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不只有技術! 英特爾1.8奈米來襲! 台積能老神在在? ft.前台積電研發處處長 楊光磊 | 斐姨所思【阿姨想知道】 EP147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8 мар 2024
  • 台積電亞利桑那廠進度延宕,建造過程一堆問題在吵時,日本熊本廠默默蓋好了?美國廠不願「勤能補拙」才卡關?日本職人精神反成阻礙?重建晶圓製造有兩大難題?台積電人力、文化優勢「難複製」? 英特爾18A技術超車台積? 中芯國際競爭力並不差!發展「中國特色」N奈米晶片不是問題?
    本集【阿姨想知道】邀請前台積電全球研發處處長 楊光磊 ,第一線「老台積人」來剖析台積電的強項,以及美中日半導體的各自優勢。
    btw因為這集太精彩我們拆成兩集,下集會聊聊台積電的企業文化,大家常講「十萬青年十萬肝,GG輪班救台灣」,真的只能用這方式才有競爭力嗎?
    • 「學歷主義」=成功方程式?想擠進台積電一學期...
    *本集錄影時間為 24/03/05
    Timecode:
    00:22 Open
    03:13 熊本廠是日本秀肌肉? 美國不願「勤能補拙」才卡關?
    06:36 職人精神反成日本阻礙?重建晶圓製造有兩大難題?
    10:18 人力、文化優勢「難複製」? 晶圓製造光抄台積電一定死?
    14:24 重語言、創意不重製造! 科學應用美國人不愛?
    17:33 英特爾18A技術超車台積?代工競爭關鍵是客戶服務?
    20:42 美禁令首重封鎖晶片應用? 中國內需大產業能存活?
    23:56 中芯國際競爭力並不差! 「中國特色」N奈米晶片?
    28:12 國際挖角台積怎麼應對? 減少推力沒人會想走?
    32:45 Takeaway
    追蹤《#范琪斐的美國時間》掌握全球脈動
    👉bit.ly/3vG5Nhg
    范琪斐 RUclips 官方頻道
    👉bit.ly/3f6WZvI
    《斐姨所思》Podcast
    👉bit.ly/3j2l8FX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945

  • @a0928588432
    @a092858843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2

    這一集楊光磊中肯訪談, 主持人與來賓都非常棒! 受惠良多! 感謝!台積電加油! 台灣半導體持續加油!

  • @hudsonvan4322
    @hudsonvan432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11

    台積電認真處理去除污染並資源回收這件事情真的讓人敬佩,有毒氣體可以一再過濾出能重複利用的元素,非常永續

    • @laolong1991
      @laolong199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你这句和博士对台积电的解读有些出入

    • @a20323368
      @a20323368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因為怕被停產線啊😂

    • @lanternsjack7699
      @lanternsjack7699 29 дней назад

      分裂成,,,

    • @user-og2ld4uv5k
      @user-og2ld4uv5k 18 дней назад

      腦力激盪,很好!

  • @seraphalext
    @seraphalext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00

    前處長說得沒錯
    日本文化的問題
    1. 許多老公司會追求99%的完成度,但從0%~90%的難度很高,但90~99%的難度更高而且會更內捲更耗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磨。
    2. 集體決策,沒人願意負責,所以新的想法會很慢才會在企業內發展。
    3. 不願意接觸新的思維或不同國家的思維
    日本的長處是把半導體的關鍵材料與設備做到精度99%

    • @peteryew9615
      @peteryew961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5

      跟日本合作過很多設備案子,本來是OEM日本設計台灣代工,他們很多新的設計都會討論很久沒到100%確定不敢冒然決定方案,專案劃分很多階段一步一步嚴謹的完成,但現在很多客戶都是客製化交期也很短日本的做法很難短時間客製化,後來改成ODM設計與製造都由台灣完成,台灣方式是先討論大致方向先幹再說,幸運的話一次成功,失敗的話釐清問題後再改,但很費工程師....

    • @bobbyzee1686
      @bobbyzee168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peteryew9615請教,以後這種費工程師的作法有沒有可能利用AI來減少壓力?

    • @user-SugarDaddy987
      @user-SugarDaddy98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美國不給錢 台灣當然停工

    • @SLApple-hp9ed
      @SLApple-hp9ed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8

      這位前處長講錯很多, 觀念很老派.
      1. 90-100是技術領先做品牌像nvda, 60-90是代工求吃飽台積電, 0-1是創新.
      2. 集體決策是菁英制, 不能官僚制. 賈伯斯就是集體決策 但是只限精英.

    • @millsonliu
      @millsonli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日本的基礎材料,他說第二還真沒人敢說第一,但日本的企業文化真的如你所言,不改真的不行.

  • @user-oy6le4ch4c
    @user-oy6le4ch4c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1

    很棒的邀請到楊光磊🎉。

  • @linnick2865
    @linnick286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26

    台灣的企業文化 就是日本生的美國養的,兼具兩者的優點 但同時也有兩者的缺點 只是都沒這麼極端。講創意 有創意 講管理有管理 講血汗 夠血汗。或許這些特質才能夠養出台積電

    • @l9548083
      @l954808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混血兒,然後不想自己當父母..

    • @Usagi-2004
      @Usagi-200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台灣很多企業都是靠血汗員工和違法去立足的,如果離開台灣會有一堆企業倒閉。

    • @dipsygenius
      @dipsygenius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如果是這樣 聽起來不是缺點啊😂

    • @linnick2865
      @linnick286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l9548083 目前這種混血的結晶不就正反客為主 被美日拜去設廠了嗎 了嗎

    • @wxrms5448
      @wxrms544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9

      ​@@dipsygenius你把薪資的部分放進來就是大缺點,加班不給加班費(日本)

  • @alicewu3085
    @alicewu308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7

    真是好有趣也好貼切的形容:「他會做出一個『叫做』三奈米的東西,可是他那個三奈米,跟其他世界的三奈米,長得會不太一樣......」「尤其這個奈米概念,它只是一個下一代技術的概念,它不是真的有五、四、三、二、一的數字在裡面發生」

    • @emo_comebac
      @emo_comebac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那些命名方式主要是迎合消費者
      以前intel的14奈米迭代 命名就是在後面弄一個加號 (14nm++++++)
      結果看起來就很low (雖然實際上也是)
      後來改名了 叫intel 7/ intel 4/ intel 3/ intel 20A
      感覺就好像可以跟台積電做一個呼應
      但事實上 就算是這樣分 相鄰兩代的實際差距也未必均等
      更別說兩家不同的公司的差別
      像三星的4奈米跟台積電的4奈米就差很多
      而且有時候同樣是4奈米 但也有差 例如N4P N4X
      不一定是因為新技術研發出來
      而是要不要用 那些客戶需要用
      "夠用就好 適才適所"的文化 可以減少浪費 發揮效率
      有人把中芯的晶片拿去用顯微鏡看
      理論效能大概介於台積電7奈米和5奈米之間
      但華為做的這一片跟之前他用台積電5奈米做的效能差不多
      表示晶片設計有進步

    • @jackjack7138
      @jackjack713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8

      其實來賓的意思是說,中國肯定能做出三奈米,但他們的三奈米製程、工藝會跟普遍的技術不一樣,但功能確實是三奈米沒錯,當初他們被制裁後 再沒有新設備的情況下7奈米、5奈米的功能晶片也還是做出來了,而且用的方法很特殊也很聰明,但是有成本增加的後遺症。范斐琪聽不懂來賓的意思..

    • @SyuAsyou
      @SyuAsyo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jackjack7138 成本高品質低,僅具宣誓意義…(我也覺得斐姨沒聽懂)

    • @iwish3174
      @iwish317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問題是這些改名稱的方式一點鳥用都沒有。
      因為這些晶片不是賣給一般的普羅消費者,這些晶片賣的對象是蘋果,輝達,高通...這些跟製造端一樣懂晶片導電運作的設計商。
      所以實際運作效能才是王道,搞名稱超前對這些更專業的客戶是無感的,就像三星現在要將3奈米+的晶片改名為2奈米,客戶就沒有要買單。

    • @jackjack7138
      @jackjack713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8

      @@SyuAsyou 她就是個表面中立務實 實際是個立場鮮明 綜合判斷力不佳 思想固化的主持人,老實說我覺得她節目無法給人帶來正面思考以及正確判斷的能力

  • @AcousticsTube
    @AcousticsTub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34

    1. 他說得沒錯, 日本人做事較缺乏彈性及應變能力, 在311核輻射外洩反應處理就能看出來.
    2. Intel如果能做代工, 大概也只能替自己的CPU代工吧! 那些一般IC的成本及面對眾多客戶的處理速度, 他們過去就沒有過, 以後光是客戶訂製這塊想要做, 也不能可在短時間做得起來, 公司太大發展就是維持以前思維很難改變, 一直對外誇口幾年可以追上台積電, 再等10年可能會落後更多吧.
    3. 至於三星, 那更是不用說了, 他也想做代工, 但Apple給他多少次機會了只會亂誇口, 又跟美國, 日本, 台灣長期維持在對立面, 想做代工又做系統產品, 永遠在跟客戶競爭, 很多公司碰過幾次都會怕, 就算價宜, 問題太多, 應用後一堆問題解不掉, 沒人敢用.

    • @evangle1234
      @evangle123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6

      那是在纯商业的考量基础下,现在各国政府都补助本地foundary, 主要考量是 去依赖,自用而不是出口。Intel搞代工 也是想要跟政府要钱,美国本来IC厂家就很少,美国支助半导体的钱大部分就是intel 吞掉。,日美欧慢慢就会和中国一样, 都开始能造成熟制程了,接政府军事的单, 配合内需和政府补贴都能够生存,然后也会慢慢往高端芯片研发。厂家多了,芯片价格就会下降。大家利润就会少。当然台积电在最高端芯片领域肯定是永远有一席之地的,但是整体收益还是会受影响的。然后就是人员流动,之前芯片人才,选择少 只能去美国和大陆,,一个有文化问题一个有政治问题,之后选择多了,可能更多人愿意去日本或者去更社会主义一点的没那么卷的欧洲

    • @j808010
      @j80801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2

      你說的一切前提是"自由競爭"的市場,當你加上政治和環保那是另外一回事
      純論成本,TSMC根本不應該去美國設廠,但最後還是去了
      一旦出現政策上的轉變,譬如關鍵零件必須本地生產,以及對於進口晶片課稅等
      這都不是技術可以解決的問題
      另外碳稅也是一個逐漸浮現的問題,台灣不再使用核電後,基載就剩下火力,這也不是台積能夠自己解決的

    • @dipsygenius
      @dipsygenius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美國的公司來說intel絕對是那個更值得信賴的夥伴

    • @wxrms5448
      @wxrms544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9

      ​@@dipsygenius更值得信賴是一回事啊,下單了做出來卻打不贏對手沒有意義

    • @ArcusDong
      @ArcusDon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4

      三星過去背刺同業、客戶的紀錄太多,像AMD、Apple、nVidia等頭部企業是不會想長期合作,頂多將非核心產品才會考慮下單。

  • @tedlu1781
    @tedlu178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揚博士有幾個觀點值得大家探討:台積電是製造,製造符合客戶需求的物品,其他高規的廠也許可以做到製造,但可能沒辦法滿足客戶需求,所以技術人員的溝通跟適應能力應該表示說是台積電文化下所產生的產業核心能力是一班人不容易看到的。
    謝謝這群為世界努力的台積電員工,你們真的很強!!!!!

  • @victoryang3990
    @victoryang399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4

    非常有知識的一集很喜歡謝謝

  • @marisadoublewood3098
    @marisadoublewood309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8

    I can only say that it is the 職人精神 of this channel that keeps me coming back and keeps it trustworthy. Please do not lose it! Perhaps the 'just enough' will apply to shorts, but please never give that up for your longform videos. You surely have a discerning enough segment of your audience that appreciate it. Surely just enough is a good concept for the appropriate situation, but persistence in putting out a high-quality product will still have value.

  • @johnchen3965
    @johnchen396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8

    世界的信任信賴,與客戶共存共榮,員工工作文化與管理。

  • @user-yx9gp5qu3s
    @user-yx9gp5qu3s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謝謝你給我們分享🙏

  • @seanay4645
    @seanay464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7

    希望台積電的良心,與保護良心,繼續帶領台灣。成就民主之眼耳、平等之仁核、勇氣之內膽,圓滿之般舟。

  • @polo3770478
    @polo377047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88

    日本熊本的第一廠進度有夠誇張,2021年底規劃、2024年底量產
    然後第二廠已經確定要建,第三廠在評估中
    第一廠比美國晚2年,然後在差不多的時間要量產
    跟大家講一個消息,就是在台灣的台積電供應商、設備商並沒有跟著去日本
    有一個令人擔憂的事,就是未來先進製程(有一部分)很有可能會在日本做
    中東國家也想在日本搞半導體廠
    目前很多基礎材料本來就被日本產業壟斷
    30年前日本在半導體的地位,比現今台灣在半導體的地位還高
    台灣相關的供應鏈在未來有被日本取代、搶佔份額的風險
    所以思考的角度不是日本半導體會不會打敗台積電這家公司
    而是台積電會不會融入日本,造成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以台積電角度是分散風險、跨足全球,當然是好事
    但對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鏈、產業、台灣經濟來說卻是一個隱憂
    當然以上都是以很長期、宏觀的角度去看

    • @user-zb6nv6iz6v
      @user-zb6nv6iz6v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0

      好消息,最重要新聞,協力廠商越多留在台灣,才是台灣真正安全基石。
      先進製程必要時出走,那是台灣電力不足的妥協必須,只要不到美中韓三國都可以,且台積電必有嚴謹保密措施。但更重要是協力廠商的根留台灣。
      對台灣的安全性而言,(((讓失去台灣等於失去全世界半導體產能)))(至少28奈米內)是真正台灣安全基石。
      靠美國保護,那是智障才有的邏輯

    • @richardwu2044
      @richardwu204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7

      我個人認為此隱憂是存在的 , 而生產過程的提高良率的方面別的國家很難在短期間幾年時間摸索出來 , 尤其它是需要台積電多個協力廠商同心協力一起針對問題做協調解決的 . 總之 , 不管投入多少人多少錢要複製確實有難度 !

    • @jevonslin5927
      @jevonslin592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3

      目前台積日本廠jasm做的應該是sony的cis和denso的車用ic,或許台積不去就接不到這些訂單,sony 可能自行蓋晶圓廠製造吧;化學部分日本廠商本來就比較強,tsmc 本來就對她頗為依賴吧; 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tsmc不可能不到國外設廠,台灣的水電人力各項資源畢竟有限啊

    • @user-hz7oh7ec1f
      @user-hz7oh7ec1f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如果美國爲了扶持英特爾代替臺積電怎麽辦,像之前對付法國公司一樣@@user-zb6nv6iz6v

    • @kawakami144
      @kawakami14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1

      楊光磊講出日本人的死穴,就是稟議制、決策慢,簡單地講日本人不敢負責任,這是無法發展半導體的重要因素。
      而且80、90年代日本的強項是 DRAM,市佔超過8成,不是台積電的邏輯半導體。日本重返榮耀是重返記憶體的榮耀還是重返邏輯半導體榮耀,邏輯半導體日本是幾乎沒有發展過的。
      2024.01 天下雜誌,旺宏董事長吳敏求在日本議員甘利民前講了這麼一段話:很多事不是看單面向,我不認為日本重返半導體生產這次會成功,因為亞洲有其他國家的生產能力可以競爭,它會很辛苦,但日本某些地方確實很棒,例如員工會在一間公司待很久,但日本的混合訊號(mixed signal)、CPU處理器不是強項,記憶體又被台灣、韓國取代,邏輯IC又是台灣強項,日本的角色愈來愈辛苦。日本將來定位很awkward(棘手尷尬),這是日本政府需要思考的地方。

  • @LITTLESTUDY
    @LITTLESTUDY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謝謝貴節目,提供這麼棒的內容~

  • @morganlee8205
    @morganlee820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7

    謝謝!

  • @ai-lingchen1257
    @ai-lingchen125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9

    沒錯,文化是職場上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德國工作超過5年,已經盡力融入了,還是很想安靜離職,亦或是或是去他國或是回台灣。

    • @catssherwood1254
      @catssherwood125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7

      趕快回來守護台灣❤

    • @user-nt2kd5sd6l
      @user-nt2kd5sd6l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德國種族歧視很嚴重 我剛來一陣子 已經感受到==
      工作上面不知道也會不會

    • @Alice901130
      @Alice90113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8

      德國並非友善國家、德國人的個性非常小氣,自私、斤斤計較。

    • @Wish-Hope
      @Wish-Hop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佳世達已經驗證「工作文化」弄死它的誠心併購。

    • @Lionids
      @Lionids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德應該跟日職場文化相似
      拘謹 嚴格 制式化 Sop最重要
      是物本不是人本
      所以如果喜歡自由開放的工作環境
      應該就不會喜歡德日的氣氛

  • @iamywen
    @iamywe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這集是很棒的訪問,感謝貴團隊製作。

  • @jackliu7334
    @jackliu733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3

    I had experiences working with Japanese companies on Mobile phones. Mr. Yang said it right, we Taiwanese really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Just Right and Perfect. we persuaded our Japanese customers to follow our way of doing things and succeeded successfully.

  • @charleschiang1632
    @charleschiang163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0

    楊博士説的真好,時間太短了,可惜。

  • @user-middle-aged-40
    @user-middle-aged-4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8

    台積美國廠跟熊本廠,還有台灣本身的廠的關鍵在於,如果全部國家都用美國一樣的工作態度跟強度做,就沒差,大不了全世界都跟Intel 的進度一樣,AI發展要再晚幾年才能達到目前的水準,這樣會怎麼樣嗎?其實也不會,就全世界科技進步比現在稍微慢一點而已。但是當有其他國健家比較拼,就會變成現在的狀況。這就是現實。

  • @yichinchen3303
    @yichinchen330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8

    非常喜歡這一集的內容。按讚了 但是字幕要再加強!

  • @user-vw3ll9ky2p
    @user-vw3ll9ky2p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7

    還記得當年SONY聼了韓國人的建議跑去韓國三星合建SLCD 項目,導致SONY後面鎩羽而歸回到了原點,這次SONY與臺積電合作其實韓國半導體圈子都在關注著

  • @duwa7
    @duwa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1

    這個訪談內容厲害了!

  • @tommyfan
    @tommyfa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佩服,向你們致敬

  • @changhc99
    @changhc9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5

    日本在三十多年前就曾席捲世界半導體業市場,直至現在,日本企業在部分半導體原料及設備仍擁有壓倒性優勢。論起勤奮與敬業程度,以及細心態度,比起台灣人猶有過之。加上日本與歐美國家維持親密且正常的外交經貿與軍事同盟關係。
    如果能掌握半導體轉換點的時機,相信日本半導體仍有翻身的機會。

    • @kuniguo3562
      @kuniguo356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日本的半导体是被美国打压的…

    • @yihuantzeng7865
      @yihuantzeng786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還是要回到為什麼日本從龍頭變成失落的原因? 重新出發沒克服的話,未來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 @jyg3924
      @jyg392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yihuantzeng7865 原因不是很简单吗?美国不支持就没有国家能坐龙头

    • @user-SugarDaddy987
      @user-SugarDaddy98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yihuantzeng7865當初就美國決定的啊

    • @JamesTTLiao
      @JamesTTLiao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加上應變緩慢,lDM廠模式被台灣南韓的代工蠶食​.@@jyg3924

  • @moredenmark
    @moredenmark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前8吋廠阿桑路過😊

  • @johnwang7926
    @johnwang792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21:00 "when it works, why change."

  • @hugh612
    @hugh61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這節目超棒

  • @MUSICJOYABLE
    @MUSICJOYABL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3

    台灣人口比例上,最優質的人才及天才⋯精英都聚集在電子半導體業,及醫學兩種領域,難怪此兩行業能跑在大多數地區之上。是黃金總會發光。這的確是拜過去的教育文化訓練及政策所𧶽。更重要的,還有多數人默默的的刻苦認命不爭所致。另外,因為全球各大國的人才和資源分配並非只有集中在此,其選擇性、可能性很多。台灣半導體的竄紅可以說和時機、文化、政治及世界強權的角力息息相關。要珍惜這個可貴的千鈞一髪的機會。加油吧!

    • @where8113
      @where811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才怪,這是國家不重視其他產業的選擇,未來如果這些東西被其他國家競爭力追上或取代,國運就急轉直下,講難聽點,台灣根本是蔑視其他產業的死活才成就至此

    • @MUSICJOYABLE
      @MUSICJOYABL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你說的有道理!台灣的處境很艱難呀!地狹人稠,沒什麼資源,沒有任何奧援。不像日本人打群體戰賺遍天下,韓國人有政府輔助,美國歐洲等國地大物博、富有而強大。他們坐著躺著就可以生存。我們企業都是獨行俠,單打獨鬥,在夾縫裡求生。台灣人是全世界最勤勞勇敢的,開店到十二點,對照別人六點收工、放假一個月休閒。我們其實沒有條件納涼,需要血汗拼搏和智慧動腦創造機會。危機永遠存在。但,台灣人這麼笨嗎?時局在變化,大家需要快速的應變。火箭發射般的成長。台積電可以串連全球合作,以退為進,不斷讓自己更厲害,有更多利用價值,幫別人賺大錢,謀取自己的生存空間。每個都可以發掘自己的價值和優勢。只要認真且頭腦清明。一個人一小步可以成就整體的一大步。

    • @thomaslin2493
      @thomaslin249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where8113 藐視其他產業?? 那也要看其他產業搬出甚麼福利薪資.....

    • @skjhfuihff08757
      @skjhfuihff08757 Месяц назад

      我在半導體業,但我不得不說,半導體業用的是台灣的二流人才,大部分都是材料、化學、化工背景的。真的厲害的電子、電機、資工,不會進台積電的。

  • @user-te7vi7we4h
    @user-te7vi7we4h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字幕非常符合just enough

  • @b11817
    @b1181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9

    很多人其實根本搞錯今天半導體業的最關鍵命題是「技術密集」而非「資本密集」,
    本質上是「量產型試驗」,是靠學習曲線取勝,而根本就不是你砸了多少錢。
    在這種情境下,是憑藉著製程研發、過往累積經驗、卡位專利來贏得優勢的,
    最近的案例就是喊先發三奈米的三星搞到量產階段良率極低,基本沒有量產價值的血淋淋案例,
    因為三星過去的把戲就是多買幾倍機台來補足良率損失,根本沒嘗試在製程上面再改良的後果。
    然後英特爾也不要太高興,High-NA會遇到什麼難關都不知道,甚至沒人知道你會在哪段卡關,
    然後經驗都拿去改善給台積的那一台,等於你也是在幫人家試驗機台,只是搶個首發的面子而已,呵。
    然後看看連上述兩家車尾燈都還看不到的中芯......
    祖國會感激你的貢獻。

    • @user-eo3qh1zv7w
      @user-eo3qh1zv7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最後一句是要說三星還是中芯?

    • @b11817
      @b1181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user-eo3qh1zv7w 其實我覺得哪個都沒差XD 不過謝謝提醒

    • @user-vu9ow9dz7q
      @user-vu9ow9dz7q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最後一句 跟我們懷念你 雷同嗎?

    • @windmill4007550
      @windmill400755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的確,半導體是堆砌學習曲線的技術累積,譬如光一個測試降低量子隧穿的材料實驗,就是一個曠日費時的歷程,再聰明的頭腦也無法彎道超車。

    • @where8113
      @where811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彎道超車真的很搞笑,自認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說法,現代哪項科技技術不是前人慢慢集成的,總有人想要跑步切西瓜,然後自以為贏了認真跑完操場的人,真的是...

  • @mike2215969
    @mike221596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優質節目❤

  • @kevinfan8020
    @kevinfan802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CC字幕還真的是蠻好笑的欸😂

  • @user-tb1qm1mb6r
    @user-tb1qm1mb6r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0

    非常高质量的访谈,希望以后能多请一些类似的各行各业的学者上节目。来自中国大陆的爱!Love from mainland China! ❤

  • @huangpaul
    @huangpaul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6

    謝謝製作非常棒的專訪,不過字幕要加油

    • @cch2997
      @cch299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小朋友不懂華山論劍.過猶不及....
      畢竟文組的大學入學成績連中文成績都快要不參考了.不必太苛求.
      好啦,這字幕應該是電腦自動生成的啦~~~

    • @hudsonvan4322
      @hudsonvan432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cch2997字幕是AI上的啦 需要更新AI的參數

    • @cch2997
      @cch299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hudsonvan4322 是啊,我後面不是寫了.

  • @user-qd7ig2uy7t
    @user-qd7ig2uy7t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台灣人就是太驕傲的心態世局瞬息萬變誰也難以想像

  • @taorente7438
    @taorente743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2

    台積電周邊有500多家各各是業界佼佼者供應鏈廠商為台積電服務。台積電能戰勝美韓日歐同行,他們怕台積電不是因為台積電一家公司,而是台積電與其背後代表著500多家上中下游供應鏈廠商約30多萬人力腦袋集團軍的總體戰力,在這些30多萬人力腦力大軍下,帶領著台灣全體半導體產業雨露均霑、共享優勢,區區幾萬人的美國英特爾、幾萬人的韓國三星根本不是其對手。最近台積電宣布進軍1奈米晶片製程技術設廠,並發表了自主研究0.5奈米(和氫原子一般大小)的技術,把全球同行嚇壞了,因為台積電正在領軍上中下游30多萬人力腦力技術供應鏈大軍進攻1奈米晶片及前沿領域,英特爾、三星根本沒人力可以對抗。

    • @arionchang4037
      @arionchang403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

  • @TheAkira168
    @TheAkira16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4

    我研發幹了一輩子從不覺得賣肝,幫三四家公司完成超過一百項專利,最操的時期三天才下班回家一趟,收入很好但重點是身體健康保持良好!很多研發人說爆肝賣肝那不是多數,有想過是否自己技術能力不足又不懂養身?

    • @joe9666
      @joe966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真的 身體是自己的 大部分人不運動又亂吃 比上班更傷身體

    • @commweb4988
      @commweb498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大部分都是才能、收入達不到那樣的級別,只好自我想像別人是賣肝的自我安慰。
      其實只要勞動市場是自由競爭的環境,別人職涯規劃的取捨,都是每個人依自己的能力、環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安排,旁人就不必瞎操心了。

    • @user-rl1yy5di3p
      @user-rl1yy5di3p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三天才回家一趟 可能是世代想法差距 所以你不覺得賣肝

    • @johnlin7439
      @johnlin743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可以分享一下您是如何養生的嗎?

    • @where8113
      @where811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可能因為妳是研發? 可能因為妳有熱情? 可能因為妳是科技業? 你有去過其他行業嗎?

  • @sylviatang5842
    @sylviatang584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楊老師說得很對,台積電要好好改善職場文化減低把人才外推的機率,梁孟松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Intel不足為慮,但是「差不多」概念真的是好的嗎?應該是說客人要的供應商(台積電)都可以提供,無人可以取代。

    • @quantitativetorch2873
      @quantitativetorch287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Just enough 不是差不多吧 是剛好夠用

    • @sylviatang5842
      @sylviatang584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quantitativetorch2873 對我而言,楊教授表達的意思就是差不多

    • @tsaidan33333
      @tsaidan3333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在工程的世界,可以順利運作比什麼都重要。
      物理的東西,可以用就是可以用。
      能運作的基礎上精益求精是品質的表現。
      但是請試想現在半導體迭代這麼快,根本沒有時間給你慢慢打磨慢慢精益求精。先做出可以穩定量產的技術是最重要的。
      再來是成本,花大把時間金錢打磨到極致的技術可以讓客戶用合理的價格也是一大挑戰。

    • @sylviatang5842
      @sylviatang584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tsaidan33333 收到

  • @ousancho1201
    @ousancho120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7

    nVIDIA(字幕正確)、後2個有誤,應是broadcom(博通)、跟Qualcomm(高通)

    • @skjhfuihff08757
      @skjhfuihff08757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還有no clue, 不是nodeclued. No clue 意思是不知道。

  • @claudialin8447
    @claudialin844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很棒的專家

  • @davidlin9099
    @davidlin909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認同台清交成的要求 進去越久工作責任範圍越來越縮小
    但是它是越來越深入且越高端越專 且透過群策群力要強力配合 這是它成功的眉角就是在這裡。

  • @winst2000
    @winst200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2

    只從破土到工廠蓋好,不管是日本還是美國應該都差不多。我在美國工作很多年,美國的地方媒體習慣從籌備就開始討論。其實這是一個Waterfall和Agile的管理哲學的不同。
    我覺得美國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工廠蓋得快不快。美國的董事會和華爾街其實是對經營者的耐心非常低,通常是給兩年,如果績效不夠好,可以把整個經營團隊都解散,然後重新開始。但是經營團隊常常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才會開始有默契。一些策略也需要在一兩年才會有成績。

    • @l9548083
      @l954808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我想對華爾街來說 只看錢的話利潤太低了

    • @Uziiiiiiii1989
      @Uziiiiiiii198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老美不想賺製造的利潤啦,輝達.蘋果.博通.高通,IC.IT設計頂尖都在美國
      製造那種要一堆人犧牲的時間.生命做重複事情的,老美盡量不做,台積電有護城河有意義嗎,股權70%都在外資手上
      你們賣肝,華爾街收錢,台積電工程師薪水還不如美國卡車司機呢,這樣怎麼設廠😂

    • @user-bg7dm8zb2l
      @user-bg7dm8zb2l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8

      @@Uziiiiiiii1989 想像力很好,台積電雖然是外資70%,但跟華爾街沒關係,台積電花旗海外帳戶,70%是在歐洲,不是在美國
      當然了,頂級設計,一直是在美國,比如intel,價格高,但是壽命長、穩定,獨家的待機省電技術,要是讓組裝店家推薦,首選始終是intel,而不是便宜的AMD

    • @Uziiiiiiii1989
      @Uziiiiiiii198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user-bg7dm8zb2l 台積電ADR在紐交所掛牌,不就是在華爾街手上過水交易,誰管哪國人去買的,還是台灣人跑去紐交所買台積電股票買到第一大股東,70%都是外資,整個台灣持股加一加10%上下,台積電大客戶都是老美,誰會去買不言而喻
      今天台積電員工薪水全部漲50%,漲得部分吃公司利潤,這樣台灣員工過得舒適愉快真正過上跟白人一樣有品質生活,看看華爾街那票股東會不會同意
      轉頭馬上抽資投三星😚

    • @Uziiiiiiii1989
      @Uziiiiiiii198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user-bg7dm8zb2l兄弟資訊要更新一下囉,AMD市值快要intel兩倍
      台積電ADR在紐交所過水交易呢,誰會在乎是哪國人去買的,何況台積電大客戶全是老美,誰會買台積電股票不言而喻
      可以試試讓台積電員工薪水漲50%,漲得部分吃公司利潤,讓台灣員工過上跟西方一樣品質的生活,看看華爾街那票股東會不會同意
      信不信立馬抽資走人,轉投三星😂

  • @Wentsai89
    @Wentsai8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9

    台積電熊本廠造價8000億日圓,美國廠更是追加到400億美元,晶圓代工是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尤其高階代工更是,所以現在晶圓代工門檻很高,美國之所以廠蓋不完原因很多,除了美國人工貴又不好用外,美國政府的補助永遠在路上也是原因,日本政府可是說得少做得多又快。
    套句陸行之講過的,日本把台積電當救星,美國把台積電和三星當人質,更別說三星和台積都知道美國廠穩賠不賺,當然蓋廠是拖越久越好,三星甚至連地都還沒整好,至於英特爾就算高階技術一時能超車,未來高階產能也不太可能追到台積電,資本密集部分還可以靠砸錢,技術密集可沒辦法

    • @Y.m.s-cv1oq
      @Y.m.s-cv1oq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不一樣,台積熊本1廠是14~28奈米,不是高階製程,造價比較低(不到60億美元),而亞利桑那廠開始就是5奈米的高階製程,造價本來就比較高(要120億美元以上,400億美元是5奈米廠+3奈米廠的造價總合),這才是建廠成本的最大差異。而美日兩地的薪資、工作態度…,只是加大建廠成本和時程的差距。

    • @where8113
      @where811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真的不認為美國能搞好,做個樣子就好了,美國人能有競爭力才怪

    • @emmaonUTube
      @emmaonUTub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where8113 的確,美國製造業,甚至包括造船業,全體放懶30年,技術/師傅即使不斷層,也是個超大窟窿,想要製造業回美國,難。不管是友岸外包或是分散供應鏈,各種名詞,說的都是....找別人做。

  • @user-gy1uh5rv6z
    @user-gy1uh5rv6z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非常期待新的世界貿易協議納入勞動條件評價,如果能因此改善台灣勞動條件,也許可能是台灣一種進步的機會!

  • @janus2263
    @janus226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超優節目

  • @terryshou2410
    @terryshou241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7

    台積電要留人才,應該這麼說,人要離職最大的兩個原因,1.心理受到委屈了 2.錢不對位,人才在台積電留不住的原因應該是第一項。

    • @kaychen2054
      @kaychen205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重點是"人才"是自認為是人才, 還是別人也認同你是人才

    • @user-xl2bl6og2b
      @user-xl2bl6og2b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我身邊已經10幾個離開台積了

    • @tsungchiehhsu
      @tsungchiehhs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這二點馬雲爸爸說過。不管任何企業都是一樣

    • @user-pr8mg8dg3l
      @user-pr8mg8dg3l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你錯了,台積工作環境壓力大,通常工作10年會自動的離開,半導體又不是只有台積,很多人有自己的身涯規劃。

    • @Nick80138
      @Nick8013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這兩點原因是之一,但不是唯一,我身邊同學準備了六、七年,最後還是離開,原因:工作與生活無法平衡,跟你說的兩點完全無關

  • @user-ln5yy8ic8y
    @user-ln5yy8ic8y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1

    台gg發哥聯詠四五十歲手上至少五千萬現金兩三棟房子 還繼續賣命這才是真愛

    • @jichiu6728
      @jichiu672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賣命工作30年先苦後甘,五六十歲就可以退休了啊!!50~80歲享受生活。🤣😂🤣現在年輕人先甘後苦,年輕怨長輩,要先躺平享受生活,然後50~80歲撿破爛怨世界不公平🤣😆🤣

    • @Wish-Hope
      @Wish-Hop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jichiu6728
      是可能的。

  • @user-tp6g4zj4
    @user-tp6g4zj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感謝貴節目提供這麼多面向的資訊,也好奇108課綱的多方面看法,如學生,高中老師,大學教授等看法

  • @user-eg1qr3tx6r
    @user-eg1qr3tx6r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9

    好多人彷彿自己的見解最獨到,自己看見別人看不見的問題。
    再給你兩分鐘,可能宇宙都能解釋了。😂
    看過很多關於台積電的影片和來賓分享,留言區總是很多匿名的高階主管、博士級的資歷。彷彿在半導體業界經歷過 服務過。甚至比影片邀請的來賓更懂。
    向各位致敬,太有趣了啦😂

    • @hudsonvan4322
      @hudsonvan432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雖然不是人人都能在台積電工作,但人人都能當台積電股東,那些人會幻想

    • @user-eo3qh1zv7w
      @user-eo3qh1zv7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畢竟台灣媒體看太多就會變這樣

    • @user-he3tv3oq6u
      @user-he3tv3oq6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user-eo3qh1zv7w 確實,像是三立跟中天,根本一對寶

    • @b11817
      @b1181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錯,正是因為不少人是從業相關人士,才會清楚整套邏輯是如何搞出來的,還不完全是憑空猜出來的。
      你犯的最大錯誤就在於把這個產業類比成一般製造業,可半導體業的思維卻從不是製造業,而是極度講求細節的試驗。
      這就意味著你要是被掐一個因素,你要開發替代性方案往往成本會高到無法衡量,
      既便你真的玩出來好了,人家在此同時也築起高高的護城河,一切就回到原點,甚至還倒退。
      日韓貿易戰逼韓國低頭的關鍵原因正是如此,這也是這個產業的寫照─要不就團結,要不就一起掛,
      還有實驗室做出多高良率都沒有用,在沒放到產線上跑完產品之前都不是真的。
      建議你阿北的聖旨看好看滿,上人的教義不是我們這些凡夫卒子得以參透的。

  • @lantakeabreak8583
    @lantakeabreak858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最近APPLE CAR的事情很可能就是未來INTEL的情況, 不是說一定不能做出來, 可是砍掉重做是他們經常會出現的情況, 像STEVE JOBS那種瘋狂的技術家才能夠極限去煉成產品, 賠錢也得做. 日本的職人精神其實在技術深耕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他們一直維持最頂尖的技術, 在半成品領域入面幾乎不可能繞過, 但即使發展極度頂尖的技術, 成本一定很高, 這種思維必須調整並找方法解決, 他們電視機產業的潰敗就是這樣, 中國內需市場是煉金石, 基本上滿足到應用產品就不會死, 但都肯定要與進口貨競爭, 否則被外資打死的結果就是將經濟直接拱手相讓.

    • @Wish-Hope
      @Wish-Hop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英特爾五年內會將所有晶圓廠(賠錢貨、季辛格的詐欺PPT變成燙手山芋)賣給台積電,只要 1 美元!甚至可能賠付幾十億美元。然後真正走上Fabless之路。
      附帶「唬爛王季辛格被董事會趕走」與股價狂飆(品牌獲利極高也不用養晶圓廠了)。
      台積電一下子多了幾個廠擴充產能很快滿足全世界的需求。
      可能嗎?這是全世界的期待,特別是英特爾的董事會成員,而我也清楚看到了。

  • @dovetu8416
    @dovetu841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正確

  • @user-ve9wk1ht4z
    @user-ve9wk1ht4z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范姨👍👍👍👍👍

  • @shiijinpin
    @shiijinpi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當年南京廠也是20個月

    • @montella11
      @montella1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你这么说是没有流量的,另外现在只有更快,跟大陆比基建纯粹找抽

    • @shiijinpin
      @shiijinpi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montella11 我要流量幹嘛?我又不是在比較中國基建效率。這裡是在表達,台積電建廠本來就是這個效率不是因為日本才特別快。中國基建豆腐渣工程的神級效率就別拿來這裡丟人現眼了。

  • @ClaudTW
    @ClaudT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有沒有想過漸漸勞工意識抬頭,公司是否還可以用一樣的方式來留人。裡面有需要專業的職缺(這邊不談論這種),但有更多的是非專業導向的工作,只要你願意做,這種工作只要遇到有想法的人且有專業能力的人 ,基本上幹不了太久(被騙進去的居多) 走不出來的,歸類成三種,一種是其專業能力離開後不知道能去哪或者找不到能給他對應薪水的公司,像是物理化學光電科系的。另一種是沒想法,已經身在台灣業界的台大,在親朋好友的眼裡好像很厲害,就繼續蹲吧,況且薪水不低,還可以參加台積炒房團呢。最後一種是喜歡宮鬥文化職場的人,在裡面得到某種成就感。 上面可能都是我做夢夢到的,胡言亂語。

    • @allen98895
      @allen9889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cocoabias做夢夢到的就不要問太詳細

    • @joe9666
      @joe966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薪水高就留的住人

  • @steelcoater
    @steelcoater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這樣提的話, 那些立法委員或者有力人士, 他們怎麽辦??????

  • @sophiatsai0910
    @sophiatsai091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莫名覺得安心了….

  • @AryuuH
    @AryuuH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內容很不錯,但是麻煩以後字幕人工校對一下

  • @silungchiu7885
    @silungchiu788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 @ML8076
    @ML807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我看得很認真突然...疑.........30分45秒🤣🤣🤣

  • @brianchen2594
    @brianchen259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從沒在美國生活過,所以不知道主持人跟楊光磊討論到美國企業上班,對台灣人好的地方跟不好的地方是像哪些文化差異?也許可以專門做一集探討讓我們懂

    • @yaya5tim
      @yaya5tim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8

      美國工作文化不崇尚work hard,會small talk聊天打屁很厲害的才能建立關係,最後被提拔上去,而且種族永遠都是一個重要因素,亞裔面孔永遠難以得到提拔,被提拔上去的亞裔又很喜歡只挑自己人上去,我見過越南裔主管只在她身邊提拔越南裔的人組成團隊,科技業則是印度人超喜歡刻意只挑自己人,他們會想方設法把你們東亞面孔的人排除然後只挑印度人,能力常常不是重點,印度人上位後則是會一直重複這些方式
      美國法律有明文規定不能種族歧視,但還是有很多空間可以讓他們操作,美國相關法律只能規定你不能很直白的批評一個人種族,所以他當然可以睜眼說瞎話,故意挑一個技能比較差的印度人

    • @charleschiang1632
      @charleschiang163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yaya5tim 不要忘了,印度裔也是亞裔。

    • @yaya5tim
      @yaya5tim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charleschiang1632 呵呵,最愛背刺其他亞裔的印度人嗎? 是啊的確是亞裔無誤

    • @yihuantzeng7865
      @yihuantzeng786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種族歧視 社會治安(合法擁槍如果不幸遇到瘋子 命就沒了!) 還有去看「穿著Prada的惡魔」這部電影 文化差異大

    • @user-xl2bl6og2b
      @user-xl2bl6og2b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在美國廠 10點正式到施工地點上班 3點下班 以高架地板為例 臺灣2000 美國4000 住與通勤公司出錢 以設備2次側拉電為例 在台薪水5萬 在美廠15萬一個月 上班時間相同 常常停工 諾有錯誤 請補正 😥😥😥

  • @AlexNomadHuang
    @AlexNomadHuan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5

    日本就是兩個字啦 決心!!!
    佛擋殺佛 神擋殺神
    法律規定不能24小時施工?改法律
    起重機不夠?立刻就調過來
    我忘了補上 政府的補助 給的又多又阿莎力
    美國的補助....哎...... 第幾輪了啊? 輪到台積電了嗎?

    • @l9548083
      @l954808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通常在改法律這一點就開會開到哥吉拉都來了

    • @kaorunrun4422
      @kaorunrun442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其實要佩服的是鹿島建設 蓋廠蓋多久都要給他錢 不是給錢就可以24小時施工 以日本的守舊跟龜速 鹿島建設是很關鍵的第一個加速器

    • @AlexNomadHuang
      @AlexNomadHuan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kaorunrun4422 沒錯 此外 sony 也在一旁出了不少力

    • @lc.h.2268
      @lc.h.226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還有中川集團、麗子集團、兩津勘吉😂

    • @user-xl2bl6og2b
      @user-xl2bl6og2b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大哥 台灣的台積電跟美光都是24小時建廠的哦

  • @user-ti9bq1oi5j
    @user-ti9bq1oi5j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一勤天下無難事~~~

  • @user-qu5qo8fl2u
    @user-qu5qo8fl2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阿姨:有的時候過度執著
    路易莎莎:恩😢

  • @johndole2240
    @johndole224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中文字幕錯誤百出,這是您對品質的認定嗎?

  • @sevenupup
    @sevenupup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2

    做出叫做三奈米的東西...🤔🤔🤣🤣

    • @user-om6fj5zv6w
      @user-om6fj5zv6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9

      中國最強 吹起來就對了 台積電又要輸了

    • @lemkedean1944
      @lemkedean194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台積電現在嚴格來說做的也是叫做三納米的東西

    • @user-oo9dm5or3f
      @user-oo9dm5or3f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你是中共同路人嘛@@user-om6fj5zv6w

    • @user-su4jz4gw9c
      @user-su4jz4gw9c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晶体管直接做到三纳米这个程度会有量子效应所以台积电的也是某种“等价”三纳米

    • @shunshun1999
      @shunshun199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密度是一回事 還是要回歸效能 品質 穩定度 沒有後者 叫多少奈米都沒差XDDD

  • @user-yb2sh1cu2z
    @user-yb2sh1cu2z 4 дня назад

    謝謝這個訪問非常中肯而有見識 收穫良多. 建議中文文稿 尤其是資訊半導體專有名詞 可能需要技術人員潤稿

  • @user-oi3np4ds7i
    @user-oi3np4ds7i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硬體 人是關鍵~

  • @user-ipJohnChen0915
    @user-ipJohnChen091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Intel18A的效能不如tsmc的3奈米,懂的人都懂。

    • @yuanhsutw
      @yuanhsut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nm+ 不過Intel 做的是伺服器 做的密度比較高,一般的五奈米密度沒有這麼高。

    • @user-jp9mm3kg2l
      @user-jp9mm3kg2l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真的不懂!?

    • @user-ko4lj2gr5d
      @user-ko4lj2gr5d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8A等同台積2奈米 英特爾尺寸都玩真的 不像三星,但成本就是高

    • @thomaslin2493
      @thomaslin249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user-jp9mm3kg2l 哪裡不懂?

  • @SyuAsyou
    @SyuAsyo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1

    中芯設備限制就在那裡,要改起碼五年十年以上,我覺得不用想太多。現在連三星都沒什麼人談,焦點話題只剩台積電和Intel。

    • @user-vw3ll9ky2p
      @user-vw3ll9ky2p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的確是,中國内部各派系想要掌控半導體資源本身就是一團泥水,而且紅二代既有的半導體綫不願意聽從其它紅頭文件執行這在目前各個領域都在發生,制裁只是將大陸派系内耗和内外部資源搶奪更加凸顯。另外,過去買的設備現在零配件獲取途徑更難,甚至二手三手設備價格都飆升至一個離譜價格,韓國SK和現代都有二道販子在游走兩端牽綫一直沒有停過。

    • @where8113
      @where811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大陸應該比較想搞彎道奇點超車吧

  • @rich602012004
    @rich60201200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台灣之光!期待台積電股票破千~

  • @wayne790614
    @wayne79061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AI推演半導體製造的能力超過人類的那天,才會是台積被超越的那天

    • @jerryfoxcp9
      @jerryfoxcp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你應該沒待過產線~
      AI再怎麼推演都還是需要人去換那些機台零件,而且有時候有些問題不會alarm的(根本沒辦法在所有的機台每個地方都裝sensor),這時候就只能靠defect team下去抓問題,看是哪個流程出問題...

    • @user-ff5wv7uf9i
      @user-ff5wv7uf9i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科技不可能超越人類!只有人類掌握科技的趨勢!

    • @Tommy771207
      @Tommy77120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你到底有沒有看這部影片在講啥?

    • @pkpk7348
      @pkpk734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jerryfoxcp9 他講的包括ai機械人的工作能力

  • @user-bi5uu3ly4c
    @user-bi5uu3ly4c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十萬青年十萬肝、輪班GG救台灣

    • @arionchang4037
      @arionchang403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進不了 台積電的人,只会在這邊說 風涼話。 你,"有成就了"嗎 ?

  • @izzie6424
    @izzie642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你們有podcast嗎?真的不太喜歡手機畫面被限制在YT哈哈

  • @Zhangwilson
    @Zhangwilso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門都沒有!〉這是魏哲家董事長面對三星、英特爾等未來2奈米甚至1.4奈米新進製程技術的競爭,最重要的是高良率的晶片,這種人文及文化獨特特性是無法複製的,是台積電獨特的企業文化!

  • @kylechen2263
    @kylechen226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字幕很不行,請加油改善

    • @user-vu9ow9dz7q
      @user-vu9ow9dz7q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沒有職人精神 那差不多先生要回來了

  • @miaoworange8178
    @miaoworange817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5

    台積電是吸收台灣頂尖大學的地方,這會間接壓制其他頂尖展業的發展
    未來少子化科技人材也會逐漸點少缺工,這才是未來該害怕的地方

    • @rlon0623
      @rlon062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啥時台積都頂尖大學了,不懂別亂說

    • @rlon0623
      @rlon062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台積員工強的當然很強,但大多數學歷很一般

    • @miaoworange8178
      @miaoworange817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rlon0623 是喔~ 當時RD和設備除了台清交成其他都很難進,墮落了XD

    • @useridcn
      @useridc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還好吧 你以為人類不會研發機器人取代部份人力?

    • @SLApple-hp9ed
      @SLApple-hp9ed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你犯下大錯了,不可以說台積電的不是,會被酸,看看上面的留言。台績電造成的排擠效應早就開始,這幾年已經幾十萬人才離開台灣,如果能去其他國家創新,何必去半導體做代工。

  • @yolikuo
    @yolikuo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專注賣肝啦!🎉

  • @kennyy3085
    @kennyy308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6:24 CEO Mengsong Liang🤫

  • @luckysmile3859
    @luckysmile385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熊本蓋廠有三大隱憂 1.農業鄉土 與農爭水 水源不足 抽地下水就會地層下陷 蓋水庫會破壞森林生態 2.少子化和交通偏僻 而且熊本不是普通偏僻 3.蓋廠位於阿蘇火山附近 而且是活火山

    • @Ftbwq927
      @Ftbwq92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阿蘇是隱憂,但日本人認為之前地震過了,未來百年內不會有大震

    • @luckysmile3859
      @luckysmile385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Ftbwq927 不知道 去問地質學家

    • @changhc99
      @changhc9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這些連你都知道的問題,日本政府、台日企業及專家不可能沒考慮到,SONY的CMOS工廠也一直在那附近,新的車站與連結機場的鐵路新線也會在三年內完成,屆時交通便利性會大幅提升。他們不會拿自己的資金和公司前途開玩笑。

    • @luckysmile3859
      @luckysmile385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changhc99 我看還有第四隱憂 熊本還得為晶圓廠再蓋一座核電廠

    • @user-he3dt7hr4u
      @user-he3dt7hr4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既然不看好日本厂为什么又去日本建厂?日本厂一旦盖好很快就会抢走台积电工业,台湾要完蛋了

  • @josephlin8065
    @josephlin806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8

    台灣的強項是hardware. Software需要的innovation 很難和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勁爭 現在的AI 有很大一部分是要靠hardware 所以我覺得台灣很有機會大賺一筆

    • @skjhfuihff08757
      @skjhfuihff08757 Месяц назад

      台灣的強項是hardware?沒有哪一家有名的設備商是台灣公司 😅
      台灣強的是生產製造、控制成本。

  • @generalfay
    @generalfay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14:50 很棒的訪談,但字幕很多錯字,Qualcomm 和Broadcom 打成Porkarm,聯發科變聯發哥想笑死我嗎 😂😂😂

  • @actionself
    @actionself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套一句魏哲家的話:
    門都沒有
    真的不是這麽簡單的

  • @user-mu4ot2cp7f
    @user-mu4ot2cp7f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6

    台積電最要注意的不是技術,是綠電不夠,跟intel有天與地的差距,這要如何彌補?

    • @user-bf6vk2fi2z
      @user-bf6vk2fi2z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如果採購商要求產品生產中需要達到一定比例 綠電&再生能源 台積電就真的頭痛了

    • @user-zb6nv6iz6v
      @user-zb6nv6iz6v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電嚴重缺乏沒關係?滿腦綠電就好?

    • @-ClementLee-
      @-ClementLe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5

      正確來說不是綠電不夠 是核電不夠
      綠電就算多到蓋滿玉山 也沒屁用
      因為發電量完完全全不夠 半導體行業用

    • @crossxiao574
      @crossxiao57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ClementLee- 所言甚是
      台G一個廠 大概要3個火力發電"機組"
      那請問哪來那麼多地讓你蓋 而且也不是低碳電 根本不能用
      就不懂為什麼執意要廢核 難道用愛發電真的搞得起來?

    • @user-vw3ll9ky2p
      @user-vw3ll9ky2p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user-mu4ot2cp7f 哈哈 你是说反話嗎~ 是個人都知道半導體用電多少,你懂得

  • @wangwinnie8316
    @wangwinnie831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天時地利人和,怎麼可能複製?我們也不可能複製蘋果呀!

  • @AlexNomadHuang
    @AlexNomadHuan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9

    彭博社昨天的新聞 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前買了超多一堆 ASML 的深紫外光機 DUV
    ASML 將不會繼續提供任何維修, 耗材服務 (包含德國蔡司的鏡片)
    也就是說... 去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不要被美國掐脖子 花大錢買了一堆 DUV....
    現在可能就會變成廢鐵 (東西不可能不壞 或是 不需要維修 )

    • @AlexNomadHuang
      @AlexNomadHuan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moot2046 蔡司的鏡片是全世界獨家 也沒啥秘訣 磨平就對了
      光是這個零件 你想要逆向工程? 東西中國人也不是沒買到 逆出來了嗎?

    • @moot2046
      @moot204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AlexNomadHuang 你真的太可愛了。 你以為逆向工程,就是製造一模一樣的部件是嗎?而且中國就算掌握了和蔡司不相上下的鍍膜技術也無須向外公布, 因為沒有盈利的壓力。

    • @AlexNomadHuang
      @AlexNomadHuan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moot2046 所以你所有的論述 都建立在 "中國有 只是沒有公佈" 的基礎上?
      那乾脆說中國已經有1奈米的晶片製造技術算了

    • @swallowjones
      @swallowjones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還是用數據說故事吧,這類集氣式的流言蜚語年年都有,年年都不靠譜~!據小弟所知去年中國的集成電路生產增長了6.9%~!
      別老覺得別人是笨蛋都沒有planB,事實上去年華為那個7nm晶片的新聞估計應該在美國制裁後也就是約2020年時就啟動那個planB了~!

    • @AlexNomadHuang
      @AlexNomadHuan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swallowjones 那王毅是在生氣啥?
      不會又要說 這是中國在演戲 要演給美國人看的?

  • @moorelin1658
    @moorelin165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1、其實品質管理的源頭就是「美國」,而品質管理一開始就是「滿足客戶需求夠用就好」,日本之所以之做到再上一級的原因是「製程控制以降低成本」,現在則是走火入魔,但這是人性。
    2、日本是否可以發展出像台積電的模式。個人的答案是「可以」,sony就是很大的例子,因為它是日本少有的「以國際市場為主的跨國公司」,但實際上它在日本內部只是「二線公司」。
    3、加上日本最精通的就是「客制化」,這個真的沒幾個國家比得上。
    4、intel 18A是做得出來的,但是要「商業競爭」的話會有難度,因為「良率」會是一個很大的關鍵,畢竟前一個ceo是業務出身的,已經輕視製造部分10年以上了,要在短期內追回來真的不容易。
    5、中芯的「技術競爭力」其實是有的,畢竟是「台積電血統」。但是「產品競爭力」已經垮了。就算走chiplet的方式,也是跟不上來的。
    個人職場心得是:
    1、如果你對「機台」很了解與熟練,那就不用賣肝。
    2、如果你對「機台」很了解與熟練,但因為公司政策必須挑「機器」的極限,那就得賣肝。
    3、台灣製造業的問題是:生產上過度追求降低成本(走日本那套);管理上過度追求精簡人力(走美國那套)。

    • @saitoTK124
      @saitoTK12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現任Pat Gelsinger是工程師,傑作就是28nm Conroe,Conroe之後一路壓著AMD打

  • @williammo6457
    @williammo645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其實楊博士真正的意思是中芯並不須要做最高端的技術,如台積電的1奈米,也可以去生產14奈米來滿足許多的市場需求,它仍然可以運作良好。只不過高端的技術主要是滿足軍事產品的要求,譬如AI+ l奈米製程來製造軍用產品,所以楊博士是想要避開討論軍事及政治的話題,因為這些話題牽動了不同政治體制的競爭問題。總的來說,中芯其實仍然會成為一個很成功而賺錢的公司,它並不須要去不計成去做一些因為被「砍了兩腿」而勉強去做一些虧本生意因存是基於國家利益?

  • @user-sy3pv8db6w
    @user-sy3pv8db6w Месяц назад

    半導體行業技術領先越快量產利潤越高,利潤會隨時間遞減

  • @ErikLu
    @ErikL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中國晶圓廠的成熟製程會有強大的成本優勢,而台積電的成熟製程是以特殊製程為主,主攻品質更好、功能更多、良率更高、客製化能力更佳,藉此建立利基優勢。我認為大陸雖然把晶圓廠數量拉起來,但是生產與技術能力也必須跟著拉起來,才會有世界級的競爭力。

    • @JFL-lp4en
      @JFL-lp4e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这需要时间,毕竟以前全靠买,我觉得需要大概10年时间,大多数中低阶自己做,最高阶会差一点,但是好处是我们可以利用庞大的内需和全球制造工厂地位成为最大的芯片使用国,从而能够为整个芯片产业链从机器到材料的研发提供市场,那么20年后呢?那就是中国是最大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所有电视冰箱洗衣机家电,汽车,手机,电脑,都是中国制造占最大份额出口全球,那么采购偏向国内厂商就足以支持中国芯片产业突破了

  • @autumnwind01cn
    @autumnwind01c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請問字幕是工讀生keyin的嗎?國文程度似乎...

    • @jlin1022
      @jlin102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AI...

    • @Uziiiiiiii1989
      @Uziiiiiiii198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YT的自動小編,你可以點一下反饋,讓YT的中文聽讀再進步

  • @enho2074
    @enho207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台積電還是要小心,因為將來用A I來控制機器人,他們工廠經營的也會非常的精準,可能比人來管理操作還要準確

    • @where8113
      @where811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想太多...AI沒你想的這麼神

  • @user-bj6gj5lv7s
    @user-bj6gj5lv7s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如果英特爾申請美國只提供台積電落後一代技術。台積電怎麼回應

  • @chiao2408
    @chiao240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日本人我们话来讲就是轴一根筋,典型A型血性格,不懂取舍,不愿改变,有点完美主义,这是把双刃剑,日本近些年多是吃亏到这了,但他们不这么做就更没有优势了

    • @hudsonvan4322
      @hudsonvan432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什麼年代還在A血型有人格

    • @BardMi
      @BardMi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你錯了,血型星座還是很有參考標準的,尤其多數的復合影響還是感覺的出來的

    • @where8113
      @where811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BardMi 這通其量只是民間統計學,能夠看看,當圭臬真的不必

  • @user-jx2rt7dd9w
    @user-jx2rt7dd9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楊光磊教授是半導體專家,所以對一些經濟術語不熟悉。
    “日本人過度注重品質“ 和“品質成品”, 其實是指經濟學的報酬遞減 (Diminishing returns) 問題。 楊光磊對於 2 nm 的 看法,也一樣是報酬遞減的問題。 舉個比喻:X 做出的 2nm 的運算是 8nm 的 8 倍,但製作過程的損壞太多而導致成本是8nm 的20倍, 那麼這 2nm 除非有大量的高端需求的訂單,不然就是實用上失敗的“屠龍技”。
    而楊光磊教授很客氣的“美國人太過驕傲', 其實是指“白人優越性的傲慢思維”。 從越戰,朝鮮戰爭,入侵阿富汗伊拉克等等地方搞到滿地雞毛,都是同樣的大美國思維導致的, 雖然也有一些精英去提醒和修正,但下個事件出現還是一樣翻車。

    • @where8113
      @where811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滿地雞毛? 朝鮮入侵戰爭是被冷戰蘇聯中共北韓入侵,關美國人傲慢屁事? 真要講的話,日本帝國不搞擴張主義打珍珠港會有美國今日霸權主義? 歷史環環相扣,美國人驕傲其來有自,你今日用的網路電腦手機哪來的? 總不會是中共發明的吧?

    • @user-em7mc1yv7p
      @user-em7mc1yv7p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這頻道難得出現有深度的留言

  • @allacerz2289
    @allacerz228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灰白的頭髮很好看 只是有點乾燥
    需要常常護髮 提升潤澤度和亮度 會更漂亮

  • @gnaixx
    @gnaixx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拿鐵路民生基礎設施跟台積設廠作比較有點比太遠了,鐵路跨好幾個州跟市,台積是一塊小荒地。 鐵路是民生基礎設施,台積廠房是聯邦戰略。

  • @lukacaralola
    @lukacaralola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中芯裡頭都是台灣人 上頭董事都只是掛名好看的

  • @user-ny3gw3iq7x
    @user-ny3gw3iq7x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真没看出来这主持人哪有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 @user-iy6im9tz6l
      @user-iy6im9tz6l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一個天天把民主自由挂嘴上的傻冒,沒啥深度見解

    • @thomaslin2493
      @thomaslin249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對阿 央視主持人一點匠人精神都沒有 , 一堆新聞都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