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азмер видео: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Показать панель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вто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Автоповтор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周每天都会有更新哟~大家记得及时来看新视频!
开头的BGM和老白的呐喊声音太大了,每次在电视上看的时候都被震的不行,能不能稍微把音量调小一点呀
你努力奋斗没啥变化啊,拉着个脸,皱着眉,老味道的评价用语:不难吃,还可以。大哥你真这么痛苦 别干这行了。看了你可能五年了,一点儿变化都没有。吃播都是过来找幸福感的,你去看看人家各个探店的主播,传递的幸福感满满。你这一脸被干翻了的表情,能不能管理一下?你看看那个视频up主是你这副模样上镜的?努个屁力。奋个屁斗。毫无长进。越退越勇。
@@mikesunny1291 老白的节目宗旨是品论各地吃食,您却要他甭管好不好先传递幸福感,可真有你的。下次您去别的地方吃到不合您口味的东西你也一通夸,还洋溢着幸福的笑,假了点吧。人家连说自己不喜欢的权利都没有啦?如果要幸福感建议您去看纯吃播节目,各种食物咔咔往里塞,跟猪似的,别说评价了话都不会说一句。给您传递了幸福感,自己再找地方哇哇催吐,那样的节目可能适合您。
@@waymy8702 老白的“喜好”把自己局限在一个非常非常小众的圈子里:1. 视频探店没必要,真要是看攻略,都是去查文字版本。没有人花十几分钟看一个视频去了解一家餐厅。2. 他自己有非常强的口味局限,说白了就是老北京口味,南方菜吃不惯。如果他是“个人(个体户,怕你蠢看不懂)”,我非常尊重,但你是做视频的。你天南地北都吃不惯,就自个儿家炸酱面“二八酱”最香,那你粉丝和视频播放量,频道成长就不会太理想。3. 在短视频的兴起之后,长视频up越来越难做,本来竞争就很激烈,再加上短视频一个新行业的打击。如果你想平台发展好,能养活自己的团队。那就必须符合大众口味。像你这种还站在“老白个人喜好权利”层面的傻逼,歇歇吧。如果老白团队能听得进去这个建议,或许对他们还有帮助。你这种吧,就是那种康康吃,邦邦拉的货,哪凉快儿哪儿呆着去。防止你杠我,我也是北京人,我也喜欢吃炒肝儿炸酱面。我也是吃着庆丰长大的。就是因为老白是北京人,所以给他提一些残忍又现实的建议。
@@waymy8702 我再防治你杠我一下。他每集最后说的“世界很复杂,但在吃xxxx的时候我们不会说谎”。你如果是个客观评测机构,这话没毛病,比如电子产品类,都是靠性能数据说话的。美食类节目没有一个标准,各有各的口味。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重点不是“讲真话”(不是鼓励忽悠观众),而是“谁”的真话。进一步解释,就是说老白的真话不是客观的,是完全依托他自己主观个人喜好的。他自己的口味比较刁钻,受众面小。能跟他有同感的都是北京70,80后,吃着父母精湛的厨艺长大的北京孩子。你这么个狭隘的主关出发点,怎么跟更多的观众产生共鸣?我要是四川人,东北人,广东人,肯定不爱看他视频。你个人,频道的出发点这么狭隘,发展不好是一定的。理想状况是你的出发点能尽可能根大众站在一个面上,这样观众理解认同,才会有不错的增长。说说探店类的节目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当地美食,带出当地文化,人文特色。旅游结合美食的角度,非常能跟观众产生共鸣。能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老白这个频道吧,就是给那么些不是北京人,但是特别稀罕京城八爷京片子的外地人看的,要么就是给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特别崇尚北京当地美食的本地人看的。还有就是你这种莫名就是喜欢崇拜老白刁钻口味,好显得自己口味也比较高级来找自我优越感的傻屌。
这家是三镇民生甜食馆的总店,在核心老城区范围内,虽然离我家很远,但是因为有几样必吃的(武汉还散布了不少他家的分店,但都不如总店品质稳定),还是办了他家的储值卡,隔几个月就会跑去狠狠刷一次。出国快两年了,这家店快有三年没去过了,看样子是沿着胜利街从合作路口搬到兰陵路口去了,距离虽然不到100米,但不知道我的充值卡余额会不会作废了,呵呵。这家豆皮(上次去还是6元)是个标杆,瘦肉丁、香菇丁、笋丁的配置才是经典,只有老白刷到正宗的了(看到老白来武汉探店,特别高兴!上次还去了刘胖子家常菜的总店--前身是大排挡、现在店址对面的已拆老店原来是24小时营业的,点的几个菜都是原来排挡起家时的招牌菜,看来是做足了功课。不远处还有个24小时营业的陈醒生炸酱面总店,味道非常有特色,还有1元4个的开心小面窝、韭菜煎饺、煎包性价比特别高,不过据说现在品质也不行了)。看到其他很多美食博主去探店的居然还有干子丁和榨菜丁来充数(很多早餐店都是这样节约成本),那味道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感觉像是店家头天晚上在家里做了榨菜干子炒肉丝这道菜没吃完,第二天凑合用来做豆皮了。这家的特色煎包(上次3.5元)非常一般,皮太厚,蘸料也一般,还不如刷一下重油烧梅(虽然这家烧梅也不是武汉最好吃的),但至少不会像煎包那样让人特别失望。原来这家的糊米酒(上次2.5元)是桂花糊米酒,浓郁的桂花香配上淡淡的酒糟香,让我这个不爱吃甜食的人也难以拒绝,现在加上了“特色”就变味了吗--看来凡是加了“特色”头衔的东西就不行了!什锦豆腐脑(上次3元)确实需要拌匀后再吃,因为里面加了很多料诸如馓子、黄花菜、虾米、榨菜丁、香葱等等,拌匀后味道还是有挺多层次的,卤汁应该是淋在豆腐脑上面的,现在可能是为了出餐快,所有配料一股脑都先放在碗底了,虽然不是我的必吃,但是因为其它店没有做得这么讲究的,还是偶尔会刷一下。这家还有个宝藏品种是三鲜馄饨(上次6元),一份18个当天现包的鲜肉馄饨,皮薄馅大,加上虾米和榨菜丁多多,以及少许排骨汤和猪油助攻,咸鲜的味道和小时候很久才能吃到一次的感觉一模一样,因为其它店都做不出这样的感觉,每次都会必刷,现在这个是不再做了吗?伤心!热干面不要试,虽然比路边早餐小店要好一点,但是算不上好吃。这家的原汤米粉可以试试,因为有点排骨汤打底,味道类似鲜肉馄饨,咸香咸香的,价格和热干面一样。盖浇饭什么的都是后来给食客午餐、晚餐提供更多选择的,不好吃也不难吃,这家店的重头戏还是传统早点。希望时隔多年再去吃时那些必吃品种的风味不会改变,毕竟随着时间流逝,大家都想保留某些不受时空限制的牵挂!
等你回家!
很可惜最重要的油香失传了,壳脆馅甜,桂花糊米酒也没有以前的甜柚子皮粒了。
@@bandai2768 油香没有失传吧,我19年去的时候看好多人都买一碗醪糟糊加一个油香
@@yilai6307 很多人把油墩和油香弄混了,油香是油炸壳脆流塘心的甜品,桂花糊溏心,自从民生甜食馆被佳丽广场拆迁,从民生路口搬走就失传了,大部分年轻人都没见过。
🤭🤭🤭98年第一次去武漢~當天午餐吃的料理都忘了~就記得豆皮幹掉三份👍👍👍👍太好吃了!
一晃过去20多年啦
那年发大水啊。。。。。。
@@bandai2768 😩是啊…就是江南大水災…98年底到了武漢三鎮時~還是很多地方滿目瘡痍!
糊米酒 里面的那个是用糯米粉做的 可以理解为没有馅的汤圆
武汉人路过,视频很好。今年一定回趟家。
民生甜食馆就是品种相对齐全,但味道每样都很一般。要吃武汉的正宗味道,豆皮可以吃排队多的街头店,有的基本上就是一做就是二三十年。热干面还是蔡林记和蔡明纬,严氏烧卖重油,徐嫂鱼糊汤粉配上油条特别适合冬天吃,建议白先生还是多做做攻略,比如说武汉好吃佬的推荐店。这样子才不枉此行。
只要没有那迟到王,我一律点赞
真是怀念我的家乡啊!
小时候住汉口一元路,童年的记忆是周末跟爸爸妈妈一起坐2路电车去老通城吃豆皮…
我住江边兰陵路合作路 哈哈
@@eveming2965 一元路公园同性恋聚会的地方
我高中就离这里走路1分钟,家走路8分钟吧,记得这里刚开业的时候,大概20年前可能,我爸特高兴带我去,现在爸爸走了10年了,我也离开家乡住在海外
你这样说,元宵节独自一人在国外的我,非常难受,人生最后都是悲剧
@@makiyoheihei5445 同样一个人在海外过节
因为疫情同样没回国也没办法让家人来海外,过节都一个人。
如今 这么多中国人跑到外国 多得就象蚂蚁 真不希望中国人的劣根性污染了外国人的空气 土壤
@@eveming2965 今年也回不去,明年不一定,彻底绝望了,人生能有几个年
甜酒加年糕条。还是豆皮好吃。🥰
都好吃!那是酿米酒做的,非常好吃!
最早的民生甜食馆在清芬路口,那时候豆皮里面还有青豆,是现在的工艺无法比拟的,还有一个青菜烧梅现在失传了。
小时候去姨奶奶家,总是去这儿过早,然后从武大侧门溜进去看樱花,……因为疫情,快四年没回去了,看了今天视频内心久久难以平复,最难熬的就是这发自内心的乡愁,希望一切早点恢复正常,很想家……。
都说热干面 面窝 蛋酒 经典组合,其实我更倾向于米酒糟 + 凉白开(甚至冰水) + 白糖 调碗凉清酒 来代替蛋酒。因为热干面 和 面窝都是热的,所以饮品用凉的更爽,以后你们可以试试。
这个片头的三十秒超好看,震撼!
多花錢不算事!全吃完才是強👍
豆腐佬拌匀了吃,过年回武汉刚吃过。 民生的煎包才是比较正宗的,蘸酱吃,最爱~~~
双洞正街的德润福烧梅推荐去试试。
作为一个武汉人告诉你 民生甜食馆的煎包 酱才是灵魂 老白的酱给少了 糊米酒就是米酒 只是碳水炸弹版的 里面的就是没有馅的汤圆 他们家豆皮和烧麦不错 还有这一家一定要吃蒸饺 最后一个点 豆皮不加儿化音 要不然都变味了
原来兰陵路群艺馆那边有家特别老的甜食馆 热干面也可以 不知道是不是这家 变化太大了
那个叫糍粑,糯米做的
下次去武汉高低横竖得尝尝这豆皮,上次去都没吃。
豆皮, 热干面, 还有面窝, 只有武汉吃的到, 湖北特色。 那是真好吃。 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 各地不一样的, 都很好吃。
我記得小時候 就是蛋酒和清酒 再來桂花糊 藕粉 我記憶中就是這幾樣粘稠的 那個糊米酒好像年糕似的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才開發的 豆腐腦我是甜教的 不予置評 豆皮一定要加鹵水
豆皮加卤水?下次我回去试一下啊,我觉得不靠谱🤭
不是每家店都有 可能我吃到的有 可能是熱乾麵的醬油
北方都吃咸豆腐脑哈哈哈
终于看到家乡的过早了
更好吃的豆皮是还有卤的。 比干的更好吃~
豆皮是真的好吃。我最喜欢吃的四样东西,豆皮,麻辣香锅,火锅和煲仔饭哈哈哈
哈哈,和你喜欢的一样,我过早最爱吃豆皮加蛋酒,手机提一袋小笼包,哈哈哈
豆皮好吃,但是怕糯米吃多了不消化,还是吃热干粉吃得多,要细粉👍🏻
豆皮yyds!!
早上喝酒的 武漢叫“酒麻木” 不多 小眾群體
之前去过武汉,完全认同老白观点,豆皮非常好吃,被严重低估。热干面和煎包都没吃不明白。
我武汉人,看这一集真解馋!
蔡林记的热干面 老通城的豆皮 四季美的汤包 五芳斋的汤圆 曹祥泰的绿豆糕
还有人记得四季美合五芳斋
这一套还是很标准组合。赞
老白,那个糊糊的是汤圆份子做的。
武汉过早就喜欢吃热干面和豆皮
老三样:热干面+豆皮+烧卖 , 最近开始流行吃生烫
热干细粉,牛肉粉,水饺,煎包,回去就靠这几样,因为楼下的就是这些😄
舒服,冬天一碗豆花加份豆皮。
我小时候去湖北人家做客,吃碗米酒,还奇怪怎么稀饭变酸了。
我也好想吃豆皮啊。。。。。
赞👍!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have ever seen the host applaud his food.
it seems Beijing food can not surprise him any more
尝尝武汉甜豆花 一般武汉人不是咸豆腐脑😄
豆皮当年毛泽东到武汉吃过一次豆皮后,把厨师帶到了北京去了
好吃呀
44秒大叔说得好像是“不然它怎么舍得搬呢?”
我感觉说的是,我那时来的时候才(开)半年😂
糊米酒里放的是年糕
我的大武汉
我也喜欢豆皮~~!
加油条 散子吃的是糊汤粉,不是糊米酒。这个是咸的。。
糊米酒里面的是糍粑。
食落口果啲臭雪味都仲係度,里面凍的
哈哈,老白和我一样强迫症,吃豆皮最烦露馅。
我想我奶奶了, 米酒糍粑
老白吃豆皮吃的是真香啊。。😂😂
豆皮真的太好吃了!
糊米酒就是米酒勾了芡啊,哈哈,字面意思
勾什么芡啊?就是没馅的汤圆煮化了。
老白去了武汉伢们,不常去的地方。
武漢的燒麥 面窩我必點
北方人热干面估计不喜欢,豆皮是对胃口了。
在南方待着的河北人表示早已习惯南方人不分青红皂白的把你当做东北人🙂
开头那个大叔不是武汉人吧😅我也一句没听懂
说荆州话的仙桃人
这个价格就很接地气了,就是当地人一般都会去吃的店.
我们都叫米酒, 不叫醪糟, 不过学名的确是 醪糟。
老地方,美食多.
东北北京??? 小白哪里人???
哎,老白就在汉口转悠了,你什么时候把户部巷的给发上来
外地人才去户部巷
@@tsenhu 本地人也去啊,比如说我,但是要会挑
老白什么时候去江西啊?不要怕嘛,不会辣死人的。
😲等我再练练吃辣功底
是不是忘了热干面。。。。。。
作为一个武汉人,我也没听懂他说的啥,估计是黄冈或襄樊的方言
民生的煎包才是比较正宗的,蘸酱吃
看的好馋啊!
武汉还有浇卤子的咸豆腐脑?第一次见,我还以为都吃舔的呢
老先生说武汉话说的的啥意思呀。
武汉人表示听不懂
@@xinjianzhou949 +1感觉像是孝感啊麻城啊黄冈啊之类的
这家豆皮是武汉最正宗的,没有之一!
老白这吃豆皮的手法有点生疏,应该直接把嘴放在盘边,巴拉巴拉地吃
哈哈哈下回就会了,我还说馅都掉出来了可咋整
热干面我是真的没办法接受 太干了 咽不下去
哈哈哈哈哈。东北北京
8块人民币也太合理了。我们这里1美元1根油条还他妈的不好吃
开头大哥要说的是武汉话我把头给你……我土生土长武汉人听几遍就听了个不xx他哪个舍得搬咧……
开头大哥 应该说的是仙桃的方言
这玩意儿,,有么斯吃。我武汉伢从不来甜食馆过早
莫得那个事、当糊米酒一角钱的时候,我常吃的
糊汤粉+油条
想念糊汤粉,不加辣椒加胡椒👍🏻👍🏻👍🏻
再次着急,刚出锅的豆皮倒是直接吃啊,还领别的干嘛?吃完了再领。他家热干面也不赖。
三鲜豆皮yyds!为三鲜豆皮打cal
2:38 漂亮姐姐
2:48 发错时间了
作为一个老武汉,我只听懂了“不**哪个舍得搬尼?",前几个字实在没听懂😂
我听三遍没听明白,哈哈
@@ranazhang我也听了三遍没听明白
东北北京!一听就是厚道银!
老白叫高低? 还是我理解错了
高低都要怎样怎样,就是不管怎样都要怎样怎样的意思
老白是感冒了还是嗓子发炎了……
武漢早餐店配個北京樂曲 不太合適啊
其实武汉大部分豆腐脑是甜的
言不由衷東北北京是怕別人胖揍
很喜欢看老白的视频 但这种热血片的片头就。。
豆腐腦只吃過甜口
我一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让东北人说我是东北的却装北京人!东北人自认为自己说的就是普通话!
2:47 美人
片头这气势吓尿了,以为下一个镜头会是老白破茧而出,瞪我一眼然后扑棱着翅膀飞走……
好多南方人分不清北京口音东北口音
2:48的妹子气质绝佳啊。
嚴重警告!!!! 這影片不能半夜空腹看,太心靈打擊了
碳水炸弹啊
不是大哥,南方人听不出东北和北京的口音很正常,您北京的就北京的直接说呗为啥还非得认自己东北的🤣另外豆腐脑武汉人基本都吃甜的,所以咸豆腐脑估计吃的少可能也不太正宗还是以你们的吃法为主吧。。
大部分说的不是武汉话 很多地方话
豆腐脑呢?
武汉本地,没怎么见过吃咸豆腐脑
你太年轻了,咸豆腐脑才好吃,现在很少地方有了。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周每天都会有更新哟~大家记得及时来看新视频!
开头的BGM和老白的呐喊声音太大了,每次在电视上看的时候都被震的不行,能不能稍微把音量调小一点呀
你努力奋斗没啥变化啊,拉着个脸,皱着眉,老味道的评价用语:不难吃,还可以。
大哥你真这么痛苦 别干这行了。看了你可能五年了,一点儿变化都没有。吃播都是过来找幸福感的,你去看看人家各个探店的主播,传递的幸福感满满。你这一脸被干翻了的表情,能不能管理一下?你看看那个视频up主是你这副模样上镜的?
努个屁力。奋个屁斗。毫无长进。越退越勇。
@@mikesunny1291 老白的节目宗旨是品论各地吃食,您却要他甭管好不好先传递幸福感,可真有你的。下次您去别的地方吃到不合您口味的东西你也一通夸,还洋溢着幸福的笑,假了点吧。人家连说自己不喜欢的权利都没有啦?如果要幸福感建议您去看纯吃播节目,各种食物咔咔往里塞,跟猪似的,别说评价了话都不会说一句。给您传递了幸福感,自己再找地方哇哇催吐,那样的节目可能适合您。
@@waymy8702 老白的“喜好”把自己局限在一个非常非常小众的圈子里:
1. 视频探店没必要,真要是看攻略,都是去查文字版本。没有人花十几分钟看一个视频去了解一家餐厅。
2. 他自己有非常强的口味局限,说白了就是老北京口味,南方菜吃不惯。如果他是“个人(个体户,怕你蠢看不懂)”,我非常尊重,但你是做视频的。你天南地北都吃不惯,就自个儿家炸酱面“二八酱”最香,那你粉丝和视频播放量,频道成长就不会太理想。
3. 在短视频的兴起之后,长视频up越来越难做,本来竞争就很激烈,再加上短视频一个新行业的打击。如果你想平台发展好,能养活自己的团队。那就必须符合大众口味。
像你这种还站在“老白个人喜好权利”层面的傻逼,歇歇吧。如果老白团队能听得进去这个建议,或许对他们还有帮助。你这种吧,就是那种康康吃,邦邦拉的货,哪凉快儿哪儿呆着去。
防止你杠我,我也是北京人,我也喜欢吃炒肝儿炸酱面。我也是吃着庆丰长大的。就是因为老白是北京人,所以给他提一些残忍又现实的建议。
@@waymy8702 我再防治你杠我一下。他每集最后说的“世界很复杂,但在吃xxxx的时候我们不会说谎”。你如果是个客观评测机构,这话没毛病,比如电子产品类,都是靠性能数据说话的。美食类节目没有一个标准,各有各的口味。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重点不是“讲真话”(不是鼓励忽悠观众),而是“谁”的真话。进一步解释,就是说老白的真话不是客观的,是完全依托他自己主观个人喜好的。他自己的口味比较刁钻,受众面小。能跟他有同感的都是北京70,80后,吃着父母精湛的厨艺长大的北京孩子。你这么个狭隘的主关出发点,怎么跟更多的观众产生共鸣?我要是四川人,东北人,广东人,肯定不爱看他视频。你个人,频道的出发点这么狭隘,发展不好是一定的。理想状况是你的出发点能尽可能根大众站在一个面上,这样观众理解认同,才会有不错的增长。说说探店类的节目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当地美食,带出当地文化,人文特色。旅游结合美食的角度,非常能跟观众产生共鸣。能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老白这个频道吧,就是给那么些不是北京人,但是特别稀罕京城八爷京片子的外地人看的,要么就是给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特别崇尚北京当地美食的本地人看的。还有就是你这种莫名就是喜欢崇拜老白刁钻口味,好显得自己口味也比较高级来找自我优越感的傻屌。
这家是三镇民生甜食馆的总店,在核心老城区范围内,虽然离我家很远,但是因为有几样必吃的(武汉还散布了不少他家的分店,但都不如总店品质稳定),还是办了他家的储值卡,隔几个月就会跑去狠狠刷一次。出国快两年了,这家店快有三年没去过了,看样子是沿着胜利街从合作路口搬到兰陵路口去了,距离虽然不到100米,但不知道我的充值卡余额会不会作废了,呵呵。这家豆皮(上次去还是6元)是个标杆,瘦肉丁、香菇丁、笋丁的配置才是经典,只有老白刷到正宗的了(看到老白来武汉探店,特别高兴!上次还去了刘胖子家常菜的总店--前身是大排挡、现在店址对面的已拆老店原来是24小时营业的,点的几个菜都是原来排挡起家时的招牌菜,看来是做足了功课。不远处还有个24小时营业的陈醒生炸酱面总店,味道非常有特色,还有1元4个的开心小面窝、韭菜煎饺、煎包性价比特别高,不过据说现在品质也不行了)。看到其他很多美食博主去探店的居然还有干子丁和榨菜丁来充数(很多早餐店都是这样节约成本),那味道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感觉像是店家头天晚上在家里做了榨菜干子炒肉丝这道菜没吃完,第二天凑合用来做豆皮了。这家的特色煎包(上次3.5元)非常一般,皮太厚,蘸料也一般,还不如刷一下重油烧梅(虽然这家烧梅也不是武汉最好吃的),但至少不会像煎包那样让人特别失望。原来这家的糊米酒(上次2.5元)是桂花糊米酒,浓郁的桂花香配上淡淡的酒糟香,让我这个不爱吃甜食的人也难以拒绝,现在加上了“特色”就变味了吗--看来凡是加了“特色”头衔的东西就不行了!什锦豆腐脑(上次3元)确实需要拌匀后再吃,因为里面加了很多料诸如馓子、黄花菜、虾米、榨菜丁、香葱等等,拌匀后味道还是有挺多层次的,卤汁应该是淋在豆腐脑上面的,现在可能是为了出餐快,所有配料一股脑都先放在碗底了,虽然不是我的必吃,但是因为其它店没有做得这么讲究的,还是偶尔会刷一下。这家还有个宝藏品种是三鲜馄饨(上次6元),一份18个当天现包的鲜肉馄饨,皮薄馅大,加上虾米和榨菜丁多多,以及少许排骨汤和猪油助攻,咸鲜的味道和小时候很久才能吃到一次的感觉一模一样,因为其它店都做不出这样的感觉,每次都会必刷,现在这个是不再做了吗?伤心!热干面不要试,虽然比路边早餐小店要好一点,但是算不上好吃。这家的原汤米粉可以试试,因为有点排骨汤打底,味道类似鲜肉馄饨,咸香咸香的,价格和热干面一样。盖浇饭什么的都是后来给食客午餐、晚餐提供更多选择的,不好吃也不难吃,这家店的重头戏还是传统早点。希望时隔多年再去吃时那些必吃品种的风味不会改变,毕竟随着时间流逝,大家都想保留某些不受时空限制的牵挂!
等你回家!
很可惜最重要的油香失传了,壳脆馅甜,桂花糊米酒也没有以前的甜柚子皮粒了。
@@bandai2768 油香没有失传吧,我19年去的时候看好多人都买一碗醪糟糊加一个油香
@@yilai6307 很多人把油墩和油香弄混了,油香是油炸壳脆流塘心的甜品,桂花糊溏心,自从民生甜食馆被佳丽广场拆迁,从民生路口搬走就失传了,大部分年轻人都没见过。
🤭🤭🤭98年第一次去武漢~當天午餐吃的料理都忘了~就記得豆皮幹掉三份👍👍👍👍太好吃了!
一晃过去20多年啦
那年发大水啊。。。。。。
@@bandai2768 😩是啊…就是江南大水災…98年底到了武漢三鎮時~還是很多地方滿目瘡痍!
糊米酒 里面的那个是用糯米粉做的 可以理解为没有馅的汤圆
武汉人路过,视频很好。今年一定回趟家。
民生甜食馆就是品种相对齐全,但味道每样都很一般。要吃武汉的正宗味道,豆皮可以吃排队多的街头店,有的基本上就是一做就是二三十年。热干面还是蔡林记和蔡明纬,严氏烧卖重油,徐嫂鱼糊汤粉配上油条特别适合冬天吃,建议白先生还是多做做攻略,比如说武汉好吃佬的推荐店。这样子才不枉此行。
只要没有那迟到王,我一律点赞
真是怀念我的家乡啊!
小时候住汉口一元路,童年的记忆是周末跟爸爸妈妈一起坐2路电车去老通城吃豆皮…
我住江边兰陵路合作路 哈哈
@@eveming2965 一元路公园同性恋聚会的地方
我高中就离这里走路1分钟,家走路8分钟吧,记得这里刚开业的时候,大概20年前可能,我爸特高兴带我去,现在爸爸走了10年了,我也离开家乡住在海外
你这样说,元宵节独自一人在国外的我,非常难受,人生最后都是悲剧
@@makiyoheihei5445 同样一个人在海外过节
因为疫情同样没回国也没办法让家人来海外,过节都一个人。
如今 这么多中国人跑到外国 多得就象蚂蚁 真不希望中国人的劣根性污染了外国人的空气 土壤
@@eveming2965 今年也回不去,明年不一定,彻底绝望了,人生能有几个年
甜酒加年糕条。还是豆皮好吃。🥰
都好吃!那是酿米酒做的,非常好吃!
最早的民生甜食馆在清芬路口,那时候豆皮里面还有青豆,是现在的工艺无法比拟的,还有一个青菜烧梅现在失传了。
小时候去姨奶奶家,总是去这儿过早,然后从武大侧门溜进去看樱花,……因为疫情,快四年没回去了,看了今天视频内心久久难以平复,最难熬的就是这发自内心的乡愁,希望一切早点恢复正常,很想家……。
都说热干面 面窝 蛋酒 经典组合,其实我更倾向于米酒糟 + 凉白开(甚至冰水) + 白糖 调碗凉清酒 来代替蛋酒。因为热干面 和 面窝都是热的,所以饮品用凉的更爽,以后你们可以试试。
这个片头的三十秒超好看,震撼!
多花錢不算事!全吃完才是強👍
豆腐佬拌匀了吃,过年回武汉刚吃过。 民生的煎包才是比较正宗的,蘸酱吃,最爱~~~
双洞正街的德润福烧梅推荐去试试。
作为一个武汉人告诉你 民生甜食馆的煎包 酱才是灵魂 老白的酱给少了 糊米酒就是米酒 只是碳水炸弹版的 里面的就是没有馅的汤圆 他们家豆皮和烧麦不错 还有这一家一定要吃蒸饺 最后一个点 豆皮不加儿化音 要不然都变味了
原来兰陵路群艺馆那边有家特别老的甜食馆 热干面也可以 不知道是不是这家 变化太大了
那个叫糍粑,糯米做的
下次去武汉高低横竖得尝尝这豆皮,上次去都没吃。
豆皮, 热干面, 还有面窝, 只有武汉吃的到, 湖北特色。 那是真好吃。 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 各地不一样的, 都很好吃。
我記得小時候 就是蛋酒和清酒 再來桂花糊 藕粉 我記憶中就是這幾樣粘稠的 那個糊米酒好像年糕似的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才開發的 豆腐腦我是甜教的 不予置評 豆皮一定要加鹵水
豆皮加卤水?下次我回去试一下啊,我觉得不靠谱🤭
不是每家店都有 可能我吃到的有 可能是熱乾麵的醬油
北方都吃咸豆腐脑哈哈哈
终于看到家乡的过早了
更好吃的豆皮是还有卤的。 比干的更好吃~
豆皮是真的好吃。我最喜欢吃的四样东西,豆皮,麻辣香锅,火锅和煲仔饭哈哈哈
哈哈,和你喜欢的一样,我过早最爱吃豆皮加蛋酒,手机提一袋小笼包,哈哈哈
豆皮好吃,但是怕糯米吃多了不消化,还是吃热干粉吃得多,要细粉👍🏻
豆皮yyds!!
早上喝酒的 武漢叫“酒麻木” 不多 小眾群體
之前去过武汉,完全认同老白观点,豆皮非常好吃,被严重低估。热干面和煎包都没吃不明白。
我武汉人,看这一集真解馋!
蔡林记的热干面 老通城的豆皮 四季美的汤包 五芳斋的汤圆 曹祥泰的绿豆糕
还有人记得四季美合五芳斋
这一套还是很标准组合。赞
老白,那个糊糊的是汤圆份子做的。
武汉过早就喜欢吃热干面和豆皮
老三样:热干面+豆皮+烧卖 , 最近开始流行吃生烫
热干细粉,牛肉粉,水饺,煎包,回去就靠这几样,因为楼下的就是这些😄
舒服,冬天一碗豆花加份豆皮。
我小时候去湖北人家做客,吃碗米酒,还奇怪怎么稀饭变酸了。
我也好想吃豆皮啊。。。。。
赞👍!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have ever seen the host applaud his food.
it seems Beijing food can not surprise him any more
尝尝武汉甜豆花 一般武汉人不是咸豆腐脑😄
豆皮当年毛泽东到武汉
吃过一次豆皮后,把厨师帶到了北京去了
好吃呀
44秒大叔说得好像是“不然它怎么舍得搬呢?”
我感觉说的是,我那时来的时候才(开)半年😂
糊米酒里放的是年糕
我的大武汉
我也喜欢豆皮~~!
加油条 散子吃的是糊汤粉,不是糊米酒。这个是咸的。。
糊米酒里面的是糍粑。
食落口果啲臭雪味都仲係度,里面凍的
哈哈,老白和我一样强迫症,吃豆皮最烦露馅。
我想我奶奶了, 米酒糍粑
老白吃豆皮吃的是真香啊。。😂😂
豆皮真的太好吃了!
糊米酒就是米酒勾了芡啊,哈哈,字面意思
勾什么芡啊?就是没馅的汤圆煮化了。
老白去了武汉伢们,不常去的地方。
武漢的燒麥 面窩我必點
北方人热干面估计不喜欢,豆皮是对胃口了。
在南方待着的河北人表示早已习惯南方人不分青红皂白的把你当做东北人🙂
开头那个大叔不是武汉人吧😅我也一句没听懂
说荆州话的仙桃人
这个价格就很接地气了,就是当地人一般都会去吃的店.
我们都叫米酒, 不叫醪糟, 不过学名的确是 醪糟。
老地方,美食多.
东北北京??? 小白哪里人???
哎,老白就在汉口转悠了,你什么时候把户部巷的给发上来
外地人才去户部巷
@@tsenhu 本地人也去啊,比如说我,但是要会挑
老白什么时候去江西啊?不要怕嘛,不会辣死人的。
😲等我再练练吃辣功底
是不是忘了热干面。。。。。。
作为一个武汉人,我也没听懂他说的啥,估计是黄冈或襄樊的方言
民生的煎包才是比较正宗的,蘸酱吃
看的好馋啊!
武汉还有浇卤子的咸豆腐脑?
第一次见,我还以为都吃舔的呢
老先生说武汉话说的的啥意思呀。
武汉人表示听不懂
@@xinjianzhou949 +1感觉像是孝感啊麻城啊黄冈啊之类的
这家豆皮是武汉最正宗的,没有之一!
老白这吃豆皮的手法有点生疏,应该直接把嘴放在盘边,巴拉巴拉地吃
哈哈哈下回就会了,我还说馅都掉出来了可咋整
热干面我是真的没办法接受 太干了 咽不下去
哈哈哈哈哈。东北北京
8块人民币也太合理了。我们这里1美元1根油条还他妈的不好吃
开头大哥要说的是武汉话我把头给你……我土生土长武汉人听几遍就听了个不xx他哪个舍得搬咧……
开头大哥 应该说的是仙桃的方言
这玩意儿,,有么斯吃。我武汉伢从不来甜食馆过早
莫得那个事、当糊米酒一角钱的时候,我常吃的
糊汤粉+油条
想念糊汤粉,不加辣椒加胡椒👍🏻👍🏻👍🏻
再次着急,刚出锅的豆皮倒是直接吃啊,还领别的干嘛?吃完了再领。他家热干面也不赖。
三鲜豆皮yyds!为三鲜豆皮打cal
2:38 漂亮姐姐
2:48 发错时间了
作为一个老武汉,我只听懂了“不**哪个舍得搬尼?",前几个字实在没听懂😂
我听三遍没听明白,哈哈
@@ranazhang我也听了三遍没听明白
东北北京!一听就是厚道银!
老白叫高低? 还是我理解错了
高低都要怎样怎样,就是不管怎样都要怎样怎样的意思
老白是感冒了还是嗓子发炎了……
武漢早餐店配個北京樂曲 不太合適啊
其实武汉大部分豆腐脑是甜的
言不由衷東北北京是怕別人胖揍
很喜欢看老白的视频 但这种热血片的片头就。。
豆腐腦只吃過甜口
我一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让东北人说我是东北的却装北京人!东北人自认为自己说的就是普通话!
2:47 美人
片头这气势吓尿了,以为下一个镜头会是老白破茧而出,瞪我一眼然后扑棱着翅膀飞走……
好多南方人分不清北京口音东北口音
2:48的妹子气质绝佳啊。
嚴重警告!!!! 這影片不能半夜空腹看,太心靈打擊了
碳水炸弹啊
不是大哥,南方人听不出东北和北京的口音很正常,您北京的就北京的直接说呗为啥还非得认自己东北的🤣另外豆腐脑武汉人基本都吃甜的,所以咸豆腐脑估计吃的少可能也不太正宗还是以你们的吃法为主吧。。
大部分说的不是武汉话 很多地方话
豆腐脑呢?
武汉本地,没怎么见过吃咸豆腐脑
你太年轻了,咸豆腐脑才好吃,现在很少地方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