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终于听完了全部访谈,作为一名女性工程师,对最后一位访谈者,一个女孩子的遭遇尤为唏嘘。我知道国内雇佣歧视无处不在,性别年龄学历等等,但是如此深挖别人的私生活实在是太过分了。我本人面试过无数人, 百人以上肯定的,不准询问应试者个人情况比如说年龄婚姻家庭是基本原则。即使应试者自己提到了老婆孩子,我们也不应该问他孩子多大如何照顾。我以前几十年都是在初创公司和大学工作, 2020年辞职后被老同事们拖进现在的大型企业,才发现该企业为员工提供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的福利,比如女员工生孩子五个月带薪假,爸爸三个月带薪假,可以选择在孩子的一岁之前任何时候使用。这家企业并不特殊,相信其他大厂的待遇都差不多或者更优惠。虽然我早过了享受这些福利的年龄,还是为这种进步感到非常欣慰。这些大公司都很努力增加女工程师的数量,我自己以前招聘时也是这样。不管是从理念还是从公关角度,我认为都是一件好事情。我倒是觉得有时候有点过了,应该首先考量应试者的能力。至于国内企业为什么看不到资深员工的价值而要把他们早早淘汰掉,我认为是由于他们缺少技术含量深厚的产品。那种产品光凭35岁以下的人是干不出来的,因此企业就只能跟风或者在产业链低端打转。我听得很慢,因为年轻人的现状让我感同身受--我儿子已经近40了。最后感谢主持人,感谢三位受访的年轻人,祝福你们找到自己的路!
不是所有企业都在做“技术含量深厚的产品”,真正做“技术含量深厚的产品”的公司,能养活多少人?而且他们养活的是极少数的精英,而不是普通的大众。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当打之年的青壮劳力无事可做,不知道你在长篇大论些什么。
“技术深厚的公司”依然会创造出新的低技术岗位需求,而且工资还比原来的更高。总不能说生产洗衣机会取代万人洗衣厂的工作岗位就不生产洗衣机吧?中国只要回到小农经济一瞬间就没有失业问题,代价是生活水平倒退到维持温饱,你去干这种只维持温饱的工作吗?
@@elawang-nz2hz 你所说的和我表达的基本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听了为国内的年轻人感到难过, 35岁呀,这是我在美国读完研究生后开始工作的年龄。在公司里,我一直都是年纪偏大或者最大的。当过经理,又自动下台做程序员,只因为热爱。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来回流动,在高技术企业中算稀松平常。现在已经68岁了,还在快乐地工作着。大大咧咧的美国同事完全无视我的年纪,倒是有时候我会摆一下谱,跟他们说我居然在七十年代的中国用过电子管计算机。那时代码是用机器语言写的,连汇编语言都没有,代码和数据都是在纸带上穿孔输入到计算机里。
我对您说的很有共鸣。还有在大陆过了太长时间的,因为整天猜测别人的想法,比来比去,整个人都是畸形的。这里看评论,我一下就看得出哪些是大陆的,太让人😢了。
好棒!
哇,真是科技考古啊。。。我一直很好奇电子管计算机那一堆滚烫的大灯泡咋散热呢,那时候还不像现在有空调用。
😊😊😊😊😊😊😊😊❤😊😊😊😊
到您這樣的狀態應該財務自由了,現在都不是為錢在工作了。
我43了,去年年12月回悉尼(从温哥华),2月找到junior data engineer工作。都是远程面试,入职之前也没人知道你多大岁数,入职以后一直在家上班,没人评判,没人控制,没人挑剔。现在和一个波兰裔大叔的租房住,他也没有任何评判,控制,挑剔。真是舒心和治愈。而在华人圈总少不了这些。
@@-orchid3911 这算是自我种族歧视吗?
@@-orchid3911 你说的对,虽然我也是大陆华人,但不得不同意你的说法.这个群体概率确实更大
我今年42,两年前我读了建筑,在奥克兰转行做了quantity surveyor,到了新公司,她们都很耐心教我,我居然还是公司里年轻的人,因为都是50,60+的人。相反,我的同学朋友,基本都在外企,现在工作都很动荡,当然,她们在我离开的这10年,也挣了不少钱吧,除了上国际学校的。
@@-orchid3911 但是你这个想法放在当今英语世界的政治正确语境下,应该是不太妥当的吧?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的歧视都不应该被合理化吧。
谢谢袁莉老师的这期访谈和所选的题目。真的非常震惊仅30多岁的年轻人对未来就有如此的恐惧。希望习近平少做梦,远离普京,珍惜中国40年来的不易。
几乎是含着泪听完这期采访。十分惊讶居然35岁左右就被认为是超过了就业的年龄,中国现在的年轻人活的太不容易了。看大家能忍受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我们要出生在中国😭
@@kiang1653你們父輩做的選擇。
救我!
我在德国,我这行业70岁以上都还有人重返职场,多挣点工资补贴未来的退休金。媒体天天讨论就业市场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跟中国的情形比,简直是天堂和地狱。
企业对于女性生育问题比较关心我理解,我在某事业单位,一个女同事24岁,上了不到一年班就怀孕生子,怀了7个月,和男人闹矛盾自己把孩子打掉了,休息了几个月回来上班,不到半年又怀上了😂,后面又休息了大半年,现在天天以孩子的理由早退请假,各种要特权,可能领导也是女的在偏袒她。我们同事之间早就不满了,现在招人也不敢要女性了。
第三位女采访者的谈话我听哭了。我在国内时是985毕业的大厂程序员,我那时二十八九岁单身想跳槽,到处都嫌弃我年纪,怕我马上结婚生娃。我妈每次打电话就是催婚,说我不结婚她在老家抬不起头。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现在就业环境差,对大龄未育女性的歧视只会更严重。来了美国,我邻居五十岁了还读硕士考证书,而且读完后她还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没人歧视她。我觉得中国把人五花大绑,没人能发挥才能,更别提幸福感。
羡慕,加油
你是985大厂,在国内是人上人,你感觉不到她的世界
定位香港,我也是50出头,再练多一个硕士学位,充满干劲,工作不愁。
美国今年钱也不好赚
@@kunkunf5429平均租房多少$,那边?
这三位嘉宾都是思维逻辑极为清晰的,语言表达也十分缜密,理性。35岁的年纪 本应该是成熟,有技术,有经验的社会中坚,不是他们不优秀,是这个社会病态了
女嘉宾表达出的生存状态很真实,自己的生活态度也非常的积极。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嘉宾能出现在节目里。
“不后悔来,也不想来,如果有可能,就不必存在过”,这句话让我泪目
我也是
一样
戳心了
我38岁移民加拿大,在国内是小学老师,出国前也很迷茫不知道今后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没想到来加拿大后有很多选择,我在读完两年语言学校后,找了一份文档管理工作,满足了我的愿望:在英语环境工作,跟文字打交道,工作轻松愉快,公司离家不远,收入够养活自己😂在加拿大没有人问你年龄,更不会因为年龄而找不到工作。我先生在加拿大石油公司工作,他们公司还有80高龄的老人在做专业性强的工作
虽然没有对年龄有要求,但是会不会投简历的时候,发现等很久都没有回音呢?
@@hejack8916 投简历的确有一些技巧:如果有朋友能帮忙内推简历是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看你的工作经验。不过不用求人,只要不放弃寻找
@@hejack8916北美简历大多都不写年龄,甚至不贴照片;欧洲这边简历也是不会写年龄/出生年月
人家不要求写年龄啊
我也在加拿大,今年38岁。个人感觉是我的职业才刚进入快车道(有足够的经验可以自己挑选喜欢的工作了,收入也还算稳定)。我本身是广州人,之前父母一直想要我回大湾区工作。现在听起来,我还是踏实点,不要回去添乱了。加拿大的职场比较单纯,没有太多年龄和性别的歧视。
第三位采访!太典了!几乎所有提到的都经历过,不管是劳动仲裁的周期、面试时候的问题、公司的浮躁和强度、PUA,家里长辈对于工作与催婚催生的态度,特别典型,如出一辙,我是1997年的。不止我,身边好多同龄人,都是完全相同的经历。
我太喜欢这位Cc,朴素,深刻。勇敢,温柔。
同年 正准备出国读书
今年刚好35岁,已婚有孩,润来美国9年了,我感觉美国的职场环境真的非常友好,对员工很尊重,年龄,婚姻状态,性取向这些公司根本不在乎,当时入职一年多以后HR才知道我结婚了,还是闲聊时候我自己讲给她的。国内光明正大的进行性别和年龄歧视,讲真的,就凭这一点,那个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不了。公司之前招了一个科研岗,加拿大华人女性,61岁,人家科研做的风生水起,游刃有余,这在中国感觉不可能,55岁女性大部分都退休了
羡慕啊
对35岁失业的给大家一个建议,有计算机背景的,德国急需这方面的人才,不要畏惧语言障碍,德国有很多国家型的跨国公司,公司官方语言是英语,所以多多关注大使馆经济界的信息。勇敢一点,中国不要你们,世界需要你们。
写错了,不是国家而是国际型。
我老公會德語還在德國工作過 是個工程師 後面回國了 原因是他總覺得在德國很難融入主流白人的世界
他们要愿意迈出国门。很多人有各自的顾虑而不离开。不代表这些人没有学历和工作能力。
没用,家里呆在严重社恐,只能自杀了😂
@@butangao一代移民本来就很难融入当地社会。
第二个哥们说话蛮真诚的,挺打动人的。比起大多数人,他其实已经具备了很多技能,也有丰富的经验,也有自己的热情,只是在中国目前的就业环境里,哪怕无所谓收入,哪怕没有年龄这个问题,要当一个健康的人就已经很难了。唉。再想一下还是觉得很荒诞,仅仅是健康都成了奢求。
第一个HR明显是精神资本家当久了,说话装腔作势的
唉,社会太不宽容了。年轻人没有任何试错的余地。
抓住一只小敌台。还不更新!
@@米米-s6s 快了😉
表面上谈的是就业失业问题,其实深层次是个人强烈的被剥夺感和对未来的绝望。
真的很绝望 中国人灭绝
没错
35岁基本上就是大部分人在国内的收入最高点了。道理很简单,国内要涨工资基本只能跳槽,而35岁以后是很难找工作的。我亲身经历,35岁那年找工作,那叫一个屈辱。我记得一个20多岁的HR,对我说,哟呵,你学历这么好又这么多证书,挺会考试的嘛。还有的HR 把其他面试的人的简历给我看,说其他面试的,年纪比你小,比你优秀,期望薪资还比你低。所以我后来就去做了几年个体户,再过几年就润了。这个真的不是这几年才这样,至少2018年之前就很严重了。
谢谢主持人给这些年轻人提供了诉说的平台,感觉他们太需要倾诉了
被采访对象的声音太低了,听着很累😢
他们背后代表了很多人
很喜欢这类民生主题的采访,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共鸣
袁老師,我36了,多年來一直從事人力資源工作,最近也失業了,從我的角度談一下吧。35歲現象在我大學畢業時剛入行的時候就聽過,國內公司的觀念是公司已經給了你十年多的時間,沒有爬到管理層那麼公司後面也不會再給機會,優先考慮其他年輕人,同理,換工作的時候別的公司也會這麼思考,另外就是年紀大了確實學習能力、加班、精力等不如年輕人,成家的人家裡事情也多,見多識廣,公司畫餅激勵員工不太管用,薪資要求還不低,所以大齡基層人員跳槽存在劣勢和困難。這個35歲門檻早期是公考及事業單位招錄人員時候的要求,漸漸地,華為這類加班嚴重的企業也使用了這樣的標準,隨著華為等的崛起,管理模式被各類企業學習,蔓延至各行各業。您在節目裡問究竟是什麼原因,嘉賓回答是人多,我認為這不是本質原因,企業家為什麼浮躁恰恰因為政策的不穩定性讓企業家沒有長期投資和長期賺錢的想法,正所謂“無恆產者無恆心”,缺乏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法治精神的缺失,讓大部分人都是抱著賺快錢的心態在做的,那還有誰會考慮長遠呢?在意經驗呢?人多,而且中國的經濟更像原始資本主義時期的粗放,對人的壓榨,本質就是一種低人權的發展模式,勞動法的缺失,加班、不繳納社保、環保問題等,少數人以低成本獲利後,更多人追隨,導致環境越來越卷,可以說國人的小聰明反爾讓整個社會自掘墳墓。這種國人智慧甚至體現在各方面,缺乏對原創的保護,抄襲成風,因為研發本就是一個長期且不一定能有結果的行為,而長期的不確定性讓企業選擇抄襲這種最穩妥的方式,簡直形成了閉環😂企業本身的負擔加上共產的經濟敘述(資本來到這個世界,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流著血)讓企業家背負著原罪,所以一開始就拿走了大量的利潤(高稅、費),也縱容企業壓榨員工擷取利潤,人員維持低收入狀態,這也是現在生產過剩內需不振的根本原因,就是被拿走的太多,保障不足,導致無力消費。同時階級鬥爭的意識形態疊加互聯網放大了對富人的仇恨(當然有些富人確實為富不仁),所以富人不敢消費、錦衣夜行也就成了古老的中國智慧-悶聲發大財、財不外露等,但更大的問題就是他們不知道哪天會被用來平息窮人的怒火
写得真好。
太深刻了
写得好
谢谢你我的互联网嘴替 将我脑海中模糊的概念都精准表述出来
本人在法国边读博士边兼职做司导。疫情期间夫妻两人在家,靠法国政府补贴度日。现在放弃读博,在法国专心做旅游。日子不轻松,但是有盼头。PS:三年疫情,抱了两个女儿,收获满满。
對第二位朋友特別有感,他父母農村供上大學,現在又成了這種情況,令人難過,希望以後會改善一些。
觉得第三位讲的很到位啊,因为中国现在很多企业讲求的是追潮流,而不是深耕,所以并不需要多么资深的经验,需要的是年轻人加班把东西赶出来推到市场上,你所谓的“经验”在企业看来并不是他们需要的,这也是为什么程序员特别有35岁危机,因为很多互联网企业并不太需要你从无到有去写一个东西,而是需要加班快速的做出一些市场上差不多已经有的东西,所以应届生又便宜又能熬,可以完美替代老码农。
据我所知,35岁的起源是华为,是华为首先开启了35岁review,40岁重点关注的先河。之后就被各个大厂效仿,然后扩展到各个领域。。。。 究其成因主要:1. 中国年轻劳动力资源充沛,廉价好用,老人在职场收到的竞争确实很大;2. 35岁的人一方面很多都成家立业,人生重心转向家庭;3 . 薪酬较高,也不容易被洗脑和PUA,不太容易管理,从企业角度看性价比不高4. 中国的大部分产业还是属于跟随模仿,或是跟随别人的创新,并没有考虑或是依赖自有的劳工进行创新积累。真正落到企业自身,并没有对资深创新人才的驱动和迫切需求。即便是华为,只要保证少部分核心产品的人能创新就行,没必要留着全部的老人;5. 政府不作为,这是非常明显的职场歧视,而且深刻影响年轻人的结婚/生育/工作观念,更加长远的影响中国各行业的未来人才积累和社会发展,但就是没人管!
他们把这个世界描述得很美好善良,但是每个听信的人却依然要面对残酷的现实,而且是猝不及防的那种。
我是top非法本法硕士,28考入31毕业,2018年就很难了,经验性别年纪婚姻,被歧视太正常了。家里没背景,没人引路,不想睡上去……..好不容易入职被pua,老板想发生什么,不配合被边缘就被裁。好不容易拿到律师证。也不想在国内做律师,不是法治的社会,法律的意义何在……36了来了一个陌生国家,就自己感觉孤独,但是没有在国内的戾气,内心平静了。想要再规划和努力。。。
加油。
好棒呀,向你学习,我也要努力读研,努力出国!
好年轻,完全可以做到,祝你顺利!
佩服,加油❤
我还在考法硕研究生
我认为25至50岁是人生最好的年龄段,而35岁是最好的年龄:有经验有阅历同时又很年轻。
我27岁的时候,也曾经脱离职场7年,直接影响了我之后十多年的婚姻、人生选择。原因种种不堪回首,主要还是归咎于个人。但期间本人和家人那种惶惶不安、迷茫和挣扎是真实不虚的。非常能够体会到当前年轻人的压抑。
我现在41也在经历,1年多了找不到,您能说下7年后如何重返职场嘛?
这个女生太有代表性了,大多数30多岁没结婚,没生娃的都面临这样的父母,说的都一模一样,真是头疼
我小时候,被考试和各种竞赛压得喘不过气,但是不敢说,主要是怕伤了父母的心,但是我下定决定坚决不要孩子,虽然我的教育理念与我的长辈们不同,但是生存环境是没差的。所以,我不带任何小生命来淌这趟混水,受这个苦。我自己一路披荆斩棘地学上来,自认没什么意义!比我学历低得多的朋友,比我快乐很多。
你好勇敢 我大了还怕父母伤心
他们怕过我伤心么?所以在有些原则问题上,我必须做我自己。@@俞忈
细想来看 的确没有意义
今天接受采访的这三个人,不论是社交能力,工作能力,还是表达能力,可以说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们都过得这么幸苦,其他人的境遇真的不敢想象
第三位女士跟我的想法很像,经历也很像,很高兴有我跟我价值观一样的人
袁莉在听到国内情况很糟糕的时候总爱发出一种幸灾乐祸的语调,不知道是原本的声线就这样还是隐藏不住。对中共的政客有幸灾乐祸的心情也就算了,我也会有,但面对普通人的境况,还是要有一点怜悯之心吧……
Cici的采访中提到的,关于企业为什么能这样对员工随意精神打压,我觉得问题不是中国人多(虽然他们经常这么说),而是中国的营商环境差。过高的税赋、主管部门对企业一手遮天,劳动法对员工保护不够(当然太过保护员工会导致企业压力更大,所以这个是平衡术吧),都是企业这样对待员工背后的原因
不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但是有选择的话,不会来到这个世界。听到这句话突然哭了。
😅已经麻木了
这一期真实得可怕,三位嘉宾都说到了我心坎里。
關於職場,我大概2年前就有一種感觸,就是負責招聘的HR或者用人部門的面試者,嚴以待人,寬以律己。中國的圈子是封閉的,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樣不好,但是他們的行為是在讓這個圈子更加封閉。他們自己明明是這個規則的受害者,但是他們卻告誡別人就應該遵守這個規則。
一个社会变坏的根本原因是大部分人都在主动作恶或者对恶顺从。
不敢想象”不必存在过”这种想法在年轻人中有多普遍。只感到很窒息,听到之后。
袁莉女士 下期该轮到采访企业家了
這樣的丁克觀念,在中國“蒸蒸日上”的90年代就已經在我心中生成,一直堅持到潤出國外之後才鬆動,因為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擔心自己的孩子要在一個不正常的社會裡掙扎一生,已經不復存在。看著就要成年的孩子,知道孩子理解並同情我們當年和後來的不同選擇,理解此國與那國的不同,我心釋然。即便是一個過來人,但中國年輕人對那裡的社會和人生的切膚之痛,由此而形成的生育觀念,還是令人唏噓心痛。同情,理解,支持中國這些年輕人的選擇。他們的抉擇不僅是勇敢的,也是非常善良的。做出這些選擇的他們讓人感到,中國這個國家和社會,仍然深埋著希望。
感同身受 我是獨生子女 如今快40了 然而天天活在焦慮裏 公司內部傾軋 外部經濟不振 從年輕開始一直就覺得應該做得比父母更好 帶給他們更好的生活 但如今真的是進退兩難 天天很憂慮 笑不出來 感覺自己很失敗 很難過
你結婚了嗎
保重身体
@@網路打韓小分隊無。。。
祝健康快乐
我也会😂😂😂
下一回能不能试着采访一些40-50岁以上未退休、但是失业的人?
上海这个年纪失业的人大把多,不过70后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会,风光过一把…
可能好多人不上twitter,所以难以联系
很多很多人啊……😢
@@weishi6424 还是希望能联系到几个的。
@@willyang4487 确实。不过,国内的偏差度太大,我有的朋友老公40+地产的,失业在家,在朋友公司打打杂,朋友苦苦支撑那个家。我朋友那么优秀,学习巨好,从小到大上的都是top学校,毕业外企管培生,一路都在非常好的外企。现在也不得不在私企,降薪。可是我妈妈69了,还在工作,收入还挺高,但是她是医生。都是北京人,偏差太大了。
谢谢采访。三位年轻人表达能力都很强。😢
嘉宾的思路和表达都很清晰,女嘉宾尤其好。
与第三位女孩儿求职者产生深深共鸣,世界另外一个我的感觉~
最后一个女性回答生命问题的内容其实很深刻,因为中国人就是认为活着有吃有穿等于幸福(90%国人)。
我今年38岁,在美国做了9年博士后,刚刚拿到美国NIW绿卡,只要在国外努力,一切都有可能。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听到不明白
失業過近一年。結婚的話,婚禮可以辦,證就不要登記了,尤其是這個年紀的女生。小時候看動物世界,當環境變得不適宜動物生存的時候,動物往往會開始遷徙。
35岁,也在广州城中村,目前在学日语,希望能跳出国内的卷吧,之前也是程序员,目前私下一直在打磨自己的软件,一来不至于技术太生,二来以后靠这个项目成为freelancer
把英语学好吧,这样机遇更多
加油
程序员练日语不如练英语
35岁最开始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搞出来的,后来这几年部分互联网大厂跟进
我35岁的时候拿到了美国大学的ad,跑来美国读硕,一年后转博,现在还在继续。当然能这么做的前提是没有家庭和房子的负担
Respect.不过有了phd学历,option会非常多
我面过一家新加坡北京分公司欧洲业务部,一位未婚女性,非常直白地问我:你有孩子怎么上班?谁给你带孩子?我非常生气说:欧洲都是自己带孩子,带孩子的妇女没有资格上班吗?。我入职后成为部门有史以来ROI最高的人。三个月后我走了。企业文化太可怕。从此不去中国企业👋
在海外不进中资公司上班可以避开很多坑
感觉国家内部的气氛越来越压抑,35岁正是积累了社会经历、职业经验可以放手大干的年龄,在中国怎么居然成了坎儿?!企业的短视,实则是年轻人被压迫的前提,甩掉需要较多管理成本的35岁,聘用刚出校门的“菜鸟”,哪个更容易“剥削其剩余价值”?人在一个恶劣的管理系统下,活得实在没有尊严啊!不抑郁才怪!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们,现在不团结起来改变环境,十年后你们的困境可能比现在还要大。打破压榨怪圈,从保护自己、维持尊严做起,哪怕只有一天,按自己的愿望去活……
只能颜色革命了
不可能团结。这是早20年前就是这样,也没人反抗,都是只能独善其身。
35岁在职场有一定的经验,应该是公司的中间力量,在中国为啥找不到工作,其实是跟中国的消费能力不足有关,消费能力越强,产品的附加值就越高,需要的劳动力就越高端。并不是什么中国人多的原因,人多其实是一种财富,并不是拖累。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主要是做机械性的重复的工作,他们一般是去复刻一款市面上已有的软件,主要靠加班加点码代码赶进度占有市场占有率以及把已经成熟的编程技术在不同的app里重复做很多遍,员工螺丝钉化,为了防止一个员工离职对整个产品造成影响,每个程序员都只负责业务线上很窄的一道工序,不仅前端、后端、苹果端、安卓端进行分类,连编程语言都进行细分,这样细分工种的好处是一旦一个员工离职,可以很快从劳动市场上招来一个空缺职位的熟练工,但这也导致国内程序员很少有时间接触他负责的工序之外的编程技术,长期的加班也阻碍了他们学习新的技术,也缺少锐意进取的创意方面的尝试。这意味着一个35岁的员工,他们之前工作的十多年每天做的是重复的事,他们的经验跟新人培训几个月之后的经验相差无异,而体力上年轻的应届毕业生更加有优势。因此中国的互联网民工其实跟工厂流水线上的蓝领工人一样,属于劳动密集型岗位而非创意或设计类岗位;硅谷主要以创意与创业公司为主,他们的一个程序员很少只负责一道工序,很有可能这个项目做前端,下个项目做后端,因此能学习到各个流水线的技能,成为全栈程序员;硅谷的程序员不会像国内一样用硬性指标(如写了多少代码、加班多长时间)做考核,而是以是否有创造力或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对程序员水平的评估,这样才能让程序员成为有主动能动性与自主成长的匠人,而非35岁就能被新零件替代的螺丝钉。
很对,产业结构决定了,中国的程序员大部分是cv战士,快速重复的利用别人造好的轮子,没有创意性工作,当然从小的教育也不允许我们有创意性思考。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是这样了,下一代可能会好点,但是不知道。
我27岁辞职来美国读研然后工作了,当时润的时候没想到润这回事,现在看感觉这个选择还挺好的,虽然代价是没办法赡养老人😭
有舍就有得,有得就有舍,毕竟很多后来接父母出去结果父母怎么也适应不了国外环境的例子。
稳定了把父母接来就好了
袁莉也可以去采访一下中小企业,珠三角 长三角的
给女嘉宾的建议,既然打算丁克,那么房子和孩子上学的相关性就不存在了,很多人买房是为了孩子上学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环境更好的稳定居所,,把房子卖了吧,30年的房贷,每月一万多元的房贷其中50%以上是利息,没有房贷不生娃娃,你先生一个人的工资就可以够你们俩生活得不错,你们俩的工资可以有比较高品质的生活了
可是在中国租房能有什么生活品质...
在中国租房,随时可以赶你走
卖掉房子她整个家庭生活水平会提升。工资拿来还利息不如自己花。今年房子再不出,明年降价更多。
第三位嘉宾关于要小孩的观点说的很有道理,没有什么不妥。但我个人还是认为即使如此更应该要孩子,要改变什么首先要有人,否则只能被动的使情况变的可能更糟,接力前行才能最后实现梦想。如果现在就戛然而止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选择了,一切就没有改变的机会了。
我虽然没有35但32岁了,已经能明显感受到竞争力不足,因为996加班加不动了,体力上的衰退,去年公司裁员,也给出了要么走人要么降薪的选择,最后选择接受赔偿走人,倒不是因为自尊心,而是当时恰好想全职做视频自媒体,不然的话可能就接受降薪了,因为现在工作真的不好找,而现在几个月过去自媒体已经做失败了,b站收益真的很差很差,对性少数群体的内容又有限流,而自己又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经常想对一些社会事件表达看法,像那些海外油管博主那样,国内这个环境无法真正表达内心想说的真话,无法知行合一,最后自媒体账号也只能不了了之,接下来又要重新找工作了,真是脑袋疼发愁的不行,并且未来还打算出国留学润,不知何时才能攒够钱
学日语考程序员证直接找工作
可以做海外自媒体!
不值得在wall内视频平台浪费时间 割的太狠了 打击创作者积极性
@user-uj9lx1xn1o 体力活压力小不累心,比国内拼死加班强太多
墙外也顺便同步下内容。万一呢
我的妈呀第三位父母说的话,简直感同身受。他们老觉得有吃有穿有啥不好的,生个孩子更快乐。我觉得好搞笑。啥叫有吃有穿就可以了…这么多风险没想过么…
和父母的成长环境有关,普遍的他们小时候经常吃不饱,受教育程度低。他们的人生经验给他们的感觉是能吃穿不愁就已经很好了。我妈和我说他们小时候吃完饭,要用舌头把碗舔干净,争取每一点吃食
@@applespace150我父母也是经历过大饥荒的人,所以我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碗里不能剩一粒米。不过幸运的是我跟我妈说我不想要小孩,她说以她的经验来说还是有个孩子好,不过我自己的人生由我自己做选择。并且在我工作多年后决定辞职出国念书的时候她也举双手赞成,说希望我能去看更大的世界。
我今年正好35岁,不知道是经济不景气还是年龄的人问,前两年每天都十几个公司约我面试,今年找工作一天都没有一个公司给我发消息的。现在我不得不自己考虑做些小生意,好在我是做贸易的,自己做进出口还是比较顺手,但是普通的文职和销售我想很难再35以上找到更好的岗位。真是个畸形的社会。
谢谢博主的采访,各位被访者的经验感同身受,同样是35+人士,尤其是最后一位女生的讲述,天下父母催婚催生都是一个套路。
29岁女,已婚未育,985文科,QS100硕士,在上海月薪只有13K, 听了这期非常有危机感
加油❤
看到留言中留在国内的痛苦,建议可以读一下《如何应对心里的难》(于德志)和类似自我心理健康方面的书。当然也更希望大家能润的行动起来,不要被内耗拖延行动。
月入2.5万在很多国家是不少的收入、但上海的话生活成本也是比很多国家都要高的。尤其买房或者租房子。以日本为例、房子可以0首付买、利息只要0.4左右、租房子10来万日元(5千多人民币)可以可以在东京市内租到一间很不错的房子。吃喝的物价有的时候甚至比上海还要便宜一点。
2.5万的月薪已经超过了99%的人了
人到中年不如狗…上有老下有小,你是别人的大树,自己却无所依靠。
被工作结扎的中国年轻人😢
国内工作过。北美工作过。 这个采访很真实。除了第二个老哥有点自暴自弃。其实国内超级普遍。毫不奇怪。民营企业我见过的全是这样的。环境如此为生存必须卷。这边说下个人理解为啥会35失业:咱14亿人,500强有几个? 比一下美国就知道了如果人家是两个人竞争一个岗位,我们就是100人竞争一个岗位。再细究那就是 环境不稳定。政策不确定。靠全球代工崛起的我们和科技创新世界品牌尚需长久的努力。那么艰难没啥不合理。比比古巴和朝鲜感觉还不是最差的😅。作为个人如果出生不行。就看懂大势,努力并且做正确的选择。 的确对于14亿中大部分人而言非常艰难
国内的同龄人真的太难了。我是26来美国读博,30岁毕业以后在大学一个研究室干了两年不相关的工作然后就在家全职带娃了,去年老三上k我才真正进入业界开始entry level工作,正好40岁。周边全是年轻人,我也挺乐呵,老板也器重,一年不到就升职了,后面前景也还行。这要是在国内想也不敢想吧,虽然我还总觉得不太知足,还是自己带孩子多年觉得错失机会了
跟人多人少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企业在这个环境下也是朝不保夕,经验和积累同样没有意义,一张A4纸可以让一个行业消失,怎么积累呢?当博弈规则是竞次的时候,当然不需要经验也不需要年纪大不肯加班的人了。don't blame the player, blame the game.
@haiyuanlee2013 权贵资本主义,和市场没有太大关系了。
最后一个太支了
含泪听完
50,60年代的人,经历的是中国的发展期,看到的是时代发展的红利,而80,90年代的人,正在经历衰退。时代的局限让人看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女嘉宾的发言好让我这个大叔伤心,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人生走一程,会有一程的喜悦和烦恼,不必奢望,也不必绝望,很抱歉没办法帮到,加油啊加油,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
听这些30+年轻人的叙述非常感慨,他们应该是既有工作经验年纪又輕的一批人,怎么会说他们年纪大了呢?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respect第二个小伙子,大家都去送外卖,接各种损害自己健康的工作,只会加剧就业环境的恶化。
我有一个感触啊。其实这期能接受你采访如果不是收费的。那么这些人愿意分享,某种程度是希望被人认同的人,我意思是受众代表性。说说我吧,制药行业的药物研发。我们只是仿制药,我负责分析检测。35了。离异,没孩子。没贷款,我有些焦虑,上班没事情做。被排挤了。但是工资没少给。如果,这份工作没了,我会去做装修,帖墙纸,或者卖早点。行业上我已经没有抱负了。没必要了。公司需要人才,但是某些人不需要我。工作对我来讲,只是一个社会责任。学会接受自己吧,制药行业还算好,我预计还能躺着吃五六年,政策在嘛。宜居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然杂志上可以免费看。中国科学院出版的 国内129元一本书。看看吧,可能会找到方向。我很庆幸,我从不贷款消费。我也很庆幸我喜欢自己做饭吃,当然时不时还是会出去和朋友吃个饭。玩魔兽世界吧,打游戏赚钱钱。好使。如果你们能看到,投入不算多。其实有时候你要明白,什么事情都是有成本的。
35岁左右,本应是职业经历丰富,经验丰富的时候,但是在一些岗位,经验就没有精力重要了。而且35岁左右的人有一定社会经历不容易被洗脑,不容易被老板忽悠。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26岁时有被同学说“现在职场就歧视你们这种大龄单身女性”😢;28岁时就有过因为大龄单身而没有被考虑的经历(准一线城市)
还在听第一位叙述就忍不住来评论,36岁、单身、女性、互联网设计工作管理岗,去年下半年裁员后一直无业状态。今年三月开始投简历,降薪面了一家对方认为我之前薪水太高在他家不会久待,其他的投递都没有回应,也就不投了,开始在家接一些设计工作,目前维持生技没有问题,但谈不上储蓄。
你好厉害,我也是设计工作,也快30了,没有什么太高薪的经历,打算储蓄够启动资金run 了。职业方面能不能问你些建议
来这里,我三十八了,在東京还很年轻
怎么去
日本也有年龄歧视,40岁以上就很难找工作。
习惯了嘉宾在不明白侃侃而谈,而这期不一样,每个受访者都是满肚子话说不出来的感觉。最后一位女生可能是多少有一些家庭后盾的原因神经没有绝对紧绷,感觉后来慢慢能表达出来了。前两位男生似乎从头到尾都没法正常表达自己的内心,隔着手机都能感到他们紧握着话筒的手怎么都松不下来。我能理解你们,你不是一个人。
厉害了,这都能听得出来。
@@aixindao 如果是我想多了那自然是最好啦,哈哈。
@@zc9344 挺你,我也和你有一样的感觉。女嘉宾的阐述比两位男嘉宾清晰、有条理,更能打动听众的心。
第二个在广州的那个男人,那绝望感确实能从声音里扑出来
女孩子的话也是我的心里话 我不觉得来到这个世界很幸福很开心 为啥让我的孩子来受苦呢 而且如果我母亲的角色做的不够好 他又不喜欢我 又离不开我 那种感觉太撕裂了
没有替代性也很危险,没有替代性基本上意味着specialised expertise,公司可能砍掉这个产品线,或者就让你和公司深度绑定了
我老婆34岁国企房地产公司年薪30,今天被开除了。我们想着为了事业不要孩子了,结果不管要不要小孩在这个年龄都会被开掉。
36,虽然自己还算是个幸运儿,但作为同龄人听完也不禁感慨万千,说是幸运儿是因为个人的经历可能跟很多人恰好相反,15-19这段算是低谷疫情之后所处行业才得以大发展恰好能乘势而为。作为一个自小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成长起来的人,当下最多的感慨是连我这都顶不住这兵败如山倒之势,更何况其他地方,刚巧,最近看了《漫长的季节》听了夏之禹的《Young Fresh Chin II》,当回味起剧中的镜头和专辑中的歌词给我的后劲时,往往会忍不住咒骂道:操,那代人过得真他妈苦!但回过头来一细想,又有哪代人是过得不苦的?!所以我的应对,常规操作,一是不要孩子,二是润ing....
就第一位受访者正常些,多的就不说了,有个渠道让大家宣泄一下也挺好的。这次选题相当有代表性,此前中国高失业率报告只涵盖了16~25岁这个区段,当时就觉得不太「科学」,因为这恰恰错过了职场的中坚力量,或者说可能是最具中国特色、焦虑感最重的人群。
我从第二位那里听到了自己谦卑的笑声
同心疼这位健身的兄弟,保持健身,保持低生活需求状态,照顾好自己可能是焦虑人能做的了,希望那位兄弟能找回开心的状态
我今年已经六十多了,马上就六十一周岁,在加拿大做合同,工作量很多,而且公司新员工中常有比我年龄还大的。看了这个视频,更加觉得自己当年移民太对了😂
35不润,时时刻刻都要担心裁员,养老,生病带来的问题
当年我和老公决定在35岁之前下定决心来到美国就是考虑到35岁危机,十年马上过去了,非常感恩当时的决定,如果当时不离开,估计也是失业的命运。 视频里的几位朋友可以考虑一下出国就业。
墙内有几个人有出去的能力?
@@naughtytv911 出不去又不想改变,那就接受命运的安排吧。
最后一个女生讲的为什么中国这么卷,不是因为中国人多,因为人多分蛋糕的多,做蛋糕的也多!而是中国是个低人权社会,所以才有这些奇葩的各种卷和歧视!当然中国的资源配置也是很有问题的,而且会越来越差!
这其实也是好趋势,35岁的人失业越多,社会狂躁程度越高,都是青壮年,会发生什么就不好说了。
感谢袁老师 能否出一期探讨最近美国最高法院affirmative action 判决的podcast呢 非常期待
袁老师的特长是批评中国,美国的事不一定能有兴趣😅
对这种人遇到美国的事儿 就哑然了
真心疼国内的年轻人,投生在这片土地上太不幸了。能润就润吧,实在不行就躺平吧,千万别买房生娃。
没条件润的那些,还不就只能躺平咯。
@@HaHa-fp1zx 真恨死那头到处大撒币的猪了,中国人的血汗钱就该用来提高中国人的基本生活水平
一般人没条件润,没条件润的人怎么办呢
努力,健康,淡泊,这三位算是好青年了,奈何这片大陆上只有垄断,没有秩序,所以,好好活着,就足够了.
真无奈啊!人生不易,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出类拔萃的,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在努力不如有一个公平的环境。过去书里总说社会矛盾什么的,现在中国的社会矛盾最直接的就是阶级矛盾,没权没势的家庭很难在国内这种环境下生存,资源永远不会向弱势群体倾斜,而是不停地割一代又一代底层公民的韭菜。无奈啊!
听了这些勤奋的青年人的谈话,挺为他们惋惜的,35岁就职业危机,很畸形!很荒诞!公司应聘时的各种私人问题和歧视。这些都应该是法律明文禁止的!
我从2019年开始一直就没工作。2021年就到了农村开始躺平到现在了。
好悲伤,退无可退的感觉。。。
终于听完了全部访谈,作为一名女性工程师,对最后一位访谈者,一个女孩子的遭遇尤为唏嘘。我知道国内雇佣歧视无处不在,性别年龄学历等等,但是如此深挖别人的私生活实在是太过分了。我本人面试过无数人, 百人以上肯定的,不准询问应试者个人情况比如说年龄婚姻家庭是基本原则。即使应试者自己提到了老婆孩子,我们也不应该问他孩子多大如何照顾。我以前几十年都是在初创公司和大学工作, 2020年辞职后被老同事们拖进现在的大型企业,才发现该企业为员工提供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的福利,比如女员工生孩子五个月带薪假,爸爸三个月带薪假,可以选择在孩子的一岁之前任何时候使用。这家企业并不特殊,相信其他大厂的待遇都差不多或者更优惠。虽然我早过了享受这些福利的年龄,还是为这种进步感到非常欣慰。这些大公司都很努力增加女工程师的数量,我自己以前招聘时也是这样。不管是从理念还是从公关角度,我认为都是一件好事情。我倒是觉得有时候有点过了,应该首先考量应试者的能力。
至于国内企业为什么看不到资深员工的价值而要把他们早早淘汰掉,我认为是由于他们缺少技术含量深厚的产品。那种产品光凭35岁以下的人是干不出来的,因此企业就只能跟风或者在产业链低端打转。
我听得很慢,因为年轻人的现状让我感同身受--我儿子已经近40了。最后感谢主持人,感谢三位受访的年轻人,祝福你们找到自己的路!
不是所有企业都在做“技术含量深厚的产品”,真正做“技术含量深厚的产品”的公司,能养活多少人?而且他们养活的是极少数的精英,而不是普通的大众。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当打之年的青壮劳力无事可做,不知道你在长篇大论些什么。
“技术深厚的公司”依然会创造出新的低技术岗位需求,而且工资还比原来的更高。总不能说生产洗衣机会取代万人洗衣厂的工作岗位就不生产洗衣机吧?中国只要回到小农经济一瞬间就没有失业问题,代价是生活水平倒退到维持温饱,你去干这种只维持温饱的工作吗?
@@elawang-nz2hz 你所说的和我表达的基本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听了为国内的年轻人感到难过, 35岁呀,这是我在美国读完研究生后开始工作的年龄。在公司里,我一直都是年纪偏大或者最大的。当过经理,又自动下台做程序员,只因为热爱。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来回流动,在高技术企业中算稀松平常。现在已经68岁了,还在快乐地工作着。大大咧咧的美国同事完全无视我的年纪,倒是有时候我会摆一下谱,跟他们说我居然在七十年代的中国用过电子管计算机。那时代码是用机器语言写的,连汇编语言都没有,代码和数据都是在纸带上穿孔输入到计算机里。
我对您说的很有共鸣。还有在大陆过了太长时间的,因为整天猜测别人的想法,比来比去,整个人都是畸形的。这里看评论,我一下就看得出哪些是大陆的,太让人😢了。
好棒!
哇,真是科技考古啊。。。我一直很好奇电子管计算机那一堆滚烫的大灯泡咋散热呢,那时候还不像现在有空调用。
😊😊😊😊😊😊😊😊❤😊😊😊😊
到您這樣的狀態應該財務自由了,現在都不是為錢在工作了。
我43了,去年年12月回悉尼(从温哥华),2月找到junior data engineer工作。都是远程面试,入职之前也没人知道你多大岁数,入职以后一直在家上班,没人评判,没人控制,没人挑剔。现在和一个波兰裔大叔的租房住,他也没有任何评判,控制,挑剔。真是舒心和治愈。而在华人圈总少不了这些。
@@-orchid3911 这算是自我种族歧视吗?
@@-orchid3911 你说的对,虽然我也是大陆华人,但不得不同意你的说法.这个群体概率确实更大
我今年42,两年前我读了建筑,在奥克兰转行做了quantity surveyor,到了新公司,她们都很耐心教我,我居然还是公司里年轻的人,因为都是50,60+的人。相反,我的同学朋友,基本都在外企,现在工作都很动荡,当然,她们在我离开的这10年,也挣了不少钱吧,除了上国际学校的。
@@-orchid3911 但是你这个想法放在当今英语世界的政治正确语境下,应该是不太妥当的吧?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的歧视都不应该被合理化吧。
谢谢袁莉老师的这期访谈和所选的题目。真的非常震惊仅30多岁的年轻人对未来就有如此的恐惧。希望习近平少做梦,远离普京,珍惜中国40年来的不易。
几乎是含着泪听完这期采访。十分惊讶居然35岁左右就被认为是超过了就业的年龄,中国现在的年轻人活的太不容易了。看大家能忍受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我们要出生在中国😭
@@kiang1653你們父輩做的選擇。
救我!
我在德国,我这行业70岁以上都还有人重返职场,多挣点工资补贴未来的退休金。媒体天天讨论就业市场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跟中国的情形比,简直是天堂和地狱。
企业对于女性生育问题比较关心我理解,我在某事业单位,一个女同事24岁,上了不到一年班就怀孕生子,怀了7个月,和男人闹矛盾自己把孩子打掉了,休息了几个月回来上班,不到半年又怀上了😂,后面又休息了大半年,现在天天以孩子的理由早退请假,各种要特权,可能领导也是女的在偏袒她。我们同事之间早就不满了,现在招人也不敢要女性了。
第三位女采访者的谈话我听哭了。我在国内时是985毕业的大厂程序员,我那时二十八九岁单身想跳槽,到处都嫌弃我年纪,怕我马上结婚生娃。我妈每次打电话就是催婚,说我不结婚她在老家抬不起头。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现在就业环境差,对大龄未育女性的歧视只会更严重。来了美国,我邻居五十岁了还读硕士考证书,而且读完后她还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没人歧视她。我觉得中国把人五花大绑,没人能发挥才能,更别提幸福感。
羡慕,加油
你是985大厂,在国内是人上人,你感觉不到她的世界
定位香港,我也是50出头,再练多一个硕士学位,充满干劲,工作不愁。
美国今年钱也不好赚
@@kunkunf5429平均租房多少$,那边?
这三位嘉宾都是思维逻辑极为清晰的,语言表达也十分缜密,理性。35岁的年纪 本应该是成熟,有技术,有经验的社会中坚,不是他们不优秀,是这个社会病态了
女嘉宾表达出的生存状态很真实,自己的生活态度也非常的积极。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嘉宾能出现在节目里。
“不后悔来,也不想来,如果有可能,就不必存在过”,这句话让我泪目
我也是
一样
戳心了
我38岁移民加拿大,在国内是小学老师,出国前也很迷茫不知道今后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没想到来加拿大后有很多选择,我在读完两年语言学校后,找了一份文档管理工作,满足了我的愿望:在英语环境工作,跟文字打交道,工作轻松愉快,公司离家不远,收入够养活自己😂在加拿大没有人问你年龄,更不会因为年龄而找不到工作。我先生在加拿大石油公司工作,他们公司还有80高龄的老人在做专业性强的工作
虽然没有对年龄有要求,但是会不会投简历的时候,发现等很久都没有回音呢?
@@hejack8916 投简历的确有一些技巧:如果有朋友能帮忙内推简历是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看你的工作经验。不过不用求人,只要不放弃寻找
@@hejack8916北美简历大多都不写年龄,甚至不贴照片;欧洲这边简历也是不会写年龄/出生年月
人家不要求写年龄啊
我也在加拿大,今年38岁。个人感觉是我的职业才刚进入快车道(有足够的经验可以自己挑选喜欢的工作了,收入也还算稳定)。我本身是广州人,之前父母一直想要我回大湾区工作。现在听起来,我还是踏实点,不要回去添乱了。加拿大的职场比较单纯,没有太多年龄和性别的歧视。
第三位采访!太典了!几乎所有提到的都经历过,不管是劳动仲裁的周期、面试时候的问题、公司的浮躁和强度、PUA,家里长辈对于工作与催婚催生的态度,特别典型,如出一辙,我是1997年的。不止我,身边好多同龄人,都是完全相同的经历。
我太喜欢这位Cc,朴素,深刻。勇敢,温柔。
同年 正准备出国读书
今年刚好35岁,已婚有孩,润来美国9年了,我感觉美国的职场环境真的非常友好,对员工很尊重,年龄,婚姻状态,性取向这些公司根本不在乎,当时入职一年多以后HR才知道我结婚了,还是闲聊时候我自己讲给她的。国内光明正大的进行性别和年龄歧视,讲真的,就凭这一点,那个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不了。公司之前招了一个科研岗,加拿大华人女性,61岁,人家科研做的风生水起,游刃有余,这在中国感觉不可能,55岁女性大部分都退休了
羡慕啊
对35岁失业的给大家一个建议,有计算机背景的,德国急需这方面的人才,不要畏惧语言障碍,德国有很多国家型的跨国公司,公司官方语言是英语,所以多多关注大使馆经济界的信息。勇敢一点,中国不要你们,世界需要你们。
写错了,不是国家而是国际型。
我老公會德語還在德國工作過 是個工程師 後面回國了 原因是他總覺得在德國很難融入主流白人的世界
他们要愿意迈出国门。很多人有各自的顾虑而不离开。不代表这些人没有学历和工作能力。
没用,家里呆在严重社恐,只能自杀了😂
@@butangao一代移民本来就很难融入当地社会。
第二个哥们说话蛮真诚的,挺打动人的。
比起大多数人,他其实已经具备了很多技能,也有丰富的经验,也有自己的热情,只是在中国目前的就业环境里,哪怕无所谓收入,哪怕没有年龄这个问题,要当一个健康的人就已经很难了。
唉。再想一下还是觉得很荒诞,仅仅是健康都成了奢求。
第一个HR明显是精神资本家当久了,说话装腔作势的
唉,社会太不宽容了。年轻人没有任何试错的余地。
抓住一只小敌台。还不更新!
@@米米-s6s 快了😉
表面上谈的是就业失业问题,其实深层次是个人强烈的被剥夺感和对未来的绝望。
真的很绝望 中国人灭绝
没错
35岁基本上就是大部分人在国内的收入最高点了。道理很简单,国内要涨工资基本只能跳槽,而35岁以后是很难找工作的。
我亲身经历,35岁那年找工作,那叫一个屈辱。我记得一个20多岁的HR,对我说,哟呵,你学历这么好又这么多证书,挺会考试的嘛。
还有的HR 把其他面试的人的简历给我看,说其他面试的,年纪比你小,比你优秀,期望薪资还比你低。
所以我后来就去做了几年个体户,再过几年就润了。
这个真的不是这几年才这样,至少2018年之前就很严重了。
谢谢主持人给这些年轻人提供了诉说的平台,感觉他们太需要倾诉了
被采访对象的声音太低了,听着很累😢
他们背后代表了很多人
很喜欢这类民生主题的采访,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共鸣
袁老師,我36了,多年來一直從事人力資源工作,最近也失業了,從我的角度談一下吧。35歲現象在我大學畢業時剛入行的時候就聽過,國內公司的觀念是公司已經給了你十年多的時間,沒有爬到管理層那麼公司後面也不會再給機會,優先考慮其他年輕人,同理,換工作的時候別的公司也會這麼思考,另外就是年紀大了確實學習能力、加班、精力等不如年輕人,成家的人家裡事情也多,見多識廣,公司畫餅激勵員工不太管用,薪資要求還不低,所以大齡基層人員跳槽存在劣勢和困難。這個35歲門檻早期是公考及事業單位招錄人員時候的要求,漸漸地,華為這類加班嚴重的企業也使用了這樣的標準,隨著華為等的崛起,管理模式被各類企業學習,蔓延至各行各業。
您在節目裡問究竟是什麼原因,嘉賓回答是人多,我認為這不是本質原因,企業家為什麼浮躁恰恰因為政策的不穩定性讓企業家沒有長期投資和長期賺錢的想法,正所謂“無恆產者無恆心”,缺乏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法治精神的缺失,讓大部分人都是抱著賺快錢的心態在做的,那還有誰會考慮長遠呢?在意經驗呢?
人多,而且中國的經濟更像原始資本主義時期的粗放,對人的壓榨,本質就是一種低人權的發展模式,勞動法的缺失,加班、不繳納社保、環保問題等,少數人以低成本獲利後,更多人追隨,導致環境越來越卷,可以說國人的小聰明反爾讓整個社會自掘墳墓。這種國人智慧甚至體現在各方面,缺乏對原創的保護,抄襲成風,因為研發本就是一個長期且不一定能有結果的行為,而長期的不確定性讓企業選擇抄襲這種最穩妥的方式,簡直形成了閉環😂
企業本身的負擔加上共產的經濟敘述(資本來到這個世界,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流著血)讓企業家背負著原罪,所以一開始就拿走了大量的利潤(高稅、費),也縱容企業壓榨員工擷取利潤,人員維持低收入狀態,這也是現在生產過剩內需不振的根本原因,就是被拿走的太多,保障不足,導致無力消費。同時階級鬥爭的意識形態疊加互聯網放大了對富人的仇恨(當然有些富人確實為富不仁),所以富人不敢消費、錦衣夜行也就成了古老的中國智慧-悶聲發大財、財不外露等,但更大的問題就是他們不知道哪天會被用來平息窮人的怒火
写得真好。
太深刻了
写得好
谢谢你我的互联网嘴替 将我脑海中模糊的概念都精准表述出来
本人在法国边读博士边兼职做司导。疫情期间夫妻两人在家,靠法国政府补贴度日。现在放弃读博,在法国专心做旅游。日子不轻松,但是有盼头。PS:三年疫情,抱了两个女儿,收获满满。
對第二位朋友特別有感,他父母農村供上大學,現在又成了這種情況,令人難過,希望以後會改善一些。
觉得第三位讲的很到位啊,因为中国现在很多企业讲求的是追潮流,而不是深耕,所以并不需要多么资深的经验,需要的是年轻人加班把东西赶出来推到市场上,你所谓的“经验”在企业看来并不是他们需要的,这也是为什么程序员特别有35岁危机,因为很多互联网企业并不太需要你从无到有去写一个东西,而是需要加班快速的做出一些市场上差不多已经有的东西,所以应届生又便宜又能熬,可以完美替代老码农。
据我所知,35岁的起源是华为,是华为首先开启了35岁review,40岁重点关注的先河。之后就被各个大厂效仿,然后扩展到各个领域。。。。 究其成因主要:
1. 中国年轻劳动力资源充沛,廉价好用,老人在职场收到的竞争确实很大;
2. 35岁的人一方面很多都成家立业,人生重心转向家庭;
3 . 薪酬较高,也不容易被洗脑和PUA,不太容易管理,从企业角度看性价比不高
4. 中国的大部分产业还是属于跟随模仿,或是跟随别人的创新,并没有考虑或是依赖自有的劳工进行创新积累。真正落到企业自身,并没有对资深创新人才的驱动和迫切需求。即便是华为,只要保证少部分核心产品的人能创新就行,没必要留着全部的老人;
5. 政府不作为,这是非常明显的职场歧视,而且深刻影响年轻人的结婚/生育/工作观念,更加长远的影响中国各行业的未来人才积累和社会发展,但就是没人管!
他们把这个世界描述得很美好善良,但是每个听信的人却依然要面对残酷的现实,而且是猝不及防的那种。
我是top非法本法硕士,28考入31毕业,2018年就很难了,经验性别年纪婚姻,被歧视太正常了。家里没背景,没人引路,不想睡上去……..好不容易入职被pua,老板想发生什么,不配合被边缘就被裁。好不容易拿到律师证。也不想在国内做律师,不是法治的社会,法律的意义何在……36了来了一个陌生国家,就自己感觉孤独,但是没有在国内的戾气,内心平静了。想要再规划和努力。。。
加油。
好棒呀,向你学习,我也要努力读研,努力出国!
好年轻,完全可以做到,祝你顺利!
佩服,加油❤
我还在考法硕研究生
我认为25至50岁是人生最好的年龄段,而35岁是最好的年龄:有经验有阅历同时又很年轻。
我27岁的时候,也曾经脱离职场7年,直接影响了我之后十多年的婚姻、人生选择。原因种种不堪回首,主要还是归咎于个人。但期间本人和家人那种惶惶不安、迷茫和挣扎是真实不虚的。非常能够体会到当前年轻人的压抑。
我现在41也在经历,1年多了找不到,您能说下7年后如何重返职场嘛?
这个女生太有代表性了,大多数30多岁没结婚,没生娃的都面临这样的父母,说的都一模一样,真是头疼
我小时候,被考试和各种竞赛压得喘不过气,但是不敢说,主要是怕伤了父母的心,但是我下定决定坚决不要孩子,虽然我的教育理念与我的长辈们不同,但是生存环境是没差的。所以,我不带任何小生命来淌这趟混水,受这个苦。我自己一路披荆斩棘地学上来,自认没什么意义!比我学历低得多的朋友,比我快乐很多。
你好勇敢 我大了还怕父母伤心
他们怕过我伤心么?所以在有些原则问题上,我必须做我自己。@@俞忈
细想来看 的确没有意义
今天接受采访的这三个人,不论是社交能力,工作能力,还是表达能力,可以说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们都过得这么幸苦,其他人的境遇真的不敢想象
第三位女士跟我的想法很像,经历也很像,很高兴有我跟我价值观一样的人
袁莉在听到国内情况很糟糕的时候总爱发出一种幸灾乐祸的语调,不知道是原本的声线就这样还是隐藏不住。对中共的政客有幸灾乐祸的心情也就算了,我也会有,但面对普通人的境况,还是要有一点怜悯之心吧……
Cici的采访中提到的,关于企业为什么能这样对员工随意精神打压,我觉得问题不是中国人多(虽然他们经常这么说),而是中国的营商环境差。过高的税赋、主管部门对企业一手遮天,劳动法对员工保护不够(当然太过保护员工会导致企业压力更大,所以这个是平衡术吧),都是企业这样对待员工背后的原因
不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但是有选择的话,不会来到这个世界。听到这句话突然哭了。
😅已经麻木了
这一期真实得可怕,三位嘉宾都说到了我心坎里。
關於職場,我大概2年前就有一種感觸,就是負責招聘的HR或者用人部門的面試者,嚴以待人,寬以律己。中國的圈子是封閉的,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樣不好,但是他們的行為是在讓這個圈子更加封閉。他們自己明明是這個規則的受害者,但是他們卻告誡別人就應該遵守這個規則。
一个社会变坏的根本原因是大部分人都在主动作恶或者对恶顺从。
不敢想象”不必存在过”这种想法在年轻人中有多普遍。只感到很窒息,听到之后。
袁莉女士 下期该轮到采访企业家了
這樣的丁克觀念,在中國“蒸蒸日上”的90年代就已經在我心中生成,一直堅持到潤出國外之後才鬆動,因為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擔心自己的孩子要在一個不正常的社會裡掙扎一生,已經不復存在。看著就要成年的孩子,知道孩子理解並同情我們當年和後來的不同選擇,理解此國與那國的不同,我心釋然。
即便是一個過來人,但中國年輕人對那裡的社會和人生的切膚之痛,由此而形成的生育觀念,還是令人唏噓心痛。同情,理解,支持中國這些年輕人的選擇。他們的抉擇不僅是勇敢的,也是非常善良的。做出這些選擇的他們讓人感到,中國這個國家和社會,仍然深埋著希望。
感同身受 我是獨生子女 如今快40了 然而天天活在焦慮裏 公司內部傾軋 外部經濟不振 從年輕開始一直就覺得應該做得比父母更好 帶給他們更好的生活 但如今真的是進退兩難 天天很憂慮 笑不出來 感覺自己很失敗 很難過
你結婚了嗎
保重身体
@@網路打韓小分隊無。。。
祝健康快乐
我也会😂😂😂
下一回能不能试着采访一些40-50岁以上未退休、但是失业的人?
上海这个年纪失业的人大把多,不过70后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会,风光过一把…
可能好多人不上twitter,所以难以联系
很多很多人啊……😢
@@weishi6424 还是希望能联系到几个的。
@@willyang4487 确实。不过,国内的偏差度太大,我有的朋友老公40+地产的,失业在家,在朋友公司打打杂,朋友苦苦支撑那个家。我朋友那么优秀,学习巨好,从小到大上的都是top学校,毕业外企管培生,一路都在非常好的外企。现在也不得不在私企,降薪。可是我妈妈69了,还在工作,收入还挺高,但是她是医生。都是北京人,偏差太大了。
谢谢采访。三位年轻人表达能力都很强。😢
嘉宾的思路和表达都很清晰,女嘉宾尤其好。
与第三位女孩儿求职者产生深深共鸣,世界另外一个我的感觉~
最后一个女性回答生命问题的内容其实很深刻,因为中国人就是认为活着有吃有穿等于幸福(90%国人)。
我今年38岁,在美国做了9年博士后,刚刚拿到美国NIW绿卡,只要在国外努力,一切都有可能。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听到不明白
失業過近一年。結婚的話,婚禮可以辦,證就不要登記了,尤其是這個年紀的女生。小時候看動物世界,當環境變得不適宜動物生存的時候,動物往往會開始遷徙。
35岁,也在广州城中村,目前在学日语,希望能跳出国内的卷吧,之前也是程序员,目前私下一直在打磨自己的软件,一来不至于技术太生,二来以后靠这个项目成为freelancer
把英语学好吧,这样机遇更多
加油
程序员练日语不如练英语
35岁最开始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搞出来的,后来这几年部分互联网大厂跟进
我35岁的时候拿到了美国大学的ad,跑来美国读硕,一年后转博,现在还在继续。当然能这么做的前提是没有家庭和房子的负担
Respect.不过有了phd学历,option会非常多
我面过一家新加坡北京分公司欧洲业务部,一位未婚女性,非常直白地问我:你有孩子怎么上班?谁给你带孩子?我非常生气说:欧洲都是自己带孩子,带孩子的妇女没有资格上班吗?。我入职后成为部门有史以来ROI最高的人。三个月后我走了。企业文化太可怕。从此不去中国企业👋
在海外不进中资公司上班可以避开很多坑
感觉国家内部的气氛越来越压抑,35岁正是积累了社会经历、职业经验可以放手大干的年龄,在中国怎么居然成了坎儿?!企业的短视,实则是年轻人被压迫的前提,甩掉需要较多管理成本的35岁,聘用刚出校门的“菜鸟”,哪个更容易“剥削其剩余价值”?人在一个恶劣的管理系统下,活得实在没有尊严啊!不抑郁才怪!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们,现在不团结起来改变环境,十年后你们的困境可能比现在还要大。打破压榨怪圈,从保护自己、维持尊严做起,哪怕只有一天,按自己的愿望去活……
只能颜色革命了
不可能团结。这是早20年前就是这样,也没人反抗,都是只能独善其身。
35岁在职场有一定的经验,应该是公司的中间力量,在中国为啥找不到工作,其实是跟中国的消费能力不足有关,消费能力越强,产品的附加值就越高,需要的劳动力就越高端。并不是什么中国人多的原因,人多其实是一种财富,并不是拖累。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主要是做机械性的重复的工作,他们一般是去复刻一款市面上已有的软件,主要靠加班加点码代码赶进度占有市场占有率以及把已经成熟的编程技术在不同的app里重复做很多遍,员工螺丝钉化,为了防止一个员工离职对整个产品造成影响,每个程序员都只负责业务线上很窄的一道工序,不仅前端、后端、苹果端、安卓端进行分类,连编程语言都进行细分,这样细分工种的好处是一旦一个员工离职,可以很快从劳动市场上招来一个空缺职位的熟练工,但这也导致国内程序员很少有时间接触他负责的工序之外的编程技术,长期的加班也阻碍了他们学习新的技术,也缺少锐意进取的创意方面的尝试。这意味着一个35岁的员工,他们之前工作的十多年每天做的是重复的事,他们的经验跟新人培训几个月之后的经验相差无异,而体力上年轻的应届毕业生更加有优势。因此中国的互联网民工其实跟工厂流水线上的蓝领工人一样,属于劳动密集型岗位而非创意或设计类岗位;硅谷主要以创意与创业公司为主,他们的一个程序员很少只负责一道工序,很有可能这个项目做前端,下个项目做后端,因此能学习到各个流水线的技能,成为全栈程序员;硅谷的程序员不会像国内一样用硬性指标(如写了多少代码、加班多长时间)做考核,而是以是否有创造力或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对程序员水平的评估,这样才能让程序员成为有主动能动性与自主成长的匠人,而非35岁就能被新零件替代的螺丝钉。
很对,产业结构决定了,中国的程序员大部分是cv战士,快速重复的利用别人造好的轮子,没有创意性工作,当然从小的教育也不允许我们有创意性思考。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是这样了,下一代可能会好点,但是不知道。
我27岁辞职来美国读研然后工作了,当时润的时候没想到润这回事,现在看感觉这个选择还挺好的,虽然代价是没办法赡养老人😭
有舍就有得,有得就有舍,毕竟很多后来接父母出去结果父母怎么也适应不了国外环境的例子。
稳定了把父母接来就好了
袁莉也可以去采访一下中小企业,珠三角 长三角的
给女嘉宾的建议,既然打算丁克,那么房子和孩子上学的相关性就不存在了,很多人买房是为了孩子上学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环境更好的稳定居所,,把房子卖了吧,30年的房贷,每月一万多元的房贷其中50%以上是利息,没有房贷不生娃娃,你先生一个人的工资就可以够你们俩生活得不错,你们俩的工资可以有比较高品质的生活了
可是在中国租房能有什么生活品质...
在中国租房,随时可以赶你走
卖掉房子她整个家庭生活水平会提升。工资拿来还利息不如自己花。今年房子再不出,明年降价更多。
第三位嘉宾关于要小孩的观点说的很有道理,没有什么不妥。但我个人还是认为即使如此更应该要孩子,要改变什么首先要有人,否则只能被动的使情况变的可能更糟,接力前行才能最后实现梦想。如果现在就戛然而止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选择了,一切就没有改变的机会了。
我虽然没有35但32岁了,已经能明显感受到竞争力不足,因为996加班加不动了,体力上的衰退,去年公司裁员,也给出了要么走人要么降薪的选择,最后选择接受赔偿走人,倒不是因为自尊心,而是当时恰好想全职做视频自媒体,不然的话可能就接受降薪了,因为现在工作真的不好找,而现在几个月过去自媒体已经做失败了,b站收益真的很差很差,对性少数群体的内容又有限流,而自己又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经常想对一些社会事件表达看法,像那些海外油管博主那样,国内这个环境无法真正表达内心想说的真话,无法知行合一,最后自媒体账号也只能不了了之,接下来又要重新找工作了,真是脑袋疼发愁的不行,并且未来还打算出国留学润,不知何时才能攒够钱
学日语考程序员证直接找工作
可以做海外自媒体!
不值得在wall内视频平台浪费时间 割的太狠了 打击创作者积极性
@user-uj9lx1xn1o 体力活压力小不累心,比国内拼死加班强太多
墙外也顺便同步下内容。万一呢
我的妈呀第三位父母说的话,简直感同身受。他们老觉得有吃有穿有啥不好的,生个孩子更快乐。我觉得好搞笑。啥叫有吃有穿就可以了…这么多风险没想过么…
和父母的成长环境有关,普遍的他们小时候经常吃不饱,受教育程度低。他们的人生经验给他们的感觉是能吃穿不愁就已经很好了。我妈和我说他们小时候吃完饭,要用舌头把碗舔干净,争取每一点吃食
@@applespace150我父母也是经历过大饥荒的人,所以我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碗里不能剩一粒米。不过幸运的是我跟我妈说我不想要小孩,她说以她的经验来说还是有个孩子好,不过我自己的人生由我自己做选择。并且在我工作多年后决定辞职出国念书的时候她也举双手赞成,说希望我能去看更大的世界。
我今年正好35岁,不知道是经济不景气还是年龄的人问,前两年每天都十几个公司约我面试,今年找工作一天都没有一个公司给我发消息的。现在我不得不自己考虑做些小生意,好在我是做贸易的,自己做进出口还是比较顺手,但是普通的文职和销售我想很难再35以上找到更好的岗位。
真是个畸形的社会。
谢谢博主的采访,各位被访者的经验感同身受,同样是35+人士,尤其是最后一位女生的讲述,天下父母催婚催生都是一个套路。
29岁女,已婚未育,985文科,QS100硕士,在上海月薪只有13K, 听了这期非常有危机感
加油❤
看到留言中留在国内的痛苦,建议可以读一下《如何应对心里的难》(于德志)和类似自我心理健康方面的书。当然也更希望大家能润的行动起来,不要被内耗拖延行动。
月入2.5万在很多国家是不少的收入、但上海的话生活成本也是比很多国家都要高的。尤其买房或者租房子。以日本为例、房子可以0首付买、利息只要0.4左右、租房子10来万日元(5千多人民币)可以可以在东京市内租到一间很不错的房子。吃喝的物价有的时候甚至比上海还要便宜一点。
2.5万的月薪已经超过了99%的人了
人到中年不如狗…上有老下有小,你是别人的大树,自己却无所依靠。
被工作结扎的中国年轻人😢
国内工作过。北美工作过。 这个采访很真实。除了第二个老哥有点自暴自弃。其实国内超级普遍。毫不奇怪。民营企业我见过的全是这样的。环境如此为生存必须卷。这边说下个人理解为啥会35失业:咱14亿人,500强有几个? 比一下美国就知道了如果人家是两个人竞争一个岗位,我们就是100人竞争一个岗位。再细究那就是 环境不稳定。政策不确定。靠全球代工崛起的我们和科技创新世界品牌尚需长久的努力。那么艰难没啥不合理。比比古巴和朝鲜感觉还不是最差的😅。作为个人如果出生不行。就看懂大势,努力并且做正确的选择。 的确对于14亿中大部分人而言非常艰难
国内的同龄人真的太难了。我是26来美国读博,30岁毕业以后在大学一个研究室干了两年不相关的工作然后就在家全职带娃了,去年老三上k我才真正进入业界开始entry level工作,正好40岁。周边全是年轻人,我也挺乐呵,老板也器重,一年不到就升职了,后面前景也还行。这要是在国内想也不敢想吧,虽然我还总觉得不太知足,还是自己带孩子多年觉得错失机会了
跟人多人少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企业在这个环境下也是朝不保夕,经验和积累同样没有意义,一张A4纸可以让一个行业消失,怎么积累呢?当博弈规则是竞次的时候,当然不需要经验也不需要年纪大不肯加班的人了。don't blame the player, blame the game.
@haiyuanlee2013 权贵资本主义,和市场没有太大关系了。
最后一个太支了
含泪听完
50,60年代的人,经历的是中国的发展期,看到的是时代发展的红利,而80,90年代的人,正在经历衰退。时代的局限让人看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女嘉宾的发言好让我这个大叔伤心,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人生走一程,会有一程的喜悦和烦恼,不必奢望,也不必绝望,很抱歉没办法帮到,加油啊加油,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
听这些30+年轻人的叙述非常感慨,他们应该是既有工作经验年纪又輕的一批人,怎么会说他们年纪大了呢?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respect第二个小伙子,大家都去送外卖,接各种损害自己健康的工作,只会加剧就业环境的恶化。
我有一个感触啊。
其实这期能接受你采访如果不是收费的。
那么这些人愿意分享,某种程度是希望被人认同的人,我意思是受众代表性。
说说我吧,制药行业的药物研发。我们只是仿制药,我负责分析检测。
35了。离异,没孩子。
没贷款,我有些焦虑,上班没事情做。被排挤了。但是工资没少给。
如果,这份工作没了,我会去做装修,帖墙纸,或者卖早点。
行业上我已经没有抱负了。没必要了。公司需要人才,但是某些人不需要我。
工作对我来讲,只是一个社会责任。
学会接受自己吧,制药行业还算好,我预计还能躺着吃五六年,政策在嘛。
宜居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然杂志上可以免费看。
中国科学院出版的 国内129元一本书。
看看吧,可能会找到方向。
我很庆幸,我从不贷款消费。我也很庆幸我喜欢自己做饭吃,
当然时不时还是会出去和朋友吃个饭。
玩魔兽世界吧,打游戏赚钱钱。好使。如果你们能看到,投入不算多。
其实有时候你要明白,什么事情都是有成本的。
35岁左右,本应是职业经历丰富,经验丰富的时候,但是在一些岗位,经验就没有精力重要了。而且35岁左右的人有一定社会经历不容易被洗脑,不容易被老板忽悠。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26岁时有被同学说“现在职场就歧视你们这种大龄单身女性”😢;28岁时就有过因为大龄单身而没有被考虑的经历(准一线城市)
还在听第一位叙述就忍不住来评论,36岁、单身、女性、互联网设计工作管理岗,去年下半年裁员后一直无业状态。今年三月开始投简历,降薪面了一家对方认为我之前薪水太高在他家不会久待,其他的投递都没有回应,也就不投了,开始在家接一些设计工作,目前维持生技没有问题,但谈不上储蓄。
你好厉害,我也是设计工作,也快30了,没有什么太高薪的经历,打算储蓄够启动资金run 了。职业方面能不能问你些建议
来这里,我三十八了,在東京还很年轻
怎么去
日本也有年龄歧视,40岁以上就很难找工作。
习惯了嘉宾在不明白侃侃而谈,而这期不一样,每个受访者都是满肚子话说不出来的感觉。最后一位女生可能是多少有一些家庭后盾的原因神经没有绝对紧绷,感觉后来慢慢能表达出来了。前两位男生似乎从头到尾都没法正常表达自己的内心,隔着手机都能感到他们紧握着话筒的手怎么都松不下来。我能理解你们,你不是一个人。
厉害了,这都能听得出来。
@@aixindao 如果是我想多了那自然是最好啦,哈哈。
@@zc9344 挺你,我也和你有一样的感觉。女嘉宾的阐述比两位男嘉宾清晰、有条理,更能打动听众的心。
第二个在广州的那个男人,那绝望感确实能从声音里扑出来
女孩子的话也是我的心里话 我不觉得来到这个世界很幸福很开心 为啥让我的孩子来受苦呢 而且如果我母亲的角色做的不够好 他又不喜欢我 又离不开我 那种感觉太撕裂了
没有替代性也很危险,没有替代性基本上意味着specialised expertise,公司可能砍掉这个产品线,或者就让你和公司深度绑定了
我老婆34岁国企房地产公司年薪30,今天被开除了。我们想着为了事业不要孩子了,结果不管要不要小孩在这个年龄都会被开掉。
36,虽然自己还算是个幸运儿,但作为同龄人听完也不禁感慨万千,说是幸运儿是因为个人的经历可能跟很多人恰好相反,15-19这段算是低谷疫情之后所处行业才得以大发展恰好能乘势而为。作为一个自小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成长起来的人,当下最多的感慨是连我这都顶不住这兵败如山倒之势,更何况其他地方,刚巧,最近看了《漫长的季节》听了夏之禹的《Young Fresh Chin II》,当回味起剧中的镜头和专辑中的歌词给我的后劲时,往往会忍不住咒骂道:操,那代人过得真他妈苦!但回过头来一细想,又有哪代人是过得不苦的?!所以我的应对,常规操作,一是不要孩子,二是润ing....
就第一位受访者正常些,多的就不说了,有个渠道让大家宣泄一下也挺好的。这次选题相当有代表性,此前中国高失业率报告只涵盖了16~25岁这个区段,当时就觉得不太「科学」,因为这恰恰错过了职场的中坚力量,或者说可能是最具中国特色、焦虑感最重的人群。
我从第二位那里听到了自己谦卑的笑声
同心疼这位健身的兄弟,保持健身,保持低生活需求状态,照顾好自己可能是焦虑人能做的了,希望那位兄弟能找回开心的状态
我今年已经六十多了,马上就六十一周岁,在加拿大做合同,工作量很多,而且公司新员工中常有比我年龄还大的。看了这个视频,更加觉得自己当年移民太对了😂
35不润,时时刻刻都要担心裁员,养老,生病带来的问题
当年我和老公决定在35岁之前下定决心来到美国就是考虑到35岁危机,十年马上过去了,非常感恩当时的决定,如果当时不离开,估计也是失业的命运。 视频里的几位朋友可以考虑一下出国就业。
墙内有几个人有出去的能力?
@@naughtytv911 出不去又不想改变,那就接受命运的安排吧。
最后一个女生讲的为什么中国这么卷,不是因为中国人多,因为人多分蛋糕的多,做蛋糕的也多!而是中国是个低人权社会,所以才有这些奇葩的各种卷和歧视!当然中国的资源配置也是很有问题的,而且会越来越差!
这其实也是好趋势,35岁的人失业越多,社会狂躁程度越高,都是青壮年,会发生什么就不好说了。
感谢袁老师 能否出一期探讨最近美国最高法院affirmative action 判决的podcast呢 非常期待
袁老师的特长是批评中国,美国的事不一定能有兴趣😅
对这种人遇到美国的事儿 就哑然了
真心疼国内的年轻人,投生在这片土地上太不幸了。能润就润吧,实在不行就躺平吧,千万别买房生娃。
没条件润的那些,还不就只能躺平咯。
@@HaHa-fp1zx 真恨死那头到处大撒币的猪了,中国人的血汗钱就该用来提高中国人的基本生活水平
一般人没条件润,没条件润的人怎么办呢
努力,健康,淡泊,这三位算是好青年了,奈何这片大陆上只有垄断,没有秩序,所以,好好活着,就足够了.
真无奈啊!人生不易,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出类拔萃的,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在努力不如有一个公平的环境。过去书里总说社会矛盾什么的,现在中国的社会矛盾最直接的就是阶级矛盾,没权没势的家庭很难在国内这种环境下生存,资源永远不会向弱势群体倾斜,而是不停地割一代又一代底层公民的韭菜。无奈啊!
听了这些勤奋的青年人的谈话,挺为他们惋惜的,35岁就职业危机,很畸形!很荒诞!公司应聘时的各种私人问题和歧视。这些都应该是法律明文禁止的!
我从2019年开始一直就没工作。2021年就到了农村开始躺平到现在了。
好悲伤,退无可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