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1593 问题主要在你没有拿出任何原因为什么台湾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能源供应转型? 说实话,你的国籍身份不怎么可以说明你没有conflict of interest。你可以拿出什么墙来讽刺,但是其实我对这个很无感。 另外我就随便说说,你急什么? Gotta love it when people lose their shit, and start slinging personal attack at others. 😂 I'm unsubbing this convo, cus it's a waste of my time.
#勘誤
2:38 碳排放的盤查,應該是各家企業自行做完碳盤查之後,再交由第三方檢驗單位來進行驗證。
7:14 碳關稅和碳邊境稅都是俗稱,正式名稱應為 7:20 提到的「碳邊境調整機制」。
謝謝各位觀眾的提醒與指正!
--
根據歐盟CBAM草案規劃,2023年開始,將針對未來出口歐盟的高耗能產品收取碳關稅,2026年全面生效。究竟碳關稅是什麼?對臺灣的廠商又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現在就到 #綠色貿易資訊網 了解更多:www.greentrade.org.tw/
排碳大國台灣!
How dare you
第一次聽到碳素交易,是在一部2009的一部動畫(香格里拉),當年對這概念很模糊,還不太了解是什麼意思,排碳也能交易嗎@@?
直至近年在討論的碳交易,才印像中在哪部動畫有聽過,如果志祺沒看過的話可以去看看喔!!
7:19 錯了,碳關稅的正式名稱是「碳邊境調整機制」,主要原因是,如果這個東西是一項針對進口品的稅收,那歐盟這法規絕對會被WTO擋下來,歐盟就變通為針對「歐盟境內的進口商」收費,變成進口商品本身沒有多繳稅,但是進口商要拿出來賣,錢就要繳夠,歐盟是以這樣的手段來規避WTO的最惠國原則
那有什么分别?到最后进口商品还是需要交税。
这对小国和发展中国家冲击一定很大。
@@ry8246 差別是有辦法施行跟沒辦法施行啊,歐盟的想法就是"管他小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全世界不一起開始減碳,大家都會死"
現在應該有些國家正在尋WTO管道叫歐盟撤回這個法案
欧盟这样就是掩耳盗铃罢了。
不过欧盟也是世界大经济体,只要实力够大其实也没什么。另外全球暖化造成的极端气候确实也对人类造成了巨大影响,以后碳关税迟早要纳入WTO的范畴,WTO规范也要修订。
第一步評估碳排放說明有誤,第三方檢驗單位不會幫企業做碳盤查,應由企業依ISO 14064溫室氣體盤查標準自行做碳盤查,企業每年的盤查結果需經第三方檢驗單位驗證承認其有效性。
想補充一下
目前臺灣會選擇碳費的原因是國內排碳的結構是比較集中的,這樣不利於創造一個有流動性的交易市場。另外目前訂價一個也都相較國際來的低,因此除了品牌商給的壓力之外,政府措施可能還需要再加快腳步。
@@audiobooksempire1512 如果只看這兩三年確實是你說的這樣
但可以參考兩個方向:
首先是如果國際品牌向某些供應鏈施壓,要求你減碳不達到一定程度不能出貨,是不是經濟發展也會受影響。
再者,臺灣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2026年只有歐盟採納碳邊境關稅已經非常值得關注,遑論日後中國美國等地區也跟進。
據我所知:目前好像預定明年底會開始課碳稅,10美金/噸;有些台灣企業覺得這樣的碳稅定價太便宜了,對認真做減碳的公司不公平,而且台灣目前又沒有碳權交易制度。
歐盟目前碳稅50~60美金/噸
協助勘誤
7:26 不是所有進口貨物喔,而是特定產業(石化、鋼鐵、紡織、水泥、造紙等),初步統計在 CBAM 管制項目 248 項中,我國有約 212 項輸歐產品將受影響。
21號剛考完這課。。補充小小,碳交易的另一個問題是額度過度分配,很多大公司能夠拿到過多額度導致他們根本不需要減碳反而能夠再賺一筆。同時額度的價格會波動,例如在金融海嘯的時候額度沒人買,價格巨低;此外中國也有碳交易制度,但由於監管,國有企業,不透明體制等問題,整體的交易頻率并沒有很高
請教一下!哪個國家會有分配碳額度過多的問題呢?是多久前的狀況?
我只知道特斯拉他們因為做電動車所以可以有很多車廠跟他們買碳權!
@@蔣華珍 我沒有學到那麽深入所以仔細的就不清楚了。當時學是歐盟就有這個情況啊,如果不是大公司有利可圖又怎麽會支持。然後疫情以來工廠很多停產,自然也會影響到碳額度的價格
個人感覺
其實所有的問題多數因 "並非真心為包容我們的地球出發" 做改變,而是為廣大商業利益、便利性、效率...為各種人性私利,等火真的燒到自家了、真的危急自身生命了才"免強"有所作為,例如近期世界各地出現的無法抗衡天災。
現在享受的,其實不過是拿眾人的命與子孫的未來來換。
以前有個動畫"香格里拉"也有說到碳稅,碳排放越多的國家越窮。
我也想到這個!那時候看年紀還小,完全不懂碳稅、碳足跡的概念
那東西根本是預言動畫
如果最後不搞那波奇葩操作肯定直接掛神作
好懷念!原作小說是分上下兩冊,實際上有六集小說的量的大作,而且這部的翻譯&校對品質超級好,我記得當年看完沒找到錯字跟人稱錯誤等失誤!
+1我剛忘了動畫名稱。這部動畫很好看,劇情也有教育性。
原作小說根本就預言
仔細想想,一直叫我們平民節約能源到底有什麼意義?一堆企業跟工廠一年造成的污染都遠遠超過一整個國家的人民數年造成的污染總和,水、電的使用量也是,我們明明就該思考這些企業使用這麼多資源有沒有回饋到我們平民的生活品質上或是這些工廠存在的必要性,而不是跟著環保人士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環保是每個人的責任,但如果這些製造最多污染的工廠、企業自己不節能,我們平民再環保都沒用
政府就是在轉移注意力,這樣才不會讓剩下乖乖聽話的人發現政府根本沒在做事
也許因為是出口國家,東西做得好好的把東西送出去,汙染留下來?
還有啦,企業的邏輯就是...
東西能用就用到壞,更好更有效率的東西要買要學要安裝好麻煩,不用算了。
而且因為用習慣了,壞了還會特別取找一樣的產品繼續用,所以變相保留了舊設備的市場。
你說的沒錯, 很多富裕的國家就是把這些高汙染 高碳排放的產業轉移到落後國家 然後就洗個手說自己好棒棒. 大概就是這樣.... 然後再來指責他國排放超標....
兩方都重要,消費者注重,選擇,就會影響企業的決策
幫頂一下,身為商管專業,鄙人認為只有提高外銷(賺國外的錢進來)才真的有可能國富民強(發大財),因此在提到與其把錢付給其他國家,不如自己收錢(減少外流)才好讓政府做更多的事情!
我以在台的外國人身份來看,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能源供應轉型。只要這個不解決,什麼都是白談
作为一个在外中国人来说,你的身份不值一谈,请拿出你的专业身份来解释台湾能源供应转型,而不是外国人身份 谢谢
@@leo-ff4yn 你這樣說得好像如果不自述我自己的全部事情就不能表態似的?我還真不知道有這種規定,原來在中國想要表態以前就要犧牲一個人的隱私,難怪這麼『牆』。🙊🙉🙈
p.s. 我這說法是指我以完全第三方的眼光,也是我在台的立場,不想被扣帽子是哪一個黨派或擁有什麼樣的政治立場。
@@steven1593 问题主要在你没有拿出任何原因为什么台湾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能源供应转型? 说实话,你的国籍身份不怎么可以说明你没有conflict of interest。你可以拿出什么墙来讽刺,但是其实我对这个很无感。 另外我就随便说说,你急什么? Gotta love it when people lose their shit, and start slinging personal attack at others. 😂 I'm unsubbing this convo, cus it's a waste of my time.
@@leo-ff4yn 原來是『擺脫中國洗腦的小粉紅』,我先道歉。沒想到還有這種『看透卻沒法擺脫思考模式』的中國人。以我的觀點,我只是直接陳述大多在這行業內都有察覺到的『問題點』。而你,就是一個不知道是來『反串』的,還是了來『挑釁』的中國人。(我這種觀點以大多台灣人眼光來看,是情勢所造,要怪請找你們內地的分紅們)我不知道你評論的目的是什麼,但是單從你的話術來看,我只看到『小粉紅』,不是中國業內的,而是『牆外』自以為是看透的,把自己看得很清高而相對看不起他人的那種。我只是以『你怎麼對我;我就同樣方式回應』的態度回覆你,但沒想到你竟然還執迷不悟,那我也真是浪費我的時間回來看評論了。與你不一樣,我可沒有訂閱評論。我甚至可以不管你這評論。但我選擇花時間來回覆是希望你能看到自己沒法看到的觀點,而開始自我檢討,但這樣看想必是我期望太高了。
p.s. 如果當初你的回覆比較像理性探討的方式來求解的話,或許我還會以『文明人』的方式來對待你。如果不知道怎麼像『文明人』的方式評論的話,我這就給你個例子『我不認為你的身份對於你的觀點有何影響,能否提供些細節解釋你的觀點?』
謝謝你的介紹 讓我認識到綠色貿易資訊網,可以透過上面的資訊更容易的了解環境的議題
我也是
D
先把電的問題解決了
才有資格收碳稅
不然政府才是製造最多二氧化碳的組織
火力發電廠不是政府的嗎???
不把從源頭碳排放的問題改善
持續燒煤製造大量二氧化碳
然後在跟企業人民收碳稅...
這不合理啊!!!!
前面的觀念講錯了
淨零碳排是企業不能買抵換憑證,但可以靠自己企業內部努力例如碳吸存的方式抵銷。
氣候中和是「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移除量
零排放才是不能排放任何溫室氣體
希望七七有機會可以製作一期關於油車跟電車的議題
我發現蠻多(在台灣環境下)關於電車環保議題的爭論圍繞在能量轉換效率
.
然而電車環保論者所參考的文章卻是把電能馬達的轉換效率拿來跟燃油引擎的燃燒效率比較
而忽略了在發電廠端發電的轉換效率以及運輸的損耗
(套用一句網友說的:「正確的原始數據、錯誤的拼湊,獲得用以雄辯的謬論。」)
而且最重要的還忽略了製造電池所導致的環境破壞
.
這種比較算學理的東西和理工基礎比較好的人講很容易就講通了
可是很多人都是物理~物理~霧裡看花~
跟他們花心思解釋這些東西到最後也只會得到一句
阿,跟你們這種理盲的堵藍講這個沒有用啦(理工學院問號)
.
不管燃氣發電還是燃煤發電,都是住在火電廠附近的居民在承受(喔對,還有藻礁)
廢了核電之後,綠電......真的有辦法當基載電力使用嗎?
至少就目前國際上的經驗來看,綠能並不是一個穩定的來源
而且最多人愛用的太陽能板......製程所衍生的汙染目前來看是比碳排放更嚴重的
.
我認同電車比油車環保的說法
電車也確實是未來的趨勢
但不適用於台灣目前的能源政策
所以希望七七能以淺顯的方式來解釋給大眾聽
不過這個主題相對而言比較政治不正確億點就是了...
政府:2025 再生能源佔比達20%
那現在勒?不到10%?
喊喊口號而已吧Z~核能不推動,未來碳關稅更難看
炭中和就是一筆新的生意罷了
想起PTT經典留言 瑞典張淑晶
我覺得私校真的很浪費,夏天每天冷氣都開的超強然後再外套包緊緊,絲毫不在意能源的浪費,希望學校能設置空調上限最低溫度,不然地球只會越吹越熱而已.
..
疫情讓許多人習慣居家辦公、減少商務差旅、廣用視訊交流,都有助減少人的交通流動。製造型企業可以考慮間接人員居家辦公,直接人員以自動化工具生產,把有限的碳額度留給必要的貨品運輸。
居家辦公更耗電,很多現象都與實際結果相反
你想的簡單了點!
很難,你高發展國家不排放也只是丟給低發展國家用更多而已
我已經預感到 我的薪水不會上升
但是東西會越來越貴
台灣政府要達到碳中和其實很難
第一,政策沒有強硬執行力,往往會受到民意代表或公司阻擾,因為利益關係,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第二,人民沒有相關觀念,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府和人民各搞各的,環保是三小,漲價就抵制,規範太多就抗議
總結就是,台灣要達到碳中和,一定要有強硬執行力,不要為了選票而做事,不然永遠都是用嘴減碳,用愛發電而已
台灣最大的碳排放來源之一就是火力發電,另外政府推的天然氣發電也同樣有類似問題,如果台灣想要永續發展必須正視這些議題,因為國人的碳排放量已經超越日本了,扣除中東地區台灣的人均碳排量甚至高居世界前十名,世界各國目前的趨勢都是減碳我不希望台灣反而走倒退路
雖然國民黨很烙賽但是提出重啟核4可以幫助台灣減少很多碳排
電子業根本吃電怪獸
@@mortalfromformosa2007 說到吃電怪獸,區塊鏈礦工耗費電力好像沒人聲討,反倒是不少人加入一起賺錢去了!
@@jjter6793 區塊鏈礦工耗費電力總佔比數據出來才好評論吧?要處理還是從總佔比高的處理才有效率啊!
@@Sniper_the_seal 減少很多?具體是幾 % 叫多?
AB,支持,但C絕對也擔心
看了好多說明影片,最初初衷都是好的,畢竟沒有誘因的話,全球暖化議題都講多久了大家都不夠有危機意識或不知道要做什麼
所以才出現運用市場機制的神奇炭市場,只要扯到錢大家就不能視而不見了,其實炭市場機制真的蠻酷的,是真的有巨大的減碳效益跟運作邏輯,雖然當然有其他一堆想到就怕的衍生問題,但只能說,再不減地球真的要毀滅了,只能在大趨勢下硬著頭皮衝去解決衍生問題
大家勢不勢利、真不真心在做減碳一半一半
我也想減炭救地球,但如果物價上漲稅上漲電上漲,小企業轉不過去倒光光,外銷市場壓縮,我也會變得斤斤計較到底怎麼走才可以順應炭淨零大時代,又不要被玩死
只要有人不減炭大家的地球是同一顆,要死一起死
但是也要先努力撐過全新的炭市場趨勢有活下去再說
大家加油朝綠領新行業趨勢努力吧🥲😂
我第一次看到碳排放交易相關的影片,你的留言很正能量又很有愛,希望有希望可以跟您多交流。😊
A_因應國際的政治正確,我們必須調整策略。
1.碳權、碳交易、碳關稅:目前是企業投標經營權,將來會否要求民眾購買呼吸權?
2.現在環保議題的聲量及走向,怎麼總是讓我聯想起"宗教戰爭"及"贖罪券"?
3.沒錯~我就是個無法迷信左右的異端份子。
很想跟環保左膠說全人類自殺最環保
贖罪券是買芭樂票...碳交易撇開一些善於造假的國家,大多還是對環境有正面幫助的。
其實我還是支持愛護環境的~
只是每當政策邏輯太過先進,或是論述態度及內容近似通靈時...,
我就會因為自己的無知而感到自卑...然後不自覺的表達反對而已。
先進國家把污染產業轉移,然後反過來抽稅,計畫通。
上了車巴不得車門焊死,這很人性。
海洋時代用殖民征服
工業時代用戰爭屈服
全球化時代用貿易壁壘
資訊時代用著作權壟斷
碳中和時代又是新的開始了
值得欣慰的是從血腥的征服到現在,還有機會學習並意識到國際還是很現實的。
兩位知道的太多了XD
想起来多种速生林多使用木材也是帮助减碳的办法,因为森林能把二氧化碳转变为木质也叫固碳,种植和使用木材越多,就能把大气中越多的二氧化碳变为建筑的一部分
其實效果沒有想像中那麼好
樹木也會進行呼吸作用,要看樹種
有的樹種進出相當,有的固碳效果比較好
通常是熱帶雨林的樹種
而且也不是所有樹種都能當作建材
而且要想想如果大家打著商業化的旗幟
反而種樹砍樹碳排更多
那都是fast carbon
要slow carbon的儲存時間才會比較長遠
就是人工林的概念 尤其是新生樹苗的碳使用率更高 所以用木製品可以選擇挑選人工林的產品
@@張博鈞-i1u 植物的呼吸可以忽略掉吧 並不會增加總排放
@@harrison_chiu 對,植物固碳大約排碳~
只是說呼吸作用會抵銷掉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D 核四廠公投沒過後政府預計要轉型成天然氣跟火力發電廠 說好的S斷層很可怕突然變香了 請政府拿出轉型的計畫來討論
當非核家園這個政策油門踩死硬幹到底的那一刻,台灣的命運就注定了。
然後到現在各個政論節目還在談選舉、竹竹合併,真正跟你我未來有關的能源議題當沒事一樣。
嗨各位好,我剛好工作有接洽相關事務,所以來跟大家說明一下目前的現況
環保署氣候變遷因應法(原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訂定每排放1公噸二氧化碳徵收300元作為基金
以國際來說這個費用儘管相對很低,但台灣企業相對的被動因此大多也都持反對聲音
另外是台灣產業結構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若是受供應鏈影響,企業成本會加重很多
(反正企業就是想賺、想多賺)
那麼產業想徵收多少錢呢,答案是收越少越好(有人提議說是200、100、甚至不收)
但並非是企業不支持理念或是不想配合,而是不信任政府的基金用度
不認為企業繳的費用可以回饋在企業身上(專款專用)
更多的業者多是想,反正到時候都要花錢,不如用在自己身上進行減碳就好
幹啥還要繳給政府,又不一定會用在我身上
另外,影片團隊很厲害,這周環保署才剛好在討論相關法案
今天居然就上了這支,不論是否擇期或撞日,真的都很巧
想請教一下 對於中小型企業 因應歐洲客戶要求 提供此議題相關的數據或資料 我如果做了碳盤查 碳足跡 三方驗證等作為後 還是要繳境內碳稅 和境外碳稅嗎? 還是擇一
现在国家越来越先进,很多国家都有很多住家,在加上当夏天的时候我们都会开冷气,冬天的时候会开暖气,每一户家庭开的冷气或是暖气,都是一直在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加上汽车在路上行走时也是会增加碳排放的。如果只是注重在企业而不注重在私人住家,其实也是不对的。为什么以前的气温没有这么高,有发现吗。树林是可以降低温度的。但是。现在人类正在把树林慢慢减少。而且很多学者都没有提到树林,没有提到私人家庭,而是把话题集中在企业的碳排放,为什么呢。如果以后有一些碳排放税的话,那么物价又会向上飙了。其实真的有人在乎气温上升吗。
還有大海裡的藻類...那個才是大宗
@@Noobshooter-K
人類又不是住在海裡,海裏降溫對陸地有何用
反正樹木的吸碳能力又沒太陽能板好,全砍掉種電啦,以後氧氣靠藻類製造就好
準備迎接碳通膨時代吧
4:30
現在主要目的是要減碳
但再生能源現在只有5.8%
自2009年3.4%到2020年5.8%
只成長了2.4% 這樣的成長幅度 到了2025要如何填補核能缺口?
假如填補不了這樣的缺口 是要如何能減碳?
更何況日後天然氣徵稅勢必會成為趨勢 再生能源成本高 難以建設 而天然氣價格必然上漲
我國能源發展前景堪憂
用愛發電吧
碳中和就是美國拍了一部氣候暖化的影片,到處宣傳,然後要用排碳的排放量來控制世界,來向開發中國家收錢。以後中國除了要輸出物資給美歐以外還要交碳稅,歐美就用這些稅買中國的產品,真是太聰明了。
台灣的能源規劃50趴的天然氣 還是有碳排放的計算喔
基載電力 只剩下核能可以使用了說 可惜2025非核家園
現在各國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做為減少溫室氣體的唯一手段,似乎有點想要避重就輕忽略畜牧大量排放甲烷造成更大影響的事實...
知識點好多謝謝志祺
政府喊環保降低碳排放,結果能源政策一半是燒天然氣
呵呵
謝謝資訊❤
說個碳排的奇蹟:非核家園
她除了喊話之外幾乎毫無作為,甚至不把自己該學課程學完
雖然很讓人討厭,但你要知道,要有影響力就是靠這種人。
老實的把書唸完,老實的上班,然後老實的工作到死也是一種毫無作為。
@@逍遙快活 我覺得影響力不等於實行,說難聽一點就是講話大聲了一點,而且還會被吐槽無知,她不知道經濟結構的複雜性就出來嚷嚷
@@Sniper_the_seal 影響力可以幫助實行,如果沒有影像力,要求自發實行簡直笑話。
他的言論破洞百出,行為詭異,但就是這樣才會在這個網路時代被記住,如果是一個氣候專家出來拿出各種圖表說明,又有多少人能夠去記住議題?
她只是環保界的王力宏而已 沒了公關公司就找下一個
B,不過不意外的話企業會把稅金加到商品上,但地球環保也很重要
碳稅碳權碳中和只是一種商業競爭模式
披著節能減碳這種必要需求的外衣而已
很多新商品都是把能源耗在前面或其他地方(電動車、洗碗機、風力發電)
並不是真的節到能
要求民眾、企業降低生活品質與需求
在20年前就已經完全失敗
才有現在的模式...數據表面造假的模式
人類欲望不可能限縮啦
看來看去只有發展核能是可行的而已
國際趨勢如此
結果台灣還在蓋三接、四接增加碳排放...
當然我同意為了避免缺電必須先做能最快增加發電量的工程
但同時
綠能也要加緊處理啊
不是有電就好欸
之後天然氣發電電價高昂
碳稅開徵....物價...
環保少女很有精神
很有精神,沒有屁用
本身就很有錢,每次出來喊話還都賺盡名聲,當然有精神了
很有精神是來自日本電影《啊!海軍》的梗
@@陳大偉-g8j 你是說那個「沒有精神還想開軍艦」的那部嗎
@@Sniper_the_seal 是
A:你想不想環保?
B:想阿!
A:現在繳稅可以抵環保喔~~
B:所以我繼續汙染地球沒關係嗎?
A:只要繳夠多的稅就可以了!!💰
其實不太是這樣 因為它通常會定一個上限
我不懷疑溫室效應,但現在的減排完全就是政府聯合企業找一堆藉口撈錢而已,強國割弱國的韭菜,弱國割人民的韭菜,搞半天溫度還不是一直上升,有什麼用?
這影片在公投前一起播放是不是比較好呢?
我是不會太意外,未來生活上因為減碳政策,造成更多的花費支出。
尤其現在是油車轉換成電車,各大廠都在較勁新技術。
期許無油車後,一樣有性能強大的電車,以及電車為主的賽車賽事。
天然氣發電成本非常高昂且不穩定,台灣如果要發展電動車勢必要走高價路線
還很難說,舉個例子使用瓦斯爐加熱跟使用電磁爐哪個煮菜效率好,一般情況下燃氣還是有優勢,但電車零都市排放,所以對都市空污改善有幫助。
2040年大概路上有1/3是電動車;所以還有得等
我比較喜歡氫電池車
我身邊有電動機車.特斯拉的自己還是會多有一台油車...環保...
一人多汽機車的怎麼處理。
C也許在全面環保前,我就先破產
台灣能源政策,天然氣、燒煤佔50%
太陽能20%
看未來台灣碳排放只會多不會少
目標碳中和:企業花錢買碳=>成本提升=>成本轉嫁消費者=>物價提升....
謝謝你 讓我知道碳中和是甚麼
D 可能會被當作炒作工具, 看看11-12月的歐洲碳費....
她愿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私人飞机🤔
被妖魔化了二氧化碳
A會!!支持!!
附帶一提,英國與歐盟的電力價格狂飆,前者飆漲五倍(一年),後者飆漲26%,而歐美也正在研議"碳稅"的情況
反觀台灣的50%靠天然氣發電LOL
你只看到了天然氣,你沒有好好看台中人的肺
我是說除了慶記、東泉辣椒醬以外的東西
@銀Xiuilb中部人: 真香
@銀Xiuilb笑死就算沒武漢肺炎我們戴口罩也是正常上課
可悲的是,台灣的物價房價還遠高於這些國家
可以預見未來少子化速度會加劇
那些连三餐温饱都有问题的国家或月均1000元可支配收入的国家,难道你想要求他们用太阳能或核能发电?
我有理由相信,這次的影片封面向博恩夜夜秀,「欸!」單元致敬
突然想到台灣被國際組織拒絕加入,他們卻要台灣也跟他們一起減碳???
所以
"非核家園"完全就是錯誤的
碳中和有个不确定因素就是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的崛起。新兴工业国由于绿能落后很可能在有一定实力后不理会目前的碳排放系统。
所以會徵收碳關稅
@@黃道明-n7t 这在后发国没有实力的时候才有用。比如欧美现在拿强迫劳动制裁对付中国就没什么效果。
@@铁包肉 如果沒有用,中國何必跟隨歐美進行碳交易和零碳排政策?中國大可像你說的完全不理會就好
@@黃道明-n7t 肯定有用的,实际上今年就在收碳关税了,出口给德国奔驰的铝轮毂已经搬到青海甘肃那边用风电太阳能制作了。
@@hl9111 看來中國對碳交易類的事情很積極
我很好奇,植物不是靠二氧化碳呼吸的吗?如果地球实现零碳的话,那植物们怎么办?
這是一個很哲學的問題
@@jtasi4975 在我意识中的环保是减少人类制造的垃圾,严格控制化学废料泄漏到大自然中,二氧化碳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啊,
零碳排不等於零碳...
就算實現零碳排 空氣中現存的二氧化碳也絕對夠植物光合作用使用億萬年
而且植物和動物本身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從來都只擔心植物太少
完全不用擔心植物太多耗光地球的二氧化碳
你有一個錯誤的觀念需要釐清,植物的呼吸作用分成“有氧呼吸”跟“無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跟動物一樣消耗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才是吸收二氧化碳的“固碳作用”,所以植物本生就能完成碳循環,再者動物的呼吸運動也是排放二氧化碳,所以你可以不比擔心植物缺二氧化碳。人類的碳排放速度是所有固碳生態系都趕不上的。
淨零排放除了農林漁牧業之外沒有限制其他生物體的碳排,不然你要怎樣估算你的身體活動的碳排呢?那既然有生物碳排,自然植物的碳吸存就會永續。
都沒有人覺得封面
很讚嗎? 碳!
請問跟「碳權」有什麼不同?
25年聯合國就要實施台灣企業看起來都沒再怕的XD
標題的志祺七七打錯了
海中的各種藻類:他喵當我們空氣?
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
A
但目前看起來不太樂觀啊...
台灣現在進行減碳最明顯的作為
就是降低生育率
人口減少就降低了碳的生產與消費
哈哈
另類思考
希望志祺討論香港議題及顏家問題。
顏家問題就是樁腳問題,印象中有談過
顏家記得有談過
後面那個不清楚,但香港已經沒救了,再多提也是傷心
我真的會被這些環保少女噁心死
在人类把核电彻底玩儿明白之前,我实在看不到平衡发展需要和保护环境的希望……
等价交换罢了……――科技发展必然会付出一些东西
打完惠蓀盃之後,相關議題一直跑出我的手機,為什麼不早點出現Q
将碳税作为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不就是消费者的责任吗?
这次的c选项设计的很失败。
最簡單就是拉高單價,轉嫁消費者
台灣到2050年以前再度使用核能只是遲早的吧?
大企業: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產品單價
又可以一次把那些中小企業弄到垮
還可以名正言順的博得人們青睞啊
政府:有沒有什麼辦法蓋更多公共工程
我需要更多理由增加稅收
還可以名正言順博得人們青睞啊
某個人:┌(。Д。)┐ 碳!
新一波的通膨即將到來,但薪水沒變。
房價又要漲了嗎🧐
碳!!!
這個少女有膽就去 中國跟總書記說How dare you
長的有夠像是Abby lost of us2裡的
SGS賺翻了!(* ̄з ̄)
就算核四跟三接開了
火力還是停不掉
碳中和 碳碳碳 火力發電
台灣環保?
關心氣候是好事
但桑伯格就是個雙飆仔而已
自己先飽餐一頓了
再來要求後面用餐的人要把食物留出來
讓我想到 動畫 香格里拉
用碳賺到的錢叫做碳吉
政府真的要加快腳步,台灣快要跟不上世界了
碳中和是2060不是2050
這次沒有工商服務時間誒
這集沒有工商服務?!
B. 轉型起來
Ps.七七健身加油 健身救地球😂
碳永和 河河河河
我擔心的是若我們的綠能發展不如預期,民進黨將會以燃氣和燃煤來彌補,這樣是否會衝擊臺灣的出口呢
台灣的心態應是B吧,廠商應會很努力,不然就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