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6-e9o 我可能舉的例子舉得不夠好沒有說明清楚,我想說是:比如各大時裝周裡面有一些用藝術的手段展現服裝的品牌(沒有任何實穿性,只是展現未來此品牌的設計方向或元素,比如comme des garcons主線,maison margiela等),這個時候部分人是完全無法欣賞的,因為他的知識量和經驗不足以支撐他審美服裝藝術的品味,侷限的認為服裝就應該是在商場賣的那種一樣,但是這些看起來奇怪的服裝所具有的元素最後會或多或少出現在各大快時尚品牌的爆款裡面,快時尚的設計師(具有審美能力的人)會拿(抄襲)這些高級審美元素用簡單易懂的展現給低級審美的人。當然我認為審美是可以通過學習提高的,像康德說的發揮理性去欣賞事物,這裡面就存在一個知識基礎的問題,就如我沒學過俄語你硬要我看沒有翻譯的俄國文學一樣。以前日本江戶時期的有錢人,會讓孩子從小玩金塊一樣,就是讓他接觸好的東西,培養對事物的審美能力。
就画是objective 还是 subjective这事,感觉美是subject to the human condition 的。 人演化过来就是对某些自然的事物有感觉。举个例子,人对绿色就比对其他任何颜色都敏感,这和人的演化史有关。至于美是不是客观存在的,感觉这个问题就和数学是被发明还是发现的一样。
說的太有意思了,忍不住評論一下。我是一個學服裝的人,我認為審美是有高低的,同時它也是社會上層對下層的杯葛。前者像康德說的發揮理性去理解美要比簡單直接了當的來得更高級,我的生活經驗告訴我有高級審美的人有足夠的知識量和經驗去理解低級審美為什麼更容易被人喜愛,哪怕他不認同但他會理解。但低級審美的人卻無法對高級審美有所理解。通俗說就是上層能get下層的點,下層卻get不到上層的點。但是審美的指標確實是上層對下層的杯葛,時尚行業最能反應這個點,我們的時尚觀最先是從各大時裝周開始,然後慢慢往下層滲透直到快時尚品牌再到更低級的各種網上爆款。世界上為什麼快時尚能火,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用了平民的價格買到了高級的時尚觀念(當然這裡面詳細說也是低級審美,因為快時尚只做到了顏色圖案等等直觀的東西,並不具有衣服材料對版型支撐的美和材質本身的美感。),這一點回顧服裝歷史上也是一樣的,上層貴族的衣著品味會慢慢影響下層,下層都想模仿上層是怎樣穿著的。
从衣食住行上去分析上流阶层每一部份都是不同于普通阶层,但是我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不同,物质有贵贱精神有高低
巧了,我对时装什么也略有了解。我们说服装审美有高低,实际上说的是评判是有标准的,而标准是有高低的,审美本身并没有高低。Prada的恶魔里面关于那个蓝色毛衫的讨论就是,那件毛衫穿在安妮海瑟薇身上感觉仍然很不错,至少不能说丑,但一件衣服是大牌专卖店,商场店,奥特莱斯专供,设计师品牌,超市货,在我们眼里是一望便八九不离十的,上手一摸基本就确定了,因为我们心中有标准,而标准是人定的。
@@3716-e9o 我可能舉的例子舉得不夠好沒有說明清楚,我想說是:比如各大時裝周裡面有一些用藝術的手段展現服裝的品牌(沒有任何實穿性,只是展現未來此品牌的設計方向或元素,比如comme des garcons主線,maison margiela等),這個時候部分人是完全無法欣賞的,因為他的知識量和經驗不足以支撐他審美服裝藝術的品味,侷限的認為服裝就應該是在商場賣的那種一樣,但是這些看起來奇怪的服裝所具有的元素最後會或多或少出現在各大快時尚品牌的爆款裡面,快時尚的設計師(具有審美能力的人)會拿(抄襲)這些高級審美元素用簡單易懂的展現給低級審美的人。當然我認為審美是可以通過學習提高的,像康德說的發揮理性去欣賞事物,這裡面就存在一個知識基礎的問題,就如我沒學過俄語你硬要我看沒有翻譯的俄國文學一樣。以前日本江戶時期的有錢人,會讓孩子從小玩金塊一樣,就是讓他接觸好的東西,培養對事物的審美能力。
@@straysheep5918 是的,审美当然是可以学习提高的。比起时装周的发布会T形台小圈子,我更在意参观或者设展的那些普通人怎么穿的,他们可能不是设计师,就是个推销员买手之类,但常年浸淫与此,有足够的审美和专业知识,他们的穿搭元素才是真正适合普通人审美可能会流行的时尚潮流。
向下/上兼容的能力
开始我是觉得没有高低之分的,当你说到《小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有!有!有!绝对有高低之分!
小時代超low
爵跡:冷血狂宴更low到十八層地獄
@@austinxie7863小时代不是low,是弱智,什么剧情,夸 吵架了,夸和好了,夸破产了,夸,挖到金子了。真的是神经病。
@@nicorobin7606 我倒是很能理解小时代🤣那就是终国(大城市限定)00年代那一阵的浮躁风气,好像机会遍地是,几百万洒洒水🤣
按照你的逻辑,那种传统的英雄主义的电视剧电影岂不更low?
小时候同班同学是真的觉得小时代很美好🤣,我当时看不下去,还以为是我自己的问题。现在看原来我才是正常的😂
古典音樂、戲曲、舞蹈、繪畫,其理論跟技術要求很高,訓練過程漫長,從這點上就決定了贊助人跟從事人需要資本支持。
沒錯 所以能學到這些的大多數也要有一定資本~~
审美当然是有高低的,我们平时讲一个东西高级或低级,比如一件衣服一个手机或者一顿饭,高级的东西所花费的物料、所凝结的智慧和劳动,就必然比低级的多,我们很容易就分得出。而审美也是如此,高级审美是需要学习训练培养的,甚至还需要一定天赋,低级审美有些是肉体自带的,有些也是需要学习训练培养的,只不过它相对简单,只要从小生活在人类社会中,常规的背景环境就能让几乎所有人自然习得了。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高和低并不是完全矛盾的,并不是说有了高级审美能力,就不能或根本不屑于去体验低级审美,因为人是复杂的,而且没有一个人是脱离肉体存在的,那就一定会有低级审美的需求,区别只在于,拥有高级审美能力的人也能进行低级审美活动,而只拥有低级审美能力的人则无法进行高级审美活动。
至于布尔迪厄的阶级工具论错得离谱,他没有搞懂事情的先后顺序,首先高级审美是人类对美不断思考、探索、创造的结晶,这是人类的天然追求,为什么会天然追求,因为人类会思考啊,会思考就一定会寻求到更高级的美,这是必然,至于被用来区分阶级,是有被人拿来这么用,但这是高级审美诞生后被作为一种工具来利用,绝不是人类以区分阶级为出发点,为动力,为诉求,才去进行美的探索得来的。
你说的也只是假设了人类大体是理智而且对美有相对纯粹追求的一种结果,而审美是否收到阶级分割影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就比如裹小脚曾也一度被认为是美,但这种东西时代和观测视角会局限人的思想,而生出当下的你和我也很难跳出时间和时代的框架去给每一个审美逐个点评是否都是人类不参杂功利摒弃我执我欲后纯粹的美。那么又如何高傲的认为我们现在所追求的美是否是被人策划的。
你在完全自然中诞生的审美才是对美的追求,否则一定有社会权力运作的参与,那高下之分自然是社会权力运作的产物。就好像你说高级审美蕴含的智慧或者劳动更多,这难道不是因为你的价值观更看重这些吗?那你的价值观又是怎样来的?
进入商业美术行业之后,明白审美的确是分高下的,前提是圈定在特殊的文化团体中。在游戏美术行业中,这个有关美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是整体倾向还是受买单的用户喜好而变化。
现代的游戏、文娱作品和传统艺术相比,上流阶级的消费力远不如一般大众,所以行业大部分资源都被拿去开发艺术价值欠佳的快餐流水线,而偏偏这些新式艺术又是非常吃资金和技术的,所以这些作品的爱好者往往花了几年把欣赏力提高后,就发现已经没有东西能满足了他们了。
仅是个人看法;对我来说美的事物会带来灵感 是一种开拓的体验 是浑然一体 却不一定要天成 虽然也可以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人造的 但是就好像它本来应该存在 我之前却没有发现过它并且希望自己在更早的时候就能接触到它 它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 它可以固定或者变化 但是这种美的独特性可以不被时间影响不受地域限制 当我看见或听见的时候就会觉得不可思议竟然还有这样的存在
解说的非常透彻,长时间的积累和熏陶是关键
也是权利的掌握与引导
任何事物要先思考其「本質」,只有參透本質的人才能創作出「美」的作品。
審美會隨著時代改變,但任何事物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只有不停摸索萬物的原初狀態才能創造經典。
而數學正好能完美的模擬出萬物運行的規則,所以好看的作品永遠脫離不了比例的束縛,就像人體的含水量與地表的海洋面積都是70%,一切必定存在某種數學上的關係。
正解。
有一些藝術的形式是需要教育和浸淫才能夠欣賞的,像是對音樂的鑑賞,除了音樂創作本身,演奏者的不同風格也是藝術的範疇,所以有會有人特別欣賞些某某演奏家哪一年經典錄音等等。
但有足夠了解才能欣賞的不只是 fine art,就算是民間娛樂,看懂別人下棋精妙的地方也需要自己對棋奕有一定理解,甚至是看球賽、看競技,外行人就是看不出門道。在我看來,這跟階級劃分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硬要說和社會階級有關,那最多是教育程度的階級性。也因此,如果要區分審美能力的高低級,那些不經學習和浸淫就能欣賞的傻瓜娛樂,至少在審美能力的「門檻要求」上就是比較低端。
例如批量製造出由簡單和弦構成、曲調千篇一律、歌詞永遠都在情情愛愛的流行音樂的門檻就是比較低,連只具有最基本語言能力的失學人群都能欣賞;相對來說,能讓人反覆咀嚼品味的詩詞歌賦,乃至於現代創作,就比較難被片頭那些言語匱乏,只會哇肏牛屄的人欣賞。
至於審美的鄙視鏈問題,我認為是存在的,但是我的意思並不是支持歧視只能欣賞低門檻藝術的人群,而是指從一個人欣賞的藝術領域的門檻要求,就能夠反映顯示出一個人的審美能力高低。這點就和智力的差距類似(但又不完全一樣),相似的地方是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存在這種差異,但並不構成歧視他人的理由。反過來說,反向歧視認定對方一定在裝模作樣更是一種自卑的表現。
不信的話可以問問看認為流行音樂的藝術價值和古典音樂一樣高、自認受到鄙視鏈歧視的人群,他們覺不覺得一首關於蘋果及香蕉的兒歌和他們偶像的新專輯具有同樣的美學地位?
不過我想,其實在破題時我相信題主已經有答案了,看爽文刷抖音那些短視頻的人「絕大多數」會覺得討論這些問題有趣嗎?難道我們夜深人靜的時候點進來都是為了裝高雅? XD
就算是没有阶级立场的作品,欣赏者也会自发划分阶级。欣赏力高的会产生优越感,嘲讽一般人审美低级,而欣赏力低的人会说是他们矫情。两边的圈子往往还是不同阶级的人,所以哪怕创作者不想,艺术也一定会成为区分阶级的工具。
@Idlesheep
痾,我從小就熱衷於哲學討論,平時也會參與哲學討論的活動
但我平常看爽文刷抖音也自得其樂
剩下大多數時間我也會拿去鑽研自己專業、探索這世界各領域問題並嘗試解決
所以看了你的留言讓我自我定位認知混亂了@@?
{絕大多數會覺得討論這些問題有趣嗎?} 還真是一針見血,對這個問題的認知有無,就已經是對審美的一次區分了。
每種事物都有屬於他的藝術形式,雖然被分類為爽,但欣賞者已跳脫了爽這個位階。
請問里拉琴獨奏發與豎琴獨奏.這是屬於什麼水平的呢m.ruclips.net/video/nDtJP4Ye3AI/видео.html
@@marileelee100 Lyre是古希腊和两河流域的民族乐器,除了他们自己,别人都不玩这个,所以这位大师的水平我们无从判断,因为古代和现代人的调式音阶、音律、和声、节奏都不同,无法比较嘛...
我觉得美是权利的副产品。不是权利主观推动带来的而是随着权利的发生而发生。逐渐形成流派和品味高低之分。我很喜欢你的频道。讲哲学话题!subscribe了。谢谢很棒!
很喜歡播主的視頻,有很深的哲學道理又很有趣,世界本來就是美的,大自然所生產的一切就是那麼的美,自然,沒有違和。
客观来说审美是有层次,但是不应贬低他人的层次,别人也有高的地方,精力有限不可能样样都是专家,专业和专业的比
我认为三个人说得都对,古希腊的观点更适合自然美,比如光明与黑暗、绿叶与枯枝,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前者更美,因为代表了生机。康德的观点更适合对艺术的审美。而最后的左派审美,其实也符合康德的观点,譬如当上流社会试图通过精品和高雅凸现自己身份时,他的审美动机已经不纯了,按康德的判据所谓的高雅已经low了;而普通阶层发子自内心追求的“俗”,按康德判据并不Low。注意,楼主的点题是审美而不是美本身,美本身确实有高低和形式之分,但审美则是个体对美的主观追求和判断,说实在的,大部分人的高雅还真是装逼出来的。
美本身和审美是彼此关联的,不说那些欲望主观精神上的美,即使是客观的美亦是经审美得以表达,是认识论的内容了。所以想要割裂美和审美来单独说明其中一个就做不到。或者说当你在说美的时候,你的审美观也就展现出来,或者议论审美观的时候,美的定义就会被触及
不一定是裝的吧,被內化的可能性也很高
说不出为什么俗就是装逼,说得出就不是,这要通过学习的。但是高雅和低俗的审美不要有鄙视链,否则左派狗屁哲学家就有因此大做阶级文章的理由了😂😂😂,其实阶级和审美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
审美本来就是很自我的东西,如果因为人家欣赏流行乐而鄙视别人,这种行为本身就很low,没有品味。
秋天美么?
我看不懂高雅艺术,有时候看到一幅喜欢的画,我觉得美但我说不清楚为什么,但是我喜欢看博物馆,喜欢看画,我算不算在装逼?
看完了有几个疑问 有人想讨论吗?
1. 所以被构建出来的东西可以说是真实存在的吗? “constructed” 可以是 “objective” 的吗,还是说 "construct" 这个动作代表这个结果是subjective 的?
2. 艺术作品的质量作为一个物体的特性和精神上的美感是什么关系?这种客观质量是否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主管观感?质量听起来像信息传递的能力,但一个可能被量化的事物是如何与美这个概念产生共鸣的。而且我感觉恒有意思的是美感和一些别的特质也有交汇,比如 beauty 和 sublime 的关系,都有一种相似的震撼人心的感觉。
3. 审美假如是绝对存在的,假如我们不存在,如何证明审美存在或者美的现实性?感觉是不是说这个现实是根据人的自身条件而定的更确切?而且审美疲劳是个怎么回事?
4. 感觉最有意思的不管是柏拉图,叔本华,康德还是布尔迪厄都被现代艺术和古典艺术引用过,而二者视觉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一些art for art‘s sake 的现代艺术被蒸馏到反而看不出啥美感了。而且就理性层面,geometric abstraction 说他们代表现代主义的理性以及数学啥的,而古典主义的透视也是自称以数学为基础。 我也不知道我想说什么但感觉就莫名讽刺,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5. "Can art be explained at a purely intellectual level?"
的确一些现代艺术引用康德所谓的“使用学科的特征方法来批判该学科本身,而巩固它在其业务范围内的地位” 去辩护现代艺术的审美高级。除去物质上的链接去欣赏线条和色块,但有反而少了艺术作为人的创作与表达的载体的无限的可能,反而看不出来这东西有多高级了,说白了就是个方块。还是马克思主义看的透,画就是一块板,一个物体,一个阶级分化的工具,没啥可研究的🙃
就画是objective 还是 subjective这事,感觉美是subject to the human condition 的。 人演化过来就是对某些自然的事物有感觉。举个例子,人对绿色就比对其他任何颜色都敏感,这和人的演化史有关。至于美是不是客观存在的,感觉这个问题就和数学是被发明还是发现的一样。
@@charlietian6055 你指的马克思是 Marxist analysis 还是就纯马克思主义😂
很有道理啊,层层递进!好像让我瞬间懂了该怎么审美了!感谢up主!
謝謝up主! 如果有續集, 希望能聽到這兩方面的論述 1) 真善美的一體性2) 东方特別是古代中華藝術里美的理念⋯⋯
感谢分享!
我也赞同三个人说得都对,起码一部分来说。我不懂数学,但是听过黄金比例,还有对音律略知一二。粗略听布尔迪厄的看法,会觉得有点太以偏概全了。可是确实如此,如果一个人在生存边缘挣扎,每日通勤就花四五个小时,如何让他们去“欣赏”。这是很残酷的事实,出生决定命运。当我们有时间和金钱去看心理医生,坐着思考活着的意义,艰难选择自己的道路,要想到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那么多人穷尽所有都只能艰难度日
简单总结为:它本身是美的;你认为它是美的;别人让你认为它是美的
我覺得第三個是「窮人欣賞不起」
这是我最爱的大问题视频(目前以上传的)。原来父母从小灌输的审美观真的很重要。
这节节目可没表达这个意思,灌输的审美观不是真正的审美观,它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的欣赏,一种对普通事物和生活观察后,自我进行的一种升华。
@@jackytang3683 现代,包括现代之前的艺术,可大概归为美这个概念,现代之后不是美,是概念。美是本体论问题,概念艺术是现代之后的问题。从哲学层面说,没有本体论就没有认识论,就没有后现代理论。两个互相需要。在现在社会,一个人能引起其它人的共鸣,可以是美的。一个人对一个问题不同于所有人,并有其逻辑的合理性,也是美的。
如果今天你看見一個人穿衣服很low但是它有一顆非常善良的心 那麼就看對方是看中外表還是內心 因為我從來都不會喜歡帥哥,我喜歡的都是在我心目中覺得他很厲害的人可能數學比較好可能意志力比我好可能總言之就是很佩服他們能做到我不能做到的東西我就覺得他們很high 所以我覺得也沒有問題,因為每個人的追求都不一樣
還有一個由達爾文提出的審美是性選擇自然進化而成的,這種觀點看審美既有客觀的成分,因為美存在人類的基因裏,也有主觀的成分,畢竟每個人既有普遍的人性也有個別的個性。而這種觀點也不分美是感官的或理性的,而是兩者同時審美的,這個觀點很具體,人欣賞異性既欣賞外貌也欣賞性情,只看一邊反而是少數。
请问怎么看待goffman提出的stigma跟美的关系?以及imogen tyler说stigma是用来压迫人民,割裂社会的?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为什么穷人常常会有stigma,which is 不美的?还是说我们客观就觉得穷,或者一些穷人的习性就是不美的?
大部分人只有在比较和他人的认同里才能找到自己。
作為一個古典音樂愛好者我不認同第三個哲學家的說法,古典音樂的票比很多演唱會都便宜,而且古典音樂也絕非一定要經過專業訓練才能聽懂,我倒是認識很多學古典音樂的人生活中根本不聽古典音樂,如果說有人是真的為了氣質或區分階級而產生審美,我認為那根本不叫審美,只不過是附庸風雅而已
你没有理解第三个人的意思,他的意思是审美是阶级的副产品。他们不是为了区分阶级而去审美,审美是他们阶级的副产品。也就是说,你家有钱才有可能从小把你送到高级的学校,学习古典音乐,比如管风琴?(钢琴已经成为中产能负担的乐器了)而一个农村的、底层的孩子根本没机会去学习这些东西。但是中产也慢慢能学得起钢琴、小提琴了,但是资产阶级会不断提高这个门槛,现在顶级富豪已经不再满足于中产完全能负担的钢琴了,转而去学习中产学不起的乐器了。注意,这里的孩子不指专门学习音乐的孩子,而只是把音乐当成一个审美对象,就花了这么多的钱。
其实会去听古典音乐的大部分都受过专业的培训,因为你去听交响乐团的表演不只是去听音乐本身而已,你会去听演奏者的技巧,乐团的表现力之类的。像我作为一个从小被培养去学画画的人看到一幅画除了欣赏这幅画之外,我还会去看它的光影处理,它的构图等等这种技巧性的东西。印象很深刻的是关于american psycho里面其中一幕名片质感的部分,看到有评论说这个名片到底差别在哪里为什么男主要生气,而有个学设计的网友评论男配名片字体的选择都是精心挑过的,虽然看起来都差不多,但专业的一眼就能看得出哪张名片比较高级。而这些能力都是有钱有闲的人才有精力去培养的,它是阶级区分的副作用,为了生活而奔波的普通人有多少个有这个精力去追求这种存粹美的事物,又有多少人能注意到这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质感区别?而富人们专门培养孩子接触这些需要大量时间精力投入的活动,就是为了区分阶级。
第三种说法反对的是“审美是由固定的群体/个体定义的”。很明显中高产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定义审美。比如你认识一个古典乐专家,不管他是否真的喜欢听,但是他可以做到让一个古典乐爱好者惊诧的“古典乐审美观”。
個人認為人們所說的「高級趣味」和「低級趣味」並不是像對立的,真正與低級趣味對立的應該是我們俗稱的「惡趣味」。如康德所說的那樣,低級趣味來自於肉慾和「爽感」,而這也許可以視為一種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比如勾起食慾的物體代表著新鮮,勾起色慾的肉體是健康健全的,讓人心馳神往的風景看起來是安全的)而所謂的惡趣味則是違反了這種自然本能的審美。(例如通過陰森、骯髒、破敗、病弱、殘缺、兇暴等等的事物感知到的美感)至於高級趣味呢,則是審視這兩種美的一種更客觀更中立的方式,即脫離本能所帶來的影響。
我覺得dislectic 的影片很有哲發性。
首先我是做音樂教育的的。
我認為藝術在不同形式底下都是一樣的。
藝術是創作者和觀眾的一個契約(找不到更加合適的字)
是相向的,如果觀眾不打算和周杰倫的音樂簽下心靈上的契約
那周杰倫對於那位觀眾的美便不成立。
我認為所有作品會圈起不同契約的人
而想像力更強的觀眾更容易簽下和作品的契約
而誰的契約更高級只是誰的想像力和投入作品的能力的比較
所謂low 的作品不用投入就可以享受,但思路的紋經會較少
而通常經過作品深思的作品通常要更多能量去消化
沒耐性和沒想像力的就是所謂的low
有耐性去經歷作品的想像就是高級❤
之前看到文章说喜欢不同音乐类型的族群平均智商不一样。
然后看了蛮多人讨论这个话题的,有人觉得胡扯有人分析,而确实有一个研究是得出音乐喜好类型跟那个族群的平均智商有关系。
其中rap r&b那类音乐的族群智商低于平均。
pop类的音乐是平均。
重金属跟古典音乐是高于平均。
然后电子游戏也有人统计过不同类型的游戏的族群智商差距。
也是越复杂的类型或竞技的族群高于平均。越简单或直觉单调的低于平均。
我对音乐理解不高,但有人分析似乎就是类似你说的概念。
rap跟r&b的音乐melody跟rythem都比较简单,不复杂。
而重金属跟古典都相对于rap或r&b的类型复杂。
所以会喜欢后者可能是音乐类型听多了,最后对结构简单的音乐没有刺激效果,就最后接触的音乐类型越来越复杂。
而智商高的族群越容易快速的把简单概念的娱乐给腻了。
然后智商高的族群比较容易接触跟尝试新东西,所以最后就有比较容易接触跟喜欢比较复杂的音乐。
倒不是说哪个高哪个低,但越需要投入心思的东西越需要脑部活动。
請問里拉琴獨奏發與豎琴獨奏.這是屬於什麼水平的呢???m.ruclips.net/video/nDtJP4Ye3AI/видео.html
@@marileelee100 我用我鋼琴帳號回應你這個問題,
他這個屬於Improvisation, 即興演奏。
我覺得他用的樂器有太多限制,沒有展示出特別難的技術,但他唱歌是建立在里拉琴的和弦上,做出這個水平需要一點音樂基礎。
他應該想介紹樂器和文化,不是技術,所以演奏水平不算太高。但整個演奏都算舒服。
理解了~~~ [ΞΟ.ΟΞ]____@
@@hamekochi2331 rap跟r&b的音乐melody跟rythem都比较简单? 沒有要嘴你的意思,可是應該是恰恰相反吧。我也不敢說很懂音樂,主要是聽得多。r&b的話 你看陶喆 方大同 王力宏, 他們的melody怎麼就簡單了?然後rap, 蛋堡 國蛋 法老 還有美國一堆og, 他們每首歌的詞都寫得多棒。現在很多標籤自己作品是r&b的,根本沒那個味,我都直接把他們當pop music在看。不過我的經歷就跟你最後說的一樣,最初我也是只會聽那種最紅的 billboard 100的那些流行曲。後來不知什麼時候膩了,越聽越廣,後來才有自己一套(審美? 至於現在最愛的是jazz跟r&b
我认为所谓高雅的,艺术本身就是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或者将具象的事物抽象画,比如一幅画,一段音乐所传递出来的感情,旋律,风格,技巧只不过是帮助我们理解的工具,每个人感受的不同所以美也是主观的
至于艺术的高低级可能是表达概念的宏伟程度区分?例如战争,人性,反思等主题可能就比浪漫,爱情看上去高端一点
个人观点:前两派描述出美的定义(高雅与低俗),而布尔迪厄则是表述如何实现,或者说如何通往高雅美的途径或方法方式。类比六祖慧能在描述【菩提本非树】这一境界,而神秀则是表述如何达到或者更进一步接近【菩提本非树】的境界。
個人認為審美觀念的相對高低是來自於作品命題的恆久性以及紀錄性
且這個命題不可以僅來自於作者本身 同時必須是觀者對其的赴格
|
先說恆久性 命題的恆久性是向內探索的
是不分時代的人都會對自身發起的疑問
最具代表性的命題也就是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要到哪裡去 的哲學三問
如果一個作品能達到部分解答其中一個問題的高度 便可以稱其具有恆久性
而一個具有恆久性的作品便可稱其為經典 是美的
|
再說紀錄性 命題的紀錄性是向外探索的
是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在特定時代環境的片段投影
當這個投影的範圍足夠寬廣就會形成一個集體意識
如果一個作品可以被社會上的多數人都認同為這時代的縮影 便可稱其為有紀錄性
而一個具有紀錄性的作品便可稱其是流行的 是美的
|
而一個高級的美的作品需當同時具有恆久性以及紀錄性
若僅有恆久性 那會顯得過於空泛而不切實際
缺乏思想碰撞就高談闊論 是為無病呻吟
若僅有紀錄性 那會顯得過於膚淺而懦弱膽小
缺乏主見投射只機械紀錄 是為流水記帳
|
人們常常會反射性認為流行藝術的美是低級的
便是因為有很多流行藝術只是為了追求快速的商業成功
而忽略了思想內核的重要性
當這種作品在市場上一多 就會有人偏見性的去鄙視所有的流行作品
認為只有淵源流長的經典作品才是高級的美
懂得欣賞這種高級美的自身則擁有了高級的審美品味
但這恰恰只是凸顯了他們對於審美這件事情的怠惰以及不成熟
是為一種低級審美
句句引人省思
分析的真好
如果你覺得藝術不是自由的,那審美確實有區分
振聾發聵 空谷步音 真誠願結友
同意你对作品的恒久性与记录性是审美观念高低的划分依据。一个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无外乎浪漫主义(恒久性)与现实主义(记录性)的划分。对于“认为只有渊远流长的经典作品才是高级的美,偏见地去鄙视所有流行作品。”我同意这是一种审美上的怠惰与不成熟,但并不认为这本身是一种低级审美的表现。作为经典作品,必须经过时间的淬炼。浪漫主义强调人性共通,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历程,时间性毋庸置疑。即使是现实主义,正如你所说“范围宽广地形成一个集体意识而被多数人认同。”被多数人认同本身也是一种时间性的体现。回归前述问题,认为懂得欣赏经典作品是一种高级审美品味,这一观点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偏见性地全面否定流行作品,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差异正是在于未经时间淬炼而表现为泥沙俱下。这其中必然有些将来会成为经典,但需要人们去加以识别。所以片面地全面否定流行作品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懒得费力加以鉴别的怠惰行为,但不至于称其为一种低级审美。
@@senfen610 经典作品是被时间的漏网筛过的,所以才显得精品概率很高😁而流行作品是鱼龙混杂,和大量的时下投机分子混在在一起的,所以才更需要你个人的判断力去分辨;如果你懒得去分辨,那确实是一种审美怠惰😁(影片里介绍的话说,就是低级趣味🤣底层人民的趣味
有个疑问,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根据布尔迪厄的看法,似乎出生贫穷困苦的人很难有机会修炼成有”高级审美”的哲学家,对吗?个人认为在贫穷苦难中成长的人,也有可能正是因为没有受铜臭熏制,受苦難淬炼而纯洁友爱美好.铜板不如对人生旅途的探索和深爱更具吸引力. 如此自由灵魂可敏锐地欣赏和理解生活的每个角度. 这是否也是一种可能性呢?🤔
太有意思了,我就是搞设计的,搞了十年,一直很困惑高级美感卖不出去这件事情。。。原来是没有思考过审美鄙视链这件事情。。。
审美是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天赋。有些人与身俱来的敏感度并不受原生家庭或成长环境的影响,但却能够引领和影响一个时代的潮流趋势。当然,这只是个例,天才往往是小众群体,甚至于在一段时间内被人所嫉妒甚至怀疑。我比较同意人的审美取向和观念离不开阶级关系,就像人的天性就是追求向上、向善、向美一样,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的人往往会更得到尊重和欣赏,从而实现阶级跨越。
我最早也觉得审美是一种人为身份区 19:34 分工具,不过后来又觉得审美分为客观自然共通的和主观人为的,不以高低做评判,以产生的形式作为评判
[14:56] 拉丁文“habitus” 中的h不发音,夏老师竟也注意到了,着实令人佩服!!
😂中国人都被英文洗脑了才觉得这是个问题。
古典拉丁語H要發音的,謝謝
美是分階梯的。能被外形和色彩等吸引, 是美的生物階段。當美和文化, 科學, 技巧等結合, 美就具有了人格。當美開始探求本原和未知時, 就走入了神格。達分奇的蒙羅麗紗肖像中, 女性美和吸引力只占內容不到5%。比例, 構圖, 數學原理, 表現手法占內容不到10%。而在探索真實與夢幻間的神情, 愛與心靈距離的平衡, 舜間與永恒的矛盾, 占到內容的85%以上。久久凝視, 會使人熱淚盈眶, 永生難以忘懷。神品!
其实这些哲学家说的都对,处于自身时代的限制对“审美”认知存在局限性,不过这个时代应该要反过来理解。
up主你的频道审美很高雅,我也很欣赏但不会获得大众审美关注(人气),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
我支持第三個哲學家,不過我覺得可以把「階級對象」擴大解釋。
我覺得人在任何群體任何情況下都是有比較心的,以區分哪些人在這個群體比較「高級」(比較好的人)。
一群重視電競的人,可能會覺得「天梯分數高的人」比較高級,講話比較有份量;
一群喜歡心理學的人,可能會覺得「有界線的人」才是比較好的人;
一群愛柔道的好朋友,可能會覺得在相同規則下最強、動作最優美簡潔流暢的人,是比較好的人。
這些標準都不是法律規章規範出來的,而是約定俗成、隱含在這些群體成員的心底。(當然不會每個成員都遵守、相信同一套標準,只是基本上都會個主流的約定俗成分級方式)
而「美學」也是某個群體約定俗成的標準,只是這個參與美學的群體很大,成員、資本很多,變得很複雜,很難去說主流標準是什麼。
這些標準的共通點在於,要培養這些標準的「涵養」背後存在的根基與前提,都是「現實生活中他們吃得飽穿得暖(活得下去)」,且有「足夠多額外的時間、金錢與心力去學習培養」。
然而大部分在美学历史上有重量的名字,都是一生潦倒的。我个人认为,电竞的例子中,即使从来没有与朋友打,一直自己玩,也同样会认为分数高的更厉害,这种数字上的,线性的例子,反而很难套用在美的理解上。布迪厄的思考我反而认为是被他自己的文化资本主义论述所绑架了,过于的去用一个实在的现象去定义出单一的原因。
@@barry61 我觉得美学的例子跟电竞或柔道这种竞技类比较没有关系。
我对艺术或是音乐外行,可是如果游戏设计本身是一个学问或对游戏本身的追求的话。
通常游戏玩家族群越婆罗门的,越小众,而有一些东西卖的很差,或玩的人很少,却是这些婆罗门玩家公认的神作。像是CDDA。但他并非被以美的标准去评价,也不是以竞技的标准去评价,而是以游戏设计的标准去评价,突破了本来人们对游戏设计的极限想象,一个新的里程碑,类似的游戏很多,可是都没有在大众玩家中很有名。最后可能这些游戏的一些设计概念会被大众游戏简化引用,然后回顾起来,他们才会变成某些游戏介绍频道谈到的经典,但当年其实不红,也不卖座,只有在婆罗门的玩家族群才红。
矮人要塞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只是他后来商业算成功,也比较有名。但类似的例子其实游戏产业蛮多的。
而其实关键就是婆罗门族群有一定程度的预测能力。
他们可以找出一个还没有商业成功或大众化东西的复杂新元素,并且对其大大赞赏。
后来这些元素大众化后,反而是稀释过的,让一般人比较容易喜欢。
@@barry61 首先有重量级的名字不等于穷困潦倒。哪怕少数,比如梵高这种,家境也并不算很差。后期的穷困潦倒,也是他自己的选择。
@@喵喵是魔寵 我的意思是哪怕只要有一个,那都能说明阶级与美之间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我们可以说高层阶级的人能够更容易地接触到学习不同领域的机会,不然的话,数学,物理这样的学科我们也可以说是被中上阶级所定义的了。这样的逻辑便倒因为果了。
經濟基礎決定審美高低,底層的無產階級相對喜歡華麗鮮艷的藝術色調,這是對物質生活單調的一種補償。而資產階級更豐富的精神生活的條件下,更喜歡一種純粹的回歸質樸的色調。再回到開頭,人類社會的本能又是通過經濟基礎來衡量人的能力和階級高低,不免在審美品味上,基於這種感官,自然有高低的差異。
都对,他们只是在不同的层面上探讨审美的形成机制。
美这个词,如同爱一样,是一个笼统概括,包含了太多的内容,从主观的到客观的,外部的世界的到精神世界的内容,不要说阶级阶层,每个个体的表达都会各不相同。如果要如实反映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恐怕对每一种美需要使用新的词汇和定义,否则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会陷入概念争论和语言学争论
布爾迪厄本末倒置了,品味確實有高低,只是被用來做階級標籤。不能說品味被當標籤就說這是人造的,否則連我的膚色都是虛假的了。
肤色本身不虚假,但什么颜色是美确实一直在变,比如上世纪好莱坞巨星开始流行晒古铜色皮肤,从此古铜色皮肤突然从贫穷的有色人种变成了有钱有闲富裕阶级的象征,也从此开启了欧美美黑产业🤣它的历史非常非常短
因为满脑子阶级的人,看什么都是阶级……
我看这里所概括的布尔迪厄的看法本质上和说审美高下客观存在不矛盾,只是社会利用了高级审美获得成本高昂这个特性来作为阶级标签罢了,这就好像是说高等数学客观存在但学校社会也是通过考高等数学来区分受教育程度或者智商一样,不能因为这是个区分工具就说数学公式是人为构建的…
要说高级审美是人为构建的,得找些证据来,比如说如果同样是统治阶级有闲阶级,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有闲阶级之间所谓的高级审美品味没有相通之处,或者同一个社会的高级审美品味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出现了某种方向随机的变化…那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有力证据…
@@TJ-ex9ww 所以我才说布尔迪厄因为脑子里装满了阶级,所以看什么都是阶级。这货的思想起源包括了马克思,我只能说他的美学逻辑是顺理成章的
这话说的就有点露怯了。布迪厄这一批二战之后的社会学家,他们共通的认识论基础叫做社会构建主义 social constructionism。很大程度上批判了先前以 autonomous individual 为基础的古典自由主义派。就拿品味这事来说,所有现在被认为是high art,基本都是从古代宗教专制统治者的礼仪习俗演化而来。视频里前面两种,古希腊和康德,他们对于审美的理解,亦是站在一个精英阶级的立场之上来谈。在布迪厄理论框架之下,这种精英学者,对于审美来说起到的是一种consecration受礼的作用。在中文语境下,这词的意思就是,和尚道士开光,一个东西,开光之后就是法器。没开光就是破铜烂铁。所谓什么是high art, 被这些审美学家谈的多了,也就成了high art。
美與審美。
事物的美可以區分內在(精神上)及外在(物質上)。
而審美則有兩種屬性,認知(主觀與客觀)、成因(先天與後天)。
主觀的審美是感性的,客觀的審美是理性的;
感性的審美追求事物外在的美,理性的審美追求事物內在的美;
先天審美是未受到環境影響前,本能上的審美感;
後天審美是受到環境影響後的審美感。
外在的一切變化都會消逝,但是背後的精神會流傳下去,超越時間與空間,所以精神上的美是純粹而不朽的。
所以大致可以定調,追求事物內在的美,是比較高級的審美,而且可以透過後天的培養。
當然,高級與否是建立在認同追求純粹而不朽的美較為高級的前提之上,也可以換個形容,是一種賞析較為困難的美,從這個角度看,審美就無所謂高級。
我觉得取决于每个人内心所向往和追求的东西,认为的美是内心的某种反映。当我们认同于某一精神向往而不屑于另一种时,我们自然认为表达了属于我们精神追求的事物是美的,而且要优于其他。不过不同的精神追求之间是否有高低之分,我不能确定。
我觉得个人的审美是自然的,比如你可以觉得一片树叶很美,或者一块石头很美,而树叶和石头并不具备任何价值,同时也是抽象的美。但是社会的普遍审美观是构建出来的,有偶然的力量,也有资本的推动。所以不要让别人决定你的审美能力。
非常认同您对品味的解析🎉
审美情趣和高低 取决于知识的不同与爱的程度 谢谢🙏!
喜欢这个频道 一口气听了5集
每一集的探討都發人深省,好喜歡
非常喜歡你的影片!
每个哲学家各执一词,很多的“大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不同的问题,看待角度不同,人群里接受的答案比例分布也不同。可能有的问题最终大部分人都能打成一致,但是有的问题比较分裂,所以哲学这玩意更多是思辨过程带给我们启示,我说的对吗
作为一个80后我自认为是异类,我不喜欢周杰伦以及什么四大天王等等等等的作品。不过我依然相信他们有存在的意义。自我的优越感有助于抵消一个不完美的人的缺陷维持自身心态的积极度。这些哲学家们说的都各有道理,我并不觉得他们是矛盾的,而是丰富视角的。
我不覺得您是異類,但我覺得您的解析抓住了當下年幼的心理狀態。
我倒是完全鄙視流行樂
节目特别好,内容相对主流价值观有些超前,目前比较小众,看好前景
既然说每个人对于每个艺术品有不同的解读,那么肯定说明每个人对于每个艺术品的观赏角度和审美不同。虽然说也许上层阶级认可抽象的艺术,但是谁能保证他们对于抽象艺术的审美排名是一致的呢?如果不能,是不是间接说明了审美虽然有客观和独立的审美成分,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会被人的主观想法影响。比如德米特·朗地的《梦》,有些人会将其认为美于其他艺术品,但是这个想法和立场取决于他自己本身,不乏有人认同他,但不可能没人会否定。在对审美的高低之分上,我认为康德的解读更加准确。审美的确有高低之分,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审美会被主观想法影响。
對中國古典的書畫和詩詞的涵養確實很多時候是用來區分階級的工具,只要沒有相關的知識,即使有權有勢也會被其他上流人士認為是土財主或者是暴發戶。但同時身為平民階級,完全沒有西方美學的素養的我,第一次看見畢卡索的畫作時,心靈依舊受到了震撼。所以我還是認為真正的美是存在的。
我认为审美没有高低之分,有的是广度和区别。广度低的人,只能欣赏直接的,具体的,所谓被肉欲裹挟的美,而广度高的人,能兼容广度低的审美,还能欣赏抽象的,精神,感情的美。😊😊
很有層次的影片.........
給播主一萬個讚!
這讓我想起之前曾在網上看到有人討論「金庸算不算一種龍傲天爽文」
底下當然有金庸粉在開罵及講解金庸高級的地方,但我仔細看就覺得這幫人說話怎麼跟宅男講解輕小說一樣
美或許有分高低,不過這不代表高品味的人一定能表現出更高的道德水平與修養
美就算真有高低之分,人們也該保有雅量和包容的肚量
19:34 在我个人看来审美的不同是存在的 但高下之分完全来自于权威阶级的划定和本身知识的了解 而并非人内在的感觉 比如喜欢围棋的人来说 围棋就是美的 一招妙手 一副残局 就是是极致的美 但对一个不懂围棋的音乐家来说 棋盘上还有那么多空位 下哪不都一样 这有什么美的 不就和五子棋飞行棋一样吗 一个棋而已 这就是知识不同所带来的审美差异 再比如著名画家梵高先生的画作 向日葵 星空等 在现代就是被认为高雅的艺术品 和街边连环画云泥之别 可是在这些作品刚诞生时 并不认为它们是高级美 甚至说不是美 而是叛经离道 荒诞不羁 毫无美感 又比如华语影坛的知名演员兼导演周星驰 有一部作品叫大话西游 在其刚问世的时候 负评盈天 票房惨淡 都认为这是不知所谓 毫无逻辑与美感的烂片 可是它在被北影选取作为教材后 口碑发生了转折 到今天 塔被认为是一部歌颂爱情 反抗命运的凄美佳片 我承认周星驰导演这部作品本身具有的魅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 它从泥渊到神坛 关键还是在于北影这个行业的权威为它的认证 各种例子 比比皆是 因此 我认为 审美的高下 本身也是一种权利产物 上层阶级维护自身的手段 当你想要成为或超越上层阶级时 要么你创立一种全新的存在 比如宗教 创立者与初始拥促者便成了该处的上层阶级 要么通过学习 模仿上层阶级 在此过程中你必然要用他们的阶级产物来替代自己的阶级产物 比如审美 而往上层阶级奔赴的人愈多 其阶级地位与产物愈被肯定 其中审美的高下也划分愈加清晰坚定
美是客观存在的,比如黄金比例,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能够被反复验证的。深层次的美,都是对这种深度道的追求。而肤浅的美,浮于表面的直观感受。随着自身阅历、见地的提升,原来觉得很好的东西,也弱爆了。当然这种客观存在的美,有些是固定的,有些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具有时代的趋向性。
为了体现物质层面优越感的美,本质都是低级的。没有附加值的美才是真正的纯粹的美。这种美不会被时代所局限,能在历史潮流中沉淀下来,成为一种纯粹。假如100年后的人听周杰伦依然喜欢,那么周杰伦的音乐也成了古典乐,是经受住了历史考验的美。
我認為審美是一個種意識形態,是一種階級式的看法。我們是透過學習而理解什麼是美,而又是告訴我們什麼是美呢?那當然是比我們更高層的人。
本人相信的只有自己的感觉,眼睛看见的都有每个人各有各看法。😊
比较赞同柏拉图对审美客观性的观点. 有个问题, 如果利用数学的思维客观地去判断结构和构图是艺术作品(绘画,音乐,建筑)的的鄙视链, 那么是谁来决定这1.618等着欧几里得来发现的呢? 诗歌 ,文学, 和色彩这些偏情感类的艺术又是怎么来判断鄙视链的高低呢? 例如,大家都会一致同意维纳斯诞生的油画在各方面都几乎完美地取悦了大部分人们对它的感知. 先抛开波提切利巧妙地运用数学公式1.618来构图不说, 他在对颜色的排放顺序以及深浅的处理也是能用来焕发观赏感知的元素之一. 那么对于颜色以及深浅的鄙视链是怎么决定的或是哪来的呢?
被权力建构的,人定义来的
@@telexi7466 是人定义的没错,但不觉得仅仅靠“”权力“”就能做到😁比如朝鲜人一辈子被关起门来灌输红色共产式美学,但一旦朝鲜人不小心接触到韩剧,好莱坞电影,他们立刻就会被吸引,就会本能的知道那是更美的;苏联人第一次接触到麦当劳,就会知道那自由香甜的味道是美好的🤣说明人类审美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绝对不是只靠权力洗脑就行的
不是0.618么
您要不要去看看苏式美学 跟韩剧比比看孰高孰低,美学真没有必要意识形态化
或许是一种经过权力运行而生出的一种独立自在的存在?
审美在对于自然之物时是应用数学客观规律,只要被观察对象是人为制造之物就有更大的主观因素这其实是人与人在对比,这时经验和阶层的属性就会占有更大的比例?
古典高貴的美天然的帶有比較意義,能擁有這種美感的人就是家裡有錢,有本事搞這些花活,有閒工夫完成一些一般人無力去做的事。
這樣的美被人所追求的本質在於,那是一個背後象徵著富足,無憂無慮的美好想像,就跟天堂總是能滿足每個時代不同的人的慾望一樣,重點在能讓滿足任何人的想像,所以任何冠上"天堂"這個詞彙的,都是美好的,不用質疑的。
同樣,古典高貴的那種美就是這樣的存在,這樣的美就是一種象徵,象徵自己能如同生活在"天堂"一樣,所以是美的,這不用證明,所以也沒有辦法被證明。
無論任何時代,這種美只存在於一種人,脫出於平凡的人。而任何在淪落泥土,沒有任何修飾的,稀鬆平常,不值得被人注意的,不會被稱為美,因為這連被看到的機會都沒有,不存在"美"的任何可能。
没说到点子上,至少据我接触的,low并不单指审美
我在想較早的哲學家,可能不是沒有意識到美與階級有關,而是他們正在進行對美的階級建構
冷知识:阶级构建这类词汇出现在人类历史上也只不过两三百年而已,是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新生儿
@@吱娜终国
不是發明這個詞彙之後才有這件事
人類從沒有文字以來早就一直在做這件事
在那個時代這些哲學家本身就是擁有社會地位的人
他們無意識或者有意識的將這種需要高社會地位的人才有辦法培養出的愛好,定義為高級的美
這是我表達的意思
@@himaxisken agree 包括他们这种做法也导致了现代的一种对上层阶级生活方式和审美的崇拜;以及男性主导的文化审美
美本來就分兩種
一種是客觀的美 就是大家看到會制式化的說 這就是美
一種是主觀的 是發自內心 會觸動感官的
美学这可是我老人家的本行呀。窝老说过,看一个“哲学家”是不是真的哲学家,就看他会不会去研究美学问题。美是啥?窝老一句话就说完啦:美是关系的现象(因为关系是客观的,因此也可以姑且说美是客观的)。
对对对!!周杰伦是低级趣味,这集太好了!!谢谢
美是体验,是主观对客观的反应,是主观赋予客观的特征。人有审美的能力,这是先验的,这种能力随着经验的雕刻而呈现不同的样态,学识,阅历,价值观都会灌注到审美能力当中。我想给的区隔是情感,因为审美过程必然牵动情感的变化,而这些情感的区隔会给美带来性质的分野。比如,生物性欲望,吃和性,美食和美女美男,这些会引起生理欲望的满足感;比如负向情感,嫉妒,报复,仇恨,杀戮,压迫,像暴力美学,战争美学,武侠的快意复仇,角斗士的杀戮,性爱中的狂野施虐受虐;再比如正向情感和正向价值观的共鸣,纯粹的愉悦,感慨,震撼,惊讶,崇敬,自然和谐之美,造化之美,创造之美拯救救赎弱者,帮助穷困受难的,慈善之美,一个满脸褶皱被岁月和困难侵蚀的老人的善良的笑容。我觉得通过审美过程中情感情绪以及价值观,来区分审美的高下和趣味,是必要的。真善美,美在善之后,脱离道德的美,就是低级趣味的审美。
把低级趣味包裹起来,或换一种形式,或稀释一下,它就变成了高级趣味。
流畅且清晰逐层解释复杂理念的视频 喜欢啦
比較傾向柏拉圖的說法 美的確是有一定公式的 不然普羅大眾也不會覺得某些人某些事物特別美 但我也認同康德的說法 的確自由品味才是最純粹的審美 不含個人肉慾
大老师,请问你视频里面穿插的B- roll画面是哪里找的,质量好高。
第三种❤❤❤
欣賞都是基於觀眾自身經驗累積 但關於"累積"的天賦是存在的
就算窮人時間就比較少 但他就不能自然且有意識地在任何情境下賞析周遭的一切嗎 當然可以
所以美是主觀的 是基於每個人自身經驗去賞析時能在精神上感到甦醒滿足(即使是充滿肉慾的 因為最終一切感受都回到大腦 根本不可能脫離肉體)
這份感動本身不分高低
但產生美的產業是有大量差異 資金差距 流動性差距 交流圈差距
最終 時間少的窮人們能接觸的美的文化會與富人區隔開來 OK 這是階級的部分
但這也只是市場機制產生的外部現象
前面提到窮人也可以有強大的累積美感經驗的天賦
藉著這些累積才能不斷遇見下一份感動
直到當你發現兒時最初的感動於現在的你的標準來說只剩情懷的時候
是的 審美本身當然分高低
結論
彰顯階級只是附加現象
而高低之分絕非互相敵視的關係 因為這亦僅是一種現象
这个话题可以从现象学角度来探讨吗?
康德和布尔迪尔都有道理,咋办。更倾向于布的看法
理想中的审美是完全理性的产物,而现实中的审美是理性与感性相互结合的产物
感觉“美”是在人满足基本需求之后的才会产生和追求的 对美的追求是天生的吧 美的产生代表文明社会的诞生 但是美的衍生品 建筑还有奢侈品都很能区分阶级 但是后期确实成了一种区分阶级的东西
审美用来区别阶级的观点,错误在于布尔迪厄根本不知道还有一种可能叫天赋。不好意思,本人和周边的许多朋友都没有经过系统性的美术教育,但基于天赋,许多人在做艺术相关的事物,而且做得非常好。
夏老师,我认为“形而上学”“形而下学”称为“道学”“器学”更好。
归根结底还是财富分配的状况
审美品味的阶层是必然的,而且是客观的,后台都是知识和科技的积累
这就是为什么,澳洲的私立学校,对音乐、美术和体育的重视,远超对学业的重视,确实这里很多人都爱听交响乐参观美术博物馆
這頻道怎麼沒紅,內容講的真的很好
没红是因为那些讲风水,讲什么生肖今年会发财的频道能红
大众跟上需要时间
@@isabelcui8977 你跳的那个是什么舞?
答案已經在內容裏提到了
任何问题,哪怕是科学问题,也都不一定有唯一确定的答案,唯一确定的答案只存在于特定的群体,特定的时空。不断思辩的作用主要在于打发有闲人的有闲时间,并在一段时间得到了然于心的满足。而于社群而言对错与否取决于你的话语权重,而非“客观事实”,也许就没有“事实”。有的只是有局限的圈子。把在这个圈子里得到的认可,作为疏离其他圈子的资本。您的认知就是您的认知。高下都是分别心,有我就有局限,而包罗万象就是没有象。没有象也不一定是虚无。都在找存在感或者追求自己认为的优越感。认同感和优越感都要。绝大多数人只接受相同或者相近的观点,而排斥相左的看法。
大美完全不限于阶级划分,但阶级确实影响审美。
喜欢周杰伦的,当中比例有多少是会看五线谱,可以把曲子演奏唱出来的?而上过音乐学校的人就可以演奏演唱,他们毕业后有多少会觉得周杰伦以及作曲的是伟大音乐家呢?根本不具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的专业素质,这样得出来的审美当然是low。但是喜欢莫扎特又不懂他好在哪的,只是装逼犯,是双重的low,是最应该被鄙视的。
如果看到塞尚的水果图勾起了性欲,而看到维纳斯看饿了,算是高级还是低级的审美呢?
我一边吃甜食一边看你讲低级趣味,看到那个巨大铜钱的建筑笑得都喷了
美是主觀的,是一種人對“適度”(fitness)的評估,評估某事物是否有利於自己。
而且人覺得有些東西無理由地美,並非真的毫無理由,只是潛意識給他分析了,而這個過程被表意識忽略了,才覺得某事物的美難以解釋。
而美是有高低之分,是因為某些審美是源自於認知的淺窄或錯誤。事實上他認為美的東西可能不是最有利於他,而其他人看出來了,就會覺得這人很low
午夜巴黎那段选的有一些问题,用前面那个教授的点评更好。毕竟电影设定是男主因为穿越了解画家本人的想法
物质世界的纯善映射在智慧生命心底而成「意义」--即谓之「美」的存在。
我觉得 bgm用了魂斗罗和沙龙曼蛇 挺不错
我這個普通人只要自己喜歡找到喜歡的歌聽找到自己喜歡穿的衣服我已經覺得自己很high了管他們說什麼我就是沒有這些審美眼光
很棒的一集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