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王老先生虽然93岁了,但是谈吐和精神状态就是个年轻人,祝老先生健康长寿
这期节目非常适合海外华人观看,“埋骨何须故里,盖棺便是吾庐。”让海外华人落地生根的安心之语。文明与文化的思考,民族与国家的概念,从而获得对自己身在海外的身份认同,让我们找到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的根。
此心安处是吾乡
永远不会有。下一代或者下两代不会说中文了。如果是在亚洲,可能他们就相散于天地之间。如果是在欧美,他们就可以真正开始面对少数族裔身份的问题。
当然马来西亚可能还是个例外,属于会说中文,但是依然是少数族裔,即便可能长相上其实差异没有那么大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剛好相反:本人認為應該讓國內的人 總是想要統一的人看看⋯⋯ 不要干涉任何人的身份認同!
我喜欢许知远的十三邀,喜欢他的理想主义,喜欢的他的痛苦和纠结,喜欢他的真实,这是一个人,有血有肉的人。
喜歡許志遠先生身上帶有的認知,和自身幾十年來東奔西跑(包括地域和文化)所沉澱下來的格局, 能有一種水平去走訪不同地域的華人智者; 亦同時可以讓坐有一席的電影導演,演員和模特敝開心屝, 在他的引領下, 讓生活及走馬當今世界的華人了解他們的思想世界, 跟現今世俗有啥共通之處?, 以及驚呀無論他們走了多遠, 有多出色,一生仍然是滾蕩在中華文化的牽絆之旅。借用賡武先生的一席話, 預祝知遠先生的訪談錄,及他其他的工作和項目, 一直貫穿從文化走向文明。谢谢您, 加油! 🙏💪
“文明”是纵向的,是后来的人对历史的回望、是“外人”对某一地区的俯瞰,求的是“同”,因此只要相似便属于同一个文明。也因此全世界只有四大文明/七大发明之说。而“文化”是横向的,是求“异”的,是内部的人“横看成岭侧成峰”,只要有不同就可以区分成不同的“文化”,也因此容易被政治化。
看了这一集我发觉我爱上了许知远,太喜欢这一集的对话了,马上下单网购了王赓武先生的回忆录。
为什么不是爱上王赓武😂
为什么不是下单许知远的书?😊
太喜欢这一期了,跟智者对话,自己的智慧也会跟着跃升。王赓武先生对于文明和文化的解读,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感谢十三邀❤
地球就是我的家,何必在乎你我他。
地球是我的祖国 人类是我的同胞
@@yanliming9306大家都您这样就世界和平了吧
@@sarinasarina3973 大学读书时看到一句话 ,20世纪初一个美国记者 说的,觉得很豪迈 很霸气 ,深深的印刻在脑海里
@@yanliming9306exactly!
你有美国护照吗😂
许知远一直有种焦灼和不安,这个词是他经常用的。也许这样能更清醒
大马华人是我最喜欢的海外华人群体
不知不觉已经采访了很多人物了,一路听来真是收获颇丰!感谢为这个节目背后所有付出的人!希望可以一直坚持做下去!
许知远的进步有目共睹
罗翔老师,葛兆光老师,陈嘉映老师还有王赓武老师这几期都是精品
老爷子身体和精神状态好好
这视频让我们对王庚武教授多一层了解.也认识到他对历史和人文的思考.不错.
这是大家,高手
看到最后,意犹未尽。
这期的干货太多了!太棒了
感慨,感动!
智慧,感动,思考......
埋骨何须故里,盖棺便是吾庐
感谢节目组,听说过王老先生,第一次看到对他的采访!
一直很喜欢《十三邀》,很惊喜这期来新加坡。可惜没能在新加坡偶遇到许知远😂🍀
越来越喜欢许知远
感恩🙏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集❤
我好羡慕老先生家里有一张大卫霍克尼的画
这一集让许多有身份认同问题的华人或许会有些许改观【埋骨何须故里 盖棺便是吾庐】心安既是归处,若不安何不归。
很好的采访,新颖的视角
在1970年左右代表学校参加了其父的告别仪式…其父是我们中学的校长!
许知远是怎么请到王赓武的?他怎么会上这个节目?节目组怎么说服他的?惊讶!
谢谢王家叔叔49 年的船票
这期让我受益匪浅
37分特写镜头是亮点
新加坡华人来打卡❤
很感动,很走心
这期太棒了!
To Tigerland 诗歌很有古典味道,很棒。
43:28 說出了我們海外華裔的心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迷茫
王賡武關於“文化”和“文明”的關係和區分理論,挺有意思的,引發了我很多思考。
在马来西亚,给我思考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你饿了在google 搜索餐厅时,你会打什么文字,马来文,还是华文,淡米尔文,说实在的,还是打马来文字好😅因为我打华语,出现的是华人餐厅,所以看看周围全是华人为主的餐厅。打马来文会出现马来人餐厅,这国家民族过着自家的日子,哪会进步???国家有困难时,语言表达一定要一样!马来西亚的教育一定要变。成马来文,和印尼一样。如果没改变,我相信马来西亚不会改变了。华人很多都依去华人的地方,很少会到马来人的地方。到了待不久。又跑去华人的地方,这种国家是不会进步。像我一个马来人的朋友都没有,如果我的文字里有马来文,可能我会有很多马来朋友😂有理吗?
那你觉得马来的去向该如何?😅
“还是邓小平”,我作为Z世代的人,我感恩他对国家与民族的不朽贡献,历史会记住他。
这集好!
欢迎来到新加坡!
国宝!活生生的国宝。能够开频道拍视频就更好了❤
比较喜欢“做一个思考者”的节目,最好做一个“做一个思考着......的者"
建议采访王鼎钧老先生
文化与文明,有区别也有相融的成分吧?文明应该是包容、融合了各种文化差异、特性的。😊
我的个人偏见跟王先生一样,现代人在各个领域越来越碎片化的分割细化,只能让人们的视野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偏执,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越来越混乱和往一叶遮目的无知倒退。
好感动,你们出去那么久远,还时刻想到自己是中国人,要回来。新加坡人的华人就不同。
新加坡华人基本完全西化:语言,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
@@Dliu369 新加坡人是立志建立自己的新加坡国族/新加坡民族,就如日本,越南,韩国一样,与中国能平起平坐的在一起
这期节目白看了
许知远先生何不做一期《对话楊定一》?极其期待!
我感觉两个人不在一个频道上😂
似乎文明可以量化,文化不可量化,量化就意味着无地域限制,是否这样呢
妙了一B
这集最大的感触就是字很漂亮,许提了几个问题,王都没有回答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Singapore
许为什么总打断王先生的话?😢
100年前的五四运动, 开啟了现代“民族国家”之旅:见证了革命, 经济发展, 到今天文化複兴!
民族就是国族只有古代帝国境内存有许多亡国民族(stateless nations )
许老师耍帅方向搞错了😂
国家文明和文化 ,一下子让东亚国家之间一些的文化矛盾都解释通了
直观感受文明像机器,一个国家维度的工具;文化是一种认同,像是自我认识的根,历史传承的一根线。文明偏制度一些,文化偏人性化。一直觉得很近的两个词,细想竟偏差这么大。
民族盖念就是国族盖念(nation identity )梁启超与孙文在发明这“中华民族”就是中国国族,也就是西文nation的翻译。种族(ethnic group)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个群体文化的自我认同,不是依血缘的。
24:38 许知远让王赓武失望了哈哈 老先生的点在于保留中国传统文人的很多点 那幅字可说的其实挺多的 铺垫就是在农场劳动啊什么的 字一看就是一个非常符号性风雅的一个文人
这幅字太漂亮了
相信有聊,只是可能节目剪掉了。
不敢拍啊,太敏感了
看王先生回忆录有提到老同学其实不太敢见他 唉
许哇了一声~ 配了音乐 话题就戛然而止了。
時間和空間是二元?還是一元?它如天人合一嗎?
从物理学角度,时间和空间是统一的。在心理学角度,时间是主观的,心里时间。
對所有海外華人來說,只要讓小孩子不再學中文,不再說華語,刨了根忘了身份,那麼,只需要一代就能被同化,不需要再去思考什麼文化文明的問題。當然,會接受這種做法的,骨子裡也已經不是華人了。
就是现代国家概念把文明给私化了 产生了分裂和对抗 分歧超过了认同
😊
身份认同有那么重要吗。
只要走出去,身份认同就是重要的,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第一性问题。
@@beaman_2000 并不会,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其实就不需要依靠族群认同,获得认同的方式会很多样化。
视频中这句话应该是容易被听出歧义的,王赓武研究的应该是本性的身份认同的问题,而不是对于同类人在交往过程中与其他人所产生的身份认同问题。并且我也不认为王赓武获得认同的方式是由于其特殊的身份。所以对于一个需要思考本我或者定义自我这样一类族群来说,身份认同是重要的。@@shangwenger7982
归属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千万记住这个认同不是永恒不变的,不是说你生下来属于某个集体,以后就不能也不会改变,毕竟这些所谓的身份往往是人为塑造的,知道这点之后,也就不会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过于固执
@@yvonneguo9311 你在偷换概念。这里是讲身份认同问题。这方面我认为自己能认同自己,亲近的人能认同自己就可以获得力量去战斗。你以为自己很深邃,遇到什么问题就拿出这种固定模式的话来套,再酸别人一下。其实正是你们没有思考力的表现,你们就是因为这样才会那么弱。
39‘48”马拉亚-任何华语国家都有Censorship-写任何书的都不容易
澳洲,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的昂撒民族怎么看自己与英国的关系
有趣的课题,但相信很多人思考过,也发表过想法
中国也有朝鲜族,他们和韩国的关系也很复杂
英国现在还是澳洲,新西兰和加拿大的宗主国。在澳洲有的私校还悬挂英国国王照片,澳洲还有一天King's birthday 的公共假日和澳新军团日。澳,新,加一战,二战都派兵一起和英国共同作战。
@@GDMG268原来他们也这样
文化(culture ) , 集体动物(蜜蜂,蚂蚁,海豚,猩猩,人类)的一种群体习惯与爱好,用手吃饭是一种文化。用厕纸是一种文化。玩电玩是一种文化。某种性偏爱是一种文化。爱吃臭食物是一种文化。拜石头的宗教是一种文化。拜家鬼的宗教是一种文化。文明( civilisation ) 是需要有一个智人的国家/国族的建立,有法律 ,有军队,有国家管理部门。可以发动战争,有宗教的建立与管理,
许知远跟不上老人家的思路,老用自己的设定的视角问问题,可惜老先生很多想讲的东西没展开!可惜
是的。看完感受就是没有深入,王先生的沉淀都没有展示出来。
许知远作为年青的学者能采访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很多领域他并不是很熟悉,所了解到的估计也是创作需要search到的一些资料。
为何不称文明复兴呢? 因为是文明提升,文明有高低,文化无高低(只是偏爱而已)
文化没有高低?那为什么有小学文化程度,初高中文化程度?哈哈
世界各种语言都有其局限性,没有完美的。马来西亚华人几百年的殖民洗礼,在多元社会里已经习惯了中文参杂外文来表达。这个对单元国家很难想象。用外语词句我觉得比较容易沟通提醒对方我们的原意。。。因为有时中文也有局限性。
新中国还把有没有读书叫作有没有文化的人? 这就是很大的错误,文化没有高低,不用厕纸也是一种文化,用手吃饭也是一种文化。文化只是行为的习惯与偏好。但是有没有受现代文明教育成为一个现代文明的人。这就是文明。一个人有没有现代文明体现,做一个现代文明的人,在于他的行为,语言,思维,
不认同,国家文化可以和文明区分,国家很轻易就消亡了,文化韧性要强得多。你让一个中国人去描绘泰坦,大多数是没概念的,这就是文化差异,并不是一句现代文明就可以模糊化的。
王可是提出了不少很有问题的理论。。。
问题来也来自汉语不是一个语法很逻辑严谨的语文,一语多义,各说各话,给有心人士乱操弄,天马行空。所以无法建立现代文明。如严谨的科学逻辑思维, 严谨的法律逻辑辩论,严谨的民主议会辩论,等其实当今所用的汉词,75%都是借用日本人所造的日造汉词,是日本人翻译西方现代词汇, 满清的留日学生借用回中国的,但是大量借用有消化不良,有些只能用在日本特定语境,如民族、日本是单一社会,西文Nation 可翻译 民族与国族,中国是56种族的社会,所以应该用国族。如种族,西语ethnic group , 就不可以用民族了。否则 中华民族 = 56 民族,就成了 A = 56A,的逻辑错误,国际会笑话的。而且只有古代帝国境内才存有亡国民族(stateless nations),
stateless nations不就在現在的PRC帝國裏面嗎,所以中國不是民族國家,而是一個殘存的帝國。
"75%都是借用日本人所造的日造汉词", 胡说八道也要有限度,日本的儒学家也是根据中国典籍翻译的,,而且也大量参考了明清翻译家和传教士的翻译,根本不是凭空生造的,75%也亏你编的出来
自己的国家待不下去,在别的国家养的白白胖胖,还觉得自己的文化多么有参考意义,这件事情让人值得深思
最近看到一个美国人的访谈,在美国待不下去,跑中国来开民宿,实现了他自己所说的人生意义。看来美国文化没什么参考价值。
历史没办法选择,你看到是结果
这种人,中国应该设立国宝基金,保护起来,好好照顾
其他外国都有在保护他,给他荣裕与工作
老许,别再对自己人说英文了
再来点法文或德文单词😀
哈啊啊啊哈哈哈
教授是澳大利亚人, 在新加坡的英文大学教书,用英语教书用英文写书
摄像和剪辑老师也很坏,经常留下许知远让人尴尬的片段
许知远一副深沉的样子,实际上他是学数学出身,只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粉丝水平,大部分时间是在采访伪知识分子或者表面上有名的二三流知识分子,偶尔撞对了采访到一二个确实有点水平的人
人家中学时候看的书 怕是比你从小到大加起来的总和多几十上百倍
还是做了不小的贡献
国族文化是每一个国的文化中国的56种族共和的国族文化(中华民族/中国国族文化)新加坡有自己的新加坡国族文化日本有自己的日本国族文化越南有自己的越南国族文化新加坡华族(汉族)有自己的新华文化马来西亚华族(汉族)有自己的马华文化
先分清種族和民族吧。然後中華民族這個名字本身不是問題,硬要把清帝國的非漢地部分拉進來才是問題,人家根本和你不是一個nation。中國劃分出來的“民族”實際上是在矮化不同的nation,否定每個nation自身轉型nation state的可能性。
@刘阿姨
Bible 被中國人叫成「聖經」。被揍怕了?媚洋崇外?做一期节目談談過程!
如果中國不統一誰會尊重中國人。中國強大海外華人地位也好過點是嗎
看怎樣的強大吧,經濟強大就是,但發展地域霸權只會讓海外早已落葉歸根的華人陷於不義之地。
两小儿辩日
王赓武 == 高华
高级知识分子华人
我尊敬王教授。只是個人覺得如果歷史不談政治,宗教和其它息息相關的。。。那歷史只剩下表面的年份。比如 -2024年,農曆新年除夕,我家不能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英帝國離開東南亞也要考量貿易還可以繼續。。而不是年份。。1955年英國離開東南亞。黎紫書-俗地流
如如不住而生其心恐龍🦕有祖國嗎?
中国对新加坡人来说.. 就是外国。
前面还好,说到邓小平,觉得见识有限。不了解王先生
怎麼顯示霉國?
王老先生虽然93岁了,但是谈吐和精神状态就是个年轻人,祝老先生健康长寿
这期节目非常适合海外华人观看,“埋骨何须故里,盖棺便是吾庐。”让海外华人落地生根的安心之语。文明与文化的思考,民族与国家的概念,从而获得对自己身在海外的身份认同,让我们找到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的根。
此心安处是吾乡
永远不会有。下一代或者下两代不会说中文了。如果是在亚洲,可能他们就相散于天地之间。如果是在欧美,他们就可以真正开始面对少数族裔身份的问题。
当然马来西亚可能还是个例外,属于会说中文,但是依然是少数族裔,即便可能长相上其实差异没有那么大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剛好相反:本人認為應該讓國內的人 總是想要統一的人看看⋯⋯ 不要干涉任何人的身份認同!
我喜欢许知远的十三邀,喜欢他的理想主义,喜欢的他的痛苦和纠结,喜欢他的真实,这是一个人,有血有肉的人。
喜歡許志遠先生身上帶有的認知,和自身幾十年來東奔西跑(包括地域和文化)所沉澱下來的格局, 能有一種水平去走訪不同地域的華人智者; 亦同時可以讓坐有一席的電影導演,演員和模特敝開心屝, 在他的引領下, 讓生活及走馬當今世界的華人了解他們的思想世界, 跟現今世俗有啥共通之處?, 以及驚呀無論他們走了多遠, 有多出色,一生仍然是滾蕩在中華文化的牽絆之旅。
借用賡武先生的一席話, 預祝知遠先生的訪談錄,及他其他的工作和項目, 一直貫穿從文化走向文明。谢谢您, 加油! 🙏💪
“文明”是纵向的,是后来的人对历史的回望、是“外人”对某一地区的俯瞰,求的是“同”,因此只要相似便属于同一个文明。也因此全世界只有四大文明/七大发明之说。而“文化”是横向的,是求“异”的,是内部的人“横看成岭侧成峰”,只要有不同就可以区分成不同的“文化”,也因此容易被政治化。
看了这一集我发觉我爱上了许知远,太喜欢这一集的对话了,马上下单网购了王赓武先生的回忆录。
为什么不是爱上王赓武😂
为什么不是下单许知远的书?😊
太喜欢这一期了,跟智者对话,自己的智慧也会跟着跃升。王赓武先生对于文明和文化的解读,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感谢十三邀❤
地球就是我的家,何必在乎你我他。
地球是我的祖国 人类是我的同胞
@@yanliming9306大家都您这样就世界和平了吧
@@sarinasarina3973 大学读书时看到一句话 ,20世纪初一个美国记者 说的,觉得很豪迈 很霸气 ,深深的印刻在脑海里
@@yanliming9306exactly!
你有美国护照吗😂
许知远一直有种焦灼和不安,这个词是他经常用的。也许这样能更清醒
大马华人是我最喜欢的海外华人群体
不知不觉已经采访了很多人物了,一路听来真是收获颇丰!感谢为这个节目背后所有付出的人!希望可以一直坚持做下去!
许知远的进步有目共睹
罗翔老师,葛兆光老师,陈嘉映老师还有王赓武老师这几期都是精品
老爷子身体和精神状态好好
这视频让我们对王庚武教授多一层了解.也认识到他对历史和人文的思考.不错.
这是大家,高手
看到最后,意犹未尽。
这期的干货太多了!太棒了
感慨,感动!
智慧,感动,思考......
埋骨何须故里,盖棺便是吾庐
感谢节目组,听说过王老先生,第一次看到对他的采访!
一直很喜欢《十三邀》,很惊喜这期来新加坡。可惜没能在新加坡偶遇到许知远😂🍀
越来越喜欢许知远
感恩🙏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集❤
我好羡慕老先生家里有一张大卫霍克尼的画
这一集让许多有身份认同问题的华人或许会有些许改观
【埋骨何须故里 盖棺便是吾庐】
心安既是归处,若不安何不归。
很好的采访,新颖的视角
在1970年左右代表学校参加了其父的告别仪式…其父是我们中学的校长!
许知远是怎么请到王赓武的?他怎么会上这个节目?节目组怎么说服他的?惊讶!
谢谢王家叔叔49 年的船票
这期让我受益匪浅
37分特写镜头是亮点
新加坡华人来打卡❤
很感动,很走心
这期太棒了!
To Tigerland 诗歌很有古典味道,很棒。
43:28 說出了我們海外華裔的心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迷茫
王賡武關於“文化”和“文明”的關係和區分理論,挺有意思的,引發了我很多思考。
在马来西亚,给我思考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你饿了在google 搜索餐厅时,你会打什么文字,马来文,还是华文,淡米尔文,说实在的,还是打马来文字好😅因为我打华语,出现的是华人餐厅,所以看看周围全是华人为主的餐厅。打马来文会出现马来人餐厅,这国家民族过着自家的日子,哪会进步???国家有困难时,语言表达一定要一样!马来西亚的教育一定要变。成马来文,和印尼一样。如果没改变,我相信马来西亚不会改变了。华人很多都依去华人的地方,很少会到马来人的地方。到了待不久。又跑去华人的地方,这种国家是不会进步。像我一个马来人的朋友都没有,如果我的文字里有马来文,可能我会有很多马来朋友😂有理吗?
那你觉得马来的去向该如何?😅
“还是邓小平”,我作为Z世代的人,我感恩他对国家与民族的不朽贡献,历史会记住他。
这集好!
欢迎来到新加坡!
国宝!活生生的国宝。
能够开频道拍视频就更好了❤
比较喜欢“做一个思考者”的节目,最好做一个“做一个思考着......的者"
建议采访王鼎钧老先生
文化与文明,有区别也有相融的成分吧?文明应该是包容、融合了各种文化差异、特性的。😊
我的个人偏见跟王先生一样,现代人在各个领域越来越碎片化的分割细化,只能让人们的视野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偏执,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越来越混乱和往一叶遮目的无知倒退。
好感动,你们出去那么久远,还时刻想到自己是中国人,要回来。新加坡人的华人就不同。
新加坡华人基本完全西化:语言,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
@@Dliu369 新加坡人是立志建立自己的新加坡国族/新加坡民族,就如日本,越南,韩国一样,与中国能平起平坐的在一起
这期节目白看了
许知远先生何不做一期《对话楊定一》?极其期待!
我感觉两个人不在一个频道上😂
似乎文明可以量化,文化不可量化,量化就意味着无地域限制,是否这样呢
妙了一B
这集最大的感触就是字很漂亮,许提了几个问题,王都没有回答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Singapore
许为什么总打断王先生的话?😢
100年前的五四运动, 开啟了现代“民族国家”之旅:
见证了革命, 经济发展, 到今天文化複兴!
民族就是国族
只有古代帝国境内存有许多亡国民族(stateless nations )
许老师耍帅方向搞错了😂
国家文明和文化 ,一下子让东亚国家之间一些的文化矛盾都解释通了
直观感受文明像机器,一个国家维度的工具;文化是一种认同,像是自我认识的根,历史传承的一根线。
文明偏制度一些,文化偏人性化。一直觉得很近的两个词,细想竟偏差这么大。
民族盖念就是国族盖念(nation identity )
梁启超与孙文在发明这“中华民族”就是中国国族,也就是西文nation的翻译。
种族(ethnic group)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个群体文化的自我认同,不是依血缘的。
24:38 许知远让王赓武失望了哈哈 老先生的点在于保留中国传统文人的很多点 那幅字可说的其实挺多的 铺垫就是在农场劳动啊什么的 字一看就是一个非常符号性风雅的一个文人
这幅字太漂亮了
相信有聊,只是可能节目剪掉了。
不敢拍啊,太敏感了
看王先生回忆录有提到老同学其实不太敢见他 唉
许哇了一声~ 配了音乐 话题就戛然而止了。
時間和空間是二元?還是一元?它如天人合一嗎?
从物理学角度,时间和空间是统一的。在心理学角度,时间是主观的,心里时间。
對所有海外華人來說,只要讓小孩子不再學中文,不再說華語,刨了根忘了身份,那麼,只需要一代就能被同化,不需要再去思考什麼文化文明的問題。
當然,會接受這種做法的,骨子裡也已經不是華人了。
就是现代国家概念把文明给私化了 产生了分裂和对抗 分歧超过了认同
😊
身份认同有那么重要吗。
只要走出去,身份认同就是重要的,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第一性问题。
@@beaman_2000 并不会,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其实就不需要依靠族群认同,获得认同的方式会很多样化。
视频中这句话应该是容易被听出歧义的,王赓武研究的应该是本性的身份认同的问题,而不是对于同类人在交往过程中与其他人所产生的身份认同问题。并且我也不认为王赓武获得认同的方式是由于其特殊的身份。所以对于一个需要思考本我或者定义自我这样一类族群来说,身份认同是重要的。@@shangwenger7982
归属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千万记住这个认同不是永恒不变的,不是说你生下来属于某个集体,以后就不能也不会改变,毕竟这些所谓的身份往往是人为塑造的,知道这点之后,也就不会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过于固执
@@yvonneguo9311 你在偷换概念。这里是讲身份认同问题。这方面我认为自己能认同自己,亲近的人能认同自己就可以获得力量去战斗。
你以为自己很深邃,遇到什么问题就拿出这种固定模式的话来套,再酸别人一下。其实正是你们没有思考力的表现,你们就是因为这样才会那么弱。
39‘48”马拉亚-任何华语国家都有Censorship-写任何书的都不容易
澳洲,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的昂撒民族怎么看自己与英国的关系
有趣的课题,但相信很多人思考过,也发表过想法
中国也有朝鲜族,他们和韩国的关系也很复杂
英国现在还是澳洲,新西兰和加拿大的宗主国。在澳洲有的私校还悬挂英国国王照片,澳洲还有一天King's birthday 的公共假日和澳新军团日。澳,新,加一战,二战都派兵一起和英国共同作战。
@@GDMG268原来他们也这样
文化(culture ) , 集体动物(蜜蜂,蚂蚁,海豚,猩猩,人类)的一种群体习惯与爱好,
用手吃饭是一种文化。
用厕纸是一种文化。
玩电玩是一种文化。
某种性偏爱是一种文化。
爱吃臭食物是一种文化。
拜石头的宗教是一种文化。
拜家鬼的宗教是一种文化。
文明( civilisation ) 是需要有一个智人的国家/国族的建立,有法律 ,有军队,有国家管理部门。可以发动战争,有宗教的建立与管理,
许知远跟不上老人家的思路,老用自己的设定的视角问问题,可惜老先生很多想讲的东西没展开!可惜
是的。看完感受就是没有深入,王先生的沉淀都没有展示出来。
许知远作为年青的学者能采访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很多领域他并不是很熟悉,所了解到的估计也是创作需要search到的一些资料。
为何不称文明复兴呢? 因为是文明提升,文明有高低,文化无高低(只是偏爱而已)
文化没有高低?那为什么有小学文化程度,初高中文化程度?哈哈
世界各种语言都有其局限性,没有完美的。马来西亚华人几百年的殖民洗礼,在多元社会里已经习惯了中文参杂外文来表达。这个对单元国家很难想象。用外语词句我觉得比较容易沟通提醒对方我们的原意。。。因为有时中文也有局限性。
新中国还把有没有读书叫作有没有文化的人? 这就是很大的错误,文化没有高低,不用厕纸也是一种文化,用手吃饭也是一种文化。文化只是行为的习惯与偏好。
但是有没有受现代文明教育成为一个现代文明的人。这就是文明。
一个人有没有现代文明体现,做一个现代文明的人,在于他的行为,语言,思维,
不认同,国家文化可以和文明区分,国家很轻易就消亡了,文化韧性要强得多。你让一个中国人去描绘泰坦,大多数是没概念的,这就是文化差异,并不是一句现代文明就可以模糊化的。
王可是提出了不少很有问题的理论。。。
问题来也来自汉语不是一个语法很逻辑严谨的语文,一语多义,各说各话,给有心人士乱操弄,天马行空。
所以无法建立现代文明。
如严谨的科学逻辑思维, 严谨的法律逻辑辩论,严谨的民主议会辩论,等
其实当今所用的汉词,75%都是借用日本人所造的日造汉词,是日本人翻译西方现代词汇, 满清的留日学生借用回中国的,但是大量借用有消化不良,有些只能用在日本特定语境,
如民族、日本是单一社会,西文Nation 可翻译 民族与国族,中国是56种族的社会,所以应该用国族。
如种族,西语ethnic group , 就不可以用民族了。
否则 中华民族 = 56 民族,就成了 A = 56A,的逻辑错误,国际会笑话的。
而且只有古代帝国境内才存有亡国民族(stateless nations),
stateless nations不就在現在的PRC帝國裏面嗎,所以中國不是民族國家,而是一個殘存的帝國。
"75%都是借用日本人所造的日造汉词", 胡说八道也要有限度,日本的儒学家也是根据中国典籍翻译的,,而且也大量参考了明清翻译家和传教士的翻译,根本不是凭空生造的,75%也亏你编的出来
自己的国家待不下去,在别的国家养的白白胖胖,还觉得自己的文化多么有参考意义,这件事情让人值得深思
最近看到一个美国人的访谈,在美国待不下去,跑中国来开民宿,实现了他自己所说的人生意义。看来美国文化没什么参考价值。
历史没办法选择,你看到是结果
这种人,中国应该设立国宝基金,保护起来,好好照顾
其他外国都有在保护他,给他荣裕与工作
老许,别再对自己人说英文了
再来点法文或德文单词😀
哈啊啊啊哈哈哈
教授是澳大利亚人, 在新加坡的英文大学教书,用英语教书用英文写书
摄像和剪辑老师也很坏,经常留下许知远让人尴尬的片段
许知远一副深沉的样子,实际上他是学数学出身,只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粉丝水平,大部分时间是在采访伪知识分子或者表面上有名的二三流知识分子,偶尔撞对了采访到一二个确实有点水平的人
人家中学时候看的书 怕是比你从小到大加起来的总和多几十上百倍
还是做了不小的贡献
国族文化是每一个国的文化
中国的56种族共和的国族文化(中华民族/中国国族文化)
新加坡有自己的新加坡国族文化
日本有自己的日本国族文化
越南有自己的越南国族文化
新加坡华族(汉族)有自己的新华文化
马来西亚华族(汉族)有自己的马华文化
先分清種族和民族吧。然後中華民族這個名字本身不是問題,硬要把清帝國的非漢地部分拉進來才是問題,人家根本和你不是一個nation。中國劃分出來的“民族”實際上是在矮化不同的nation,否定每個nation自身轉型nation state的可能性。
@刘阿姨
Bible 被中國人叫成「聖經」。被揍怕了?媚洋崇外?做一期节目談談過程!
如果中國不統一誰會尊重中國人。中國強大海外華人地位也好過點是嗎
看怎樣的強大吧,經濟強大就是,但發展地域霸權只會讓海外早已落葉歸根的華人陷於不義之地。
两小儿辩日
王赓武 == 高华
高级知识分子华人
我尊敬王教授。
只是個人覺得如果歷史不談政治,宗教和其它息息相關的。。。
那歷史只剩下表面的年份。
比如 -2024年,農曆新年除夕,我家不能聚在一起吃團圓飯。
英帝國離開東南亞也要考量貿易還可以繼續。。
而不是年份。。1955年英國離開東南亞。
黎紫書-俗地流
如如不住而生其心
恐龍🦕有祖國嗎?
中国对新加坡人来说.. 就是外国。
前面还好,说到邓小平,觉得见识有限。不了解王先生
怎麼顯示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