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讀 太上清靜經 (三遍) - 清靜經讀誦 - 一心聽經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5 фев 2025
- 恭讀 太上清靜經 (三遍) - 清靜經讀誦 - 一心聽經
#清靜經 #誦經 #一心聽經
清 靜 經
老君曰,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
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
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
為心未澄,慾未遣也。能遣之者,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
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惟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慾豈能生,
慾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
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
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
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
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
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新朋友来了,看完👍关注了🤝🤝,谢谢分享👍
謝謝你的支持!
我已經把道祖太上清淨經,全部記在心中,慢慢體會出,原本人生的方式運作中,
那真是太好了!
早安,多謝分享,製作非常精美,感恩!
謝謝你喜愛,請多多支持!
靜靜的聽,很棒!
感謝您的支持!
阿姊,我來支持你了....讚喔!
感謝支持!
正好需要聽這個來放空思緒 放鬆大腦! 謝謝分享
謝謝你的喜愛, 偶爾聽聽經是很不錯的.
喜歡聽經,支持
用心製作的好內容,支持
感謝支持!
新朋友来了,喜欢听经,声音好听,感谢分享,听玩订阅,希望互相支持。
謝謝你的喜愛,我們相互支持!
講的非常好👍上士無爭。人到無求品自高。老楊點贊訂閱
謝謝你的支持!
靜靜的聽經,真的很好,感恩分享...
謝謝你的愛護,請繼纈支持喔!
很棒的静心诗句,现代人也很需要啊!给你赞了!要互相支持关注吗?谢谢!
謝謝你的支持!
一心聽經 不客气。欢迎来我的频道做客,要互ding吗
昨天我正好看了一遍《清净经》,都是真理👍🌹
我又回來支持你了,支持做出更多新作品.
夫道字者
陰陽合一
一真一假
不假外求
即在眼前
黄庭院内
真人所居
此中玄奥
需師指受
有始有終
內外清静
靈光聚顶
返本還元
真人所居
經文裡面“夫道者;夫人神好清”這兩句中 夫 這個字都是 語氣詞。
所以在念誦的時候 要獨立出來,要念成“夫,道者;夫,人神好清”, 語氣詞發音要拉長並且斷音。
中國在清朝以前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是大清帝國接觸外國文化以後,才在中文裡面加上標點符號。
語氣詞是用來加強整句的語氣,所以 後人在經文中語氣詞後面不單獨加上逗號,是正確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及所知,提供給版主作參考。
謝謝你的支持與指教! 謝謝你!
@@listen-sutra
道兄客氣啦!
我現在50幾歲, 我爺爺在 台灣 日治時代 是漢學私塾的教師, 自幼唸一些中國古文 都是使用 漢文讀法 漢語發音, 所以知道的會比平常人 還多一點, 你們有心推廣好的文化, 而且有 雅量 聽得下 別人的建議,佩服佩服。
@@明白-j4f
謝謝您熱心的提出看法.
其實後學大概研究了一下, 中國的古書確實如您所說的,沒有標點符號,這是近代才有的,不過古書有些還是會有一些標註,讓人容易閱讀.
而佛經本身在譯註時似乎會用"句號"來標註,使讀者容易閱讀,在此感謝道兄的提出,讓大家了解,謝謝您!
😍👍👍👍
謝謝你!
聽經後,想打坐
相信你應該有所體悟!
誠心恭讀,希望聽者皆能開大智慧, 平安吉祥!
謝謝分享😌 畫面很美,音樂跟畫面很配。如果在後面簡單講解一下經文的重點就好😅🙏🏻 已點讚訂閱,期待您下一次分享☺️
謝謝你!
您哪段不懂~來交流一下看看彼此理解為何~剛剛第一次聽賞此經^^
三者既悟,還是三者既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