不值得

  • @lindahuang8910
    @lindahuang891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精彩分享~~喜歡♥

  • @biancamarvelous2575
    @biancamarvelous2575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好喜歡聽蘇老師講話!

  • @張定邦-g4k
    @張定邦-g4k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最重要的是和自己內心深處不想失去一切有關!

  • @nonstarter_36
    @nonstarter_36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好喜歡這集的訪談。謝謝兩位。

  • @May-p9p5r
    @May-p9p5r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自覺很重要..
    有自覺才能給自己機會跳脫👍

  • @ya-chiliao6266
    @ya-chiliao6266 17 дней назад

    每年督考像老鼠跑圈圈一樣😂好貼切,待過醫院感管跟長照機構主管的我,覺得親切😂❤❤🎉😊

  • @elainelin6755
    @elainelin6755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最愛的兩位專業女性,推薦大家購買蘇老師的各種心理主題的書籍,透過精確的閱讀幫助會更大❤

  • @peiyngchou
    @peiyngchou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謝謝您們

  • @邱美鳳-d4b
    @邱美鳳-d4b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老師說的內容,聽的好有感,用生命經驗值得的人事物,很棒的人生哲學体悟!❤❤❤

  • @pk4821
    @pk4821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媽媽族群那邊帶到說「因自己有一個工作,而沒有要在這族群獲得成就,所以才可以講出那現在可以做什麼?把自己份內事情做好這個就部分」。
    這帶到很多面向也是,成就感大家也可以想想是透由甚麼管道獲得

  • @姜凰
    @姜凰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兩位都是自我覺察力很強的
    所以都可以提供很細膩的講解
    對聽眾閱眾可以有很大的助益~
    👍👍👍💯💯💯🥰🥰🥰🙏🙏🙏

  • @賴慧觀
    @賴慧觀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自性自覺的人應該會生活的自在快樂的日子!

  • @郭小南-h6t
    @郭小南-h6t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南無阿彌陀佛

  • @agnes-7541
    @agnes-7541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我很想問一個問題也,看了那麼多心理諮商相關的節目訪談,幾乎所有的議題解方,都離不開 < 自我覺察 >,我的問題是 自我覺察 是每個人的本能都會的嗎???我會這樣問是因為,生活中總是會遇到某些白目不長眼的人, 如果那些人 懂得自我覺察 大概言行舉止不會那樣白目,那不就是所有一切的心理諮商服務或書籍, 也只能替那些 有著 自我覺察 能力的人 服務了,是這樣嗎??? 還是 自我覺察 這種能力 本身是能 培養的呢???? 那些 有著白目行為的人,是否 沒救了???

    • @hsinjungtien3986
      @hsinjungtien3986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我自己的觀點是每個人的人格特質不一樣,有些人對於情感較為敏感,有些人對於情感感受反應比較遲鈍,因此能覺察的層度不同。有些人一輩子都在認識自己,有些人不理解認識自己的用意。
      這世界就是由各種不同的人存在而組成的。

  • @changjojo694
    @changjojo694 Месяц назад

    30:00 從小被告知
    怎麼想 怎麼感受 怎麼去做些行為

    • @changjojo694
      @changjojo694 Месяц назад

      31:45你怎麼那麼含瞞 笨
      老天爺
      從小囤積的都是嗚咽脹氣

    • @changjojo694
      @changjojo694 Месяц назад

      用生命去經驗值得的人事物
      如果五歲
      聽到 你很棒 你越來越好
      又聽到 你怎麼這麼糟糕 從小吸習慣這樣言語的人是毫不費力的吸進來
      其實人有慣性
      絲滑的言語不一定被吸進來
      但那些習慣的聲音馬上就進來了
      根本毫不費力o
      你一輩子
      1分辨盤點正面 負面
      並將負面分輕重程度
      2知悉 自己小時衣服不會再穿
      為什麼爛教條卻緊抓 一直吸
      要有意識 並覺察
      3醫師很努力告訴自己要把注意力去拉回去 注意做得好的地方 好努力鼓勵自己 但自己還是會不小心被負面 所以自己更有意識覺察控制調整
      說哭就哭 木柵線 情緒精神太緊繃

  • @派大豬
    @派大豬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沒有看影像,蘇醫師聲音跟淡如姊有點相似~😉

    • @agnes-7541
      @agnes-7541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差蠻多的也,蘇小姐的發聲帶有明顯的鼻音。

  • @elisesu8933
    @elisesu893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请问这是哪本书

  • @ViVo-cq7ci
    @ViVo-cq7ci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请问马来西亚那𥚃有的卖这书?

    • @agnes-7541
      @agnes-7541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網路 海外 送不到??

    • @AliceTay-m5q
      @AliceTay-m5q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可以问问大众或城品书局

  • @c.l.c.2024
    @c.l.c.2024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7

    其實少子化是校正回歸,仔細想想台灣的很多無解的問題可能真的就是人口密度太高(全世界排名第10,比中國、印度、日本的人口密度都高出2倍以上,再扣掉台灣很多不能住人的山區面積,實際上真的是擠到不行)
    人口密度太高,人和人之間要怎麼建立 界線跟距離美?
    人口密度太高,到處都是慣老闆把:「反正多的是別人可以取代你」掛在嘴上情勒員工
    人口密度太高,世界數一數二病態的台灣房價 怎麼降?有人說台灣空屋多,不,台灣的空屋率跟國外比起來一點都不多,說台灣空屋多的人巴不得100% 一間空屋都沒有吧
    人口密度太高,台灣交通亂象怎麼解?馬路就是那麼窄、兩邊已蓋滿了房子不能拓寬,人太多 路上自然就車流太多
    人口密度太高、世界人口也越來越多,當然就是越來越「內卷」(影片中說的競爭)
    歐美很多地區30年前的學校就是小班制的,台灣現在即便所謂的少子化,只是跟台灣的過去比而已,是台灣以前的人生太多,不是現在的人生太少
    就算台灣跟過去相比是少子化,但台灣都是走歐美、日韓等較先進國家的後路,先進國家的少子化解法,就是吸收移民來補稅金 養以前出生的老人,這是全世界都一樣的必然趨勢,因為世界人口是越來越爆炸的,而已開發程度居於二線、三線地區的人生育最多孩子、然後拼命往先進國家移民(台灣、中國的文明發展其實偏晚,所以偏向二線),並不會真的缺稅金 養老人
    所以台灣政府最近不就已經開始在考慮吸收印度的移民?明明印度的人口數目前世界第一,都仍然沒有台灣的人口密度這麼高
    事實上如果跟其他先進地區比,台灣還是太擠,一到假日全台灣到處都可以塞車

  • @biancamarvelous2575
    @biancamarvelous2575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怎麼覺得鄧醫師講的比來賓還多

  • @半仙姑
    @半仙姑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今天是2月28日 日期錯了

  • @按尼金厚
    @按尼金厚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分享者本身大概也焦慮,每年逼自己得出書,這次來分享怎麼面對焦慮和內耗。相較之下,我比較喜歡主動脈的分享,主動脈講話時不時大笑,我聽了不自覺壓力就少很多。

  • @XiaoyuWang-eg2uk
    @XiaoyuWang-eg2uk Месяц назад

    我感觉都是自己不咋地,还攀比,还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