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驗如果在台灣較常參加傳統宗教或傳統習俗活動的家庭,成長過程中應該都有聽過〝貪嗔癡(主要是指不能見不得別人好和得不到與已失去)〞,加上近十年〝斷舍離〞和A simple life isn't a boring life等等觀念,在個人賺錢和結識朋友的過程中,有或者沒有這些觀念的人會漸行漸遠,除了特殊關係或者生存需要之外,生活的重心和追求會有明顯差別。
有錢沒錢都是跟人比較出來的。亨利族周遭的朋友大都是差不多有錢的亨利族,有些當然比你有錢有些比你沒錢,所以才會也可以有能力互相攀比想要跟他們一樣或比他們好。但是當你身處周遭的人都是極度有錢時,你如果沒有跟他們一樣極度有錢,你就會覺得跟他們攀比除了比不上,也是沒意義的,因為你再怎麼買,就是買不起法拉利,藍寶基尼,遊艇,豪宅等等。那些自己可以買得起的奢侈品,LV包包,賓士,名錶等等這些東西其實沒什麼意義, 因為有錢人跟你比的不是這些行頭。那時候你就會開始去思考怎麼做自己,和跟這些有錢人相處。因為你不管有沒有拿LV包包,開賓士,他們的小孩還是會跟你的小孩變成好朋友,找他們去sleep over 出去玩等等,那你這時候去比外在的東西是沒意義的,你反而需要用你的內在去跟富人相處的。
女兒大學畢業後因為想旅行所以當了瑞典醫生家庭的保姆一年,她了解到這些孩子一整天和父母相處的時間非常非常的少,父母努力賺錢,家裡有德國名車,孩子們有美國來的保姆照顧,打掃有波蘭女傭⋯我的女兒現在已經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她説她不要她的孩子過那種生活,幾乎整天見不到父母,雖說她和女婿都不是很高收入的人。也是好的,記得小時候常常聽到這句話“人比人氣死人”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生活而不是一天到晚都在想東想西,忘記了孩子們最需要的就是愛與陪伴。
在台灣巳經沒有這樣的條件。
1950~1995台灣還有這樣的條件→薪水和就業市埸和消費市場平行。
關於砸錢養小孩,我有點個人的想法分享一下:其實我覺得小孩的物質實際上『剛好就好』,反而是小孩的精神層面,一定要富養。這種滿眼只注意物質的生活就是本末倒置,我個人的人生經驗告訴我「絕對不能推崇這種價值」。
很多人執著一定要富養小孩、給小孩他們心中所有最好的。最好的學區、最好的飲食、最好的教育資源,砸鍋賣鐵,滿心期待小孩未來有成就,他們的犧牲才有價值。但我覺得這根本不算『給孩子最好的』,他們物質給的太多,有一個東西卻是極端匱乏的:那就是無條件的情緒關愛與溫暖。
我覺得亨利族他們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很匱乏(所以他們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們給小孩的愛其實也是等價交換的:我給你這麼好的資源,你的考試成績就得對的上你給我的付出。所以這種家庭的小孩,就是影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悲劇的重災區,這可是很嚴重的家庭倫理問題。
投資理財有賺有賠,但他們覺得花在小孩身上的,必須是「付出一定拿的到回報」,無法理解過度花費小孩的教育,本質也是一場風險很高的投資。所以如果投資失利的話呢?那就是這個孩子不孝、愧對我的付出。全家都活的不幸福。
我的觀察是:亨利族這種教育方式,在如今階級越來越固化的世界,反而是最不可能向上階級躍升的,他們反而是最容易一瞬間階級墜落致底層的那種人。因為沒有任何閒錢來預備人生可能發生的各種突發災難。一場車禍、一次大病、捲入一場無妄之災,只要發生一次,越級消費、沒有閒錢的家庭確實會瞬間跌落谷底。
反而是這個世界真正實踐階級躍升的,更高概率是物質給的剛好,但精神層面:也就是愛與安全感 給的充足的家庭。這樣養育的孩子抗壓性、環境適應力跟彈性還有自我主見都優異的多。所以這種家庭出身的人,就算階級躍升後不到大富大貴,也是人生十有八九是知足常樂的。
哈里哈洛的恆河猴實驗,說明生物幼年時代除了維持生命體徵的基本需求,最重要的其實是愛與安全感。馬斯洛提出的需求五層次金字塔,安全(第二層)與愛與歸屬(第三層)都是較低階層的需求,所以必須先滿足,這樣才有辦法追求第四層(社會認同)與第五層(自我實現),才有可能實踐階級的向上躍升。
我認為亨利族真正需要的從來都不是金錢,其實是充實自己的精神。你的精神富足了,你更高可能性可以以更便宜的錢,養出一個未來成就更好的孩子。
這種越級砸錢在小孩的花銷模式,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給的太多,安全與愛與歸屬給的太少,等於蓋成一座基座不穩、搖搖晃晃的金字塔,那又如何讓他們往上追求你期待的『階級躍升』呢?難聽的實話就是痴人說夢。
你說的很對
我從小父母就給我最高品質的食物飲食(而且都自己煮)、生活作息、生活環境和體驗
現在比起和我同年齡的朋友我的身體真的非常健康,四周朋友都會有各式身體不適,而且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而加重或出現更多問題
我從小到現在,因為我父母的付出,從來沒有任何這方面的問題,過敏、眼睛、皮膚、消化、內分泌等等你常常會看到的問題一個都沒有出現(並非因為基因優良)
我父母就有告訴我他們從小提前幫我做了哪些準備,平時是怎麼維持的,讓我自己也能做到繼續維持
我自己是很感謝我父母給我的這個優勢,覺得不能把它歸類在"物質"然後就一竿子打翻一條船說它本末倒置
另外,精神富足只是基本,是沒有成本,任何人都可以做的,根本不應該把它拿來說嘴
在那之上,要怎麼有意識地運用擁有的資源來達到健康、多變、開闊的生活,規劃得越多,需要的資源就會越多
感謝分享,我覺得你說得很好
@@poyenwu認同你的想法
我先生從小就是清貧戶長大的孩子,一路靠獎學金跟學貸進好學校,最後進不錯的企業拿很不錯的薪資。即使身邊多得是出手闊綽的人,他仍每天開著他14年的國產老車去上班,相信保持初衷,認真設定存款與投資目標才能長久致富。這世界上太多被消費認同綁架的人,辛苦賺錢到頭來卻被自己的開銷追著跑。他有兩任女友都因為他的節省而離開他,但他卻是我見過頭腦最清楚的人,分清楚“想要”跟“需要”,把錢花在真正需要的事情,包含一年幾次出國放鬆,但絕不為取得任同,浪費那些本應可以存起來好好投資的金錢
常常看到車子千萬不要亂買
C300/ 加油家300就算是大公司的財務長也是一樣
補充一下 自卑造成自大 一定要用名車來體現自己
有時候買名車是為了社交優勢,比如創業做生意不能開太差的車跑業務,所以還是要看大部分人工作屬性,如果沒有這種社交屬性買名車確實是浪費錢,名車還有一點是安全性問題,14年國產老車確實有點太摳就是了
我想講兩個故事,同事a是個優秀人才,賺的一樣是固定薪水,厲害的是他他的三觀超越我好多,他說他和太太假日去海邊買(石斑魚?),回家自己吃,一尾300元,我呆住了,在三十幾年前,這可不是小數字,問他,
他說:魚的價值在新鮮,那是不同凡魚的。
是啊!
對照鄉村長輩,一輩子給自己和孩子,粗茶淡飯,節省每一分錢,,,結果
是孩子錯過生長期的營養,錯過最佳教育投資期,,
重點是錯過自己的人生甜味,一生只有苦味,,
老了,一生節省下來的錢,剛好付給照顧他晚年的外勞費用。
只要你懂一個循環,當你不在為錢煩惱時,你就會開始在乎心靈上的滿足,而當你達到不在為錢煩惱時,你才發現很多心靈上的滿足錯過就是再多錢也沒辦法滿足,這些有錢人就會覺得開始崩潰,原來還有錢無法解決的問題,就開始各種心理疾病出現…
財富自由即是心靈知足,而不是追求金錢的終點
我很喜歡這一集,我也是從一個極簡生活到後來心態慢慢轉成覺得自己很窮,一直在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有這麼負面的改變,謝謝阿淇的解說讓我更認識自己心態轉變的來源
拍拍~~ 加油啊!
沒事,這種經濟結構,金字塔下層都是差不多情況
幾年前看的一本書“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耶魯人類學家的曼哈頓上東區臥底觀察”,真的很貼切,哪怕作者本身是超理性的科學家,為了生存,依然得搞個柏金包來用
本來想要在阿淇上一個主題用這本書回應的
書裡面最有趣的是柏金包是拿來撞人的
跟我們國中男生幹的事情一模一樣
我周遭都是工程師比較不懂。但前陣子去了一堆醫生的聚會,就覺得懂了
@@HiThisIsAchi😂
完全同意~ 痛苦與快樂都是(跟身邊的人)比較來的
非常同意阿淇博士說的『人是一種很愛抱怨的生物』,個人認為人類更是一種『愛比較』的生物😅😅😅。在經歷過很多事情及聽過很多讓人驚訝不已的故事後,個人認為如果不去比較,我們的生活會更快樂些!(便是所謂的『知足常樂』?) 如果沒有太過太高的期望,就不會失望也更不會抱怨了😅😅😅😅😅😅
住在美國的我,每集我都好同意阿淇。 真的要知足常樂。 我曾經在賞鯨港口看到好多好新的船, 然後其實船有些真的很棒了,但還是有更大更新的船。 所以比不完。而且在美國養小孩其實還要注重運動才藝。很多小孩學好多東西,參加好多課。 所以我覺得知足常樂。 小孩部分真的還是會比較。
謝謝阿淇博士! 道理很簡單, 也是很多人明白不過很難做得到. 才想起曾有人說過平凡的日子才是最大的試煉, 願大家都能學習克服它的方法是就知足常樂, 平凡是福. 共勉之❤
這集超讚,其實現況就是不同的社會經濟氛圍,造就了很多不理性的消費還有被訓練的消費模式
認同阿淇博士的論述,兒子就是亨利族,在台灣年薪有三百萬,是多少受薪者的夢想,花錢的態度就如同阿淇博士所說的,因此還會向我喊窮,真是無奈
我年薪35萬~40萬😅
我無車無房梧棲無子。
給您參考一下
厲害的是即使薪資上漲了,開銷還是沒甚麼變動的人
有些人薪資上漲開銷也就跟著上漲,結果還是被錢追著跑
而且整個社會氛圍都給人一種,不能覺得滿足的氛圍(不能覺得自己過得很好,不能覺得自己很富足)
通常問人最近過得如何 頂多聽到不錯或還好,幾乎不會有人說我過得很好
一直以為這是亞洲人的謙虛(?) 原來美國也有喊窮的問題
選擇吃香喝辣的底層 反正我本來就不是在高層 不如讓我吃香喝辣🤣
很棒的一期,這叫做「地位」。
對老闆來說,金錢、權力、地位,只有「地位」的給予是完全不用成本的,所以一些權貴會用這方法來操控韭菜。
簡單說要知足,自己能力到哪就活到哪。不過很難,看久自己就會想要。
我想起最近看的畢德歐夫的一篇文章,他是一個並不富裕家庭出身的人,年輕時也做過各種打工,買了一個房子,但是當他和年薪二,三百萬的竹科工程師朋友聊天的時候,發覺到他們都沒有房子,工作十年也沒存什麼錢,有的甚至要靠家裏才能有頭期款,這實在很有趣,不過像我這樣低收入的人算是拖累了國民平均薪資,却遠比一般人生活快樂。
在台灣就是要當不用繳稅的底層跟不用繳稅的頂層地主屋主才會快樂,竹科工程師就是負責被收稅剝奪的
錢真的不是唯一的,只能說是不可或缺的,用自身的財富衡量過怎樣的生活,是很難的課題,慾望支配著生活,才會有比較,有競爭,大多數的人都難克服,謝謝阿淇給的新觀點
支持好的內容!
謝謝~
收音真的很重要。阿淇的收音真的太棒了👏
我25歲就買房養小孩是放棄同齡人的一切享樂的,小孩的教育量力而為,但當他們自己要求超出我能力的補習,我還是咬牙貸款,小孩是世界上最奢侈的消費,同時也是最不後悔的投資。沒現金但有房有車有小孩有工作有健康。
在美國还是不要剩太多现金,否則容易惹人來偷來搶,而且很多还是熟人來訛詐。更豈有此理的是: 若是銀行户口有現金结餘被盗,銀行根本不理,即使最後证明被盗用,也要等上好几年,就算自己未死可领回,銀碼早已眨了值。反而没銀行户口結餘時銀行会立刻终止有問題的轉賑。有結餘時想借貸買重要東西的話,利率颇高; 没錢还之前的借貸反而可以重贷更低利率。。。
看了你的评论后更坚定我丁克的决定了😂
你很棒👍
照顧小孩很不容易耶!
通常隨年齡增長,年期望值會與實際值成反比,最後會如同片中的心境一樣"之前花太多…了",停止的話又"不甘心"先前的投資,再次陷入賭博陷阱的心理而無法抽拔,只有自我催眠能救。無限循環
@@fcvh6741 目前為止還算是低投資高報酬,不過我並不是盯小孩成績的家長,引導他們喜歡學習找到興趣或目標全力以赴,我貸款前也是要評估投資標的啊
有小孩之後,生活重心全部都會在小孩身上,所以自然而然的自己的比較心理就會轉移到小孩身上。
人就算已經賺到比其他人更多的錢,還是會覺得不夠。
就像我姐和她男友,都已經在做半導體業工程師,薪水每個月都比一般人高,平時他們也沒在買什麼高單價產品,沒什麼物慾,沒錯也都在喊沒錢。
現在賺再多,通膨也在慢慢讓錢變小。
在台灣的話確實是,畢竟在台灣他們這種高薪族群就是負責被國家剝削的,看一下台灣的稅收政策就知道,這個國家就是薛這個高受薪階層的錢養社會底層跟頂層不用繳稅大地主,任何社福幾乎都他們在扛😂 所以喊沒錢挺正常的
台灣的房價很容易讓受薪族群喊窮,類似影片中說的提高消費水準,收入提高就會希望房子的條件更好,通常這更好的條件的代價都是超過收入的漲幅.
其实出国留学很容易认识一些富二代,我就发现有些富二代挺奇怪的,他们的家庭流动资产比我家所有固定资产加起来都要多几倍,在一线城市市中心有一栋楼,但ta还是觉得自己家里很穷,甚至还和真的有点穷的我抱怨。我真的挺不理解的。后来我发现了,原来他们眼里也只能看到那些比他们更有钱的人。
沒錯。我可以理解他覺得自己不夠有錢,但能不能別說自己窮=_=
他们这个语境里面,比他们的穷的,几乎不能称之为人🙃
就是窮,你周圍都是上億的...那你幾千萬就會覺得自己很窮
🤣🤣🤣
只能安慰他不要比較了,就我的理解是真的比不完,沒有盡頭的
很棒的哲學討論~
人外有人,做自己很重要。
身邊就有這種底薪九萬多還在抱怨自己養兩個小孩很窮,都要吃泡麵
又想要有小孩的好處,又要抱怨養小孩多貴、自己多窮,真的很煩
被對方發現買了市中心的房子,就一直被調侃家裡有錢真好可以買豪宅等
只是個人選擇不同而已吧,我選擇不生小孩過好自己的生活,也犧牲生小孩的好處,沒有誰比較偉大
我很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賺的錢買的起自己想到的東西,不會想去過不符合自己經濟條件的生活....
要看另一半有沒有再一起賺
不然10萬左右的薪水一家4口芬也就比一般人寬裕一點而已
我舅舅就是老婆不上班2個小孩10萬左右
也就等於夫妻兩人5萬月收入而已
真的很討厭看人家買東西就再酸對方有錢人
@@a58602064 是雙薪喔~只是我不清楚他老公薪水所以沒有打出來(是正職工作所以一定有比最低法定薪資高)
後來聽他分析家庭每月固定開銷佔了收入八成,頗有山道猴子感....
不是財務管理有問題就是沒那個屁股還要吃那個辣
酸人那邊就很像影片前半段說看不慣別人過得比較好的心態
而且私底下酸,我哈哈兩句就可以帶過
但對方多次在大家聊天時忽然來一句:人家買房子囉~而且買的是豪宅喔~(根本就不是豪宅在那邊胡亂宣傳有夠瞎)
有夠令人不舒服,我都會用我的不生小孩"謬論"來反制他🤣
養小孩兩個月開銷約8萬,手頭頂多一萬的確很窮
@@samli4969 就說是雙薪了且自己有房不用繳房貸....我有親戚一家四口,只有爸爸賺錢,薪水比我還少也是養兩個...
而且家庭固定開銷並不是都是養小孩的錢喔,不停貸款買東西也會變成固定開銷,是財務管理有問題
@@53wilson 上有老一個月給一萬多嗎?下有小一個月15000多嗎?20000勉強差不多,補助的幼兒園都要12000以上加上一點點的尿布和牛奶...你活著15000多嗎?一天300都吃便當.不買飲料喝水.目前已經45000了,兩個大人60000,保費5000,65000,房貸35000,至此已經破十萬囉...而且只養一個小孩衣服都是恩典牌
中国很喜欢宣传一个概念,叫做财务自由。我觉得这是个伪命题。我觉得,只要你的欲望比你的赚钱能力多一分,你就无法财务自由。但是,如果你的欲望低于你的赚钱能力,那你就自由了。另外我相信以后我也不会去过度拼小孩的教育资源,因为我也是做了很久的“名校废物”,一直到后来重新读了一个欧洲不知名大学的工科才改善了生活。
確實人是這樣人的慾望無窮
除非有強調哪方面的需求是財富自由
@@pinpinchen 我家亲戚就有这样把全副家当投进去的。华人很多有名校情结。
在台灣財務自由的概念是指從此一生都不需工作,慾望與收入的平衡看的是幾十年的尺度,所以自由仍然不是那麼容易的
我也是啊 也是进名校 父母给我花很多钱出国念书 现在基本不怎么工作 😂 只是偶尔做个美妆sales 因为对钱没有特别大执念 现在就是普通人的生活
@@IamSuperGirl22这样实在是不理智的 … 没人能保证孩子上了名校学了好的专业就一定赚钱 一切都有变数的 没什么钱的人家还是要谨慎
比起我过得更好,我倒是不希望别人比我过的不好啦。不过即便我属于物质需求不高的人,但真的会有各种金钱相关的焦虑,比如假如活太久养老金不够怎么办,所以就拼命存钱。
說到養小孩,我還是覺得比起錢,愛更重要
給小孩足夠的愛,他才會心靈富足,那是再多物質都滿足不了的
很喜歡這一集,從資料出發,陳述貼近現實,促進理解。謝謝阿淇博士~
真的, 年輕的時候很愛比較, 在那種情況下自己也過的不開心, 現在年過五十了, 學會了不去比較, 自認為是生活在幸福裡, 有好的老公, 女兒也長大有穩定的工作, 雖然不是有錢人, 沒有名牌包或衣服, 但是知足真的可以長樂.
沒錯👍
有好老公(婆),小孩經濟都可以獨立,其實已經是很不簡單。
金錢數目不是重點,而是在社會上生存很自然就會以「人上人」為目標,不管身處在哪個階級,哪怕是最底層的人也要過得比同階層的其他人更好,所以要往上攀爬、模仿
大家提到的心靈滿足,某層面來說就是在說「不需要追求人上人,你也可以幸福」,但這觀念聽起來很理想,實則與社會現實是背道而馳,因為沒有人會心甘情願想成為墊底的
住東京有2小 老實說
我覺得在日本生活比台灣好活很多很多
食衣住行
電器:基本日本品牌大陸製 (有一定程度的安全
食安:基本日本產的蔬果肉食物 沒什麼大問題
衣:基本優衣庫 想好一點的也有各類日牌
像beams收集各類設計師的集合品牌
其它還有United arrows和ship
稱為集合品牌的御三家
住:日本男性平均收入500萬日幣108萬台幣美金3.36萬
在美國算很低
但買起首都東京23區黃白區的房子
在於要不要曲就巿區土地
面積60~70平方米的小透天
還是要去郊區或千葉琦玉的大透天
大小最多可以差到1.5倍
大樓中古10年內3房1廳70平方米一定有
日本的大樓築40年都比台灣築20年漂亮堅固
因為建築法規嚴密要求12年一次大整修
行:通電車上班平均1-2小時
電車的話公司大多都會全額補助 只要不要太貴
住東京基本不用開車能去到任何地方
所以東京人很多沒車或不會開車
在台灣年薪一百萬台幣只能買蛋殼,或是蛋白鳥籠
在東京500萬日圓,如果是單身的話,還可以過上不錯的生活,如果有小孩的話,根本就是緊巴巴的,更別說買得起東京的房子了
是啊,東京我也住了5年
日本這麼大一個 台灣也很大一個 每個人的背景 喜好 文化又差這麼多
能夠這麼武斷的說 誰比誰好很多很多 也是挺奇怪的
台灣光是買房和買車的錢就遠超過日本了,現在民生物價也追上甚至超過日本了,公共建設的質量卻沒追上
個人經驗如果在台灣較常參加傳統宗教或傳統習俗活動的家庭,成長過程中應該都有聽過〝貪嗔癡(主要是指不能見不得別人好和得不到與已失去)〞,加上近十年〝斷舍離〞和A simple life isn't a boring life等等觀念,在個人賺錢和結識朋友的過程中,有或者沒有這些觀念的人會漸行漸遠,除了特殊關係或者生存需要之外,生活的重心和追求會有明顯差別。
我覺得說的很棒,自己的內心也是這樣想,不過社會價值觀與環境往往把你引導到另一邊,常容易受影響而不開心,心情低落,要克服雜訊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美國個人平均收入七萬多美元
小弟二十多年前剛畢業也去過灣區
生活費非常高
住了三年受不了搬回德洲
灣區大部分人的話題離不開IPO 炒股
像那些網紅根本是在炫富 show offer letter 真嘔心 開豪車(小弟薪水不比他們低也只是開豐田本田)
每一份工作做不到兩年 美國稱這種人”gold digger or drifter”
幹了七八年連staff engineer 都說不上 更不用說principal engineer 根本沒有career path
已經畢業那麼多年還每天跟人家說在台灣讀什麼高中在加拿大美國讀什麼大學
一堆長不大的小孩
我在美國跟Senior Mgmt(VP and above including CEO, CFO or COO) 接觸多年 大部分只有Bachelor degree 很多大學連全球一百都進不去
他們非常低調 很少開豪車 非常注重家庭生活和健康
你在公司停車場或是公司餐廳碰到他們 根本無法想像他們是副總
你有本事就進管理層 他們賺的錢你沒辦法想像
五十萬total package 在灣區等同於美國中西部二十八萬至三十萬 算是很高 但是不能說是有錢人
淨值(net worth=net asset minus all liabilities)超過一千五百萬美元在美國勉強是有錢人
不能跟台灣的薪水比較 根本生活水平不一樣 這些所謂網紅騙一些沒有在美國生活的台灣人可以
他們能去美國加拿大留學 我相信他們在台灣家庭環境不錯 說不定他們在置房也有父母幫忙
認同。我剛好也住德州
15million 勉强有钱人,太夸张了吧。之前2023 CNBC 说要2.2 million 感觉有钱。15 那是超级有钱啦
每個人對有錢的認知,真的差距很大😂
自從配了這個麥克風之後,戴耳機聽阿淇是一種享受 音質好很多
我想講兩個故事,同事a是個優秀人才,賺的一樣是固定薪水,厲害的是他他的三觀超越我好多,他說他和太太假日去海邊買(石斑魚?),回家自己吃,一尾300元,我呆住了,在三十幾年前,這可不是小數字,問他,
他說:魚的價值在新鮮,那是不同凡魚的。
是啊!
對照鄉村長輩,一輩子給自己和孩子,粗茶淡飯,節省每一分錢,,,結果
是孩子錯過生長期的營養,錯過最佳教育投資期,,
重點是錯過自己的人生甜味,一生只有苦味,,
老了,一生節省下來的錢,剛好付給照顧他晚年的外勞費用。
好喜歡這集,每句話都值得深思,給了我很多文案的想法,謝謝!
阿淇好漂釀
喜歡阿淇每次的主題,真的很有意思。
話是沒錯,就算賺得多通常人都還是會哎沒錢,但我其實也很想知道,怎麼我身旁的人老是「愛現」自己很好過,一副自己比我們高尚一樣,可以請阿淇說說看這類人嗎?一副高我們一等的心態是⋯什麼意思?自卑心作祟喜歡把人壓下去好自我安慰自己很好過,事實是真的好過還是嫉妒別人不得而知。
嗯~其實,阿淇也是啊。沒有惡意,只是在自己、周遭很多人身上都看到阿淇講的這些.....
這集好棒!謝謝阿淇分享👍
你值得五星評價,你說的很對!思維很好!!
比別人窮是進取的最大推動力,喊窮是要激勵自己不要懈怠。
完全同意,我聽過很多身材勻稱的女生喊自己胖,搞些節食運動的活動,當時也覺得她們無病呻吟。現在自己也搞節食運動才知道不給自己警惕根本撐不下去每天又餓又累的最後半里慢跑。工作也是,大部分收入都鎖進退休金了,每月月光,非得有破釜沉舟的壓力,否則怎麼撐過公司裡永無止境的工作加一堆狗屁倒灶的屁事?
這集好棒~🖤感謝🙏🏻
很多人是假抱怨真炫耀
抱怨"台北市"的房子好貴,他一個月房貸就要十幾萬
然後抱怨一下XX牌的車子也是很貴,車貸跟保養一個月又是五六萬
然後加上小孩上貴族私小,英文口語家教,樂器課等等的一個月還是五六萬
這些人會抱怨一個月的"基本開銷"就要二十幾萬,一年四五百萬的收入也沒剩多少
與其說是抱怨自己窮,還不如是在炫耀自己能負擔起這些前5%甚至前1%的生活
其实他们如果真有钱 也确实不需要连车和房都要贷款买😂 可能真的不算什么有钱人…..
@@Matchapeach 就是"上班族"裡的有錢人,真正有錢的人不會是上班族
@@pinpinchen 一般家庭的小孩要翻轉階級到資本家其實不只是要自己努力還要天時地利人和
大部分人能做到的只是在受薪階級中往上擠,例如上一代是工人下一代是醫生律師或高薪的工程師
我自己就是出生在父母薪水只比最低薪資略高一點的底層工人家庭
靠著唸書,現在收入在受薪階級中大概是前5%
以資產階級來說我還是一樣屬於勞方那邊,不算是階級翻轉
但對我爸媽來說,我的收入是他們會懷疑我是不是從事什麼違法行業 🤣
對他們來說,上班族領薪水,工程師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收入
@@raymondpan6531然而台灣的稅收結構主力是靠薛受薪階層的前幾趴來養不用繳稅的底層跟不用繳稅的頂層大地主😢
你的討論很深很有趣❤❤❤
11:08 的那個藏鏡人插圖真的深得我心呀.😂
有錢沒錢都是跟人比較出來的。亨利族周遭的朋友大都是差不多有錢的亨利族,有些當然比你有錢有些比你沒錢,所以才會也可以有能力互相攀比想要跟他們一樣或比他們好。但是當你身處周遭的人都是極度有錢時,你如果沒有跟他們一樣極度有錢,你就會覺得跟他們攀比除了比不上,也是沒意義的,因為你再怎麼買,就是買不起法拉利,藍寶基尼,遊艇,豪宅等等。那些自己可以買得起的奢侈品,LV包包,賓士,名錶等等這些東西其實沒什麼意義, 因為有錢人跟你比的不是這些行頭。那時候你就會開始去思考怎麼做自己,和跟這些有錢人相處。因為你不管有沒有拿LV包包,開賓士,他們的小孩還是會跟你的小孩變成好朋友,找他們去sleep over 出去玩等等,那你這時候去比外在的東西是沒意義的,你反而需要用你的內在去跟富人相處的。
我朋友就是月入10萬錢不夠花房子買不起
很多錢後花錢沒規劃大手大腳
我到了這個階段我就要跟上這個等級
看到自己的主管老闆都怎樣我也要
這樣我才可以跟上他們打入這個階層
有一些是有錢人裝窮
平常到處吃吃喝喝
看到別人買東西就一直酸有錢人
自己買東西就摳得要死
生意人每天罵顧客愛比價
結果自己也是一樣
這種人不是沒錢是有錢卻很摳門每天裝窮裝可憐
我父母生4個 以前真的很窮 現在的價值觀 就是我窮過了 以後再也不要用爛貨 或是窮回去........基本上很奢侈
說要窮養的我都覺得有病 你擁有的多才會計較的少 我以前覺得自己面目可憎
我也有去豪宅當過保全 人家有錢人都超客氣的 把我餵超胖
晚上有粥(住戶自己煮的) 過年有魚 中秋整箱酒
現今環境窮養會讓小孩成長過程中被同齡人歧視,當同學人手一支旗艦機,你只能給楊春機。當同齡人都穿名牌,他只能穿親戚送的二手衣,長期下來心裡都會變得不健康。出社會後更慘,努力讀書以為好日子來了,錯了,因為家庭資源不足,出社會後可能也只能做基層工作,領三萬多,然後突然發現家裡有房貸、老爸老媽即將退休要養,這時候就會覺得幹嘛被生下來,生下來是當奴隸的
基本生活水準還是要有
我也不喜歡以窮養為目的的養育
@@jimihua886 是的 負擔那麼多 哪有那麼輕易能翻身的機會呢
@@jimihua886如果解決的是買更好的手機和穿更貴的衣服,而不是處理被歧視的源由(為何覺得自己被歧視,以及為何要貶低他人),就是落入亨利族的開端,物質追求本就無上限,有了房子又渴望豪宅,有了車子又要遊艇。當食衣住行都不缺的時候,應該要尋求的是心靈愉悅和滿足,而不是透過追求高級物質享受來滿足,才有可能擺脫循環
寫字不要空格。每個標點符號有能量,很重要。
山道猴子的比喻好真切啊!
很有趣的討論﹗謝謝阿淇分享,超級喜歡聽這種人類/社會議題的﹗謝謝你的research!
学姐接到工商了好开心!
最後面有點感性,很棒。
又聽了一集很棒的影片
我很滿足喔!
有錢人的同溫層還是有錢人
年收300萬的人看到400萬的人覺得自己窮
台灣有個薪情平台,把自己年收入打進去
就知道自己在全台灣排多少
有月收5萬就贏台灣一大半的人了
有錢人會怕自己下一代輸人
所以花錢在小孩不手軟
長輩生在台灣經濟起飛期,多數都有房有車生兩個,所以會相信靠努力就能得到
現在年輕人覺得買房跟養小孩很難,所以乾脆躺平
窮父母是,有大學畢業就好啦~不過私立的自己去助貸
很像劉品言~氣質版
其實前面講零和和正和的部分,所謂要求重分配並不是因為認為經濟是零和的,而是正和的部分全部都跑到金字塔頂端去啦!
阿淇,你舉的星球的例子我覺得問法有誤導也會影響受訪者的回答。如果今天那個富裕的星球的地層生活品質還是比落後星球的頂層還要好呢?這就是這麼多人想方設法都想留在美國或是歐洲工作當¨外來移民¨或是所謂的二等公民(撇開那些在台灣家裡就有錢的小孩 懂的人就懂 )。我也希望台灣能夠更尊重新住民,他們也只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到其他國家工作,台灣要進步,很多觀念也要跟得上,這些人到哪裡,基本的人權和尊重都不應該因為國家有差別待遇
可以請阿淇之後聊聊去美國工作生活的限制與注意的點嗎?😚
真實例子,我有一個朋友不肖的說房價高到離譜,我是不會買房子的, 她當然不用買,因為她老公已買斷了。 另外有一個朋友說她不用付房子借貸的利息給銀行,本金供款還給媽媽就行了。 另一個朋友分了遺產,一次過把房子買斷了。
聽出重點來沒有? 有關係就是沒關係,沒關係就是有關係~
說出錢不重要的人, 是從來不缺錢, 有後援。 說出錢重要的人, 他們知道,路只有向前走,沒錢是真的沒有了啊, 沒有後面援助的~
就算買了醫療保險 , 也要付墊底費吧~ 試想想你沒有錢去看眼科,牙科, 小孩過度活躍沒錢去看專科, 輪候公立醫院又要一兩年以上~ 有人說我悲觀, 我只是樂觀地去安排妥當罷了。
有多少錢,辨多少事,不然的話就算是生一個小孩也是奢侈了, 沒有對錯, 有些人有10元花12元, 有一些人有10元只愛花1元, 然後花12元的哪個就會說你花1元是守財奴, 花1元的就會說生命總有很多不穩定因素, 然後说花12元的是大花筒, 不用爭論, 大家各負上自己的因果罷了
說到底就是愛比較, 也許是因為我窮過(連買菜都有困難的那種窮), 現在看到很多的抱怨都覺得 哇 又是first world problem.
完全懂
其實看生活階層
當你在周邊都是富人,或讀書時周邊都是富人小孩的時候
就會覺得不平衡
基本同意你的说法,不过你们还没有小孩,等有了小孩,估计也是一样的要好学区,要上私校。我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了,说实话,过了孩子上学的阶段,我见过的很多硅谷的很有钱的人退休的生活是很朴实的。
確實不太明白那些灣區賺三至五十萬在抱怨什麼,我有賺十來萬的灣區朋友過得很好。我在印第安納州賺十萬不到過得也可以啊,這裡雖然生活費用較低可也沒有低到三至五倍(除了房子)。怕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可我沒覺得我窮。
赚30万 如果买那种超级豪华的房子 孩子都去很贵学校啊 之类的 其实留下的可支配收入就很少 每个人追求的不一样 赚十万的 也许没那么高追求 过得很开心
有趣
謝謝分享
光能夠認知、意識到「自己的貧窮感、痛苦不滿」是因為「比較」導致的,能夠跳脫「光是一直責怪外界」的狀態,就是自我人生的一個大躍進
而且有些這樣的人其實也有「過度苛責自己、自怨自艾」的狀況相伴;總之能夠自覺到自己這些問題都是很好、不簡單的開始
好的生活並非都沒有辛苦,而是即使在辛苦中也會看到改變的希望、能夠因此得到力量而繼續前進
祝福辛苦的人們都能找到內心平安、真實幸福的人生
人是愛比較愛嫉妒的動物
很同意今天的結論。能活到超越世俗價值觀,已經可以說是生命勝利組了。(我不是指人生勝利組喔,人生勝利組還在世俗價值觀內)
真貼切,就是〔小孩〕
喊窮才不容易被質疑有錢更容易壓榨窮人
你答對了
沒錯,即使我自認善良單純不虛榮,但如果身邊的人一個個過得比我好,小孩比我的貼心或優秀,我也是會覚得鬱悶啊!
很好的話題
灣區100萬真的只能買公寓;獨立屋都要220左右,我說的是St Jose
Santa Clara很多獨立屋都不用200萬,你是那裡查到220?
@@felizh82 蘋果附近,兒子在那裡
@@felizh82 就這個暑假期間
@@felizh82 一間三房略裝修的房子,成交價在220-240左右
@@憶東坡 你要不要上Redfin或 Zillow看看?那一堆200以下的獨立屋是誰在賣的?
台灣保險法規定業者可以投資房地產所以台灣房地產市掌握在少屬人手中
人透過與他人比較來獲得幸福感及優越感。尤其是社群網路發達的現在,更容易被各種傳媒影響而執行了無法負荷的消費行為。
在比較貧窮的鄉下,容易遇到見不得別人好的人,反而在都市百貨公司的態度都和善有禮,說真的老子有錢寧願去百貨公司
台灣會有很多窮人還不是因為吃美國資本主義那套,可是有很多人支持資本主義,99%的人都是低能兒
長得醜的女人內心跟行為都很可怕
前陣子身體不舒適,到醫院行動緩慢,被醫檢師不善抽單,要他當奴民的是他老闆,可悲醫檢師
隨便一個路人,看人都是很快速殺過來的眼神,這才是人性本惡,互相欺凌的低能兒
@@啟祥周認同,詳情可以看電影寄生上流,匱乏的人內心不會太美麗,窮山惡水只會出刁民,富裕才能性善
看完廣告支持,對於花費我一律問計算機,花的起才有下一步
我觉得,只要别人别跟我炫富,我就大家都好!但是如果总要比,那就宁肯大家都差,而我最好
臺灣人通常是怕他人眼紅+親友借錢+搶劫 這些因素
除非已經有錢到藏住沒意義才會展現奢侈的一面。
宇宙大同,眾生平等。
書上看到:
「住對社區」,可以讓先天條件相近的孩子的收入增加 13% 。進
一步研究哪些指標可以預測優良社區。一個社區內居民有大學學位、雙親家庭、繳納普查
表格(類似台灣的戶口調查)的比例越高,越可能成為充滿機會的優良社區。 做
了兩個案例研究,其中之一顯示小女孩住的社區內若住有女性發明家,她們成為發明家的
機率也會上升。【數據、真相與人生】
各式各样的坑!哈哈哈哈哈哈移民族真的是这样。。虽然抱怨但留下来就是因为还是有更好的部分,只是去更好的地方就容易看到更好的人,而和自身比较会真的越来越消费升级,也许很多东西并不是你需要的。。。
我一直很相信,錢不能買來快樂,但可以買來瘋狂的快樂哈哈哈哈
看淨資產比較準,年薪高但扣完稅跟開銷,積累的資產不多的話,覺得自己不富裕蠻正常的
我没有小孩,所以不是很懂那种很爱比较小孩的心理,有时候跟身边已经当父母的朋友聊天我就会说你自己不是也没怎样怎样现在也挺好的嘛,他们都会露出那种你不懂的表情。我确实也是不懂啦😅😅 小孩如果好的话,那也是他自己好,父母有什么好炫耀的。。。
為人父母真的要忍住阿
一個朋友在炫耀上籐校的孩子現在在華爾街賺的錢是他自己當工程師的三、四倍,我馬上懟他,我們做工程師賺的錢也比我們的父母多幾倍。 他無話可說白了我一眼。
那些賺很多卻哭窮的美國人,
可以來台灣生活工作看看,
保障讓您累到連哭窮的力氣都沒了....
生活消費不同,而且有一半薪俸稅再有10-20%醫療,需要動手術時會道致破產😢
@@leexerxes6775 那裡的醫療要10-20%薪水?
話說回來,會留在美國發展的人,就是認為美國生活比台灣好,自然也不可能回台了
因為甚至小孩的命都比自己重要,有了小孩後才會有的感受
我爸生前也都有給我這種感覺 這點我覺得身為小孩很幸運 很幸福
我很喜欢你这一集,是的,我们人就是看不得别人比自己过的好,我们人 实在太龌龊
好喜欢阿淇这集的内容跟观点👍
謝謝😊
我老婆看了小廣告之後大驚 藏鏡人家裡不就是賣茶的嗎 怎麼居然是午茶夫人的廣告😂😂😂
他家沒有無咖啡因的茶啊,我也是無奈
我剛好有買午茶夫人的薰衣草助眠茶🤣
想聽聽到美國生活的坑 敲碗做一集
就像韓國瑜說的,莫忘世上苦人多
看似廢話但很真實,了解這句話後才知道一切都是心態問題😂
「嫌你窮,怕你富」
好中肯
每個人的 "好"的要求本來就差很多
但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 ?? 是需要?還是想要面子?
真的有小孩後覺得自己好窮😂 而我們家確實是受薪階級的金字塔頂端⋯
我曾有機會和公司高層的女性長官聊天
對方是留美歸台在社會上有一定名氣
我問到:如果條件許可應該如何教養小孩
長官說 她認為父母身教多過於言教和物質
回到我自身經驗
從小我父母就時常告誡 不要與他人比較 應觀察自身能力是否有進步
因此我很少因為比較心態而感到痛苦
而我父母確實也沒有拿我成績和他人比 他們只有拿我過去的分數和現在相比
雖然這也是壓力蠻大的 但至少心理層面沒有歪斜
這種確實是最好的,與其拿前三名,一輩子都能一直拿進步獎的人會比較幸福喔
剝奪感 幸福感 都是相對的
Pengowl的Line貼圖有打算推出第二波嗎?
在影片中發現有貼圖中沒有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