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影片做得很棒很用心,值得鼓勵。不過八八後荖濃溪被墊高10-80公尺的說法有待商榷,不知引用來源出自哪裡?一般是說淤積最高30~40米,80公尺是近2000年來的最高量(碳14放射性定年分析);另外,695公尺的明霸克露橋和班順努安橋的造價十億是媒體的錯誤資訊正確的是勤和到復興的五公里到路(包含上述兩座橋)才是造價10億元,這可參考以下段長的說法,您可能要再查清楚。ruclips.net/video/sT17EHf2yV0/видео.html
感謝老師肯定荖濃溪河床淤積10~80公尺是根據公視《我們的島》之資料推測是因為比較的河段不同而有所出入ourisland.pts.org.tw/content/4961
是長期關注南橫公路的大前輩耶!!!!!!!!!!!!
希望可以比高雄捷運黃線還快實現😢
@@icypenguinTFC 了解,不過我看那撰文絕對有待商榷。
甲案的阿禮部分也有阿禮大崩壁
讓我想起當時八八風災後勘探採訪的一句話:南橫就是我們在跟大自然拔河,有時候我們小贏,大部分都是我們大輸。
工務段長
現在的豪雨,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愈來愈瘋狂的雨量恐怕只會讓深山路段愈來愈難以修復...
我一直覺得我們有很多的高山公路路段地質本身就如同米粒堆起來的一樣只要一挖,上面的就開始滑落崩塌所以...修護這些公路本身就是個錢坑
曾經徒步走過北橫,真希望能夠在還有體力的時候走遍傳說中美麗的中南橫
該不會是北橫全段吧
@@icypenguinTFC 對歐 高二暑假的時候 兩人同行 從桃園大溪出發 花了三天走完~(很幸運三天天氣都很好沒下雨)不過在走到後段百齡橋到宜蘭市區的河岸道路時,因為大車很多加上已經天黑了有點崩潰,被一隊夫妻檔好心載到市區還提供住處(他是宜蘭的高中教官!那是我這輩子睡過最舒服的覺了)第三天一早從宜蘭市區出發走完最後10KM,最後一段紅葉路,跨過宜蘭河(天色很好,在橋上可以俯瞰龜山島),然後到了終點前的宜蘭壯圍公館國小,在校園前的公車亭叫計程車載我們回車站~是個很美的結局呢!而且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到宜蘭,一切都是那麼的新奇美妙。因此最後大約走了100KM出頭,不得不說北橫真的是怎麼拍怎麼好看!尤其是後段拉拉山-明池-棲蘭段,雖然人煙罕至,沒訊號又荒涼到很崩潰,卻也令人能夠專心欣賞壯闊美麗的景色。PS:我記得第二天早上(晚上睡在榮華壩觀景台)我們路上吃了原住民部落的一家小吃店,也許是因為又餓又累.....那個包子大概是我這輩子最難忘的美味之一了XD還有返程搭區間車,看到滿上窗戶的海平面,以及在台北轉車時感受到的大都市夢想~~真的是年輕不狂枉少年呀。現在成年了,如果能再去中南橫狂一次,人生也愈來愈沒有遺憾啦!
三天還是很快了耶
年紀大的我都走過了、真的很美
在南橫那邊待過一年 每逢雨季就是提心吊膽每天都在注意降雨量(隨時要避難撤離)來不及走就是停水停電+聯外道路斷掉家家戶戶自備發電機緊急供電XD河床路沒了就必須改走產業道路(搶通較快)
其實明霸克露橋是一個很優秀的橋了 只不過 在那個位置 再優秀 都會被當豆腐渣
设计确实是豆腐渣。再怎么遮掩都没用。
在土石流大軍前面甚麼都是渣
@@a58602064 都是借口。渣还花钱建干啥?
@@you8164tube 噁心
在泥石流沖刷河口設計橋墩?這根本就是個腦殘設計,更糟糕的是沒有設計保護橋墩的引流防撞島,這個橋的長度不大,地底都是岩盤,很適合採用各種大跨距橋,所有的橋樑磚家都知道的不變定律“橋會斷是因為橋墩在水裡”。
終於有專攻交通相關的RUclipsr介紹台20線了!但卻是壞消息😭
我提個方案,純屬建議,別砲我就是拿這個南迴公路長年的預算,去銜接高雄國道高速公路山路到台東,我說是"長年的預算"喔不然老是開銷在一直很難修復的山路,工務段也難為情,民眾也在罵,現在的氣候不是像以前那麼穩定了,南迴在不穩定的山路,長年花錢維修,一次豪雨就沖毀了
因為看鐵道事務所和黑皮而知道這個頻道,明明也很認真做影片,怎麼訂閱不高呢?
資歷的問題吧,黑皮和所長做這樣知識的內容1年半多了,人家是領頭羊
因為公路迷沒有鐵道迷多,我也是才看半年不到
@@user-nl9iz2ol7n 這倒是真的XD
@@icypenguinTFC 漸漸增加了啦,加油
@@icypenguinTFC 加油💪我是在你開始做公路主題後訂閱的粉絲 公路YT這一塊台灣這一兩年剛興起 一定還有往上衝的動力
自己的老家就在六龜真心覺得南橫的中斷、莫拉克颱風的傷害對於高雄深山地區實在是太大了....直接導致寶來溫泉的沒落、梅山部落的過路財經濟中斷、六龜旅宿業的衰退家中長輩常講「以前在南橫旁邊賣香腸而已,就能在六龜市區買三棟房子」哀...12年前的水災真的是高雄山區居民永遠的痛(我家以前在荖濃溪旁也有約3甲的大農地,在88風災時被沖到只剩下4分地而已)
都被砂石蓋過去了嗎
不是被蓋過去,是直接被沖走。大水向河岸的兩側侵蝕,讓河道範圍變大
1.改從勤和產業道路到上方台地 然後興建大跨距橋梁 2.從桃源國中旁用隧道+橋梁方式貫通
第一種方法也有人提不過玉穗溪上游目前也不穩定
台地那個是長期路線,施工至少要15年,而且兩端引道未達省道標準(坡度太大)
那要花多少錢?沒有經濟價值,下次大雨來又是毀了
路基位置的選定才是決定道路永續使用的關鍵.加油!
在極端天氣下 要永久道路 永遠不可能...... 當全球氣溫上升 暴雨的強度會增強 人不可能戰勝大自然的...
真的很喜歡南橫的相關題材南橫一直都是好想去的地方可惜都去不了
還是覺得應該再次用不同路線方案來評估南迴路線會更妥當,以新線避免不斷的重修與維護,但現在台24線以南又會遇到自然保留區的爭議,加上長期重北輕南的結果下,東部與南部的串聯需求又被小看,真的好可惜🥲🥲
最近一兩個月開始看的 影片內容不錯加油
那裡真的很不適合居住,荖濃溪水域河川旱澇季相差太大,土石邊坡也很難維護,聚落也在很危險的山坡下,應該有計劃遷村,讓山林修復才對。下面的27號一樣很危險
0:45 有看到影片的人就不會這樣質疑了吧?豆腐渣哪會撐到砂石都衝到橋面上才斷啊?真的有人質疑這個?
有些人就是會酸啊...
鍵盤專家太多連google都懶
嘴巴長在別人身上~解釋再多還是相信偷工減料
重點。
如果要讓南橫公路永續通行,可能要遠離主河道邊,這樣就需搭配隧道,相對工程費用也會倍數成長
上馬南橫改
@@一气周流 南橫改如果能做起來中部民眾回花蓮的選項又多了一條
還好大學時一群室友考完試太無聊臨時起意騎機車繞了一趟高雄-南迴-台東-南橫-高雄三天兩夜,要不然年紀大也懶得再來一次了。
年紀大真的會變懶🤣
其實就是經費、效益跟時間的問題了~要不然打一條五公里的隧道穿透就不怕水沖土石流了。
未來的天氣只會更極端 台灣的地質算是年輕的地方 這樣的事情之後恐怕只會重複發生而已看到那些鍵盤土木工程師就覺得好笑 好像他想的到的問題 那些在現場的都沒想到一樣
口條非常好,聲音舒服!加油做出更多優質影片造福更多觀眾!
我們這裡八八風災也一樣沖走橋梁直接在大溪旁修便道那段時間每個星期經過便道路線都不同
哪邊呀
現在北部已經有國道五號/蘇花改;南部有南迴公路。還有高鐵快速貫通西半部各縣市。所謂北橫/中橫/南橫,主要作用其實是往返當地和旅遊觀光;貫通東西的功能不大。
幸好我年輕的時候去南橫像去自家廚房一樣、什麼南二段的山都爬過了、南橫真的很美、通過啞口前遂道經常是二種天氣、一邊天晴、一邊雲霧繚繞、住在啞口山莊時、我記得是每人100、而且可以認識好多山友、非常好的人生體驗終生難忘!
看看下個月能不能再回廚房!
@@icypenguinTFC 哈哈哈、希望如此、我剛從澳洲回来、正在隔離中,如果真的开了、那我应该在回澳洲前进去一趟。
去過天池、那瑪夏,這兩個地方去過就是很美但觸目驚心,南橫旁的溪很多被掩埋的房子,那瑪夏則是,斷掉的路和山壁上沒有路連接的隧道
有些破碎帶真的很難開路,很快就會被土石淹沒或地基流失。
雖然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有沒有挖深河床沿途興建人工河岸的選項?明霸克露橋原址以無橋墩的上弓型/金門式鋼索吊橋跨距方式(淡江大橋)增高的形式截彎取直通過以及匯流區建立荖濃溪溢流道通往其他河流做分洪
先前就有做護堤結果還是沖毀
有人工河岸的路段,明霸克露橋接續荖濃溪右岸堤頂便道至瓦阿係吊橋路口,長度3.4公里。土石流潛勢區不適合作隧道。
@@icypenguinTFC 那就只剩溢流口的選項了嗎?然後橋樑繼續往上(高海拔)蓋與部落間用旋轉高架橋的方式銜接之類的?
感謝版主精闢分析,我都還以為這次橋當初就做不足,原來又是一次超越硬體極限的大雨啊⋯⋯
媒體記者沒有考察到的資訊不對稱
唉!! 唯一值得安慰的事,去過6次南橫,期盼通車的那一天 .... 天龍飯店, 我懷念啊 ...
各河道上游土石流潛勢區存在區域,是難以抗衡的大問題!另邊坡超過30度以上裸露的陡坡不少,有無降階像梯田方式減緩可行性?印象最深刻的既是削山便道,削山即為易破碎帶才能採行的方式。地質條件及地形種種不利施築構造物。
就已經很陡了要怎麼梯田@@
侵蝕基準從原本的海平面推移到了中下游如果荖濃溪能跟秀姑巒溪一樣還在侵蝕初期你的想法的確是解決方法之一但事實上河床已經堆積,只剩下拉高海拔最後只能跟霧台一樣做超高橋墩
@@icypenguinTFC 所以才是困難重重啊!
人定勝天本來就是個笑話
我很慶幸在2007年單車三橫環島時已經先騎過南橫,不然還真不知南橫何時可以通車去年因為沒有颱風過境,所以南橫才難得恢復通車這麼久吧……果然來個颱風又掛了
以前強調人定勝天但幾十年來的對抗 可以看出人類是渺小的這條路線是很漂亮 但....有問題 就算通車 極端氣候越來越明顯 將來崩塌應該仍會不斷發生
中橫開放的是青山下段是屬青山電廠的公務專用道路,就是菊媽插隊那一條XDDD,原來的中橫青山上段仍然是未修復封閉的,而且是有限時段通車的.不過解說還是很清楚!!!!
附近都是頁岩~難度實在太高了
記得二三十年前就有不要再修南橫的呼籲了。當時南橫一遇到下雨,道路經常中斷。
上面還有一條拉克斯溪也是土石堆積很多很多
台東人路過15年前第一次自己騎車走完全段。那時的路況真的很好 之後就每況愈下直到現在這樣 真的覺得是山累了他不想在被開發開墾。全身傷痕累累
羨慕有走完全段QQ
胡扯,這個雨勢砸在哪裡哪邊都得遭殃
其實想想桃園到台北也要多蓋一條快速聯絡道路,不然車子一直擠目前的高速公路(現階段桃園到台北最快的道路,2省道不是快速道路起不了多大作用,雖然離桃園市區是最近的)
光是再繼續蓋下去的錢,都可以遷村遷好幾次,當然還是要考慮當地人的意願至於用鍵盤開路,覺得還是不用了,畢竟鍵盤是坐在冷氣房打,道路工程是別人流血流汗在做有些時候該放還是要放手,執念太深會被大自然反噬以前去出雲山還可以開車藤枝林道接出雲山林道搭柴車到山腳,爬上去不用1小時,現在去出雲山要繞超遠更何況經過這次連藤枝林道都柔腸寸斷,去出雲山還不一定去得了
真的 嘲諷豆腐渣工程的傢伙都不懂捨叫大自然的威力= ="叫它們搬上去住看看就知道了!
拱橋如何
希望總有一天可以騎車走完南橫全線
我也希望嗚嗚嗚
要讓西部到東部的捷徑更快速,建高速公路是一個選項,但是從潮州到台東是不可行的,因為要經過大武山保育區,只能往下南移,枋寮有一條浸水營古道,是清朝時期的清兵營區,剛好是通往台東大武的便道,也是枋寮漁民到台東捕魚苗的路徑,全長47公里,如果從潮州往恆春的快速道路確定要建,可以從潮恆快速道路到枋寮時,直接延伸出往台東的支線,可以縮短到台東一個小時的路程
南橫高評估的時候認為太繞了就改成南迴改...
7:30 從桃源國中後方建隧道, 從地下繞過玉穗溪和班順橋那個溪, 後續保護隧道則要控制兩條溪的向下侵蝕.(不過照山洪堆積土石的速度, 隧道上方短期內應該都是越堆越厚)最容易壞掉的地方先想辦法繞過去, 隧道可能也是做為永久路廊, 兩端開口的高度要注意.沒算好的話, 怕像是6:52 利稻隧道那樣, 土石都堆到隧道口了, 還要把溪谷往下挖, 才能避免隧道口被河床蓋住的情況.西岸路廊從空照圖來看應該是洗洗睡, 那兩條支流土石流更嚴重, 只有可能從溪底下挖隧道過, 不可能在其上架橋.然後加上通過荖農溪兩次, 徒增跨溪橋樑的費用和損壞的風險.
怕的是堆厚的同時向下侵蝕也很嚴重@@
其實應該是要花大錢做好溪流的整治和水流調查後 , 改用高架大型橋墩大跨距 , 架高的方式來解決 . . . . . . 搞了幾十年了也該知道 " 人定不能勝天 " , 老是要在溪床和順向坡砸錢 , 有去無回 !!
這橋原本就已經架高20公尺...
謝謝。布農語で 希望=minbakaruo明霸克露 理解しました。
明霸克露Minbaklu = 布農語。Minba "kuro" = 明霸酷羅
@@senlanguna ごめんなさい。正しい発音Minba "kuro" = 明霸酷羅ですね。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對不起。 正音Minba "kuro" = 明霸酷羅 謝謝你告訴我。
@@kurotokudeme4729 明霸克露正音是Minbaklu。你的名字有kuro,所以是 酷羅。
這次的颱風和西南氣流侵襲台灣西南半部,我最擔心的就是南橫正在修復的路段會不會又要毀了結果看到橋被沖毀 南橫全線通車該不會又延期了20多年前有跟我親戚家人一起載我們去走南橫西段到關山啞口尤其是天池到啞口段景觀讚嘆不已,到檜谷那邊有一片碎石崩壁整個崩壁還會金光閃閃發亮超美 對那次印象超深刻,等了20多年經過88風災極度摧殘殆盡,好希望能騎車再次走南橫親近南橫壯麗山林之美也順便想親臨百岳南橫三山(庫哈諾辛山、塔關山、關山嶺山)
希望明年真的能通啊
只要是從西半部往被殺的颱風,就算是熱帶氣旋也很慘重,以前就這樣了,這就是護國神山的緣由
還有一條從梅山村繞過管制站的產業道路,崎嶇難行,背台小折也算完成南橫一遊的心願。
那條好像也封起來了
@@icypenguinTFC 去年還能過,今年我就不知道了。
其實企鵝是公路迷,有空可以做國外公路討論,或道路隧道和道路橋和海底隧道
如果當時建設的是水門知本線 就不會有這麼多問題了吧而且這條路線離臺東市區也較近 這條路線開通造成的經濟效益絕對比現在的南橫路線多只能說當時的政府官員太專注於開發資源了 沒想到交通便利性和道路安全性
其實也難說後來新南橫探勘的時候,公路局也發現那條路線有不少的地質問題
可惜了,南橫全線通車勢必又要往後延
哭死😭😭
甲案可開發,經過阿禮大崩壁可開墜道經過,往返台東可減少數百公里。
海端到甲仙全雷打旅行車3.5小時.回不去了只剩記憶.
今年4月有機會
太好了,感謝工程人員辛苦了。
結語說得真好
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見中橫跟南橫通車,並騎過一回🙏
希望可以然後等你們拍哈哈
八八風災前二個月,我剛好都有騎過中橫與南橫全線,沿線風景跟現在差異很大
@@senlanguna 中橫那時候已經斷了吧?還是你是當地居民可以走梨山便道?
@@黃以寬 講錯,是台14甲線到大禹嶺接台8線往東。
•為什麼不從 88 快速道路 竹田端 興建?往右延伸經 潮州 → 萬巒 → 太麻里 😶
這是南橫高
感覺又會扯到環團,像台26一樣😅
我記得有大武山自然保留區 不得新建新道路
已經有傷口 讓山林休息 才是中道 再修也經不起天災破壞
用新北的快速道路高度標準,或中二高台中彰化路段的高架高度,並避開玉穗溪及布唐瓦那斯溪,穿越荖濃溪左右岸...就類似屏東的谷川大橋、新北的十分大橋,要用最高規格標準來設計南橫橋樑路廊方能勝任極端的劇烈天氣~~新北屏東做的到南橫應該也做的到
那樣的坡度會太陡....好像是 陳段長說的
錢呢?這些錢都能遷村遷十次了
玉穗溪口長達數百公尺,如何不落墩跨越溪口,不要扯拱橋與吊橋什麼的,颱風一來就完蛋。
@@senlanguna 五楊高架都可以蓋那麼高那麼厚的橋墩了,霧台的谷川大橋橋墩高度達99公尺...河床再怎麼堆積也無法一次堆那麼高,真那麼高就整個山都垮了...橋墩當然是要找受力較低的點興建,怎麼樣也不能在溪流交會處直接硬穿過去...至於值不值花大錢蓋?這問題就問政府了霧台也人口不多啊為何谷川大橋蓋的起來?更何況是昔日東西交通要道的南橫...??
霧台是因為剛好峽谷地形才會蓋那麼高...
原來是油水問題 最省錢的方案當然油水最少
個人覺得,乙丙案根本是跑大山,甲案海拔較低,就災害情況來說比較適合
也不見得海拔低災害就少台14甲線海拔最高,卻反而是最穩定的一條
我是指甲乙丙案...要看歷年的情況,一般在南部,霧台與甲仙寶來比起來算是蠻穩的,就算有災害也能一下子處理完...而且也可以順便開發大小鬼湖觀光
自己睇咗咁多嘅國家同埋地區,不得不否認香港啲infrastructure真係世界知名,建築工程嘅技術絕對是世界前列的!亦希望台灣片中嘅道路可以快啲修復好開通使用
香港真的厲害
不改建成ˊ斜張橋 或鋼拱跨橋 此問題無解建議當局參考貴州省大橋建設
應該是設計不當,並非地段不對,一根單薄的圓柱對抗萬馬奔騰的土石流加上急水量的沖擊橋不會被沖斷才怪。
覺得省道24比較適合當南橫公路從屏東市連接到知本是高雄屏東到台東市的捷徑南迴公路繞太遠了當初花大錢高架化真的莫名其妙......
埡口以西是西南風迎風面,可能一個西南氣流就降下破千毫米雨量,要長期貫通實在太困難了
考慮看看XD
同樣是難兄難弟的中橫深有同感
要走高架橋 的方式吧~河床太高了
今年初還有來到天池玩 沒想到過六個月就發生這種事情還有明霸克露橋橋面沒有受損,這是指雖然橋整個被沖垮 但是屬於橋梁連接面斷裂 整個橋體是完整的,所以可以把橋從河床吊回來繼續用的意思嗎?
上面鋼梁被沖掉而已目前看起來是重新打造鋼樑放上橋墩就好
衛星圖看起來濫墾濫伐非常嚴重,與其先蓋設施不如考量復育
想念33年前山隘行軍時大關山隧道的日出及在天池吃泡麵的滋味
直接河底挖隧道通過 隧道上面河床隨便他墊多高
但是這樣做也沒辦法爬到地勢更高的村落.....
個人覺得是不錯的創意解決方法;就是在原來的橋樑位置改成箱涵,因為目前已被土石埋在地下了,未來的土石流應該只會從上面穿過,明挖覆蓋式的箱涵比直接開挖地下隧道,經費應該比較省吧?
改成箱函的話就不確定河流會不會侵蝕到
突然想到 問題是 箱涵能承受多少泥沙的重量?下次新水災來臨 可能又會帶來更多砂石 箱涵能否承受?
@@tzyawu6802 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因為現這個路段所累積的土石高度就已經堆的比原來的橋面高度還要高上 10 幾公尺了,因此只要沿著既有的路面高程施作假隧道通過這段被土石掩埋的路段就可以了,這樣是最經濟的解決方式不然要將那麼大片的土石清除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不管再怎麼清只要在下場大雨從山上下來的土石流馬上又會將所清掉的區域再次填滿的。
不覺得浸水營古道可以替代嗎?
我家長輩很喜歡看你的節目,長輩比較常常聽不懂西元,希望在西元刮弧民國幾年,如1963年(民國52年)更能了解
吊橋通過, 平時可走便道
03:30 甲案應該是經過了大武山保留地而無法闢建
台9線是你最佳得選擇...雖然要經過很長的山路
藤枝林道,莫拉克後修了三次,沖毀三次,前二次甚至還沒有修好就被沖毀,花了數億元,累計用不到幾個月,更慘
而且還是林道不能像公路用高標準
可能要多挖隧道了吧,但是我想挖隧道比造橋更花錢
我的問題是南橫那段是否容易堆積雲氣,所以導致比較容易降雨?
那麼愛挖不會挖通到太平洋
最高的經費一直都是政治人物的最愛
好奇問問之後打個隧道?
南橫公路
可能需要另外打通隧道 避開溪流
就要看那邊地質適不適合隧道了要避開溪流應該要也挖蠻深
希望能好好走一趟南橫之旅,同時保育山林跟大自然反撲又是一到難解的障礙
北橫,南橫,中橫日據時代就有戰備道路通行,一開始就沒有專業人員評估,現在是大自然反撲,永遠都是錢坑.....
以前沒砍那麼多樹,也沒種那麼多高山蔬菜....所以水土保持比以較良好
我也想在有生之年騎過一遍南橫完全體
現在可能還是要以天災風險比較低的路段為主要考量方向吧甲案的西端 水門離國道三號也不遠,銜接上還ok
霧台上面的地質也不穩更上頭的阿禮幾年前直接遷村了
只有一個方法可以一勞永逸挖隧道穿過河流
不考慮遷村然後放棄南橫嗎?砸在道路上的錢都能搬好幾次家了吧
同意,說真的那些地方並不適合人居住,一直修復不但勞民傷財也傷害大自然
可能目前沒有人想打開那盒潘朵拉盒子
遷村談何容易問題是要搬去哪裡
只能指望新科技:會飛行的車輛了。
都更都要協調這麼久,遷村也不少你以為的那麼簡單
想到小林村 真的很可怕的風災
永久路廊不就是遷村或圖村
個人我有個愚者般的提議,何不採用水壩設計取代橋樑及在作為分支的玉穗溪建設攔截壩,一來可以保證此路段不會因荖濃溪的河床堆積有任何損害,二來也可以保證分支的玉穗溪在挾帶大水時可能會造成的沖壓也會因攔截壩減小傷害及滯留沙土淤泥對道路的損傷。以上是我個人愚昧的建設想法還請各位諒解
原先玉穗溪就有做擋巨石的梳子壩,但面對這次土石流一樣被沖垮。只能說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渺小許多。
其實也沒有沖垮是土石量多到直接蓋過去...
水壩很快就壞掉了 , 就像北橫沿線的水壩一樣 , 整個被土石填埋 。
只要攔砂壩蓋得夠大的話就沒問題了 ,至少高度要 20 公尺以上那種,而且不只蓋一座而是最少得蓋三座以上才夠用 。還有就是蓋攔砂壩的地點要選在地勢平緩的山谷才有利將土石攔住,因為坡度若是太陡的話那可以容留土石的空間會變得相當有限,因為只要稍大一點的土石流很容易就會將攔砂壩整個給掩蓋過去的。
本來還想假日閒閒沒事上山釣魚去的qq現在只希望不要再嚴重下去
一直修一直浪費錢,不如把當時的甲案跟乙案都拿出來蓋還比較實在。
話說為何不參考霧台的建設方法霧台是因為紅門後段邊坡不穩定而斷開北橫能行是因為蘭陽溪已經堆出一片蘭陽平原路做山腳還是十分穩定荖濃溪在各種土石滑落,工程卻一直做低橋墩是真的經費有限 還是南橫終究會被南迴取代霧台的品質是88後山路的典範我覺得真的要參考
霧台是因為後面的吉露阿禮都因為村落本身地質問題遷村了但南橫上面的幾個部落可沒有這問題...
蜀道難~~
由於《大武山自然保護區》的關係,限制了【瑪家·霧台鄉】之經濟發展和《台24線》到【台東】的道路開通。此為,是不合乎邏輯的思考限制……。因《臺灣》的山脈,綿延了上百公里,但在《中北部》人口,尤為眾多的地方,却没有特別在設立《自然環境保護區》的管制。反而,在《東南部》“人口稀少”的地方在設置《動、植物自然保護區》。這不但是有影響《臺灣東、西部》經濟、國防、交通的平衡發展,更已有在東部的“縣議員”,要提議發展【獵槍訓練計劃】了、、。這可能會是東部地區的“野生動物”數量,快要比“人”多了吧!?
影片做得很棒很用心,值得鼓勵。
不過八八後荖濃溪被墊高10-80公尺的說法有待商榷,不知引用來源出自哪裡?
一般是說淤積最高30~40米,80公尺是近2000年來的最高量(碳14放射性定年分析);
另外,695公尺的明霸克露橋和班順努安橋的造價十億是媒體的錯誤資訊
正確的是勤和到復興的五公里到路(包含上述兩座橋)才是造價10億元,
這可參考以下段長的說法,您可能要再查清楚。
ruclips.net/video/sT17EHf2yV0/видео.html
感謝老師肯定
荖濃溪河床淤積10~80公尺是根據公視《我們的島》之資料
推測是因為比較的河段不同而有所出入
ourisland.pts.org.tw/content/4961
是長期關注南橫公路的大前輩耶!!!!!!!!!!!!
希望可以比高雄捷運黃線還快實現😢
@@icypenguinTFC 了解,不過我看那撰文絕對有待商榷。
甲案的阿禮部分也有阿禮大崩壁
讓我想起當時八八風災後勘探採訪的一句話:南橫就是我們在跟大自然拔河,有時候我們小贏,大部分都是我們大輸。
工務段長
現在的豪雨,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愈來愈瘋狂的雨量恐怕只會讓深山路段愈來愈難以修復...
我一直覺得我們有很多的高山公路路段
地質本身就如同米粒堆起來的一樣
只要一挖,上面的就開始滑落崩塌
所以...
修護這些公路本身就是個錢坑
曾經徒步走過北橫,真希望能夠在還有體力的時候走遍傳說中美麗的中南橫
該不會是北橫全段吧
@@icypenguinTFC 對歐 高二暑假的時候 兩人同行 從桃園大溪出發 花了三天走完~(很幸運三天天氣都很好沒下雨)
不過在走到後段百齡橋到宜蘭市區的河岸道路時,因為大車很多加上已經天黑了有點崩潰,被一隊夫妻檔好心載到市區還提供住處(他是宜蘭的高中教官!那是我這輩子睡過最舒服的覺了)
第三天一早從宜蘭市區出發走完最後10KM,最後一段紅葉路,跨過宜蘭河(天色很好,在橋上可以俯瞰龜山島),然後到了終點前的宜蘭壯圍公館國小,在校園前的公車亭叫計程車載我們回車站~是個很美的結局呢!而且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到宜蘭,一切都是那麼的新奇美妙。
因此最後大約走了100KM出頭,不得不說北橫真的是怎麼拍怎麼好看!
尤其是後段拉拉山-明池-棲蘭段,雖然人煙罕至,沒訊號又荒涼到很崩潰,卻也令人能夠專心欣賞壯闊美麗的景色。
PS:
我記得第二天早上(晚上睡在榮華壩觀景台)我們路上吃了原住民部落的一家小吃店,也許是因為又餓又累.....
那個包子大概是我這輩子最難忘的美味之一了XD
還有返程搭區間車,看到滿上窗戶的海平面,以及在台北轉車時感受到的大都市夢想~~真的是年輕不狂枉少年呀。
現在成年了,如果能再去中南橫狂一次,人生也愈來愈沒有遺憾啦!
三天還是很快了耶
年紀大的我都走過了、真的很美
在南橫那邊待過一年
每逢雨季就是提心吊膽
每天都在注意降雨量(隨時要避難撤離)
來不及走就是停水停電+聯外道路斷掉
家家戶戶自備發電機緊急供電XD
河床路沒了就必須改走產業道路(搶通較快)
其實明霸克露橋是一個很優秀的橋了
只不過 在那個位置 再優秀 都會被當豆腐渣
设计确实是豆腐渣。再怎么遮掩都没用。
在土石流大軍前面甚麼都是渣
@@a58602064 都是借口。渣还花钱建干啥?
@@you8164tube 噁心
在泥石流沖刷河口設計橋墩?這根本就是個腦殘設計,更糟糕的是沒有設計保護橋墩的引流防撞島,這個橋的長度不大,地底都是岩盤,很適合採用各種大跨距橋,所有的橋樑磚家都知道的不變定律“橋會斷是因為橋墩在水裡”。
終於有專攻交通相關的RUclipsr介紹台20線了!但卻是壞消息😭
我提個方案,純屬建議,別砲我
就是拿這個南迴公路長年的預算,去銜接高雄國道高速公路山路到台東,我說是"長年的預算"喔
不然老是開銷在一直很難修復的山路,工務段也難為情,民眾也在罵,現在的氣候不是像以前那麼穩定了,南迴在不穩定的山路,長年花錢維修,一次豪雨就沖毀了
因為看鐵道事務所和黑皮而知道這個頻道,明明也很認真做影片,怎麼訂閱不高呢?
資歷的問題吧,黑皮和所長做這樣知識的內容1年半多了,人家是領頭羊
因為公路迷沒有鐵道迷多,我也是才看半年不到
@@user-nl9iz2ol7n 這倒是真的XD
@@icypenguinTFC 漸漸增加了啦,加油
@@icypenguinTFC 加油💪我是在你開始做公路主題後訂閱的粉絲 公路YT這一塊台灣這一兩年剛興起 一定還有往上衝的動力
自己的老家就在六龜
真心覺得南橫的中斷、莫拉克颱風的傷害
對於高雄深山地區實在是太大了....
直接導致寶來溫泉的沒落、梅山部落的過路財經濟中斷、六龜旅宿業的衰退
家中長輩常講「以前在南橫旁邊賣香腸而已,就能在六龜市區買三棟房子」
哀...12年前的水災真的是高雄山區居民永遠的痛
(我家以前在荖濃溪旁也有約3甲的大農地,在88風災時被沖到只剩下4分地而已)
都被砂石蓋過去了嗎
不是被蓋過去,是直接被沖走。大水向河岸的兩側侵蝕,讓河道範圍變大
1.改從勤和產業道路到上方台地 然後興建大跨距橋梁 2.從桃源國中旁用隧道+橋梁方式貫通
第一種方法也有人提
不過玉穗溪上游目前也不穩定
台地那個是長期路線,施工至少要15年,而且兩端引道未達省道標準(坡度太大)
那要花多少錢?沒有經濟價值,下次大雨來又是毀了
路基位置的選定才是決定道路永續使用的關鍵.加油!
在極端天氣下 要永久道路 永遠不可能...... 當全球氣溫上升 暴雨的強度會增強 人不可能戰勝大自然的...
真的很喜歡南橫的相關題材
南橫一直都是好想去的地方
可惜都去不了
還是覺得應該再次用不同路線方案來評估南迴路線會更妥當,以新線避免不斷的重修與維護,但現在台24線以南又會遇到自然保留區的爭議,加上長期重北輕南的結果下,東部與南部的串聯需求又被小看,真的好可惜🥲🥲
最近一兩個月開始看的 影片內容不錯
加油
那裡真的很不適合居住,荖濃溪水域河川旱澇季相差太大,土石邊坡也很難維護,聚落也在很危險的山坡下,應該有計劃遷村,讓山林修復才對。下面的27號一樣很危險
0:45 有看到影片的人就不會這樣質疑了吧?豆腐渣哪會撐到砂石都衝到橋面上才斷啊?真的有人質疑這個?
有些人就是會酸啊...
鍵盤專家太多
連google都懶
嘴巴長在別人身上~解釋再多還是相信偷工減料
重點。
如果要讓南橫公路永續通行,可能要遠離主河道邊,這樣就需搭配隧道,相對工程費用也會倍數成長
上馬南橫改
@@一气周流
南橫改如果能做起來
中部民眾回花蓮的選項又多了一條
還好大學時一群室友考完試太無聊臨時起意騎機車繞了一趟高雄-南迴-台東-南橫-高雄三天兩夜,要不然年紀大也懶得再來一次了。
年紀大真的會變懶🤣
其實就是經費、效益跟時間的問題了~要不然打一條五公里的隧道穿透就不怕水沖土石流了。
未來的天氣只會更極端 台灣的地質算是年輕的地方 這樣的事情之後恐怕只會重複發生而已
看到那些鍵盤土木工程師就覺得好笑 好像他想的到的問題 那些在現場的都沒想到一樣
口條非常好,聲音舒服!加油做出更多優質影片造福更多觀眾!
我們這裡八八風災也一樣沖走橋梁
直接在大溪旁修便道
那段時間每個星期經過便道路線都不同
哪邊呀
現在北部已經有國道五號/蘇花改;南部有南迴公路。還有高鐵快速貫通西半部各縣市。
所謂北橫/中橫/南橫,主要作用其實是往返當地和旅遊觀光;貫通東西的功能不大。
幸好我年輕的時候去南橫像去自家廚房一樣、什麼南二段的山都爬過了、南橫真的很美、通過啞口前遂道經常是二種天氣、一邊天晴、一邊雲霧繚繞、住在啞口山莊時、我記得是每人100、而且可以認識好多山友、非常好的人生體驗終生難忘!
看看下個月能不能再回廚房!
@@icypenguinTFC 哈哈哈、希望如此、我剛從澳洲回来、正在隔離中,如果真的开了、那我应该在回澳洲前进去一趟。
去過天池、那瑪夏,這兩個地方去過就是很美但觸目驚心,南橫旁的溪很多被掩埋的房子,那瑪夏則是,斷掉的路和山壁上沒有路連接的隧道
有些破碎帶真的很難開路,很快就會被土石淹沒或地基流失。
雖然沒有這方面的知識
有沒有挖深河床沿途興建人工河岸的選項?
明霸克露橋原址以無橋墩的上弓型/金門式鋼索吊橋跨距方式(淡江大橋)增高的形式截彎取直通過
以及匯流區建立荖濃溪溢流道通往其他河流做分洪
先前就有做護堤
結果還是沖毀
有人工河岸的路段,明霸克露橋接續荖濃溪右岸堤頂便道至瓦阿係吊橋路口,長度3.4公里。土石流潛勢區不適合作隧道。
@@icypenguinTFC
那就只剩溢流口的選項了嗎?
然後橋樑繼續往上(高海拔)蓋
與部落間用旋轉高架橋的方式銜接之類的?
感謝版主精闢分析,我都還以為這次橋當初就做不足,原來又是一次超越硬體極限的大雨啊⋯⋯
媒體記者沒有考察到的資訊不對稱
唉!! 唯一值得安慰的事,去過6次南橫,期盼通車的那一天 .... 天龍飯店, 我懷念啊 ...
各河道上游土石流潛勢區存在區域,是難以抗衡的大問題!
另邊坡超過30度以上裸露的陡坡不少,有無降階像梯田方式減緩可行性?
印象最深刻的既是削山便道,削山即為易破碎帶才能採行的方式。
地質條件及地形種種不利施築構造物。
就已經很陡了要怎麼梯田@@
侵蝕基準從原本的海平面推移到了中下游
如果荖濃溪能跟秀姑巒溪一樣還在侵蝕初期
你的想法的確是解決方法之一
但事實上河床已經堆積,只剩下拉高海拔
最後只能跟霧台一樣做超高橋墩
@@icypenguinTFC 所以才是困難重重啊!
人定勝天本來就是個笑話
我很慶幸在2007年單車三橫環島時已經先騎過南橫,不然還真不知南橫何時可以通車
去年因為沒有颱風過境,所以南橫才難得恢復通車這麼久吧……果然來個颱風又掛了
以前強調人定勝天
但幾十年來的對抗 可以看出人類是渺小的
這條路線是很漂亮 但....有問題 就算通車 極端氣候越來越明顯 將來崩塌應該仍會不斷發生
中橫開放的是青山下段是屬青山電廠的公務專用道路,就是菊媽插隊那一條XDDD,原來的中橫青山上段仍然是未修復封閉的,而且是有限時段通車的.不過解說還是很清楚!!!!
附近都是頁岩~難度實在太高了
記得二三十年前就有不要再修南橫的呼籲了。當時南橫一遇到下雨,道路經常中斷。
上面還有一條拉克斯溪也是土石堆積很多很多
台東人路過15年前第一次自己騎車走完全段。那時的路況真的很好 之後就每況愈下直到現在這樣 真的覺得是山累了他不想在被開發開墾。全身傷痕累累
羨慕有走完全段QQ
胡扯,這個雨勢砸在哪裡哪邊都得遭殃
其實想想桃園到台北也要多蓋一條快速聯絡道路,不然車子一直擠目前的高速公路(現階段桃園到台北最快的道路,2省道不是快速道路起不了多大作用,雖然離桃園市區是最近的)
光是再繼續蓋下去的錢,都可以遷村遷好幾次,當然還是要考慮當地人的意願
至於用鍵盤開路,覺得還是不用了,畢竟鍵盤是坐在冷氣房打,道路工程是別人流血流汗在做
有些時候該放還是要放手,執念太深會被大自然反噬
以前去出雲山還可以開車藤枝林道接出雲山林道搭柴車到山腳,爬上去不用1小時,現在去出雲山要繞超遠
更何況經過這次連藤枝林道都柔腸寸斷,去出雲山還不一定去得了
真的 嘲諷豆腐渣工程的傢伙都不懂捨叫大自然的威力= ="叫它們搬上去住看看就知道了!
拱橋如何
希望總有一天可以騎車走完南橫全線
我也希望嗚嗚嗚
要讓西部到東部的捷徑更快速,建高速公路是一個選項,但是從潮州到台東是不可行的,因為要經過大武山保育區,只能往下南移,枋寮有一條浸水營古道,是清朝時期的清兵營區,剛好是通往台東大武的便道,也是枋寮漁民到台東捕魚苗的路徑,全長47公里,如果從潮州往恆春的快速道路確定要建,可以從潮恆快速道路到枋寮時,直接延伸出往台東的支線,可以縮短到台東一個小時的路程
南橫高評估的時候認為太繞了
就改成南迴改...
7:30 從桃源國中後方建隧道, 從地下繞過玉穗溪和班順橋那個溪, 後續保護隧道則要控制兩條溪的向下侵蝕.
(不過照山洪堆積土石的速度, 隧道上方短期內應該都是越堆越厚)
最容易壞掉的地方先想辦法繞過去, 隧道可能也是做為永久路廊, 兩端開口的高度要注意.
沒算好的話, 怕像是6:52 利稻隧道那樣, 土石都堆到隧道口了, 還要把溪谷往下挖, 才能避免隧道口被河床蓋住的情況.
西岸路廊從空照圖來看應該是洗洗睡, 那兩條支流土石流更嚴重, 只有可能從溪底下挖隧道過, 不可能在其上架橋.
然後加上通過荖農溪兩次, 徒增跨溪橋樑的費用和損壞的風險.
怕的是堆厚的同時向下侵蝕也很嚴重@@
其實應該是要花大錢做好溪流的整治和水流調查後 , 改用高架大型橋墩大跨距 , 架高的方式來解決 . . . . . . 搞了幾十年了也該知道 " 人定不能勝天 " , 老是要在溪床和順向坡砸錢 , 有去無回 !!
這橋原本就已經架高20公尺...
謝謝。布農語で 希望=minbakaruo明霸克露 理解しました。
明霸克露Minbaklu = 布農語。Minba "kuro" = 明霸酷羅
@@senlanguna ごめんなさい。正しい発音Minba "kuro" = 明霸酷羅ですね。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對不起。 正音Minba "kuro" = 明霸酷羅 謝謝你告訴我。
@@kurotokudeme4729 明霸克露正音是Minbaklu。你的名字有kuro,所以是 酷羅。
這次的颱風和西南氣流侵襲台灣西南半部,我最擔心的就是南橫正在修復的路段會不會又要毀了
結果看到橋被沖毀 南橫全線通車該不會又延期了
20多年前有跟我親戚家人一起載我們去走南橫西段到關山啞口
尤其是天池到啞口段景觀讚嘆不已,到檜谷那邊有一片碎石崩壁整個崩壁還會金光閃閃發亮超美 對那次印象超深刻,等了20多年經過88風災極度摧殘殆盡,好希望能騎車再次走南橫親近南橫壯麗山林之美
也順便想親臨百岳南橫三山(庫哈諾辛山、塔關山、關山嶺山)
希望明年真的能通啊
只要是從西半部往被殺的颱風,就算是熱帶氣旋也很慘重,以前就這樣了,這就是護國神山的緣由
還有一條從梅山村繞過管制站的產業道路,崎嶇難行,背台小折也算完成南橫一遊的心願。
那條好像也封起來了
@@icypenguinTFC 去年還能過,今年我就不知道了。
其實企鵝是公路迷,有空可以做國外公路討論,或道路隧道和道路橋和海底隧道
如果當時建設的是水門知本線 就不會有這麼多問題了吧
而且這條路線離臺東市區也較近 這條路線開通造成的經濟效益絕對比現在的南橫路線多
只能說當時的政府官員太專注於開發資源了 沒想到交通便利性和道路安全性
其實也難說
後來新南橫探勘的時候,公路局也發現那條路線有不少的地質問題
可惜了,南橫全線通車勢必又要往後延
哭死😭😭
甲案可開發,經過阿禮大崩壁可開墜道經過,往返台東可減少數百公里。
海端到甲仙全雷打旅行車3.5小時.回不去了只剩記憶.
今年4月有機會
太好了,感謝工程人員辛苦了。
結語說得真好
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見中橫跟南橫通車,並騎過一回🙏
希望可以
然後等你們拍哈哈
八八風災前二個月,我剛好都有騎過中橫與南橫全線,沿線風景跟現在差異很大
@@senlanguna 中橫那時候已經斷了吧?還是你是當地居民可以走梨山便道?
@@黃以寬 講錯,是台14甲線到大禹嶺接台8線往東。
•
為什麼不從 88 快速道路 竹田端 興建?
往右延伸經 潮州 → 萬巒 → 太麻里
😶
這是南橫高
感覺又會扯到環團,像台26一樣😅
我記得有大武山自然保留區 不得新建新道路
已經有傷口 讓山林休息 才是中道 再修也經不起天災破壞
用新北的快速道路高度標準,或中二高台中彰化路段的高架高度,並避開玉穗溪及布唐瓦那斯溪,穿越荖濃溪左右岸...就類似屏東的谷川大橋、新北的十分大橋,要用最高規格標準來設計南橫橋樑路廊方能勝任極端的劇烈天氣~~新北屏東做的到南橫應該也做的到
那樣的坡度會太陡....好像是 陳段長說的
錢呢?這些錢都能遷村遷十次了
玉穗溪口長達數百公尺,如何不落墩跨越溪口,不要扯拱橋與吊橋什麼的,颱風一來就完蛋。
@@senlanguna 五楊高架都可以蓋那麼高那麼厚的橋墩了,霧台的谷川大橋橋墩高度達99公尺...河床再怎麼堆積也無法一次堆那麼高,真那麼高就整個山都垮了...橋墩當然是要找受力較低的點興建,怎麼樣也不能在溪流交會處直接硬穿過去...至於值不值花大錢蓋?這問題就問政府了霧台也人口不多啊為何谷川大橋蓋的起來?更何況是昔日東西交通要道的南橫...??
霧台是因為剛好峽谷地形才會蓋那麼高...
原來是油水問題 最省錢的方案當然油水最少
個人覺得,乙丙案根本是跑大山,甲案海拔較低,就災害情況來說比較適合
也不見得海拔低災害就少
台14甲線海拔最高,卻反而是最穩定的一條
我是指甲乙丙案...要看歷年的情況,一般在南部,霧台與甲仙寶來比起來算是蠻穩的,就算有災害也能一下子處理完...而且也可以順便開發大小鬼湖觀光
自己睇咗咁多嘅國家同埋地區,不得不否認香港啲infrastructure真係世界知名,建築工程嘅技術絕對是世界前列的!
亦希望台灣片中嘅道路可以快啲修復好開通使用
香港真的厲害
不改建成ˊ斜張橋 或鋼拱跨橋 此問題無解
建議當局參考貴州省大橋建設
應該是設計不當,並非地段不對,一根單薄的圓柱對抗萬馬奔騰的土石流加上急水量的沖擊橋不會被沖斷才怪。
覺得省道24比較適合當南橫公路
從屏東市連接到知本
是高雄屏東到台東市的捷徑
南迴公路繞太遠了
當初花大錢高架化真的莫名其妙......
埡口以西是西南風迎風面,可能一個西南氣流就降下破千毫米雨量,要長期貫通實在太困難了
考慮看看XD
同樣是難兄難弟的中橫深有同感
要走高架橋 的方式吧~
河床太高了
今年初還有來到天池玩 沒想到過六個月就發生這種事情
還有明霸克露橋橋面沒有受損,這是指雖然橋整個被沖垮 但是屬於橋梁連接面斷裂 整個橋體是完整的,所以可以把橋從河床吊回來繼續用的意思嗎?
上面鋼梁被沖掉而已
目前看起來是重新打造鋼樑放上橋墩就好
衛星圖看起來濫墾濫伐非常嚴重,與其先蓋設施不如考量復育
想念33年前山隘行軍時大關山隧道的日出及在天池吃泡麵的滋味
直接河底挖隧道通過 隧道上面河床隨便他墊多高
但是這樣做也沒辦法爬到地勢更高的村落.....
個人覺得是不錯的創意解決方法;
就是在原來的橋樑位置改成箱涵,因為目前已被土石埋在地下了,未來的土石流應該只會從上面穿過,明挖覆蓋式的箱涵比直接開挖地下隧道,經費應該比較省吧?
改成箱函的話
就不確定河流會不會侵蝕到
突然想到 問題是 箱涵能承受多少泥沙的重量?下次新水災來臨 可能又會帶來更多砂石 箱涵能否承受?
@@tzyawu6802 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因為現這個路段所累積的土石高度就已經堆的比原來的橋面高度還要高上 10 幾公尺了,因此只要沿著既有的路面高程施作假隧道通過這段被土石掩埋的路段就可以了,這樣是最經濟的解決方式不然要將那麼大片的土石清除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不管再怎麼清只要在下場大雨從山上下來的土石流馬上又會將所清掉的區域再次填滿的。
不覺得浸水營古道可以替代嗎?
我家長輩很喜歡看你的節目,長輩比較常常聽不懂西元,希望在西元刮弧民國幾年,如1963年(民國52年)更能了解
吊橋通過, 平時可走便道
03:30 甲案應該是經過了大武山保留地而無法闢建
台9線是你最佳得選擇...雖然要經過很長的山路
藤枝林道,莫拉克後修了三次,沖毀三次,前二次甚至還沒有修好就被沖毀,花了數億元,累計用不到幾個月,更慘
而且還是林道
不能像公路用高標準
可能要多挖隧道了吧,但是我想挖隧道比造橋更花錢
我的問題是南橫那段是否容易堆積雲氣,所以導致比較容易降雨?
那麼愛挖不會挖通到太平洋
最高的經費一直都是政治人物的最愛
好奇問問之後打個隧道?
南橫公路
可能需要另外打通隧道 避開溪流
就要看那邊地質適不適合隧道了
要避開溪流應該要也挖蠻深
希望能好好走一趟南橫之旅,同時保育山林跟大自然反撲又是一到難解的障礙
北橫,南橫,中橫日據時代就有戰備道路通行,一開始就沒有專業人員評估,現在是大自然反撲,永遠都是錢坑.....
以前沒砍那麼多樹,也沒種那麼多高山蔬菜....所以水土保持比以較良好
我也想在有生之年騎過一遍南橫完全體
現在可能還是要以天災風險比較低的路段為主要考量方向吧
甲案的西端 水門離國道三號也不遠,銜接上還ok
霧台上面的地質也不穩
更上頭的阿禮幾年前直接遷村了
只有一個方法可以一勞永逸
挖隧道穿過河流
不考慮遷村然後放棄南橫嗎?砸在道路上的錢都能搬好幾次家了吧
同意,說真的那些地方並不適合人居住,一直修復不但勞民傷財也傷害大自然
可能目前沒有人想打開那盒潘朵拉盒子
遷村談何容易
問題是要搬去哪裡
只能指望新科技:會飛行的車輛了。
都更都要協調這麼久,遷村也不少你以為的那麼簡單
想到小林村 真的很可怕的風災
永久路廊不就是遷村或圖村
個人我有個愚者般的提議,何不採用水壩設計取代橋樑及在作為分支的玉穗溪建設攔截壩,一來可以保證此路段不會因荖濃溪的河床堆積有任何損害,二來也可以保證分支的玉穗溪在挾帶大水時可能會造成的沖壓也會因攔截壩減小傷害及滯留沙土淤泥對道路的損傷。
以上是我個人愚昧的建設想法還請各位諒解
原先玉穗溪就有做擋巨石的梳子壩,但面對這次土石流一樣被沖垮。只能說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渺小許多。
其實也沒有沖垮
是土石量多到直接蓋過去...
水壩很快就壞掉了 , 就像北橫沿線的水壩一樣 , 整個被土石填埋 。
只要攔砂壩蓋得夠大的話就沒問題了 ,至少高度要 20 公尺以上那種,而且不只蓋一座而是最少得蓋三座以上才夠用 。還有就是蓋攔砂壩的地點要選在地勢平緩的山谷才有利將土石攔住,因為坡度若是太陡的話那可以容留土石的空間會變得相當有限,因為只要稍大一點的土石流很容易就會將攔砂壩整個給掩蓋過去的。
本來還想假日閒閒沒事上山釣魚去的qq現在只希望不要再嚴重下去
一直修一直浪費錢,不如把當時的甲案跟乙案都拿出來蓋還比較實在。
話說為何不參考霧台的建設方法
霧台是因為紅門後段邊坡不穩定而斷開
北橫能行是因為蘭陽溪已經堆出一片蘭陽平原
路做山腳還是十分穩定
荖濃溪在各種土石滑落,工程卻一直做低橋墩
是真的經費有限 還是南橫終究會被南迴取代
霧台的品質是88後山路的典範
我覺得真的要參考
霧台是因為後面的吉露阿禮都因為村落本身地質問題遷村了
但南橫上面的幾個部落可沒有這問題...
蜀道難~~
由於《大武山自然保護區》的關係,限制
了【瑪家·霧台鄉】之經濟發展和《台24線》到【台東】的道路開通。
此為,是不合乎邏輯的思考限制……。
因《臺灣》的山脈,綿延了上百公里,但在《中北部》人口,尤為眾多的地方,却没有特別在設立《自然環境保護區》的管制。
反而,在《東南部》“人口稀少”的地方在設置《動、植物自然保護區》。
這不但是有影響《臺灣東、西部》經濟、國防、交通的平衡發展,更已有在東部的“縣議員”,要提議發展【獵槍訓練計劃】了、、。
這可能會是東部地區的“野生動物”數量,快要比“人”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