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qingzhang9680 Full Metal Jacket? 這還是銅皮,全金屬夾克是跟過去鉛彈做比較,用的還是銅皮!沒人會智障到用堅硬的金屬皮好嗎,穿甲只要中間埋的鋼芯就可以了,不要太幻想,至少制式子彈沒你講的那樣也不會有人腦殘到如此設計,舉一個例子你就知道不可能用比槍管硬的金屬皮了,M855 綠頭的穿甲彈差不多就是一般M193在鉛中心放入鋼芯,所以靶場通常用磁鐵識別,因為普通靶場被綠頭穿甲彈一打,靶場設備容易損壞也容易貫穿造成危險,然後近年戰場上美軍回饋防彈越來越好,m855似乎穿甲力不夠殺傷敵敵人,然後就有M855A1出現,這子彈跟綠頭在外型上最大的差別就是彈頭尖端是高硬度合金外露,不再是埋在鉛裡跟銅皮裡面了,穿甲能力增加不過槍枝的磨損也增加了,因為堅硬的子彈頭尖端在上膛的時候會觸碰M4進單斜坡跟槍室造成磨損,只是頂端一點的硬金屬就造成如此嚴重磨損,怎麼可能笨到用整個金屬皮都是硬質合金,這樣磨損的不只是進彈坡跟槍室,整根槍管沒打幾發就報廢了。
@@yuanqingzhang9680 FMJ 就是銅皮彈 by wiki 全金屬被甲彈 全金屬子彈外殼(英語:Full Metal Jacket)的彈頭為鉛質或鉛銻合金以提升比重與質量。然而鉛質延展性過強以致於如果直接作為彈頭發射,會在擊發時碎裂或與槍管摩擦產生變形,最後由於不良的空氣動力結合而失去彈道精準性。"因此將鉛質用銅完全包覆" 你說的鋼芯那種基本上都是歸類在AP彈,也就是穿甲彈,彈頭通常是鋼或鎢鋼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bullet shells for rifled weapons should be made of copper alloys, or the bullets should be made entirely of copper alloys or even pure copper (solid). However,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 of ammunition, shells are sometimes made of steel coated with a thin layer of cupronickel or other alloys. Such bullets are called "bimetal". They cause increased wear even in chrome-plated barrels. Therefore, it is better not to use bimetal if the barrel or weapon is expensive or their replacement is impossible.
身為一個2042年的士兵,隨時改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關於我用金屬背甲彈連續打2000發卻不用換膛線這檔事
老師懼怕的是主角
科技換代的能力
百年科技七分鐘
作者真的有料,連挑戰者的機械增壓聲都有加上
Hellcat supercharged 6.2L HEMI V8
你的老師是不是叫謝爾菲德XD
不懂?
@@ntr1381COD的劇情
@@ntr1381COD MW2殺死Ghost 的將軍
超好笑,cod最欠扁的人
背骨仔的代名詞
""你修改了膛線""
人形拉床
不懂,什麼梗?
@@yuanqingzhang9680膛線不可能用雙手搓出來
@ 想想你的祖先「2042的超人」
大概是用黏土捏的,也能解釋為什麼這麼容易磨損
做个笔记:
膛线深度:
膛线的深度一般为口径的0.01~0.02倍
对精度有要求的话,可以是0.02倍
缠距:
一般在5°~6°之间,追求精度按照6°来修改
弹头横截面和线膛横截面的比值等于1有问题吗?
等于1会让膛压过高,而且会把弹头挤压变形,甚至会把铅芯挤出去,破坏子弹的稳定性
这个比值要在1.01~1.03之间,追求精度,就控制在1.01,增加气密性
线膛横截面:指的是两个对立槽测量出来的横截面
膛线的条数怎么确定?
是口径的1/2以上,膛线数量越多,摩擦力就越小
适当增加阴线宽度,就可以减少嵌入力和减少摩擦力
减少膛线的磨损:
可以让膛线以正多边形与半径相同的圆弧组成,圆弧与边相切,这种多边弧形膛线,阴线较宽,过度平滑,膛线转侧面积大,导转时挤压正应力小,能够减轻摩擦,提高膛线寿命
渐速膛线的缺点是膛口膛线导转侧作用力较大,如果要继续优化,可以在膛线起始部采用渐速膛线,以减少起始部的磨损,在膛口部采用等齐膛线,以减少膛口部膛线导转侧的作用力
等齐膛线:指在枪管的某一段,膛线的形状、深度和间距是均匀且一致的
渐速膛线:在起始部分逐渐增加膛线深度和间距,目的是减少初期发射时对弹头的磨损和阻力。这段区域需要较小的摩擦力和膛压。
等齐膛线:在枪管的主体部分,膛线的形状、深度和间距保持一致,确保稳定的旋转和精确的弹道。
渐速膛线占10%到20%。
过渡区占5%。
等齐膛线占60%到75%
不知道对不对,有知道的可以回复下,另外,应该怎么加工这样(渐速、过渡区、等齐)的膛线呢?
思考的姿勢真性感(?
很娘好不好
謝老師 我真的是謝了
7:13,把資料交給了老師
老師:「你知道的太多了」
知道太多,必須滅口😂
Do not trust Shepherd !! I say again, Do not trust Shepherd !!!!
Do you have the DSM?😂
@carloskaholeung1562 We get it sir
@@昇泓呂-m9k Good. That's one less loose end. 🔫🛢️
@@carloskaholeung1562 No!
@@carloskaholeung1562 Ghost! Come in, this is Price! We're under attack by Shepherd's men at the boneyard! Soap, hold the left flank!
沒有直升機,我卻聽到了直升機的聲音。
沒有什麼話
卻聽到了左輪的聲音
還有一聲肥皂
那個老師是不是謝老師(X
Good, that's one less loose end.
老师:你知道的太多了。
这老师也真是的,不一次过跟人家讲完膛线改装的所有考量。分那么多次讲等下遇到跑太快的僵尸来不及改装膛线那不是拿不到资料了吗?
以前學ballistics有學過這段,看了異常有感XDDD
下次做 “便攜式防空火箭炮” PLS😅😅😅
那個資料是不是有老師和馬卡洛夫通訊紀錄?😂
對了,用高硬度的金屬做被甲會增加膛線磨損
槍械工程師當然不會這麼智障,所以都是相對軟的銅皮,要穿甲就裡面放鋼芯的尖頭不會碰觸到槍管的
@ 全金屬被甲彈聽過吧有的時候真的會用,還有你只放鋼芯有的時候會打不穿某些東西「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yuanqingzhang9680 Full Metal Jacket? 這還是銅皮,全金屬夾克是跟過去鉛彈做比較,用的還是銅皮!沒人會智障到用堅硬的金屬皮好嗎,穿甲只要中間埋的鋼芯就可以了,不要太幻想,至少制式子彈沒你講的那樣也不會有人腦殘到如此設計,舉一個例子你就知道不可能用比槍管硬的金屬皮了,M855 綠頭的穿甲彈差不多就是一般M193在鉛中心放入鋼芯,所以靶場通常用磁鐵識別,因為普通靶場被綠頭穿甲彈一打,靶場設備容易損壞也容易貫穿造成危險,然後近年戰場上美軍回饋防彈越來越好,m855似乎穿甲力不夠殺傷敵敵人,然後就有M855A1出現,這子彈跟綠頭在外型上最大的差別就是彈頭尖端是高硬度合金外露,不再是埋在鉛裡跟銅皮裡面了,穿甲能力增加不過槍枝的磨損也增加了,因為堅硬的子彈頭尖端在上膛的時候會觸碰M4進單斜坡跟槍室造成磨損,只是頂端一點的硬金屬就造成如此嚴重磨損,怎麼可能笨到用整個金屬皮都是硬質合金,這樣磨損的不只是進彈坡跟槍室,整根槍管沒打幾發就報廢了。
@@yuanqingzhang9680 FMJ 就是銅皮彈
by wiki
全金屬被甲彈
全金屬子彈外殼(英語:Full Metal Jacket)的彈頭為鉛質或鉛銻合金以提升比重與質量。然而鉛質延展性過強以致於如果直接作為彈頭發射,會在擊發時碎裂或與槍管摩擦產生變形,最後由於不良的空氣動力結合而失去彈道精準性。"因此將鉛質用銅完全包覆"
你說的鋼芯那種基本上都是歸類在AP彈,也就是穿甲彈,彈頭通常是鋼或鎢鋼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bullet shells for rifled weapons should be made of copper alloys, or the bullets should be made entirely of copper alloys or even pure copper (solid). However,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 of ammunition, shells are sometimes made of steel coated with a thin layer of cupronickel or other alloys. Such bullets are called "bimetal". They cause increased wear even in chrome-plated barrels. Therefore, it is better not to use bimetal if the barrel or weapon is expensive or their replacement is impossible.
建國戰爭的時候 就是要排排站開槍 因為當時好像沒有膛線的設計 所以才需要站一排
星介軍:我用的是激光槍 沒有膛線問題😊
AK表示 我就算是槍管燒爛 剩下半截你都能繼續開
老師是鍛槍大賽的評審吧
上一部出現馬卡洛夫 這部出現該死的謝菲爾德?!
7:12 老師原來是 BOSS
不過資料是什麼???
D槽的秘密
@@Michael_LI DSM之類的
資料就是老師講的這些
真是唐線之王
劇情似承相似
老师:1+1等于多少? 学生:2 “砰”老师:你知道的太多了
都不知道膛線都能像拆裝彈夾一樣輕鬆
我感覺我老了
所以說到底是什麼樣的資料?重要到要滅口🤪
敵方陣營D槽內的資料
男人的D槽、網頁瀏覽記錄
电话打的太多,烦了。
一定是DSM
你去问冠希老师
你這個謝菲爾德聲音怎麼有點像曹操?
設計一個HOP UP不就好了😂
你的老師是不是叫冥河XD
Glock17就是最早用多邊形膛線的。步槍彈跟手槍彈的初速不同、造型不同,膛線纏距也不同。例如SS109跟一般的5.56,子彈同口徑,膛線纏距卻不同。
Ss109是北約系統其實就是m855,差別在於ss109不塗綠漆在最尖端,其他的幾乎一樣,你講的完全錯誤!
纏距只跟彈頭重量搭配而已
能用徒手就修改槍管膛線過於有能,手撕喪屍,請
老师喊你押镖的是陈院长的外语资料
還好不是電車😂
t112 不知是哪種膛線?
我只知道t91的膛線設計很過時。
影片的是傳統陰陽膛線,不過畫反了,火砲的才是影片中的陽膛線,手槍步槍多用陰膛線。
T112是冷鍛槍管順便壓製的多邊形膛線,多邊形膛線是目前手槍主流做法,好處是製造速度快、耐用也有符合需求的精準度,壞處是沒有陰陽膛線來的精準。T91的不算過時,一般講求精度的槍管還是陰膛線,不過綜合比較大量用在國防需求上多邊形膛線綜合比較好而已。
@@camfocus8888 t91的槍管膛線是不是分早期的陰陽膛線、目前的多邊形膛線 兩種?
3:19 Hunter!!!(指
早就反應給導演了 這結尾不意外
我看了三小
這作者嗑了啥給我來點
完蛋,要被背刺了
快快更新
原來是我們的謝同志
民用的,滑膛枪或500年前的铁炮就够用了,不用刻意刻膛线
那得多近距离才不需要啊?
这是什么模拟软件
UE5
我有1:7和1:9的,都很準,初代的是1:12,是不是更適合遠程精確射擊?
這是跟彈頭重量做配對的,1:12應該是配合77格零或更重的彈頭
4:10 就不能給M4A1裝消音器嗎?🤔再擊斃看看……
这玩意有膛线好搓?
@user-ninexuenocha 對!悄無聲息的擊倒敵人也行...
別想了,就算消音也有一百多分貝
@@久田伊樹菜 還好啦...最多帶有阻滯力而已...
@@久田伊樹菜這跟子彈火藥還有彈頭重量產生的初速有關,所以消音要配合亞音速的子彈,這才有.300這種近距離配合消音的組合,噪音只剩下鐵塊撞擊聲音最多就是上膛的那麼大聲,不然就是加大消音器也能不過會過於笨重,總之不是做不到是看需求跟環境,如果是.22子彈幾乎是空氣槍的聲音非常安靜的
你知道的太多了
WTH?
第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