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效應有救了?把二氧化碳埋進地底吧! ft. 台灣中油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3 фев 2025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760

  • @林禹呈-d2p
    @林禹呈-d2p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71

    不敢想像這些影片背後需要多少時間和勞力成本…
    謝謝中油跟泛科學

    • @Doker-vr7mm
      @Doker-vr7mm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何不做成乾冰, 各種產業都需要

    • @politicalwrong3289
      @politicalwrong3289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Doker-vr7mm 需求量沒那麼大,而且乾冰極不易保存。只有保存的量才能減少大氣中碳含量。

    • @張大年-j1r
      @張大年-j1r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環保對一般人又沒用,現在都有前途的人才生小孩,一般人沒小孩沒後代,做環保真的很像在幫別人養小孩,沒後代,就不用跟風做環保,沒意義

  • @ymk0106
    @ymk0106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0

    我在自家農地種了250棵樹,每年平均每棵可以淨吸收11公斤的二氧化碳,總共一年吸收了2.7噸的二氧化碳。
    也順便幫周圍環境降溫,至今都還不需要冷氣。
    算是對地球略盡棉薄之力了。

  • @frente2424
    @frente2424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95

    其實中油已經於苗栗的永和山6號井(已枯竭的油氣井)實施二氧化碳擠注構建計畫,將捕捉的二氧化碳液化後用槽車載至井場,經管線透過加壓泵及加熱器將溫度提高至汽化後擠注到該井(深度3451公尺)生產層內,此計畫於民國101年7月間開始進行少量二氧化碳擠注作業,惜因附近居民抗爭而中斷此封存計畫。

    • @riker729
      @riker729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5

      居民: $$$!

    • @frente2424
      @frente2424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04

      @@riker729 西非的喀麥隆曾發生因二氧化碳洩漏造成當地居民的傷亡,因此聽到永和山6號井要封存二氧化碳時,附近居民一致反對此封存計畫,並非為了索取金錢而抗爭。
      西非喀麥隆尼歐斯湖是火山口湖,二氧化碳是由該湖火山活動時持續產生,並聚積在200公尺深的湖底,湖下方的火山又緩緩釋放熱量,將湖底湖水加熱,當熱到一個程度,湖底的熱水上湧,湖面的冷水下沉,整個湖水上下對調,因此於1986年發生湖底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外洩事件,造成多達1,746人和3,500隻牲畜死亡,但不能與逾數千公尺深處的不透水頁岩層將二氧化碳封住來相提並論。民國88年的921大地震,主要的破壞變形均發生在地表,對於存在地底下數千公尺深處的油氣構造並無逸漏,顯示油氣田的地下構造並不會因地表的形變而發生洩漏,更不會因為地震就產生毀滅性的洩漏。

    • @TheGn00737981
      @TheGn00737981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6

      專業+1

    • @qaz205
      @qaz205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frente2424
      我直接把時間標出來
      你自己再次重覆看吧~
      3:12

    • @bi-hoo
      @bi-hoo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0

      二氧化碳 是惰性氣體 , 是非常安全的 , 喝可樂也好喝到 , 你身體自己也會產生二氧化碳啊! 怕什麼 。

  • @CPTJohnny
    @CPTJohnny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64

    真的是長知識了,希望未來的世界是不要有戰爭、和平的地方。也希望人類不要再自私自利,找出跟大自然共存的和諧吧
    請PanSci多出關於「碳」相關的知識❤

    • @PanScitw
      @PanScitw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謝謝支持!

    • @luketwer1346
      @luketwer1346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也希望多介紹甲烷這種溫室氣體帶來的問題

    • @tacoworm4147
      @tacoworm4147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這種未來不存在

    • @黃帝-v6t
      @黃帝-v6t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想多了
      人类自灭倒数中
      剩下不超過一百年☠️

    • @mei0153
      @mei015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與大自然共存?那就是讓該發生的發生,能適應環境的新生物活下來,不能適應的滅亡。
      環保從來不是什麼與自然共存,而是要阻止上述改變,讓自然保持在適合人類生存的狀態。

  • @Lyme_green0527
    @Lyme_green0527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49

    4:30 有!我有興趣!o/

    • @PanScitw
      @PanScitw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5

      收到!感謝你!

    • @asmodeusdevil8454
      @asmodeusdevil8454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8

      超級感謝人我的超人

    • @wjchuang2487
      @wjchuang2487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來呀! 給開司一罐啤酒!!!

    • @buzzwang0720
      @buzzwang0720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有興趣+1

  • @1annn0715
    @1annn0715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7

    謝謝泛科學的影片,小弟我正在二氧化碳再利用的領域做研究,我相信在未來應該都會朝向B的方向哈哈哈,畢竟能夠再利用對於企業來說就有更大的誘因了,目前應該都是先朝碳中和的方向前進。 希望未來可以看到更多跟二氧化碳還有氫能源相關的影片!!!!

    • @80719good
      @80719good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一直覺得把碳當敵人很純,在再生能源充足的國家,他們可用講二氧化碳與氫轉變成乾淨的燃料,這也是燃油車廠重視的技術電子燃料。

  • @car-pet0o0
    @car-pet0o0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我覺得要靠一般民眾或企業來減少碳排成本很高;說不定研發新科技來再利用或封存還比較省成本。

    • @PanScitw
      @PanScitw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謝支持!

  • @alexsu5274
    @alexsu5274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9

    敲碗二氧化碳的運輸如何達成,第一個想到的是通通做成乾冰變小塊,但好像又會需要花費額外的能量,期待泛科學介紹~

  • @走過路過-d9w
    @走過路過-d9w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謝謝!很有興趣這項科技及議題

  • @comefromwest
    @comefromwest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1!我對二氧化碳的運輸和再利用很有興趣!

    • @PanScitw
      @PanScitw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好的,感謝!

  • @tingweichen3002
    @tingweichen3002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謝謝!

    • @PanScitw
      @PanScitw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非常感謝!

  • @chin-yehchen1507
    @chin-yehchen1507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7

    太有興趣了。碳封存相關的都拜託介紹介紹了。👍👍👍

  • @haohertz2992
    @haohertz2992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2

    雖然沒丟超級感謝但加入了頻道會員🥰

  • @LouisHsiao86
    @LouisHsiao86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請多多介紹讓更多人了解

    • @PanScitw
      @PanScitw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好的,非常感謝

  • @keithkwok383
    @keithkwok38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最近看了本「土壤的救贖」的書,覺得以自然農法、節能、生質/天然能源,感覺是比較有利的循環。畢竟人很常愈弄愈糟,但都是長期才會出現問題。而且捕捉和儲存還是會有額外消耗。

  • @aluminum2098
    @aluminum2098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0

    我們公司真的很用心宣傳 : )

  • @心變
    @心變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下一集 謝謝!

    • @PanScitw
      @PanScitw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感謝您!

  • @colorful_dream0331
    @colorful_dream0331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知識密度太高了吧,超用心的製作!!

  • @start1109
    @start1109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05

    超臨界流體好酷,希望有下一集介紹

    • @akaimanbo
      @akaimanbo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沒啥特別的 海底火山整天在噴

    • @Yanjoe-jc5cg
      @Yanjoe-jc5cg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請讀好高中化學

    • @start1109
      @start1109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7

      奇怪了,影片明明也說有興趣可以留言,我留言了還要被網友罵不好好讀高中。這個頻道不就是在傳播知識嗎。真要罵去反應給頻道主好嗎@PanScitw

    • @海底活風箏
      @海底活風箏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7

      是是是你們兩個真的好聰明
      啊怎麼還在這邊 去開課啊

    • @_gameronin9002
      @_gameronin9002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7

      為何總有人會覺得所有人都要懂你所理解的事物,好想不懂就很羞恥

  • @books7000
    @books7000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1

    b感覺真的可行,只要把CO2先塞在岩層中變成超臨界體,再把變成超臨界體的CO2開採出來用作影片中對超臨界體的應用,就能達成永續利用了(不過不曉得這方法成本高不高就是了

    • @mei0153
      @mei015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呃,開採出來離開那個溫度壓力環境,就還原成氣態二氧化碳了。
      有類似的技術,是把要使用它的廠區,直接建在地底深處,但成本未必低去哪

    • @cornpop3218
      @cornpop3218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肯定高的,壓力問題沒解決等於白打,也要找適合地區,存放空間等等的,成本一定天價。

    • @80719good
      @80719good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現在是利用二氧化碳對岩層較佳的吸附性來開採煤層氣與頁岩氣,以後可以用來開採可燃冰。

  • @yzxi4064
    @yzxi4064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B 只要有商用價值想必就會有人趨之若鶩的去達成
    非常感謝泛科學的介紹,很棒的知識,淺顯易懂的說明

  • @sunnychu19951
    @sunnychu19951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70

    超臨界流體可以介紹個一集,內容會蠻有趣的

    • @aaaaasssss884
      @aaaaasssss884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來 搜尋 supercritical 很帥的

  • @louis_online
    @louis_online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谢谢!

    • @PanScitw
      @PanScitw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謝謝支持

  • @程健堯
    @程健堯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哇! 真的長知識了,碳捕捉計畫要是每個家庭都可以實行就更美好了。
    也想聽聽超臨界流體。

  • @gewaychen1660
    @gewaychen1660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0

    最佳碳捕存
    1.種海帶
    2.種樹
    3.其它

    • @劉修維-i6x
      @劉修維-i6x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7

      還有拒絕過度消費、浪費、開發、資本主義

    • @fannewman4916
      @fannewman4916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提高电价

    • @sh_7429
      @sh_7429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星際殖民,致力把地球打造成適合生存的環境,去污染其他不適合生存的外星區域😂

    • @johnkim4548
      @johnkim4548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碳排放是無聊的偽命題

    • @henry3391
      @henry3391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劉修維-i6x 少生一點比較實在,少花費你就沒工作了

  • @歐沙-OuSha
    @歐沙-OuSha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多種點樹,封存只是一部分,另一部分還需要植物的光合作用轉化為我們呼吸用的氧氣

    • @harry7044
      @harry7044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但事實上,就算地球的樹不曾砍伐,也遠遠不夠處理現代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地球主要進行光合作用的也不是樹木而是藻類,樹木只佔不到30%
      所以處理二氧化碳的方法還是必須要的😢

  • @游惠曲
    @游惠曲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1

    A+B
    在商業化再利用之前,二氧化碳還是要先處裡減少的。

  • @arlisanda
    @arlisanda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9

    把二氣化碳拿來合成固體物用於製造物品應該會比較實在,封存就有變數在,封了一大堆在地下,哪天一起暴發出來事情會一發不可收拾。
    例如植物的生長過程就是一種固碳的合成作用。

    • @theFanofMegaPortFest
      @theFanofMegaPortFest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敲碗泛科學對農業部主責的自然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 NbS)也進行相關介紹!

    • @qaz205
      @qaz205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大概率只會燃燒吧!

  • @willy123abc
    @willy123abc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太棒了! 這集講的淺顯易懂 舒服

  • @ju8ki9lor
    @ju8ki9lor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加油,希望大家都能為環境付出一份力。

  • @xdimplendidx
    @xdimplendidx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4:30 有興趣,看過很多二氧化碳的影片,但比較少以之為主角的。

  • @凱維張
    @凱維張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6

    此題無解 碳捕捉 封存 壓縮 運輸過程還要再用更多的能源 也可能造成碳排
    簡單來說 大氣中碳少了 但能源卻消耗更多
    人口減少是唯一解+1

    • @user-xu8nt3ys3h
      @user-xu8nt3ys3h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我們需要一個滅霸
      而且少一半可能不夠

    • @tedchiu1433
      @tedchiu143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6

      大氣中碳少了至少溫室效應會減緩,能源的部份可以轉型。
      有相關的技術發展還是好事,進步0.1總是大於0的。
      人口減少是個解,但有負面影響不被樂見,不過地球資源是有限的,人口的確不該無限增長。

    • @kueichenglee7583
      @kueichenglee758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贊同

    • @80719good
      @80719good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最近AI很熱門就是因為AI可以幫助美國早日讓核融合商用化啊。

    • @創始天尊毀滅之神
      @創始天尊毀滅之神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需要學台灣,最多不能超過2500萬人,過億人的直接消滅比較適合😂,尤其是超過十億人口的優先處理😂

  • @wer78889
    @wer78889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對影片中的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的工業應用很有興趣!

  • @chrischang4989
    @chrischang4989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1

    把二氧化碳壓進像可口可樂或蘋果西打之類的碳酸飲料裡面也能算是減少碳排的話,那我就努力買來喝下肚,為減碳貢獻一份心力😂

    • @yaxixi4733
      @yaxixi473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5

      沒多久就排出來了😂

    • @GEVIL123456
      @GEVIL123456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

    • @iron33heart
      @iron33heart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碳酸飲料就是把二氧化碳打入飲料中,二氧化碳不會消滅,只是暫存其中,也不能無止
      盡打入,碳酸飲料的"氣"就是二氧化碳,會跑出來,而且你喝,更是加快二氧化碳逸散

  • @alecsmile
    @alecsmile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很棒的內容,多謝!

  • @INDEX7747
    @INDEX7747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看現場~

    • @PanScitw
      @PanScitw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謝謝,我們爭取

  • @autumnblaze7825
    @autumnblaze7825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其實多種樹就好了啊==樹木本身就捕捉了很多碳元素了...然後變成本體,死後被掩埋經過高壓高溫作用變成煤碳。然後再挖出來做氧化還原...提煉一些所謂環保材料金屬煉製.......最好的方法還是多種植樹木以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是國家基本只會選擇最有利益優勢的不會選擇最好的。

    • @PanScitw
      @PanScitw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自然捕捉的確是重要的,可以參考這集。
      ruclips.net/video/cVUcn8rwWfI/видео.html
      但是還需要其他配套

    • @chunkittam9867
      @chunkittam9867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問題是人類釋出的二氧化碳速度遠過於種樹等牠生長的速度,所以只能作你長期計劃,現階段需要的是立竿見影的短計劃,雙管齊下

  • @CheMinLin
    @CheMinLin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6

    身為做捕碳的研究人員,只能說,最難克服的不是技術而是人

  • @williamhu99
    @williamhu99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超臨界,這個值得學😊

  • @Brey520Leo
    @Brey520Leo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有幾個問題不明白,希望可以有續集
    1.如果說因地震導致地底裂縫 是否會有更嚴重的後果?
    2.印象中2氧化碳會使水質酸化,如果存於海底的地底是否引響到海洋 (不論是天災或人為洩漏)
    3.形成碳酸礦物後可以挖出來放置於 地城下陷的城市 來降低下陷程度?

    • @m7basara
      @m7basara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如果說因地震導致地底裂縫 是否會有更嚴重的後果?
      這個嘛,我還沒聽過因地震而導致地底裂縫噴出石油、天然氣的更嚴重?的後果,所以會不會發生噴出的後果?

    • @80719good
      @80719good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跟2都有可能,但如果要減碳,這個會比種樹實際多了。
      不過我不支持減碳就是。

    • @nagi0411
      @nagi0411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同樣好奇第一點!地震會不會導致洩漏!

    • @vuu4bp6
      @vuu4bp6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怕是戰爭把管道打壞了才開始洩漏,就像當年伊拉克燒科威特油田

  • @a758005
    @a758005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講解的超級詳細!

  • @sparkle__k
    @sparkle__k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9

    應該找到其獲利的模式,才會有人趨之若鶩的去捕捉;
    畢竟人都有私心,為了全球氣候這種大愛不見得各國.人人都有,沒有利益驅使.甚至影響利益之下,很有可能出現有的國家拼命減碳封存,有的國家為了自身發展拼命排放的狀況。

    • @TheSkyfly203
      @TheSkyfly20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不減排的國家收關稅就好

    • @waynejin9393
      @waynejin9393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現在不就是嗎?最大頭的那個美國,直接翻桌不玩了😂

  • @allen900060
    @allen900060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有興趣了解超臨界流體!

  • @零期限
    @零期限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提高商品的使用期.....現在太多產品生命週期1-2年的....😂

  • @yakinikuyakinikuya
    @yakinikuyakinikuya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3:26我不知道 反正我只想到拿螺絲起子玩球那次 球碰到就會掛的那種

  • @吳柏嶢
    @吳柏嶢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近期科研結果顯示,碳捕捉對於降低溫室效應的效益極低,因為碳排放量還是在不斷增加,增加的速度遠遠超過碳捕捉技術的開發速度,還是從根本上節能減碳更有實際效果吧!

  • @S911644
    @S911644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超臨界流體有興趣+1~尤其想看這個介於液氣之間的物質實際上長什麼樣子 🤩🤩

  • @zoozlesa
    @zoozlesa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我想到以前看過到有觀點製冰給南北極做防止海平面吃3。

  • @LML8071
    @LML8071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我認為方法是,經濟轉型,讓生活物品生產量剛好,將製造過程產生的廢熱利用,工業產線進行整合,工業區與住宅區有森林隔著,不過這要全民與政府有共識才行

    • @waynejin9393
      @waynejin9393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身為股東看到財報沒持續成長會生氣的

    • @LML8071
      @LML8071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waynejin9393 那也要賣得出去,賣不出去沒意義

    • @waynejin9393
      @waynejin9393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LML8071 所以才要瘋狂生產跟行銷啊....
      你說的一堆理想都只是徒增成本、無法增加銷售的手段。

    • @LML8071
      @LML8071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waynejin9393 市場大餅來自人口,少子化後市場就會縮水,你只會行銷不成變囤貨,遇上砍單更慘,以國家單位來看,內部太多同性質生產,成本增加,市場大餅不變導致利潤縮小,再加上硬要行銷就會窮忙,當國家成本增加導致價格差異而明顯無法競爭,較弱的一方就會遇上中產階級陷阱。
      我會說廢熱利用是因為它是生產所產生的內耗,而且成本還不小,有些產業的廢熱溫度還可用在其他製程上,當然這只是參考。

    • @LML8071
      @LML8071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waynejin9393 能源內耗也是成本。
      至於銷售要看商品價值,沒價值就成了垃圾。

  • @chiaohongcheng
    @chiaohongcheng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樹不是更好的方式嗎
    最天然的除碳

    • @leeloo_yh
      @leeloo_yh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砍樹種電比較像是本國方針

    • @鹹雲野鶴
      @鹹雲野鶴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還有跟貪婪的投資客炒作土地相悖

    • @Sh-vd7fq
      @Sh-vd7fq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3

      天然是天然,但效率太差了,一台常開的轎車跑一年一顆樹要花400年左右才能淨化,

  • @水上人
    @水上人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植物光合作用还需要二氧化碳。释放与吸收要维持平衡,多余的才要存起来。

  • @何靜文-i4q
    @何靜文-i4q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除了可樂還有沙士 芬達😊

  • @dd5tgb
    @dd5tg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泛科學找到 超遠古文明的碳封存技術:石油

    • @80719good
      @80719good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地底的氫氣在與二氧化碳作用下有可能,而富氫岩層多含鐵可作為催化劑,按F-T合成是可以形成石油沒錯。

  • @speedypard
    @speedypard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還有一個正在研究如何商轉的人工葉綠體,這部分其實可以談談,他可以直接合成出甲烷等碳氫化合物,再拿來當成燃料也沒問題。

  • @terrencechang123
    @terrencechang12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肯定是D,盡可能減少火力發電,把能用的核電廠啟用

    • @80719good
      @80719good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但核廢料比二氧化碳難處理,二氧化碳可以封存與再利用,核廢料得永遠花錢去管理。

    • @星羽琉璃w
      @星羽琉璃w 19 дней назад

      @@80719good 開個腦洞,影片裡的C方法聽起來有點扯,是因為會降低地球的碳、氧元素總量,但如果把核廢料射進太空呢?

  • @tokevin1023
    @tokevin1023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05:16 "除了可樂裡"🤣🤣🤣

  • @陳柏睿-f1u
    @陳柏睿-f1u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最直接的解法就是改變自己。因為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每一個消費行為、生活習慣,讓那些污染產業繼續蔓延,讓這世界承擔這麼多。所以我們應該多多了解我們每一個選擇所帶來的後果,從我們自己的生活改變,少吃肉、選擇當地當季的食品、多重複使用資源、省水節能、仔細瀏覽產品履歷資訊等,這才是最好解方。
    既然過去造下了錯誤,那就由現在以及未來的我們,用科學方法加以改正!😁😁

  • @示申豸苗
    @示申豸苗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是在想研究新的技術新的材質~還不如進化原先有的~
    植物就是一個二氧吸收器~尤其是綠藻~改變植物基因~讓其快速生長~及吸收二氧化碳效率
    再把植物變成可用建築材料~為火星移民做準備~
    二氧化碳被植物轉換成固體時~也不需要額外成本封存~
    也安全~更不怕氣體外洩~捕捉運輸封存也不用額外能源消耗~

  • @無人-q6c
    @無人-q6c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超臨界二氧化碳使用在發電的工作界質應該也不錯

  • @張宸瑞-l6d
    @張宸瑞-l6d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8

    有人類的地方就不可能有和平

    • @kimutaku2046hk
      @kimutaku2046hk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世界很簡單 人類好複雜

  • @jay53262002
    @jay53262002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先埋起來 以後再想辦法是個方法
    但想辦法減排依然是個實務上要處理的事情

    • @80719good
      @80719good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只是把碳送回去他們原來的地方而已。

    • @cornpop3218
      @cornpop3218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80719good 哪有原來 是我們製造出來的

  • @阿弟-r5u
    @阿弟-r5u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真的是超級棒的消息!在工業快速發展下,很害怕地球會很快速走向滅亡!

  • @wghoi7132
    @wghoi7132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碳捕捉和碳封存需要多少能量 製造多少二氧化碳?
    將氣體壓到地下比抽石油耗能多好多吧

  • @喵喵-x9i
    @喵喵-x9i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鐵砧山在台中大甲,通宵是白沙屯

  • @Eventell
    @Eventell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很棒欸都覺得有希望了!

  • @歸虛
    @歸虛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厭氧生態的研究 很重要。
    深地底下是厭氧生態

  • @viscourtroy
    @viscourtroy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只要再配合主動泵下去的能源消耗最終抵銷其碳足印/回本,即可以用可再生能源補償了,就合理了。但之後,大量二氧化碳泵通入地下有什麼不可預測的問題,還得有一定留意。

  • @歐瑋仁
    @歐瑋仁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有參考地震所產生的地層變化嗎?

  • @連西
    @連西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氣候變遷其實算地球的循環規律
    就跟冰河期有一定週期一樣,人類能做的就是延緩影響時間

    • @許少銓
      @許少銓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如果你以地球的歷史來說,其實目前是地球中比較冷的時期,上一次超熱的時期大約是一億年前XD

  • @chanasa8297
    @chanasa8297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有沒有想過現在用的石油就是原古智慧生命用來固炭用的

  • @googlesir9622
    @googlesir9622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碰過類似的議題,實際上超難抓,抓的過程還有碳排,還是從減排開始吧

  • @yhcloud
    @yhcloud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A 希望能順利發展碳封存技術,感覺有好多好處阿

  • @SyuAsyou
    @SyuAsyou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我想知道碳封存的成本是多少?可因此獲得多少碳權?這一來一往之間有利潤還是虧損?畢竟要長久走下去,至少不能虧。

    • @80719good
      @80719good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虧啊……不然川普怎麼起來的……

    • @野生尛
      @野生尛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封存碳之前,要先有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目前相關技術只能用非常不經濟來形容。

    • @80719good
      @80719good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野生尛 富氧燃燒發展起來就好了。直接產出乾淨的二氧化碳,而且還節省燃料。

  • @渾拓大聖
    @渾拓大聖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希望講一下超臨界流體
    高一高二高三
    時不時就有提到物質三態
    塗上還附一個超臨界流體
    但老師都說這不是課綱內容
    現在考原學測還是對她一無所知

  • @小周
    @小周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封存後到底可以用在哪裡 這樣下去可用的資源還是越來越少

  • @呂學宇-e2u
    @呂學宇-e2u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以目前的方法,只能有效減緩正碳的釋放,對於要有負碳可能還要再更久😢😢

  • @紀怡秀
    @紀怡秀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8

    這個頻道是不是都阿宅在看?不然怎麼這麼多二次元梗😂 不過最好笑的還是「封存在可樂裡」笑死😂😂

  • @壬申
    @壬申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超臨界流體 跟 讓我想起月光下的異世界之旅 第二季 [11] 魔力物質化~~~~~~

  • @judyGor
    @judyGor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有可能拍到注氣現場嗎?! 太神奇了

  • @cake3112011kh
    @cake3112011kh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超臨界~有興趣

  • @Ray-yw5sg
    @Ray-yw5sg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超臨界流體可以取代鹽水支撐土地嗎(不會地層下陷嗎

    • @80719good
      @80719good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可以理論上可以,而且可以中和鹽水的鹼性。

  • @tw_Luke
    @tw_Luke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30 12:20 我有興趣!(雖然我沒辦法超級留言)

  • @leoon1997kimo
    @leoon1997kimo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當然是多吸點谷關空氣啊

  • @劉信良-z2m
    @劉信良-z2m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A+B感覺都好棒

  • @UaGungdfjei
    @UaGungdfjei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想聽介紹超臨界流體,這個很感興趣,他是第五類物質狀態嗎? 固、液、氣、電漿、超臨界流體?

  • @蛋餅要幾份
    @蛋餅要幾份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超臨界流體下次可以介紹嗎😀😀

  • @Hoshino_Rin_Kun
    @Hoshino_Rin_Kun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太空煙囪也太酷了吧,不過理論上有可能嗎。

  • @李國彰-c2l
    @李國彰-c2l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超級感謝

  • @12sb37
    @12sb37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我是從2075年重生回來的老頭,未來世界的解決方法是新生兒一出生就得種一棵樹,然後每十年種一顆

  • @jomoliao3588
    @jomoliao3588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好奇,植物習慣高濃度二氧化碳,突然大量減少,不會影響到植物嗎?個人推測要嘛為了吸收更多二氧化碳而植物都變得巨大,要嘛吸收不到足夠的量而大量死亡,更別說後面還要考量轉換成氧氣量的問題。

    • @y.t._tsao
      @y.t._tsao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工業革命到現在時間以演化的觀點其實不常,植物並沒有習慣高濃度的二氧化碳
      以光合作用的角度而言,二氧化碳也不是越高越好,到一定的直就到達飽和
      再來「為了吸收更多二氧化碳而植物都變得巨大」是不可能的,這不是演化的方式
      而要達到「吸收不到足夠的量而大量死亡」,就更不用說如果要做的話人類也會發展出調控機制

  • @user-xv4he4mt4x
    @user-xv4he4mt4x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把co2打入地底聽起來很棒,但沒有實際收益,就不會有人想去做,就那麼簡單

  • @ee4_robot
    @ee4_robot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08 好帥

  • @乔俊琪
    @乔俊琪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可以介绍一下二氧化碳制汽油柴油的技术。一旦可以达到商用水平,欧美各大被电动车折磨的传统燃油车厂商会非常高兴的。它们应该有动力在这方面进行投入的。

  • @Oliverse-d5f
    @Oliverse-d5f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對地底的生物、基質長期有什麼影響,有研究嗎? 那裡也是其他生物的生活環境

    • @鹹雲野鶴
      @鹹雲野鶴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人類估計不會在乎這個

    • @小小-z9b
      @小小-z9b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說怪獸卡車的怪獸嗎 笑死

  • @iamdinskiwo3ue90rk
    @iamdinskiwo3ue90rk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感謝詳細解說 好讚 希望有下一集

  • @Martinlee-v8i
    @Martinlee-v8i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全地球的政經個體不一致行動的話,碳中和目標終是空中樓閣。也不用替地球太擔心,無論氣候變遷到何種程度,總會有適應力好的生物存活下來。地球並不需要人類!

  • @goodeai
    @goodeai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二氧化碳通过生化反应生成淀粉,做成馒头包子,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科研成果诞生于2021年9月,是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大连化物所合作研发,通过11步生化反应生成淀粉,在全球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 @jim89301
    @jim89301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地球的氣候真的越來越極端了,希望真的可以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回到以前的樣子。
    但是我想問個問題,如果地底下壓力這麼大,鑽孔後不是應該會倒灌地底下的氣體或氣體上來嗎? 要怎麼將氣體二氧化碳送下去呢?

    • @PanScitw
      @PanScitw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合適的岩層會把流體封住

    • @jim89301
      @jim89301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PanScitw 鑽孔後在還沒把二氧化碳送下去前,原本岩層裡的液體或氣體不會倒灌上來嗎?
      只是很好奇怎麼送得下去,因為理論上應該要克服好幾個大氣壓力才是。

    • @80719good
      @80719good 5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jim89301因為原始儲氣層就一堆空隙,現在只是幫它填滿。

  • @sky760421
    @sky760421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超臨界態我知道,產生一朵香菇雲的那種😂

  • @huangkenny1659
    @huangkenny1659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2

    治標不治本,大量種樹、減少人口、降低汙染比較實際。

    • @MAX4526979520
      @MAX4526979520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目的應該是為了減緩
      並非都要依靠這個技術去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