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大佬讲得很好,感谢分享❤
感谢你的鼓励!
连看了几集,说得真好。继续加油!同行过很多企业近几年不行了,做得好的几家年底业务有所回暖,但已决定明年收缩过冬不增长了。10.8看发改委发布会直播,发现不对,十点半卖出2/3,收益不少,但没卖的都打回原地了。大周期还是得看宏观
宏观在很多时间段是没有指向的,长周期其实不建议使用,中周期有效性更高
和你的看法类似,我认为近1~2年最大的机会就是政策的方向性转变。我也在9月底开始对个人与家庭的资产进行了一系列的配置;然而我同样认为:最大的风险在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收缩导致国内经济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本人是一个985的本硕博,理工科的,经济学是自己的兴趣。也因为研究宏观经济为自己的家庭资产端额外增加了500余的落袋收入~~
您这个评论,有点自相关自回归
确实有循环论证的嫌疑。只是我们的政策确实主要基于外部环境变化的被动反应,较少有主动作为、方向性的引导出现。
东大在乎过经济吗?我感觉从不在乎😂
东大的老百姓在乎,政策层面钝感强烈!!!
消费需要收入的持续的预期,关键是预期,发现金是没有预期的,国家不会告诉大家我会发多少年,所以发钱大概率变储蓄
发现金的预期是政府敢于支持消费,如果觉得直接发有问题,可以增加长期发钱,比如社保医保,或者用数字货币,给发的钱加一个使用期限
“西方腐朽的福利社会只会降低民众的战斗力”,(这是老大所不齿的)
苦一苦底层 经济危机就渡过去了 不用这么复杂
那要是过不下去了呢?
无差别伤害的极端事件会越来越多,底层互害,社会动荡的环境又会影响投资,减少工作机会和个人收入。恶性循环...@@再市为人
其实我觉得国家不发现金有国家的道理,你看美国发完现金的通货膨胀有多严重和持久就行了,连续两年21年通货膨胀7%,22年6.5%,两年损失12.2%的购买力,普通人受不起这样的折腾。补贴的形式会相对缓和一些也利于控制确保钱用在消费品上
想多了。根本就到不了需要的人手里😂
中国还在通缩,以通胀为理由,也是一种误区
@@再市为人 美国作为债务型经济体受高通胀的破坏影响小,中国储蓄率高着相反,所以宁愿略微通缩也要避免高通胀。中国在面对经济周期的同时做出适当的调配避免使用激进手段不是非要直接发钱的
发钱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发长钱,财政来承担社保和医保,见面个人和企业的承担比例,既提高当期的税后收入,也提高长期收入分配比例,不是挺好吗?如果财政有困难,是不是考虑用国资股权划拨?
郎教授十五年就在喊的藏富于民,现在看来很有前瞻性,龙哥从来不会考虑老百姓的福利多少,所有的政策都是有外部的因素在前,然后自己出应对措施,就拿化债这个事情,最终还是救官员,不管百姓。
富本就是民的,不用谁来藏
直接发钱刺激经济中国是肯定不敢的, 有道德风险, 养懒汉的风险.我个人倾向于往房地产收储, 社保医保减免, 生育补贴等等方面去做扩表.但是考虑到这些政策制定难度比较大, 也需要时间, 所以大概率最后又是消费券, 各种花式以旧换新🤣
养懒汉,这种大概清朝人这么想,长期发钱就是补充医保社保,短期发钱就是直接消费补贴发钱,问题是我朝的财政已经经不起再三考虑发不发钱了,也就这么几个月了
@@再市为人 个人觉得, 长期发钱养懒汉是可能得, 但是中国的现状是离养懒汉也太远了, 从极致内卷到养懒汉有的是调整空间. 但是高层显然是有很大的顾虑, 咱也不知道是啥
这些顾虑就像是龟毛兔角,自己给自己挖坑下套
@@再市为人 赞同你的说法,也就这么几个月了,如果错过,后面很难救起来
真有深刻顾虑,就全民大基建,总有办法发钱的。实际上连这也没有。
我有一次在BJ开会听到一个体制内财政专家讲,发钱刺激消费没有可持续性,我当时是忍住了没有反驳,毕竟怕惹麻烦,这公务员加薪就有财政可持续性了???还是希望他们能对我们好一点
我是感觉非常严重,身边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前同事被离职。身边认识的消费都降低了,上班的大厦点外卖少了,自己带饭的多了。
过年后又是一波
一直目前新政策出来,为什么觉得会有慢复苏
去年用预测假设是没有政策增量下,2025年也会有自然复苏,只是力度比较弱,现在有增量了,更确定一些
@@再市为人 现在的增量是?
政策增量的话,就是特别国债和财政赤字,降准降息
但凡是完全让利于民的政策印象中没怎么出现过
我等草民!
我感觉官老爷们根本无所谓,政策跟挤牙膏一样,现在就算有利好大家也免疫了😂
这几年老爷们的逻辑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分析师转行政策分析了,但总觉得这个赛道会输给出租车司机
发现金可能会被存起来,消费券的问题是规则被搞得太复杂了
存起来的问题在消费券中也存在,日本实践经验证明,消费券金额中的三分之一转化成了储蓄,既然都有可能转化成储蓄,还不如发现金,至少让消费者有选择的自由
@再市为人 不好意思,没理解消费券怎么能转化成储蓄,毕竟消费了才能用得上消费券,而且政府还可以有行业导向,指哪打哪
一个家庭收入1000元,本来消费900元,储蓄100元,现在发了100元消费券,消费870+100元,储蓄130元。
@@再市为人 只能搞通胀,你这个月不消费1000,下个月1000只剩下900的购买力,这样居民端会帮着企业端去库存,存在自己家里当存货,但是仍然是不可持续的。
大佬,台灣在疫情中發了兩次消費卷,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日本当年的消费券效果也不好,所以我一直推荐发钱!
政策不出中南海啊!速度感觉一点没有,小步快跑起来都不用。鼓励生育政策很难吗?以前计划生育的强度纳1/5出来都有效果。减少中小学老师强度,城市提供好的二胎学位就这点都有一波。
我也觉得把高中入学率提高一倍,立马就能减轻家长负担,其他的辅助一下,小朋友开开心心上学!
发10元卷,你得➕50元现金吧
情愿10元,随便买
大佬讲得很好,感谢分享❤
感谢你的鼓励!
连看了几集,说得真好。继续加油!同行过很多企业近几年不行了,做得好的几家年底业务有所回暖,但已决定明年收缩过冬不增长了。10.8看发改委发布会直播,发现不对,十点半卖出2/3,收益不少,但没卖的都打回原地了。大周期还是得看宏观
宏观在很多时间段是没有指向的,长周期其实不建议使用,中周期有效性更高
和你的看法类似,我认为近1~2年最大的机会就是政策的方向性转变。我也在9月底开始对个人与家庭的资产进行了一系列的配置;然而我同样认为:最大的风险在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收缩导致国内经济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人是一个985的本硕博,理工科的,经济学是自己的兴趣。也因为研究宏观经济为自己的家庭资产端额外增加了500余的落袋收入~~
您这个评论,有点自相关自回归
确实有循环论证的嫌疑。只是我们的政策确实主要基于外部环境变化的被动反应,较少有主动作为、方向性的引导出现。
东大在乎过经济吗?我感觉从不在乎😂
东大的老百姓在乎,政策层面钝感强烈!!!
消费需要收入的持续的预期,关键是预期,发现金是没有预期的,国家不会告诉大家我会发多少年,所以发钱大概率变储蓄
发现金的预期是政府敢于支持消费,如果觉得直接发有问题,可以增加长期发钱,比如社保医保,或者用数字货币,给发的钱加一个使用期限
“西方腐朽的福利社会只会降低民众的战斗力”,(这是老大所不齿的)
苦一苦底层 经济危机就渡过去了 不用这么复杂
那要是过不下去了呢?
无差别伤害的极端事件会越来越多,底层互害,社会动荡的环境又会影响投资,减少工作机会和个人收入。恶性循环...@@再市为人
其实我觉得国家不发现金有国家的道理,你看美国发完现金的通货膨胀有多严重和持久就行了,连续两年21年通货膨胀7%,22年6.5%,两年损失12.2%的购买力,普通人受不起这样的折腾。补贴的形式会相对缓和一些也利于控制确保钱用在消费品上
想多了。根本就到不了需要的人手里😂
中国还在通缩,以通胀为理由,也是一种误区
@@再市为人 美国作为债务型经济体受高通胀的破坏影响小,中国储蓄率高着相反,所以宁愿略微通缩也要避免高通胀。中国在面对经济周期的同时做出适当的调配避免使用激进手段不是非要直接发钱的
发钱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发长钱,财政来承担社保和医保,见面个人和企业的承担比例,既提高当期的税后收入,也提高长期收入分配比例,不是挺好吗?如果财政有困难,是不是考虑用国资股权划拨?
郎教授十五年就在喊的藏富于民,现在看来很有前瞻性,龙哥从来不会考虑老百姓的福利多少,所有的政策都是有外部的因素在前,然后自己出应对措施,就拿化债这个事情,最终还是救官员,不管百姓。
富本就是民的,不用谁来藏
直接发钱刺激经济中国是肯定不敢的, 有道德风险, 养懒汉的风险.
我个人倾向于往房地产收储, 社保医保减免, 生育补贴等等方面去做扩表.
但是考虑到这些政策制定难度比较大, 也需要时间, 所以大概率最后又是消费券, 各种花式以旧换新🤣
养懒汉,这种大概清朝人这么想,长期发钱就是补充医保社保,短期发钱就是直接消费补贴发钱,问题是我朝的财政已经经不起再三考虑发不发钱了,也就这么几个月了
@@再市为人 个人觉得, 长期发钱养懒汉是可能得, 但是中国的现状是离养懒汉也太远了, 从极致内卷到养懒汉有的是调整空间. 但是高层显然是有很大的顾虑, 咱也不知道是啥
这些顾虑就像是龟毛兔角,自己给自己挖坑下套
@@再市为人 赞同你的说法,也就这么几个月了,如果错过,后面很难救起来
真有深刻顾虑,就全民大基建,总有办法发钱的。实际上连这也没有。
我有一次在BJ开会听到一个体制内财政专家讲,发钱刺激消费没有可持续性,我当时是忍住了没有反驳,毕竟怕惹麻烦,这公务员加薪就有财政可持续性了???还是希望他们能对我们好一点
我是感觉非常严重,身边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前同事被离职。身边认识的消费都降低了,上班的大厦点外卖少了,自己带饭的多了。
过年后又是一波
一直目前新政策出来,为什么觉得会有慢复苏
去年用预测假设是没有政策增量下,2025年也会有自然复苏,只是力度比较弱,现在有增量了,更确定一些
@@再市为人 现在的增量是?
政策增量的话,就是特别国债和财政赤字,降准降息
但凡是完全让利于民的政策印象中没怎么出现过
我等草民!
我感觉官老爷们根本无所谓,政策跟挤牙膏一样,现在就算有利好大家也免疫了😂
这几年老爷们的逻辑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分析师转行政策分析了,但总觉得这个赛道会输给出租车司机
发现金可能会被存起来,消费券的问题是规则被搞得太复杂了
存起来的问题在消费券中也存在,日本实践经验证明,消费券金额中的三分之一转化成了储蓄,既然都有可能转化成储蓄,还不如发现金,至少让消费者有选择的自由
@再市为人 不好意思,没理解消费券怎么能转化成储蓄,毕竟消费了才能用得上消费券,而且政府还可以有行业导向,指哪打哪
一个家庭收入1000元,本来消费900元,储蓄100元,现在发了100元消费券,消费870+100元,储蓄130元。
@@再市为人 只能搞通胀,你这个月不消费1000,下个月1000只剩下900的购买力,这样居民端会帮着企业端去库存,存在自己家里当存货,但是仍然是不可持续的。
大佬,台灣在疫情中發了兩次消費卷,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日本当年的消费券效果也不好,所以我一直推荐发钱!
政策不出中南海啊!速度感觉一点没有,小步快跑起来都不用。鼓励生育政策很难吗?以前计划生育的强度纳1/5出来都有效果。减少中小学老师强度,城市提供好的二胎学位就这点都有一波。
我也觉得把高中入学率提高一倍,立马就能减轻家长负担,其他的辅助一下,小朋友开开心心上学!
发10元卷,你得➕50元现金吧
情愿10元,随便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