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實驗室】比爾蓋茲也看好!氫能真的能成主流?技術成熟還要幾年? ft.蕭述三教授

Поделиться
HTML-код
  •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 9 апр 2024
  • 一同邁向能源氫時代!《科技魅癮》數位季刊完整內容👉 www.charmingscitech.nat.gov.tw/
    **科技魅癮,一讀上癮**
    來賓: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工學院院長蕭述三院長
  • НаукаНаука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220

  • @adasee7885
    @adasee7885 Месяц назад +8

    謝謝主持人訪問蕭教授增長大家對氫的知識

    • @PanScitw
      @PanScitw  Месяц назад +3

      感謝教授無私分享

  • @oscari5231
    @oscari5231 Месяц назад +3

    蕭教授對於能源有非常完整且精要的描述,在此受益良多。很高興泛科學能邀請專業人士已讓非專業人士都能吸收科學的進展資源,這個節目非常棒。

  • @raywinlee
    @raywinle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4

    要用五、六度電量去裂解氫,才能產生可以用一度電的氫氣。這就是馬斯克不推。
    當然如果要消耗多產生的電量,利用氫來儲存確實是一個方法,可是...拿來給小車跑是很浪費的。

    • @user-tv6dw5xq8n
      @user-tv6dw5xq8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歐洲一堆太陽能都造成負電價了,拿來儲存氫,而且氫船、氫火車、氫飛機才是未來主力

    • @shongwu9608
      @shongwu960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沒錯 另外壓縮氫還要耗一些能量

    • @Lee-kkkk
      @Lee-kkkk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氫引擎熱效率熱力學已闡明了,不會超過30趴,氫燃料電池熱效率高達90趴以上。

    • @user-uq5wh2dn7y
      @user-uq5wh2dn7y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user-tv6dw5xq8n 电池储能(包括电动汽车辅助储能),抽水蓄能,甚至是人造有机物,都比制氢更有经济性

    • @user-or8sx9wn4f
      @user-or8sx9wn4f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現在也沒什麼好判斷的,進度都還早,知道原理就夠了,反正人類會持續研發,等到成本OK了該變就會變

  • @seanyuan9166
    @seanyuan916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專家就是不一樣👍

  • @johnchen3965
    @johnchen396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8

    氫可即做即用,也可儲能(像石油,煤碳,瓦斯,,)但完全無碳,現在要努力是成本,而最好是由便宜綠電的製氫,故便宜的綠電,反而是氫能推展的關鍵因素。

    • @followmeuncle1
      @followmeuncle1 Месяц назад

      粉紅氫

    • @r111114
      @r111114 6 дней назад

      電用來製氫=無碳
      電用來充電池=有碳

  • @qweszxcqazesc
    @qweszxcqazesc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這可以銜接人工光合作用暫時性的解方,目前人工光合作用只能產出氫氣,等人工光合作用發展成功後,或是核融合電解水產生氫氣,成功機率高。問題是氫氣會漏,可能密閉空間會需要更新。德國燒木材取代煤,木材也可以產生天然氣還有酒精。木材算是節炭,因為需要很大片的樹林。

    • @user-rc8ho9ty2l
      @user-rc8ho9ty2l Месяц назад

      以對焦方式產生熱能驅動蒸氣發電,除了海水淡化之外也可以電解產生氫氣,完全綠能

  • @linlarle3962
    @linlarle396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1

    修改個說法,比爾蓋茲看好不代表民眾會買單,多是想炒自己的投資事業罷了,看看他之前推的植物肉現在怎樣了😂
    他推的產品都打著一些環保議題能讓上流社會跟著炒話題投資跟進
    結果產品貴效率差品質也不好,一般人根本玩不起
    企業家講的公開話大部分聽聽就好

  • @lulowfun
    @lulowfu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分解出氫 背後所花費的能源 也是氫的成本

  • @Jeff-jt1fn
    @Jeff-jt1f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9

    氫的應用在工業可行(安全性可用錢克服)
    應用在家庭可能性會不高!!
    尤其在地震帶的台灣!!
    假如台灣家庭都接氫輸送管!
    來個大地震(震央區)那就會出現大爆炸場景!
    以上所說:是依我40年前玩氫的經驗!(也許可被質疑!

    • @user-tv6dw5xq8n
      @user-tv6dw5xq8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現在這麼多瓦斯管線在地上,這次大地震有大爆炸???

    • @sinclairlin1
      @sinclairlin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user-tv6dw5xq8n 氫氣洩露遇空氣即自燃。與瓦斯要可燃濃度與點火源才燃燒大不相同!

    • @user-rw1gh5xi2w
      @user-rw1gh5xi2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81氣爆,不該爆的都爆了,氫氣應該沒有更安全

    • @shigotoryougaoosugi
      @shigotoryougaoosugi 24 дня назад

      81氣爆是工程問題,屬人為疏失

  • @bravodaguo1373
    @bravodaguo137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3

    現階段氫的儲存非常困難且危險,就算未來有其它安全的化合物儲存方式,但能量守恆決定了氫的提取本身需要消耗等量的能量,所以很難看好成為主流的能量來源,但是作為能量來源的補充是不錯的。

    • @a0916309970
      @a091630997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老師說了~用多餘的電來轉換成氫氣~作為能量的儲存~很多時候電都被浪費了~不如轉化成氫存起來

  • @changszuchin856
    @changszuchin85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氫氣只適合超大形設備。小形還是氨有可行性

  • @junwang4272
    @junwang427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其实台湾目前就是氢气使用大国,因为半导体制成需要大量高纯度氢气,所以台湾在氢气应用方面并不差的。另外,氢气的经济运输距离是小于300公里。看看台湾的纵横,基本上是在300公里以内。假如在台湾东海岸能大量发展风能,同时以分部建设多条横向公路向西运输氢气,应该是一个可行方法。美国在氢气压缩运输方面是世界领先的,目前加卅的加氢站氢气运输已经达到高压小型化,只要向美国引进运输手段就是了。

  • @YuCFmr
    @YuCFmr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未來人類需求的是...安全的,充電時間短,電量效益大的蓄電池...在節源,省電的直流供電電網之產業鏈...不包括...氫能源?

  • @Hao-yp7mg
    @Hao-yp7m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7

    氫就等科學家和研究團隊們繼續開發 😀

  • @user-xr4zg1gf6r
    @user-xr4zg1gf6r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關於風力發電的部分
    如果國家未來要拿來作為長期供應第一線的裝置
    必須放棄傳統風扇葉片形式
    考慮開放設計通風形式
    氫的來源是不是可以往同位素氕去做研究呢?
    氫氣安全性 化學角度去降低活性?
    感謝蕭教授的分享

    • @jeffkevin3
      @jeffkevin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氕 就是最常見的 氫-1 啊 😅
      (氫裡面佔比 99.985% 都是氕,剩下 0.0145% 是 氘,氚可能不到十萬分之一)
      還是你是想說 氘?不過感覺更難 😢
      而是不管是 氕、氘 還是 氚,只要都是氫的同位素其化學特性都是一樣的喔…… 會爆炸就是會爆炸
      (因為您的敘述看起來就像是「我們不要研究日本人了,要不要考慮研究京都人?」一樣 😢
      然後說「希望找出一個沒有日本國國籍的日籍(不是日裔是日籍)人士,以免被中國人歧視」這樣…… 🤔

    • @user-xr4zg1gf6r
      @user-xr4zg1gf6r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jeffkevin3 原來如此 那我搞混了氕的存在了
      我沒有說以同位素降低活性
      聲明:
      Wow 這種形容屬於您的個人說詞 不關我的事

  • @dreamaker0311
    @dreamaker031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這一集真的是太精采了👍收穫滿滿💪

  • @user-fw7yz6rh3g
    @user-fw7yz6rh3g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液態氫是火箭的燃料,直接送到外太空去。所以也不要把氫能一直侷限在家用車。更多大型運輸更適用氫能。

  • @user-oy4oh7vf6f
    @user-oy4oh7vf6f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核融合。最划算的

  • @ego50020081
    @ego5002008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美國澳洲目前都有廠商可以用風電與太陽能產液氫。

    • @ykialy
      @ykialy Месяц назад

      但效果都很差,离实用很远

  • @adst513
    @adst51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4:28 不懂 所以氫燃電池是"氫氣發電機"發電的意思嗎
    是不是像柴油火車跟柴油發電火車的差別

  • @kingworld7747
    @kingworld7747 2 дня назад

    氫氣最主要于能用,是因為沒有容器能裝它,所有容氣會因氫氣鑽入其壁內產生氫碎,而使容器變為易碎,你要克服的是這個,問題是有哪種物質能做到不讓氫鑽進去?!只有在不用時把氫變為氫化物(或被物體吸收),然後要用時你還要很容易把氫拿出來!!那為什麼不去研究甲烷燃料電池,以前看過資料需要加熱到好像90度,問題是去除攜帶裝備外,其它像發電機、汽車等大型物件就能用!!

  • @worldmoonsaber
    @worldmoonsaber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诶 !! 母校系上的教授

  • @user-kq8hf8sg7u
    @user-kq8hf8sg7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運氫卡車台南很多啊!在安南區那邊國八下來幾乎每天都會看到有紅色有點像瘦身版油罐車槽的那種車就是運氫氣的!

  • @eeio1k994
    @eeio1k99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好弄的話, 早就一堆工廠搶去做了, 去賺翻了... 而非還在 研究找尋 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來利用氫..
    連 這種 Powerpaste 氫燃料漿糊 都抓來試了.. 一種加入鎂的特殊膏狀漿糊,希望能解決氫氣的儲存問題..
    氫氣具有很強的反應性,因此它往往會腐蝕其他材料,而且它也高度易燃。
    這些因素使得運輸 變得困難 且成本高昂。
    由於生產規模仍然很小, 並且必須涉及人力作業流程,因此氫燃料電池的製造成本 也很高昂。
    另一個關鍵的成本組成部分是氫氣罐,它體積很大,會佔用大量空間。
    最後,氫燃料的成本 明顯高於柴油。

  • @johnchen3965
    @johnchen396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綠氫完全無碳排,能量密度高(700bar圧力下,每Kg儲能39度電),技術已成熟,重要是成本問題(儲運成本高)(不論用於移動,固定式)

    • @followmeuncle1
      @followmeuncle1 Месяц назад

      粉紅氫便宜!你可以用大麥克指數看加拿大工業重鎮安大略的低碳電價,微軟在加拿大為現在到2030淨零直接買加拿大安大略省CEC清潔電力憑證
      用安大略電力產氫
      德國電力則高碳排

  • @rogerliu6471
    @rogerliu647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抽蓄發電的氫氣版本

  • @TimeNSpaceDavid
    @TimeNSpaceDavid 18 дней назад

    台灣的政府 不能老是觀念牛步化 既然氫能源 應進一步讓他實用化 別老是跟別人 追別人 是不是可以走在前面 像台積電 領先群雄 氫能源是個好機會 政府應加把勁 讓理想成真🎉🎉🎉❤❤❤❤❤❤❤🎉🎉🎉🎉🎉🎉❤❤❤❤❤❤
    台灣具有許多優勢
    有成為領頭羊的可能🎉🎉🎉🎉🎉

  • @wangpoki5449
    @wangpoki544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

  • @user-rc8ho9ty2l
    @user-rc8ho9ty2l Месяц назад

    太陽能可以驅動蒸氣引擎可以海水淡化,產生電可電解水產生氫

  • @user-cc9vf7dm1t
    @user-cc9vf7dm1t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要大家普及全部開氫能車很難、但現階段還是研發大型氫能發電廠取代火力發電廠,達到綠電 電動車才能取代燃油車

    • @user-rp9fo6ut5r
      @user-rp9fo6ut5r 7 дней назад

      氫能車沒辦法普及的 光是車禍直接像核彈依樣爆炸 你能接受嗎?
      氫氣受到劇烈撞擊 爆炸的影響評估?

  • @adst513
    @adst51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9:19 過年親戚離開我家的時候 我也要送親戚

  • @user-dd168
    @user-dd16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氫氣只能估儲能用,但效率仍舊太低。如不做儲能而要運送到各地去用,那又增加碳竹跡實在是不環保。

  • @user-in7xm6no3x
    @user-in7xm6no3x 15 дней назад

    。氨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嗎

  • @MrSuYuChen
    @MrSuYuChen Месяц назад

    氫引擎真的會比較好嗎?雖然氫燃料電池經過轉換但到電機效率還是比引擎好很多吧?

    • @PanScitw
      @PanScitw  Месяц назад

      兩種引擎都在進步

  • @henrygu6149
    @henrygu614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有个问题,如果大家都烧氢气,会不会造成过多的水汽进入大气,改变气候?

    • @user-zz4to5kq1q
      @user-zz4to5kq1q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雲會多了,雨雪也會多了,但最終也會落在地表上,在河流及海洋中,所產生的影響可能是最不嚴重的。

  • @user-ef5fe3zf3h
    @user-ef5fe3zf3h 14 дней назад

    我沒有去參與到沒辦法幫你解說,還有風力發電容易損壞,20多年前就有提過後來也在(成大附工提過)懸浮軸,太陽能不穩定轉換率只有30%,管道的配置危害到國安系統,混合氫不如用純氫,只有增幅能才能解決能源問題,24小時穩定發電,增幅能才是綠金科技。又可以單獨配置在住家,也可以在大型住宅區或是取代核能發電系統。

  • @user-xb5gx6qk7n
    @user-xb5gx6qk7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有電漿來做的,把不要的東西丟進去弄一弄就可以變成氫氣,台灣有技術領導公司在做,還到新加坡建置,他們那邊是把爛番茄丟進去來產氫,然後用來發電給那邊用

  • @23.5
    @23.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我知道太陽那邊很多氫🎉🤩

  • @Dionysus9175
    @Dionysus917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沒有討論氨儲?

    • @martiantang2012
      @martiantang2012 Месяц назад

      氨适合船舶,车辆用甲醇,氢就是个鸡肋。

  • @user-mj7jm5sc5g
    @user-mj7jm5sc5g Месяц назад

    那麼可以請問一下我們臺灣之後可能有7~8個月是夏天,這樣風力發電廠不會受到影響嗎?不會變成沒什麼風嗎?

  • @user-om4eu1bt3i
    @user-om4eu1bt3i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可以使用牛拉車方式產生電力,馬也可以,狗,大象都可以就是看規劃的規模😅台灣以農立國,所以只要不缺水,植物應該不缺乏😅其實人的運動也可以產生一定到能源😋😋😉😅

  • @xueqiule
    @xueqiule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這裡有一影片介紹Fuel Cell技術在加州電動車實用及車廠簡介, 應也可看
    ruclips.net/video/iVHxJeMBPUM/видео.html

  • @wanson1021a
    @wanson1021a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澳洲阿德雷德大學研究團隊已經有發表相關技術可將海水加入催化劑直接分解氫與氧,成本與石化原料差不多。
    Nitrogen-Doped Porous Nickel Molybdenum Phosphide Sheets for Efficient Seawater Splitting

    • @user-zz4to5kq1q
      @user-zz4to5kq1q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水的 energy level 比氫+氧低,催化劑不能在沒有提供外來能量下將水分解為氫+氧,這違反能量守恒。我查看過文章內容,它主要好處好像是可以不用電解淡水,而是直接應用在海水上,沒有提及過可以不用供電。

  • @user-zz4to5kq1q
    @user-zz4to5kq1q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6

    氫從那裡來?它不是自然產生的能源,如果要從電解水去產生,它背後就是電能,如果電能的產生不清潔,它自己清潔其實沒有用。
    如果有方法可以將太陽能直接把水分解成氫及氧,那才是突破。😅

    • @blackdraco7423
      @blackdraco742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目前主要制氢方式是化工制氢。

    • @jeswangtw
      @jeswangt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你的訊息有錯,氫也能自然開採。

    • @blackdraco7423
      @blackdraco742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jeswangtw 全球制氢结构以天然气为主, 灰氢和蓝氢所占比例在 95% 以上, 其余为绿氢。

    • @gracel7538
      @gracel753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blackdraco7423 大量使用,大量需求後,夠嗎?許多問題等待解決?
      線路瘋狂聖泉四根麻醉劑狗然後狂熱病。著蘑菇教堂搖,1944..美國往事二次大戰日本僑民。灰色獵犬。大轟炸,重慶

    • @blackdraco7423
      @blackdraco742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gracel7538 氢脆问题解决不了,就不可能大量使用。

  • @user-vt8iu8du6q
    @user-vt8iu8du6q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第一個~氫從哪來
    第二個~氫的動力系統跟油車一樣不夠單純
    第三個~台灣車禍那麼多的地方...嗯...
    覺得最適合的還是工業上的應用,因為太多地方會用到氫了
    如果台灣能找到方法讓產氫的效率夠高,工業上也能降低成本
    另外如果地區的工業比較多,購買氫的價格便宜,那當然也能考慮發展氫
    至於太陽能跟風能過剩問題,其實火力發電機組關掉幾組就解決了...
    電最有效率的應用方式就是要用多少產多少,能不要存就不要存
    甚麼時候會存呢,就是當其他發電方式都用不到但還是過剩的時候XD
    而且火力發電原料更容易儲存

    • @kagami3665
      @kagami366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火力發電不是說開就開說關就關的

    • @qaz205
      @qaz20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今年過年期間
      風+光電最高佔全國用電50%了
      儲能只要能夠儲能18小時
      早上8小時儲能儲好
      晚上(後面18小時)就能使用綠能
      氫能
      是一種很好的儲能方式……
      😄👍

    • @baoyuanlin
      @baoyuanli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火力是基載,光電和風力不穩定,不能當基載,所以不要再拿不穩定的能源去和基載(火力、核能)類比了,台語有句話叫懶較比雞腿,不同的東西不要類比。

    • @user-vt8iu8du6q
      @user-vt8iu8du6q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baoyuanlin 那也沒辦法,現在的政府感覺就很希望把太陽能跟風電當基載,我只是用他們的想法來想而已

  • @hungkwongyau9658
    @hungkwongyau9658 14 дней назад

    氫还能作冷凍剂,不少發电廠上世纪50年代己在使用。

  • @user-jz3mb6mu3n
    @user-jz3mb6mu3n Месяц назад

    用“天然氣”生產“氫氣”...大聰明😂

  • @user-mx8ey9nr3t
    @user-mx8ey9nr3t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新的能源裝置取代舊的都要時間

  • @RongMoMo88
    @RongMoMo8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现在很多燃机电厂尝试在天然气等燃料里加氢

  • @user-to3ko4vi7z
    @user-to3ko4vi7z Месяц назад

    氢氣是未來戰備能源

  • @MusicalPan
    @MusicalPan Месяц назад

    直接用氫氣是走歪了,最終形態是氫離子固態電池。

  • @user-jz9wv4wk6e
    @user-jz9wv4wk6e Месяц назад

    为了不用电车,真够拼的

  • @hanniballim
    @hanniballim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還好一堆人留言,只會說氫危險,產氫,儲氫,運氫不符合效益,所以這時候正是投資的好時間

  • @user-jp4xf1qo2v
    @user-jp4xf1qo2v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所以可能要換車了.....

  • @ykl8405
    @ykl840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中興氫能~

  • @user-my1vo2ns2s
    @user-my1vo2ns2s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如果加氫站普及的話,自己是會選擇燃料電池車

    • @r111114
      @r111114 6 дней назад

      氫電池用在家用車最大的問題是占體積,比phev占的空間還多

  • @cefiro126
    @cefiro12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便宜的氫氣確實是個問題。大陸不是有氫化合物的安全儲運方法,要使用氫氣時,才用觸媒反應為氫氣。很久以前在電視看過台灣有氫能的摩托車,高壓氫氣罐是個亮點。

  • @shongwu9608
    @shongwu9608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氣候因子太多太複雜 所以對於溫室氣體是否是極端氣候的主因 我一直存疑
    還有地表面積極大 地球均溫如何測量的? (測量點的數量 採樣頻率 測量點的經緯度和高度....)
    西方長久以來的科學發展都是一部推翻史(新的推翻舊的) 忽悠史(為了政治和商業目的欺瞞大眾)....
    碳排放權可能是遏制和剝削開發中國家的主要陰謀 開發中國家包括日韓台灣沒有話語權 所以只能被動接受
    不過減少石化燃料使用還是對的 對環境好

  • @user-lz6ry2wi1z
    @user-lz6ry2wi1z Месяц назад

    後果嚴重災難損失自己負責

  • @user-lw4fz2hv5o
    @user-lw4fz2hv5o 16 дней назад

    有外銷氫能機車到歐盟

  • @vuavu35
    @vuavu3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請問地震能不能轉換成能源,如果可以的話等同於好幾顆原子彈威力的地震應該是很好的能量來源吧

    • @PanScitw
      @PanScit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地熱比較穩定,潛力無窮

    • @kagami3665
      @kagami366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地震是瞬間的能量,無法儲存

    • @qaz205
      @qaz20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地熱穩定
      但是台灣的地熱潛力幾乎都是比較深層
      台灣的技術就比較…………

    • @edward0214
      @edward021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那為什麼不用颱風?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科學家估計,一個熱帶氣旋每天釋放5×1019至2×1020焦耳的能量,比人類所有發電機加起來高200倍,或等於每20分鐘引爆一顆1000萬噸的核彈。

    • @anselhuang9303
      @anselhuang930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qaz205台電公布今年發電成不,自己用地熱發電一度4.89元,買的一度6.59太貴了,電價不知道要漲多少?

  • @user-ru9xl1ir1s
    @user-ru9xl1ir1s Месяц назад

    氢能源汽车就是个伪命题,不管续航还是安全都是过不了的关,而这些问题在燃油车里就不是问题,这主要就是一个能量密度的问题,比如现在的电车一般50-70度电,但是一箱汽油算50-70升,大概折合电的话大约700度电,而同样50-70升氢气,连50度电都没有!

  • @lophingkau735
    @lophingkau73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氢在制造与储存方面都有很大难度!这导致氢不可能大量使用!

    • @PanScitw
      @PanScit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有賴科學家跟工程師突破難關。

    • @upback8700
      @upback870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現在不是有碳纖維複合材料做的儲氣瓶

    • @lophingkau735
      @lophingkau73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upback8700 储氢需要能耐极高压力的高强度和高隔热材料才可以!

  • @sinclairlin1
    @sinclairlin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奇怪! 沒有談論氫氣的安全性?
    汽車或氫氣儲存系統存在洩漏的風險,洩漏的氫氣不僅具有爆炸性,還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

    • @mastergoldenfish5566
      @mastergoldenfish5566 Месяц назад

      簡單帶過,推給等德日解決再抄😂😂 目前科技來說氫能源載具完全沒有任何競爭力

  • @Ian-uy2rl
    @Ian-uy2rl Месяц назад

    在為日宣傳, 有考慮到安全性嗎?

    • @PanScitw
      @PanScitw  Месяц назад

      安全性當然是優先考量

  • @hongyumax
    @hongyumax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教授的麥克風聲音真的太小聲了,主持人應該多要求幾次,內容很好,聲音不夠清晰,可惜

    • @PanScitw
      @PanScit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好的,收到

  • @zoeliu6072
    @zoeliu607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會這樣想很自然,是我們所發現的宇宙第一元素啊,還列在元素表第一位,看看我人到五十幾歲還能背到氪,😂。

    • @jeffkevin3
      @jeffkevin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6 號,厲害 🎉

    • @zoeliu6072
      @zoeliu607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jeffkevin3 倒也不是,用音樂性來背,那天我背不起來的話就要在全校臨時抽背上跌大股丟大臉了,所以連走路都在背,心臟跳到喉嚨了。負向學習法:怕丟大臉不得不背法。😂😁

  • @user-gf8wy9fp3q
    @user-gf8wy9fp3q 25 дней назад

    德國不能用粉紅氫,但可以買法國核電???

  • @user-ro6qg2pj2h
    @user-ro6qg2pj2h 21 день назад

    我要氫氣車。

  • @blackdraco7423
    @blackdraco742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3

    氢脆不解决就永远不能成为主流。

  • @user-rc8ho9ty2l
    @user-rc8ho9ty2l Месяц назад

    太空火箭,太空梭都使用氫

  • @bindiberry6280
    @bindiberry6280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有基物質 掛氫脱氫 掛氮脱氫 的都很多 !

  • @user-kb3jl9ci8m
    @user-kb3jl9ci8m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哪邊可以查詢大戶otc交易?

  • @user-kq8hf8sg7u
    @user-kq8hf8sg7u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氫能車

  • @zivc6547
    @zivc6547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比爾蓋茨看好氫能?
    我看是因為電動車方面他來不及了,
    而且已經跟馬斯克交惡了,
    所以才會轉向氫能,
    就目前地球科技的能源儲存能力,
    別說氫能源了,
    光是天然氣的儲存都是危險的,
    所以除非有安全穩定的儲存氫能方式,
    不然氫能車要取代電動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然到時候滿街都是自走炸車了。

    • @PanScitw
      @PanScit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4

      根據教授的分享,氫燃料電池車遇到事故比鋰電池車還安全。

    • @user-hj2bj5sf4s
      @user-hj2bj5sf4s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PanScitw 那个教授……懂的都懂吧。锂电至少不会爆炸,氢气永远摆脱不了爆炸的风险。

  • @user-dt3go5th2f
    @user-dt3go5th2f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覺得應該是很氫鬆就可以取得了的燃氣,卻發現問題的不簡單,這是現前不管是新能源效率與取得了經濟效益的問題點。

  • @hinh3559
    @hinh3559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氫氣蓋麻要一定要電解水?用鎂銅鹽水電池也可以產生氫氣,還可以產生電能。

    • @zero4han
      @zero4han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鎂銅的溶液要用硫酸銅,而且會讓鎂溶解變成廢液,這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 @anselhuang9303
      @anselhuang930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要大量還必須電解法,用化學方法廢液污染很大數量也是有限,石油裂解附產品的氫氣數量有限,要用多次裂解出成本太高了。

  • @iron33heart
    @iron33heart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有多少氫的專利,非油研究掌握在產油組織,有些只是稍見眉目就被買斷而扼殺,
    最可惜的是"熱"沒法拿來大量充分運用,就拿"太陽能"為例,太陽能板須光照,若能同時收集
    其中的熱,運用它,太陽就是地球的核融合廠

  • @user-om9zu8ku7f
    @user-om9zu8ku7f 28 дней назад

    😂氫氣引擎汽車還比較可行!

  • @user-lz6ry2wi1z
    @user-lz6ry2wi1z Месяц назад

    停止玩地球腦,沒停止災難多,後果自己負責

  • @FlyOnTheClouds
    @FlyOnTheClouds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怎麼覺得開頭有點調侃到來賓,感覺不是很禮貌...

  • @kingda003
    @kingda003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请问如何联系你们?

  • @user-mj7jm5sc5g
    @user-mj7jm5sc5g Месяц назад

    以後可以用攜帶式的麥克風搭載耳朵那個就不用擔心聲音大小聲

  • @user-yu5sg1zv4i
    @user-yu5sg1zv4i Месяц назад

    浪潮發電,24小時都有不停的源動力,為何台灣沒有浪潮發電?

    • @PanScitw
      @PanScitw  Месяц назад

      海洋能目前還在測試階段

  • @user-ly1yg9jp8b
    @user-ly1yg9jp8b 19 дней назад

    聽到氫能汽車在韓國售出3萬台,日本8千台,中國1.2萬台,台灣0台
    只能說日韓能,中國能,台灣不能,從官(電業法)到民遙遙落後

  • @ALBEVA
    @ALBEVA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光靠思想就可以發現氫能源問題重重,而且缺乏效率。實在很難理解為何很多人只看到氫氧結合的功放和好處,就說氫能源好棒棒.....🤔

  • @ego50020081
    @ego50020081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台灣基礎物理與化學研究過於薄弱。

  • @j6kb6q6
    @j6kb6q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主要用綠電的話,不就直接用電車就好

    • @PanScitw
      @PanScit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2

      在大型載具如公車,卡車,船等等,電池會太重。

    • @j6kb6q6
      @j6kb6q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PanScitw 那就不是一般民眾要考慮的了

    • @qaz205
      @qaz20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j6kb6q6
      不會欸
      因為氫能車比鋰電池事故低😂
      而且加氫方式跟現在的油車類似
      補給速度又快
      而氫能的來源也是從綠能來的
      所以我會選擇氫能……😂

  • @light6745
    @light6745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XD

  • @user-ru9xl1ir1s
    @user-ru9xl1ir1s Месяц назад

    碳排放其实也是一个伪命题,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人的呼吸,要减排就要减少人!,而这又是和政治有关的问题了,特别是一些靠人口红利的国家,它会减少人吗?

  • @sywu4714
    @sywu4714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燃料電池/氫能家用車沒有前途!
    整條「氫經濟」供應鏈上的效率是低於50%,能源效率遠比電池車(90%)差很多! 未來電池的能源密度提高後,氫能源不見得在重型載具如卡車有更好的競爭性。
    影片中提到加油站可以直接轉成加氫站,這完全是胡說,加氫站管路儲存都要有非常高的壓力,以保持氫在液態狀態。

    • @martiantang2012
      @martiantang2012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液态是负253度下,保持3天就跑光了,而在压力存储目前是35MPa和70MPa两种压力。低温或压力储氢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储存和充注会消耗30~40%的能量,整个氢能系统的效率实际只有12%,与200年前的瓦特蒸汽机差不多。

  • @user-tr3ku4uz9o
    @user-tr3ku4uz9o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四十年前就聽說國外有研究,用水做能源。
    因為水分子是兩個氫+一個氧,把氫抽出來.....;四十年前。

  • @jenjuiliu1672
    @jenjuiliu1672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1

    氫能源車最大的優點就是專利大多不在中國大陸手上
    鋰系電池最大的缺點就是專利大多在中國大陸手上

    • @user-ru9xl1ir1s
      @user-ru9xl1ir1s Месяц назад

      鋰電池专利大都在日本和南韩!

  • @user-fk4tc9nf9w
    @user-fk4tc9nf9w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一听就是外行,气球里面冲入的氦气不会爆炸反而是惰性气体

  • @martiantang2012
    @martiantang2012 Месяц назад

    还研究氢的专家,居然说液氢是负270度

  • @mpupil
    @mpupil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磁能永動機才是能源唯一救贖

    • @user-zz4to5kq1q
      @user-zz4to5kq1q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那...不用救了。😂

    • @mastergoldenfish5566
      @mastergoldenfish5566 Месяц назад +1

      你還是先研究一下怎麼突破熱力學第一和第二定理吧,諾貝爾獎一定頒給你

    • @mpupil
      @mpupil Месяц назад

      宇宙四大基礎力我獨佔一個,我擁有上帝的閃電。矯頑力與吸引力帶動發電馬達,本質力量無可取代

  • @kkchiu6244
    @kkchiu6244 2 дня назад +1

    不用那麼復雜了,按民進黨的想法,用愛發電,最環保,也用不完。

  • @a0987856586
    @a0987856586 2 месяца назад

    怎麼儲存= =? 保持1年不流失 ?
    誰成就贏馬斯克 他都不認同氫可以了 他都包住地球了 短時間取代一堆專家博士的幾十年研發

  • @user-jj6be5ul9c
    @user-jj6be5ul9c Месяц назад

    氫能源若能實現,世界的發展將不可想像。

  • @martiantang2012
    @martiantang2012 Месяц назад

    跟技术成熟有毛关系,是不实用,不经济,没有市场。