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劉備當時竟然有這麼多敢戰敢死之將...看了真的有點感動 而且皆不撤退戰死.. 只是在配置上真的不夠安全...諸葛亮如果帶上去是否還有機會死傷減半??如果不是夷寧之戰蜀漢真的不弱...北伐真的有希望
劉備紮營選在林地,進攻有餘但逃跑困難,這種情況諸葛應該是會早就退兵不會被燒到
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大部分是坐鎮後方,劉備不太聽諸葛亮的勸諫,伐吳諸葛亮也是反對的。諸葛亮自己也說,如果法正還活著劉備可能聽得進去不伐吳,就算伐吳也不會瞎打。彝陵慘敗後,諸葛亮慨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東行也;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hannibal1319 跟曹操赤壁戰敗後在那邊懷念郭嘉一樣,把程昱等軍師當空氣
@@eetigerfish 有時候一樣的話,會因為說的人不同,聽起來順不順耳?
動畫解說,一目了然、超讚!
播報的速度像連珠炮,沒有幾個人能夠接得上,播音軟件也會有句逗號停頓的功能吧?
魯肅一開始給孫權的意見就是盡取長江以南,二分天下,只是後來曹魏壓力太大,所以改成孫、劉聯盟。對東吳來說控制長江航道至關重要,後來的東晉~陳朝,整個南朝,上游造反,直逼建康非常容易。上游可能一造反十天之內水軍就逼近建康城外了0.0。
聽你這麼解釋 劉備伐吳的動機我就覺得當時伐吳是必然結果
關鍵還是荊州問題 孫權自認強過於劉備 因此很難永久放棄劉備所佔據的最後三郡荊州六郡 割讓東吳4郡 或許有可能讓孫權接受長期同盟但是 55 分帳 孫權作為赤壁盟主 絕對不可能接受
主要問題是劉備集團保持荊州地盤,順長江而下,直取建業,是有可能的。後來陳友諒就造巨艦直逼應天(建業)。陳友諒的根據地就在湖廣(荊州)。東吳擅長水軍不會不知道,船艦巨大到和城牆一樣高,城牆靠長江邊是守不住的,陳友諒水軍瞬間攻下太平,守將花雲戰死,接下來就是應天城外龍灣決戰,如果這一戰是陳友諒贏了,那朱元璋地盤大概率會被併吞掉,不過歷史上龍灣反登陸戰是朱元璋贏了。但把朱元璋嚇得半死,靠長江邊的城牆,一律向內縮,免得陳友諒的軍隊踩著木板直接上城牆。如果東吳控制三峽的出口宜昌,就可以把劉備集團的水軍擋住。除非啦,劉備徹底放棄水軍,讓東吳檢查0.0................................。
孫權只是想吞荊州而已。假如劉備想坐擁整條長江,必須將軍隊一分為三,除了出征的軍隊,還要分別留守益州、江陵。所以孫權以劉備可能順江而下,就必須以劉備會與曹操同盟為前提。兩人連和解都沒辦法,孫權又何必擔心劉備舉全軍,撕破兩家的同盟?
@@TZX896 孫、劉聯盟這時候不存在了,古時候戰船作戰需要佔領上游優勢,梭哈拚伊波是有可能直撲建業的,水軍作戰和陸軍不一樣,船如果造得夠大,補給全裝上去,行軍基本沒補給問題,不像陸軍走太遠,補給會斷掉,所以整場戰爭,陸遜沒有用東吳水軍迎戰劉備水軍,一旦大敗,建業危急,古時候戰船動力依靠帆,可是打仗時帆很容易被火箭射導致整艘船燒起來,把帆收起來,就只能依靠水流動力,那劉備水軍有絕對優勢,曹操赤壁之戰,東吳之所以敢先水戰,是因為北方人水戰根本戰不穩,狂吐,但益州水軍不一樣,後來王浚滅吳(雖然有其他軍隊策應),但王浚軍隊本身沒有停。
@@hannibal1319 孫權偷襲荊州之前,若是以劉備能順江而下為藉口,勢必要以劉備和曹操能和談為前提,因為劉備要把軍隊一分為三。
@@TZX896 時間差不同,漢中這時候在劉備手裡,曹操打漢中後來是被後勤嚇到的,所以在沒把握全面佔領漢中的情況,會撤兵。況且魏延守漢中的政策是把曹軍堵在漢中入口,不會出現後來姜維放曹魏大軍進漢中再反擊的狀況。時間差就是指曹魏如果要打下漢中可能要好幾年,最後後勤被拖垮,但劉備水軍一戰打敗東吳水軍直撲建業,可能只要一、兩個月。
天下皆知权不晓兵,安知备亦不晓兵也
這麼多以身殉國的忠勇武將,遊戲中給的素質竟然這麼水😂
曹丕沒有學到曹操精隨,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太在乎世人眼光錯失良機了
劉備頭像好潮
內容好,可惜了,這聲音
諸葛用兵還是比劉備關羽厲害一點,北伐紮營的退路都游刃有餘
諸葛亮除了後來五次失敗的北伐,其實沒打過什麼像樣的戰役,那是三國演義唬爛的,諸葛亮最厲害的其實是搞後勤,而非打戰
這種AI 聲音聽死人
如果東吳戰術唔係運用成功,我覺得1bs1既武將無可能贏
按照隆中對必須佔據益州荊州待天下大變二路出兵北伐則大業可成當年劉備發動漢中之戰曹操就撐不住關中運往漢中的艱難補給線最終將人口遷入曹魏領地後放棄漢中日後諸葛亮北伐失敗也大都是這原因所以此時劉備北伐仍然是勝率渺茫夷陵大戰時候蜀漢只有一州之地遠遠沒有演義吹噓的那麼強大甚至在夷陵之戰蜀漢的兵還比東吳少不過劉備一開始進軍順利很快就包圍孫桓時就在這裡駐紮一年之久就是一直在跟孫權談判在劉備心裡最好的盤算就是曹魏起兵,增加籌碼讓東吳再給關羽失去的江陵跟公安讓東吳回防曹魏的軍隊劉備就可以再考慮繼續攻打東吳還是北伐襄樊曹丕大概也是不願看到這情形發生曹丕保留實力在夷陵大戰後才發起進攻也是對的東吳經過夷陵大戰殺敵一萬自損五千東吳也是消耗甚多錢糧兵馬曹丕的想法大概率也是希望劉備再次進攻秭歸只要能滅東吳,佔領揚州就算把江陵公安以下的荊州六郡都給劉備也可以這時劉備只有荊州六郡曹丕可以以絕對優勢兵力再奪回荊州六郡
隆中对有个前提,天下有变。实际上真的算得上对蜀汉有利的天下有变要等到高平陵了。
@@jb0123babe 曹操逝世以及曹丕篡漢都可以說是
@@jb0123babe 也許天下有變,來的太早,例如西元217年的大瘟疫。原本是有機會逼曹操放棄兗州、南陽等地,可惜孫權背盟。
東吳一開始有要還江陵跟公安喔.劉備不許
@@翁智偉-p7u 沒有吧!只是要劉備別打過來,沒說要還。
應該不行==吳軍動員人力太少了,魏抄小路滅後期衰敗的蜀都用了十八萬,吳要滅前期的蜀起碼也得四五十萬以上吧?還是建立在所有名將都上場的情況[不包括孫權]
劉璋投靠孫權?
夷陵之戰敗在曹丕!若曹操還在一定攻吳兩面夾攻。
曹丕假意封孙权为王,实则准备吞吴,是正确的,并没有不妥。曹丕出兵增援吴国,或是出兵打汉中,或是真封孙权为王然后坐山观虎斗都是错误的。 问题在于刘备败的太快了,根本没有打进荆州,东吴几乎无损。
曹丕進攻有個方向的問題,孫、劉矛盾在江陵、公安,所以曹魏不能動這裡,要讓孫、劉聯盟矛盾永遠在。打建業,沒有一隻強大的水軍沒法過長江,除非偷襲(像侯景,問題那也要梁武帝那種昏君),如果是要奪取吳國江北的土地。沒有強大的水軍,孫吳依靠水軍上岸偷襲再上船,即使魏國真把國境推到長江,也會變無人區。魏、吳一直都在搬遷邊境上的人口,魏、吳邊境的經濟價值不高,戰略價值也因為人口搬空,而不高,因為軍隊開到那裡,補給就變成大問題。徵用民伕、車、船、購買糧食都沒有。
快?你要不再看看猇亭之战到底打了多久,曹丕先是在猇亭之战期间毫无作为,更是在之后两次南征毫无战果,完全能看出曹丕本人比他爹曹操差远了,开国君主里面他算是最废的几个了。
看多了信息素的视频 看别的感觉别扭
曹丕錯失了一統天下的機會 最後三國皆亡 政權歸司馬
一統可能還早,但絕對是個可以把吳打成比蜀還弱的國家的機會.歸司馬就是上帝視角了,沒有開國者想得到篡國者的,想得到的都斬了.
我是覺得 劉備伐吳 其實還有原因 就是如果劉備敗了,可能會面臨 魏吳夾擊 畢竟魏國是硬骨頭 ,不過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劉備還有馬超可用 西涼神將 ,攻打西涼的話估計可以煽動不少部落反叛
可是馬超人品不行,劉備諸葛亮信不過他
很多人都在怪劉備不北伐卻攻吳,導致送葬了整個蜀國國力,但那是因為我們現在用上天視角看這件事,假設伐吳成功呢? 只能說當時的情況三方實力看似都相當,其實各自背後都有問題,劉備所佔領的南蠻之地其實也不是很穩,馬超當時是降將,且一心只想北伐不太可能會聽話攻打東吳!東吳害怕曹魏趁火打劫,曹魏也確實在等時機想要入侵江陵!很多人在怪劉備當時的決定是錯誤的,但其實當時的蜀國若不主動出擊,說真的也未必會活到最後!畢竟蜀川之地還是會輸給天然資源比較多的沿海地帶!除非古代人知道石油可以幹什麼
馬超夷陵之戰早就死了
徐庶在沒有夷陵之敗
應該可惜龐統死得太早
@@kingtailaw2274 觉得徐庶和陸遜差不多高下龐統諸葛司馬另一级
@@kingtailaw2274 庞统不死说不定也换不来西川呀,哈哈,庞统之死才是刘备拿 西川的理由
@@victorn5870 正史里徐庶觉得跟刘老板没啥前途是自己走的,以母亲被抓的名义
關鍵其實是在法正,劉備當時很信法正,畢竟人家送了一個國家來!可惜他英年早逝~~
看了影片,終於完全明白有人推測陸遜,在夷陵之戰開始前,就知道劉備的進兵路線,並安排火計,並不是不可能。陸遜堅守不出,也可能讓劉備賭一把,在山林避暑一、兩個月。關於曹丕說劉備不知兵,永安到夷陵,大約七百里,這樣估算,應該多數的營,是屬於運糧的轉運站,不知兵的反而是曹丕?又或者曹丕只是想嘴劉備?
劉備幾十年歷練不可能不知兵,只是不算很突出就是......倒楣就倒楣在遇到防守頂尖的陸遜,三國後期,魏蜀吳裡面陸遜是最沒進取心的,但守成綽綽有餘,他鎮守荊州根本沒人動的了。曹丕後來的軍事表現也不怎麼樣,還有臉說人。
三峽地形不好,所以東吳選擇駐軍在宜昌附近,把山區讓給劉備,表面上是孫吳一敗再敗,但三峽地不平坦,沒辦法駐紮大營。就會變成分散的小營。
@@hannibal1319 我記得主戰場有較為平坦的地勢,劉備原本駐紮在那裏,後來才因為酷暑,退入林中。
@@TZX896 應該是沒有足夠幾萬大軍駐紮的地方,因為陸遜一開始就故意戰略退卻,所以有足夠的時間構築防禦工事。東吳節節抵抗,等到防禦工事修起來,劉備軍已經沒啥能容納大軍駐紮的地方,畢竟劉備水、陸軍都上岸塞不下。雖然以前水軍也是陸戰居多,但真正比起陸軍還是會差點。陸軍更重視列陣。所以劉備水軍上岸,水軍營壘會成為弱點。水軍將領既然是因為乘涼上岸,那紮營就會優先考慮涼不涼,而且因為不是陸軍,沒考慮紮營建材不要都用易燃物,不要在茅草附近紮營,好歹至少把草清除掉。即使陸軍營有注意到,但只要水軍營都著火了,陸軍看到火光沖天士氣也會崩潰,逃兵就無法制止了。
@@hannibal1319 地形上是有一處夠大的平坦地帶,但是劉備離開那裡之後,陸遜才開始著手火攻。在此之前,劉備已經連營半年以上。
劉備當時竟然有這麼多敢戰敢死之將...看了真的有點感動 而且皆不撤退戰死..
只是在配置上真的不夠安全...諸葛亮如果帶上去是否還有機會死傷減半??
如果不是夷寧之戰蜀漢真的不弱...北伐真的有希望
劉備紮營選在林地,進攻有餘但逃跑困難,這種情況諸葛應該是會早就退兵不會被燒到
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大部分是坐鎮後方,劉備不太聽諸葛亮的勸諫,伐吳諸葛亮也是反對的。諸葛亮自己也說,如果法正還活著劉備可能聽得進去不伐吳,就算伐吳也不會瞎打。
彝陵慘敗後,諸葛亮慨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東行也;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hannibal1319 跟曹操赤壁戰敗後在那邊懷念郭嘉一樣,把程昱等軍師當空氣
@@eetigerfish
有時候一樣的話,會因為說的人不同,聽起來順不順耳?
動畫解說,一目了然、超讚!
播報的速度像連珠炮,沒有幾個人能夠接得上,播音軟件也會有句逗號停頓的功能吧?
魯肅一開始給孫權的意見就是盡取長江以南,二分天下,只是後來曹魏壓力太大,所以改成孫、劉聯盟。對東吳來說控制長江航道至關重要,後來的東晉~陳朝,整個南朝,上游造反,直逼建康非常容易。上游可能一造反十天之內水軍就逼近建康城外了0.0。
聽你這麼解釋 劉備伐吳的動機
我就覺得當時伐吳是必然結果
關鍵還是荊州問題 孫權自認強過於劉備 因此很難永久放棄劉備所佔據的最後三郡
荊州六郡 割讓東吳4郡 或許有可能讓孫權接受長期同盟
但是 55 分帳 孫權作為赤壁盟主 絕對不可能接受
主要問題是劉備集團保持荊州地盤,順長江而下,直取建業,是有可能的。後來陳友諒就造巨艦直逼應天(建業)。陳友諒的根據地就在湖廣(荊州)。
東吳擅長水軍不會不知道,船艦巨大到和城牆一樣高,城牆靠長江邊是守不住的,陳友諒水軍瞬間攻下太平,守將花雲戰死,接下來就是應天城外龍灣決戰,如果這一戰是陳友諒贏了,那朱元璋地盤大概率會被併吞掉,不過歷史上龍灣反登陸戰是朱元璋贏了。但把朱元璋嚇得半死,靠長江邊的城牆,一律向內縮,免得陳友諒的軍隊踩著木板直接上城牆。
如果東吳控制三峽的出口宜昌,就可以把劉備集團的水軍擋住。除非啦,劉備徹底放棄水軍,讓東吳檢查0.0................................。
孫權只是想吞荊州而已。
假如劉備想坐擁整條長江,必須將軍隊一分為三,除了出征的軍隊,還要分別留守益州、江陵。
所以孫權以劉備可能順江而下,就必須以劉備會與曹操同盟為前提。
兩人連和解都沒辦法,孫權又何必擔心劉備舉全軍,撕破兩家的同盟?
@@TZX896 孫、劉聯盟這時候不存在了,古時候戰船作戰需要佔領上游優勢,梭哈拚伊波是有可能直撲建業的,水軍作戰和陸軍不一樣,船如果造得夠大,補給全裝上去,行軍基本沒補給問題,不像陸軍走太遠,補給會斷掉,所以整場戰爭,陸遜沒有用東吳水軍迎戰劉備水軍,一旦大敗,建業危急,古時候戰船動力依靠帆,可是打仗時帆很容易被火箭射導致整艘船燒起來,把帆收起來,就只能依靠水流動力,那劉備水軍有絕對優勢,曹操赤壁之戰,東吳之所以敢先水戰,是因為北方人水戰根本戰不穩,狂吐,但益州水軍不一樣,後來王浚滅吳(雖然有其他軍隊策應),但王浚軍隊本身沒有停。
@@hannibal1319
孫權偷襲荊州之前,若是以劉備能順江而下為藉口,勢必要以劉備和曹操能和談為前提,因為劉備要把軍隊一分為三。
@@TZX896 時間差不同,漢中這時候在劉備手裡,曹操打漢中後來是被後勤嚇到的,所以在沒把握全面佔領漢中的情況,會撤兵。
況且魏延守漢中的政策是把曹軍堵在漢中入口,不會出現後來姜維放曹魏大軍進漢中再反擊的狀況。
時間差就是指曹魏如果要打下漢中可能要好幾年,最後後勤被拖垮,但劉備水軍一戰打敗東吳水軍直撲建業,可能只要一、兩個月。
天下皆知权不晓兵,安知备亦不晓兵也
這麼多以身殉國的忠勇武將,遊戲中給的素質竟然這麼水😂
曹丕沒有學到曹操精隨,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太在乎世人眼光錯失良機了
劉備頭像好潮
內容好,可惜了,這聲音
諸葛用兵還是比劉備關羽厲害一點,北伐紮營的退路都游刃有餘
諸葛亮除了後來五次失敗的北伐,其實沒打過什麼像樣的戰役,那是三國演義唬爛的,諸葛亮最厲害的其實是搞後勤,而非打戰
這種AI 聲音聽死人
如果東吳戰術唔係運用成功,我覺得1bs1既武將無可能贏
按照隆中對
必須佔據益州荊州
待天下大變
二路出兵北伐則大業可成
當年劉備發動漢中之戰
曹操就撐不住關中運往漢中的艱難補給線
最終將人口遷入曹魏領地後放棄漢中
日後諸葛亮北伐失敗也大都是這原因
所以此時
劉備北伐仍然是勝率渺茫
夷陵大戰時候
蜀漢只有一州之地
遠遠沒有演義吹噓的那麼強大
甚至在夷陵之戰
蜀漢的兵還比東吳少
不過劉備一開始進軍順利
很快就包圍孫桓時
就在這裡駐紮一年之久
就是一直在跟孫權談判
在劉備心裡最好的盤算
就是曹魏起兵,增加籌碼
讓東吳再給關羽失去的江陵跟公安
讓東吳回防曹魏的軍隊
劉備就可以再考慮繼續攻打東吳
還是北伐襄樊
曹丕大概也是不願看到這情形發生
曹丕保留實力
在夷陵大戰後才發起進攻也是對的
東吳經過夷陵大戰
殺敵一萬自損五千
東吳也是消耗甚多錢糧兵馬
曹丕的想法大概率也是希望劉備再次進攻秭歸
只要能滅東吳,佔領揚州
就算把江陵公安以下的荊州六郡
都給劉備也可以
這時劉備只有荊州六郡
曹丕可以以絕對優勢兵力
再奪回荊州六郡
隆中对有个前提,天下有变。实际上真的算得上对蜀汉有利的天下有变要等到高平陵了。
@@jb0123babe
曹操逝世
以及曹丕篡漢
都可以說是
@@jb0123babe
也許天下有變,來的太早,例如西元217年的大瘟疫。
原本是有機會逼曹操放棄兗州、南陽等地,可惜孫權背盟。
東吳一開始有要還江陵跟公安喔.劉備不許
@@翁智偉-p7u
沒有吧!
只是要劉備別打過來,沒說要還。
應該不行==吳軍動員人力太少了,魏抄小路滅後期衰敗的蜀都用了十八萬,吳要滅前期的蜀起碼也得四五十萬以上吧?還是建立在所有名將都上場的情況[不包括孫權]
劉璋投靠孫權?
夷陵之戰敗在曹丕!若曹操還在一定攻吳兩面夾攻。
曹丕假意封孙权为王,实则准备吞吴,是正确的,并没有不妥。曹丕出兵增援吴国,或是出兵打汉中,或是真封孙权为王然后坐山观虎斗都是错误的。 问题在于刘备败的太快了,根本没有打进荆州,东吴几乎无损。
曹丕進攻有個方向的問題,孫、劉矛盾在江陵、公安,所以曹魏不能動這裡,要讓孫、劉聯盟矛盾永遠在。打建業,沒有一隻強大的水軍沒法過長江,除非偷襲(像侯景,問題那也要梁武帝那種昏君),如果是要奪取吳國江北的土地。沒有強大的水軍,孫吳依靠水軍上岸偷襲再上船,即使魏國真把國境推到長江,也會變無人區。
魏、吳一直都在搬遷邊境上的人口,魏、吳邊境的經濟價值不高,戰略價值也因為人口搬空,而不高,因為軍隊開到那裡,補給就變成大問題。徵用民伕、車、船、購買糧食都沒有。
快?你要不再看看猇亭之战到底打了多久,曹丕先是在猇亭之战期间毫无作为,更是在之后两次南征毫无战果,完全能看出曹丕本人比他爹曹操差远了,开国君主里面他算是最废的几个了。
看多了信息素的视频 看别的感觉别扭
曹丕錯失了一統天下的機會 最後三國皆亡 政權歸司馬
一統可能還早,但絕對是個可以把吳打成比蜀還弱的國家的機會.
歸司馬就是上帝視角了,沒有開國者想得到篡國者的,想得到的都斬了.
我是覺得 劉備伐吳 其實還有原因 就是如果劉備敗了,可能會面臨 魏吳夾擊 畢竟魏國是硬骨頭 ,不過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劉備還有馬超可用 西涼神將 ,攻打西涼的話估計可以煽動不少部落反叛
可是馬超人品不行,劉備諸葛亮信不過他
很多人都在怪劉備不北伐卻攻吳,導致送葬了整個蜀國國力,但那是因為我們現在用上天視角看這件事,假設伐吳成功呢? 只能說當時的情況三方實力看似都相當,其實各自背後都有問題,劉備所佔領的南蠻之地其實也不是很穩,馬超當時是降將,且一心只想北伐不太可能會聽話攻打東吳!東吳害怕曹魏趁火打劫,曹魏也確實在等時機想要入侵江陵!
很多人在怪劉備當時的決定是錯誤的,但其實當時的蜀國若不主動出擊,說真的也未必會活到最後!畢竟蜀川之地還是會輸給天然資源比較多的沿海地帶!
除非古代人知道石油可以幹什麼
馬超夷陵之戰早就死了
徐庶在沒有夷陵之敗
應該可惜龐統死得太早
@@kingtailaw2274 觉得徐庶和陸遜差不多高下
龐統諸葛司馬另一级
@@kingtailaw2274 庞统不死说不定也换不来西川呀,哈哈,庞统之死才是刘备拿 西川的理由
@@victorn5870 正史里徐庶觉得跟刘老板没啥前途是自己走的,以母亲被抓的名义
關鍵其實是在法正,劉備當時很信法正,畢竟人家送了一個國家來!可惜他英年早逝~~
看了影片,終於完全明白有人推測陸遜,在夷陵之戰開始前,就知道劉備的進兵路線,並安排火計,並不是不可能。
陸遜堅守不出,也可能讓劉備賭一把,在山林避暑一、兩個月。
關於曹丕說劉備不知兵,永安到夷陵,大約七百里,這樣估算,應該多數的營,是屬於運糧的轉運站,不知兵的反而是曹丕?又或者曹丕只是想嘴劉備?
劉備幾十年歷練不可能不知兵,
只是不算很突出就是......
倒楣就倒楣在遇到防守頂尖的陸遜,
三國後期,魏蜀吳裡面陸遜是最沒進取心的,
但守成綽綽有餘,他鎮守荊州根本沒人動的了。
曹丕後來的軍事表現也不怎麼樣,還有臉說人。
三峽地形不好,所以東吳選擇駐軍在宜昌附近,把山區讓給劉備,表面上是孫吳一敗再敗,但三峽地不平坦,沒辦法駐紮大營。就會變成分散的小營。
@@hannibal1319
我記得主戰場有較為平坦的地勢,劉備原本駐紮在那裏,後來才因為酷暑,退入林中。
@@TZX896 應該是沒有足夠幾萬大軍駐紮的地方,因為陸遜一開始就故意戰略退卻,所以有足夠的時間構築防禦工事。東吳節節抵抗,等到防禦工事修起來,劉備軍已經沒啥能容納大軍駐紮的地方,畢竟劉備水、陸軍都上岸塞不下。雖然以前水軍也是陸戰居多,但真正比起陸軍還是會差點。陸軍更重視列陣。所以劉備水軍上岸,水軍營壘會成為弱點。
水軍將領既然是因為乘涼上岸,那紮營就會優先考慮涼不涼,而且因為不是陸軍,沒考慮紮營建材不要都用易燃物,不要在茅草附近紮營,好歹至少把草清除掉。即使陸軍營有注意到,但只要水軍營都著火了,陸軍看到火光沖天士氣也會崩潰,逃兵就無法制止了。
@@hannibal1319
地形上是有一處夠大的平坦地帶,但是劉備離開那裡之後,陸遜才開始著手火攻。
在此之前,劉備已經連營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