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我们哲学小频道的两个产品,欢迎支持!-1.我精心制作的课程《论证与说服50讲》,核心交付:如何捋顺思路,提升思考质量,并把自己认真思考过的想法言之有理地讲出来,说服他人认可自己的想法。课程内容涵盖:论证基本原理、逻辑学、批判性思维、认知心理学、修辞学、影响力等。课程报名处→item.taobao.com/item.htm?id=824569539933&skuId=5710463390403-2.Agora讨论社区。每天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我们精选一些大问题,设立专门主持人,大家参会一起讨论、交流。有想法的表达想法,社恐的也可以当是听播客,听着听着大家都熟了嘛。形式包含:讨论会、读书会、专题讲座、分享交流会、互助会等。社区报名处→item.taobao.com/item.htm?ft=t&id=784803014214-感谢你的支持!
“這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以後,依然熱愛生活。” - 羅曼.羅蘭
「熱愛」
不如直接告诉别人你经历了什么,以及生活的真相是什么
夏先生世界上最好的RUclips哲學博主!
天天看CCAV,幸福感爆棚😂😂😂
爆棚尼🐴😂
@@贤人阿飞劳改🕷️😂
@@100KGfiveKMx nmsl
也不见得吧,国际形势这么混乱,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呢
哪有人还看新闻🤣多久没回过了
證據主義才是相對從心出發的真信念,後者是套了實用性和爲了迎合客觀的空虛信念,的逃避,麻痹自己的行爲,三者比較像是調和了前兩者符合現時代的一種看法比較不像前兩者極端,的還是一種前者的信念當然如果只有人與人之間,總會是後兩者越加吃香或是說大部分人根本沒有自我探索,沒有找到自己的真信念才會沒有動力去拒絕外在客觀情況而流于表面的後兩者所謂的信念,但如果有個人類的裁定者或是第三方觀測者,相比起前者不妥協于系統的愚者,後兩者則是小丑兩個,因爲從古至今一切的問題都是,長時間大範圍地大家都不面對事實纍積下來的秩序穩固,環境穩定下,相對缺品格的人大可根據後兩者聲稱自己是有信念的,但實際上如果一切都歸於原始或是一切都跟自己有挂鈎了必須人人下場冒險,心中的那把尺還是會被所有人擁抱的簡單説就是,從前者到後者,是精神到物質爲主的價值觀的變化,人類内心變得脆弱改用外在填補的過程,直到發生了戰亂,大家又學乖共同變得正直重建秩序,日後又出現老鼠屎病毒傳播,安穩了就爲了私利鉆漏洞破壞秩序,反反復復以下是我的自我妄想,日本被核了后,物質上被完全顛覆了,全體人逃回了自我,内心得到了再次鞏固,造就了他們日後的精神飽滿的文化和產物,雖然現今又被中資崛起后合并出來的膚淺商業作品調教到年輕人全沒有了對抗殘酷現實的强大内心,都墮入了虛無,哀哉
有趣的就是,人的信念和行为,有时候是可以分开的。
本我与自我😀
知行合一。至少知道得越多,就會有越多的方法去處理碰上的問題,既然有一票否決權,那還是以認知理由為主導吧
我是坚定支持证据的,因为人心对结果的影响同样可以实证化。就拿假智商测试的结果导致成绩提高的例子,完全可以继续研究,找出提升成绩的更具体原因,比如更高的某种激素水平,比如更多的时间投入,再不济,还可以模拟这种刺激,比如每天起床有意识的默念一句老子天下第一。总而言之,主观信念对人的影响仍然是可以被实证的,只是骗自己比较困难罢了,但是因为信念而自我毁灭的例子同样也很多,对于实证主义者而言,反而可以轻松避免掉这种悲剧,而只论信念的人就只能眼睁睁往火坑里跳。
非常同意,这也是我在看视频过程中的一直在想的问题。我猜实用主义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反驳:即完美的实证可能是很难的,很难做到真确。即使是权威的科学研究结果也可能事后发现是错误或者偏离的。 所以在完美的实证还缺失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生活实践呢,不如就依赖可能有用的”信念”罢!
视频有个讨论前提是 应该 而不是 “是”。以“应该”为前提的话,我是有限的支持使用主义。
之前看過懸案和社會案件的解說,總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真相就是現實比故事更加離奇,真相比謊言更加令人難以置信!!
非常感謝你的整理與分享,這個哉問也是宗教信仰與身心靈等領域需要融會貫通的議題。
希望台灣可以下單主持人T-shirt支持本節目
真相与幸福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协同关系😂真相是利用理性的理性外的探究,幸福是利用理性的感性内的控制😂
听不懂,后面两句可以解释一下吗
@@stella-557他自己也不懂
赞👍
其实两者有个区别,实践理由需要相对长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认知理由一瞬间就能据此做出决定。所以面临选择的时候,你得先评估这个问题是不是需要现在立即就做出选择,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做决定,这是一种认知理由优先的多元主义吧。
作用如果是針對心靈的話,認知理由的發生更即時吧?
为“问题不大”点赞🙃👍👍👍
真相與真理只屬於堅強無畏,又見錯即改求知無止境之人哈哈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佛家的空性思想了,非空亦非不空,即是又不是,无信无不信,认清楚想的作用和客观事实规律,最后知行合一,内心自洽
老师的选题独辟蹊径,别有韵味
保持溫和的懷疑, 行實踐智慧, 專注當下的人生 , 相信與否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期, 為了目的而行動容易陷入焦慮, 只做有意思的事情, 相不相信就不重要了
終於知道為什麼要相信政府了、以為真相太殘酷🥲
我在此提出我的學說:愚蠢主義當你感到痛苦時,停止思考,包括停止進行日常基本的邏輯判斷,這樣你就無法感到痛苦了。
這不就是開頭提的不想知道太多 蠢而幸福嗎 但根本做不到啊
@@waynetsai8633 確實沒辦法做到任何事,但不做任何事,難道就不好嗎?
@@the_guy_who_is_strange 我是說根本無法停止思考 根本無法變蠢 而不是沒辦法做任何事
感觉最近主播做到了,体重管理
夏老師是不是改攝影時的編碼了?影片跳幀有些嚴重
我选择洒脱地相信并接受残酷的真相,同时保持乐观积极。
想起岳云鹏说的一段相声为什么你一个月挣1500还这么开心呢,因为我没有办法.挣1500和开心两种相反的东西总有一种是假的还是和稀泥更好操作点,认知慢慢突破一点最好跟着能力慢慢提升.就像举重要慢慢加榜,一下加太多人会被压垮的,慢慢加有可能突破原有认知极限
二者都都重要,或者都不重要,因为世界就是混沌的。武大郎知道了潘金莲通奸的真相,真相不仅带来痛苦,还导致了他被灭口丧命。但假设他知道真相以后,不拿武松威胁潘金莲呢?很可能他就不会死。那么我们再假设武大郎知道了也当不知道,甚至要西门庆一笔银子休妻,那他根本不会丧命还会发财。当然,如果他一直不知道奸情或者一直相信潘,也是有可能在以后被二人谋杀的。所以武大郎死不死其实是随机的,知道或不知道真相都有可能死,也有可能不死。好坏事都能导出好坏结果,这世界就是混沌的排列组合,大家随机应变就好。
我覺得不對,還有個路線,當然是選擇原諒她
假如世界真相的确是混沌,那更应该寻求真相。不能因为初始状态的不同导致结果的无序和不可预料,就否定寻求生活意义的必要性吧。否则人为什么要活着呢。当你说要随机应变的时候,就隐含了你要寻求必要事实真相的前提,不然你没有做出选择的依据。
你这说的是他知道了真相应该怎么做,并不是说他应不应该或者能不能选择不相信真相。问题应该是,武大郎证据确凿抓到了自己老婆和西门庆上床,怎么可能还去相信自己老婆是清白的?真相都摆在面前没有质疑的余地了,那么还说不相信不就是自己骗自己么?当你已经知道真相,自己骗自己还能骗得了么?
實用主義的問題是,你現在逃避的問題,之後往往以更嚴重的形式反撲。例如現在覺得日子越來越不好,你面對這個問題,可能就會有一些解法例如去進修,去移民,但逃避這個問題說服自己會越來越好,繼續躺床上刷短視頻追劇,十年後來看這兩個人結局如何? 然後你舉的憂鬱症範例邏輯上也講不通,首先世界會不會變好這件事根本沒有定論也沒有證據,就算以證據論來說我也可以選擇相信!其次"相信世界變好這件事"是療法之一,不能來來做為推論的範例。真要拿憂鬱症來舉例,應該說病人要不要承認自己有憂鬱症這件事。因為面對承認自己有憂鬱症這個事實是痛苦的,但可以求醫治癒。逃避這個問題短時間內可以繼續過現在的日子,最少還是開心的,但日子久了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多元更接近核心,正如應該什麼只存在決定者作決定一刻的綜合結果,人不能跟一切割裂,唯心跟唯物亦如是。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敏感?但我總覺得39:00開始所提及的伴侶關係案例,在主持人講述時, 突然有種令人感到急迫的感覺, 因此出現了似乎這是主持人自身經驗的猜測, 尤其講到伴侶欺騙時所做的行為,所舉出的例子特別豐富,音色也聽起來特別有高低起伏, 哈哈哈哈哈
本人也开了个频道,叫老袁漫谈,是结合修行来看这个问题,而且当情绪出现的时候,我给了静功和动功两套解决方案!和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应该是能解决生活放中的很多小问题!希望夏先生能够指点一二!
这是最接地气的一期了
问题的关键是,信什么和不信什么并非个人选择。
人之所以不愿意死,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求存的目的是求真,如果为了求存而放弃求真,那就会失去存在的精神支柱。
必死的人生未必只有求真,也可以仅仅求善。
@@xlgnepo 没有真的基础,如何分辨善恶?求善不就是求真?😊
畫面提升了!讚
对大多数人来说,认清现实,相信更好。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也是把证据主义和食用主义结合起来了。比如发现妻子可能和10086有情况,可以收集证据,摊开和她好好谈谈,什么原因如何解决,要如何做才能维护好这个家。自己有什么没做好的,可以改正。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自欺欺人。而对少部分有缺陷或病人,还是实用主义较好。比如忧郁症,那就遵医嘱吧。
真相一點都不殘酷😆現實是一切的解脫。理想的極致是與現實重合,只能說還要再努力幻想點
我选择相信真相,情感只是物质世界太过微小的一部分,为什么要为了相信真相犹豫,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理解不能。
夏先生全世界最漂亮
我覺得我們腦袋跑的函數是證據主義,但是我們能用實用主義的模式選擇輸入和存取的資訊所以才會有這個爭論也因此當我們能越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資料來源,那我們的函數就會跑出越接近實用主義的結果
想請問夏先生的學術背景?現在是專職RUclipsr嗎?
我也選認知,很痛苦所以我會想逃。最後我逃跑或者武裝自己面對困難
用桌腳理論的方式,找到想要的未來,先為此搭建各個桌腳,越多的桌腳就越能反過來影響達致想要的未來
夏先生!認知理由!
一流的头脑是可以允许存在两种对立的观念。
象棋、法律等规则是人为为了目的制定的,你要是没有那样的目的完全可以无视,然而“神创的世界”里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你无视它,那就一定不会达成目的
对这个问题有过一些思考,就是说我们要看这个「真相」离自己是否太过遥远. 如果这个真相和自己息息相关, 而自己充耳不闻.那定然就是自欺欺人的鸵鸟心态.而这样的心态走到最后, 只会是等待逐渐逼近的真相将自己击碎.但如果换句话说真相如果离自己足够遥远呢? 比如说一个虚无的问题. 「倘若人终有一死,那今天又有何意义?」那这就可以是个遥远的真相. 它很真实但离我们还很远, 并不是迫在眉睫的危机. 那我们依然可以享受今天的生活.一个讨厌的政治远不如一个讨厌的父母对你的影响来的更深刻.
这个议题很应景
努力往實踐主義邁進就對了,越信任主觀,對現實的主導權就越大
如果不知道哪個是真的,也不知道哪個是比較好的,哪又該如何選擇呢?最近想到安樂死,就會覺得會不會安樂死比活著還要好
看到這一期的選題讓我直接笑出來 😂
真相當然是不要知道最好,例如說成立「學校」這個機構的目的是什麼,美其名騙你說是學習知識改變命運,其實更多是幫資本家訓練未來的勞工,讓他們從小就適應朝九晚五的生活,將來畢業就能直接入廠工作,生活作息都不用調整了。
@@Takeshi-0615 正是知道了这样的真相,才能做出不繁殖后代的选择。如果继续麻醉自己,害的恰恰是自己和后代。
企业是开拓者,获得了知识给学校。学校是一个托管地方。
没事,cope 是人最本能的,想停都难
看完了,我學到了:如果你老婆不在夜深人靜時跟你聊康德聊黑格爾 = 你被戴綠帽了
Thanks
我們認清現實後也只能接受、面對現實
總結來說我是偏向實用主義的,理由如下:一個人的行為往往是認知理由與實踐理由交互作用的的結果,舉例: 某個人為了支持他喜歡的政黨,往往會因為認知偏誤而只收集有利於該政黨的事實證據並宣傳,這個情況下是實踐理由引導認知理由;但他之所以會這麼支持這個政黨是因為他完全知道這個政黨在經濟、外交上確實能為這個國家帶來更大的好處,而在這一點上又是認知理由引導實踐理由。到目前為止很像多元主義,但如果一個行為或信念都是由多個認知理由及實踐理由疊加,那麼追本溯源,最後追尋到的理由依然是這個人的哲學觀、價值觀,而這種形上學的內容是不可證偽的,因此不會是認知理由,而是實踐理由,因此我們最大的主因還是根據實踐理由來行動。如果我們應當根據實踐理由來行動,那為何又會有兩派之爭呢?這裡我需要稍微套用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論,當一個人的基本需求(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尚未被滿足時,這時候對於求知的需求,也就是認知理由的份量就會比較小、實踐理由的占比比較大,如: 重鬱症患者例子、指鹿為馬例子或是有些人明知另一伴會對她暴力相向卻依然選擇愛他。而當這些基層的需求被滿足時,人就開始傾向認知理由,這時候你可能會說,那這樣不是多元主義嗎? 確實很像,但我認為這時傾向認知理由只是因為他剛好跟實踐理由重疊了,意即這時候這個人正好處於需求金字塔中對”知”的需求,求知這件事同時符合認知理由及實踐理由,即便有衝突產生,在這個階段的他看似以認知理由為重,但”以認知理由為重”這件事就是他的實踐理由,因為這符合他此階段的需求。一旦超出這個階段,渴望自我實現時,這時實踐理由的比重又將大過認知理由,如:賈伯斯的例子。而對哲學家來說這種求知的需求其實幾乎等同於自我實現的需求,因此依然是實踐理由。
題外話,近期《地。-關於地球的運動-》這部漫畫已動畫化並在Netflix上映,這部漫畫第一卷的主角在劇中說過這句話:「比起理性我更相信直覺。」即便是在科學求知的路上,我們依照認知理由否定過去的理論,但建構的新理論依然還沒有足夠的事實證據去證明他是對的,這個時候我們依然是憑藉著實踐理由作為動力去驗證我們相信的事。「我想相信宇宙是美的、我想不想說在一個不美的宇宙中。」就是推進科學進步的實踐理由。
@@aa759642是否能理解為我們藉由“實用主義”的動力,為了能獲得“證據主義”確定的快感?
看起來有點還原論的感覺,還是說認知理由的認定應該比較偏向信念本身,而實踐理由的認定應該比較偏向信念帶來的好結果?某成人教育法政系學店裡的大刀曾問我,是不是他一開始就要收刀做做百人上課簇擁的名師比較好(對他及學生帶來似乎是好的結果),也比較符合消費主義的精神(拿錢等價換學分似乎是某種默認的實踐風氣);不然在系上一直堅持刀匠精神(?)的他,最後搞到都沒什麼人想修他的課,而其實他本人只是希望學生能真的透過學習學到點微不足道的東西而已。那麼這樣來說大刀的行為理由,還是基於認知理由/證據主義的吧?或是說要還原成實踐理由/實用主義?更進一步說,能不能用學店現在事實上結果是擴大經營的論點,做為實踐理由來說服大刀安心放下屠刀?或是應該像他自己說的一樣要學生堅持某種強迫學習的認知理由會比較妥適?對啦大刀已經退休了,我只是在用力思考恩師的堅持是不是有合理之處而已😂
@@英雄-z9o 感謝你的回覆,也謝謝你提出一個非常棒的例子提供討論。實踐理由帶來的好處不侷限於物質層面,也包含這個人感受,簡單說就是這麼做會讓你Feeling good,那就是實踐理由。在這個例子下,當大刀的教授其實可能也是為了實踐理由當大刀,而它之所以是實踐理由的原因如下:一是該恩師身為教授,對學術本身有一定的堅持(刀匠精神?),就是對自身價值的肯定,由於敝人同樣從事教職所以感同身受。二是該恩師希望學生學習,雖然對學生而言短期是痛苦的,但長期來看學生能有更多收穫,就如同要求小孩讀書、寫字、背單字,也就是根據效益論的觀點,他這麼做可以創造最大的善,也就能讓心靈更加滿足(雖然物質層面並不是)。額外閒聊,我畢業於數學系,其實畢業後回過頭來看,記得的人永遠是那些大刀,記得的話也都是那些大刀說的話。而如今身為老師的我,比起學生在我的課堂上過得爽我更希望學生畢業後能想起我說的話並加以實踐,即便他可能根本不會回來找我也無所謂。
還好😂❤多知道點懂得自救。別的等死就救不了。他們不知道的。😂
我覺得多元主義其實是一種實用主義因為無論是哪種路徑 都是用實踐理由當方向,認知理由當工具我倒覺得這個命題有點奇怪我把他看成「如果相信一個信念對我好,我應該做嗎?」簡化會變「如果做一個動作A對我好,我應該做動作A嗎?」那廢話當然要做啊 因為對你好啊😂這是無庸置疑的證據主義的論點也只是在說這個動作A「辦不到」不是「不該做」不過這也被憂鬱症與諮商師這個例子反駁了當然可能會說「他們是被騙了,獲取虛假的證據」,不過那也只是把問題變成了「那他們應該去看諮商師/他們應該選擇去被騙嗎」我會覺得奇怪的點是當認知理由跟實踐理由違背的時候,到底是什麼讓我們認定了誰是實踐理由,誰是認知理由?我相信很多證據主義的人會覺得:就算現在相信實踐理由,只要不是事實,那信念遲早會崩潰,到時候就是毀滅性的遭遇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對他們來說認知理由就是實踐理由,因為相信事實會帶給他們最大的好處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事實真的能帶來好處嗎?這可能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相对来说实用主义更乐观,更有利于社会竞争。不过证据主义的退一步也不错
實用主義者=吸引力法則
華人最經典的自我PUA: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信念本就是證據不足才需要信念,證據充分就是常識或理論了,所以我覺得證據方向的思考是走不通的,只能在反對的證據足夠時轉變信念
我倒是有一種新的想法,叫技能主義。既然證據是人類觀測的結果,那麼累積再多也都無法定義事實。有一天你看到老王跟你老婆躺在床上,從證據理應判斷她外遇,但結果卻是他們在聊哲學而已。故在信念與證據有衝突卻有益處的情況下,人們應當抵抗應該蘊含能夠原則,盡力走向實踐理由。就跟學技能一樣,人在水裡應該會溺水,但學會游泳後就能浮起來活下去。
這舉例有問題,倫理學不允許你躺在床上跟人聊哲學,這本身就是該避嫌的
@@c2co2co32- 你舉的這就是很好的例子。若以倫理學來判斷外遇的定義,不同社會和文化的群體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明明真相只有一個卻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也證明了證據的累積不能定義事實
@@c2co2co32- 可是避嫌是在有意識的前提下才能進行,但一起躺在床上不是。例如他們恰好都在應酬時喝醉,老王剛好走錯門,你剛好在他們醒來時回家。甚至他們剛好都是哲學家,在這個情況下討論起當前這個情況是否有違倫理。
@@morrish.6784 你的前提並不符合一般倫理學假設,因為你要喝醉酒,還要孤男寡女躺一起,而這些都是你在喝酒前清醒時應該避免,不能用斷片去推託,除非你要假設一個不可避免的外力,而顯然這個不可避免的外力是個多餘假設
@@vcd200044 不不不,你那套莫名其妙的脈絡主義,估計得被Harry Frankfurt罵一句bullshit我假定的是當下華人的一般性倫理觀,你不用在那搞跳出去找新說法那套,如果每次都搞這套,真理就沒有標準,殺人就不被道德譴責假設你要講某個不同觀點,那請你把條件跟前提說出來,不要空手套白狼,直接假設存在一個不同,這是屁話,因為我們不活在那個不同的價值觀社會裡,拿張飛打岳飛的辯證不可能有任何倫理學上的效益
沙罗曼蛇的BGM很带感!!
真相往往是残酷的
夏先生全世界最漂亮。(这条不会被删)
相信的狀態是人為以掌控並認知的,人沒有那麼大的力量自己在想甚麼自己一定最清楚,相較之下上班這種狀態是存在於外部世界的,我們甚至無法回答"我為甚麼現在在上班?"這個問題如果是為了錢的話,那麼為甚麼是現在,而不是一個小時後兩個小時後?為甚麼是這家公司?為甚麼是這麼多薪水?一切都回答不上來,因為來自於外部世界拿狀態比內心根本懶覺比雞腿
實用主義不論哪個例子都表現出了驚人的自欺
實用主義操作信念的方式本身就是不可能存在的悖論,假設個體為了實現A信念,所以捏造了一個認知上的事實B那麼個體在捏造B時就已經知道信念A是不成立的那麼個體肯定無法操縱自己得信念,而外部的第三者進行主觀的信念影響時,就已經構成另一個問題了即,他人或外界應該控制他人的思想嗎或者,甚麼才是真實
而且不只真實與虛假 未知 這個第三狀態也不應該被忽視現實的大部份事情都是未知的
也許證據主義是底層架構,實用主義是應用?
我倒覺得沒有衝突,但很看靈魂的輕重,有的人知多了通達了可以更加感恩快樂幸福, 同樣條件有的人則相反, 這是人,是靈魂的問題即 一切表面形式,與內核,是兩回事雞湯在大部份人的眼中就永遠只會應用成有毒的雞湯
其實我認為證據主義就是實用主義的一環,因為證據主義自認為認清真正的真相更具有實用性質,又或者說實用主義的定義和人的天性一樣是趨利避害,在這定義之下絕大部分的主義都是有該主義的人自認為這樣的主義對自己更有幫助,那自然就等於任何主義都是實用主義了,這樣解釋有點像在玩文字遊戲或者沒有回答到問題,如果要這樣定義的話問題應該會變成那麼究竟是去看盡人生苦暖更好一些還是自我PUA讓自己別看給自己苦痛的多看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更好?我認為要看環境,如果你不去認知現實的殘酷只PUA自己的最終結果使你這輩子確實過得更快樂那是沒問題的,如果你PUA自己從而沒有認清和面對現實,而持續的被你逃避的現實傷害,那就是相較來說不妥的,舉個例子暗網裡很多令人看了就感到噁心和憤怒的殘暴內容,但我不看我生命中大概率也不會遇到這種事情,所以我可以預想到我不會因為看了這些而對未來的自己有任何幫助,反而可能影響現在的自己的情緒,但如果是你準備考駕照了,所以你看了一些不符合規範的駕駛導致的車禍影片,那麼雖然當下你可能會被車禍震撼到也會有負面的情緒,但這個看車禍影片的這種面對現實的方式可以預期在一定程度上能鞭策自己未來上路更加小心和遵守規則, 這就是有意義的面對現實,這個論點裡證據主義和實用主義主張的個別主義的好處都同時存在,但在定義上又很像是實用主義,因為這總歸還是回到考慮怎麼想更加實用而決定去看見什麼,因此我的結論還是證據主義是實用主義的一環
一言以蔽之:求真 vs 求善 😂
真理如同氧气,人生存离不开氧气,但纯粹的氧气却是人所不能承受的,大部分人都没能力接受真理,愚昧无知是他们的舒适圈
做人還是理想一點比較好 沒有那層濾鏡隨時都活不下去
心灵层面更多的倾向认知派 方法选择多元 柯南说过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Q1:你應當相信美好or證據? A1:證據>美好Q2:你應當相信[相信美好]or相信[相信證據]? A2:相信美好>相信證據結論:相信相信美好>相信證據>相信美好>真相
可憐的人才會PUA自己歸順權勢社會能夠接受真相的人才能接近神神是無謀 無感情 無欲望 無得失 無集群 無仰仗 無是非的存在人一旦追求其中一種 必將苦痛
啊。。。原来夏老师还有油管账号啊。。。
可以管理信念,但是却不能管理世界,秉持错误的信念迟早会被真实的世界教做人
应该蕴含能也是十分存疑的,很多时候你并不确定一定能或者一定不能,就算你不能也不是不可以提供帮助,倾全人类能力去做都不能做到的事并不常见。
@@srseki 應該蘊含能 ,是有問題的,蘊含是指必然更深刻的意義是,蘊含指有強烈欲望往回溯, 如拉肚子->吃壞肚子, 蘋果->水果, 成功->努力,應該蘊含能,指「你一定是有能,你才會應該做」,也就是[有能先於應該](水果先於蘋果)這裡就有歧義了1.有能先於應該,2.水果先於蘋果, 是同樣的邏輯嗎?(集合論)水果集合⊃蘋果集合, 有能集合⊃應該集合人錯誤理解了 「人應該做」有三重含意:1.人必然應該做 2.必然人應該做 3.[人應該做]是事實應該蘊含能,指的是3.[人應該做]是事實.因此它想表達的,僅僅是[有能集合⊃應該集合]. 也就是你的能力必然>你的道德.假如你"是"應該做, 那就蘊含, 你有那個能力.事件次序是:消防員(先驗地)是應該救人 -> 你有能力救人 -> 你就應該救人應該蘊含能1:消防員是應該救人 -> 消防員有能力救人應該蘊含能2:消防員一定是有能力救人,(他才能夠)是應該救人錯誤解讀:消防員有能力救人,他應該救人錯誤解讀2:殘障沒能力救人,他不應該救人
一个人对某种意识形态的理解源自于他所处的阶级。 真相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普罗大众掌握真相的意义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意义的。 当一个人因了解真相而感到不适,那说明他是被迫接受的,而不是主动接受的。而当你被迫接受真相,就说明时局早已变化,你需要尽快适应环境,做出改变。
這就跟駭客任務莫菲斯給男主角選紅藥丸還是藍藥物一樣,我想大部分人還是會選藍藥丸吧
夫妻例子很简单。参考廊桥遗梦。 如果短暂出轨,你的利益最大化最优解是假装不知道埋在心里,如果能做到心里放下可以再幸福几十年到去世。但是现实中,一旦有人开始出轨,往往会盘算如何最不吃亏的分手,开始算计和转移资产甚至谋划如何让你意外那啥。如果你还不行动,可能人财两空甚至搭上性命,那就是利益最小化了。 很简单吧?
這個討論根本牛頭不對馬嘴,其中的問題是把期望跟相信混在一起。以憂鬱症的例子來說,未來本來就是可塑的,所謂的『相信未來不會變好』就只是失去期望,沒有期望就不會行動,沒有行動就不會改變。換一個更直接的例子「我相信我的伴侶沒有出軌」「我希望我的伴侶沒有出軌」聽起來是不是完全不一樣,這能混在一起講嗎?
如果完全知道了宇宙的绝对真理,我还要这皮囊有何用?😂
但感覺證據主義還是相當強辯的 畢竟有應當包含能夠原則,其他兩派都沒辦法攻破這個論點
什么是真相?你所认知到的真相是否真的是真相?你认为残酷即是真相嘛?还是美好就是真相?当我们根本无法确认这个现实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时候,真相根本就不存在.当开始怀疑的时候,只有怀疑永恒存在,真相就不复存在了.
很喜歡老師您的頻道,但這期剛開提到的出軌是用女性做形容,稍微不能認同,我不是什麼SJW,只是覺得可以不用特別強調性別,一點小建議,謝謝!!
只有聰明與愚蠢之分,我不相信洗腦與pua.
所以北韓人 真的比你幸福 你以為你比北韓人有錢 但你沒比北韓人幸福
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扯極端值沒必要,就跟有錢人一樣,富到發慌快樂麻痺...爽到人生沒什麼可以刺激他的快樂神經。
乔帮主没有骗人。
要想生活过得去, 就得头上带点绿.
真相有时是残酷的,所以人们才会去说善意的谎言。如果认知和实践冲突时,还是看看门槛在哪,想个办法和世界和解吧。
封面是伊利丹
32:24一下子得罪好多人,幾乎把流量明星們都得罪慘了
课程做成油管会员!!!课程做成油管会员!!!课程做成油管会员!!!
李老师 vs 新闻联播 🤔
你家里还有人看新闻联播么🙄
0:55
猜猜,為何要用殘酷來形容?不就是會發生嘛,當然要知道,知道才能對應,除非置生死於無物只是,心理要良好調適,處來不來就算了
你这个疑惑,是源于对幸福的迷信。
這個問題有點怪耶,如果要能確定真相無比殘酷,不就預設是知道真相啊,如果不知道真相,怎麼判斷真相是美好的還是殘酷的,既然已經知道真相了,那就沒有相信不相信的問題了啊,只有能不能接受,以影片中外遇的例子來看,搞不清楚有沒有外遇,表示根本不知道真相是什麼,又如何知道這是無比殘酷的真相(有外遇)或美好的真相(沒有外遇)呢?因此必須預設已經知道真相,才能判斷真相是殘酷或美好,既然是無比殘酷的真相,那真相肯定是外遇了,此時沒有相信與否的問題,只有能不能接受的問題,接受,就繼續相安無事過日子,自己也可以出去找個玩伴,不接受,就收集證據提出離婚。這樣看來,問題改成,當真相無比殘酷,我們應該接受嗎?或許會更好。
实用主义用来反驳证据主义的“治疗抑郁症”的论据太弱了吧。在现代心理精神治疗里,根本不会通过“洗脑”来治疗抑郁症。灌输与现实不符的“你真好你真棒观念”反而极可能加剧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因为人的认知并不是可以这么简单扭曲的东西。相反,解决很多心理问题的第一步都是“接受”现实,接受自己对现实的认知。不知道是当时精神治疗还比较落后还是这个例子只是一个通俗简化版,但完全就是自己反驳了自己啊
給我1億 我就沒事了 也不需要影片了謝謝😊
能否有人解释这里的pua 是什么意思?我知道这个词语是搞到女人上床用的,还有别的意思吗?
类似精神控制
我们哲学小频道的两个产品,欢迎支持!
-
1.我精心制作的课程《论证与说服50讲》,核心交付:如何捋顺思路,提升思考质量,并把自己认真思考过的想法言之有理地讲出来,说服他人认可自己的想法。课程内容涵盖:论证基本原理、逻辑学、批判性思维、认知心理学、修辞学、影响力等。课程报名处→item.taobao.com/item.htm?id=824569539933&skuId=5710463390403
-
2.Agora讨论社区。每天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我们精选一些大问题,设立专门主持人,大家参会一起讨论、交流。有想法的表达想法,社恐的也可以当是听播客,听着听着大家都熟了嘛。形式包含:讨论会、读书会、专题讲座、分享交流会、互助会等。社区报名处→item.taobao.com/item.htm?ft=t&id=784803014214
-
感谢你的支持!
“這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以後,依然熱愛生活。” - 羅曼.羅蘭
「熱愛」
不如直接告诉别人你经历了什么,以及生活的真相是什么
夏先生世界上最好的RUclips哲學博主!
天天看CCAV,幸福感爆棚😂😂😂
爆棚尼🐴😂
@@贤人阿飞劳改🕷️😂
@@100KGfiveKMx nmsl
也不见得吧,国际形势这么混乱,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呢
哪有人还看新闻🤣多久没回过了
證據主義才是相對從心出發的真信念,後者是套了實用性和爲了迎合客觀的空虛信念,的逃避,麻痹自己的行爲,三者比較像是調和了前兩者符合現時代的一種看法比較不像前兩者極端,的還是一種前者的信念
當然如果只有人與人之間,總會是後兩者越加吃香或是說大部分人根本沒有自我探索,沒有找到自己的真信念才會沒有動力去拒絕外在客觀情況而流于表面的後兩者所謂的信念,但如果有個人類的裁定者或是第三方觀測者,相比起前者不妥協于系統的愚者,後兩者則是小丑兩個,因爲從古至今一切的問題都是,長時間大範圍地大家都不面對事實纍積下來的
秩序穩固,環境穩定下,相對缺品格的人大可根據後兩者聲稱自己是有信念的,但實際上如果一切都歸於原始或是一切都跟自己有挂鈎了必須人人下場冒險,心中的那把尺還是會被所有人擁抱的
簡單説就是,從前者到後者,是精神到物質爲主的價值觀的變化,人類内心變得脆弱改用外在填補的過程,直到發生了戰亂,大家又學乖共同變得正直重建秩序,日後又出現老鼠屎病毒傳播,安穩了就爲了私利鉆漏洞破壞秩序,反反復復
以下是我的自我妄想,日本被核了后,物質上被完全顛覆了,全體人逃回了自我,内心得到了再次鞏固,造就了他們日後的精神飽滿的文化和產物,雖然現今又被中資崛起后合并出來的膚淺商業作品調教到年輕人全沒有了對抗殘酷現實的强大内心,都墮入了虛無,哀哉
有趣的就是,人的信念和行为,有时候是可以分开的。
本我与自我😀
知行合一。至少知道得越多,就會有越多的方法去處理碰上的問題,既然有一票否決權,那還是以認知理由為主導吧
我是坚定支持证据的,因为人心对结果的影响同样可以实证化。就拿假智商测试的结果导致成绩提高的例子,完全可以继续研究,找出提升成绩的更具体原因,比如更高的某种激素水平,比如更多的时间投入,再不济,还可以模拟这种刺激,比如每天起床有意识的默念一句老子天下第一。总而言之,主观信念对人的影响仍然是可以被实证的,只是骗自己比较困难罢了,但是因为信念而自我毁灭的例子同样也很多,对于实证主义者而言,反而可以轻松避免掉这种悲剧,而只论信念的人就只能眼睁睁往火坑里跳。
非常同意,这也是我在看视频过程中的一直在想的问题。我猜实用主义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反驳:即完美的实证可能是很难的,很难做到真确。即使是权威的科学研究结果也可能事后发现是错误或者偏离的。 所以在完美的实证还缺失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生活实践呢,不如就依赖可能有用的”信念”罢!
视频有个讨论前提是 应该 而不是 “是”。以“应该”为前提的话,我是有限的支持使用主义。
之前看過懸案和社會案件的解說,總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真相就是現實比故事更加離奇,真相比謊言更加令人難以置信!!
非常感謝你的整理與分享,這個哉問也是宗教信仰與身心靈等領域需要融會貫通的議題。
希望台灣可以下單主持人T-shirt支持本節目
真相与幸福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协同关系😂真相是利用理性的理性外的探究,幸福是利用理性的感性内的控制😂
听不懂,后面两句可以解释一下吗
@@stella-557他自己也不懂
赞👍
其实两者有个区别,实践理由需要相对长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认知理由一瞬间就能据此做出决定。所以面临选择的时候,你得先评估这个问题是不是需要现在立即就做出选择,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做决定,这是一种认知理由优先的多元主义吧。
作用如果是針對心靈的話,認知理由的發生更即時吧?
为“问题不大”点赞🙃👍👍👍
真相與真理
只屬於堅強無畏,又見錯即改
求知無止境之人
哈哈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佛家的空性思想了,非空亦非不空,即是又不是,无信无不信,认清楚想的作用和客观事实规律,最后知行合一,内心自洽
老师的选题独辟蹊径,别有韵味
保持溫和的懷疑, 行實踐智慧, 專注當下的人生 , 相信與否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期, 為了目的而行動容易陷入焦慮, 只做有意思的事情, 相不相信就不重要了
終於知道為什麼要相信政府了、以為真相太殘酷🥲
我在此提出我的學說:愚蠢主義
當你感到痛苦時,停止思考,包括停止進行日常基本的邏輯判斷,這樣你就無法感到痛苦了。
這不就是開頭提的不想知道太多 蠢而幸福嗎 但根本做不到啊
@@waynetsai8633 確實沒辦法做到任何事,但不做任何事,難道就不好嗎?
@@the_guy_who_is_strange 我是說根本無法停止思考 根本無法變蠢 而不是沒辦法做任何事
感觉最近主播做到了,体重管理
夏老師是不是改攝影時的編碼了?影片跳幀有些嚴重
我选择洒脱地相信并接受残酷的真相,同时保持乐观积极。
想起岳云鹏说的一段相声为什么你一个月挣1500还这么开心呢,因为我没有办法.
挣1500和开心两种相反的东西总有一种是假的
还是和稀泥更好操作点,认知慢慢突破一点最好跟着能力慢慢提升.就像举重要慢慢加榜,一下加太多人会被压垮的,慢慢加有可能突破原有认知极限
二者都都重要,或者都不重要,因为世界就是混沌的。
武大郎知道了潘金莲通奸的真相,真相不仅带来痛苦,还导致了他被灭口丧命。但假设他知道真相以后,不拿武松威胁潘金莲呢?很可能他就不会死。
那么我们再假设武大郎知道了也当不知道,甚至要西门庆一笔银子休妻,那他根本不会丧命还会发财。当然,如果他一直不知道奸情或者一直相信潘,也是有可能在以后被二人谋杀的。
所以武大郎死不死其实是随机的,知道或不知道真相都有可能死,也有可能不死。好坏事都能导出好坏结果,这世界就是混沌的排列组合,大家随机应变就好。
我覺得不對,還有個路線,當然是選擇原諒她
假如世界真相的确是混沌,那更应该寻求真相。不能因为初始状态的不同导致结果的无序和不可预料,就否定寻求生活意义的必要性吧。否则人为什么要活着呢。当你说要随机应变的时候,就隐含了你要寻求必要事实真相的前提,不然你没有做出选择的依据。
你这说的是他知道了真相应该怎么做,并不是说他应不应该或者能不能选择不相信真相。问题应该是,武大郎证据确凿抓到了自己老婆和西门庆上床,怎么可能还去相信自己老婆是清白的?真相都摆在面前没有质疑的余地了,那么还说不相信不就是自己骗自己么?当你已经知道真相,自己骗自己还能骗得了么?
實用主義的問題是,你現在逃避的問題,之後往往以更嚴重的形式反撲。例如現在覺得日子越來越不好,你面對這個問題,可能就會有一些解法例如去進修,去移民,但逃避這個問題說服自己會越來越好,繼續躺床上刷短視頻追劇,十年後來看這兩個人結局如何? 然後你舉的憂鬱症範例邏輯上也講不通,首先世界會不會變好這件事根本沒有定論也沒有證據,就算以證據論來說我也可以選擇相信!其次"相信世界變好這件事"是療法之一,不能來來做為推論的範例。真要拿憂鬱症來舉例,應該說病人要不要承認自己有憂鬱症這件事。因為面對承認自己有憂鬱症這個事實是痛苦的,但可以求醫治癒。逃避這個問題短時間內可以繼續過現在的日子,最少還是開心的,但日子久了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多元更接近核心,正如應該什麼只存在決定者作決定一刻的綜合結果,人不能跟一切割裂,唯心跟唯物亦如是。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敏感?但我總覺得39:00開始所提及的伴侶關係案例,在主持人講述時, 突然有種令人感到急迫的感覺, 因此出現了似乎這是主持人自身經驗的猜測, 尤其講到伴侶欺騙時所做的行為,所舉出的例子特別豐富,音色也聽起來特別有高低起伏, 哈哈哈哈哈
本人也开了个频道,叫老袁漫谈,是结合修行来看这个问题,而且当情绪出现的时候,我给了静功和动功两套解决方案!和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应该是能解决生活放中的很多小问题!希望夏先生能够指点一二!
这是最接地气的一期了
问题的关键是,信什么和不信什么并非个人选择。
人之所以不愿意死,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求存的目的是求真,如果为了求存而放弃求真,那就会失去存在的精神支柱。
必死的人生未必只有求真,也可以仅仅求善。
@@xlgnepo 没有真的基础,如何分辨善恶?求善不就是求真?😊
畫面提升了!讚
对大多数人来说,认清现实,相信更好。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也是把证据主义和食用主义结合起来了。
比如发现妻子可能和10086有情况,可以收集证据,摊开和她好好谈谈,什么原因如何解决,要如何做才能维护好这个家。自己有什么没做好的,可以改正。
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自欺欺人。
而对少部分有缺陷或病人,还是实用主义较好。比如忧郁症,那就遵医嘱吧。
真相一點都不殘酷😆現實是一切的解脫。理想的極致是與現實重合,只能說還要再努力幻想點
我选择相信真相,情感只是物质世界太过微小的一部分,为什么要为了相信真相犹豫,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理解不能。
夏先生全世界最漂亮
我覺得我們腦袋跑的函數是證據主義,但是我們能用實用主義的模式選擇輸入和存取的資訊所以才會有這個爭論
也因此當我們能越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資料來源,那我們的函數就會跑出越接近實用主義的結果
想請問夏先生的學術背景?現在是專職RUclipsr嗎?
我也選認知,很痛苦所以我會想逃。最後我逃跑或者武裝自己面對困難
用桌腳理論的方式,找到想要的未來,先為此搭建各個桌腳,越多的桌腳就越能反過來影響達致想要的未來
夏先生!認知理由!
一流的头脑是可以允许存在两种对立的观念。
象棋、法律等规则是人为为了目的制定的,你要是没有那样的目的完全可以无视,然而“神创的世界”里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你无视它,那就一定不会达成目的
对这个问题有过一些思考,就是说我们要看这个「真相」离自己是否太过遥远. 如果这个真相和自己息息相关, 而自己充耳不闻.
那定然就是自欺欺人的鸵鸟心态.而这样的心态走到最后, 只会是等待逐渐逼近的真相将自己击碎.
但如果换句话说真相如果离自己足够遥远呢? 比如说一个虚无的问题. 「倘若人终有一死,那今天又有何意义?」
那这就可以是个遥远的真相. 它很真实但离我们还很远, 并不是迫在眉睫的危机. 那我们依然可以享受今天的生活.
一个讨厌的政治远不如一个讨厌的父母对你的影响来的更深刻.
这个议题很应景
努力往實踐主義邁進就對了,越信任主觀,對現實的主導權就越大
如果不知道哪個是真的,也不知道哪個是比較好的,哪又該如何選擇呢?
最近想到安樂死,就會覺得會不會安樂死比活著還要好
看到這一期的選題讓我直接笑出來 😂
真相當然是不要知道最好,例如說成立「學校」這個機構的目的是什麼,美其名騙你說是學習知識改變命運,其實更多是幫資本家訓練未來的勞工,讓他們從小就適應朝九晚五的生活,將來畢業就能直接入廠工作,生活作息都不用調整了。
@@Takeshi-0615 正是知道了这样的真相,才能做出不繁殖后代的选择。如果继续麻醉自己,害的恰恰是自己和后代。
企业是开拓者,获得了知识给学校。学校是一个托管地方。
没事,cope 是人最本能的,想停都难
看完了,我學到了:如果你老婆不在夜深人靜時跟你聊康德聊黑格爾 = 你被戴綠帽了
Thanks
我們認清現實後也只能接受、面對現實
總結來說我是偏向實用主義的,理由如下:
一個人的行為往往是認知理由與實踐理由交互作用的的結果,舉例: 某個人為了支持他喜歡的政黨,往往會因為認知偏誤而只收集有利於該政黨的事實證據並宣傳,這個情況下是實踐理由引導認知理由;但他之所以會這麼支持這個政黨是因為他完全知道這個政黨在經濟、外交上確實能為這個國家帶來更大的好處,而在這一點上又是認知理由引導實踐理由。
到目前為止很像多元主義,但如果一個行為或信念都是由多個認知理由及實踐理由疊加,那麼追本溯源,最後追尋到的理由依然是這個人的哲學觀、價值觀,而這種形上學的內容是不可證偽的,因此不會是認知理由,而是實踐理由,因此我們最大的主因還是根據實踐理由來行動。
如果我們應當根據實踐理由來行動,那為何又會有兩派之爭呢?
這裡我需要稍微套用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論,當一個人的基本需求(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尚未被滿足時,這時候對於求知的需求,也就是認知理由的份量就會比較小、實踐理由的占比比較大,如: 重鬱症患者例子、指鹿為馬例子或是有些人明知另一伴會對她暴力相向卻依然選擇愛他。而當這些基層的需求被滿足時,人就開始傾向認知理由,這時候你可能會說,那這樣不是多元主義嗎? 確實很像,但我認為這時傾向認知理由只是因為他剛好跟實踐理由重疊了,意即這時候這個人正好處於需求金字塔中對”知”的需求,求知這件事同時符合認知理由及實踐理由,即便有衝突產生,在這個階段的他看似以認知理由為重,但”以認知理由為重”這件事就是他的實踐理由,因為這符合他此階段的需求。一旦超出這個階段,渴望自我實現時,這時實踐理由的比重又將大過認知理由,如:賈伯斯的例子。而對哲學家來說這種求知的需求其實幾乎等同於自我實現的需求,因此依然是實踐理由。
題外話,近期《地。-關於地球的運動-》這部漫畫已動畫化並在Netflix上映,這部漫畫第一卷的主角在劇中說過這句話:「比起理性我更相信直覺。」
即便是在科學求知的路上,我們依照認知理由否定過去的理論,但建構的新理論依然還沒有足夠的事實證據去證明他是對的,這個時候我們依然是憑藉著實踐理由作為動力去驗證我們相信的事。「我想相信宇宙是美的、我想不想說在一個不美的宇宙中。」就是推進科學進步的實踐理由。
@@aa759642是否能理解為我們藉由“實用主義”的動力,為了能獲得“證據主義”確定的快感?
看起來有點還原論的感覺,還是說認知理由的認定應該比較偏向信念本身,
而實踐理由的認定應該比較偏向信念帶來的好結果?
某成人教育法政系學店裡的大刀曾問我,
是不是他一開始就要收刀做做百人上課簇擁的名師比較好
(對他及學生帶來似乎是好的結果),
也比較符合消費主義的精神(拿錢等價換學分似乎是某種默認的實踐風氣);
不然在系上一直堅持刀匠精神(?)的他,最後搞到都沒什麼人想修他的課,
而其實他本人只是希望學生能真的透過學習學到點微不足道的東西而已。
那麼這樣來說大刀的行為理由,還是基於認知理由/證據主義的吧?
或是說要還原成實踐理由/實用主義?
更進一步說,能不能用學店現在事實上結果是擴大經營的論點,
做為實踐理由來說服大刀安心放下屠刀?
或是應該像他自己說的一樣要學生堅持某種強迫學習的認知理由會比較妥適?
對啦大刀已經退休了,我只是在用力思考恩師的堅持是不是有合理之處而已😂
@@英雄-z9o 感謝你的回覆,也謝謝你提出一個非常棒的例子提供討論。
實踐理由帶來的好處不侷限於物質層面,也包含這個人感受,簡單說就是這麼做會讓你Feeling good,那就是實踐理由。
在這個例子下,當大刀的教授其實可能也是為了實踐理由當大刀,而它之所以是實踐理由的原因如下:
一是該恩師身為教授,對學術本身有一定的堅持(刀匠精神?),就是對自身價值的肯定,由於敝人同樣從事教職所以感同身受。
二是該恩師希望學生學習,雖然對學生而言短期是痛苦的,但長期來看學生能有更多收穫,就如同要求小孩讀書、寫字、背單字,也就是根據效益論的觀點,他這麼做可以創造最大的善,也就能讓心靈更加滿足(雖然物質層面並不是)。
額外閒聊,我畢業於數學系,其實畢業後回過頭來看,記得的人永遠是那些大刀,記得的話也都是那些大刀說的話。而如今身為老師的我,比起學生在我的課堂上過得爽我更希望學生畢業後能想起我說的話並加以實踐,即便他可能根本不會回來找我也無所謂。
還好😂❤
多知道點懂得自救。
別的等死就救不了。他們不知道的。😂
我覺得多元主義其實是一種實用主義
因為無論是哪種路徑 都是用實踐理由當方向,認知理由當工具
我倒覺得這個命題有點奇怪
我把他看成「如果相信一個信念對我好,我應該做嗎?」
簡化會變「如果做一個動作A對我好,我應該做動作A嗎?」
那廢話當然要做啊 因為對你好啊😂
這是無庸置疑的
證據主義的論點也只是在說這個動作A「辦不到」不是「不該做」
不過這也被憂鬱症與諮商師這個例子反駁了
當然可能會說「他們是被騙了,獲取虛假的證據」,不過那也只是把問題變成了「那他們應該去看諮商師/他們應該選擇去被騙嗎」
我會覺得奇怪的點是
當認知理由跟實踐理由違背的時候,到底是什麼讓我們認定了誰是實踐理由,誰是認知理由?
我相信很多證據主義的人會覺得:就算現在相信實踐理由,只要不是事實,那信念遲早會崩潰,到時候就是毀滅性的遭遇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對他們來說認知理由就是實踐理由,因為相信事實會帶給他們最大的好處
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事實真的能帶來好處嗎?這可能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相对来说实用主义更乐观,更有利于社会竞争。不过证据主义的退一步也不错
實用主義者=吸引力法則
華人最經典的自我PUA: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信念本就是證據不足才需要信念,證據充分就是常識或理論了,所以我覺得證據方向的思考是走不通的,只能在反對的證據足夠時轉變信念
我倒是有一種新的想法,叫技能主義。既然證據是人類觀測的結果,那麼累積再多也都無法定義事實。有一天你看到老王跟你老婆躺在床上,從證據理應判斷她外遇,但結果卻是他們在聊哲學而已。故在信念與證據有衝突卻有益處的情況下,人們應當抵抗應該蘊含能夠原則,盡力走向實踐理由。就跟學技能一樣,人在水裡應該會溺水,但學會游泳後就能浮起來活下去。
這舉例有問題,倫理學不允許你躺在床上跟人聊哲學,這本身就是該避嫌的
@@c2co2co32- 你舉的這就是很好的例子。若以倫理學來判斷外遇的定義,不同社會和文化的群體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明明真相只有一個卻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也證明了證據的累積不能定義事實
@@c2co2co32- 可是避嫌是在有意識的前提下才能進行,但一起躺在床上不是。例如他們恰好都在應酬時喝醉,老王剛好走錯門,你剛好在他們醒來時回家。甚至他們剛好都是哲學家,在這個情況下討論起當前這個情況是否有違倫理。
@@morrish.6784 你的前提並不符合一般倫理學假設,因為你要喝醉酒,還要孤男寡女躺一起,而這些都是你在喝酒前清醒時應該避免,不能用斷片去推託,除非你要假設一個不可避免的外力,而顯然這個不可避免的外力是個多餘假設
@@vcd200044 不不不,你那套莫名其妙的脈絡主義,估計得被Harry Frankfurt罵一句bullshit
我假定的是當下華人的一般性倫理觀,你不用在那搞跳出去找新說法那套,如果每次都搞這套,真理就沒有標準,殺人就不被道德譴責
假設你要講某個不同觀點,那請你把條件跟前提說出來,不要空手套白狼,直接假設存在一個不同,這是屁話,因為我們不活在那個不同的價值觀社會裡,拿張飛打岳飛的辯證不可能有任何倫理學上的效益
沙罗曼蛇的BGM很带感!!
真相往往是残酷的
夏先生全世界最漂亮。(这条不会被删)
相信的狀態是人為以掌控並認知的,人沒有那麼大的力量
自己在想甚麼自己一定最清楚,
相較之下上班這種狀態是存在於外部世界的,
我們甚至無法回答"我為甚麼現在在上班?"這個問題
如果是為了錢的話,那麼為甚麼是現在,而不是一個小時後兩個小時後?
為甚麼是這家公司?為甚麼是這麼多薪水?
一切都回答不上來,因為來自於外部世界
拿狀態比內心根本懶覺比雞腿
實用主義不論哪個例子都表現出了驚人的自欺
實用主義操作信念的方式本身就是不可能存在的悖論,
假設個體為了實現A信念,所以捏造了一個認知上的事實B
那麼個體在捏造B時就已經知道信念A是不成立的
那麼個體肯定無法操縱自己得信念,
而外部的第三者進行主觀的信念影響時,就已經構成另一個問題了
即,他人或外界應該控制他人的思想嗎
或者,甚麼才是真實
而且不只真實與虛假 未知 這個第三狀態也不應該被忽視
現實的大部份事情都是未知的
也許證據主義是底層架構,實用主義是應用?
我倒覺得沒有衝突,但很看靈魂的輕重,有的人知多了通達了可以更加感恩快樂幸福, 同樣條件有的人則相反, 這是人,是靈魂的問題
即 一切表面形式,與內核,是兩回事
雞湯在大部份人的眼中就永遠只會應用成有毒的雞湯
其實我認為證據主義就是實用主義的一環,因為證據主義自認為認清真正的真相更具有實用性質,又或者說實用主義的定義和人的天性一樣是趨利避害,在這定義之下絕大部分的主義都是有該主義的人自認為這樣的主義對自己更有幫助,那自然就等於任何主義都是實用主義了,這樣解釋有點像在玩文字遊戲或者沒有回答到問題,如果要這樣定義的話問題應該會變成那麼究竟是去看盡人生苦暖更好一些還是自我PUA讓自己別看給自己苦痛的多看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更好?我認為要看環境,如果你不去認知現實的殘酷只PUA自己的最終結果使你這輩子確實過得更快樂那是沒問題的,如果你PUA自己從而沒有認清和面對現實,而持續的被你逃避的現實傷害,那就是相較來說不妥的,舉個例子暗網裡很多令人看了就感到噁心和憤怒的殘暴內容,但我不看我生命中大概率也不會遇到這種事情,所以我可以預想到我不會因為看了這些而對未來的自己有任何幫助,反而可能影響現在的自己的情緒,但如果是你準備考駕照了,所以你看了一些不符合規範的駕駛導致的車禍影片,那麼雖然當下你可能會被車禍震撼到也會有負面的情緒,但這個看車禍影片的這種面對現實的方式可以預期在一定程度上能鞭策自己未來上路更加小心和遵守規則, 這就是有意義的面對現實,這個論點裡證據主義和實用主義主張的個別主義的好處都同時存在,但在定義上又很像是實用主義,因為這總歸還是回到考慮怎麼想更加實用而決定去看見什麼,因此我的結論還是證據主義是實用主義的一環
一言以蔽之:求真 vs 求善 😂
真理如同氧气,人生存离不开氧气,但纯粹的氧气却是人所不能承受的,大部分人都没能力接受真理,愚昧无知是他们的舒适圈
做人還是理想一點比較好 沒有那層濾鏡隨時都活不下去
心灵层面更多的倾向认知派 方法选择多元 柯南说过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Q1:你應當相信美好or證據? A1:證據>美好
Q2:你應當相信[相信美好]or相信[相信證據]? A2:相信美好>相信證據
結論:相信相信美好>相信證據>相信美好>真相
可憐的人才會PUA自己歸順權勢社會
能夠接受真相的人才能接近神
神是無謀 無感情 無欲望 無得失 無集群 無仰仗 無是非的存在
人一旦追求其中一種 必將苦痛
啊。。。原来夏老师还有油管账号啊。。。
可以管理信念,但是却不能管理世界,秉持错误的信念迟早会被真实的世界教做人
应该蕴含能也是十分存疑的,很多时候你并不确定一定能或者一定不能,就算你不能也不是不可以提供帮助,倾全人类能力去做都不能做到的事并不常见。
@@srseki 應該蘊含能 ,是有問題的,蘊含是指必然
更深刻的意義是,蘊含指有強烈欲望往回溯, 如拉肚子->吃壞肚子, 蘋果->水果, 成功->努力,
應該蘊含能,指「你一定是有能,你才會應該做」,也就是[有能先於應該](水果先於蘋果)
這裡就有歧義了
1.有能先於應該,2.水果先於蘋果, 是同樣的邏輯嗎?
(集合論)水果集合⊃蘋果集合, 有能集合⊃應該集合
人錯誤理解了 「人應該做」有三重含意:1.人必然應該做 2.必然人應該做 3.[人應該做]是事實
應該蘊含能,指的是3.[人應該做]是事實.
因此它想表達的,僅僅是[有能集合⊃應該集合]. 也就是你的能力必然>你的道德.
假如你"是"應該做, 那就蘊含, 你有那個能力.
事件次序是:消防員(先驗地)是應該救人 -> 你有能力救人 -> 你就應該救人
應該蘊含能1:消防員是應該救人 -> 消防員有能力救人
應該蘊含能2:消防員一定是有能力救人,(他才能夠)是應該救人
錯誤解讀:消防員有能力救人,他應該救人
錯誤解讀2:殘障沒能力救人,他不應該救人
一个人对某种意识形态的理解源自于他所处的阶级。 真相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普罗大众掌握真相的意义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意义的。
当一个人因了解真相而感到不适,那说明他是被迫接受的,而不是主动接受的。而当你被迫接受真相,就说明时局早已变化,你需要尽快适应环境,做出改变。
這就跟駭客任務莫菲斯給男主角選紅藥丸還是藍藥物一樣,我想大部分人還是會選藍藥丸吧
夫妻例子很简单。参考廊桥遗梦。 如果短暂出轨,你的利益最大化最优解是假装不知道埋在心里,如果能做到心里放下可以再幸福几十年到去世。但是现实中,一旦有人开始出轨,往往会盘算如何最不吃亏的分手,开始算计和转移资产甚至谋划如何让你意外那啥。如果你还不行动,可能人财两空甚至搭上性命,那就是利益最小化了。 很简单吧?
這個討論根本牛頭不對馬嘴,其中的問題是把期望跟相信混在一起。以憂鬱症的例子來說,未來本來就是可塑的,所謂的『相信未來不會變好』就只是失去期望,沒有期望就不會行動,沒有行動就不會改變。
換一個更直接的例子
「我相信我的伴侶沒有出軌」
「我希望我的伴侶沒有出軌」
聽起來是不是完全不一樣,這能混在一起講嗎?
如果完全知道了宇宙的绝对真理,我还要这皮囊有何用?😂
但感覺證據主義還是相當強辯的 畢竟有應當包含能夠原則,其他兩派都沒辦法攻破這個論點
什么是真相?你所认知到的真相是否真的是真相?你认为残酷即是真相嘛?还是美好就是真相?当我们根本无法确认这个现实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时候,真相根本就不存在.当开始怀疑的时候,只有怀疑永恒存在,真相就不复存在了.
很喜歡老師您的頻道,但這期剛開提到的出軌是用女性做形容,稍微不能認同,我不是什麼SJW,只是覺得可以不用特別強調性別,一點小建議,謝謝!!
只有聰明與愚蠢之分,我不相信洗腦與pua.
所以北韓人 真的比你幸福 你以為你比北韓人有錢 但你沒比北韓人幸福
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扯極端值沒必要,就跟有錢人一樣,富到發慌快樂麻痺...爽到人生沒什麼可以刺激他的快樂神經。
乔帮主没有骗人。
要想生活过得去, 就得头上带点绿.
真相有时是残酷的,所以人们才会去说善意的谎言。如果认知和实践冲突时,还是看看门槛在哪,想个办法和世界和解吧。
封面是伊利丹
32:24一下子得罪好多人,幾乎把流量明星們都得罪慘了
课程做成油管会员!!!
课程做成油管会员!!!
课程做成油管会员!!!
李老师 vs 新闻联播 🤔
你家里还有人看新闻联播么🙄
0:55
猜猜,為何要用殘酷來形容?不就是會發生嘛,當然要知道,知道才能對應,除非置生死於無物
只是,心理要良好調適,處來不來就算了
你这个疑惑,是源于对幸福的迷信。
這個問題有點怪耶,如果要能確定真相無比殘酷,不就預設是知道真相啊,如果不知道真相,怎麼判斷真相是美好的還是殘酷的,既然已經知道真相了,那就沒有相信不相信的問題了啊,只有能不能接受,以影片中外遇的例子來看,搞不清楚有沒有外遇,表示根本不知道真相是什麼,又如何知道這是無比殘酷的真相(有外遇)或美好的真相(沒有外遇)呢?因此必須預設已經知道真相,才能判斷真相是殘酷或美好,既然是無比殘酷的真相,那真相肯定是外遇了,此時沒有相信與否的問題,只有能不能接受的問題,接受,就繼續相安無事過日子,自己也可以出去找個玩伴,不接受,就收集證據提出離婚。這樣看來,問題改成,當真相無比殘酷,我們應該接受嗎?或許會更好。
实用主义用来反驳证据主义的“治疗抑郁症”的论据太弱了吧。在现代心理精神治疗里,根本不会通过“洗脑”来治疗抑郁症。灌输与现实不符的“你真好你真棒观念”反而极可能加剧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因为人的认知并不是可以这么简单扭曲的东西。相反,解决很多心理问题的第一步都是“接受”现实,接受自己对现实的认知。不知道是当时精神治疗还比较落后还是这个例子只是一个通俗简化版,但完全就是自己反驳了自己啊
給我1億 我就沒事了 也不需要影片了謝謝😊
能否有人解释这里的pua 是什么意思?我知道这个词语是搞到女人上床用的,还有别的意思吗?
类似精神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