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集十分貼地。Friendship的定義確實是出於mutual affection, 沒有任何的倫常在當中作為前提。或許正是這樣,所以耶穌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不少人返教會期望被愛,卻沒有為意,能交朋友,自己首先要成為別人的朋友,而不是坐在那裡等別人來愛。 實在有不少人對在教會中建立關係的期望很大,甚至過大。我作為小組組長都處理過這個case,甚至我們要找教會中一位的心理分析師出馬,才令該名組員明白甚麼是關係中的合理期望。 不少人的人生目的其實是追求快樂,所以返教會令他快樂,就返; 不快樂就唔返。但基督徒的人生是否要這樣?我們人生要追求的,其實是聖潔。人生當追求聖潔,並且是直到地極的聖潔(主的旨意在地若天,全地尊崇聖潔的上主),過於追求快樂。快樂是愛與被愛的by product。 For success, like happiness, cannot be pursued; it must ensue, and it only does so as the unintended side-effect of one's personal dedication to a cause greater than oneself or as the by-product of one's surrender to a person other than oneself. Happiness must happen, and the same holds for success: you have to let it happen by not caring about it. Viktor E. Frankl,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Thank you for the insightful content! 👍🏼A small group with a goal to achieve or something to do to serve the church, is the key to bond everyone in all stages of life together!
We should not stop supporting each other in the house for sinners, to practise love, focus on God, keep silent , no argument as the Bible said. Be still, be silent , be watchful.
@@TheWSKWOK Thanks for your reminding. As you mentioned, the key is whether it's an obligation of practising love? or naturally building a family-like friendship.
In a nutshell, when a Christian has been internalised fellowship as part of the discipleship, it has become an obligation. If there is choice, every thing is possible. The latter is becoming more attractive when the fellowship is unable to resolve their issues in daily events.
我已經至少20年無返團契小組,返左10幾年西人教會。香港喺信仰上有好多教會以外resources同support ,身邊亦有好多返唔同教會嘅基督徒朋友共同成長。仲有來自唔同教會嘅祈禱小組組員一齊祈禱,我移咗民四年,差唔多每個星期都同住香港嘅組員一齊祈禱,一樣可以一齊成長見證神嘅恩典。生活中已經有好多事要去處理,唔需要再加重自己嘅負擔。而且基督徒係喺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嘅樣式,而唔係只限喺教會,所以真係唔需要勉強自己一定要返團契,只要有信仰同行者已經足夠,以上純粹係我個人信仰路上嘅分享。
以前帶領小組團契時都遇到過呢d情況。就算最興旺既時候,放飛機率都有大約30%。一方面唔想聚會內容讓人感覺太枯燥,另一方面又唔想搞到似世俗派對,仲要考慮到參與者既靈命進程、背景、興趣等等都有好大分別,非常困難,到最後真係要睇開d。我自己既體驗係,基本上無見過在每個禮拜或隔個禮拜兩個鐘頭既小組聚會入面建立關係,反而絕大部份關係係o個兩個鐘頭以外既日常生活入面建立,所以對團契小組既目的同功能必須有正確既預期。
至於虛假,我心入面一直有一個負擔,就係我唔敢隨便用"弟兄姊妹"呢四個字,因為對我來講呢四個字好重,代表你我之間有完全既犧牲同信任,傾家蕩產都在所不惜,同親兄弟姊妹無異,而我自問未同任何信徒建立呢種關係,所以我只敢稱呼其他信徒為朋友或信徒。
其實基督徒原文就是門徒,世上沒有信徒與門徒的分別,所以只要您是信徒,已逃不過您們是弟兄的關係。另外,我好欣賞您的基督觀,很好❤有些points可以大家研究吓😊,例如您沒有稱他們弟兄姊妹,但不代表可以落grade對他們(我也是很爭扎😅),我們唱詩或禱告,說獻上所有,愛弟兄,實際上打了多少折扣,是否口是心非呢?我指出來,只是說大家行出來的跟真道有點遠,大家努力禱告吧❤
@@kamanchan5171 我以前都會好輕易用"弟兄姊妹"來稱呼其他信徒。但若干年前我經歷過人生既一次低谷,在我最徬徨無助既時候,平時所謂既"弟兄姊妹"絕大部份連關心都無,小部份亦只會俾我一兩句建議,真係實質願意幫助我既就只有我原生家庭既親哥哥姐姐。我完全無責怪呢d"弟兄姊妹",因為我明白大家都有自己生活上既忙碌同責任,我呢d"哎呀弟兄"有難,佢地唔幫我係好正常,換轉如果佢地陷入同樣既低谷,老實講我亦應該唔會好似當家人咁幫佢地。我反思呢個經歷,決定無論如何唔可以做一個虛偽既人;如果某天我同其他信徒真係好似初期教會咁變賣家業、凡物共用、彼此分享(如果走到呢一步肯定係被迫😂),咁我或者有資格稱呼其他信徒為弟兄姊妹,但至少我呢一刻做唔到憑良知稱呼其他信徒做弟兄姊妹。
我覺得親兄弟姊妹只是血緣關係,但唔一定有你分享的感情及責任⋯⋯
我當然同意呢方面無一定,畢竟有聽聞親生兄弟姊妹可以反目成仇,亦有無血緣既朋友可以兩肋插刀,所以"唔隨便稱呼其他信徒做弟兄姊妹"從來只係我自己持守既原則,我無叫任何人仿效。若干年前當我人生陷入最無助既低谷時, 只有我既原生家庭哥哥姐姐願意無條件幫助同信任我,至於所謂既弟兄姊妹大部份連關心既說話都無,小部份亦只係拋低一兩句建議。當然,我呢個"哎呀弟兄"無怪佢地,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既忙碌同責任,換轉係佢地有難,我自問亦做唔到犧牲自己既資源去幫佢地。所以我反思呢段經歷,決意無論如何唔可以虛假,除非有朝一日我同其他信徒真係做到變賣家業、凡物公用、彼此分享(走到呢一步應該係迫不得已😂),否則至少我呢一刻憑良知無資格稱呼其他信徒為"弟兄姊妹"。
@@Baiyoubai 謝謝你的支持,也謝謝你的真誠分享。
過往也有類似發現,團契或小組後的宵夜時間,才是建立關係的黃金時段。而團契以外有往來的肢體,也比較可持續的。可能這些都是基於跳出了聚會框架的真誠交往,就是真的和團契的人交朋友,而不是在團契內交朋友。
我當年唔buy 教會(尤其是 華人教會) 就是大部分資深基督徒,講一套,做一套.
有人返團契有人唔返團契,都是各有自由和各有所需
人哋唔返就使你受苦,考愛心,這都是你自己的哲理,不一定是事實。
若是有愛心與人團契就明白人哋為什麼不返團契,為什麼不珍惜團契。
返團契不代表有愛心,不返團契不代表不敬虔。
人家無興趣返,月用方法經文勒索人返是極端信仰之一。
希伯來文金句是有上下文。
最原始使徒行傳中基督徒成為同一地方教會成員,完全是出於良知、喜悅、需要、自願、信仰、對別人的關懷、對真理的學習、生活環境。。。。。等等,完全沒有情感和責任的勒索。
正確的信仰是尊重人的差異,接受人是自由的個體。
最後:有麝自然香,何必當風颺。
Well said,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
Thank you for your encouragement.
多謝兩位有心人,做這個channel 真不易。認同你們對肢體關係的解讀,只有關係,無使命,意義何在,希望多D牧者會醒覺。
@@dow5495 謝謝你的鼓勵。這段時間,堅持出片確實有些艱辛。我們會繼續努力💪🏼
返返去最原始嘅聚會意義,咁就完全覺得唔虛偽喇,感謝弟兄分享!
多謝你地,真係講得好清楚,真係事奉的群體有一樣的心志,彼此相知相識,關係和靈裡成長都能建立到,反觀最陌生的就是強調愛,不斷舉辦聯宜活動的小組,但發左好多年互相都唔知對方的中文名,或者屋企有幾多人,更何況係共同實踐使命。所以小組/團契係最令人迷失同心灰,相反最感到有建立同力量都是事奉的群體
@@fung3131 對。很有同感。謝謝你的分享和共鳴。
唔識人地中文名, 無瞭解關心對方, 係邊個做成?
有時真係唔想返呢D小組團契,都經歷好多假人,搞小圈子搞排擠,是非多多......
所有奉獻包括十一奉獻都應該是甘心自願的,不應勉強,不應施與有意或無意的情緒勒索。
多謝!
@@lindatsoi4647 萬分感謝☺️
今晚契團講過啲乜, 基本上未瞓都已經傳遍半个教會, 好彩嘅話明天食 lunch 之時已傳番自己耳中!
咁有乜嘢問題呢?如果唔講明係機密,我唔覺得係大問題。
大學時參與院校嘅基督徒詩班就係有種想透過詩歌傳揚福音嘅使命凝聚左一班有心志嘅人,大家都有種特別嘅bonding,唔係純友誼friendship個種;係因著耶穌基督聚埋一齊嘅關係,好特別又深刻,就好似主持人中後段分享嘅咁😊😊😊❤❤❤
我好鍾意無地兩位討論嘅唔同issues 好深刻又有好多思考嘅位❤❤❤
這一集十分貼地。Friendship的定義確實是出於mutual affection, 沒有任何的倫常在當中作為前提。或許正是這樣,所以耶穌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不少人返教會期望被愛,卻沒有為意,能交朋友,自己首先要成為別人的朋友,而不是坐在那裡等別人來愛。
實在有不少人對在教會中建立關係的期望很大,甚至過大。我作為小組組長都處理過這個case,甚至我們要找教會中一位的心理分析師出馬,才令該名組員明白甚麼是關係中的合理期望。
不少人的人生目的其實是追求快樂,所以返教會令他快樂,就返; 不快樂就唔返。但基督徒的人生是否要這樣?我們人生要追求的,其實是聖潔。人生當追求聖潔,並且是直到地極的聖潔(主的旨意在地若天,全地尊崇聖潔的上主),過於追求快樂。快樂是愛與被愛的by product。
For success, like happiness, cannot be pursued; it must ensue, and it only does so as the unintended side-effect of one's personal dedication to a cause greater than oneself or as the by-product of one's surrender to a person other than oneself. Happiness must happen, and the same holds for success: you have to let it happen by not caring about it.
Viktor E. Frankl,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多謝分享,很值得深思的題目👏🏻
謝謝你的鼓勵😄
我都鍾意你哋講呢種topic呀❤謝謝你哋用心製作
@@The2010Picky 收到。謝謝你的鼓勵。
主持人加油,題目很好很貼地。💪🏼
@@calvinpang7233 謝謝鼓勵☺️
我覺得呢個題目好好喎👍🏻👍🏻👍🏻
@@alicektwong 謝謝你的鼓勵☺️
要在侍奉中建立基督身體繼而學習彼此相愛。
好多謝你地咁真誠講出 小組面對嘅真實情況 提醒我地小組要有個目標呢 大家可以一齊行 支持你地繼續講真心話💪🏼💪🏼
@@bba118 謝謝你的鼓勵☺️
你們講出重的,欣賞你們,教會是召罪人,弟兄有不同文化同性格,..小組學習相交同守望同行,不倫點樣看看保羅的愛同包容在基督會榮神益人,Amen❤
@@袁明坤 謝謝你的欣賞和支持
你哋已經做得好好
我全部看曬
有時會重聽
@@MINGYUETLIANG 好感動呀!你的支持成為我們堅持的動力
喜歡你們理性分析按照聖經教導👍
@@beckylam4783 謝謝你的欣賞和鼓勵☺️
Thank you for the insightful content! 👍🏼A small group with a goal to achieve or something to do to serve the church, is the key to bond everyone in all stages of life together!
@@sumkik Thanks for your appreciation ☺️
其實核心問題 是很值得討論呀!! 現實不少弟兄姊妹都在面對著。兩位加油
@@tonyluisl 謝謝你的鼓勵☺️
@ 我地新成立的大專/初職組係用緊「不可停止聚會」為名義,我已轉寄連結、鼓勵他們思考
好真實,貼地❤
@@carollam4639 謝謝☺️
假 有人就有假
假是人人必有的工具 好好認識
咁真才叫人成貴重東西 ! .
今集好貼身
@@lcl2260 謝謝鼓勵☺️
講得好👍
@@pansylau567 謝謝鼓勵☺️
加油,support!
@@Q-taro 謝謝支持
一班人愛主,愛靈魂,就會努力傳福音,經歷神。一班人愛世界,愛金錢,就會努力約飲茶,傾世界的事,一同用「基督徒」的名來一同享受。
@@kamanchan5171 實際上,可能是兩者的融合。耶穌在路加福音中的記載,也是又吃又喝的。(路七34)
@@UnboxTheology認同,吃渴玩樂是中性的😊當基督徒街頭佈道完之後一同宴樂是美事。但我指的是那類人愛宴樂多於神,可惜的是他們有部分是找同鄉會會友,一起行這條有名無實的天路😢
我欣賞尼D 類題目,在教會群體裡不易抽離出來探討啊
@@socheukin 收到。我們會努力。謝謝意見😄
現實做friend要緣份,唔同頻唔同咀型就friend唔到,不過教會不喜歡用「緣份」呢個term。
今日先見到有呢個節目,好有趣,已經add左啦!❤
@@meme-X-P 謝謝你的支持。如果有興趣,也可以share俾人,一起討論神學。
箴言大慨教我們遠避愚蠢的人,小心交友。完
第一次睇你哋,覺得你哋個內容好落地,完全唔覺得topic有咩問題,反而好覺得好正,加油
@@karenleung1294 謝謝你的鼓勵☺️
我整個人生就因為這句 “不可停止聚會” 牧師組員不斷因為你唔番一次就拎出黎用
每個星期六 日都係教會入面 唔敢唔番 唔番就有罪疚感 無哂自己休息時間到人生 直到早年 連小組都解散埋 我先如釋重負
@@Sorockman 呢節經文入面「聚會」呢個詞在聖經入面只出現過兩次,但無一次係具體指現在所謂既團契小組
@@Sorockman 謝謝你的真誠分享。確實小編有一段時間也是24x7x365地返教會,連堂會外的朋友也少接觸,只是佈道會要邀請人時,才找他們。
一個人成為基督徒,他會藉著主日崇拜去祟拜,讚美,祈禱和聽神的說話以此親近神。
之後以行為讓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看見主的救恩帶他們返教會更認識耶穌基督。教會就會持續發展下去。不應施與有意或無意的情緒勒索 叫人相信耶穌基督
We should not stop supporting each other in the house for sinners, to practise love, focus on God, keep silent , no argument as the Bible said. Be still, be silent , be watchful.
@@TheWSKWOK Thanks for your reminding. As you mentioned, the key is whether it's an obligation of practising love? or naturally building a family-like friendship.
以人為中心嘅social group定以神為中心嘅團契?假人一大堆,以為服侍神但利用神事奉自己嘅領導都大把,唔同道點解要一齊呢?
我有壓力呀!因為每次小組都要禱告但喺我而家都唔識祈禱,唔想做領禱嗰個,點算???😢
嘗試跟負責同工組長溝通一下。祈禱事少,對小組產生抗拒感就事大,有機會形成之後的不投入。
不可停止聚會係應該話吾鼓勵成日冇去主日聚會。connection係自願永遠係第一的時候。我們教會小組係會貼合番心靈交流需要,傾向生活遊戲小組。吾會太多精彩形象主義。
至於各類興趣活動小組目的是增加彼此之間的愛與支持,彰顯聖經中相互 愛的聯繫 的建立 的機會。
😅我在外國的教會雖然鼓勵大家入組,但一d 都唔pushing , 唔chur
@@sleepingbeauty415 美國教會比較少團契小組,我返緊大概二千人既長老會,正式既團契小組只有三個(一個係老人,一個係單身成年人,一個係大學生)。
阿晶好靚仔❤
@@elliot2k2004 🙈
相信耶穌基督不應該有篩選的,唔應該有洗禮班。六歲以下兒童應該由父母幫他們做選擇,嚴重傷殘無法表達意見者,可由相識照顧者決定是否洗禮,六歲以上兒童或成人應該由他自己決定是否洗禮。
六歲?是否打錯字?16歲?
洗禮班某程度上是一些行政產物,因為好多教會都將洗禮同埋加入地區教會(不是指大公教會)捆綁在一齊,要成為該地區教會會友,要透過上課程來決定該地兄姊妹是否明白地區教會的方向和目標都是無可口非的,我記得之前有一集是有講過相關問題的。
團契都係social groups 講是非的group
我覺得同親戚聚會一定,見面唔一定開心,可能好多傷害,但好多家庭都係堅持要大時大節見面⋯⋯ 同小組類似都係「為左神」而番? 可能都係愛的一種?
@@ScubaSSSS 確實有這種元素。可能重點在於是否只在團契小組交朋友,而不是生活中與團契的肢體交朋友。
主持人提到聖經不是用friendship呢個字,有啲想知多少少。
因為友誼關係的群體稱之為朋友,團契關係的群體稱之為團友,直覺上會覺得兩種關係都係友愛,有啲難區分。
加上可能細細個就聽,又會背金句「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會感覺友誼就係彼此相愛嘅實現咁。
不過都明白唔會全部團友都好friend,而團契實際上都有諗過團友關係要追求到咩地步先足夠。但如果由實踐角度出發,好似就只係應然同實然嘅差別咁。
@@per0per0 聖經有用到朋友philo同友愛phileo黎表達信徒之間既關係甚至對主既愛,例如約翰三書、哥林多前書、提多書同啟示錄,甚至耶穌都在約翰福音15稱門徒為朋友,所以我認為友誼團體同信徒團體呢兩個圈子有一定既重疊而唔係互相排斥。
小組絕對唔係做朋友,朋友唔係目的,未睇過聖經叫弟兄做朋友。無依個期望就已經解決教會問題。彼此相愛要求比朋友更高,你憎佢越願意同佢同行,尊重人,比做到朋友活出更高價值,更好見證
兩位講得好好. 想去搵下呢個頻道同兩位既資料, 完全無介紹, 連姓名, 背景, 乜都無.
@@maychu7447 謝謝你的垂注。
我們沒有介紹自己背景是刻意的,目的是想講的和收看的都在同一個平面上一起做神學,而沒有因角色、崗位和學位而強給另一方答案。在不知之幕下,一起討論、一起彼此了解不同的信仰立場。
此外,我們亦取用一鏡到尾沒有剪輯的拍攝,希望帶出討論神學是有容納錯誤的空間。過往有觀眾指出我們錯誤,也會在留言中修正。
如果確實想了解我們背景,以免有異端之疑,歡迎DM,樂意透露。
今天很多教會認同教會自主,忘記了耶穌基督死前的遺言:「每次」聚會都要以食物和酒去記念祂。
但是很多教會在主日崇拜放棄了這種聖餐記念。
耶穌好似無咁講過每次聚會都要...
@@sugarsugar-l2s 可以多了解「每次」的經文出處嗎?
關於「小組其實係咩嘢嚟?」
我慢慢開始理解得到
小組其實就係一個理想嘅概念
活動嘅外型同埋友誼嘅本質嘅結合
同埋佢哋之間係環環相扣
因為社群當中能夠誕生幾多真實友誼?好少,因為每個人都為自己而活,人不為己 天誅地滅
教會當中都唔例外,有幾多人會謀劃去同身邊嘅人作出任何人性嘅表現?
本身人就係會傾向唔主動愛身邊嘅人,如果人會主動,耶穌可必又俾一個新命令人呢?
人本來就係唔識,太廢了,先需要律法規條
小組就係友誼嘅律法規條,如果人懂得彼此主動連結,就唔再需要小組了,友誼之間關係更加深厚的時候,自然就會彼此連結
小組就係一個
教會當中友誼上嘅最底工資
只要人返小組好似得到了一個友誼,但係其實只係一個友誼上嘅最低保障
小組當中人會「一齊」,其實單純嘅友誼就係「一齊」,不論一齊做什麼或出門或到達目的地
小組當中人會「分享」,其實美好嘅友誼就係「分享」,不論分享感受或經歷或飲食或物品或知識⋯⋯
小組當中人會「經歷」,其實有意義嘅友誼就係「經歷」,不論一齊食飯或一齊行返屋企或一齊玩
小組係一個充滿框框局限嘅群體,有別於真實友誼(只係好似,除非有人主動打破)
小組好似被時間限制住,好似被地點限制住,好似做什麼都被限制住
小組本身冇問題,問題係人冇思考
@@LIKHANGCHEUNG-q3z 謝謝你的仔細分享。
在社會學的角度,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關係建立是需要一個common ground。當關係深厚了,common ground的作用就淡化,即係做乜活動都可以,只要一齊就足夠。
In a nutshell, when a Christian has been internalised fellowship as part of the discipleship, it has become an obligation. If there is choice, every thing is possible. The latter is becoming more attractive when the fellowship is unable to resolve their issues in daily events.
試問又有邊個唔假呢?跟隨主,學習主樣式是信徒一生的功課!
我都覺得自己假,無論在家庭,在工作地方,在朋友圈子,在教會...
因為我的愛心有限,忍耐有限,時間有限,體力有限,我不能無限地愛人!
我不是耶穌,不能完全達到耶穌愛人的標準,只是隨着年日有點進步就好了!信徒間不要存太高期望,就不會失望!
聖經指的聚會應該是主日崇拜,所有的聚會都必須有餅和酒呢幾樣嘢,沒有這些行為,那些都不是聚會。
@@sugarsugar-l2s 可能連主日崇拜這個term也未有,而是敬拜、擘餅、團契、祈禱等。
愛自己多過愛耶穌,先不要說愛人,攪小圈子攪是非,扮屬靈😢
如果有人员早一晚通知/提醒各人,会否有出现此情境???记得,这小组只有十人,不用1O分钟便可全部知道明天的聚会啦!
@@莫等待-h8b 謝謝你的愛心建議。個案中,正日的提醒也未有帶來變化。可惜。
最近有幾個問題,團契有人結咗婚,男女雙方本身都返唔同教會,結咗婚之後,兩邊教會都參與聚會,團契一年就返嚟5次都唔知有冇,其實應該要呢啲問題,佢哋係應該要一齊返同一間,定係得閒返呢間得閒返嗰間都OK?
團契WhatsApp group有兩個人知道佢哋已經轉咗去第二間教會崇拜同團契,肯定唔會再返嚟我哋呢邊,同埋已經冇再聯絡,但係團契個group度仲有佢哋兩個,咁我哋應該由得佢哋繼續喺度定係請佢quitgroup?有時候因為團契嘅活動或者真係想分享,都唔係好想講俾佢哋知
@@manhokwok3156 可以試下用另一角度看,如果你有一位朋友,結了婚,搬離開跟你住開的那一區,你會如何處理跟他的關係?
其實佢返左其他教會,同你地既關係會有咩影響呢?你地既關係只可以喺教會建立?
@@suenbrother404 環境改變了,朋友的關係自然會有影響。
離group與否不是最要緊,反而藉此輕輕關心一下近況,有可能更窩心。在溝通下,如果對方沒有應機或覺得沒有問題,將他離group也問題不大。
最後一次番小組就係2021年 果陣疫情用zoom,我都有番,但基本上估計1年後,WhatsApp group 冇再有人出聲,本身都覺得奇怪,但冇刻意問⋯⋯
之後一位比我更加小番小組既朋友傾開,話小組有人結婚,去唔去婚禮,向group 問,果刻先知道,原來自己被退出教會小組⋯⋯
既無奈又心痛⋯⋯也永遠都不再聯絡了⋯⋯
@@ScubaSSSS 🥲
查經班應該是給準備獻身教會作為神職人員或對聖經有興趣者間中參與,不應勉強。
教徒有冇跟聖經行割禮?
請問他們是那個教會?
咪因為啲小組冇料到囉
反之亦然,有些人會在教會群體內,不理會對方和自己的關係基礎,卻要求別人的體恤、認為別人必須幫助自己,因為基督徒有愛呀嘛!不斷情緒勒索。
這也非常令人討厭。
入了也無vonnection㗎,分好多小圈子,食飯俾錢都要payme一個人再轉另一人。怕是騙徒咁,點解我會想返!
@@hautboisteacheroboe 對。有時堂會內,太分in-group和out-group,不容易彼此融入。
@UnboxTheology 但又扮到好似inclusive個位先假
耶稣 收d門徒在一段時間的在表現上都好一般啫! 主就算帶領著 ! 他們都非常市儈 ! 屬世的 ! 這只表示 ! 在人所不能的 ! 在神卻能 ! 人就算有真信仰都未必係聖人 ! 由頭到尾都係罪人 ! 只係 因信 被(稱) 為義的 !!!
Flow Church幫到你❤
總係冇人夠膽答 “神棍係點樣練成的?”
你們有聽 Howtin Dog 嗎? 他比你們有趣得多!!
問題係佢個心愛神定愛世界。呢D行為一般都可以用種子既比喻。耶穌點講?無乜好評論。
ruclips.net/video/64KRw4CLfx8/видео.htmlsi=IvdmZoHD_kr8yZy0
都說是罪人的教會嘛。。
口頭禪的咁樣、咁樣.......很煩喔!
口語字幕不能給所有中文人看懂,收窄了傳福音的機會。🎉
2022年不打疫苗不可進入教會才是最荒謬🤬
在政府法例管制下,教會被認為是公眾場所,你一面要守法,一面又要保護會友健康,也要保護公眾健康。你可以說是荒謬,堅持違法聚會,如果病情因此而狂爆,你的社會道德責任就被負評,被世人評為一群不守法不負責任的宗教狂熱,你認為你在社會形象是得的還是失你呢?你的鄰舍會原諒你不守法害死他們嗎?在教會内部而言,你以為不會有人支持你不打疫苗,就沒有人反對不打疫苗就返教會的人嗎?
完全唔打,教會容許你有其他放法替代就算。香港人最多篤灰,小心為上。但自己都係唔會打針
btw 教會唔係建築物。所以我諗多少少就已經無badfeeling,個場地只係比政府惡法限制。無需要又求又憤怒,我自己就係教會
教會用嚟圈錢,可以睇吓正生書院校長陳兆焯攞咗5千萬走佬去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