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拜託不要做那種露天通風沒屋頂的 基隆汐止每年下雨天數可能有300天 沒屋頂真的笑死
淡水居民感同身受完全沒考慮當地氣候的腦殘設計從上樓的電扶梯到月台全都在淋雨看到汐止也要蓋一樣的國產垃圾就覺得可憐
所以目前台鐵月台都密閉式的?從日本時代就被笑死?
真的 不能遮風擋雨的車站麻煩不要 日本很多高架車站雖然沒冷氣但至少能避風雨
台灣人就喜歡又要馬兒又要馬兒不吃草 便宜又大碗的東西 當然做出來的都是俗仔
台灣人就喜歡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便宜又大碗的東西 當然做出來的都是俗仔
翻了一下資料,汐東/基隆捷運在三首長會議後就確定是要以LRRT(中運量捷運)的規格興建了,國車國造的部分應該會比造環狀線電聯車,比較有疑慮只有幾點1.不會設置驗票閘門但還是有月台門 (是否會派員查票,擁擠程度可行嗎?)2.採開放式站台設計但會考慮通風、採光及防風雨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有多少?)3.只在轉乘站和端點站有服務台 (能否提供完善的服務以及危機應變能力?)除此之外只要別國車國造有壓力但做不出來,搞出個台灣官員特色版LRRT就好了
國車國造?我們搞得出VVVF系統和牽引馬達?要百分之90以上國造大概只有柴聯車有辦法吧?
身為基隆人覺得最重要的是提升台鐵品質,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改善基隆南港間運輸最大宗的通勤問題。而捷運如果和台鐵路線高度重疊且速度慢得要死,在沒有足夠空間的狀況下的真的不如不蓋。如果是路面輕軌則是敬謝不敏。在高雄讀書這些年,真的是受夠輕軌這個又沒效率又造成平面交通打結的東西了。
就是蓋了才能提升鐵路品質呀,五分鐘一班的鐵路已經是運次極限了,這樣的背景下,有捷運支援,鐵路可以回歸原本長途運輸用途
其實只是用輕軌的車廂與系統,但卻使用A型路權與高/中運量捷運方式興建,一樣採高架/地下不影響路面交通。重點是現在輕軌設計時速真的很慢,人家捷運隨便都時速70 km/h起跳。這也難怪大家對輕軌反感,因為跟摩托車比效率不高。就像高雄的輕軌設計時速一款是70km/h,另一款80 km/h可是營運速度卻只限50 km/h以下,很多時候更是40 km/h都不到。但輕軌仍有很多好處:1.乘客上下車方便快速2.施工較快速3.減少站體營運成本,自然通風,省去空調、照明那些4.減少土建規模及成本尤其現在營造業非常缺工,什麼東西都蓋很慢。個人認為,只要提升營運速度,在目前人口越來越少的情況下,越來越養不起捷運系統,輕軌仍是可以參考的選擇
有時候是礙於轉彎半徑吧?如果市區內可以搞r=1200的彎道,捷運要跑160沒問題🤣
高雄輕軌速度慢是站距的問題,高雄輕軌的定位是捷運接駁,希望讓車站更靠近家門。如果你讓捷運的站距只有800公尺不到跑出來的速度也會跟高雄輕軌差不多,那些反感的只是搞不清楚狀況而已
雖然輕軌的軌道重量不見得輕但是軌道看起來比較輕量化連站體都輕量化了好幾年前我高中畢旅到駁二附近時我們在附近的草皮一直走我,還有好幾位同學,還有班導就輕易的踏上了哈瑪星站的月台列車進站時,還上車、刷卡、搭一站到駁二蓬萊站😂😂我心裡就想我們竟然這麼輕易的就踏上月台、上車畢竟它叫"輕"軌😂😂
台灣未來應該也只有台北&高雄會再出現鐵路捷運系統(RRT)吧,而且比較高的機率是既有路線的延伸(像岡山路竹線&信義線東延)。目前中南部規劃中運量最高的台中捷運藍線尖峰單向運量也是估每小時1萬人以下,比高雄捷運紅線的尖峰單向運量每小時29,100低了將近一倍,因此中捷藍線也不太可能用RRT的規格興建。
高捷紅線尖峰小時最大區間運量是8000多人,這還是2019年疫情前的資料,中捷藍線尖峰小時最大區間運量預估是1.05萬,這些網路上都查的到,說高捷紅線每小時29100灌水灌太大吧!真的每小時29100的話早就掛回六節車廂營運了,還會只用三節嗎?
@@mckjb4a 我是用當初紅線興建前的規劃資料,當然紅線後來還是用中運量去營運;只是這些看看就好,台中捷運綠線當初規劃最大區間運量是17,000,比現在藍線還高,結果後來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比高雄捷運還低
只有一線的中捷,根本不方便。傳統市區(中東南西北區)沒有站點,只在外圍的文心路繞,但又外不到七期、逢甲。加上最交通擁擠的中港路的藍線沒蓋,根本不多人搭綠線。
中捷橘跟藍都是台中大動脈,一定都會使用高運量的規格方式興建。但是以後說不定未來台中港貨運之線可以升格變成客運支線。
@@RaymondTHYoung光台中捷運綠線就要十年,現在藍線還沒動工,只是核定而已,至少等到圍圍籬才能確定要多久蓋好,光等到圍圍籬就還有好幾年跟很多行政程序要做。台中捷運橘線還沒有開公聽會代表還要很久。
要改善內湖交通就是民生汐止線升級高運量連通新莊線,讓新莊線和蘆洲線分家,提高新莊和蘆洲的班次。全線和國一平行,等於是開車的代替方案,有效改善內湖交通,順便吸引更多新莊、蘆洲民眾搭乘捷運。
一般輕軌都是用在觀光度假方面,那是沒有時間概念的考量產物
George Chan1 秒前輪胎除了價格要比鋼輪還要貴1.5倍,且損耗速度之快,只要稍微損傷或金屬物入侵,就要更換整條輪胎,使其更換次數相對頻密得多,所以膠輪系統的維修保養費用相當昂貴,並且處處受限於原廠人員及專利技術。取自維基百科
謝謝!
感謝支持!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輕軌比重軌還要早出現世界上也有許多城市的路面電車比地鐵還要早出現而在台灣的都會區軌道系統中中高運量捷運比輕軌還要早出現而需求量大的地方通常會較早興建所以讓我有種捷運好像越蓋越小的感覺
真要蓋成中運量的話,希望車廂數與班次可以有個調整,像是比文湖線多個兩節車廂,與採用離尖峰時段不同班次密度,畢竟是要服務三個都市,但主要使用對象是通勤人群,那尖峰時段較密集的班次很有必要。
像機捷那種近北捷高運量車廂寬度,3-4節(高捷3節車廂表示),大概就差不多了
文湖線明明擠得要死,明明月台就預留有六節車廂長度,北捷不知道在幹什麼,就算換了龐巴迪也要用四車來跑,然後再來拆椅座貨架等等小動作,來表示有在努力想辦法增加載客容量的樣子...
@@eyesman100 網路上有資料說文湖線有預留增加為六節車廂的空間,就是不知道北捷為何不做。
@@林子弘-q3v [不知道北捷為何不做]俺不負責任的胡亂猜測一下喔北捷的高階主官通常應該都是北市府空降來的,平安坐完任期累積資歷,時間到了就調任升官走人,所以普遍顢頇怕事,畢竟業績跟民眾的需求,都沒有保住自己的級職來得現實重要因為一開始的木柵線曾發生過火燒車,是因為此車原始是2車一組在跑,來台灣才改造擴充成串連2組(4車)一列來跑,結果出現2組訊號協調出問題導致火災,所以如今若有人再提出要求北捷擴充到6車一列,可能北捷主官們的心理陰影面積會很大,所以能免則免、能閃則閃、能拖則拖(過他這一任)...
比較喜歡台灣未來能出現MLRT (Maglev Rapid Transit)系統😂
磁浮列車需要超長距離才能跑出它的效益。就連台灣各大都市之間的距離,都不見得能夠長到讓磁浮列車能跟高鐵一較長短,用作捷運就更沒效益了(上海浦東磁浮捷運其實虧到不行)。台灣若要有磁浮列車,恐怕得像中央新幹線一樣,挖出超長距離的海底隧道,一路從台北通到台中高雄再跨海通到馬尼拉的狀況。
@@Schinshikss 長沙低速磁懸浮列車🚝表示
@@Gali1003 中低速磁浮列車還要跟單軌列車(一樣有坡度比較有彈性的優勢)、中運量膠輪列車(一樣有低噪音的優勢)等等競爭。除了機場專線以外真的發展空間不大。偏偏台灣的機場捷運因為其他現實需求,不是做成高運量區域鐵路(桃園機捷)就是做成高運量市內捷運(高雄捷運)。然而,弄一個中低速的烏日高鐵-台中-清泉崗-台中港-豐原磁浮專線,應該還是有點機會的。野心夠大甚至可以拉到彰化市、鹿港,以及彰濱工業區。(但往南延伸就要跟比較便宜的城際鐵路方案競爭了)
以前自己創作某台中私鐵幻想文1067mm+架空線,8節編組E231算是歸類為RRT+RGR了。(X一般北捷那種高運量號誌系統上算是自動的(只是列車員還是要監看上下車開關門+萬一系統故障改手動操控)所以,LRRT號誌運作,應該跟現有LRT那種看著號誌手動駕駛運作這樣(?)但某些城市場合,高架或地下土建成本還是高如果在運量需求像嘉義市區這類,大概LRTB型路權就足夠了,而需要避免路口衝突就則採A型路權。
基隆捷運應該是全線A型路權如果不做全線A型路權發車班次密集度可能會不夠畢竟後面規劃還有Y型分岔成汐東線
往往是路線決定營造規格,如果轉彎爬坡沒那麼複雜或許到中運量或板南線延伸汐止是有可能的。
企鵝大說得很好,關於運量部分。台灣就是綁的太死,系統跟運量是沒有絕對的關係,可以依情況調整,甚至魔改。北捷的木柵線原廠只有兩節,魔改後才是四節。甚至預留六節。至於專有名詞部分,多數人都是捕風捉影,沒有研究各種縮寫代表意思。輕軌最早是相對於重軌而出現的,不一定運量低、體型小。我也有做相關影片,可以看看。
根據新北市捷運局的說法是採用低底盤中運量配備無人駕駛的LRRT系統設有月台門,車型應該不會跟淡海安坑一樣,然後有廁所
大概
按照他們的說法,列車應該是用安坑淡海那種,只是透過加掛模組單元、改造控制系統為自動駕駛形式來提升運量與效率
只不過沒辦法像文湖線或環狀線那樣精準判定
機電說明會技術規格99%與淡海輕軌一樣,連人乘載數都一樣,應該差別在有外掛ATO完全看不出來有心想設計一款新車,然後還漲價三小?
之前看環評書意見答覆中只有像南港、樟樹灣這種大站才有廁所,小站要靠聯合開發的廁所...😳
希望台灣之後能大量發展跨座式單軌電車,噪音小轉彎半徑小高架橋體積也小於其他系統很多
7:50 從溫哥華問安! 這是自己第一次從這個高空角度看架空列車世博線Nanaimo站。
基隆市區到海大八斗子的輕軌比較重要
但民汐線沿線運輸路廊飽和,就算因為空間問題是用不了高運量RRT系統,應該是可以用上中運量MCT系統的,反正環狀線的路型也沒好到哪去,用LRRT多少有點不尊重這個需求至於基北之間其實更需要快速的區域鐵路RGR,短程導向的捷運反而不是真正有需求的
7:33 渥太華聯邦線Confederation Line既然全無平交道,其實可以仿傚溫哥華使用無人駕駛列車。
香港的元朗屯門地區輕鐵,就看起來一點也不輕,軌道像傳統鐵路車廂像香港的高運量重鐵,只是縮小版,不過就有很多種營運模式不過一台灣政府的腦袋,LRRT和LRT是差不多的東西,新北捷運局的小編還說輕軌也是捷運了...
捷運這個詞的定義本身也能做出很多解釋,雖然普遍是指大眾捷運系統,但照字面意思只要能快捷運輸那輕軌列進來也不好反駁,況且很多詞經過翻譯和整理都會變意思,就像一個ATC在北捷和高鐵就是不同東西了
基本上鐵道局就是在利用介於輕軌與捷運討好民眾而已,不願意認真跟民眾詳細說明差別,前幾天在臉書上看到屏東ㄧ詞,我就覺得很鳥這低運量東西不就叫輕軌嗎?說真的要這樣玩真的很沒意義。
用LRRT不完全是壞處啦,架空線加低底盤理論上是能減少穿堂層及設備層設計,降低車站土建成本。而且倘若未來會有延伸計畫也能以平面方式興建。
我很好奇,除了輕軌/捷運法規差別,為何輕軌列車系統就要輕量化,中運量捷運就不能像LRV列車一樣規劃,也難怪被歧視輕軌低級也剛好而已。
@@George-bt6xf 某人又被你躺著中槍
@@Konata 啥,我只是挺好奇而已
LRRT其實就是中運量捷運
@@TS325-1 但是在台灣最奇怪的就是高地盤列車必定會有進站閘門、廁所,而低地盤系統的就是全部都要省不太想去設置。以兩個都中運量系統都是捷運來說的話我好奇他定這樣的目的怎麼像要省錢,又不太想省,為什麼要因為載具影響站體,著跟穿堂、收費模式互不干涉啊!
看起來鋼軌鋼輪那種的LRRT跟RRT還比較接近,差異在於LRRT的轉彎半徑、車站量體、及列車載運量比較小而已只是我看巴黎地鐵很多條路線轉彎半徑超小,列車載運量也只有600人而已,有些路線用的還是膠輪,感覺多數還是使用LRRT
嚴格來說分成九種RGR區域鐵路:台鐵RRT鐵路捷運:北捷紅藍綠橘LRT輕軌:淡海安坑高雄LRRT輕軌捷運:輕軌的車 捷運的路AGT自動導引捷運:文湖線RTRT膠輪捷運:也可以說文湖ALRT先進輕軌捷運:類似阿里山林鐵 中間有線性馬達Monorail單軌列車Maglev磁浮列車廣義來說環狀線有點LRRT+AGT桃園捷運有點RRT+RGR文湖線是AGT+RTRT其實很亂😂
@@matuki2793 但中捷綠線用的反而像是高運量的列車,在廣義來說又是什麼混合什麼?
立場中立很好,某殷鑑不遠
如果台鐵誤點率沒這麼高的話其實是只要台鐵就夠了.但....依現在的台鐵來說很難改善....只是現在民汐捷運延伸基隆的路線一直搞不定..這....
如果基隆捷運的營運財務也是步入基隆市公車的窘境 - 真生得起,養不起啊
基隆人需要的是快速進台北的運輸,站站停又要在南港轉車的捷運很明顯不是基隆人要的,應該要在台鐵南港-基隆間另闢急線,中間經過七堵,並在基隆長庚設站,原有路線增設樟樹灣 北五堵 六堵 等站,這樣南港-基隆可以密集發車,同時也有列車快速抵達台北
這條線前幾次計畫流產,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都是 [基隆人需要的...] 條件一堆,而台北市見沒自己啥好處,還想要台北市出大錢分攤,所以一直冷冷興趣缺缺
@@eyesman100 那應該要由基隆市主導,設計出符合自己市民的通勤路線,除了通勤有實質幫助外,外地人要去基隆觀光也更方便,現在由新北市主導的結果就是為了要討好市內選民而在中間設一堆站
@@許甯-i3p 我只是說出一個老現實的問題:"出錢的最大"如果就按你說 [由基隆市主導] 然後基隆市又只願負擔不成比例的少錢,這在社會上根本說不過去偏偏基隆市真的是沒錢,應該要由中央政府出面強勢主導,而不是想甩責任,一直在想說服比較有錢的雙北地方政府當冤大頭
我想,台灣的LRRT就等於新加坡的LRT。新加坡的LRT是走高架橋和專屬的軌道。速度應該是比台灣現有的輕軌還要快。比較像是台中捷運綠線和新北環狀線這樣的... 捷運。我這樣講應該是沒有錯。應該只是用錯詞彙而已。但其實,應該是跟新北環狀線一樣。
我座標美國 坐了很久的 regional rail 今天早上才学到 regional rail 的簡寫是RGR. 真的是腦洞大開。
RER也可以(regional express rail)
臺鐵第三軌要讓出來 寧願板南線延伸汐止
黑皮提供的方案。
結合路面電車(B.C路權)LRT + 準地鐵的LRRT法蘭克福U-bahn跟科隆Stadtbahn可以了解一下☺突然想到蒜頭糖鐵延伸高鐵站那條 連LRT都稱不上 貴又沒人搭 毫無大眾運輸效益爛到爆是真正的錯誤糟糕政策
那條要和阿里山森林鐵路直通才能賺啦,延伸嘉義車站,就能接駁旅客往來市區和高鐵站,利用阿里山線的盈餘填補蒜頭糖廠線的缺
問題是如果有心想做好嘉義科學園區的接駁 根本不該浪費錢蓋這種垃圾觀光鐵道
糖鐵那條給什麼單位經營就有什麼樣子,買個靈活的自走客車都不願意就不要怪沒人搭了😂
@@railwayphotos [利用阿里山線的盈餘補...]阿里山線有盈餘?這條鐵路以前不是還得用特許在山上蓋飯店的條件,綑綁在一起包裹招標出去的嗎
當初在吵說要在基隆蓋捷運是假議題了,基隆人口量就在那邊,也沒有提升的空間,蓋捷運的可能性真的低到不能再低。另外我認為無論是輕軌還是捷運,台鐵應該是拆定了
用輕軌列車汰換掉原本的台鐵,基隆人會氣死吧,真正所謂的打掉腿換義肢。
@@George-bt6xf 有一部分台鐵人倒是很支持把基隆變成盲腸,其實就是瓶頸段的問題
@@soby.H 基隆不是一直都盲腸嗎? 從七堵 八堵就轉北迴了。而且依照個人通勤經驗,往台北方向最多人上下車的地方就七堵~汐止段。
事實上文湖線舊標準的LRRT設計,不過台中藍線跟橘線用LRRT被酸,但要注意一點大台中地區的大眾運輸人口不到1萬人,用MRT=賠本但LRRT用LRT的車站設計就是沒有考慮到台灣潮濕多雨的氣候(去搭過淡水輕軌就知道)
台中公車日運量30~40萬,捷運綠線日運量3~4萬,台中光是公車運量就屌打愛騎車的打狗捷運了,打狗人真的要多反省自己。你媽給你大腦,請多使用..
就大絕叫“民生汐止基隆線”😂問題太多了,新北主導要叫北捷與台鐵“多多配合”😂汐東段因收費方式與北捷不同,會有單位收費、進北市轉乘站後又有土建的整合問題,台鐵的部份會在八堵到基隆,路權問題。我到是在後者的問題有個建議就是共線,然後因應基隆問題民生汐止基隆線採1067軌距特規,採雙電壓、雙號誌模式列車並在班次排點上,整合台鐵與新北捷行控,建置整合模版,最終即採鐵路與捷運在基隆-八堵共軌、共停、多元發車方式營運,捷運進基隆的問題就解決了
如果沒有跳站停的規劃。就比台鐵還慢。同時中運量。也對承載人數不表樂觀阿....唉
不知今年汐止捷運會不動工
大家都沒想到可以用台鐵的規格去建RRT,這樣有直通運轉的可能,且成本應該會下降吧?
[台鐵的規格...]在國際軌道業界,1067軌距的市場選擇性少,跟1435標準軌的產品比,成本應該會昇高
基隆那個鐵路計畫就是個騙局
再二十年可能都不會蓋!
懸掛式單軌列車(不確定名稱) 在這邊可行嗎
Sky train,空中捷運,懸空捷運,空捷。這個運輸量更低,世界上空捷大多一班配置兩節車廂,最多三節。要有密集班次加上待避車道等配套,才好疏通基-汐-北的通勤人潮。
錢老爺說不行啊!單軌列車因為專利綁規跟產量少的關係,是位居 最貴的軌道交通系統 之一的產品
基隆到八堵間的鐵路,拆掉改成任何形式的捷運,比較實在。
應該蓋捷運的路線規格卻被降格成為輕軌規格 。相信很多有需要的乘客會很不爽的 。像是 : 木柵到北投的法國馬特拉公司製造的輕軌車輛 。坐了就很不爽 , 狹窄的車廂空間讓乘客大部分的時間都要站著 。臺北捷運是用桃園機場航廈間接駁車的規格在做這條木柵到北投的輕軌 。明顯載客量嚴重不足 。現在又要降級搞這套臺北到基隆的捷運 。現任的臺北市長 , 新北市長 , 交通部長三人將來不被人罵死才怪 。竟然將捷運規格的路線胡亂擅自降級成輕軌規格的路線 。只能以 ” 重蹈覆轍 ” 這四個字來形容北臺灣捷運降格成輕軌的離譜事件 …………………
受教了
標題可以改做:何謂LRRT?到底是捷運還是輕軌?一文(片)看清各種鐵路運輸系統分類這樣會好一點吧...現在的標題就像是在評論到底基隆汐東捷運要用什麼類型,感覺被騙了
黑皮之前已經有做過相同內容了!
黑X那根本是小孩子吵著要糖吃,跟企鵝這篇沒得比,一點公正客觀都沒有
你說地圖亂畫路線吵著要政府照著做的那位?!
重複也沒關係,畢竟又不是只有一種觀點而已~而且影片的觀點也不太一樣啊~
兩部內容還是不太一樣吧...
差超多的好嗎 企鵝專業多了
到底為何要蓋那麼多輕軌??
拉高你的眼界橫向(跟其他國)比較,你應該會反問,為什麼(台灣)輕軌蓋這麼少
輕軌便宜蓋的快,營運成本低,站數多,炒房效果一樣好甚至更好,因為站點多,可以炒的地方更多,隨便都捷運站400公尺內😂缺點跑的慢,但乘客慢乾政客屁事呢,政績有就好😂
0:41 Google Map Manchester UK Pomona Tram Stop
所以我真的覺得台灣的官員很智障捷運就是都會區內的運輸啊阿你有的偏鄉整天政治人物就只會喊捷運延伸費用你付得起?虧錢了再拿納稅錢去買單???我們需要的是通勤鐵路吧不是整天在那邊蓋捷運蓋輕軌
山手線有快慢車,不是都站站停
那是平行的上野東京/湘南新宿系統,山手線本身就是一個各停環狀線而已
就不是MRT
當年劉銘傳鋪設的基竹鐵路列車 用的也不是多豪華的列車 當時有任何一個人抱怨嗎?怎麼到了現在就一堆刁民出來哭?😂
先別提車站舒不舒服有沒有屋頂,光是那個行駛速度就讓我覺得基隆跟汐止捷運以後八成沒人搭了
基隆、汐止、應該要蓋像中國大城市一樣的城際鐵路,相當於類高鐵規格,並應該要延伸到桃園
其實中國大陸的城際鐵路發展也不算完善,所謂的高鐵主要是長途列車,地鐵往往局限於都會區內,而兩者之間的「城際鐵路」或者說「市域鐵路」還有欠缺
有種說法是,台灣受到了美國的公路主義所影響,但放眼其他國家的交通工具與運輸政策發展,看出應該不只是台灣受到美國公路主義和中華民國政策影響而已吧🤔🤔🤔世界上許多地方不是都受到了汽車社會影響嗎?大約在1920年代,內燃機的技術進步,加上美國福特汽車的影響,隨後汽車開始量產,希望家家戶戶都有車可以開,直到1950年代,受到汽車普及和二次大戰的關係,使得許多城市的路面電車遭受拆除,其他鐵路運輸也逐漸沒落除了私人汽車以外,公共汽車也有了優勢,路線彈性大,不用鋪設軌道及架設電車線直到1970~1980年代,大眾意識到了汽車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塞車、環境污染、停車困難等因素,讓大眾運輸及鐵路運輸再次受到重視,而地下鐵造價高昂,不適合蓋在規模較小的城市,公共汽車大多為C型路權,運輸效率仍低落,於是路面電車也再次受到重視,並且將路面電車逐漸現代化,多節車廂、部分路段採B型路權、低地板等改善,以提升運輸效率,還有人行空間也要受重視
嘉市體?
根據你的說法,如果高雄未來規劃的捷運路線都是以輕軌系統為主,我是希望有的路線可以採用膠輪捷運系統(英文:PMS,高架為主)。目前採用PMS系統的輕軌,在世界上案例也不少(如:機場旅客捷運系統),或許輕軌建設也不一定要拘泥於鐵軌+鐵輪子列車。如果可以,未來輕軌建設也能以PMS的型式興建,列車型式與文湖線可以通用(高架+無人駕駛+每列車4節編組),讓輕軌建設必須是鐵輪鐵軌的「刻板印象」徹底破除,未來運量一旦增加,列車也有擴充的可能性
輪胎除了價格要比鋼輪還要貴1.5倍,且損耗速度之快,只要稍微損傷或金屬物入侵,就要更換整條輪胎,使其更換次數相對頻密得多,所以膠輪系統的維修保養費用相當昂貴,並且處處受限於原廠人員及專利技術。取自維基百科
如果要壓低保養成本,要不然至少採用無人駕駛列車也可以呀!列車編組就像JFK Airtrain一樣,2節一組運行;要不然就是像環狀線列車一樣,列車採4節車廂編組,只是每節車廂長度縮短(每車廂配2車門,一邊共8車門),也是跟輕軌車輛的規格相似啊
@@A-Shin-i8c 其實沒必要刻意情感偏向膠輪或鋼輪,還是冷靜的因地制宜比較好鋼輪鐵軌的 日常運營成本 比較低,這一點在 地方財務負擔 上,是不可否認的在 選型 時是重量級砝碼,但是反之如果遇到 短站距的加減速、爬坡、噪音...這種在市中心常見的環境條件,鋼輪系統的競爭力通常就GG了
論基隆捷運規劃,我只服黑皮政府這樣蓋下去,我看只會浪費錢,還達不到效益,前景堪憂
基隆東捷運
騎狗狗肉就好,捷運降輕軌算是報應🎉
基隆是一個沒落的城市,真的有必要花這嗎多錢?
基隆变英国,冯京变马凉. :(
感謝企鵝出來進行名詞解釋。重點彙整:LRRT 輕軌捷運系統,在此的「輕軌」其實是相對於傳統鐵路的「重軌」所以有此稱呼。當然現代輕軌也不見得比較輕。更多是規格差異。運量來說,通常在「中運量捷運」的範圍,類似規格:台北捷運文湖線、環狀線、台中捷運綠線。LRT 輕軌運輸系統。在台灣,通常「輕軌」指的就是這個。在國外通常會用B型C型路權方式運營,但也可用A型方式。例如:淡海輕軌、安坑輕軌。最近在吵主要是外行看不懂[輕軌捷運系統]跟[輕軌運輸系統]的差異。尤其在台灣會特意把「輕軌」≠「捷運」的奇特觀念下,很難去溝通。但更多的是為吵而吵而已。補充:台灣捷運主要是根據「運量」運量(人次/小時/單方向)進行分類。更多都是彈性規則,非硬性規則。高運量(>20000):有RRT(鐵路運輸系統), RGR(區域通勤鐵路), RTRT中運量(5000~20000):LRRT(輕軌捷運系統), AGT(自動導引系統), Monorail(單軌), Maglev低運量(
誰叫你們基隆不給綠黨選上。
輕軌運量不大還要跟車爭道路,到底為什麼那麼喜歡輕軌看來我需要編輯一下我的留言,我想表達的是為什麼不蓋運量再高一點的捷運,然後是高架或地下看別人的頻道講類似的議題,這條路線的運量要捷運也不是不行
他是要做A路權啦,但車子真的不理解為什麼鍾愛那一款
車本LoL,所以路上只能有汽車是吧
全線高架和地下啦,可能會像吉隆坡的KJL
@我不知道 我原本是指低底盤的部分,但看一下澳門好像也沒有很低,我換一下例子
落後思想
廢片
拜託不要做那種露天通風沒屋頂的 基隆汐止每年下雨天數可能有300天 沒屋頂真的笑死
淡水居民感同身受
完全沒考慮當地氣候的腦殘設計
從上樓的電扶梯到月台全都在淋雨
看到汐止也要蓋一樣的國產垃圾就覺得可憐
所以目前台鐵月台都密閉式的?從日本時代就被笑死?
真的 不能遮風擋雨的車站麻煩不要 日本很多高架車站雖然沒冷氣但至少能避風雨
台灣人就喜歡又要馬兒又要馬兒不吃草 便宜又大碗的東西 當然做出來的都是俗仔
台灣人就喜歡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便宜又大碗的東西 當然做出來的都是俗仔
翻了一下資料,汐東/基隆捷運在三首長會議後就確定是要以LRRT(中運量捷運)的規格興建了,國車國造的部分應該會比造環狀線電聯車,比較有疑慮只有幾點
1.不會設置驗票閘門但還是有月台門 (是否會派員查票,擁擠程度可行嗎?)
2.採開放式站台設計但會考慮通風、採光及防風雨 (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有多少?)
3.只在轉乘站和端點站有服務台 (能否提供完善的服務以及危機應變能力?)
除此之外只要別國車國造有壓力但做不出來,搞出個台灣官員特色版LRRT就好了
國車國造?我們搞得出VVVF系統和牽引馬達?
要百分之90以上國造大概只有柴聯車有辦法吧?
身為基隆人覺得最重要的是提升台鐵品質,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改善基隆南港間運輸最大宗的通勤問題。
而捷運如果和台鐵路線高度重疊且速度慢得要死,在沒有足夠空間的狀況下的真的不如不蓋。
如果是路面輕軌則是敬謝不敏。在高雄讀書這些年,真的是受夠輕軌這個又沒效率又造成平面交通打結的東西了。
就是蓋了才能提升鐵路品質呀,五分鐘一班的鐵路已經是運次極限了,這樣的背景下,有捷運支援,鐵路可以回歸原本長途運輸用途
其實只是用輕軌的車廂與系統,但卻使用A型路權與高/中運量捷運方式興建,一樣採高架/地下不影響路面交通。
重點是現在輕軌設計時速真的很慢,人家捷運隨便都時速70 km/h起跳。
這也難怪大家對輕軌反感,因為跟摩托車比效率不高。
就像高雄的輕軌設計時速
一款是70km/h,另一款80 km/h
可是營運速度卻只限50 km/h以下,很多時候更是40 km/h都不到。
但輕軌仍有很多好處:
1.乘客上下車方便快速
2.施工較快速
3.減少站體營運成本,自然通風,省去空調、照明那些
4.減少土建規模及成本
尤其現在營造業非常缺工,什麼東西都蓋很慢。
個人認為,只要提升營運速度,在目前人口越來越少的情況下,越來越養不起捷運系統,輕軌仍是可以參考的選擇
有時候是礙於轉彎半徑吧?
如果市區內可以搞r=1200的彎道,捷運要跑160沒問題🤣
高雄輕軌速度慢是站距的問題,高雄輕軌的定位是捷運接駁,希望讓車站更靠近家門。如果你讓捷運的站距只有800公尺不到跑出來的速度也會跟高雄輕軌差不多,那些反感的只是搞不清楚狀況而已
雖然輕軌的軌道重量不見得輕
但是軌道看起來比較輕量化
連站體都輕量化了
好幾年前我高中畢旅到駁二附近時
我們在附近的草皮一直走
我,還有好幾位同學,還有班導
就輕易的踏上了哈瑪星站的月台
列車進站時,還上車、刷卡、搭一站到駁二蓬萊站😂😂
我心裡就想
我們竟然這麼輕易的就踏上月台、上車
畢竟它叫"輕"軌😂😂
台灣未來應該也只有台北&高雄會再出現鐵路捷運系統(RRT)吧,而且比較高的機率是既有路線的延伸(像岡山路竹線&信義線東延)。
目前中南部規劃中運量最高的台中捷運藍線尖峰單向運量也是估每小時1萬人以下,比高雄捷運紅線的尖峰單向運量每小時29,100低了將近一倍,
因此中捷藍線也不太可能用RRT的規格興建。
高捷紅線尖峰小時最大區間運量是8000多人,這還是2019年疫情前的資料,中捷藍線尖峰小時最大區間運量預估是1.05萬,這些網路上都查的到,說高捷紅線每小時29100灌水灌太大吧!真的每小時29100的話早就掛回六節車廂營運了,還會只用三節嗎?
@@mckjb4a 我是用當初紅線興建前的規劃資料,當然紅線後來還是用中運量去營運;只是這些看看就好,台中捷運綠線當初規劃最大區間運量是17,000,比現在藍線還高,結果後來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比高雄捷運還低
只有一線的中捷,根本不方便。
傳統市區(中東南西北區)沒有站點,只在外圍的文心路繞,但又外不到七期、逢甲。
加上最交通擁擠的中港路的藍線沒蓋,根本不多人搭綠線。
中捷橘跟藍都是台中大動脈,一定都會使用高運量的規格方式興建。但是以後說不定未來台中港貨運之線可以升格變成客運支線。
@@RaymondTHYoung光台中捷運綠線就要十年,現在藍線還沒動工,只是核定而已,至少等到圍圍籬才能確定要多久蓋好,光等到圍圍籬就還有好幾年跟很多行政程序要做。台中捷運橘線還沒有開公聽會代表還要很久。
要改善內湖交通就是民生汐止線升級高運量連通新莊線,讓新莊線和蘆洲線分家,提高新莊和蘆洲的班次。
全線和國一平行,等於是開車的代替方案,有效改善內湖交通,順便吸引更多新莊、蘆洲民眾搭乘捷運。
一般輕軌都是用在觀光度假方面,那是沒有時間概念的考量產物
George Chan
1 秒前
輪胎除了價格要比鋼輪還要貴1.5倍,且損耗速度之快,只要稍微損傷或金屬物入侵,就要更換整條輪胎,使其更換次數相對頻密得多,所以膠輪系統的維修保養費用相當昂貴,並且處處受限於原廠人員及專利技術。取自維基百科
謝謝!
感謝支持!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
輕軌比重軌還要早出現
世界上也有許多城市的路面電車
比地鐵還要早出現
而在台灣的都會區軌道系統中
中高運量捷運比輕軌還要早出現
而需求量大的地方通常會較早興建
所以讓我有種捷運好像越蓋越小的感覺
真要蓋成中運量的話,希望車廂數與班次可以有個調整,像是比文湖線多個兩節車廂,與採用離尖峰時段不同班次密度,畢竟是要服務三個都市,但主要使用對象是通勤人群,那尖峰時段較密集的班次很有必要。
像機捷那種近北捷高運量車廂寬度,3-4節(高捷3節車廂表示),大概就差不多了
文湖線明明擠得要死,明明月台就預留有六節車廂長度,北捷不知道在幹什麼,就算換了龐巴迪也要用四車來跑,然後再來拆椅座貨架等等小動作,來表示有在努力想辦法增加載客容量的樣子...
@@eyesman100 網路上有資料說文湖線有預留增加為六節車廂的空間,就是不知道北捷為何不做。
@@林子弘-q3v [不知道北捷為何不做]
俺不負責任的胡亂猜測一下喔
北捷的高階主官通常應該都是北市府空降來的,平安坐完任期累積資歷,時間到了就調任升官走人,所以普遍顢頇怕事,畢竟業績跟民眾的需求,都沒有保住自己的級職來得現實重要
因為一開始的木柵線曾發生過火燒車,是因為此車原始是2車一組在跑,來台灣才改造擴充成串連2組(4車)一列來跑,結果出現2組訊號協調出問題導致火災,所以如今若有人再提出要求北捷擴充到6車一列,可能北捷主官們的心理陰影面積會很大,所以能免則免、能閃則閃、能拖則拖(過他這一任)...
比較喜歡台灣未來能出現MLRT (Maglev Rapid Transit)系統😂
磁浮列車需要超長距離才能跑出它的效益。就連台灣各大都市之間的距離,都不見得能夠長到讓磁浮列車能跟高鐵一較長短,用作捷運就更沒效益了(上海浦東磁浮捷運其實虧到不行)。
台灣若要有磁浮列車,恐怕得像中央新幹線一樣,挖出超長距離的海底隧道,一路從台北通到台中高雄再跨海通到馬尼拉的狀況。
@@Schinshikss 長沙低速磁懸浮列車🚝表示
@@Gali1003 中低速磁浮列車還要跟單軌列車(一樣有坡度比較有彈性的優勢)、中運量膠輪列車(一樣有低噪音的優勢)等等競爭。除了機場專線以外真的發展空間不大。偏偏台灣的機場捷運因為其他現實需求,不是做成高運量區域鐵路(桃園機捷)就是做成高運量市內捷運(高雄捷運)。
然而,弄一個中低速的烏日高鐵-台中-清泉崗-台中港-豐原磁浮專線,應該還是有點機會的。野心夠大甚至可以拉到彰化市、鹿港,以及彰濱工業區。(但往南延伸就要跟比較便宜的城際鐵路方案競爭了)
以前自己創作某台中私鐵幻想文
1067mm+架空線,8節編組E231
算是歸類為RRT+RGR了。(X
一般北捷那種高運量號誌系統上算是自動的
(只是列車員還是要監看上下車開關門+
萬一系統故障改手動操控)
所以,LRRT號誌運作,應該跟現有LRT
那種看著號誌手動駕駛運作這樣(?)
但某些城市場合,高架或地下土建成本還是高
如果在運量需求像嘉義市區這類,大概LRT
B型路權就足夠了,而需要避免路口衝突
就則採A型路權。
基隆捷運應該是全線A型路權
如果不做全線A型路權發車班次密集度可能會不夠
畢竟後面規劃還有Y型分岔成汐東線
往往是路線決定營造規格,如果轉彎爬坡沒那麼複雜或許到中運量或板南線延伸汐止是有可能的。
企鵝大說得很好,關於運量部分。
台灣就是綁的太死,系統跟運量是沒有絕對的關係,可以依情況調整,甚至魔改。北捷的木柵線原廠只有兩節,魔改後才是四節。甚至預留六節。
至於專有名詞部分,多數人都是捕風捉影,沒有研究各種縮寫代表意思。輕軌最早是相對於重軌而出現的,不一定運量低、體型小。
我也有做相關影片,可以看看。
根據新北市捷運局的說法是採用低底盤中運量配備無人駕駛的LRRT系統設有月台門,車型應該不會跟淡海安坑一樣,然後有廁所
大
概
按照他們的說法,列車應該是用安坑淡海那種,只是透過加掛模組單元、改造控制系統為自動駕駛形式來提升運量與效率
只不過沒辦法像文湖線或環狀線那樣精準判定
機電說明會技術規格99%與淡海輕軌一樣,連人乘載數都一樣,應該差別在有外掛ATO完全看不出來有心想設計一款新車,然後還漲價三小?
之前看環評書意見答覆中
只有像南港、樟樹灣這種大站才有廁所,小站要靠聯合開發的廁所...😳
希望台灣之後能大量發展跨座式單軌電車,噪音小轉彎半徑小高架橋體積也小於其他系統很多
7:50 從溫哥華問安! 這是自己第一次從這個高空角度看架空列車世博線Nanaimo站。
基隆市區到海大八斗子的輕軌比較重要
但民汐線沿線運輸路廊飽和,就算因為空間問題是用不了高運量RRT系統,應該是可以用上中運量MCT系統的,反正環狀線的路型也沒好到哪去,用LRRT多少有點不尊重這個需求
至於基北之間其實更需要快速的區域鐵路RGR,短程導向的捷運反而不是真正有需求的
7:33 渥太華聯邦線Confederation Line既然全無平交道,其實可以仿傚溫哥華使用無人駕駛列車。
香港的元朗屯門地區輕鐵,就看起來一點也不輕,軌道像傳統鐵路車廂像香港的高運量重鐵,只是縮小版,不過就有很多種營運模式
不過一台灣政府的腦袋,LRRT和LRT是差不多的東西,新北捷運局的小編還說輕軌也是捷運了...
捷運這個詞的定義本身也能做出很多解釋,雖然普遍是指大眾捷運系統,但照字面意思只要能快捷運輸那輕軌列進來也不好反駁,況且很多詞經過翻譯和整理都會變意思,就像一個ATC在北捷和高鐵就是不同東西了
基本上鐵道局就是在利用介於輕軌與捷運討好民眾而已,不願意認真跟民眾詳細說明差別,前幾天在臉書上看到屏東ㄧ詞,我就覺得很鳥這低運量東西不就叫輕軌嗎?說真的要這樣玩真的很沒意義。
用LRRT不完全是壞處啦,架空線加低底盤理論上是能減少穿堂層及設備層設計,降低車站土建成本。
而且倘若未來會有延伸計畫也能以平面方式興建。
我很好奇,除了輕軌/捷運法規差別,為何輕軌列車系統就要輕量化,中運量捷運就不能像LRV列車一樣規劃,也難怪被歧視輕軌低級也剛好而已。
@@George-bt6xf 某人又被你躺著中槍
@@Konata 啥,我只是挺好奇而已
LRRT其實就是中運量捷運
@@TS325-1 但是在台灣最奇怪的就是高地盤列車必定會有進站閘門、廁所,而低地盤系統的就是全部都要省不太想去設置。
以兩個都中運量系統都是捷運來說的話我好奇他定這樣的目的怎麼像要省錢,又不太想省,為什麼要因為載具影響站體,著跟穿堂、收費模式互不干涉啊!
看起來鋼軌鋼輪那種的LRRT跟RRT還比較接近,差異在於LRRT的轉彎半徑、車站量體、及列車載運量比較小而已
只是我看巴黎地鐵很多條路線轉彎半徑超小,列車載運量也只有600人而已,有些路線用的還是膠輪,感覺多數還是使用LRRT
嚴格來說分成九種
RGR區域鐵路:台鐵
RRT鐵路捷運:北捷紅藍綠橘
LRT輕軌:淡海安坑高雄
LRRT輕軌捷運:輕軌的車 捷運的路
AGT自動導引捷運:文湖線
RTRT膠輪捷運:也可以說文湖
ALRT先進輕軌捷運:類似阿里山林鐵 中間有線性馬達
Monorail單軌列車
Maglev磁浮列車
廣義來說
環狀線有點LRRT+AGT
桃園捷運有點RRT+RGR
文湖線是AGT+RTRT
其實很亂😂
@@matuki2793 但中捷綠線用的反而像是高運量的列車,在廣義來說又是什麼混合什麼?
立場中立很好,某殷鑑不遠
如果台鐵誤點率沒這麼高的話其實是只要台鐵就夠了.但....依現在的台鐵來說很難改善....只是現在民汐捷運延伸基隆的路線一直搞不定..這....
如果基隆捷運的營運財務也是步入基隆市公車的窘境 - 真生得起,養不起啊
基隆人需要的是快速進台北的運輸,站站停又要在南港轉車的捷運很明顯不是基隆人要的,應該要在台鐵南港-基隆間另闢急線,中間經過七堵,並在基隆長庚設站,原有路線增設樟樹灣 北五堵 六堵 等站,這樣南港-基隆可以密集發車,同時也有列車快速抵達台北
這條線前幾次計畫流產,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都是 [基隆人需要的...] 條件一堆,而台北市見沒自己啥好處,還想要台北市出大錢分攤,所以一直冷冷興趣缺缺
@@eyesman100 那應該要由基隆市主導,設計出符合自己市民的通勤路線,除了通勤有實質幫助外,外地人要去基隆觀光也更方便,現在由新北市主導的結果就是為了要討好市內選民而在中間設一堆站
@@許甯-i3p
我只是說出一個老現實的問題:"出錢的最大"
如果就按你說 [由基隆市主導] 然後基隆市又只願負擔不成比例的少錢,這在社會上根本說不過去
偏偏基隆市真的是沒錢,應該要由中央政府出面強勢主導,而不是想甩責任,一直在想說服比較有錢的雙北地方政府當冤大頭
我想,台灣的LRRT就等於新加坡的LRT。新加坡的LRT是走高架橋和專屬的軌道。速度應該是比台灣現有的輕軌還要快。比較像是台中捷運綠線和新北環狀線這樣的... 捷運。
我這樣講應該是沒有錯。
應該只是用錯詞彙而已。
但其實,應該是跟新北環狀線一樣。
我座標美國 坐了很久的 regional rail 今天早上才学到 regional rail 的簡寫是RGR. 真的是腦洞大開。
RER也可以(regional express rail)
臺鐵第三軌要讓出來 寧願板南線延伸汐止
黑皮提供的方案。
結合路面電車(B.C路權)LRT + 準地鐵的LRRT
法蘭克福U-bahn跟科隆Stadtbahn可以了解一下☺
突然想到蒜頭糖鐵延伸高鐵站那條 連LRT都稱不上 貴又沒人搭 毫無大眾運輸效益爛到爆
是真正的錯誤糟糕政策
那條要和阿里山森林鐵路直通才能賺啦,延伸嘉義車站,就能接駁旅客往來市區和高鐵站,利用阿里山線的盈餘填補蒜頭糖廠線的缺
那條要和阿里山森林鐵路直通才能賺啦,延伸嘉義車站,就能接駁旅客往來市區和高鐵站,利用阿里山線的盈餘填補蒜頭糖廠線的缺
問題是如果有心想做好嘉義科學園區的接駁 根本不該浪費錢蓋這種垃圾觀光鐵道
糖鐵那條給什麼單位經營就有什麼樣子,買個靈活的自走客車都不願意就不要怪沒人搭了😂
@@railwayphotos [利用阿里山線的盈餘補...]
阿里山線有盈餘?這條鐵路以前不是還得用特許在山上蓋飯店的條件,綑綁在一起包裹招標出去的嗎
當初在吵說要在基隆蓋捷運是假議題了,基隆人口量就在那邊,也沒有提升的空間,蓋捷運的可能性真的低到不能再低。另外我認為無論是輕軌還是捷運,台鐵應該是拆定了
用輕軌列車汰換掉原本的台鐵,基隆人會氣死吧,真正所謂的打掉腿換義肢。
@@George-bt6xf 有一部分台鐵人倒是很支持把基隆變成盲腸,其實就是瓶頸段的問題
@@soby.H 基隆不是一直都盲腸嗎? 從七堵 八堵就轉北迴了。
而且依照個人通勤經驗,往台北方向最多人上下車的地方就七堵~汐止段。
事實上文湖線舊標準的LRRT設計,不過台中藍線跟橘線用LRRT被酸,但要注意一點大台中地區的大眾運輸人口不到1萬人,用MRT=賠本
但LRRT用LRT的車站設計就是沒有考慮到台灣潮濕多雨的氣候(去搭過淡水輕軌就知道)
台中公車日運量30~40萬,捷運綠線日運量3~4萬,台中光是公車運量就屌打愛騎車的打狗捷運了,打狗人真的要多反省自己。你媽給你大腦,請多使用..
就大絕叫“民生汐止基隆線”😂問題太多了,新北主導要叫北捷與台鐵“多多配合”😂汐東段因收費方式與北捷不同,會有單位收費、進北市轉乘站後又有土建的整合問題,台鐵的部份會在八堵到基隆,路權問題。
我到是在後者的問題有個建議就是共線,然後因應基隆問題民生汐止基隆線採1067軌距特規,採雙電壓、雙號誌模式列車並在班次排點上,整合台鐵與新北捷行控,建置整合模版,最終即採鐵路與捷運在基隆-八堵共軌、共停、多元發車方式營運,捷運進基隆的問題就解決了
如果沒有跳站停的規劃。就比台鐵還慢。同時中運量。也對承載人數不表樂觀阿....唉
不知今年汐止捷運會不動工
大家都沒想到可以用台鐵的規格去建RRT,這樣有直通運轉的可能,且成本應該會下降吧?
[台鐵的規格...]
在國際軌道業界,1067軌距的市場選擇性少,跟1435標準軌的產品比,成本應該會昇高
基隆那個鐵路計畫就是個騙局
再二十年可能都不會蓋!
懸掛式單軌列車(不確定名稱) 在這邊可行嗎
Sky train,空中捷運,懸空捷運,空捷。
這個運輸量更低,世界上空捷大多一班配置兩節車廂,最多三節。
要有密集班次加上待避車道等配套,才好疏通基-汐-北的通勤人潮。
錢老爺說不行啊!
單軌列車因為專利綁規跟產量少的關係,是位居 最貴的軌道交通系統 之一的產品
基隆到八堵間的鐵路,拆掉改成任何形式的捷運,比較實在。
應該蓋捷運的路線規格卻被降格成為輕軌規格 。
相信很多有需要的乘客會很不爽的 。
像是 : 木柵到北投的法國馬特拉公司製造的輕軌車輛 。
坐了就很不爽 , 狹窄的車廂空間讓乘客大部分的時間都要站著 。
臺北捷運是用桃園機場航廈間接駁車的規格在做這條木柵到北投的輕軌 。明顯載客量嚴重不足 。現在又要降級搞這套臺北到基隆的捷運 。現任的臺北市長 , 新北市長 , 交通部長三人將來不被人罵死才怪 。竟然將捷運規格的路線胡亂擅自降級成輕軌規格的路線 。只能以 ” 重蹈覆轍 ” 這四個字來形容北臺灣捷運降格成輕軌的離譜事件 …………………
受教了
標題可以改做:
何謂LRRT?到底是捷運還是輕軌?
一文(片)看清各種鐵路運輸系統分類
這樣會好一點吧...
現在的標題就像是在評論到底基隆汐東捷運要用什麼類型,感覺被騙了
黑皮之前已經有做過相同內容了!
黑X那根本是小孩子吵著要糖吃,跟企鵝這篇沒得比,一點公正客觀都沒有
你說地圖亂畫路線吵著要政府照著做的那位?!
重複也沒關係,畢竟又不是只有一種觀點而已~而且影片的觀點也不太一樣啊~
兩部內容還是不太一樣吧...
差超多的好嗎 企鵝專業多了
到底為何要蓋那麼多輕軌??
拉高你的眼界橫向(跟其他國)比較,你應該會反問,為什麼(台灣)輕軌蓋這麼少
輕軌便宜蓋的快,營運成本低,站數多,炒房效果一樣好甚至更好,因為站點多,可以炒的地方更多,隨便都捷運站400公尺內😂缺點跑的慢,但乘客慢乾政客屁事呢,政績有就好😂
0:41 Google Map Manchester UK Pomona Tram Stop
所以我真的覺得台灣的官員很智障
捷運就是都會區內的運輸啊
阿你有的偏鄉整天政治人物就只會喊捷運延伸
費用你付得起?
虧錢了再拿納稅錢去買單
???
我們需要的是通勤鐵路吧
不是整天在那邊蓋捷運蓋輕軌
山手線有快慢車,不是都站站停
那是平行的上野東京/湘南新宿系統,山手線本身就是一個各停環狀線而已
就不是MRT
當年劉銘傳鋪設的基竹鐵路列車 用的也不是多豪華的列車 當時有任何一個人抱怨嗎?怎麼到了現在就一堆刁民出來哭?😂
先別提車站舒不舒服有沒有屋頂,光是那個行駛速度就讓我覺得基隆跟汐止捷運以後八成沒人搭了
基隆、汐止、應該要蓋像中國大城市一樣的城際鐵路,相當於類高鐵規格,並應該要延伸到桃園
其實中國大陸的城際鐵路發展也不算完善,所謂的高鐵主要是長途列車,地鐵往往局限於都會區內,而兩者之間的「城際鐵路」或者說「市域鐵路」還有欠缺
有種說法是,台灣受到了美國的公路主義所影響,但放眼其他國家的交通工具與運輸政策發展,看出應該不只是台灣受到美國公路主義和中華民國政策影響而已吧🤔🤔🤔世界上許多地方不是都受到了汽車社會影響嗎?
大約在1920年代,內燃機的技術進步,加上美國福特汽車的影響,隨後汽車開始量產,希望家家戶戶都有車可以開,直到1950年代,受到汽車普及和二次大戰的關係,使得許多城市的路面電車遭受拆除,其他鐵路運輸也逐漸沒落
除了私人汽車以外,公共汽車也有了優勢,路線彈性大,不用鋪設軌道及架設電車線
直到1970~1980年代,大眾意識到了汽車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塞車、環境污染、停車困難等因素,讓大眾運輸及鐵路運輸再次受到重視,而地下鐵造價高昂,不適合蓋在規模較小的城市,公共汽車大多為C型路權,運輸效率仍低落,於是路面電車也再次受到重視,並且將路面電車逐漸現代化,多節車廂、部分路段採B型路權、低地板等改善,以提升運輸效率,還有人行空間也要受重視
嘉市體?
根據你的說法,如果高雄未來規劃的捷運路線都是以輕軌系統為主,我是希望有的路線可以採用膠輪捷運系統(英文:PMS,高架為主)。目前採用PMS系統的輕軌,在世界上案例也不少(如:機場旅客捷運系統),或許輕軌建設也不一定要拘泥於鐵軌+鐵輪子列車。如果可以,未來輕軌建設也能以PMS的型式興建,列車型式與文湖線可以通用(高架+無人駕駛+每列車4節編組),讓輕軌建設必須是鐵輪鐵軌的「刻板印象」徹底破除,未來運量一旦增加,列車也有擴充的可能性
輪胎除了價格要比鋼輪還要貴1.5倍,且損耗速度之快,只要稍微損傷或金屬物入侵,就要更換整條輪胎,使其更換次數相對頻密得多,所以膠輪系統的維修保養費用相當昂貴,並且處處受限於原廠人員及專利技術。取自維基百科
如果要壓低保養成本,要不然至少採用無人駕駛列車也可以呀!列車編組就像JFK Airtrain一樣,2節一組運行;要不然就是像環狀線列車一樣,列車採4節車廂編組,只是每節車廂長度縮短(每車廂配2車門,一邊共8車門),也是跟輕軌車輛的規格相似啊
@@A-Shin-i8c
其實沒必要刻意情感偏向膠輪或鋼輪,還是冷靜的因地制宜比較好
鋼輪鐵軌的 日常運營成本 比較低,這一點在 地方財務負擔 上,是不可否認的在 選型 時是重量級砝碼,但是反之如果遇到 短站距的加減速、爬坡、噪音...這種在市中心常見的環境條件,鋼輪系統的競爭力通常就GG了
論基隆捷運規劃,我只服黑皮
政府這樣蓋下去,我看只會浪費錢,還達不到效益,前景堪憂
基隆東捷運
騎狗狗肉就好,捷運降輕軌算是報應🎉
基隆是一個沒落的城市,真的有必要花這嗎多錢?
基隆变英国,冯京变马凉. :(
感謝企鵝出來進行名詞解釋。重點彙整:
LRRT 輕軌捷運系統,在此的「輕軌」其實是相對於傳統鐵路的「重軌」所以有此稱呼。當然現代輕軌也不見得比較輕。更多是規格差異。運量來說,通常在「中運量捷運」的範圍,類似規格:台北捷運文湖線、環狀線、台中捷運綠線。
LRT 輕軌運輸系統。在台灣,通常「輕軌」指的就是這個。在國外通常會用B型C型路權方式運營,但也可用A型方式。例如:淡海輕軌、安坑輕軌。
最近在吵主要是外行看不懂[輕軌捷運系統]跟[輕軌運輸系統]的差異。尤其在台灣會特意把「輕軌」≠「捷運」的奇特觀念下,很難去溝通。但更多的是為吵而吵而已。
補充:台灣捷運主要是根據「運量」運量(人次/小時/單方向)進行分類。更多都是彈性規則,非硬性規則。
高運量(>20000):有RRT(鐵路運輸系統), RGR(區域通勤鐵路), RTRT
中運量(5000~20000):LRRT(輕軌捷運系統), AGT(自動導引系統), Monorail(單軌), Maglev
低運量(
誰叫你們基隆不給綠黨選上。
輕軌運量不大還要跟車爭道路,到底為什麼那麼喜歡輕軌
看來我需要編輯一下我的留言,我想表達的是為什麼不蓋運量再高一點的捷運,然後是高架或地下
看別人的頻道講類似的議題,這條路線的運量要捷運也不是不行
他是要做A路權啦,但車子真的不理解為什麼鍾愛那一款
車本LoL,所以路上只能有汽車是吧
全線高架和地下啦,可能會像吉隆坡的KJL
@我不知道 我原本是指低底盤的部分,但看一下澳門好像也沒有很低,我換一下例子
落後思想
廢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