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distinguish between bipolar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 июн 2024
  • 🌟 English subtitle (auto-translated) is available.
    本集節目與「台灣精神醫學會」合作播出
    ⚠️ 躁鬱症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常見 ⚠️
    ❤️‍🩹 躁鬱症需要長期穩定的治療,
    ❤️‍🩹 以降低復發機率,並避免復發所帶來的各種問題。
    #躁鬱症
    #台灣精神醫學會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bit.ly/77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bit.ly/2ZpclGS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IG : / 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bit.ly/shasha77_fb
    🔥 加入志祺七七團隊: bit.ly/3pi8zrE
    🔥 如有業務需求,請至官網瀏覽「服務方案與說明」:bit.ly/2ZCQ5Jh
    【 志祺七七 Podcast 】
    🎧 Apple Podcast:apple.co/3sQ7jyH
    🎧 Spotify:spoti.fi/3Nu4jzH
    🎧 KKBOX:bit.ly/3sSRJlL
    🎧 RUclips Podcast 頻道:bit.ly/3PAd6Ca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0:56 躁鬱症是怎樣的疾病?
    02:55 是躁鬱症還是憂鬱症?
    03:55 躁鬱症的成因
    04:51 躁鬱症的治療
    06:20 躁鬱症能根治嗎?
    07:29 如果躁鬱症復發,該怎麼辦?
    08:35 我們的觀點
    09:43 問題
    10:01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衛生福利部心理衛生專輯:躁鬱症:bit.ly/3V1dU5n
    →Bipolar Disorder - NIH:bit.ly/3i2oKcG
    →Overview - Bipolar disorder:bit.ly/3UTlxux
    →認識躁鬱症 - 衛福部基隆醫院:bit.ly/3i2oAlA
    →躁鬱症 - 長庚醫院:bit.ly/3Vjp4Sz
    →躁鬱症的症狀有哪些?如何治療與預防?醫師圖文說明:bit.ly/3i3X8Uw
    →躁鬱症治得好嗎? - 杏語心靈診所:bit.ly/3VgOvox
    →躁鬱症的症狀及成因有哪些?自我測試看看你中了幾項! - 康舟診所:bit.ly/3V3fhjO
    →謝和弦罹病突停工「雙相情緒障礙症」和憂鬱、躁鬱差在哪?:bit.ly/3tUjuKJ
    →盛行率數字:bit.ly/3tR3lG0
    →躁鬱症可緩解 家人是照顧關鍵 - 自由時報:bit.ly/3Vo5Lrx
    →躁鬱症的心理治療該怎麼做?專家告訴你:bit.ly/3V2lL2m
    →狂躁-Wiki:bit.ly/3OwX0sF
    →輕度狂躁-Wiki:bit.ly/3EoEGgU
    →雙極性疾患-Wiki:bit.ly/3tWG1GZ
    →曾躲巷弄大哭再笑臉迎人 網紅奎丁自曝患躁鬱症:bit.ly/3ERXfLP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 如有業務需求需要聯繫,請洽:hi77@simpleinfo.cc
    🔴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260

  • @shasha77
    @shasha77  Год назад +130

    ⚠ 躁鬱症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常見 ⚠
    ❤‍🩹 躁鬱症需要長期穩定的治療,
    ❤‍🩹 以降低復發機率,並避免復發所帶來的各種問題。
    #躁鬱症
    #台灣精神醫學會

    • @user-gk7xc5we6o
      @user-gk7xc5we6o Год назад

      昨天是看老高,今天看到七七好像也越來越像老高了。

    • @alittleshrimp708
      @alittleshrimp708 Год назад +2

      想問有沒有那個自我檢測表的連結?

  • @theoldcat
    @theoldcat Год назад +429

    影片內講的都是正確資訊,但躁鬱症最大的治療困境其實是病識感低落,因為在躁症期間患者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所以會非常頑固的拒絕就醫,即便真的就醫也會抗拒用藥控制,經常會直接把藥丟著不吃,所以即便有再明確的治療方式也很難有實際效果,照顧者通常都只能等待自然好轉。

    • @user-bf2wj1qd7l
      @user-bf2wj1qd7l Год назад +34

      無病識感真的讓旁人很無力,而且真的像你說的他們認為自己很行!

    • @alittleshrimp708
      @alittleshrimp708 Год назад +6

      我從國中開始就有很嚴重的情緒起伏和無法控制的自卑等問題,但我個人一直是希望能看醫師確定是不是一種病,至少我知道怎麼面對自己的問題,但我的父母聽完只覺得我腦袋有問題(不是精神疾病的那種問題,就是單純覺得我小題大作),所以除了抗拒就診這部分,基本我自己覺得我自己是躁鬱症(可能性很大)

    • @lahaqueenee
      @lahaqueenee Год назад +6

      @@alittleshrimp708 不知道你現在多大以及有這樣的狀況多久了,如果年紀還小,建議還是想辦法說服父母讓你去看醫生,雖然父母的固執或逃避會讓人灰心,但想辦法看到醫生來確定狀況還是很重要的,或是也可以求助學校的諮商中心(雖然有些學校的諮商中心很讓人無言😅但還是可以去問問看)
      希望你一切都可以慢慢好轉起來!

    • @yu-kf3ti
      @yu-kf3ti Год назад +12

      真的……我媽被醫生判斷可能為躁鬱症,請她去複診,結果我媽沒去還沾沾自喜的說自己根本沒事🙄🙄可是我非常有感,真的……我媽明明就很有事

    • @nainaiero
      @nainaiero Год назад

      @@alittleshrimp708 跟我的父母一樣@@

  • @user-md4po6ym9b
    @user-md4po6ym9b Год назад +263

    身為一名雙極性情感疾患,經歷過躁狂及抑鬱後真的只能說:穩定服藥真的非常重要。
    躁鬱症也常會誤診為憂鬱症,因為大多數患者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鬱期。
    如果發現自己或親人、朋友出現類似躁、鬱期的表現,一定要趕快去診所、醫院尋求專業協助!!

    • @nainaiero
      @nainaiero Год назад +16

      真的很痛苦,特別去看身心科
      家人知情後的不諒解才是最累的

    • @user-md4po6ym9b
      @user-md4po6ym9b Год назад +6

      @@nainaiero 辛苦了!有些家屬確實對身心科有些誤解。甚至不准患者去就醫🥲

    • @Tongred6237
      @Tongred6237 Год назад +4

      @@user-md4po6ym9b 誤解個毛,精神科診治過程他們最終還都是用藥的,給人一個藥坑跳,出現嚴重副作用再吃另一種西藥物來穩定現在那狀況,一直來來回回,根本無法真正解決家庭失衡的問題,有個屁用

    • @user-md4po6ym9b
      @user-md4po6ym9b Год назад +6

      @@Tongred6237 確實有聽過一些碰到這樣狀況的患者分享經驗,我也同意只以藥物治療無法解決你所說的問題。患者和家人該如何相處、取得平衡確實也是很重要~

    • @user-ks4tw2yi6q
      @user-ks4tw2yi6q Год назад +3

      ​@@user-md4po6ym9b 我學醫的,大腦目前還是個大謎團,精神科藥物是以統計數據,多數人說有效就當藥,所以容易出現常常有人吃了一堆都無效,算是跟古代中醫很像的經驗法則來開藥,相比其他西醫科別,精神科還在很落後的的地帶

  • @jwastus
    @jwastus Год назад +91

    謝謝77能夠討論這個心理疾病,我有個朋友,他伴我很久,他就是躁鬱症,😭😭😭😭

  • @user-sq3pw3yc9d
    @user-sq3pw3yc9d Год назад +14

    在我們的觀點中這句「但只要好好的配合吃藥,就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和人際關係」,目的應該是想鼓勵精神疾病患者接受治療。但對於正在接受治療卻無法恢復的病友來說,這句話有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這句話的語氣過於肯定,給予了「保證」的建議。對部分的人來說他們可以因此產生希望感,努力配合治療;但接受治療也想要恢復卻做不到的人聽到後,可能會出現「明明我有按時吃藥、接受治療,卻還是無法恢復」等這類自己否定的想法,而非受到鼓勵和感受的希望感。
    也就是說面對精神疾病患者、遭逢意外事件或創傷事件等處在人生低谷的人,可以提供他們解決的方法及資源,而應避免告訴他們一個肯定的答案或給予承諾。

  • @user-lt8hc8hj3q
    @user-lt8hc8hj3q Год назад +14

    我自己雖然是醫學研究者(的蛋),但也是前憂鬱症患者,現躁鬱症患者,睡眠真的誇張到精神好到狂忙整夜然後睡掉整個白天,要嘛想到就48小時不睡都不累,完全不誇張。
    家族裡除憂鬱症還有各種精神疾病(思覺失調、宗教妄想等),高中時期也有過親友自殺身亡的經歷。
    但其實現今社會對精神病患者還是很不友善的,有的人甚至會說患者就是裝病騙假騙錢(像在日本的話還能請領補助),導致許多人更加無法支撐住,進而走上絕路。這樣的案例在疫情期間更是屢見不鮮。
    甚至很多時候,由於原生家庭裡原本就有問題,導致患者即便有病識,也出於家庭因素遲遲沒能就醫(像是我從小就被媽媽說只是我想太多,哪怕我屢屢輕生,她也只是叫我不要想那麼多而不是帶我去看醫生,她只能接受自己的小孩優秀而非「有病」,就像她不承認自己母親嚴重的宗教妄想,自認神佛降世給世人下啟示)
    其實先前蒼藍鴿就曾在頻道裡談過躁鬱症的議題,這次看到志祺七七也聊到這部分,真的很感激,因為這樣可以讓夠多人了解這個疾病,也可能因此避免因了解太少而在無意間對患者造成更多傷害。再次感謝!

  • @SouHi6918
    @SouHi6918 Год назад +58

    我的前任就是雙極性情感疾患的患者,正因為常常會有明顯的高低起伏,所以可以感受到他真的很辛苦。相對的他的主要照顧者也是,不管對於病徵的理解度有多高,在陪伴的過程中一定都會有許多挫折,甚至也一起下去,因此照顧他人也別忘了要照顧好自己,希望所有的精神疾患患者以及照顧者們都能被這個社會同理而不是一再地被貼標籤QQ

  • @memthoven
    @memthoven Год назад +44

    我是過來人,從親友躁鬱到自己經歷躁鬱,我要給患者們強心針,這是會好的,雖然需要時間、需要運動、好的飲食、培養支持系統和遠離壓力關係和環境,當然也有培養抗壓等...很漫長的調整期間,很辛苦,但是是真的可能會痊癒的!我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從吃八年多的藥,到至今零藥物好多年,生活和人際關係都非常穩定,每每提到我曾經有躁鬱和思覺失調其他人往往很難相信。加油😊 要給自己機會,不要太早否定痊癒的可能

    • @yaowang3426
      @yaowang3426 Год назад +2

      自己也是躁鬱症的患者,這一兩年才開始治療,但因為家人跟自己心理的因素一直在告訴自己一定要趕快好起來,在醫生允許下停藥過後又復發、又開始吃藥讓我很受挫,覺得自己不會好了,但是看到你的留言,我決定給自己更長的時間再嘗試一次,也許以後我也可以零藥物😭
      謝謝你的留言,讓我覺得完全不吃藥還是有希望的QQ

    • @Hearingear-
      @Hearingear- 9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可以跟您mail請教嗎?

  • @sinychung
    @sinychung Год назад +102

    無論躁鬱症、憂鬱症…任何精神疾病,都需要嚴謹且一定時間的評估,醫師才會下診斷,建議盡可能到大醫院就診,而非看一二次身心診所就聽信了😅。

    • @Darkeva007
      @Darkeva007 Год назад +1

      同意,網路上很多人看了一兩支影片就覺得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實際上無非就是精神壓力大了點而已,社群媒體上他們甚至會把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實際上沒有)當作一種“榮譽”po出來,好笑

    • @sinychung
      @sinychung Год назад

      @@Darkeva007 自我檢視很好,但po出來有時只是想討拍😂

  • @ZhangYating
    @ZhangYating Год назад +96

    我的經驗是家人有躁鬱症,但她本身並不想就醫,好不容易說服她就醫後也不信任醫生...覺得吃藥沒用,就開始找藉口說副作用很嚴重不想吃之類的。到最後身邊的親人只能忍耐熬過她發作的那段時間....

    • @theoldcat
      @theoldcat Год назад +27

      相同經驗,患者的病識感低落是最難的一道坎,通常都是照顧者被消磨的比較快。

    • @user-ku1qg8hm7q
      @user-ku1qg8hm7q Год назад

      不知道跟我個人遇到的狀況是否相似,但應該可以理解部分

    • @randomsong7157
      @randomsong7157 Год назад +28

      先等等 怎麼哪裡都有妳

    • @Kijfijefij
      @Kijfijefij Год назад +7

      雅婷姐的人生經驗都好豐富

    • @Meikan_is_here
      @Meikan_is_here Год назад +2

      為什麼哪裡都有你

  • @wenl8709
    @wenl8709 Год назад +38

    躁鬱症也有分三種型
    我是屬於第二型雙向情感障礙,鬱大於躁
    低落的頻率大於亢奮時期
    那種情緒起伏太大是很痛苦的
    即使很亢奮太嗨也會因為沒辦法冷靜而感到痛苦
    好幾次因為覺得自己心情變好了而自信的覺得康復而擅自停藥
    等到鬱期一來就會後悔得乖乖吃藥或是回診加藥
    雖然現在自己的病情有靠服藥和自己調整心態穩定很多也可以出去上班社交了,但多數還是膽戰心驚,害怕自己一些不自覺得行為言論會嚇到身邊的人
    除非是很親近的人,我也都對自己有躁鬱症這件事保密,也許他們會包容,但我更希望被當正常人看待,而不是過多的關心與特別待遇
    喔喔對了~我覺得運動滿重要的,可以消耗躁期時的精力旺盛

    • @yuii0709
      @yuii0709 Год назад +4

      我也是鬱期大於躁期
      患病9年快10年,自己是每年自我觀察下來,變化算是規律的
      但是今年可能是因為外婆過世的關係,導致週期整個亂掉又再重新配藥
      吃了快8年的藥,又重新調整以後,幾乎每天都睡過頭,差點因此被公司辭退
      本來我都沒有跟現在的公司說患有心理疾病的事,因為之前的工作都會因為知道我有心理疾病就有了過多的關切
      一位資深的前輩說不能因為我的心理疾病去影響整間店的流程,那時候其實蠻難過的
      我以前就是把太多事情攬在自己身上才開始自律神經失調,現在好不容易學會放輕鬆,卻又因為生病被說是不負責任的人
      告知病史並不是希望能擁有特權,而是擔心如果我哪天臨時出問題他們才不會嚇到
      運動確實會有改善,對我來說光是去健身房就能轉換心情

  • @user-sg6fx2mh5h
    @user-sg6fx2mh5h Год назад +16

    我就是躁鬱症患者,原本從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看一般精神科,也離開造成創傷的工作環境,後來覺得有好了就沒回診也不吃藥,到後面因為新的工作環境又發生類似之前創傷情境,連續3個月沒辦法睡覺,每天都擔心又有人要害我恐嚇我,聽從單位護理長建議到醫院精神科看診,剛開始醫師評估是焦慮症,到最近一個月才確診為躁鬱症,整個過程花了我7年多的時間,目前藥物(已使用到管制藥品)的控制效果已經沒有明顯改善,在最近發生了讓家人嚇一跳的行為,才讓家人認知到我真的生病了,雖然可以正常工作,但躁症或鬱症發作起來真的不是我能控制的,漸漸用正向或用陪伴的方式對我,而不向以前直接的告訴我不要想太多不要亂花錢,所以最近也勇敢跟家人提出了去跟心理師聊聊,想認真的去面對過去的創傷,讓心中的傷口復原進而改善躁鬱症控制的效果

  • @johnsonchen5137
    @johnsonchen5137 Год назад +26

    我就有個家人有智能障礙,然後都很晚睡,做錯事完全不能唸他,唸了就要把家給拆了,真的會讓人跟他相處壓力非常大

    • @davidyu761
      @davidyu761 Год назад +10

      想辦法離這種人遠一點,不然以後問題更多。加上他有智能問題,注定一生無法完全脫離照顧者,如果以後父母老了,變成你當主要照顧者,那真的是活在地獄中沒完沒了。

    • @user-ke5xw1nb6m
      @user-ke5xw1nb6m Год назад +2

      @@davidyu761 我家就是有這種人,她也不能被唸,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問題,例如常常偷拿別人的東西,我家開工廠,她下課後我媽帶她回公司繼續自己的工作,辦公室的東西常常被她拿去...唸了她又更歡
      我現在自己住在外面,雖然說親戚買的空房,但未來我會努力賺錢自己搬出去住

  • @user-jv5lx6op7m
    @user-jv5lx6op7m Год назад +11

    還有一個最顯著的症狀
    亂買東西…亂花錢!
    如果自己發現
    行為變得不正常就真的要注意
    有時候自己真的察覺不出來
    需要別人扶持

  • @yang7891
    @yang7891 Год назад +39

    謝謝77的講解,身為有躁鬱症親人的我對於影片裡的描述深有同感,面對一次次躁症發作的母親不斷讓家裡面臨財務的危機,也只能夠耐心的陪伴並處理她惹出來的麻煩,畢竟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讓復發期延長,讓發作時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 @Esther-hc8ei
    @Esther-hc8ei Год назад +15

    這期對躁鬱症(雙向情感障礙)的介紹說明非常簡易明瞭 直切重點
    目前處於躁期 從上週到今天 幾乎沒什麼睡 精神還是很好很亢奮 跟上個月鬱期時相比就是判若兩人 充滿自信的跟我媽有說不完的話 (這點是唯一讓她開心的吧)
    即使有藥物的輔助跟心理師的會談協助
    但...說真的...處理自己的情緒真的很累...

  • @luke1987515
    @luke1987515 Год назад +112

    身為躁鬱症患者(快 8 年了),耐著性子穩定吃藥真的很重要!😊

    • @Jessica-rl9jg
      @Jessica-rl9jg Год назад +24

      @Peter John 我輕鬱症服藥後好很多 身體會說話

    • @Jessica-rl9jg
      @Jessica-rl9jg Год назад +36

      @Peter John 嘿啦倒是不用問我也看出來教養很差了 再見

    • @user-qi5un5pg2n
      @user-qi5un5pg2n Год назад +25

      @@peterjohn5369 如果沒有教養也是種病你大概要吃好幾年藥

    • @user-ky2vk1bs8e
      @user-ky2vk1bs8e Год назад +8

      @@peterjohn5369 是沒錢看醫生還是正在斷藥?

    • @user-xr9ny6sn9r
      @user-xr9ny6sn9r Год назад +9

      @Peter John 只是分享自身經歷,你是在跩什麼??

  • @weiwen221
    @weiwen221 Год назад +14

    這支影片覺得好符合時事...哈

  • @melody5296
    @melody5296 Год назад +9

    我其實是有精神疾病的,但是一直都不知道是哪個。每種都是看了覺得很像,但是又有哪裡不太一樣···
    一直以來,這些問題讓我根本沒辦法過正常的生活。已經讓我心情糟糕很久了,就算不在最糟糕的低潮期(有自殘想法的那種)裡面,還是會覺得很不好過。但是我一直到最近才真正開始尋求幫助。

  • @sharonhsu7722
    @sharonhsu7722 Год назад +10

    原來還有叫急性躁症
    【我發病當天】
    那天第一次正式預約了心理醫師,
    但因為工作晚下班.錯過預約時間
    (下班也是對方關門時間)
    打電話給對方.員工說你趕來大家都要等你,
    想想過去最少也要15分鐘(不含看診時間),
    我是上班族.我能理解,時間到當然要下班,
    但我腦袋可以理解.身體卻開始哭了,
    哽咽地跟對方說沒關係我下次約。
    結果騎回家路上,在橋上突然出現騎下去也不錯(情緒亢奮),
    第一次真實的想就這麼下去(以前也只是想想),但附近車多...
    怕下去後..給別人造成心理陰影(太在乎別人感受)
    我就一邊亢奮地騎了回家...
    一進門我又什麼都不想要的情緒(低落)坐在椅子上
    我有發現這樣不行不對勁,馬上抓起鑰匙衝到大醫院,
    雖然看了一陣子醫生不太行,但藥多少有效,發現副作用不對勁也要跟醫師說..
    【反反覆覆幾個月】
    雖然藥物讓我狂掉髮.瘦8公斤....(現在穩定情緒胖回來了 可惡? XD)
    白天亢奮,晚上憂鬱,半夜傷心失眠或淺眠突然醒來
    雖然長輩說著..沒屁用鼓勵的話(什麼想開點...能想開還會生病?)
    但知道他們關心,也還好哥哥們不多說什麼只是靜靜陪著我在客廳
    (晚上我開始會待在客廳.不想回房.怕一個人[以前都是晚上就在房間])
    主管能理解我的狀況很感謝。也是自己還是比較瞭解自己狀況才好起來,
    (害怕一個人就找人陪.工作時突然覺得不太對.想休假半天就休息[主管人好])
    但當時的 大上司 是給我更大壓力的來源,還好後來他知道我病了,
    就沒太嚴格對我(之前很多小事情都挑剔.同事都看不下去很心疼我的程度),
    現在他退休換另一位大上司.他在工作上就給我很多自由空間,人也比較隨和。
    我現在沒吃藥了(不知道我這是不是短暫壓力症狀而已)
    因為最大的壓力不在了,所以現在恢復很多。
    (但會這樣也是從小都有一些憂鬱的情況,結果大壓力來了個急性躁症?)
    發病前幾年就變很自卑,朋友也沒聯絡 能拒絕就拒絕
    結果發病時哭著打電話給人家說想他,自己心理在做告別
    (怕如果突然又想不開...至少有告訴對方不聯絡但一直很想念他這個朋友)
    我想我狀況可能是這樣,從小累積的鬱,
    長大突然一個大大的壓力..所以出現急性躁症..吧?
    (以上抒發 說說經過,就算沒人看自己心情會也好一些.也有點打多了自己不知道在打啥)
    大家要健健康康(抒發完畢)

    • @vinalla
      @vinalla Год назад

      那個門診人員很不會說話
      明明是心理門診
      一點同理心都沒有

    • @sharonhsu7722
      @sharonhsu7722 Год назад

      真的他們差點是壓死我的最後一根草(差點)
      還好自己是願意看醫生的類型

  • @u1a2b3c
    @u1a2b3c Год назад +3

    吃藥不一定有效,有時越吃越憂鬱或越躁鬱,很多吃久了也沒有提供心理治療,很多自費心理治療又超級貴。生活習慣運動睡覺飲食還是很重要,不然吃再多藥都沒用,憂鬱時吃了亢奮,躁鬱時吃了像被打麻醉全身無力。本人目前比較有效的是做過長期群體治療主題是轉念,在台中做的但搬走之後就沒找到類似的群體治療,每個群體治療主題都不一樣,有些是冥想(對我零幫助,但對其他人很有幫助)。心理治療的服務很少,精神科就純提供藥物治療,不然就要很有錢去找專門心理治療的診所,真的非常的貴。

  • @wuchiaoyu7144
    @wuchiaoyu7144 Год назад +10

    謝謝志祺談了很少討論但其實很嚴重、但多數無病識感的躁鬱症

  • @ryuchen33
    @ryuchen33 Год назад +87

    這是我的看法,參考就好
    23歲那年我被台大醫師診斷我有躁鬱症
    目前與他共處了7年,在我第三年26歲果斷停藥,但停藥後的副作用是非常可怕,包含頭暈目眩,視線重疊產生幻覺,嚴重會幻聽,這是我停藥過後的親身體驗
    停藥原因是吃藥會有依賴性,而不是靠自己的意志力去根治自己的心魔,並沒有解決問題,用藥只是逃避問題而已
    首先我克服的方式是你一定要夠了解自己不能有任何的隱瞞和說謊,無論躁期做了多少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都要拋下面子,接受失敗,並找到壓力的來源
    躁鬱症的情緒是高低曲線,當你越躁過一陣子情緒會低落,所以盡可能壓住自己,慢慢的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遇到問題要習慣去面對就算成功或失敗,這些心法都要記錄起來,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就用固定的拳法去攻破一次憂鬱,自然而然抗壓性就會慢慢增強,這才是最根本的最佳解答
    講現實面資本主義的時代醫師也沒有太多心思去關心你的生活,最終還是用藥物解決問題,頂多劑量調整,我認為這是不健康的作法
    我目前的解決方法是讓身旁的朋友告訴自己我有躁鬱症的病識感,躁期時依靠身旁的朋友去拉住你失控的狀態,憂鬱時傾聽陪伴就好,自己也要一點一點去習慣這模式,慢慢讓自己的情緒達到一個平衡的最佳狀態
    這個病不會好我認為,他會跟著一輩子
    過去的名人,愛因斯坦、達爾文、梵谷等等,天才都有病態的一面,也能比一般人看得到感受度也都相對敏感,所以躁鬱症也俗稱天才病,內心也挺孤獨的
    致躁鬱症的朋友,也歡迎與我聊聊
    希望大家平安順心、健康快樂❤

  • @wishenry
    @wishenry Год назад +5

    感恩如此用心的製作。身為第一線臨床工作者。很佩服志祺能深入淺出的傳達這麼大的一個題目,內容也相當正確。借轉傳

  • @13WIDES
    @13WIDES Год назад +8

    我沒遇過真正躁鬱症患者
    倒是遇過不少嘴巴說自己有躁鬱症,實際上自己也不知道甚麼是躁鬱症
    以為心情不好容易暴怒=躁鬱症

  • @user-wh7iu3ks9b
    @user-wh7iu3ks9b Год назад +6

    以前我在學校也遇到一位有躁鬱症的家長,她非常的多話,有一陣沒吃藥控制,情緒不穩定導致也影響到孩子生活品質,後來我跟社工聯繫雙方配合下,家長乖乖去吃藥.
    後來她吃藥控制好,生活品質也比較正常,有一次我問妳有吃藥嗎?那位家長說有,我說妳最近看起來不錯耶!

  • @jinyuzu999
    @jinyuzu999 Год назад +14

    非常感謝志祺科普這一類精神健康相關的議題,作為一個憂鬱症+bpd患者,能看到更多人被儘早診斷和治療,真的感到非常安心!

  • @ALegmontnick
    @ALegmontnick Год назад +7

    謝謝!這種內容超爆讚!希望大家都能看到!

  • @jujulin0121
    @jujulin0121 Год назад +8

    躁症今年邁向22年,穩定服藥就有穩定人生

  • @luolewis2376
    @luolewis2376 Год назад +5

    我自己是有意識到自己可能有躁鬱症但一直都沒有去就醫,大概是兩三年前開始認知然後回推到可能13年前念國中的時候就有症狀。沒去就醫主要是不確定到底需不需要,因為其實沒有非常嚴重到影響很大範圍的人際關係和造成經濟問題,會不會讓醫生覺得明明沒什麼事幹嘛還來浪費時間XD
    第一次強烈感受到躁鬱症的時候是兩年前在前一份工作的期間,當初工作會給我無法調適的巨大壓力,造成那陣子幾乎是人生有史以來的最低潮,後來決定離職之前有接觸到轉換跑道的一些管道,馬上從憂鬱到睡不著直接變成興奮到睡不著,近期想做什麼工作、要做什麼什麼進修、未來的生活如何如何,整個晚上翻來覆去都在想像未來有多美好
    上面的事情是有明確的壓力來源,之後雖然沒那麼嚴重但能感受到自己會有鬱期和躁期的週期,例如鬱期的時候會沒來由的不想跟別人有基本以上的交流、如果被碰到毛會很激烈的反擊、當下覺得煩躁的時候會間接但很強烈的表達出來;有時候則是某些晚上關了燈躺在床上的瞬間很多想法從腦袋裡冒出來,不管是工作上還是興趣上,甚至會想馬上跟認識的朋友分享剛剛的所有想法
    現在我鬱期的時候會跟自己說現在腦袋出現的不是我真正的想法,如果說出來或表達出來的話以後一定會後悔,如果怕出事就只留下最低限度的存在感,不要主動跟別人交流;躁期的時候就任由腦袋自己想像,但會克制自己不要太過分享那些超樂觀的想法,反正只是一些曇花一現的東西,到處分享只會讓人覺得幹大半夜的在供三小
    雖然已經算是「共存」好幾年了,但老實講我也覺得這種處理方式應該還滿不健康的,剛好最近才遇到躁期結果半夜睡不著造成那幾天作息整個壞掉,也有在認真考慮要不要去看醫生...

  • @ShigureShigure490
    @ShigureShigure490 Год назад +11

    其实我们身边存在着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多的精神异常的患者,很多时候我们从来没有得过,就认为不存在,或者总认为没那么夸张,大惊小怪。但这往往和病症发症时同样对患者造成伤害。
    将心比心,要少武断,多理解他人

  • @karen9451007
    @karen9451007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我本身就是一個躁鬱症患者,是23歲發病,但國中有一段憂鬱期那時候是自然好的。
    在住的地方出現一個禮拜晚上10點睡又晚上12起的情況,被送回家裡住更是出現一整天不睡覺情形,還因為出現晚上起來跑出去,完全不聽勸的狀況,家人也無力照顧這種情況的我,後來還是被送去急診病房,待了3個月,不過出來後因為吃的藥不是很合,所以回家後完全無法正常的看書,讀十個選擇題就完全看不下去了,不過相對於之前的發病狀態是比較穩定,但在隔年,年中我的病又復發了,又被送到急性病房,說起來我真的很感謝愛我的家人,因為床位不是很好等的,在那時候很緊急的時候,他們也願意讓我住自費的床位,我發病的很嚴重的時候經常是神智不清的,甚至不記得自己說過或做過什麼,後來家附近的醫院有床位,才趕快轉院過來,來這家醫院後就遇到我現在一直都在看的醫生,他就是我發病的時候如何在醫院搗蛋都知道😂,住了急診,待了日間留院,又發病進了急診,驅於穩定,轉到慢性病房,出院。
    2013年中發病、急診病房3個月,2014年中復發,急診病房,轉院,急診病房,日間留院,急診病房,慢性病房,2015年過年出院。
    目前沒有復發,天天按時吃藥,在目前的工作,工作了三年多,如果不特別說明,別人看不出我有患躁鬱症,目前我的藥對我來說也沒有副作用。

  • @user-bf2wj1qd7l
    @user-bf2wj1qd7l Год назад +9

    我老公喝酒後就會出現“躁期”,完全像影片中所講的文思泉湧、自信爆棚、天馬行空...等,也真的影響了人際關系!而他不喝酒時真的沉默寡言、日夜顛倒、提不起勁、思考混沌、除了滑手機很認真外真的沒什麼可以讓他有專注力,像是“鬱症”般....

  • @babayaaaga
    @babayaaaga Год назад +2

    我阿公從去年開始躁鬱症發作,聽我家人說好像是第五次發作,發作後真的超有精神,每天晚上都不睡覺在家裡敲敲打打,吵到左鄰右舍都受不了,而且還超會花錢一天就可以花掉好幾萬,不顧家人勸阻跑去買一台新車,牽車第一天就發生車禍,甚至有一次一天內發生三次車禍,最頭痛的是他覺得自己沒有病,不配合就醫吃藥,搞得家裡雞犬不寧超恐怖😱

  • @cylee-81
    @cylee-81 Год назад +1

    你們將來有打算再作一集 思覺失調症 的專輯 嗎 ?

  • @user-lw6bv4gp4f
    @user-lw6bv4gp4f Год назад +10

    多接觸大自然,對任何精神症都有很大的幫助。

  • @Youran82
    @Youran82 Год назад +10

    曾經我也在高中有過類似躁鬱症
    我高中是在橄欖球隊
    主要是因為各方面壓力(考試 訓練 比賽 學長打壓)有一段躁鬱症的各種症狀
    不過可能因為發掘的早跟家人老師的良好溝通 再加上我個人算是蠻理智的
    透過定期的師長談話很穩定
    雖然我也無法肯定我就是躁鬱症
    但當時的確情慾有時差點失控 也有點失眠等等影響精神的狀況
    雖然現在我也不怎麼睡覺
    因為我在肝遊戲(笑

  • @Yicing
    @Yicing Год назад +5

    躁鬱症患者的確在躁期的時候看起來跟常人無異
    社交能力還特好
    也因此常常沒有病識感
    真的很難勸去看醫師

  • @jonathanlow7211
    @jonathanlow7211 Год назад +1

    感谢讲解 很有意义的内容

  • @qsc2682661
    @qsc2682661 Год назад +14

    家人有躁鬱症 斷斷續續的發作 一發作真的讓家裡都氣氛都不太好 只能讓她去住院一陣子又好了 然後又開始輪迴 真的蠻頭痛的😂

    • @Tongred6237
      @Tongred6237 Год назад

      「復發輪迴」是因為精神科藥物只是「治標」還無視病因,傷害性又大,當然會不斷來來回回

  • @yoki_fan
    @yoki_fan Год назад +1

    由於家人都是在自己家族企業的工廠工作,所以一直以來對待彼此都不是親人的相處模式,而是用高壓管制的工作模式,下班後還是討論工作,在我離開家庭前也是在那不健康的環境下成長,幾乎全家人都有躁鬱症,不然就是容易焦慮的憂鬱症,我救不了他們,他們不承認也不想改善,我只能在一次衝突後離開家庭救救自己,長年我都是諮商跟吃藥並行才能跟家人相處,真的是太燒錢了……我最嚴重狀態還進入思覺失調狀態好幾個月,救不了真的就只能遠離了。

  • @saker6755
    @saker6755 Год назад +4

    認識病是一回事,理解是一回事...

  • @seden760
    @seden760 13 дней назад

    雖然隔了一年,但是還是想留言。我爸已經是嚴重的躁症患者,原本鬱期還偶爾會服藥,現在躁期已經持續9個月了,沒有病識感。說要陪同治療或吃藥之類的馬上翻臉說不尊重他,要斷絕關係。然後每天因為小事大吼大叫,到處跟街訪鄰居講一些佛理(他很愛看那些佛教台),鄰居也是不堪其擾。僅存的優點大概是不會傷害人而已吧。唉

  • @weidisue5580
    @weidisue5580 Год назад +7

    這個真的是好符合時事喔 這個是說那個媽寶汪男嗎? 哈哈哈

  • @user-wf1gw5xr7y
    @user-wf1gw5xr7y Год назад +2

    我是睡眠問題去看醫生的,吃了很多種抗憂鬱劑病情都沒好轉,後來我的醫師覺得我可能是躁鬱症,只是是鬱期很長的那種(我發病到現在快三年都沒出現過躁期)後來醫師改了治療躁症的藥給我之後症狀就穩定很多

  • @mirrorsu585
    @mirrorsu585 Год назад +7

    聽起來也很像是女性週期的狀況,隨著內分泌升降,也會有這種亢奮期與憂鬱期,持續的時間也不是一般的情緒起伏的速度,看來只能看醫生才能分辨了O_O

    • @graceliu1075
      @graceliu1075 Год назад +6

      但如果情緒隨經期改變太過強烈,劇烈到影響日常的學習或工作,可能精神科和婦產科都去看看會比較有幫助。

  • @tomato5854
    @tomato5854 Год назад +1

    真心想求救,我媽媽就有嚴重躁鬱症,也有明顯的躁期與鬱期,常常因為發作時說了很多話作了很多事傷害家人,但她沒有病識感,不可能要她看醫生,這樣等同於告訴她有病,那這樣只會製造新的家庭低氣壓...........。哀,也是無解,總不可能自己弄處方偷偷下藥吧

  • @tongjiayeoh4386
    @tongjiayeoh4386 Год назад +12

    好奇妙 每次正在想什麼 或是當天跟朋友討論什麼話題,晚上志棋就上片相關主題了😂
    剛剛下午才在跟男友討論躁鬱症說

  • @paulha3962
    @paulha3962 Год назад

    thank you 七七

  • @framepetal
    @framepetal Год назад +2

    我其實看完最大的問題是,感覺我遇到這類傾向的人,很少有人自己有病識感,所以根本不願去就醫,連嘗試都不肯,這種又該怎麼辦?

  • @xzu0314
    @xzu0314 Год назад +1

    焦慮症和憂鬱症可以透過藥物治療達到痊癒,但躁鬱症和思覺失調症是屬於比較嚴重的精神疾病,只能吃藥控制不要發作有可能要終身吃藥才能達到穩定的狀態,正常過生活

  • @henry1.2
    @henry1.2 Год назад +5

    其實我認為以現代社會來講
    精神沒有一點狀況才比較少見 精神完全健康這種事情感覺跟天方夜譚一樣困難
    畢竟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大 高度發展的社交軟體跟快速變動的社會很容易就急速累積壓力
    每個人適應的能力不同 但無可否認處在精神高壓的人居多
    處在精神高壓又不自覺個人認為才是比較常見(跟危險)的狀況

  • @user-sv8iy2fz4c
    @user-sv8iy2fz4c Год назад +5

    D.曾經就是
    但當時發病的我是有去看醫生的
    整個躁鬱症躁期發作期間都會讓自己產生一種很丟臉的行徑
    包括看診時跟醫生講的話(確實會滔滔不決、講一些很遠大的對話)
    只知道那時候吃藥久了覺得沒什麼改變就停了(之後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或復發,可以跟以前一樣正常交流沒有什麼奇怪的舉動與發言)
    不知道為什麼
    多年後回顧當時都還是會有種大家把你當成瘋子的感覺,比起憂鬱症大家都能諒解甚至會關心,躁鬱症患者比較常被人投射出一種有病該去看病去住院的感覺。(就當時家人親戚給我的感覺)

  • @user-ef5zb7ee8q
    @user-ef5zb7ee8q Год назад +18

    我是在15歲(大約國二)的時候被診斷出躁鬱症
    國二吃藥的時候我感覺自己的情緒是被藥物控制的,情緒太過亢奮了就吃讓自己鎮定的藥
    情緒太過憂鬱就吃能夠讓自己心情變好的藥
    (並不是自己隨意亂吃,是每一個禮拜去看醫生,醫生開給我的藥讓我有這樣的感覺)
    吃藥的日子大概持續半年
    我感覺自己已經恢復正常了
    但醫生建議我這個藥是要吃一輩子的,要不然復發會很嚴重
    不過我沒有理他,我就自行「慢慢地」斷藥了
    (一點一滴的慢慢的減少藥量)
    直到2017年,再次復發
    那一次很嚴重三天沒有睡覺,整個人精神狀況很差,直接住進奇美的精神院😅
    那一次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我自己的想法以及做了些什麼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
    夏夕夏景(丟人現眼)😂
    住院長達22天,出院後持續吃藥10個月
    但我依然再次選擇
    「慢慢斷藥」,一直到現在沒有復發了,我不敢保證之後會不會復發
    我也不敢保證發病中的自己會做出什麼讓我清醒過後覺得很丟臉的事😂
    但就像志祺說的
    躁鬱症只是大腦生病而已
    那麼既然病好了為什麼還要吃藥呢?
    有可能有人不贊同我說的話
    (看到留言處,得知蠻多人長期吃藥的)
    我只能說這是我自己的選擇
    我願意承擔後果

    • @KnowNothingJohnSnow
      @KnowNothingJohnSnow Год назад +5

      好好用藥,定期回診,會穩定的,加油

    • @thestandnew
      @thestandnew Год назад +1

      笑死 說是你自己的選擇 到時候負擔的還不是你的家人和拿納稅錢補漏洞的健保 有病就去吃藥好嗎

    • @user-bd4yz1qy7o
      @user-bd4yz1qy7o Год назад

      祝福越來越有更多堅強、自信心、開心的嶄新生活

  • @user-nt9me1ss8o
    @user-nt9me1ss8o Год назад +1

    有些人
    一直容易情緒不穩定
    還有一言不合就會生氣打人的人
    比那些知道自己是躁鬱症的人還要可惡
    誰敢跟一個會打人的人說
    你可能有躁鬱症?
    而且言談也不能用很直接的方式
    跟他說明他做錯的地方
    真的累死人
    但又不得不這樣
    要不然哪天可能會被打死
    法律也不能保障其他人免於他的威脅

  • @dawn_forever22
    @dawn_forever22 Год назад +2

    躁鬱症才剛治療半年,鬱症比較嚴重會沒辦法跟他人正常交流,躁期感覺一天之內可以剪完10支影片(比喻用)。 醫生一天到晚問我要不要住院電療...

  • @weiting7982
    @weiting7982 Год назад

    有一個RUclips製作的影片問題想請教(ps我很喜歡志祺七七的影片內容都有在看❤)
    我想請問我上傳影片+CC字幕,為什麼自動翻譯只能翻成英文,沒有其他語言選項,查了好幾個中文影片也都沒有,但是的影片有各國的自動翻譯?可以透漏教學嗎🙏🏼🙏🏼

  • @user-th7qm6xj9b
    @user-th7qm6xj9b Год назад +3

    可是有時候心理有病,自己也知道,但是又聽說看過精神疾病之後保險會被拒保或解除契約,就讓人卻步。

  • @Yiii_ii
    @Yiii_ii Год назад +4

    我爸就有躁鬱症⋯ 有時候蠻困擾的 整家的氣氛都很僵⋯😢

  • @rawshawn1
    @rawshawn1 Год назад +14

    A,有遇過同學,症狀就和影片講的差不多!當時還有請醫生來解析給全校聽!
    很多人都以為容易生氣、急躁就覺得是躁鬱症,常常說什麼被誰誰誰氣到要發病了!
    事實上躁鬱症的症狀根本不是這樣!
    強者室友精神科醫生表示:躁期就是要能做出很多不要臉的舉動,是很難裝出來的!😅

    • @andrewyen5856
      @andrewyen5856 Год назад

      那個不要臉的舉動大概是什麼程度?
      有沒有情境與患者行為可以描述?

    • @rawshawn1
      @rawshawn1 Год назад

      @@andrewyen5856 就很明顯到會覺得這個人怪怪的!尤其行為舉止跟以往都不一樣!
      可是初期大家不會覺得他是生病了,只會覺得幹你娘你是在做什麼啦!
      就如同影片介紹一樣,會很忙很嗨講話講不停,能一個打百個!

    • @yaowang3426
      @yaowang3426 Год назад +4

      大概是平常很害怕會社恐的人突然跑去社團聚餐介紹自己吧
      再嚴重一點可能是會在班上做引人注目的事情,故意去表演、講笑話什麼的,或是跟沒那麼熟的同學很突然的要擁抱或是聊天接觸
      以上都是我個人親身經歷🙃

    • @rawshawn1
      @rawshawn1 Год назад +2

      @@yaowang3426 我遇到的也是超級內向的同學突然上課一直說話,一直文不對題!
      然後一直跟很多人講話,明明就不熟!

  • @WarrenChen
    @WarrenChen Год назад +4

    看完影片及部分參考資料,蠻好奇 #台灣精神醫學會 或志祺七七的團隊中,是否有聽聞過 神經免疫學 或 免疫神經學(也有一說為「心理神經免疫學」),對身心症/情緒病的研究和影響?
    就我粗略所知,該學門是歐美近十年的產物,綜合規模橫跨數年、近百萬人的許多研究,將身心疾病定義為「心智的發炎」
    可能是壓力,可能是基因,可能是手術、車禍、經期,導致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引發生、心理的連鎖反應而產生疾症。
    台灣的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蘇冠賓教授兩年前曾言,當時的治療仍以九零年代的藥物(血清素剛發明的年代)為主。但其藥理動力機制,或許連身心科的醫師也說不出個究竟吧。
    仍在體會 Edward Bullmore 教授所謂的「人的本質」和「失衡」。
    //
    剛找到則相關的短片:ruclips.net/video/xmELNJN1kL4/видео.htmlm1s

  • @user-du7sr5tq4h
    @user-du7sr5tq4h Год назад +37

    睡眠不怎麼好的人,是真的會有躁鬱症傾向⋯⋯跟他們相處模式,都可以感覺他們的情緒都不是很好,都會為了一點小事情大怒

    • @SouHi6918
      @SouHi6918 Год назад +26

      睡眠品質不好不代表就會是躁鬱症唷,您所感受到的是對方的「焦慮、焦躁」,但長期的睡眠困擾確實容易會影響生活而可能導致憂鬱,因此身邊若有親朋好友有「長期」的睡眠困擾,要記得提醒他們去看看醫生改善睡眠或許就會好很多了!

    • @xupjormp
      @xupjormp Год назад +7

      這個不是躁症狀況,會誤導其他人的。

    • @user-du7sr5tq4h
      @user-du7sr5tq4h Год назад

      @@SouHi6918 因為我聽他說他的同事都不怎麼喜歡跟他一起上班,壓力很大......

    • @SouHi6918
      @SouHi6918 Год назад +4

      @@user-du7sr5tq4h 那有可能是情緒困擾,每個人都會因為各種事情而有不好情緒的時候,但不代表有類似症狀就是精神疾患,精神疾患還是需要有各項量表以及臨床評估才有辦法給診斷,再來,一個人可能不止一種精神疾患,也有可能是複雜的,人就是一個這麼複雜的生物QWQ

    • @user-du7sr5tq4h
      @user-du7sr5tq4h Год назад +1

      @@SouHi6918 我有朋友跟親戚他們都有去看精神科,但我認為台灣精神科有些都很隨便,知道你睡不好就開安眠,然後越吃越嚴重,我是覺得 有些心理疾病不能只有開藥而已,而是要改變現況

  • @user-hs9we3vo7v
    @user-hs9we3vo7v Год назад

    希望能說經前症候群的分析🫡

  • @user-td5nq5nz2d
    @user-td5nq5nz2d Год назад +1

    前陣子確實也因為壓力問題
    躁鬱狀況變得較嚴重
    面對自己的情況真的可以積極去看醫生
    但台灣對輕微精神疾病很不友善
    尤其是時常的聊天會把 [神經病] 這詞彙 形容貶義之詞
    且台灣保險業也會對輕度精神疾病也見得友善

  • @user-mv8cp8dl6u
    @user-mv8cp8dl6u Год назад +1

    我爸爸就有躁鬱症前幾年服用藥物有比較穩定,但他酒精成癮每天都要喝,最近停藥下來又更嚴重目前在醫院治療中...

  • @Junhanlin0529
    @Junhanlin0529 Год назад +1

    當兵的時候遇到一位躁鬱症同梯,說平常因為吃藥昏昏欲睡
    平常都不用出操 都跟在旁邊睡覺
    但是休息時間 卻會在寢室要hip-hop 逗弄其他人
    剩三四週 他要退役的時候 不知道為什麼 突然開始抓臉 把臉抓到整個都很紅 隔沒幾天就被提早退役了

  • @user-mr7tz1mg8b
    @user-mr7tz1mg8b Год назад

    我知道我同事有很嚴重的躁鬱症!但她非常討厭我,我不想因為我讓她睡不好,每天都在生氣!那我選擇離職讓她不用再看到我.她會好一點嗎?!(我都沒有和她說話沒有交流)但她好像從小就活的很痛苦😖老公也對她很強勢 我能做到最後的溫柔就是遠離她!讓她在外面霸凌我!但沒人相信她,最後是變她自己孤立她自己😅工作再找就好😀😀

  • @a3519362
    @a3519362 Год назад +1

    很不容易的每個人

  • @tt03154121
    @tt03154121 Год назад

    請問哪時要討論EE園區議題

  • @yuii0709
    @yuii0709 Год назад

    躁鬱症很難解釋,每次有人問我的心理疾病時,我一律說是憂鬱症
    不到1成的人大略知道躁鬱症的症狀
    而2成多的人會比較知道心理疾病會出現的問題
    雖然有7成的人還是聽不懂躁鬱症的意思對我說幹話,但是那3成的人會比較能理解我在工作上可能會有的狀態

  • @fdstyle20
    @fdstyle20 Год назад +1

    謝謝!

  • @KnowNothingJohnSnow
    @KnowNothingJohnSnow Год назад +15

    躁鬱症的污名化比憂鬱症嚴重

    • @user-uu2eu9of3d
      @user-uu2eu9of3d 15 часов назад

      真的,有人看到別人發脾氣,就在旁邊補一句,你是不是躁鬱症

  • @user-kq6tu5qu9c
    @user-kq6tu5qu9c Год назад +4

    給受苦靈魂的建議:
    1.多唸釋放語「我釋放我所有負面能量源頭」。
    2.多唸肯定語「我愛我自己」。
    3.推薦看「觀音之愛」這本書,了解我們來地球投胎的目的,是為了體驗愛、學習愛與創造愛。

  • @18643709
    @18643709 Год назад +2

    躁鬱症患者,中國這邊叫雙相情感障礙。躁期還有個很煩的事,就是性亢奮,然後會非常厭惡自己的這個問題。我當時是因爲19年香港事件引發的,看著他們被國内抹黑,被汙名化,某一天在公司工作的我突然就崩潰著哭起來了。住了一個月的醫院以後還是辭職了,從此不靠藥物的話就睡不着覺,一直到現在。

  • @user-pb7xu9ze1f
    @user-pb7xu9ze1f Год назад +1

    躁鬱症的病識感低落才是治療的最大問題🥺

  • @kkgirlmoonmoon
    @kkgirlmoonmoon Год назад

    家裡有情緒疾病的病患 幸運可以很快好,但我覺得因為有太多外在因素動輒以年來計算...

  • @user-ec5mx7fw6p
    @user-ec5mx7fw6p Год назад +1

    今天怎麼沒有慣例的工商服務時間

  • @sheep125
    @sheep125 Год назад

    這我一定要Tag扳手醬來看

  • @tong7536
    @tong7536 Год назад +4

    身边暴躁的人其实不少(很有可能是因为鸡毛蒜皮折磨的)

  • @dontknowi467
    @dontknowi467 27 дней назад

    國中就有躁鬱症 比較輕微的
    但躁期的時候用來讀書 很有用😂

  • @user-rk5zw4jb4v
    @user-rk5zw4jb4v Год назад +2

    幹⋯現在準備碩士班筆試的我就正在經歷這些情緒起伏⋯

  • @eagle4319
    @eagle4319 Год назад +1

    我看過躁期躁到在實況上邊空幹邊用米老鼠的聲音學館長中槍的人
    真的很躁

  • @hohanlin6055
    @hohanlin6055 Год назад

    D 沒錯 就是我

  • @user-el6zg4di1w
    @user-el6zg4di1w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好像有,但是不管如何都還有理智所以感到懷疑...

  • @user-bo3cd9wf6p
    @user-bo3cd9wf6p 8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我也是躁鬱症的患者 吃藥有七八年了 家人期盼我讀護專 雖然不是我的興趣 但是我還是讀了 實習到一半實在無法承受醫院和老師的壓力 就選擇休學 後面兩三年一直被逼復讀 謾罵聲很多 所有親戚家人伴侶都在看不起我 後面有遭受伴侶家暴三年半 實在受不了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生病 後面一兩年才知道自己的病名 因為之前的醫生都沒說 後面問了才知道自己得了躁鬱症 家人伴侶都無法體諒 尤其家人根本覺得妳得這個病又怎樣 很了不起嗎 其實我情緒轉變很大 真的很累 遇到鬱期的時候甚至會想不開 久久走不出 但身邊的人都無法理解 說真的 沒人幫我 我每次發作都一個人躲在房間自己承受 不再跟家人伴侶提起 家人都說我在幻想 跟神經病一樣 唉 真的好累

  • @prime-jd8vp
    @prime-jd8vp Год назад +1

    請問老二常常亢奮也是躁鬱症嗎?

  • @Zhenzhibing
    @Zhenzhibing Год назад

    默念 60.500.4300.80 能快速平靜下來

  • @user-fc5bs2fg2k
    @user-fc5bs2fg2k Год назад +1

    躁鬱症很適合作畫!趕快去買一堆油漆在家裡牆壁瘋狂作畫,紅了還可以賺很多錢

  • @user-hj1jb3zk1y
    @user-hj1jb3zk1y Год назад +1

    嗯嗯 😔 我玩英雄聯盟被塔殺的時候 老是祝福對方媽媽 看來我可能也有一點症狀了 😞

  • @xyixiang1
    @xyixiang1 Год назад

    新興毒品或偏門的摻毒多注意交友圈

  • @Pkenn02
    @Pkenn02 Год назад +1

    🎉

  • @au3w96aj4
    @au3w96aj4 Год назад

    我有每天吃藥跟一個月打一次長效針,病情還是很不穩定。

  • @henrypm5548
    @henrypm5548 Год назад

    原來之前那位自信爆棚的同事就是躁鬱症阿,雖然他當初又說但那時並沒有很懂症狀

  • @user-uf6pb6oz6z
    @user-uf6pb6oz6z Год назад

    現在同組的其中一位同事症狀就是這樣

  • @BeiwoTravis
    @BeiwoTravis Год назад +2

    我是一名一型躁鬱症患者
    但是目前沒有辦法堅持每天吃藥
    大家可以每天在評論區提醒我吃藥嗎
    我會實時更新自己的吃藥動態(❁´◡`❁)

    • @BeiwoTravis
      @BeiwoTravis Год назад

      今天還沒有吃

    • @gemmali6787
      @gemmali6787 Год назад

      我男友之前也是無法堅持吃藥,發生一些事後被強制住院,因為沒有什麼病識感,所以醫生幫他打了強效針,雖然現在每天還是要吃藥跟解副作用的藥,但是打針卻可幫他保護腦袋,不會因為病發而影響大腦。而且現在也知道吃藥是讓自己平穩生活的良方~

  • @han.3254
    @han.3254 Год назад

    我有躁鬱症,我的母親認為我的情緒失常,是因為長期用藥的關係,最近開始阻止我吃藥。

  • @xiaoniugu5207
    @xiaoniugu5207 Год назад

    我:只是單純易怒
    結案

  • @GiovannaSun
    @GiovannaSun Год назад +1

    我不大喜歡依賴精神科醫生,在台灣因為失眠看過醫生,在三個月內不停的換藥,發生手抖、噁心、吃了安眠藥後夢遊嚇壞人,然後被不停診治成不同症狀。精神科的問題是醫生很難診治甚至下對的藥,藥會產生的副作用很少有人提,我朋友的兒子還有認識的一個朋友都是因為是吃了三個月的藥後,睡夢中就過世了。
    在美國心理師與精神科醫生是分開的,我覺得比較好,心理師只是聽病人說話不用開藥。
    心靈上的受創,看精神科都只是幫忙自己,但最終是要自己幫自己。抗憂鬱、放鬆或是安眠藥都有滿大風險,只是很多醫生展現的權威與長期醫療體制的腐敗,讓多數病人無法敢挑戰。

    • @wishenry
      @wishenry Год назад

      祝你找到一位值得信任的醫師

  • @edmondkhor7799
    @edmondkhor7799 Год назад

    能说一下现今马来西亚政治吗

  • @noricat856
    @noricat856 Год назад

    影片內容確實滿符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順便推薦一下由躁鬱症親人拍的分享病情影片供網友參考:
    www.youtube.com/@user-he1sh7uf1u/featu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