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你对“禅定”的认知!静坐不能禅定,原来真正的修行,竟然是在… | 白話《壇經》四五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26 янв 2025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23

  • @alisayoong4381
    @alisayoong4381 24 дня назад +1

    众善奉行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戴育政
    @戴育政 День назад

    感謝師兄
    眾善奉行

  • @laijeffery5334
    @laijeffery5334 24 дня назад +1

    謝謝分享😂😂😂

  • @徐文森-s6j
    @徐文森-s6j Месяц назад +5

    當你生智慧會發生破解過去現在未來之事,是須要你禪定把持穩定來修持,戒反而最直接性去除要除去負能量,你接受時才能在有排除不可接受選擇。

  • @yulkk123
    @yulkk123 18 дней назад

    拜聽師父將講述,不離正法,很受意,值得反覆聽

  • @alisayoong4381
    @alisayoong4381 18 дней назад

    南無阿彌陀佛🙏
    众善奉行

  • @劉和東
    @劉和東 19 дней назад

    衆善奉行
    南無阿彌陀佛

  • @dw1423
    @dw1423 Месяц назад +3

    眾善奉行🙏🙏

    • @charism777
      @charism777  Месяц назад

      慈悲善知識,南無阿彌陀佛

  • @waynetong3216
    @waynetong3216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感谢制作分享🙏🙏
    顶礼六祖惠能大师🙏🙏🙏

    • @charism777
      @charism777  Месяц назад

      感恩慈悲,頂禮善知識,南無阿彌陀佛

  • @lufan5382
    @lufan5382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眾善奉行

  • @宋慕瑤
    @宋慕瑤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三種鍊磨修妙行,戒-普遍計著,執持妄想,定-依託他緣,心得決定,慧-圓滿成就,實相無相,阿彌陀佛

  • @lingchuanwei0921
    @lingchuanwei0921 Месяц назад +2

    外離相為禪
    內不亂為定

  • @M元
    @M元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永嘉 玄覺大師在《〈證道歌〉》裡:「行亦禪, 坐亦禪, 語.默.動.靜..體安然。」

  • @薛僑東
    @薛僑東 10 дней назад

    ★原文:
    師示眾云:「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大眾勿迷,言定慧別。
    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
    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
    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
    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
    作此見者,法有二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
    若心口俱善,內外一如,定慧即等。
    ☉ 文意:
    惠能祖師對大眾開示說:「各位善良的修行」人,我傳授的﹝見性﹞法門,也是以『定慧』作為基礎程度的,大家別搞顛倒了,以為『定慧』是完全不同的。『定慧』本來就是一體的,並無不同。
    『定』是『慧』的主體根本,『慧』是『定』的啟動作用。正說著『慧』的時候,『定』的作用就附隨在『慧』裏;啟動『定』的作用時,『慧』的見解就融合在『定』中。明白了這個意思,才是『定慧一體、平等修學』的正確學習。
    各位修行人,絕對不要學人家說:『先學禪定,再學智慧』或者『先學智慧,再學禪定』。這種論調認定『定慧』是不同的,等於把原本一體的法,切成了二部分。這種人說的是煞有介事,其實看法完全錯了;他好像也是『定慧雙修』的修行人,卻是曲解『定慧一體修持』的愚人。
    除非明白了法義,見解才能正確,說法才不會錯誤,言行相符才是『定慧一體修持』。
    ~隨緣分享~

    • @薛僑東
      @薛僑東 10 дней назад

      ★原文:
      自悟修行,不在於諍,
      若諍先後,即同迷人。
      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
      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是。」
      ☉ 文意:
      自我要求開悟(領悟無常、變異、苦、空、非我、非我所)、明心(找到不動的本心、法身)、見﹝性﹞(見到自己的﹝本性﹞、自知自信就是﹝佛﹞),這樣就是真修行。真修行的人,絕對不與他人爭辯是非對錯,鬪論輸贏勝負。
      凡是爭辯、鬪論的人,就是顛倒、愚不可及的笨蛋!完全忘了自己是修行人,以及修行的目的、目標。如果還不知道停止、回頭,繼續諍論下去,那就更加強了『是我』、『是我所(的)』的執著,加重深深認定真實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種區別相的束縛,朝著『反解脫』的方向墮落而去!
      各位啊!『定慧』像甚麼呢?就像『燈籠的光』啊!『燈籠』在的地方,就有光亮,而且四周可見;『燈籠』拿走了,瞬間就黑暗了下來,甚麼都看不見。這『燈籠』就是光亮的來源、主體;而光亮、照明就是『燈籠』的有效作用!雖然『燈籠』和『光亮』名字有二種,但卻是同指一件事物啊!『禪定』、『智慧』也是像這樣的情形,看似有二種,其實是一體!」
      ◎ 義解:
      用個比喻來說吧:「從爺爺的角度來看,他是兒子;從孫子的角度來說,他是爸爸。因為對象不同,所以名稱、身分、稱謂也就跟著不一樣,其實還是同一人。」
      所以,當〈心〉的作用停止不動時,就是定;當〈心〉又開始啟動作用時,就是慧。就是這麼簡單!
      ★原文:
      師示眾云:「善知識, 『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
      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
      莫心行諂曲,口但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
      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
      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
      ☉ 文意:
      祖師開示大家說:「各位善良的修行人,『一行三昧』的意思,就是不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行走、居住、坐著、躺下……,始終都是保持直言直行、誠實不欺,也沒有念念想著他人的善惡好壞,計較著誰對誰錯,或者到處搜尋注意、想東想西的,這樣就對了!
      譬如,在《維摩詰經》裏有:『正直無求的心,就是修道人的居處所在;平靜不動的心,就是﹝佛﹞菩薩的淨土世界。』
      千萬不要在嘴上說的正直、動聽,而在心裏編造了一堆故事、一堆謊話;對人說的是『一行三昧』,而自己想說做的卻是完全相反。好好地恢復正直不欺的真心,面對一切人事物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陷入『非要怎樣不可』的心理狀態!
      錯解佛法的愚人,黏著文字相,取文字的表面意思,根本不懂『一行三昧』的意思,甚至還敢教導別人說:『只管打坐不要動,或者甚麼都別想,這樣就是一行三昧。』
      這樣子解釋『一行三昧』,根本就是準備把人教成了『無知覺的石頭』嘛!這是很嚴重的阻礙,也是騙人的陷阱!
      ~隨緣分享~

    • @薛僑東
      @薛僑東 10 дней назад

      ★原文:
      善知識,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若言常坐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卻被維摩詰訶。
      善知識,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
      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
      ☉ 文意:
      各位,﹝本性﹞是活潑潑、無障礙的,怎麼會變成呆滯,毫無生機活力呢?只要你的注意力、能知心不要滯留、黏著在任何的一切人事物和塵境上,則﹝本性﹞就是保持在通暢無阻的狀態;而一旦想要『專注不捨在某物、某一情境(住色生心)』時,這就稱為『自我綑綁』。
      如果說『只管打坐不要動』是對的,那麼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在樹林中靜坐時,為甚麼會被維摩詰居士斥責呢?
      各位,現在有些地方專門在教人『打坐』,指導學人閉上眼睛,內觀自己的心,直直看下去,直到安靜為止;要求學人內心不要亂動,也不要亂想。像這樣學下去可就糟了,本來活潑潑的心被自己錯誤的見解框限綁住,再也不能起作用了。
      許多還不懂所以然、原理的修行人,拿著這個教法當令箭,學到最後痴痴呆呆像個神經病!而且,事實上這樣學打坐的人還不在少數呢!像這樣去傳授『禪定』,根本就是大錯特錯。」
      ◎ 義解:
      時至今日,祖師所說的現象更加盛行了,現有的寺院、道場、精舍……或多或少都以此種「禪定」為傳授主流,雖然不無「些許利益」,但卻與道相違,甚至「弊大於利」啊!
      除非,學人的目標是「解脫道」的成就,那麼學習「世間禪定」當知是必修功課,無庸置疑。但若是志求成佛者,則不應如此。
      豈不聞:「應無所住」嗎?此心本定,何須再定呢?那不是「頭上安頭」、多此一舉嗎?只是見解不到這個層次者,還是得仰賴禪定功夫,才能依序證得「解脫生死」的(虛妄)成就。《涅槃經》的〈嬰兒行品〉有:「以黃葉為金,為止小兒啼」之語,便是此理。
      ★原文:
      師示眾云:「善知識,本來正教,無有頓漸。
      人性自有利鈍,迷人漸修,悟人頓契。
      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
      『無念』者,於念而無念;
      『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
      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 文意:
      有一天,祖師為大家開示說:「各位修行人,正統的佛法,並沒有『立刻開悟』或『慢慢開悟』的內容、方式。
      不過,人心確實是有聰明和愚笨的不同。通常反應不敏銳的人,只能靠時間、次數的加強才能有所領悟;而聰明、反應快的人,常常在極短的剎那之間,就明白佛法的真正義趣所在。
      但是,不管是聰明或是愚笨,只要最後都能依序先找到自己的『本心(法身)』,然後繼續努力用功,見到了自己的﹝本性﹞,那二者就毫無差別,一樣都是成﹝佛﹞了!由於這個情形確實存在,所以才取名為『頓悟』和『漸悟』的名詞來形容!
      各位修行人,我現在傳授的﹝見性﹞法門,是從以前就傳下來的,不是隨隨便便亂編一通的。
      首先,確立法門的宗旨,就是『無念』!其次,體性是『無相』,本質是『無住』。『無相』就是知覺萬法,又不執著萬法;『無念』則是起心動念,任由來去,進止無心,不澀不滯。
      『無住』是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性﹞,用﹝本性﹞出發、啟動念頭、注意力,從事工作和生活。
      對於這世界上的善啦、惡啦、好啦、壞啦……,或者是面對冤家或至親的時候,所產生各種的言語衝突、肢體傷害,受欺受害等等,全部都當作是虛擬的假戲一場,千萬不要當真似地想要逃避或報復。
      所有的念頭,不會老是想著過去或追憶留戀往昔。如果常常停留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情境貪戀不捨,這樣就叫做『自我綑綁』;
      反之,毫不停留,不黏不著,就是『自由』!這是對『﹝本性﹞是無住』的簡單說明。
      ~隨緣分享~

    • @薛僑東
      @薛僑東 10 дней назад

      ★原文:
      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
      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
      ☉ 文意:
      各位,對於外界的塵境、畫面、情緒能完全捨離,這稱為『無相』。能捨離塵境、畫面、情緒,則法(界)身清淨,無所染著。這就是『體性是無相』的大略說明。
      各位,當你面對各種塵境、畫面時,不會生起貪愛、胡思亂想的雜念,才是我說的『無念』。自己的注意力、能知心,隨時可以離開當前所知的塵境、畫面,不會留戀不捨、難離難棄。
      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胡亂地解釋成『甚麼都不要想』,然後用意志力斷絕念頭,一旦念頭停止不動時,那就代表支持生命的『壽暖識』中的『識』就會隨之消滅,而生命也就自動地結束了!正當這一段生命結束時,下一段生命又立刻接著展開了,身不由己的輪迴始終解脫不了,這實在是大錯特錯啊!
      修道人可要想清楚啊!如果自己不是真正懂透法義,那麼傷害的還只是自己而已;萬一還用來教人,簡直就是『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後果真是難以去想像啊!自己顛倒的錯誤解釋,犯了『毀謗佛經』的嚴重罪業都不知道,所以世尊才會定出『無念』的基本宗旨,作為學習與判別正邪的標準。
      ★原文:
      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
      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 文意:
      各位,為甚麼要把『無念』當作﹝見性﹞法門的基本宗旨呢?那都是因為那些自稱﹝見性﹞的糊塗修行人,每當他在面對外界的情境、畫面時,就會生起認真與執著的心態,然後同步衍生出貪愛的汙染,以及種種的胡思亂想,於是接著就不自覺地胡言亂語、胡作非為。
      我們的﹝本性﹞擁有不可思議的能力,但卻沒有任何形象可以看見或觸摸,何況是想要保有?如果認為﹝本性﹞如同物品一樣,可以拿取得到的話,那就代表你已經走在邪路上了。甚至還有了一些修行的小小成就,就執著、認真的說有、說無,預言禍福、好壞之事,這就是『純信感官的凡夫』、『被情境、畫面欺騙的愚人』!所以這個﹝見性﹞法門,不得不把『無念』定為基本宗旨!
      ★原文:
      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
      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 文意:
      各位修行人,『無念』的無,到底是無個甚麼呢?而『無念』的念,又是要念個啥呢?『無』的意思,就是沒有差別相、沒有分別相,沒有胡亂想像的狀態。『念』的意思,則是要你好好記著、不忘自己的﹝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是知覺的不變主體,而知覺就是﹝真如本性﹞的奇妙作用。是『真如本性』能生起知覺的作用,並不是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皮膚這五種器官有知覺、能想像。﹝真如本性﹞才有『性能、能力』來產生知覺,如果沒有了﹝真如本性﹞,那就會像礦物、石頭一樣,本來有作用的眼睛、耳朵…、形色、聲響…,立刻就毫無效果、作用歸零!
      各位,大家的知覺能力,都是由﹝真如本性﹞所產生的,六根雖然好像也有看見、聽聞……等等的作用能力,但是只要不貪愛、沒有執著,就可以不受塵境的污染,那麼﹝真如本性﹞就能始終保持著自由自在!所以,《維摩詰經》的〈佛國品〉中有:『雖然念念分別著一切萬法,但是『本心』始終沒有任何的變動。』
      ~隨緣分享~

    • @薛僑東
      @薛僑東 10 дней назад

      ★原文:
      師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淨。」
      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 文意:
      祖師繼續開示大家坐禪的道理,這樣說道:「各位修行人,怎樣才是『坐禪』呢?在﹝見性﹞的法門中,怎樣都可以,隨你方便。不過,還是得要先明白並遵守基本的原則去實踐,那才符合法門的『坐禪』。這原則就是:不論何時、何地,面對著當前順逆、善惡、好壞的塵境出現,內心都不隨著畫面而起伏、分別、想像……,這就是『心不亂』,也稱之為『坐』!始終不迷、不忘記自己的﹝本性﹞所在,這就是﹝本性不動﹞,或稱為『禪』!
      各位修行人,那甚麼是『禪定』呢?不會把塵境、畫面當真,只如同遊戲一般戲耍,隨時都可以離開、退出,做到這樣就是『禪』;心不貪黏、執著各種塵境,也不會念念亂想、連結、切割各種畫面,做到這樣才是『定』!當你忘記情(緒)(塵)境虛假、畫面不實的時候,就一定會心動亂想;反之,在剎那間忽然想起『塵境萬象,都是虛假』後,於是不再當真,明白都是一場夢幻遊戲而已,則心立刻就安定不再亂亂想,而﹝本性﹞也馬上恢復原本的清淨、不再亂動了。
      這一切都是因為不知道、不相信、忘記了『塵境畫面、虛假不實』的道理,所以一旦接觸塵境、畫面時,立刻就同步生起想像、分別的作用,於是心動混亂,停都停不下來。只有不忘『夢幻泡影、遊戲一場』的人,才能保持『心不動、不亂想』,達到真正的『禪定』!
      各位修行人,看穿萬象如遊戲場,說走就走,來去自由,這樣就是『禪』;心不動、不分別、不亂想、不黏著,這樣就是『定』!面對塵境如遊戲、不當真,即是『禪』;內心不動、不亂想,就是『定』。內外相合,這才是『禪定』!在《菩薩戒經》中:『我的﹝本性﹞與﹝佛﹞無異,本來就是清淨無染的!』
      各位,就在自己的『念念幻心(化身)』中,去找到自己的『真實的本心(法身)』、﹝永恆的本(佛)性﹞吧!找到之後就要善自珍惜、保護那領悟的第一念(善護念),然後慢慢擴大範圍、延長時間,直到完全恢復自己的﹝本性﹞,完成無所不知、自由自在的無上佛道!
      ★ 原文:
      師示眾云:「此門坐禪,元不看心,亦不看淨,亦不是不動。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看也。
      若言看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看淨,卻生淨妄。
      妄無處所,看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看心看凈,卻障道也。」
      ☉ 文意:
      惠能祖師對大家說:「﹝見性﹞法門的坐禪方式,不是教你『好好看著心,不讓心亂動』,或者『看心清不清淨,有沒有污染』,更不是要你『坐著不要動』。假如教人『好好看著心』,可是心本來就是念念生滅、虛妄不實在啊!既然如此,那又何苦花費時間、精神去『看著心』呢?
      另外,還有教人『看心清不清淨』的坐禪方式,更是大奇特怪了;因為任何人的﹝本性﹞都是清淨無染的,會有污染的情形是因為胡思亂想、念念不停,造成﹝本性﹞被遮住、覆蓋。只要能將胡思亂想慢下來、停下來,就能恢復﹝本性﹞的清淨光明。如果用『想』來『看清淨與否?』那自己的心就先陷入亂想的污染中了,這樣一來『看心清淨與否』反而成了另一種細微而難以察覺的『污染』了!
      ﹝本性﹞的清淨,非眼睛可見,要由作用的結果來反推、省察;如果不懂這個道理,卻顛倒的認定『清淨可見、清淨可看』,甚至還教人這個『坐禪功夫』,這根本就是在綑綁學人嘛!不學還好,愈學反而愈沒自由、愈不自在了!
      各位,真正修學『心不動』、『法身自在』的人,關鍵是和所有的人相處時,尊重一切的人和事,不看、不分別、也不管他人的是非對錯,這樣才是把握住『心不動』的要領。雖然這不容易做到,但起碼要建立這樣的『正確見解』啊!
      各位,有些顛倒迷惑的修行人,雖然端身正坐,有模有樣,可是一聽他說話,總是說人是非,批評對錯,誰好誰壞、誰美誰醜……,連基本的品德修養都沒有。所以,凡是教人『好好看著心,不讓心亂動』,或者『看心清不清淨,有沒有污染』的坐禪方式,絕對都是似是而非的錯亂教學!
      ◎ 義解:
      『念念』的是怎麼來的呢?就是從好奇、不懂、想知道而來的,可是愈想知道時,心卻愈亂,心愈亂就愈難以知道。
      ~隨緣分享~

  • @baohwaho3362
    @baohwaho3362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眾善奉行

  • @xavierliao2755
    @xavierliao2755 29 дней назад +1

    眾善奉行

  • @李宜姍-r4x
    @李宜姍-r4x 23 дня назад +2

    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