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伯格和自閉症你分得出嗎?2大判斷標準!70%的自閉兒容易出現的問題是?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4 ноя 2024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412

  • @cephato8592
    @cephato8592 2 года назад +207

    身為ASD孩子的母親,還在為陪伴孩子面對挫折,及消弭外界對ASD刻板印象而努力著,您的影片顯而易懂也有別於其它人的結論,想必也費心收集了許多ASD相關的功課,非常感謝您願意製作這支影片,希望如此優良的頻道能繼續製作高品質影片。

    • @PanScitw
      @PanScitw  2 года назад +17

      謝謝您的支持,一起努力。

    • @Leechinghsiu
      @Leechinghsiu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給您一個讚。您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 @NezumixProfile
    @NezumixProfile 2 года назад +232

    高情商說孩子特別,低情商說孩子討人厭。
    在小時候,亞斯特質對我帶來了許多困擾,除了上學和同儕之間的理解問題以外,影響更大的其實是來自於大人的打罵。因為從傳統教養的角度來看,這些特質是「孤僻」、「搞怪」、「教不會」、「不合群」、「不貼心」......甚至到了成人以後,還是得很努力的在每一個群體中重新學會辨認他人隱藏的表情和行為訊息。
    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特別」兩個字可能代表著完全不同的意義。
    心理學和精神醫學的定義隨著時間發展,各種特質和病徵的描述也不斷演進更新,就是希望能更加了解並幫助人們能夠更好的生活。
    誰能想像得到呢,直至一百多年前,用鑽頭敲打腦殼和非人道的電擊術,還是療養院和醫學院裡的正規療法。
    透過戲劇引起社會的關注只是一時的風潮,希望不久的將來,真正的心理科學和精神醫學能推廣給更多的大眾,去試著理解、也明白這個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存在。
    無論你是什麼樣子,你都是獨一無二的。

    • @PanScitw
      @PanScitw  2 года назад +7

      謝謝你的分享

    • @anh8971
      @anh8971 2 года назад +18

      古人說過,一種米養百樣人。
      當代資本家與企業經理人,為了利己的管理觀念,以及科學思維商業化,遂把人變得規格化,易於劃分和管理。
      心理學或是精神分析是很專業複雜綜合學科。
      個人亦不認同適合被廣為人知或討論,畢竟群眾心理都是盲從,擁有再多知識都一樣,所以僅僅就戲劇層面來呈現即可。

    • @s897039
      @s897039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心疼你,希望你已經找到舒適的生活步調

    • @JZII
      @JZII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妳講第一句真的很中肯
      前幾天就碰過這樣的人
      明白討厭小孩子的人
      只是因為他們不受控難聽話
      但說真的 你自己小時候還不是一樣
      屁癲屁癲的連自己父母親
      內心超想把你退貨給上帝…🤣🤣

    • @hongnhi.98
      @hongnhi.98 12 дней назад

      我從出生到大學都認為被別人說「特別」是誇讚,但是出了社會才意識到大部分是不太好的評價,意味著「你跟我不一樣」,常常不受歡迎,不過也少數人表達喜歡。但是我始終喜歡每個人的不同,只要出發點是善意,都歡迎交流。
      不過我是接受自己自閉的,我也覺得很舒服,從小就對人、對社交都沒感興趣,只是要在這社會存活很難,得找辦法,反正每個人活著的樣子都不一樣。能做到沒有煩惱和痛苦就行。
      都沒事,生活也都一樣過去的。

  • @wanching317
    @wanching317 2 года назад +71

    我是特教老師,影片最後的結論最好,不論Autism or Asperger = Australin or American ,每個生命都有其個人特質,差異是上帝最完美的創造,甚好甚美極棒。

    • @愷愷-u6b
      @愷愷-u6b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特教的孩子,能遇到您真是天大的福份

    • @wanching317
      @wanching317 2 года назад +10

      @@愷愷-u6b 謝謝您肯定。我確實幫助了不少亞斯特質優秀大學生!但令人極遺憾的某教學醫院的精神科醫師卻自以為是的否定特教老師的專業不如心理師,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或許知道診斷,但亞斯特質最重要的是特殊教育非治療。

    • @HuaiWenHugo
      @HuaiWenHugo Год назад

      謝謝老師....看到您的這句,我情緒瞬間潰堤,在螢幕面前留下感受到溫暖的淚水

    • @wanching317
      @wanching317 Год назад +1

      @@HuaiWenHugo 😇懷恩,我雖不熟悉你,但上帝認得你😍不論是你或我,都是上帝最獨特美好的創作,人的挑剔算甚麼,神愛你所以創造你。🤩

    • @Ryan-dl6pn
      @Ryan-dl6pn Год назад +4

      @@wanching317 我覺得看精神科醫生每一個講的都讓我覺得是廢話 反而特教老師職能師才是最厲害的 還有用心觀察孩子的家長也不會比醫師差 重點是誰接觸孩子的時間長才會了解他們 醫生只是問答20~30分鐘根本沒甚麼實質的幫助 有也是很少

  • @michaelhsueh1736
    @michaelhsueh1736 2 года назад +124

    身為雙特的父親,很感謝泛科學提供這樣的影片讓大眾正確認識ASD,也希望這社會對他們多一點包容。其實科學上對於ASD還有很多未解之謎,有人認為這項特質會一直保留下來,沒有在演化中被淘汰,正是因為人類的進步需要這樣的特質。

    • @PanScitw
      @PanScitw  2 года назад +12

      的確,我們也想針對這部分再深入談。

    • @y200000012
      @y200000012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ASD是邁向先進人類演化的過渡

  • @emmalin914
    @emmalin914 2 года назад +68

    身為ASD的媽媽&兒科護理師,影片裏很詳盡說明一切。
    感謝團隊!

    • @PanScitw
      @PanScitw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謝謝支持!

  • @clairehsu1182
    @clairehsu1182 2 года назад +114

    小時候我是典型自閉症者,活得很苦,因為人們對它很陌生,無人幫助。
    我不敢正眼看人、自然而然的不會與人互動或交談,國小時爸爸必須把我帶到座位上坐定了,我的心跳才會由緊張的快速漸漸變慢,不敢一個人做一件事,如出門,哪怕踏出家門一步,種種的恐懼也不會表達告知家人或人們,所以會莫名的心悸恐慌。
    情況直到深愛我惟一理解我的父親離世了,我好像如夢乍醒,知道必須堅強,但是,仍舊忐忑不安的且走且進,且跌跌撞撞不斷受傷害,因為,自閉症的人,是絕對完全善良沒有心機的人,我們之所以無言無語,不是因為我們笨,而是我們只會聽看和體會,卻不會分辨人的惡,在我們的境界裡,人人都是好人,可憐的我們總在經過許多年的遍體鱗傷之後,才懂得人性。
    請別再說自閉症或AS是一種病症,不正常的是攻於心計自認為正常的人。勾心鬥角、驕傲、忌妒、仇恨的人,才是真正不正常的人,比真正精神分裂的人更不正常更可怕。

    • @waitam2517
      @waitam2517 2 года назад +9

      這才是人話

    • @snoope.snoope
      @snoope.snoope 2 года назад +7

      嗯…你有經過鑑定嗎?
      感覺以上的描述看不太出來有

    • @eva828254
      @eva828254 2 года назад +18

      @@snoope.snoope 無法用言語表達並不表示不能用文字敘述表達喔⋯⋯我是一個曾陪伴過四個自閉症小學生的特教助理員,如果是低年級我還會準備一些情緒圖卡讓他們選擇,讓我知道他們是緊張害怕或開心⋯他們的情感真的是很純粹跟直接的

    • @clairehsu1182
      @clairehsu1182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eva828254 說得真好

    • @月衣-v1w
      @月衣-v1w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說的很棒,每個人天生下來的模樣,都是被賦予並被允許存在的樣貌。
      不該去否定或改變別人天生的模式與價值觀,只是為了配合自己認為正常的模式與價值觀。
      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模式,並且都值得去尊重、允許它的不一樣和存在。
      允許最真實的自己存在,允許自己的不一樣。

  • @nicolechang8135
    @nicolechang8135 2 года назад +111

    我認同自閉症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個人特質。像有一次在國外大學上課,教授剛好提到自閉症,說太快中說出了”患者“,引發一位自閉症同學的不滿,教授趕緊改口說他講太快說錯了,自己從不覺得自閉症是一種疾病,並和那位同學道歉。我發現國外還蠻尊重個人意見的,尤其當這種能引發爭議的事情發生時,學生會自己爭取,教授也很尊重學生的聲音並為自己疏忽道歉。

    • @晴槿
      @晴槿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上次影片的黃致豪律師對自閉症用了兩次罹患字眼
      不推薦去看那集

    • @吴晴-z9o
      @吴晴-z9o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其實怎麼稱呼自閉症不是重點,別人內心怎麼定義或想怎麼稱呼 你改變不了,重點是怎麼解決自閉症患者的問題

    • @晴槿
      @晴槿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自閉症的問題要靠正常人的愛心耐心包容來解決
      要身心障礙能力不足的人表現正常
      是不可靠的

    • @mansiu5170
      @mansiu5170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是覺得兩邊都有道理,說是個人特質,可以感覺上拉近和正常人的距離,覺得他們也是正常人只是有點差異這樣,而我看到這位youtuber 就不建議這樣去講,因為自閉症的確是一個病,需要其他人特別的協助,那個差距不是一個「特質」就能講過去 ruclips.net/video/aWnyDvG7XEk/видео.html

    • @chinesechunghua3012
      @chinesechunghua3012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老實講我也覺得「患者」兩字不妥

  • @lucyliu8118
    @lucyliu8118 2 года назад +34

    作为亚斯伯格的母亲,感谢你对他们的关注。其实他们不是患者,只是某些行为与众不同,只要社会大众对他们多些宽泛的理解包容,他们的路就会好走很多。

  • @YuYingL4388
    @YuYingL4388 2 года назад +102

    很感謝泛科學團隊這一系列的用心的研究與討論。
    不過ASD在女性的診斷上是到近期才有重大突破的,所以不少國內外的女性是到青春期或進入成年更有些甚至是在更晚期才被診斷出來,有部分男性也是如此尤其是ASD-level 1。國內外也都有專家認為在女性身上較難診斷,因為女童的社交發展與男童有差異還有些原因是這些診斷標準原先是藉由觀察男性幼童所制訂,原因錯綜複雜。許多人在國內積極推廣神經多元性讓更多人認識神經多元性,也是基於希望這些未被診斷出來的人意識到如果遇到難題還是可以向外求援。我自己目前正在看Steve Silberman的NeuroTribes其中有提到不少相關的發展史。除此之外,國內有許多專家如新竹的馬大元醫師、高雄的陳豐偉醫師還有台大的簡易玲醫師也都有在討論和發表此議題的相關著作。如果未來還有機會做相關影片或許可以邀請這些專科醫師們合作討論神經多元性讓更多人認識神經多元性。謝謝。

    • @PanScitw
      @PanScitw  2 года назад +10

      謝謝你的分享,我們趕緊再來看這些研究,感謝🙏

    • @YuYingL4388
      @YuYingL4388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不客氣,辛苦了。

    • @snoope.snoope
      @snoope.snoope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馬大元醫師自己也算是「當事人」喔!

    • @pryu0412
      @pryu0412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台大簡意玲醫師

  • @judyhyper0968
    @judyhyper0968 2 года назад +24

    我覺得我自己也有自閉傾向,總是有甚麼堅持,當職能老師跟我講我小孩的情況,我覺得好像是我小時候的狀態。
    我蠻慶幸,小孩在就學期間,遇到很好的老師 同學 照顧他,友善的就學環境,也讓同學學習跟自閉症同學相處。

  • @川崎羽
    @川崎羽 2 года назад +75

    我認為應該要歸類為一種特質,而且前兩點不只是亞斯伯格症才有,內向者也會有社交缺損、大多數情況下難以用語言表達、眼神盡量避免和他人接觸。但當和自己熟識的人說話時卻能完全正常的說一大堆而且眼神不會移開,我是內向者,這些都非常瞭解。
    我也做了亞斯伯格成人量表,分數27分,也做過內向者量表,分數95分
    然而我發現這兩種量表的問題都差不多,某些題問也很廣泛
    而且我也不喜歡和他人有任何肢體接觸,也非常的抗拒
    這個世界有75~80%都是外向者,都是所謂的"正常人",在他們眼中和他們不一樣的都是"非正常人" 要有大量的社交、無義意的談話、非常多的戶外活動等等,才是"正常"
    所以,我才會覺得這應該要歸類為"特質"

    • @mujimumu
      @mujimumu 2 года назад +7

      內向者比例並沒有你說的那麼低,自閉症診斷也不是做一個量表就可以說是或不是的,而且自閉症的病理是有器質性證據支持的

    • @川崎羽
      @川崎羽 2 года назад +11

      @@mujimumu 也許吧,只不過內向者大多要適應社會環境,所以會"裝成"外向者,也有很多都是以為自己外向但其實是內向。

    • @yyyll824
      @yyyll824 2 года назад +12

      我弟亞斯,他大學畢業,但是沒辦法工作……因為交流過就會發現異常
      肢障還有人雇用但心障真的難
      好在我們家有固定收入來源
      不過也擔心他會自卑,沒有成就感,他雖然有去看身心科但是說他頭會痛

    • @呵哈哈
      @呵哈哈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多的是看清人性 保護自己

    • @fisschen8515
      @fisschen8515 2 года назад +8

      @@川崎羽 你只要真的去跟自閉症者(包括亞斯),你就會知道自閉症跟內向天差地遠,有跟亞斯相處過一定會感受到他們的邏輯像外星人,根本不是內向的問題,更別說外向的自閉症者數量也不少,他們很愛跟人聊天講話,但內容雞同鴨講完全對不上

  • @ms26703665
    @ms26703665 2 года назад +16

    身為ASD父親,感謝汎科學團對解說,希望社會更能接受星星的孩子,謝謝你!

  • @ivanagyro
    @ivanagyro 2 года назад +59

    「是人格特質還是疾病?」這問題跟「誰定義瘋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聽過以是否影響生活為區分,但所謂影響生活,是因為他們真的無法生活,還是社會的物質與制度條件讓他們難以生活呢?

    • @cint08950
      @cint08950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對,要可能住在荒島就沒那麼多障礙了

    • @盛悅
      @盛悅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太哲學了

  • @mimitung4759
    @mimitung4759 2 года назад +30

    我認為將亞斯伯格和自閉症視為病症在某些方面對患者是比較好的
    如果只將其視為一種人格特質,可能會有人認為「那你怎麼不試著改變?」,也比較不容易注意到這些人們遇到的不便以及面對這些問題的無奈

    • @xiaojing5337
      @xiaojing5337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我個人是自閉症患者 我是同意你的看法 我也覺得視為病症比較好 但畢竟這社會也會有人覺得「自閉症只要有療法就好了」
      我常常也被父母被帶去精神科看診 最常問的問題就是「自閉症有什麼藥可以好」等等的奇怪問題
      常常也被人歧視 我也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甚至還說我是假裝的 聽著聽著我會覺得自己「我跟別人不一樣,這個世界不要我了」甚至還聽過,「這個世界上還要比你更慘的人」等等的話,心裡真的很不舒服也很傷心。

    • @HuaiWenHugo
      @HuaiWenHugo Год назад +1

      @@xiaojing5337 如果我們剛開始就認為這是病....我們100%全盤皆輸...人生毫無任何希望可言,因為你們都很清楚知道[自閉]到了2023年仍是無解藥無治癒方法,甚至只知道到是[基因遺傳]+[環境因素]觸發而成,毫無辦法再更進一步去發現治癒的機會,特質至少還會有機會給予我們[希望]去做個奮鬥~至少有樂觀的機會....去跟這個糟糕的世界奮鬥幾次。
      剛開始就向現實投降放棄了,[安樂死]就變成終極正解(我沒在開玩笑,這是現實~)與其浪費大量資源拼命毫無意義的痛苦,倒不如把機會讓給其他還有希望治癒的孩子們!!!!!!

    • @yahoo532511
      @yahoo532511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是,也不是。
      若是將其視作人格特質的一部分,那給與正確理解與對應是天經地義的。
      人身處在社會上,在符合社會規範下的社交活動幾乎不可避免,若是因其個人特質而放棄與其正常交流,某個角度上便是剝奪了其成長機會以及身為"人"的基本尊嚴。
      在不影響社會運作以及社交場合的情形下適當的關懷與包容,並用正確的態度對待這些"人",才是健康的態度。
      而若是現處環境以及場合不適合他們,又或是無法確保自身能以健康的態度來面對他們時,將其視作"患者"也是無奈之舉,畢竟人各有命,各人的課題就由各人自行承擔,他人沒責任也沒必要過多置喙與干涉。
      若是希望為他們尋找一個健全的社會,可以先從一個健全的自己開始尋找,關心好自己,才能以健康的身心去關懷社會上的其他人,關心好自己,才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 @yenbecky6732
      @yenbecky6732 Месяц назад

      其實人格特質也無法改變呀!只能用自己的人格特質來和"事情"相處,最多是壓抑。

  • @bettytu5285
    @bettytu5285 2 года назад +13

    我輔導一位資質中上,34 歲 成年亞斯,長達四年,原本是擔任他的工作教練,幫助他找到合適的工作,這個目標已經達成。目前很需要藉由運動提升他的身心健康,他喜歡的運動很少,完全不考慮球類,希望能找到懂得亞斯的運動教練來指導他。若您知道,請推薦感謝!

  • @ming090208
    @ming090208 2 года назад +11

    自閉症非患者,有別所謂正常人的思維及反應!感謝現代醫學的研究進步,讓所謂的自閉障礙被家庭及社會所接受及了解。在早期資訊不足的年代,這方面的孩子都是父母眼中難帶的小孩,一生中吃盡苦頭,到了成年回頭才知道曾被遺忘的一群人!早已無法挽回,終生活在痛苦記憶中!-我們是一群沈默的孩子-

    • @HuaiWenHugo
      @HuaiWenHugo Год назад +1

      80年代出生並錯過黃金時期的我+1,這種永無止境的痛苦,我再也清楚不過了....只盼望台灣能成立安樂死...如果我們不能決定我們的出生,至少留個最仁慈的方式讓我們離開絕望地獄(TwT)

  • @auriga6290
    @auriga6290 10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9

    國內依舊很多自閉症患者黑數,他們直到長大成人之後,父母仍然沒有意識到孩子出了什麼問題,發生了悲劇之後,才願意花時間去了解。
    太多這種家庭了,亞洲父母礙於面子,不承認自己的孩子出了問題,一又做錯就打罵來壓抑這些問題,導致小時候已有自閉症兒童出現了人格扭曲。
    很不幸的是,這種家庭的部分都不是很富裕。

  • @Weiyang5268
    @Weiyang5268 2 года назад +15

    👌🔯自閉類群障礙症1:04
    🌹持續的社交缺陷
    🌹2:35局限的重複行為
    🌹3:50童年很早期即表現出來
    🌹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功能

  • @emmayu8060
    @emmayu8060 2 года назад +20

    很喜歡您言簡意賅的說明。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該了解的重點條理分明、深入淺出。
    作為國中教師,有些同事將內向型學生、情緒障礙學生等表現不合群就說是自閉症…您這個影片很可提供一線教師參考。

    • @nnwslswu
      @nnwslswu 2 года назад

      呵呵,我看哪,很快地 "情緒障礙" 這詞就不能用了,用了就說你歧視~

    • @AoMira3671
      @AoMira3671 2 года назад

      @@nnwslswu 這並沒有人能夠拒絕 因為人這些特質都是老天給的多一點同理吧

    • @nnwslswu
      @nnwslswu 2 года назад

      @@AoMira3671 蠻可笑的,都被你叫"特質"了,用這麼正面的詞彙來形容,那要叫別人去同理什麼? 我有必要去同理哪個天才的"特質"嗎?

  • @nikyun2997
    @nikyun2997 Год назад +4

    我在成年後發現自己有亞斯特質,在研究這個特質的過程中讀了一些資料。個人認同的特質和症的區別觀點是:較輕微不影響日常生活的狀況可以把它視為特質;但是如果情況較嚴重已經影響到日常,在生活中感到不便,可以用面對症狀的態度就醫,透過專業診斷尋求醫療協助。

  • @yellowlynx
    @yellowlynx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亞斯伯格的我,幸好是學校老師開明和不勉強我和人要互動、也不逼我合群。現在社會反而是逼不願意社交的孩子去社交。

  • @lauwuwang5335
    @lauwuwang5335 2 года назад +9

    好話,造就善的循環。不傷人,就是好話。說特質比說病症不傷當事人。

  • @catandf
    @catandf 2 года назад +9

    稱呼什麼其實反而是其次,社會的理解和包容才是更重要的,過於政治正確也是種變相歧視。

  • @vincentchang83
    @vincentchang83 2 года назад +14

    ASD以腦區器質性發展與正常人的確有些差異性,智力之組成除天生與少年時發育之神經智力外,學習與經歷之經驗智力及反省智力是後天生活與成就的關鍵因素,ICD之診斷我不一定完全認同,但具有ASD之特質,在成長過程或一輩子,的確要付出過多心力與苦痛才能得到他們真正需要的人生。

  • @menotforget1678
    @menotforget1678 2 года назад +8

    我是ASD女孩的媽媽,工作上也有ASD的合作夥伴。
    劇集中這美化的程度,我真的乍舌了。現實中如果遇到過有嚴重ASD特質加上高智能,你就會感受到那只會比普通ASD更難令人去喜歡。舉例ASD當事人替自己的孩子擇友,他會評分對方住哪區,父母是不是董事長或專業人士,是不是讀名校。如果是,對方孩子在教育水準與禮儀上都有保障,有約玩的價值。像這種以物質(可算的)方式來衡量人的價值,雖然我懂這想法的源自於當事人的缺損,因為當事人不懂(他自己覺得很懂)從對話語中微妙的語氣變化與用詞,來確認對方是不是可以交往的人。但以物質去衡量人的價值,在我眼中卻是有違道德的,就連我本身是ASD的媽媽,也很難以認同與包容。我為了令自己不難受,只能打一下哈哈,盡量少點交流。
    另一方面,我的ASD女兒,但那是親生的所以才能提供無限包容與耐性;但對於固執又不可一世的別人,我實在無法。我知道這是很矛盾的事情,一方面希望社會更加包容,另一方面自己卻做不到,這個想法也不停折磨我。
    但是我實在是很累了。

  • @castillachang
    @castillachang Год назад +1

    一開場就看到使用光譜這個字眼,頻道真的有做功課,人有百百種,自閉兒是上述的情況較他人無法控制、更外顯。帶兩個小朋友在復健團體中一起成長,也謝謝國家真的投入很多資源幫助這種家庭。回到社交問題,觀察小孩子的成長,因為沒有辦法類比(人際關係上叫同理心),自我中心 / 講話不會看場合很刺耳,如果沒有事先告知與包容,簡單的厭惡反應會讓它們受傷,鼓起向外界接觸的勇氣又消失而退縮。如果身邊有這樣的人,請多一點耐心的寬容與指正,他們很想交朋友。影片中說小朋友喜歡做同一件/某一種事情/將事物組合成某種狀態的現象,醫生常用固著性稱之,狀況好的話有機會慢慢改善。最後,如果小朋友上學被老師聯絡說有疑似症狀,請相信他們的專業,不要怕背標籤,儘快給醫療團隊鑑定並予以合適的復健以及特教支持,他們會更有把握長大後融入這個社會。

  • @Olamsjournal
    @Olamsjournal 2 года назад +14

    我也是特殊兒童的導師,我覺得沒辦法以一個名稱去區分他們誰是屬於那一種病症,他們每一位都是不同的,需要日積月累跟他們相處,才能了解到每一位的特質,因此應該把他們理解成一種精神多樣性

  • @黃大珍-f9z
    @黃大珍-f9z 2 года назад +7

    我是有兩個ASD孩子的媽媽,ASD是大腦中前額葉的鏡像神經元有所缺陷,導致他們無法將心比心,不了解人家語言、表情和肢體背後所隱藏的意涵,這是天生的腦部結構受損。而且,不是每個ASD的人都有學者症候群,絕大部分是沒有的。
    所以,竟然天生的構造無法改變,我覺得他們不該被稱為”患者”,因為稱為患者,是代表有被治癒的可能,而ASD是無法被治癒的,他們只能透過後天的復健訓練,讓他們的狀況改善。就好比天生沒有腳的人,你會稱他為患者嗎?透過治療他的腳可以長出來嗎?
    所以,我認為只要是天生的缺陷造成而導致無法治癒的,都不該被稱為”患者”。

  • @williams3342
    @williams3342 2 года назад +12

    我覺得每個人天生本來就不一樣,這是種個人特質,像是特別聰明的人也不可能稱他為高智商患者吧?😂何謂正常?何謂特殊?這也都只是大數法則下歸類出的平均數值,套用在活生生的人類甚至是動物身上都不見得百分百適合,不論怎麼稱呼,重要的是大家都需要有這種常識跟知識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感謝泛科學團隊

    • @yyyll824
      @yyyll824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嗯……那種只是不到影響生活和自立的情況
      到患者就是他自身也為其痛苦

  • @moonlycanislupus4346
    @moonlycanislupus4346 2 года назад +16

    其實他說的這些問題,可能一票人都有,所以請不要用這影片去判斷別人是自閉
    我是泛自閉,但我是成年診斷,因此不能用早年診斷來說自閉必須達到早期就能發現才能診斷,唯一問題在於,一般對成年不發診斷,通常可以自行度過早期困境的犯自閉症候群,也都發展出自己的應對模式,所以診斷需求很低,會依需求作為需要診斷與否的依據
    我是沒有需要診斷的,但從經濟面與教育資源來說,這診斷比起我後來因社交引起的思覺失調症,不知向外好說明,也容易申請教育補助,主要還多虧了對精神障礙的歧視,我去申請了診斷流程,浪費了國家資源,但我確實有必要這麼做,這就是需求性。
    同時,確實我有一定程度的固著性,但若你要用自閉或精神障礙解釋,我會鄙視你,因為固著本來就可以只是一種堅持,我非不能妥協者,只是我有我不能讓步的立場,因此用堅持自己的原則來貼疾病籤,我會反過來用這邏輯幫你貼更多標籤。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也是準則,也是我的處事態度。
    泛自閉沒這麼的刻板化,應該說還是要以個體論述,若要一次歸類一個群體要如何交流或如何分析他的缺陷與能力而去餵以同情目光,那還不如不要分類。因為我看過很多早期被分類的人是怎麼在別人的期待下成為典型的自閉樣,為了符合社會期待或甚至被誘導從事某些工作以至於其人際發展符合自閉樣的多不勝數,他們是有機會發展屬於自己的能力與特色的,但被標籤化而失去機會。這部分不當的特教占很大比例,因為很多時候這些自稱專業的人,根本不了解,甚至不願知道他們有新的可能,只會用學到的知識去限制教育與醫療方案,來達成他們的專業協助而已。
    當讓所有人都走上預設的軌道發展成了主要目標時,所有的能力特色與夢想就不再重要。
    這就是為何我慶幸自己沒有早期進入特教體系,只有思覺失調時被納入特教體系中。
    即便如此,我也清晰感受到我不是被當成生物看待,被期許有同樣機會,最後我的事業與工作,也還是我自己離開醫療後自己爬上來的。
    我不能說醫療對我不好,他確實給我即時救助,但他們確實朝著 “你這一生已經不可能有美好未來,但可以做簡單工作” 這方面去安排,也灌輸你這樣的思考,同時更是警告你若過多使用大腦,會造成損傷而可能終身無法復原,這對我想要成為程式設計師的夢想來說,我根本不想理他。
    用概率分析一個人要高機率會失敗前,先看看自己又有多成功。
    我不是因為我的大腦能應付巨大壓力而不復發,錯了。專業常常讓人忘了,“只有未能擊垮你的(傷害)才能使你更強大”,這句話的含義。逐步探索自己的極限並慢慢把他上調,不斷受傷而不倒下,周而復始,你會比他們想的更加出色,也許要花費的時間與承受的痛苦比一般人多,但不是做不到,別讓他人的觀念,把你變成廢人。
    以上是我對現行精神醫療與特教的TMD抱怨,沒什麼對錯,就是角度不一樣。
    我不鼓勵別人要這麼做,但也不排斥,因為風險這點本身就是考量,只要你有足夠理由且願意承擔後果,就沒什麼應該限制你去發展。
    人生是單程旅行,要不要照著別人的路線走也是你的選擇,任何人都沒權利沒義務干涉,人生是自己的,要怎麼走也是自己決定的,路線好不好都是你自己的決定,除非有人刻意阻擋,例如法律或情緒干涉(這真的可以直接宰掉他),不然責任還是在自己。
    對我來說,單程旅行,我只求不後悔,而能讓我不愧此生的,就是用這顆大腦,思考到壽命結束的那一天,因此,我選擇走上程式設計師的這條路,學無止境的領域之一(不表示不學別的,只是主力在這)。

    • @ggsod374
      @ggsod374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風險這點本身就是考量,只要你有足夠理由且願意承擔後果 " 在對自我的探索與實驗上對這句很有同感

  • @治嘉-n2z
    @治嘉-n2z 4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雖然這是一年前的影片 但我也是想 陳述一下 以前的經歷 我從小就會一直手指敲桌子~
    在國小的時候 都會被其他同學另眼看待 被國小導師說 好吵 那時候 我皮膚又有點黑 老師會開玩笑叫我喝漂白水 漂白~
    全班哄然大笑 但我根本笑不出來 因為一點也不好笑 結果我被霸凌了國小2年- 國中3年-結果 去 心理診斷 鑑定了 有身心障礙
    之後工作上 我可能學歷低 對於 工作選擇也沒那麼多 就可能是 體能上的付出
    雖然說 有正常回診 但是 日子久了 感覺就 我好像麻痺了 對人事物 沒動力了
    如果說 正常人在社會上工作已經很困難了 那身心障礙者 就是 難上加難
    我還在找出口

  • @piyo1082
    @piyo1082 2 года назад +8

    現在會有種感覺是愛社交的人類都不愛思考人類小圈圈以外的事情,譬如不在乎宇宙系統如何控制我們的一切,不想揣想人類會怎麼滅絕,不想知道為什麼地球系統要長成這樣,或是不想知道其他生物怎麼在地球上生活之類。就是在乎的視野很小,也沒什麼多想。
    這樣只會覺得社交除了獲取同類環境必須留意的資訊(哪家店有特價、做什麼事要注意哪些要點、大概知道一下職場相關人士及其對往後工作環境的可能影響、政治在吵什麼)這些的,還有順便觀察同類的一些常見模式,其他好像沒什麼需要特別投注意力。

    • @mirrodustchen9836
      @mirrodustchen9836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你的話簡而言之,就是有亞斯特質的人關心的事情與一般地球人不同。一般人更關心人際間的互動,而亞斯人只獲取對他有用的基礎人際資訊,而忽視對他而言無用的雜訊。
      我媽媽是一個很喜歡人際互動的女性,但對我而言我覺得她所談的內容多為人際八掛的事情較多,這些事我沒甚麼興趣。小時候我媽常跟人家說我都沒反應的時候,聽到這話我依然沒有太多情緒,但心裡就會有個聲音跑出來說:才不是這樣,是妳不懂啦!

  • @mulicia
    @mulicia 2 года назад +36

    身為亞斯伯格症患者我自己是不覺得被稱為疾病有什麼差別,基本上根本就無所謂,通常會覺得有差的都是照顧者的角色

    • @kukurobinson8807
      @kukurobinson8807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是的
      不過不知道你是否也一樣
      亞斯有好處 非常理性的看待這個世界 (也因此無法正確理解感性的情緒表現)
      對於疾病、患者還是個人特質 根本無所謂 不會讓心情有甚麼波瀾

    • @鍾佳儒-i8h
      @鍾佳儒-i8h 2 года назад +18

      對ASD本人而言名稱可能差異感不大,對有ASD孩子的媽媽我覺得很有差。現在的我可以明白ASD就是一種不同型態類型的大腦運行方式,像是Windowns 和 Mac的差異。名稱的改變讓我知道孩子不是修不好的Windows,因為他是Mac

    • @kukurobinson8807
      @kukurobinson8807 2 года назад +8

      @@鍾佳儒-i8h
      媽媽 我們只聽直接的話
      不要把"社會化"的繁文縟節套在我們身上
      只會讓彼此痛苦而已
      不行就說不行 有問原因就給一個合理的原因
      像是"入境隨俗" 這種 我也可以接受
      習慣社會化聊天模式的大人們
      大概會覺得很痛苦吧 😂😂

    • @mulicia
      @mulicia 2 года назад +8

      @@kukurobinson8807 首先你要先對亞斯伯格症的患者定義【理性的世界】這件事,這樣我才有辦法回答你,亞斯伯格症的人比較像是在觀察這個世界,至於理性還是感性原則上不太會去做區分。
      而好處或是壞處嘛........不管好還是壞,我都是這樣生活的,也沒有什麼好不好的直接感覺,只是有時候會發現旁邊的人反應會比較特別而已

    • @廖金淵-c4e
      @廖金淵-c4e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鍾佳儒-i8h 哈哈哈,這比喻讚讚,以玩家來說就是遊戲自閉無法安裝症、或者文書自閉相容不足症。難怪不少人買MAC都會灌雙系統,為的就是社會化

  • @JE0208
    @JE0208 2 года назад +14

    我是一個剛升高二亞斯,雖然,上高中之前,我遇到了許多霸凌事件,但我並不後悔我是亞斯這件事,即使課業壓力與父母的期待有多大,上了高中,我懂得與他人溝通,不再自己消化憤怒,又或者是忍耐到極限後暴怒或是崩潰

    • @張傢伙
      @張傢伙 2 года назад

      同樣是亞斯,提一個問題,後悔自己是亞斯跟後悔出生於世間是同個意思吧

    • @abcd6891
      @abcd6891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是不是亞斯你無法選擇
      用後悔這個字描述怪怪的

    • @sophiexu7756
      @sophiexu7756 Год назад

      我觉得你很棒!在寻找方法自救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没有人是没有问题的,勇敢面对,寻找方法,多尝试,不怕失败,会练就自己。你已经找到了一些好的方法,给你点赞,加油哦!

    • @ptsagabintang2373
      @ptsagabintang2373 Год назад

      你和我们的差别就是你不会狡诈,
      你比我们较像天使。

  • @MengHuaHung
    @MengHuaHung 2 года назад +8

    找工作部份真的很辛苦,只要卡到人就很辛苦,我之前因為人的關係換了一堆學校,成績好也沒屁用,這個社會無論成績好不好都不會尊重你,更何況是弱勢或缺陷

    • @nnwslswu
      @nnwslswu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我在念大學以前也是這種感覺,成績優異也沒用,總是被欺負,因為我根本搞不清楚別人在想什麼~

    • @mirrodustchen9836
      @mirrodustchen9836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那找一些跟人互動少的職業阿

  • @黃駿賢-m5q
    @黃駿賢-m5q Год назад +3

    雖然我沒有在相關的機構做過檢測,現在都30歲了,但是從我成年後出來工作加上小學經常發白日夢還被老師起花名(我姓黃,花名被改成黃夢發),我已經開始不得不開始懷疑自己,早在這時期我已經在網上搜索相關症狀,至今10年過去了,比起以前是有些改善的,但是在工作上不得不面對人際關係和工作上的溝通,這是我一直以來都無法克服的難題,比如有時侯無法理解別人說什麼,有話說不出,不主動開口,很少參與對話(什至沒在聽)等等問題,雖然我還沒到很嚴重的程度,但是跟同事作比較還是能感覺到不同程度的差距,這些問題在職場上基本上是到那那不行,被罵也是必然的,現在唯一的夢想就是通過重新學習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和一個人安安靜靜的過完這一生,我一個人很安心,不孤單不孤獨不需要陪伴,這就對我最好的生活方式。

  • @陳宗巖
    @陳宗巖 2 года назад +9

    我倒覺得無論以上症狀, 都需要父母發現早期治療。 配合醫院以及特殊學校, 都是可以慢慢改善認知。
    最主要的還是父母情緒上, 必須要接受事實。 配合學校以及醫院, 來改善這些問題。
    不過會有前段進步非常緩慢甚至停頓, 則後續會發現小孩進步非常快速。

    • @簡佩盈-v7h
      @簡佩盈-v7h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也有這種感覺
      我訓練女兒如廁
      從兩歲多到四歲八個月
      她終於會自己脫尿布跟褲子去上大號了
      只能說
      不要放棄
      一直做
      孩子還是會進步

    • @nnwslswu
      @nnwslswu 2 года назад

      呵呵,你說了"症狀",你歧視,要說"特質"~

  • @a5006009999
    @a5006009999 2 года назад +16

    以前小時候就只是因為不愛跟人說話,每天被人笑自閉兒從小被霸凌到大,到現在對這兩字陰影還是很深

    • @a5006009999
      @a5006009999 Год назад

      @Lance.. 沒用,他們只是想找地方嘲笑別人罷了,什麼原因不是重點

  • @Laurence0227
    @Laurence0227 2 года назад +21

    我自己是亞斯
    我個人除了社交障礙和思想僵硬以外
    我自己還有另外一個狀況就是肢體協調差
    甚至簡單的動作都可能扭傷關節
    感覺起來就像我脊神經對肌肉關節的控制解析度比一般人差一樣

    • @cyann_ac
      @cyann_ac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1

    • @chiahsieh571
      @chiahsieh571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我也是!!!!從小聽到體育課,尤其要玩球( 既要社交又要肢體協調)就覺得很害怕😭從小到大的體表,永遠被當老鼠屎😢

    • @張傢伙
      @張傢伙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也是,這個身體很難使用

    • @yenbecky6732
      @yenbecky6732 Месяц назад

      我孩子很容易掉東西,會突然手鬆掉。所以他自己也會要求東西不要用太好,會摔壞,到現在還是用不銹鋼杯。

  • @Laysi_ann
    @Laysi_ann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媽媽說我小時候都很安靜,不怎麼講話,也不敢跟陌生人講話,上幼稚園、小一、小二時,都一個人坐在位子上。
    曾經姑姑直接在我面前問媽媽「這小孩是不是有自閉症,要不要帶去看醫生啊!」,那時媽媽很生氣,覺得怎麼可以說我的小孩有病,而且還當著小孩子的面問,要是傷到他的心怎麼辦。
    不過上面這些事我都沒有印象了,這些都是聽媽媽說的。

  • @frankyonng1710
    @frankyonng1710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以前不懂,当家人患了自闭症后,才知道这是多么痛苦的疾病,一家人的痛苦。
    希望能完全好起来,一起努力改变

    • @nnwslswu
      @nnwslswu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沒有"患了自闭症"這回事,要說"自閉特質被關注"~

  • @吳新遠
    @吳新遠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我本身從小就有閱讀障礙,是長大後,本身很熱愛看電影,在電影中才了解自己的閱讀障礙,而閱讀障礙本身又分類無數種障礙,我分享我的障礙類型,
    在我小時候剛開始看漫畫時,一本漫畫要看5小時左右,長大後,一本漫畫要在1小時左右,小說更久,所以從小沒在看小說,但我看電影就沒這問題了,因為,我到現在,看漫畫,就角色的一句(哈哈),我就要花一些時間,在我腦海去生成一個活物角色,去理解角色內心笑是什麼樣的感覺,
    跟大家說,障礙本身,也是我的天賦,比如我對一些話,一聽,彧一看文字,腦海會有很多動畫,如(子不教父之過)看這句,腦海會很多故事,很快的明白這句話是死的,錯誤很多的,而正確的是(子不教誰之過),
    而我的閱讀障礙天賦,最大的收穫,是閱讀明白金剛經,當然經義跟各宗教的解釋有很大的不同,金剛經,在我閱讀時,就像一部電影,很感動的一部電影,這個很難分享!
    還有,希望家中有特別的孩子的家長,請相信先天就不一樣的人,是上帝創造美好世界所必需的
    盡力的去協助孩子,別太多自己的想法,花更多的心思去觀察,相信,援助孩子, 這過程很難,很幸苦, 真的,,,,,

  • @ci-wen1527
    @ci-wen1527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兒子在三歲半經過半年評估為高功能自閉症候光譜群,經過語言治療,學前自閉光譜群專業中心治療,家庭治療,學校語言治療,專業學前專家輔導,在六足歲時順利進入自閉光譜類型的特殊學校學習。每班兩個年紀,一個年級有四個學生。並有各種專業學習指導老師的教育,經過六年特殊小學教育。現在特殊中學一年級,將進入二年級學科,班上學生五名,但有超過十二名以上的專科老師教育。

    • @ci-wen1527
      @ci-wen1527 2 года назад

      現在生活自理能力和一般初中生差不多,只是也有喜歡玩電腦遊戲和看RUclips 的習慣。

  • @tommymairo8964
    @tommymairo8964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6:43 是這樣的,經常無緣無故與人起衝突,但是吵起駕來不落下風 🌚

  • @angiel3693
    @angiel3693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应该使用病症的说法。1)很现实的问题,如果不是病症而是类似性格内向的特质,insurance 为什么要cover各种therapy? 仅ABA一种treatment每年的费用6-25万美金,insurance 无上限全部cover。如果要全部自己付,大部分家庭承担不起 2)由于ASD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在美国已经达到1/36,有大量的资源被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致力于找到药物治疗手段。 已经有一些比较promising的研究成果,比如NAT, probiotics, folinic acid。在未来,ASD有被药物治疗的可能。

  • @Jellybeans907
    @Jellybeans907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我有神經多樣性的特質,但因為生性樂觀跟言語天分比較高,所以沒有明顯的「症狀」。我很了解自己的情緒跟想法,也可以用很多文字表達自己感受,但對著別人毫無同理心可言,不認識的人在我眼裏就跟動物沒兩樣,葬禮上能笑得咯咯響,還會用研究的角度觀察身邊的朋友(當然也很少,如非必要我拒絕與人交流)。我非常討厭社交,因為小時候常常搞到別人不高興,而我大部分時間還不知道自己怎樣招惹到別人,反正我不花時間在不能獲得快樂的事上。然而因為需要生活,長大以後只能把社交當成一個研究課題讓自己適應社會,然後每天戴上不同的面具出門,身邊很少人知道我內心如此「變態」。說真的,這樣生活很疲累,因為我活得一點也不自在。

  • @Leechinghsiu
    @Leechinghsiu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喜歡具有亞斯伯格和自閉症人格特質的孩子。我覺得他們純淨的心靈是這個世界最後的淨土。我並不覺得一個人具有亞斯伯格和自閉症人格特質有什麼好擔心的,有一些工作是需要一個人專注其中而不需要和人群互動的,例如藝術家、程式設計者、作家、科學家。我遇過的具有亞斯伯格和自閉症人格特質的孩子,智商都不低,有人能讀懂艱深的物理學著作,有人能寫出流暢、感人的文章,有人能以小提琴彈奏一首又一首優美的曲子,有人幼稚園就能自學英文單字。
    我比較關注的是:針對這樣的人格特質,台灣社會如何在高中階段協助他們發現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進路。如果社交有障礙而無法突破,能在家創作音樂、設計廣告、寫作程式、製作動漫、培養盆栽,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為他們的作品建築一條通往市場的大道,讓他們衣食無憂?

    • @mirrodustchen9836
      @mirrodustchen9836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亞斯的小孩關注的事情也許只是與一般人不同,不代表他們不能學習與應付生活。儘量找對他們來說是他們有興趣或有意義的事,他們可以學習的很好。像你說的,也許某些人際互動對他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他們不關心,要是他們知道了“這些情緒與人際互動”在對在他們有興趣的事上具有某些意義,他們就會願意學習。
      像是儀式感這種東西,我覺得對某些亞斯來說可能是具有提高行為效率的意義或是美感的意義,所以他們特別注重。感官特別敏感的人重複觸摸某些東西可能是他們對這種觸感有興趣,也許他們大腦的某個部分正在研究這種觸感。也許他們不知道這對別人的感官造成影響或對生活造成影響。這些事是可以教他們的。
      也許亞斯的人對某些專門的領域很熟悉但對人際社會互動很不熟悉,剛好跟一般人相反。如果一般人覺得某些專門領域透過學習就能了解,那對亞斯來說人際領域也是需要透過學習才能學會。也許一般人對人際社會已經太熟悉覺得天生就應該要會,所以從來沒有試著把這些事教給有亞斯特質的人,所以把有亞斯特質的人當作異類。
      下次如果遇到有亞斯特質的人試著用這種心態與他們互動,也許能改善互動的品質也不一定。

  • @daievan1676
    @daievan1676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我个人认为:病症终究是病症,可以出于对他们人格的尊重与不幸的不忍,而称之为特质。但不能因此就把一种疾病当作非疾病来全面的称呼。

  • @yingyeunglaw4604
    @yingyeunglaw4604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曾看過一個紀錄片,一醫生對一對父母說,他們的兒子患有自閉症,他們會在養育他時,會困難重重,這說話對這父母的傷害很大,可幸,在七,八歲時,這對父母發現他孩子對賽車有興趣,於是安排他去學習駕駛高CART車及參加比賽.由於他們的孩子對高CART車很有天份,所以勝出很多賽事,而這間接令他的人與人溝通能力大增,及後,他們的孩子得以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成長.而從這事情,讓我明白,只要能找到孩子的能力及助其發展,這對自閉兒童的成長,很有幫助.

  • @CaesarFung
    @CaesarFung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現在的小朋友真的比較幸福,我從小到大都是被大人們訓導不理會別人感受、只想自己等等,就算今時今日跟父母解釋這個病,家長也只會說這是你的藉口

  • @xl3bp6
    @xl3bp6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如何區分「患者」與「人格特質」?
    描述性看法是,可以透過就醫、服藥來改善的,是患者
    或可更嚴苛的定義為,必須就醫、服藥的就是患者
    而英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最後一個字是disorder
    所以就會被認為是病症
    不過這都是主觀客觀差異的看法或某些刻板印象
    但依據我的經驗,ASD家屬的立場、感受與表達...是造成這些差異看法、刻板印象的主因
    見過積極面對的家屬,讓身旁的人、接觸過的人能公平客觀的認識與接納ASD
    見過憤怒訴說著這個社會虧欠他們,所以讓他們過得很苦的家屬,這反而就讓剛認識ASD的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ASD朋友的家人,你們辛苦了

  • @akaiwon6594
    @akaiwon6594 2 года назад +15

    聽了一堆,個人覺得,這是社交世紀的社交社會為了社交人所打造的一系列標準,無法成為合格社交人的都是有病,重複進行儀式也有問題,那穆斯林一天要重複好幾次禱告儀式也是有病了,不想社交不擅長社交也有問題,想來到了「欲辯以忘言」的程度時,一定病得很嚴重了,事實上一堆人的思覺失調、情緒失調,不都是社會環境造成的嗎?該哭的時候不能哭,該憤怒的時候還要假笑,看到別人被欺負反而超爽,長久以往,不出問題才有問題,個人對於醫學居然能說社交能力不好的人有病是一件很莫名其妙的事情,而且造成自閉者真正困擾的到底是社交力還是智力呢?從這幾支影片看起來,智力才是問題吧

    • @cocoremi
      @cocoremi 2 года назад

      想哭的時候就笑 想笑的時候就起笑
      這就是微笑世界

    • @akaiwon6594
      @akaiwon6594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cocoremi 現在電影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是先來個笑話再說

    • @apu_astrophotography
      @apu_astrophotography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電影小丑裡面有一句話
      是大多數人在決定誰正常誰不正常
      感觸頗深

    • @akaiwon6594
      @akaiwon6594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apu_astrophotography 被寫進去醫學聖典就是不正常了,個人對於精神醫學非常懷疑,除了這個把不愛社交當作病的自閉症,還有沒有病灶卻是實體疾病的憂鬱症,都非常詭異

    • @kennyko8227
      @kennyko8227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你說的很對,但我又想到,一個人智力正常表示有自理能力,但若他毫無社交力,那就只能過著自給自足的原始生活,對自閉者來說沒問題,但對現代社交人來說他有問題。在古代,這種人叫做隱士,不但沒問題,有的還被推崇為高人;在現代,這種人是處於極度貧窮的邊緣弱勢人士。也許不只是社會認同的改變,讓原本沒問題的變成有問題,可能也有時代改變所帶來各層面的牽涉與衝突,例如資源佔用效率低落,對地稀人廣的現代社會來說,漸漸不允許自閉者的存在,仔細想想,背後的一切都是可怕的現實考量。

  • @ArkExtension
    @ArkExtension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感謝用心的影片。

  • @miku3920
    @miku3920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我覺得應該稱作特質,如果大家都當作這是種病,要求這些「特別的人」要像他們所謂的「正常人」一樣,那只會讓我們活得很痛苦,甚至失去那些「特質」。

    • @徐振誠-x1r
      @徐振誠-x1r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我的看法是病患。
      用特質會讓外人覺得
      該患者是“選擇性“發病

    • @tetsuyalc
      @tetsuyalc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也認為是特質 只是會有些異於常人的顯性特徵 而且這些特徵可以是完全相異的

    • @duck-zen
      @duck-zen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徐振誠-x1r 就不是病還選擇性發病,天才

  • @lobo_Studio
    @lobo_Studio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能力所及多一點同理心或是幫一點小忙 也是很重要的

  • @baowen59
    @baowen59 Год назад +1

    喜歡很懶散的向左或向右坐著,自言自語,眼神發呆,時常又突然的出現出拳打人的動作,好像他總是很累要一直伸懶腰,又坐又蹲又站著看電腦,這是鄰座的特質,造成我很困擾,請求有人可解答嗎?謝謝

  • @user-Tanya-huang
    @user-Tanya-huang 9 дней назад

    我兒子是高功能,在幼稚園時期全班小朋友都不願意跟他做朋友,甚至欺負我兒子,後來帶去醫院評估確診是學障+高功能自閉症+多重認知障礙,但就自閉症醫生檢查發現是我兒子大腦某處分泌激素出錯導致,所以算是疾病,至於亞斯就是特質導致,在申請身心障礙手冊亞斯類是很難申請到,因為認定不是因為腦部疾病,但是自閉症可以申請身障(我兒子是輕度)

  • @silencelee71
    @silencelee71 Год назад +1

    請問一下,亞斯伯格症的孩子真的智商比同齡孩子高嗎?還是是在自閉症候群中比較好些?因為我並非特殊教育出身,但卻帶到了這樣的孩子,然而身邊的主管卻一直說“他有亞斯伯格症,帶到這種聰明的孩子不是很好嗎?”來拒絕我提出更換專門的幼教老師。我並不是歧視這樣的孩子,而是沒有學過相關專業的我真的是沒辦法了,不知道可不可以幫我解答?謝謝!

    • @PanScitw
      @PanScitw  Год назад +1

      根據我們的了解,並不必然是。ruclips.net/video/CH-oHUD8mNk/видео.html

    • @silencelee71
      @silencelee71 Год назад +1

      @@PanScitw 謝謝可以回答的如此迅速,我並沒有要歧視的意思,只是因為我非特教出身,所以不知道有什麼辦法,而且我還有其他的學生,無法一直只針對他提供特殊照顧

  • @ejsionan
    @ejsionan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平常大部份時間很喜歡獨處、一個人旅遊、孤癖 跟 自閉 也有關係嗎??🤔🤔

  • @TWthenoobGD
    @TWthenoobGD Год назад +3

    我自己班上也有自閉症,上課完全不顧其他同學的感受就是一直吵,一直狂問問題問到老師不見得想理,然後一直把手伸進去襪子,交換改考卷坐他旁邊的作何感想?自己告白失敗的話題被提起就開始要爆氣鬼吼鬼叫,搞到現在大家都把他當皇帝。也不是我沒有愛心,可是跟這種人相處真的是很累欸。。。

    • @silencelee71
      @silencelee71 Год назад +1

      我也帶到相同狀況的孩子,因為是補教老師,因為他衛生習慣跟溝通方面真的很有問題,導致我實在是覺得我的教導對提高他的程度實在是杯水車薪,因此當我提出我實在是無法教下去時,得到的回應是“家長不希望換老師”以及“那你當時還說要接下來”,我只能說很無言,因為我一開始就委婉告知補習班以及家長自己並非特教生師資,也對他的症狀無能為力,可是還是要我上課,導致我每次上課前及上課後都要準備儀式(上課前的固定開始方式)以及善後,實在是很累人😢

    • @TWthenoobGD
      @TWthenoobGD Год назад +1

      @@silencelee71 從小到高中每個班平均分配這種學生,高二更慘社會組數B搞不好一半以上都是這種的,我覺得忍耐也有個極限吧?是要學生人人當聖人嗎?
      當老師遇到的話我覺得你就無差別對待就好,他自己家長不考慮小孩自身的狀況,怎麼會變成是你的問題呢?他上課亂就繼續上你的課沒關係,上著上著上到其他家長來反應這位學生的問題,我覺得這個方式應該蠻有效的

    • @silencelee71
      @silencelee71 Год назад

      @@TWthenoobGD 謝謝你的鼓勵,可我是一對一的,想辭辭不了,只剩四堂課,我以為熬完就好了,偏偏他暑假請了兩個月,我也被告知時間一定要留給他,而且如果家長要續班,在真的沒有老師能夠接手的狀況下(還要家長同意),我就必須一直帶下去,他還會把鼻屎粘在桌子上,我真的要崩潰了

  • @yenbecky6732
    @yenbecky6732 Месяц назад

    我兩位孩子都是特殊兒,一位是專注力不足過動,但他發現他可以同時間做兩件事以上,兩件事可能都完成1/2,但比只做一件事效率好。第二位就是妥瑞+亞斯。我覺得亞斯和過動比較像是特質,因為他們和我相處時,我都覺得他們"個性就是這樣",而不是有什麼毛病,但妥瑞感覺是一個病症,完全無法控制的抽動或是發出髒話及噪音,當事人有意識到卻無法修正。我比較慶幸他們兩位都有朋友,最近和亞斯的孩子感情比較好了,他也比較愛看著我說話了。

  • @erickcchiu
    @erickcchiu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很專業清晰。

  • @basilneroli3227
    @basilneroli3227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感谢科普,多了解才能懂得,懂得才能包容。

  • @bgin-st2eu
    @bgin-st2eu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看醫生時說有類似的情況,但是並沒有確診,並且每個心裡師的標準可能會有誤差,所以可能會出現A診所說正常,B說確診的情形嗎?

    • @ChiShin0607
      @ChiShin0607 Год назад

      可以讓「臨床心理師」做「心理衡鑑」,做的都是固定的「心理測驗」,不會有誤差的問題

    • @ChiShin0607
      @ChiShin0607 Год назад

      不過如果醫生說類似,但沒有確診,有可能他認為你沒有需要做心理衡鑑,也有可能你沒有提出,他沒有讓你去,畢竟這個一確診,就是一個標籤(有心理學背景&30歲才確診亞斯伯格症的我)

  • @兔崽子-e3d
    @兔崽子-e3d 2 года назад +7

    讓我有點意見的是
    無法進行社交與無法與外界溝通(或者外界無法理解)就是病嗎?
    這哪裡好像不太對
    我想最好還是理解除了自己認知中的“人”以外還有各種不同形色的人群存在
    對 各種奇形怪狀的人都有
    這真的很奇怪
    但他就是存在
    無法理解接受的才有點什麼毛病吧

    • @user-1025-lucy
      @user-1025-lucy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會認為自閉症亞斯是病,是在耍傷害。

    • @yyyll824
      @yyyll824 2 года назад

      是障礙

  • @王淑蕙-p4p
    @王淑蕙-p4p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絕對是要用特質來形容這群孩子。只要有跟這群孩子相處長久時間的家人或師長就會了解他們的特質性~

  • @祈祈-q3x
    @祈祈-q3x Год назад +1

    問個問題 如果 孩子 專注在某個東西上 非常集中 那麼 它 可能就無法再觀察其他的 但是 社會制約 常理制約 必須讓孩子以同一個模型變成那個樣子 等同於 強制它 做 它不要做的事情 當然會生病阿 如果別人強迫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情 你不會 反抗嗎 焦慮 跟 憂鬱 都是一樣的 不同品質卻是某種表達

  • @weeng439
    @weeng439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问题还是出在大人, 他们没有帮, 也不面对。大人一直以为自己孩子正常才是问题。

    • @PanScitw
      @PanScitw  7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4

      如果有更多人理解這種光譜,社會就更能伸出援手

  • @user-falundreamer
    @user-falundreamer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是否是特質亦或是疾病,旁人根本不會在乎,他們只在乎你是否會妨害到他們準時上下班/他們的工作效率/績效獎金;如果你無法讓他們在這方面滿意,不管你是ADHD或是ASD它們都把你當成必須要排擠甚至是霸凌的對象,這也就是為何這類的人會就業率低+薪水低的主要原因.
    他們一點都不在乎你的情況是怎樣,需不需要幫助或是配合,而這樣的人在這社會上至少佔了80%.....

    • @yacnu6532
      @yacnu6532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同感

    • @yyyll824
      @yyyll824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我有亞斯弟弟,我們家人知道所以可以忍受
      但很難要求別人也配合

  • @helenachi4729
    @helenachi4729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我比較傾向覺得是病症。就是腦神經發展障礙。我兒子是自閉症頻譜,被標籤為病症是因為普羅大眾對這個標籤的不理解,而不是標籤本身。也就是說,這是教育問題。Neurodiversity 只是一個比較舒服的說法,但缺陷就是缺陷。他們是需要更多關懷幫助的人群,如果標籤為病症能得到更多的理解或者甚至好奇,為何不可?就好像你鼻子異常,經常塞了,無法正常呼吸,控制不了打呼的聲音,那你是患者還是什麼diversity? 或者你天生少了手臂,就不叫disable嗎?叫diverse嗎?

  • @huifenGuo
    @huifenGuo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關於雨人/Rainman - 我只知道達斯汀.霍夫曼也曾當過精神科的助手,但他是照某些人的行為舉止來演出
    -
    孤鳥的日子不好過
    -
    高功能(X) 有自理能力(O)

  • @user-3788
    @user-3788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對於亞斯伯格和自閉症... 我只能說 , 這是天賦也是詛咒... 我們不是無法與他人溝通 , 而是找不到現有的詞彙來形容我們所想的感覺 , (孤僻) 只是想單純的獨處 , 結果就變日常了.... (鬼點子)這東西通常來的快 , 去得也快... (學習能力低)對有興趣的東西我可以學得很快 , 但相對的 , 對興趣缺缺的就是學不會... (過動症與智能障礙) 校園生活的12年多被分類在資源班... 被霸凌是常態.... 但也因為人人好的個性 , 被排擠的更糟... 更可悲的是想自殺卻沒勇氣😞

    • @sisomisisomi
      @sisomisisomi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加油!千萬告訴自己別放棄,用命跟老天拚了。

  • @coowant18
    @coowant18 Год назад +2

    27歲時,我看過很多次精神科,誤打誤撞被精神科醫師(長處:兒童精神醫學)診斷出有廣泛性發展障礙-自閉症類群障礙。
    有明顯的人際互動障礙(求學階段,無法與同儕建立起正常的人際互動)、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極輕度智能障礙(智能商數是81分,未達到正常人的85分)、手腳很慢(做事情的速度很慢)。
    但是......可以正常地說話、沒有重複的行為、沒有固執的行為、偶爾可以與人眼神接觸(有時候似乎會很害怕、排斥?我也不太確定)。
    這樣,我是自閉症患者嗎?

  • @nkecfu2898
    @nkecfu2898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孩子+家人都是辛苦的學習!

  • @卡丁-r9g
    @卡丁-r9g Месяц назад

    ⁠我们习惯认为自己的灾难归于他人给自己带来的缺不知道一切都是自己心的折射出境的,

  • @卡丁-r9g
    @卡丁-r9g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从中医角度来说:是血虚气血亏,阴虚,中药和针灸,运动,包括让孩子学习打坐,有所帮助,这和父母的体质有绝对关系,父母必须修行带动孩子成长。这样孩子的病会康复。

    • @angiel3693
      @angiel3693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纯属搞笑

    • @卡丁-r9g
      @卡丁-r9g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angiel3693你可以不相信,但不代表不存在。

    • @angiel3693
      @angiel3693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为什么不在science, nature上发篇文章造福全人类呢?世界等待中医拯救。除了中药、针灸、打坐,还可以考虑辟谷,灵修,没准儿背三字经弟子规也有用,再拜个上师加持一下,反正朝阳区那一带有很多。

    • @yenbecky6732
      @yenbecky6732 Месяц назад

      做為特殊兒的父母,最討厭輪廻說及修行的言論,很傷人。

  • @王翠綾
    @王翠綾 Год назад +1

    謝謝上傳分享🙏🙏,自閉症在醫學界是醫療團隊他們為病人取名為自閉症,自閉症範圍很廣,假如有十位自閉症同時出現站在你面前,他們的症狀每位都不一樣,自閉症也可以說是他們有成長遲緩症狀,腦部發育也許少一條神經傳導

  • @johncheung7136
    @johncheung7136 2 года назад

    基督精兵~我個人認為完全是智商的問題,完全關於母親在懷孕期間飲食及習慣當中產生的嚴重後遺症導致的,例如:在懷孕期間有吸煙,有飲酒,有食軟性藥物所致產生的後遺症,有特殊的飲食愛好習慣,例如:吃得特別辣,吃得特別鹹,或甜,在中醫的角度來講病從口入,還有很多因素導致,例如:在懷孕期間要多多接觸美好的東西,接收正確的信息能量讓胎兒有正常的發育,(這是自然定律)堅決拒絕接收負面能量的東西,例如:看恐怖電影,聽垃圾音樂嘈雜魔鬼的聲音搖滾樂及看一些低級趣味弱智無知的書籍。

  • @jackstom7184
    @jackstom7184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特质还是病症,不是讨论的话题。正如事实,大部分autism都或多或少的功能性障碍,而提出质疑的都是比较轻微的群体。作为家长我觉得社会要理解差异性,给予严重影响的孩子提供大量的帮助.一个或多个asd孩子的家庭生活在极大压力下.

  • @Bill-dl9xr
    @Bill-dl9xr 2 года назад

    心理疾病現在都用「症候群」來稱呼,並沒有固定哪一些特質,甚至有可能會出現綜合症狀
    如:思覺失調、憂鬱、焦慮、過動、自閉、反社會人格……等等。

  • @吳新遠
    @吳新遠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在精神方面,先天的叫特質,後天的才叫病症!

  • @slavikslavjful
    @slavikslavjful Год назад +2

    以研究通用AI的角度來看,自閉症其實只是更偏向與自己內心對話,他們在某方面會有特殊的過人之處,只是非常需要耐心去發掘出來

  • @高淑莉-f2z
    @高淑莉-f2z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亞斯伯格跟自閉類似 但是也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只要你有不快樂痛苦的童年 不快樂痛苦的現在 與即將不快樂想要走向毀滅自我的未來 只要有其中一段區區自閉 怎麼可能會沒有呢?

  • @sherrywu6311
    @sherrywu6311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無論是疾病還是人格特質,都希望大家能好好理解自閉症,並包容這樣的孩子,畢竟他們不是自願這樣的,而自閉症的爸媽,也很需要大家的支持

  • @-Skillful-
    @-Skillful-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2:43 複誦言語、複製動作。這不就是學習的基礎,模仿。
    3:11 強烈固著的興趣。可成為強大誘因。
    沒能發掘才能,家長、教育者有否缺失。例如:只注重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

  • @joywang5018
    @joywang5018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我認識的亞斯伯格症朋友是高智商沈浸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上的人。
    他只是沒興趣和普通人對話而已。

    • @yyyll824
      @yyyll824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不是……
      我弟弟有跟我說他也想和我和小弟聊天一樣流暢的對話,但他做不到
      有可能我只是突然問他今天天氣不錯喔,他就要真的去查氣溫濕度氣候原理

  • @小微風-b8y
    @小微風-b8y Год назад

    光是生存就很難了,表達這議題感覺身邊有這些特質的人才會討論樣子。

  • @henrysuen9235
    @henrysuen9235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我覺得可治癒的叫病症,不可治癒的就叫障礙吧!比如有人因為疾病失去視力,我們該把焦點放在他對生活產生的不便,所以叫障礙。意思是能力範圍內主動幫助,盡量減輕他們的障礙,或至少給予耐心。說人格特質也有點奇怪,蕭煌奇跟李炳輝的人格特質就完全不一樣啊~希望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許多障礙可以不再被視為障礙,比如近視或白內障~

    • @yyyll824
      @yyyll824 2 года назад

      叫障礙是對的
      但是說叫特質又太小看患者的痛苦

    • @張傢伙
      @張傢伙 2 года назад

      @@yyyll824 尤其這個痛苦還是因為他人

  • @TurnOnTheWorld
    @TurnOnTheWorld 2 года назад

    謝謝泛科學準備的資料及解說,但影片裡的素材有些應該是唐寶寶。

  • @gigi203tw
    @gigi203tw 2 года назад +5

    說特質,聽到的人會比較舒服…
    說病症,不懂的人,會覺得怪怪的

  • @邱應智
    @邱應智 2 года назад +6

    自閉症和亞斯伯格會定義成病症,是不是這個特質夠強烈,強烈到會影響生活才足以定義成病症,不然充其量只是傾向而已!
    同時[病症]這個詞也可讓旁人理解到這不是對方所能控制的,可以多點包容來理解對方的行為和言語!

    • @freefor7936
      @freefor7936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問題點在於這樣的稱呼可能會造成普羅大眾不正視自閉症類群,直接將他們排除於朋友圈、情人的可能性與工作機會之外,可能會在想到這個人時,直接想到他是自閉症的,害怕他那比一般人還低機率發生的暴力行為,先入為主的認為他有社交障礙很難交流

  • @張傢伙
    @張傢伙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看了一下留言,有問題反而是那些所謂的正常人的樣子,我也是亞斯,在時常融入不進去的人生裡我只覺得我很後悔出生在世上,母親很愛我也會試著體諒我但是她好像搞不懂我註定不能向她想要的方式成長,她也不能接受我所追求的東西,總是說著我不能讀書只配去做工之類的,我唯一活著的理由只剩下我早就錯過死了最划算的時候,我得陪著得了癌症的母親才行但我還是,好想趕快死掉

    • @PanScitw
      @PanScitw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辛苦了你,我們無法幫上什麼,但希望這影片可以更多人多點理解

  • @可乐-y8l
    @可乐-y8l 6 месяцев назад +1

    我的小孩6歲 被診斷自閉和輕度智能不足,可是他的老師卻說感覺她沒那麼嚴重,因為醫院不了解小孩的成長環境 ,孩子的成長沒有語言環境 語言自然影響認知,評估醫生只跟孩子接觸那麼少時間 憑藉一些考題,診斷她有自閉 準確率很難講

  • @yaoi801
    @yaoi801 2 года назад +4

    亞斯人,疾病就疾病,沒什麼
    要說我是腦子發育有缺陷(鏡像神經元不會作用)之類的我也無所謂
    又不是我自己高興選擇腦子發展有缺陷
    重要的不是稱呼,而是你怎麼想
    個人認為若是稱自閉症為一種人格特質
    難保不會有人想著「既然是人格特質就是可以改的,不改一定是你無心要改」
    像是什麼「得憂鬱症的人都是不知足、想開就好了」同樣愚蠢
    視為一種疾病反而能比較輕鬆地堵住無聊人的嘴
    「你現在是在歧視自閉症患者嗎?」

    • @Michael-mi4vs
      @Michael-mi4vs 2 года назад +2

      終於了解這句:千萬不要對憂鬱的人說“想開了就好”

    • @miku3920
      @miku3920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既然是病那就一定可以醫的,如果不能醫一定是你不配合醫生好好治療」

    • @yaoi801
      @yaoi801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miku3920 「腦部發育缺陷不是現代醫學能處理的事」
      比起像是個性一樣被認為想改就能改的東西
      醫學的極限反而好用

  • @johncheung7136
    @johncheung7136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基督精兵~還有一些補充,所以在懷孕期間要特別小心注意接收的事物訊息,飲食當然重要,注意飲食健康自然身體會健康,事物訊息接收就是:正能量及負面能量,再舉一個例子:在懷孕期間多聽一些溫柔輕鬆舒暢的音樂,心情思維要開心接觸的事物,常常保持開朗的心情及環境。

  • @james0327
    @james0327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活了這麼多年,才知道自己是自閉類群… 原來小時候的餵食困難過動,沒朋友也活得下去,不能與人眼神接觸、專注且重複的「無聊」興趣,早早就有徵狀但當時又沒人理解。
    幸運的是高功能,一路從國中高中市教育局資優與大學的教育部資優保送,覺得很普通的功能但原來不正常,但當時官方的特殊教育無持續追蹤,也可見國家在該方面資源不足。

    • @yacnu6532
      @yacnu6532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跟你一樣,我是到去年才被診斷出來的。可能高功能也蠻不容易被察覺的。大多數人只覺得這小孩怪怪的,可也說不上哪裡怪,最後就被歸類為性格古怪,有點孤僻,可是也不會去聯想到是自閉症。

    • @upjiu7863
      @upjiu7863 2 года назад

      什麼興趣是你的“專注且重複的無聊興趣”?

  • @old_engineer
    @old_engineer 2 года назад +1

    身為一位亞斯,我不希望別人說我是患者👍

  • @chensin
    @chensin 2 года назад +3

    國中的時候曾經有老師對著我大吼,你覺得你有病嗎?你根本沒病,你跟正常人沒有不同,是你給自己暗示。那個時候我剛和學弟幹完架,我當時就在想,我正常的話我手冊領假的喔XD我的外表的確是沒病,甚至長得還算不錯,讓人有一種錯覺,幹,這人絕對不可能不是正常人,但我發現了一點,當我像對方提起自己有亞斯的時候,對方回答表示我看起來跟正常人沒有不同時我就知道,我跟這個人處不好,因為這樣表示的人在跟我實際相處過後幾乎都討厭我,討厭到恨不得我消失在他的生活圈

    • @waitam2517
      @waitam2517 2 года назад

      😭

    • @Michael-mi4vs
      @Michael-mi4vs 2 года назад

      了解。感謝提醒!

    • @miku3920
      @miku3920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反而希望大家把我當成正常人看

    • @蘿蔔小
      @蘿蔔小 Год назад

      不論你是否是正常人,討厭的人就是討厭

  • @笑你-m3e
    @笑你-m3e 3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我有時候會深思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到底是發自自身,還是一種模仿

  • @ifcwlme
    @ifcwlme 2 года назад

    我想問, 2013 到 2022 為甚麼相隔 9 年, 沒有任何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