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訪談中,佩服鄧醫師提問都有掐住長照需求的困境,但來賓都沒有給出實務解套的方法
聽不到重點😅
鄧醫師在問準備金額,他竟然回答他沒在算錢,還扯什麼身體健康,這來賓實在聽不下去
頭頂冒煙了😂
240萬,不可能夠!認真照顧自己也沒用,無常沒人可預測。長照只能加減用,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世代的認知有很大的落差,外部的專業服務的確無法滿足,兒孫滿堂、有家人圍繞「奉承」的結果,傳統家庭影響下留下的印象,這樣的照顧生活的確很不容易達成。現有外部資源的協助,無論本籍照服員服務或外籍的申請也不容易達成極佳的配適結果。這也是阿惠醫師希望長輩有的正確認知。
我的母親6年前小中風,目前87歲尚能自理~可以自己微波食物用助行器走動,但是因為自早心臟病影響怕突然昏倒或跌倒無力起身,目前就是使用自費16%的鐘點居服員,每週五天每天2小時陪伴或陪同出去散步購物,也有部分時間幫忙做簡單家務。每個月16%自費兩千多元,若是連同週六也需要可以用喘息服務的時數,也不會增加很多錢。老人家不習慣外勞又省錢,這是自費16%等級最多的補貼服務(一週6天,一天2小時)。超過這個以上若還有需求就算有找到人力,在沒有84%補貼之下的自費費用也不是一筆輕鬆的負擔。
對於老邁但還稍能自理的個案,居服員的服務還是很實用的。我娘家在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這是一個很古老的區老人很多,現在社區裡使用長照居服員服務的老人不少,如果不明白其實好好的問督導,他們不止耐心回答,而且會定期訪談(區域督導跟居服員的督導),發現是否有新的需求,只要有需求他們會告知可用資源,例一、社區最近距離的日間照護中心(托老),或是否需要輔具(有公費補助)。例二、有的老人已在床,家裡尚有親人可以照應,但是家人沒有幫他們洗澡的技能,也可以申請居服員來幫卧床老人洗澡(以30分鐘為一時段)我鄰居有一對老夫妻兩人都卧床不起,居服員每次就用1小時幫兩老洗澡,很省也剛好幫在點上。
台北市大同區是中興醫院管理-社區整合照護科在台北橋旁(在原大橋派出所)
我住台北市,之前家中長輩需要時,媒合人力仍不容易,還好後來長輩狀況穩定,能去上日照中心,日照中心聽說也是人力流失中
@@聖宗劉 無法“急”要用,因為幾乎每個居服員都有自己的班,居服員又要在每個案主的居家地點移動,時間的媒合很難‘’馬上‘’找到人,尤其‘’有的時段‘更難。’
好棒👍
鄧醫師很有耐心,問題都是重點,來賓說的含糊不清,完全答非所問。
很需要長照議題的討論,請鄧醫師幫幫我們,多請可以解決或提供協助的專業人員,上節目為我們解答長照問題,謝謝
家有失智長者的實際經驗,目前長照2.0適合能部分自理的長者,若要白天長時間陪伴,可以考慮是否適合日照中心的服務,若是需要24小時的陪伴照護,則自己是要花錢送養護中心或是請外勞,以南部目前養護中心的費用大約$35000-$45000,尿布/醫療等另外加費用上去,現在年輕人收入也許沒有安養費這麼多,要靠年輕人支付這筆費用應該很難,自己準備好養老費比較實在,平均要抓臥床10年計算,有一個可以自理的身體可以節省很多費用
今天這位來賓朱偉仁先生答非所問,鄧醫師的問題,也是我們聽眾的問題,這位來賓是來幹嘛的啊?重要問題都沒有回答?
鄧醫師今天火氣有點大
請改一下稱呼,他不是長照達人,不知民間疾苦只會說官話,謝謝鄧醫師能夠不斷地發問,不過花了那麼多時間真的聽不到什麼重點,我們的政府可不可以再多做一些事?
聽10 分鐘還是沒聽到什麼內容,就放棄了!
我經常都在apple podcast裡面收聽鄧醫師的“心事有人知” 是您最忠實的粉絲之一可是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 "單集列表"現在都變成最舊的(大概是2021年的)在最上面 而非最新的在最上面?我用的手機是三星牌(Android系統)我發覺也有別的聽眾反應同樣的問題...希望能夠早日解決這個問題 還是 我操作錯誤?
政府只是「補助」,多多少少加減減輕一點負擔,你自己生病為什麼要政府全權養你,自己年輕時多努力存老本吧
為什麼來賓回應都繞來繞去,沒有重點
這位來賓連問題都理解錯,好多題都答非所問,希望可以邀請再專業一點的人來
我聽Podcast時也有同感,原來不是只有我有這感覺
午安
年輕的時候就是要多存錢.老了才能用到
聽的好累🤦🤦放棄
是1千萬,不是百萬喔!
簡單說最貼身服務病患居服員平均薪資太低,留不住人。居服員不足,資源(利潤都被上層管理公司拿去。)政府花了錢,到居服員手上比例太低。若再碰到案家素質不佳,把居服員當外傭,居服員沒有工作尊嚴,是目前問題所在。
長時間照顧只能請外勞
這話題的受眾應該是50-60有長輩的朋友們,其實不用都說台語..聽的好累..
240萬準備金,比例上我猜可能不到5%...
如果是獨居老人沒有子女要怎麼辦呢
年輕做準備,多存錢。
窮人就不該活那麼老
這位來賓應該沒有歷經照顧的辛苦
照顧14年
用名嘴的專業口條要求每個來賓也不一定合適但來賓算敢講真話
從來賓的回答,我感覺長照只是政府做做樣子的一個政策,即便有投入資金,大部分也被貪污走了吧,越聽越生氣!
可能範圍太大來賓沒抓到重點,您可以看我上面的留言,我的母親跟我重大傷病的朋友與鄰居都有使用,對於某些人幫忙還是很大的(我獨居的重大傷病朋友就是有居服員送餐服務,在倒下時才能很快被發現)
說錢被污走了也太傷人了.... 自己想想,少子化,每個家庭要照顧長輩的人力都不夠,所以才要往外找。往外找,總人數就是不夠,只能靠引進外勞... 可是很多人只是「怕長輩跌倒」(長輩自己會走路,生活自理的前提,又小於八十歲)要有人陪的狀況下找,以目前巴氏量表申請標準來說不會過...若有機會,應該是往「請外勞」像請「保母」一樣,只要家庭有需要都可以申請,不用符合長照標準,那就比較容易解決,至少可以提前準備,不用等到長輩都跌倒了,才找。再說~居服人員,有多少人願意做這個工作?實際上就是「願意做」的人不夠多,當然統籌分配少啊~~固定做重訓,抵抗肌少骨鬆的長輩也不夠多,當然容易跌倒,一跌倒做復健要恢復「原本狀態」本來就困難....
@@evilo720中肯
我們是那隻眼睛看見錢被污走了我們都不是完美火氣真的很大呀不是嗎
訪談中,佩服鄧醫師提問都有掐住長照需求的困境,但來賓都沒有給出實務解套的方法
聽不到重點😅
鄧醫師在問準備金額,他竟然回答他沒在算錢,還扯什麼身體健康,這來賓實在聽不下去
頭頂冒煙了😂
240萬,不可能夠!
認真照顧自己也沒用,無常沒人可預測。
長照只能加減用,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世代的認知有很大的落差,外部的專業服務的確無法滿足,兒孫滿堂、有家人圍繞「奉承」的結果,傳統家庭影響下留下的印象,這樣的照顧生活的確很不容易達成。
現有外部資源的協助,無論本籍照服員服務或外籍的申請也不容易達成極佳的配適結果。
這也是阿惠醫師希望長輩有的正確認知。
我的母親6年前小中風,目前87歲尚能自理~可以自己微波食物用助行器走動,但是因為自早心臟病影響怕突然昏倒或跌倒無力起身,目前就是使用自費16%的鐘點居服員,每週五天每天2小時陪伴或陪同出去散步購物,也有部分時間幫忙做簡單家務。
每個月16%自費兩千多元,若是連同週六也需要可以用喘息服務的時數,也不會增加很多錢。
老人家不習慣外勞又省錢,這是自費16%等級最多的補貼服務(一週6天,一天2小時)。
超過這個以上若還有需求就算有找到人力,在沒有84%補貼之下的自費費用也不是一筆輕鬆的負擔。
對於老邁但還稍能自理的個案,居服員的服務還是很實用的。
我娘家在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這是一個很古老的區老人很多,現在社區裡使用長照居服員服務的老人不少,如果不明白其實好好的問督導,他們不止耐心回答,而且會定期訪談(區域督導跟居服員的督導),發現是否有新的需求,只要有需求他們會告知可用資源,例一、社區最近距離的日間照護中心(托老),或是否需要輔具(有公費補助)。
例二、有的老人已在床,家裡尚有親人可以照應,但是家人沒有幫他們洗澡的技能,也可以申請居服員來幫卧床老人洗澡(以30分鐘為一時段)我鄰居有一對老夫妻兩人都卧床不起,居服員每次就用1小時幫兩老洗澡,很省也剛好幫在點上。
台北市大同區是中興醫院管理-社區整合照護科在台北橋旁(在原大橋派出所)
我住台北市,之前家中長輩需要時,媒合人力仍不容易,還好後來長輩狀況穩定,能去上日照中心,日照中心聽說也是人力流失中
@@聖宗劉 無法“急”要用,因為幾乎每個居服員都有自己的班,居服員又要在每個案主的居家地點移動,時間的媒合很難‘’馬上‘’找到人,尤其‘’有的時段‘更難。’
好棒👍
鄧醫師很有耐心,問題都是重點,來賓說的含糊不清,完全答非所問。
很需要長照議題的討論,請鄧醫師幫幫我們,多請可以解決或提供協助的專業人員,上節目為我們解答長照問題,謝謝
家有失智長者的實際經驗,目前長照2.0適合能部分自理的長者,若要白天長時間陪伴,可以考慮是否適合日照中心的服務,若是需要24小時的陪伴照護,則自己是要花錢送養護中心或是請外勞,以南部目前養護中心的費用大約$35000-$45000,尿布/醫療等另外加費用上去,現在年輕人收入也許沒有安養費這麼多,要靠年輕人支付這筆費用應該很難,自己準備好養老費比較實在,平均要抓臥床10年計算,有一個可以自理的身體可以節省很多費用
今天這位來賓朱偉仁先生答非所問,鄧醫師的問題,也是我們聽眾的問題,這位來賓是來幹嘛的啊?
重要問題都沒有回答?
鄧醫師今天火氣有點大
請改一下稱呼,他不是長照達人,不知民間疾苦只會說官話,謝謝鄧醫師能夠不斷地發問,不過花了那麼多時間真的聽不到什麼重點,
我們的政府可不可以再多做一些事?
聽10 分鐘還是沒聽到什麼內容,就放棄了!
我經常都在apple podcast裡面收聽鄧醫師的“心事有人知” 是您最忠實的粉絲之一
可是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 "單集列表"現在都變成最舊的(大概是2021年的)在最上面 而非最新的在最上面?
我用的手機是三星牌(Android系統)
我發覺也有別的聽眾反應同樣的問題...
希望能夠早日解決這個問題 還是 我操作錯誤?
政府只是「補助」,多多少少加減減輕一點負擔,你自己生病為什麼要政府全權養你,自己年輕時多努力存老本吧
為什麼來賓回應都繞來繞去,沒有重點
這位來賓連問題都理解錯,好多題都答非所問,希望可以邀請再專業一點的人來
我聽Podcast時也有同感,原來不是只有我有這感覺
午安
年輕的時候就是要多存錢.老了才能用到
聽的好累🤦🤦放棄
是1千萬,不是百萬喔!
簡單說最貼身服務病患居服員平均薪資太低,留不住人。居服員不足,資源(利潤都被上層管理公司拿去。)政府花了錢,到居服員手上比例太低。若再碰到案家素質不佳,把居服員當外傭,居服員沒有工作尊嚴,是目前問題所在。
長時間照顧只能請外勞
這話題的受眾應該是50-60有長輩的朋友們,其實不用都說台語..聽的好累..
240萬準備金,比例上我猜可能不到5%...
如果是獨居老人沒有子女要怎麼辦呢
年輕做準備,多存錢。
窮人就不該活那麼老
這位來賓應該沒有歷經照顧的辛苦
照顧14年
用名嘴的專業口條
要求每個來賓
也不一定合適
但來賓算敢講真話
從來賓的回答,我感覺長照只是政府做做樣子的一個政策,即便有投入資金,大部分也被貪污走了吧,越聽越生氣!
可能範圍太大來賓沒抓到重點,您可以看我上面的留言,我的母親跟我重大傷病的朋友與鄰居都有使用,對於某些人幫忙還是很大的(我獨居的重大傷病朋友就是有居服員送餐服務,在倒下時才能很快被發現)
說錢被污走了也太傷人了.... 自己想想,少子化,每個家庭要照顧長輩的人力都不夠,所以才要往外找。往外找,總人數就是不夠,只能靠引進外勞... 可是很多人只是「怕長輩跌倒」(長輩自己會走路,生活自理的前提,又小於八十歲)要有人陪的狀況下找,以目前巴氏量表申請標準來說不會過...
若有機會,應該是往「請外勞」像請「保母」一樣,只要家庭有需要都可以申請,不用符合長照標準,那就比較容易解決,至少可以提前準備,不用等到長輩都跌倒了,才找。
再說~居服人員,有多少人願意做這個工作?實際上就是「願意做」的人不夠多,當然統籌分配少啊~~
固定做重訓,抵抗肌少骨鬆的長輩也不夠多,當然容易跌倒,一跌倒做復健要恢復「原本狀態」本來就困難....
@@evilo720中肯
我們是那隻眼睛
看見錢被污走了
我們都不是完美
火氣真的很大呀
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