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東講西(斷捨離)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7 фев 2025
- 斷捨離是日本雜物管理專家山下英子提倡的一種生活哲學。
它強調要搞清楚自己真正需求甚麼,不要做物質的附庸、奴隸,從此活出清淨、自足、高效的人生境界。這是一種重靈性的生活藝術,追求極端簡樸,把空間留給必需的、高享受的事務,擺脫分散精力、緊張不安的偏見、拘束、壓力。
整理得乾淨清爽的家,個人精神狀態提升,生命就充滿希望、積極開朗。
「丟掉太浪費」是錯誤的態度。放下對物品的執著,才是真實面對自己的開始。
擁有愈少,我們就愈自由。
----「斷」:靠自己的意志,斷絕不需要的東西進入自己家裡和辦公室。
----「捨」:用心檢視囤積家裡和辦公室的物品,不斷決定是否捨棄。
----「離」:重複「斷」「捨」過程,捨棄掉對事物的迷戀執著,讓自己好好享用合適又高質素的物品,享受環境整潔生活的舒適自在狀態。
辦法:仔細面對每一項物品,問自己「這件東西對現在的自己有甚麼意義?為甚麼;『重要』?」不斷重複此步驟。
* 衣服是生鮮食品,有賞味期限,可以穿一輩子是虛幻。(飾物、鞋子、包子也是。)
* 書櫃也要新陳代謝,書籍一般都不是收藏品、更不該是炫耀擺設。(唱片、錄像帶、CD也是,雜誌更不該留。)
* 餐具用最好的才對得住自己。凡是並非特別喜歡的或有特殊用途的,都要丟棄。(盆子罐子瓶子也是。)
* 旅行用品紀念品令人緬懷過去,讓回憶變成化石,難以希望更快樂的未來。(演唱會門票、機票等都是。)
* 獎牌獎狀獎杯、紀念照令人刻意強調過去的光輝,束縛心靈,難以憧憬更愉快的未來。
* 父母送的東西若不合用而丟掉,是更考順的行為。
* 舊情人的東西是「孽緣」,令人束縛於過去那個關係,難以憧憬迎接燦爛的未來。(學生時代的紀念品、朋友送的禮物也是。)
* 禮物上所有舊物、禮物令人沉浸於幸福之過去回憶,徒增對當下關係或生活的不滿。
* 精品真正喜歡又當下有用才留下來,不是因為它有多少「價值」。
* 過去與興趣有關的用具往往提醒自己多麼失敗、未能堅持下去。
* 故人遺物撕開花了長時間才結痂的心靈傷口,親人生前使用的日用品務必全部丟掉。
* 電器附屬配件、說明書、真正有用的要分類藏好,其餘全部丟棄不要。
* 父母心目中的孩子的「寶物」(成績單、紀念品等)大部分不值得保留,孩子心目中的寶物(美勞作品、撿捨回來的物品、朋友贈送的禮物等)最好交由孩子自行處決。
....................
香港電台第一台 5月5日星期二晚 11.00-1.00
〈講東講西〉
Created with tovid.io
斷捨離:好主題👍🏻多謝三位🙏🏻😄
周華山博士,系真實的領悟!恭喜!
重新处理自我价值感,才是断舍离重点(周华山博士)。十分认同
「每天冥想自己的死亡」⋯⋯really good idea 🎉👍🏻🌹🎼🏵️
謝謝上載!
非常之好的話題
精彩絕倫,獲益良多,感激。
感恩🙏
👍👍👍🌹🌹🌹🙏🙏🙏
好聽
呢集好正,聽左三、四次
說得對,我地都等緊樓價跌上車😊
多謝分享❤
非常有益有建設性的三個字❤
斷捨離💥
正在努力學習中🏃♀️🐒🙋♀️
👍👍👍👏👏👏
Thanks ❤
自助餐係個極大的浪費。
❤
欲斷難斷
久唔久丟吓嘢都係好事,某程度上慢慢培養出對人事物不執着
讲金星果断好搞笑,哈哈哈哈哈
How about I need it but I don’t want it ? 😂
想請問周華山博士有関mediation更多的認知?如何選擇/跟隨那一位師父?
『斷、捨、離』是收拾家居掉垃圾的三個心理階段。
作者對日本家庭普遍性不願捨棄冇用的東西將屋子堆滿垃圾的惡習而寫作這本書來教育一下日本人,尤其是教導日本女人收拾房舍的方法!
斷、捨、離是意譯,並不是日文音譯!
💖💖💖💖♥️♥️♥️♥️💖💖💖💖♥️♥️♥️♥️💖💖💖💖♥️♥️♥️♥️
盡量把紙質而想保留嘅嘢 scan 入電腦,之後揼咗佢
有「斷食」經驗周兆祥主持人,察覺其聲音有點缺少「中氣」,即生命之源一「氣」,勿執意進行斷食,或執意進行某些「生活規則」,何不樂意、輕鬆地過活?
过分偏执
大減價真唔買唔得。。
對!由其是貧窮的人,例如超市貨品價格天天不同,有時相差甚遠,海鮮價!
但自助餐是很有趣的體驗 酒店控制好供應不浪費就是 而且一年食一次或兩次 也不算過份。
I want it but I don't need it.
基層市民,斷無可斷,捨無可捨,離無可離。
肯輸才會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