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強力要求大量佛學講解
雖然我唔係佛教徒,但佛學入面嘅好多哲理我都好欣賞。不過佛經好多都好深同好玄,有時睇埋解釋都係睇唔明。多謝鹽叔將佛理介紹得咁易明,期待之後嘅片!
例如點樣深同玄呀?
佛其實唔係宗教,係修練過程,佢只係解釋世界人和事。好好聽下佛家哲學,可以對人生好好多
知性成佛。即是了解世事本質是什麼便能超脫。世界因名所束縛,即樹之為樹是因思想上用了樹這名而定了性質,但何為樹你并不理解,是外表?是生存方式?物理性?一切只是因便成利的思想所成的"咒"罷了,不是它的本來面目,樹非樹,因本身樹是人所定名,是什麼,什麼也不是,不是不思考不理解,而是了解參透後才名非名解其咒有能脫離苦海。
其實唔深同玄, 只係極多“專業名詞”
佛有萬幾個 佛經有幾多半多到唔知! 小乘佛教 釋迦牟利教導人嘅靠自己苦修脫離輪迴之苦同大乘佛教創出虛構神話人物阿彌佗佛,眾多觀音菩薩的教義更完全相反!後又竟然把佛神化更敬拜他 求他保佑!真神奇!佛學教導人修心養性 孝敬父母 離惡行善 行事不急躁 平心靜氣思想問題 放下執着 不貪求物質等 這些在學校老師常教導!但有誰不曉!但佛學智慧完全解決不到人的罪和末後審判 佛學也沒有教人思想有位上帝,人應歸向祂!相反的是教導人靠自己!
請問可唔可以開一個系列專講東方哲學?🙏
🙏🏻🙏🏻🙏🏻
講多啲佛學please🙏🏻🙏🏻🙏🏻
建議睇陶生
經鹽叔把口講解嘅彿學,變得易明有趣!
這才是現代年輕人要聽的佛學,而不是一味的道德教育
佛法這麼好,認識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卻那麼多
介紹大家睇本書叫《近乎佛教徒》,書入面同嚴叔一樣用好易明嘅講法,解釋咗佛教四聖諦(苦集滅道,嚴叔呢段片主要就係講苦同集)嘅基本概念,好啱大眾睇
古我個人覺得原始佛教所說的 苦 是 不理想巴利文 dukkha 翻譯 特別產生消極的態度。在近代西方英文翻譯 ,dukkha 是指 not satisfactory, 意思較接近 。
我都非常推介🙏睇完呢本書,我為左聽講座飛左去台灣,後來非常幸福係香港聽過兩次他的講座,不過我估我無機會再係香港聽他的講座🥲
聽完人生種種分享會即刻好乖睇咗文本九同十先,聽到「求不得苦」就諗起鹽叔那天晚上即使食到同食唔到鰻魚飯都好苦🥺人生如是⋯
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富士山下
首先廣東話,有親切感,二來你講解得很好,學了也明了一點點,之前睇個台灣仔亂咁解心經,睇完都有啲嬲!希望你可以解讀多啲佛經,太深,而你一講我又即時明白到,好多謝有你這個頻道。🙏
人生兩大痛苦來源:求不得、捨不得,佛家總結得很精妙。有時我會聽到人說無欲無求就不會有痛苦,但是我不同意。如果什麼都不追求,人生又有何意義?我覺得有意義的人生在於勇於追求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物,但也要明白到就算不能事事盡如人意、就算所得到的事物不能永久,曾經擁有過就應該知足了。所以我不太理解為什麼佛家會變成叫和尚尼姑出家深山修行的宗教。
佛教只係叫人放低執着並唔係叫人唔去追求。其實一直強調無欲無求都係執嘅一種。佛教有講「信」、「願」、「行」的,即是首先要有正確嘅觀念,有個信心係度,然後就為自己訂立目標,最後就付諸實行。就例如,我呢宜家知道我生活唔如意,原來係我自己之前有做得唔好嘅地方,跟住我唔想再係咁,要離苦得樂,就唔去種惡因。無惡因就無苦果,自己就會去止惡行善。有啲人會更進一步,觀察到自己有痛苦之餘,人哋都有,所以會更加努力去修行,累積經驗,除咗幫助自己亦希望幫助他人。之於出家人嘅生活可以大部分時間都可以思惟道理、修行,等自己可以離苦得樂。但唔係所有僧人都會入深山修行,有啲僧人都會開經說法,服務社會。其實佛法並唔係睇得咁消極嘅
因為要學"空",但要分返開禪學和彿學,彿學係主動去學,禪學係讓彿找上自己。
@@shw3550 Wow, that's really inspiring, I never realise this until seeing your cm!
@@meow5606 🙇🏻♂️🙇🏻♂️🙇🏻♂️
如果什麼都不追求,人生又有何意義? 佢其實係指, 你追求到之後... 發覺.. "咪又係咁"既心態. 人生有慾求,無論滿足了,定不被滿足, 最後既結果都係一場空. 例如你想要呢個女仔同你傾計, 佢唔理你, 你唔開心, 佢理你, 但你又想第二樣.. 如事姐跟本係一個不可能滿足既循環. 即係好似你搵極錢都唔夠駛一樣. 人生是苦係因為沒有發現這個人類既局限.
解釋得好好,佛學中哲理好正。呢個世界無常,應該珍惜一切,💪🏻💪🏻加油,多謝您們🙇🏻♀️
👍👍👍短短6分幾鐘,就講出了令人明明白白的佛學總括,實在太好了!非常感謝嚴肅的講解!🙏🙏🙏🤗🤗🤗
好中意聽佛學 👍🏻
鹽大師令我開悟:只要冇左個緣, 就算有再好的咪, 都唔會夠聲
佛嘅哲學真心得意。暑假讀完logic到依家學東方哲學起原令我更鐘意哲學依科!多謝鹽叔!
原來可以這樣理解求不得苦,有道理,多謝你的分享!
聽落同道家思想好似,同埋認為可欲,欲得呢D思想令人苦惱,要放下對事物既追求,順其自然,先做到無為而無所不為
你講得好好 分析力,邏輯,條理,言簡意賅,超級清晰。
好鐘意聽佛學 可唔可以再講多啲🙇🏻♂️🙇🏻♂️
讀哲學真係好有用,可以打好思想基礎 穩健的思想基礎令到我可以走少好多彎曲崎嶇嘅道路
在求學時老師已有教這些做人的基本知識!
苦海~翻起愛恨
在世間 難逃避命運
@@ericpun_hker ..間 ~ 難 ..
鹽叔佛偈 簡潔有力!
深入淺出!唔該晒鹽叔!!
緣起性空都係後來既人錯誤既解讀其實應該係人修行期間心理活動既無常作為緣起呢d心理活動既本質係自己創造出來既幻象,是為性空
好青年荼毒室,讓更多人認識佛學,功德無量。
同意。要經歷一次由水點形成浪再變回水先有深刻體會
解釋得很好👍謝謝🙏
竟然短短幾分鐘令我明白佛學平時講既野利害👍🏻
惜緣惜福。期待之後再多影片探討!
見地完全正確!六分鐘講得晒,功力深👍。唯一意見,諸行無常應講在眾漏皆苦之前,因為人大多數苦(第二法則)都係基於對於對第一法嘅無明。可否開一集講第四法則“涅槃寂靜”🙏
對佛學有興趣, 覺得佢地啲哲理思想好好, 但有時好深奧會唔明.. 期待你地將來可以講多啲~
面對人間嘅苦,放開係唯一解脫
多謝鹽叔既講解
最鐘意聽佛理
大多數人都簡單化左佛家嘅因果關係實際上其實係因緣和合,唔係A影響B,而係世間萬事萬物互相影響。
大多数人都系临急先抱佛脚
Thank you so much. I heard a lot of talks about buddhism. This is the best because I can understand.
好特別既解釋,但如果因緣原是空呢,苦亦本是空,空亦本是苦
好想聽多D佛學 因為淨係睇書好難明! 講出黎解釋真係易明好多!liked!!!
謝謝你將抽象概念簡潔在咁表達👏👏👏
講解深入淺出,有條不紊。超正!如果有一天,能概述佛家和道家的主要異同,就更正!
我是第一次看你的youtube片 ,多謝你的分享, 很有啟發性。 期望繼續看你其他片
講得淺顯易明,讚👍
講開佛學,近排在RUclips 聽陶國璋博士介紹海德格的現象學,好覺得海德格講的「存在」,就是心經講的空,而存在者就係五蘊,照代入其中,心經講的「色即是空」或者可被理解為存在者等於存在,這又令我進一步想到莊子齊物論說的「萬物與我為一」與「無上正等」是否講緊同一件事?一切,終極地(無上)都是一樣的(等),不偏不倚地(正)……
多謝講解🙏🏻辛苦晒你哋👍🏻
幾分鐘將個框架講得好清晰!
期待对道家的解读
其實佛家的世界原素是覺...你其實冇接解到外界, 你只接解到外界刺激所給予你的感覺, 所以原理上, 你對世界就只有這些覺, 問題係所謂覺其實係由外界嘅刺激你的感官而引致你內裡感受, 所以你對世界的眷戀無疑就是去利用這些知覺去確認自己, 你要用外面嘅感覺去成就我, 但是不單止外面是綠起而生, 甚至內裡你那個感覺感官刺激的感受體也是一個因綠, 而你感官也是一個因綠, 因此, 你對世界嘅感覺同由成全自我的感受(因為你靠這些感受來了解自我)都是不實在, 所以你持續存在的努力(不斷收集感覺去維持自我), 即是無名,根本就徒勞無功, 因此, 才會出現苦, 苦其實唔係一定指好痛苦, 而是你所有的努力都是徒然, 即無常....而且, 綠起性空的性空不是指外界的朽壞, 而是指世界其實是當時你對世界的感覺會隨時或隨境改變, 即是說, 1秒前美味的雪糕因為你的牙內敏感而變成了痛苦的根綠, 因此, 雪糕其實冇變, 但1秒前的雪糕之所以美味, 是一秒前你的牙肉未發作, 咁,雪糕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好在於其中一個因綠,你無敏感牙齒, 所以性=所有綠, 因此, 這才是佛家說空, 不是在於外綠毁滅而已
鹽叔講得好聽易明!希望可以講多啲!教下可以點樣訓練睇穿因果/無咁執著?
謝謝講解。的確承敎了不少。
我覺得咁樣老老實實做內容都幾好,擺脫左呢個「諗唔到節目效果苦」。從而做多好多集!開心。
清晰.簡明,🤗✨🌟👏👍🙏
人生注定是苦唔係因為所有野都係空係因為 各種情緒或者業所產生既“無明“即係人既性格係被人生唔同既時候各種訊息影響,唔好既經歷會影響潛意識產生惡業呢d 垃圾潛意識係會一直累積,成為人生之苦
勁 簡單易明 感恩
才準備好要聽如何脫離苦海就下一集再見了
想聽佛學 支持
感謝鹽叔講解🙏🏻🙏🏻🙏🏻🍎
好正,講得非常好👍👍👏👏
之前都有嘗試網上聽,多數都好悶,有時什至唔知講者講緊咩,完全唔明。今次路經,聽得好清楚明白,生動。
講得非常好!
一個人若喜歡哲學的話,大概是不會拒絕佛學的
謝謝。
睇完呢條片,大家可以聽下呢首歌,下一刻就會頓悟㗎喇 🤣😂歌:ruclips.net/video/gvtLXs_uXXU/видео.html
人生是苦是樂是個人選擇與定義。
佛學的根本----世界是由因緣和合而現,但一旦緣起,就會性空;因是有自性的,但當與緣和合,緣起作用時,因的自性就會失去,自性就成空。因此,為要保持因的自性不動,就要了斷與緣的和合,永住如如不動的"泥盤"地(泥盤寂靜)。
不动地,至少是证果得道的八地菩萨……
@@albus2223 這就進入"行、証"層面的功夫。
因緣著你的因緣,你要理解無限。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 你恨的人一定會遇到愛-離別: 再愛的人都會離別是早晚的事不欲-臨: 不想發生的事早晚發生 求-不得: 你想要的永遠得不到,得到後就不想要了
课代表这个真是佛陀给凡人的四聖谛的其中之一,要去了解、想起因、解决它和看破他…最后想到“缘起性空”、看开左…立地成佛
Well said buddy thanks!
正因為空, 一時無兩, 所以特別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其中一個最令我mind blow嘅係引申落去嘅"無我" 好多事隨之放低哂
講得很好,讚!
謝謝你
講得好好今集!!可唔可以做多啲呢類型既片? :D
令我諗起大隻佬🙏🏻
讲得不错!佛法确实就是因缘法,不过还可以更加深挖。
佛教裏頭講嘅總共有八苦,尚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
簡單易明
非常好!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可唔可以開個佛學series, 好想明多啲, 但出面聽親都好難理解
講得好好,感謝🙏🙏
因緣因緣無保證
好想睇多啲呢個題材!!!
原來空係有依賴。好有啟發
12因緣,環環相扣
鍾意你地講多啲佛學,你地講解得親民易入口好多!
大好了,以後同條女分手都可以share呢條片節省唇舌
well said !
隨喜用現代的語言解釋佛法。
4:25我承認原始佛學好有趣,但畢竟係幾千年前既野,要駁其實都唔難呢度佛學有兩個假設:1. D不是D,D=A+B+C (方便說)2. 「A+B+C」不能永恆持續,故D總會消失由1,2推出3: 由於人不能永恆持有D,所以人注定要苦但事實?即使1是對的,如果假設2是錯的呢,比如說人類有能力把「A+B+C」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比如說幾十年,如果「D」是財富,這意味著人有可能至死也擁著巨額財富?這種事情是有可能的,所以原始佛學的思路還是盲點的,不知道鹽叔你怎看?
佛教另外明顯錯謬是: 1. 看不到永恒而假設沒有永恒 2. 解釋不到「因緣」從何而來問題 3. 以為「執著」一定是壞 4. 以為「苦」一定是不好 4. 誤判人有「慾望」是壞事。整個佛教如再深入了解,錯謬是數之不盡的。
佛學是宇宙中最高智慧也
佛學好正,講多幾集👍🏻👍🏻👍🏻
無我,苦就無從依歸,苦就無從生起
四聖諦是什麼?四聖諦是佛教的基本信仰。根據傳統,喬達摩佛在啟蒙之後的第一次佈道是對這些概念的描述。根據佛教的思想,相信這些想法並不像經歷它們那麼重要。除了相信轉世(輪迴)和涅槃,四聖諦還塑造了幾乎所有形式的佛教思想。這四個概念,簡而言之,就是1)苦難的現實,2)世界的無常,3)消除慾望的解放,以及4)遵循八正道的必要性。第一個聖諦,也被稱為苦的原則,聲稱活著就是受苦。這個術語可能令人費解,因為佛教並沒有聲稱所有的經歷都是不愉快的。苦的概念更微妙,暗示著諸如焦慮、沮喪或不滿等想法。這是佛教的核心信仰,所有其他信仰和實踐都是基於第一聖諦。佛教徒相信,苦解釋了人類的錯誤:因為有錯誤的慾望而造成的痛苦,尤其是渴望那些只是暫時的事物。這個問題在第二個聖諦中闡明。佛教的第二個聖諦,也被稱為"無常"("暫時的")或"貪愛"(渴望),認為宇宙中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恆的或不變的。事實上,連自我都不是永久的或不變的。這是佛教對人類為何如此的解釋。既然痛苦是由於渴望暫時的東西,因此所有的慾望最終都會導致痛苦。即使是積極的慾望也會使輪迴和受苦延續下去。為了克服這一點,我們必須了解第三個聖諦。第三個聖諦是,擺脫痛苦、死亡和重生循環的唯一途徑是完全消除對世俗事物的慾望。佛教認為這是"我們如何糾正人類的錯誤"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實踐中,第三個聖諦要求我們絕對消除所有慾望,好的,壞的,或者其他的。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可以在第四個聖諦中找到的。第四個聖諦是,遵循八正道可以消除慾望。佛教"如何"糾正人類錯誤的計劃可以在這裡找到。八正道被定義為正確的觀點、正確的意圖、正確的言語、正確的行為、正確的生活、正確的努力、正確的意識和正確的冥想。按照佛教的說法,一個人可以通過運用四聖諦、活出八正道來結束輪迴和受苦的循環。這導致一個人進入一種狀態,完全喪失了所有的慾望、渴望、執著或沮喪。 這種"虛無"的狀態被稱為涅槃,是佛教徒通往天堂的選擇。達到涅槃的人不再作為個體存在,而且停止了重生和再死的輪迴過程。與大多數主要的世界觀一樣,並非所有關於四聖諦的事情都與聖經完全相反。錯位的慾望是焦慮和罪惡的主要來源(羅馬書13:14; 加拉太書5:17)。凡人的生命必然會發生變化,它是短暫的(雅各書4:14)。此外,投資那些非永久性的東西是不明智的(馬太福音6:19-20)。然而,在永恆的狀態和轉變的過程中,四聖諦與聖經的基督教大相徑庭。聖經教導我們,神是永恆的,與他在天上的人將永遠享受這一狀態(馬太福音 25:21; 約翰福音4:14; 10:28)。同樣的永恆的意識--沒有喜樂--應用於那些選擇拒絕神的人身上(帖撒羅尼迦後書1:9)。他們的命運被描述為一種有意識的、個人的痛苦狀態(路加福音16:22-24)。佛教教導我們,我們的永恆要么是無盡的輪迴,要么是不再存在的遺忘。聖經上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希伯來書9:27)。基督教和佛教都教導人們需要改變他們的慾望和行為,但只有基督教提供了一個現實的方法來實現這一點。在佛教中,人們被要求通過自我指導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慾望。不幸的是,這意味著一個人必須有擺脫慾望的渴望,這是一個內在的難題。想要擺脫慾望的佛教徒仍然渴望得到某些東西。佛教也無法回答一個人如何改變一顆不願意改變和自欺的心(耶利米書17:9; 馬可福音9:24)。基督教為這兩個問題提供了答案:救世主不僅改變了我們的行為 (哥林多前書6:11),而且改變了我們想要做的事(羅馬書12:2)。佛教和基督教信仰之間還有很多不同之處。當佛教教導人們生活是痛苦的時候,聖經卻說生活是要享受的(約翰福音10:10)。佛教認為自我需要被消滅,然而聖經說每個人都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創世記1:26-27; 馬太福音6:26)以及在人死後,自我還在延續(約翰福音14:3)。文章連結: www.gotquestions.org/T-Chinese/T-Chinese-four-noble-truths.html編者按: 如果每個人真的都認同與接受「四聖諦」, 對個人以至整個世界都有災難性的影響。人生有種種不同的慾望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如何正確地滿足慾望才是正途; 然而佛教徒卻解讀成於己及他人都是不好而致力消除, 這是有違人的本性。佛教是世間人為的宗教之一, 在人有限的目光下固然無法看到永恒上帝及從祂而來榮耀的盼望; 故此每個人能夠推翻有限生命推論而成的人生觀最終是靠上帝的恩典。 #佛教#四聖諦#八正道#慾望#轉世#輪迴#涅槃#基督教#聖經
呢類片好good, 加油
有料到
very well explained....awesome !!!
空性理如果唔考慮眾生既根器就去宣導,有機會令其出現斷滅見既現象,希望三思而行,概括去簡化係一個容易入口既諗法,但容易入口係咪會帶來幸福?點解某方面既智慧要咁多規範同門檻先可以接觸到同吸收到呢?應該係有佢既理由,盼望能夠理解。
不同人有不同程度,一切都是一层一层铺垫好的,因这个视频而埋下种子亦是善举
@@albus2223 有正知正見,種的都是善因,亦是善舉,我不是針對鹽叔分享佛學的行為,而是分享的內容,這顆種子如果再完整一點就更完滿了。
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的觀點、體會加進佛教,甚至當中有不少已經與最原始佛教的核心思想相違背。掛佛教之名,創造滿天神佛,酒色財氣可以不礙菩提路。
但是经文可以一直保存下来
強力要求大量佛學講解
雖然我唔係佛教徒,但佛學入面嘅好多哲理我都好欣賞。不過佛經好多都好深同好玄,有時睇埋解釋都係睇唔明。多謝鹽叔將佛理介紹得咁易明,期待之後嘅片!
例如點樣深同玄呀?
佛其實唔係宗教,係修練過程,佢只係解釋世界人和事。好好聽下佛家哲學,可以對人生好好多
知性成佛。即是了解世事本質是什麼便能超脫。世界因名所束縛,即樹之為樹是因思想上用了樹這名而定了性質,但何為樹你并不理解,是外表?是生存方式?物理性?一切只是因便成利的思想所成的"咒"罷了,不是它的本來面目,樹非樹,因本身樹是人所定名,是什麼,什麼也不是,不是不思考不理解,而是了解參透後才名非名解其咒有能脫離苦海。
其實唔深同玄, 只係極多“專業名詞”
佛有萬幾個 佛經有幾多半多到唔知! 小乘佛教 釋迦牟利教導人嘅靠自己苦修脫離輪迴之苦同大乘佛教創出虛構神話人物阿彌佗佛,眾多觀音菩薩的教義更完全相反!後又竟然把佛神化更敬拜他 求他保佑!真神奇!
佛學教導人修心養性 孝敬父母 離惡行善 行事不急躁 平心靜氣思想問題 放下執着 不貪求物質等 這些在學校老師常教導!但有誰不曉!
但佛學智慧完全解決不到人的罪和末後審判 佛學也沒有教人思想有位上帝,人應歸向祂!相反的是教導人靠自己!
請問可唔可以開一個系列專講東方哲學?🙏
🙏🏻🙏🏻🙏🏻
🙏🏻🙏🏻🙏🏻
🙏🏻🙏🏻🙏🏻
🙏🏻🙏🏻🙏🏻
🙏🏻🙏🏻🙏🏻
講多啲佛學please🙏🏻🙏🏻🙏🏻
建議睇陶生
經鹽叔把口講解嘅彿學,變得易明有趣!
這才是現代年輕人要聽的佛學,而不是一味的道德教育
佛法這麼好,認識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卻那麼多
介紹大家睇本書叫《近乎佛教徒》,書入面同嚴叔一樣用好易明嘅講法,解釋咗佛教四聖諦(苦集滅道,嚴叔呢段片主要就係講苦同集)嘅基本概念,好啱大眾睇
古我個人覺得原始佛教所說的 苦 是 不理想巴利文 dukkha 翻譯 特別產生消極的態度。在近代西方英文翻譯 ,dukkha 是指 not satisfactory, 意思較接近 。
我都非常推介🙏睇完呢本書,我為左聽講座飛左去台灣,後來非常幸福係香港聽過兩次他的講座,不過我估我無機會再係香港聽他的講座🥲
聽完人生種種分享會即刻好乖睇咗文本九同十先,聽到「求不得苦」就諗起鹽叔那天晚上即使食到同食唔到鰻魚飯都好苦🥺人生如是⋯
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富士山下
首先廣東話,有親切感,二來你講解得很好,學了也明了一點點,之前睇個台灣仔亂咁解心經,睇完都有啲嬲!
希望你可以解讀多啲佛經,太深,而你一講我又即時明白到,好多謝有你這個頻道。🙏
人生兩大痛苦來源:求不得、捨不得,佛家總結得很精妙。
有時我會聽到人說無欲無求就不會有痛苦,但是我不同意。如果什麼都不追求,人生又有何意義?
我覺得有意義的人生在於勇於追求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物,但也要明白到就算不能事事盡如人意、就算所得到的事物不能永久,曾經擁有過就應該知足了。
所以我不太理解為什麼佛家會變成叫和尚尼姑出家深山修行的宗教。
佛教只係叫人放低執着並唔係叫人唔去追求。其實一直強調無欲無求都係執嘅一種。佛教有講「信」、「願」、「行」的,即是首先要有正確嘅觀念,有個信心係度,然後就為自己訂立目標,最後就付諸實行。就例如,我呢宜家知道我生活唔如意,原來係我自己之前有做得唔好嘅地方,跟住我唔想再係咁,要離苦得樂,就唔去種惡因。無惡因就無苦果,自己就會去止惡行善。有啲人會更進一步,觀察到自己有痛苦之餘,人哋都有,所以會更加努力去修行,累積經驗,除咗幫助自己亦希望幫助他人。之於出家人嘅生活可以大部分時間都可以思惟道理、修行,等自己可以離苦得樂。但唔係所有僧人都會入深山修行,有啲僧人都會開經說法,服務社會。其實佛法並唔係睇得咁消極嘅
因為要學"空",但要分返開禪學和彿學,彿學係主動去學,禪學係讓彿找上自己。
@@shw3550 Wow, that's really inspiring, I never realise this until seeing your cm!
@@meow5606 🙇🏻♂️🙇🏻♂️🙇🏻♂️
如果什麼都不追求,人生又有何意義? 佢其實係指, 你追求到之後... 發覺.. "咪又係咁"既心態. 人生有慾求,無論滿足了,定不被滿足, 最後既結果都係一場空. 例如你想要呢個女仔同你傾計, 佢唔理你, 你唔開心, 佢理你, 但你又想第二樣.. 如事姐跟本係一個不可能滿足既循環. 即係好似你搵極錢都唔夠駛一樣.
人生是苦係因為沒有發現這個人類既局限.
解釋得好好,佛學中哲理好正。
呢個世界無常,應該珍惜一切,
💪🏻💪🏻加油,多謝您們🙇🏻♀️
👍👍👍短短6分幾鐘,就講出了令人明明白白的佛學總括,實在太好了!非常感謝嚴肅的講解!🙏🙏🙏🤗🤗🤗
好中意聽佛學 👍🏻
鹽大師令我開悟:
只要冇左個緣, 就算有再好的咪, 都唔會夠聲
佛嘅哲學真心得意。暑假讀完logic到依家學東方哲學起原令我更鐘意哲學依科!多謝鹽叔!
原來可以這樣理解求不得苦,有道理,多謝你的分享!
聽落同道家思想好似,同埋認為可欲,欲得呢D思想令人苦惱,要放下對事物既追求,順其自然,先做到無為而無所不為
你講得好好 分析力,邏輯,條理,言簡意賅,超級清晰。
好鐘意聽佛學 可唔可以再講多啲🙇🏻♂️🙇🏻♂️
讀哲學真係好有用,可以打好思想基礎 穩健的思想基礎令到我可以走少好多彎曲崎嶇嘅道路
在求學時老師已有教這些做人的基本知識!
苦海~翻起愛恨
在世間 難逃避命運
@@ericpun_hker ..間 ~ 難 ..
鹽叔佛偈 簡潔有力!
深入淺出!唔該晒鹽叔!!
緣起性空都係後來既人錯誤既解讀
其實應該係人修行期間心理活動既無常作為緣起
呢d心理活動既本質係自己創造出來既幻象,是為性空
好青年荼毒室,讓更多人認識佛學,功德無量。
同意。要經歷一次由水點形成浪再變回水先有深刻體會
解釋得很好👍謝謝🙏
竟然短短幾分鐘令我明白佛學平時講既野
利害👍🏻
惜緣惜福。
期待之後再多影片探討!
見地完全正確!六分鐘講得晒,功力深👍。唯一意見,諸行無常應講在眾漏皆苦之前,因為人大多數苦(第二法則)都係基於對於對第一法嘅無明。可否開一集講第四法則“涅槃寂靜”🙏
對佛學有興趣, 覺得佢地啲哲理思想好好, 但有時好深奧會唔明.. 期待你地將來可以講多啲~
面對人間嘅苦,放開係唯一解脫
多謝鹽叔既講解
最鐘意聽佛理
大多數人都簡單化左佛家嘅因果關係
實際上其實係因緣和合,唔係A影響B,而係世間萬事萬物互相影響。
大多数人都系临急先抱佛脚
Thank you so much. I heard a lot of talks about buddhism. This is the best because I can understand.
好特別既解釋,但如果因緣原是空呢,苦亦本是空,空亦本是苦
好想聽多D佛學 因為淨係睇書好難明! 講出黎解釋真係易明好多!
liked!!!
謝謝你將抽象概念簡潔在咁表達👏👏👏
講解深入淺出,有條不紊。超正!如果有一天,能概述佛家和道家的主要異同,就更正!
我是第一次看你的youtube片 ,多謝你的分享, 很有啟發性。 期望繼續看你其他片
講得淺顯易明,讚👍
講開佛學,近排在RUclips 聽陶國璋博士介紹海德格的現象學,好覺得海德格講的「存在」,就是心經講的空,而存在者就係五蘊,照代入其中,心經講的「色即是空」或者可被理解為存在者等於存在,這又令我進一步想到莊子齊物論說的「萬物與我為一」與「無上正等」是否講緊同一件事?一切,終極地(無上)都是一樣的(等),不偏不倚地(正)……
多謝講解🙏🏻辛苦晒你哋👍🏻
幾分鐘將個框架講得好清晰!
期待对道家的解读
其實佛家的世界原素是覺...你其實冇接解到外界, 你只接解到外界刺激所給予你的感覺, 所以原理上, 你對世界就只有這些覺, 問題係所謂覺其實係由外界嘅刺激你的感官而引致你內裡感受, 所以你對世界的眷戀無疑就是去利用這些知覺去確認自己, 你要用外面嘅感覺去成就我, 但是不單止外面是綠起而生, 甚至內裡你那個感覺感官刺激的感受體也是一個因綠, 而你感官也是一個因綠, 因此, 你對世界嘅感覺同由成全自我的感受(因為你靠這些感受來了解自我)都是不實在, 所以你持續存在的努力(不斷收集感覺去維持自我), 即是無名,根本就徒勞無功, 因此, 才會出現苦, 苦其實唔係一定指好痛苦, 而是你所有的努力都是徒然, 即無常....而且, 綠起性空的性空不是指外界的朽壞, 而是指世界其實是當時你對世界的感覺會隨時或隨境改變, 即是說, 1秒前美味的雪糕因為你的牙內敏感而變成了痛苦的根綠, 因此, 雪糕其實冇變, 但1秒前的雪糕之所以美味, 是一秒前你的牙肉未發作, 咁,雪糕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好在於其中一個因綠,你無敏感牙齒, 所以性=所有綠, 因此, 這才是佛家說空, 不是在於外綠毁滅而已
鹽叔講得好聽易明!希望可以講多啲!教下可以點樣訓練睇穿因果/無咁執著?
謝謝講解。的確承敎了不少。
我覺得咁樣老老實實做內容都幾好,
擺脫左呢個「諗唔到節目效果苦」。
從而做多好多集!開心。
清晰.簡明,🤗✨🌟👏👍🙏
人生注定是苦唔係因為所有野都係空
係因為 各種情緒或者業所產生既“無明“
即係人既性格係被人生唔同既時候各種訊息影響,唔好既經歷會影響潛意識產生惡業
呢d 垃圾潛意識係會一直累積,成為人生之苦
勁 簡單易明 感恩
才準備好要聽如何脫離苦海就下一集再見了
想聽佛學 支持
感謝鹽叔講解🙏🏻🙏🏻🙏🏻🍎
好正,講得非常好👍👍👏👏
之前都有嘗試網上聽,多數都好悶,有時什至唔知講者講緊咩,完全唔明。今次路經,聽得好清楚明白,生動。
講得非常好!
一個人若喜歡哲學的話,大概是不會拒絕佛學的
謝謝。
睇完呢條片,大家可以聽下呢首歌,下一刻就會頓悟㗎喇 🤣😂
歌:ruclips.net/video/gvtLXs_uXXU/видео.html
人生是苦是樂
是個人選擇與定義。
佛學的根本----世界是由因緣和合而現,但一旦緣起,就會性空;因是有自性的,但當與緣和合,緣起作用時,因的自性就會失去,自性就成空。因此,為要保持因的自性不動,就要了斷與緣的和合,永住如如不動的"泥盤"地(泥盤寂靜)。
不动地,至少是证果得道的八地菩萨……
@@albus2223 這就進入"行、証"層面的功夫。
因緣著你的因緣,你要理解無限。
人生有八苦:
生、老、病、死
怨憎-會: 你恨的人一定會遇到
愛-離別: 再愛的人都會離別是早晚的事
不欲-臨: 不想發生的事早晚發生
求-不得: 你想要的永遠得不到,得到後就不想要了
课代表
这个真是佛陀给凡人的四聖谛的其中之一,
要去了解、想起因、解决它和看破他…
最后想到“缘起性空”、看开左…立地成佛
Well said buddy thanks!
正因為空, 一時無兩, 所以特別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其中一個最令我mind blow嘅係引申落去嘅"無我" 好多事隨之放低哂
講得很好,讚!
謝謝你
講得好好今集!!
可唔可以做多啲呢類型既片? :D
令我諗起大隻佬🙏🏻
讲得不错!佛法确实就是因缘法,不过还可以更加深挖。
佛教裏頭講嘅總共有八苦,尚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
簡單易明
非常好!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可唔可以開個佛學series, 好想明多啲, 但出面聽親都好難理解
講得好好,感謝🙏🙏
因緣因緣
無保證
好想睇多啲呢個題材!!!
原來空係有依賴。好有啟發
12因緣,環環相扣
鍾意你地講多啲佛學,你地講解得親民易入口好多!
大好了,以後同條女分手都可以share呢條片節省唇舌
well said !
隨喜用現代的語言解釋佛法。
4:25
我承認原始佛學好有趣,但畢竟係幾千年前既野,要駁其實都唔難
呢度佛學有兩個假設:
1. D不是D,D=A+B+C (方便說)
2. 「A+B+C」不能永恆持續,故D總會消失
由1,2推出3: 由於人不能永恆持有D,所以人注定要苦
但事實?即使1是對的,如果假設2是錯的呢,比如說人類有能力把「A+B+C」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比如說幾十年,如果「D」是財富,這意味著人有可能至死也擁著巨額財富?
這種事情是有可能的,所以原始佛學的思路還是盲點的,不知道鹽叔你怎看?
佛教另外明顯錯謬是: 1. 看不到永恒而假設沒有永恒 2. 解釋不到「因緣」從何而來問題 3. 以為「執著」一定是壞 4. 以為「苦」一定是不好 4. 誤判人有「慾望」是壞事。整個佛教如再深入了解,錯謬是數之不盡的。
佛學是宇宙中最高智慧也
佛學好正,講多幾集👍🏻👍🏻👍🏻
無我,苦就無從依歸,苦就無從生起
四聖諦是什麼?
四聖諦是佛教的基本信仰。根據傳統,喬達摩佛在啟蒙之後的第一次佈道是對這些概念的描述。根據佛教的思想,相信這些想法並不像經歷它們那麼重要。除了相信轉世(輪迴)和涅槃,四聖諦還塑造了幾乎所有形式的佛教思想。這四個概念,簡而言之,就是1)苦難的現實,2)世界的無常,3)消除慾望的解放,以及4)遵循八正道的必要性。
第一個聖諦,也被稱為苦的原則,聲稱活著就是受苦。這個術語可能令人費解,因為佛教並沒有聲稱所有的經歷都是不愉快的。苦的概念更微妙,暗示著諸如焦慮、沮喪或不滿等想法。這是佛教的核心信仰,所有其他信仰和實踐都是基於第一聖諦。佛教徒相信,苦解釋了人類的錯誤:因為有錯誤的慾望而造成的痛苦,尤其是渴望那些只是暫時的事物。這個問題在第二個聖諦中闡明。
佛教的第二個聖諦,也被稱為"無常"("暫時的")或"貪愛"(渴望),認為宇宙中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恆的或不變的。事實上,連自我都不是永久的或不變的。這是佛教對人類為何如此的解釋。既然痛苦是由於渴望暫時的東西,因此所有的慾望最終都會導致痛苦。即使是積極的慾望也會使輪迴和受苦延續下去。為了克服這一點,我們必須了解第三個聖諦。
第三個聖諦是,擺脫痛苦、死亡和重生循環的唯一途徑是完全消除對世俗事物的慾望。佛教認為這是"我們如何糾正人類的錯誤"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實踐中,第三個聖諦要求我們絕對消除所有慾望,好的,壞的,或者其他的。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可以在第四個聖諦中找到的。
第四個聖諦是,遵循八正道可以消除慾望。佛教"如何"糾正人類錯誤的計劃可以在這裡找到。八正道被定義為正確的觀點、正確的意圖、正確的言語、正確的行為、正確的生活、正確的努力、正確的意識和正確的冥想。
按照佛教的說法,一個人可以通過運用四聖諦、活出八正道來結束輪迴和受苦的循環。這導致一個人進入一種狀態,完全喪失了所有的慾望、渴望、執著或沮喪。 這種"虛無"的狀態被稱為涅槃,是佛教徒通往天堂的選擇。達到涅槃的人不再作為個體存在,而且停止了重生和再死的輪迴過程。
與大多數主要的世界觀一樣,並非所有關於四聖諦的事情都與聖經完全相反。錯位的慾望是焦慮和罪惡的主要來源(羅馬書13:14; 加拉太書5:17)。凡人的生命必然會發生變化,它是短暫的(雅各書4:14)。此外,投資那些非永久性的東西是不明智的(馬太福音6:19-20)。然而,在永恆的狀態和轉變的過程中,四聖諦與聖經的基督教大相徑庭。
聖經教導我們,神是永恆的,與他在天上的人將永遠享受這一狀態(馬太福音 25:21; 約翰福音4:14; 10:28)。同樣的永恆的意識--沒有喜樂--應用於那些選擇拒絕神的人身上(帖撒羅尼迦後書1:9)。他們的命運被描述為一種有意識的、個人的痛苦狀態(路加福音16:22-24)。佛教教導我們,我們的永恆要么是無盡的輪迴,要么是不再存在的遺忘。聖經上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希伯來書9:27)。
基督教和佛教都教導人們需要改變他們的慾望和行為,但只有基督教提供了一個現實的方法來實現這一點。在佛教中,人們被要求通過自我指導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慾望。不幸的是,這意味著一個人必須有擺脫慾望的渴望,這是一個內在的難題。想要擺脫慾望的佛教徒仍然渴望得到某些東西。佛教也無法回答一個人如何改變一顆不願意改變和自欺的心(耶利米書17:9; 馬可福音9:24)。基督教為這兩個問題提供了答案:救世主不僅改變了我們的行為 (哥林多前書6:11),而且改變了我們想要做的事(羅馬書12:2)。
佛教和基督教信仰之間還有很多不同之處。當佛教教導人們生活是痛苦的時候,聖經卻說生活是要享受的(約翰福音10:10)。佛教認為自我需要被消滅,然而聖經說每個人都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創世記1:26-27; 馬太福音6:26)以及在人死後,自我還在延續(約翰福音14:3)。
文章連結: www.gotquestions.org/T-Chinese/T-Chinese-four-noble-truths.html
編者按: 如果每個人真的都認同與接受「四聖諦」, 對個人以至整個世界都有災難性的影響。人生有種種不同的慾望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如何正確地滿足慾望才是正途; 然而佛教徒卻解讀成於己及他人都是不好而致力消除, 這是有違人的本性。佛教是世間人為的宗教之一, 在人有限的目光下固然無法看到永恒上帝及從祂而來榮耀的盼望; 故此每個人能夠推翻有限生命推論而成的人生觀最終是靠上帝的恩典。
#佛教
#四聖諦
#八正道
#慾望
#轉世
#輪迴
#涅槃
#基督教
#聖經
呢類片好good, 加油
有料到
very well explained....awesome !!!
空性理如果唔考慮眾生既根器就去宣導,有機會令其出現斷滅見既現象,希望三思而行,概括去簡化係一個容易入口既諗法,但容易入口係咪會帶來幸福?點解某方面既智慧要咁多規範同門檻先可以接觸到同吸收到呢?應該係有佢既理由,盼望能夠理解。
不同人有不同程度,一切都是一层一层铺垫好的,因这个视频而埋下种子亦是善举
@@albus2223 有正知正見,種的都是善因,亦是善舉,我不是針對鹽叔分享佛學的行為,而是分享的內容,這顆種子如果再完整一點就更完滿了。
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的觀點、體會加進佛教,甚至當中有不少已經與最原始佛教的核心思想相違背。掛佛教之名,創造滿天神佛,酒色財氣可以不礙菩提路。
但是经文可以一直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