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感謝曲博老師解析,石墨稀原來如此。
重要的是充電電池的"容量" 但我們對電池的需求 非常大 非常非常大 大到現在容量的1萬倍 10萬倍 我覺得人類科技才能進入另一階段
經濟日報的文章已經找不到了,可能被網站刪掉了吧
簡單明瞭,謝謝曲博
如果用銀稀呢?
曲博老師 您好! 很精采的影片!! 另外也想請問碳纖維是否也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另一種物質材料,它的結構跟您所提到的其他碳原子物質有何相似和相異的地方呢? 另外 市面上常強調 碳纖維具有高硬度、高強度、重量輕的特質,所以很多產品都打著使用碳纖維材料的廣告來販售,產品價格也相對較高,但身為消費者要怎麼辨認這些產品使用所謂的碳纖維材質的真偽呢? 另外 碳纖維是否有其他的缺點? 感謝您!!
谢谢
三星30分钟充满电了吗?
石墨烯李永樂老師說的相當清楚,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是的,李永樂老師的影片都講的不錯可以參考。
說穿了就是"極小的內電阻", device's internal impedance.
是我錯覺嗎。感覺收音有變好
不知道耶!同一支麥克風。
我有一台三星NOTE5 它的充電頭是MICRO USB 有支援QC3.0 用USB電流表測試時發現 進行快充的時候電壓會變成9V 電流可以跑到1.5A-1.6A 然後MICROUSB這邊都會很燙 我希望三星可以額外設計一個充電孔 可以插筆電的19.5V 45W電源供應器 接觸面積變大充電器的接觸方也不會過熱發燙用久了也不會接觸不良
是的。
那请问额定5v的锂电池和额定15v的锂电池内部结构的区别是什么?为何能承受高电压?
一種材料的電壓應該是固定的,例如鉛酸電池的電壓是2.1V,市面上常用12V就是六個串聯,鋰電池應該也不例外
是的,鋰電池充飽大約是4.2V,使用時電壓會下降,保存電壓或出廠電壓大約3.6至3.7伏特。這個範圍是固定的,高電壓充電只是把輸入的電壓拉高,目的是把功率拉高,但是實際充入鋰電池的還是4V左右而已。
曲博科技教室 Drj.Class 感谢🙏回复,那既然电芯额定输入电压不变5V(4.2V),那么大电压充电(15V)是不是同时给3个并联的小电芯充电?如果未来的电池能够像nand flash结构一样就好了一个cell里储存很少的电量,若干个cell组成一个page串联增加电压,若干个page并联组成一个block,N个block组成plane,N个plane组成一个CE,如此往复可以增加容量。再由主控制器控制电源同时对page充电。如果能实现的话这才是秒充,按照nand flash的结构来说,放电效率也会更高(擦除)
@@这个手杀不太泠 額……不太懂你在講什麼並聯15v,鋰電池你敢超過4.25v就有危險了,然後你好像搞混了nand和電池的容量定義,假設用你說的方式充電就只會增加一堆體積吧
@@这个手杀不太泠 電池是用化學儲存能量,所以和NAND的思考不同,大電壓充電也不是同時給三個小電池充電,大電壓是讓功率更高,功率等於電壓乘以電流,因為USB傳輸線的銅線能承受的電流有上限,因此只能提高電壓來提高充電的功率。
壽命兩到三倍不是說循環充放次數比鋰電池高兩到三倍的意思嗎?
電池壽命應該是循環充放電次數,還是你覺得有其他的定義?
大概5:40開始你提到文章中說壽命增加兩到三倍會讓人誤解成續航力增加兩到三倍,但文章中的意思不應該是指循環充電次數變成兩到三倍的意思嗎?
不過我那時候並沒有看到文章中真的提到續航力變成兩三倍…而是剛為了回你才特地又看了一遍,否則三個月前的留言真的不記得是回了什麼
重點8:40以後
原来石墨烯电池也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呀,我oppo闪充从来就不超过30分钟呢
是呀!閃充主要還是提高電壓和電流,不用石墨烯也可以啦!
45W=20V X 2.25A
Fake news, 石墨烯電池比較好?我可不相信,記得20年前,台灣所有一流大學的材料研究,都是用可充電的鋰電池,台灣發展二十幾年的經驗,是由於鋰電池,性能一直優異,效率一直甚高,隨著台日發展的軌跡,應該最好發展的材料系統。
電池充電C數越大壽命越短
基本上快充就是會讓鋰電池壞得比較快,如果希望電池用得久,就像我用1A以下的充電器,晚上睡覺前充早上起床就滿了!我的手機用了四年,現在電池還可以用一個白天唷!
@@Ansforce 那特斯拉快充?
@@gnnf7765 其實也是一樣的,電動車的電池很貴,佔了車子40%的價格,用快充來傷它其實並不划算,因此我建議還是利用晚上睡覺的時候慢慢充電到隔天早上比較好,不過這幾年電池技術日新月異,或許再過一陣子就會有新電池解決這個問題了!
取决于快速充电的方法,快充并不是一定会损伤电池。电动汽车已经有了快充技术,半小时可以充到80%。 电池的结构和快充的方法决定了充电速度
几年了,天天吹
石墨稀炒了快幾百年的新材料
是呀!不過未來看先進製程有沒有機會用到,是有點難。
吹吧
感謝曲博老師解析,石墨稀原來如此。
重要的是充電電池的"容量"
但我們對電池的需求 非常大 非常非常大 大到現在容量的1萬倍 10萬倍
我覺得人類科技才能進入另一階段
經濟日報的文章已經找不到了,可能被網站刪掉了吧
簡單明瞭,謝謝曲博
如果用銀稀呢?
曲博老師 您好! 很精采的影片!! 另外也想請問碳纖維是否也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另一種物質材料,它的結構跟您所提到的其他碳原子物質有何相似和相異的地方呢? 另外 市面上常強調 碳纖維具有高硬度、高強度、重量輕的特質,所以很多產品都打著使用碳纖維材料的廣告來販售,產品價格也相對較高,但身為消費者要怎麼辨認這些產品使用所謂的碳纖維材質的真偽呢? 另外 碳纖維是否有其他的缺點? 感謝您!!
谢谢
三星30分钟充满电了吗?
石墨烯李永樂老師說的相當清楚,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是的,李永樂老師的影片都講的不錯可以參考。
說穿了就是"極小的內電阻", device's internal impedance.
是我錯覺嗎。感覺收音有變好
不知道耶!同一支麥克風。
我有一台三星NOTE5 它的充電頭是MICRO USB 有支援QC3.0 用USB電流表測試時發現 進行快充的時候電壓會變成9V 電流可以跑到1.5A-1.6A 然後MICROUSB這邊都會很燙 我希望三星可以額外設計一個充電孔 可以插筆電的19.5V 45W電源供應器 接觸面積變大充電器的接觸方也不會過熱發燙用久了也不會接觸不良
是的。
那请问额定5v的锂电池和额定15v的锂电池内部结构的区别是什么?为何能承受高电压?
一種材料的電壓應該是固定的,例如鉛酸電池的電壓是2.1V,市面上常用12V就是六個串聯,鋰電池應該也不例外
是的,鋰電池充飽大約是4.2V,使用時電壓會下降,保存電壓或出廠電壓大約3.6至3.7伏特。這個範圍是固定的,高電壓充電只是把輸入的電壓拉高,目的是把功率拉高,但是實際充入鋰電池的還是4V左右而已。
曲博科技教室 Drj.Class 感谢🙏回复,那既然电芯额定输入电压不变5V(4.2V),那么大电压充电(15V)是不是同时给3个并联的小电芯充电?如果未来的电池能够像nand flash结构一样就好了一个cell里储存很少的电量,若干个cell组成一个page串联增加电压,若干个page并联组成一个block,N个block组成plane,N个plane组成一个CE,如此往复可以增加容量。再由主控制器控制电源同时对page充电。如果能实现的话这才是秒充,按照nand flash的结构来说,放电效率也会更高(擦除)
@@这个手杀不太泠 額……不太懂你在講什麼並聯15v,鋰電池你敢超過4.25v就有危險了,然後你好像搞混了nand和電池的容量定義,假設用你說的方式充電就只會增加一堆體積吧
@@这个手杀不太泠 電池是用化學儲存能量,所以和NAND的思考不同,大電壓充電也不是同時給三個小電池充電,大電壓是讓功率更高,功率等於電壓乘以電流,因為USB傳輸線的銅線能承受的電流有上限,因此只能提高電壓來提高充電的功率。
壽命兩到三倍不是說循環充放次數比鋰電池高兩到三倍的意思嗎?
電池壽命應該是循環充放電次數,還是你覺得有其他的定義?
大概5:40開始你提到文章中說壽命增加兩到三倍會讓人誤解成續航力增加兩到三倍,但文章中的意思不應該是指循環充電次數變成兩到三倍的意思嗎?
不過我那時候並沒有看到文章中真的提到續航力變成兩三倍…而是剛為了回你才特地又看了一遍,否則三個月前的留言真的不記得是回了什麼
重點8:40以後
原来石墨烯电池也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呀,我oppo闪充从来就不超过30分钟呢
是呀!閃充主要還是提高電壓和電流,不用石墨烯也可以啦!
45W=20V X 2.25A
Fake news, 石墨烯電池比較好?我可不相信,記得20年前,台灣所有一流大學的材料研究,都是用可充電的鋰電池,台灣發展二十幾年的經驗,是由於鋰電池,性能一直優異,效率一直甚高,隨著台日發展的軌跡,應該最好發展的材料系統。
電池充電C數越大壽命越短
基本上快充就是會讓鋰電池壞得比較快,如果希望電池用得久,就像我用1A以下的充電器,晚上睡覺前充早上起床就滿了!我的手機用了四年,現在電池還可以用一個白天唷!
@@Ansforce 那特斯拉快充?
@@gnnf7765 其實也是一樣的,電動車的電池很貴,佔了車子40%的價格,用快充來傷它其實並不划算,因此我建議還是利用晚上睡覺的時候慢慢充電到隔天早上比較好,不過這幾年電池技術日新月異,或許再過一陣子就會有新電池解決這個問題了!
取决于快速充电的方法,快充并不是一定会损伤电池。电动汽车已经有了快充技术,半小时可以充到80%。 电池的结构和快充的方法决定了充电速度
几年了,天天吹
石墨稀炒了快幾百年的新材料
是呀!不過未來看先進製程有沒有機會用到,是有點難。
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