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深山峡谷里的“威尼斯”,传说中的分手圣地!--镇远古镇 CHINA 4K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9 фев 2025
- #chinatravel #镇远古镇#贵州#黔东南
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下辖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古城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分手圣地!
自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设县开始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
镇远古城占地3.1平方千米, 河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由祝圣桥、中元洞、紫阳洞、万寿宫、青龙洞、香炉岩组成,背依中河山麓,面临㵲阳河,依洞傍崖,贴壁临空,共有单体建筑36座,在长约300米的狭长悬崖地带间,集儒、道、佛、会馆、桥梁及驿道建筑于一身,是贵州省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镇远自古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入黔,贵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霭翠,派人献牛羊、粮米、毡等物,迎王师于镇远。正德三年,理学家王阳明由贵州书院奉诏调任江西庐陵,赴任时取道镇远,买舟由舞阳河下沅水出洞庭。清代缅甸大使直也托纪卸任回国时也是途经镇远。这里既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明弘治初年,镇远太守周瑛有“欲通云贵,先守镇远”之说。《苗疆闻见录》上也有“欲据滇楚,必占镇远”的论述在中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不惜以三个回目的篇章,较翔实生动地描写了汤总兵与苗族首领别庄燕在镇远的攻进退和当时当地的风土民情。叱咤风云、虎门扬威的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他在《镇远道中》一诗对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描述:“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
祝圣桥原名“舞溪桥”,又名老大桥,是一座由青石建造的七孔桥,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城,横跨舞阳河。该桥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于数次被山洪冲毁,直到雍正时期才得以竣工,因此桥墩属于明代,桥身却属于清代。后因康熙祝寿,更名“祝圣桥”
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由祝圣桥、中元洞、紫阳洞、万寿宫、青龙洞、香炉岩组成,背依中河山麓,面临㵲阳河,依洞傍崖,贴壁临空,共有单体建筑36座,在长约300米的狭长悬崖地带间,集儒、道、佛、会馆、桥梁及驿道建筑于一身,是贵州省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中元洞是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岩洞,相传张三丰道长在此修行,故而闻名。中元洞是张三丰修行的地方,而玉皇阁则是他居住之地。中元洞中供奉着千手观音和地藏王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