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如果用更低的价格,就能享受纯电的车,偶尔长途旅行,也不怕旅程焦虑,这更符合目前世界上大部份人的需求。
增程车价格更低吗? 现在都是增程卖的比更省油的dht更贵
@@ivanwang3391 同款的车 增程的便宜几万
在气温低时 油电混合动力等更好的
很多车辆PHEv的电池才20度电
别只看理想,领跑C10和哪吒L都很便宜,当然比不了998dmi,毕竟四十度电池和十五度电池,差价在这里,就如大刘说的,如果增城也配15度点,价格就会下来,甚至比dht dmi低
我目前只买增程车,不考虑纯电,但是我会考虑大电池组的增程,并且带有直驱的车型。原因很简单,我把车定义成工具,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数码产品或者传统的运输工具。平时用电降低成本,这也是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如果没有用电条件,比如节假日或者远途露营等场景,直驱效率更高,大电池也可以保证外接设备工厂时间的供电。大刘的思维我感觉只适合国内市场,但是车企考虑的是全球市场,需要照顾全球大几十亿人们的用车需求。比如我在加拿大,我就没有那么多的充电条件,就算家里充120v我能充3天估计才能充满。说到底,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可以向中国那样,领导说什么下面人就配合做什么的,既然不能这样,那就只能考虑全局,提前做技术储备。在北美,日本的混合动力大部分卖得好也就是省油这一目的,多用途远不如国内品牌做得好。国内车企出海量越来越大,所以大电池直驱增程车是很有必要的,更何况很多国外人还要挂上房车或者拖车拉东西。
🎉
这个就属于既要还要了,实际上国内目前最火的理想和问界增程都是没有直驱模式的,带直驱模式的像比亚迪和长城为代表的,应该更准确的叫混动,增程和混动相比虽然在高速的时候效率是劣势,但是他的优势是全场景的智驾。在发动机直驱的时候智驾的执行相比于用电驱的时候会更复杂和麻烦,机械的反应效率和电控这是要差一个数量级的,所以还是要根据自己驾驶喜好来选择,目前不存在一种全方位占优的模式,在续航、智驾、补能方式等方面还是得把自己更在意方面作为优先选项
非常赞同,增程车是在全球范围内最适合出海的车型,别的国家没有那么好的基建支持,在没有办法用环保割中国韭菜的现在,纯电更推广不开
我反而觉得增程车会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大行其道,因为增程车很贴合绝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因为不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密集的充电桩。但是如果电池太小,我反而觉得不利于它的推广的发展。
过年湖北堵车就看出来了……
還有冬天等惡劣環境
充電樁是賠本的基礎建設想要發展電動車”產業“的國家,才會投資大量電動樁.也就是多數國家注定電動樁數量有限,出了自家車庫就不保證能再充電
确实,同意,增程车有利于出海走货
是啊,比如在东南亚这边,有个增程车,实际上还相当于家里备用了一个发电机,很多时候可以救命的啊
增程车其实很贴合绝大多数人用车的习惯,1,平日在城市内短途几十公里通勤,不大的电池也足够使用了并有富裕,晚上充电方便又可以天天充电完全不动用燃油发动机,主打使用成本低,这也是现在绝大多数国人的生活形态,中国还没有富裕到高价燃油随便烧的程度。2,偶尔节假日出外游玩,上千公里是最少的,这时必须保证车由人使唤而不是时时刻刻考虑充电不及时半路趴窝。现阶段加油站还是远远超过充电站分布,也更省时间。
up主以凤毛麟角的角度(用油)来开增程车,还自以为是的点评,也是醉了。完全脱离了实际。
你说的和UP说的不矛盾,几十公里电池通勤,其实不需要40、50度这么大的电池,十几度就足够了
@@charleszhang6422 十几度的电池在城市通勤里也是有里程焦虑的,现在有很多30度左右的电池也续航180km左右的车了,偶尔城市里多跑一段路也完全放心。如果十几度电只有100公里的续航,那单程50km的里程对于一些大城市而言确实不太够用。当然十几度电如果买十来万那另当别论了,没有便宜的不是
最后一项不认可,充电站现在的分布绝对比油站多十倍以上了,我们一个乡下的小镇,充电站都有二三十个,但油站就一个
@@Aaron-wk8ls 但是补能效率上充电跟加油可真是差了太多,即便是5C超充,400公里也得充20分钟,加油那就是5分钟的事儿;更不要提充电站为了平衡电网容量,超充的数量有限,这就极大的限制了高峰时段的队列上限。而且楼主讲的是假日游玩时沿途的补能,指的是高速上的场景,而不是说单一某个城镇里的充电站数量。现阶段新鲜出炉的续航报告里,只有小米su7的高速续航超过500km了,剩下的大多在400打转,这说明如果要走远途必须认真考虑沿途的补能问题。
有两个关键点没有说 一电车对环境温度很敏感,温度变化对汽车里程影响非常大。冬天夏天里程差距比较大。二,充电时间目前还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充电问题目前只能说缓解没有解决。 增程车 既然电池成本下降当然装大电池 约有利。增程车的增程器和油是为了长途准备的。短途用电行驶,长途肯定需要增程功能。尤其往西北增程车就非常有用,一旦露营有个大电源做保证是非常安心的事情。
不同意。大刘说的两个理由一便宜,二,油费。但是十分片面。第一,有没有一种可能,有些人买增程是为了出去玩方便?去一些偏僻的地方钓鱼、露营,或者是北方天气比较冷的新疆、东北玩,这种时候可以用油。第二,或者,有时候特殊情况不想排队充电+赶时间,这时候正好用油?第三,有一箱油,虽然不一定用,但是心理没有任何里程焦虑,比纯电心理上负担更小!大刘还喜欢引用一些“大牌”作为参考,但是第一个参考已经停产,第二个参考日系增程思路也不靠谱,先不说日系的脑回路一直被吐槽,日本那种土地面积衍生出的用车思路,也不适合我们吧?我觉得电动车这一块可以多相信国产品牌的思路,犯不着一定要去学外国品牌。油车或许他们不错,但是电动车的设计思路可以更相信国产品牌。
你的脑回路也挺奇怪的。。。。EPOWER虽挂着日产的标,但实际上这玩意主要是一间欧洲公司,产品更是卖到全球的,不存在你说的问题
@@Aaron-wk8ls 人家只是说出了别人的看法,没必要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你说人家脑回路奇怪,真正脑回路奇怪的会不会是你呢?再者epower挂着日产的标,大家就认为这个就是日本日产做的,要不你挂这个标干嘛?没人理会是不是欧洲公司。产品卖到全球只是日产的燃油车,你这个脑回路清奇的epower你看看全球销量多少?最后别这么自信,不存在你说的问题?你先去医院看看脑子再说这句话吧
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增程车是给电车一种过度,更是让那些对纯电有顾虑的车主放心购买,至少他们不会有里程焦虑,这不但是里程上的保证,更是心理上的一种安慰,让人开的更放心,所以各大厂家都在不遗余力去提升热效率,既可以体验亏电低油耗长续航,又可以体验纯电的丝滑驾驶
同意您的觀點
大刘和大部分人想的恰好相反,我们消费者需要的是大电池加小油箱的组合,平常只用电,那个小油箱和发电机只是用来备用,以防万一,这样既降低了用车成本,又完全解决了续航焦虑
大刘的逻辑是矛盾的,不贴近实际生活
可不可以做成一种通用的,可以移动的增程器。在电车后备箱或者前备箱预留专用接口。在需要长途旅行的时候才安装小型增城发动机,以确保获得更长的续航。平时也不用背着这个死重跑,油箱也没必要设计的很大,有个20升足够了。这样电池有50度左右也就足够了。保证城市续航300公里就挺好。
家里有充电桩的话。确实可以。如果没有。那就还是平时主要靠油。当作一个省油的油车来开了。
只谈使用体验,不谈成本是舍本求末的。混动车主如果有安装家充桩的话,用油和用电的成本相差10倍。 你不能因为“龙虾”有营养,就说“要改掉吃主食的恶习,吃龙虾一样能吃饱”是吧。另外,别忘记了新能源车的初衷是环保,虽然总是会有人拿出电车"不环保“的说词,但是事实是清洁能源正在慢慢代替传统能源,这是不可逆的过程。再回过来说体验,都知道如果不充电,一直亏电使用,增程器启动会有噪音,虽然不大,但是这体验是不如饱电状态的。 还有V2V, V2G,V2H这些都是要依靠大电池做基础的(我朋友家中就使用V2L改装接入家中电网,实现白天不用一度峰时电),未来电车的玩法会更多。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拘泥于油车的思路,那可能只有最像油车的车才是最好的,不是吗?
同意 😂用油車的角度去做電車 到最後只會更像油車 那為什麼不直接買油車?我覺得更應該關注的是電池問題,實際上就是電池技術跟不上發展而已。。油車加個油的時間,電車要充電充多久?但如果能大幅降低充電時間,所謂的搶充電柱這些也不什麼麻煩了。
我覺得增程車或許是過渡方案我想到的是增程坦克,增程挖土車,增程直昇機........特殊用途更有需求
我也是增程车,理想的。大致用电70%,用油30%,在市区我就基本上用电,3天左右充一下,只要跑外地我就用油,不会去和别人抢充电桩。等再过几年,再换纯电。我老婆是开TESLA的,但是我不喜欢拿这个车跑远路。
特斯拉不适合跑远程,增程电池包都快赶上它的电池包了
高速上不去抢充电桩这个好。这点电还充的慢。加油多快。
其实还可以补充一点,增程驱动形式,能更好的兼顾家庭只能有一台车辆的场景。这种情况下,车辆的角色是多方面的,舒适性/动力性能/空间感受/能耗/外观这些都能比较好的兼顾。虽说大电池增加了成本和体积,但通过增加车辆尺寸的方式正好也契合了家庭乘坐空间的感受,电机驱动也能得到更好的性能,大电池也使平时的交通基本上不需要消耗燃油,总体使用成本更低,这一点可以部分抵消大电池的成本。在家庭只有 1 台车的情况下,这些特性也更能适合家庭日常通勤/日常游玩/偶尔的长途,综合而言,以工程师角度而言,这不是最优的选择,但对这种家庭场景而言,反倒是最能兼顾的。
这一期我是不太同意大刘的观点,我是理想L8的用户,身边也很多理想的车友,其实买这种车的用户的观点,是市区用电(150~200的续航足够),长途用油(很多人节假日才跑长途,服务区加电是灾难性的),就是这么简单一个场景。现阶段来说,不管什么充电速度、续航里程吹得多离谱,现实中电车长途就是很拉跨,尤其是现在增程车卖的好的都是中大型以上的SUV,边个产品车型定位,有哪款纯电车吗?显然没有。所以在未来150度固态电池大量普及之前,增程中大型是很难取代的,或者说有偏远地区用车场景的,也很难取代。另一方面,增程车的用车体验,不管是哪方面,都全面吊打油车,这就没啥好说的了。(以上,基于细分市场和细分用户,如果不加这个限定,单讨论一种驱动形式和车型是没有意义的)
大刘, 现在车顶太阳能增程方案越来越多,想不想做一期相关的视频?
增程 的 發動機引擎 使用 汽油 不環保,除了製造 空氣污染之外,還會導致極端氣候❗但 增程 卻是很好解決 電池耗盡 找不到 充電樁 的問題 …其實,改用 其它 綠色環保 燃料 就能夠 完美解決 這個問題了❣️例如 改用「甲醇」(即 “火酒”) 是個很好的選擇了✌🏻👏🏻👏🏻👏🏻👍🏻👍🏻👍🏻
还有个问题,油在箱里放一年也不行吧,仨月怎么也得换一箱。
小電池的增程車,不就是豐田油電混動車嗎? 插電款的10kWh電池,不插電款的2kWh電池。
大电池的增程车,总有50%的设备是处于闲置状态的。这50%设备的价格,是车主为自己的焦虑支付的安心保险费。
还要加每年的发动机保养费,开去车间等待的精力时间损耗!
其实市场已经给出答案了,大电池小发动机才是趋势。大家更喜欢用电而不是用油,大家更喜欢有油箱而不是用油箱,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车可以有一个付费用电的按钮呢?
增程冬天跑远点路的话,发动机废热还能空调利用,这点比较吸引我。纯电冬天开空调基本就废了。
买一个汽油发电机放在后备箱可以缓解焦虑
没电了怎么搞,在路上找个地方停下来,打开发电机慢慢冲?你是认真的吗😮
@@feifeishuishui 哈哈哈
@@feifeishuishui我還真是認真的😂至少可以在搶樁排隊時,享受一時的優越感😅
作者漏考虑一个问题,家里没充电桩的家庭的需求,是不是没充电桩的就不应该买电车???目前的增程式对这部分群体不是最佳的,但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增程電車的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發動機的發電效率比直驅低很多。如果大部分時間都燒油,那就比油車還不環保。最理想的方式是幾個不同容量的電池和幾個不同功率的發動機讓車主自己決定如何搭配,甚至發動機都可以不要,這樣不同價格適合不同使用場景。將來發電專用發動機效率提高之後增程電車應該還是會一直存在,直到加油站漸漸消失。其實比亞迪的混動已經合并了增程和直驅的功能了,純增程電動和比亞迪相比只是少了一個直驅的離合器而已。
发电效率比直驱高,增程车油耗比燃油车低,大多数工况都是。发动机发电可以维持最佳工况,直驱不行。只有在高速上匀速行驶,直驱才有优势,因为增程要两次能量转化。
你竟然連米勒循環也不知道=,=!
@@Frank01-f8n 不要忘了發電會有損耗,發出來的電驅動時又有損耗,直驅沒有這兩個損耗,所以效率相對比較高。以i3增程版為例,耗油平均20mpg,實在相當低。
问题是驾驶体验真的比纯油车好太多了,我开理想one,绝对吊打宝马x5
你搞错了吧!😂明显增程的效率比较高,你不懂增程能够让发动机一直处在在最佳工作效率,油车可不能。你低速踩油门拿一下,多出的发动机转速就白白的浪费掉
E-POWER這套方法其實可有很多種變異,不只是油發電將來可用很多樣的發電機驅動車輛,日產這投資應該是值得的以後更優化的電池與超級電容的配合也許也會解決高極速的問題
大电池是为汽车智能化准备的,电磁悬架、车载ai等等
其实用户关心的就下面几点:1. 买车便宜。2. 使用便宜。3. 维护便宜。4. 质量好一点,别一天总坏,要省事儿。5. 功能多一点,空间大一点6. 其他,环保啊,百公里加速啊,什么乱七八糟的。不管油车,电车,混合,增程,还是什么,哪个能尽可能多的满足这几点,哪个肯定大卖。
貌似这些条件,增程或插混可以完全一个不落的满足。
其实增程式主打一个过度,还有就是军用车几乎都是,目前电车的可靠性确实是出了城市或者冬天就不行。技术方面,感觉现在插混和增程式已经很接近了。我现在是modely,但是如果modely有增程式,我肯定会换,哈哈
插混,增程,纯电,从一半长途一半市区的使用角度看,我觉得插混最合理,如果短途多,则纯电合适。至于增程,就如你所说,想纯电的体验但节省了买电池的钱,但拖一套发动机在车上其实是是增加了保养维护成本的。
我就觉得不插电混动最方便!
@@guoqiangzhang-fn9zy 主要是插混有更大得电池,可以做一些油车或混动无法做到的功能。比如城市塞车强制纯电,提前开启空调而不需要启动发动机等等。当然插混也有增程同样的问题,就是依然要进行发动机保养。
我们做过测试,日产的混动确实不省油,这个是整个机械结构的效率不高造成的!这个确实是综合的技术问题
大刘的视频我是每集必看的,铁粉一枚。不过说实话,视频前半段我是看的完全懵逼的,就是介绍了很多增程车的优点,然后说电池太大了。。。最后看到广子就理解了。。希望下次直接放广子,要不然这个逻辑不成立看的我是真难受。。。我是做户用储能行业的,车是开问界M7的,我觉得增程车是最贴近用户的,完美的满足了人们既要又要的想法,你可以说这个想法市井小民,小气,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一年用不了几次增程器,没错,但是至少我有。而且价格也和纯电差不多。。。我短途可以和电车一样,长途如果我想,我也可以和油车一样,甚至更省油。这是多么好的方案啊!现在电车的唯一问题是充电慢,如果充电功率拉上去的话,咱们不说电池能不能承受的住,就那根线缆的粗细就不是一般人能拿得动的。如果高压平台就更离谱了,我是做户用储能的,可以简单了解下高压这两个字对于普通人的震撼和畏惧。。。最好的解决方案其实大刘在视频里也说了,就是换电,我自己的公司也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这一天应该很快会到来的。再说回到大刘的结论,我觉得即使是增程车电池也不应该往更小了去做,30度左右是比较靠谱的,因为如果电池再小了,中短途就覆盖不了了。前面所说增程车车主买增程车的前提就不存在了。
还有所谓的epower可以看一下比亚迪,这个东西就是他的插混。。。而且技术做的非常好还便宜,我家人就是开的比亚迪,我也开过很多次了,很不错。
增程适合国外跑长途,充电桩不普及。就算电池续航能到1000公里,在旅馆过夜慢充也充不满,还是要靠快充。但是增程的一个问题就是日常保养要多一套油路保养的成本,人工高的地方会多不少钱。而且不同使用场景发动机的使用程度差别比油车大很多,传统的定期保养不一定适合,最好是有什么传感器和行车电脑判断发动机是否要保养了之类。
理想老用户,电池40度的,未来换车或者有指标买第二台车,我还会买增程,羡慕现在理想50度电池的。用车场景和思考角度不同,造成大家的取舍不同。我之前的油车65升邮箱,1000公里的长途(北京到大连),两厢油。当初买理想的时候,我是觉得占了便宜的心态,因为相当于同样价位油车的钱和配置,我平白多出40度电。而有了理想之后,满油满电我再去大连,1000公里途中不需要加油也不需要充电。另外说说我对纯电的顾虑,目前纯电续航是不够1000公里(人类一天内所能跑的距离上限)的,意味着过程中一定要充电。中国南方高速很健全,但越往北越差,两年前我观察过京沈高速服务区,充电设施有但坏掉的也很多。但我相信无论是续航还是充电设施都会很快进步,估计再有一两年。而这个也是我恰好不看好现在电车的原因,因为技术迭代的速度太快了。什么时候它单次续航1000公里且技术进步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时候我才会考虑电车。因为我受不了今年买个电车续航500公里,明年同价同款就因为技术进步涨到1000公里的落差。
你開車不用休息的?
@@Johnnypu234一般9-10个小时吧。 1000公里是我以及我知道的周围人一天内能开的平均距离。我还有朋友一天跑1500,一天跑2000的,不要命的跑。以前油车时候中途会频繁休息,而且很少敢一个人开,因为很累,担心中途出问题。开理想之后我已经有两三次单人单车1000公里了。中途只有偶尔烟瘾犯了,服务区抽根烟。还有如果经常开长途的人应该有经验,你不可能图中按照你车的续航上限开,因为总会遇到莫名其妙的问题。比如车的续航是500公里,你不可能把续航快跑没时候再去找加油站,因为我就遇到过你掐着点快到只剩20公里的时候去找导航的服务区加油站,结果偏偏赶上那个油站没有油。被迫出高速,结果出了高速又连着几个加油站都没油。知道续航见低。所以从此以后,我都是跑400公里就赶紧找地方加油,结果就是1000公里中途要加两次油。
主要是基礎設施問題,有些地區是真的沒"充電樁",走出中國,很多國家基本上沒有"超高壓電網","智能電網","充電樁"的基礎設施,連美國小偷先偷"充電樁"的電纜,所以我的觀點是應該是電車一種妥協產品,並非油車演進方向,因為油車與電車最大區別在""是否全車可程序化"",以油車概念,基本辦不到,無人駕駛很難在油車實現(因為"沒有簡單同時控制"內燃機運作與車輛轉向的機械方案,油車許多控制,仰賴內燃機提供液壓。電車卻只是一段程式碼控制伺服電機)。
@user-gj7xb5tq8l 其实现在油车自动驾驶也是可行的,方向盘有电动助力,油门其实是个位置数据送ECU再控制油门的。刹车ABS ESP电控。波箱档位其实也是ECU控制的。
你说的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视频里的EPOWER就完全能解决
@@Aaron-wk8ls Nissan自己就說EPOWER是"不用充電的電動車",本質就是一台電車,與中國增程技術相同,Nissan還讓內燃機(純發電)與傳動脫離,唯一,搭載電池很小。要實現無人駕駛,只有電車路線一途。
@@yfzhang4709 不太可能(建議你去看概念教學,這些系統都用到液壓泵浦),這問題早有人研究過,因為傳統機械方案,""時延問題""嚴重,萬一,有bug,必須整車召回更換,而電車只需網上更新代碼。
我直接买的零跑c11 大电池增程。 平时家里充电,完全等同纯电,长途或节假日不好充电就烧油,多一个备份,有自然灾害什么的跑路都方便些😂
在台灣南北不到400公里,台灣人還有很重的里程焦慮。我都開23萬公里特斯拉了。超充很少用到。大約1成左右。其他都是在公有停車場充。嘉義市這裡月租600元,充電免費。我大約一個月蹭了8000公里。我是自來水工程用途,純電都沒問題了,PHEV及任何增程式真的沒必要。在台灣我一年大約花不到3萬在車上,相當於6000多人民幣用一整年。我們這裡電動車完全免稅。
這不能代表多數台灣人經驗因為台灣大部分地下車庫是沒有電動樁的,也有種種限制而無法自己加裝.大多數停車場也沒有電動樁.
台湾地域小,电车可以全覆盖目的地
增程在国外很受欢迎。综合油耗低,驾驶体验和电车接近。把它当电纯车开会有问题,因为它的电池容量小,所以充放电循环快,会导致电池过早报废。所以如果大部分时间是用电的话,还是纯电比较好。所以大刘的理论是对的,至少目前自己所在的研究机构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都认为混动或者增程车电池不用很大,够用就行。
大刘,你说的这种小电池増程,和PHEV不是一回事吗?可能PHEV更好?
增程车,我的喜好是小电池增程。其实我们政策是纯电,但是纯电真的不实际。外出肯定需要燃油动力。为什么不选择大电池组增程,是因为电池组的成本问题和衰减问题。目前电池技术并不完善,电池是死重量,托着这么重的电池到处跑其实也费油。电驱低速好用,油驱高速好用。目前应该是共识了
还有电池衰减焦虑的人,对动力电池的认知基本上还在早期的手机电池上。我的车用了6年,14万公里,电池初始里程40公里,几乎每天充好几次,反正出门回来就要充上,纯电里程几乎是50%,也就是说纯电跑了7万公里,现在电池里程39公里,几乎没有什么衰减
大刘做技术解说可以,但是聊商业确实不行。技术是为产品和服务体验服务的,而不是技术复杂就一定更好。增程车在有家充的情况下的用车花费是油车再怎么降也降不下去的;没家充时充电的成本也绝对冠绝油车。而油箱又能很好的补足长途的需求,长途充不充电那个是个人和市场的选择;但是当所有人都挤在充电桩前的时候,增程就是有一脚开走的底气,这就是产品力。厂家用毛利更高的方式卖给了用户一台体验更好排放更少的车,请问还有比这更三赢,更有商业生命力的模式吗?
你这个只适合在国内这种情况下聊,但凡国内少补贴一些增程电动车,基本上花费跟混动差不多了
@@Aaron-wk8ls 增程车在国内一直是被喷的对象也没见谁补贴过吧……而且就是放在国外市场,同等马力基础上增程的油耗也是显著低于油车的,相当于用同级别的钱买了一个马力更高油耗更低的车,优势反而更明显了,更适合海外用户体质
@@drakefrogstardust8339 难道上绿牌还不算补贴吗?
@@drakefrogstardust8339 比马力没意义了,就跟电子表跟机械表比准时一样,没意义的,机械表终其一生的追求,电子表轻松达到
@@Aaron-wk8ls 反正我最近买车的时候绿牌并没有更便宜啊…而且插混也是绿牌
做为一个老古董,我想要的是一台15千瓦时电池的智能纯油车,电池用来停车开空调,给车载智能设备供电,然后有自动驾驶和冰箱彩电大沙发。。有没有哪个车厂考虑一下。。。
你的这个需求byd的混动车你可以考虑。你想要15千瓦的电池,比亚迪给你18千瓦的电池。而且质量过得去,也便宜
@@bingchengxie1324 比亚迪除了满足小电池,其他的哪样可以满足?我还不说作为油车本身的品质。。。
我的房车就是如此啊,12度电池供厨房冰箱空调上网,发动机是纯油3.5L双增压,跑路的时候还给这个12度的电池组充电。
@@Bozegirl 你的房车有自动驾驶吗。。
这样的车电池小用不爽,开一晚上空调都很紧张,而且电池不参与驱动帮助节油,完全是死重。 同时充电也不如新能源车快和方便。 和目前已经开始出现的插混/增程/纯电底盘的轻客房车一比就是49年的国军了😂
用户想省钱,买电动车,但不想有任何旅程焦虑。你如果只在大城市跑,纯电没问题。所以征程是电动车是一个非常好的折中方案,没有之一。
纯电在本地日常使用完全完没问题,但我不会希望跑外地的时候去找充电桩甚至需要跟其它人抢充电桩,这个时候我更愿意加个油继续走
个人觉得增城车更多的是为了覆盖Corner case,给车主更多的可能性。比如低温 人迹罕至的情况 解决车主的心理负担,也是车企需要考虑的。至于每天车主怎么使用,是车主自己的选择。
Phev 跟增程式車子最大的優點就是明明可以燒油但還是要佔充電樁,看純電車抓狂。 但電動車反之卻噁心不到增程車。
还是可以的,如果看到他们在排队,过去跟他们说你要充到100%才走
你講嘅理念很好。非常好。。沒有廠家願意這樣做。只有日本日產有類似接近的產品。但他們都不會追電池量加大。。
我有个100度的电车,由于还有个油车也不跑长途,就也没碰上过充不上电,但是偶尔也跑个500公里看电就20%了,有点焦虑,就会在想,有没有厂商考虑给我前备箱放个发电机,我快没电了,我去加油站加点油,原地或附近停那里用油发电,充个80%再走,感觉这样对这车就可以自信多了。
在北美,纯电车主大多数是house owner,自己在家充电非常方便。住公寓(condo)的话就会非常不方便,身边有一些特斯拉车主住公寓就不得不去外面充电,比较麻烦。不知道国内公寓楼下充电是否方便和安全?如果不方便的话,显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非纯电车。
台灣就是這種問題,大部分人的住宅就是連車位都沒有的公寓,更別說還想要在家充這個比例到了台灣北部甚至會超過七成,我自己個人體感全台近800輛自小客大概至少有500萬位車主無法解決在自家充電的問題然後台灣還同時面臨房價飆漲與都更困難這兩個問題,一間房年漲100萬台幣、都更案隨便一拖上看20年已是常態
国内之前的情况是好多人在楼下车库装了充电桩的,但是趋势反而是不让电动车进地下车库,怕爆炸,这玩意救不了的
国内目前很多停车场都有公共充电桩,我一个朋友他电车就是在停车场和加油站的充电桩充电,反正冲一次电能跑好久
增程是油车,不能算新能源车
你肯定不是增程车主,你去问问增程车主,实际使用里程对比是用油多还是用电多。
車子可以賣全世界,在充電樁不密集的國家,比如台灣很有賣點,台灣叫做油電混和動力。
胡說八道台灣油電車和增程油電車是完全兩碼事
@@陳中穎 小弟沒有很懂車,認為油+電及電+油,本質都是混和動力,只是台灣充電樁密度較低,因此多為油+電,油電車和增程油電車哪裡不同願聞其詳?
@@user-hareluya98 增程,就是電車背著一個汽油引擎當充電寶。引擎只負責發電,如此而已。台灣油電車,指的是豐田這種,馬達是起步,低速用。中高速時,引擎會直接驅動車輛,配合馬達分擔扭力。所以真正的全速域省油。兩者的技術,不在同一個層次。
@@陳中穎 受教了,但,電動高速下能源效率應該是高於燃油,科學上不記入廢熱回收的話燃油能源效率不高於39%,而電動能源效率遠高於燃油,聽說可以達到70%以上,算入動能回收還可以到80%,若高速加入燃油,低速使用電力,真的省油嗎?總覺得是否台灣在高轉速直流電機或電池的某技術卡關才這樣搞。
@@user-hareluya98 怎麼可能你是自己用油來發電給自己車子用,這個發電效率就很低了。絕對不如引擎直接驅動車輛,少了一次能源轉換。
中国人买车习惯,并不是按照大部分情况的需求, 是希望功能全有,即使10%的情况下才用到油
E power 不太行,2度電很快就沒有電,上高速幾分鐘就作動一次。20度我覺得是剛剛好的,平時可以跑個百公里,回家慢充一個晚上也滿
基于两个原因购买增程,一个是马伟明教授的舰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启发了我,增程就是汽车综合电力系统,有电就有一切,其二是,地大物博造就了增程,这个可能也只有中美俄能火的产品,大刘西部跑少了,新疆西藏青海,加油站都难找,因为没有电,所以沿路都是旱厕(那味儿。。。),桩30年内难,云贵川陕甘稍微好点,但目前重庆高速电桩基本四年前铺设完成,四川还在铺设中,陕西也一样,云南也难,甘肃就不说了,所以基本都是城里电,城外油,一年1万的城市电,其他就都是油了
蔚来新疆送换电电池,不能当真,商业作秀,你觉得你能慢慢在荒野中等几个小时的电池吗?
哪有那么高端,不就是个公路版的内燃机车火车头。铁路上用的内燃电传动机车90年前就出现了,全世界一直在用。
現在的增程技術很多都兩千公里附近了,還在一千公里的落後技術嗎?
電池的回收往後會是個大問題,混動算是個妥協的方案
增城车如果要维持一定的性能需要电池有比较强大的放电能力,40Kwh的电池可能是目前比较合适的一个电池容量水平。
直驱不方便智能化啊,相应时间太长,增程是电机驱动,响应更快和纯电一样,所有直驱没前途。
好奇一个问题,混动车的电耗是不是比纯电大特别多?
为啥不把增程器变小呢?
改用安全系數更高的鈉離子電池,維持30-50kWh電量的增程車。只要克服了循環壽命偏低的問題,汽車的整體性價比會更高。
epower的电池没办法当大号充电宝用
大刘说的增程车是指插电混动车?
Yes
@@user-dw2fn9nl2b那那种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也不能插电充电的混动车叫什么?
@@CocoaBob 還是增程式混動
@@user-dw2fn9nl2b 那国内没有插电混动这个说法?
@@CocoaBob 內然機不給力只發電的叫增程內然機有時給力有時發電的叫混動
小容量增程对电池放电倍率的要求较高,不知道对安全性会不会有影响?
小电池会不会类似混动了?
大众的一溜插混不就是14度电吗,50公里续航。。哎,还是大电池增程更香
我的才9度,不也开的不亦乐乎嘛,插混要搞到60-80公里的话,那就好了,基本上解决了日常出行需求。即使是9度电,我的纯电里程都达到50%,每天接送娃儿,出门买菜购物逛街足够了
我对增程技术的理解:安装一个非常高效能的小发动机来驱动发电机;通过发电机给大电池充电,用电来驱动汽车~~~
Nissan ?
有个问题没有提到,汽油是有保质期的,非乙醇汽油保质期相对较长,但是依然有保质期的问题
如果车顶加上太阳能电池板就更好了,多少也能充点电长期也能弥补一些续航焦虑
15度还是有点小,20度到30度能好点
目前插混的最大问题是有两个驱动大件加上结构复杂 增加了损坏的维修成本 另外一旦没电就要重新回到拖拉机一般的发动机驾驶体验
我认为是对电车很好的补充,本质上就是个车载发电机所以灵活安装不需要特别的燃油或排气系统
充電樁在內地很充足,在國外就沒有那麼多,且國外電車的價格沒有向內地有補貼那麼多,所以廠家增加充電樁動力也不足
内地并不充足。长三角可以。
充电不够油车方便,充电速度还是慢无解
难得有我完全不同意大刘观点的一期。 我认为增程车需要大电池,因为用户要的就是一个“有需要时可以加油”的电车。 四五十度电,两百公里续航,平时在市内当电车来开完全符合逻辑。 而遇到长途时,可油可电真的是极大卖点。让车主完全不用在意充电站的规划,想在哪停在哪停。 不至于像电车,带家人去长途玩,中间吃个饭还得看看附近充电桩多不多快不快,因为总想充分利用休息时间来充电。 开增程我完全不用操这份心,想在哪吃在哪吃,附近有电就充电,没电就吃完饭加个油走人。 更别提全世界还有很多基建很不行的旅游目的地,比如美国拉斯维加斯附近的死亡谷,官方建议你租车开进去要租油车,因为三四百公里别说没有任何充电桩,通电的建筑物都不好找。一旦被困那种不毛之地, 那真的是有危险的。
按照你的分析,应该配更大的电池,既然増程器也不值钱。应该把増程器作为标配
就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一众增城车,如果只配15kwh的电池,以他们目前的能效,你想想他们的纯电行驶里程还能拿到绿牌么?
秦l120km版就是15度电,实测九十多公里,一吨八左右当然动力比某些电车差😂
很难赞同,不能应该使用频率少就否定存在的价值,增程器就是安全带,可以不用,不能没有
所以几种形式还是取决于场景,或者说市区/长途的比例。
纯电车在高速运行时,运行费用会更贵。在高速,特别是130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克服风阻所需要的功率大为升高,特斯拉每千瓦小时的里程会降到三英里。另一方面,燃油机在高速公路运行时,用油效率达到最高,单位里程油耗降到了最低。在美国,在高速公路开特斯拉,用快速充电桩充电,和相同等级的油电混合车耗油相比,电价比油价还要贵。 其他不能使用特斯拉充电桩的纯电车只能用其他公共充电桩,其电价一般比特斯拉快速充电桩还要更贵上20%以上。电车每天能长途跋涉的里程比邮电混合车的里程要短很多。纯电车像特斯拉,实际上三个多小时就要充电一次。加上上下高速公路找充电桩的时间,每次至少半小时。如果碰上第一代特斯拉快速充电桩,两车共享时最大充电功率只能到65千瓦,充电时间会增加到45分钟。油电混合车可以开到司机疲劳为止,可达4小时以上。找加油站基本上不用花额外时间,加油上厕所最多15分钟。在冬天油电混合车的供热是免费的,电车单位里程运行费用甚至会比油电混合车贵上50%。不开长途时,在家充电电费比公共充电桩便宜很多,油电混合车可以只用纯电模式,汽油机基本上不开,其保养的费用会降低很多。机油可以很长时间才换一次。我两种车都用过,现在开特斯拉Y,主要是为自动驾驶功能。如果存在能像特斯拉那样自动驾驶的插电油电混合车,我一定不会选纯电的。
可油可电且纯电续航也不差,这才是大众最欢迎的车.
然后劣势都继承了
城市通勤是必要性不大,老是要出去的玩,有个增程放心很多
在乎油价的人,还老出去玩😂😂
@@fightkk666在乎油价照样出去玩,经常出去玩的人都不在乎油价吗?
增城不仅解决充电问题,比燃油车跑的还远
如果靠發動機發電再去驅動,還不如發動機直接驅動,因爲能量轉換是有損耗的,也談不上環保。
电车续航焦虑?从设计师产品体验角度看,这是一种被人为放大的焦虑。我们曾经手机一个礼拜充电一次,乔布斯几句话就让所有人每天带着充电器,这么多年了怎么没人强调手机续航焦虑?手机可比汽车重要的多。
擔心堵車電跑空,大劉在車上蹦迪嗎?
EREV 電池 比 BEV 減半,重量 減半了!但 EREV 加上 汽油引擎 及 汽油 之後,重量 又加返上去;雖然 汽油 不一定 加到滿 (可視乎 里程的需求而定)。
我的需求是目前的特斯拉 续航200左右 减少一半的电池重量增加纯发电发动机 这样我既能维持目前市区内的日常行驶 又能毫无犹豫的跑长途去 就这么个简单的需求我不相信只有我自己需要 为什么就没车能做到
云用家不要再发表什么增程车油耗更高的言论了。增程车其实比很多不同类型的混动还省油!!甚至是最省的!比那种没电了直接用油发动引擎直驱的混动车省很多!增程车的发电引擎,不用直驱车子,热效率超级高,一直保持最省油的转数,而且不会有那种电机变换油引擎突然的震动感,整个过程就保持电车的驾驶质感。普通混动车一旦没电了,换成油驱动,那就完全是油车驾驶的感觉。
將來如果有更小更專門用來發電的引擎會更優秀,搞不好還會有水引擎、空氣引擎等等不同的變異普通混動還有一個缺點就是變速箱跟傳動軸增加重量與維護成本
真是胡說八道
懂车帝测过,理想真的比不过汉兰达
丰田普锐斯不就是你说的那种吗
电池技术没有本质革新之前,增程就是家庭用车最优解,按照目前的补能网络和电池技术发展来看,30年内增程都不会消失。
immd和dmi很接近,很好开
你说的应用场景更符合 BYD 的 混动模式 ,而不是增程。
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消费者心里的续航焦虑。况且,随着技术的演变,电池的成本必然越来越低、能量密度越来越高,增程式电动汽车想要装个小电池都做不到,因为还有对外放电的需求,哪怕消费者一年都不会出去露营一次。某些功能消费者用不到但不能没有,是产品规划的铁律之一。
成本越來越低跟廠商要不要降價賣給消費者,一直以來都是兩回事我不曉得對岸生態到底怎樣...在台灣,日幣漲所以車價必須漲、日幣跌就跟你說美金計價所以車價不用跌
如果像你说的电池只有15度,那增程车满电可能只能走个二三百公里了,所以电池必须要加大。还有大电池充电速度也可以更快。
自己平时开电车,出游就租车。反正一年也就玩儿一、两次。固态电池要是成功上市,充电也就10分钟以下了。还是支持环保的电动车长足发展!
跟我想的一样,增程带个20 度电就行啦
确实美国日产的这个E-Power还挺多的,可能维修起来也便宜。
跟博主的思路不接接近,两套系统维护成本更高,最后也不见得省的多,所以要不纯电要不纯油或轻混
這個話題晚了至少兩三年,現在根本沒有討論的空間了。
增程的目的就是为纯电提供更远的续航。逻辑应该是中短程情况下用电,大部分情况下50度电池足够了,更远的地方,随时用油,免于你的里程焦虑,北方冬天也可以先预热电池。未来固态电池出来,把纯电拉到1000公里以上后,增程就没有必要了。
国内增程车最小55公里续航是为了上绿牌,如果丰田油混也满足这个续航要求,然后开放充电接口,也可以上绿牌😂
你只谈到了微蓝5, 但我是混动微蓝6车主, 10度电加油机, 上海满大街都是, 我没有固定充电桩, 当油车开, 太香了
特別適合充電樁不普及的地區/國家
如果用更低的价格,就能享受纯电的车,偶尔长途旅行,也不怕旅程焦虑,这更符合目前世界上大部份人的需求。
增程车价格更低吗? 现在都是增程卖的比更省油的dht更贵
@@ivanwang3391 同款的车 增程的便宜几万
在气温低时 油电混合动力等更好的
很多车辆PHEv的电池才20度电
别只看理想,领跑C10和哪吒L都很便宜,当然比不了998dmi,毕竟四十度电池和十五度电池,差价在这里,就如大刘说的,如果增城也配15度点,价格就会下来,甚至比dht dmi低
我目前只买增程车,不考虑纯电,但是我会考虑大电池组的增程,并且带有直驱的车型。原因很简单,我把车定义成工具,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数码产品或者传统的运输工具。平时用电降低成本,这也是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如果没有用电条件,比如节假日或者远途露营等场景,直驱效率更高,大电池也可以保证外接设备工厂时间的供电。大刘的思维我感觉只适合国内市场,但是车企考虑的是全球市场,需要照顾全球大几十亿人们的用车需求。比如我在加拿大,我就没有那么多的充电条件,就算家里充120v我能充3天估计才能充满。说到底,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可以向中国那样,领导说什么下面人就配合做什么的,既然不能这样,那就只能考虑全局,提前做技术储备。在北美,日本的混合动力大部分卖得好也就是省油这一目的,多用途远不如国内品牌做得好。国内车企出海量越来越大,所以大电池直驱增程车是很有必要的,更何况很多国外人还要挂上房车或者拖车拉东西。
🎉
这个就属于既要还要了,实际上国内目前最火的理想和问界增程都是没有直驱模式的,带直驱模式的像比亚迪和长城为代表的,应该更准确的叫混动,增程和混动相比虽然在高速的时候效率是劣势,但是他的优势是全场景的智驾。在发动机直驱的时候智驾的执行相比于用电驱的时候会更复杂和麻烦,机械的反应效率和电控这是要差一个数量级的,所以还是要根据自己驾驶喜好来选择,目前不存在一种全方位占优的模式,在续航、智驾、补能方式等方面还是得把自己更在意方面作为优先选项
非常赞同,增程车是在全球范围内最适合出海的车型,别的国家没有那么好的基建支持,在没有办法用环保割中国韭菜的现在,纯电更推广不开
我反而觉得增程车会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大行其道,因为增程车很贴合绝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因为不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密集的充电桩。但是如果电池太小,我反而觉得不利于它的推广的发展。
过年湖北堵车就看出来了……
還有冬天等惡劣環境
充電樁是賠本的基礎建設
想要發展電動車”產業“的國家,才會投資大量電動樁.
也就是多數國家注定電動樁數量有限,出了自家車庫就不保證能再充電
确实,同意,增程车有利于出海走货
是啊,比如在东南亚这边,有个增程车,实际上还相当于家里备用了一个发电机,很多时候可以救命的啊
增程车其实很贴合绝大多数人用车的习惯,1,平日在城市内短途几十公里通勤,不大的电池也足够使用了并有富裕,晚上充电方便又可以天天充电完全不动用燃油发动机,主打使用成本低,这也是现在绝大多数国人的生活形态,中国还没有富裕到高价燃油随便烧的程度。2,偶尔节假日出外游玩,上千公里是最少的,这时必须保证车由人使唤而不是时时刻刻考虑充电不及时半路趴窝。现阶段加油站还是远远超过充电站分布,也更省时间。
up主以凤毛麟角的角度(用油)来开增程车,还自以为是的点评,也是醉了。完全脱离了实际。
你说的和UP说的不矛盾,几十公里电池通勤,其实不需要40、50度这么大的电池,十几度就足够了
@@charleszhang6422 十几度的电池在城市通勤里也是有里程焦虑的,现在有很多30度左右的电池也续航180km左右的车了,偶尔城市里多跑一段路也完全放心。如果十几度电只有100公里的续航,那单程50km的里程对于一些大城市而言确实不太够用。当然十几度电如果买十来万那另当别论了,没有便宜的不是
最后一项不认可,充电站现在的分布绝对比油站多十倍以上了,我们一个乡下的小镇,充电站都有二三十个,但油站就一个
@@Aaron-wk8ls 但是补能效率上充电跟加油可真是差了太多,即便是5C超充,400公里也得充20分钟,加油那就是5分钟的事儿;更不要提充电站为了平衡电网容量,超充的数量有限,这就极大的限制了高峰时段的队列上限。而且楼主讲的是假日游玩时沿途的补能,指的是高速上的场景,而不是说单一某个城镇里的充电站数量。现阶段新鲜出炉的续航报告里,只有小米su7的高速续航超过500km了,剩下的大多在400打转,这说明如果要走远途必须认真考虑沿途的补能问题。
有两个关键点没有说 一电车对环境温度很敏感,温度变化对汽车里程影响非常大。冬天夏天里程差距比较大。二,充电时间目前还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充电问题目前只能说缓解没有解决。 增程车 既然电池成本下降当然装大电池 约有利。增程车的增程器和油是为了长途准备的。短途用电行驶,长途肯定需要增程功能。尤其往西北增程车就非常有用,一旦露营有个大电源做保证是非常安心的事情。
不同意。大刘说的两个理由一便宜,二,油费。但是十分片面。
第一,有没有一种可能,有些人买增程是为了出去玩方便?去一些偏僻的地方钓鱼、露营,或者是北方天气比较冷的新疆、东北玩,这种时候可以用油。
第二,或者,有时候特殊情况不想排队充电+赶时间,这时候正好用油?
第三,有一箱油,虽然不一定用,但是心理没有任何里程焦虑,比纯电心理上负担更小!
大刘还喜欢引用一些“大牌”作为参考,但是第一个参考已经停产,第二个参考日系增程思路也不靠谱,先不说日系的脑回路一直被吐槽,日本那种土地面积衍生出的用车思路,也不适合我们吧?我觉得电动车这一块可以多相信国产品牌的思路,犯不着一定要去学外国品牌。油车或许他们不错,但是电动车的设计思路可以更相信国产品牌。
你的脑回路也挺奇怪的。。。。EPOWER虽挂着日产的标,但实际上这玩意主要是一间欧洲公司,产品更是卖到全球的,不存在你说的问题
@@Aaron-wk8ls 人家只是说出了别人的看法,没必要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你说人家脑回路奇怪,真正脑回路奇怪的会不会是你呢?再者epower挂着日产的标,大家就认为这个就是日本日产做的,要不你挂这个标干嘛?没人理会是不是欧洲公司。产品卖到全球只是日产的燃油车,你这个脑回路清奇的epower你看看全球销量多少?最后别这么自信,不存在你说的问题?你先去医院看看脑子再说这句话吧
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增程车是给电车一种过度,更是让那些对纯电有顾虑的车主放心购买,至少他们不会有里程焦虑,这不但是里程上的保证,更是心理上的一种安慰,让人开的更放心,所以各大厂家都在不遗余力去提升热效率,既可以体验亏电低油耗长续航,又可以体验纯电的丝滑驾驶
同意您的觀點
大刘和大部分人想的恰好相反,我们消费者需要的是大电池加小油箱的组合,平常只用电,那个小油箱和发电机只是用来备用,以防万一,这样既降低了用车成本,又完全解决了续航焦虑
大刘的逻辑是矛盾的,不贴近实际生活
可不可以做成一种通用的,可以移动的增程器。在电车后备箱或者前备箱预留专用接口。在需要长途旅行的时候才安装小型增城发动机,以确保获得更长的续航。平时也不用背着这个死重跑,油箱也没必要设计的很大,有个20升足够了。这样电池有50度左右也就足够了。保证城市续航300公里就挺好。
家里有充电桩的话。确实可以。如果没有。那就还是平时主要靠油。当作一个省油的油车来开了。
只谈使用体验,不谈成本是舍本求末的。混动车主如果有安装家充桩的话,用油和用电的成本相差10倍。 你不能因为“龙虾”有营养,就说“要改掉吃主食的恶习,吃龙虾一样能吃饱”是吧。另外,别忘记了新能源车的初衷是环保,虽然总是会有人拿出电车"不环保“的说词,但是事实是清洁能源正在慢慢代替传统能源,这是不可逆的过程。再回过来说体验,都知道如果不充电,一直亏电使用,增程器启动会有噪音,虽然不大,但是这体验是不如饱电状态的。 还有V2V, V2G,V2H这些都是要依靠大电池做基础的(我朋友家中就使用V2L改装接入家中电网,实现白天不用一度峰时电),未来电车的玩法会更多。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拘泥于油车的思路,那可能只有最像油车的车才是最好的,不是吗?
同意 😂
用油車的角度去做電車 到最後只會更像油車 那為什麼不直接買油車?
我覺得更應該關注的是電池問題,實際上就是電池技術跟不上發展而已。。
油車加個油的時間,電車要充電充多久?但如果能大幅降低充電時間,所謂的搶充電柱這些也不什麼麻煩了。
我覺得增程車或許是過渡方案
我想到的是增程坦克,增程挖土車,增程直昇機........特殊用途更有需求
我也是增程车,理想的。大致用电70%,用油30%,在市区我就基本上用电,3天左右充一下,只要跑外地我就用油,不会去和别人抢充电桩。等再过几年,再换纯电。我老婆是开TESLA的,但是我不喜欢拿这个车跑远路。
特斯拉不适合跑远程,增程电池包都快赶上它的电池包了
高速上不去抢充电桩这个好。这点电还充的慢。加油多快。
其实还可以补充一点,增程驱动形式,能更好的兼顾家庭只能有一台车辆的场景。
这种情况下,车辆的角色是多方面的,舒适性/动力性能/空间感受/能耗/外观这些都能比较好的兼顾。
虽说大电池增加了成本和体积,但通过增加车辆尺寸的方式正好也契合了家庭乘坐空间的感受,电机驱动也能得到更好的性能,大电池也使平时的交通基本上不需要消耗燃油,总体使用成本更低,这一点可以部分抵消大电池的成本。在家庭只有 1 台车的情况下,这些特性也更能适合家庭日常通勤/日常游玩/偶尔的长途,综合而言,以工程师角度而言,这不是最优的选择,但对这种家庭场景而言,反倒是最能兼顾的。
这一期我是不太同意大刘的观点,我是理想L8的用户,身边也很多理想的车友,其实买这种车的用户的观点,是市区用电(150~200的续航足够),长途用油(很多人节假日才跑长途,服务区加电是灾难性的),就是这么简单一个场景。现阶段来说,不管什么充电速度、续航里程吹得多离谱,现实中电车长途就是很拉跨,尤其是现在增程车卖的好的都是中大型以上的SUV,边个产品车型定位,有哪款纯电车吗?显然没有。所以在未来150度固态电池大量普及之前,增程中大型是很难取代的,或者说有偏远地区用车场景的,也很难取代。另一方面,增程车的用车体验,不管是哪方面,都全面吊打油车,这就没啥好说的了。(以上,基于细分市场和细分用户,如果不加这个限定,单讨论一种驱动形式和车型是没有意义的)
大刘, 现在车顶太阳能增程方案越来越多,想不想做一期相关的视频?
增程 的 發動機引擎 使用 汽油 不環保,除了製造 空氣污染之外,還會導致極端氣候❗
但 增程 卻是很好解決 電池耗盡 找不到 充電樁 的問題 …
其實,改用 其它 綠色環保 燃料 就能夠 完美解決 這個問題了❣️
例如 改用「甲醇」(即 “火酒”) 是個很好的選擇了✌🏻👏🏻👏🏻👏🏻👍🏻👍🏻👍🏻
还有个问题,油在箱里放一年也不行吧,仨月怎么也得换一箱。
小電池的增程車,不就是豐田油電混動車嗎? 插電款的10kWh電池,不插電款的2kWh電池。
大电池的增程车,总有50%的设备是处于闲置状态的。这50%设备的价格,是车主为自己的焦虑支付的安心保险费。
还要加每年的发动机保养费,开去车间等待的精力时间损耗!
其实市场已经给出答案了,大电池小发动机才是趋势。大家更喜欢用电而不是用油,大家更喜欢有油箱而不是用油箱,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车可以有一个付费用电的按钮呢?
增程冬天跑远点路的话,发动机废热还能空调利用,这点比较吸引我。纯电冬天开空调基本就废了。
买一个汽油发电机放在后备箱可以缓解焦虑
没电了怎么搞,在路上找个地方停下来,打开发电机慢慢冲?你是认真的吗😮
@@feifeishuishui 哈哈哈
@@feifeishuishui我還真是認真的😂至少可以在搶樁排隊時,享受一時的優越感😅
作者漏考虑一个问题,家里没充电桩的家庭的需求,是不是没充电桩的就不应该买电车???
目前的增程式对这部分群体不是最佳的,但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增程電車的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發動機的發電效率比直驅低很多。如果大部分時間都燒油,那就比油車還不環保。最理想的方式是幾個不同容量的電池和幾個不同功率的發動機讓車主自己決定如何搭配,甚至發動機都可以不要,這樣不同價格適合不同使用場景。將來發電專用發動機效率提高之後增程電車應該還是會一直存在,直到加油站漸漸消失。
其實比亞迪的混動已經合并了增程和直驅的功能了,純增程電動和比亞迪相比只是少了一個直驅的離合器而已。
发电效率比直驱高,增程车油耗比燃油车低,大多数工况都是。发动机发电可以维持最佳工况,直驱不行。只有在高速上匀速行驶,直驱才有优势,因为增程要两次能量转化。
你竟然連米勒循環也不知道=,=!
@@Frank01-f8n 不要忘了發電會有損耗,發出來的電驅動時又有損耗,直驅沒有這兩個損耗,所以效率相對比較高。以i3增程版為例,耗油平均20mpg,實在相當低。
问题是驾驶体验真的比纯油车好太多了,我开理想one,绝对吊打宝马x5
你搞错了吧!😂明显增程的效率比较高,你不懂增程能够让发动机一直处在在最佳工作效率,油车可不能。你低速踩油门拿一下,多出的发动机转速就白白的浪费掉
E-POWER這套方法其實可有很多種變異,不只是油發電將來可用很多樣的發電機驅動車輛,日產這投資應該是值得的
以後更優化的電池與超級電容的配合也許也會解決高極速的問題
大电池是为汽车智能化准备的,电磁悬架、车载ai等等
其实用户关心的就下面几点:
1. 买车便宜。
2. 使用便宜。
3. 维护便宜。
4. 质量好一点,别一天总坏,要省事儿。
5. 功能多一点,空间大一点
6. 其他,环保啊,百公里加速啊,什么乱七八糟的。
不管油车,电车,混合,增程,还是什么,哪个能尽可能多的满足这几点,哪个肯定大卖。
貌似这些条件,增程或插混可以完全一个不落的满足。
其实增程式主打一个过度,还有就是军用车几乎都是,目前电车的可靠性确实是出了城市或者冬天就不行。技术方面,感觉现在插混和增程式已经很接近了。我现在是modely,但是如果modely有增程式,我肯定会换,哈哈
插混,增程,纯电,从一半长途一半市区的使用角度看,我觉得插混最合理,如果短途多,则纯电合适。至于增程,就如你所说,想纯电的体验但节省了买电池的钱,但拖一套发动机在车上其实是是增加了保养维护成本的。
我就觉得不插电混动最方便!
@@guoqiangzhang-fn9zy 主要是插混有更大得电池,可以做一些油车或混动无法做到的功能。比如城市塞车强制纯电,提前开启空调而不需要启动发动机等等。当然插混也有增程同样的问题,就是依然要进行发动机保养。
我们做过测试,日产的混动确实不省油,这个是整个机械结构的效率不高造成的!这个确实是综合的技术问题
大刘的视频我是每集必看的,铁粉一枚。
不过说实话,视频前半段我是看的完全懵逼的,就是介绍了很多增程车的优点,然后说电池太大了。。。最后看到广子就理解了。。希望下次直接放广子,要不然这个逻辑不成立看的我是真难受。。。我是做户用储能行业的,车是开问界M7的,我觉得增程车是最贴近用户的,完美的满足了人们既要又要的想法,你可以说这个想法市井小民,小气,但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一年用不了几次增程器,没错,但是至少我有。而且价格也和纯电差不多。。。我短途可以和电车一样,长途如果我想,我也可以和油车一样,甚至更省油。这是多么好的方案啊!
现在电车的唯一问题是充电慢,如果充电功率拉上去的话,咱们不说电池能不能承受的住,就那根线缆的粗细就不是一般人能拿得动的。如果高压平台就更离谱了,我是做户用储能的,可以简单了解下高压这两个字对于普通人的震撼和畏惧。。。最好的解决方案其实大刘在视频里也说了,就是换电,我自己的公司也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这一天应该很快会到来的。
再说回到大刘的结论,我觉得即使是增程车电池也不应该往更小了去做,30度左右是比较靠谱的,因为如果电池再小了,中短途就覆盖不了了。前面所说增程车车主买增程车的前提就不存在了。
还有所谓的epower可以看一下比亚迪,这个东西就是他的插混。。。而且技术做的非常好还便宜,我家人就是开的比亚迪,我也开过很多次了,很不错。
增程适合国外跑长途,充电桩不普及。就算电池续航能到1000公里,在旅馆过夜慢充也充不满,还是要靠快充。但是增程的一个问题就是日常保养要多一套油路保养的成本,人工高的地方会多不少钱。而且不同使用场景发动机的使用程度差别比油车大很多,传统的定期保养不一定适合,最好是有什么传感器和行车电脑判断发动机是否要保养了之类。
理想老用户,电池40度的,未来换车或者有指标买第二台车,我还会买增程,羡慕现在理想50度电池的。用车场景和思考角度不同,造成大家的取舍不同。我之前的油车65升邮箱,1000公里的长途(北京到大连),两厢油。当初买理想的时候,我是觉得占了便宜的心态,因为相当于同样价位油车的钱和配置,我平白多出40度电。而有了理想之后,满油满电我再去大连,1000公里途中不需要加油也不需要充电。另外说说我对纯电的顾虑,目前纯电续航是不够1000公里(人类一天内所能跑的距离上限)的,意味着过程中一定要充电。中国南方高速很健全,但越往北越差,两年前我观察过京沈高速服务区,充电设施有但坏掉的也很多。但我相信无论是续航还是充电设施都会很快进步,估计再有一两年。而这个也是我恰好不看好现在电车的原因,因为技术迭代的速度太快了。什么时候它单次续航1000公里且技术进步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时候我才会考虑电车。因为我受不了今年买个电车续航500公里,明年同价同款就因为技术进步涨到1000公里的落差。
你開車不用休息的?
@@Johnnypu234一般9-10个小时吧。 1000公里是我以及我知道的周围人一天内能开的平均距离。我还有朋友一天跑1500,一天跑2000的,不要命的跑。以前油车时候中途会频繁休息,而且很少敢一个人开,因为很累,担心中途出问题。开理想之后我已经有两三次单人单车1000公里了。中途只有偶尔烟瘾犯了,服务区抽根烟。还有如果经常开长途的人应该有经验,你不可能图中按照你车的续航上限开,因为总会遇到莫名其妙的问题。比如车的续航是500公里,你不可能把续航快跑没时候再去找加油站,因为我就遇到过你掐着点快到只剩20公里的时候去找导航的服务区加油站,结果偏偏赶上那个油站没有油。被迫出高速,结果出了高速又连着几个加油站都没油。知道续航见低。所以从此以后,我都是跑400公里就赶紧找地方加油,结果就是1000公里中途要加两次油。
主要是基礎設施問題,有些地區是真的沒"充電樁",走出中國,很多國家基本上沒有"超高壓電網","智能電網","充電樁"的基礎設施,連美國小偷先偷"充電樁"的電纜,所以我的觀點是應該是電車一種妥協產品,並非油車演進方向,因為油車與電車最大區別在""是否全車可程序化"",以油車概念,基本辦不到,無人駕駛很難在油車實現(因為"沒有簡單同時控制"內燃機運作與車輛轉向的機械方案,油車許多控制,仰賴內燃機提供液壓。電車卻只是一段程式碼控制伺服電機)。
@user-gj7xb5tq8l 其实现在油车自动驾驶也是可行的,方向盘有电动助力,油门其实是个位置数据送ECU再控制油门的。刹车ABS ESP电控。波箱档位其实也是ECU控制的。
你说的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视频里的EPOWER就完全能解决
@@Aaron-wk8ls Nissan自己就說EPOWER是"不用充電的電動車",本質就是一台電車,與中國增程技術相同,Nissan還讓內燃機(純發電)與傳動脫離,唯一,搭載電池很小。要實現無人駕駛,只有電車路線一途。
@@yfzhang4709 不太可能(建議你去看概念教學,這些系統都用到液壓泵浦),這問題早有人研究過,因為傳統機械方案,""時延問題""嚴重,萬一,有bug,必須整車召回更換,而電車只需網上更新代碼。
我直接买的零跑c11 大电池增程。 平时家里充电,完全等同纯电,长途或节假日不好充电就烧油,多一个备份,有自然灾害什么的跑路都方便些😂
在台灣南北不到400公里,台灣人還有很重的里程焦慮。我都開23萬公里特斯拉了。超充很少用到。大約1成左右。其他都是在公有停車場充。嘉義市這裡月租600元,充電免費。我大約一個月蹭了8000公里。我是自來水工程用途,純電都沒問題了,PHEV及任何增程式真的沒必要。在台灣我一年大約花不到3萬在車上,相當於6000多人民幣用一整年。我們這裡電動車完全免稅。
這不能代表多數台灣人經驗
因為台灣大部分地下車庫是沒有電動樁的,也有種種限制而無法自己加裝.
大多數停車場也沒有電動樁.
台湾地域小,电车可以全覆盖目的地
增程在国外很受欢迎。综合油耗低,驾驶体验和电车接近。把它当电纯车开会有问题,因为它的电池容量小,所以充放电循环快,会导致电池过早报废。所以如果大部分时间是用电的话,还是纯电比较好。所以大刘的理论是对的,至少目前自己所在的研究机构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都认为混动或者增程车电池不用很大,够用就行。
大刘,你说的这种小电池増程,和PHEV不是一回事吗?可能PHEV更好?
增程车,我的喜好是小电池增程。其实我们政策是纯电,但是纯电真的不实际。外出肯定需要燃油动力。为什么不选择大电池组增程,是因为电池组的成本问题和衰减问题。目前电池技术并不完善,电池是死重量,托着这么重的电池到处跑其实也费油。电驱低速好用,油驱高速好用。目前应该是共识了
还有电池衰减焦虑的人,对动力电池的认知基本上还在早期的手机电池上。我的车用了6年,14万公里,电池初始里程40公里,几乎每天充好几次,反正出门回来就要充上,纯电里程几乎是50%,也就是说纯电跑了7万公里,现在电池里程39公里,几乎没有什么衰减
大刘做技术解说可以,但是聊商业确实不行。技术是为产品和服务体验服务的,而不是技术复杂就一定更好。增程车在有家充的情况下的用车花费是油车再怎么降也降不下去的;没家充时充电的成本也绝对冠绝油车。而油箱又能很好的补足长途的需求,长途充不充电那个是个人和市场的选择;但是当所有人都挤在充电桩前的时候,增程就是有一脚开走的底气,这就是产品力。厂家用毛利更高的方式卖给了用户一台体验更好排放更少的车,请问还有比这更三赢,更有商业生命力的模式吗?
你这个只适合在国内这种情况下聊,但凡国内少补贴一些增程电动车,基本上花费跟混动差不多了
@@Aaron-wk8ls 增程车在国内一直是被喷的对象也没见谁补贴过吧……而且就是放在国外市场,同等马力基础上增程的油耗也是显著低于油车的,相当于用同级别的钱买了一个马力更高油耗更低的车,优势反而更明显了,更适合海外用户体质
@@drakefrogstardust8339 难道上绿牌还不算补贴吗?
@@drakefrogstardust8339 比马力没意义了,就跟电子表跟机械表比准时一样,没意义的,机械表终其一生的追求,电子表轻松达到
@@Aaron-wk8ls 反正我最近买车的时候绿牌并没有更便宜啊…而且插混也是绿牌
做为一个老古董,我想要的是一台15千瓦时电池的智能纯油车,电池用来停车开空调,给车载智能设备供电,然后有自动驾驶和冰箱彩电大沙发。。有没有哪个车厂考虑一下。。。
你的这个需求byd的混动车你可以考虑。你想要15千瓦的电池,比亚迪给你18千瓦的电池。而且质量过得去,也便宜
@@bingchengxie1324 比亚迪除了满足小电池,其他的哪样可以满足?我还不说作为油车本身的品质。。。
我的房车就是如此啊,12度电池供厨房冰箱空调上网,发动机是纯油3.5L双增压,跑路的时候还给这个12度的电池组充电。
@@Bozegirl 你的房车有自动驾驶吗。。
这样的车电池小用不爽,开一晚上空调都很紧张,而且电池不参与驱动帮助节油,完全是死重。 同时充电也不如新能源车快和方便。 和目前已经开始出现的插混/增程/纯电底盘的轻客房车一比就是49年的国军了😂
用户想省钱,买电动车,但不想有任何旅程焦虑。你如果只在大城市跑,纯电没问题。所以征程是电动车是一个非常好的折中方案,没有之一。
纯电在本地日常使用完全完没问题,但我不会希望跑外地的时候去找充电桩甚至需要跟其它人抢充电桩,这个时候我更愿意加个油继续走
个人觉得增城车更多的是为了覆盖Corner case,给车主更多的可能性。比如低温 人迹罕至的情况 解决车主的心理负担,也是车企需要考虑的。至于每天车主怎么使用,是车主自己的选择。
Phev 跟增程式車子最大的優點就是明明可以燒油但還是要佔充電樁,看純電車抓狂。 但電動車反之卻噁心不到增程車。
还是可以的,如果看到他们在排队,过去跟他们说你要充到100%才走
你講嘅理念很好。非常好。。沒有廠家願意這樣做。只有日本日產有類似接近的產品。但他們都不會追電池量加大。。
我有个100度的电车,由于还有个油车也不跑长途,就也没碰上过充不上电,但是偶尔也跑个500公里看电就20%了,有点焦虑,就会在想,有没有厂商考虑给我前备箱放个发电机,我快没电了,我去加油站加点油,原地或附近停那里用油发电,充个80%再走,感觉这样对这车就可以自信多了。
在北美,纯电车主大多数是house owner,自己在家充电非常方便。住公寓(condo)的话就会非常不方便,身边有一些特斯拉车主住公寓就不得不去外面充电,比较麻烦。不知道国内公寓楼下充电是否方便和安全?如果不方便的话,显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非纯电车。
台灣就是這種問題,大部分人的住宅就是連車位都沒有的公寓,更別說還想要在家充
這個比例到了台灣北部甚至會超過七成,我自己個人體感全台近800輛自小客大概至少有500萬位車主無法解決在自家充電的問題
然後台灣還同時面臨房價飆漲與都更困難這兩個問題,一間房年漲100萬台幣、都更案隨便一拖上看20年已是常態
国内之前的情况是好多人在楼下车库装了充电桩的,但是趋势反而是不让电动车进地下车库,怕爆炸,这玩意救不了的
国内目前很多停车场都有公共充电桩,我一个朋友他电车就是在停车场和加油站的充电桩充电,反正冲一次电能跑好久
增程是油车,不能算新能源车
你肯定不是增程车主,你去问问增程车主,实际使用里程对比是用油多还是用电多。
車子可以賣全世界,在充電樁不密集的國家,比如台灣很有賣點,台灣叫做油電混和動力。
胡說八道
台灣油電車和增程油電車是完全兩碼事
@@陳中穎 小弟沒有很懂車,認為油+電及電+油,本質都是混和動力,只是台灣充電樁密度較低,因此多為油+電,油電車和增程油電車哪裡不同願聞其詳?
@@user-hareluya98 增程,就是電車背著一個汽油引擎當充電寶。引擎只負責發電,
如此而已。
台灣油電車,指的是豐田這種,
馬達是起步,低速用
。
中高速時,引擎會直接驅動車輛,配合馬達分擔扭力。所以真正的全速域省油。
兩者的技術,不在同一個層次。
@@陳中穎 受教了,但,電動高速下能源效率應該是高於燃油,科學上不記入廢熱回收的話燃油能源效率不高於39%,而電動能源效率遠高於燃油,聽說可以達到70%以上,算入動能回收還可以到80%,若高速加入燃油,低速使用電力,真的省油嗎?總覺得是否台灣在高轉速直流電機或電池的某技術卡關才這樣搞。
@@user-hareluya98 怎麼可能
你是自己用油來發電給自己車子用,這個發電效率就很低了。
絕對不如引擎直接驅動車輛,少了一次能源轉換。
中国人买车习惯,并不是按照大部分情况的需求, 是希望功能全有,即使10%的情况下才用到油
E power 不太行,2度電很快就沒有電,上高速幾分鐘就作動一次。20度我覺得是剛剛好的,平時可以跑個百公里,回家慢充一個晚上也滿
基于两个原因购买增程,一个是马伟明教授的舰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启发了我,增程就是汽车综合电力系统,有电就有一切,其二是,地大物博造就了增程,这个可能也只有中美俄能火的产品,大刘西部跑少了,新疆西藏青海,加油站都难找,因为没有电,所以沿路都是旱厕(那味儿。。。),桩30年内难,云贵川陕甘稍微好点,但目前重庆高速电桩基本四年前铺设完成,四川还在铺设中,陕西也一样,云南也难,甘肃就不说了,所以基本都是城里电,城外油,一年1万的城市电,其他就都是油了
蔚来新疆送换电电池,不能当真,商业作秀,你觉得你能慢慢在荒野中等几个小时的电池吗?
哪有那么高端,不就是个公路版的内燃机车火车头。铁路上用的内燃电传动机车90年前就出现了,全世界一直在用。
現在的增程技術很多都兩千公里附近了,還在一千公里的落後技術嗎?
電池的回收往後會是個大問題,混動算是個妥協的方案
增城车如果要维持一定的性能需要电池有比较强大的放电能力,40Kwh的电池可能是目前比较合适的一个电池容量水平。
直驱不方便智能化啊,相应时间太长,增程是电机驱动,响应更快和纯电一样,所有直驱没前途。
好奇一个问题,混动车的电耗是不是比纯电大特别多?
为啥不把增程器变小呢?
改用安全系數更高的鈉離子電池,維持30-50kWh電量的增程車。只要克服了循環壽命偏低的問題,汽車的整體性價比會更高。
epower的电池没办法当大号充电宝用
大刘说的增程车是指插电混动车?
Yes
@@user-dw2fn9nl2b那那种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也不能插电充电的混动车叫什么?
@@CocoaBob
還是增程式混動
@@user-dw2fn9nl2b 那国内没有插电混动这个说法?
@@CocoaBob
內然機不給力
只發電的叫增程
內然機有時給力
有時發電的叫混動
小容量增程对电池放电倍率的要求较高,不知道对安全性会不会有影响?
小电池会不会类似混动了?
大众的一溜插混不就是14度电吗,50公里续航。。哎,还是大电池增程更香
我的才9度,不也开的不亦乐乎嘛,插混要搞到60-80公里的话,那就好了,基本上解决了日常出行需求。即使是9度电,我的纯电里程都达到50%,每天接送娃儿,出门买菜购物逛街足够了
我对增程技术的理解:安装一个非常高效能的小发动机来驱动发电机;通过发电机给大电池充电,用电来驱动汽车~~~
Nissan ?
有个问题没有提到,汽油是有保质期的,非乙醇汽油保质期相对较长,但是依然有保质期的问题
如果车顶加上太阳能电池板就更好了,多少也能充点电长期也能弥补一些续航焦虑
15度还是有点小,20度到30度能好点
目前插混的最大问题是有两个驱动大件加上结构复杂 增加了损坏的维修成本 另外一旦没电就要重新回到拖拉机一般的发动机驾驶体验
我认为是对电车很好的补充,本质上就是个车载发电机所以灵活安装不需要特别的燃油或排气系统
充電樁在內地很充足,在國外就沒有那麼多,且國外電車的價格沒有向內地有補貼那麼多,所以廠家增加充電樁動力也不足
内地并不充足。长三角可以。
充电不够油车方便,充电速度还是慢
无解
难得有我完全不同意大刘观点的一期。 我认为增程车需要大电池,因为用户要的就是一个“有需要时可以加油”的电车。 四五十度电,两百公里续航,平时在市内当电车来开完全符合逻辑。 而遇到长途时,可油可电真的是极大卖点。让车主完全不用在意充电站的规划,想在哪停在哪停。 不至于像电车,带家人去长途玩,中间吃个饭还得看看附近充电桩多不多快不快,因为总想充分利用休息时间来充电。 开增程我完全不用操这份心,想在哪吃在哪吃,附近有电就充电,没电就吃完饭加个油走人。 更别提全世界还有很多基建很不行的旅游目的地,比如美国拉斯维加斯附近的死亡谷,官方建议你租车开进去要租油车,因为三四百公里别说没有任何充电桩,通电的建筑物都不好找。一旦被困那种不毛之地, 那真的是有危险的。
按照你的分析,应该配更大的电池,既然増程器也不值钱。应该把増程器作为标配
就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一众增城车,如果只配15kwh的电池,以他们目前的能效,你想想他们的纯电行驶里程还能拿到绿牌么?
秦l120km版就是15度电,实测九十多公里,一吨八左右当然动力比某些电车差😂
很难赞同,不能应该使用频率少就否定存在的价值,增程器就是安全带,可以不用,不能没有
所以几种形式还是取决于场景,或者说市区/长途的比例。
纯电车在高速运行时,运行费用会更贵。在高速,特别是130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克服风阻所需要的功率大为升高,特斯拉每千瓦小时的里程会降到三英里。另一方面,燃油机在高速公路运行时,用油效率达到最高,单位里程油耗降到了最低。在美国,在高速公路开特斯拉,用快速充电桩充电,和相同等级的油电混合车耗油相比,电价比油价还要贵。 其他不能使用特斯拉充电桩的纯电车只能用其他公共充电桩,其电价一般比特斯拉快速充电桩还要更贵上20%以上。
电车每天能长途跋涉的里程比邮电混合车的里程要短很多。纯电车像特斯拉,实际上三个多小时就要充电一次。加上上下高速公路找充电桩的时间,每次至少半小时。如果碰上第一代特斯拉快速充电桩,两车共享时最大充电功率只能到65千瓦,充电时间会增加到45分钟。油电混合车可以开到司机疲劳为止,可达4小时以上。找加油站基本上不用花额外时间,加油上厕所最多15分钟。
在冬天油电混合车的供热是免费的,电车单位里程运行费用甚至会比油电混合车贵上50%。
不开长途时,在家充电电费比公共充电桩便宜很多,油电混合车可以只用纯电模式,汽油机基本上不开,其保养的费用会降低很多。机油可以很长时间才换一次。
我两种车都用过,现在开特斯拉Y,主要是为自动驾驶功能。如果存在能像特斯拉那样自动驾驶的插电油电混合车,我一定不会选纯电的。
可油可电且纯电续航也不差,这才是大众最欢迎的车.
然后劣势都继承了
城市通勤是必要性不大,老是要出去的玩,有个增程放心很多
在乎油价的人,还老出去玩😂😂
@@fightkk666在乎油价照样出去玩,经常出去玩的人都不在乎油价吗?
增城不仅解决充电问题,比燃油车跑的还远
如果靠發動機發電再去驅動,還不如發動機直接驅動,因爲能量轉換是有損耗的,也談不上環保。
电车续航焦虑?从设计师产品体验角度看,这是一种被人为放大的焦虑。我们曾经手机一个礼拜充电一次,乔布斯几句话就让所有人每天带着充电器,这么多年了怎么没人强调手机续航焦虑?手机可比汽车重要的多。
擔心堵車電跑空,大劉在車上蹦迪嗎?
EREV 電池 比 BEV 減半,重量 減半了!
但 EREV 加上 汽油引擎 及 汽油 之後,重量 又加返上去;雖然 汽油 不一定 加到滿 (可視乎 里程的需求而定)。
我的需求是目前的特斯拉 续航200左右 减少一半的电池重量增加纯发电发动机 这样我既能维持目前市区内的日常行驶 又能毫无犹豫的跑长途去 就这么个简单的需求我不相信只有我自己需要 为什么就没车能做到
云用家不要再发表什么增程车油耗更高的言论了。
增程车其实比很多不同类型的混动还省油!!甚至是最省的!
比那种没电了直接用油发动引擎直驱的混动车省很多!
增程车的发电引擎,不用直驱车子,热效率超级高,一直保持最省油的转数,
而且不会有那种电机变换油引擎突然的震动感,整个过程就保持电车的驾驶质感。
普通混动车一旦没电了,换成油驱动,那就完全是油车驾驶的感觉。
將來如果有更小更專門用來發電的引擎會更優秀,搞不好還會有水引擎、空氣引擎等等不同的變異
普通混動還有一個缺點就是變速箱跟傳動軸增加重量與維護成本
真是胡說八道
懂车帝测过,理想真的比不过汉兰达
丰田普锐斯不就是你说的那种吗
电池技术没有本质革新之前,增程就是家庭用车最优解,按照目前的补能网络和电池技术发展来看,30年内增程都不会消失。
immd和dmi很接近,很好开
你说的应用场景更符合 BYD 的 混动模式 ,而不是增程。
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消费者心里的续航焦虑。况且,随着技术的演变,电池的成本必然越来越低、能量密度越来越高,增程式电动汽车想要装个小电池都做不到,因为还有对外放电的需求,哪怕消费者一年都不会出去露营一次。
某些功能消费者用不到但不能没有,是产品规划的铁律之一。
成本越來越低跟廠商要不要降價賣給消費者,一直以來都是兩回事
我不曉得對岸生態到底怎樣...在台灣,日幣漲所以車價必須漲、日幣跌就跟你說美金計價所以車價不用跌
如果像你说的电池只有15度,那增程车满电可能只能走个二三百公里了,所以电池必须要加大。还有大电池充电速度也可以更快。
自己平时开电车,出游就租车。反正一年也就玩儿一、两次。固态电池要是成功上市,充电也就10分钟以下了。还是支持环保的电动车长足发展!
跟我想的一样,增程带个20 度电就行啦
确实美国日产的这个E-Power还挺多的,可能维修起来也便宜。
跟博主的思路不接接近,两套系统维护成本更高,最后也不见得省的多,所以要不纯电要不纯油或轻混
這個話題晚了至少兩三年,現在根本沒有討論的空間了。
增程的目的就是为纯电提供更远的续航。逻辑应该是中短程情况下用电,大部分情况下50度电池足够了,更远的地方,随时用油,免于你的里程焦虑,北方冬天也可以先预热电池。未来固态电池出来,把纯电拉到1000公里以上后,增程就没有必要了。
国内增程车最小55公里续航是为了上绿牌,如果丰田油混也满足这个续航要求,然后开放充电接口,也可以上绿牌😂
你只谈到了微蓝5, 但我是混动微蓝6车主, 10度电加油机, 上海满大街都是, 我没有固定充电桩, 当油车开, 太香了
特別適合充電樁不普及的地區/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